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市场

2025-01-20

会展市场(精选12篇)

会展市场 篇1

一、郑州会展场馆营销市场分析

(一)场馆SWOT分析

场馆SWOT分析是指场馆经营者通过对营销环境进行系统的、有目的的分析,明确场馆的优势(S)、劣势(W)、营销机会(O)和威胁(T)。首先,场馆的优势、劣势分析。场馆组织机构优劣、劣势分析包括采购决策层人员的经营观念与素质、部门的设置和分工协作、中层管理人员的素质以及基层工作人员的职业形象等,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就可以确定场馆的组织机构能否有利于场馆营销活动的顺利有效的开展。第二:场馆营销机会、营销威胁分析。场馆外部营销环境总为场馆经营管理提供营销机会或产生营销威胁。场馆外部营销环境包括市场、顾客、竞争、劳动力市场等众多因素。我们应该认真审视营销环境,善于发现更多的机会,避免各类挑战带给场馆的不良后果。

(二)场馆客源市场分析

经过分析周围场馆间的竞争优势与不足,以及了解了自身的处境,场馆在寻找到了自身具有诸多的竞争优势之后,必须选择最有价值意义的,并发扬光大。场馆客源的市场更注重的是:市场的细分以及市场的定位。场馆需要确定的是建立一种还是若干种竞争优势。场馆一般只选择一个特点,并将这个特点成为本行业之中的龙头,如果特点因素较多也就能吸引较多的细分市场。

二、郑州会展场馆的营销方式

从表面上看,会展的场馆营销是在销售有形的场馆,但从本质上看,它一般是在销售一种无形的服务。会展场馆营销的这种特点,使它成为一种既有产品营销的属性,也有服务营销的综合型营销,既有有形的产品营销又有无形的服务营销的双重特性。

(一)公共关系营销

公共关系营销的传播方式比较多,它可以利用多种媒体传播,也可以自己进行直接的传播。但公共关系营销对媒体的利用,大多以新闻报道的形式出现,而不是做广告。另外,公共关系营销的作用不仅仅是针对目标参展商,它还针对会展的其它方面。公共关系营销的社会公认程度一般比较高,更容易被目标参展商以及潜在的客户所接受。公共关系营销往往可以采取下面的一些方式:第一,办展的单位可以经过召开新闻发布会、人物访谈、记事的特写以及新闻特别报道等多种形式,通过媒体进行新闻传播。新闻宣传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和一定的时效性,并且真实可靠。第二,办展机构可以通过加大与社会之间有关方面的交往来增加会展的影响。如组织联谊会、俱乐部、进行行业研究和策略性的拜访等,还可通过扩大社会交往来与各方面建立长期且稳定的关系。第三,办展机构亦可以通过以会展的名义针对一些富有新闻价值的事件或公益事业进行赞助以及支持,借此以提高会展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网络营销

通过与传统的营销方式相比,网络营销的优势非常明显,它因此也被办展机构在营销其会展场馆时被大量采用。在进行场馆营销时,网络营销的方式通常有三种:第一,办展机构建立自己的会展的专门网站,通过精心设计,通过将该会展的有关详细内容发布在网上,并在其它营销活动中告诉客户本网站的网址,使他们根据需要可以随时随地上网查询相关内容,预定展位,提出意见。会展办展单位可以依据筹备的进展状况随时随地更新网上的内容。第二,办展单位也可以不组建会展专门网站,而将会展的有关内容交给行业的专门网站,由他们帮助在网上推广本会展。办展机构负责向他们提供会展的有关资料,由他们在网上设置专门的主页,以便客户浏览。

(三)直复营销

直复营销简单的可以说是一种互动的营销系统,它使用一种或者多种媒介,以达到在任何地方都能够产生可以度量的回应、以及达成交易的效果。它的最大特点是其营销效果是可以测量的,办展机构可以非常准确地了解对营销进行回复的顾客的比例,还知道他们回复的内容是什么。因此,直复营销的效率非常高。我们经常接触的直复营销方式包括:直接邮寄型营销、会展现场推广、直接回访客户以及其它媒体营销等。

三、郑州会展场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展场馆规模偏小,条件落后,服务配套设施不足

先进国家的会展场馆大多都是规模庞大并且具有国际影响力。例如德国的汉诺威展览会就拥有世界上最大并且具有影响力最大的展览场地,总占地100多万平方米,是世界上展览会的发源地。虽然我国有会展场馆近200多个,但大多数都是规模偏小,展览面积在5万平方米以上的少之又少。并且由于国情的限制,我国的会展发展起点较低,大多数的会展场馆都是条件落后,设备简陋,展馆扩建缺乏资金;一些依靠自筹资金所创建的场馆整体水平都不太高,配套服务设施落后,以及展馆的管理水平也较落后。

(二)展馆建设政府性强,市场化水平低

中国的经济增长呈现粗放式、外延式模式,也就决定了中国展览业走的也是一种政府建设,行政管理的道路。这种发展模式所要的是绝对数量的递增,而不是经济总体效益的提高,导致我国的会展场馆收益水平以及市场化水平降低。目前,我国展览产业按规模每年举办近2500个展览会,会展活动规模已经很大,但会展产生的效益低、产值低,政府某些部门的行政意识不强,而不是按市场规律进行经营。

(三)会展场馆科技含量少,智能化水平低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如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会展场馆进行智能化设计,创造舒适、安全、便捷的展览环境,已成为会展场馆建设的特定要求和必然的趋势。在我国国内当前的会展场馆设计中,科技含量低是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总投资超过5亿多人民币的南京国际展览中心是国内极少的的智能化会展场馆之一。该展览中心机电设备投资约2亿元人民币,约占总投资的25%,智能系统投入已经超过4500万元人民币,总共约占总投资的8%。南京国际展览会中心在场馆设计方面以及设施方面为国内其它会展场馆的智能化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更应该注意的是,其它场馆的设计必须进行充分的可行性的研究论证,如果一味地去效仿或不切实际追求全而大,往往会造成设备的利用率低下和很大程度的浪费,而且将会很大程度上降低智能场馆的投资回报率。

四、郑州会展场馆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就目前在郑州会展场馆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缺陷,其中展后服务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和改善,近年来,第三产业发展非常迅速,展后服务就显得非常重要。另外,会展场馆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会展场馆科技含量少,智能化水平低,规模偏小,基础设施落后,市场化水平低等。

会展场馆的服务管理是场馆能否正常运行的基础,是场馆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场馆服务是为了提高场馆的社会以及经济效益的一种重要手段。展览完毕之后,各参展商的展位需要安全拆除,让场馆场地恢复原貌,展位的拆除工作一般要在展品取下展架之后才能进行。场馆要监督各参展商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展位的拆除工作。展览完毕,各参展商临时租用的展具应该及时地退还给主场承建商。展会撤展时通常要比布展时要产生出更多的垃圾,场馆人员或指定的承建商要及时处理。另外,场馆撤展时会比较杂乱,但场馆不能松懈撤展现场的安全和消防保卫工作。最后就是后续服务的管理。后续服务管理就是展会闭幕之后提供给参展商、观众以及它各方面的后续服务,比如邮寄场馆举办展会的总结、展会成交情况的通报、介绍场馆下次举办展会的种种情况。这样才能为场馆的建设以及发展提供有力的市场保障。

应扩大政府的投资力度,加大场馆建设投资,完善相应的服务配套设施;加大科技投入,运用现代高薪技术对会展场馆进行智能化设计,创造舒适、安全、便捷的展览环境;加强场馆展会的市场化水平,提高效益和产值。完善会展场馆的服务管理,使其向更健康完善的方向发展。

五、结论

现如今,广告已无处不在。会展的相关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自己一席之地,也必须用好会展广告营销这个现代市场竞争手段。如今已进入21世纪,人们已经无法避免广告带来的影响,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广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广告以其独特的市场经济功能,全面进入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以其特有的文化张力,刺激着我们的生活,亦渗透到各行各业中。由于现代科学理论、研究方法的不断出现,会展广告营销已经成功地从个人的经验提升为具有一定规律的群体性活动,并迅速迈向系统化以及科学化,使其成为了一门跨学科的、多层次的以及多元化的新学科。学习会展、深入了解会展,成为一名专业性的会展人才,已经势在必得。因为,未来,在会展业发展的整体趋向中,会展广告一定会被更多的会展业与参展商所接纳,会展广告一定会为我国的会展业的发展产生更大的作用。

会展市场 篇2

Pick to:Has the reputation of “tourism crown jewels” mice tourism is a kind of special tourism way of emerging in the world.It is tourism industrialization, socialization and with the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tourism activity phase after crossing a way.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tourism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profits and high output, touris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can bring comprehensive economic benefits, and can improve the visibility and reputation of the city.This paper from the Angle of the theory of mice tourism,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tourism, and other important concepts were studied.Taking yi chang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alyzes the mice tourism market, at the same time, the bottleneck of development of mice tourism conducted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anatomy.关键词: 概念;宜昌会展旅游;现状与优势;瓶颈问题

一、关于会展旅游的研究

1.1引言

近年来中国会展经济发展异常迅猛。会展经济具有强大的关联度, 能直接拉动社会综合经济指数。作为一种新的经济现象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会展业已经被我国许多大城市列入重点发展的行业。据不完全统计, 全国大中小各类城市, 提出要把本市办成“国际会展都市”、“国际会议中心”、“中国会展中心城市”、“中国会展名城”、“中国地域会展中心”的已经超过了30 个, 并日益向国际化、专业化、规模化和品牌化方向迈进。国际上有1 和9 的说法, 即为会展的场馆收入如果是1 的话, 那么相关的社会收入就是它的9 倍。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我国拥有各类展览公司约5000 家, 直接从业人员达到10 万人以上, 举办经贸展览会的数量正以每年20 %的速度快速发展。1997 年全国举办展览会的总数为1063 个, 1998 年为1262 个, 1999 年为1632 个, 2000 年迅速上升到1684 个。这些会展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 会展经济给这些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1.2关于“会展”与“会展旅游”

“会展”, 顾名思义就是指会议和展览。

“会展经济”的范畴就比较大, 它是指一切涉及会议、展览的相关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的活动, 具体阐述, 它是指那些由于会议、展览而产生利益、效益、价值、利润的活动。“会展旅游”是指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大型国际展览会、博览会、交易会、运动会、招商会等, 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洽谈贸易, 旅游观光, 进行技术合作、信息沟通、人员互访和文化交流, 以此带动交通、旅游、商业、餐饮等多项相关产业的发展, 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旅游服务形式。

中国旅游界将“会展旅游”界定为: 为会议和展览活动的举办提供展览会场之外的、且与旅游业相关的服务, 并从中获取一定收益的经济活动。其特点:旅游主题明确、驻留时间长、经济效益高、影响作用强。

由此可见, 会展旅游不是让旅游业去举办各种会议和展览, 而是让旅游业发挥行业功能优势, 为会展的举行提供相应的外围服务。会展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和旅游业的六要素形影相随, 而且依赖旅游业的参与程度。会展旅游是依托会议、展览、文化旅游节、体育赛事等各类会展活动而兴起的一项旅游活动。会展旅游以其兼容性强、辐射面广、组团规模大、消费档次高和文化气息浓等特性, 得到世界各地的普遍重视, 并以此作为提高本地区旅游产业质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化发展的一个新的突破点。

二、会展旅游的市场分析---以宜昌市场为例

为了要了解特定的会展旅游市场, 必须先了解市场类型的主要构成特质: 即消费者市场、生产者市场和中介者市场。这种区分的方法是以购买者的目的为基础的。

国际博览会联盟(UFI)曾发表报告说, 一个城市如果基础设施相对完备、人均收入在世界中等以上、服务业在GDP 中的比重超过制造业、外贸总额占(GDP)的比重接近或超过100 %、优势行业的聚集力量相对强, 那么会展经济就会在该城市得以强势发展, 并发挥相关的积极作用。下文以宜昌的会展旅游市场为例:

2.1宜昌会展旅游的现状:

城市发展亟需高标准国际会展中心

随着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的兴建,“省域副中心城市”口号的提出,宜昌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发达国家资本和产业加快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国内沿海发达地区资本和产业加快向内陆地区转移,使宜昌对内对外开放的前景也更加广阔;国家推进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了中部地区的崛起;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宜昌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提供了有利条件;2009年,三峡工程全部竣工后,充沛的电能、巨大的品牌效应和独特的对口支援机遇,又为宜昌的招商引资和培育优势产业提供了新的契机。

