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T实践教学体系

2024-05-30

SPT实践教学体系(精选3篇)

SPT实践教学体系 篇1

在高职高专教育中, 《国际商务单证》课程是国贸专业的重要实践课程。在实践中外贸单证的缮制和业务处理具有非常强的操作性, 是从事外贸工作的基础和起点。与传统的理论教学相比, 国际单证实务实践教学有着显著的优点, 是一门能够向学生展示最贴近真实工作岗位的学科。

一、SPT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外贸单证是一门集涉外性、专业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学科, 目前企业间贸易的开展基本都是单据买卖, 即以单证为媒介。买卖双方通过单证的交接和传递来完成一笔国际间业务。可以说, 单证工作贯穿于合同履行的全过程。本课程主要教授进出口业务中设计的单据和证书的缮制, 使用这些单据处理国际货物的交付、运输、保险、商检、结汇等手续。

二、SPT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国际商务单证员的实践教育内容体系可以根据教学进度、难度的延伸不断衍生, 基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一) 随堂实践。

教师在开课之前, 精准修订原有的教学大纲, 选用或者使用同时具备理论和实训的出版教材或自编教材。理论部分强调课前预习和随堂讲解相结合, 合理安排理论教学时间, 包括进出口贸易流程不同阶段涉及的单据格式及其内容条款。尤其注重学生在制单过程中, 发现的问题, 及时解决问题。

(二) 系统平台实践。

1.单一单据缮制。在初步完成理论与实训的操作之后, 转由单证实训操作平台进行单据的缮制。教师通过教师端布置同堂单据的演练任务, 学生下载模板, 根据教师的任务布置, 填写相关的单据, 并提交由随堂教师批改。教师再次针对平台的操作指出学生单证的存在问题, 加深学生的记忆。当前国际贸易业务, 多数单据的缮制都是通过computer完成, 所以学生在平台上能够更接近真实业务中单据的填写。2.全套单据缮制。在一些先导课程的学习之后, 学生明确了当前国际贸易实际就是“单据买卖”这一理念, 充分掌握不同阶段对单据种类、内容、填写要求等。

(三) 模拟实训基地实践。

自从国家开放了外贸企业的自助经营权, 中小型外贸企业如同雨后春笋, 数量猛增。很多外贸公司都是3—4个人就足以支撑整体的外贸业务。因此, 能够同时接纳整班学生的企业为数不多。这也就造成了国贸校外实训基地数量不足的现状。尝试建立自己的模拟实验基地, 设置外贸公司的所有职能部门和职能人员。实习时, 由教师给出贸易商品的资料和信息, 学生则根据自己所在部门的职能互相合作完成交易。既考验了学生对理论的掌握, 也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企业实训基地实践。

在修完先导课程之后, 可以安排学生进入对口企业进行单证业务的短期顶岗实习。在这个阶段, 学生接触阿里巴巴等外贸业务平台, 通过对平台业务的学习, 提升单证的缮制处理能力, 积累工作经验, 为毕业求职积攒宝贵的经验。

三、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国际商务单证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 使用职业资格证书鉴定其学习效果是很合适的。教师在修订年度教学大纲的时候, 可以将证书的考核列为课程的最终考核标准;同时, 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不同部门举办的单证技能竞赛, 充分接触不时变幻的外部市场。

四、实践教学保证体系

一个完整的教学团队必须包括良好的“软件”和“硬件”设施。具体来说:

(一) “实践能手”师资团队的构建。

团队内教师不但要具备课程所需的理论只是, 而且还要有较高的实践教学能力, 并在教学中运用, 可以采用以下几种不同的途径:1.建议学校以多种方式与企业合作, 选送教师到不同企业的相应岗位顶岗实习。2.鼓励教师在教学之余, 从事国贸业务的兼职工作或者担任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3.要求教师持“上岗证”进行教学工作, 即取得相应的专业资格认证和职业资格培训师、考评员等考试证书, 激励教师进行自身业务能力的提升, 进行自我完善。

(二) 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构建。

为了制定更加贴近现实工作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要建立由学校、企业、行业领导、教授、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

(三) 创新实践考核体系。

1.规划考试内容。针对国际商务单证员工作岗位对知识和职业能力的需求考试题库应随各种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同步更新。2.拓展考核形式。打破传统单一考试模式的垄断局面, 深人、确切地考查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 采用不同的考试方式。3.建立考核体系。在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基础上, 统筹学校考试与企业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模式, 多角度考查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总之, 在国际商务单证的实践教学中, 应始终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 使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专业工作岗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孟亮, 刘晓伟.构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06, (9) .

