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实践教学体系

2024-10-26

会展实践教学体系(精选10篇)

会展实践教学体系 篇1

0 引言

会展经济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带动作用。2013年, 会展行业带动就业人数比年增长30.7%, 按2012年2125万人次基数测算, 目前会展行业带动社会就业人数可达2777万人次。发展会展教育, 建立符合行业需求的会展实践教学体系是会展业健康发展的题中之义。

1 沈阳地区会展行业的发展与人才需求现状分析

1.1 会展行业发展迅速, 经济带动作用日益明显, 政府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2010-2014年, 沈阳市会展业直接收入150亿元, 拉动交通、住宿、餐饮、旅游、购物、广告等相关行业消费收入约1350亿元, 参展企业在沈纳税约25.7亿元。会展业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超过10%。在“十三五”期间, 沈阳会展业发展将出现三大趋势: (1) 政府以每年1亿元的会展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展览场馆建设和配套设施的完善, 提高会展信息化水平、推动“互联网+会展业”的发展。 (2) 会展产业纳入“智慧城市”建设, 加快建设会展业信息化平台。通过集中整合展馆、展会、参展商、合作贸易等大数据信息, 逐步实现会展业发展的数据化。 (3) 沈阳市正积极打造“东北区域会展中心城市”。

1.2 会展专业教育迅猛发展, 行业对口人才需求不断攀升

随着会展业的发展, 全国会展教育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全国共有220所大专院校设有会展专业或相应研究方向, 其中本科院校57所, 专科院校163所, 在校学生达到1.3万人;十年来累计出版各类会展专业教材近500种, 已经毕业的会展专业或方向的毕业生近5万人。沈阳拥有会展教育的学校有四所:即沈阳师范大学展示与设计专业本科、沈阳师范大学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本科、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专科、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专科、辽宁广告职业技术学院会展商务专业。这四个专业每年的毕业生在300人以内。未来五年会展行业将会出现对高素质人才的大量需求, 这为会展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

2 关于建立会展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必要性的思考

2.1 会展行业理论积淀的缺乏呼吁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从1973年到目前, 中国会展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巨大变化中国会展业的发展仅有30年的历史, 会展院校相关专业的设立最早出现在21世纪初期, 会展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处于初期。这决定了当前会展行业发展不规范和会展教育的理论积淀比较薄弱的现状。另外, 会展专业从不同的专业发展起来, 每个院校按照自身条件发展会展专业, 各自的侧重和特点不尽相同, 差异性较大, 对比性和可参照性较弱。专业教师的学历背景多样化, 专业知识的积淀欠缺。行业发展的不健全和专业理论积累不足严重制约了会展专业教学体系的建设。以实践引导会展教育, 突出实践性, 构建会展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弥补当前会展教育不足的有效地途径。

2.2 会展人才需求的结构性矛盾呼吁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一方面, 会展专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现象。据2015年教育部高考信息网站公布的会展专业招生数据显示:各地区开设会展专业的院校有:北京11所、上海11所、广东26所、浙江11所、四川11所, 黑吉辽三省共计12所, 其中辽宁地区3所。另一方面, 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会展人才。究其原因:一是需求量大的会展岗位为营销岗位。大部分学生感觉岗位单调, 层次不高, 过程枯燥重复, 专业转岗率高;二是会展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不规范, 发展前景不确定, 未能满足学生就业需求。三是学生难以符合高层次的会展岗位如会展策划要求。因此, 会展人才培养出现了结构性过剩的现象。完善会展人才培养体系, 增强内涵建设, 提升人才竞争力依赖会展实践教学体系的确立。

3 会展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3.1 会展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

行业实践性强和人才综合能力素质高是会展行业的显著特征。会展专业教学体系的建设因因地制宜, 突出实践特色。辽宁交专会展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以项目为驱动, 以理实一体、赛训结合、校企合作为依托, 试图从横向和纵向两个培养方向进行建设:横向上构建课程、实训、专业实习、顶岗实习、四位一体的教学体系;纵向上进行一般实践能力、专业技能和岗位实践能力的培养, 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3.2 会展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如图1所示)

3.2.1 项目设计是会展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内驱动力。

首先, 任何会展公司的业务都是一个个项目的完成。以项目驱动教学, 符合会展行业的工作流程。其次, 90后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创新精神, 传统灌输式的授课方式不能满足正在变化的教学需求, 翻转课堂, 变被动为主动, 教师变身为教练与裁判, 学生变身为策划者与操作者, 在项目操作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 实现教学考核, 达成教学目标。其次, 项目驱动式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项目活动的实操过程中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3.2.2 理实一体、赛训结合、校企合作是会展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

理实一体、赛训结合、校企合作分别是从专业课程建设、实训建设、顶岗就业建设三个方面来思考会展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三者之间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层层递进, 是依照专业实践环节由浅及深地实践原则设计。第一, 理实一体针对专业课程设计。理论知识点的讲解以案例提出———问题思考———寻求答案方式进行;课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出教学任务, 并以分组方式由学生完成阶段性教学任务, 根据完成情况形成平时成绩和结业成绩, 保证每门课程形成一定成果。以我专业《会展策划》课程为例, 教师在培养学生策划能力这一阶段, 通过“婚礼策划案”任务引导学生实现阶段性教学目标;第二, 赛训结合针对会展专业实训环节进行设计。通过校内实训与校外全国性的大赛相结合, 以明确的目标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最终实训项目成果转化为技能大赛奖项。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目的性。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会展专业通过会展策划实训与全国会展策划技能大赛的结合, 已经取得连续2年3个一等奖的佳绩, 还曾经代表大陆地区赴台湾参加大赛。赛训结合开拓学生视野, 策划水平和职业能力得到迅速提高, 普遍获得用人单位的好评。第三, 校企合作针对顶岗实习和就业进行设计。实践教学体系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充分就业、有效就业。校企合作能有效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向沟通、无缝对接, 企业能够为专业提供师资支持和岗位支持。

3.2.3 四位一体的会展实践教学体系内容地建设。

第一、课程建设。专业课程建设突出学生主导、任务设计、讲练结合、成果考核五个方面。转变教学方式, 增加实践环节, 提高学生参与度, 推出教学成果。

课程改革方式如表1所示。

重点改革《参展商实务》《会展场馆管理》《会展市场营销》《节事活动策划》四门课程。根据课程教学目标, 设计明确教学活动任务, 增加实践内容, 如《参展商实务》一课, 让教师和学生走出课堂, 深入展会、深入企业, 实地拜访参展商, 并形成某个展会的参展商问卷调查报告。《会展场馆管理》以沈阳会展场馆的参观、调研活动为依托形成沈阳会展场馆调研报告。《会展市场营销》课程增加营销技巧内容设计, 《节事活动策划》可通过与校团委的合作, 策划设计校内活动, 锻炼学生能力。

第二、实训建设。实训建设突出目标性、有效性、系统性地专业技能培养。根据不同年级设置了策划技能、服务技能、设计技能三个实训任务。策划技能实训是对会展策划课程的延伸, 通过4周80学时完成了11组策划案制作, 并在“第四届会展实训汇报会”上进行汇报展示, 通过教师组测评和学生互评、自评的方式形成实训结果评选出一等奖2名, 二等奖3名, 三等奖3名, 一、二等奖获得者将晋级决赛并最终争取进入全国会展策划技能大赛的参赛资格。大二开设了会展服务技能实训。会展专业每年9月份参与沈阳制造业博览会的志愿者服务活动, 2015年第14届制博会中专业55名同学参加了从布展到撤展为期10天的志愿服务, 有问题和目的地实训内容让学生更加充分有效地了解展会, 展会结束后专业学生以“图解制博会”PPT展示方式进行归纳心得体会。

第三、专业实习、顶岗实习建设。专业实习为期4个月, 80%的实习生集中在沈阳, 20%学生分布在青岛、北京、上海等地。实习企业90%为校企合作单位。实习岗位以营销岗位为主。企业和学校合作对学生进行双线管理, 专业实施专业导师制, 每名教师指导10名学生, 并要求企业为每3-5名学生配备一名企业指导人员。实习期间同时接受企业和学校双项考评制度的要求。通过这个阶段的学习, 学生对会展企业、会展行业和会展岗位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顶岗实习期为大三的最后一个学期, 是对专业实习的延续, 通过前期的岗位认知和能力培养, 学生科针对自身兴趣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企业选择、岗位选择, 确保就业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3.2.4 三级递进的会展实践技能培养。

会展实践技能的培养贯穿于会展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始终。职业院校会展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分为三个层级:一般实践能力、专业技能和岗位实践能力。 (如图2所示) 三项能力依次提升:大一学生以一般能力培养为主。通过会展企业、会展场馆、展会参观活动, 配合会展相关课程, 借助于会展社团开展项目活动。