随着宜昌城市建设的加快,需要举办越来越多的展览会来促进交流,出售产品。然而,许多参加大型展览活动的单位不得不面临这样的尴尬:因为没有配套的空间和场地,很多大型的宣传展览活动只能露天举行,一旦碰到阴雨天气,原本计划好的活动不得不延期举行;夏天的时候,因为天气炎热,很少有市民愿意在太阳底下呆上几分钟,于是,活动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样的情况总是让许多商家倍感无奈。伴随着宜昌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的加快,各种大型会议及展览活动举办越来越频繁,改革开放的宜昌亟需一个大规模会展中心,来承担越来越繁重的展览及大型会议接待任务,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与此同时,具备战略投资眼光的宜昌新首钢资源控股有限公司也在时刻关注着宜昌的发展,对宜昌的发展前景十分看好。在经过多方考察,并与宜昌市政府进行多次接触后,正式确定了投资宜昌火烧坪高磷铁矿和三峡国际会展中心综合项目的战略方针;而宜昌市政府也希望引进实力雄厚的企业参与到宜昌的城市建设中来,为宜昌的城市建设及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经过多次洽谈协商,宜昌市政府与宜昌新首钢资源控股有限公司正式签约,由该公司承担宜昌三峡国际会展中心综合项目的建设任务,旨在通过该公司雄厚的实力达到高标准建设的目的,与宜昌不断提升的国际地位相符。

宜昌三峡国际会展中心项目和发展大道扩建工程是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的重点工程,是提升宜昌城市整体水平、完善城市功能的重点项目,是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大道片区开发、加快夷陵新区建设的重大举措,这也是宜昌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必然要求。

2.2宜昌发展会展旅游的优势:

第一、宜昌具有发展会展旅游的地理优势。

宜昌地理位置居中,在长江经济带中,宜昌东接武汉,西连重庆,是东部发达的经济科技与西部丰富资源的结合部,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由中线进入西部的起点,处于南北经济文化交往、东西资源要素对流的交会处和过渡地带,历来是重要的商品物资集散地。第二、宜昌具有发展会展旅游雄厚的经济实力。

会展旅游的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 经济实力是会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5.5亿元,增长17.8%;规模工业产值突破200亿元大关,达到206.9亿元,增长50.1%,规模工业增加值66.6亿元,增长44.9%;全地域财政收入突破20亿元,达到21.7亿元,增长22.7%,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6亿元,增长30.5%;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8.8亿元,增长53.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1亿元,增长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91元,增长9.3%;农民人平纯收入6048元,增长11.5%。因此,宜昌具备着发展会展旅游的雄厚经济实力, 经济的繁荣景况也为会展旅游的相关企业注入强心剂。

第三、宜昌具备较为发达的交通网络和良好的旅游接待能力。

城市交通是城市的动脉, 也是发展城市会展旅游的基本要素。纵观宜昌,公路、水运、铁路和民用航空等四大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先后兴建和建成了一批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交通重点工程。宜黄高速公路全线贯通、三峡工程汽车专用公路、西陵长江大桥、三峡机场、宜昌长江公路大桥、夷陵长江大桥、二级以上的高等级公路干网改造等重点设施的建设快速发展,为加快宜昌高标准、高层次、现代化、立体化的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我市交通运输“进不来、出不去”的滞后局面得到根本改善,宜昌市已成为位于国家一级开发轴线——长江黄金水道与焦柳铁路、沪蓉国道主干线交汇处的交通枢纽城市,一个以公路、铁路、水运和航空四大运输方式为主体,水陆空协调发展,全方位对外开放的交通运输格局已初步形成规模,成为湖北省西部地区的重要对外枢纽。

同时, 宜昌具备良好的旅游接待能力。酒店有宜昌国际大酒店,均瑶酒店,锦江之星,华美达,桃花岭饭客,皇冠假日酒店,半山酒店,馨岛国际酒店,国宾花园酒店等,同时, 宜昌拥有300多家旅行社, 这为发展会展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接待设施。再者, 宜昌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其中像三峡人家风景区、三峡大坝、三游洞、兰草谷、关陵、南津关、夷陵广场、宜昌车溪民俗风景区、屈原故里、昭君故里、清江画廊、湖北屈原祠、滨江公园、玉泉寺、葛洲坝、西陵峡快乐谷、长江三峡工程坛子岭旅游区、马铃岩、高岚风景区等景点也是会展旅客休闲度假的好地方。

三、发展会展旅游的瓶颈问题

虽然我国的会展旅游发展优势强劲, 但是随着我国加入WTO , 经济全球化的压迫, 我国会展旅游正面临着一定的危机。换个角度, 假如将我国的会展旅游和德国、香港等会展旅

游发达的国家或者地区相比, 存在着相当的不足之处。现就以宜昌发展会展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为切入点, 来分析会展旅游的发展瓶颈问题:

3.1会展旅游缺乏相应的理论体系指导。

实践表明, 发展会展旅游业, 对其影响最大的五个因素: 生产要素、腹地经济优势、旅游基础设施、法制健全透明度和城市基础设施, 但对其存在的问题和引导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都十分缺乏, 很多问题还仅仅停留在表象, 没有全面和深入地进行理论研究。

会展旅游业的发展首先需要与之相配套的战略,只有明确的战略, 才有正确的战术, 会展旅游的发展才会有明确的目的和方向。而现实的问题是至今为止,宜昌还没有一个权威机构或民间组织对会展旅游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和剖析;会展旅游业只有不到10 %的从业人员具有与会展旅游业相关的专业知识,缺乏理论体系的指导, 导致对发展会展旅游和如何发展的问题认识不清。

3.2会展旅游的市场化程度较低。

与会展旅游发达的国家或地区相比, 中国会展旅游市场的市场化程度有待提高。很多展会都是由政府主办或者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但政府的支持往往过火, 经常会出现干预过多的现象, 这与外国会展旅游的“政府主导, 市场运作”的形式几乎背道而驰。政府的干预过多一方面削弱了会展旅游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 另一方面不利于会展旅游行业形成一个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

而且, 会展经济是一种规模经济, 只有形成一定的规模才具有竞争力。在国外会展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 相同题材的展览会一般很少重复出现。举办展览一般需要由国家会展业专家委员会统一行使审批、管理职能, 从而保证展会的规模。而在中国, 目前办展有很多审批渠道, 同一主题或者主题相近的展会, 可以在不同渠道同时获批, 这就导致重复办展。

3.3会展管理体制不完善、行业规则不规范,缺少专门部门对会展业实行有效协调与指导。整个行业基本上处于互不通气、各自为政的状态, 重复办展、恶性竞争的状况比较严重, 整个市场秩序混乱。与会展先进国家地区相比, 中国会展业管理体制、组织手段以及配套服务等相应制度不完备,随意性较大。国际展览联盟(UFI)认可的“国际展览”更是凤毛麟角。究其原因, 我们的展览会组织和管理水平还比较低,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 多数展览会在立项、营销、运作上缺乏系统性。

同时, 中国会展旅游行业缺乏自律, 展会主办单位越来越多, 办展单位的实力和服务水平良莠不齐;哪一项展会热就争着办展。例如, 在广州举办的与物流相关的展览会就有数个, 再加之香港贸发局在广州举办的物流展, 佛山、深圳等地区举办的物流展会, 那还能谈得上什么规模效应吗? 这种重复办展一方面会让参展商和参观商无所适从, 同时也造成了会展业的无序竞争局面。

会展旅游发展的外部环境还不健全。因为受制整个国家大环境的原因, 所以宜昌会展旅游发展的外部环境也不太好。会展旅游业作为都市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发展有赖于良好的外部环境。目前我国仍对出展和来展实行审批制度, 外经贸部、科技部和中国贸促会都有各自的审批权。举办国内地区性的国际、国内展览则由当地政府的相应部门审批。法律、法规不健全;审批手续复杂。举办会展的审批中人为因素过多, 审批手续繁杂, 有的展会审批主

要是基于国家安全等方面的考虑, 而事实上目前国际展会大部分是科学性和商业性的, 与政治等方面关系不大。

3.4会展旅游的专业人才缺口较大。

会展旅游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然而由于我国对会展研究起步较晚, 相对会展旅游发达的国家而言, 中国会展旅游的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相差甚远, 无论是会展组织者、会展管理者、施工人员还是为会展提供其他服务的从业人员的素质总体来说都有相当大的差距。会展公司中绝大多数管理人员都是半路出家, 没有受过系统、全面的专业教育, 因此造成会展公司资质差, 展会水平普遍不高的现象。同时相当数量的会展公司只是一个招牌三几个人经营, 没有参加过专业培训, 由此导致会展总体水平低, 无论从设计、创意到服务等方面, 都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

参考文献

1.应丽君 关于中国会展旅游的思考[期刊论文]-旅游科学 2003(01)2.金辉 会展概论 2004

2.崔玲萍.陈玲玲 刍议我国商务旅游市场发展策略[期刊论文]-经济问题 2007(06)

3.唐静 旅行社开发商务旅游市场的营销策略初探[期刊论文]-财贸经济 2004(12)

4.解永秋 北京商务中心区发展商务旅游产业的优势、问题及对策[期刊论文]-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6(05)

5.王春雷 中国会展旅游发展的优化模式构建[期刊论文]-旅游学刊 2002(02)

“海”战术瞄准全球会展市场 篇3

让业绩证明一切

记者总是亲切地称刘海莹总经理为“海总”,除了职位上的原因之外,还因为他令人感到亲切的笑容。淡起当初接管场馆,现在的海总依然信心满满,“没有太大压力,我们具备一定的优势。”他告诉《中外会展》记者,整个场馆是在2008年圆满完成接待北京奥运会之后,2009年11月内部整改完毕并正式投入运营。无疑,这也是放人会展市场的一条大鱼。

根据海总向记者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僅2011年国家会议中心共接待了831个会议、活动项目,69个展览项目;共迎来约20万名参会代表、1万余家参展商和60万名参观者的光临;更为引人注意的是餐饮接待人次达到110万。

在会展行业中,国家会议中心也频频成为关注的焦点,独家制定了会议行业第一个国家标准《会议分类与术语》,还出版了国内第一本会议中心运营与管理类的专著——《会议中心设计、运营与管理》,牵头起草了展览中心、会议中心运营管理的行业标准《展览场馆运营服务规范》和《会议中心运营服务规范》;在其著称的餐饮服务方面,国家会议中心成为国内第一家同时通过“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22000)、“HACCP”认证的会议中心,还创造性地签署了全球第一个会议中心与航空公司的合作协议……一系列的数字和“第一”,再次让这座场馆在行业内闪亮起来。

当初中心正式营业后,会展市场有赞许之声,自然也有其他非议。因为场馆的地址、功能以及未来市场定位等问题,虽然并没有直接发难这座昔日备受瞩目的奥运场馆,但是市场的压力还是不自觉的分在了刘海莹所带领的团队肩上。“我们的场馆不可能满足所有会议组织方的需要,但已明确地为中心定位成为大型、高档会议接待,并承接优质精品展览的会展场地。”刘海莹告诉记者。

2009世界魔术大会、2010年世界心脏病大会、2011“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一系列国外、国内知名展览、会议成功的在这块场地上举办,赢得行业内赞誉的同时,也彰显出国家会议中心硬件与软件条件的优越,用海总的意思来表达:经营企业,一定要让成绩来说话。

赢在战略和服务

“我们当时把餐饮和住宿引进来的时候,也受到一些质疑,但是后来的实践证明,这个选择是正确的。”对国际会议具有丰富经验的刘海莹跟记者分享经营场馆的策略。

面对场馆市场局面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不利局面,刘海莹也表示了担心,“现在国内办会的地方太多了,国内办不了他们可以到国外,所以客户的选择是多方面的。”其实,在经营过程中,国家会议中心非常清楚地认识到这个局面。按照刘海莹的看法分析,会展市场在不断变化,而展馆的建设也是有着特定的规律和趋势。“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展览与会议融合的趋势逐渐加强,这也为举办专业性展览或会议的场地提出了新的要求。”他告诉记者,之所以有些会议中心或者展览场馆不能赢得客户喜欢,“是因为缺少了一种会议或者展览的气氛。”

在这方面,刘海莹的信心显然要充足很多,“从目前来看,国家会议中心是现阶段最为符合中外会展产业发展趋势的场馆之一。”有如此观点必然是有备而谈。国家会议中心配套建筑包括两家酒店和两栋写字楼,也正是凭借这样的建筑集群成为目前亚洲最大的会议中心。而国家会议中心大酒店的配套服务满足了几乎所有在中心办展办会的组织或个人需要。

服务,这是每个场馆都会提及的词语,但是、偏偏在国家会议中心,刘海莹和他的团队用不一样的实际行动完美阐释了这个简单的词语。“客户能想到的,我们都会想在客户之前;客户没想到的,我们也会帮助他们考虑周详。”说到做到,从餐饮到搭建,从会场布置到交通协调,国家会议中心的工作团队让“服务客户”的理念渗透在日常工作中。

