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XP

2024-07-21

300XP(共10篇)

300XP 篇1

随着化工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 系统划分也向着单元化和分散化发展。不同生产装置单元所采用的自控系统也不尽相同, 在不同控制系统之间建立通讯, 可方便操作人员对相关技术参数和数值的监控。内蒙古神舟硅业有限责任公司空分制氮工序采用JX-300XP作为整个工艺的控制系统, 负责监控两台透平压缩机的数据, 这两台透平压缩机均采用S7-300PLC进行独立控制, 两者相距15m。为满足生产需求, 并保证通讯畅通, 笔者选用Modbus通讯协议实现JX-300XP与S7-300PLC之间的通讯。

1 Modbus协议简介

Modbus是进行工业自动化控制常用的一种数据通讯协议, 它具有数据传输速度快、传输距离远及通讯可靠性高等优点。Modbus协议定义了能够识别的标准通讯方式控制器, 它描述了控制器请求访问其它设备的过程, 以及怎样侦测错误并记录, 还制定了消息域格局和内容的公共格式和传输数据的通讯规则。每个控制器预设置所连接设备的地址, 识别按地址发来的消息并发出相应的动作命令。如果需要回应, 控制器将生成反馈信息并通过Modbus协议发出。在其它网络上, Modbus协议的消息可转换成在此网络上使用的帧或包结构, 这种转换扩展了根据具体的网络解决节地址、路由路径和错误检测的方法。

2011-07-04 (修改稿)

2 组态设置

目前支持Modbus通讯的DCS系统和过程仪表大都采用基于串行接口的Modbus RTU模式, 西门子公司提供了针对其产品PLC Modbus RTU通讯的协议库和指令库, 便于快速实现相关应用。通过Modbus RTU从站指令库, 使得S7-300PLC可以作为Modbus RTU中的从站设备集成到Modbus网络中, 实现与Modbus主站设备的通讯。本装置中的S7-300PLC采用标准模块CP340进行通讯, 将CP340卡件进行软件组态 (图1) 后下装驱动程序。

3 JX-300XP

JX-300XP系统使用Modbus通讯卡XP244, 该系列串口通讯卡仅支持Modbus-RTU主机通讯模式。图2为XP244的组态及关键参数设置。

由图2可以看出, XP244卡是控制站中独立的控制设备。在建立通讯的过程中, 笔者编写了两段程序:一段为运用SCX语言编制的JX-300XP与S7-300PLC的通讯程序, 具体包括通讯方式的确定、参数设置及变量的定义等;另一段为运用图形语言编制的数据转换程序, 将数据转换为用户要求的数据类型和所需的量程范围内的实际值。

4 JX-300XP与S7-300PLC的通讯程序

JX-300XP与S7-300PLC通讯的具体程序代码如下:

通过循环扫描, 完成数据采集。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图形编程代码转换模块TEXTCODE实现数据转换功能。将编写好的程序写入文本代码转换模块TEXTCODE模块的代码当中, 即可实现将INT型的输入值转化为Float型数据类型的数据转换, 再乘以一个系数实现数据的量程变换。具体程序代码如下:

S7_1_13=INT_TO_FLOAT (S7_A01) *0.001;

S7_1_14=INT_TO_FLOAT (S7_A02) *0.001;

S7_1_15=INT_TO_FLOAT (S7_A03) *0.1;

S7_1_16=INT_TO_FLOAT (S7_A04) *0.001;

S7_1_17=INT_TO_FLOAT (S7_A05) *0.001;

S7_1_18=INT_TO_FLOAT (S7_A06) *0.1;

S7_1_19=INT_TO_FLOAT (S7_A07) *0.1;

JX-300XP和S7-300PLC之间的通讯数据和通讯状态界面如图3所示。

5 结束语

采用笔者介绍的组态和编程, 即可通过Modbus实现JX-300XP与S7-300PLC之间的通讯。在两年多的实际运行中, 通讯正常, 从未出现故障, 满足了企业生产的要求。这种语言编程方式可以广泛地应用于JX-300XP与其它装置进行Modbus通讯。

300XP 篇2

自从学了软件安装和文件压缩之后,阿囧一直热衷于折腾各种新软件,但都是用用就删、多了就压,乐此不疲!直到……

阿囧:5555……爱机最近又闹脾气了!呼叫小特,小特~

小特:发生了什么事,大呼小叫的?

阿囧:爱机快不行了,我只是想打开D盘找点“东东”,可是它咔咔地响了半天,而且启动系统的速度也比以前慢了,我一直都是按套路出牌,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小特:呃,很可能是文件碎片多了。

阿同:文件咋成碎片了?那这个文件碎片粘好了能用吗?噢,不对,请原谅我刚才不经大脑的话。小特,快告诉我怎么办,能解决吗?

小特:别急,这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听了这堂课,保准让你的爱机药到病除!

什么是文件碎片?

文件碎片又叫做磁盘碎片。在硬盘中,读取数据是由一个硬盘磁头在其盘片上进行读写操作的。但硬盘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反复写入和删除操作,磁盘中的空闲扇区会分散到整个磁盘中不连续的物理位置上,使得文件存储位于不同的扇区内。这样一来,硬盘磁头读写文件时就需要到不同的地方读取,这就增加了磁头的来回移动,从而降低了磁盘的访问速度。

注:扇区是硬盘的一个空间位置单位。形象地说,如果将硬盘看做一张饼,把它平均切成8块,则每一块饼所占的位置就是一个扇区。

阿囧:我有点明白了。就像一个柜子里放着乱七八糟的东西,要拿的时候就得找半天。这会不会是我这段时间拼命装卸软件和压缩文件造成的呢?

小特:很明显……

阿囧:好吧,快告诉我解决的办法吧!

