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精选8篇)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篇1
精心设计,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学校在认真总结了本科教学管理工作的基础上,理清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思路,形成了以教学质量目标、教学资源保障、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监控等为核心的教学质量保障框架。在此框架内以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和教学质量改进机制为主体打造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此全面梳理和修订了各项教学管理制度。
1.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质量监督机制。在原有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和教学督导制度之上,增设了学生教学信息员和教学工作定期检查制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由过去的单纯学生问卷评价改为学生网上评价与院系评价、教师自评相结合,促进教师教学改进。在过去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等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学生反馈教学信息的机制,本学期正式了启动学生教学信息员工作,加强学生监督力度,发挥学生的监督主体作用。完善了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使得教学管理规范化,保证整体教学质量。
2.积极构建院系教学管理工作评价机制。加强校系两级教学管理建设,提高院系在教学管理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时出台了《石家庄学院院系教学管理工作评价指标(试行)》,并在试评价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评价方式。通过对院系教学管理工作的评价,促进了院系对教学质量的自我评价,形成了良好的教学质量改进机制。
3.多种渠道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以教学团队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以青年教师导师制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形成全面提高师资水平的良性机制。针对学校转型发展的需要,修订了教师进修管理办法,鼓励教师通过访学、课程进修、挂职锻炼等方式,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和职业能力。为师资不足的问题,加强对外聘教师的管理,出台了《石家庄学院外聘教师管理办法(试行)》,为构建稳定的高水平外聘教师队伍,更好地发挥外聘教师作用提供了保障。
4.院系加强教学建设的力度。各院系开展教学建设工作,以评促建,完善课程建设规划,规范院系教学档案。各教研室组织教师开展“说课程”活动,使任课教师进一步深入理解所任课程教学目标,进一步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在全校内积极开展“说专业”活动,使广大教师进一步明确了专业办学目标、发展方向和专业内涵建设思路,促进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学校对院系教学建设进行全面深入检查,促进院系教学建设水平的提高。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篇2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建设对学生零距离对接就业岗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建设方案和专业实践教学中,突出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的办学方针,以“校企合作互联互通”为切入点,按照企业用人需求,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以铁道交通运营管理岗位群任职要求为方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行业技术标准进行岗位技能分析,将知识点与技能结合形成教学单元,根据单元组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探讨“模块化”“订单式”“双证融通,校企合作互联互通”人才培养模式,把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建设成为辐射河南、影响全国的骨干专业。[1]
2 推行“校企合作互联互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2.1 专业定位
本专业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全面发展,具备铁道交通运营管理相关的基础理论和法律知识,掌握行车组织、货运组织、客运组织等专业知识,具备铁道交通运营管理车务岗位、货运岗位、客运岗位等业务技能,从事铁路运输前沿货运管理、行车指挥、调车工作、客运组织等业务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专业培养定位见表1。
2.2“订单培养”“厂中校、校中厂”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目标
突出“顺应行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岗位群的职业任职要求确定知识点对应下教学模块;结合与郑州铁路局、南昌铁路局、兰州铁路局、广铁集团、武汉铁路局、广州地铁、深圳地铁培养“订单班”学员的经验,按照不同企业、不同岗位的要求,选择相应的教学模块编制专业教学计划,在教学组织中体现“厂中校和校中厂”的特点,见下图。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目标
2.3 人才培养策略
本专业所涉及的行车、货运、客运三大工种对应的三个岗位群,各岗位群内部岗位之间由低到高呈递进关系,岗位之间的递进关系是由不同岗位所需要的不同能力形成的,能力与岗位的递进关系成正相关联系。针对该专业对应的岗位群能级关系的需求特点,在本专业推行“厂中校、校中厂”人才培养模式,满足铁道交通运营管理各岗位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将人才培养分3个阶段,分别在3个学年的6个学期中完成,如表2所示。
第一阶段为职业基本能力培养,在第一学年的2个学期中按照通用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要求来完成。第1学期组织军训及通用基础知识课程;组织学生参加行业认识实习,建立对铁路的感性认识;第2学期按照“厂中校”“校中厂”的模式开设铁路信号与通信等专业基础课,通过项目化的教学,掌握行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校内外进行专业实习实训,实习校企互联互通(教师现场教学互通互联,学生利用4G移动网络实验室直播观看现场教学内容;师资互通,聘请企业导师为学生授课;教师受聘为企业导师,为企业进行员工培训;),强化职业基本技能。
第二阶段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在第3学期至第5学期完成。主要学习专业核心课程,并组织与其学习内容相衔接的校内外专业实习实训,强化职业核心技能,并得到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与人相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经过培养学生达到中级货运员、初级客运员职业技能水平。
第三阶段为职业岗位综合能力培养,在第6学期完成。学生到合作企业或“订单”培养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针对企业培养方向和目标,强化专业技能,提高在工作岗位的技术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实习结束对成绩达到合格以上的学生发放“工作经历证书”。
2.4 实施措施
(1)人才需求调研。根据铁路对人才能力的需求情况,确定本专业培养目标。
(2)确定铁路高技能运营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确定构成各岗位能力的要素,形成递进式人才培养教学内容,实施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分阶段、分层次逐步递进。
(3)形成“厂中校”“校中厂”、校企互联互通的人才培养方式。培养策略如表2。
3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
3.1 搜集大量各岗位作业标准和作业流程
课题组成员在调研过程中搜集了接发列车作业标准8份;大量的行车岗位、货运岗位、客运岗位、调车岗位作业标准和作业流程。
3.2 课程体系建设
根据“校企互联互通”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与企业共同开发基于铁道交通运营管理各岗位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完成了“铁路货运组织”、“铁路行车组织”、“铁路客运组织”三门教学资源共享课,编写完成了《铁路客运组织》《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两本具有行业特色的教材。