这个场馆另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就是餐饮。民以食为天——参加商务活动的客户也是一样。记者问到关于中心提供的增值服务时,刘海莹告诉记者,“首先吃饭这关就必须要过。”谈到这里,他的脸上浮现出了自信的笑容。餐饮服务大多被其他会展设施误读,“一般做法都是将这项业务分包出去,需要的时候再进行运营,所以大多数展馆运营商认为这是可以节省成本的,但是我并不认同这个观点。”刘海莹向记者表示,从各种会议、展览的情况来看,对于高水准、高水平、全方位的餐饮服务需求度出奇的高,“这恰恰是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的最佳时机和最佳条款。”聊起餐饮部的辉煌战绩,刘海莹如数家珍,中心的厨师在全北京厨艺大赛中,击败了其他酒店的厨师,是唯一的大赛金奖得主,“所以我们称其为独一无二的餐饮功能。”

“好东西就不能便宜”

价格,是许多办会、办展企业或组织考虑的问题。也有行业的人说国家会议中心的租金太贵了,刘海莹扶了扶眼镜,给记者举了个例子:同样一种功能的商品但是不同的品牌会有不同的价格。当消费者选择价钱低的商品时就不能向同类商品的高价格发炮,“好东西就不能便宜。”当产品既能符合市场需求,同样也能保证供销平衡的情况下,所反映出的高价格恰恰是市场细分的结果。

说到这个问题还要从中心的定位说起。刘海莹清楚地记得,当初国家会议中心开门营业,市场定位为:接待大型、高端会议,承接中小型、高端精品展览。“如果超出这个定义之外的会议或者展览,要么我们不会接手,要么是客户负担不起看似昂贵的费用。”他进一步解释,市场总是要走向细分化,中心的出租率已经达到全国同类场馆第一,会议和展览的排期已经到了2020年之后,并且场馆租用价格也创造了全国最高,依然火爆的局面令业界艳羡,“这说明我们找对了市场定位,真正大型高端的会议、中小型高端的展览还是非常热衷于选择我们。客户看重的是我们为他们带来的增值价值”刘海莹深信这是符合市场规律的经济现象,而非业界同行误解的“一直贵到底”。

根据会展业市场规律分析,当一场高端会议或者展览在一个地方举办,有着必然的硬件和软件条件要求,“这种要求是刚性的。”刘海莹说。一般大型、高端会议或高端展览不会轻易更换举办场地,“最重要的是组织者要考虑到最后的效果。可以这么说,有些服务是其他场地满足不了客户的,但国家会议中心就是那个最终被客户点中的‘如意郎君’。”

另外,刘海莹还分析,目前会展市场发展并不健全,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企业之间要学会分析市场,差异竞争,而不是都染上“红眼儿病”,总是一山望着一山高,忽略了企业的特点和特色,“所以我们的贵是有道理的,也是符合市场需求的。”自然,市场一些不合理的言论也就不攻自破了。

全球战略配以全球人才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而决定演出是否精彩程度的往往不是舞台,而是表演者。

“从一开始,我们就有一个目标,要把国家会议中心打造成为全球一流的会展场馆。靠什么实现呢?人才,还必须是来自全球的人才。”经过两年的磨合,刘海莹指挥的队伍得到了市场的肯定,也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赞扬。记得为了感谢国家会议中心为2011年沃尔玛中国新年准备会议的支持与参与,沃尔玛中国CEO发来了感谢信,感谢国家会议中心以及工作团队为此次会议提供的专业优质的服务。作为总经理,刘海莹主张必须按照企业战略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和选拔计划。

凝聚力和活力是国家会议中心工作团队最明显的两枚标签。“人才决定企业最终能否实现战略目标。”刘海莹强调,中心在“打造全球一流、最著名的会议中心之一”共同目标的推动下,也倡导全球招聘,来自不同地区、国家和城市的工作者称为这个团队的特点。“管理大型企业要靠追求,要靠这种共同的理念打造团队凝聚力,这样的团队才有战斗力。”

此外,他还介绍,中心的管理团队还组织了员工艺术团等其他小组,活跃团队气氛的同时,也增加了人才整体的素质和激情。

2012年,只是国家会议中心“第三个春秋”的开始,但惊人的市场占有率和优秀的行业口碑,推动着刘海莹必须带领这艘前进的“高端会展航母”加速。刘海莹和他团队的成功在于定位契合市场,寻求特色差异,难怪人们会称这位掌舵人为“海总”。当国家会议中心再次起航时,她满载着更加完善的增值服务,顺应这个时代赋予会展行业趋势,驶向更广阔的蓝海……

北京旅游会展市场发展战略分析 篇4

1.1 广义的会展旅游市场

从广义角度来说, 只要旅游业涉及会展活动, 其所有行为就都属于会展旅游。由于旅游业与会展业同属服务业, 具有高度的产业相关性, 因此, 会展业成为旅游丝济发展的新支点和新动力, 对旅游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2 狭义的会展旅游市场

狭义的解释认为, 会展旅游是指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和展览展销会, 能够带来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 是旅游属性结合会展活动特点衍生出来的行为, 但不包括旅游业对会展的多元化经营业务。

2 北京会展市场的重要战略地位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 旅游会展业日益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服务贸易业的重要产业。在《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 也强调了“大力发展旅游会展产业, 充分发挥和集成首都优势, 不断增强首都的服务功能”和“重点发展体育文化、旅游会展产业, 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文化、娱乐、会展中心和奥运标志旅游地”等内容。

北京旅游业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 已成为北京市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和“首都经济”新的增长点。2010年, 北京旅游总收入就已达到今市GDP的35%, 旅游业的经济比重在全国居第一, 远远加过10%的支柱产业的标准。

随着首都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市场的进一步开放, 近年来北京会展业的整体规模迅速扩大, 产业体系逐步成形, 在信息交换、商品交易、技术交流和资金引进方面的重要作剧日益显现。北京的会展业虽然还说不上是支柱产业但作为第三产业中的新兴产业, 已表现出极强的产业增长性。日前, 北京市已将会展业列入今后发展的重点产业, 并期待由此推进北京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进程。未来10年内, 北京会展业将有巨大发展, 有望成为首都经济发展中最有潜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3 北京旅游会展市场的总体发展特征

北京旅游会展市场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 与国内主要城市相比, 主要具有三个特点。

3.1 产业规模大, 在全国居前列

30多年来, 北京全方位地向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迈进, 这不仅为北京旅游会展市场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机遇和条件, 同时也带动了各项服务措施的完善。近年来, 依托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 北京旅游会展市场已经形成了相当的产业规模, 具备了多元化、多层次的综合配套接待能力, 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旅游会展产业体系。

近年来, 北京旅游市场发展势头良好, 无论是在住宿、交通, 还是餐饮、购物、游览、娱乐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 已具备了良好的产业基础。会展市场也具备了多元化、多层次的综合配会接待能力, 展览场馆、办展主体、参展企业、相关服务行业都已形成相当的产业规模。

从国内看, 与相关城市比较, 北京旅游会展市场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 充分集成首都的资源忧势, 积累和具备了较为充分的行业资源, 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 在数量、规模、质量、水平以及城市综合功能与城市影响力等各项指标上在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

3.2 知名度高, 国际竞争力逐步增强

北京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一方面对外充分展现了东方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 也充分吸收了中西不同文化。

与上海、广州等国内主要城市相比, 北京旅游的区域位置、国际影响、人才优势对发展旅游会展市场最为有利。北京接待国际会议的数量、国际会展的规模、质量和水平、影响力等在全国都处于领先位量。

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 北京经过多年的商业运行, 旅游会展业不断向国际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日前。北京以其独特的优势, 在世界旅游会展业中占居重要的地位, 初步具备了—定的国际竞争力, 但与国际大都市如纽约、伦敦、东京、巴黎等城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3.3 从粗放增长走向集约经营

目前北京旅游会展业已走过了数量扩张的阶段, 正在通过价格战、品牌战等方式进行行业间整合, 实现从量变向质变、从简单的外延扩张转向高效的内生增长、从粗放经营转变为集约经营的飞跃。

在十二五规划开局之际, 北京应该根据国际旅游会展市场的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环境、机遇和挑战, 充分发挥首都优势, 加快发展步伐。

4 北京旅游会展业的战略定位

4.1 北京旅游会展业的战略指导原则

“十二五’”规划期间, 对于北京来说, 贯彻落实利学发展观是第一位的。科学发展观是统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总指导思想, 是解决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诸多矛盾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也是北京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旅游会展业综合了多种行业, 需要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际国内等领域的发展。因此, 科学发展观既是北京旅游会展业发展的总的指导思想, 也是协调旅游会展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之间关系的基本方针和观念汇合点。

北京发展现代旅游会展业必须以人为本, 坚持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效益并重, 坚持依法治旅, 符合国际惯例, 高起点、高立意、高标准、系列化地建设现代旅游休闲会展胜地。

4.2 北京会展业的发展定位

4.2.1 高层次、国际化与品牌化是北京合展业的基本定位

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权威机构集中, 市场资源集中, 同时拥有科技、文化、旅游等资源优势, 奥运会的成功举行进一步刺激了北京会展经济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未来北京会展业的发展空间将会更广阔。

4.2.2 北京会展业定位的具体内客

(1) 在会展场所布局上大、中、小并举, 综合性展馆和专业性展馆相结合, 有意识地构筑北京的“会展走廊”。把落实和加快建设高档次、具有北京会展“龙头’”地位的大型会展场所作为当务之急。

(2) 借鉴国际知名会展城市 (如汉诺威) 组织和运作会展活动的成功经验, 在北京会展业国际化和品牌化方面下工夫。

(3) 根据别北京会展收发展定位和实际情况的变化, 适时调整和修订北京市会展业发展规划, 既要重点建设北京尚缺乏的大型高档会展中心, 又要避免会展场所建设一哄而起。做好为会展场所运行服务的各项市政设施配套建设工作。

4.2.3 北京会展业的空间布局

(1) 培育三大会展功能区域。结合北京城市发展定位和会展业发展特点, 通过资源整合、市场外拓和品牌创建, 形成规模效益明显、分布相对集中、优势互补且配套完善的会议、会议-展览和展览等三大会展功能区域。以东城、西城为主的首都功能核心区以会议为发展重点, 以朝阳、海淀为主的城市功能拓展区以展览-会议并重发展, 以顺义为主的城市发展新区以展览为发展重点。

(2) 建设五个会展中心区。依托现有基础, 结合北京新城建设规划。重点完善和建设五个会展中心区, 即:朝阳CBD会展中心区、海淀北部会展中心区、奥运场馆会议中心区、顺义天竺展览中心区、亦庄展览中心区。

5 北京旅游会展业的发展战略重点

5.1 商务旅游

商务旅游是指商务人士在商务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所有旅游消费行为。除传统的商贸行为外, 还包括参加行业会展、跨国公司的区域年会、调研考察、公司间跨区域的技术交流、跨区域的产品发布、大型国际体育比赛、大型纪念或庆祝活动以及近几年兴起的公司奖励旅游等。

据北京市旅游局统计, 2010年以商务为目的来北京的海外旅游者数景为191.6万人次, 占来京海外旅游者总数的35%左有,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来京从事商务活动的国内旅游者人均花费为4327.4元。商务客人的消费水平是各类旅游者中消费水平最高的, 因此, 商务旅游市场不可小视。

虽然目前在北京旅游产品中仍以观光旅游产品为主, 但商务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高端产品, 在北京具有广泛的市场发展前景。

北京应不断调整旅游产业的结构,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逐步加大商务旅游在旅游业中的比重。

5.2 电子商务旅游

随着步入网络时代, 社会对旅游操作的简便化抱以很高的期望。2008年全球电子商务中最赚钱的就是旅游业。而且在推进入境旅游方面, 发展旅游电子商务也是重要手段之一, “有了它, 就等于给北京的旅游业插上了一双信息的翅膀”。因此, 对于整个旅游产业来说, 实现旅游业的全面信息化、全力打造北京旅游电子商务成为当务之急。

今后,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 旅游消费者能得到充足的旅游信息。在这样的环境下寻求生存, 旅行社就必须具有专业的旅游设计和咨询能力, 以应对那些掌握了丰富资料的旅游消费者。旅行社和旅游企业一定要采取相应措施, 跟上电子商务发展的步伐, 将传方面的投资。

5.3 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足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生态旅游不仅被定义为一种适应市场机制的、以自然为基础的旅游, 它还是政府机构用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有效手段。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扩, 这是实现旅游业乃至北京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生态旅游是在一定自然地域中进行的有责任的旅游行为。为了享受和欣赏历史的和现存的自然文化景观, 这种行为应该在不干扰自然地域、保护生态环境、降低旅游的负面影响和为当地人口提供有益的社会及经济活动的情况下进行。发展生态旅游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由于旅游行为对自然和社会文化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并为保护自然地域做出贡献;可以为管理和维护当地人口、组织和权威机构提供经济利益;为当地社区提供就业机会。因此, 生态旅游应作为北京旅游产品开发的重点之一。

北京发展休闲旅游必须打生态牌。在尽量不改变、不破坏生态内在品质、生物多样化的前提下, 开发利用尽可能多的旅游产品。最大程度地兼顾人与自然、人与资源以及人与人的相互关系, 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生态环境中休闲, 实现人对自然的回归。

5.4 都市休闲游

随着带薪休假制度出台, 以及提前退休、寿命延长现象日益明显, 人们的休闲时间大大延长。人们的劳动所得, 不但可以满足个人作为生产力的自身修整、恢复、继续工作的要求, 以及维持必须直接供养人口的最低生活水准的需要, 而且剩余的钱可用来购买闲暇消费, 从而形成了一种以闲暇经济为支持的高层次的消费潮流, 引领了消费时尚。这种生活方式将成为我国殷实小康社会消费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

针对北京目前人造景观主题公园规模小、品位较低、生命周期短的现状, 可以集中精力建设大型、成品位、高标准、充分体现现代科技的主题公园, 增强游客参与性, 做到主题突出.吸引力强, 并邀请迪斯尼、环球影城等世界大牌主题公园的专家来京出谋划策。

北京还应注意加快旅游休闲度假项目的建设, 重点做好金海湖风景旅游区、红螺山、青龙湖和潮白河休闲旅游区、小汤山温泉疗养度假区、云蒙山森林公园、灵山风景旅游等区域的规划和建设;建设独具特色的旅游商业街区和旅游精品屋, 努力把北京打造成旅游的购物天堂;按照国际高标准进行规划设计, 建设大规模现代化的国际会议中心, 并将会展中心建设列为规划期间的重点工程。

摘要:北京市作为我国的首都, 是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 具有发展会展旅游的得天独厚优势。本文就北京旅游会展市场的发展问题开展讨论。

关键词:北京,会展旅游,战略

参考文献

[1]吴书锋.会展旅游的开发模式分析[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0, (6) .