第二学生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主。专业依托课程课程开展了四项核心技能培养:会展策划技能、会展服务技能、会展设计技能、会展营销技能, 依托专业实习的设置深化巩固专业技能。大三学生通过顶岗实习系统提升了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

4 结束语

会展实践教学体系地构建应根据各自专业的情况因地制宜, 根据每个院校的现有的师资、学苗、实训、企业资源形成特色。既要满足当前企业和学生的需求, 更应注重内涵建设, 具有先导性, 充分发挥服务地方经济的功能。辽宁交专会展专业进过不断发展, 连续三年实现就业率100%, 2015年协议就业率74%, 对口就业率达到60%以上, 92%的学生认同会展专业实训实习对就业的积极效果。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在稳定实践学时的同时加强体系的质量建设, 确保专业长足发展。

摘要:随着国家产业机构和发展战略的不断调整, 会展经济正在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本文旨在通过完善会展教育, 探讨行业发展与人才建设之间的关系, 思考当前会展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 并试图构建符合行业需求, 促进行业长效发展的会展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为会展业培养合格人才。

关键词:会展专业,会展实践教学体系,实践

参考文献

[1]蒋永业, 王英哲.高职会展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考[J].成功:教育, 2009 (6) .

[2]杨铭德, 刘松萍.基于需求导向的会展实践教学设计[J].学理论, 2012 (9) .

[3]黎春红, 邓飞虎.对旅游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J].新课程研究, 2010 (4) .

[4]吕玉龙, 童铧彬.论高职会展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美术大观, 2011 (4) .

会展旅游营销体系构建及营销策略 篇2

关键词:会展旅游 营销体系 营销策略

“会展旅游”这一概念在我国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短短20余年的时间,会展旅游在我国已经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其巨大经济效应的发挥离不开完善的会展旅游营销体系的支撑。通过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以“会展”为题名的文章有6471篇之多,以“会展旅游”为关键词的相关文献有830篇,而以“会展旅游营销”为关键词的文献仅仅1篇。可以看出,作为旅游业和会展业融合衍生的一种新兴旅游产品,会展旅游虽然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学术界主要集中于对会展的研究,而对会展旅游的研究相对偏少。关于会展旅游营销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本文拟在界定会展旅游内涵的基础上,力求针对我国会展旅游发展的实际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营销管理体系,为会展旅游营销者提供参考,同时完善我国会展旅游研究体系。

一、会展旅游

国际上,会展旅游即MICE(Meetings,Incentives,Conventions,Exhibitions 的简称),指包括各类专业会议、展览会与博览会、奖励旅游、大型文化体育盛事等活动在内的综合性旅游形式。而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会展旅游的概念界定尚未达成统一认识,其观点可以归结为三类:会展旅游产业论、会展旅游产品论和会展旅游MICE论。

会展旅游产业论认为会展旅游业是综合会展业和旅游业两大产业优势形成的新型产业,它是会展业优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旅游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学者有王云龙(2003),杨亮(2002)等。会展旅游产品论认为会展旅游是由会展业和旅游业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旅游产品形式,是一种专项旅游产品。卞显红,黄震方(2001),林越英(2002),应丽君(2003),王春雷(2004)等赞成这个观点。会展旅游MICE论对会展旅游的界定与国际上关于会展旅游的界定基本一致,认为会展旅游即MICE。马艳辉(2000),周春发(2001),罗明义等(2002),许峰(2002),王元珑(2003)等持这种观点。笔者不赞同这种观点,主张根据我国会展旅游发展的实际来界定会展旅游内涵,因为MICE中的奖励旅游在我国的发展并不全面,因此不应该在会展旅游研究的范畴之内。

综合国内外关于会展旅游内涵的研究,笔者认为,会展旅游是一种以各类会议、展览或节事活动的举办为前提,以会展业和旅游业的有效互动为基础,通过双方为转变为旅游者的会展参与者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等一系列会展旅游服务而获取一定收益的一种专项旅游产品。

二、会展旅游营销体系构建

(一)营销主体分析

会展旅游作为一种专项旅游产品,它也有自己的营销主体。从营销职能方面分析,能够为会展旅游提供完善基础设施的是会展城市,直接为会展的举办进行营销的是会展企业,具体操作会展旅游活动的是旅游企业,在会展的举办过程中,为营销其产品而进行会展营销的是参展商。因此,会展旅游的营销主体包括会展城市、会展企业、旅游企业和参展商。

(二)营销体系构建研究

会展旅游营销的主体包括会展城市、会展企业、旅游企业和参展商。而对于不同的营销主体,其营销对象也不完全相同。会展旅游营销主体的广泛性决定其营销体系的复杂性和动态性。

1、会展城市

会展城市指的是代表城市政府、会展行政管理机构、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在内的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会展行业协会、旅游行业协会等也可以纳入广义的会展城市范畴。其营销的客体主要包括国际组织机构、跨国公司、会展的组织者、主要竞争城市、周边城市、参展商、专业观众和城市居民等。

2、会展企业

会展企业主要包括会展策划(服务)公司、展览场馆(会议中心)和展览公司三类,其营销对象主要包括会展主办者、会议公司、专业会议组织(PCO)、会展主办者、政府、协会、城市居民、参展商及专业观众。

3、旅游企业

这里所指的旅游企业指的是与会展活动有直接利益关系的旅游企业,即直接性旅游企业,主要包括旅行社、饭店和旅游景区等,营销对象主要为参展商和专业观众。

4、参展商

参展商兼有营销主体和营销客体的两重身份。作为营销主体,其主要的营销对象也是作为参展商的供需关系对象,即专业观众(包括买家和贸易商)。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构建出基于我国实际的会展旅游营销体系框架图(见图1)。

三、会展旅游营销策略分析

(一)会展城市营销

1、城市形象营销

会展旅游发达城市往往具有独特的城市形象,如巴黎的浪漫、香港的动感等。Andrew Bradley 等(2002)指出,正面的城市形象对吸引会展旅游者的作用很大,而负面的城市形象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会展旅游者的到来。因此,塑造独特的城市形象,将目的地形象与目的地营销结合用于促进城市对会展组织者及会展旅游者的吸引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重大事件营销

事件营销的实质就是地区或组织通过制造有特色、有创意的事件来吸引公众的注意,塑造目的地形象,并获取巨大经济效益的活动。对于会展城市而言,可以从三个方面开展事件营销。一是举办节庆活动。二是利用重要事件,即抓住每一次大型活动尤其是国际性活动的机会,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市民素质,并大力宣传城市的整体形象。如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都是极佳的事件营销题材。三是制造公关事件。城市应该精心策划各类公关活动,努力制造利于城市形象提升的新闻,以引起媒体和公众的关注。

3、整合营销策略

会展旅游城市营销是一种公共产品,其整合营销要求城市各个部门和相关企业的共同努力。首先,政府要准确进行城市定位,并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创造良好的会展旅游发展环境。其次,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要明确参展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会展活动进行设计与控制,使会展参与者满意。第三,会展组织者要树立新观念,摒除落后的政府主导市场的观念,统一协调资源,加强对会展企业的服务、管理与指导,实现利益最大化。第四,作为会展的相关部门如策划、装饰等会展中介机构以及城市交通、通信、娱乐等服务企业,应为会展旅游做好充分的准备,提供完整的配套服务体系。最终,形成在城市政府主导下的,以会展协会和旅游协会为监督执行者,会展企业和旅游企业互利合作的会展旅游营销局面(见图2)。

(二)会展企业营销

一是积极参与城市整体营销。城市整体形象的提升能给会展企业带来更多的市场机会,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二是加入专业协会和会展旅游的相关组织。这不仅能提高会展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其带来更多更广的客源,更有利于借助专业协会的庞大关系网络,拓宽企业的营销渠道。三是增强企业实力,提高办展能力。企业的硬件是基础。对于会展企业而言,及时引入高科技,提高办展能力和服务水平是吸引消费者的基本条件之一。四是开展网络营销。

(三)旅游企业营销

实现会展业与旅游业的有效对接,二者联合开展会展旅游营销非常重要。旅游企业可以针对会展的主题、营销计划、服务接待计划进行可行性分析,选择企业所能参与的部分。例如,会展企业负责展会的招募、宣传、布展和会场内的组织管理工作,旅游企业负责为会展参与者提供一站式的旅游服务,包括“食住行游购娱”等,充分满足会展参与者在展前展后的旅游需求,使会展的带动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从而吸引更多的会展参与者,树立展会品牌,最终形成以会展带旅游、以旅游促会展的良性互动发展模式。