小特:这就要讲到磁盘管理的知识了。讲磁盘管理之前,要先讲一下磁盘管理的重要性和危险性。

磁盘就是大家所说的硬盘,我们所有的数据——操作系统、软件、游戏、音乐和电影等都储存在里面。就好比一个书柜,里面摆放了很多书。当这个书柜用久了之后,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书本归放混杂等问题,为了提高找书取书的效率,就要对书柜进行一番整理。然而,对于磁盘的操作可不比书柜,要谨慎操作。一个错误的操作可能导致保存的数据损坏或者丢失,所以淀粉们操作时一定要谨慎、小心。

阿囧:危险性这么大啊,真可怕,那我管理磁盘之前一定要先理好慝路,小心操作,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小特:嗯,真是个听话的乖孩子!注意喽,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想了解磁盘管理吗?那就……

阿囧:

Windows自带了一个磁盘管理工具,它集成在“计算机管理”面板中。右键点击“我的电脑”,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管理]即可打开“计算机管理”界面(如图1、2)。

300XP 篇3

关键词:JX-300XP,顺控程序,分程控制,流量积算,比值控制,程序设计

DCS在化工装置中应用广泛[1],JX-300XP是SUPCON Web Field控制系统成功经验的集成,是全数字化、结构灵活且功能完善的开放式DCS,它不仅提供了功能块图( SCFBD) 及梯形图( SCLD) 等组态工具。[2,3],还提供了开发复杂高级控制算法诸如模糊控制的类C语言编程环境SCX,规模变换灵活,可以实现从一个单元的过程控制到全厂范围的自动化集成,王君红等在JX-300XP中利用SCX语言,设计了一种基于免疫系统存储记忆原理的智能控制算法[4]; 云苏和等运用Modbus通信协议实现了JX-300XP和S7-300PLC的通信[5]

JX-300XP在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的评价装置中也成功应用。现以顺序控制、分程控制、流量积算和比值控制4个典型程序的设计为例,介绍JX-300XP在评价装置DCS程序设计中的应用。

1顺控程序

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的评价装置主要用于对新开发的产品、原料或技术进行指标考察和评估, 因此工艺流程完整而且复杂,工艺流程每一步的执行都有严格的约束条件,在这种情况下,顺控程序便成为评价装置最常用的控制模式。

顺控程序是针对顺序控制系统编写的程序, 按照生产工艺预先规定的顺序在各输入信号的作用下,根据内部状态和时间顺序,各执行机构自动有序地进行操作[6,7]。顺控程序的设计相对复杂[8]。在JX-300XP中,可以采用梯形图和功能块图相结合的方式,在图形编程环境的LD段落中进行编写,使设计层次分明。

典型的顺控程序监控组态界面如图1所示, 典型的顺控程序不仅包括必要的执行步骤( 如准备→进料→反应→出料) ,还包括程序启停、步号设定、单步时间设定、运行时间累积及暂停时间累积等。

1.1程序段的建立

在SUPCON DCS的编程界 面中,点击“文件—新建程序段—梯形图”,在“段类型”中选择 “程序”,点击“确定”即可[9],如图2所示。

1.2步选择程序

步选择程序如图3所示,其中START为布尔变量,对应图1中的“启动”按钮; STEP为有符号整型变量,表示当前要执行的步,对应图1中的 “设定步”; P12_2 ~ P12_5为等于比较模块,两值相等则输出为1; STEP1 ~ STEP4为布尔变量。该段程序的功能是: 当“启动”按钮按下,即START = 1时,程序根据STEP的值,选择相应的步执行, 如,如果STEP = 1则STEP1 = 1,程序执行第一步。

1.3步执行程序

步执行程序如图4所示,PAUSE为布尔变量,对应图1中的“暂停”按钮; P13_59模块为顺控程序第一步要执行的内容; P13_50模块为两个布尔变量的“或”门; P13_44为计数器CTU模块。 该段程序的功能是: 当设定步为1,且不处于暂停状态,即STEP1 = 1且PAUSE = 0时,顺控程序执行第一步的内容,同时对第一步的运行时间进行累积。时间累积程序的设计思路: 由于CTU模块最大计数值为32 767,因此当程序运行在第一步,即STEP = 1且计数值RUNTIME1 < 32767时, 每经过一个CPU扫描周期( 0. 5s) ,RUNTIME1值增加1; 当计数值RUNTIME1 = 32767时,CTU模块的Q端输出为1,即CLEAR = 1,此时CTU模块的复位端R = 1,CTU模块复位,累积时间清零; 当程序没有运行在当前步时,该步所运行的累积时间也要清零。综合上述两项,P13_49模块的输出端和常开触点CLEAR采用P13_50模块相“或” 后接入CTU模块的复位端R。

其他步执行程序的设计以此类推。

1.4步转移程序

步转移程序的设计如图5所示,RUN_MIN1为组态界面中第一步的设定运行时间,以分钟为单位; RUNTIME1为第一步程序的实际执行时间, 以0. 5s为单位; P13_61为整数型乘法模块,P13_ 62为整数型大于比较模块,P13_63为整数型赋值模块。该段程序的设计思路: 将组态界面中第一步设定时间( RUN_MIN1) 和第一步实际运行时间 ( RUNTIME1) 作比较,若实际运行时间达到设定时间,则将程序向下一步转移; 由于两个参数单位不一致,因此将RUN_MIN1乘以120,转换成以0. 5s为单位的值后再与RUNTIME1进行比较。

其他步转移程序的设计以此类推。要注意的是,若编写的是最后一步转移程序,当实际运行时间达到设定运行时间后,需将程序跳转到第一步, 即把“1”值赋给STEP,以实现顺控程序的循环运行。

1.5运行时间转换程序

运行时间转换程序的设计如图6所示,P17_2为整型转浮点型模块,P17_3为浮点数除法模块; RUN_MIN11对应监控界面上用于显示第一步运行时间的变量。由于RUN_MIN11的显示是以分钟为单位,而RUNTIME1是以0. 5s为单位的整型数,因此RUNTIME1必须先转换为浮点数,再除以120,才能得到RUN_MIN11的值。

其他运行时间转换程序的设计以此类推。

1.6暂停时间累积程序

暂停时间累积程序的设计如图7所示,当“暂停”按钮按下,即PAUSE = 1时,CTU模块开始对暂停时间进行累积,周期为0. 5s; 当计数值P_ TIME > 32767时,RESET置1,CTU模块复位,计数值清零。P13_13和P17_14模块则将计数值P_ TIME转换为以分钟为单位的值在界面上显示,转换原理如图6所示。

2分程控制程序

评价装置复杂多变的工艺特性及其特殊的安全要求往往需要通过调节阀的分程控制来实现, 分程控制使一个调节器同时控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调节阀,每个调节阀可根据工艺要求在调节器输出的一段信号范围内动作[10]。

分程控制的特点是[11]: 改善调节品质,优化调节阀的工作条件; 满足开停车时小流量和正常生产时大流量的要求,使之都能有较好的调节质量; 满足正常生产和事故状态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JX-300XP中,分程控制程序的设计需用到单回路调节模块BSCX,该模块是对在自定义回路中声明的单回路进行定义,确定它的输入输出,组成一个控制回路。BSCX模块如图8所示,PV为半浮点型, 是测量值; N为无符号整型,是回路序号; Sw AM为布尔型,是手/自动开关; SV为半浮点型,是内给定值; MV为半浮点型,是输出阀位。