[2]郑郁.论发展我国会展旅游经济的作用和建议[J].中国商贸.2010, (11) .

大连会展旅游市场的开发策略研究 篇5

摘要:大连把会展业与旅游业相结合起来,促使会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迅速的带动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大连具有快速发展的会展业、丰富的旅游资源、良好的环境、方便的交通、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政府的大力支持等,使其在发展会展旅游业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但相对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大连在发展会展旅游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为此,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为大连发展会展旅游提供政策支持。

关键词:大连;会展旅游;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9-0041-02

大连会展业在我国起步较早,在国内乃至国际都有一定的知名度。近几年,大连提出“大会展”的发展方向,将把会展旅游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之一。虽然目前大连会展旅游发展还是很薄弱,但是大连是我国著名的避暑胜地和旅游热点城市,交通方便,基础设施完善,更重要的是政府给予了很大的支持,这些优势为发展会展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大连会展旅游的发展优势分析

1.1 会展业发展迅速

大连会展业的兴起以大连星海会展中心落成为标志,至此以后大连星海会展中心承办的展览、会议项目由少到多,规模也越来越大,主题也从单一到多元化发展,类型从综合到专业。会展业的高速发展,带动了旅游业,应运而生了会展旅游,近几年,会展旅游逐渐成熟起来。在“十一五”期间,大连展会数量、展会总面积、参展企业、专业观众、普通群众等主要指标都呈现上升趋势,会展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会展旅游市场的高速发展。

1.2 地理位置优越

大连从空间上看,靠近北京和天津,临近日本和韩国,处于世界三大经济体之一东北亚的核心位置,是进出口的中转平台。大连是辽宁最南端,东濒黄海,西临渤海,是重要的港口城市,交通便利。目前,大连已经成为东北地区金融、航运、贸易中心。

1.3 旅游资源丰富

大连旅游资源丰富,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冬暖夏凉,是著名的避暑胜地。大连海岸线绵长,大小港湾达30多个,岛屿总数达750个。大连自然风景区众多,可以分为5大景类:地文景观类、水文景观类、现代人文吸引物类、历史遗产类、服务类。其中5A级景点3个、4A级景点6个、3A级景区4个。此外,大连城市环境绝佳,曾获国际花园城市的最高奖。

1.4 基础设施完善

大连星海广场是金融商务区,不仅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而且交通便利。而大连世界博览广场则集展览、会议、餐饮、旅游、商务中心等功能为一体。大连市星海会展中心是一个综合性会展场馆,配套服务设施全部采用智能化管理,功能齐全,大连的许多星级酒店也承办会议,拥有先进的技术与设施。大连是东北地区星级宾馆酒店最多和最全的城市。目前,挂牌的五星级酒店8家,四星级酒店20多家,三星级酒店60多家,其规模、设施、服务等均具有国际水平,已经形成了一个多功能、全方位、档次齐全的旅游接待网络。

1.5 政府高度重视

大连市政府运用先进的城市经营理念,大力实施服务业导向战略,促使大连旅游业从观光游“一枝独秀”向观光、会展、休闲游“三位一体”转变,强化服务观念,搞好部门协调,提升城市办展环境。大连市政府一直致力于对外宣传和提升大连城市形象,密切与国际会展名城在旅游业、会展业等各方面合作。除此之外,为大连会展旅游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大连会展旅游存在问题分析

伴随着我国会展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各大城市越来越重视会展旅游的发展,其中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城市发展非常迅猛,在国内会展旅游业首屈一指。而大连在发展会展旅游业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导致会展旅游业的发展较为滞后。

2.1 缺乏专业会展旅游管理机构

我们放眼于世界,所有会展旅游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设有专业的会展旅游管理机构。大连虽然最早建立了大连会展管理小组办公室,但该部门主要负责全市展览工作的规划、指导、管理、协调,但对于大连会展旅游的发展没有具体负责部门和发展举措。目前,大连会展旅游主要是由一些旅行社承办,没有专业性可言,只是过度的追求短期效益,引起会展旅游者的强烈不满,从而导致大连的会展旅游业止步不前。

2.2 法律法规体制不完善

虽然大连市政府对大连会展业发展出台了一定的法律体系,但是对会展旅游的法律法规却是一片空白,没有成文的法律文章。在会展旅游的发展中,对于办展资格审核、审批、展会诚信度调查都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导致会展和旅游部门合作不充分,办展的中介公司良莠不齐,提供的会展旅游服务不完善,存在许多人为干扰,这些都制约着会展旅游的发展。

2.3 会展品牌的影响力下降

对于大连具有影响力的会展品牌,我们很容易想到大连国际服装纺织品博览会、中国国际软交会、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等等。但是最近几年,我们不难发现,大连国际服装纺织品博览会等品牌展会一直在走下坡路,已经成为政府的负担,这是因为展会定位的不准确、主题不够明确、市场营销目标不鲜明、办展的质量也不如其他同类展会而导致的。会展品牌影响力的下降,是阻碍大连会展旅游不能走向市场化、规模化的重要因素。

2.4 缺乏专业从业人员

大连许多会展公司刚刚步入会展市场,因为专业的行业人才匮乏,所以没有办展经验,在办展时缺乏深入调研,盲目的举办展会,过于追求短期效益,对整个市场造成恶劣影响。为了改变现状,我们需要一支稳定的、高质量的专业会展队伍,特别是熟悉会议、展览、旅游业务、掌握国际惯例、富有运作经验的专业人才。

2.5 会展旅游季节性明显

义乌模式的“大市场”会展布局 篇6

义乌的地理优势不明显,旅游资源也并不丰富,缘何义乌能带给浙江省会展业的神奇,带给中国小商品市场的义乌标准,带给世界经贸交流的对外窗口?义乌会展业的独特性究竟又在哪里?为此,记者采访了义乌市人民政府会展管理办公室主任刘金土。

义博会开了个好彩头

义乌会展业始于1995年的“中国小商品城名优新小商品博览会”。当时靠摆摊来进行交易和展览的展商们,怎么也没有意识到,正是缘于这个展会,一直走下去的卖家已经被打上“义乌富商”的标签。更没有想到,当年那个“小展位”现在已经是“寸土寸金”了。

义乌以其独特的小商品、大市场的格局走出了独特的发展会展业的义乌模式。“义博会的成长和发展变化一定程度上见证了义乌会展经济的形成。”刘金土认真地告诉记者,“作为全市会展业的龙头,义博会是义乌最大的政府主导型经贸类展会,多年来一直引领着义乌会展业和义乌经济的发展潮流。”

刘金土向记者介绍了义博会的成长历程。首届展会,虽然简单,但其热闹的场面、良好的交易量,为义乌会展业发开了个好彩头;第二届展会,办展方面开始了专业化发展:在展馆硬件设施上有了提高,招展招商方式进行了优化,开始去产业基地找组团的参展商,寻找专业的采购商,在全国各地做广告宣传展会等;第四届博览会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由地区性展会升格为全国性展会,展会的规模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随着义博会覆盖面的逐渐增大,许多境外企业和采购商看好了义博会这块大蛋糕,纷纷加入其中。2002年,义博会国际贸易观众的结构构成比例有了量与质的变化,义乌在国际小商品贸易中的地位也在义博会上充分凸显。中国小商品博览会升级为“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

近年来,义博会的国际化程度逐年提升,促进了义乌商贸业的繁荣,大大提升了义乌的知名度,促进城市建设和相关服务业的发展,进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已成为义乌最亮丽的城市“名片”。义博会对全国宏观经济的同样有着积极的作用。刘金土说,义博会充当了世界了解义乌和义乌小商品的重要窗口,也是义乌接轨全国和国际市场的重要窗口之一。15年来,义博会在义乌逐年发展壮大,已成为继广交会之后的全国最大的日用消费品类展会之一,是小城市成功办大展和小城市成功发展会展经济的典范,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展贸互动

义乌依托大市场,培育了更高一级的业态——国际性大型展会,并大力发展由此派生的众多专业性展会,到目前为止。义乌已初步形成以义博会为龙头,文博会、森博会、旅游商品博览会、五金会等系列品牌展会为支撑,众多专业展会共繁荣的发展格局。

一个知名品牌展会可以成就一个城市的辉煌。那么,义乌早已“辉煌”。优势在哪里?义乌的优势在于,经政府引导形成的产业优势,大批特色产业优势企业,聚集形成浙江中部地区的经济高地。

“针织、饰品、印刷、拉链、玩具、工艺品等各种优势产业,是义博会发展的基础,在义博会成功的基础上,催发了一批优秀的展会项目。”刘金土如数家珍似地说起义乌的小商品产业。“产业与市场紧密联系,构筑了‘小商品、大产业.小企业、大集群’的工业产业发展格局,独具特色的小商品块状经济,为义乌会展业提供了强劲的市场需求和丰富的卖家资源。”

“以贸兴展、以展促贸、展贸互动”,这是一个自发兼自觉的过程。刘金土表示,这十二个字是对义乌会展业和义乌市场唇齿关系的生动体现,也正是义乌多年来一贯坚持的。“义乌会展业选择这样的路,既有市场本身的因素,也有政府引导的因素。”

义乌会展业与义乌市场密不可分。刘金土表示,第一,市场催生了会展业的快速发展。依托市场,培育了一批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展会,并一跃成为国内新兴的会展城市;第二,会展业促进了市场的持续繁荣,促进了义乌市场商品的升级换代和经营手段的创新;第三,会展业提升了市场档次和竞争力。特别是通过搭建展会平台,每年可以为义乌市场引进一批新的采购商,如每年的义博会都能吸引1万多名外商参会,许多新的参会客商以后都成为了义乌市场稳定的采购商,对扩大外贸出口、促进市场繁荣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

经过多年的发展,义乌的产业基础日益扎实,优势产业的发展,培育了相应的展览项目;而会展业的发展,又促进了产业的发展。

开拓国内外市场

为了将义乌打造成为国际小商品会展中心,权衡义乌会展业办展的方式,需要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作为泛长三角经济区内的会展城市,义乌如何差异化发展,走出专业、市场化、国际化的道路?“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刘金土用了一个很文学性的语言来印证城市发展会展业的理念。“每个城市发展会展业必须立足本地实际,紧紧依托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坚持特色,开拓国内外市场,才能走向世界。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义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性商贸城市。“义乌会展业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经贸性突出。通俗地讲就是,来义乌参展获取订单或在义乌找到产品代理商的机会比较多,企业容易得实惠。”刘金土告诉记者。

近几年,义乌出台了发展会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培育打造品牌展会。在引进国际国内品牌展方面,发动各有关部门、行业协会要加强与上级部门和行业协会以及国内外知名会展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引进一批国内外的知名品牌展会。凡成功申办国际性、全国性或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各类展会,对申办者给予奖励。不断巩固和提升义博会的龙头地位,充分发挥义博会的带动和示范效应。探索分期、分行业设展、境外办展等途径,实现高位突破。

义乌会展业还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成绩斐然。去年6月,义乌与香港环球资源公司合作举办了义博会迪拜展,并取得圆满成功,实现经贸展览洽谈成交额3500多万美元。据刘金土介绍,今年义乌的会展业还要进一步实施“走出去”战略,精心组织义博会迪拜展和印度展,并探索境外办展的新路子。同时,做好“城市、市场、会展”三位一体宣传,进一步扩大义乌会展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会展市场 篇7

