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会展平台

2024-07-21

虚拟会展平台(精选6篇)

虚拟会展平台 篇1

一、研究背景

2010年上海举办的世界博览会, 中国的会展经济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上海世博会直接投资286亿元, 入院参展的人数也达到了7千多万人, 人数之多也成为历届博览会之最。上海政府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打造“网上世界博览会”, 也成为了上海世博会十分吸引人的亮点之一。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 英国的“水晶宫”率先举起了“会展经济”的大旗, 将会展纳入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中。

国内的各个城市会展业逐步开始发展, 在中国各大城市召开的国际会议和展览会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 已经构成了初具规模的会展经济。各级政府和经济学家们给予了会展很多称号, 比如“城市经济的助推器”“诱人的城市面包”等。

同时, 相对国外大型展会与博览会, 国内会展业的繁荣更多的是体现在量上, 而不是质上, 明显还缺乏系统的信息化服务工具, 特别是将品牌塑造与产品展示、数据采集与数据管理等功能相结合的面向会展业的信息化展示平台。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中国会展行业发展上的限制同样会影响着设计和艺术领域的进步。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设计行业的人员仍然将精力集中在较为传统的设计流程上。基于传统的设计流程, 是工业革命之后适应大机器化生产而产生的设计规范, 其标准化和严谨性可以更好的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数字化时代最大的变化就是高新技术一方面从各个方面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影响, 另一方面人们将更加关注生命的本质, 回归自然。正确地处理好技术的发展及运用与关注人类生存之间的关系, 将是包括会展在类的各个学科领域所要面对的问题。

本研究将运用虚拟现实的三维虚拟场景的建模技术构建真实会展场所及具体的展区布置, 实现会展布局和各专题展区特色设计的数字化, 缩短会展布置时间, 减少重复修改方案所带来时间、成本上的消耗, 提高客户满意度, 为展会本身打造更为快捷、互动、有效的展示平台。

因此本项目的研究内容对会展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平台研究将进一步促进会展业的数字化发展。

三、技术水平和应用

课题研究将分为前期调研、资料收集分析、数据采样、基础模型架构、具体制作、后期论证六部分。

虚拟现实 (Virtual Reality) [1]又称虚拟环境 (Virtual Environment) , 如同其他高新技术一样, 这项技术最早是被运用于军事领域, 帮助作战人员更好的熟悉和研究作战环境及作战设备。虚拟现实系统向用户提供临境 (Immerse) 和多感觉通道 (Multi-sensory) 体验, 它具有三个重要特点, 即所谓的I3:临境感 (Immersion) 、交互性 (Interaction) 、构想性 (Imagination) [2]。

人与机器的系统关系是动态和变化的。在常规的人机系统中, 用户 (人) 与机器 (计算机) 以一种简单的交流模式来进行对话, 在这个系统中, 人是被动的, 更多所要面对的现实是人要适应机器;在新的虚拟现实技术构成的体系中, 人的作为互动的主要部分收到了系统的重视, 机器被重新定义, 技术更多由神坛走向民众, 是交互式的系统体系。

实时绘制是虚拟会展系统的一项重要的关键技术, 计划提出一种复杂三维场景的快速绘制方法, 它集成了可见性估算和对象简化表示 (多细节层次和对象纹理表示) 。该算法适合于具有丰富层次关系的复杂场景。算法自动选择可见性估算中的遮挡物, 利用基于视点的模型简化方法和对象纹理表示来简化被遮挡物, 从而使得所需绘制的三角形数目大大减少。

在网络虚拟产品的建模以及Web 3D显示技术的基础上, 提供三维场景编辑功能, 运用虚拟现实的三维虚拟场景的建模技术构建真实会展场所及具体的展区布置, 实现会展布局和各专题展区特色设计的数字化, 缩短会展布置时间, 减少重复修改方案所带来时间、成本上的消耗。参展商通过基于虚拟现实技术构造的平台, 在人机系统中使用3dmax技术建立符合自己设计需求的会展展位、商业展厅、博物馆等展示空间, 从而达到展示企业CI、推销企业产品和体现企业服务的最终目的。通过新技术让用户更加完整、快速、有效的吸收关键信息, 实现新技术服务于企业的商业目的。在会展平台中, 用户可以完全“沉浸”在由虚拟现实技术构建的环境中, 关键信息从二维转换为三维乃至四维, 交互性和趣味性同时在平台中得到了体现。

在传达信息上, 虚拟现实技术超越了传统的设计效果图纸和动画技术, 将交互功能带到了会展的设计应用中, 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Zi-Yu Zhang.Virtual Reality[J].China Today, 2004, 53 (5) :76-77.

[2]马卫娟, 方志刚.人机交互风格及其发展趋势[J].航空技术, 1999, 29 (3) :16-20.

国内虚拟会展研究文献综述 篇2

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日新月异, 会展行业与其他行业一样, 都面临着如何与网络接轨, 最大限度地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提高自身效益的问题。国外的虚拟会展业如今已经十分发达, 比较著名的有德国的汉诺威展, 它利用虚拟计算机技术, 在网上建立了三维立体的展示系统, 并且增加了互动环节, 给参展商带来了一种全新的体验。不仅参展商数量众多, 而且交易量巨大。世界虚拟展会的“Fair N Fair”3D虚拟展会平台在2009年正式成立, 宣告全球会展业进入3D时代。2012年2月举办的世界第一个医疗旅游虚拟展会以及在线健康旅游交互展会说明虚拟会展越来越有新意。我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凭借其在国际上的额影响力, 加速了虚拟会展的发展, 加速催生了商业新模式———3D虚拟会展。此外, 世界虚拟展会、微软虚拟展会、3D房展、3D传媒、3D金博会等等也相继涌现, 但是无论是数量、质量还是技术上与国外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一、虚拟会展概况

(一) 虚拟会展的定义

目前, 国际上还没有对虚拟会展给出明确的定义。耿健美认为, 虚拟会展是指利用三维虚拟技术、利用网络的虚拟空间进行的展览及贸易活动的一种多维立体展示, 它可以是人机实现立体互动, 强调用户体验[1]。从本质上讲, 它是对实物展览会的虚拟和补充, 展览的组织、展出及展览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实现了电子化, 组展者、参展商和观众之间的交流通过互联网络来实现。王悦指出, 虚拟会展是指利用网络的虚拟空间进行的展览及贸易活动, 使用三维虚拟技术、能实现立体互动, 强调用户体验[4]。二者的定义大体相同。虚拟会展简单的来讲就是利用网络的虚拟空间进行展览和贸易活动, 利用各种虚拟技术、实现立体互动, 从而达到用户体验和交易的目的。

