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2024-07-21

外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通用5篇)

外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篇1

一、外国语学院就业现状

调查结果, 目前外语大学生整体就职行业情况大致如下, 6%的外语毕业生进入教育培训机构, 其中3%从事与外语教育相关的工作;17%的外语毕业生从事外贸工作;3%的外语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 其所用的知识与外语毫无关系;4%的外语毕业生考取公务员;5%的外语毕业生选择出国留学;15%的选择考研继续学习;8%的外语毕业生考取教师资格证从事外语教学工作;2%的考取导游证, 从事导游工作;40%的外语毕业生从事着与本专业毫不相关的工作。上述数据显示, 只有30%的外语专业学生从事专业对口工作, 专业不对口的比例达到50%。由此可知, 外语专业不对口现象严重。

调查中高达50%的人工作与外语专业毫无关系, 其中一些人是因为不喜欢自己的专业而另择其他专业就业, 但更多的外语毕业生是被逼无奈从事陌生行业。当今社会发展迅速, 社会压力大, 于是上岗快、成效显著的行业成为专业不对口外语毕业生急于证明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

二、外语专业学生就业不对口的原因

总的来说, 造成外语专业学生就业不对口的原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一) 高校原因

一方面, 前几年很多高校对外语专业学生进行扩招, 结果造成外语专业人才数量激增, 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另一方面, 在高校的课程设置上, 外语门槛较低, 因此与医学、工科类专业毕业生相比, 外语毕业生的职业选择与专业相关性就较低。与此同时, 高校对外语专业学生的培养缺乏经验背景和环境, 也就是说, 高校在对外语进行设置时, 未完全了解到市场的需求, 因此培养出的学生未必能达到用人单位的需求。

(二) 外语专业学生的原因

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不清, 没有对自我、所学专业知识和将来的就业方向有明确的认识, 对于作为文科专业的外语学生情况更为如此。其中很多学生一贯认为高分就意味一切, 因此忽视了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 结果在实践方面这类大学生并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即使专业对口也未必能被录用。

三、“专业不对口”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 高等学校应建立科学培养模式, 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培养人才

1. 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当今社会, 用人单位需要的不仅是专业知识深厚的理论性人才, 更需要技术水平过关, 各方面能力均衡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因此, 外语专业学生应培养综合能力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2. 立足于社会需求, 对专业结构进行调整。

如今大学生就业逐渐市场化, 专业的设置主要依据社会需求。所以, 高等学校应全面对就业形势进行调查和研究, 并且以市场为导向, 及时迅速地对外语专业结构和外语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进行调整, 让学生学有所用, 让社会选拔到可用之才。

(二) 外语专业学生应了解就业形势, 一专多长

1. 加强能力培养, 注重实践。

外语专业的学生应努力提高综合素质, 通过展现多种才能吸引用人单位。此外, 外语专业的学生还需注重实践, 把握一切机会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重视实践经验的积累, 用丰富的工作经验来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

2. 端正心态, 正确且全面地认识自我。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外语专业学生首先要做的是了解自己, 知道自己的兴趣、能力、优缺点等, 确定大致的选择方向和范围, 并且及时转变“高不成, 低不就”的心态, 对自己进行合理定位。

四、结语

我国社会和经济在飞速发展, 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外语专业学生就业面临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专业不对口”的问题也将日益突出。因此, 外语专业学生应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拓宽知识面, 以满足社会需求和实现自我价值。只有通过用人单位、高校和政府以及外语专业学生的共同努力, “专业不对口”的问题才能得到缓解, 才能确保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

摘要:我们选取长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近五年来本科毕业生为调查研究对象, 从外语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出发, 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当前外语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我们深入实践, 进行一系列的询问、调查, 包括发放调查问卷、收集整合问卷结果、采访外语专业学生及外语学院老师, 获取他们切身体会及看法;深入人才招聘现场, 明白招聘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要求。本次的分析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关键词:外语专业大学生就业,专业对口,用人单位

参考文献

[1]何春华.大学生就业专业不对口的现状与分析[J].人力资源管理, 2011 (6) .[1]何春华.大学生就业专业不对口的现状与分析[J].人力资源管理, 2011 (6) .

[2]李俊.就业不对口分析与对策探索[J].2010 (07) .[2]李俊.就业不对口分析与对策探索[J].2010 (07) .

