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会展(共12篇)
文化会展 篇1
会展业作为新兴服务业, 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 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举办各种大型会展活动, 打造强势会展品牌, 拉动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已成为许多城市、地区的共识。而房展会的举办就是其中一个热门的项目, 这是与居民群众对住房条件的改善要求仍较为迫切, 住房潜在需求仍十分旺盛有密切关系的。本文意从房展会等专业展会谈起, 以探寻专业展会发展的成功之路。
1 目前专业展会的特点及问题
一个世界顶级展会, 不仅需具备发展会展经济的外部条件, 包括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 依托的相关产业, 市场的需求, 完善的管理运行机制, 还需要有关软硬件的配套服务, 政府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然而, 相比之下, 我国许多城市、地区的专业展会就无法达到这样的水平, 甚至相差甚远。如今房展会已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房地产市场出现, 许多问题也随之而来。比如:
(1) 无序竞争, 资源极大浪费。目前, 房展会的主办方既有政府主管部门, 又有不同媒体组织, 也有企业自办或委托会展公司承办。有时一个月内在一个城市就能赶上两三个规模小的房展会、家装会。由于常出现题材相同、地点相同的展会, 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低价竞销、争抢客源等现象。
(2) 重形式, 轻效果。由于过度竞争, 致使许多主办方把大部分资金和精力都放在了拉展和拉参展商的事情上, 无暇顾及对展览专业观众的组织和对参展客商的服务, 因此导致展览效果大打折扣。
(3) 宣传不到位, 或有夸大之嫌。不少展会时间普遍都较短, 又没有前期调研、后期宣传等一系列工作的配合, 无法扩大展会的实际效果。而有的展会邀请函上明明写着规格是“中国”“省区”甚至“国际”的名头, 但布展后规格下降成“地市”, 成了“大杂会”;有的展会仅一二十个展位, 也打着全国甚至国际展会的旗号, 效果、影响可想而知。
(4) 办展不规范, 专业性不强。有的展会主办者没有办展的经验, 有的虽是由会展公司承办, 但由于一些地方会展公司准入门槛标准较低, 没有形成行业标准和管理的约束力度, 加上从业人员多数没参加过专业培训, 无论从设计、创意到服务等方面, 总体水平偏低, 也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5) 考察不严, 经济纠纷不少。不少展会组委会在招商过程中, 对参展商家的考察不够严格, 与展会宣传的主题不符;或没有对产品质量、售后服务进行监管, 没有严格的准入标准;一些小型的展会上, 连清理仿冒产品的执法部门都没有, 参展商的利益难以得到保障, 消费者更是极大的受害者。
(6) 布局不合理, 环境混乱。有的展会不注重现场展示功能的区分, 展品布局混杂, 以至于有真正消费意向的买家到了现场后, 找不到自己的目标商户, 大大降低了贸易洽谈的有效率和成功率;而一些展会不管是否有必要、有联系也招来其他参展商, 演变成了混搭展会、综合性展会, 展场上喧嚣嘈杂, 好不热闹。
(7) 展示不直观, 无新意创意。多数房展会上, 消费者只能看到沙盘模型, 却看不到户型的真实装修效果, 想看到样板间还得搭上大量时间与精力奔波于城市各处。加上一些展会同质化问题严重, 布展又没有特色, 只好以竞相压价、打折送礼为诱饵吸引客户, 不少市民去过一次后就不感兴趣了。
2 更新办展理念
要改变那些不良的会展现象, 需要从多方面着手进行, 如办展理念、办展形式以及配套服务等, 要以自身的不断创新推动房展会的发展。这里先着重谈办展理念的问题, 它涉及的是办展方向的关键问题。
2.1 有品牌意识、做大做强理念
随着展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广泛, 商贸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档升级, 城市魅力进一步彰显, 各专业展会要想做大做强, 拥有那些外在的产业环境还不够, “只有加强内在修炼, 走品牌化道路, 专业会展才能迈上高端” (深圳市会议展览业协会秘书长孙翌伦语) 。
目前房地产行业已进入品牌竞争时代, 房地产发展呈现多层次的差异性。尽管地产市场上仍存在着部分低价搜寻者, 但品牌已成为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品牌房展会同样是人们关注的重点, 它的宣传效应、示范效应、广告效应要远远大于新起步的展会。要建立会展品牌需从几方面下功夫:
(1) 联合办展, 促进区域合作。要使会展业良性发展, 联合办展是一种有效方式。要有立足本地、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气魄, 还要有改变传统观念以及狭隘的地域观念的勇气, 打破行业界限, 组织更多的相关行业企业参与。只有在互利共赢的前提下, 加强区域发展资源的整合, 才能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可尝试多种层面的合作模式:如省市政府有关部门与各县 (市) 区合作, 或与周边省市跨地区联动, 甚至与周边国家的联合;也可是政府部门与企业合作, 或是企业与企业合作等。
(2) 遵守规则, 保持健康发展。要适应国际展览业的运行规则, 就必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下逐步将会展业的管理方式与国际接轨。由有实力、有影响力的专业会展公司和专业人才以市场化方式进行操作, 以吸引多元化的开发投资主体和社会力量来参与房博会的举办。政府在房博会举办中应转换角色和功能, 脱身于业务经营者的角色, 重点是在政策的制定、资金的支持及整体发展计划和开发规划上起重要的作用, 使会展业真正走上产业化的道路。同时, 从房地产市场考虑, 每年举办两届与房地产行业有关的高品位的展会就较合适。也可采取上、下半年, 省、市相关主体轮流办展的方式。通过加强行业自律, 整合行业资源, 实行有序竞争, 顺应会展经济基本规律, 注重良性循环和社会效益, 必将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3) 品牌经营, 打造专业形象。除了价格之外, 品牌已经成为消费者购房的重要选择标准之一。以前卖房就纯粹是卖房, 现在卖房子就是卖环境, 卖生活, 卖品质和文化, 看重的是企业品牌的认知度。从“产品经营”到“品牌经营”的跨越已是大势所趋。房展会对于企业来讲, 就是一个拓展品牌、加大企业影响力的有利平台。企业应改变过去只看中短期售房业绩, 放眼中长期销售, 注重品牌经营, 并抓住房博会这一重要商机, 加大宣传自我品牌力度, 一展企业风采。专业展会组委会也应在做专、做强上下足功夫, 通过对行业市场的大量深入调研, 逐渐掌握全区、全国相关行业的供求信息, 并不断更新扩大, 以帮助企业与客户有效地对接。
2.2 有文化意识、勇于创新理念
国际展览局主席吴建民曾说:文化是展会的灵魂。谁懂得会展文化, 谁能把会展文化的理念很好的体现出来, 谁就能胜出。《中国会展》杂志执行社长倪玮也说:只有拥有文化优势、创新优势, 才能真正拥有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
这些都表明文化是展会的核心竞争力。在众多同类会展中, 能留下的品牌展会, 都因为主办企业懂得创建企业文化, 并将这种文化延伸、反映到会展中来, 以此来感染参观者。而会展文化也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理念, 它贯穿、渗透在展会的各个层面, 体现在会展布设的过程当中。只有这样, 展会才有自身发展的空间, 在成就客户的同时也成就自己。创建会展文化需要把握好几个问题:
(1) 准确定位, 突出自身优势。房展会要想持续发展, 需要依托本地产业和文化优势, 朝着国际化、专业化、规模化和特色化的道路发展。而每个城市的房地产市场都有自己发展的背景和空间, 举办房展会需要多方面的考虑:如其在城市、周边地区、周边国家的影响力如何, 有无自己的合作伙伴或竞争对手;有无懂会展管理的人才, 包括服务水平、外语水平、教育水平等。如能在展会上突出各地、各民族在建筑文化方面的独特风采, 展现各地丰富的自然历史人文资源的区域特征等, 将会吸引更多的参观者来享建筑文化盛宴。
(2) 开设论坛, 提升展会档次。展会要想与国际接轨, 必须转变展会与论坛的主次地位, 形成以论坛带动展会发展的模式[1], 以高品质、高规格的论坛促品牌升级。举办家居文化讲座等文化交流活动, 也是一种文化营销模式, 它以文化为载体向消费者传递人们所需要的信息, 将更有效地带动销量的增长。
(3) 整体策划, 树立大展观念。针对目前房展会过多过滥, 展会效果严重“摊薄”的问题, 主办方要想脱颖而出, 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树立大会展观念。由于, 房地产市场与城市的发展、与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 是可以形成“会、展、节、演、赛”的综合理念, 实施“会展、文化、贸易、交流”互动战略, 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相关行业的协调发展, 进一步整合会展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 推动会展配套活动的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2], 将房展会办成一个盛大的节日, 让抱着各种目的而来的人们在展会上都能有所收获。
摘要:房展会等专业展会在各地已成为一种热门的经济现象, 但目前国内的展会与国外的展会相比仍存在较大的距离。要探寻专业展会发展的成功之路, 需要把握其特点及规律, 不断更新办展理念, 建立会展文化, 以自身的不断创新推动展会的发展。
关键词:会展,理念,文化,创新
参考文献
[1]赵丽芳.三大举措促专业会展步入高端[N].深圳商报, 2007-1-23.
[2]李学斌, 张猛.明确发展定位彰显文化特色——关于打造我市会展文化品牌的思考[N].济宁日报, 2008-11-16.