[2]李茜.国际经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7, (36) .

[3]万朴.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讨[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 2007, (3) .

SPT实践教学体系 篇2

关键词:SPT,实践教学体系,多元化,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教育在国际上称为“合作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末引入我国以来,许多学校对此进行了理论与实践探索。学校与企业的密切联系和合作,是世界教育改革与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企业是职业院校最大的顾客,是技能教育的参与伙伴,也是办学中重要的受益者。与此同时,学校以外教育资源的最大提供者也是企业,职业技能特色中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企业需求驱动、企业价值导向和企业介入。企业参与是技能教育成功的关键,是多年来我国技能教育届的共识。

曾有专家指出,成功的技能教育必然有企业的参与和合作,正在成为教育界和企业界的共识。产品、商品的生命周期也即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获取、创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正在成为当代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动力。这一新的发展形势,对加强学校与企业的紧密联系和合作,促进产、学、研的结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学校与企业的密切联系和合作,正在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与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

一、越秀国贸专业探索校企合作方面的几种形式

(一)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

聘请行业、企业的资深从业人员或权威专家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设置、调整实训计划,并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学习,组织学生参观企业的生产实践。

自2005年专业设置以来,一直坚持由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调整。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成员由行业主管部门领导、外贸企业老总、高等院校国际经贸系负责人及专家教授、具有“双师”素质的一线教师等专业人士组成。这些行业内的专家非常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也十分清楚工作中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因此,对于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实训项目等均能提出十分具体明确的意见和要求。

本专业有两位教师长期从事外贸兼职活动,对行业发展状况十分了解,对企业的人才需求也十分清楚。特别是通过兼职锻炼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质,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教学效果,学生对于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也十分感兴趣,对专业学习也凭添了浓厚的兴趣,进而巩固了专业思想,明确了专业学习的目标。

越秀国贸专业十分重视教育学生深入外贸行业第一线参观学习,例如,每学期都组织学生参观各种外贸商品博览会、外贸企业等。加深学生对外贸行业的感性认识,也促进学生了解企业生产实际,了解外贸产品及生产工艺,通过参观学习切身了解国家外贸政策及国际外贸形势对企业生产的影响,为今后从事外贸工作打好基础。

(二)“校企互动式”

由企业提供实习基地,参与学校的课程设置,并指派专业人员指导学校的专业教学。2006年,学院与海宁经编产业园区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海宁经编产业园区培养储备人才。为此,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设海宁经编奖学金,以鼓励品学兼优和家境贫寒的优秀学生。同时,企业还参与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在课程设置中增设经编英语作为选修课程,为今后想从事经编产品贸易的学生,提前开展专业英语培训,提高岗位适应能力,实现就业的“无缝对接”。在“经编英语”课程的教材编写、教师选聘、教师培养等方面校企双方开展了深入的合作,为该课程的成功开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本专业每年平均有40名左右学生选修该课程。

此外,邀请企业人士为学生开展讲座,介绍企业的人才需求、选拔制度、考核晋升机制等,使学生提前了解企业文化,树立成才的意识,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设计和规划。

(三)“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轮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把培养学生的模块分解,将专业理论和专业基本技能培训放在校内,把与企业接轨的职业技能培训放在企业。学生通过学校—企业—学校循环的学习,在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上能不断得到提高,企业也可在培训当中选取适合在企业发展的人才。

为进一步加深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学生外贸岗位的实践技能培养。2008年开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依托绍兴市创新创业实训基地探索岗位实习的新途径,即与绍兴县中鼎纺织品有限公司开展“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轮岗实习”的新实践。企业为今后的后续发展培养人才,学院则利用企业提供的岗位实习机会探索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的新途径。目前,这个合作已经开展了两期,第一期5名同学,第二期4名同学。企业安排专人负责带这些学生,实现“一对一”的传、帮、带模式。企业为学生提供外贸实习岗位,这几位同学组成一个团队,轮流到企业开展具体的岗位实习工作,正式接触公司业务,目前的模式是“轮岗实习”,即企业根据需要随时与学生取得联系,学生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积极完成企业所安排的工作任务。企业根据学生业务活动开展情况给予一定的岗位津贴、餐费、交通费和通讯费补贴。目前,开展的项目主要是带领学生赴商品交易会宣传企业和产品,与外商洽谈业务,搜集市场信息,寻找客户等。企业将根据学生表现决定是否在学生毕业时予以正式录用。