3.3 基于铁道交通运营管理工作过程的实践课程体系开发
成立由专业带头人、企业实践专家、骨干教师、专业建设专家组成的课程建设团队,对实训教学体系进行了课程设计,开发过程如表3所示。
3.4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立
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架构由四个层次组成,分别是项目实践、跨项目实践、跨课程实践、毕业顶岗实践。按照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的方向打造实践教学体系,如表4所示。学生在进行实践学习中同时考取职业资格证。
3.5 以职业能力为目标,重组课程内容
以铁路车务、货运、客运各岗位工作过程为核心,重组、整合课程内容(表5)。根据工作岗位与职业资格标准以及每项技能所需掌握的知识点与基本素质,确定课程内容,并按每项技能的工作过程设置技能实训环节。将专业基本素质、职业资格标准和企业需求的技能融入课程。
注:●核心、◎应会、○了解
3.6 顶岗实习管理体系建设
(1)建立和完善了顶岗实习管理机构。顶岗实习由学院和校外实习单位共同管理。学院分三级对顶岗实习进行管理。教务处负责制定顶岗实习有关管理制度和顶岗实习的教学文件,负责对各系顶岗实习教学检查评估,提出顶岗实习经费预算建议。院系和教研室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2)建立了《顶岗实习工伤保险制度》《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毕业实习管理办法》。
(3)设计一整套适用于顶岗实习管理的教学文件。包括学生顶岗实习协议、实践教学实习报告、实习计划、实习指导书、整套的接发列车实训指导书。
3.7 职业技能鉴定
推行“双证书”制度,为学生提供职业资格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三年来,参加鉴定的学生有2891人,通过人数2637人,获得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的比例超过95%。
通过4年的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学生在岗位就业和无缝对接上岗等方面的能力都有了显著提高,充分说明此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取得了较好的预期目标。当然也会存在一些不足,在今后的实践教学改革中将加以修正。
摘要:以“互联互通校企合作”为切入点,按照企业用人需求,打破学科体系,以岗位群任职要求为方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行业技术标准进行岗位技能分析,探讨“模块化”“订单式”“双证融通,互联互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架构,它由四个层次组成:项目实践、跨项目实践、跨课程实践、毕业顶岗实践。按照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的方向打造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项目实践,跨项目实践,跨课程实践,毕业顶岗实践
参考文献
辅助教学实践体系建设探索 篇3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传媒实验教学中心根据“教学与实验相结合、实践与创新素质培养相结合、创新素质培养与人才市场相结合”的教学理念,探索出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包括“教学与培训一体化”,“教学与创新一体化”和“教学与竞赛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教学与培训一体化”的实验教学模式是指传媒实验室按照传媒人才的专业要求,根据专业实践的发展状态,让学生及时补充专业实践中出现的新知识,使其与专业实践发展同步,始终能够学习到最新的专业技能,在教学与实践中进行专业技能强化与提高的实践教学过程。在这一模式中,聘请校内外的优秀教师与专家,利用传媒实验室的设备资源,搭建讲解、演示、实验操作平台,对学生基本专业技能加以课外培训,如大洋非线性编辑软件、Adobe公司出品的图片编辑与绘制软件、录音与导播技术等。通过现场讲解,现场实操,帮助学生熟悉设备和软件功能,技术操作流程。学生通过模拟、实际操作等技术和方法,结合实验教材独立完成实验。培训以学生自愿参与为基础,以专业技能的系列讲座为形式,在培训过程中以实际应用操作为手段,并在培训后加以考核,从而帮助和实现学生专业技能全方面的扩展和提高,提升其复合型人才的基本素质。
这种模式,能够适应传媒行业的发展状况与趋势,改善学校教育相对于业界发展来说一直体现出的滞后局面,为学生及时补充业界最新需要的专业技能,使传媒人才的培养能够保持在与行业发展的同步位置上。
“教学与创新一体化”的实验教学模式是指传媒实验室结合专业人才市场的要求,在教学与实践中引进社会实际操作项目,实现专业技能培养与社会实践要求对接的实验教学过程。这一实践模式是为让学生更快地了解社会工作环节,熟悉工作流程,促进学生就业而开展的富有特色的实践教学形式。在这一模式中,依托学校与学院社会活动项目多、北京市传媒资源丰富的特点,将实际要开展的活动或媒体项目引入学生的实践教学,让学生直接参加学校及媒体机构的项目运作及生产,使学生在具体的媒体实践中进行专业技能实际操作,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如为某公司进行形象包装,包括CI企业形象设计、公司宣传广告创意、宣传片制作、公司形象推广策划、宣传册设计、网站设计等一系列的创意策划活动。这一模式通过教师组织和把握,采取项目招标的形式,完全由学生执行、策划、运作,直至项目的完成和总结,使学生参与真正的社会实践,加强和培育其专业素质,使其创新能力在实操中得到肯定、创新信念得到巩固,以培养真正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专业人才。
“教学与竞赛一体化”的实验教学模式是指传媒实验室结合教学内容,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的各类竞赛或者自办竞赛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这一实践模式是通过让学生通过竞赛,充分展示创意能力、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合作和竞争意识、培养其思维能力及其意志力。在这一模式中,一方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各类专业竞赛,如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金铅笔奖、金犊奖等,由教师进行指导,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选题、创意、策划、执行、操作等的一系列活动。另一方面,传媒实验室根据专业课程进度和人才市场需求,自拟题目,在院系内或者联合其它高校的传媒实验室组织开展竞赛活动。如主持人大赛、公益广告大赛、城市宣传片大赛等。大赛的筹办包括策划、宣传、聘请专家、现场拍摄、会务、报道等完全由学生完成。在筹办过程中,锻炼其策划能力、协作能力、公关能力、沟通能力、运作能力、应变能力,同时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和意志力。经过这一实验教学模式所构成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同步性的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
为实现教学目的,实验教学需要有不同的实验教学方式和层次。在传媒实验教学中心的实践教学理念指导下,以“锁定目标、培养能力、统筹规划、分层教学”为原则,以学生为本,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为一体,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突出整体性、模块化、开放式的特点,建立一套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的同步性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建立了“专业基础技能熟练”、“专业综合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培养”三个递进实践教学模式。
“专业基础技能的熟练”主要是指除了课堂上对专业基础技能进行系统的教学与培训外,传媒实验教学中心提供与课程匹配的实践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环节,使学生巩固并熟练掌握专业基础技能。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广告学专业中设置了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广告设计、广告摄影、Photoshop、Illustrator平面设计软件等基础实验教学课程;在传播学专业中,则设置市场调查与分析、公共关系、摄影与剪辑、新闻写作、报刊编辑等基础实验课程。根据这些基础课程,传媒中心开设了“图像处理”、“广告创意思维”、“广告摄影”、“大洋非线性编辑”等培训,并开放平面设计实验室、广告摄影实验室、大洋非线性编辑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必要场所。另外,还有相关专业的实验教师负责指导学生的技能学习。通过这种与教学同步性的补充性实践学习活动,让学生熟练掌握专业需要的基础实操技能。