文化会展 篇2
一、秦岭国际文化会展中心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1、秦岭国际文化会展中心申报单位概况
洛南县秦岭文化艺术会展商务有限公司是集企业形象设计、展馆设计、展台设计与制作、发展策略设计、办公文案草拟与制作、会议咨询策划及文化产业项目咨询、策划、投融资管理于一体,搭建文化、体育纪念品和工艺美术品专门销售平台的综合性专业机构,是本土最具鲜活成长性、独具创新视野的设计、策划、研发公司。公司秉承“为秦岭一流企业的长远发展而努力创新”的企业使命,策划会议服务、构建会展平台、设计商业空间、突显客户的企业形象和产品特性,帮助客户实现品牌价值最大化,最大限度的吸引潜在客户,最终达到大幅度提升市场份额和盈利水平的目的。秦岭会展商务团队立志成为中国西部杰出文化会展服务提供商。
洛南县秦岭文化艺术会展商务有限公司竭力与各级政府、贸促会和投融资公司及展览中心合作,密切与各行业主管部门建立了广泛的联系,通过各种类型的投融资洽谈会和专业展览会,为合作企业谋求发展商机,增强活力,在同行业中创造超凡的美誉度。
2、秦岭国际文化会展中心项目概况
秦岭国际文化会展中心位于城关镇。
按照我县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秦岭国际文化会展中心整体建筑由六幢单层南北向长方形单体组成,各建筑单体,分中有合,合中有分;完美的诠释出“共融共生”的设计理念。六个单体在底部由商业裙楼相连,上部由贯穿南北的空中花园相互联系。主体为国际生态商务空间,最南端为国际标准星级酒店。建筑整体造型现代、时尚;复合型建筑理念紧随国际建筑发展前沿。在布局上各功能之间既有机组合又分区明确,各个功能空间都有自己独立的出入口,互不干扰,可满足各自的使用要求。新颖巧妙的构成手法极大的丰富了内庭空间,增加了使用的灵活性。
项目总投资49800万元,计划在2020年完成。
二、秦岭国际文化会展中心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秦岭国际文化会展中心分析分三期工程实施,具体如下:
一期工程:投资10000万元,解决电力、通讯问题及项目基础设施等。
二期工程:投资9800万元,建设展馆附属设施项目,修建环河公路、桥梁、角楼、亭子等。
三期工程:投资30000万元,建设会展接待中心。
秦岭国际文化会展中心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项目,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三、秦岭国际文化会展中心项目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1、秦岭国际文化会展中心周围无任何工业企业,自然环境优越,景色宜人,空气清新,是理想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2、秦岭国际文化会展中心距离县城约3公里,已实现了村级道路水泥硬化,有县城直达的公交车,地理位臵优越,交通十分便利。
3、秦岭国际文化会展中心区除用电设施急待解决外,其它设施条件已基本具备。
基于上述三点,秦岭国际文化会展中心项目,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具有较大的产业拉动效用。
四、秦岭国际文化会展中心项目节能方案分析
该园区的路灯照明采取太阳能发电的办法,计划扩大使用太阳能发电技术的范围,解决会展产业补充采光用能大的问题,其他生活用电也采取相应节能措施。
五、秦岭国际文化会展中心项目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
项目建设范围内无拆迁及移民任务。
项目的建设用地按文化产业园区用地优惠政策办理。
六、秦岭国际文化会展中心项目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秦岭国际文化会展中心周围无任何工业企业,秦岭国际文化会展中心是环保型的绿色产业,是环境优良,生态影响极佳的新兴产业。
七、秦岭国际文化会展中心项目经济影响分析
若这一文化产业项目园区项目全面启动实施,预计一年内至少能形成接待500万人观展的规模,实现综合收入可达到10000万元,既增加了县域经济收入,又带动了当地第三产业发展和群众致富,其前景十分广阔,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十分可观。
八、秦岭国际文化会展中心项目社会影响分析
秦岭国际文化会展中心距离县城约3公里,已实现了村级道路水泥硬化,有县城直达公交车,地理位臵优越,交通十分便利。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会展业日益受到商家的青睐和攀附,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兴产业。秦岭国际文化会展中心填补了洛南无会展企业的空白。
会展经济,是指由于会展业而带动的相关产业,并形成商机无限的全新行业经济。作为现代化服务业的门类之一,会展业能带动交通运输业、物流业、建筑业、商业、广告、旅游、金融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广阔的发展前景和
良好的发展机遇,为会展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已经成为各国经贸交流的重要渠道。
文化会展 篇3
会展设计的概念及发展状况
会展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的会展仅包括会议和展览。广义上的会展还包括各种类型的专业会议、体育赛事、博物馆和纪念馆的展览展示活动等。在国外,会展设计行业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技术含量高、与市场需求结合紧密的综合性设计门类。西方会展设计应用各种新材料与新技术实现了会展设计思维的空前变革,并取得巨大的商业成功。而我国现代会展设计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起步较晚,会展设计总体落后于西方。这种落后不仅是会展设计材料、加工工艺、展示技术等方面的落后,更多的是会展设计中存在“设计文化理念的缺失”。
地域文化与会展视觉设计的关系
俗话说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事实上,我们是通过视觉来实现思维和外物的联系的。会展艺术是一种视觉艺术,无论是否处于商业的目的,吸引观者的眼球始终是会展艺术的要点所在。所以,视觉符号是会展视觉设计与人之间联系的最佳方式。
1. 什么是视觉符号
视觉符号是一种非语言符号,指那些具有不同传播功能的,既统一又有所分工的图形和色彩的总称。它是一种艺术符号,其象征性在形式上使人产生视觉联想,从而引起人们思考,最后达到情感的共鸣。在会展设计领域,视觉符号无处不在,是会展设计外在表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现形式就是那些形式多样、色彩丰富的设计元素。而带有地域文化的视觉符号在会展设计的运用不仅丰富了会展的形式和内涵使其更具地域特色,而且提升了会展的品牌知名度和吸引力。
2. 地域文化在会展视觉符号设计中的重要性
文化是设计的灵魂。会展业作为一种文化商业活动,兼具经济和文化两个方面。我们在会展设计与创造过程中,除了要满足展示产品,宣传展示主题,观众参与等基本功能外,还要使人感受到一种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内涵。有学者把地域文化看作是一种“文化传统”,认为“地域文化专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因此,在会展视觉符号设计中应该融入更多的地域文化的内容,使会展变得更具个性且富有更深层次的内涵,从而提升会展的知名度及品牌形象。
地域文化在会展视觉符号设计中的应用
地域文化可以运用在会展视觉符号设计中的各个方面,具体从视觉符号的会展展馆外部造型,色彩设计和标志设计三个方面阐述。
1. 会展展馆外部造型传承地域文化
城市给予人们的集体记忆往往来自于城市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会展的场馆也通过转译文化的方式来表达对地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会展的展馆设计成为设计师对民族文化的情感寄托和承载国家历史与地域特色的载体。而这些文化与地域性特色也历届世博会的展馆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例如2010年世博会的中国馆以红色的“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为构思主题,从中国传统建筑的九宫格中获得灵感,再从表意的中国元素,如汉字,鼎器,陶器,拱顶等等,进行整合、分解,再提炼出既具中国式的“东方之冠”的造型,表达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和精神特征。这座建筑只需看一眼就知道这是“中国的”,因为它有着中国精神和中国气质。
2. 地域文化在会展视觉设计色彩上的应用
色彩是视觉符号最活跃的因素,在所有艺术表现形态中,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最易感染人的心。因此,色彩也成为会展视觉符号设计中关键的一环,如何利用色彩吸引观众,投其所好,得到受众情感上的共鸣,需要设计师进行仔细的推敲和把握。在会展视觉符号设计中,有意识地将具有地域文化中有象征意义的色彩灵活恰当地运用于会展视觉设计中,有利于渲染气氛,增强色彩感染力,营造一个具有地域特色的展示空间。比如,2010年世博会的中国馆中,建筑师以传统的中国红表达中国恒古不变的热情。从色彩上逐步强化了参观者印象中的中国文化特色,以此宣扬了国家的民族文化个性。
3. 地域文化在会展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会展活动与企业经营活动一样,也需要有统一的形象对外宣传和推广,所以要设计完整的视觉识别系统,而标志是视觉识别系统的核心,在其中起着龙头作用。如今,许多会展活动都有自己的标志,标志被广泛地应用于会展前期的宣传、展览及后续的工作中。要使标志设计既具有合理性,艺术性,又突出展会的形象和特征,让观众更好地接受和理解信息,地域文化的运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可以丰富会展标志的文化内涵,更能体现展会的特色,形成有效的识别;其次,让受众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有更加美好的印象,便于熟记;现在很多会展活动的标志设计中加入了地域文化的特征,如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的标志,从特定的地理环境中获得灵感,在设计中围绕中原之星、中原商业明珠的一系列核心定位展开思考,巧妙地对其建筑本体特征进行视觉概括,既体现了会展设计的主题,又带有地域文化特征,打造了独特的品牌个性,取得了客户的深度认同。
结论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展示活动发生在我们周围。参加展览和参观展览正成为人们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人们的“展览意识”也日益增强,在现代会展设计活动中保护和发扬民族精神体现地域文化变得尤为重要。设计师只有深刻理解地域文化内涵,大胆创新,才能设计出符合现代人审美心理的行业特色作品,使会展视觉符号设计个性更加鲜明。
论会展的社会文化功能 篇4
关键词:会展,社会文化,功能
一、会展展品反映组织者和展出者的价值趋向