(四)参展商营销

调查发现,29.3%的参展商选择参加展览会时都认为他们的客户在展会上。有的期望参展能促进公司产品的销售,小部分的企业想要利用展会去开拓公司新的客户市场。随着展览会的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致,参展商将展会作为一种吸引客户、促进销售的有效商务平台,具有其他营销媒介包括广告、人员推销、公关所没有的独特优势。因此,吸引更多的专业观众了解参展商品,宣传和促进商品销售,无疑成为了参展商最主要的任务。

参考文献:

①中国学术期刊网网址为:http:www.cnki.net,搜索时段为1979—2011年,搜索时间为2011-10-23

②周春发. 国内会展旅游研究进展[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4)

③王云龙. 会展活动与旅游活动的比较——兼论会展旅游概念的界定[J].旅游学刊,2003(5)

④杨亮. 会展旅游业的状况分析和策略初探[J].山东经济,2002(2)

⑤应丽君. 关于中国会展旅游的思考[J].旅游科学,2003(1)

⑥许峰. 会展旅游的概念内涵与市场开发[J].旅游学刊,2002(4)

⑦春雷.会展市场营销[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徐秀平,1985年生,安徽省安庆人,常熟理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旅游管理系教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旅游市场营销。杨方芳,1983年生,河南省邓州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酒店管理、旅游市场营销)

会展实践教学体系 篇3

关键词:创业导向,会展专业,“三实”教学体系

狭义的创业, 是指个人设立公司、开办企业等个人色彩较浓、个体性行为较强的创业活动。“三实”教学体系, 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融入以实验、实训、实习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创业导向会展专业“三实”教学体系的建立, 是以狭义创业为指导方向, 在进行会展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构建一个集专业性、实用性、创新性于一体的实践教学新体系。

一、创业导向会展专业“三实”教学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1. 实现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途径。

目前, 高校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一般是“培养基础知识雄厚, 经济会展理论基础扎实, 业务技能熟练, 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胜任经济会展领域工作的, 既掌握经济、会展理论基础知识, 又具备扎实的会展业务技能, 能在各级别展馆、会展类公司、公司会展类业务部门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创业导向会展专业“三实”教学体系的建立, 可以使创业教育渗透到会展专业课程和相关课程中, 对原有的教学计划进行系统的整合和优化, 使各课程之间相互配合, 形成创业教育的各有机组成部分。

2. 建立系统的创业教育体系的途径。

创业导向会展专业“三实”教学体系建立可以帮助高校建立系统的创业教育体系, 并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创业导向会展专业“三实”教学体系可以以会展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 在创业教育的教学体系上, 进行专业知识基础教育阶段创业教育的普及与开展, 而且可以使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更加完善。

3. 专业教学与创业教育整合的途径。

创业导向会展专业“三实”教学体系建立是解决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相分离的问题的有效途径。创业导向会展专业“三实”教学体系从专业知识教学为起点, 在教学的过程始终贯穿会展方向的实验、实训以及实习的创业教育与实践, 使会展专业的教学与创业教育紧密结合, 相辅相成。

二、创业导向会展专业“三实”教学体系建设方案

1. 与创业相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三实”教学体系要求创业教育贯穿专业教育的全过程, 使专业课程与创业知识相互渗透、相互结合, 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与创新创业的能力。 (1) 创业导向专业课程改革。创业导向会展专业“三实”教学体系的教学计划的制定, 应在尊重传统的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 每个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人才目标培养方向进行增减。但是在教学的方式方法方面, 应该尽可能地与创业教学结合。 (2) 创业课程设置改革。应该在专业课程开设的同时, 开设系统的创业课程。创业课程开设应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 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安排应该穿插进行, 简单基础的创业课程, 应该在大一年级就进行开设, 让学生刚刚入校就接触创业的理念。其次, 课程类别并不是决定创业各门课程重要性的基础, 更不是确定课程性质的基础。最后, 专业性很强的基础创业课与所有核心专业课一定要设为必修课。此外, 基础会计、法律基础、策划管理、会展政策与法规等既属于创业领域又属于会展专业的课程, 可以由会展专业自行合理地安排在教学计划中。

2. 与专业结合的“三实”体系教学设施建设。

目前高校现有的创业教育一般都是以整个学校为单位, 或者由某个院系牵头, 建立创业实训基地或创业园区, 供全校师生共同使用, 并没有与学生所学的专业好好结合起来, 割裂了专业教学与创业教育之间的纽带和联系。创业导向的会展专业“三实”教学课程体系, 是建立在会展专业课程理论教学的基础之上, 结合实验教学、实训教学与实习实践的方式, 使各个环节统一起来, 紧密结合。会展院系可以保留原有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程, 并结合实验、实训与实习三个环节的教学来巩固会展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锻炼与会展相关领域的创业能力, 并积极寻找会展领域的创业机会, 进行创业。实验、实训、实习的过程是承接的过程, 包含建设“会展综合模拟实验室”、“会展专业创业实训基地”与“会展创业产学研实习园区”三个组成部分, 其相互关系具体如图1所示。

3. 开展多层次创业活动。

依托良好的创业平台可以开展多层次的创业活动。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首先, 可以通过实训基地, 组织相应社团活动。鼓励会展专业的大学生通过参加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 锻炼自身的素质修养、工作能力、沟通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其次, 实训基地可以组织会展专业的学生通过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服务等活动的功能和领域, 利用社会实践阵地为学生创业与就业提供平台, 将实训基地逐渐建设为创业、就业实习基地乃至现实的就业渠道。最后, 实训基地可以组织带领学生参加各项学科竞赛, 让学生在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的同时, 有效提升综合素质, 进而增强创业能力和竞争力。再次, 可以通过创业园区建设专业创业信息资源库和创业基地网站, 制作创业刊物等, 使学生能够及时浏览创业信息、学习创业知识与成功案例, 参与课程建设。此外建立互动的创业交流平台, 为教师、企业指导老师和学生提供交流空间。

三、创业导向的会展专业“三实”教学体系的保障措施

1.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高校会展专业必须明确认识到, “三实”教学体系不仅仅是停留在开设几门与创业有关的公选课、选修课, 或者是简单让学生进行一些创业模拟操作的层面, 而是一项非常严谨、非常系统, 甚至非常科学的教学体系。必须有大量的资金支持, 才能建立完善的“三实”教学体系。 (1) 学校划拨专项资金。“三实”教学体系的建设, 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方面, 都需要强大的资金后盾。首先, 硬件方面, 应该尽量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环境中进行创业模拟操作, 以及在良好的电脑设备运行的条件下进行实验操作。其次, 软件方面, 购置的专业课教学软件、实验模拟软件, 都需要与时俱进, 购买对创业教学效果最佳的最权威并且教学效果最好的软件, 才能达到“三实”教学体系的教学目的与效果。 (2) 成立创业教育基金。“三实”教学体系能够成功地建设, 创业教育能够顺利开展, 单纯依靠学校的资金支持是远远不足的, 还需要外界的资助, 需要建立会展专业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可以从会展院系层面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基金, 并应积极与社会各界广泛联系, 吸收社会各界资金对创业风险投资基金的规模进行扩充, 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的、完善的创业教育资金扶持体系。

2. 创业导向会展专业的教师队伍建设。

创业导向会展专业的教师队伍的培养主要应包括对本专业教师进行实践技能培训、拓宽师资队伍的来源两个方面。 (1) 对本专业教师进行实践技能培训。会展院系应该创造条件让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到会展企业去得到相应锻炼。如可与签订协议的特色班的相应的会展机构, 达成让教师在相应机构定岗挂职锻炼的协议, 并把挂职锻炼列入教师的工作量中, 并给予考核。另外, 学院应定期组织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参加创业教育培训、实训和交流, 不断提高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研究创业和指导学生创业实践的能力水平, 从实践中获得创业方面的经验和启示。同时, 高校可以选派部分教师到创业成功企业参观、学习和调研, 掌握创业教育的丰富素材和典型案例, 从而加强师资队伍的创业实践经验的积累。 (2) 拓宽师资队伍的来源。可以聘用有会展机构工作经历的、具有会展专业技能的, 或者具有会展的企业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专家为会展的专业教师。这类教师既具有理论功底, 又具有实践工作经验, 对学生就业和创业实际技能的培养是非常好的导师。另外, 可以聘请校外知名企业家、成功的创业者担任创业指导顾问, 他们是创业教育师资的补充力量。他们教学的方式是定期开展创业培训和讲座, 通过主题报告、案例分析、提供咨询等形式介绍自己以及当今社会创业的成功案例、经验, 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以他们丰富的经历、亲身的实践来激发学生的创业灵感, 鼓励学生竖立创业理念, 引导学生创业成功。

参考文献

[1]Timmons, J.A.New Venture Creation[C].Singapore:McGraw-Hill, 1999.