(二) 虚拟会展的优越性

中国制造网总裁兼运营总监黄良发认为, 虚拟会展有很大的优越性:一是突破现场展会时间、空间的局限性, 被誉为永不落幕的展会;二是虚拟展会具有易于管理和组织、成本低廉、高效率、便利和快捷、低碳环保的特点[3]。邬燕 (2006) 主要是从主办方、参展企业、参观者三个方面来分析[7]。对主办方来说, 虚拟会展除了具有成本低、效率高、展出空间无限、规模不受场地限制、时间长、观众多、反馈及时等特点, 还可以加强会展本身的形象、产品和服务宣传, 更好地整合各种资源, 实现资源共享。在没有条件举办实体会展的情况下, 可以先办虚拟会展, 激发市场潜在需求。从参展企业角度, 可以事先了解目标观众和目标市场, 提高目标观众的比例, 扩大企业影响, 便于跟踪联系, 方便企业展示产品等优点。从参观者角度来看, 消除各种限制因素, 满足好奇心, 可以自主、有序的参观和了解会展和参展企业及其产品, 提高了参观者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刘祖斌 (2007) 还指出了虚拟会展可解决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有展后增值服务的优势[5]。

二、目前实现虚拟会展发展状况

(一) 虚拟会展的发展现状

虽然我国的虚拟会展与国外相比有较大的差距, 但逐步已经开始实施。郑仕华 (2010) 指出, 国内的虚拟会展目前还基本属于界面包装, 主要通过二维平面静态地网页展示[2]。虚拟展览系统按其表现形式可分为三类: (1) 运用图文声像以及环视图展示物品和场景。这类系统因表现形式的局限, 不能更生动、更全面的展示。 (2) 单纯的三维场景展示, 用户可以随意漫游, 但只提供展览会的表面形式, 不提供展览内容与展览场景的关联。 (3) 既提供三维场景, 也提供实际展览内容, 并与三维场景结合在一起。王悦 (2010) 指出, 目前在国内, 虚拟会展的应用仍不普遍, 但已萌芽, 并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4]。国内的网上会展主要是通过一些结构简单的会展网站来实现, 只能归为网上展会。国内目前使用到三维虚拟技术能实现立体互动的虚拟会展只有世界虚拟展会、网上世博、微软虚拟展会三个而已。目前, 国内的虚拟会展主要是通过一些二维的、结构简单的会展网站来实现, 其内容大部分是由平面静态的网页拼凑而成, 以文字叙述为主, 个别辅以图片, 动态的图像和声音展示都非常简陋, 而且整体建设信息相对贫乏、缺少互动、不够直观;实体会展仍是国内会展业的主流。

(二) 目前支持虚拟会展实现的技术

实现一个大型的虚拟会展需要许多先进技术的支持。温颖 (2009) 利用高精度、无损、非接触的三维扫描技术, 提出了针对会展业展品对象数字化获取与处理的解决方案, 使展品采样达到一定的精度, 并在此基础上, 论述了各类会展信息的组织和集成技术的设计与实现[6]。该系统在若干个数字博物馆中进行示范应用, 达到了预期效果。桂宝江、王立平、吴恩琪、郁蕾、刘佳 (2009) 针对虚拟展馆和现实展馆息息相关的问题, 提出了“虚实融合”、“场网联动”的网上博览会设计与构建方法, 重点研究了与现实相关联的虚拟展馆中关键要素, 包括人物和虚拟场景的实时生成技术, 符合X3D标准, 数据量小, 易于网上发布, 有效增强了网上博览会的生动性;同时, 将为现场参观人群提供有效的导览和服务信息[8]。廖聪、冯开平、林培炎、刘浩然 (2009) 提出了如何建立基于X3D/VRML虚拟现实技术的三维虚拟展馆定制系统, 详细叙述了交互定制、碰撞检测和数据库处理的关键技术。该系统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既为真实展馆的定制提供仿真的平台, 又为如何建立虚拟展馆提供了范例[9]。梁琳晓、李蛟、董亚波 (2008) 设计了一种基于C/S的会展业虚拟展示系统[10], 主要介绍了VRML的工作原理、会展业虚拟会展系统的总体设计以及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设计。系统提供设计展馆的功能, 用户可根据用户个人爱好选择不同的展示主题。此外, 系统还提供用户参观路径的自由选择、地图导游、感兴趣文物浏览等功能, 提供文物多媒体信息集成展示。最后, 以良渚文化博物馆展品为对象, 进行了应用示范, 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王楠介绍了VR系统和MAK Technologies、Poser人体动画制作软件、Multiegen Creator、3dmax、Maya和VR-Platform等软件在虚拟展会中所起的作用[11]。中国制造网副总裁兼运营总监黄良发认为, 线上虚拟展会加线下面对面交易会融合是会展业发展的必然趋势[3]。

三、虚拟会展企业及虚拟会展的发展展望

(一) 虚拟会展企业的未来发展模式

郭白滢 (2005) 提出, 由于虚拟企业具有人力虚拟化、动作弹力化、信息网络化等特点, 因此, 虚拟企业可以走资源整合道路, 进行虚拟化经营[15]。并提出几种情况:第一, 办展机构可以通过虚拟企业的形式与其他展览公司合作, 根据展会的需要从企业外部调集需要的展会工作人员来弥补自身人力资源的缺口。第二, 虚拟会展企业的核心企业可以根据展会规模选择具有不同服务能力的合作伙伴加入动态联盟。第三, 虚拟企业这种组织模式可以给会展企业之间搭建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第四, 虚拟企业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以核心企业为中心, 构建动态的企业联盟。第六, 虚拟会展企业可以通过信息手段把他们联系在一起, 保证他们之间的协同合作。曾方芳、张义、郑刚 (2007) 提出了虚拟会展企业组织结构的一般模式, 分析了虚拟会展企业组织构建的5个阶段, 就我国会展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14]。施谊指出, 虚拟企业作为21世纪企业经营的主流模式, 是适应市场需求多元化的动态策略联盟, 是信息充分条件下的合作博弈[16]。会展企业之间存在着竞争与合作共存的关系, 经济发展要求会展企业在竞争中加强合作, 共建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 虚拟会展企业走“竞合”之路是必然趋势。