外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篇2

西安外国语大学女生节发展现状及建议

姓 名 指导老师 专业名称 学 号 时 间 2015.6

西安外国语大学女生节发展现状及建议

摘要:高校女生节现象是随在校女大学生群体日益壮大,社会性别教育逐渐由第一课堂发展到第二课堂而出现的产物。女生节活动的开展逐渐改变了校园文化的性别无差异状态,提供给女大学生成长发展更加开阔的舞台,培育了女子社团组织活动的场域空间,也为女性研究和行动组织介入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社会性别意识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径。

关键词:西安外国语大学;校园文化;女生节;SWOT分析

Abstract:The phenomenon of girls day in college is emerged along the growing population of female students group in college, and gender education gradually develops from first class to second class.Girls Day activities have generally changed the gender indifference status in campus, provide a more open stage for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female student, cultivate field and space for female organizations, and make new ways for the female research and action organizations to involve in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carry out gender awareness education in college.Key words: Xi`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campus culture;Girls Day;SWOT Analysis

一、西安外国语大学女生节概况

女生节是西安外国语大学近十二年来的品牌活动与传统赛事,自2003年开办以来,受到学生们的热烈反响,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得到广泛好评。鉴于学校女生比例较大,西安外国语大学特以“关注女生成长、携手女生成才”为出发点,通过开展高品位、高格调、主流的人文活动,努力为女大学生营造一个健康、文明、活跃、创新的校园文化环境和艺术氛围,引导女生关注自身思想素质、道德修养、文化内涵、心理健康等综合素质提升。

在由国家教育部组织的“2012年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中,我校报送的“关注女生成长,携手女生成才—西安外国语大学倾十年之力打造女生节”荣获一等奖。国家教育部面向全国公示了获奖单位,陕西省教育厅网站报

道了此则新闻。这进一步表示,西安外国语大学的特色校园文化影响力成为古城西安乃至陕西高校的一张名片。

西安外国语大学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女生节也为挖掘女生潜质、提高女生的综合能力做出了重要贡献,如2006年西安外国语大学第四届女生节形象大使曾光,荣获2007年凤凰卫视中华小姐环球大赛总决赛冠军,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增强了同学们的荣誉感。

二、西安外国语大学女生节发展现状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西安外国语大学数量庞大的女生市场

西安外国语大学(Xi`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简称“西外”或“外院”,位于世界历史名城十三朝古都西安,是新中国最早创建的4所外语院校之一,是西北地区唯一的一所主要外语语种齐全的普通高校。由于学校属于语言类高校,因此女生人数所占比例特别大,全校2万余名学生,男女比例为1:7。先天环境所带来的女性市场,是其他院校所无法比拟的。“女生节”这一特殊的有强烈性别针对性的节庆,能够吸引大量在校女生的关注和参与。数量庞大的女生市场为“女生节”的举办奠定了良好的市场基础。2.品牌活动和传统赛事

自2003年以来,西安外国语大学为了增强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倾力打造具有西外学子特色的文化载体——“女生节”。通过“女生节”这一经典品牌,为该校广大女生提供了展示风采的广阔舞台,促使了莘莘学子文化素养、文化视野、文化内涵的提升,彰显了“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青春个性。以“关注女生成长,携手女生成才”及其“美丽与智慧相随,芳华与自信齐舞,青春与梦想同在”为主题文化的女生节成为校园里一道格外绚丽的风景线,西安外国语大学女生节校园文化活动先后被评为陕西省、教育部校园文化成果奖。已经举办十余届的西安外国语大学女生节拥有丰富的举办经验,成为这一传统一直举办下去的源泉和动力。

(二)劣势分析

1.全校同学的参与性不佳

一项活动的成功与否,参与度是很重要的一个衡量指标。女生节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全校的参与度不高,节事的覆盖范围和覆盖力度不强。作为面向全校师生的一个品牌活动,往往作为一种竞赛的模式来开展,使得大部分同学望而却步。