一个成功的展览会, 不仅可以展示人类在某一或多个领域的成就, 而且展会展出的展品大都带有一定的社会目标, 是展会组织者和展出者不同价值趋向的反映。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依赖关系发生了明显的转变, 对物的依赖性成为社会交往和依赖的基础, 人们之间的社会联系以物的因素, 即商品和货币等为媒介, 会展展品对人的物化选择产生重要的影像影响, 是社会公共需求、个人化选择和社会关系的心理投射。消费心理学认为, 消费是社会需求的一部分, 这种社会需求是不同的社会阶层为了不同的愿望, 获取特定社会阶层的流行商品, 从而实现这种愿望和理想社会关系的一种欲望功能。换句话说, 他们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实际需要的满足, 而是在不断追求过程中被刺激、制造出来的一种欲望的满足。从本质上讲, 人们消费的是一种“符号消费”, 而非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会展从一定程度上, 创造出消费主义的某些“需求”, 并在无形中把越来越多的普通人都卷入其中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使人们总是处在一种‘欲购情结’之中。在这种情结的驱使下, 人们变得无止境地追求高档商品符号所代表的生活方式。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作用下, 人们又以不同的生活方式去消费属于不同阶层的商品。在人们的消费由个人行为演绎成日渐重要的社会行动的过程中, 展会的展品和映射的商品, 成为人们沟通的重要手段, 是一种重要的沟通符号。
二、会展展馆所包含的文化因素对人产生多维思想影响
一般来说, 会展展馆的设计建造都基于一定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底蕴。人们从建筑文化的理论角度看, 建筑自身也是一种语言符号, 通过这种符号表达出来的形式和形式的组合, 均表征着不同的思想文化意义, 它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会展建筑既是实用的物质空间, 又是一个代表不同理念的文化载体, 既传播着不同的文化思想, 又反映和阐释着不同的哲学思想。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来看, 会展建筑不仅仅只是具有美学价值或技术价值, 还对时代可取的生活方式予以重要的诠释, 是某种文化价值折射出的共同精神风貌的表达。比如, 在城市“内景”式建筑大潮流下的博览会展馆、展厅设计建造便是其中的一个例证。
19世纪下半叶, 在欧美各大城市, 如在美国的伦敦、芝加哥和圣路易斯, 在法国的巴黎等地, 风靡着一种外在景观内在化的都市会展建筑, 诸如带拱廊的街道、内部包含各类商店走廊展窗的贸易中心、世界博览会展厅、博物馆等等;还有像1851年英国伦敦第一届世界博览会时出现的“水晶宫”场馆, 这种场馆设计原型来自于园艺工约瑟夫·帕克斯顿的一朵睡莲化——王莲。上述会展展馆的精彩设计, 还有后来不同时期的的会展展馆的特色艺术设计, 都成为人类历史上各个时期会展展馆设计的里程碑, 这些建筑物本身就成为不同时期世博会最成功的会展展品。这些建筑设计, 既注重建筑的功能和美观结合, 强调建筑的整体魅力, 又在具有审美价值和实用性的大前提下, 将科学和艺术、过去和将来、东方和西方融为一体, 构建了会展建筑的完美和谐。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会展建筑, 既包含文化领域中最具有时代性、社会性和民族性的因素, 又能整体而又集中地体现各地民族传统、地域特性、时代精神和社会的价值趋向, 会展建筑本身不但促成新社会秩序的形成, 而且其所包涵的文化因素潜移默化且深远持久地对人产生多维的思想观念影响, 因此, 现代会展中心重视和发挥建筑本身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功能十分重要。
三、会展形式反映的不同价值观念对观展者产生多维思想影响
会展是人类进行经济和社会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 不同的会展具有不同的方式, 在会展的筹备和主办过程中, 也必然会体现出组织者所遵循的思想意识等方面的内容, 体现出不同会展的不同精神、理念、价值等方面的内涵。在现代社会, 会展的展览形式正在从传统的静态陈列转向互动式、复原式等多样化的展览形式。比如, 通过复原式的展览, 即在展览陈列设计中为观众提供一种现实的生活场景, 使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使展览更具亲和力, 从而拉近观众与展品的距离;通过互动式的展览, 即在陈列中利用现代的动感技术, 增加可触摸的、可用于直接操作的展品, 让参展者通过亲自动手参与, 加深对会展展品的理解, 等的呢。这些不同的会展设计理念, 实际上就是站在观展者的角度来理解和认识展品, 其根本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理念, 突出感化效果。
上世纪90年代, 北京举办了一次汽车展览会, 本届展览会把西方“香车美女”概念引入车展, “美女汽车模特”成为本届汽车博览会一道亮丽的风景, 大大增添了会展的感染气氛, “美女经济”也从此进入中国老百姓的视线。当时, 尽管持反对意见的人士指出, “美女经济”存在着把人们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引向歧途的力量, 但是, 本届展览会上车的风格与人的风格的和谐统一, 车模与汽车的完美融合, 呈现给人们的是一种车模和汽车相关联的会展文化理念, 是汽车文化的丰富与发展, 它既表现了人们对丰富生活的向往, 也反映了人们对美的欣赏和追求。车模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汽车的现场展出效果, 极大满足了参观者的心理要求和人们对物质化的审美需求, 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因此, 可以说, 会展方式的多样化不仅体现社会的进步和开放性的社会心态, 更能够反映出举办者和参展者的价值观念, 对观展者起到潜移默化的强大影响。
参考文献
[1]韦伯·莫丽约:《生活方式与消费文化》, 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0 (1) 。
[2]郭连伟:《会展中心建筑的地域性特征》, 科技出版社, 2000 (2) 。
文化会展 篇5
一、洛南县秦岭观华山项目
洛南秦岭观华山项目从洛南县境内的洛潼公路与洛华公路之间修建盘山公路,直达洛南境内秦岭与华山接壤的山脊,在这60公里范围内,人们可以多角度欣赏华山景观。秦岭观华山项目建成后,将彻底打破“华山自古一条路”的神话,更进一步揭开中国第一奇峰—华山的神秘面纱,全方位地展示“劈山救母”等神话传说的历史渊源。
秦岭观华山旅游风景区不是通过秦岭上华山,而是站在秦岭上观华山,是在我们洛南自己的土地上欣赏华山,超脱华山的地理空间束缚,体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理,感悟“自古华山一条路,今朝观华不用脚”绝妙乐趣,达到源于自然,超越自然的理想境界。
建设内容:修建盘山公路60公里,连通华阴市的公路隧道23公里,登山步道20公里,车辆容量1000辆的停车场一处,接待10000人餐饮、住宿的旅游服务设施一处,景区旅游专用车辆100辆,大型山门一座,野营度假基地、观赏亭若干。
规划投资33亿元,项目建成后,年接待客众400万人次,年综合收入8亿元,预计投资回收期5年。
二、洛南县华严寺文化公园项目
华严寺位于陕西省商洛市西北部的秦岭东南段,是洛南知名的宗教活动场所。这里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十分丰富,不仅有华严寺等名胜古迹,蜚声海内外,而且这里山青水秀,层峦叠翠,高耸云天,风光秀丽,泉水潺潺,动植物种类繁多,自然景观迷人。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现代旅游的需求,位于陕晋豫交界处的华严寺旅游开发区以佛教文化为主题,进行深层次挖掘与开发,以自然生态旅游为活力,更加有力的拓宽旅游市场,日益受到多方游客的青眯。随着沪陕、洛潼、榆商高速的建成通车,华严寺佛教圣地已申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开发前景看好,市场广阔。
规划投资3亿元,项目建成后,年接待客众100万人次,年综合收入8000万元,预计投资回收期5年。
三、洛南县书画一条街项目
洛南是中国汉字故里,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源远流长。早在五千年前,汉字始祖仓颉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首创了二十八个汉字,使我们的先祖们结束了结绳记事的蒙昧年代,开启了中华文明的先河。仓颉文化具有丰富深远的历史内涵,这一特有的文化现象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造字始祖仓颉所创的汉字,是中华文化之瑰宝,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浩如烟海的中华汉字,可以引起我们美妙而无限的联想,给人美的享受;独一无二的中华汉字,是凝聚全球华人的纽带,是洛南走向世界的桥梁,也是我们终生的良师益友,每个人的精神家园。多年来,洛南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不渝打响“书画洛南”这块金字招牌,着力塑造洛南作为中国汉字故里的品牌形象,利用这特有的文化资源,精心挖掘其丰厚的文化底蕴,用“书画洛南”包装洛南,宣传洛南,推介洛南,努力提高洛南对外知名度。
项目内容:修建洛南县书画艺术博物院,书画创作、展示、营销集中区环线道路22公里,车辆容量1000辆的停车场一处,接待服务设施一处,大型牌坊一座,观赏亭、书画艺术家工作室50处,画廊、文房四宝销售、书画装裱等配套服务设施230处。
规划投资90000万元,项目建成后,年创作、促销文化艺术品300万件,综合收入18000万元,预计投资回收期5年。
四、洛南县秦岭国际文化会展中心项目
洛南地处陕、晋、豫三省交界,平原、城市、山地的地貌、文化、人居环境迥异,离中心城市距离适中,气候优势明显,发展秦岭文化会展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基础。
依照陕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基础在文物、做强在文化、扩展在会展、做大在旅游,构建现代服务业产业链”的发展思路,建设秦岭国际文化会展中心,是我县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形成竞争新优势的重大抉择。
秦岭是中国传统文化蕴含最丰富的山,秦岭文化资源在中国乃至世界上的重要地位无人能及,在世界范围内首屈一指。我们开发和利用秦岭文化,建设秦岭国际文化会展中心项目,使之既能领略秦岭的自然魅力,又能感受秦岭博大精深的文化力量。
项目内容:秦岭国际文化会展中心整体建筑由六幢单层南北向长方形单体组成,各建筑单体,分中有合,合中有分;完美的诠释出“共融共生”的设计理念。在布局上各功能之间既有机组合又分区明确,各个功能空间都有自己独立的出入口,互不干扰,可满足各自的使用要求。新颖巧妙的构成手法极大的丰富了内庭空间,增加了使用的灵活性。
规划投资80000万元,项目建成后,年接待展商、观众300万人次,年综合收入18000万元。预计投资回收期5年。
五、大禹川文化产业区项目
相传夏禹到洛南得河图洛书,开凿峡口,导洛自熊耳山下,东汇伊川,人民方始安居乐业、繁衍生息。为纪念禹王治水的功德,在洛南境内自古以来就有“十里一禹庙”的传说。洛南的禹王庙,多建于洛河沿岸,为数较多。前代诗人留有咏“禹王庙”七律一首:“千年禹庙柏森森,十里莺啼紫阁新。古屋龙蛇粉壁画,荒庭花木常如春。熊耳导洛原有据,龟背负书传青文。九畴洪范秘全露,启智化育爷功勋”。此诗文笔简洁而优美,充分盛赞了禹王庙的昔日胜迹。
洛南县大禹川文化产业园区位于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巡检镇,四至为:东至洛潼公路,西至山脊中轴线、南至老君山景区、北至华山风景名胜区;建设内容为:修复禹王庙、大禹广场、真人CS基地、垂钓园、洛阳洞景区、农家乐集中区、养老服务中心。
规划投资2亿元,项目建成后,年接待客人300万人次,年综合收入6000万元,预计投资回收期5年。
六、洛南县丹霞动漫产业创业园项目
丹霞动漫产业创业园毗邻省会城市西安,又位于关天经济区的东大门,具有承接中东部产业转移,发展动漫产业的区位优势,为动漫产品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该项目将利用商洛“戏曲之乡”的丰富历史文化资源,为动漫企业制作原创动画提供了优质的创作素材,充分挖掘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创作出有丹霞动漫产业创业园区特色的原创动漫作品。同时,西安有30多所大中专院校开设了与动漫相关的专业,每年培养的动漫人才超过万名,该园将依托人才、区位、文化、商品集散四大优势,整合资源,因地制宜,锐意创新,注重实效,滚动发展,提高自身的制作水平,努力做大做强动漫产业。