关键词:外资,会展业,引进模式,发展趋势,影响

1 中国会展业的现状

2008年后中国会展的专业化水平迅速提高, 主要表现在管理运营更加完善、会展人才培养更趋多元化、出国参展与国内办展同步进行。但必须看到中国会展业与外国会展业存在的差异,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国家会展管理体制上的差异。国外会展业的管理主要依靠行业自律机制和自律规范, 政府的介入一般体现在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国际大型展会的协助招揽上。我国的会展管理体制是“多头审批制”。这种计划经济形成的展会审批制、展览公司资格认定制, 不能与市场接轨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2) 展览场馆和设施相对落后。全国展览馆总面积在100万平米左右, 展场面积超过10万平米的大型展馆仅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展览馆、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等几家, 与国际知名展馆相比, 国内场馆举办特大型展览、会议难度较大。与之相配套的展馆设施如餐饮、交通、通讯等配套设施相对于国外也有很大差距, 网络信息技术在展馆中的应用还不普遍, 制约了国内展览水平的提高。 (3) 专业性和服务管理水平的差异。国内许多展会因专业性差, 定位不清晰, 致使参展商和参展观众寥寥, 同时, 缺乏规范的服务标准和先进的服务理念是导致国内展会管理水平较低的主因。 (4) 缺乏专业会展人才。国内尚未建立完善的专业会展人才培养机制, 致使中国会展业发展后劲不足。

2 外资进入中国会展市场的背景

随着国内外会展业的竞争加剧和城市经营等新理念的提出, 国内一线会展城市更加重视会展产业形象和国际化品牌展会的打造。我国的会展业正朝着专业化、国际化和品牌化的方向发展。一些中国本土展览项目的国际化呼声越来越高, 力求能在国际招商和招展上获得突围。与此同时, 近年来随着国际展览巨头国际市场纷争白热化, 亚洲市场成为了他们争夺的重要市场。尤其是在2004年1月, 中国颁布了《设立外商投资会议展览公司暂行规定》后, 中国会展市场的大门正式向外国投资者打开。外国投资者可以在中国境内以多种形式投资会议展览公司。在2004年9月27日意大利里米尼举行的全球展览业协会 (UFI) 会议上, 欧美会展强国“进军中国市场”成为了普遍共识。2005年以后, 外资会展大规模地杀进中国。

外资进入中国会展市场, 带来了先进的经验、技术和管理理念, 为中国会展业注入了新活力, 同时也对中国会展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3 外资进入中国会展市场的主要模式及对中国会展业的影响

纵观十年来中国会展业发展历程, 我们发现, 外资进入中国展览市场主要有这样几种模式, 不同模式的对中国会展业产生的影响也有诸多差异。

3.1 外资在中国设立办事处、咨询机构或代理机构

此种形式是外资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初期准备和过渡阶段, 多被2004年前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展览巨头广泛使用或被近年来刚开始进入中国展览市场的公司采用。

3.2 外资直接投资参与展览场馆的建设

1999年初, 由德国汉诺威、慕尼黑、杜塞尔多夫三家展览公司组成的德国展览集团直接投资参与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SNIEC) 的场馆建设。中外方控股各50%。中方的股权以土地形式表现, 外方的50%股权以由德方现金投入方式实现。外资公司的注资弥补了中国的展览业的基础建设资金不足, 也为中国的展览场馆管理提供了经验。当然, 展馆的管理权成为了一个新的课题。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的合作中, 德国三家公司在展馆管理方面取得了主动权, 拥有50年的展馆管理权。这样在展馆场地使用上, 中外展览公司之间如何协调就成为了一个敏感话题。

3.3 国外展会品牌移植、联合办展

外国会展公司将国际品牌会展项目移植到中国, 扩大其品牌知名度, 使外资在占领中国展览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外资公司在中国移植品牌展会的最迅速、便捷的方式是联合办展, 即与中国政府或行业协会有关的中资公司合作办展。最先将品牌展览移植到中国的是德国汉诺威公司, 2004年, 德国科隆公司把五金、家具、摄影和童装等几个领域的展会移植到了中国。2005年8月, 中国五金制品协会与德国科隆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签订自2006年开始, 长期在中国联合主办“中国国际五金展” (CIHS) 协议。汉诺威非常著名的信息与通信博览会 (Cebit) , 现在以“亚洲信息与通信博览会”的名称在上海举行。

3.4 外资与中资建立合资展览公司

2000年初, 意大利展览业巨头博洛尼亚展览集团与上海博华国际展览公司组建合资展览公司——上海博建国际会展有限公司。2005年2月, 锦江国际集团与世界排名第二旅游集团——日本株式会社JTB签约合资成立会展公司, 此举标志着中国和日本两大旅游“航母”将携手开拓中国会展市场。2005年8月, 英国励展博览集团出资获得中国医药集团下属国药展览有限责任公司50%的股份, 成立了国药励展展览公司。

与中资公司联合办展或建立合资展览公司的模式在外资公司中具有普遍性。中国很多展会都是由政府主导或是拥有“二级政府”身份的行业协会主办。这类展览会在中国的展览行业中有着相当的话语权。外资选择和行业协会或实力雄厚的政府相关公司合作, 可以较为方便地获得办展批文, 另一方面, 外资公司可以利用中方的资金、基础设施和国内的营销网络等资源, 更为便利地开展招商和招展工作, 从而降低成本, 攫取最大经济效益。

3.5 外资成立独资公司

暨2004年初商务部《规定》出台后, 11月21日, 由香港建发国际集团全额投资的建发 (四川) 展览有限公司正式开业。建发 (四川) 展览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为70万美元, 总投资额100万美元。同年11月, 日本最大的会展机构, 康格株式会社在上海成立的康格会展 (上海) 有限公司正式投入运营。这是第一个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外国独资会展公司。据悉, 康格会展 (上海) 有限公司选择独资公司的方式, 是担心合资的方式可能会和中国的会展公司在经营理念等方面产生差距。

国外展览公司成立独资公司, 单独举办展览会, 带来新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技术, 加剧了国内会展行业的竞争, 加快中国会展业国际化的步伐。商务部出台的《规定》中的条款如“在境内外举办展览、会议, 国家另有规定的, 从其规定”, 按国家其他规定, 对于外资企业来华展览和出国展览的项目审批以及其他管理方面还有较大的限制。所以很多外资公司对于以独资公司的进场方式采取了谨慎保守态度。

3.6 收购或并购中国展览公司

2006年以来, 很多外资会展企业在华业务重点已经倾向于通过资本运作, 收购或者并购国内有一定资质的展览企业或者有一定品牌影响的国内展览项目。1997年CMP公司并购上海博华展览公司;2005年全球第一大展览公司Reed并购中国国药展览;2007年法兰克福公司与广州光亚展览公司在项目合作两年后正式进入并购。

对于跨国展览公司来说, 通过收购或并购, 可以有效利用中国本土公司原有无形资产, 如管理经验、营销渠道、品牌等, 大大降低生产和经营成本, 实现赢利最大化;同时又可以避免合资中的矛盾和冲突, 迅速提高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此外, 外资展览公司国内展览企业“大鱼吃小鱼”的趋势, 对中国目前尚处于稚弱的成长阶段的展览产业来说, 将使其生存环境更加严峻, 加速了国内会展行业优胜劣汰的步伐。中国在2003年出台的《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中涵盖了一般竞争法中关于企业合并控制制度的内容, 这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外资的并购垄断。但是品牌并购和传统国有展会品牌的价值评估等仍是外资并购中令人高度关注的问题。很多国有展览会的品牌无形资产是在政府长期扶持和投资的背景下形成的, 在展览会举办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在展览会品牌并购过程中, 会涉及到评估国有品牌价值、确保国家利益的问题。

4 结语

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来说, 进入中国的外资展览公司毫无置疑是一个帮助者。它们带来了成功的展览理念、管理模式、销售网络, 帮助中国的展览业开发市场, 树立品牌, 推动了中国相对落后的会展业的发展。同时, 外资注入中国展览市场也对中国会展业提出了严峻挑战, 我们在机遇与挑战面前, 必须审慎应对, 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特色的会展业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王方华, 过聚荣.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 (2009) [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

[2]陈继勇.国际直接投资的新发展与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研究[M].人民出版社, 2004 (2) .

黑龙江会展旅游市场开发的分析 篇8

一项测算表明,一个大型展会本身每收入1元钱,那么它所带动的其它方面的收入就有9元钱,因此,举办会展最大的赢家是城市。黑龙江省在近几年的会展旅游发展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如何将会展业与旅游业结合起来形成良性互动关系上尚缺乏理论指导,亟待改进。本文将对黑龙江省会展业现状、会展旅游的SWOT分析及对策进行阐述。

1 会展旅游的内涵及作用

最近一两年,由于我国传统旅游业受到边际递减规律的作用,其增长速度开始放慢,而会展旅游业增长速度非常快,因此,会展旅游业逐步受到旅游业界的重视。但是,由于会展业对我们来讲还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如何发挥会展业的作用带动旅游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1.1 会展旅游的内涵

在国际旅游业上有一个细分市场—“MICE”—会展及奖励旅游市场,包括:会议(MEETING)、奖励旅游(INCENTIVE)、大会(CONVENTION)、展览(EXHIBITION)。这是对会展及奖励旅游业的全面的认识。

1.2 会展旅游的作用

由于会展旅游兼顾都市集聚效应的基本特征,因而会展旅游本身属于典型的高收入、高赢利行业。会展旅游从以下角度促成了大、中城市的繁荣。(1)会展旅游对相关行业有明显的拉动作用。由于第二产业绝对规模的扩张和制造能力的相对集中,以及制造业本身的升级换代(如以轻工业为主向重工业升级等),传统的城市及本地消费市场已经无法消化已有的产品供给,寻求新的贸易机会、开拓新的市场空间将成为国际发展的经常性话题。(2)会展旅游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首先,由于开展会展活动的需要,必要的场馆建设时免不了的,这将有利于城市建设的加速前进。其次,会展旅游时现代服务业,属于专业性都市服务业,会展旅游的发展无疑有利于使得产业结构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最后,会展旅游有利于缓解城市就业问题,根据权威机构的调查,每增加1000平方米的展览面积,就可以创造近百个就业机会。

2 黑龙江会展旅游市场发展现状的SWOT分析

2.1 优势

黑龙江省委对会展业十分重视,并且把会展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投资打造了全国唯一的一座及会展和体育中心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场馆——哈尔滨国际体育会展中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黑龙江已经有了一些享誉国内外的品牌展会,如哈尔滨经贸洽谈会、黑龙江国际冰雪节、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等,并且承办过亚冬会等大型冰雪体育盛会。

2.2 劣势

缺乏行业协会规范协调,黑龙江参与国际会展市场的竞争目前仍处于劣势地位,与其他国内外会展旅游名省相比还存在不足。缺乏大型专业会展公司和管理人才。现有的专业会展公司数量少、规模小,而且专业的大型会展公司缺乏,人员素质、服务水平与国际差距较大。

2.3 机会

党中央国务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全面实施和国际会展业重心的转移为会展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黑龙江省政府对会展业非常重视,2010年两会期间黑龙江省政府讨论,把会展业与旅游业摆放到同样重要位置。

2.4 威胁

从东北地区来看,辽宁、吉林的会展业都比黑龙江发达,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三省会展中心城市的展会情况得出。从展会的数量来看,2001年大连61项居首位,沈阳50项居第二位,长春41项居第三位,哈尔滨25项居第四位。到2005年,沈阳市140项,占据榜首;大连129项居第二位;长春120项居第三位,哈尔滨50项居第四位。

3 黑龙江会展旅游市场开发的对策

3.1 政企分开,由企业作为主体进行市场运作

发展会展旅游应该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政府办会展的现象应逐步予以杜绝;国有展览公司要尽快作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鼓励组建专业会展管理公司,形成市场运作机制;通过建立完善的利益共享机制来实现会展旅游接待的专业化分工。

3.2 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培养专门人才

会展旅游的行为决策是由少数人做出的,各类专业或非专业的会展组织者在其中起到了主要的中介作用。我们既要注意大力培养一批善于开拓市场、熟悉国际会展惯例的专门人才,又要在必要的时候引进一些专业人才。同时,还应加强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选派专业人员到先进国家去学习经验。

3.3 不要盲目夸大会展业在黑龙江省的重要性,避免重复建设,造成浪费

黑龙江地处北部边陲,冬季寒冷漫长,大城市均在内陆,其在文化底蕴上不如北京,经济实力不如上海,这些在客观上就要求我们必须搞出有特色的会展旅游产品来。要在借鉴国际著名城市发展会展旅游经验的基础上认清自身优势和特点,从实际出发,寻求会展业和旅游业的最佳结合点,在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热潮中,把黑龙江的会展业与旅游业结合起来,最终实现黑龙江经济的腾飞。

4 结束语

会展旅游在经济发展中起到的是粘合剂的作用,是架通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一座桥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会展旅游在我省越来越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并不断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一个地区想要发展现代经济,政府领导者必须有长远的战略眼光,掌握并控制好会展旅游的发展方向,在全体人民的不断努力下,使黑龙江省成为一个旅游强省,经济强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王保伦.会展旅游[M].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8):26-45.