可以看到,在选拔初期,是根据各院系人数所占全校人数比例,下配参赛名额。在大家作为大一新生对这一活动不甚了解的时候,并没有在特定场合加以宣传和陈述,使得很多同学参与的兴趣大大降低,同时,个别院系强行要求每个班级参与海选的人数必须达标,也使得一部分人对之反感,大大降低了参与度。也可能受限于活动的举办场地,在活动的高潮即决赛阶段,也往往只有十余名的参赛人员,和两三百名的观众参与最后的晚会,与庞大的女生市场相比较,颇为尴尬。可以看到,女生节的举办只是作为一种比赛,只针对参赛的同学,随着比赛的进行,人数越来越少,大家参与的机会也越来越少。“女生节”本应该是全校女生共同的节日,却成为一场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仅仅是耳闻的比赛晚会。2.形式老套、缺少亮点

纵观近几年举办的几届女生节,无非是海选、复试、决赛的老套比赛模式。对于大多数同学而言,这样的模式已经没有任何吸引力,最多只是在决赛现场看看热闹罢了。而奖项的设置也似乎都是一成不变,诸如爱心大使、青春大使之类的不切合实际的冠冕。在多数同学眼中,“女生节”更像是一场选美比赛,看长相看气质,因而直接导致了决赛现场的“看热闹”状况。看似五彩缤纷的决赛,实则没有任何创新,没有任何亮点。3.竞赛性质浓厚,节日氛围淡薄

西安外国语大学“女生节”,更像是一场选美比赛,充斥着浓郁的竞赛氛围,即使决赛现场有“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主持词。而在这样一场比赛中,似乎靠的就仅仅是长相和人气。在很多同学看来,这场比赛不如直接改办成西安外国语大学“选美大赛”较为适宜。而所谓的网络投票,也只不过是拼人气的幕后竞争。而真正意义的“女生节”的节日氛围,却在这样一场比赛中荡然无存。能看到最直观的感受是:看比赛的人多,过节的人少。

(三)机遇分析

通过对西安外国语大学女生节的发展历程和国内其他高校女生节的了解和分析,可以看出,一个成熟的、发展良好的校园节事,在成长到一定阶段后,应该寻求合作来进一步扩大其影响力。所以,在如今媒体如此发达的时代,和媒体的互动交流是节事进一步扩大品牌效应的重要途径。西安外国语大学女生节可以根据自身所在位置,联合当地媒体,进一步扩大在西北地区的知名度。而同时,作为语言特色和男女比例如此特殊的一所高校,可以通过与其他情况互补的高校合作,如西电,来进一步扩大自身的优势,发挥真正影响力,同时也能进一步扩大市场。

(四)挑战分析

西安外国语大学女生节的举办规模一直得不到进一步扩大,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就是由于学校的场地限制,观众的人数无法进一步突破。虽然这一个硬件方面的问题可能在短期内都得不到有效地解决,但相信可以通过举办模式的多样化,来突破这样一个限制。不过与此同时,女生节还受到学校另一个同类型比赛的威胁,即热门程度不亚于女生节的校园歌星大赛。如果说女生节是学校的一张面子牌的话,校园歌星大赛的举办可能更像是学校真正的文化内涵所在。女生节的不够深入,缺乏文化内涵的进一步挖掘,可能都是由于校园歌星大赛的竞争压力所致。

三、结论与建议

(一)女生节的举办有一定积极意义

通过十多年的持续举办,我们可以看到女生节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形式和内涵,对于改变性别无差异的校园流行文化产生了积极作用。女生节的发展使得女性主义融入以流行话语借助于校园流行文化的方式得以传播,方式更加灵活,渠道更加多元,范围更加广泛,对在校大学生更具吸引力。另一方面,也提供给女大学生更多的实践成长机会。女生节活动促进了女大学生性别平等意识和主题意识的进一步觉醒,使女大学生得到了更多实践成长、获得荣誉的机会,这些也都为日后其就业和发展提供了资源。

(二)女生节活动水平和层次有待进一步提高

女生节的活动水平和档次都需要进一步提高。虽然女生节作为一种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已经超过10年,但几乎所有的活动仍处于粗放型的发展状态。活动形式单一且模仿照搬的成分多,或进行纯娱乐的运作,且模式老套,没有提升到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发展和树立校园特色文化的高度。在大学生成长发展的诉求中,有些活动方式明显不符合时宜,缺乏吸引力。另一方面,在女生节活动的歌舞升平中,很容易被人忽视的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高校所处于弱势的男生群体,他们会认为女生节是女生的活动而参与不足,没有意识到这样的校园传统文化对于每一个西安外国语大学的学生而言都是一样重要的。

