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聊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通用8篇)
毕业论文:聊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篇1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目 录
前 言--1 1聊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1
1.1聊城市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1 1.2聊城市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2 1.3聊城市服务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3
2聊城市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5
2.1农村经济仍然比较落后----5 2.2工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6 2.3服务业比重低,问题突出-7 2.4经济外向度低,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环境污染-----8
3聊城市区域经济发展对策 8
3.1发展现代农业,完善新农村建设产业支撑-----------8 3.2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工业化进程---------------10 3.3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提高服务业水平--------------------------12 3.4重视旅游业,带动经济全面发展----------------------13 3.5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人力资源优势-------------14 3.6坚持创新工作体制,统筹区域经济发展-------------14 3.7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力促进区域经济特色化----------15 4结 论-----------------------------15 参考文献---------------------------16 致
谢------------------------------17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摘 要
聊城市地处鲁西平原,与河南、河北两省接壤,位于华北、华东、华中三大行政区交界处。聊城市矿场资源丰富,交通交接优越。近年来,聊城市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基本实现了由以农业为主向三产业协调发展转变。然而聊城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整体比较低,并且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想有大的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构建科学发展要求的现代产业体系。从而实现聊城经济、社会、城市农村持续协调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对策;聊城市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Abstract Liaocheng city is located in the west plains, and Henan and Hebei provinces bordering, located in north China, east China, central three administrative region junction.Field is rich in resources, traffic Liaocheng city handover is superior.In recent years,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Liaocheng city further optimized, basically achieved mainly by agriculture to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to three industry transformation.However Liaocheng city overall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is low, and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need to be solved.Want to have big development must insist on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utlook, continuous innovation, optimize economic structure and change the way to construct a scientific developmen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industrial system.So as to realize the economic, social and urban Liaocheng rural sustaine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new situation.Key words: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present situation;problems and strategy;Liaocheng city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聊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前言
聊城市地处鲁西平原,与河南、河北两省接壤,位于华北、华东、华中三大行政区交界处。聊城市矿产资源丰富,交通条件优越。近年来,聊城市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为基础,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助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科技在转方式、调结构中的支撑作用日益突出。在科学、创新理念的推动下,聊城市产业结构得到了效果比较好的优化,基本实现了由农业为主向三产协调发展的转变。
然而,聊城市整体发展水平仍然处于比较落后的局面。要想实现聊城市的大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努力优化经济结构,加大高科技扶持力度,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同时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推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采取适当的措施吸引和留住人才。构建科学发展要求的现代产业体系,最终实现聊城经济、社会、城市、农村持续协调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1聊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1.1聊城市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聊城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一号文件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面提升年”的要求,以实现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的任务,加大了对“三农”工作的扶持力度,聊城市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稳定发展的势头。
1.1.1农业经济总量增加,各项经济指标稳定增长
聊城市农业生产呈持续稳定增长态势,2010年一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48.6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农业21.9亿元,林业0.2亿元,牧业24.6亿元,渔业0.9亿元,服务业1.0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0.2%、6.6%、8.2%、3.6%、4.5%。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23.1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农业11.3亿元,林业0.1亿元,牧业10.5亿元,渔业0.6亿元,服务业0.7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0.2%、6.6%、8.2%、3.6%、4.5%。一季度全市农民现金收入为1663.57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67.41元,增长11.2%[1]。1.1.2畜禽生产保持较快发展
畜牧业产值所占比重提高,2010年一季度聊城市生猪出栏82.62万头,同比增长12.8%;存栏136.34万头,与去年同期持平。家禽存栏5207.22万只,同比增长9.2%,出栏4926.14万只,同比增长10.1%;羊存栏122.55万只,同比增长9.3%,出栏61.62万只,同比增长10.9%。大牲畜存栏42.31万头,同比增长5.5%,实现肉类总产量13.71万吨,同比增长12.8%,牛奶产量1.82万吨,与去年同期持平。禽蛋产量6.88万吨,同比增长9.8%[1]。1.1.3聊城市农民收入形式稳定,未来趋势向好
抽样调查显示,2010年一季度全市农民现金收入人均1663.57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7.41元,增长11.2%。主要的四个特点是:一是工资性收入增势向好,比重继续增加。2010年一季度全市农民工资性收入人均585.34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1.26元,增长13.9%,居增收贡献率第一位,仍然是农民增收最直接、最重要的推动力。二是家庭经营第一产业增势趋缓。2010年一季度农民家庭经营现金收入人均997.5元,增加82.02元,增长9.0%。三是农村第二第三产业蓬勃发展。2010年一季度农村居民来自家庭经营二三产业的现金收入人均224.03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6%。四是非经营性收入成为农村居民增收的重要补充。1.1.4财政支农力度加大,惠农政策落实到位
聊城市继续遵循“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财政涉农资金投入、足额发放各类补贴资金。政府把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等已陆续发放到农民手中,有力保障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农村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不断的提高。同时农业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日益改善和农产品市场不断完善。这些都保障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有效的保障了农业的稳定发展,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1.2聊城市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1.2.1聊城市工业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2009年聊城市GDP实现1340亿元,增长12.3%;地方财政收入55.4亿元,增长13.2%;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650亿元,增长24%。从2010年上半年数字看,聊城市正朝着这一目标稳步迈进。上半年聊城市共完成工业投入320.29亿元,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同比增长21.7%,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78.54%。技术改造完成投资199.2亿元,增长15.1%[2]。工业投入平稳增长,有力地推动了重点项目建设。祥光铜业40万吨阴极铜二期工程和32万吨铜导体及电气化铁路架空导线、信发集团200万吨赤泥综合利用和40万吨聚氯乙烯、鲁西化工20万吨有机硅等一批过亿元项目进展顺利,茌平鑫源建材的铝塑复合板、时风集团的三轮摩托车等项目已竣工投产,为工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持续后劲。1.2.2工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西安交通大学聊城科技园正在建设,与山东省科学院的合作不断推进,市高新技术园区建设顺利启动;聊城市正在组建有色金属研究院,着力打造有色金属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平台。2010年上半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32.7亿元,同比增长30.74%。
总体上,聊城市工业体系比较齐全,但初级原料加工、粗加工比重较大,精深加工工业所占比重较低;主导及优势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比较明显,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工业突显支柱产业地位;重工业比重逐步上升,成为全市工业经济的主要支撑力量;一笔骨干企业规模迅速壮大,并成长成为实力雄厚的企业集团;聊城市现拥有一批知名度较高的名牌产品,工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日益增强。但由于长期形成的重化工特征,结构调整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1.3聊城市服务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2010年以来,聊城市东昌府区服务业积极组织实施全面提升年活动,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立足自身优势,抢抓发展机遇,不断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层次[3]。2010年,东昌府区服务业增加值实现68.32亿元,增长18.5%,占GDP的比重达到42.1%,比上年提高1.2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例为16.7:41.2:42.1,三产各项指标都首次超越了二产,创历史新高;规模以上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48亿元,同比增长14.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2.5%。
一是商贸流通业。目前,东昌府区辖内专业批发市场达57处,其中亿元市场19处,总经销、总代理2500余个,商品交易市场的专业化、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2010年,实现市场成交额300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香江市场实现成交额120亿元。振华集团、银座商城等一批大型企业相继落户该区,百大集团的金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鼎购物中心顺利开业,已经发展成为集购物、餐饮、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商贸集团。
二是现代物流业。依托交通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在铁路、公路沿线规划建设了一批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物流企业,进一步确立和巩固了我市全省重点物流节点城市和鲁西北物流集聚区的地位。突出抓好了市重点服务业园区——京九现代物流园区的建设发展,目前入驻物流企业60余家,年货运周转能力达3000余万吨,2010年,园区共实现营业收入60亿元,利税6亿元。
三是文化旅游业。姜堤乐园、聊城植物园等本地旅游企业不断扩大投资,景区内容日益丰富;阿尔卡迪亚大酒店已试营业,运营状况良好;盛世天湖温泉度假区前期工作已经完成,马上开工建设;马颊河世界运河之窗旅游度假区项目已开工建设,进展顺利,建成后将成为中国最大的以运河文化休闲为核心的大型度假区;南关岛开发项目投资已完成80%,建成后将成为城区新的旅游亮点。目前,该区已建成3A级景区2处,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2处,全省旅游强镇2处。2010年,该区共接待游客457.6万人次,同比增长14.21%,旅游综合收入实现13.12亿元,同比增长30.16%。
四是金融保险业。近年来,通过加强诚信建设,强化银企合作,引进培植金融保险机构等方式,东昌府区金融生态环境日趋优化。先后引进了齐鲁银行、生命人寿、长安保险、长城保险等金融保险机构,2009年成立的天元小额贷款公司进行了增资扩股至1.5亿元,截止目前已累计发放贷款6亿余元。恒丰银行聊城分行正在装修,预计3月份可开业运营。由鲁化集团发起的泽昌小额贷款公司申报材料已上报省金融办,等待上会审批,预计今年上半年即可开业运营。区农村信用社银行化改革已经开始,进展良好。截止目前辖区内银行性金融机构达10家,保险机构达29家,证券公司达2家,2010年,各家金融机构累计为该区企业提供信贷支持15亿元,同比增长50%,提供税收5000余万元,同比增长20%。
总体上,从行业分布情况看。全市私营企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在服务业企业中占的比重较大;而联营企业、合资经营以及港澳台独资企业所占比重较低。从反映企业规模的固定资产、营业收入和从业人员数看。全市服务业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规模小,经营收入水平低,从而导致聊城市服务业企业整体水平相对落后。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聊城市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农村经济仍然比较落后
尽管聊城市农村经济形势很好,但总的看农业仍是聊城市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农业基础生产条件比较脆弱,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完全建立。
2.1.1农资价格上涨,农业生产成本增加
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一般基本充足,但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成为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继续上涨,加大了农业生产成本,必然对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造成一定影响。