(四)“订单”式培养培训

与企业签订联办协议,实现实习与就业同步。这种模式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尚属于探索阶段。越秀与宁波南苑集团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开展“订单”式培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也参加了企业的选拔,今后这些同学,经过越秀两年的学习并且接受企业的相关培训之后,第三年将有机会进入宁波南苑集团下属企业实习、工作,具体岗位则视学生在校成绩和实习表现等综合考察。

二、校企合作的意义

1.校企合作的意义首先体现在,它是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符合教育部16号文件的精神,同时,也是政府着力推动的化解大学生就业难题的重要举措。校企合作有利于真正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职教方针,形成招生与招工、实习与就业同步的校企零距离局面,有效地转变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育人模式,拓宽师资培养渠道,增强学生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力度;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产生规模效应,实现院校与企业双方共赢的局面。

2.校企合作的意义也体现在为企业提供储备人才,提高企业员工素质,提升企业竞争力。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专业机构,与企业深度合作,其最大的优势就是为企业量身培养优秀人才,提升企业员工素质,为企业的后续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持。

3.校企合作的意义也在于缩短员工与企业的磨合期,减少企业的培训成本,为减少员工流动性,增加员工的忠诚度加分。经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是学校的优秀人才,也是企业的准员工,因此,对企业也更加了解、对企业文化比较认同、对企业未来发展更加关心,对企业的忠诚度就大大增强。

4.校企合作的意义也在于,为学校的专业建设提供了发展的平台,对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了实践的舞台,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提升专业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5.校企合作的意义也在于为学生提供了专业实习和实践的机会,使学生的学习与就业紧密结合在一起,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减少择业就业的盲目性,及早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提早做好知识、能力、素质储备。

6.校企合作的意义还在于解决了学生就业的后顾之忧,在当今就业竞争十分激烈的形势下,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三、越秀国贸专业校企合作的发展方向

(一)深化SPT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深化SPT人才培养体系,根据“三大核心能力”和“四个证书要求”及“五个实训环节”实现SPT实训教学体系的顺利运作。三个能力平台,即专业实践能力、外语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三个核心能力相辅相成,保障我院“成功的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四个证书要求,即大学英语四级证书、计算机二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高职毕业证书,这四个证书要求体现在综合实训的内容上。五个循序渐进的综合实训环节组成,即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实习教学、社会实践和毕业论文(设计)。形成一个与理论教学体系既相对独立,又有机融合的SPT综合实训教学体系。通过课内外相互促进、校内外相互衔接、理论实践紧密联系的综合实训环节安排,实现综合实训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

深化教学改革,保证培训质量。按照“适应三个需要(即适应市场需要设置专业、适应企业需要设置课程、适应学生需要提供灵活的学习方式);搞好二个结合(即课程体系与国家职业标准相结合、技能训练与职业资格取证相结合);做到一个确保(即确保教学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教学改革思路,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完善教学质量考核机制。坚持“传播企业文化,推广工作标准,更新专业知识,提高岗位技能”的培训工作定位,以岗位需要和学员职业发展为目标,进行课程体系的设计,将企业文化、安全生产和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课堂,运用场景教学法、一体化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方法,强化技能实训,坚持每学期聘请专家学者举办专题讲座机制,拓宽学员的视野,全面提高学员的职业综合素质。

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编写实训课程教学大纲,实训教学指导书,指导学生写好实训报告,做好实训资料归档整理工作;引进企业从业人员参与实训教学活动,共同开展教研活动,反馈调整教学实训项目,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和实训资料的实效性。组织师生参与实训室建设以及申报创新创业科研课题,提高实践能力与研发水平。按照教学计划和大纲的要求,组织教学和考核。进行考核方式改革,引入第三方评价,聘请培训师和专家组对学生进行考核。在实训课程考核中引入多元化的评价,全面评价学生实训过程中的态度、方法和效果,重视考核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表现和能力。不仅考核方式要多样、全面,包括实训操作、实训报告(结果的准确度)、实训问题问答、笔试等,而且考核过程要贯穿整个学习过程,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技能。