成都:会展战略升级会展优势显现 篇6
发挥大事件效应,开启大会年新篇
2016年,站在“十三五”新起点,成都迎来了会展国际化的“大会年”,其会展业进入新的节点。成都市贸促会、市博览局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四川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围绕以创新创业为主题,以市场化为导向,以品牌化、专业化、国际化为发展方向,以全域成都理念编制会展业“十三五”规划,旨在加快推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会展之都建设。
4月,中国西部国际口腔展通过了国际展览业协会(UFI)的认证,成为国内首个被UFI认证的口腔行业展会,也是成都乃至四川省第一个通过UFI认证的展会。截至8月底,成都已先后举办了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2016中国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iWorld 2016数字世界博览会,即将举办第16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等国际会展活动。9月,成都会展业进入了下半年的“黄金期”:1-3日,第三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举行。24-27日,第22届世航大会举行。
按照成都会展业2016开年计划,在发挥会展“大事件”效应的前提下,成都加快实施创新创业行动,实现提质增效,将首届中国?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打造成“国化、国家级、成都牌、永久性”的全球创新创业的年度盛会,助推成都成国际知名的“创业之都”。
全域理念谋发展,促进会展业创新
根据成都市博览局的数据显示,今年支持三次产业的重点项目约111个。在创新的同时,成都大力申办国际性、国家级、专业型展会项目落户成都,坚持会议、展览、节庆、赛事活动并举,通过与服务业、文化、娱乐、演艺、体育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形成會展与多产业融合发展和互动发展的态势。
成都市博览局以全域成都理念谋发展,加强对区(市)县会展活动的指导,鼓励各区(市)县结合自身特色和产业优势,按照“一区一节会”和精品化原则,举办各类品牌特色节庆活动,加强对区(市)县重点会展活动的指导,提升活动举办的专业化水平。
成都市博览局还支持促进会展业创新创业,加快融入国际会展领域,提升城市会展业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先后与英国励展,德国科隆、法兰克福,新加坡新展等国际会展公司开展了全面合作。成都优选境外展览项目,组织成都企业参加美国拉斯维加斯国际汽车改装车及配件展、第28届莫斯科国际通信展与肯尼亚贸易周等境外展会活动,并重点帮助企业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兴市场。
随着西部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的落成,成都市博览局提出将推进展馆及周边配套设施建设,鼓励在建和新建五星级酒店增加会议设施,提高大型国际展会承载能力。在理论创新方面,成都会展经济发展研究院在成都大学挂牌成立。2015年,成都市博览局课题组完成了《会展经济论——以成都为例》专著。
加快信息化升级,推动标准化建设
成都还引导会展企业加快信息化升级,支持“互联网+展览”融合发展,以全国糖酒会、成都家具展、成都汽车展等为重点,深入推进互联网在会展领域的普及应用,升级展会客户管理、网络售票、会展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专业观众预登记、会展服务商系统等,形成电子商务、线上线下相结合和网上办展。
成都完善《展会活动备案登记管理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展会活动备案的登记范围、场所要求、时间间隔、受理原则和监管手段,完善大型展会联合执法机制,提升“成都服务”层级,延伸服务领域和对象。
成都还着力推动标准化体系建设,如专业展会办展办会流程和政务服务实践经验,逐步形成一套在成都办展办会的标准化服务体系,助推会展国际化水平,持续开展展览展示工程企业资质评定,逐步建立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展览服务体系和标准。
与此同时,成都进一步完善展览安全保障、交通组织、氛围营造等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展会活动备案制度和大型展会联合执法机制;并开展展览展示工程企业资质评定,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展览服务体系和标准。
今年以来,成都会展业依托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功能等优势,加快推进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世界文化名城、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增强了成都在全球城市网络中的吸引力和对全球优质要素的集聚力,为更多的会展资源和需求向成都集聚提供了有力条件和坚实基础,充分发挥了会展业在稳定增长、助推产业、拉动消费、服务民生、扩大开放、营销城市的促进作用。
加强政策资金支持,推进国际化进程
成都在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中,成为国际产业合作及经贸交流最活跃的汇聚点和中国西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一支重要力量。为提升成都会展业的国际化水平,成都继续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鼓励在成都举办的国际性展览项目,通过国际展览业协会(UFI)认证,国际性会议通过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ICCA)认证,继续加大对重点会展企业、重大展会项目的专项资金扶持力度,培育壮大会展龙头企业,做精做专会展服务企业,支持本地企业与英国、德国、新加城等国家知名展览企业开展项目合作,提高成都会展企业专业化水平。
目前,已有财富全球论坛、世界华商大会、国际核工程大会等国际性会展活动密集落户成都。在展会方面,抢滩成都的有英国励展、德国法兰克福等众多国际知名展览公司。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为成都联通世界、融入国际舞台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已成为中国中西部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发展热土。
区域交通环境建设,已成为成都竞争的优势。截至目前,成都已开通国内外航线258条,其中国际及地区航线89条,国际及地区通航城市74个。2015年7月,随着毛里求斯直飞航线的开通,成都成为继北上广后,中国内地第4个直航全球五大洲的城市。
2015年1月,国务院同意建设成都新机场,成都成为国内第三个拥有双机场的城市。成都还是中国第四个实施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城市。成欧快铁的开通,让成都与波兰、欧洲之间的货物运输缩短至10多天,为目前运输时间最短的中欧班列。
作为会展城市,综合实力是最大的竞争力。成都是世界旅游组织和国家旅游局共同确认的首批“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亚洲首个“世界美食之都”。成都周边300公里旅游圈有:青城山-都江堰水利工程、峨眉山-乐山大佛等五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大型会展活动组织者考虑的重要因素。
文化会展 篇7
“办展会就是做服务, 办展会其实是为行业提供交流的平台, 如果没有了良好的服务支撑, 展会就无需存在了。”慕尼黑展览会集团的项目总监Peter Knoll先生是这样阐述他们的办展理念。对于会展行业今后的发展, 不少业内人士都宣称:无论从硬件还是从软件来看, “以人为本, 专业服务”将是展览业的全新标准。这充分说明了会展服务对会展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并明确了会展服务的核心内容与关注人文需求的必然联系。服务营销是会展企业从顾客的终生价值来获取利润, 并维系更持久的重要途径。一个展会要想持续发展就要以个性取胜, 以文化取胜, 以服务吸引人, 最大限度地满足参展商及参观者的根本意愿。挖掘会展服务文化价值内涵就要以文化开发创意, 以文化构架思路, 以文化引导消费, 以文化推介企业。会展有关组织者要考虑的不能只是眼前利益, 重要的是长远利益, 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以吸引更多专业观众、潜在消费者关注展会, 使展会形成行业文化交流中心, 通过完善相关配套服务和活动, 使之更加丰富和多元化, 成为可欣赏的艺术品, 可品味的文化大餐。
一、满足参展各方的需求, 实行多样化、精细化的分层服务
参展商有国内和国外的, 参观者有专业和普通的, 赶来参加展会的人们都抱着不同的目的:参展企业为展示形象、拓展市场、扩大贸易、建立销售管道而来;专业观众根据市场需求寻找目标客户、为洽谈贸易和订货而来;普通观众, 或为改善自身的生活条件或为扩大视野跟上时代潮流而来;还有新闻媒体、政府部门等特殊观众为获取展会信息、数据而来……各自的目的都十分明确。真正的客户服务是根据客户本人的喜好使其满意, 而最终客户会感受到被重视, 会把这种好感铭刻于心, 成为企业的忠诚客户。作为展会的主办单位需要认真分析, 妥善安排, 以满足各方不同的目的、需求, 重在为参展商、消费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使双方共同受益。由此, 相关的服务工作必须考虑周全:
(一) 展前调查摸底, 展后跟踪服务。为满足参展各方的需求, 会展组织者应有“三天盛会, 常年对接”的办展理念。不少成功展会除了办好三天展会外, 一年365天都在从事项目征集和对接、转化、落地等工作, 加强客商数据库的开发利用, 把几天的展会服务变成365天的综合商务服务;有的展会组委会给消费者制作“质量跟踪服务卡”, 可持续、有效地保障消费者的权益。这些服务工作使展会上的信息交换、情感交流得到不断延续, 也有利于下期展会的继续深入。如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 就通过这种常年对接的工作, 实现了从一个区域性平台向全国性平台的转型。展会组织者平时如能多与参展商及消费者沟通、交流, 通过调查、采访、座谈、留言等方式将他们的真实需求最终在三天的展会上很好地体现出来, 并对会展品牌进行认真地规划, 这样就可以在品牌建设的道路上少走许多弯路, 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
(二) 积极推广宣传, 提高参展效率。“高效率”是众多业内人士对会展业提出的专业化要求。要服务好参展商, 促进参展企业发展, 可加大策划宣传力度, 利用本地区域资源, 为企业和政府在项目开发、融资企业战略等方面提供更多的专业服务;可邀请国际品牌公司对热点城市、热点行业、优秀企业作重点推介, 通过文化策划、宣传, 实行全面“包装”, 并利用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向海外推介;为吸引高素质的专业买家到会, 确保成交效果, 主办机构应广泛宣传, 主动联系, 加大专业买家的邀请力度, 最初还可能需要到各商场和集散地邀请客商到会;为提高成交率, 可将供需双方的需求梳理后进行“展前配对”, 使更多企业一开展就可直接找到目标对象, 通过多谈多签项目, 多推出品牌, 以确保展会取得实实在在成果;还可通过组织相关活动, 帮助企业推介产业产品, 加强技术交流, 共同研讨发展战略, 拓宽市场营销、合作渠道, 促进共同发展。