2.1.2从事农业的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作为农业生产主体的农民素质偏低,是现阶段制约聊城市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科技文化素质低,农民所掌握的科技文化知识的数量、质量及运用于农业生产实践的熟练程度都较低。二是市场经济素质低,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变化来合理组织、控制农业生产的能力较低,盲目种植生产、跟风调整结构现象普遍存在。
2.1.3农村信息化建设缓慢,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
由于信息滞后、农技推广不到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结构调整的快速发展,也往往造成农产品积压或售价不高,农民很难获得预期收益,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4]。同时,动、植物疫情和重大农业灾害预警信息体系建设薄弱,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差,容易使农户造成意外的经济损失。另外,基层农技服务推广力量薄弱,投入不足,一些基层农技单位,特别是乡镇一级,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很难发挥自身作用,从乡镇到农户的技术推广衔接不完善,科技入户渠道不够通畅。
2.1.4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缓慢
一是林业、渔业总量较小,2006年林业渔业生产总值只占农业生产总值的3.22%,2007年上半年占到3.3%。畜牧业发展缓慢,2006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8.75%,上半年只占24.25%,距离畜牧强市建设仍有一定距离。农业服务业规模小,缺乏长期发展规划;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村非农经济所占比重偏低,综合经济效益低。三是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尚不优化,农产品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优质率较低,农业标准化生产有待提高。2.2工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2.2.1工业经济总量小,整体水平不高
2007年9月底,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26家,比德州市少927家,1-9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84亿元,居全省第13位,比德州市少16亿元,比滨州市少11亿元[5]。且产业集中度低,专业化生产体系发展滞后,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没有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没有形成持续竞争优势。从聊城市重点培植的五大产业群(以电力工业及以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为主的高载能产业群、以食品、纺织、造纸、木材加工为主的农林资源深加工产业群、以商用汽车、农用装备为重点的机械制造产业群、以化肥、橡胶轮胎和精细化工为主的化工产业群、以现代中药为主的医药产业群)来看,现有产业链较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能力强、对全市经济具有明显、持续拉动作用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为数不多,优势产业的规模效益尚未完全显现。2.2.2经济发展方式粗放
主导产业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高投资、高消耗;资源利用率低,初加工产业比重高;原材料供给缺乏有效保证;环境污染压力较大,高投入产业比重偏高。2007年上半年,聊城市万元GDP能耗为1.64吨标准煤,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44吨标准煤,居全省第4位。2007年上半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2.81吨标准煤,高于全省0.91吨标准煤,居全省第4位。主要能源煤炭全部需要市外、省外供应,铝、铜两大材料产业群所需矿石主要来自国外,安全性、稳定性上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高能耗产业同时也使得环保压力加大。聊城市“5513”工程前20家企业,资源型企业18家[4]。尽管多年来在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国家、省要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从有关部门了解到,聊城市的30个左右的发电机组只有鲁能集团的一个机组正在上脱硫设备,企业由于不愿意投入昂贵的脱硫设备,而把污染转嫁给了社会,自己得到了比较大的利润空间。按照要求,到2010年,全省所有燃煤电厂都要安装脱硫设备,据环保部门介绍,聊城市目前这些机组仅上炉外脱硫设备就需耗资近20个亿,且上去脱硫工艺后,每度电还要增加发电成本1.5分。
2.2.3科技创新能力较弱,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薄弱,尚处于起步阶段
新型工业化的根本的动力源泉是科技创新。2007年1-9月份,聊城市高技术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2.25%,比全省平均水平低6 个百分点。同时,从总体上看,传统产业居多,技术的应用上以适用、简单技术为主。绝大部分没有核心技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缺乏支撑产业发展的技术中介服务机构,不能够集中力量去攻克行业的公共或关键技术,许多企业停留在模仿上,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科学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方面处于弱势,突出表现在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程度不高;另一方面是引进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滞后,比重偏小。大多数工业企业属于出售粗加工产品,附加值不高、竞争力不强、市场占有率低,在应用科技增效创优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处于不利地位。
2.3服务业比重低,问题突出 2.3.1聊城市服务业比重较低
2009年,聊城市服务业比重仅占全市GDP总量的26.8%,比山东省服务业比重34.1%低7.3个百分点[5]。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服务业创造的增加值占GDP比重偏低,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仍不够高。服务业的发展,与整体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服务业受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二是服务业发展速度放缓。自2003年以来,我市第三产业发展速度逐步放缓。三是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合理,新兴行业滞后。经济普查数据显示:服务业的发展仍以批发零售业、教育业等传统产业为主导,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房地产等新兴产业发展不快,而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行业仍占较大的份额,两行业的单位个数占总数的76.95%,年末从业人员占总人数的42.89%。从基本单位构成来看,传统行业占的比例较大,新兴行业占的比例较小,新兴产业业还没有起到带动聊城市服务业发展的作用。四是服务业企业数量不多,质量不高。经济普查数据显示:全市服务业企业共308家,仅占服务业单位总数3.09%;从业人员7357人,占服务业从业人员总数比重为2.92%。在全部服务业企业中,规模较大服务业企业个数明显较少。
2.3.2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制约旅游业发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认识不足、观念滞后。不少同志,其中很多领导干部对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思想观念远远不能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对旅游业的产业属性、特点、作用、发展规律知之甚少。(2)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旅游经营单位隶属不同部门,政出多门、多头管理,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条块分割严重,旅游产业的政策和决策得不到行之有效的贯彻落实。景区、景点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改革进展缓慢,多数仍然是事业单位,工资靠财政,运转靠门票,没压力,没活力,仍处于 “小、弱、散、差”状态。(3)投入不够,项目欠缺。无论政府还是社会对旅游业的投入,都相对较少,远不能满足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要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缓慢,旅游宣传促销和旅游资源开发资金匮乏。2.4经济外向度低,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环境污染
聊城经济外向度不高,外经贸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较低。据统计,2009年,聊城进口总之占全省比重为1.6%,实际利用外贸总额仅约占全省比重的1.14%。
由于财政收入比较困难,聊城市政府虽然每年投入教育、卫生、文化、科技、民政、保障等社会事业的经费都有所增加,政府也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切实加大了对农民、城市困难群体、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4]。但相当一部分群众还面临着“住房难、看病难、上学难”的巨大生活压力。
聊城市工业对资源能源的依赖度较高,高耗能行业发展过快,环境污染严重,环保压力较大。2008年聊城市万元GDP能耗比全省高0.39吨标准煤。在聊城市“5513”工程前20家企业中,有18家为资源型企业。尽管聊城在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与国家要求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3聊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策略
又好又快地发展聊城市经济,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坚持科学发展特色经济,推进聊城市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克服制约现代农业、工业和聊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才能全面提高经济整体素质。3.1发展现代农业,完善新农村建设产业支撑
聊城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加快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全面繁荣农村经济为首要任务,统筹安排,重点突破,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5]。具体落实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3.1.1切实抓好农村基础建设
一是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二是积极发展设施农业;三是组织好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四是进一步改善农村发展的基础条件。3.1.2加快农业产业化的步伐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一是大力培植各种类型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发展粮食、棉花、肉蛋、瓜菜、水果、木材、饲料、食用菌、工艺美术品等加工企业及储藏保鲜项目;二是帮助和引导龙头企业加强管理、深化改革,提高企业素质,增强市场适应和竞争能力;三是正确处理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关系,让农民在参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调动农民群众参与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3.1.3健全完善农村市场体系
一是加强市场体系建设;二是大力培育各种类型的农产品流通主体;三是抓好产销衔接、以销定产,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四是进一步改善农产品和农村流通环境。
3.1.4大力推动农业科技进步
一是积极引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二是走产学研结合的路子,搞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建立农业科技创新机制;三是进一步组织实施好农业科技特派员工程,加快农民、农业与科技结合的步伐;四是鼓励发展农业科技中介服务组织;五是适应市场农业、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办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3.1.5加快培育现代新型农民
一是提高对搞好农民教育培训重大战略意义的认识;二是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开展各种类型的农民教育培训;三是加大对开展农民培训的投入;四是把搞好农民培训与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发展二三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有机结合起来;五是发挥现代远程教育、县乡党校的基地作用,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和致富带头人的重点培训。3.1.6认真落实支农惠农政策
一是落实农村土地政策;二是落实各种补贴政策;三是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四是落实农村社会保障政策;五是落实农村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六是落实农村救助政策;七是落实农村用电城乡同网同价政策;八是落实农民负担监管政策等。
3.1.7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
一是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二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正确引导土地流转,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三是从实际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出发,探索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各种有效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找准加快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四是推进集体林权、水利设施、经营项目、基础项目的产权改革,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五是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六是搞好其他方面的配套改革。3.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工业化进程
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必须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大”确定的一系列重要方针,从聊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本地基础、产业和人力资源优势,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为中心,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定不移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确保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7,8]。推进工业化进程有以下几点建议: 3.2.1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对新型工业化的认识
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和适应国家政策形势,从投资的源头控制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项目产生。进一步拓宽招商引资领域,围绕重点产业和主导产品,在基建投资、技术改造、专利引进、产品宣传包装、营销策划等环节,扩大项目推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广纳投资渠道,实现招商引资工作与产业发展政策、科技优惠政策的最佳融合。
3.2.2加快战略支柱产业发展,加强重点项目建设
一是加快推进有色金属、化工、新能源汽车三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发展。根据规划和发展形势,确定目标,层层分解到有关县市区,落实责任,重点建设信发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祥光生态工业园区、鲁西化工产业园、中通节能与新能源客车基地等七大园区,力争2011年七大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00亿元。二是继续抓好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抓好鲁西化工集团20万吨/年有机硅项目、阳谷祥光铜业有限公司40万吨阴极铜二期工程、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的阿胶工业园建设项目等100个投资过亿元项目建设。三是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抓住国家、省鼓励技术改造的机遇,加快对传统产业提升改造和落后生产能力的淘汰,实施一批重点技改项目,全年力争技改投入420亿元。3.2.3按照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结构[10]。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一是通过技术创新,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科技创新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表现在三个方面:高加工度化、知识技术密集化、产业结构软性化。从聊城市产业现状出发,目前聊城市一方面要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升级换代,使传统产业通过技术进步,实现产业升级,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对纺织、造纸、机械加工、化工等传统行业,用先进适用技术,改进工艺技术,提升装备水平,提高产品质量。