(二) 虚拟会展发展展望

近些年虚拟会展发展迅速, 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新型会展形式, 它的诞生与发展将给实物会展带来了重大影响和冲击, 并促进现代会展业向深度发展。虚拟会展的发展趋势也是研究的重要内容。在综合考虑现有技术条件及未来虚拟现实技术发展前景的情况下, 很多人也提出了虚拟会展的多种发展模式。郑仕华 (2010) 提出了两种发展模式, 即现阶段的实物会展+网络会展+电子商务模式和未来的实物会展+网络会展模式[2]。王悦 (2010) 根据公司的规模分别提出了不同公司的发展模式。大型、有较强实力的会展公司或场馆可以独立建设虚拟会展, 大中型、有一定实力的会展公司及展馆可借助第三方平台来建设虚拟会展, 小型公司可纳入长期规划之中[4]。

四、研究之不足

研究的论文大多主要集中在运用何种技术来实现虚拟会展, 但对参观者和参展商的驱动力缺乏研究。建设虚拟会展怎样使参展商和参观者参与进来, 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会展公司及场馆如何通过建设虚拟会展来盈利, 实施虚拟会展的企业如何架构企业的组织结构等, 也没有相关研究;大多数研究集中在虚拟会展良好的前景和强大的优势上, 而对建设虚拟会展不利的方面以及对其他行业造成的影响都没有研究。

结语

虚拟会展企业的竞合博弈分析 篇3

1.1 竞合战略理论

现代竞争方式和竞争规则已经转向更深层次的合作竞争, 即为竞争而合作, 靠合作来竞争。竞合战略泛指通过与其他企业合作来获得企业竞争优势或战略价值的战略。Branden-burger&Nalebuff首次提出“竞合”概念, 在市场中竞争与合作同时存在, 竞合目的在于促使管理者同时从合作与竞争两个角度去思考企业竞争。它主张企业应一改以往“鱼死网破”而坚持“双赢策略”, 其实质不仅实现企业优势要素的互补, 而且增强竞争双方的实力。竞合理论是一种思考如何创造和获取价值的方法, 创造价值是一个合作的过程, 而获取价值则要通过竞争。

简·霍普兰德和罗杰·内格尔认为, 战略联盟的本质在于企业间的竞合关系, 竞争与合作是贯穿战略联盟的主线。企业建立战略联盟目的在于避免竞争、优势互补和利益共享。同时, 战略联盟中的企业间也存在利益冲突, 如果战略联盟不能满足自身利益, 在成本收益比较之后, 企业会选择退出战略联盟。可见战略联盟是企业间不断谈判, 多次博弈的结果。

1.2 资源基础理论与资源依赖理论

资源基础理论主要被用来研究合作性竞争中合作伙伴间的相互依赖性和结构稳定性。Wernerflet首先提出“资源基础观”, 强调以“资源”替代“产品”的角度来从事战略决策, 创造与把握资源的优势情境, 在管理上强化资源效率, 使其所累积及培养的资源优势为竞争者无法直接或间接取得, 从而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Barney指出, 企业持续累积有价值、稀缺、不可模仿和不可替代的资源, 才能获得长期的利润、成长与生存。Hamel&Prahalad提出资源“延伸”与“杠杆”的概念, 认为企业产生竞争优势的关键并不是资源的多寡, 而是运用资源的能力。

资源依赖观主要探讨组织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强调组织依赖环境努力获取资源的控制权, 使组织对环境的依赖降到最小。该观点最早起源于Pfeffer&Salancik, 组织若要在一个多变且不确定性高的环境里维持生存, 就得向周围环境争取资源, 积极地和其他组织建立合作联结关系, 彼此分享稀缺的资源或获得足够的社会支持来降低不确定性。资源基础理论与资源依赖理论为企业竞合战略的分析提供了依据。

1.3 博弈论

博弈论 (又称“对策论”) “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的理论”, 制定竞合战略的主要方法是博弈论。企业要改善目前的处境, 在开拓市场、创造价值的时候应与顾客、供应商、竞争者和互补者密切合作, 通过改变博弈, 使博弈转而对自身有利。在一次性博弈下, 基于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 帕累托改进不能进行, 帕累托最优得不到实现。在无限次的“重复博弈”中, 参与人就会为了长远利益而做出合作的选择, 实现“集体理性”, 重复博弈和长远利益的存在正是合作的必要基础。当利益相关双方都从竞争的角度出发进行自己的决策时最终结果只能是“共输”, 只有当双方都抱着一种合作与信任的心态共同处理一件难题时才能实现最终的“双赢”。在今天, 既竞争又合作才是博弈论所追求的均衡状态—全新的互惠互利型合作竞争。

2 虚拟会展企业的竞合战略构建

2.1 会展企业虚拟经营的必然性

面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带来的机遇与区域自身优化发展的挑战, 尽管我国会展业发展迅速, 会展经济效益明显, 但总体而言, 我国会展业尚处于高速发展的初级阶段, 不可避免地表现出产业初级阶段管理混乱和竞争无序的弊病。目前国内会展业的区域布局失衡突出表现在区域会展业发展水平不平衡, 缺乏品牌号召力;国家对会展场馆建设的控制力度不够, 缺乏科学的总体规划;产业带动比不高;展览公司规模偏小, 会展人员素质偏低, 缺乏会展行业整合力度等几个方面。

虚拟经营, 就是指企业以自身核心能力或资源为依托, 运用虚拟技术 (VT) 和信息技术 (IT) , 与外部相关企业或资源有选择的进行非产权合作来创造出超常的竞争优势, 实质上就是企业间的协作性联合, 是借用外部资源非产权整合实现满足市场动态需求的新选择。虚拟会展企业是以响应会展市场需求为目的, 以展览公司为核心企业构建的能够提供包括展览、接待、交通、旅游等在内的综合服务的动态企业联盟。虚拟会展企业模式可以给会展企业之间搭建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 共享各个成员的核心竞争力, 其构成是动态的、暂时的, 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是会展业资源虚拟化整合的具体实现形式。通过虚拟经营可以在不大量增加投入的情况下, 企业间借助合作伙伴的力量取长补短, 盘活存量资产, 发挥最大功能, 实现跨地区、跨行业的联合, 促使会展企业间资金、设备、技术、人才等要素优化组合, 避免因重复建设而产生的资源浪费, 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2.2 虚拟会展企业的竞合战略构建思路

“竞合”观念认为, 在当前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仅凭一个会展企业的力量-企业内部资源, 是无法建立竞争优势的, 也无法应对市场竞争, 会展企业只有跳出组织内部, 在更大范围内组合资源, 才有可能建立自己的综合优势, 进而在竞争中取胜。因此, 竞合战略的构建过程即围绕提高综合竞争优势这个目标进行企业内外部资源优化组合的过程。传统的资源划分方法认为企业资源主要指企业内部资源, 而在竞合观念下, 市场-顾客等企业外部资源成为企业资源的重要构成部分, 是竞争的重点。资源的提供者也由企业内部向企业外部转化, 即企业资源的可能来源还包括诸如政府、合作者 (参展商、场馆方、营销公司、广告公司、物流公司等) 、竞争者等外部相关成员, 企业的资源构成决定了竞合战略的构建方式, 企业的资源提供者决定了竞合战略的结盟对象。虚拟会展企业的竞合战略构建思路是选择合适的资源提供者在稀缺资源方面的合作。