分程控制程序的设计如图9所示,实现的功能是: 当MV的输出为0% ~ A% 时,控制V1的开度从0% ~ 100% ; 当MV的输出为A% ~ 100% 时,控制V2的开度从0% ~ 100% 。其中,P4_15、 P4_19为乘法模块; P4 _16和P4 _20分别为大于比较模块和小于比较模块; P4_18为减法模块; P4 _17和P4_21为选择模块。

该程序的设计需要注意: 第一方面是对控制每个阀门动作的调节模块所输出的信号范围,编程时需要将其转换为0% ~ 100% ,也就是说,当阀门输出信号范围的分界点为A% 时,P4_15、P4_ 18和P4_19模块的输入参数应分别为1 / A% 、A% 和1 /( 1 - A% ) ,比如,当A = 20且MV = 10% 时, 根据图9运算关系得出V1 = 50% ,V2 = 0% ; 当A = 20且MV = 60% 时,根据图9运算关系得出V1 = 100% ,V2 = 50% ,这样便达到分程控制的要求。第二个方面是BSCX模块中的PV、SV、MV的数据类型均是半浮点型,因此选用的运算模块也必须是半浮点型。半浮点数是JX-300XP设计的一个特点,相对于32浮点数而言可节省一半的存储空间[12]。

分程控制程序的执行通常需要和顺控程序相结合,在顺控程序中主要进行BSCX模块手动/自动选择和目标值的设置工作。具体程序设计如图10所示,其中P14_14和P14 _15分别是布尔型赋值模块和半浮点型赋值模块,P14_14通过给g_ bsc[N]. Sw AM赋值为ON将BSCX模块设为自动模式; P14 _15是将目标设定值赋给BSCX模块。需要注意: g_bsc[N]中参数N表示组态时所建立的回路编号,范围是0 ~ 31; 执行分程控制前,BSCX模块必须设为自动模式; C /D = ( 测量值 - 测量下限) / 量程,是无因次化处理后的半浮点数。

3流量积算程序

流量积算在评价装置中不可或缺,主要用于对现场液体及气体等通过某一管道的瞬时流量在一定时间内进行累积。流量积算程序的设计根据流量计测量范围的不同一般分为测量下限为0和测量下限非0两种。

3.1测量下限为0的程序

对于下限为0的累积对象,积算程序的设计相对简单,如图11所示,P19_1为累积模块,其中y与accum使用同一变量,此变量以x即FI1. PV每秒的速度递增,accum和x的量纲必须一致,x为半浮点型数据。FIQ1表示累积流量值,FI1. PV为瞬时流量值的半浮点数表示形式。

3.2测量下限非0的程序

实际设计中可能会有流量计的测量范围是A ~ B且A > 0的情况,对此类流量值的累积,必须先将其测量范围换算为0 ~ B才能进行( 换算公式[FI1. PV·( B - A) + A]/ B) 。程序如图12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FI1. PV是无因次化处理后的半浮点数,故必须转换为浮点数后再进行换算,换算完成后再将结果重新转换为半浮点数参与流量累积。

4比值控制程序

比值控制程序的设计如图13、14所示。评价装置在工艺上对物料配比有严格规定,比例一旦失调将影响生产或造成事故。实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参数符合一定比例关系的控制系统即为比值控制系统。

图13中,BSCX模块被设置为自动状态,这是比值控制程序运行的必要条件,该步通常可放在顺控程序中执行,利用MOVE模块将BSCX的参数g_bsc[N]. Sw AM赋值为ON即可。

图14中,参数x表示FIC1和FIC2按照x∶ 1的进料比例控制,A和B分别表示FIC1和FIC2的量程。由于FIC1. PV为半浮点数,因此同样需要转换为浮点数后参与运算,运算完成后再重新转换为半浮点数赋给BSCX模块的SV引脚,作为设定值输入。

5结束语

给“裸奔”XP穿上新装 篇4

按照惯例,每月第二个星期二是微软发布系统漏洞补丁的日子,5月13日是微软停止XP服务支持后的首个补丁日。微软在打补丁的同时,也相当于把大量高危漏洞暴露出来。国外安全厂商GFI Software指出:“由于微软各版本操作系统采用了同一代码源,微软会在补丁日修复其众多产品的漏洞,但是多数情况下,漏洞会影响所有版本的Windows。也就是说在Win8.1中修复的漏洞,可能也同样存在于Windows XP中。”这也就意味着,微软在不断加强Win7、Win8防御工事的过程中,XP会变得越来越危险。

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间,微软一共发布了136个Windows漏洞补丁,其中99个漏洞补丁是XP需要安装的,占比超过70%。这意味着,未来微软为Win8等系统所修复的漏洞中,多数可能被黑客利用攻击XP用户。

“这就像告诉了小偷如何进入房间,但并没有为XP系统锁上大门一样。”GFI Software这样形容。

这种情况,究竟会对我国产生何种影响呢?

来自市场研究机构Net Applications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4月,Windows XP仍占据26.29%的市场份额,相比3月仅下跌1.4个百分点。在国内,XP市场份额更是高达70%,在政府单位和企业中,XP的保有量长期居高不下。

不可否认,XP系统安全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业亟待解决的头号难题。在这一背景下,本土的第三方安全厂商360、腾讯、金山等争相推出防护产品,继续为XP电脑保驾护航。而在微软全球官方网站的安全软件推荐名单中,微软共推荐了24家安全企业的产品,360是亚洲独家入围的安全软件。

5月11日,为确保首个“XP裸奔日”XP用户的电脑安全,360在与微软合作基础上,又紧急上线了“XP终身延保计划”。首先,“XP盾甲”永久加固保护。早在今年2月,360安全卫士就针对XP用户发布了“XP盾甲”专用版本,在“XP停服”后仍可防护黑客漏洞攻击。其次,免费给XP用户上保险。自XP停服后,360网购先赔宣布无限期继续支持XP系统。同时,为了减少XP电脑用户的网购风险,360联合平安保险为XP电脑用户免费上保险,推出单笔最高保额6000元的免费网购险。第三,联合10万商家免费帮用户修电脑。360已连续举办了三届“511全国电脑健康日”,每年的5月11日,360都会发动百余名电脑安全工程师,深入基层,免费为社区群众提供电脑维修、问题咨询和电脑知识普及等服务;最后,360 XP自助门诊一键修复电脑问题。

浅谈U盘装XP系统 篇5

当今世界计算机发展飞快,而面对计算机教学,除了要把学生教好,让他们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知识以外,还得维护好机房,使得学生在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中学习。但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同时毒病也更猖獗,而且多以U盘,手机及邮件传播为主,这样维护一个良好的机房非常关键!学校的机房还有一个弊端,那就是学生机没有光驱,这样虽然机子里装有还原卡,那也在必要的时候还得重做系统,这样做系统时就比较麻烦,又得打开机箱连接上光驱,还得保证光盘中的系统完好,光盘没有磨毁等,这样对于学生机的维护就比较麻烦。