“专业综合能力的提高”是在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开展创意设计型实验教学,主要通过参与项目、活动等,使学生在拟真和实际的情境下,实现专业技能的提高。如广告学专业中设置广告创意、企业形象设计、广告影视制作等课程;传播学专业中设置媒体经营与管理、媒体运营务实、影视传播学等课程。通过举办各种活动,深化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提高其综合专业素质,提升广告学与传播学学生进行媒体项目的策划、管理、运营,媒体公司管理、运营、广告创意的综合能力与素质。而在这种同步性的实践课程活动中,是要通过实验教学内容、形式及环节的设计,实现传媒专业学生基础技能的提高与运用。
“创新能力培养”是指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后,需要通过动手实践操作来提高专业综合能力。通过虚拟媒体公司、创意工作室、校企合作、参加竞赛等方式,造就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和提升。传媒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场地、器材与相应的指导,为学生承担的创意活动和项目提供便利条件,让学生利用传媒实验室的设备与专业传媒机构、公司合作,进行项目的创意、策划、运作,并为学生创新学习活动提供实践指导和服务。这种类型的实验教学课程,以实现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为追求,以培养出当下社会最需要的实用创新性传媒人才。
教学团队建设项目指标评审体系 篇4
第一条 为加强学院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台州职业技术院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2009]138号)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经批准而建立的院级教学团队中期及建设期满验收考核评价。
第三条 考核原则
(一)坚持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原则。
(二)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统一使用同一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做到考核指标公开、考核形式公开、考核结果公开、资助额度公开,实现考核过程和考核结果的公平。
(三)坚持实事求是,客观真实的原则。各项考核指标以各教学团队备案的原始资料和记录为准,禁止弄虚作假。
(四)坚持严格标准、科学考核的原则。真正体现教学团队在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工作推进、教学改革创新、教学质量提高等工作中的先进性和导向性。
第四条 考核的起止时间为学院发文确认教学团队组成之日起至三年当月止。
第五条 考核依据和考核内容
(一)根据《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团队建设项目指标评审体系》(以下简称《项目指标》)(附件1)和《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团队建设项目任务书》(以下简称《任务书》)(附件2)进行考核。中期检查重点以《任务书》的中期建设目标为依据;期终考核以《任务书》的建设目标和《项目指标》为依据,包括教学团队的组成、团队建设规划、专兼结合的机制、团队带头人、团队结构、人才培养、科研及社会服务、加分项目等方面。具体内容及指标见附件1。
(二)只有符合教学团队的专业(群)及相关领域,并在团队建设考核起止时间范围内产生的教研成果或科研成果,方可纳入考核的范围。
(三)所有成果必须标注“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作者第一完成单位;公开发表论文类必须是第一作者;科研项目及成果市厅级(含)以下排名前三位有效,市厅级以上排名前五位有效。
第六条 考核评价程序和办法
(一)实行团队建设中期、期末考核制度
(二)中期考核
1.项目建设中期,由教学团队负责人召集团队成员,在认真总结并完成《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团队建设项目进展报告》的基础上,填写《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团队建设项目中期考核评价表》(以下简称《中期考核评价表》)(附件3),报教务处。
2.教务处根据日常掌握的情况,认真核实相关事实和数据,并根据各教学团队建设初期制定的《任务书》的中期建设目标,于当期期末前审议、核定各教学团队《中期考核评价表》中各项指标完成情况,给出评价结论。
(三)期终考核
1.项目建设三年期满后,由教学团队负责人召集团队成员,在认真总结并完成《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团队建设项目总结报告》的基础上,填写《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团队建设项目期满验收考核评价表》(以下简称《期满验收考核评价表》)(附件4),报教务处。
2.教务处根据日常掌握的情况,认真核实相关事实和数据,根据各教学团队《期满验收考核评价表》内容,对照《项目指标》相关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审议、评分,给出评价结论,并在院内公示五个工作日。
3.经公示无异议,或有异议但经核查并不影响考核结论,则团队建设项目考核验收结果生效。
第七条 考核结果及运用
(一)中期考核结果分为“不通过”和“通过”两种 1.通过者,继续拨发建设经费,继续建设。
2.不通过者,停拨建设经费,学院给予3个月的整改期,整改后考核合格,学校下拨建设经费,继续建设。
3.整改期满考核仍不合格者,立即终止该建设项目,按期终考核验收结果为不合格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期终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暂缓通过、不合格四个等级。教学团队期满验收考核的最终评分85分(含)以上为优秀;70分(含)~85分(不含)为合格;60分(含)~70分(不含)为暂缓通过;60分(不含)以下为不合格。
1.优秀者,学校一次性奖励5000元,并命名校级级教学团队,可参加上一级教学团队申报并优先推荐。
2.合格者,学校一次性奖励2000元,可参加上一级教学团队申报。3.暂缓通过者,学校给予6个月的整改期,整改后考核合格,按合格的有关规定执行;经整改考核仍不合格,按考核验收结果为不合格的有关规定执行。
4.不合格者,团队带头人(包括专业带头人)当年考核不得评优。第八条 附则
本办法经院长办公会批准后执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团队建设项目指标评审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篇5
广告学是一门融合了传播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艺术设计、文学等多门学科的应用性极强的综合性学科。近年来,从广告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和工作效果来看,本科应届毕业生并不能完全满足广告人才市场的需求。广告公司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方面遇到了瓶颈,这个瓶颈并不是广告专业毕业生的缺乏,而在于毕业生实践能力的薄弱,不能立即胜任广告领域的某一专业职位。因此,针对于信息化、市场化、新媒体、新技术快速发展的广告业,培养既具有理论基础,同时又具备实际管理能力、创意能力、策划能立、制作能力、执行力,符合社会需求的广告人才是高校肩负的重要使命。
1我校广告学专业实践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近几年,根据我校广告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广告学人才市场的需求,广告学专业中所涉及到的实践技能环节越来越受到我校的重视。目前,我校广告学专业共设置了20门专业必修课和19门专业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中有15门课程含有实验课时,专业选修课中有9门课程含有实验课时(表1)。专业必修课实验学时占专业必修课总学时量的34%,专业选修课实验学时占专业选修总学时量的21%;总实验学时占总学时量的28%。虽然近年来我校广告学专业在课程体系设置上提高了课堂实验教学学时,但从以上数据分析表明,课堂实验学时量在总课程设置中的比例相对较低,实验学时量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要为学生创造开放式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将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创新、实习与实用紧密地结合起来,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搭建多条路径让学生在本科阶段就了解广告传媒界的运营、管理模式,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专业理论知识,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在项目运作中体验广告业的运营流程和专业技术应用,积累经验,提高专业实践能力,为就业搭建桥梁,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专业人才。仅靠课堂课时和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实践专业技能的需要,因此,除了课堂实践教学外,建设专业课外实践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篇6