3 虚拟会展企业的竞合博弈

3.1 虚拟会展企业博弈分析的战略意义

虚拟企业是信息充分前提下的合作博弈。在博弈模型中, 合作博弈强调的是团体理性、效率、公正、公平, 其面临的突出问题就是如何分享合作带来的剩余。虚拟经营实质上是一种利益博弈问题, 合理的利益分配方案是虚拟企业良好运作的关键, 在利益博弈过程中, 强调能力贡献与利益回报的动态均衡。虚拟会展企业各成员为迎合特定市场机遇而组建, 完全可以形成资源共享, 迅速适应市场机遇的共赢组织。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 虚拟会展企业是一种“非零和博弈”, 各参与方通过合作博弈所获利益大于不合作所获利益, 这正是其虚拟经营形成的基础。

3.2 虚拟会展企业竞合模型的建立

假设会展企业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人”, 他将理性地作出预期成本收益分析, 考虑如何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预期收益率最高的项目, 设定有A、B两个会展企业进行一个博弈组合, 假设 (1) 会展企业具有经济人本性, 在追求本项目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具有市场替代功能; (2) 博弈过程中公平与利益相容; (3) 会展企业市场行为是规范的, 即公开、公正、廉洁和高效。其中, 满足以下关系式:a2>a1>a3>a4;b3>b1>b2>b4;a4≤0;b4≤0 (an, bn分别为A、B会展企业投入该项目所获得的预期收益, n=0, 1, 2, 3, 4) 。博弈的结果有两个纳什均衡:合作, 合作和竞争, 竞争。因此, 会展企业之间存在同时竞争与同时合作两种博弈均衡。

在具体实践中, 由于不同会展企业之间的利益及目标不完全一致, 会展企业之间呈现竞争与合作共存的动态变化关系。虚拟会展企业之间的博弈行为表现为: (1) 竞争博弈。参与者之间利益完全不一致, 均不考虑对方的任何利益, 其中一方所得即为另一方所失, 会展企业之间的行为表现为对抗性竞争。 (2) 合作博弈。参与者之间利益完全一致, 并基于长期互信来分配额外价值, 会展企业之间的行为表现为合作, 当然双方在利益分配上还是存在竞争关系。 (3) 竞合博弈。参与者之间利益不完全一致, 但存在合作的前景和必要, 是一种非稳定性均衡。当会展企业获得的正效应 (收益) 大于负效应 (损失) 时, 参与者之间倾向于合作;反之, 则倾向于竞争。因此, 会展企业之间可能基于它们自身的利益目标, 在某些方面选择合作, 在某些方面则选择竞争, 或者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竞争或合作策略。竞合博弈过程是走向合作方向还是竞争方向, 取决于合作能否创造额外价值和参与者的行为方式、核心领导者以外的普通参与者的行为方式、分配原则是否兼顾效率与公平等因素。

3.3 虚拟会展企业竞合的博弈分析

在会展项目合作中, 行为主体的多元化带来了行为主体利益导向的多重化, 会展虚拟合作的目标是区域共同利益、城市本位利益、会展企业个体利益及参展商利益、服务商利益等多种利益关系的函数, 这些利益即存在合二为一的一致性, 又存在单一利益目标为主体的独立性。竞合分析方法认为, 不同会展企业之间博弈的性质是“正和但可变的游戏结构”。在竞合状态下, 不同会展企业的利益 (及目标) 并不完全一致。通过虚拟经营进行合作能够产生价值, 这个价值的总量与合作的性质相关, 合作和分工得越好, 创造的价值就越大。

竞合博弈战略是一种新战略思维方式, 由“非合作性博弈”向“合作性博弈”转换是当今国际市场主流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虚拟组织日益成为企业竞争战略中的核心工具, 竞争日益全球化的会展业通过虚拟经营的形式进行跨区域合作, 会展战略联盟参与者通过达成战略联盟实现合作博弈, 为项目参与方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 寻找区域新的经济增长点, 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提高区域会展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实现区域会展资源的系统合理配置。

参考文献

[1]廖泽芳.论我国地方政府之间的竞合博弈[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7, 5 (1) .

[2]张威等.基于生态演化观点的企业竞合分析模式[J].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7, 19 (2) .

虚拟会展平台 篇4

一、VR的定义和内涵

这两年日渐风靡的虚拟现实技术,即Virtual Reality,简称VR,也有人称其为“灵境技术”。这是一种让用户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实现与计算机系统的实时互动、交流和感知的技术,它所带来的好处对于系统和用户来说都是相互的,既可以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同时更让用户在操作过程中体会到极大的便利。虚拟现实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交互性,其次具有沉浸性,并由此带来巨大的想象性。

概括来说,虚拟现实技术实际上是一种高度逼真的人机交互技术,同时也是对人类感知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全新利用。简单虚拟现实技术的定义,可以包含以下几个要素:利用计算机生成虚拟环境;对复杂数据进行可视化操作;能给人以感官上的不同刺激,而用户所体验的这些感官刺激又通过多种途径沉浸于虚拟环境,从而达到人机互动的目的。

虚拟现实技术的实现要靠软硬件两方面的支撑。首先,构造一个这样的虚拟环境,在硬件方面需要配备跟踪系统、触觉系统、音频系统、图像生成和显示系统、高性能计算机处理系统等,从而确定参与者的空间位置、立体声源及感知力与压力的反馈,通过强大的处理能力最终以视觉图像的形式呈现出来。在软件方面,则需要一个能把各种数据库进行调用和互联的集成环境,同时还要能够接受各种高性能传感器的信息。

二、VR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分析

虚拟现实技术似乎是在这两年突然火爆起来的,然而它并不是最近才出现的新技术。早在1962年,第一个具有虚拟现实思想的装置就研制成功了,研制者为Morton Heilig。这个装置其实相当于能够提供多种感官刺激的近似于立体电影的一种设备。可不要小看这个出现在半个多世纪前的设备,它非但不简陋,反而既有立体声功能,又能产生不同的气味,给用户以全方位的体验。当时Morton Heilig利用这个设备向用户展示了一次存在于想象中的曼哈顿之旅。用户坐在模拟的汽车座椅上,根据旅途设置的不同情节,座椅会随之摇摆或者振动。而当用户在座椅上改变车速时,甚至可以像真实场景一样,感受到风速的变化,而窗外也会飘来阵阵花香。事实上,Morton Heilig在当时用这种设备已经算是完成了一次被动式的“虚拟现实”体验。