本人从网上看到了现在有许多的机子不用光驱也能重装系统,那就是将U盘制作成启动盘,在系统出毛病的时候,直接用U盘重装系统,这样免掉了装光驱的麻烦,自己认为这个方法不错,推荐也大家分享。

1. 准备工作——制作U盘启动盘

制作U盘启动盘,首先要准备一个U盘,还需要下载一个可以将U盘制作成启动盘的软件(我用的是老毛桃软件http://www.33lc.com/soft/9853.html老毛桃Win PE(U盘启动盘制作)V10.0310官方修正版)。下载压缩文件后按路径找到boot CD_070911.iso中的setup文件夹内的pesetup.exe文件,双击进入到“老毛桃制作的win PE专用安装工具”向导界面。(见图)

按以上步骤简单设置即可成功制作了一个老毛桃Win PE的U盘启动盘,这个盘里是一个关于win PE微软微系统的一个启动盘。当你需要重装系统的时候,就可以用来它启动,这比我们原来用的DOS系统更可视化,更简单方便。

注:整个的U盘启动盘的制作过程需要对U盘进行格式化,请大家注意备份U盘中的文件。

2. 准备工作——bios设置U盘启动项

启动计算机,按“DEL”键,进入主板BIOS界面。看你主板说明书,选择引导次序。以Award BIOS为例:进入主板BIOS界面,选择“Advanced BIOS Features”(高级BIOS功能设定),在“Advanced BIOS Features”页面,选择“Boot Sequence”(引导次序),按“回车”键,进入“Boot Sequence”界面,有“1st/2nd/3rd Boot Device”(第一/第二/第三启动设备)选项,此项可让你设置BIOS要载入操作系统的启动设备的次序,选择“1st Boot Device”(用“Page Down”或“Page Up”键将其设置为“USB HDD”,按ESC键退回到BIOS的主菜单,按F10保存并退出BIOS,重新启动计算机,

技嘉的:开机后,出现画面快速按下“Delete”键进入BIOS画面,按方向键“↓”选择“Advance BIOS Features”然后再按Enter键。接下来画面请看图,按方向键“↓”选择“First Boot Device”再按Enter键弹出一个长方形框,按方向键移动到“USB HDD”再按Enter键,然后再按“F10”键保存,就可以实现U盘引导系统了。

注:设置U盘启动项与主板有关,现在市面上新配置的机子,大多都支持U盘自动启动;有的旧一些的主板也许不支持U盘启动项,这样就不能用U盘启动;有的支持U盘启动项,但里面有USB HDD、USB ZIP、USB FDD几种,这要与本身U盘的格式化标准有关,一般选“USB HDD”。

3. 准备工作——找一个镜像文件

有了上述两手准备之后,只差一个准备步骤就是找一个需要恢复到C盘(系统盘)上的镜像文件。这个文件将来会被win PE中的GHOST打开,并将其恢复到系统盘上,这样才能做好系统。

要找这样一个系统文件并不难,只要从如雨林木风或蕃茄花园等这样的系统文件网站上下载就可以了。我选择的是http://www.win4000.cn/Windows7/2.htm里的Ghost_XP_SP3雨林木风五周年纪念版系统下载。将这个镜像文件下载到U盘中或者只将这个ISO文件中的.GHO文件放到U盘中既可。

4. 用U盘重装系统

有了上述几步的准备工作,我们正式来装系统,插入U盘后启机,系统自检进入到win PE微系统界面,打开“我的电脑”将C盘格式化,将来新的镜像文件就在安装到这个盘上(注意将重要的文件放置到其它盘中)。再从“开始”——“程序”进入GHOST,进入到GHOST的向导界面,将刚才第三步中找到的.GHO文件做为镜像文件恢复到C盘中去,当安装进度完成之后,重新启机就可以了。

(注:由于GHOST都是英文界面,我来简单解释一下安装过程:进入GHOST我们的操作一般是两类:一是将C盘的原有系统做成一个镜像文件,便于将来的系统重新恢复,那就

Local——Partition——to image,这样按向导的操作可以将原有的系统备份成一个镜像文件;另一个是将一个镜像文件恢复到系统盘中去,即重装一个系统。那就Local——Partition——from image,这样按向导的操作可以将刚才步骤三中找到的.GHO系统文件恢复到C盘中去。)

最后,当你的计算机重新启动之后,主要界面就是你的新系统。对于没有光驱的学生机来讲,这种方法我觉得是最方便,快捷的。所以在我校的机房维护中一直在使用,如果大家觉得好的话,也请试一试。

摘要:对于一个没有光驱的电脑来讲,一但系统瘫痪了,就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那么用一个小小的U盘重装系统,成了这部分电脑普遍使用的方法。

300XP 篇6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是小学阶段的自然延伸, 又是初中学生认知能力和发展需求的恰当表现, 更是高中阶段学习的前期准备。”

本节课内容是第二单元操作系统基础中第一节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的第一课时。操作系统基础是学生学习利用计算机获取、交流、处理信息等一切其他知识技能的基础。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则是本单元中的核心环节, 本课窗口的组成和操作是学生形成Windows XP操作系统知识链体系的必要环节, 熟练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 对今后的学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学生分析

初中生在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上都较小学生有了较大的提高, 教学的重点应着重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技能后的“个性化”塑造和长远意义上的信息素养能力的养成。

在学生心理方面,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 虽然迈入了初中学习的殿堂, 但其心理特征上还是更偏向于小学生。“兴趣既是学习的起点, 往往一个直接的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知的热情;同时兴趣也是学习的归宿, 学习者能忍受繁复的学习探究过程, 是因为间接兴趣--对结果的执着的追求。”所以“激趣”是教学中保证学生学习动力和吸引学生有意注意的有效手段, 从兴趣出发, 最终仍然归结到兴趣。

在教学内容方面, 虽然本节课内容在学生们小学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涉猎了一些, 但对于学生来说, 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较为清晰的概念。所以在教学内容中应着重于帮助学生理清概念, 理顺思路, 简化操作过程。但这种学习决不是简单的重复, 而是一种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一种升华和创新地思考。

3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了解窗口的含义, 掌握窗口的组成和基本操作。

过程与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将知识技能融合于任务中, 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的任务情境;采用简单合适的分组方法, 在任务操作过程中融入合作交流的因子, 倡导合作探究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能通过一般的信息表象分析, 探索现象本质的意识———培养学生超越工具局限, 探求一般规律的意识。注重开放性思维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并注重于学生良好的表达能力地养成。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美好情操。