提供拙文《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体系及学科建设》为向世汉会提交论文,献丑。凌德祥 2005年6月25日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体系及学科建设 凌德祥(上海交通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 200030)
提要: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半个世纪以来,发展很快,但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在学科建设和师资建设方面亟需进一步加强。本文分析研究了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厘清了“华文教学”、“中文教学”和“语文教学”具体内涵以及与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区别与联系,分析了“汉文化”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明确了对外汉语教学的核心是汉语言教学,阐明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体系及学科建设,为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持续健康发展、全面促进来华留学生教育提供了有益的思考。
一、对外汉语教学学科 “对外汉语教学”最早始于1950年。因为当时汉语教学主要是作为外国留学生的预备教育,所以最初就叫作“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对外汉语教学逐渐形成为一门学科。截止到2004年第,来华学习汉语的外国学生已达7万多人,国外学习汉语的人数更是数以千万。而与其他新学科相比,对外汉语教学在学科建设及师资队伍建设发展相对较慢,已远不能适应迅猛发展的世界汉语教学实际。我们认为这些都与该学科的定位和学科建设直接相关。1983年6月,一些专家和者在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的筹备会上正式提出了 “对外汉语教学”名称。虽然该名称现在看来似有不妥,但在当时,为了能够更明了地让人们与“中文”相区别,让整个社会更好地了解该学科,确是很费了一番苦心的。上个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针对国内教育界对对外汉语教学这一新兴学科了解不够、在学校内部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地位也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等情况,对外汉语教学界有人带着要提高汉语教学学科地位的良好愿望,提出了应突破“基础汉语教学”,进行所谓 “系统的文化教学”,认为对外汉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所谓的“汉学家”,并建议把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改为“汉语文化教学”学科。这在当时,引发了对外汉语教学界一场语言与文化、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关系的大讨论。经过这场大讨论,在1994年底举行的“对外汉语教学定性、定位、定量问题座谈会” 上,对外汉语教学界基本上取得了共识,大家一致认为,虽然针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 必须要结合文化教学,但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根本性质和主要任务还应该是“汉语言教学”。进入21世纪,随着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蓬勃发展,很多学者都认识到,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定位对学科建设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有的学者再次提出“以汉文化提高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地位”的主张,认为“对外汉语教学应该跟国际汉学‘接轨’,应该向更高层次发展”。(见参考文献6)另外,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学历教育的广泛开展,如何正确认识基础汉语、汉语言本科生与对外汉语研究生教学,也直接关系到这门学科的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数据统计显示,2004年全年在华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共有来自175个国家的 110,844人, 汉语类75,270人,占总数的67.91%,学位生占总数的28.52%,主要也分布在以对外汉语教学为主的学科。来华留学生的这种状况今后将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因此,科学地定位不仅对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发展、学科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就是对来华留学生教育更加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也有非常重要意义。我们认为,首先应该明确区分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和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区别与联系。“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其主要任务应该是以对外汉语教学学科为核心,充分调动一切与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的教学、教育、管理甚至全社会的力量,全面推动汉语、汉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推广与传播。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是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仅仅依靠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是不够的,必须要取得其他各相关专业甚至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才能得到健康持续的发展。而“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应该是同其他学科一样,只是学校学科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应该非常清醒地认识到,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与对外汉语教学专业有密切关系,但又有很大的区别。虽然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可以依靠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带动,而学科建设与发展也可以借助“事业”的大环境,“事业”毕竟不能代替学科,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最终还得遵循学科自身发展规律,还得靠学科本身努力才能真正得到发展。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我们应该着重从科学体系的角度来看待对外汉语教学,应该尽量避免不利于学科发展的其他非学科因素的干扰,这样才能够有利于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健康发展。在高等院校,针对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对外汉语教学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为公共基础课的对外汉语教学;
2、作为专业课的对外汉语言教学;
3、作为素质教育的对外汉语言文化教育。