[2]金辉.会展概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6):54-68.

[3]李云霞.会展业与会展旅游市场开发[J].旅游管理,2003,(5):89.

会展市场 篇9

会展业具有明显的外部性, 在世界范围内, 根据对会展业使命的不同认识, 形成了政府推动型, 市场主导型、协会推动型、政府市场结合型等不同的发展模式。这些模式, 都是会展业市场化的不同实现形式。会展业还具有内部的异质性, 即会展业作为相关产业的集合, 内部的各子行业的状况不可能完全一致, 所以其实现市场化的目标、重点、途径、措施也不会完全一致。

在前述对会展业市场化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 本文结合成都会展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对成都会展业发展的策略和路径进行了研究。

一、成都会展产业市场化的现状

(一) 成都会展产业市场化的发展现状

历经多年发展, 成都会展业已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运作、产业驱动、综合经营、机制保障”的特色发展模式。但是, 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会展业比较发达的城市相比, 市场化程度仍然不足, 市场主体缺乏竞争力。成都会展产业市场化的现状, 呈现出下面一些特点。

产业总体发展良好。成都会展业的总体发展与规划目标相适应, 且在十二五以来从展会数量、项目构成、影响力等方面有了极大的提高, 完全有能力实现“中西部领先, 全国会展名城”的近期目标。

图1至图3分别列出了成都市近年来承担的重要会展数量、会展业的直接与间接收入及其增长率的情况, 显然, 近年来成都会展业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

要素结构落后于市场。从目前发展状况来看, 成都市作为西部地区综合实力领先的城市, 在会展业具有一定引领作用, 同时资本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劣势也在会展业上有所表现, 表现在场馆投入跟不上会展业的发展, 人力资源储备不能满足会展市场需求。

企业主体能力较弱。当前, 成都通过全球展览业协会UFI认证的展会很少, 较上海、北京、深圳分别达到29个、14个、11个的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年收入过亿元的企业只有1家。从知名外资会展企业入驻情况看, 成都目前还没有一家。

产业面临整体升级。目前成都会展业发展正经历着规模化、专业化两方面的挑战, 前期的高速发展为成都会展业带来了竞争优势, 在未来的产业发展中, 成都的目标是成为亚洲会展名城, 即将进入与国际城市竞争的市场, 产业升级将很快到来。

政府角色需要调整。在会展业的发展中, 政府在会展场馆建设、人才培养, 会展项目的引进、决策、执行、协调, 会展支持基础的发展等各方面, 曾经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产业升级、深化发展的背景下, 政府有必要尽量从产业的具体运营中解放出来, 转变政府办展的做法, 更加专注于行业管理者的角色。

(二) 成都会展产业市场化所处的阶段

通过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城市的比较来看成都会展业的市场化程度呈现出总体并不落后, 内部诸维度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因此, 成都会展业的市场化总的来讲处于政府与市场相结合, 市场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的阶段。

在行政管理体制方面, 成都的管理机构具有运用市场化工具的意识, 但在具体举措方面尚不清晰, 这使成都在具备较高政务服务水平的同时, 也存在成本过高等政府干预的弊端。在所有制结构方面, 民营企业的作用得到了发挥, 但并未从根本上扭转政府办展的现象, 特别是大型展会, 这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在这一点上, 成都与广州深圳等城市存在明显差距。在产业发展中, 成都会展业发展势头良好, 会展联盟即行业协会市场化程度较高, 为未来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在要素配置中, 成都的人力资源配置成为制约会展业市场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有待进一步克服。

二、成都会展产业市场化发展的模式与路径

(一) 成都会展产业市场化的模式选择

按照政府、行业协会和市场的调节力度大小, 目前会展业的市场化模式主要包括政府推动型, 市场主导型、协会推动型、政府市场结合型四种类型。成都会展产业的市场化发展, 首先要结合成都会展产业的实际情况, 选择适合成都的市场化发展模式。

成都的会展产业已经具备直接收入超过60亿元, 拉动消费超过500亿元的规模, 显然, 对于这样一个庞大的产业, 政府主导的发展方式, 难于支撑其进一步发展。同时, 成都会展业市场主体的发育、专业人力资源储备等方面的情况, 使得成都会展业还不具备选择市场主导模式的条件。在成都会展业的发展历程中, 政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并且在政务服务方面具备了较强的能力, 在城市间会展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 这方面的优势必须继续保持和提升。因此, 成都会展业的市场化, 应在借鉴国内外经验与做法的基础上, 创造性的选择以市场机制为主, 政府提供有效支持的市场——政府型模式。

这种模式的核心是解决政府在会展业的角色与作用问题。其基本特点是政府行为边界明确、场馆建设双轨并举, 组展市场全面退出, 服务市场规范保障。

(二) 成都会展产业市场化的目标与实现路径

成都会展产业市场化的总体目标为用5年左右的时间, 初步完成成都会展产业的市场化体系建设, 再用3至5年的时间, 完善市场化的运作机制, 最终形成符合成都实际情况, 适应成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 运行状况良好的会展产业全面市场化机制。

会展产业市场化发展的阶段与实施路径, 必须紧密结合成都市会展业市场化的现状进行。应以政府角色转变为起点、以市场化系统构建与实施、会展子行业市场化建设为两大主要措施, 逐步实现成都市会展业的市场化。

三、成都会展产业市场化发展的阶段构想与行动要点

(一) 政府的角色与作用

政府角色转变是成都会展业市场化的起点。在成都会展业市场化的进程中, 政府的角色和作用在不同的层面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在宏观的产业层面, 政府的作用体现在确定会展业的产业使命和改革的目标与路径。在会展业的发展模式确定后, 政府还需要制定一系列改革措施, 保证目标得到有步骤、有阶段的实施。

在中观的市场层面, 政府的作用体现在通过高效的政务服务为成都会展业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为市场中的竞争主体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 借此保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应继续保持在协调政府各部门, 提供高效政务服务方面的成熟做法。企业和行业协会能够开展的工作, 就交给企业和行业协会, 政府不涉及会展业中的竞争性、盈利性环节, 只通过合理的规则体系来加强对市场的监管, 同时在上级的支持下, 进一步完善部门间的联动机制, 打击取缔非法经营活动, 加大对行业内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维护健康的市场秩序。

在微观的企业层面, 政府的作用体现在主要通过公共服务的方式帮助企业提升竞争力, 借此提高行业整体的竞争力。因此, 政府需要采用市场化的工具与手段, 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并通过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弥补产业中的薄弱环节。针对成都会展业人力资源比较薄弱的现实, 政府要通过行业协会, 采取“走出去, 请进来”的方式, 与各类人才培训机构合作, 缓解会展业人力资源供需矛盾, 搭建交流平台, 促进与国内外有实力的会展企业合作。此外, 在家具展、汽车站等本土重要展会的营销推广上, 政府也应发挥重要作用, 充分利用所掌握的资源, 加大招展引会, 推介成都本土特色展会的力度。

(二) 成都会展业市场化发展的阶段构想

成都会展业的市场化, 是一项系统工程, 包括体制与机制构建、新旧体制转换与持续改进提升三个阶段。

1. 体制与机制构建阶段。

用1至2年时间, 完成成都会展业管理体制与机制系统构建工作。首先, 对现行的制度和工作机制进行盘点, 保留一批有利于市场化发展的, 修订一批不适应市场化发展的, 坚决废止一批阻碍市场化发展的。其次, 建立一些重要的市场化机制, 如行业协会在产业中发挥作用的机制、政府对企业的帮助机制、场馆运营的招投标机制、国有投资主体投资建设会展场馆的机制、市场准入机制、市场黑名单机制、行业内部交流机制、人才培养机制、行业信息发布与评奖机制、行业信息化建设机制等。

2. 新旧体制转换阶段。

用2至3年的时间, 完成新旧体制与机制的转换, 将政府职能转换到“把握产业方向, 夯实基础要素, 强化管理体制, 丰富产业形态”上来。

把握产业发展方向, 即政府对产业的使命进行定义, 引领有关部门或者依托行业协会对产业发展方向进行前瞻性的研判, 引导企业正确认识行业, 并通过推广优质展会的方式支持企业, 通过促进行业竞争的方式激活企业, 促使优质企业脱颖而出。夯实基础要素, 即强化要素配置功能, 具体表现在推动会展场馆建设以增加有效需求, 支持人力资源市场以改善成都会展业的人才供给。强化管理体制, 即一方面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丰富产业形态, 即牵头展开会展业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主动分析产业环境的变化, 研究会展业中的新生事物, 促进产业形态丰富。

3. 持续改进提升阶段。

适应市场化的管理体制与机制建设, 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在实施新机制之后, 还要不断进行审视, 根据会展业战略环境变化和市场化模式的可能转换, 不断对管理体制和机制进行改进。

(三) 会展子行业市场化建设的目标与行动

会展产业内部, 包括场馆、组展、服务等子行业与子市场, 就成都的实际情况而言, 会展服务的市场化程度较高, 场馆与组展的市场化程度不足。因此, 这两个行业的市场化, 是成都会展业市场化建设的重点。

1. 场馆市场化:

实现投运分离, 鼓励民间投资。在成都的场馆市场, 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改善供需关系的结构性问题。为此, 在该市场采用“两手抓”的方式, 逐步建立市场化的运营方式。

一方面, 实现投资主体与运营主体的分离。建立国有场馆投资主体, 逐步实施对国有场馆运营商的混合所有制改造, 并从现在起着手探索国有场馆民营化运营后经营绩效持续提升的长效机制问题, 从而实现有效的国有民营。现阶段, 可以从筹建和在建的重点场馆项目入手, 推动这一变化。如在建设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的同时, 研究解决新的运营机制问题, 在成都国际会议中心争取立项的阶段, 对运营问题进行妥当的安排。

另一方面, 为民间资本投资会展场馆提供帮助。民间资本对场馆的投资, 有利于缓解成都场馆有效供给不足的状况。在场馆建设中, 凡是市场投资主体开展的场馆建设, 只要符合有关的立项条件, 政府不应进行干预, 还应建立与民间投资主体良性互动的机制, 在博览局的层面尽可能优化工作流程, 缩短各项事务的办理时间, 同时依托博览局有关部门或者行业协会, 在项目立项、论证、审批、证照办理等环节帮助民间投资主体与政府相关部门进行联系沟通。

2. 组展市场化:

展会市场化操作, 企业市场化改革。目前成都缺乏有实力的组展商, 这是组展市场上存在的突出问题, 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政府办展的现象。为此, 应在继续保持政府招展引会优势的基础上, 逐步培育一些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

为达到这一目标, 政府首先应该全面退出组展市场, 将国有组展企业逐步进行混合所有制乃至民营化改造。应解放思想, 建立健全公开招标的机制, 将重要展会和品牌展会的组展工作交给国内外有实力的组展企业, 按照国际惯例进行操作。并以此为契机, 一方面争取其中的一批企业在成都落户, 另一方面, 为成都本土企业创造与这些优势企业进行合作的机会, 通过分包、提供服务等方式, 在接触中学习, 在学习中成长, 最终达到提升本土组展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经营主体的市场化是会展业市场化的基础。在会展这样高度竞争性的行业中, 必须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作用。与广州、深圳等城市相比, 成都在这方面的差距还比较明显。为此, 应立即启动将成都新东方展览有限公司, 成都会展旅游集团展览总公司等一批已经在组展市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有或国有背景企业逐步改造成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可行性、时机、实现方式与路径等问题的研究论证。

3. 会展服务市场化:

加强有效监管, 促进服务专业化。目前成都会展服务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规范, 不配套, 不能满足现代会展业的需求。为此, 必须在该市场进行有效监管, 从而营造一个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环境。

在专业服务市场, 最重要的问题是提升企业的专业能力, 政府通过行业协会, 帮助专业服务商接触领域前沿, 增加交流机会, 协助引进人才。在专业性相对较低的配套服务市场, 通过行业协会, 加强与相关行业之间的联系, 创造机会使组展商、参展商与本地优质配套服务提供商加强联系, 促进这些企业的成长。

同时, 建立长效机制, 改进和优化部门联动方式和办法, 严格查处和打击违规办展、游商展虫、不法商贩, 杜绝不法行为、违规行为与损害参展商家或个人利益的行为, 为企业提供公平的经营环境。

四、成都会展产业市场化发展的具体措施

为了推动成都会展业的市场化发展, 还应采取一些重要的举措。这些举措包括树立以市场为主体的意识, 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建设人才队伍, 抓好行业基础工作。