4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及处理策略

本节课的教学教学重点是窗口的组成和基本操作。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超越工具局限, 探求Windows XP程序窗口相关知识技能一般规律的意识。

在设计中利用任务驱动法, 在学习窗口的组成和基本操作时, 将知识点融入游戏和两个相关联的任务中。注意创设情境, 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自然过渡到任务的提出。然后引导学生与教师一起讨论, 探讨已知和未知的解决任务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分析任务, 提出问题。教师从旁给予指导, 引导学生提出解决任务各种可能方法--明确思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 获得感性认知, 教师引导学生做理性的知识梳理, 从而检查结果, 总结经验。

5 主要教学过程问题导入

教师针对Windows操作名字来由提出问题, 并打开几个程序文档窗口, 引导学生观察并得出: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应用程序往往是以一个个窗口的形式展现的。

课题:认识Wondows XP

Windows XP窗口的组成

教师展示小游戏——“大家来找碴”, 让学生在两张同样是名为“C:”的窗口图中寻找起不同点。提出问题:“大家仔细观察, 寻找这两张图之间的不同处, 最多共有几处?并可以借助课本, 用准确的语言来描述不同处在窗口中的部位。”

通过游戏互动, 引导学生来认识窗口的组成各部分。

5.1 Windows XP窗口的组成

学生们顺着教师鼠标指针引导, 依次将窗口组成各个部分的名称读出, 并简述其用途。

提出问题:“刚刚游戏里看到的那两张图都是教师机磁盘”C:“的窗口, 它们之间为什么会不同呢? (设置悬念, 为下面和以后知识的学习埋下伏笔) 等我们学习完这一单元节就能解决这个疑问了。”

5.2 Windows XP窗口的操作

教师依次打开“word”文档, “画图”和“媒体播放器”三个窗口, 并且窗口间各有部分是相互遮盖的,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提出问题:“下面请同学们观察, 我们都知道Windows XP是一个多任务的操作系统, 我们可以同时边听音乐、边画画或输入文章。但大家观察, 这三个被打开的程序窗口状态怎样?”引起学生注意, 初步了解任务背景。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相关知识, 快速了解“当前窗口” (活动窗口) 的概念。引导学生用较为准确的语言来描述它的概念, 并让学生形成清晰的概念———当前窗口的唯一性 (单用户干预) 。

如果同时打开多个窗口, 那个正在工作的窗口标题栏会高亮显示 (呈现出蓝色渐变) , 这样的窗口称为活动窗口或当前窗口。

出示任务:[电子板书]要察看某个被遮挡的窗口该如何办?

引导学生分析并提出已知方法和未知可能的方法, 教师在学生实践中提示重点 (如窗口大小、移动等) , 引导学生明确解决任务的思路。安排分组, 让学生按照已有学习经验分为8人一组 (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 , 指导学生进行小组探究与合作。

学生在以往的经验基础上, 经过实践操作和简短的交流讨论后, 各小组分别派出代表解答任务。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 引导各学生小组展开交流讨论, 对上面的各个操作进行比较评价, 让学生讨论并归纳总结出以上的几种窗口操作。

打开窗口、移动窗口、改变窗口大小、排列窗口、切换窗口、关闭窗口

学生对以上操作通过解决实例任务进行练习。教师在学生演练过程中提出注意点:如“最大化/还原”按钮, 窗口角操作等。在全体学生操作完成的基础上, 提出进一步的任务问题。

出示任务:[电子板书]要同时让所有的窗口同时出现, 互不遮挡, 该怎么办?

让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在学生分析任务, 发现问题重点后, 自主探索。在学生自主探索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教材中相关内容来寻求帮助, 降低难度。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对几种方法进行比较评价, 让学生动手进行“组织窗口”的各项操作演练, 完成任务。

教师引导:“到目前为止, 我们都已经成功的完成了任务, 解决了问题,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Word文档中的内容 (一段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 共有三段, 但最后一段与前两段间有很大一块空白。”)

让学生开始阅读, 部分学生遇到问题———“故事未完”。通过学生们间互助的问答, 引入“查看窗口内容”。老师引导学生熟悉并快速地使用滚动条来察看窗口内容, 让学生通过实践了解窗口“滚动条”是否起作用 (或有无) 的原因———窗口是否能够完全显示其内容。

巩固当堂学习成果, 完成连线题。

例:请将下面左侧的窗口操作与右侧要完成该操作对应的鼠标主要操作相连, 并用较为规范的语言来描述具体操作过程。

移动窗口单击

关闭窗口双击

打开窗口拖动

组织窗口右击

学生进行连线, 并阐述具体操作过程。 (教师从旁引导其用语规范, 及纠正一些语病)

创新任务

创设情境:“我们各位专家在一次交流会上, 了解由微软公司设计的”word“文档, ”画图“和”媒体播放器“三个程序窗口, 各位专家在经过激烈的讨论研究后, 决定自主开发设计出一个国产的、能够满足大部分程序需要的最简约的一个窗口。”

小结提高

提出问题:“上面各位”专家“展示的窗口设计, 有的非常实用, 有的构思巧妙, 我对大家就更充满信心了。大家觉得对这节课还有什么遗憾或是疑问吗?”

学生通过思考、交流, 对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困惑提出问题。教师部分回答, 并引导学生对前面设置的悬念进行解答并小结学习内容, 并为下节课内容开展作铺垫。

布置预习作业, 结束教学 (略)

6 课后反思

任务驱动为主要教学手段的课堂教学中, 应始终关注着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一个个任务目标的完成, 伴随着一个又一个的成就感的出现”, 课堂气氛自然就非常融洽, 从而师生共同构建起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

我认为任务的设计要具备以下几点:

a、思想性, 它体现在任务的过程中, 传授或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学生的思想教育等内容, 做到寓德于教。

b、合理性, 任务的设计在考虑信息技术学科内容的知识结构, 也要充分以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学习心理为基准, 由浅入深、合理安排。

c、实用性, 它主要指学生能利用所学的知识, 能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 解决一些常见的问题。

d、创新性, 设计任务时要富有一定的开放性, 给学生以发挥创新能力的机会。

摘要:“任务驱动”法, 是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然而,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 还要注意其使用的条件及有效性, 要注意“任务”的实际意义及可操作性, 必须坚持科学、适度、恰当的原则。不能简单地为了“任务”而做任务, 以免造成学习时间的不合理分配及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等问题的出现。而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如何才能用“任务驱动”来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呢?本文笔者就以自己执教的《认识Windows XP》 (黑龙江教育出版六年级《信息技术》) 一节为例。