(二)探索多元化校企合作新模式

要融入地方产业链,服务地方经济。目前,浙江省应大力鼓励国际贸易外包业务的发展,因此,可以与本地相关公司深度合作,建设校内国际贸易服务外包实训基地,加强国际贸易服务外包业务的实训。通过该项目运作,一方面可实现产学交替,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感受企业文化、熟悉职业规范、动手实践操作;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促进职业道德素养的形成,提高职业岗位适应能力,提升就业竞争能力,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依托浙江省或绍兴市国际贸易行业协会的企业资源,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将其建成集顶岗实习和就业于一体的高水平校外实训基地,确保学生毕业岗位调研、岗位见习、轮岗实习、顶岗实习的实现。

依托行业或企业,邀请企业直接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设置,综合实训课程开发,实训课程教学。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往往具有易变的特点,这是因为专业设置要紧紧跟踪社会的需求,现实生产对专门技能的要求经常处于变化之中。因此,高职的实训教学内容要依据行业的发展状况更新调整,不断补充、更新、修正和完善,使教学内容能灵活地适应行业新的发展。为此,企业可以直接参与高职实训教学内容的设置与教学计划的制定,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实训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应用性,使教与学有的放矢。

加强与企业在创新创业方面的合作,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申报,指导开展创新创业实践,争取政府对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经费支持和政策支持,邀请企业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平台,学生的创新创业成果与企业共享。

(三)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实训教学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是能力本位实训教学体系构建的关键,是当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非常突出的问题。实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有量和质的建设两方面。总量不足,是扩招后的突出问题之一;质的问题,由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决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业配套、数量适当、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保障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坚持培养、引进,校企互兼互聘等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四)整合资源,完善制度,提高校企合作综合效益

学校通过创新和优质服务争取到外贸企业的支持,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与外贸企业开展全方位合作,在师资队伍、实训设施、课程体系、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和学生管理、教研科研等活动中,校企双方共同参与,追求企业效益、学校效益、学生效益、社会效益综合提升。

参考文献

[1]周济.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办让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张尧学.坚持就业导向,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SPT实践教学体系 篇3

关键词:SPT特色,专业实践能力,内涵分析,实现途径,旅游管理专业

一、SPT特色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内涵

(一) SPT特色理念

SPT是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在26年的办学历程中, 根据社会对应用型外语人才的需要和自身的办学特点而逐渐形成的特色办学理念,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以加强内涵建设、优化人才培养质量为工作的着力点, 全力培养“能用外语从事某种职业的”、“具有良好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又具有外语特长”的应用型涉外人才, 并逐渐形成和确立了既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又独具特色的“SPT”人才培养体系。

1. SPT的内涵。

SPT——“成功的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体系。SPT是Successful&Practical Talents的英文缩写, 意思为“成功的应用型 (外语) 人才”的培养。

2.“SPT”人才培养规格。

“三个核心能力” (专业实践能力、外语应用能力、综合职业能力) ;“四类证书” (毕业证书、外语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公共技能证书) 。

3.“SPT”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涉外管理人才的“专业+外语+综合素质”模式。

(二) SPT理念指导下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内涵

旅游管理专业坚持高职教育的指导思想, 秉承“职业教育就是面向就业的产业, 直接生产生产力的产业”、“职业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成品型的劳动者”的教育理念。始终以学生就业市场为导向来开展专业建设, 在我院SPT人才培养理念的指导下, 专业部不断深化SPT专业实践能力的研究与运用。

提炼旅游管理专业部的SPT专业实践能力, 其核心内涵如下:

1. SPT涉外应用能力。

(1) 服务能力。专业培养的学生具备为各类型客人提供服务的能力与意愿, 特别是用外语对客服务中我们在省内具有优势。 (2) 双语岗位工作能力。专业培养的学生能够胜任涉外性岗位工作。具备规范的导游、计调、翻译、票务等旅行社基层双语工作能力或者规范的客房、餐饮、前厅、商务、营销等酒店基层双语工作能力。能灵活运用这些具体岗位上的外语专业术语。 (3) 办公软件操作能力。专业培养的学生具备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等基本软件操作技巧, 基本具备用现代化手段从事专业工作的能力。