(一) 树立以市场为主体的意识

成都会展业正在改变政府主导的格局, 逐步走向市场化。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 成都会展业才得以迅速发展。因此, 成都会展业的市场化是一种必然趋势。必须树立以市场为主体的意识, 尊重市场规律, 鼓励非公经济在会展业的发展, 把能够由市场管好的坚决交给市场, 民营企业能做好的交给民营企业, 逐渐减少对市场机制乃至企业行为的干预。

为此, 首先应保证主要的参与者都是市场化的主体, 而不是政府部门, 从成都的实际情况出发, 应制定政府部门从除重大展会的引进推广外的行业具体经营环节中退出的计划或时间表。其次, 行业协会也必须被建设成市场化的主体。因此, 政府需要引导行业协会的去行政化工作, 从章程、运作机制等方面逐渐成为市场化的主体。

(二)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高效的行业协会, 有利于通过提高会展运营效率和服务的质量, 促进会展业市场化发展。在现阶段, 行业协会除了完成联络会展相关企业, 为会展提供服务协调、开展行业培训、信息咨询、表彰先进等活动, 引导企业加快发展, 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提升行业形象等常规工作外, 还要抓好几项对成都会展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首先, 制订成都会展业服务标准。通过标准的制定, 固化成都会展业的既有经验和有效做法, 并凸显成都会展业的差异性。其次, 推介成都会展企业。要依托招展引会的工作, 搭建平台, 主动向外部推介成都的优秀会展企业, 创造条件促成本土会展企业与国内外优势企业的交流与合作。第三, 建设会展业数据库, 逐步收集或购买展会数据信息, 建设、维护和分级管理相关展会信息, 据此制订成都会展业招展引会的相关策略, 并为开展会展行业大数据管理奠定基础。

(三) 大力建设人才队伍

会展业的发展需要大量既熟悉业务、了解惯例又富有经验的专业人才。在成都市会展业的市场化发展进程中, 必须解决人才队伍建设问题, 实现人力资源在市场化条件下的优化配置。

1. 建设国际型会展人才队伍。

会展业的发展趋于国际化, 成都的会展业发展亟需一批国际型的会展人才, 主要包括会展项目策划者、会展管理与营销人才等。要尽快培养更多的会展高层和中层人才, 以适应目前成都会展业人才需求。可以以协会为主, 创立一套系统完整的会展业专业人才培训计划, 与高校合作, 通过课堂学习、工作实践、参与协会活动和考试测验等方式进行会展业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国外会展协会合作, 让会展业专业人才继续学习深造, 取得国际型会展管理资格认证等, 以此来培养国际型会展人才。同时, 大力引进此类人才, 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

2. 建设会展业技能型人才队伍。

成都会展业的发展还离不开技术型人才, 主要包括从事具体设计、布展及销售等工作的人员和会展活动中的翻译、接待人员等。成都具有良好的高职高专教育体系, 为培养技能型人才队伍提供了平台支持。今后在这方面主要依靠高职高专院校的力量, 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行教材建设, 由成都市博览局提供资助, 行业协会牵头, 组织整合行业力量和院校专家, 编写一批高质量的展场设计、布展等方面的高质量教材。二是进行实训基地的建设, 结合行业需求和院校建设实训基地的需要, 在成都会展企业中切实建设一批这样的实训、实习、见习基地。三是依托成都本土力量, 建设会展业在职培训机构与讲师库, 解决会展企业在职培训的问题。

(四) 启动行业基础工作

1. 行业运行监测工作。

对会展业的运行监测主要体现在收集会展业信息, 公布会展场地、时间、场数、参展企业等相关数据, 计算市场化指标, 开展业内评奖等方面, 以监测会展行业内外环境变化, 创造适合会展业市场化发展的行业环境。

目前, 与成都会展业的发展相比, 行业统计调查工作还显得滞后, 无法准确掌握行业发展总体情况, 这就制约了会展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因此, 应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 建立健全会展业统计调查体系。为此, 必须建立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和滚动调查相结合的统计制度, 改进统计方法, 建立统计调查体系, 整合规范数据采集渠道, 扩大统计覆盖面, 提高统计数据的时效性、准确性和权威性。

在现阶段, 可以根据上述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行业协会发布一批研究成都会展业统计调查问题的科研项目, 吸引高校、科研院所和民间研究机构参与其中, 逐步改进行业统计调研体系。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成都既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 又具有智力支持的能力, 因此, 应启动市场化指数与市场化发展报告的编制和发布工作。目前在国内会展业, 只开展了行业发展报告和景气指数的编制工作, 因此针对市场化的指数与发展报告, 仍属空白领域。这一工作对于提升和巩固成都会展业的整体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具体操作中, 应从编制成都会展业市场化发展白皮书和市场化指数入手, 争取率先推出中国西部乃至全国的市场化发展年度报告和市场化指数。

2. 行业信息交流工作。

成都应成为中国西部会展业信息交流的中心, 这有利于为成都会展业市场化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既是行业发展的需要, 也体现了成都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要求。

通过政府层面的努力, 争取使成都成为中国西部会展业论坛的永久举办地。同时, 围绕会展经济、政府在会展业中的角色与地位、会展业与关联产业的协同发展、会展企业管理等主题, 定期举办一批高水准的论坛或学术会议, 促进信息共享, 提升成都会展业的影响力, 帮助成都会展企业把握行业前沿, 转变观念, 提升经营水平。

3. 结合优势产业, 关注业态创新。

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汽车、食品饮料、冶金、机械、石油化工、建材、轻工等成都市八大优势产业中, 目前在汽车、食品饮料等产业聚集了一些有影响力的展会, 今后还要进一步依托这些优势产业, 引进或打造一批具有全国乃至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展会。

为了实现成都会展业的赶超发展, 还需要探索高新技术对会展业的影响, 组织力量对会展业态创新进行前瞻性的研究, 从中寻找产业机会, 如探索虚拟会展的可能性。对于成都会展业来说, 虚拟会展可能带来重大机遇。虚拟会展的推广, 涉及到多部门的协同, 因此, 应该未雨绸缪, 提前布局, 尽早进行这方面的探索。

参考文献

[1]王起静.会展中心的市场化道路 (上) [J].展馆管理, 2004, 6:44-45.

[2]王起静.会展中心的市场化道路 (下) [J].展馆管理, 2004, 7:28-30

[3]王小兵.城市会展发展模式及政策选择[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 2010, 26 (7) :38-43

[4]刘德艳.借鉴国际运作机制走中国会展业适宜之路[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26 (2) :63-67

[5]欧阳宇飞.会展模式的比较:基于资源配置效率的视角[J].商场现代化, 2009, 6:135-137

会展市场 篇10

1会展物流的概念

查找文献,在我国对会展物流的定义有两种比较流行的描述方式。①会展物流是指为满足会展需求,在供应地与会展地之间,对会展材料设备与会展物品的高效率、低成本流动和储存而进行的一整套规划、实施和控制的过程。②会展物流是指展销产品从参展商经由会展中转流向购买者的物理运动过程,它是由会展组织者在综合会展现场收集多个供需对映体的信息、要求后,统一指挥、统一安排、统一协调的物资流动体系。而针对建材市场的会展物流,笔者认为是指建材展销产品、会展材料设备从参展商固有的展厅及仓库集中高效率、低成本地流动到会展中心,在展会结束后又将其再转移到参展商固有的展厅或仓库,此过程应该是在统一指挥、统一安排、统一协调的基础上完成,最终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

2会展物流的特点

会展物流作为现代物流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一般物流的特征。如科学化、集成化、标准化、电子信息化、自动智能化、综合化等。但与一般生产物流不同,会展物流不涉及原材料采购与产品生产,仅涉及参展品的运输转移。因此,会展物流与传统物流体系相比,运输线路复杂、时间要求紧迫、在特定的时间内要为众多参展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经过短暂的会展期后又有返回物流。因而, 它具有过程控制的复杂性、运输的复杂性、组织管理的专业性、物流体系优化的双重性及物流信息的实时性等特点。下面结合会展物流的特点总结建材市场会展物流的特点。

2. 1过程控制的复杂性

笔者在亲自参加几场建材市场的展销会后,发现在每次的建材展销会上建材参展商众多,一般都是16 ~ 20家不同品类的建材展销商。所以建材会展期间的物流组织与管理工作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明确会展主题、 功能与层次等方面,依据项目策划书对建材展销会场内部的布局和风格设计,租借用于室内外装潢的材料及用于搭台摆台的设备。然后协助建材参展商进行参展商品的运输,并安排好仓储。这些过程及工作在实际操作时显得非常烦琐,每一环节的衔接都要按照既定程序来开展。

2. 2参展商品的复杂多样性导致运输的复杂性

在建材市场的展销会中,参展商一般包括16 ~20家, 为了避免恶性竞争,每家的参展商品都是不一样的,包括地板、瓷砖、吊顶、橱柜、木门、油漆、衣柜、灯饰等。 每家参展商的固定展厅及仓库分散在福州市的不同地方, 参展会展是固定的,势必导致运输的复杂性。每个参展商户都要进行短距离的支线运输。并且参展商品大部分是成品,其运输过程要求相对苛刻,装卸搬运要相当小心,基本都是要人力完成。同时包装要求较高,成品建材一旦在装卸搬运以及运输过程中受到损伤,将直接影响展销销售活动。

2. 3组织管理专业性强

建材市场展销活动的地点基本选取在高档的星级酒店的会场或者福州市海峡会展中心,其在布置会展和展览时间有特定的限制,基本都是展览前一天晚上进行布展,而参展商众多,展品的多样性,进场布置入口的少量性等, 这就需要由专业的会展联盟物流部门实现展品合理运输, 统一安排,合理布置,以达到在指定的时间内用最低的成本将展品安全无损坏地运达展览地进行布场。最后在展会结束后还要高效率低成本地把展销商品安全地送达原来位置。

2. 4物流体系优化的双重性

实现建材市场的合理化,需在物流体系的规划与运行过程中不断作出科学决策,随时根据需要对其进行优化调整。众所周知,物流体系中存在着 “二律背反”以及局部最优和系统最优的矛盾,所以我们在对局部最优和系统最优进行整合时,要找到二者的最佳平衡点,使之转化为全局最优。

2. 5物流信息的实时性

建材市场会展物流的组织与管理过程中,物流信息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会展组织管理者应会同各参展企业的有关人员必须不断对各种物流信息进行实时监控, 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物流过程中的具体行动措施。这就要求建材市场会展物流要实施信息化,信息化管理在建材市场会展产业发展中起基础性保障作用。

3会展物流的相关案例分析

笔者查找相关资料发现,关于建材市场会展物流的研究甚少。下面笔者根据亲自参加的福州市建材市场大型展销活动,就其建材市场的会展物流进行案例式分析。

3. 1案例介绍

福州市喜盈门和红星美凯龙建材卖场一共16家不同建材商户联盟起来,做了一场建材行业的展销会。展销会定在福州市中心的五星级大酒店的会堂,时间是2013年12月7日,展销时间仅为一天,其中展会布局如图1所示。

由于展会地点的原因,要求建材参展商只能在2013年12月6日22点进入会场进行布展,而且进入会展的通道就一个,参展商品都为成品。因此,对会展物流的效率安全等方面要求非常高。整个会展物流过程如图2所示。

3. 2案例分析

整个建材会展过程物流存在以下问题:

3. 2. 1对会展物流不够重视

笔者访问过几家建材商户的老板,他们对展销物流的考虑几乎为零,把重点都放到通过展销会来销售商品,至于物流这一块,大部分商家认为其成本非常小,不足以去考虑,导致在布展过程中出现效率低,货损率偏高。

3. 2. 2会展物流成本控制不严格

本次展销活动是以联盟的形式组织的,但是在会展物流方面,并没有实施联盟战略,16家建材商户的会展物流都是各自为政,没有考虑到集成化组织降低成本。每家商户都是自己在运输,车辆都没有达到满载。装卸搬运过程全部是人工完成,没考虑到机械化,更没从联盟的角度考虑到临时装卸搬运工的合理组织,导致本次展销活动的物流运输成本及装卸搬运成本过高。

3. 2. 3会展物流专业化程度低

建材商在会展过程,物流基本上交给商户的物流部或安装部甚至是店员来组织安排,而这些人员的物流素质普遍偏低,对先进的会展物流理念思想基本不知不懂,只认为凭经验就可以完成,甚至连成本控制意识都没有,他们还认为成本是老板支付,自己只要如何简单如何快速省力就如何组织会展物流活动。建材联盟商也没有考虑到将会展物流交给专业的第三方会展物流企业。

3. 2. 4会展物流人员素质低,沟通协调能力不足

建材联盟会展组织者事先没有组织沟通会展物流相关注意事项,参展商是各自组织各自物流活动,各参展商物流部自己组织各自展品到达展览场馆,便会造成多家参展商同时到达展馆进货通道拥挤。进馆之后参展商展台的搭建、布置、装饰等工作,又会因为各自的物流部不同,信息的流动发生在众多的参展商物流部、展览组织者、场馆方之间,线路过于繁杂,沟通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信息流通受阻现象,协调困难,导致展品在场馆外滞留或者留给参展商布置展台的时间过短等现象。