二、对外汉语教学与华文教学、中文教学、语文教学广义的“汉语教学 ”主要是指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主要包括对外国人及其他各民族)的“汉语教学”。目前,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国内普遍称作是“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质应该就是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因此,我们必须明确对外汉语教学的核心是“汉语言教学”。同时,我们不能因为来华留学生大都是先通过基础汉语学习,然后再进入各专业学习,因此就将汉语言教学与初级的、基础的教学划等号,进而误把所谓的“汉文化”教学看作是高于汉语言教学的“专业教学”。实际上,离开了汉语教学,等于砍倒了对外汉语教学的主根,这样,对外汉语教学和“对外汉文化教学”都将会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也就根本谈不上发展对外汉语教学或对外汉文化教学,对此我们应该有个非常清醒的认识。汉语教学同其他任何一门学科一样,也都包含“基础”和“专业”。而所谓的“基础教学”和“专业教学”也只是个相对的概念。不同学科,“基础”和“专业”也是相对而言的。比如,数学教学在数学专业主要是专业教学,而对其他专业来说可能就是一种所谓的 “基础教学”。对来华留学生来说,如果他们今后要进入汉语言专业以外的其他专业继续学习,汉语言教学可能就是一种基础性的教学,而对今后要继续学习汉语或进入汉语专业学习的学生来说,汉语教学就是专业(专门)的教学,而历史、文化等其他课程的教学,相对来说就可能只是一种基础的教学。另外,我们不能因为“语言和文化的密不可分”,而混淆语言学科同所谓的“文化” 学科的界限;也不能因为汉语言教学不能完全脱离相关的“文化因素”,就直接将汉语教学等同于文化教学,更不能因为对外汉语教学或汉语言专业学科需要开设文学、历史、哲学、艺术、音乐、民俗,甚至经贸等所谓“文化”类课程,而忽视了汉语言教学的主体地位,从而本木倒置地误认为所谓的“文化”教学高于语言教学。应该明确来华留学生教育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区别与联系,来华留学生教育主要为:
1、汉语言教学;
2、“基于汉语”的汉文化教学(主要如:汉字文化教学、汉语言交际文化教学以及相关的汉文化知识教学等);
3、为外国留学生“用汉语”讲授的数学、物理、历史、文学等等。“汉语言教学”是对外汉语言教学科核心的核心,“基于汉语”的“汉文化教学”可以算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中较重要的课程,而用汉语讲授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学科知识的教学,严格意义上不应属于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对外汉语教学学科与这些学科的关系相当于外语与这些学科的关系。对外汉语教学学科主要只是帮助和培养其他专业类学生掌握好这些学科所必备的汉语言技能,如果为对外汉语学科的留学生开设此类相关课程也主要只属于素质教育范畴。“华文教学”早期主要是海外华人社区的说法。这类教学主要针对海外母语为汉语的华人,因为这类教学最早为华人社区,因主要立足于书面语教学而得名。这类学生一般大多有着一定的汉语(特别是口语)基础和背景,由于各国和地区情况的不同,在教学上应有所区别。“中文教学”主要为欧美等西方国家说法,其内涵与“对外汉语教学”相近。因为可能早期在国外开展汉语教学,受到口语环境的局限,主要通过书面语教育来带动口语教学,所以名为“中文”。国内很多人也很容易将这个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文”与目前高校的“中文”学科相混淆。而实际上高校的“中文”是“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简称,其教学对象主要是针对母语为汉语的中国学生,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与国外所说的“中文教学”(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教学)有着非常大的差距。“语文”是国内中小学的一门课程,主要是为母语为汉语的中国学生开展的一种书面语言文学的基础教学。一般这类学生在汉语言文化环境中已经自然习得了一定程度的口语,并一直受到汉语言文化的熏陶。
三、汉文化与汉文化教学目前学术界对“文化”的理解往往过于宽泛而游移不定。一般谈论的“文化”,其内涵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时,即使是同一个人在同一篇文章中,谈起“文化” 来,也是动若游蛇,忽东忽西,让人非常难以捉摸。语言本身既是广义“文化”中的一部分,而又可以作为所谓其他“文化”的载体,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语言的两重性和复杂性特点。另外,也应该看到,既有以语言文字作为载体的“文化”,也有以非语言文字作为载体的“文化”。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认为“文化”至少可以作以下粗略的划分:(划线没能上帖,图表关系若不清楚,请谅)语言文字文化 语言文化 言语交际文化语言描述的文化(用语言描述或记录的“文化”)文交际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化 非交际行为文化非语言文化 观念文化(思维文化等)实物文化(建筑、服饰、饮食、美术文化等等)“语言文字文化”指附着在语言文字中的文化因素。如在汉语言文字中所反映的数量、时间、地点从大到小的汉语思维特点,汉人的神尊、人贵和物贱的观念以及汉字、汉语中的性别差异等文化。一般所说的“交际文化”应该包括书面语、口语甚至网络语言等的“言语交际文化” 和社交、礼俗、手势、身态、面部表情等副语言行为的“行为交际文化”。光是“语言文化”和“交际文化”就如此复杂,所以,我们不能笼而统之、不加区分地去大谈所谓的“文化”。我们既不主张简单地把“文化”就看作是一些人文学科,如历史、文学、哲学等“专业”的文化,也不赞成漫无边际把什么都用“文化”去加以指代。目前,有些人常常用“汉学”、“中国学”和“中国国情学”等来代指“汉文化”。我们认为,“汉学”、“中国学”和“中国国情学”严格来说不是一门专门的学科,而是对以汉族和中国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科的一种指称。对这几个概念我们是这样认识的: “汉学”主要限于指汉族独特的或特有的传统学科,目前主要指在汉文学、汉史学、汉哲学和中医学等学科。广义的“中国学”一方面应该包括中国特有的或独特的传统学科,如汉学、藏学、蒙学等;另一方面还包括围绕中国进行研究的中国的政治、经济、法律等学科。狭义的“中国学”主要应指后者。“中国国情学”,主要研究中国的人口、民族、地理、(各民族)语言、社会、民族、心理、文学、艺术、哲学、历史以及文化等。“中国国情学”与狭义的“中国学”内涵应该比较接近,但是,国情学比较侧重在对中国的“国家情况”的研究。而“中国学” 所指范围似乎更大,研究领域似乎也更专、更深入一些。我们只有真正弄清“文化”的具体所指,才能真正把握针对留学生的文化教学。
四、对外汉语言教学中的汉文化教学对来华留学生开展汉语言教学,必须要结合一定的汉文化教学,这一点,在对外汉语教学界应该早就有了一定的共识。但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往往认识上还存在较大的偏差。有些人很容易将汉文化教学看作是汉文化专业的教学,这就很容易形成两个误区:一是,认为对外汉语教学只需负责基础的汉语教学,汉文化教学完全可以交由中文、历史、哲学等相关的专业去进行,留学生只需直接去相关院系去选听相关的汉文化专业课或直接进入相关专业学习就可以了,不需要再另外为他们开设专门的汉文化教学课程。持这种观点的主要是一些非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业外人士。二是,虽然承认专门针对留学生的汉文化教学有其特殊性,但是,仅仅认为与其他的专业文化教学相比,只是教学对象上的不同,因此,谈到“文化教学”主要还是注重专业文化教学或通论性的文化知识教学,从而容易忽视非常重要的汉语言文字文化和汉语言交际文化的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界有些人会或多或少地赞同这种观点。我们应该认识到,一方面,语言可以作为其他文化的载体,另一方面,语言本身又属于非常重要的广义上的“文化”之一。虽然,语言教学不能脱离完全脱离文化,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就像不能因所有人文学科不能离开语言,就将所有人文学科与语言学科划等号一样,语言和“文化”毕竟属于不同学科,不同学科教学研究的主体是有很大区别的。即使是汉语言文字文化、言语交际文化,虽然都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但是,也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区别不同程度、不同教学对象和不同的课型。有些也只需要在汉语言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加以体现,并非都不加区分地开设专门的“语言文字文化”或“言语交际文化”等课程。从来华留学生教育的角度,在其他专业中,汉语教学可能是一种初级的、基础的或者是辅助的教学;而在对外汉语教学学科中,其他各专业的学科教学和广义的“文化”教学,相对于汉语教学就可能是初级的、基础的或者是辅助性的教学。我们对此应该有个科学的、清醒的认识。我们不主张用对外汉语教学这一学科来涵盖所有汉文化、汉学、中国学甚至是中国国情学等学科。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应该有自己的基地和核心,那就是“对外”的汉语言和汉语言交际文化的教学与研究,所有与汉语言文字密切相关的汉文化教学与研究都可以作为这一学科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在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开设文史哲等相关的“文化”课程,并不代表就应包含文史哲等“文化”学科。对外汉语教学专业不可能、也不应该涵盖所有的汉文化、汉学、中国国情学甚至是中国学的教学和研究。任何一个学科,不能没有自己核心的领域,否则,就会“唱空城计”。我们不能过度远离对外汉语教学核心去拓展自己的领域。因为,任何一个学科无限止地扩展自己的领域,最终都将导致对本学科的彻底否定,同时也会在教学中引起不必要混乱。对外汉语教学主要靠练好内功来发展自己,而不是靠任意扩展学科领域,否则最终将会损害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甚至是整个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健康发展。