[2]William.B.Gartner.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describing the phenomenon of new venture creation[C].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5, [10]:696-705.

[3]邵运川, 陈思艮.论高校经管类专业创业教育体系的完善[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 2011, (11) :159-161.

[4]刘婷.高校经管类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保障机制探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 (7) :106-108.

[5]胡雄鹰, 张宗祥, 万文君.物流管理“三实一创”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教育研究, 2009, (11) :110-111.

会展专业实践课教学研究 篇4

摘要:近年来,全国各类高职院校纷纷开展会展专业,使会展专业人才与日增多,但是也出现一些“怪圈”现象,这种现象主要表现为:开设会展专业的院校越来越多、培养的会展毕业生越来越多,而企业对会展人才的需求却不能满足,也就是说,很多高职院校培养的会展人才不能与会展企业的需求相匹配,在这种情况下,会展专业的实践课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进一步做到培养的会展人才能够“学以致用”,从而实现企业、社会、学生三者共赢的良好局面。本文主要从当前会展管理实践课程的作用、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

关键词:会展管理实践课;问题;对策分析

1、实训教学的作用

高职院校教学的最大特色之一便是实训教学,它是高职教育与实际工作岗位相契合的最大结合点,也是让学生从掌握知识到运用技能转变的最重要手段。实训教学如果做得好,学生的综合素质将会得到极大提高,同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高职教育顾名思义,最主要的本职工作就是培养高等技术型专门人才,适应社会需要,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这一切都必须在实习实训,实际操作中得以真正实现。因此,构建合理的实训教学体系,不仅可以保证实训教学的教学效果,更是促进整个高职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不如此,实在难以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并促进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 会展管理实践课教学研究存在的问题

(1)实训条件落后

由于会展专业术属于新兴专业,很多高职院校开设会展专业的时间较短,也未形成规模效应,再加之每年招生人数有限,有些高职院校年平均报道人数20人左右,人数较少,学校盈利性降低,必然导致实训设施投入低,实训条件落后,反之,由于实训条件落后,导致下一年招生人数又随之减少,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会展专业的良性发展。会展管理作为会展专业的核心课程,由于实训条件的落后,很难顺利开展。

(2)会展教师实践经验缺乏

比之传统的教学方式,会展实践教学对老师要求较高,会展教师要全面掌握会展现场管理与实践的全过程,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均要将自己培养成专家,以专家的身份引领学生学习会展专业知识及进行实际操作,但是现实中,由于很多会展专业的教师都是从临近会展专业科目转行而来,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所以很难对会展学生做到专家式培养,会展实践运作能力更差。

(3)实训教学的目标有待明朗化

很多院校对于会展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不十分明确,鲜有几家院校制定了独立的实训教学计划。有计划的学校中,又常常以专业方向来确定实训内容,而各项实训内容的目标为何,效果怎样都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这就使人才目标的达成大打折扣。其次,会展专业实训活动与理论学习渐成两张皮,学生们总是集中学一段时间理论再集中时间安排实训活动,这就让理论与实践脱节,造成了学生难以将书本知识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的局面。这又进一步让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变得有名无实。另外,学生在实际岗位上的实习更是问题多多,有的学生在一个岗位上工作长达数月之久,对于有的技能已经熟极而流,而对其他岗位上的操作技能却闻所未闻。最后,岗位教育目标因为教育者自身的原因,未能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将理论、素质与能力充分结合起来,教育目标笼统含混,导致我们的实训教学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沦为一纸空文。

3. 会展专业实践课教学研究的对策分析

(1)广泛联系加强建设实习基地

实训教学基地是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必备保障,目前根据各个院校的实际情况,一般可分校内基地与校外基地两种,校内基地主要包括模拟实验室和校内实习场所,而校外基地一般都是学校与相关行业的实际业务部门合作建立的比较稳定的场所。产学研三结合的教育模式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这种教育模式可以极大地将学生的综合潜能开发出来,最终在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均得到极大提升。

(2)重新建构师资队伍完善教师素质能力

任何一种教学都不可能离开教师,完全由学生独自进行,而必须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开展教学活动,因此,教师的数量与质量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实训教学体系构建的关键因素。当前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教学过程中,普遍比较呼唤“双师型”教师的出现,没有他们,实训教学的质量将无法从根本上得到保障。各项人才培养目标也无法达成。

会展专业同样呼唤这些“双师型”教师的出现,各个院校在当前阶段,必须加大对于“文武双全”型师资队伍的培养,教师既要有精深的理论知识,又需要有比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为此,院校第一可以培训那些在岗教师,定期选派理论扎实的专业教师走出校门,挂职锻炼,甚至可以走出国门,学习先进的包括会展管理、会展运营的先进经验与操作规程。同时可以专兼结合,从实际岗位上请来那些有着丰富经验的一线工作人员,为学生做更加生动活泼的实际工作经验介绍和工作技能传授。

(3)清晰的实训教学目标

作为综合性很强的服务性产业,会展业对于那些既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的人才十分渴求,这一专业的毕业生实际动手能力如何是决定他们能够满足就业岗位需要的关键,也是我国会展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的保证,甚至进而关乎到我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民生活水平持续不断的大步发展。因此,在会展专业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中,笔者认为培养目标就应该是切实向社会输送那些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既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更重要的是有着熟练的实践动手能力、掌握着充分的岗位工作所需技能的专门性应用型人才。

总之,会展专业实践课教学研究之路任重而道远,所以各开展会展专业的院校要不断完善实训教学条件、优化教师队伍、明确会展实训目标,从而保证会展专业的实训课程有条不紊的推进,这样才能做到会展教育与市场需求相匹配。

参考文献:

[1]孙华,张小军.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建设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0(86)

[2]张小军 孙华.《会展策划与管理》实践课设计研究[J].素质教育.2015.11

[3]蔡敏华.高职会展管理专业“分阶段螺旋式”培奍模式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2.12

[4]陈乾旗、袁静.论涉外会展人才的培养[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3.4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014年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高职院校会展专业实践课课程改革探索。

《会展旅游管理》课程体系的构建 篇5

会展类的课程是一门关于会议、展览、奖励旅游与节事策划和管理的基础课程, 有关会展的课程教材和专著五花八门, 但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发现, 无论教材和专著冠以何种名称, 其主要内容基本包括:一是国际会议组织与管理:国际会议的相关概念、分类与基本组织程序。二是奖励旅游的组织与管理:奖励的相关概念、分类与基本组织、策划方法。三是节事与大型活动的策划与管理:节事、大型活动的概念、分类、策划与管理及其后续影响。四是展览会的组织与管理:展览会的概念、分类、组织、策划、营销与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 旅游行业对各类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由此使传统会展类课程内容设置的缺陷也日益暴露, 主要表现在内容太过笼统, 简单, 无法通过案例和实训等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课程教学。因此, 本文力图重新设计会展类课程的主要内容, 构建《会展旅游管理》的课程体系。

二、《会展旅游管理》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 课程性质。

《会展旅游管理》是旅游管理专业所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它是以会议旅游、展览旅游、奖励旅游、节事旅游、体育旅游及与之相关的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 以旅游六要素的供给与需求为核心内容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它是旅游管理专业与其他多学科相互交叉的一门课程。

(二) 教学目的。

通过该课程教学, 让学生掌握会展旅游发展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具备从事会展旅游各项工作的理论基础。重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完善学生处理问题的方法与技巧, 为从事会展旅游各项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 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依据。

课程设计以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 依据会展旅游市场的基本要求, 按照会议旅游、展览旅游、节事旅游、奖励旅游以及体育旅游的基本特点, 确定本课程的课程内容。

2.课程设计目标。

一是知识能力目标:让学生掌握会展服务与管理的基本概念, 会展服务与管理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二是方法能力目标:使学生全面熟悉会展业各部门的所有服务项目和服务技能, 具备会展业常见问题的分析能力和处理能力、业务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三是素质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会展服务礼仪习惯, 初步树立学生在会展业中的服务意识、奉献意识、沟通协作意识。四是社会能力目标:建议学生做大型赛会服务志愿者, 在社会实践中提高会展服务与管理能力。

(四) 课程内容。

1.会展概述。

要求学生了解会展的含义和组成部分, 掌握会展的特点, 理解会展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作用。

2.会展的历史和现状。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世界会展的历史过程和现状, 了解我国会展的历史过程和现状, 了解部分中外知名会展活动。

3.会议旅游。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会议的概念和类型, 掌握会议的申办方式, 掌握会议的工作流程, 学会制定会议工作计划, 掌握会议服务的基本方法, 掌握会议旅游的含义、特点和类型。