3. 2. 5会展物流活动信息化程度低

在信息化的今天,建材联盟会展的整个过程基本只是靠电话联系,联盟配备的电脑只是用于简单的数据存储, 会展物流信息没有真正地横向联合起来,致使信息数据无法共享,信息无法准确及时传达给各参展商物流负责人。 特别是利用网络技术进行物流信息的传递和管理程度基本不存在,对于电子数据交换技术( EDI) 、射频识别技术( RFID) 、条码技术、客户关系管理( CRM) 等运用理念缺乏,致使物流管理效率低下,物流成本较高。

4建材会展物流的发展对策

虽然福州市建材会展物流行业仍存在若干问题,但未来在参展商、物流供应商以及相关政策和其他积极因素的影响下,福州市建材会展物流发展情况会逐渐改善,建材会展物流的技术水平与组织管理水平也将逐步科学化。

以下是基于福州市建材会展物流发展提出的一些措施建议。

4. 1观念上重视,向现代建材会展物流模式转变

现在福州市建材企业已经实施战略联盟会展策略,但只是基于销售层面的联盟会展,物流方面的重视要加强, 销售联盟会展不是只做一次,而是很多次,每一次的物流成本相对较少,但是随着会展次数的增加,会展物流成本将会凸显出来。所以建材联盟参展商要足够的重视会展物流的重要性,向现代建材会展物流模式转变。可以大力发展联盟实力,将建材会展物流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或物流供应商,从而降低会展物流成本,提高会展物流效率,同时使建材会展物流更协调、更专业。

4. 2加强信息化建设,注重会展物流沟通协调能力培养

建材会展物流活动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每一个环节都存在信息流,信息的不畅通会直接导致会展物流活动效率低下,运作成本过高,影响营销会展活动。建材参展商、各自物流部以及展馆方在建材会展活动中应建立相对实用的会展物流信息化平台,例如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建立暂时的信息交流分享平台,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文件传入以及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相关会展物流活动的优化等。在展前阶段,确定参展后,建材参展商、各自物流部以及展馆方之间要就货物情况和参展事项进行沟通,其中展品的包装,运输及搬运细节都要提前协调好。展馆方及时与各物流部负责人沟通,合理安排各物流部负责人运输参展商品,避免造成会展馆进货口拥挤混乱。各物流部负责人要遵守安排及时将参展品在规定的时间内运输到规定的位置。通知的方式最好不要仅用电话,而是以文件的形式发传真,一是便于对方留底查货,二是展览会期间很忙,对方联系人不在的情况下,也会由其他负责人根据文件上的内容进行核对。在布展阶段,参展商应该服从展前会议规定的内容统筹安排,从整个会展总体的角度编排参展方的进馆顺序,通过这种方式尽可能地节约进馆时间。 在展中及展后阶段,展品的撤展顺序,回运活动也应及时沟通好充分协调。

4. 3加强人才培养

人才是发展的基石,建材会展物流的发展水平与专业人才的培养息息相关,只有具备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建材会展物流才能更快更好地发展。物流人才的培养已经全面开展,但是有关建材会展物流人才的教育培训工作还几乎是空白,专业的物流人才还非常缺乏。建材会展物流人才除了掌握一般物流知识,具备一定的物流知识和技能外,还必须对会展业有充分的了解。建材会展物流需要的是复合的经济管理人才,只有多方位、多形式地培养建材会展物流人才,才能给会展商提供更高水准的全程物流服务。培养专业人才的路径很多,可以吸收一部分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将其推向建材会展物流组织工作的前线参与理论联系实践,既掌握操作技能又具有管理经验; 还可以定期从岗位上抽调部分有潜力的建材会展物流从业人员返回学校深造,接触前沿的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知识; 建材企业、物流企业可以搞企业内训,建立标准的物流作业流程。

5结论

温州出新政增强会展业拓市场能力 篇11

内容选摘:

一、拓市场、保增长的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坚持以贸促工、工贸联动。引导企业苦练内功,把握市场需求变化,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积极推动企业“走出去”,开拓新兴市场,拓展海外销售网络,组织相关行业开展国际性产业对接。充分发挥各地温州商会的纽带作用,巩固提升国内市场营销网络,为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二、加快“走出去”步伐,千方百计开拓国际市场

加大扶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力度。鼓励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抓住跨国并购合作的有利时机,建立跨国合作信息库,举办产业对接合作交流活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收购国外品牌、技术和营销网络,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对在境外注册商标的企业、积极应诉反倾销案件的企业给予补助。加大口岸建设力度,打造通关优质环境。

三、挖掘潜力发挥优势,大力开拓国内市场

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延伸生产链,把产品生产外包给中小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发展。支持企业实施销售战略联盟“抱团”开辟市场。借助各类展会活动进一步开拓市场。鼓励企业参与哈洽会、西洽会、海交会、中博会等国内各大经贸活动及各类专业展会,积极争取有较大影响力的国际性、全国性展会来温举办。对参展企业和办展企业予以资金补助。加快会展中心建设力度,提高办展硬件条件。

搭建行业特色产品展示平台。改变专业市场建设经营方式。依托区域产业集群培育新兴专业市场。鼓励企业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对专业市场进行升级改造,给予资金补助。积极拓展旅游市场发展空间。有效整合资源,提升旅游产品档次。完善奖励政策,鼓励广大旅游经营单位加大营销和招徕旅游者的力度,推进我市旅游经济的发展。

发挥在外温州商会和温州人营销网络优势。鼓励在外温州人在特定的区域创建温州产品仓储中心,鼓励温州商会开展温州产品展销活动、创建温州“产品销售中心”“品牌展示中心”,分别给予资金补助。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强企业开拓市场能力

建立拓市场保增长工作协调机构。引导企业加快推进产品结构调整。鼓励企业加强研发投入和科研合作,开发一批拳头产品和适销对路产品项目,不断优化产品结构,走精品特色化发展之路。加大财政金融对拓市场、保增长的扶持力度。调整优化外贸扶持资金,重点支持海外展览、出口信用保险、设立境外服务平台等。加强对企业减负帮扶力度,减化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

政策解读:

会展市场 篇12

新加坡旅游委员会的展览会议局建于1974年, 拥有24名员工。它的主要任务是协助、配合会展公司开展工作, 向国际上介绍新加坡发展国际会展的优越条件, 促销在新加坡举办的各种会展。在新加坡举办会展没有任何管理法规, 举办展会也不需要任何审批手续。

新加坡旅游委员会既起到国家旅游组织的作用, 也通过SECB发挥着会议和观光局的作用。在新加坡本身具有发达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较高的服务业水准、较高的国际开放度以及较高的英语普及率基础上, 新加坡旅游委员会通过其相关的市场营销, 使新加坡成为亚洲首屈一指的会展举办地。新加坡2000年被国际协会联合会评为世界五大会展城市, 并连续17年成为亚洲首选展举办地城市, 每年举办的展览会和会议等大型活动达3200个。2006年据国际大会与会议协会 (ICCA, International Congress&Convention Association) 的排名, 新加坡举办国际会议127次, 名列世界会议城市的前三名 (表1) 。

从新加坡会展旅游者情况看, 商务与会展为目的的客人逐年增加。据新加坡旅游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 2004年新加坡共有830万游客, 分别比2003年和2002年增加了36%和10%, 旅游收入达到98亿美元, 分别比2003年和2002年增长了41%和11%。其中, 2004年新加坡游客中商务客人比重为21%, MICE客人比重为5%。综合这两项, 新加坡的商务和会展游客在2004年就达到215.8万人次, 占到了该国常住人口的一半以上。

资料来源:www.iccaworld.com

通过“非常奖励新加坡”、“会奖新加坡联盟”等活动的进行和运作, 新加坡的旅游业和会展旅游进一步得到发展。2005年, 新加坡入境游客增长至894.3万人次, 2006年新加坡游客数达到974.82万, 平均逗留天数达到2.91天, 三成左右的游客逗留天数在3天以上。显然, 新加坡会展旅游的发展是与新加坡旅游委员会的相关营销活动分不开的。

二、新加坡旅游委员会的会展旅游市场营销活动

1、灵活多样的促销计划

(1) Globe Meet计划

1998年, 新加坡旅游委员会与该城市的行业提供者一起开展了Globe Meet计划。该计划在3年活动期间对会议组织者采取大量激励措施, 包括打折、免费服务、组织会议策划者实地考察等, 这次活动促进了会议组织者选择新加坡开展相关的活动。

(2) “再来一次”活动和“再次造访”活动

在新加坡实行的“再来一次”活动中在该城市逗留至少3天和决定将逗留时间延长为至少2天的与会代表, 住宿酒店提供1天的免费服务。此外, 与会代表在食品和饮料商店、酒吧、迪斯科和洗浴中心消费可以分别打折100新加坡元。“再次造访”活动中, 9个月内再次造访期间, 所居住的同一家酒店可以得到居住3晚免1晚的服务。通过这些活动, 鼓励与会代表延长在新加坡的逗留时间, 携带陪同者, 在一年时间内重新造访新加坡, 并且使得1998年之后新加坡的会展旅游市场份额逐渐上升, 宾馆的住宿率提高。

(3) “非常奖励新加坡”活动

2005年至2007年推出的“非常奖励新加坡”活动提供了三种奖励方案。在此期间, 游客需停留三天两夜以上。如果游客在新加坡总逗留天数 (旅客人数×停留天数) 超过150天的, 免费提供一场欢迎表演仪式;如果游客总停留天数超过400天的, 可以从新加坡旅游委员会提供的活动经费补助和量身打造的主题活动中选择其一;如果是国际性董事会议, 除了上述体验型或特别资助, 还有VIP协助。

2007年新加坡旅游委员会与丽星邮轮、圣淘沙及新达城组成4S策略联盟, 整合旅游资源, 提供客制化服务及更具弹性创新的2007年新奖励旅游方案, 进一步加强了对会议举办者、奖励旅游的吸引。

2、完善的服务和多元体验

新加坡长期以来注重会展的服务和多样体验的提供。在基础设施方面, 新加坡的占据了“世界的十字路口”的优良区位, 并且拥有完善的海陆空立体交通体系;新加坡也积极投入资金进行场馆建设, 其中, 新加坡展览中心是政府的重点投资项目之一, 总投资额达到2.2亿新元;此外, 新加坡的星级酒店和不同类型商场、餐馆等遍布全岛, 并提供良好的服务。其次, 新加坡具备丰富的旅游吸引物。2006年开始新加坡招标开发圣淘沙岛, 开发方案中包括众多的住宿、餐饮、会奖、娱乐设施。环球影城将在圣淘沙建立亚洲最大的主题公园。新加坡还将在滨海湾和圣淘沙各设一家设有赌场的综合度假地。再次, 新加坡具有很好相关的服务和政策。游客在新加坡享有30天免签证的礼遇, 体验到井然有序的环境营造和丰富的多元文化。

3、积极准确的市场定位

近年来新加坡根据游客统计数据, 将中国大陆和台湾作为目标市场进行开拓, 并专门设立了大中华区商务会展及奖励旅游市场专员, 以进行细致的市场营销。2006年新加坡旅游委员会还特别针对大中华区旅游市场制订了新加坡商务旅游专家计划 (Singapore BTMICE Specialist) , 由熟知新加坡商业设施及服务的专家组织有会议和奖励旅游潜力的公司决策者共同参与考察团组, 让终端客户通过游览新加坡了解其商务旅游各方面, 且部分费用由新加坡旅游委员会承担。

三、新加坡会展旅游营销的启示

1、政府对会展业的大力支持

新加坡会展旅游的迅速发展显然是与政府的支持密不可分的。新加坡国务资政吴作栋曾经说过:“为持续保持新加坡的吸引力, 政府已经采取灵活应变的态度, 一方面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进行自我调整适应;另一方面也愿意打破旧的思维框框。

2、积极的宣传

新加坡政府在进行积极调整思路和加强会展旅游的重视的同时, 也积极展开多样的宣传和市场促销。此外, 新加坡旅游委员会积极借助网络、交易会、电子出版物、旅行社等进行会展旅游的大力宣传。

3、及时持续的市场调查和促销策略的快速对应

凭借市场调查做出的快速应对措施。这点也是一个区域市场营销的关键所在, 是值得我国会展旅游发展值得借鉴的重要之处。

摘要:由于会展旅游能为会展举办地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环境影响, 因此很多地区积极进行营销, 以成为会展举办地。在世界会展旅游市场营销中, 新加坡旅游委员会的成绩蜚然, 并与我国面临市场等方面相同, 对我国会展旅游发展具体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新加坡会展旅游的现状和市场营销具体方面, 提出了在政府的有力支持、积极的宣传、及时的市场调查和快速应对的促销策略等方面值得我国借鉴。

关键词:会展旅游,市场营销,新加坡

参考文献

上一篇:许可应力设计法下一篇:中国式克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