参考文献

外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篇3

天津外国语学院是一所多语种、多专业、多层次、开放性的高等院校, 是全国八所独立设置的高等外语院校之一。自1982年开始成为高自考主考校并举办助学班以来, 充分发挥外语院校的绝对优势, 坚持严格管理、以质量求生存的办学原则, 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中高级外语专业人才。但是近年来, 自学考试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天津外国语学院自考规模在近几年也呈现出萎缩的趋势, 这其中原因是多方面。

(一) 普通高校不断扩招及高等教育的多元化

自2002年开始, 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 开始进入大众化时期, 影响自学考试的生源。中国高校扩招及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 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 是自学考试来自高中毕业生的那部分生源逐年减少。特别是在像天津这样的城市, 作为直辖市, 学生受教育的程度与招生计划更有优势, 预计2010年天津高考录取率将达90%。

在普通高校不断扩招, 成人高考等其他形式的入学及毕业条件也在降低, 20世纪90年代后期, 民办高校陆续兴起, 它们也大都参与自学考试的社会助学, 其中有实力的正在逐步取得颁发学历文凭的资格, 必将与自考争抢生源。另外, 在部分高校增在试点的网络教育在正在兴起, 网络大学逐步产生, 这又为难以进入学校学习的求学者提供了另外一种选择。网络教育、远程教育快速发展等, 改变了自学考试一枝独秀的局面, 极大地缓解了高等教育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人们的选择趋于多样化, 自学考试的生源基础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是自学考试生源不断萎缩的原因之一。

(二) 自学考试自身的发展未能进行适应性调整

1. 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不受性别、年龄、民族和已受教育程度等条件的限制, 均可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这里一方面, 体现出了自学考试的开放性, 另一面, 在开放性的背后, 却是对参加自考考试的考生的生源质量无法控制。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 自学考试讲求“宽进严出”, 在层次不齐的考生当中, 大部分起点较低。通过率较低, 一直是自学考试的的现象, 无法通过, 无法拿到学历, 许多自考生只好选择放弃。这种曾因此被公认为“含金量”较高的教育模式, 在高等教育普及之前较为适应, 然而,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就有些不太与时俱进了。

2. 在教材建设上, 自学考试的课程教材是从从全国考办和省市自考考委组织编写的教材中选用的, 从而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教材体系, 这在本质意义上有利于自学考试教材建设。

但在实际上, 教材建设滞后一直是个突出问题。许多课程的教材沿用的还是专业成立初期的教材, 内容陈旧, 跟自考生的学习特点、习惯和社会脱节较大。同时, 部分市考课程至今尚未出版, 考生无从购买, 成为考生一大困扰。自学考试教材建设存在的种种问题, 严重影响了考生的学习与考试, 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的考生选择自考。

3. 考生的自身特点也影响了自始至终的选择并完成自学考试, 自学考试的学习方式很灵活, 主要分为社会助学和个人自学两种形式, 但后者的比例显然小的多。

纯粹的自学需要学习者个人极大毅力, 特别是自考生大部分是在职人员, “工学矛盾”一直是个突出的问题, 考生通常很难坚持下来。

(三)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院发展的自身限制

除了上述全国自学考试面临的共性问题, 天津外国语学院自学考试还面临一些自身发展的限制。天津外国语学院所处地理位置, 限制了学校的住宿资源, 在天津生源在高招的高录取率的情况下, 生源已严重萎缩。然而, 自身所处地理位置, 住宿条件有限, 对招收一些录取率相对较低和高等教育发展相对欠发达地区学生的时候, 又不免会产生顾及, 担心外地生源过多, 会导致学校里面有限的住宿等资源不能供给。因此, 在对外省市招生工作开展力度不够。

二、天津外国语学院自学考试发展的思考

(一) 积极拓展多渠道办学, 开展自学考试与其他教育方式的衔接

自学考试有着其特殊的优势, 入学门槛低, 特别是像专升本的专业, 入学不需要有专科毕业证, 这就方便了那些正在读高职、高专、自考、成考专科的学生们, 同时学习自考本科专业课程, 在专科毕业后, 本科课程完成所有考试任务, 即可申请本科毕业, 与其他形式升本相比节约了时间。天津外国语学院正在进行类似的尝试。