二是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聊城市高新技术产业虽然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从事的也只是处于产业链较低端的简单加工、组装活动,多数并不真正具有高科技含量。聊城市工业结构优化升级首要任务就是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按照产业集聚、规模发展和扩大国际合作的要求,加快促进高技术产业从加工装配为主向自主研发制造延伸,推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先导产业、名牌产品,积极争取国家土地、信贷等政策的支持,扩大高新技术产业园规模,建立集聚效应突出的产业基地[11]。
三是高度重视三产、一产对新型工业化的促进、带动作用。推进聊城市新型工业化进程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突出发挥一、三产业的促进、带动作用。把加速工业化作为核心,以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带动第一产业。一方面把工业化发展与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资源利用率高、环境破坏少、经济效益好、就业率高等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把工业化与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职业技术培训发展结合起来,以现代服务业促进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
3.2.4坚持抓好节能降耗,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新兴战略产业。认真落实我市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意见,加大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力度,把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作为县市区考核指标。积极培植发展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新兴产业,通过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战略产业的规模,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降低单位GDP能耗。二是继续抓好重点行业、企业的节能降耗。继续控制电力等高耗能行业的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控高耗能项目上马,加大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对我市造纸、化工等传统产业的节能改造力度,提高生产率,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对全市50户重点用能企业加强监管,严控用能量。三是总结推广循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环经济发展模式,加快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建设。落实《聊城市发展循环经济工作实施方案》,对我市主导产业十种循环经济模式,作为示范在全市重点推广[9]。加快实施循环经济工程,着力抓好循环经济重点支撑项目建设。3.2.5加大投入,优化结构,提高自主技术创新能力
一是加大政府对公共科技的投入。市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原科技三项经费)要达到同级财政预算支出的1.3%以上,增长速度要高于当年同级财政预算支出的增长速度。设立“聊城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配套支持全市在国家和省级立项的技术创新项目。” 二是以企业为主体,推进产、学、研相结合[12]。调查结果表明,聊城市工业企业科技项目主要采取本企业所办科技机构为主自主完成和由本企业有关部门组成联合攻关小组协作完成两种形式,而与外界合作完成的科研项目所占比重较小。这种以单打独斗为主的科研组织形式不利于企业科技发展。因此,在组织方式上,应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相结合,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创新体系。
3.2.6重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提升就业弹性系数,确保社会的稳定
从加快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入手,改变劳动密集型与资金密集型两类产业彼此脱节、各行其道、发展不同步的局面,把两类产业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注意向劳动密集型产业倾斜,增强两类产业的发展关联度,促进两类产业的交流融合[12]。集中力量培植发展一批兼具规模经济特征且有较强吸纳就业能力的工业项目。多方拓宽就业渠道,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吸纳职工就业的巨大潜力,积极引进国外、省外资金开发劳动密集型产业。有针对性地发展原材料深加工业、轻纺工业、农产品加工业、食品加工业、建材业等。
3.2.7进一步加速农业人口转移,尽快走出城镇化发展的滞后期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缓慢,城镇化发展滞后,已成为严重阻碍聊城市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因素。因此,推进聊城市新型工业化进程必须实行战略性转变,实现农村工业化向城市工业化的转变,即在农村工业化发达的地区,加快城镇和城市的发展,将非农产业就业比重很高的农村区域升格为城镇或城市区域,将已经长期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同时,沟通和加强乡镇小企以带动非农产业的就业增长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3.3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提高服务业水平
当前,我市第三产业增长速度与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有较大差距,与我市工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业化进程不一致,服务业比重过低,内部结构滞后,经济效益不高,这些表明我市经济还未跃入一个较高的发展层次。服务业的发展是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内容,如何进一步推动我市服务业快速、健康、稳定发展,是当前面临的极为紧迫的问题。有以下对策:
3.3.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服务业的发展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服务业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经济增长方式意味着要素投入的优化,我市应由过去粗放式的以物耗性投入作为经济增长的基础转变为以科技、人才、管理、技术、信息等新型技术性投入为主。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的聊城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任务紧迫而重要,这就要求信息技术、科技教育、咨询服务、现代物流、旅游服务、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的加速跟进,使资金、物流、信息、科技、人才等要素充分激活。要把加速发展服务业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从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动力看,通过发展服务业特别是大力培植现代服务业,推动包括制造业在内的各产业经济发展,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途径。
3.3.2进一步鼓励和扶持服务业中小企业的发展
首先要建立健全法律支持体系,为服务业中小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的经营环境。特别是要加快制定涉及服务业中小企业产权和从业人员合法权益保护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及时清理阻碍服务业发展的各种不合理的规章、规定和做法;其次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另外实行优惠政策,降低就业门槛也是进一步鼓励和扶持服务业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3.3.3加快我市城市化进程,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
服务业发展状况与区域经济和城市化的水平密切关联、相辅相成的,提升城市化水平是发展服务业的重要途径。要打破制约城市化水平和区域经济统筹发展的二元化户籍制度和城乡界限,打破传统的部门分工和所有制界限,提高城乡不同所有制、不同部门、不同区域的服务组织程度,促进城乡一体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服务业整体快速推进创造更大空间[13]。3.4 重视旅游业,带动经济全面发展 3.4.1解放思想,深化认识,增强大旅游观念
通过学习讨论,进一步深化旅游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破除现有的不顾整体形象、长远发展,就旅游谈旅游、就区域讲区域,各自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强调本行业企业利益,互相指责、互相拆台的封闭狭隘观念,树立 “大旅游、大市场”的观念,增强树立水城旅游形象、提升聊城市旅游产业的信心。3.4.2努力探索解决体制、机制问题的有效途径
突出政府主导办旅游,借鉴杭州、蓬莱的管理模式,尽快建立旅游、景区、文物、湖区等一体化的具有实际职能的文化旅游管理机制,将全市的旅游资源、旅游企业纳入统一管理和经营,尽快形成我市旅游业发展的合力[14]。遵循政企分开的原则和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和运营模式,对我市各景区(点)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和重新组合,创新运行机制,通过激励竞争等手段和措施,刺激旅游业的发展。
3.4.3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
要以旅游大项目建设为工作重点,加大工作力度,加快策划设计和建设步伐,积极推进景区(点)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在建设中注重旅游与文化结合、旅游与城市建设结合、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增强旅游项目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3.4.4完善聊城市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旅游商品和夜间旅游项目开发力度,提高游客在聊停留时间和人均消费水平。全面丰富完善我市的旅游内涵,重点要解决旅游购物和晚间旅游项目、夜生活消费等问题。要统一协调,制定各种优惠政策,鼓励、推动旅游商品设计、生产、销售一条龙服务,完善购物网点,建设购物街区。3.5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人力资源优势
人才严重缺乏对聊城市科技创新和应用形成制约。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继续抓好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对劳动者的就业培训,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外,还要把人才队伍建设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上来抓[15]。在当前,尤其要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和技术骨干,除了给荣誉和待遇外,还要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更好的跳动他们创业的积极性。
3.6坚持创新工作体制,统筹区域经济发展
结构调整的实质是优化资源配置。政府要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体制,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市场手段,做好结构调整工作。要借鉴江浙地区发展区域经济的经验,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有限支持民营高科技企业的发展。要改革投资体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制,保证投资效率,抑制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要注重头筹兼顾,着力形成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的有效机制,加快推进聊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聊城经济社会、城市农村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3.7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力促进区域经济特色化
聊城市不断突出区域优势和产业特色,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特色产业镇为基础,实施特色产业提升计划,着力培育和发展一批特色明显、结构优化、体系完整和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进一步优化全市民营经济产业结构。
近年来,聊城市依托产业和资源优势,以块状经济为特征的产业集群快速成长,进一步显现了区域特色优势,在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挖掘这些特色产业集群的成长潜力,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聊城市将按照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要求,培育发展技术水平高、自主创新能力强、行业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拓展集群在研发、检验检测、知识产权保护、现代物流和专业市场等方面的服务功能。同时,引导集群集约发展,拉长产业链条,以特色产品和龙头企业为核心,支持产品关联度高、加工能力强的配套企业,形成专业化分工明晰、上下游产品配套的生产体系。结 论
聊城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正在不断的提高。聊城市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为基础,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助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科技在转方式、调结构中的支撑作用日益突出。并且坚持科学发展观,注重创新体制,在新农村建设、新型工业化推进、服务业以及旅游业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聊城市经济发展进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解决。面对这这问题,聊城市要想实现较大的发展,必须发展现代农业,务实新农村建设产业支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工业化进程;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全面重视旅游业发展,带动聊城全方位发展;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坚持创新工作体制,统筹聊城区域经济发展;聊城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力促区域经济特色化。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参考文献
[1] 林峰海.2010年聊城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区域经济,2010.[2] 山东统计信息网.统计分析.市情分析.加快推进聊城市新型工业化进程问题研究,2007.[3] 吴杰.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其协调发展对策[N].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9,(4):114~116.[4] 孙凌云.市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2010,(18):85~87.[5] 郑方云.新形势下农村服务业发展研究,以聊城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6):2754-2756 [6] 牛文远.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想经济模式[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4,(19):52~55.[7] 张建军.聊城市经济发展动力问题研究[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9,(5):41~43.[8] 张春光.试谈科学发展观统领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国论文下载中心.经济学.[9] 初丽霞;李会东.发展循环经济 推进区域经济发展.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10]连成顺,淳悦峻.在结构中推进聊城经济又好又快发展[J].经济研究导刊,2008,(13):28~31.[11]巩振兴.浅析区域经济背景下的聊城产业发展[J].北方经济:综合版,2010,(12):67~69.[12]刘士华,淳悦峻.关于转变聊城市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考[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4):117~120.[13]王晓乐.科学发展观视角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J].青年科学,2009,(8):224~226.[14]丁兆宏.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趋势及路径选择[J].中国商界,2009,(10):55~57.[15]付景远.科技进步下人力资本区域经济发展贡献测度研究——以山东聊城市为例[J].东岳丛书,2010,(6):102~105.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致
谢
特别感谢路洪海老师对本篇论文的悉心指导,感谢环境与规划学院各位老师为我提供资料,感谢同学们的热情帮助。经过老师的尽心指点,我顺利完成了论文,论文写作水平有大幅度提高,专业知识也在论文的写作中得到巩固和提高。最后,再次感谢对本篇论文提供帮助的所有老师和同学!