在Morton Heilig的时代里,虚拟现实技术只是刚被研制出来,处于探索期的这一技术更多还是一种概念,并且只在军事及学术领域进行实验探索。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一直到六七年前,虚拟现实技术依然只是出现在包括宇航探测、国防军事等高端领域里。同时受技术的局限,虚拟现实技术的设备也始终拥有一个让人咋舌的高价。但是随着显卡技术的突破,专门的图形处理器GPU出现,技术的提升让虚拟现实技术设备不再那么高不可攀,首先随着硬件设备逐渐轻便易得,虚拟现实技术设备的造价也慢慢降了下来,价格便宜了,呈现的效果可一点儿没打折扣,反而越来越逼真。这样的趋势让虚拟现实技术在更多的领域进一步推广成为可能。

三、VR对会展业发展的影响

2016年,可以说是VR产业元年,作为时下最热门的前沿科技,暴风、小米、乐视等国内产商也涉猎其中,纷纷推出了自己的VR产品。VR房产、VR旅游、VR体育等都在诠释着VR即将改变生活这一真谛,带来新的商业契机。而在各种类型的众多会展中,VR技术的运用也为会展效果的呈现锦上添花,VR技术正在作为一种艺术媒介引进会展行业,并将对会展业产生深远的影响。由此判断,“VR+会展”时代正在来临。归纳起来,VR对于会展业的发展有着以下几点重要影响:

(一)颠覆传统的传播方式

在传播学的视角下,会展除了是“会展行业”自身,同时还兼具着传播渠道和传播载体的功能。传统的会展业以实物展会为主,重在参展商与观众的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并通过实物展示,以实现看样成交的功能。VR技术的横空问世,可以说颠覆了展会传统的传播方式。相较而言,VR展会无疑拥有更充实的展示时间、更便捷的观展方式和最低廉的参展成本,同时,VR技术还以广泛化的覆盖方式和碎片化的观展模式,打破了时间、距离和空间的限制。只要拥有互联网和VR头显设备,大众便可随时随地实现足不出户网上观展,解决传统会展行业企业在发展中的瓶颈和痛点。

VR的沉浸式传播为我们提供了观看展会的另一个视角。在这里,每一位观众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每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的身临其境的看展会,并能真实模拟展品的移动、旋转等操作,可以从任一角度仔细观看展品,进行体验。同时,VR展会还能提供更全面的数据报告和用户行为分析,比客户在展会现场肉眼所见或短暂交流,VR技术更具有可靠性和长久性,将可大大改善客户的展会体验。今年3月16日至20日,在广东省东莞市举办的第35届国际名家具展览会上,有数千家家具品牌企业参加,VR采集设备全景相机参与此次国际各家具展会现场的拍摄,通过VR记录的全景画面,将细节一一展现,可以360度地将户型设计搭配不同的产品呈现给用户,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参展商与客户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是展会信息传播的重中之重,利用VR技术也可以实现虚拟社会之间的面对面传播。在刚刚过去的Facebook F8开发者大会上,Facebook CTO麦克·夏洛菲尔向大家展示了低幼版的“虚拟现实社交(Social VR)。在会场的麦克·夏洛菲尔邀请远在30英里外办公室里Face book工程师米克尔·布斯通过Oculus Rift和Face book跳进虚拟现实世界,畅游伦敦,甚至还互赠了礼物,完成了自拍,并分享到Facebook主页上。随着技术的发展,VR设备甚至可以捕捉表情和动作,实现人们在虚拟世界里实时互动,用户可借助VR实现场景化社交,打造全新场景体验。而且,从传播效果来看,用户对VR体验的记忆会更加深刻。

(二)打造全新的视觉传输模式

由于地域、时间、空间的限制,观众无法亲临每一场展会,即使在展会现场,由于空间的限制,观众无法近距离观看展品细节,也看不到展品被展柜遮挡的部分,而VR技术解决了这一难题,开创了新的视觉传输模式。将展馆环境通过VR制作的3D模型,为参观者虚拟展馆的游览环境,观众可以随意浏览展会中的三维展品展示,并对展品进行放大缩小、挪动旋转等操作,还可以查阅自身所需的各种信息,通过检索技术查看展品的各类统计数据,打造新的展会参观模式。

直播视频将变得越来越普遍,借助VR平台,不管是展会的交互性直播,还是如演唱会、体育比赛等无交互性直播,展会主办方及参展商可以向观众提供独特而深刻的体验———家居布置、产品试用、亲临赛事现场、和明星面对面交流等等,体验更容易帮助品牌建立与消费者的情感联系。去年的Dior时装秀上,就推出了体验Dior高级成衣秀场后台世界的头戴式视听眼罩,在家看秀的乐趣迅速吸引了大量粉丝的关注。VR直播不仅解决了时间、空间、社会阶层的问题,立体声环绕根据现场观众位置平衡音频,还帮用户实现“完全在场”的体验。

今年4月28日,第八届GMIC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在北京举行。在本次大会上,在一面触摸电视墙,实时呈现出ZMER VR运动摄像机拍摄到的大会重要场景,全方位开创了一个“全景会展”新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参观者不用各个展厅跑断腿,就能直观地了解到展会全貌。最重要的是,这里展示的所有全景视频还可以下载保存,即使离开展会现场,也可以重温整个展会过程。并且,观看VR直播的参观者只需滑动手机屏幕或者用鼠标拖动电脑画面,就可以实现“想看哪里就看哪里”的效果了,彻底摆脱传统直播所受的镜头视角的限制。

(三)创新会展服务模式及盈利模式

在传统展会中,参展商选择了一个展会,确定了展位,需要对展位进行设计和装修,还涉及到展具的租赁、资料印刷、礼仪模特、展品跨地域运输、预定酒店和机票等事宜。

VR以场景化、体验化的特点,改变会展行业服务模式。展位不存在好坏,没有展位竞争之说;现实中的施工搭建被3D技术替代,节约时间;客户可以有针对性的搜索和了解自己所需的产品;减少交通和时间成本,让千里之外的人犹如面对面地实现协作;整合广告、引导、服务等多种信息,参展者体验得到大幅提升。