4.展览旅游。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展览的定义与分类, 掌握展览会举办及参展商参展的基本程序, 理解不同阶段的主要任务, 掌握展览旅游的特点和分类。

5.节事旅游。

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确节事的概念类型, 了解节事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重点掌握节事的策划与操作流程, 掌握节事旅游的运作与管理工作。

6.奖励旅游。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奖励旅游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熟悉奖励旅游的操作机构和操作流程, 理解奖励旅游的发展趋势, 掌握我国奖励旅游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措施。

7.体育旅游。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大型体育赛事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掌握体育旅游的含义、分类, 熟悉体育旅游管理的运作流程。

8.会展旅游营销。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会展旅游营销的内容, 掌握会展旅游经济涉及领域, 掌握会展旅游营销中广告宣传的内容和营销策略的运作。

9.会展旅游服务管理。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会展旅游服务管理的基本知识, 掌握会展旅游交通、游览管理、会展旅游娱乐和购物管理的基本内容。

10.会展旅游危机与安全管理。

通过学习, 让学生了解会展旅游安全管理的基本内容, 掌握会展旅游危机的概念、特点和类型, 理解会展旅游安全管理策略。

11.会展业。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会展业的概念及构成, 理解会展业发展具备的条件, 了解中外会展业的管理机制, 掌握会展业发展的SWOT分析方法, 对我国会展业相关政策法规有基本的认识。

12.会展市场。

通过学习, 让学生掌握会展市场的概念及划分, 理解会展市场的运作机制, 了解国际会展市场的现状。

13.中国会展业发展趋势。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会展业发展趋势, 掌握中国会展业特点及现状, 理解中国会展业国际化、品牌化的重要性。

(五) 授课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教师引导提出问题、学生积极思考查阅资料再发现问题, 教师再解惑的教学方法, 并采用案例讨论、方法进行课堂教学。

(六) 教学实施建议和要求。

1.考核评价要求。评价原则:全面、客观、综合、主次分明的多元化评价。评价方法:校内教师评价和督导评价与校外专家评价相结合。学生成绩评定:注重评价的多元化, 通过校内实训、校外实习、采访宾客、课业评比、模拟演示、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知识竞赛等, 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业。考核形式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 百分制, 考核内容做到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相结合。

2.教学资源要求。一是教学设备条件:学院多媒体网络;旅游管理专业精品课程;中国会展网 (http://www.expochina.com/) ;中国会展信息网 (http://www.cn-expo.com/) ;中国会展在线 (http://www.cce.net.cn/) 。二是教师团队要求:工作责任心强;团队合作精神好;职称为讲师以上, 业务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 建议企业相关人员参与指导。

参考文献

[1].贾晓龙.会展旅游[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2].Mike Weed, 戴光全.体育旅游[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

[3].雷鹏.会展案例与分析[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

会展实践教学体系 篇6

一、会展项目质量的核心价值理念

会展项目作为一种新型的项目形式, 具有服务目标性、项目关联性、客户广泛性及效益综合性等项目特色, 吴虹等 (2009) 从专业化和国际化水平两方面来评价会展项目的质量;杨顺勇等 (2010) 从参展企业质量、参展企业数量、专业观众质量、服务管理水平四个方面诠释会展项目质量。但是以上学者都只是将会展项目质量作为会展项目成功度的一个子因子来研究, 目前将会展项目质量评价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研究的成果较少。

笔者认为会展项目质量的核心价值理念主要由内在质量、规模质量、收益质量、结果质量及潜在质量五大部分构成。规模质量与收益质量是会展项目质量评价体系的的外显外素, 是宏观可见的, 直接反映在会展项目的规模与收益大小上;结果质量与潜在质量属于会展项目质量评价的内敛要素其评价是间接的, 主要反映在会展项目实施后的效果与潜在作用上;内在质量反映的是会展项目的本底特色, 是会展项目质量评价的基础要素, 也是核心要素, 它决定着一个会展项目的定位, 既含有外显要素, 也包括内敛要素。

二、会展项目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在解析会展项目质量的核心价值理念的基础上, 本文从会展项目内在质量、会展项目规模质量、会展项目收益质量、会展项目结果质量及会展项目潜在质量五个维度及其表现形式构建多层次的阶梯结构图, 如图1所示。

采用层次分析法来评价会展项目具有现实性、客观性、全面性与指导性, 根据层次分析法定量指标选择的可行性、代表性、层次性原则, 构建由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所构成的会展项目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三层:第一层为目标层, 即会展项目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用A表示。第二层为准则层, 包括会展项目内在质量、规模质量、效益质量、结果质量及潜在质量五个方面, 分别用Bi (i=1-5) 表示。第三层为要素层, 是对准则层的细分, 分别用Ci (i=1-20) 表示。

三、会展项目质量评价方法分析

(一) 构造判断矩阵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 (AHP,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来确定各指标要素的权重, 主要分三步进行[7], 第一步便是构建判断矩阵。自上而下逐步构建判断矩阵, 如本文目标层为A, 准则层为B, 要素层为C, 以C层为例来说明构造判断矩阵, B层的总权重为Bi (i=1-m) , 其下层指标为Ci (i=1-n) 则相对于上层Bk的单权重表示为 (k=1-m) 则在C层中与Bk有关系的为Ci-Cj, 根据T·L·Satty提出的“1-9比率标度法”表进行定量评价, 即判断矩阵中的值根据重要按1-9进行赋值, 通过两两逐对比较指标的相对重要性, 完成参数模型。

选择会展项目研究领域的专家, 会展项目的关系人, 包括项目发起人, 项目组织者, 参展商, 专业观众, 项目服务人员等30人共同组成专家小组, 对各层中的各要素进行两两比较, 对各个指标赋值, 共构造6个判断矩阵。

(二) 指标权重的确定

构造判断矩阵后, 第二步便是计算各层元素的权重, 第三步就是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本文利用yaahp 6.0软件对六个判断矩阵进行矩阵随机一致性检验, 其中CR最大值分别为0.0519, 0.0483, 0.0079, 0.0115, 0.0158, 0, 均小于0.1, 且有一个判断矩阵的CR值为0, 达到完全的一致性, 可见整体具有较满意的一致性, 说明模型构架合理, 利用数据导出各指标权重, 如表1。

四、会展项目质量提升对策

(一) 提升内在质量, 培植会展项目品牌

会展项目内在质量涵盖项目开展的一系列硬件与软件, 是项目的基本属性, 也体现了其基础功能, 要提升会展项目质量须从内在质量着手, 培植一系列有影响力的项目品牌。须从观念上制定品牌战略, 对自身进行市场定位, 从场馆设计、主题立项、展会的规划、展览的组织与管理等具体方面来实施会展项目的品牌化发展。

(二) 增强效益质量, 打造雄厚经济平台

会展项目效益质量的增强, 能够为其长远发展奠定雄厚的经济基础, 塑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增强效益质量需从硬件与软件两方面着手, 一方面加大项目投入, 更新展会的硬件设备;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国际性的会展组织与专业人才, 以实现会展项目的国际化与专业化。同时, 采用多元化的项目运作模式, 拓宽投融资渠道, 提高投资效益。

(三) 注重结果质量, 强化参展商忠诚度

好的项目结果质量表示具有好的展览效果, 因此须加强结果质量的提升。首先, 通过提炼会展项目产品价值, 发掘创造并充分利用品牌营销、推广的机会, 扩大项目品牌的知名度其次, 通过提升服务价值来提升品牌的忠诚度。良好的服务带来忠诚的参展商;最后, 通过增值价值为参展商带来更多的愉悦感、信赖感、可靠感和安全感, 以增强品牌效度。

(四) 找准规模质量, 优化项目整体质量

控制好会展项目规模有利于实现项目质量最优化。首先要全方位展开营销, 以项目综合质量最高化为目标, 对展览面积、参展商数量、观众数量进行有效预计, 控制好展会规模。此外, 利用资本运营, 对会展项目进行整合, 从而扩大项目的规模优势, 提升其整体市场价值。

(五) 挖掘潜在质量, 拓宽项目空间价值

优质的会展项目潜在质量能够促进项目快速成长与扩张。会展项目本身具有时间维、空间维及价值维三维性, 因此, 会展组织者要灵活运用多种经营方法与运营方式, 强化管理水平与服务水平, 政府与会展行业要加大项目政策保障, 以国际化视野、专业化理念、规范化流程全面扩大会展项目在时间、空间上的影响力, 并最终实现其品牌价值的提升。