毕业论文:聊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篇2
我国人口多, 资源相对不足, 经济增长快, 经营粗放, 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已经使得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 单位G D资源消耗过大使我国国内资源已经难以支撑传统工业文明的持续增长。20世纪80年代循环经济理念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认可, 在20世纪90年代, 国际社会确立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些发达国家相继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保持着持续高速发展态势, 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是以一部分的资源消耗和环境牺牲等为代价的。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现行的经济发展模式将无法继续维持经济的快速发展。只有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节约利用资源,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 获得尽可能多的经济效益, 转变资源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高污染的传统粗放型增长方式, 才能从根本上缓解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 保障国民经济安全, 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才可能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经济发展引发的一些环境、社会矛盾才有可能得到缓解。
武汉城市圈, 是指以武汉为圆心, 包括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周边8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圈。武汉城市圈的资源消耗量比较大, 但资源占有量却非常小, 从能源消耗的角度看, 与国内先进城市、沿海地区的大型企业集团相比武汉城市圈在能源利用效率的工艺和技术上的企业研发能力还处于相对较低的层次。2005年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单位GDP能耗, 武汉市列第14位, 而第三产业比重列第6位。2007年, 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设立“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这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 关联性强, 触及利益层次深, 如何承担起国家赋予武汉城市圈率先从中部崛起的重大历史使命, 推进大武汉新特区建设, 走出一条低投入、高产出, 低消耗、少排放, 能循环、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避免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先污染, 后治理”的老路, 建立城市圈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 把武汉城市圈建设成为“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的成功实验区、示范区, 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是必然选择。
二、武汉城市圈发展循环经济对策分析
发展循环经济, 武汉城市圈有极为有利的政策条件、环境基础、经济基础、组织保障和社会基础, 也取得了一些积极的经验和成绩, 但也存在着工作运行机制、激励约束机制、技术创新体系、咨询服务体系不完善, 法律制度滞后、循环经济技术落后、资金投入不够等现实问题。因此武汉城市圈应从法制、政策、制度、宣传、管理、资金投入、信息建设等诸多方面加大力度, 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营环境。
1、建立健全循环经济法规体系
发展循环经济, 需要通过法律和法规来规范社会不同主体的行为, 调整社会利益关系和格局, 以强制形式来体现政府意志, 目的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遏制浪费, 立法是推进循环经济的根本。抓紧解决无法可依和法律不完善的问题, 加快《循环经济促进法》的立法进程, 健全法律体系, 使循环经济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
2、坚持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既重视科技创新, 降低生产成本, 又重视制度创新, 降低交易成本, 制度创新是发展循环经济建有效的保证和途径。价格是一种制度, 是商品经济条件下等价交换制度的产物。当前的重点是, 通过市场调节完善自然资源的价格形成机制, 理顺资源性产品与最终产品的比价关系, 调整水、热、电、天然气等的价格政策, 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节约使用、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
加快科技创新步伐, 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先导作用, 努力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中的技术瓶颈, 大力开发废弃物重新利用处理技术和装备, 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重点扶持企业与科研单位开发研究, 逐步形成完善的能源循环利用、资源回收利用的技术体系。发展循环经济,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 这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力量之源。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的推广应用, 要靠科技创新来实现;开展资源节约工作,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小康社会, 要靠创新技术、创新方式去完成。
3、提倡绿色消费树立可持续消费观
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必须更新发展观念, 理清发展思路, 转变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 转变把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的观念, 转变单纯利用和征服自然的观念, 转变先污染后治理的环境理念。在发展思路上要彻底改变重开发、轻节约, 重速度、轻效益, 重外延发展、轻内涵发展, 片面追求GDP增长、忽视资源和环境的倾向, 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切实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提高全民节能降耗意识, 提倡绿色消费, 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 崇尚自然、追求健康, 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 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 实现可持续消费, 形成文明的社会风尚。
4、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循环经济指标体系既是考核政府发展循环经济绩效的重要依据, 又是政府为企业提供资金倾斜、技术支持、税收优惠的主要参考。应当抓紧制定各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物耗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特别是优先考虑重点行业和产品的能源、水资源、土地和污染绩效标准及实施时间表的制定, 这些标准同其他政策结合, 可以发挥制约和指导某些产业发展的作用。要建立绿色经济核算体系, 完善政府政绩考核机制, 切实做好有关经济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工作, 定期公布结果, 以便比较全面准确地对循环经济的发展情况做出定量描述, 有效地进行监测、检查和督促, 从根本上扭转一些地方或行业不惜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惨重代价来换取G D P增长的错误做法, 促使经济发展走上健康的良性循环轨道。
5、优化和拓宽产业空间布局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
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 做好产业规划, 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 建设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产业体系, 目前的武汉城市圈是一个松散的“经济联邦”, 但存在区域整合的产业、空间和创新基础。武汉城市圈应进一步调整产业发展思路, 通过完善集群网络规划、强化区域空间关联和引导产业集聚发展等政策措施, 有效推动具有区域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发展。应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将其纳入循环经济轨道, 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好的传统产业, 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进行生态化改造;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要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有机农业, 打造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框架, 加快传统农业向工业型大农业发展的步伐, 促进农业向无害化方向发展, 发展生态农业模式, 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园区;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形成循环经济的产业体系。
6、企业要成为循环经济的重要主体
在国民经济活动中, 各类企业是最积极、最主动和最活跃的主体。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形成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要改变单纯依靠增加投入、以消耗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式增长方式,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路子。在集约利用资源中求发展, 在保护生态环境中求发展, 在提高质量效益中求发展, 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共赢。
7、运用经济杠杆, 发挥市场功能
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市场化进程, 对稀缺性的和不可再生的资源, 如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 通过市场供求关系, 制定差别化、阶梯式、累进制的价格体系和机制, 促进全社会节能降耗。通过价格机制和经济手段, 限制一些企业进入高物耗、高能耗、高水耗、高电耗、高污染的生产领域。政府可以通过征收资源占用费、环境排污费、生态补偿费等经济手段, 使企业占用资源、环境等生产要素的社会成本内部化, 形成能真实反映资源代价和环境成本的产品消费价格。
8、发挥策的导向作用, 支持循环经济发展
政府部门应发挥税收、金融、价格、财政等经济政策的作用, 通过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 调节和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 建立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机制。重点研究提出完善有利于节约资源的财税政策, 进一步完善促进循环经济的财政政策, 发挥财政政策资金的杠杆作用, 健全奖惩机制, 加大资金投入, 发挥市场作用, 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财力支持。
9、优化能源结构, 大力发展新型能源
能源问题是关系到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 理应得到高度的重视。武汉城市圈乃至湖北省的能源现状是缺煤、少油、乏气, 能源自给度低, 发展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成为城市圈解决能源不足问题的主要途径。武汉城市圈需调整能源综合利用, 大力发展以太阳能、核能、电源为基础的新能源供应渠道, 形成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力的利用体系。
参考文献
[1]、李跃新《循环经济激励约束机制探析》,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8 (3) ;
[2]、毛如柏主编, 《论循环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3;
毕业论文:聊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篇3
【关键词】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毕业生 就业现状 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7.38;F0-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42-01
近年来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而受到冲击最大的莫过于国贸相关的公司企业,而这些也直接影响着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这也成为了社会、政府以及各大高等院校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因此对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和改善策略进行分析十分有必要。
1.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分析
通过对大量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了解到高职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应届就业率属于中上游的水平,而分析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也不难得出其发展前景也大大优于其他大部分的专业。而且该专业的工作性质也决定了大部分的毕业生其工作环境还是比较让人适宜的,同时所获得的薪资同比各行业来说可居于中等水平。同时从调查过程中了解到,高职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虽然集中在经济的领域中,但其工作分布仍是比较广泛的,无论是银行、证券公司、外企,国企还是事务所,这些都能为其提供就业机会。但这些并不意味着其就业状况非常乐观,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类技术的不断创新,各大企业对于员工的要求已是越来越高,而且随着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各类岗位的竞争也变得愈加激烈,高职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存在着诸多问题。
(1)毕业生自身存在问题
虽然毕业生都经过了几年大学生活的洗礼,受到了专业知识的传授与院校老师的培育,但这些并不意味着他们自身已经具备了应对就业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和心理素质。首先是毕业生对自身的认知问题,对于绝大部分毕业生来说,在大的教育背景下,他们都是在按部就班的学习乃至就业,并没有充分了解认识到自身的能力,也对未来就业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使得他们得过且过,不能提早或及时的为自身的职业发展做好规划,使得其把握不住机会或者没有能力去赢得机会。而有的毕业生则是对自身的认知过高,无论是自身能力还是自身专业的就业前景都被国语美好化,造成了很多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也就造成了毕业生就业难的局面产生。除此之外,毕业生对自身专业的特点并不能深刻理解,从而不能准确的定位自己,亦不能培养发展自身的优势,使自身陷入了就业难的困局当中。
(2)高等院校教学存在问题
除了毕业生自身的问题外,学校的教育方式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许多学校的教育方式仍是在课本之上的教学指导,只把所谓的专业知识传授给了学生,而不是让学生去主动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也就是说学生们实践的机会太少。实践出真知,因此实践教学对于学生的教育来说至关重要。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学校基于自身的考虑,顾虑学生的安全不能让学生随意外出实习,也因资金费用等原因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实践教学要求,这些都是需要考虑和改善的问题。
(3)社会经济状况导致就业难问题
近年来的金融危机对社会各个阶层的影响都很大,而国际经济与贸易领域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经济危机导致了很多中小型企业的倒闭和破产,这也意味着很多人失业,重新走入了求职就业的大军当中。近年来高校扩招已成普遍现象,尤其是国贸专业成为了学生选择的热门专业,使得毕业生人数增加,就业机会也就相应减少。
2.改善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的策略
(1)大学生提高自我认知及自身水平
为了能有好的就业机会,自身能力优秀是一个硬性的指标,因此要想改变就业现状,就必须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首先,毕业生一定要有一个良好的就业心态,只有正确积极的就业观念才能帮助其找到合适的工作,有一个良好的就业发展前景;其次,毕业生一定要学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一个非常有发展前景的专业,这也意味着其岗位竞争非常激烈,要想在竞争之中保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对自身有非常清楚的定位,这也意味着对自身的职业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制定合理的规划;最后,就是毕业生一定要注重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尤其是国贸专业的学生,专业技能很具有特色,需要毕业生去把握,无论什么时候什么位置,只有能力才是最根本的就业保证。
(2)高效提升教学水平,完善教学方式
学校的良好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提升学生们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学校必须基于专业的特点重点教学,针对专业技能设置课程,因材施教,把握住实践与教学相结合的观念,让学生能在更多的实践机会中加强自身的专业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加设心理辅导课程,在保证学生优秀的专业技能的同时,也保证其拥有良好的就业心态。而且对于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来说,外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技能,学校还应针对该专业的这个特色,加强对国贸专业学生的外语能力培训,使其具有良好的外语功底,有更大的就业机会。
(3)社会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萧条的状况已逐渐改善,尤其是国内局势的发展非常令人欣喜,国贸领域的日益复苏也为国贸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带来了生机。而且很多国贸企业现在也都亟待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日益高涨,众多国贸公司企业都在主动出击,到各大高校内应聘优秀的专业人才,这也为众多的国贸专业毕业生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3.总结
在国内经济稳步增长的现状下,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虽然就业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毕业生们更应把握住现今的局势变化,充分利用自身专业的优势,为自己能有一个良好的就业前景做出努力。学校和社会也要为毕业生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就业环境,为国贸专业毕业生们的就业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郑金彪,张玫,王芳等.国贸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就业竞争力的提升[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16(12):186-187.