1. 与高职学院联合, 在高职学院的学生中开展自考本科的推广。

学生们除正常完成高职学院相关的课程外, 利用业余的时间学习自考课程。相关有衔接性的课程, 可以作为衔接课对学生进行考核, 实现了课程的连贯性与学习时间的节约。

2. 与成人高考专科联合, 推广专本通读的学习模式, 由于国家考试制度的限制, 高自考的学生不能参加英语4、6级, 专业英语四级等考试, 消弱了高自考毕业生的竞争力。

天津外国语学院根据成人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自考考试的特点, 做到优势互补、强相结合, 让考生实现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学历层次、适应人才竞争的求学目标。

3. 在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生当中推广自考二学历的学习。

第二学历教育是充分发挥高等自学考试和普通高等教育两种教育形式的优势, 为就读期间学有余力的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发挥学习潜力, 提升学生知识含量, 增强就业竞争力, 提高毕业后待遇, 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举措。

(二) 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 扩展自考教育功能

实行非学证书考试与自学考试并重、并行发展策略, 建立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办学机制, 发展非学历证书教育。天津外国语学院在北京奥运会前期, 就先后与天津市公安局、天津市警备局针对奥运外语语言需求, 开办了奥运语言培训, 收效良好。在此基础, 不断开发和培育若干适合社会需求、质高、前景好的考试项目, 为资格准入、劳动力就业和社会选拔人才提供服务。逐步实现自学考试与部门行业的岗位资格证书、劳动技能证书等非学历岗位培训的沟通和衔接, 扩充自学考试的教育功能, 为自学考试培育新的参考对象。中国数量众多的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有可能成为自考生源, 社会各类教育机构特别是社会力量办学学校的学生, 也需要代表能力的各种技能证书, 这也是自学考试潜在的生源市场。

(三) 自学考试的专业建设以及师资队伍

自考专业建设的发展是依托于主考校来发展的, 这些主考校在天津又基本是都普通高校, 那么在普通高校专业建设不断深化适应社会的今天, 自考应该走出自己的一条新路依托于主考校, 更加适应社会。天津外国语学院的自学考试还拥有自己的一套师资队伍, 这样在专业建设上能够有足够的精力去发展和研究。另外, 在自学考试的教材建设上, 天津外国语学院也依托自身专业师资队伍, 完善学校主考专业教材的科学化与系统化, 不断更新知识, 使之更加贴近实际, 使考生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张礼友.新形势下高教自考面临挑战及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 (6)

外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篇4

关键词:留学生教育,现状,问题

近年来,长江大学外国留学生教育经历了一个缓慢发展、陡然扩大的过程。2003年至2009年,每年的在校外国留学生数量徘徊在30人左右;2010年留学生总人数历史性地突破百人大关,2011年各类在校留学生超过300人;2012年6月各类各层次留学生人数共计376人,外国留学生教育呈现一个新的局面。随着在校留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类问题和矛盾不断出现。按照我国政府制定的“扩大规模、提高层次、保证质量、规范管理”的原则,学校需客观分析目前现状,找出问题,研究对策,推进留学生教育持续发展。

1 现状

1.1 学校层面

全球经济一体化推动着教育国际化,发展留学生教育是实施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举措。面对这一形势,学校将留学生教育纳入了学校“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设定的目标是2015年底各类在校留学生人数达500人,力争突破1000人。

目前问题是,一些学院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尚无招收来华留学生的激励机制和考评机制;部分师生欠缺对外国留学生教育和外来文化的充分理解。随着学校留学生规模持续扩大,生源结构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留学生教育由外事部门归口管理满足不了实际发展需要。

1.2 招生方面

因所处地域及学校知名度等条件的影响,学校外国留学生招生工作存在诸多困难。但为了突破招生瓶颈,学校仍积极创造和利用条件,努力扩大在校留学生规模;一是利用国家的留学生招生政策,结合自身的情况制定了外国留学生录取标准。二是利用多种招生方式,如与国外咨询机构合作或者与国外友好高校开展人才联合培养项目。

自2010年以来,招生的规模和结构不断呈现新的变化。下表1是2010年12月-2012年6月学校留学生教育的基本统计。

招生方面主要问题是留学生生源结构不合理。从层次看,本科留学生占90%以上,硕士生和博士生都仅为1%,博士生也仅仅是全额奖学金留学生,没有自费博士生;从国别看,巴基斯坦留学生占90%以上,其他国家留学生也大都来自亚非发展中国家,生源素质参差不齐,这也容易产生管理风险。从专业上看,80%以上是医学留学生,医学教学资源不够的问题凸显。