摘要:会展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依托高质量的会展项目, 然而我国会展项目质量评价缺乏完善的指标体系, 会展项目质量评价综合指标体系研究一直处于空白。文章首先对会展项目质量的核心价值理念进行阐述, 进而运用专家打分法与层次分析法, 构建会展项目质量评价综合指标体系, 并对各个指标要素赋权重。最后根据各要素权重有针对性地提出会展项目质量提升对策。

关键词:会展项目,质量评价,综合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赵丙军.北京奥运会主要成功标准的因子分析—基于上海市民的认知[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7 (1) :35-41

[2]吴虹, 王育军, 张锋.关于昆明市会展项目成功性标准的研究与分析[J].经济与管理, 2009 (5) :101-103

[3]杨顺勇, 徐.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会展项目成功度评估研究[J].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1) :34-37

[4]马勇, 肖轶楠.会展概论[M].中国商务出版社, 2004:153-154

[5]徐晓敏.层次分析法的运用[J].统计与决策, 2008 (1) :156-158

[6]徐菲菲, 杨达源, 黄震方, Geoffrey Wall.基于层次熵分析法的湿地生态旅游评价研究——以江苏盐城丹顶鹤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例[J].经济地理, 2005 (5) :707-708

会展实践教学体系 篇7

郑州绿地广场位于郑州市郑东新区CBD核心区的中央轴线上。东临已建成的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南面正对中心广场与城市立交桥;西临河南艺术中心;北侧为郑东新区中心公园和中心湖。场地红线内面积约为29 182 m2。该工程主楼内地下室底板厚度为3.5 m,裙房底板厚度为1.5 m。

2 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概况

1)主楼底板浇筑面积3 900m2,厚3.5 m,混凝土总方量13 700 m3,底板除局部底标高为-22.6 m及深坑底标高-26.5 m,-27.5 m外,其余均为-21.4 m。底板混凝土强度设计等级为C40(见图1,图2)。

2)主楼裙房底板浇筑面积约5 000m2,厚1.5 m,混凝土总方量7 600 m3,底板除局部底标高为-20.6 m外,其余均为-19.4 m。底板混凝土强度设计等级为C40。

3 底板钢筋支撑体系的设计计算

1)荷载计算。

截面特征:

顶部钢筋重:0.018×0.018×3.14×1×7 850=8.0 kg/m。

上部钢筋自重:q1=14×80×6×2÷4=3 360 N/m2。

施工荷载:q2=4 000 N/m2。

型钢自重:q3=80.4 N/m2。

插筋及温度筋自重:

q4=2.8×80×14×4÷4=1 940.4 N/m2。

计算荷载:

q5=(q1+q2+12q3+q4)×1.4=(3360+4000+40.2+1940.4)×1.4=13076.84Ν/m2

Μ=km2q5l2=124×2×13076.84×22=4358.9Νm

ΜW=4.360×10625300=172.29Ν/mm2。

中间层钢筋荷载计算:

q6=14×80×2×2÷4=1 120 N/m2。

计算荷载:

q7=(q6+12q3)×1.4=(1120+40.2)×1.4=1624Ν/m2

2)焊缝长度验算。

采用E43XX型焊条的手工焊,fvw=215 N/mm2;焊脚尺寸hf=10 mm,焊缝长度lw=80-10=70 mm;he=0.7hf=7 mm。

每个条缝承受的荷载为:

Ν=2q5l×14=2×13076.84×2×1/4=13076.84Ν

f=13 076.84/(7×70)=26.69 N/mm2<fvw=215 N/mm2,满足要求。

3)梁腹板抗剪验算(非抗震设计)顶部型钢采用槽钢[8:

Qmax=2q5l2=2×13076.84×22=26153.68Ν

剪应力=Qmax/A=26 153.68/1 024=25.54 N/mm2≤fvw=215 N/mm2。

4)挠度验算。

5)柱的强度验算。

2≤215 N/mm2,满足要求。

6)柱的稳定验算。

最上层槽钢梁上的钢筋为6层直径36钢筋,保护层厚度5 cm。柱高度为3 500-36×6-50=3 234 mm。

满足要求。

参考文献

会展实践教学体系 篇8

200 1年, 位于华盛顿的“国家循环联盟”采纳“绿色会议”政策, 并将其运用在年会、展览及该组织的其他活动中, 呼吁大家为保护自然资源身体力行。2003年, 美国的“会议产业委员会”绿色会议特别工作小组负责为会展组织者和供应商制定了专门的绿色会议指导方针, 为执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创立出最低限度的最佳实践模式。加拿大也制定有非常详尽的绿色会展指南, 2006年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的第三届世界城市论坛就是根据加拿大环境事务部的《绿色会议指南 (2005) 》, 实施了绿色会议计划。

纵观国外绿色会展指导性文件, 其策划和执行无不细致儿繁琐并且确实将环保和节约的理念贯穿在展会整个过程中, 保证每一个阶段都能够充分执行。

国内的生态会展研究从2006年才开始起步, 一些学者专家都做了有益的研究。胡平借鉴“绿色饭店”的定义认为“绿色会展”必须符合三方面的要求: (1) 绿色会展是指那些为参展商等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符合充分利用资源, 保护生态环境要求和对人体无害的展览; (2) “绿色会展“是指采取一系列有效的软硬措施, 使展览对环境产生最少的影响, 同时节能消耗, 降低展览的运营成本, 做到环境保护与展览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 (3) “绿色会展”的经营和发展必须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对后代人构成危害。

孙明贵从循环经济的角度认为所谓“绿色会展”是指在发展经济的同时, 遵循循环经济原则, 采取保护环境与合理开发和利用各种会战资源相结合的方针, 实现会展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为人类提供包括适宜的环境质量在内的会展物质与精神文明。同时, 还要考虑把会展的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

根据目前已有的成果, 笔者认为评价一次会展生态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尤为重要。本研究从构建会展生态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工作做起, 科学构建会展生态化评价指标体系, 并将该体系作用于广州国际会展中心加以佐证, 来补充完善生态会展的研究内容, 基于此探讨我国生态会展的发展。

一、生态会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构建方法

生态会展应以展馆构建的合理化, 展厅外部清洁化, 空间等资源充分利用为目标, 实现会展业的可持续发展。关于生态会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找到规范性的指标来度量和评价场馆的设计设备、开发利用、运营管理等活动中不同的“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 (3R) 水平。为避免指标之间缺乏联系、指标取舍主观性和随意性等缺陷, 本研究试图从指标产生的机理和方法上弥补这些缺陷, 步骤如图1所示。

生态会展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崭新领域, 因此, 在确定构建指标体系之前要确定生态会展的定义和测评目标。生态会展的测评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开放系统, 需要一整套包含相关问题的代表性指标。因此需要确定什么问题是相关问题, 而且有必要建立指标体系。对于指标间的层次性问题应进行有效地分析, 上层指标不应该与其下层指标延伸出的指标产生重叠和交叉。会展生态化评价指标设计出后要根据可度量性构建评价模型进行运算。

2、会展生态化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经研究小组反复探讨, 构建了3个一级分目标指标层、9个二级分目标指标层和31个操作指标作为评价指标体系 (如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指标层, 其中一级指标3个, 二级指标9个, 三级指标31个。总的来看, 设计设备和管理运营是其核心指标, 选择了包括电能、布展用品、场馆设计、污染、人流控制、有效人力利用等6项指标。这些指标旨在评价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减量化水平, 是衡量生态场馆的主体部分——生态场馆是生态会展的基础。生态会展实现的是一个多赢的目标, 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

二、生态会展评价方法

1、生态会展水平的计算

对一次展会或是一所场馆进行生态化的评价实际上是一个多指标综合评价的过程, 包括指标标准化处理、指标权重确定、指标的综合分析。

由于该体系中的指标具有不同的属性, 为消除不同量纲间的差异, 要通过适当变换, 将评价对象的指标值进行无量纲的标准化处理。本文采用指数法使会展生态化评价指标标准化。即将指标体系中的各实际指标值 (即现值) 与相应的参考值 (即标准值) 进行对比, 以反映每一个指标的实现程度[7]。具体方法叙述如下:

操作指标Oiii:

Oiii=Piii/Siii正向指标 (即指标值越大越好)

Oiii=Siii/Piii逆向指标 (即指标值越小越好)

二级指标Oii:

Oii=∑mi=1Oiii/m

一级指标Oi:

Oi=∑ni=1Oii·Wii

会展生态化评价综合指标CI:

CI=∑ki=1Oi·Wi

式中:m、n、k—操作层、二级层、三级层指标个数

Piii—操作层指标值现值

Siii—操作层指标标准值

Wii、Wi—二级层、一级层指标权重

为了使评价更加客观和更具实际意义, 遂对被评价对象的不同侧面的重要程度进行定量分配, 利用线性加权的综合法, 对各评价因子在总体评价中的作用进行区别对待。

三、广州国际会展中心生态化程度评价

1、概述

广州国际会展中心被认为是高科技、智能化、生态化完美结合的现代化建筑, 按照国家5A智能化建筑标准进行设计, 建设中大量应用国际高新科技, 智能、通风、交通系统体现了世界先进水平;层高、地面负荷、电力供应可满足大型机械展、帆船展等各种对展馆条件要求展览的要求。单个展厅面积均在1万m2左右, 且各馆门面设计合理, 一、二层的十三个展厅各有开阔的门面, 多个展览可同时举办, 互不干扰。展厅无柱空间大, 利用率高, 特装效果特别好。

广州国际会展中心是到2009年1月为止, 亚洲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档次最高, 能满足大型国际级商品交易会、大型贸易展览等需要的多功能、综合性、高标准的国际展览中心, 因此该场馆具有很好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2、评价方法

3.2.1设计设备

(1) 设备与能源利用

清洁能源:该馆使用了清洁的电能, 因此:O3.1.1.1=90。

节能设备的使用:该馆使用了节能的LED灯、节能空调, 因此:O3.1.1.2=90。

(2) 布展用品:展示物, 眉板, 装饰物都使用环境友好材料,

因此:O3.1.2=90。

(3) 场馆设计

建筑材料环保性:每个展厅的顶部由六个长达126.6米的大跨度预应力张弦梁钢管桁架支撑着, 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钢横架。且钢材能回收再用, 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O3.

场馆微气候、内部布局:琶洲展馆是高科技、智能化、生态化完美结合的现代化建筑, 按照国家5A智能化建筑标准进行设计, 建设中大量应用国际高新科技, 智能、通风、交通系统体现了世界先进水平;层高、地面负荷、电力供应可满足大型机械展、帆船展等各种对展馆条件要求苛刻展览的要求。单个展厅面积均在1万m2左右, 且各馆门面设计合理, 一、二层的十三个展厅各有开阔的门面, 多个展览可同时举办, 互不干扰。展厅无柱空间大, 利用率高, 特装效果特别好。因此:O3.1.3.2=100。

绿化覆盖率:绿化率高达48.7%, 整体设计与自然和谐融洽。O3.1.3.3=48.7%/50%*100=97.4。

综合评定

O1= (90+90+90+90+100) /5=92

3.2.2开发利用

(1) 场馆利用率:没有找到相关资料, 无法评价。

(2) 展厅空间组织

建筑物总高度39.5m, 首层展厅净高13m, 四层净空高度不小于8.5m。展厅采用了国际通用的3m x 3m为最小的展位基本尺寸, 设计使用30 x 30为模数单元, 90m为一个大展厅单元, 平面构成的每个展厅均由90m x 126m的矩形平面。首层8个展厅, 四层5个展厅, 架空层3个展厅合计16个展厅。展厅的组合可由单个或多个灵活变化、互不干扰的5个大厅连续为一体的平面展览空间。O3.2.2=100。

综合评定O2=100

3.2.3管理运营

(1) 污染

琶洲展馆灯光效果柔和, 不存在光污染;噪声污染不明显;废气污染没有超标。稍微有过度营销, 废品处理恰当。O3.3.1=80。

(2) 人流量控制

琶洲展馆人流量20万左右, 每天5万人左右, 每天展出10小时, 即每小时5000人, 琶洲展馆室内面积39.5万m2, 总的来说不会过于拥挤。O3.3.2=80。

(3) 人力资源利用率

参展商工作人员配置合理, O3.3.3=80O3= (80+80+80) /3=80C= (O1+O2+O3) /3=90.7

四、结论

综上所述, 琶洲展馆的会展生态指标为90.7 (满分100分) , 是一座生态化的场馆, 与场馆的建筑、设计思路和实际情况相符。由此该评价体系具备了可操性, 是合理的。但是该指标体系有待改善, 有不少指标相关数据不易获得, 建议能够通过调查问卷及专家访问等形式, 结合观展人员的体验等一手资料来进行进一步的评分, 并将指标进一步量化, 如展位密度、人力资源利用率等。

摘要:展会及场馆生态化水平日益成为发展中国家展会持续发展的关键, 也是高端国际展会核心竞争力所在。本文首次在国内从理论上深入探讨展会生态化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定量评价方法等问题。运用这一评价体系和方法, 结合广州国际会展中心的案例, 对其进行了生态展会的实际评价。论文旨在倡导低碳展会经济, 提高展会科学管理水平, 促进展会的定量分析研究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生态会展,评价指标体系,广州国际会展中心

参考文献

[1]、孙明贵, 张宏远.绿色会展的体系构建及其开发探讨[J].未来与发展, 2006, 12:56-59.

[2]、何卫东.打造适应“低碳”需要的绿色会展[J].视点, 2009, 12:41-42.

[3]、胡平.中外会展论述[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87-95.

[4]、孙明贵.会展经济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270-273.

[5]、舒小林, 明庆忠.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研究[J].旅游管理, 2010, 1:49-53.

[6]、吝涛, 薛雄志, 卢昌义“.网状”生态指标体系构建及其指标权重分析方法[J].生态学报, 2007, 1:235-241.

[7]、李美娟, 陈国宏等.综合评价中指标标准化方法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 2004, 10:45-48.

[8]、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76021.htm, 2010-5-17.

[9]、广州国际会展中心一览[EB/OL].http://020.58.com/cyfw/guangzhouguoji.shtml, 2010-5-23.

[10]、琶洲展馆展区[EB/OL].http://www.21098.com/facilities/html/45.html, 2010-5-23.

会展实践教学体系 篇9

关键词:会展政策 法规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a)-0081-01

新的世纪,中国正跨入世界会展大国的行列。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更是将我国会展业的发展带上了一个新台阶。相比之下,我国会展人才紧缺以及会展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严重落后,已经成为我国会展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许多高校当前都在积极努力为会展业培养实用人才,以满足会展业发展的需要。

笔者作为一名从事会展专业教学的一线教师,仅以高职院校的《会展政策与法规》课程为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高职教育本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

1 加强教材建设

会展专业教育的发展,需要高水平、适用性强的会展教材作为支撑。使用脱离实际滞后的教材,教学是没法开展的。因此,要加强教材的建设,做好高职会展专业教材的建设规划。具体可以组织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或聘请企业一线的专家参与教材的编写,编写时要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及时更新教材的内容,注意与会展市场和职业紧密联系,体现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在编写的过程中,力求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充分融合,可以引入国内外会展行业一些成熟的技术规范案例,优化充实教材的内容,将理论知识深入浅出地进行阐释,注重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通过中外会展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代表性的法律问题,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强化实践教学

近年来随着会展业的发展高职会展专业教育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规模逐渐扩大,招生人数不断增加,然而这些毕业生并不能真正满足会展企业的需要,他们普遍存在着理论知识强,实践能力弱的问题,究其根本原因和会展专业的实践教学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学校教学与社会需求存在着较大差距有关。因此,加快高职会展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步伐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强化实践教学可以通过如下途径:首先,调整教学计划,增加实训时数。具体做法是,基础理论以够用为尺度,并且赋予教学内容实践性要求。增加实践、实习学时数。在传授知识和技能时,注意将基本的思考方法、观察方法通过日常教学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其次,积极开拓校外实习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通过和社会上一些会展企业合作建立一批档次高、发展成熟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与其签定实习基地协议,并根据企业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通过密切联系会展企业,建设好实习基地,实现开放式互动教学、实习教学,培养学生的服务技能、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再次,加强校内外实训室建设。它是学生对所学技能初步掌握的保证。根据会展专业的特点学校可以建立模拟会展实训室、模拟法庭等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同时,也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这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保证。

3 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思想和职业理念

随着会展业的迅猛发展,社会对会展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技术型、实用型、创造型会展人才,教师应高度重視学生专业思想教育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会展政策与法规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相关法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外,也要注重对学生良好的专业思想和职业理念的培养。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只有学生认同本专业了他才有可能去钻研专业知识和掌握专业技能,遵守职业道德,遵守法律法规。教师应努力把职业道德教育、敬业意识等职业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中。立足社会需求,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4 合理运用案例进行教学

会展政策与法规课程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普遍感到枯燥无味,难理解,难识记,更难谈得上能够灵活运用,而合理运用案例教学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进而达到教学目的。通过案例教学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意识、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方面起到很积极有效的作用。在运用案例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声音、动态图象与案例讨论充分结合起来,一方面能加大信息输出量;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教师要注意在案例的选取和教学环节的设置上,一定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在案例的讨论阶段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每位同学畅所欲言,教师要认真听取同学的意见,以便做好反馈和总结。