[2]丁思颖,喻蓓佳.北京市民办高校国贸专业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J].商,2015,(9):27.
毕业论文:聊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篇4
摘要: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在阐释建筑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建筑经济的发展现状,并针对我国建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以促进我国建筑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关键词:建筑经济;公有建筑经济;国有建筑企业
一、建筑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建国初期我国经济的所有制成分分为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资本主义所有制、社会主义所有制、公私合营所有制以及工商业主个体所有制,统称为五种成分。经过演变到十五大时,我国经济所有制结构概括为公有制和非公有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建筑业也分化出公有制和非公有制两大类型。建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公有制建筑经济无论在完成建筑任务、创造就业岗位上,还是在创造经济效益方面均发挥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只要看到公有建筑经济的作用,更要看到私营建筑经济的作用,私营建筑经济不仅促进建筑市场管理,有效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更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缓解城镇就业压力上有重要作用。
二、我国建筑经济发展现状
1.我国公有建筑经济存在的问题。我国公有建筑经济在发展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例如有一些企业经理移花接木,贪赃枉法,借用改制的名头,“重组”国有资产然后成立新的公司,由自己或者亲属掌握控股权,把利润丰厚的肥差都交给改制后的公司来做,这样就堂而皇之的把国家集体的利润转到自己的囊中。还有一些国有建筑企业项目经理借用负责制的名义,打着国有建筑企业招牌,无视企业生存和发展,只顾自己捞钱,导致国有建筑企业出现企业穷、职工穷,只有领导富裕的现状。
2.我国民营建筑经济在发展中面临的困境。我国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有:首先缺乏有利的法制环境,民营建筑企业经常会遇到建筑管理部门乱收费、乱罚款的问题,民营建筑企业缺乏有效的民营建筑经济法律保护。其次民营建筑企业规模不大、形式单一,融资能力较弱,多为独资或者合伙企业,大大制约了其融资能力,也阻碍了民营建筑企业的发展,因此在抵御风险和市场竞争上缺乏优势。
三、促进我国建筑经济发展的对策
1.积极发展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国内建筑经济行业要通过积极探索以工程、贸易、劳务与境外相结合的经营方式,提高企业经营水平、资金实力以及经营管理水平;建筑工程企业不仅可以通过与国内企业强势联合,充分利用其它行业的国际优势带动自己走出国门,提高建筑工程企业的整合经营能力,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建筑工程企业还可以利用国内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与有实力、有新技术、新材料的国际知名承包商合作,不断学习国外企业的先进技术以及经营管理经验;建筑工程企业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境外常驻机构,广泛搜集信息,及时跟踪了解国际承包工程的市场变化以及发展趋势,根据市场变化不断调整战略结构,拓宽建筑工程企业的经营深度,优化经济结构,提高海外市场竞争力。
2.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在发展公有制建筑经济时,要牢牢以下把握指导思想:推动企业产权多元化,发展包括国有、集体、个人多种方式交叉渗透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不断排除国有经济分布过宽的问题,把企业员工发展成为集体经济的中坚力量,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实现角色的转变,由单纯的劳动者变为集劳动者和投资者与一身,让他们成为无产者,为实现社会共同富裕而努力。通过组建股份合作制经济;买断、参与、租赁国有中小建筑企业,并改组为国有建筑经济参股的新型公有制经济;明晰产权实现多元化,实现老集体建筑企业的改组。通过这一系列措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壮大国民经济力量。
3.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通过转变对私营建筑经济的认识,发展私营建筑经济,正确处理国有建筑经济和私营建筑经济的关系,明确两者之间应该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而不是相互排斥的。要看到私营建筑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通过发展好私营建筑经济,促进建筑企业的.改革,提高私营建筑经济的水平,使中国建筑经济迈上新的台阶。适当控制国有建筑经济的总量,使国有建筑经济数量和私营建筑经济数量达到合适的比例,通过让国有建筑企业采用参股、转股和出售等方式,有计划地淡出建筑经济,转为民营经济,促使建筑经济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
4.深化国有建筑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国有建筑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把产权制度作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重点,明确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产权,建立科学完善的产权制度改革制度,并不断吸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用于本国的建筑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对于国有小企业采用出售、租赁、股份合作以及兼并等形式,为私有建筑经济提供发展空间。落实有关建筑经济政策,加强建筑经济领域的法制建设进程。
四、结束语
建筑经济领域中不同的经济体制造就了建筑经济的繁荣多样性,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时期,市场经济异常活跃,需要我们对建筑经济有深入的了解,才能促进建筑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为了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我们转变观念,不仅要改变对私营建筑经济的认识,看到私营建筑经济在促进就业、增加经济效益、搞活市场方面的积极作用,更要看到国有建筑经济面临的问题,坚决严厉打击国有企业领导贪赃枉法,只顾个人利益、损坏国家利益的行为,最终达到促进建筑经济市场良性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陆亚俊.暖通空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中国私营个体经济的现状与对策[M].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
[3]黄健.浅谈建筑经济中的公有制和非公有制[J].当代经理人(下旬刊),2006,2.
[4]罗晓菊.论发展非国有建筑经济的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3).
[5]李长江,吉鸿丽.论国内外建筑经济与发展状态[J].科技信息,2009(34).
[6]张燕及.调优结构是提高建筑经济质量的重要着力点[J].现代商业,2008(2).