五、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体系(略)目前,国内高等院校对外汉语教学部门(院/系)、中文系或外语、民族院校的汉语院/系既承担对外汉语教学的学历教育,也承担着汉语进修、预科等非学历教育。中学或社会上的语言培训机构今后可能将会越来越多地为高校担当起一些先期的汉语培训任务。根据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在学科门类“文学”中,设中国语言文学类(学科代码0501)和外国语言文学类(学科代码0502)等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类下设汉语言文学(学科代码050101)、汉语言(学科代码050102)、对外汉语(学科代码050103)、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科代码050104)和古典文献(学科代码050105)等5个二级学科。教育部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在文学门类(05)设“中国语言文学”(0501)一级学科,下设“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102,下含“对外汉语”方向)、“汉语言文字学”(050103)、“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050107,下按语族分)等二级学科。外国语言文学(0502)下设“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211)二级学科。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定位在教育部的学科目录中应该够复杂的。而在实际使用中,学科名称使用也非常混乱。根据网页及各校的招生宣传材料,广播电视大学、自学考试,通常都将“汉语言文学”专业,简称为“汉语言”,也有部分普通高校将“汉语言文字学” 专业简称为“汉语言”专业。现在除了“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已下设“对外汉语”方向外,很多学校已在“汉语言文字学”二级学科的现代汉语方向招“对外汉语”,外语院校也在“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招“对外汉语”,民族院校也在“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开拓“对外汉语”专业。不同类型的学校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设置、培养方案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留学生招收与培养情况也比较混乱。这让外国留学生常常感到非常困惑,也直接影响了留学生的来华学习。因此非常有必要进一步规范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及外国留学生的培养。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体系主要有: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体系、教学实践体系和基础理论体系。“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体系”主要为:对外汉语言文字学理论、语言习得理论、汉外对比语言学理论、汉语言文化理论、汉语言教育与教育心理学理论、汉语教学与汉语教学法理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方法论等。“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教学实践体系”主要为:对外汉语言教学实践(听、说、读、写、译等技能教育实践)、汉外语言对比教学实践(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汉语言教学实践)和对外汉语言教学学科中的汉文化教学实践等。“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基础理论体系”主要为: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社会学等。通过上述的探讨,我们认为,只有真正弄清了学科体系,才能够真正搞好学科建设,只有搞好学科建设,才可以使对外汉语教学得到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同时,只有以对外汉语教学为龙头,才能够真正带动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全面发展。主要参考文献
1、赵金铭:对外汉语研究的基本框架,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3期。
2、刘珣:对外汉语教学引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年。
3、施光亨、赵永新: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年。
4、刘珣:也论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体系及其科学定位,语言教学研究,1999年1期。
5、杨庆华:对外汉语教学定性、定位与定量问题,世界汉语教学,1995年1期。
6、张德鑫:润物细无声——论对外汉语教学与汉学,语言文字应用,2001年1期。
7、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
8、凌德祥: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语与汉文化的教学,高教研究与探索,2002年特刊
9、凌德祥:对外汉语教学与来华留学生教育,新世纪新视野——华东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论文集(朱立元主编),山西出版社,2002年7月。
10、凌德祥:对外汉语教学与来华留学生教育体制,外国留学生工作研究,2002年3期
浅析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篇7
高校实践教学的现状
实践是指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的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 实验室 (实训基地) 是进行这些活动的场所。目前, 高校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进入实验室 (实训基地) , 按照教学计划完成规定的实践活动, 所从事的实践活动多是验证性的, 其步骤在相关的教材或指导书中都有明确的规定, 学生只要“照葫芦画瓢”地操作就会得出正确结果。若出现差错, 原因也不难找到。但因为允许学生进入实验室 (实训基地) 的时间有限, 重新进行实践活动的机会很少。所以, 目前高校实验室 (实训基地) 是一种封闭性质的、定位于检验所学理论的实践活动场所。学生在实验室 (实训基地) 都是忙于验证早已被证明的正确理论, 这样是不可能培养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的。所以, 应对高校实验室 (实训基地) 的性质和定位重新界定, 打破封闭, 取消限制, 建立一个开放式的、为学生研究活动提供服务的实践场所。
建设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一) 是学生能力与素质培养的需要。实践教学从严格意义上来说, 不是简单的教学过程, 而是能力教育。学生在实践环境里可以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开发潜能, 提高动手能力, 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
(二) 是进行实践教学方法改革的关键。传统的实践教学沿用理论课教学方法, 实际上成了制约实验教学质量和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同时也是阻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不充分了解教学方法对实践教学的制约作用, 即使开设综合型、设计型实验, 也只能是另一种形式的验证性实验。开放实践教学则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变学生被动式实验为主动探索式学习。
(三) 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开放实践教学必须增加可供选择的实验项目数量;需要撰写更多、更新的实验教材和实验指导书;学生在实验中会发现更多、更深、更广泛的问题;设计性、研究性实验会涉及大量新理论知识、新实验知识, 这些都要求有一支高水平的实验师资队伍。实验室 (实训基地) 的开放, 使教师在进行教学研究、科学研究、特别是交叉学科的科学研究中学到了许多新知识, 拓宽了知识面, 提高了实验教师的能力与素质。
(四) 是实验室 (实训基地) 和实训基地建设的需要。开放实践教学促使实验室 (实训基地) 从单一实验教学型向多元化实验室 (实训基地) 转变, 促使实验室 (实训基地) 的管理现代化、科学化, 还会促使实验室 (实训基地) 在各种资料的收集、仪器设备规范管理、自制与维修仪器等方面的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的思考