1.3 教学方面

因外国留学生专业人才培养有其特殊性,学校在不断制定和完善留学生教学管理制度,各项工作逐渐规范化和程序化。外事部门与教学院系在教学上的职责存在一定的划分,外事负责招生、日常管理和后勤服务,院系负责教学安排。

然而在目前的管理体制下,外事部门与教学院系的职责分工尚未真正明确,导致教学工作效率低下,教学质量监控没法到位,留学生教学科研存在空白,英语授课师资培养工作力度不够等困难。此外,目前留学生学生事务工作不健全,留学生管理人员中没有专职从事这些工作的人手。

1.4 后勤方面

学校校内公寓满足不了实际需要,采取校外分散居住的办法安排留学生的住宿。多数留学生满意住宿条件,但一些留学生自觉性差、纪律意识薄弱,对住宿制定置若罔闻;校外住宿也影响着课堂出勤率。

目前,外事部门负责留学生后勤服务。面对学校校内住宿不足这一困难,留管干部只能实施来一批学生报到解决一批学生住宿的办法,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学校附近寻找合适的公寓,消耗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解决校外宿舍网络不通、半夜扰邻、水电费缴纳纠纷、财产损坏等问题。留学生分散居住导致了其他工作进度与效率受到极大影响。

2 对策

(1)创新管理体制,完善有关制度。留学生教育工作除了涉及校外各个管理部门,也离不开校内院系和职能部门的协调合作。创新留学生工作的管理体制,将留学生教育与管理纳入学校的大系统,理清校内各部门的有关留学生的工作职责以提高运营效率。积极借鉴高水平大学的留学生教育经验,推进行政管理、教辅服务、后勤服务国际化。建设学校统一协调机制,完善制度给予政策支持和导向。留学生经费做合理的分割,调动教学院系的积极性。留学生教学计入教师工作量。提升教师队伍国际化教育能力。尝试建立教学质量督导机构,实施留学生教学质量监控办法。留学生后勤服务划归学校后勤集团,实施社会化管理。

(2)改革教学管理。根据国外接受外国留学生的一般规律,学历留学生的专业课程教学采取趋同中国学生的管理模式,安排同样的任课教师、采用教学内容相同英语教材、实施英语授课。鉴于学校医学留学生继续增多,学校医学院设立留学生医学教研室,负责调整留学生临床医学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设置,选编教材,管理教学档案和教研活动等工作。国际交流合作处负责汉语课程教学组织、协助学院教学活动。

(3)加强师资队伍和专业建设。学校加强英语授课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国外、国内和校内三级英语授课培训制度,既考虑提高英语水平,也注重英语授课水平。选派的中青年骨干教师赴国外进修,回国后要求开设英语授课课程。对英语授课教师课酬、奖励和晋升采取倾斜政策。学校鼓励英语授课的专业建设,从课程设置、教材选用等方面考虑留学生培养需要;此外,将精品课程建设和英语授课结合起来。

(4)健全留学生事务工作,建立较全面的评估标准。实施新的学生事务管理模式,建立“学生—班主任—学院”三级管理网络,指定1-2名品德优秀学习认真的学生为班主任助手,定期向班主任汇报本班学生思想动态。学院安排的班主任管理1-2个班级。班主任及时或定期汇总上报学院。建立留学生社团组织,培养其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个人意识和团队精神。制定以综合素质为标准的奖学金评定办法,测评内容包括专业学习成绩、自学和创新能力、道德行为规范、身体和心理素质、社会实践能力、团队精神以及汉语水平。每年定期发放政府奖学金和学校奖学金,促使学生珍惜学习时间,遵守国家法律和校纪校规。

外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篇5

一、文献回顾

在用实证方法研究FDI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时, 较多的学者认为, FDI在东道国会产生技术溢出效应, 促进东道国的技术进步, 提高东道国的经济效率, 对东道国的经济增长起到积极的作用。