2. SPT发展能力。

(1) 适应能力。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除专业资格证外的其他多本技术证书, 具备综合性的技能。 (2) 发展能力。专业培养的学生具备进一步升迁为基层管理者甚至是中层管理者的职业素养。

从历届毕业生的工作表现反映看, 旅游管理专业的SPT专业实践能力的探索和实践是适应市场需要的, 也是有一定成效的。

二、SPT特色专业实践能力的实现途径

(一) 体现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培养目标

1. 基于SPT理念的培养目标。

SPT理念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应用即“培养具有良好的专业实践能力、外语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应用型涉外旅游企业基层人才”。SPT理念要求培养的人才能流利恰当地运用外语从事旅游基层岗位工作。

2. 基于就业岗位群的培养目标。

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实践能力要求, 因为不同的专业有不尽相同的就业岗位群, 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十分具体的行为, 所以培养目标的制定要适应其就业岗位群的要求。旅游管理专业通常分为旅行社和酒店两个方向, 学生的就业岗位群主要有旅行社导游、计调、业务员、旅行社基层管理者;旅游景区讲解员、景区基层管理者;高星级酒店服务员、酒店基层管理者;相关涉外服务性企业的服务员及其基层管理者。

(二) 以专业实践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设计

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程体系的设计是关键, 要根据职业岗位 (群) 的任职要求, 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 来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 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最好能与本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

(三) 有利于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旅游管理专业多年的办学中, 我们总结了许多有利于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现对最具特色的两种方法和手段进行介绍。

1. 课堂上PBGS教学法。

PBGS教学法即Program Based Group Study, 意思是基于项目的团队学习, 是通过设计项目, 让学生以团队合作方式完成项目, 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理解所学知识, 并掌握相应的实践技能。这是一种西方盛行的教学模式, 在国内高校中也有采用, 但在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中较少见到。旅游管理专业从2007年开始, 尝试性的在一些专业课程中开展PBGS教学, 循序渐进, 效果良好。

2. 课外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一种学生把自己置于主人地位上的学习, 学习变成自己的事、自觉自愿的事。旅游管理专业部认真贯彻学院的自主学习理念, 积极推行有效的自主学习举措。

(1) 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教师作为学生课程学习的引导者和设计者, 要把握精讲和讲新的原则, 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围绕讲课内容设计好学生课外的自主学习内容和要求, 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使课堂学习内容有效地向课外延伸。 (2) 课外自主学习内容拓展。大力开展与学科和专业相关的各种学科、专业竞赛活动和节事活动, 不断拓展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内容。旅游管理专业部每年举办中英文导游大赛、酒店技能大赛等专业竞赛活动, 参与省市的中英文导游大赛和我院的CCTV口语大赛等各种赛事, 让学生在“赛中学, 学中赛”, 形成自主学习氛围。 (3) 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平台。专业部鼓励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现代网络, 开发有助于学生学习的多媒体课件, 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网络平台。目前, 专业部所有教师均有采用多媒体教学。 (4) SPT系列学生创建。开展SPT系列评比活动, 把自主学习融合于SPT系列创建中。目前我院已成功开展了SPT个人、SPT寝室、SPT班级等系列创建活动。

(四) 培养专业实践能力的良好实训环境

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还要有相应的实训环境, 有符合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训场所, 与校外企业合作共赢发展。根据旅游管理专业部的特点, 开展校企合作无疑是培养学生SPT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1. 学中做, 做中学, 注重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和培养。

为了更好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专业部建立了多个校内实训基地, 目前, 专业部已有五个以上校内实训基地, 相关课程的实践均在这些实训基地进行, 通过仿真模拟, 使学生能充分领会专业操作的环境和标准, 从而更好地提高实践操作技能。

2. 充分市场对接, 注重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和发展。

旅游管理专业部一直非常重视校企合作, 从2000年起, 旅游管理专业先后与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实训方式, 根据学生就业意向不同, 合理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实习。

专业部校企合作的开展至今已经进入了第四阶段, 即集团定向培养阶段。

(五) 具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

上一篇:制度化反腐论文下一篇:英语口语学习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