300XP 篇7

为了应付“软件危机”所带来的挑战, 人们提出了用“工程化”的思想来规范软件的开发过程, 并形成了瀑布模型、演化模型、增量模型、快速原型模型和螺旋模型等基于过程的传统软件工程方法。传统的软件工程方法一般适用于大型项目的开发。它的优点在于具有共同的、清晰确定的目标, 而且是一个结构化的过程;同时它还具有完整的软件生命周期, 领导团队贯穿各个软件开发阶段。它最大的缺点是缺乏负责员工的参与, 而且客户的反馈也很少;一旦计划确定就很难更改, 因而不能适应客户需求的变化。

XP方法是敏捷方法中最具影响力的一种软件开发方法。它主要适用于需求经常变化的中小项目的开发。正如XP方法论的创始人Kent Beck在其《拥抱变化:解析极限编程》一书中指出的那样———“XP是适用于中小型团队在需求不明确或者迅速变化的情况下进行软件开发的轻量级方法学”。XP开发方法高度涉及员工和客户, 可以很好的适应客户的需求变化。XP方法最大缺点就是它是针对单一的、不超过12个成员的小团队设计的, 因此很难把它应用到大型项目上。

虽然XP方法与传统过程方法在开发理念、适用范围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 但是XP方法并不是与传统过程方法有着绝对的矛盾。相反, 它们存在着许多结合点, 例如:XP方法敏捷的特点能解决大型软件开发中的需求把握不充分、项目计划难以确定、沟通和反馈的缺乏以及分工和地位的不合理等问题;同样, 传统方法论中的结构化特点也可以使得多个XP团队运作得更加有序。因此, 我们能够有效的实现XP方法和传统过程方法的结合, 从而更加有效的将其应用到大型项目上。

2 XP方法与传统过程方法的结合

2.1 层次化结合解决方案

当XP方法运用到几个局部问题上时往往不能产生与多个团队一起共享的改进。因此, 我们试图通过传统过程方法中的层次化管理来克服XP方法的无结构性, 从而实现XP方法与传统过程方法的结合。基于这种想法, 我们可以提出一种层次化结合的解决方案。

这种层次化结合方案将复杂的大型项目分解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较小的XP项目。每个局部化的问题都通过定义一个自身的XP团队, 用一种XP编程的方法加以解决, 严格遵守XP的各项准则和实践方法, 将复杂的大问题抽象分解成较小的问题, 使其落入XP编程的处理范围, 充分发挥XP作为“轻量级”编程方法的各种优势。同一层次的各XP团队主要在独立的基础上发挥功能, 它们相互之间不产生直接的联系, 从而避免了共享冲突。

在上层, 建立一种面向目标的项目管理, 定义一个顶层管理团队并用传统软件过程方法论监控全局。同时, 下层XP团队通过跟踪全局目标和衡量局部改进的顶层管理团队。各个团队以一种松耦合的方式被联系起来。

在上层内部, 派遣人员又将扮演设计者的角色, 将下层团队的工作成果传递到上层团队。下层团队是一个典型的XP团队, 通过高效率的XP实践, 简洁、快速地实现指定的功能部件及文档, 并且对上层团队屏蔽不必要的细节。上层的工作重点是用户需求的分解以及利用下层团队提交的部件集成出更高级的部件。最后, 上层通过一系列的集成, 将下层的工作累加起来, 最终提交出整个系统的完整实现和完整用户文档。

2.2 实现层次化结合的关键

这种层次化结构仅仅使用目标这一模糊的概念松散地将各个团队联系起来, 上层缺乏足够的控制力, 一旦各团队对目标的认识不一致或在工作中有共享冲突时, 就会显得无能为力。

因此, 通过层次化管理有效实现XP方法论与传统方法论的结合关键在于以下几点:

2.2.1 下层XP团队对顶层管理团队目标的理解和满足

顶层管理团队将复杂的大项目划分为若干个有共同目标的相对独立的较小的XP项目并使用XP方法来实现。因此, 下层XP团队能否充分理解并满足顶层管理团队目标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如果下层团队不能充分理解并满足顶层管理团队目标, 那么基于层次化的XP编程将沦为一种简单的发包、收包、拼凑的重复而无效的过程。

2.2.2 顶层管理团队的强大分解和集成能力

在充分信任下层XP团队的理解和实现能力的情况下, 顶层管理团队对系统的分解和集成就变得尤为重要了。如何合理的划分一个系统、如何无缝的将各个部件集成为一个完整的大系统是顶层管理团队要解决的问题。乍一听上去这些问题似乎很难解决, 但我们可以从传统的软件开发方法 (如:统一开发过程UP、面向对象技术OO等) 中得到很多借鉴。事实上, 在多数软件项目中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但是大部分都处理的很好。

2.2.3 顶层管理团队绝对的控制权

既然顶层管理团队和下层XP团队是由共同的目标联系起来的, 因此, 顶层管理团队对下层XP团队具有绝对的控制权。它们可以要求下层团队提交各种部件, 封装的、开放的中间件等等;同时也可以要求下层团队在已有的部件上再做开发。这样通过它们的协调使各下层团队实现一种没有共享冲突的共享。另外, 顶层管理团队可以引入传统过程方法中的一些管理理念, 如:进度管理、成本管理、风险管理等。

2.2.4 实现XP核心价值

XP核心价值就是沟通、简单、反馈、勇气。沟通即下层团队与顶层管理团队的充分交流。顶层管理团队通过派遣人员 (同时又扮演设计者的角色) , 将各个层团队的工作成果传递到高层团队, 同时将上层对项目分解的目标和意图传达给下层XP团队, 从而实现顶层管理团队和下层XP团队之间的沟通。简单就是尽量地简单化, XP建议在质量保证可以运行的前提下, 力求过程和代码的简单化。系统设计的越简单, 沟通起来也就越简单。反馈是指对上层目标和客户需求的迅速反应, 从而确保正确的开发方向。及时和良好的反馈有助于沟通。勇气要求XP团队能够有勇气来面对需求和技术的变化。

2.2.5 引入XP最佳实践

在XP方法论中集成了12个最佳实践:规划策略、小型发布、系统比喻、简单设计、测试、重组、结对编程、持续集成、代码集体所有、现场客户、每周工作40小时、代码标准。引入XP实践很好地实现了XP方法论和传统过程方法论的优势互补, 使其结合得更紧密。限于篇幅, 只介绍几种比较典型的XP实践: (1) 现场客户:这个实践是对传统过程方法论缺乏客户的最好补充。 (2) 简单设计:只为今天设计, 不过多的考虑明天的需要, 因为现在的假设可能是错误的, 或许明天有更好的实现方式。 (3) 小型发布:每次迭代都实现一次小型的发布, 提交一个能够让用户开始投入使用的小型版本, 可以有效地加强反馈, 缩短开发进程, 提高软件质量。其中也可结合每日构建进行持续的集成, 予以保障和支持。 (4) 测试先行:这是保持“小步快走”的关键实践, 对于软件质量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XP的12个最佳实践没有一个是创新的概念, 它的关键是在项目中融会贯通地运用以上12个最佳实践。