毕业论文:聊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篇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向纵深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适应新形势要求,及时研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和办法,是农村工作的一件大事。本人在基层工作多年,对村级经济如何发展进行了走访、座谈。在此基础上,认真剖析了目前村级集体经济的现状,并就如何巩固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了一些思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十四大以来,在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中,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村级经济健康平稳发展一直以来是农村基层的重要课题。为了适应市场经济选拔了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的“经济型”村干部,对于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村级收入出现严重滑坡。自取消农业税和土地承包金以来,村集体经营收入越来越少,收入的渠道越来越狭窄,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就是企业年底赞助款和重大项目的补助,纯农业的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更窄。(二)资不抵债村数逐年攀升。相当一部分村集体结累已经化为“乌有”,有些村已经债台高筑,有些村虽然帐面上还有村级集体资产,但实际上也已经是资不抵债,成了“空壳村”。据初步统计,全镇41个村中资不抵债的村已达到6个,个别村集体负债高达100万元以上。(三)入不敷出村数逐年增加。从全镇来看,收不抵支村占到行政村总数的35%左右。一些村集体经济收入减少,而支出逐年递增,近年来,村级必需的管理费用呈现增长趋势,特别是招待费问题增长较快。上述情况已经对村级组织建设和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一些地方由于村级集体经济薄弱,致使村干部经济待遇得不到有效保障,据初步分析,全镇有10个村欠村干部 1的报酬,有的已多年没有拿到报酬,由于报酬没有落实,对工作缺乏了事业心和责任心,工作处于应付状态;也有的村干部、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认为村级集体经济这样滑坡下去,工作会越来越难,因而失去了信心和决心,造成了工作上的被动。由于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也严重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一些村主观上也想改变村容村貌,但由于缺乏财力,无能为力。有些村没有村级经济,也就失去了为农服务的功能,农田水利建设也就无法开展,致使农业产业发展缓慢,实现“双增”也就成为一句空话。分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宏观上:国家从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的长远发展战略考虑,实行农业税减免、取消农业土地承包金,对农业发展是一种促动,同时也给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正常运作带来了难题。作为一个纯农业的村取消土地承包金后,村集体经济收入就没有了来源。
客观上:一方面,部分村地理位置偏僻,自然资源匮乏,发展的空间有限。另一方面用地指标的控制,引进资金办企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受到限制。现有的土地资源因交通、灌溉等条件,很难吸引农业经营人才投资特色农业,使双增目标难以实现。
主观上:有些村干部观念陈旧,能力弱,缺乏创新,习惯于用老眼光来看待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的对政策规定应该收取的费用,因“怕麻烦、得罪人”,不愿收、不敢收,致使农户拖欠款没有及时的收取,不少村还长期为村民垫付了本应由村民负担的合作医疗费、水电费等,使村级集体经济长期背负沉重包袱。
村级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党组织凝聚群众的物质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经济基础。村级集体经济能否稳定发展直接关系到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地位。结合本镇实际,在新形势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顺应形势,把握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
要围绕村经济组织的功能做文章。一要改变公益事业由村级集体经济包揽的状况。动员村民和社会资金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筹资筹劳,兴办社会公益事业。二要坚持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坚持输血与造血相配合。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必须立足依靠村级自身的努力,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和发展后劲。同时,对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也必须给予外部强有力的政策扶持,着力在治本上下功夫,促使村级集体经济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坚持增收与节支相结合。既要积极挖掘新的经济增长源,又要大力压缩非生产性开支,切实加强对村级集体经济的管理和监督,依法办事、照章办事,进一步规范村级集体经济收、管、用办法,健全监督机制,以促进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坚持强村与富民相协调。强村与富民是村级经济的有机整体,相辅相成。如果离开了富民,强村也就失去了根基;如果没有村级集体经济,也就不能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因此,必须以发展经济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克服强村与富民两者相偏离的倾向,既不能靠侵犯群众的利益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也不能随意取消国家规定的应收费用,损害村级集体经济。
(二)积极探索,建立新的村级集体经济稳固财源
1、多渠道拓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子。(1)盘活各种存量资产,通过资产的优化重组,实现村级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2)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在合理规划的前提下,投资建造厂房、仓储房、专业市场等,以出租的方式获得稳定收入。(3)对征用村集体土地,必须严格按照《土地管理法》规定的“土地征用补偿费归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作为村集体经济的积累,不得擅自分到户。(4)通过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配套的合作服务,为村民提供环境、道路交通、统防统治等方面的服务,按照微利、有偿的原则,合理收取
服务费。
2、积极推进村级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在政府取消农业各项收费的情况下,特别是上级政府应该在财政上向村级经济组织倾斜,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解决村干部的工资报酬,解决村主要领导的后顾之忧,也解决村集体经济不足的问题,维护好农村基层组织的利益。
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集体经济薄弱村转化。要扶持具有“造血功能”的开发性项目。通过资金的投入,扶持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科技含量高、有助于直接增加村级集体收入的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和相关加工业。从中取得稳定收益。
(三)严格管理,进一步规范村级集体经济的运行机制。
1、建立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提高村级组织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年初要制订村级可用收入和支出的预算计划,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年终进行决算通报。加强内部支出 管理,严格开支审批制度及其他财务管理制度。
2、对村内兴办重大公益事业项目,实行“一事一议”。村内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修建村级道路等公益事业,所需劳务和资金,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由村民大会民主讨论决定,事前要明确项目和筹资方式,事中要落实责任和加强监督,事后要公开帐目,取信于民。
3、健全村务公开和定期审计制度。凡属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以及村里的重大事项必须及时在村务公开栏向村民公开,并且要畅通反馈渠道,进一步提高透明。同时,要普遍实行审计、届前审计和离任审计,切实加强监督力度。
(四)建好班子,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提供保证
建设一个好班子、特别是有一个好支书,处于首要和关键地位。因此,稳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必须把班子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采取多渠道、多途径,配强配好村级班子。继续化大力气选拔清正廉洁、公道能干、年富力强、能带领群众致富和有奉献精神的优秀人才进入村级班子。同时要切实解决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干部报酬,消除后顾之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要切实落实村干部养老保险金和医疗保险制度,保护村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
中心城市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篇6
——以晋城为例摘 要: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而区域经济则是中心城市的依托和支撑。中心城市和区域经济相互作用的路径是,以城市为中心由面——点——面的进程。生产要素极化和扩散、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的聚集和辐射,在现代社会,载体及其传导机制主要是企业、产业和城镇体系三者的相互作用。生产要素极化和扩散,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的聚集和辐射,是在比较利益推动、市场机制驱动、制度变迁促动、人居环境拉动等动力机制的合力作用下通过企业、产业、城镇体系等载体实现的。中心城市与区域经济关系研究是一个历史性话题。不论是早期的区位理论、空间结构理论,还是近年比较走红的聚集经济理论、梯度推进理论,都或涉足或深化了这个命题。本文仅以晋城这一个案为切入点来研究分析区域经济与中心城市关系的一个侧面,即如何通过强化中心城市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以及健全完善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带动的传导机制和动力机制,来发挥中心城市聚集、辐射区域经济的作用,实现区域经济与中心城市互动共荣。
一、强化中心城市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而区域经济则是中心城市的依托和支撑。离开中心城市的强劲拉动,区域经济不可能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离开区域经济的有力支援,中心城市也不可能繁荣昌盛。然而,在区域经济与中心城市协调发展这一对矛盾中,中心城市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主动者。中心城市之所以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由城市化的动力机制、聚集经济规律和区域经济发展“点面”空间推进规律这三者合力作用的结果。根据已实现城市化的发达国家的基本经验和基本经济规律,最初,城市以至中心城市主要是适于商品交换的需要,发挥着一个区域商品、资金、人员、信息等生产要素集聚和扩散中心的作用。尔后,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和工业化的发展,城市以至中心城市主要是适于产业和劳动力地域分工的要求,发挥着一个区域企业、产业、资本、信息、人流的集中、集群和辐射的功能。工业化成为中心城市发展的动力源。中心城市功能的强弱,作用的大小基本依赖于工业化水平的高低。而工业化水平的高低在于产业结构的演变,产业结构演变又不断引起社会资源在一定空间上组合和调整,这种组合和调整沿两个方向运行:一是呈偏平状集中扩大;一是向高层次推进。不论是沿何种方向演进,社会资源配置结构一定是由收入弹性较低的以农业或传统工业为主的结构向收入弹性较高的以工业或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结构转化。与此相应,中心城市功能的扩充和升级也是沿两个方向运行:一是城市功能不断丰富,由单功能向多功能转化;一是中心城市功能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升级转化。不论是沿何种方向转化,一定是扩散旧功能相关的经济要素,而聚集新功能相关的经济要素。其结果,都有助于中心城市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的增强。中心城市的形成以至中心城市规模的扩大、功能的增强,是聚集经济机制作用的结果。而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扩散、辐射、带动功能同样离不开聚集经济的作用。由于规模经济的作用,各种生产要素聚集成企业、许多企业聚集成企业集群,但当聚集体规模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便产生了规模不经济,规模不经济一旦产生,单位产品的成本停止下降,生产要素开始扩散;由于外部经济的作用,分工协作产生生产力,生产要素产生了集聚的趋势,当集聚到一定程度,外部不经济出现了,单位产品的成本上升,经济要素出现了扩散的趋向。总之“存在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产生集聚引力,到一定程度,产生了规模和外部不经济导致经济要素的扩散”。经济要素由中心城市向区域经济扩散、辐射,呈“点面”空间特征,具体有点线面扩散、墨汁式扩散、等级扩散、跳跃式扩散、串珠扩散、发展极扩散等形式,其中等级扩散、点线扩散、墨汁式扩散是主要形式。综上所述,中心城市和区域经济相互作用的路径是,以城市为中心由面——点——面的进程,由“面到点”,是生产要素集聚,中心城市极化的过程;由“点到面”,是生产要素扩散,中心城市辐射功能发挥的过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辐射功能是聚集功能的衍生品。晋城,是山西东南门户,经济强市,历史文化名城,素有“煤铁之乡”的美誉,全市含煤面积535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6.4%,煤炭探明储量273亿吨,无烟煤储量占全国的1/5,占山西省的54.7%。1985年实行市管县体制,现辖1市1区和4县,总人口211.8万人。2003年完成GDPl98.48亿元,人均GDP9385元,完成财政收入30.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7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42元,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全省11个市排序均列第3位。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本该发展得更快、更好的山西希望之星,由于生产要素极化不充分,城市化滞后,中心城市规模较小,影响和制约着中心城市功能的强化和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03年全市城市化率仅