5 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会展政策与法规课程还需要任课教师平时不断钻研会展法律法规知识,既是会展专业的行家,又懂得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能正确理解和分析国家相关政策方针,才能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同时,教师还应该做到走出校园,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开放式互动教学模式。师生应该积极深入会展行业,参与会展实践,运用会展政策法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社会实践能力。教师还应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在课余时间到会展企业,经常参与展会服务等活动,这样可以在实践中教学相长,师生得到了共同提高。同时,校方还可以把会展行业一线的精英、经理、专家请上课堂,作为兼职教师给学生带来新理论、新观念、新信息、新热点问题。这些讲座开阔了师生的视野,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很好的补充。

6 改革考评方式

考核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考核制度改革在教学改革中处于关键和先导地位,科学而符合教育规律的考试制度有助于良好教风、学风的形成,有利于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和学分制的顺利实施[1]。为了对学生进行更加科学有效的考评,笔者所在的院校将本门课程的考评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基础理论的笔试,占学生本门课程总成绩的70%;另一部分为学生的实践成绩,占学生本门课程总成绩的30%,具体做法是:在每学期第一次课上教师会给学生布置了一项实践作业。以班级为单位每三位同学自愿组成一个实践小组,小组同学通过自己对展会实践的观察和体会,任选一个有关会展政策与法规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将小组的研究成果以PPT的形式在后续的课上展示给全班同学,其他观看的同学可以就展示的话题进行提问和研讨。这种作业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会展实践,达到了实践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会展实践教学体系 篇10

关键词:会展物流,会展物流模式,发展瓶颈,对策研究

随着会展经济的飞速发展, 会展运输商的物流效率成为会展能否成功举办的关键要素之一。一场成功的会展, 从会展前展品的运输、会展中与客户的洽谈协调到会展后展品的再处理都需要有条不紊, 按部就班。会展主办方如何以最小的成本完成展品的运输, 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因此, 研究会展物流的运作模式与发展瓶颈, 从而构建适合吉林省会展物流发展的创新模式并研究出解决瓶颈的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一、会展物流概述

会展物流 (Exposition Logistics) 是近年来比较新的概念, 指为满足会议、展览、展销等活动的展品流动的需要, 将展品及时准确地从参展商所在地运送至展览所在地, 并且在展览结束后将展品运回参展地。会展物流的主体是会展组织者, 客体是参展商和顾客。整个过程涉及展览前后的仓储、运输、包装、装卸搬运及信息处理等物流活动。

(一) 会展物流的特点

会展物流作为物流的一种特殊形式, 与一般物流具有相同之处, 即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等, 而由于其不涉及原材料的采购和生产加工, 主要指产品的运输, 具有供应链较短、时间短、线路繁杂的特点。

1. 过程的复杂性

由于展品种类繁多, 运输过程中不同的展品具有不同的运输要求, 若涉及海外的展品, 收、发货国家的海关查验等流程都会影响展品的运输。

2. 时间控制的准确性

一般来说, 展览在开始之前已经预约好了日程, 展品按时运达成为展览顺利举行的关键, 也是展览的最基本的要求。在展览结束后, 展品也必须及时撤出场馆, 运回参展商处。

3. 物流信息的实时性

会展场馆相关人员、参展商、运输者之间应保持良好的信息沟通, 借助先进的电子技术手段, 对各种物流信息进行查询和实时监控, 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地对展品的物流过程进行调整和改进。

(二) 吉林省会展业的发展现状

吉林省的会展业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 规模和总量正以年平均33%的幅度递增。会展业的兴起带动了与之相关行业的增长, 对旅游业、餐饮业、金融业、装潢业等行业的刺激更大。例如, 根据长春汽博会期间的统计, 长春市内十大商场贸易额同比增长了37%, 十大宾馆入住率提高了48%, 初步估算可拉动全市经济增长3个百分点。

会展业如火如荼地开展, 促进了会展物流的兴起与发展, 也不断对其提出新的要求, 下文对会展物流的模式进行分析, 不断更新物流体系来应对会展物流业的发展要求。

二、会展物流模式分析

会展物流模式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即传统的会展物流模式、基于传统供应链的会展物流模式和现代会展物流体系。

(一) 传统的会展物流模式

传统的会展物流模式即参展商各自找会展运输商将本公司的展品运送至会展场馆。由于每个参展商的展品数量少, 运输商的运输成本较高, 所获得的利润较低。另外, 这样使会展场馆同时对应多家运输商, 沟通过程中常会出现信息流通不畅、各个运输商之间协调困难等问题, 大大降低了物流效率。

(二) 基于传统供应链的会展物流模式

基于传统供应链的会展物流模式是在传统会展物流模式的基础上, 将物流模式发展成为基于传统供应链的会展物流模式。该模式以会展主办方为核心, 主办方是物流信息枢纽, 各个企业在主办方的协调下按照供应链的功能进行分工合作, 使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服务流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其中, 会展主办方根据会展运输商的综合实力进行选择, 有可能雇佣多家运输商来运输展品, 同样一家运输商也可能受雇于多家会展, 充分体现了动态利益共同体的特性。

(三) 现代会展物流体系

随着会展物流业的发展, 会展客户渐渐演变成为一对多的关系, 一条供应链往往不能支持所有的展品流动, 存在着多条供应链同步运行的情况, 这就形成了现代会展物流体系。

在吉林省内, 由于各种制约因素, 传统的会展物流模式仍然存在, 阻碍了会展业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 为推进新的会展物流模式的应用, 降低整个物流体系的成本, 找出这些制约因素并采取相关措施加以消除尤为重要。

三、吉林省会展物流的发展瓶颈

吉林省的会展业正在积极蓬勃发展, 国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虽然每年举办的各种规模的会展虽然数量不少, 但真正高质量、高水准、有一定影响力的精品会展, 如东北亚博览会、汽博会、农博会等少之又少, 在发展过程中, 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制约着会展经济的发展。

(一) 缺乏有实力的会展运输商

任何会展都具有特定的展览时间、展览地点, 各个参展企业数量多且遍布各地, 展品品种繁多, 大多数会展采用传统会展物流模式, 即参展商各自为政, 寻找运输商运送展品, 加大了会展主办方对物流信息和运输路线控制的难度。

(二) 缺乏专业会展物流人才

会展物流作为物流的一个分支, 涉及运输、报关、保险、商贸和广告等方方面面, 这就对会展物流从业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三) 管理保障和行业约束体制不健全

目前, 吉林省还没有真正地形成一个会展产业, 缺乏对会展的有效管理、协调和引导, 缺少行业的约束体制, 导致展品运输行为和运输方式不规范, 运输价格差异过大, 无序竞争普遍存在, 多数会展层次不高, 观众看热闹的居多, 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不大。

四、吉林省发展会展物流的对策

吉林省的会展物流要想取得长远的发展, 必须不断地完善现有的体制和模式。

(一) 加强整体规划, 借助政府支持

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使国际化的竞争力日益加剧, 然而会展物流经济作为新兴的产业, 需要借助政策的支持和吉林省政府有关部门的引导, 需要一些相关行业组织和协会建立、完善、填充行业标准, 共同协调。

(二) 建立信息网络平台, 加强信息系统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 会展物流的服务企业首先应建立信息网络平台, 在主办方、参展方和场馆方之间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信息的有效流动。同时, 加强信息系统管理, 提高物流服务水平。

(三) 构建现代化的会展物流模式

由于传统会展物流模式的存在, 目前存在的很多问题都不能解决。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迫切需要现代化的会展物流模式。

(四) 培养一批具备专业会展知识的物流人才

在会展物流方面, 需要组织会展的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和较高的专业化素质, 所以应提高对专业人才的培养, 使其具备所需的专业知识和行业技能。

五、结论

吉林省的会展经济快速发展, 会展物流成为会展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仍存在着缺乏有实力的会展运输商和专业会展物流人才、保障和行业约束体制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 会展物流模式也仍是传统模式居多, 这些问题都制约着会展物流的发展。本文结合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如加强整体规划、借助政府支持;建立信息网络平台, 加强信息系统管理;构建现代化的会展物流模式;培养一批具备专业会展知识的物流人才。希望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 提高会展物流效率, 从而增强会展业的竞争力, 使吉林省的会展经济以积极、健康的状态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桂姣.会展物流[M].北京:中国财经, 2008.

[2]刘助忠.会展物流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物流经济, 2007 (04) .

[3]唐蕾蕾.我国会展物流发展对策研究[J].物流平台, 2012 (11) .

[4]刘颖.吉林省会展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与发展战略选择[J].新长征, 2011 (03) .

上一篇:数据分析类型论文下一篇:框架抗震墙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