结束语

采用层次化解决方案将XP方法与传统过程方法结合起来并应用到大型项目中, 既保持了XP编程所特有的灵活性、敏捷性和对用户需求的准确清晰反映, 同时在系统结构上 (这个XP编程的弱势方面) 也有一定的改进。同时, 也发现这种层次化结合方案, 非常依赖于顶层团队的表现, 他们中任何人的失误都将对系统造成重大的影响, 而且他们从事的工作也比其他团队更具有挑战性。当然, 这种XP方法论与传统方法论的层次化结合方案, 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实践。

摘要:在分析了XP方法和传统过程方法在软件开发中的优缺点后提出了一种XP方法和传统过程方法有效结合的方案, 并对实现这种结合方案的关键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XP方法,传统过程方法,XP实践,层次化

参考文献

[1]Kent Beck.解析极限编程———拥抱变化[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2.

[2]Robert C.Martin.敏捷软件开发:原则、模式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3]KARLSSON E K、ANDERSSON L G, ExtremeProgramming in Large Distribute Software Project[M].Ericsson Radio System AB, 2000。

300XP 篇8

A:腾讯公司副总裁丁珂

4月8日, 服役13年的XP系统“停服”:微软正式停止Windows XP系统的技术支持, 随之XP电脑用户安全问题引起业界高度关注。但在大家全力保护用户XP系统安全的时候, 4月5日一场耐人寻味的XP“挑战赛”让XP用户人人自危。整个XP挑战赛被业界分析为一次公关事件, 背后疑似某数字公司推动。对此, 安全领域专家、腾讯公司副总裁丁珂从专业的角度来解读大家的疑问。

丁珂腾讯公司副总裁

Q:4月5日的XP挑战赛, 先是比赛结果显示除360 XP盾甲外, 国产安全软件无一幸免, 随后第二天又爆出360XP盾甲在10秒钟内就被黑客攻破。对该XP挑战赛, 您如何看?

A:了解了下此次比赛规则, 个人感觉诸多不合理, 有些儿戏。其实有很多更好的赛制和办法能够把大家的真实实力展现充分, 也需要法律上支持, 确保知识产权的归口, 发挥持续价值给到国家和用户。

比如主办方没有任何的相关资质, 只是一家去年9月刚刚注册, 今年1月才备案的新公司, 像是“从天而降”;比赛中, 我们没看到有符合资质的评审, 技术由谁来考核?如何筛查报名者, 怎么评价他们的技术能力和保证他们的正直?再有, 赛制也有问题。

没有程序和规则的公平, 当然也就没有结果的公正。我们觉得比起民间组织的此类不严谨比赛, 大家更应该相信国际安全机构的评定, 这些评定有着足够严谨的流程、技术标准, 客观也更有权威性。

Q:关于比赛的结果, 很多厂商的XP保护软件被几分钟攻破, 这让XP用户人人自危, 对此您怎么看?

A:如前所述这个比赛近似儿戏, 除了吸引眼球、哗众取宠外没有太多价值。最终结果中, 所谓某些安全软件被1分钟攻破之类, 从专业角度看就是个笑话。我们不认为这样的结果真实有效。按照这样的说法, 腾讯电脑管家XP版被一分钟攻破, 而后来有同行10秒钟就被攻破了, 难道该同行的产品安全性就只有我们的六分之一?

某些世界顶级黑客大赛中, 有黑客团队可以在20秒内搞定最新的苹果MAC操作系统和Windows操作系统, 但是大家都知道MAC的系统是出了名的安全。这样的结果并不能表明苹果和微软不可靠。

所谓现场1分钟就是表演性质, 这背后需要事前用数星期或者数月的准备、在特定的软件版本之下来发现漏洞。现实世界没有攻不破的安全系统, 如果不限制时间, 再高安全级别的系统都迟早会被打破。而真实情况是在黑客发现漏洞的同时, 安全厂商也在和他们竞赛先发现漏洞, 先弥补。

Q:XP挑战赛中, 沙箱问题被认为是一个关键点, 是这样的么?沙箱究竟是怎样的功能?

A:比赛中的状况我不了解情况, 我回答不了。对于沙箱我可以打个极端些的比方, 我们把操作系统比成一座房子, 都会留下一扇大门供人进出, 用户能进去, 黑客也能进去。沙箱的做法是直接将大门封死了, 比较极端。从安全的角度考虑, 这样当然是最安全的, 因为黑客的确进不去了, 门都没了。但是问题是, 用户也没办法进去了。对此, 腾讯电脑管家XP版, 选择的是一种更先进合理的方式, 大门依然敞开, 但是在门口设置足够强的力量和敏锐的设备, 一个个的筛查, 做到既让用户进去使用房子, 又不让黑客有机可乘。

Q:既然所有的XP安全产品都被攻破, 那么用户是否该相信后XP时代的安全产品?中国安全企业的能力到底怎样?

A:打个比方, 你可以把XP系统看作是一座长长的江堤。无论你用什么筑起来的长堤, 都可能会有漏洞。所以, 就有了护堤员, 也就是安全软件, 他不停地巡视, 一方面及时发现新的漏洞, 修补漏洞, 一方面保证旧有的漏洞不再复发。但中国互联网的现状是有人专门以挖江堤为生, 不断地制造漏洞, 而安全软件得不停修补。整个体系是在挖和补的博弈中, 形成动态的生态安全。

我们相信中国的安全企业有足够的能力守卫中国用户的电脑安全。并且会协助国家和政府探索出更有创新, 更具前瞻的安全生态体系。保驾护航我们未来的便利生活, 如移动支付、安全扫码。

15年来, 腾讯持续成功地保障了QQ、微信、邮箱等海量用户的上网安全, 这背后是腾讯对互联网安全领域的深入研究和经验积累。安全一直是腾讯的生命线, 也是腾讯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今天的基础, 腾讯的成功本身就证明了腾讯安全能力的可靠。

我们一直都愿意把15年来积累的安全保护能力应用在XP用户身上。我们也希望国内的安全厂商也和我们一道, 多花力气在保障用户利益和技术提高上, 让用户可以自由自在、安全无忧地享受互联网的精彩。