开放式实践教学是一个新课题。开放式实践教学的开放面广, 是长期全方位、充分进行资源最佳配置和利用的开放, 是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的开放, 是为社会服务的开放。其内容包括对所承担的实验课题开放、对学生设计和研究开放以及对教师和技术人员开放。开放体系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 在教学大纲范围内自由选择实验项目、实验内容、实验时间, 主动地完成实验任务, 让一切愿意从事实验教学研究、科学研究的教师和技术人员都能到实验室 (实训基地) 来工作, 不受时间限制。
(一) 建立开式放实践教学体系的原则
建立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 有利于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 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为此, 需要注意下面几点
自主选择性项目由学生自主选择, 人员组合由学生自主决定。这样既照顾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又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学生积极探索, 把握实验环节, 提高其综合素质。
时间连续性在规定的开放期间内, 实验室 (实训基地) 开放的时间不间断, 当学生在正常的教学时间内不能完成实验项目所要求的内容时, 要求实验室 (实训基地) 工作人员延长时间, 保证学生实验内容的完成。
方法自主性学生选择实验项目后, 可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方法完成实验也可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或项目, 改进实验技术和方法。教师对方案或项目进行审查和指导, 鼓励学生用先进的实验技术和手段完成实验内容, 如用多媒体技术来完成实验。
项目先进性根据具体情况, 对开放的实验项目进行阶段性的更新, 对其实验手段进行更新, 逐步引入现代化的实验手段, 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并把成熟的项目逐步列入到固定项目中, 实现项目更新的良性循环。
(二) 建立开放实践教学体系涉及的问题
全新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与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完全不同, 其建立需要加大改革实践教学体系的力度, 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完全分开, 建立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这样做有以下优势: (1) 由于实践教学独立设课, 教学体系开放, 学生的实践时间较为宽裕, 在教学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有利于教学的组织和对现有资源的充分利用。 (2) 由于所有的实践内容独立于课程之外, 有利于实践教学内容改革, 便于统一考虑、减少重复和重新优化组合, 形成综合性和设计性实践教学, 使实践教学内容更加系统、合理。 (3) 由于单独设课, 更加有利于考核, 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实现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4) 有利于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
改变传统的实验室 (实训基地) 机构的设置传统的实验室 (实训基地) 都是按照课程或专业进行设置, 功能划分过细导致一些跨学科课程的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难以开展。实验室 (实训基地) 设备利用率低, 难以做到资源共享, 造成了仪器设备重复购置, 投资效益低。同时, 实验技术人员和任课教师分属于不同的实验室 (实训基地) , 长期局限于单一学科的教学和实验, 知识面狭窄, 很难满足开设综合性实验的要求, 阻碍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需要顺应学科发展的需要, 打破原来以课程或专业设置实验室 (实训基地) 的方法。例如, 机电一体化是机械和电子工程的发展趋势应考虑构建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基地。
加大实践师资队伍建设建设好实践师资队伍是建立开放实践教学体系的关键因素。现在的实验技术人员主要工作是协助实验室 (实训基地) 主任进行管理和辅助教学, 实践教学基本上由理论课教师承担。目前, 理论课教师教学任务过重, 每个学期大多承担着不同专业和年级的多门理论课教学, 无法保证实践教学的精力投入和教学质量。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主要采用预约方式进行, 打破了实践教学集中安排的模式, 主要由专职实验教师承担, 时间上实行全天候开放。所以, 需要配备专职实验教师, 建设学历、年龄和职称结构合理的实验师资队伍, 形成梯队, 建立以专职实验教师为主、理论教师自愿参与的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对每个专业来说, 实践教学内容和环节都是一个有机整体。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需要全面认真地研究学科需要, 围绕培养目标全面修订实验和实践教学大纲。根据每学期理论课程安排情况, 编制对应的专业实践教学大纲, 综合考虑基础、目标和提高三个层次的实践技能培养需要, 整合优化全程的实践环节教学内容, 压缩验证性、演示性实践活动, 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践内容。
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的管理与运行建立开放式实践教学新体系, 要从实验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突破传统的模式, 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各方的协调和合作才可能完成, 包括鼓励和支持教师从事实践教学的政策导向, 增加实验室 (实训基地) 运行经费, 允许实验人员实行轮班制等。相对而言, 开放的实践教学体系应该是一个独立的系统, 其基础部分的教学必须保证与理论课教学同步或略微滞后。应统一管理, 合理配置资源, 减少重复投资, 提高资源利用率。开放实践教学必须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 满足学生探索和教师科研的需要, 为此, 可以遵循教学实践预约优先安排的原则。
高校的实验室 (实训基地) 是进行实践教学、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科技服务的重要场所, 同时也是学生培养技能、提高素质、开发智力、启迪思维的重要场所。随着实践教学改革的深入和社会对人才能力要求的变化, 传统的实践教学暴露出许多弊端, 已不能满足现代人才培养的要求。为此, 迫切需要建立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 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自由的实践空间, 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使他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得到初步锻炼, 为以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在认真分析高校实践教学现状的基础上, 阐明了建设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性, 研究探讨了建设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原则及其建设过程的几个主要问题。
关键词:实践教学,开放式,教学体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徐勇, 商利斌.产学研一体化实验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煤炭高等教育, 2004, 22 (4) :104-105.
[2]张宝红.创新教育与实验室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3, 22 (2) :128-138.
[3]高平, 陈晓平, 李长杰.高校实验室开放制度化探讨[J].江苏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 2004, 26 (3) :84-87.
[4]吴春安.高校综合开放实验室系统的建构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3, 20 (3) :135-137.
[5]余魅, 卢亚雄.工科院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改革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3, 20 (2) :140-143.
[6]陈斌, 王林.建立综合开放实验室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3, 22 (6) :107-138.