国外学者Gregorio (1992) 通过对12个拉美国家1950~1985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发现, 外国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A.Bende-Nabende和J.L.Ford (1998) 以内生性增长理论为基础, 利用台湾数据, 实证分析了FDI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FDI促进经济增长。Borensztein (1998) 等通过对69个发展中国家1970~1989年数据的分析, 认为外国直接投资通过技术外溢效应导致经济增长, 同时还发现外国直接投资的生产率要高于国内投资的生产率。

国内学者姚洋 (1998) 利用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资料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后, 得出结论认为, 与国有企业相比, “三资”企业的技术效率要高, 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沈坤荣 (1999) 利用各省的FDI总量与各省的综合要素生产率作横截面的相关分析, 发现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拉动效应, 包括短期的需求效应和长期的供给效应。任永菊 (2003) 根据中国1983~2002年的相关数据, 在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基础上检验外国直接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FDI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

本文在借鉴参考以上研究方法的基础上, 运用我国1982~2006年的FDI和GDP数据建立了计量经济学模型, 对FDI与GDP之间的协整关系与格兰杰因果关系做出实证分析, 并且进一步研究外国直接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 及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具体贡献率。

二、实证分析

1.数据的来源和模型的建立

文章主要采用两个指标∶国内生产总值 (GDP) 和外商直接投资 (FDI) 。其中FDI为实际履行合同的金额, 即实际流入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额, 模型选取实际FDI金额作为变量能够更加精确地说明两者之间的计量关系。实证分析中选取1982~2006年为数据样本区间, 所有数据来自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海关统计署网站、商务部网站和国家统计局网站。由于1982年之前的外商直接投资相对较少, 所以选取1982年为样本数据起始点。为了减少偏差, 文章所用汇率为各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平均汇价, 将当年的FDI数据折算成以人民币为单位, 各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平均汇价数据来自《2007年中国金融年鉴》。为了研究方便, 考虑到自然对数变换不改变原来的协整关系, 且通过对数化以后数据序列易得到平稳序列, 能够有效消除时间序列中存在的异方差, 所以对GDP、FDI进行自然对数变换, 得到新的时间序列, 变换后的变量分别用LNGDP、LNFDI表示。其一般的回归模型为:

LNGDPi=β1+β2LNFDIi+ui (1)

2.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由于大多数的经济时间序列都是非平稳, 在协整检验前必须对其进行单位根检验, 只有当变量序列都为同阶单整序列时才可以进行协整回归。在使用该方法前, 首先要对被分析的各时序变量进行单整检验。一个序列在成为平稳序列之前经过d次差分, 则该序列被称为d阶单整, 记为I (d) 。检验单整时依次检验是否为I (0) 再检验是否为I (1) , 判别的根据是单位根检验的ADF (Augmented Dickey-Fuller) 检验。我们采用ADF (Augmented Dickey-Fuller) 法依次检验时间序列变量LNGDP和LNFDI的稳定性, 检验结果如下:

时间序列LNGDP、LNFDI的ADF单位根检验结果:

注: (1) 检验形式 (C, T, K) 分别表示检验是否包括常数项、时间趋势和滞后阶数, 滞后阶数K的选择是以AIC和SC值最小为准则, 加入滞后阶数是为了使随机误差项为白噪声。 (2) Δ表示一阶差分, Δ2表示二阶差分。 (3) 统计结果来自软件Eviews 5.0。

上表数据显示, 变量LNGDP、LNFDI的水平序列都是非平稳的, 他们的一阶差分也是非平稳的, 而他们的二阶差分都是平稳的, 即都是I (2) 序列, 可以对两个变量之间的长期关系进行下一步的协整检验。

3.协整检验

所谓协整, 是指多个非平稳经济变量的某种线性组合是平稳的。根据协整理论, 如果两个 (或两个以上) 序列满足单整阶数相同, 且它们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则所研究的变量之间就存在一种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从而可以避免“伪回归”问题。一般而言, 如果检验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 通常使用Engle-Granger两步检验法 (也称EG法) ;如果检验多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 则使用Johansen-Juselius极大似然法。根据本文的需要, 我们采用Engle-Granger两步法进行检验, 检验结果见下表:

Engle-Granger协整检验结果:

上表结果表明, 在5%的临界水平下, 变量LNGDP和LNFDI之间存在惟一的协整关系, 即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均衡关系。对变量LNGDP和LNFDI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 得到回归方程为:

undefined

回归方程拟合得较好, 变量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但是DW值较低, 若给定α=0.05, 则相应的du=1.454、dl=1.288, 因为DW=0.212383<1.288, 因此可认为残差项有较强的一阶正自相关性, 说明应当考虑加入适当的滞后项, 从其经济意义出发, 也具有很强的合理性, 所以考虑到经济滞后作用的影响, 本文重新将模型设定为:

LNGDPi=β1+β2LNFDIi+β3LNGDPi-1+ui

在Eviews5.0中运行得到如下回归结果:

undefined

结果显示, 各解释变量的t统计值以及模型的F统计值均非常显著, 方程的拟合度很好, 同时对于含有滞后被解释变量的方程用德宾h法对其自相关性进行检验, 经过计算得到undefined, 接受回归方程不存在一阶自相关性的假设。因此, 该模型从时间序列的角度较好地表明了自1982~2006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平均来说流入我国的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增长1%, 能够使我国的GDP增长0.072%。

4.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协整检验结果只表明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 但是这种关系是否构成因果关系还需要进一步验证。格兰杰 (Granger, 1969) 提出的因果关系检验可以解决此类问题。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基本思想是:在做y对其他变量 (包括自身的滞后值) 的回归时, 如果把x的滞后值包括进来能显著地改进对y的预测, 就认为x是y的Granger原因, 同理也可以考查y是否为x的Granger原因。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中, 滞后长度是任意选择的, 但是用不同的滞后长度分别检验时, 常常会出现矛盾的结果, 原因是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所用的滞后长度非常敏感, 因此本文选用滞后期为2、3、4、5来分别做检验, 以期得到更为准确的结果。检验结果见下表:

格兰杰 (Grange) 因果关系检验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α=0.1的情况下, 滞后期为2、3、4、5时, 均拒绝了LNFDI不是LNGDP的Granger原因的原假设, 因此可以说明LNFDI确是LNGDP的Granger原因。此外, 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实际FDI和GDP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 而不是其在短期内通过不断调整而得以维持的具体过程, 因此, 在这里本文不再构造误差修正模型以检验变量之间的相互调整速率及短期互动影响。

三、政策建议

从协整检验的结果来看, 实际外国直接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 而并非只有短期效果。因此, 我们要注重吸引外资政策的长期性、连贯性和稳定性。制定相关方针政策时, 要用发展的眼光从长远的角度出发, 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利益, 权衡利弊。杜绝地方政府官员为盲目提高自己的政绩不顾长远利益而制定短视性的短期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现象。那些为了短期的优惠政策而来、一旦优惠期满就抽逃的外国直接投资对当地经济长期发展和增长没有促进作用。

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来看, 实际外国直接投资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但是我国经济增长不是实际外国直接投资的格兰杰原因。虽然只是统计上的结果, 但是也表明我国吸引外资能力不足, 投资环境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改革开放30年来, 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 投资环境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弊端, 我国投资环境的改善应形成从硬环境的提升到软环境的改进以及改善企业生态环境这样一个系统的过程。应注意加强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政策法规制定的透明度, 尽快使我国的一些法律规则与国际接轨, 切实履行加入WTO所做的承诺, 为外商创造一个更有利的投资环境。

从得到的回归模型结果来看, 实际FDI对GDP有正向的促进关系, 流入我国的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增长1%, 能够使我国的GDP增长约0.072%。而改革开放30年间, 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源源不断地涌入我国, 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也随之而来, 直接促进了中国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中国应该继续积极合理地吸引利用外国直接投资, 注意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 尽量多引进横向外资。横向投资者倾向于把生产增值链的大部分环节移植到东道国, 有利于其经营管理技能等软技术向母国的扩散, 更有利于核心技术渗透到母国。我国应当加大横向外资的引进力度, 利用国外的资源、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提高本国企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进一步扩大出口, 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增长, 使我国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继续保持稳定、健康、繁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GREGORIO DJ.Economic Growth in Latin America[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1992, (139) .

[2]BORENSZTEIN E, GREGORIO D J, LEE J W.HowDoes Foreign Investment Affect Economic Growth[J].Journal of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98, (45) .

[3]曾国平, 祝伽伽.FDI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以重庆市为例[J].现代管理科学, 2008 (1) .

[4]吴德进.福建省FDI、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 2007 (10) .

上一篇:虚拟会展平台下一篇:作文教学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