9.3%,城镇化率也只有39.3%,远低于全省乃至全国的水平;中心城市建城区仅20多平方公里,人口不到
20万,只有19.72万人。为此加快晋城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扩大中心城市规模,强化其极核作用,就成为晋城必然的战略决择。
二、完善中心城市和区域经济相互作用的传导机制生产要素极化和扩散、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的聚集和辐射,在现代社会,载体及其传导机制主要是企业、产业和城镇体系三者的相互作用。1.企业企业是生产要素的最基本整合组织形式。生产要素由分散向中心城市极化、由集中向区域范围扩散,主要是以企业为载体,通过企业的联合、兼并、股份、破产等途径来实现的。企业机制是否灵活、规模大小、集群程度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中心城市功能的强弱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不仅如此,而且企业的发展水平还决定着中心城市的极化与辐射半径。大凡国际化大都市,不是有面向世界的金融业和信息产业,就是跨国公司总部或地区总部的所在地。改革开放以来,世界跨国公司500强已有90%以上在中国设立了总部和研发中心,这其中的90%以上又都是设在上海和北京。而一些没有几家跨国公司、进出口额又很低,经济外向度很低的城市,也要建国际化大都市,就不免有些好笑了。因此,增强中心城市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首先必须在企业这个层面下功夫。一是深化企业体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搞活搞好企业。晋城是资源型城市,大多是煤炭及其相关企业,其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90%以上。由于受煤炭这一计划经济最后堡垒的制约,企业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在煤炭市场不景气的时候,企业不活,城市也缺乏生机。近几年加大了企业改革的力度,不仅对国有、集体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而且鼓励扶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活力不断增强,中心城市聚集规模有所扩大,与区域经济良性互动的局面开始显现。二是改革改组相结合,发展特大型企业集团,做大做强企业。山西是煤炭大省、晋城是煤炭大市,但却没有产值过百亿的特大型企业集团。目前,晋城正坚持“关小改中建大”的方针,以兰花企业集团为龙头,着力组建大集团、大公司,打造经济旗舰。进一步,拟打破所有制、隶属关系的限制,全面整合区域企业,打造经济航母。三是依托经济园区,促进企业集群布局,搞密搞壮企业。企业以集群态园区化布局,正在成为生产要素空间集聚的一种新的有效的组织形式,对增强中心城市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晋城200万吨高浓度氮肥基地和200万吨中高档铸件基地的建设,走的正是企业集群的路线,其优越性已经初步显现。2.产业产业作为中心城市和区域经济互动共荣的传
导载体,能否发挥功能最大化,主要取决于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和产业链长短以及产业地域分工与协作关系。首先中心城市与城镇以及乡村产业分工与协作必须趋于合理。只有促使中心城市和区域间建立在合理、互补、互惠基础上的区域性产业分工和配套协作关系逐步形成,并日益成熟,从而使得整个中心城市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加速增强,才能发挥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实现生产要素的充分流动和置换,推进互动共荣局面的完善。其次,必须遵循产业结构演进规律,着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如上所述,产业结构演进优化的过程,正是工业化由初期向中期向后期推进的过程,也是区域经济城市化的过程。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实施重工业化发展战略,行政调节机制破坏了产业结构演进固有的规律,一、二、三产业发展比例失衡,产业结构“虚高度化”倾向严重,抑制了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效益的提高,不利于产业结构的有序变革。晋城市这方面矛盾尤为突出。晋城市产业结构单一,煤炭电力等能源工业几十年始终占85%以上,霍夫曼系数长期在2.0以上居高不下,产业结构“虚高度”化可见一斑,严重束缚了中心城市与区域经济社会资源的互惠、互利合理流动和配置。最后,产业要发挥其在中心城市和区域经济间的传导机制,还必须延伸产业链条,产业链条越长,极化辐射的半径就越大。如果说产业区域间分工与协作是从面上发挥作用、产业结构演进是从点出发发挥作用的话,那么产业链则是在线上发挥产业载体的作用。晋城市针对煤炭产业链条短的弊端,着力在“煤利用、煤转化、煤加工”上下功夫,实施煤一电一化、煤一电一铝、煤一焦一铸、煤一甲醇一精细化工一体化战略,延伸了产业链条,增强了中心城市的极化效应,扩大了中心城市的辐射范围,显露出光明的前景。3.城镇体系城镇体系是中心城市“等级极化”与“等级扩散”的具体形式,次一级城市和重点镇是中心城市与区域经济互动的桥梁和二传
手,合理的城镇规模结构和科学的城镇职能结构,是中心城市功能增强和作用发挥的坚实基础和有力保证。首先城镇的规模结构要合理。社会经济要素在一定区域范围极化,不论是“面线点”,还是“梯级”状,拟或别的什么形态,都离不开次一级中心城镇向高一级中心城市聚集,经济要素扩散则沿相反方向运行。城镇规模结构的层级多少以及每一层级城镇规模的大小,取级有两级足矣,即中心城市和重点城镇(包括县城)。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土地和生产要素向城市集中的过程,是城镇规模合理扩大的过程,并不是简单
地追求城镇的数量和城镇遍地开花。这里涉及到城市化道路问题,简单地讲大城市特大城市与小城市和城镇,谁优谁劣,都有失偏颇,必须放在城镇规模层级结构中去考察。其次城镇的职能结构要科学。要知道中心城市和次一级城镇以及同级城镇相互间,不只存在协作关系,还存在竞争关系。城镇职能结构不科学,相互冲突、抵触,不仅制约中心城市聚集功能和辐射功能的强化,而且影响着次一级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晋城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曾几时“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与此相应小城镇遍地开花,此后虽然乡镇企业相对集中按园区布局,使小城镇规模有所扩大,涌现出了一批重点小城镇,但由于小城镇分散且规模小的毛病仍没有根本解决;加之产业结构雷同,中心城市与重点城镇以及重点城镇之间的竞争始终没有消弱,合理科学的城镇职能结构始终没有形成,由此制约了中心城市规模的扩大,功能的增强,反过来影响了重点城镇乃至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为此,必须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发展的方针,以增强中心城市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为龙头,构建科学的城镇职能结构体系。
三、健全中心城市和区域经济相互作用的动力机制生产要素极化和扩散,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的聚集和辐射,是在比较利益推动、市场机
制驱动、制度变迁促动、人居环境拉动等动力机制的合力作用下通过企业、产业、城镇体系等载体实现的。
毕业论文:聊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篇7
一、城市街道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一) 从区域管理方面分析
区域化的环境可以使人们对经济有更加细致的划分。但是由于管理力度不够或管理体制不当, 使区域管理出现较为混乱的状况。这增加和高层管理者对自身经济区域管理的难度。如果区域管理划分纵横交错, 致使经济管理人员对自身区域管理也存在着管理复合问题, 导致城市街道经济管理不能平稳有效的快速发展。
(二) 从人才方面分析
人才是城市街道发展的前提, 只有通过足够的人才才能使街道的经济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但是, 就目前情况来看, 街道经济中人才的数量减少并且质量也不能满足其要求。并且, 城市街道发展需要的是专业性较强并且综合实力较高、经验丰富的人才。所以人才资源的匮乏会导致街道经济不能快速全面性的发展。导致街道经济体制单一, 不能满足街道经济对人才的要求。
(三) 从制度方面分析
制度是经济规范化的保证。只有完善的管理体制, 才能为经济有条不紊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通常情况下, 街道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治安管理制度和经济体制管理制度。由于有些地方经济体制管理制度存在问题, 导致其经济发展存在缺失或其发展停滞不前。如果治安管理制度达不到要求的话, 会出现经济管理混乱, 人们正常生活受到影响, 对工作的积极性也会有所削减。
二、城市街道经济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一) 完善城市管理体制
城市街道管理体制与街道经济的发展有直接关系, 其可以多街道的经济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完善的管理体制可以使各部门有明确的职责, 使其各司其职。在日常生活中, 部门员工可以通过管理体制完善自己的行为, 为促进街道经济的发展提供基础。良好的街道管理体制可以将街道进行划分, 这样可以使人们对自己所管理的部门有明确的划定。从而可以使区域街道经济有条不紊的发展。完善的的城市街道管理体制是其经济发展的有力保证。人们可以通过专业人员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模式对其进行细致的制定和划分。
(二) 从街道经济方面分析
经济工作和其他方面的关系与经济的发展也有一定程度的联系。比如:城管工作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它们两者之间是统一的、一致的。当城管工作的工作进度得到妥善解决时, 当地的经济发展也会随之促进,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社区管理和经济工作的关系, 城市街道经济需要严格的社区管理为前提。通常情况下, 街道经济需要与当地的人文产业进行结合, 因为这样才能使因地制宜的精神充分发挥。
(三) 改善投资环境, 增强区域经济发展
投资环境的改善对街道经济的发展也可以起到推动作用。投资环境的合理控制直接影响到街道经济的发展。其可以从两方面分析, 一是对经济的低势地带进行深入的发掘。二是推动街道经济基地的建设。对于经济低势地带的发掘, 人们可以从人力资源方面展开, 积极引入合作团体。这样可以使街道区域经济的发展得到人力支持。这样可以使城市街道中有新型企业的入驻, 使经济发展类型多样化。同时, 也可以将街道内闲置的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的开发和利用。为人们二次就业提供机会, 给人们提高生活质量的空间。对于街道经济基地的建设, 可以从治安方面进行分析, 如果经济基地的治安状况良好, 就可以为当地员工提供安稳的工作环境, 增加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四) 增加街道企业, 强化资金集聚
在当下社会, 街道企业的发展缓慢, 其主要原因是当地企业的经济效益不能与管理体制相符、街道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较为混乱、没有足够的资金为街道企业运转提供先决条件。人们可以从对较老的企业进行改善、挑选经济较好的企业进行推广及发展、对企业产权进行改革、结合人才发展经济等展开分析。对经济效益较低的企业进行裁员, 由于其毫无发展前途, 所以应对其采取关闭的措施, 这样可以减少其资产的流失。然后, 选择一批经济效益较高的企业进行着重发展, 这样可以减少街道经济不必要的损失。改善经济产权, 可以使企业的各项机制更加完善, 减少企业约束力, 使企业文化发展更具活力。通过人才的引进可以将先进科技与企业发展相结合, 使两者能最大程度的进行发展和挖掘。
小结
本文主要简述了关于城市街道经济发展的思路与对策问题。首先, 说明了城市街道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 其主要包括
其次, 说明了如何对城市街道的经济进行改善。文章主要从管理体制、经济发展、投资环境、企业种类进行分析, 使文章的内容更加细致丰富。由于个人经历的有限性, 不能使所讨论的问题面面俱到, 希望广大读者可以多多提出自己的宝贵建议。
摘要:近年来, 城市街道经济的发展较为快速。其是从原来的小型经济转化为今天的多种企业型经济。但其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本文就城市街道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展开讨论。
关键词:城市街道,经济发展,思路,对策
参考文献
[1]王双文.城市中心区交通特征与交通组织研究[J].山西建筑, 2006, (23) .
[2]田俊林.社会转型期城市社区管理体制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 2007.
[3]石佑君.加强社区建设完善社区管理体制与工作机制[J].改革与战略, 2005, (8) .
[4]张厚明.“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若干挑战[J].中国发展观察, 2011, (7) .
毕业论文:聊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篇8
关键词:生物科学;毕业论文;质量;问题;对策
Abstract:Graduation thesis or desig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alents training program and a vital teaching link of the realization of cultivating objectives for undergraduate college education.At present,because of the lowness of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undergraduate graduation theses/designs in our Zhengzhou Normal College,it is imperative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and standardization thu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theses/designs in our college.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outstanding problems in the theses/designs in our college,to probe the deep causes behind them,and then to propos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to raise their quality.