(三) 严格把好质量关, 以诚信让百姓安心。展会应以参观者的需求为基本出发点, 以维护消费者的根本利益为服务的最大目标。会展主办方应对参展项目严格把关, 把更全面、更丰富、更准确的综合服务信息传递给消费者, 确保让老百姓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诚信经营, 服务百姓, 让利于民, 是会展组织者及参展商应有的信念。那种只想在展会上做“一锤子”买卖就走, 或是单纯依靠打折销售吸引消费者的现象不可能长久。现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更加注重提高品质、诚信经营, 以良好的售前、售后服务吸引人。在展会上, 就需要企业更加注重和谐办展、诚信沟通, 提供人性化的服务, 并通过签订诚信承诺书, 公开承诺, 推崇诚信文化, 做到信息透明、服务有保障, 以消除消费者的后顾之忧。
二、探寻展会服务文化价值, 展现个性化、差异化的特色服务
在某些时候, 会展服务仅靠严格管理和规范操作并不能获得顾客的普遍满意, 唯独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才能打动顾客的心。主办方可通过开展展前、展中、展后的系列服务工作, 展示本地人民热情、周到、优质服务的良好形象, 吸引八方来客, 促进各方成为永久的朋友;通过精心策划组织, 让展会既有高层次的思想碰撞, 又有轻松的文化交流, 使之成为富有营养的文化大餐;通过创新形式, 丰富内涵, 让众多的参展者及参观者都有所收获, 使之成为展会第一品牌, 成为当地该行业的重要节日。由此, 相关的服务工作还要做到位:
(一) 明确展会定位, 突出展会主题。鲜明的特色是展会的生命, 特色服务就是展会的核心竞争力。会展组织者可依托当地产业优势, 组织特色会展;根据本地文化特色, 举办会展相关的节庆活动。从本地产业、文化发展实际出发, 策划举办全省、全国乃至国际性的专业或综合博览会, 形成特色展会, 对促进本地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促进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有着重要意义。同时, 每届展会都应有一个鲜明的主题, 以突出展会中心主旨, 这也是提升展会文化内涵的一种方式。会展主题就像文章的中心思想一样, 会展有了好的主题, 就如文章有了灵气, 魅力倍增;会展如果没有主题或者主题不鲜明, 就无法激发参与者的兴趣, 必将难逃失败的命运。如2007年宁夏银川市第十届房博会的主题是“激情创业和谐宜居”, 2010年上海世博会提出“城市, 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2011年第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主题确定为“环保合作”, 无不希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 增进相互了解, 促进销售合作。为让企业获得更加专业的市场服务, 展区布置应更集中、更专业。在展厅显著位置播放城市或企业宣传视频, 分区域、行业重点宣传、推介品牌, 让城市或企业特色文化更鲜明突出;在各展位前也可设置宣传触摸屏, 让参观者对展品的基本情况有直观明了的了解, 有利于供需对接, 还可减少因口语宣传而产生的噪音;在国际展会上, 增设语言翻译器, 将为不同国家的参展商、参观者带来极大的便利, 促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举办高层次论坛和会议, 让企业及时获得多领域的权威信息, 使参展成为建立和维系商业联系的独特和稳定的平台, 挖掘更多与潜在客户和市场开始合作的宝贵时机。
(三) 举办专题讲座, 增长人们见识。人们希望在展会上不仅可以买到称心的物品, 还能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通过举办相关理论研讨及讲座活动, 如区域城市未来发展报告会、行业建设成果交流会、节能环保与品牌推介会、行业自律与维权座谈会, 还有专题知识或技术讲座、风格设计展示会、民俗文化大讲堂, 以及普及法律、金融常识的专家咨询解答会等, 都可为参展商及参观者打开一扇行业文化窗户, 使之了解更多与展会有关的信息和知识;并让邀请来的专家、学者、行业大腕、媒体记者与专业观众、市民代表、消费对象等, 就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概念展开讨论交流, 发表宣言, 推广新技术、新工艺, 传播新理念、新知识, 增进相互了解, 达成共识。
(四) 组织丰富活动, 满足精神需求。展会还可融入多种时尚元素, 通过精心策划颁奖晚会和开幕式, 组织异彩纷呈的现场演出, 举行名品荟萃欣赏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让参观者在得到信息和服务满足的同时, 还得到视听享受和精神愉悦。无论是展台的布局、灯光的设计, 还是书画展示、钢琴演奏, 以及玉器木器鉴赏、古玩收藏讲座等, 都可让参观者眼前一亮, 即使不买商品, 去展会也是一种享受。同时举行观展征文评比活动、会展精彩瞬间摄影大赛、展位布置设计擂台赛等互动活动, 让更多的市民参与其中, 成为精彩展会的一分子, 感受到来展会的乐趣, 充分体现综合展会休闲度假游的特点, 让展会成为假日独特的“节目”, 一年比一年更吸引人。
文化会展 篇8
一、商业会展中整体文化风格设计的必要性
整体文化风格倡导商业会展展厅与推广的产品要做到一一对应, 体现出高度统一的产品文化, 使得消费者可以通过展厅的格调去判断和识别产品的特点, 由此对于产品产生兴趣, 进而使得有效的客户资源都慢慢汇集到该商业会展展厅中去。另外从环境与消费之间关系的角度来看, 商业会展如果处于整体文化格调中, 消费者会因为受到这种外在文化格调环境的影响, 而做出消费抉择, 此时整体文化风格扮演的是产品附加品的角色。还有从企业文化建设和推广的角度来看, 整体文化风格往往会将企业的LOGO, 企业的文化精神, 企业的发展理念等融入进去, 此时展厅体现的就是整个企业的形象, 其在实现企业良好外在信誉塑造方面的作用, 也是不容小觑的。
二、商业会展中整体文化风格设计的实现路径
随着越来越多企业对于展厅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 商业会展中整体文化风格设计工作需求就变得越来越多。商业会展中整体文化风格的优化设计, 既然可以起到怎么多的积极效能, 就需要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去保证整体文化风格设计行为是朝着合理有效方向发展的。对此, 其实现路径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合理运用公司标志
商业会展整体文化风格设计要想达到特定的视觉效果, 并且可以由此达到企业形象宣传和文化格局塑造的目的, 就需要巧妙使用公司标志。在公司LOGO运用的时候需要遵循以下原则:其一, 标志在展现整体文化格调的时候, 是有层次的, 是有重点的, 其有目的性的, 是以营造良好的视觉气氛, 使得客户能够准确识别为落脚点的;其二, 标志设计运用行为应该灵活多变, 可以将其放置在整体布局的核心位置, 也可以适当的在产品展台上融入辅助, 由此形成整体性的LOGO形象风格。我们可以援引小米公司展厅的标志运用案例来分析, 下图是小米企业在某次展会上使用的手机展示柜, 其完美的实现了功能性和文化性的融合, 由此体现出柜台与整个展厅布局之间的协调性。
2. 展现色彩艺术语言
色彩作为艺术语言表达的重要载体, 其具备的感染力是很强的, 因此在商业会展整体文化风格优化设计过程中, 适当运用企业色彩, 可以对于人们的心理和情感产生影响。对于企业而言, 在长期经营和宣传过程中, 也会将对应的色彩界定为企业的色彩, 而这些势必会在实际展厅上体现出来。在确定色彩的时候, 也需要注意:其一, 色彩必须是企业的色彩, 与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内涵存在关联;其二, 在使用标准色, 辅助色和协调色的时候, 需要严格依照色彩使用标准和规范, 保证展厅的色彩选择, 是符合企业色彩宣传和推广目标的, 避免出现临时胡乱设计行为。同样我们选取小米企业展厅的实际图片来分析, 无论是墙面色彩, 还是地板色彩, 乃至是LOGO设计都选择了橙黄色和白色, 这样经典的搭配是小米产品文化的重要代表, 由此营造出来的视觉效果, 很容易起到加深客户印象, 实现整体文化格调的作用。
3. 特色形象墙的设立
特色形象墙的设立, 也是整体文化风格营造的重要环节, 其在商业会展中的体现也是比较明显的。对于企业而言, 在会展中设立特色形象墙, 可以使得人感受到企业的文化, 觉得企业是可以信任的, 一旦这样的感觉形成, 就为进一步的开展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和前提。特色形象墙在设计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内容:其一, 呈现内容方面, 除了企业名称之外, 还可以把企业的经营理念, 企业的LOGO纳入其中。比如对于某出版社而言, 可以将自己秉承学术, 精于传播的经营理念纳入到形象墙上去;其二, 呈现方式方面, 可以选择以多层次的方面来进行, 尽量避免以平面来呈现, 也可以利用各种灯饰, 来营造出与企业文化相协调的文化氛围, 比如对于出版社而言, 可以将墙面设计成为书籍纸张牛皮纸的样式。
4. 灯光的优化设计
灯光也是商业会展整体文化营造的重要手段, 其也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这就要求依照商品展示的要求, 实现灯光的合理调整和改善, 保证其能够起到渲染氛围, 营造特定环境的效果, 由此实现整个展厅的效果能够得以呈现。具体来讲, 其设计的切入点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其一, 从灯饰的位置来看, 可以在天花板上进行局部设计, 也可以在产品顶部和侧面进行优化调整;其二, 从灯光方向来看, 需要考量自然光线的实际情况, 以及产品呈现的效果要求, 保证灯光能够与整个布局设计相互融合, 能够体现出企业文化精髓来;其三, 在灯光色彩选择方面, 要遵循企业色彩文化和企业产品色彩, 保证色彩搭配能够体现出企业文化和企业产品, 由此营造出相对整体的文化气氛。
三、商业会展整体文化风格设计的策略
上述仅仅是从技术实现的角度探析了商业会展整体文化风格设计的途径, 实际上为了商业会展设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也应该高度重视整体文化风格的融入。对此需要做好如下工作:1.注重展厅设计企业服务精神的树立, 使得其意识到展厅整体文化呈现对于商家的意义, 对于自身设计服务质量提升的意义, 由此鼓励设计人员在此方面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2.在开展商业会展展厅设计的时候, 要高度重视对于商业会展企业, 企业文化, 企业产品, 企业色彩, 企业规章制度等信息的分析和掌握, 在统筹兼顾的背景下, 保证实际的设计方案能够展现出协调性, 能够体现出整体文化格调;3.注重商业会展展厅设计方案评价体系的构建, 增加整体文化风格评定模块, 从文化呈现的角度对于设计方案的有效性进行评判, 并且冷静去面对展厅企业提出的各种修改意见和建议, 以保证在设计方面能够达成共识, 在文化呈现方面能够体现出设计者的专业性;4.高度重视商业会展设计团队的构建, 开展专业的整体文化风格知识培训, 并且援引对应的案例来疏通, 以保证商业会展中整体文化风格可以得到完美的呈现;其五, 注重商业会展整体文化风格优秀设计案例的探讨, 在全面分析其设计特色的基础上, 找到商业会展中整体文化风格设计的技巧和经验, 进而将其使用到其他展厅设计中去, 由此去提升自身商业会展文化风格塑造的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商业会展中整体文化风格的设计, 不仅仅关乎到展厅企业的经济效益, 还牵涉到商业会展装设设计行业的持续发展。为了改变千人一面的设计格局, 作为商业会展的设计人员, 应该明白只有体现出特色企业文化的展厅, 才是当前企业需求的展厅, 才是客户需要的展厅, 才是今后需要进行设计的展厅。相信随着在此方面设计经验的积累, 商业会展中整体文化风格的设计素质也会因此得到提升,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
参考文献
[1]傅学强, 刘静伟.浅析商业会展设计中的整体文化格调[J].商场现代化, 2010, 15:85-86.