VR平台的应用,利用技术提供任何企业和客户都享受得起的“大V”级会展服务。参展商和观众只要登陆平台,输入所需要的服务种类和具体内容,客服人员就可以在线及时作出解答,通过这种一对一、一对多的接触,为双方提高贸易效率、提升成交机会。当然,会展服务不仅仅只是咨询,VR展会平台还可以为办展方、参展商,以及会展服务商提供个性化展位设计、订单处理、支付、CRM、大数据分析等一键式会展服务,有效地与参与者多重时间进行跨语言互动,打造极致便捷、高效体验。

对于参展商而言,参加传统展会的费用较高,以一年两届的广交会为例,每年的费用都在百万元以上。在VR平台上,参展商可以发掘出新的营销方式,开辟出新的展示方式与销路。在技术成熟期,VR展示的制作费用将大大低于参与传统展会的费用,参展企业减低了成本,办展方却增加了收入,线上线下取得共赢。

另一方面,当参与的用户达到一定的数量后,现在屡见不鲜的盈利模式———植入式广告,可以带来一定的利益。随着使用者数量的不断增加,VR有望成为广告主最为青睐的性价比极高的广告平台,成为展会重要的赢利点。付费的参观与“回放参观”,也将是展会的盈利点之一。

今年6月18日至21日,在福建省福州市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6·18展会),作为国内VR产业的首次集会,吸引了众多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内容生产商、硬件制造商和芯片供应商,34个VR项目在福州签约,2016年中国(福建)VR产业/大数据发展高峰论坛也备受关注。

回顾之前已经举办过的各种VR体验展,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无论是一线大都市还是二三线城市,在虚拟现实技术展示方面,大家几乎没有差别,保持基本同步。对于虚拟现实行业市场规模的统计和预计,也有相关研究数据。据统计,仅2015年一年时间里,我国的虚拟现实行业市场规模就已经达到15.4亿元。在即将过去的2016年,这一数字更被预计会达到56.6亿元,而到了四年后的2020年,这一数字将是2016年的10倍。这些数据不仅让VR最早涉及的国防、医疗、航天等领域的从业人员倍感兴奋,会展组织者也和包括游戏、娱乐、教育等多个领域的各大品牌制造商一样嗅到了新商机,VR会展已成为产业蓝海,市场前景不可估量。

(四)重组产业链条在线延长会展时间

在会展行业中,同样形成了其特有的产业链模式,其实就是一场会展由组展到场馆经营再到施工搭建,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必需的展览物流和配套服务。这五环节构成了会展行业的常规“闭环”,其中居于最重要地位的当属组展。VR技术应用于会展行业后,产业链中“闭环”的各个因素势必会出现不同的发展趋势。

首先,在组织实施方面,VR技术的广泛使用,将可以对宣传拓展、现场组织、运用方式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成本可有效减小。

其次,在新形势下场馆经营出现新的特点,传统意义上的防恐防爆已不是VR虚拟会展的工作重点,取而代之的是为参展商、组展商、观众等提供的实时在线、即刻反馈的在线服务。

再次,VR会展不是简单的将会展互联网化,而是要通过互联网去整合会展行业的全产业链资源。通过重度垂直的服务,将硬件升级、内容建设、平台发展作为VR产业链的重要内容,实现展会主办方、参展商、服务商的合作共赢。

最后,VR会展可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利用VR技术,所有的参展商品和相关的信息可以第一时间送达各个国家,国外企业可以借此选择较低成本的产品供应,真正实现全球化下的资源共享。

此外,会展传播方式的变化,将导致展位的架构和设计都会与此前不同,甚至会重新定义会展展示的设计与布局。

VR展会的应用,把会展产业搬到互联网上,在线延长展会的展览时间,过往展会随时“回放参观”,提升品牌影响力,进行提升和延长会展效果,实现365天永不落幕。利用VR技术打造“双线会展”是未来会展业的发展趋势,实现线下+线上会展的“双线融合”,从而促进整个会展行业“二维会展空间”的建立。

目前国内首个专门从事双线会展的服务平台“掌上世博”已经运营。在这个平台上,不但可以线上参观世博会的各个场馆,还可以利用VR视野欣赏世博小画家们的童趣之作,更能够通过VR技术进行上海全景虚拟漫游。“掌上世博”率先对打造新的互联网会展模式,形成新的互联网会展经济形态进行了探索。

(五)丰富会展大数据内容

在数据爆发的时代,VR在会展业的作用不应该仅局限于展览活动。与大数据相互结合,它会有更广阔的空间。单是大数据在会展行业的作用就不可小觑,在会展产业链各环节中,它所提供的是一种全新的信息服务模式。大数据可以通过分析潜在参展商、观众的群体特征、信息渠道、偏好类型等多维度数据,改善企业的运营管理,让参展商和观众有更好的会展体验,对会展传播效果进行评估,进而调整市场战略策略,改善企业自身的产品和服务,实现有效传播和精准传播。[1]

更加成熟的VR技术可以让会展主办方更好地得到观众VR平台行为记录、社交媒体评论等非结构数据,甚至可以检测到人体神经活动和面部反应。多元化多维度的数据集成,将取代传统数据处理和二维显示的方式,会展大数据将成为赢得竞争的关键,迎来发展和应用的新时机。

四、结语

目前,VR在各领域的应用不乏硬伤,如VR视觉的眩晕感、消费级VR未普及、需要高配置终端、VR设备的不便携、设备标准不统一、网络速度限制等,但VR技术作为一项新兴科技产业,在各领域都拥有极大的推广价值,世界各国都对其抱有巨大期望并投入大量资金,再加上VR技术本身的巨大潜力,其对各行各业产生颠覆性的作用也只是时间问题。将VR技术应用在会展的建设中,将成为近年来会展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摘要:近两年来,虚拟现实技术(VR)成为了一个炙手可热的新生事物,会展行业领域也是一样,仅是围绕VR技术核心的各种高峰论坛便比比皆是。那么,来势凶猛的VR到底会在会展行业扮演怎样的角色,会给会展行业带来怎样的影响?本文力图借助案例探讨,对VR在会展行业的应用作分析和展望,力图对会展业未来的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虚拟现实,VR,会展传播

参考文献

[1].360百科.VR[EB/O L].(2016-08-03)[2016-08-25].http://baike.so.com/doc/5412367-5650493.html.

[2] .姚瑞,会展产业链面临机遇与挑战[J].中国会展,2016(1):113.

[3] .中国经济网.大数据与会展融合的“新媒体逻辑”[EB/O L].(2016-05-16)[2016-08-25].http://expo.ce.cn/sy/gd/201605/16/t20160516_11626748.shtml.

[4] .帖经炜,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数字旅游研究与应用[D].太原:山西大学,2011.

[5] .刘园园,虚拟现实技术为何开始“接地气儿”?[N].科技日报,2014-9-12.