营销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篇8
【关鍵词】营销体制;信息;竞争力
通过全球金融危机的教训,使我们认识到坐等货源的危害,对于一些运输品种单一,没有建立营销机制的运输企业冲击最为严重。只有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营销机制,在主导产业发展受阻,主要工业品产量大幅下滑,外需明显减弱的形势下,能够从容应对货运量急剧下滑的趋势,走出运输生产低谷,提升客货生产抗干扰能力,把各种危机对铁路运输的影响降至最低。
1.提升核心竞争力
当前,全国货物运输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等各种运输方式都在积极抢占市场。铁路货运量占有份额的下降,也就是所说的核心竞争力的降低,核心竞争力的降低除了各种运输方式合理分工的因素外,主要是由于铁路货物运输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所致。要改变这一状况,提高铁路运输的核心竞争力,重现铁路货运的优势,就要下大力气搞好铁路货运营销,以最小的成本支出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提高核心竞争力首先要建立完善的铁路货运营销体系,确保全员参与,提高服务质量,我国物流企业正处于调整和整合的历史时期,运输行业已进入过度竞争状态,运输市场供求关系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初步形成了供求平衡或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格局,靠降低运输生产成本和运输产品价格竞争已没有太大的利润空间。运输产品竞争的焦点逐渐转向对流通渠道的争夺,转向力求以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最快地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因此,我们要大力提倡“品质文化”、“服务文化”,即强调服务质量、劳务质量,贯彻商业道德和伦理,遵循客户愉悦原则,在提供商品和服务时及时捕捉客户的反馈信息,真正做到提供给客户安全、方便、快捷、合理、经济的“五满意”。
2.抓好运输安全,突出铁路运输优势
安全是铁路运输生产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铁路与公路和民航相比的明显优势所在,但是不安全的因素仍然在较大范围内存在,因此在货物运输的全过程中,特别是对高附加值的货物运输,要尽量防止可能产生的事故,防止货损货盗等。
3.强化营销观念,提高营销水平
加入WTO后,我们对国外先进企业的营销理念有了全面了解,货运市场的激烈竞争形势,营销理念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传统的“4P”理论(即产品Production、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正转变为新兴的“6P”理论,但这些理论都有一个中心,那就是:外部环境我们不能控制,那就牢牢把握4P、6P这些可控制的部分。
目前铁路的各级都建立了市场营销机构,但是营销的方法,仍然停留在生产导向和推销导向的低层次水平上。传统的货运营销观念基本上局限于以铁路自身的运输能力、技术资源为出发点去揽货源、找货主,把货主视做铁路要攻坚的堡垒,然后去设计销售手段,组织营销。而新的市场营销观念应把关注点放在货主的需求上,选择他们所需要的价值,并提供这些价值。因此,理念的转变是营销战略实施的关键,应当广泛提高职工对营销工作的正确认识,加强职工主动营销意识。这是一个根本的转变。如果说过去我们依据自身的运输规模、运输方式、运输能力来组织货源,铁路实行以运定装,企业实行以运定产,适应了大宗货物计划运输的话,那么,现在应当根据货主对运输的需求来设计我们的运输方式。即由运输能力——市场营销,转变为市场需求——运输能力——运输产品的开发——提供市场价值。
3.1构建市场化的货运营销体制
铁路货运单位应抓紧建立并完善铁路局、站段两级专门营销机构,合理划分各层次营销机构职能,实行逐级负责和分工负责制。如集团一级营销机构主要负责策划全局营销方案、预测市场整体走势、设计和开发货运新产品、培养和发展营销队伍、负责地区吸引范围内的市场调查、分析,对较大宗货源和大型厂矿企业直接进行货源组织和营销谈判,对各货场、无轨点和货物集散站进行监督指导等方面的工作;基层站段则只负责落实营销策略,组织运输生产,其营销功能上移到铁路局,以减少内部无序竞争,在组织上实现营销工作的集中领导、统一指挥。
3.2建立责权明确的货运营销机制
只有建立规范化、高效率的营销管理机制,货运营销才能真正取得突破。现代企业市场营销机制应该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公司营销计划执行情况的评估;二是对营销盈利情况的评估;三是对营销人员个人业绩的评估;四是对营销成本与费用的评估;五是对站段的道德及社会责任的评估,也即对企业宗旨落实情况的评估。所有这些评估的结果与营销机构及个人的收入水平必须紧密挂钩。概括而言, 这个机制就是全面评价加严格考核。具体到我们企业,货运营销中心及其营销人员的收入,应与货运进款收入、装车数、发送吨等指标完成情况及服务质量指标全捆全挂,企业多收则个人多收,企业少收则个人少收。通过这一机制的运用, 使得所有营销人员都树立起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3综合运用各种营销促销手段
3.3.1在广播、电视、报纸等传播媒介上大量做广告。每日将货车车皮剩余量信息公之于众, 引导货主使用、购买。另外, 在优质优价列车开行前和提供新的服务项目前, 要利用大量的广告, 进行宣传。
3.3.2各直属站和车务段要成立专门的销售队伍, 经常深入到厂矿企业、农村和商品集散地推销货运产品。
3.3.3对运输大户实行优惠政策, 包括优先运输政策和给予适当的价格优惠,以确保大宗货源不流失。
3.3.4定期召开货主联谊会, 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反映, 并介绍铁路运输的情况, 达到增进了解、交流感情、互通有无的目的。
4.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
目前铁道部已经构建了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网站,并让我们铁路货运进入了电子商务时代,例如:
4.1集中受理、优化装车系统
客户可以通过互联网签订货物运输计划、查询运价、在网上填写运单办理托运手续、承运后可以在网上通过银行的电子支付手段办理支付运费,装车后客户可查询装车信息。货物到站后客户可在网上查询到货信息,也可以向客户的手机等通信设备发到货信息。进一步发展在在网上办理支付手续,铁路负责上门取货、送货上门。进行物流仓储配送服务,客户将货物存放在铁路仓库,铁路按客户需求进行配送服务。
4.2客户服务中心
在电子商务信息系统的操作平台上,完成所有对货主的外部服务,包括货运业务咨询,受理货主的运货预约,向收货人发到货信息等等;同时,根据货主的服务要求,对内负责与运输调度、车站、货场间的协调,实现货物的门到门运输。
4.3大客户信息系统
这些系统的建立使货主与铁路间沟通渠道、办理途径扩大了,使得货主足不出户便可以办理托运的全部手续,并可以查询到自己货物的实时状态,让货主提前收到货物的到达预报信息,提前做好接卸准备,方便了货主的同时,也提高了铁路的货车使用率,减少了铁路窗口单位的业务办理量与差错,确保了站存资金的安全。
通过本次铁道部货运系统站段货运营销计划人员研讨班的学习,让我们从我国铁路的现状到现代物流发展模式与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实践,再到铁路的营销与展望让我们认识到铁路必须要认真从货主最希望的事做起,从货主最不方便的事改起。■
【参考文献】
[1]郭玉华.铁路货物运输服务体系与营销战略[J].铁道货运,2009,(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