会展经济中文化产业的重要性研究 篇9
一、文化产业在会展特色定位中的重要作用
品牌的力量已经得到了社会各个行业的普遍重视, 所以当前许多举办会展的企业也一味地强调知名度的扩大, 通过做广告和宣传来博得大众目光, 但是这种宣传中的会展本身的好评度与美誉度并没有得到实质的提升, 而客户的忠诚度也更加无从谈起。从品牌打造理论来看品牌的定位是进行品牌传播的基本前提。对于一个区域内的会展经济发展而言, 会展特色的突出和定位不能脱离独具特色的文化。当前我国会展行业的迅速发展以及竞争白热化都决定了要在会展市场中脱颖而出, 就必须在差异化营销理论指导下对会展进行特色定位, 并通过展现会展自身的特色来争取自身的特色市场地位。通过对区域文化的利用来对会展活动作出定位, 可以很容易得到当地人们的认同, 也容易让其他区域的人们了解会展活动的特色, 成功的会展应当具有明确的个性与主题, 在此过程中只有实现会展特色定位与文化产业的结合才能确定会展活动本身鲜明的个性与主题, 才能让参展者、服务商、参展商来识别会展、选择会展以及记忆会展, 在此过程中区域文化产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文化产业与会展经济的互动发展
每一个会展活动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成分, 并且一些以文化为主题的会展活动自身本就是十分纯粹的社会文化活动。文化产业与会展经济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鸿沟。例如, 我国的广西南宁从2004年起每年都会承办“中国—东盟博览会”, 这种会展活动的开展不仅为南宁地区会展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同时也为广西本地的文化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从会展活动的内容和作用来看, 南宁国际民歌节是会展内容的组成部分, 所以这种具有明显文化特性的会展活动可以说是一个文化盛典, 换而言之, 这种会展活动本身已经属于文化产业的范畴, 相对于文化产业而言, 会展活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发展平台和发展切入点。通过对“中国—东盟博览会”这类会展成功经验的借鉴, 文化产业与会展经济能够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途径来做到互动发展:
(一) 文化资源与会展特色的对接。
在会展经济发展中, 会展活动一般将通过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并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当做成功标志。会展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往往要依赖于鲜明的特色, 而对这种特色的追求并不一定是标新立异, 因为如果可以通过对区域文化所具有的底蕴进行挖掘并展现出区域具有的独特文化色彩, 就可以使区域文化所具有的鲜明个性凸显出来并转化为会展活动本身的特色。通过这种转换, 会展活动具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同时会展活动本身的市场竞争力也会得到强化, 这无论是对于区域文化的营销、会展经济的发展还是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都能够发挥出较大的推动作用。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为例, 在我国文化多元化特点越来越明显的情况下, 作为国际性经贸交流盛会的“中国—东盟博览会”通过对民族独特文化的展示确立了会展活动本身的文化功能与主题定位, 这种带有浓厚文化性的会展活动不仅能够提高会展活动本身的美誉度与知名度, 并且使广西文化产业具有了一个规模较大的市场营销与展示平台。另一方面, 广西的文化产业通过对自身优势的发挥以及对文化资源的挖掘使会展活动具有了十分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 在此基础上的会展活动具有了更加绚丽的地域文化色彩, 从而能够增强对国内外客商以及参展者的吸引力。
(二) 文化交流与会展功能的对接。
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为了使我国的文化需求得到满足, 在此过程中文化主题的丰富性与独特性得到了良好的结合与重点的强调。在此过程中, 我国的文化产业可以培育出良好的市场, 并体现出较大的消费群体与经济潜力。会展具有着交流功能、信息沟通功能以及展示功能, 这些功能的发挥能够使市场中的消费者对区域文化作出更加深刻的认知与了解, 同时也为消费个体之间的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这有利于文化产品的潜在消费者确认自身的文化需求并寻找相应共性。而利用会展推出文化产品的文化产业在此过程中不仅让会展产生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广泛的影响力, 同时也提高了会展经济的市场竞争力。广西承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就是将文化活动作为会展的载体, 通过文化交流来促进经济交流以实现会展目标, 同时经贸发展带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这不仅对于提高广西民族特色文化的对外辐射力以及凝聚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为广西民族特色文化与国际文化的交流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在此过程中不仅经济的发展与文化的发展寻求到了极佳的契合点, 同时会展经济与文化产业也找到了良好的契合点。“中国—东盟博览会”是具有商业性的会展活动, 要让区域内的文化产业发挥出推动会展经济发展的作用, 首先要实现文化产业在会展经济中的参与, 在政府主导中利用市场机制来广泛地吸纳外资进入, 并使其能够灵活运行并组建雄厚实力的文化产业集团, 并实现与跨国集团之间的合作以对国际中的文化市场进行开拓。
(三) 文化品牌与会展品牌的对接。
对于一个区域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而言, 品牌的打造是提高区域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在此过程中, 如果可以在对区域文化所蕴含的底蕴进行挖掘的基础上对区域文化开展有效的市场化配置, 并在打造文化品牌与会展品牌基础上实现文化品牌与会展品牌的对接可以使区域内的品牌效应实现叠加与放大, 并对区域内其他品牌的培养以及品牌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发挥十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东盟博览会”中, 将刘三姐作为代表, 并通过结合《妈勒访天边》、《白莲》等民族艺术文化品牌和三江风雨桥、容县真武阁、花山崖面等区域旅游文化品牌以及南宁国际民歌节文娱玩会等大型文化演出品牌实现了文化品牌与会展品牌的良好对接, 这对于参展者了解南宁以及提高“中国—东盟博览会”吸引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结语
总之, 会展经济中的文化产业在会展活动的特色定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文化资源与会展特色、文化交流与会展功能、文化品牌与会展品牌三个方面的对接, 文化产业与会展活动可以实现良好的结合并对会展活动的成功举办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摘要:本文在对会展经济中文化产业在会展特色定位中的重要作用作出阐述的基础上, 从文化资源与会展特色的对接、文化交流与会展功能的对接、文化品牌与会展品牌的对接三个方面对会展经济中文化产业对会展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二者的互动发展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会展经济,文化产业,特色定位,互动发展
参考文献
[1].郝秋阳.打造品牌突出特色——对我省发展会展经济的思考与建议[J].新长征, 2007
[2].韩立民, 刘勇, 陈惠卿.大力发展会展经济, 努力提高城市品位[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03
[3].李文.风景这边独好——我省发展会展产业纵横谈[J].党员之友, 2003
文化会展 篇10
一、文化会展业的作用
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支柱性产业, 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可限量, 各地区纷纷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 而文化会展业被誉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在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上的作用也日益凸显。
第一, 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搭建平台, 促进各方的沟通与交流。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如今已成为各地工作的重点, 文化唱大戏也因此而成为各地发展的普遍模式。文化会展业主要是文化品或者富有文化创意内容的会展及活动, 囊括诸如工艺品、艺术表演、书画、经济文化交流等展览、活动以及各层面的文化会议, 也可以归为民间民俗文化类、历史文化遗产类、生态旅游休闲类、文化交流类、产业文化类、宗教文化类、品牌文化类等几大类别。[1]从文化会展业的内容和分类上, 我们可以看出, 这些展会和活动的举办, 对于扩大开放、招商引资、促进各方沟通与交流将起到重要作用, 将极大提升文化产业的软实力, 提升地区的知名度、开放度、竞争力, 促进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第二, 利于提升城市形象和城市竞争力。文化是城市的灵魂, 成功、有吸引力的城市必定是文化繁荣、市民生活品味高雅、有内涵的城市。文化会展业以文化为基础, 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展会活动, 诸如民俗文化节、生态旅游节、茶博会、动漫节等等的举办, 使市民长期浸润在文化氛围中, 有利于提升市民的素质和生活品味, 提高市民对举办城市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同时大量的文化展会活动的举办, 可以改变城市的功能、整体价值取向, 改变城市形象定位, 积淀城市的文化底蕴, 增加城市良好的人文环境, 产生磁场集聚效应, 有利于提升城市的向心力和吸附力, 有利于提升城市的影响力、吸引力和辐射度。
第三, 助推产业结构调整。文化会展业以文化产品的流通与消费为主, 可以使具有文化价值的资源成为具有经济价值的要素, 成为经济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文化会展业的发展能够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从而快速地引起产业结构向服务型转变。同时文化资源、文化产品要走向市场, 进行交易与消费, 只有被赋予了创意, 才能更具有价值, 才能更符合消费者的需求, 因此, 文化展会的举办能够产生引擎发动效应, 能为其他产业进行产品创意、研发、交易等提供文化要素和智力支持, 尤其是能改变其他产业的价值创造链条, 提升其他产品和产业的文化价值, 将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 从而更具竞争力, 促进其他产业高附加值化和高知识化。
第四, 文化会展业呈现较强的外部经济效应和产业关联效应, 文化会展业可以培育企业、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 与其他产业存在生产、技术、产品、流通、消费等经济技术联系, 与其他产业之间可以相互渗透, 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 产生较强的外部经济效应和产业关联效应。因此发展文化会展业可以带动刊服务业、出版发行印刷业、广播影视业、演艺娱乐业、文化旅游业、文化创意业、动漫游戏业、广告业、工艺美术业等其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转型。
二、福建省文化会展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福建是文化大省, 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丰富, 文化底蕴深厚, 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朱子文化、茶文化、船政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 以及武夷山、福建土楼、三坊七巷、鼓浪屿等自然人文景观, 在两岸及海内外影响广泛;工艺美术业、报刊服务业、印刷出版发行业、广播影视业、演艺娱乐业、动漫游戏业、广告业等文化产业初具规模, 为发展文化会展业创造了较好的基础和条件。[2]
近年来, 福建省大力发展文化会展业, 文化展会规模不断扩大,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政策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福建省文化会展业2010-2012年发展规划》就明确表示, 我省将力争到2012年, 福建省主 (承) 办的全国性重要文化会展项目占全省文化会展项目总数的10%以上, 文化会展业年增加值增长速度达到15%以上, 推动全省文化会展产业进入全国前列。政府的鼎力支持, 为文化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福建省文化会展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在文化会展业加快发展的同时, 也要清醒地看到, 福建省文化会展业还存在诸多问题。
第一, 福建省大多数的文化会展缺乏创意, 缺乏有创意、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会展产品长期兜售, 对参展商缺乏吸引力。随着展会规模的不断扩大, 展会数量的增加, 展会对参展商的吸引力却并没有随之而增加, 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 大多数展会题材内容大同小异, 形式上相互模仿, 展会设计雷同, 同质性倾向严重, 缺乏创意绊住了文化会展业发展的步伐。