Key words:Biological Science,Undergraduate graduation thesis/design,quality,problem,solution.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204-02
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它既是培养学生初步科学研究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的教育过程,又是对学生学习、研究和实践能力的全面总结与检验,直接关系到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同时也是衡量本科院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1]。
生物科学专业学生通过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的培养,将能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获取信息的一些方法,并能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分析、整理实验结果,撰写论文的能力,从而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以及初步的教学、研究、开发与管理的基本能力[2]。目前,我院的生物科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水平不高,我校应以2018年教育部对本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研究和探索生物科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管理的办法,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为此,结合自己这几年的工作实际,将我院生物科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影响论文质量提高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高生物科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相关建议与对策。
一、生物科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学校管理不完善。
目前,我校制定了适合本科专业特点的毕业论文(设计)的管理规范与要求,但执行不严格,且有些规定内容不是很细致、可操作性不强。如在毕业论文选题上,有的只是指导老师研究课题的一小部分,实验过程简单;有的是指导老师看实验条件能做什么,就让学生做一些简单可行的实验;还有的只是让学生做个调查研究等,学院对这种事情只是口头提醒,不做具体处理,对指导教师的责任没有明确要求。还有,学校对毕业论文(设计)中的一些重要内容如实验设计是否合理,实验数据是否真实,图表形式是否规范,研究课题是否由本人完成,实验态度是否认真等方面缺乏可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最后,论文答辩往往流于形式,缺乏统一的评判标准。
近几年,我院鼓励学生们考研继续深造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率,学生去考研复试或找到工作,我院对这些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就降低了要求,学生在没有严格的要求下也存在侥幸心理,这样就导致部分毕业生不认真负责、严谨地对待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使毕业论文(设计)沦为过场。目前,我院生物科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实际情况令人担忧。
(二)经费投入不足。
目前我院下拨的毕业论文经费非常有限,多次向学院领导反映问题而不解。还有,生物类药品试剂大多数纯度要求比较高,特别是涉及到做基因蛋白一类的实验用药品试剂价格昂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对知识探究需求程度的增加,现在本科生参加的科研项目,不管是在研究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都和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再加上近年来物价飞速上涨,而目前该院给每个本科生的毕业论文经费非常有限,使得很多科研项目根本无法开展,学生只能做些简单的模仿,调研,甚至是没有意义的实验重复,这根本不能满足创新性科学研究的要求。
(三)教师方面的原因。
高校扩招后,我校的学生人数大大增加,而师资队伍建设速度却相对滞后。我校教师的教学任务相比其他同类本科院校来说较重,部分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尽力多指导一些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来增加工作量,有讲师职称的教师指导的本科生毕业论文多到十几个,从论文的选题、实验过程指导、到论文的撰写修改,时间和精力得不到保证。
还有一部分教师科研项目少,自身科研水平不是很高,科研能力也不是很强,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以及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科研习惯欠缺,指导本科生论文水平有限,这也是导致生物科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水平不高的原因。
(四)学生方面的原因。
对于生物科学专业大多数学生而言,没有意识到毕业论文(设计)是培养他们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认为它只是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根本不影响考研和就业,只要老师同意让答辩,成绩及格就行,至于成绩如何,对考研和毕业几乎没影响。因此,有不少同学在实验过程中,不积极主动查阅文献,没有合理周密地安排实验方案,对实验数据采集也是敷衍了事,浅尝辄止,不考虑实验数据是否合理可信,甚至有根据相关文献资料编造实验数据的现象。
有些学生不能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缺乏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很弱,更谈不上具有创新能力。平时上实验课大都是在老师手把手指导下完成的,要他们自己独立承担一个研究课题,便感到迷茫、无助、无从下手。还有做毕业论文(设计)时,一些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实验基本技能、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解决试验过程中问题的能力及撰写论文(设计)的能力等方面能力偏低。
(五)实验周期较长,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
生物科学专业主要研究生物有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与分子的生长代谢规律及其生物科学技术,学生实验研究对象主要是各种生物材料,而生物实验材料具有很强的生命活动周期,做科学研究必须严格遵循它们的生长代谢规律。如研究逆境胁迫下玉米苗期生理生化代谢规律,玉米苗期的生长一般就需要2周时间,又考虑到学生大多数是首次独立完成一个课题,需要做预实验,摸索实验测定条件等过程,完成整个实验周期需要的时间相对较长,更别说研究玉米整个生育期的生理生化代谢规律了。
同时生物科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相对较低,但考研比率较高。学校安排做毕业设计的时间在第8学期进行,在这期间,有的学生找到实习单位工作,有的打工挣钱,有的忙于教师资格证、公务员或招教考试。大部分学生考研结束后又忙于准备复试,复试结束后一般已到了4月中下旬,而学校规定毕业论文答辩截止期限是5月下旬,在这1个月的时间内,学生们要完成准备实验材料、做实验、处理数据、撰写论文、修改、答辩和整理其他相关资料以及最后装订成册等一系列工作,任务多,工作量大是可想而知的。学生做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这势必会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从学院层面上说,要完成学生就业率指标,就要鼓励学生去找工作或考研,又要抓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于是顾此失彼。
二、提高生物科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措施
(一)认真落实各项制度或规定,严格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管理。
认真执行学校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各项规定和规章制度是保证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高效有序进行的先决条件。我校已经制定了适合该校实际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规定》,该规定对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环节如:任务书、开题报告、指导过程、参考文献、论文撰写格式、字数、评阅、答辩、成绩评定等方面都分別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同时,该校每年都有领导小组对毕业论文(设计)的相关材料和论文质量进行检查和再次评定,重点检查写作质量、答辩情况和成绩评定等内容。
提高生物科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在认真落实学校的各项规定之外,我院、系应组织层层检查,严格把关毕业论文(设计)的实施过程管理[3]。其一要增强指导教师的责任感,禁止指导教师为完成个人工作量而指导过多学生的现象,并对教师的指导过程进行检查;其二要增强对学生的督促和监督机制,坚决杜绝论文抄袭,胡乱编造实验数据的现象,从而保证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二)加大资金投入。
由于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及实验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等因素,目前划拨的经费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实验教学的需求,更别说开展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实验了。必须加大对我院毕业论文(设计)及实验教学资金的投入,并积极整合全校和生物相关的实验室资源,以改善实验教学条件,这是改进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提升毕业论文质量的最根本经济保障。加大对毕业论文专项经费的投入,提高我院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经费标准,使毕业论文工作不再因缺少实验耗材而无法开展。
(三)对指导教师监督和奖惩。
首先,学院在分派指导学生名额时,可以让科研项目多、科研能力强、责任心强的教师相应地多指导几名学生,这也是保障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一项措施。其次,学院要严格选派指导教师,并加强对指导教师的监督和管理,严禁教师指导过多毕业生人数。最后,对教师指导的论文进行审查和评选,对优秀论文的指导教师进行通报表扬与一定的物质奖励,奖励与教师的年度考核、评优选先等挂钩[4],而论文质量较差的指导教师降低其工作量补助标准。
(四)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并引入淘汰机制。
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增强他们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是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前提。毕业论文(设计)不只是一个实践教学过程,也是检验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还是检验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以及培养学生初步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阶段。因此,要求并让学生高度重视毕业论文(设计)这项工作,也是为他们以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奠定良好基础的机会。
另外,论文答辩和成绩评定环节要认真严格把关,答辩不能走过场,且答辩小组要严格按照论文评定标准来评定论文成绩[5]。我校对“优秀”成绩的评定要求控制在15%以内,淘汰率控制在5%左右,杜绝学生存在的侥幸心理。对于没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论文,没有通过论文答辩,或论文粗制滥造的同学,不授予学位或要求在毕业一年内重新进行课题研究,再次答辩通过后方能授予学位。
(五)改革毕业论文(设计)启动时间,尝试团队指导。
因生物科学专业实验周期一般较长,生物材料生长具有季节性,也为了避开学生考研与找工作的时间冲突,应将毕业论文(设计)启动的时间提前[6]。学生选题可提前至大三第一学期,教师下达任务书、开题的时间可提前至大三第二学期或是大三暑假。拟带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师可在教授专业课程期间向学生介绍自己所研究的课题与方向,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课题作毕业论文(设计),及早开始实验,增加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并能尽早培养学生撰写科技论文的技巧和能力。这样做既有利于指导老师顺利开展科学研究,又给予学生动手实践锻炼的机会、并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科研素养,还可以保证学生毕业论文的实验时间。我们院有一些教师已经这样安排了毕业论文进程,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当今,任何科学研究都需要投入相当多的时间、精力和经费。尝试采用团队形式指导,对课题相近的教师,或项目较多的教师,可以让多个学生组成团队参与一个大的研究项目中[3]。在项目组里,每个学生负责某个具体问题的研究,团队成员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协作。这样,较多的人力和经费可以突破一个较大的实际问题,且既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又不耽误他们考研和找工作,一举多得。
三、结束语
生物科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本专业办学的质量和声誉,更严重甚至会影响该专业今后的发展。提高生物科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学院、指导教师、学生本人的高度重视、协调和配合。学校、院系应该实事求是地面对当前我院毕业论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现况,积极稳妥地研究对策,不断改进工作思路和方法,才能使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不断提高,从而提高我院本科生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吴海萍.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几点建议[J].钦 州 学 院 学 报,2011,26(5):90-93.
[2]乔军,孟庆玲.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11,9(243):46-47.
[3]赵春.化学化工类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8(1):270-272.
[4]李志勇.影响应用化学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8,6月,117-118.
[5]朱丽华.论我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管理[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8卷,专刊,100-103.
[6]余响华,张 敏.提高生物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33(12):63-65.
基金项目:郑州师范学院校级课题项目(项目批准号:2012076)。
【毕业论文:聊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推荐阅读:
丰城市农业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建议论文11-19
本钱会计发展的趋势及对策的会计毕业论文11-15
《国际经济与贸易 》毕业论文05-11
会计与经济的毕业论文08-24
区域物流发展分析论文10-26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09-09
电子商务的现状与对策论文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