后XP时代用户去哪儿? 篇9

2014年4月8日,微软正式停止了对Windows XP 操作系统的官方技术支持服务。从当年第一眼看到“蓝天+白云”的惊艳,到如今网络世界里人人所不齿的IE6,13年铸就的辉煌已不再,这意味着微软的黄金时代或许将落下帷幕。

曲终人未散

当存在成为一种习惯,你很难适应它的改变。

虽然XP已经停服,但根据Netcraft去年调查的数据显示,去年年底Windows XP在世界范围内的用户使用率仍然高达20%,其中以中国用户最为“怀旧”,在中国市场XP有着高达60%的占有率。

继续使用XP的用户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企业级用户,鉴于公司特殊的应用环境,暂不适合变更操作系统。另一种是并不追新或是自用的PC配置相对低下的用户,对于XP的离去,实际上对他们的影响并不大。

但不得不提的是,XP的用户要接入互联网,不可避免要遇到的网络安全问题。微软提前几个月就发布了XP的大限: 4月8日之后,XP系统安全的防护重任就落在了网络信息安全公司的身上。

业内分析人士称,XP停服是“一次重大的信息安全事件”,波及范围之广,用户数量之多前所未有。除普通消费者外,政府和大企业用户的很多专属应用系统,都是基于XP环境下开发的,升级到其他系统后无法运行,需要付出二次开发成本。这些因素导致政府和一些大企业用户短期内无法迁移或升级系统。

今年3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网络安全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XP停服成为网络安全公司关注的焦点。从2月开始,国内一些网络安全公司就陆续推出专门针对XP停服可能导致的漏洞或隐患的防护产品,几个大佬级别公司甚至联手推出了“扎篱笆计划”,然而效果并没有想象中理想。在4月初国内举行的一次专门针对XP系统的黑客攻击大赛中,开赛不到1分钟,腾讯和金山的专版防护产品就被“秒杀”,而360则坚持了13个小时。

尽管不排除这场黑客大赛所包含的作秀成分,但也从另一个方面向我们证实了:失去“大树”的XP,在互联时代想要安全地存活下去,只能如履薄冰。

云时代到来

微软曾经凭借XP赚过盆满钵满,如今也要对市场重新定位。根据数据显示,目前微软Win7的装机量达到了市场份额的1/3,而Win8系列的装机量却少得可怜,更多还仅仅是体现在OEM预装上。

从用户角度来说,因为Win7的操作界面和XP比较相似,他们选择从XP向Win7迁移和过渡的可能性会更高。反观Win8系统的操作界面,老用户的过渡难度相对较大。如何照顾这部分用户的需求,争取这些用户是微软接下来需要伤脑筋的事情。

当然,好的产品能够迅速培养出新的用户习惯。然而在Windows诸多系统中,当老一代产品面临着退出市场,新产品还没有完全被大众所接受,此间的尴尬非微软能为外人道也。

出现目前这种尴尬局面,也并非完全归咎于微软新系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市场的规律在变,用户的使用习惯在变,对电脑操作系统本身的依赖越来越低,而对网络和信息的需求则越来越大,这是一个颠覆性的转变。早在若干年前,谷歌就已经看到了云技术的前景可能会带来的用户行为和习惯的变化,因此才有了今天的Chrome OS系统和Chromebook。

300XP 篇10

首先回顾一下XP的历史:2000年时Windows Whistler开始研发并于2001年正式发布并更名Windows XP;2002年SP1补丁包;2004年推出SP2补丁包, 这时XP达到了鼎盛时期;2005年64位Windows XP发布;2007年Windows Vista发布, 随后微软首次提到停止XP发售的计划;2008年4月推出SP3补丁包并宣布这是最后一次升级, 同年6月30日, 微软停止XP销售;2009年4月14日Windows XP技术支持停止, 10月Windows 7操作系统上市;2013年微软宣布Windows XP将于2014年4月8日停止服务。基于Windows 2000开发, 在保证了NT系列一贯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又采用了新的用户图形界面, 相比之前的Windows 98界面看上去更美观大方, 使用起来得心应手。而快速切换使用用户、远程协助、系统中整合CD刻录等实用功能让用户体验有了前所未有的方便, 正是由于Windows XP更为人性化的设计和使用体验。依靠这款操作系统, 微软加强了自身在桌面操作系统领域的“霸主”地位。同时也让Windows XP成为很多中国用户心中的经典。

微软官方表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网络技术的进步, 以及新的硬件技术和产品的不断发展XP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也无法满足互联网时代办公和娱乐的需求, 更无法以老迈之躯来抵挡当前层出不穷、花样翻新的网络攻击和安全威胁。并且, 根据摩尔定律, 硬件更新的周期如此之短, 同时一个企业如果不能不断地推出新产品并引导客户就会被其它企业替代, 用户对其依赖性也逐渐由电脑系统向网络和信息靠拢, 正是了解到了云的前景以及用户这种试用习惯上的转变才有了谷歌的构想, 才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Chrome OS系统和C h r o m e b o o k。对于微软来说, Chrome OS和C h r o m e b o o k已经逐步的展现出了咄咄逼人的态势, 虽然短时间内谷歌并不可能撼动Windows已经取得的成绩。谷歌的Chrome OS和Chromebook可以说是一种顺应时代发展的设计, 未来随着网络端功能的进一步发展和强大, Chrome OS和Chromebook的使用体验也将慢慢提升, Chrome OS和Chromebook是顺着大潮前行的, 而微软则有点后知后觉, 面对挑战如何接续巩固微软现有地位也许是未来几年微软需要着重解决的难题, 以便宜近七成的价格就能升级到Win8还能免费升级8.1版本就能看出其用心良苦。

然而, 真的能如微软想的那样顺利吗?根据调查统计目前在我国XP的市场份额依旧高达54.13%, 而Win7排在第二, 占38.01%, Win8只占2.56%, 个人用户安装和使用XP的计算机将近2亿台, 并且有一半以上的用户并不计划使用别的操作系统。究其原因, 首先很多用户的电脑都是使用了多年, 机器上装的也都是盗版软件, 在XP系统硬件要求低、盗版配套完善、安装方便等前提下, 更新操作系统会导致需要进行硬件升级和支付升级费用或购买新的系统而使得成本增加;其次, Win7和Win8的操作习惯与用了10多年的XP有很大改变, 使得用户需要重新学习, 这个过程会让一些“懒人”更愿意等到不得不换操作系统时再考虑;再次, 基于XP系统开发的软件很多, 更换新系统可能会导致软件兼容性问题而无法操作, 所以目前看来这场升级战役还需要很久的时间。

【300XP】推荐阅读:

上一篇:四川警察学院毕业论文下一篇:虚拟会展平台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