第二, 会展品牌构建意识薄弱, 至今缺乏在全国知名的会展品牌。会展品牌是人们对会展活动的一种心理共识、支持与赞同。参展商对会展品牌的满意与忠诚, 会形成会展品牌的无形价值和核心能力, 最终为会展企业的发展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目前福建省内会展业知名品牌较为缺乏, 文化会展品牌更是凤毛麟角, 除了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及茶博会知名度较高外, 其它的文化展会大都影响力不大, 辐射效应相应也较小。
第三, 政府角色过于明显, 政府行为多, 市场行为少, 专业化运营公司功能缺失, 展会的运营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展会的内生性市场机制还未能实现良性循环。展会作为文化贸易、推动文化消费和拉动经济的功能未能充分发挥出来。
第四, 特色化的文化展会较少, 同质化竞争较为严重。福建省拥有较为特殊的文化资源和较强的地域特色, 举办特色化文化展会的优势较为明显, 然而近年来随着展会竞争的越来越激烈, 同一主题的展会特色化、差异化的竞争越来越难以形成, 对参展商的吸引力也日趋减少。
第五, 产业链不明晰, 对相关联的产业的拉动和刺激作用还未充分显现出来。福建省文化会展业还未形成一条完整的整合上、中、下游的产业链, 对广告、交通、旅游、餐饮、文化消费的拉动作用还未充分体现出来, 产业链上各环节的利润点还未充分开发。
第六, 区域发展不平衡。由于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各地市文化会展发展水平相差明显, 除厦门、福州发展较快、展会较为集中、影响较大外, 其余地市展会分布较为零星, 知名度也较小。
三、福建省文化会展业发展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 福建省文化会展业发展优势和存在问题已经清楚地呈现, 笔者认为福建省文化会展业发展的对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研究和提出:
(一) 打好“海峡”牌, 彰显福建文化特色
闽台间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 “海峡牌”是福建会展业最突出的全国独一无二的特色, 也应是福建会展业发展的主要方向。福建文化会展业要以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和妈祖文化为重点, 大力发展海峡两岸 (厦门) 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中国 (莆田) 海峡工艺品博览会、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中国·福州海峡版权 (创意) 产业精品博览交易会、海峡印刷技术展览会等“海峡”牌文化展会, 为闽台文化交流搭建平台。以海峡两岸文博会为例, 第三届海峡两岸文博会的展览面积从第一届的不足1万平方米发展到3.2万平方米, 签约总额近200亿元, 参展企业达2000家, 台湾地区参展企业逾三分之一。[3]
同时, 福建民间、民俗文化资源独特而丰富, 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朱子文化、茶文化、船政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 都是可利用的资源, 是发挥会展特色的绝好题材, 对这些地方特色文化的展示和相关产品的开发, 可以增强参展商的吸引力, 也可以有效地避免主题、题材的同质化现象。可重点发展海峡两岸闽南文化节、中国·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海峡两岸 (东山) 关帝文化旅游节、福建土楼文化旅游节、武夷山朱子文化节、福建·永安笋竹文化旅游节、中国厦门国际佛事用品展览会、海峡两岸三平祖师文化旅游节等。
还可将展会策划、展会内容创意与现代科技结合起来, 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提升文化展会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二) 培育文化会展品牌, 增强品牌吸附力
文化会展品牌不同于一般工业产品, 它是文化内涵、文化产品和服务三者结合的统一体。在确定文化会展的目标市场、规模、服务以及目标顾客的基础上, 要对文化会展形象进行准确定位, 以形成独特的品牌个性, 形成品牌影响力, 塑造满足会展长期发展的知名度、美誉度。要重点发展特色化的文化展会, 各地可根据当地文化特色, 从场馆设计、主题的选择、展会的规划、组织与管理等方面来促进文化会展业的品牌化发展。
而福建目前的情况是同质化现象严重, 盲目趋从, 缺少拳头品牌。可根据福建省文化产业发展走向和整体格局, 通过调查研究, 确定几个重点会展项目着力进行培养。要关注并充分利用文化会展产品的风格、文化和个性等无形因素给客户带来的精神和情感利益, 来塑造会展品牌独特而有价值的形象, 并通过各种传播手段将一个符合会展定位的品牌形象深植于客户的心理。
对具有一定基础的区域性、全国性会展, 如中国·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等, 努力扩大覆盖面, 提升品牌的空间拓展力, 提高展览的档次和质量, 完善服务功能, 逐步推向全国推向国际, 与国际会展接轨。
要坚持已有的品牌展品创新。要强化品牌的核心价值,
确保品牌的可持续发展, 要不断研究目标市场、目标客户的需求和变化, 在营销方式、营销渠道、营销手段等方面推陈出新, 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 明确政府角色, 推进市场化运作
根据国外成功的会展经验, 在展会培育初期, 的确需要政府方方面面的支持, 要使交通、餐馆、旅游、物流等行业联动起来, 必须要有政府的宏观统筹。尤其是目前福建省文化展会大都处于孵化培育期, 政府须在其中扮演引导、推动扶持的角色, 通过统筹规划定位、政策扶持和制订规则等手段, 建立与市场主体的沟通渠道,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引导和运用市场力量推动行业的发展。当会展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 政府就应逐渐退出主导地位, 转而扮演公共服务的角色, 以免滥用权力性资源和行政性资源, 推动会展以市场为主来配置会展资源, 招展、招商、展会活动的组织及各项配套服务都应通过市场途径来实现, 通过市场规律来促使展会的内生性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出来, 实现资源的良性循环, 促进展会的优胜劣汰。政府应减少对市场竞争的干预, 加大监督管理的力度, 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提高福建省文化展会的市场化程度, 要把国内有知名度、有影响力拥有优秀文化产品的企业通过招商招展的方式广泛地吸纳进来, 要将具有市场前景和优势的文化产品和投融资项目引进来, 在此基础上找出消费亮点, 引导消费;努力提高展会的质量及交易量, 从而增强展会的吸引力。同时要以竞争力强、具有强大的品牌吸附力的文化展会为会展吸引物, 吸引更多的企业参展招商, 从而带动文化消费。
文化展会的成功离不开政府和市场的共同努力, 因此今后一段时间福建文化会展业应选择“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模式, 政府的角色是调控者、监督者和服务者, 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扮演的角色是市场的经营者和开拓者, 这种模式既保障市场规范有序, 企业又具有一定的自由度, 能够充分调动起市场主体的积极性。
(四) 建立完善的文化会展产业链
会展产业链是围绕某一主题, 借助场馆及周边基础设施, 以所在区域的产业基础为依托, 以资金流、物流、人流以及信息流相互渗透的价值链为内核, 将会展业的主体方和参与方连接起来形成的一个增强产业竞争力的企业关系。整个会展产业链涉及参加会展的主体方和参与方, 分别分布在会展产业链的上中下游, 主体方主要分布在中上游, 而参与方主要分布在中下游。我们将会展产业链中的上中下游企业归类如下:上游企业, 是指会展活动的开发者或者发起者, 具有会展品牌, 有时候表现为主办者 (PCO) ;中游企业, 是会展活动和项目的具体执行和运作者, 即目的地管理公司 (DMC) ;下游企业指会展活动的参与和支持者, 即一切与除会展发起者和组织者之外的参与会展活动的企业, 包括各种会展产业链上延伸的附属企业等。[4]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是国际知名会展的一大特色。
就文化会展业而言, 其产业链包括政府机构、行业协会、招展商、代理商、参展商、场馆、旅游业、交通业、餐饮业、装修业、广告业、艺术设计业、通讯业、参观者、消费者等。
福建今后可以依据文化资源优势和特色, 重点培育动漫游戏、工艺美术、妈祖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等文化会展活动。将文化创意与消费需求结合起来, 通过会展及衍生产品的开发等方式, 完成从创意策划、场馆管理、招商代理、广告传播、布展设计到设备租赁等配套的完整产业链, 使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依托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要形成与广告、旅游、宾馆、酒店、展台搭建、礼仪、交通、文化消费等合作伙伴完善的价值链, 保证文化展会的核心竞争力。
(五) 重点突出, 合理分散、梯度发展
梯度推移理论告诉我们:无论是在世界范围, 还是在一国范围内, 经济技术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客观上已形成一种经济技术梯度。有梯度就有空间推移。生产力的空间推移, 要从梯度的实际情况出发, 首先让有条件的高梯度地区, 引进掌握先进技术, 然后逐步依次向处于二级梯度、三级梯度的地区推移。随着经济的发展, 推移的速度加快, 也就可以逐步缩小地区间的差距, 实现经济分布的相对均衡。[5]
具体到文化会展业, 由于自然、历史、文化等条件的差异, 福建省各地区文化会展业发展存在不平衡的现象, 各地的文化会展业发展水平相差明显。目前厦门文化会展业处于全省龙头地位, 福州紧随其后, 其它城市发展相对较为落后。
根据梯度推移理论, 福建省文化会展业应优先发展资源较为集中、发展水平较快的厦门, 巩固其在全省文化会展业中的龙头地位, 办好海峡两岸 (厦门) 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海峡旅游博览会、厦门国际佛事用品展览会等文化会展项目。加快福州市文化会展业发展, 然后逐步依次向处于二级梯度、三级梯度的漳州、泉州、三明、莆田、南平、龙岩、宁德等地区推移, 从而带动整个福建文化会展产业的发展, 形成多层次、相互补充的文化会展市场结构层次。同时要加强福建省内各地市文化会展资源整合, 加强联合, 资源共享, 共同发展。
摘要:随着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 作为文化产业重要内容之一的文化会展业也顺势而起。福建在文化会展业加快发展的同时, 还存在诸多问题, 如展会缺乏创意, 品牌构建意识薄弱, 政府角色过于明显, 产业链不明晰, 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等。要解决上述发展瓶颈, 福建省文化会展业应着重打好“海峡”牌, 彰显福建文化特色;培育文化会展品牌, 增强品牌吸附力;明确政府角色, 推进市场化运作;建立完善的文化会展产业链;重点突出、合理分散、梯度发展。
关键词:文化会展业,发展瓶颈,政策选择
参考文献
[1]郭蕊.关于以文化会展业为突破口加快发展无锡文化产业的建议[OL].人大代表建议. (2011-08-02) .http://www.wuxi.gov.cn.
[2]省贸会.福建省文化会展业2010-2012年发展规划[OL]. (2010-09-26) .http://whlg.cei.gov.cn.
[3]何光锐.文化会展业:不可限量的新“引擎”[OL]. (2010-12-07) .http://luojiansq.news315.com.cn.
[4]王羿雯, 何阳辉, 郑蕾娜.试探基于产业链的会展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J].福建论坛, 2011 (4) :100-101.
会展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会展人才 篇11
此外 ,作为会展教育的真正主体,学生们对于目前的会展教育以及企业对会展人才的要求有什么看法,也是值得我们关注和重视的一个方面。
为此,借首届全国会展人力资源供需交流会举办之机,本刊随机采访了部分参展企业和学生,倾听他们对于会展人才的看法和需求。
中纺联(北京)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办公室主任李艳
由于业务需要,目前我们公司希望招聘一位展览及会议管理一名,其职位要求应聘者的专业为会展管理、经济管理或市场营销,有工作经验者优先。其实,在真正与应征者面试的时候,考虑最多的是其实际应用能力和面对工作中可能随时遇到的各种问题时的随机应变的能力。
一般说来,由于缺乏实际的操作经验,在初次工作时,应届毕业生多半是缺少企业所需要的这种能力。这样说并不是直接否认了应届毕业生,而是希望应届毕业生能够摆正心态,从基础做起,逐步的,并且尽可能快的融入企业。毕竟任何事情都需要过程,我们也希望能为热爱会展行业的年轻人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
天广联(中国)有限公司李达
会展企业需要高端人才——需要他们进行会展项目的开发、策划、营销、管理、交流与服务。会展业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项目落实后,需要跟进大量的文印、电话、传真、接待、注册、协调、服务等工作,这样就需要使高端人才投入更多的时间对市场进行分析,对客户进行跟踪,从而完成会展前期高端调研工作。然而,刚毕业的学生由于缺乏实际的工作经历,不具备这些会展企业所需人才的能力。
从当前的教育体制来看,目前,一些院校的教程存在着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可喜的是院校的一些老师正在转变了观念,考虑到会展教育的应用性及学生的未来发展,老师们也都努力为学生寻找实践的平台,这为学生们走向社会迈开了成功的一步。
这次活动为实现校企真正地互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希望这个展会在以后能加大规模,提高其在行业内的影响力。
廊坊国际展览集团有限公司销售部经理王建海
我们企业招聘以有经验的人才为主,适当的招收一些应届生,补充一些新鲜血液,我就是毕业后直接应聘进入集团公司的。但大多数企业在招聘时,都喜欢那些可以迅速创造效益的员工。