[6] .胡小强.虚拟现实技术基础与应用[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9.

[7] .苏建明,张续红,胡庆夕.展望虚拟现实技术[J].计算机仿真,2004(1).

论网络会展电子商务平台的构建 篇5

关键词:网络会展,电子商务平台,商业模式

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会展业的信息化程度也得到了极大提升,网络会展应运而生。网络会展的出现提高了会展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使传统的实体会展面貌得到了一定改观。我国网络会展发展程度较低,仍停留在会展与网络简单结合的阶段,展会的静态网页设置与网站建设是目前最主要的网络会展形式,而这一形式已不能满足参展主体的需要。基于现实需求,未来网络会展的发展方向应当是建立一个能同时满足参展商、会展服务提供商和专业观众等多元主体需求的会展电子商务平台。

一、中国网络会展业发展背景

1、会展业发展潜力巨大

与国外相比,中国会展业起步比较晚,但发展迅猛。自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会展业就一直保持着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经过将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会展场馆设施日趋完善,会展行业规模与日俱增,会展经济效益持续攀升,品牌化、专业化和国际化成为我国会展业发展的总体趋向。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城市为中心的五大会展经济产业带框架,即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东北以及中西部会展城市经济带。由于会展经济具有极强的产业带动性,支持会展业的发展等于为地方经济安放了一个发展助推器。因此,各地政府高度重视,中央和地方先后出台多项政策积极鼓励会展产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行业的繁荣、市场的需要都决定了中国的会展业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2、网络会展具有发展优势

与传统的实体会展相比,网络会展主要具备五方面的优势。一是降低会展运营成本。网上会展以互联网为展示平台,其提供的是虚拟空间而非实际空间,省去了交通、运输、住宿、招待、实体展位等费用。同时,网络发布信息同步其它媒介宣传,避免了产品在储运过程中的损耗成本和仓库的库存成本,大大降低了会展的运营成本。二是打破了时空的局限性。由于网络会展主要是借助数据信息传输手段实现展览,取代了传统的实物展示手段,因此,网络会展几乎可以忽略天气的影响和地域的局限性,不用担心客流和设备设施的限制。三是能够实现精准营销。网络会展平台可以根据平台跟踪及反馈的数据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对目标受众进行会展营销,提高会展营销的有效性。四是有利于客户关系的维系。网络会展能与客户进行一对一、一对多或者多对多的垂直接触,能够对客户进行更为深入的沟通和了解,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五是降低了市场风险。网络会展能够避免实体会展中有可能遇到的不可抗拒因素,从而降低会展的市场风险。

3、我国网络会展发展程度低

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网络会展停留在会展与网络简单结合的阶段,展会的静态网页设置与网站建设是目前最主要的网络会展形式,存在技术落后,提供的服务过于简单等问题。据有关市场调查显示,目前在我国举办的会展中,只有15%的会展设有主题网站并能提供基本业务,但存在操作界面复杂且服务范围与功能都相当有限;35%的会展有网站,但形同虚设,网站专业性差且技术落后,网站内容单薄,产品的展示效果根本不理想,无法满足参展企业的需求。另外,还有多达50%以上的展会根本没有建设在线展览或网站。我国网络会展发展的现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行业与市场发展的需要。

二、电子商务平台:网络会展未来发展的角色定位

未来的网络会展应该是一个电子商务平台(E-Business Platform),而不仅仅只是个网站。网站与电子商务平台最大的区别在于,网站侧重“展示”,人们能在网站上完成的仅是信息搜索和浏览;而电子商务平台侧重于“交流、互动”,商家和个人能通过平台完成信息浏览、交谈和贸易达成的全部行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参展主体的不断壮大对未来的会展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展网站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参展企业的需要,打造一个具有展示性、交流性、互动性并能帮助企业和个人在这个平台上完成交易行为的会展电子商务平台已经成为未来会展业发展的必需。

与传统网络会展不同的是,网络会展电子商务平台能同时承担以下几种平台角色。一是会展信息服务平台。会展商务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及时准确地掌握提供客户、渠道商、制造商,展览商,国内展会信息及展馆信息,调动自己在地区的各地商务平台,构筑起一体化的会展网络平台,节省时间和费用,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二是数据交换平台。平台的交互性有利于对跟踪及反馈的数据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进行会展营销的数据平台,并以此借用大数据来分析浏览平台的人群,有针对性地定制相关的服务,供平台浏览者选择,逐步实现由大众化服务向定制化服务转变。三是融资平台。可以考虑与阿里巴巴合作,接入支付宝在线支付系统;还可以与支付宝进行深度合作,共同推出“网络会展小贷”,为会展企业提供融资模式。四是电子商务平台。通过这一平台会展的主办方与承办方能够完成会议或者展览的各流程服务的购买。将以B2B、B2C、O2O等交易模式进行的展销平台和会展商务平台,并根据相关的数据跟踪与分析,构建基于3D技术的网络实景会展,拓展平台展销功能的服务范围。

三、3+3+3模式:网络会展电子商务平台的架构

网络会展电子商务平台是一个会展活动的集成平台,它将依照“3+3+3模式”来进行电子商务平台的架构。“3+3+3模式”,即三个面向、三个核心功能和支撑此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其核心功能的三个技术模块。“3+3+3模式”是未来网络会展电子商务凭条的基本架构。

1、三个面向

网络会展电子商务平台的三个面向是指面向三个服务对象(面向参展商,面向会展服务提供商,面向专业观众)。面向参展商是指为参展商提供行业会展信息、参展展位预定、布展系列服务、网络实景展示、物流服务。会展服务提供商包括会展公司、展馆管理公司和专业物流公司。面向会展服务提供商,是指网络会展电子商务平台能为会展服务提供商提供管理系统、支付系统以及安全保障系统。面向专业观众是指能为专业观众提供行业会展信息、CIS智能会展服务、参会周边服务线上预定等。

2、三个核心功能

网络会展电子商务平台建成后,将能执行多项功能,但主要具备三个核心功能,即在线展览、定制服务、数据获取与销售。

(1)在线展览。在线展览将起到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利用3D技术将展会的主要会展园区和展馆的重点内容直观而逼真地呈现在网络展台上,提供一个能供观众进行网络体验和实时互动的平台,并能实现网络平台与现场展会的联动。二是参展商可以将一些体积大且无法轻易挪动的大型产品的影像资料通过信息技术传输至网络平台进行展示,并能迅速地进行网络展品的更新与替换。三是网络展厅平台可以根据数据跟踪系统提供的数据,对在网上参观展览的参展商和观众进行配对,再结合人工自主调整,生成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多的商业洽谈,借助相关的网络手段草签协议,从而达成异地交易。