校企联合是一种培养人才的有效方式,但还有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这其中主要的人才流动问题,有的企业可能遇到过这种情况:花时间、花精力培养出来的应届生,尚未给企业创造效益就跳槽走了,这对企业是一个极大的损失。
校企联合定向培养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但如果企业和院校之间可以事先有一个约定或保障,还是比较可行的。另外,我认为,院校以培训的形式与企业联合,效果会更好,现在的会展院校开设的专业都非常好,等慢慢成熟起来之后,企业可以安排自己的员工去定点学校接受专业培训,这种形式对企业、尤其对我们展馆方更具吸引力。
北京善美展览展示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和悦
普美的主要业务范围包括展示策划设计及制作、会议布置及美工工程、图像设计及制作、户内外喷绘广告写真刻字和各种展示架等,鉴于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企业招聘的两个基本要求是专业,有经验,因此基本上不会考虑应届生。校企联合方面的工作我们也做得很少,目前还没有精力和时间考虑。
每年的2、3月份和10月份是企业招聘的两个主要时期,因为这两个时段企业业务量较少,也需要适当的注入一些新鲜血液,但我们一次不会招聘太多,公司的人才策略还是新老结合,以老带新。
百货商业协会白冀民
会展是一个新兴行业,目前大多数从业者都是半路出家的,这些人员虽然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专业底子薄,对国际展会运作模式也了解不够,展览公司中绝大多数管理人员专业知识不够,造成展览公司资质差,展会水平普遍不高。
目前,国内已有一些普通高校、高职院校开发、设立了现代服务技术会展专业,培养本科和大专人才,以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需要。尽管,一些会展院校的学生因为没有实践经验,在实际操作中会遇至各种问题。但是,这一做法为中国会展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不难想象4年、5年后这批人中会有一部分在打拼中,逐渐成熟起来,将成为会展业界的重要力量。
设计兵团展览论坛总版主苏彦
设计兵团展览论坛的主要功能是设计交流、业务交流、人才交流,企业目前的人才缺口并不是很大,今天来参展的主要目的是做宣传和推广。明年下半年,企业会有一些新的项目上马,届时会招收部分相关专业人才。
我们非常认可和期待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但目前还没有付诸实施,希望组委会可以提供相关信息和机会。
北京城市学院会展专业学生温歆
我们班有30多名学生,大家都在现场寻找自己的实习和工作机会。我也根据自己的情况应聘了几家企业,同时进行了深入的沟通,总体感觉不错,收获还是蛮大的。
下月初我们将迎来期末考试,考试结束之后就开始正式的实习生活,因此今天最主要的目的是选择实习单位,当然如果有机会留在实习单位工作,对我们来说是最完美不过的事情了。
石家庄铁道学院展示设计专业学生张雪娜
我一共投出了4份简历,应聘的都是要求比较相近、我认为自己有能力胜任的工作岗位。总体感觉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比较高,专业水平方面我们应该没问题,但工作经验、实践能力等还需要提高。
我是山西人,毕业后想留在北京,因此会努力在各方面提高自己,我的主攻方向是平面设计,也想在三维设计方面提升一下,从今天现场的情况来看,如果能在这两方面有所突破,找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还是没有问题的。
山东技师学院经济贸易系学生王海清张子苋
我们刚刚在现场粗略的转了一圈,才刚刚投放了两份简历,总体感觉企业的要求偏高,我们的能力还有待在各方面予以提高。
文化会展 篇12
1 文化会展与古镇文化的关系
文化会展作为针对文化活动的会展, 深谙古镇文化特点, 对古镇文化开发与保护极具针对性与专业性。伴随着文化会展在古镇文化开发中的应用, 文化会展业与文化会展市场也在不断地成熟、不断地成长与壮大。
1.1 文化会展的概念
会展业是现代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 而文化会展作为其中一种专业的会展, 其涵盖多个产业链, 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也是文化产业的加速器。文化会展可分为广义的文化会展与狭义的文化会展。广义的文化会展是以传播、开发、传承特色文化为目的, 为达到弘扬与保护特色文化与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的目标, 综合运用展览、会议、博览会、节事等媒介窗口对文化产品进行开发、生产、销售等活动的综合产业。狭义的文化会展, 主要指为文化产品展示和交易、传播提供窗口的各种会议、展览、博览会、交易会等。而本研究主要针对广义的文化会展展开。
1.2 文化会展与古镇文化的互助互长关系
文化会展根据古镇文化特点, 把古镇自身资源优势 (文化、历史遗产等) 转化到产业发展的优势中去, 同时由于古镇的发展又促进了西南地区文化会展模式的更新与发展, 二者在相互作用中协同发展。古镇文化是古镇在形成过程中, 伴随一定地理与人文特征所形成的具有形成地特色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会展提供优秀的展示平台等将古镇隐匿的优势文化资源激活, 并且通过提供优秀的创意策划将丰富、独特的古镇文化转化成当地文化经济发展的“亮点”, 在古镇文化的消费过程中将古镇文化“深入人心”。
2 文化会展对古镇文化传承与保护的促进功能
文化会展是对特色文化产品的产业性开发, 因此具有产业集群的优势;并且作为21世纪“朝阳产业”的一员, 文化会展又具有新兴产业的特点——“绿色”并富有生命力。
2.1 促进古镇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古镇文化品牌的构建
文化会展开发会把古镇分散、模糊的文化资源进行提炼、整合、排序, 凸显古镇文化的特色, 以最大的合力对古镇文化进行传承与保护, 克服自然地理等原因导致的文化分散以及由于开发历史与观念落后等原因导致的文化非系统性。纵观2008年中国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 都运用了文化会展成功地打出了自己的文化品牌, 这是因为文化会展可以结合古镇特有的人文地理风情, 围绕其核心文化价值进行设计, 对当地文化进行综合设计与展示, 最终形成广为人知的古镇文化品牌。从上表可看出, 钓鱼城把当地古战争文化、战争与后人瞻仰的历史遗迹等文化资源进行整合与提炼, 并通过专业策划团队, 以文艺晚会、民俗表演、文化展览、商品展销会等媒介窗口进行展示, 打造钓鱼城文化。
2.2 提供古镇文化保护的动力与平台
对古镇文化保护与传承归根结底还是需要古镇自身的力量。以文化会展为纽带的古镇开发, 最终会形成多个产业的联动, 形成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环境,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为古镇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长久稳定的经济支持。同时, 古镇自身就是一个天然的展示平台, 通过文化会展开发, 使游客在这个平台上全面认识古镇文化, 身临其境, 全面“浸润”在古镇文化中。钓鱼城通过古战场与历史名人遗迹的实地展示, 不仅综合性地带动了当地的吃、住、行、游、购、娱等产业的发展, 并且突破传统文化传播方式的限制, 实现钓鱼城文化直接、迅速的向外传播, 并在其中获得了足够经济力量进行文化传承。
2.3 协调古镇文化传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文化会展是建立在古镇文化资源基础之上, 因此维持与保护古镇良好的文化资源是进行文化会展的必要条件。文化会展通过保护环境, 传承古镇文化, 促进古镇经济发展;并从古镇经济发展中获得更多的支持, 以加强环境保护与文化传承, 从而实现古镇文化、经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在钓鱼城的文化会展开发中, 为了更好地展示钓鱼城古战场文化遗址与周边历史文化遗址, 主办方对钓鱼城古城墙、古战场等遗址进行了保护性修缮, 不仅保护了文化古迹, 也使其更加适于观赏。同时举办特色商品博览会 (东南亚商品博览会等) 、庙会等商业文化博览活动, 以第三产业发展当地经济, 减少环境污染, 实现古镇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绿色可持续”。
2.4 扩宽古镇文化交流渠道, “活化”传承古镇文化
古镇文化保护与传承, 不是固守的保护与传承, 而是发展的保护与传承。通过在古镇举办文化会展, 会吸引各地的游客、学者参与, 这就在当地形成了一个文化交流圈, 古镇文化在与外地的参观者所带有的其归属地文化的“碰撞”中得到传播与更新。同时, 文化会展的展览、会议、博览会、节事等媒介窗口不断丰富着古镇文化的对外交流途径, 使古镇文化对外交流与传播更具灵活性。钓鱼城旅游文化节的举办就通过举办与巴蜀文化、长江文化、东南亚文化等相关的活动吸引这些文化聚集于钓鱼城, 通过相互的交流活动, 丰富着钓鱼城的“古战场”文化, 不断完善着钓鱼城的文化结构体系。
3 运用文化会展对古镇文化进行保护与传承的策略分析
古镇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文化的传承是对文化的动态保护, 而文化的保护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文化传承。然而目前, 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古镇文化传承与保护存在着缺乏创意, 文化品牌构建意识薄弱, 服务水平不高, 同质化倾向明显等问题。
3.1 明确文化主题, 完善服务
用文化会展对古镇文化进行传承时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贯穿其中, 并提供良好的配套服务, 使游客在与古镇“亲密”接触中对古镇文化留下良好印象。探究钓鱼城历史始终是以当年的蒙古扩张史与古战争为中心展开, 因此举办文化会展活动除了引入周边文化, 更要以战争文化为钓鱼城文化主题, 不断完善钓鱼城服务体系, 做到:吃, 发展草原特色饮食文化;住, 要想让游客更多了解钓鱼城文化就要把游客“留下”;行, 完善城内跑马道, 让其通向每一个景点;游, 进行战争文化展示。
3.2 集合周边文化, 带动古镇社区参与文化会展
在用文化会展进行古镇文化传承与保护时, 要充分利用古镇周边的自然历史文化遗迹, 与古镇文化结合, 提升古镇文化的吸引性。钓鱼城的文化资源虽然十分的丰富, 但其处于三峡、大足石刻周围, 就有必要整合这些文化资源, 使游客感受到钓鱼城开放的文化精神。此外, 对古镇文化进行保护与传承, 也要充分带动当地社区主动参与到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活动中来。当地居民在古镇生活所形成的风俗习惯也是古镇文化的一部分, 而这样的民风往往是古镇之间互相区别的重要内容, 同时也是文化会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因此就需要当地居民保持其特色的民风, 使当地居民自发的对古镇文化进行保护与传承。
3.3 抓住当前文化会展业发展机会, 完善文化会展市场
目前, 国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给予文化产业发展许多优惠条件, 在进行古镇文化传承时要利用国家给予西部地区的政策经济支持, 并采取文化会展市场化运作与政府主导协调发展的办法, 建立健全会展行业的竞争机制。同时, 毕竟文化会展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不长, 没有形成完善系统的行业准则, 市场还不规范, 因此在运用文化会展对钓鱼城文化进行保护与传承时要通过培育专业文化会展从业人员, 遵守市场发展规律, 制定相关行业的行业规则。
4 结语
文化会展运用专业会展营销知识, 通过会展的形式把古镇文化推广到社会中, 使人们对其文化特色直观感受, 促进古镇文化品牌的形成。通过文化会展活动, 吸引各种文化汇集到古镇, 在交流、体验中传播古镇文化, 发展、传承古镇文化精髓。同时, 文化会展对古镇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一个动态的传承与保护, 通过动态的展示过程, 体现了古镇文化的流动与开放性。最后, 古镇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还有许多其他的办法, 这里探讨的文化会展只是针对目前社会上第三产业会展业的发展而提出, 并以专业会展角度对古镇文化开发进行探讨。
摘要:随着古镇开发的深入, 以及文化产业在我国的兴起, 作为古镇开发根基的古镇文化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目前古镇文化传承与保护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往往落后于古镇的经济开发。基于对重庆合川钓鱼城的调查研究, 对古镇文化特点进行分析, 针对古镇文化传承与保护存在的问题, 以文化会展为切入点, 探讨了文化会展对古镇文化传承与保护的作用, 并从文化会展角度对古镇文化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古镇,文化会展,文化传承与保护
参考文献
[1]李倩, 吴小根, 汤澍.古镇旅游开发及其商业化现象初探[J].旅游, 2006, (12) :52-57.
[2]方昱.文化产业的加速器:文化会展[N].中国城乡金融报, 2012-08-15.
[3]俞华, 朱立文.会展学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4]华谦生.会展策划与营销[M].广州:广州经济出版社, 2004.
[5]陈锋, 邢树森.上海世博会文化会展活动的思考和建议[J].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01) :19-24.
[6]龙良富, 黄玉理.基于产业集群的小城镇会展发展策略——以古镇灯博会为例[J].中国商贸, 2011, (03) :245-246.
[7]王毅.钓鱼城与重庆旅游文化资源[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0, (3) :51-54.
[8]谭波.关于合川钓鱼城旅游规划的一些建议[J].资源与人居环境, 2010, (08) :64-65.
[9]裴敏莉.社区参与古镇旅游发展研究[J].中国商贸, 2012, (03) :192-193.
【文化会展】推荐阅读:
洛南县国际文化会展中心项目申请报告01-13
武汉会展业与广州会展业比较研究05-28
会展概述10-23
会展市场01-20
辽宁会展05-18
会展区域06-13
会展专业08-22
网络会展08-23
会展英语09-13
会展视角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