(2)定制服务。交互性是其必不可少的一个功能特性。平台的交互性有利于获取更多的浏览数据,分享数据,并以此借用大数据来分析浏览平台的人群,有针对性的定制相关的服务,供平台浏览者选择,逐步实现由大众化服务向定制化服务转变。

(3)数据获取与销售。商务平台的后台可以安装数据跟踪系统,对网络上的浏览人群进行数据的抓取和分析,建立一个包含会展企业、参展商、专业观众的数据库。数据库里的数据可以有针对性地销售或者给会展企业、参展商或者有需要的其它商家。

3、三个技术模块

三个技术模块包括一平台、一系统、一应用。一平台指的是网络会展电子商务平台,通过这一平台会展的主办方与承办方能够完成会议或者展览的各流程服务的购买。一系统指的是针对会议或者展览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系统能够完成参会或者参展信息的收集以及会展流程再造。一应用指的是手机APP应用,针对移动互联的社会环境,开发智慧网展的应用APP,完成手机屏对于会展服务客商的线下转移。这里我们可以试举一例,假如某参展商想参加武汉的某个专业展会,利用网络会展电子商务平台可以完成相关事项。

网络会展电子商务平台划分为五层体系结构,整个网络会展平台的体系结构自下而上地分为:基础设施、会展信息服务平台、数据交换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四个层次。网络会展商务平台体系结构如图3。

网络会展电子商务平台依照电子商务实现的四个层次,三个步骤来实现从单纯信息平台服务向交易平台的转变,最终通过对整个供应链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整合,为会展企业提供快捷、优质、高效的一体化服务。

四、网络会展电子商务平台的商业模式

网络会展电子商务平台的商业模式主要是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B2B)和企业与专业观众的电子商务(B2C)。平台主要服务于各个需要通过会议、展览等方式完成交易的企业。具体而言,网络会展电子商务平台的盈利方式有如下几种。

1、广告费

平台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和流量后,可以采取一定的策略帮助会展相关企业宣传,从而获得广告费。鉴于平台的定位,建议采用较为简单的广告费收取模式,比如会员广告等。

2、会员费

平台主要服务于会展的主办方及会展的参展商和专业观众,帮助他们实现销售或者购买目的。对于一些需要获得特殊会展商务服务的群体,本文认为收取一定金额的会员费,既可以实现部分盈利,又能维护相关客户的忠诚度。

3、交易服务费

平台会撮合平台上的客户按照平台协议价达成交易,并可以按照交易额提取少量(一般不到1%)的交易服务费。

4、数据使用付费

网络会展电子商务平台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收集和储存参展商、专业观众的资料信息,并建立起庞大的信息数据库。企业、参展商等可根据自身业务需要向电子商务平台付费购买相关客户信息,

5、展会定制服务费

展会定制也是网络会展电子商务平台的一个特色服务。平台可以根据会展公司或行业部门的需要,为其量身定制专业或综合性展会,并提供相应的会展配套服务,这种定制业务可以收取较高展会策划、运营和管理服务费。

五、网络会展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目标

电子商务平台的搭建要循序渐进,至少分为四个阶段,逐步建立起能够提供全面的、完整的会展信息服务、会展支付服务、会展管理服务的网络会展电子商务平台。

第一阶段主要是网络会展电子商务平台的规划期和建设期。为了实现网络会展电子商务平台总体战略,这一阶段基本建成网络会展电子商务平台雏形,实现区域会展信息最全面、最及时的发布与更新,初步完成智慧APP的开发,将其应用到现实会展中。这一阶段电子商务平台的经营目标主要是为地区中小型参展商提供信息对称化服务,帮助其寻找更多的商业机会,降低企业的参展成本。

第二阶段属于网络会展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期。在实现上一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网络会展电子商务平台的商业模式设计,提供更多、更优质的网络会展服务。在前一阶段积累的用户信息的基础上,构建客户数据平台,对碎片化的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开发网络会展管理信息系统,为社会各界的会议及展览提供现代管理服务,实现平台的提档升级以及服务的集成优化。

第三阶段属于网络会展电子商务平台的成熟期。在实现前期目标的基础上,不断采用新的信息技术,改进和完善各类网络会展系统应用,为建立一个能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与会展需求的现代化全息会展服务平台。平台通过和战略伙伴的合作,流程再造,实现网络会展的OTO模式。通过这一阶段的建设,电子商务平台完全从单纯的信息服务平台转化为一体化的交易平台,形成网络会展第一品牌的品牌形象塑造。

经过最终的努力,网络会展电子商务平台应全面支持各个地区乃至全国的网络会展需求。通过数据交换和信息追踪等现代技术手段实现会议及展会资源的整体优化配置;通过电子交易等手段进一步整合网络会展供需市场,建立网络会展业行业标准;通过网络会展电子商务平台,建立起网络会展电子商务平台与国内外网络会展相关信息的沟通渠道,从而进一步扩大我国会展业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与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穆容:网络会展对馆场会展的冲击及其思考[N].中国科技信息,2005-10-01.

[2]周金泉:基于网络的现代会展展期延伸模式研究[N].中国商贸,2013-10-01.

[3]高赛:网上展会能否成为新趋势[N].光明日报,2007-02-04.

[4]张敏、梁竹:会展业走向优势互补功能逐渐融合[N].中国贸易报,2011-07-19.

虚拟会展平台 篇6

目前, 国内农药出口大多停留在依据国外订单出口产品的现状, 产品销售受制于人, 减少了利润空间。举办农化专业展览会既为国内生产企业提供一个直接同国外客商见面的机会, 减少中间环节, 又为农药企业拓展国际合作、建立国外登记与销售渠道、树立国际品牌搭建了平台。

该协会加大了“第九届全国农药交流会暨农化产品展览会”的海外招商工作力度。目前报名参展展商已达到450多家, 招展工作基本结束。组委会一方面向国际“非专利农药制造联盟 (agrocare) ”旗下ECCA (欧洲) 、ALINA (拉美) 、PMFAI (印度) 等50多家协会、400多家企业发出邀请, 另一方面在海外媒体如Agrow (世界农作物保护新闻) 、Chemical weekly (印度化工周刊) 、Farm Chemicals International, USA (美国) 、Outlooks on Pest Management (英国) 、Crop Protection Monthly (英国) 、Agrolook (印度) 、美国化工网、世易化工网等媒体对展会进行了广泛宣传。截至目前, 组委会已收到32个国家的437位观众的申请, 届时将会有大批的海内外客商云集上海光大会展中心, 为推动中国农药出口贸易发挥积极的作用。

上一篇:300XP下一篇:外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