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教学实践

2024-07-23

高效教学实践(共12篇)

高效教学实践 篇1

每个教师心目中理想的课堂标准之一,就是能听到学生对每个问题都有精彩的发言、独特的见解。可是在一言堂盛行的课堂上,我们听到的多是统一的、标准的答案。偶然翻开学生的课本,只见书上密密麻麻、工工整整地写着好多词语的解释,细细一看,全是从词典上搬来的,偶尔不小心抄漏了一两个字,还不忘将其补上。乍一看,预习的任务做得很到位,细一想,其实它催生了学生的惰性。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中就会产生依赖心理,而缺少了创新意识。于是,我对学生的词语理解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调查题型如下:

参与答题者共54人。

从反馈表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对于词语的理解多是一知半解,并没有完全领悟。借助于教师平时的讲解和对词语的猜测或推理,学生能猜出一二,但如果把词语放入具体的语境中,学生便不能准确地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提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在实际教学中,对词语的理解往往局限于“说说词语的意思”“用词语说话”等模式,如此不免显得枯燥、呆板和乏味。那么,作为教师,如何在课堂上通过有效的方式提高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呢?笔者的实践、思考如下。

一、查阅字典

利用“不说话的老师”———工具书,是一种非常好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在学习中,学生经常翻翻字典,这样既可以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提高查字典的能力,也能简单地理解词语的意思。日复一日,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就会越来越丰厚。

如,教学“小猴是个蔫性子”中的“蔫”字时,由于语言的匮乏、方言的影响,学生几乎没有听过“蔫”这个字,更不用说理解了。因此,在课堂上,我先让学生查字典,查过之后,学生不仅认识了这个字,更明白了“蔫性子”是说一个人说话、做事慢腾腾,不利索。可见,字典或词典真的是学生学习的好帮手。

二、形象理解

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的认识是一个积极的主动的构建过程,只有充分发挥儿童的能动性,才能使他们受到扎实的思维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动脑、动手的情境。有了丰富的体验,学生就会将词语铭记在心。

1.插图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在教学《北大荒的秋天》时,我就组织学生从观察插图开始,轻松地理解了课题描述的画面中的词语的含义。

师:同学们,看看图上画了什么。

生:地上杂草丛生。

生:这儿没有小动物。

生:这儿肯定人烟稀少,因为没有庄稼。

……

师:的确,这儿太荒凉了,所以人们都称它“北大荒”。

课文插图是教学中的有效资源,它能够给学生留下直观的印象,虽不能使学生身临其境,但也能使其入情入境,作用不可小觑。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词语。

2.体态

孩子丰富的体态表现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教者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契机,让学生小手动起来,小脸红起来……如,在教学“蹑手蹑脚”时,我让几名学生离开座位,轻轻地走到讲台上,同时安排一些学生假装休息。一位学生脚步轻轻,一脸的诡异,生怕惊动正在熟睡的人。我适时在他耳边轻语:不要吵着大家休息。然后“嘘”了一声。在不知不觉的表演中,学生一下子全知道了“蹑手蹑脚”的意思。这样教来全不费功夫。

3.简笔画

简笔画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一幅幅生动、有趣、易懂的画面,正好适应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如把简笔画同词语教学有机结合,教学效果会很不错。

《西湖》 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在描写山峦那一部分时,作者用了“连绵起伏”这个成语。当时学生似懂非懂。我没有急于讲解,而是在黑板上迅速地画出了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山峦,一座挨着一座……学生顿时明白了“连绵起伏”的含义,齐叹“原来如此”。寥寥几笔,事半功倍。

三、联系生活

人们常说,作文离不开生活。其实,对词语的理解也是如此。学生只有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打开那扇封闭的生活之门,才能收获更多。

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练习5”教学案例:

师:你知道“人头攒动”的意思吗?

生:形容人很多。

师:什么时候人很多?

生:节假日 。

生:赶集的时候。

生:春节、元宵节、劳动节、国庆节……

师:是的。大街上人很多,大家挤来挤去,这就是人头攒动。

对于此类词语,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这种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的方式,不仅使学生懂得了词语的意思,同时对句子体会得也更深入,可谓是一举两得。

四、朗读感悟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师生都能入情入境地朗读的语文课,一定是充满情趣的、充满灵气的,也一定是有效的。朗读好了,一切讲解都会显得苍白无力。”是的,朗读好了,学生理解词语也就水到渠成。

如《搭石》教学案例:

师:(引读)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

生:抬起脚来 。

师:后面的 ———

生:紧跟上去 。

师 :(速度渐快) 前面的 ———

生:抬起脚来 。

师:后面的 ———

生:紧跟上去 。

师:(速度再渐快) 前面的 ———

生:抬起脚来 。

师:后面的 ———

生:紧跟上去 。

师:抬起脚来,紧跟上去 ———

生(齐):抬起脚来,紧跟上去 。

师:踏踏的声音,像 ———

生(齐):轻快的音乐 。

师:踩到别人脚了吗?跌入水中了吗?有人指挥了吗?(生连连摇头)可动作却如此默契,如此有序,这就叫做———

生:协调有序。

五、主动研究

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毫无兴趣时,他们就会表现出“情绪低落”“昏昏沉沉”等一系列状态。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掌握了学生喜欢表演的心理,我们就可以刺激此兴奋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教学《蚂蚁和蝈蝈》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分组进行合作表演。学生情绪高涨,演蚂蚁的,演蝈蝈的……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有的“蚂蚁”背粮食,有的“蚂蚁”拉粮食;一群“蝈蝈”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这时,教师再让学生理解蚂蚁累得“满头大汗”,蝈蝈悠闲得“自由自在”,就很容易了。

在课堂上,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贴切的情境、一个生动的语境和一个自由表现的环境,让词语教学更高效。

高效教学实践 篇2

高流初级中学初一地理组 李新元

地理课堂的最终目标

“高效课堂”要以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一堂课中做到身动、心动、神动,使每一个学生肯学、想学、会学、爱学,让每一个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地理老师变了,我们也变了,每堂地理课后,我们都会有新的收获„„学习地理已不再是我们的负担,而是一种乐趣。

高效课堂认识

(一)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是高效课堂(1)精神饱满的课堂即高效课堂。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人欲罢不能的课,实现高效就要让人有兴趣。(3)高效课堂就是学生没有一刻会闲下来打瞌睡,会集中所有的注意力。(4)真正的高效能带动起每一位同学的兴趣,使每一位同学都学有所获,因此还要注意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

(二)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课堂是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应该是一种十分活跃的课堂,在这样的课上活跃并不表现在行动上,更多的是表现在思维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起来,跳跃起来。如果学生在课堂中不经历积极的思维过程,就谈不上思维品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无疑处设疑”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在无疑处设疑导思,有利于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追求学生学习效果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

传统课堂教学追求的“教学效果”是从教师“教”的角度来评价课堂,而高效课堂更多地追求学生的“学习效果”,它蕴含着对于课堂评价的新的具有生命力的全新内涵。

从学生的学习效果来看,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可以这样解读: •

知识与技能——学生学会了吗? •

过程与方法——学生会学了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学得愉快吗?

从这个角度来看,一堂好课应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主体地位的确定,是以学生的参与度作保证的。地理高效课堂的实施步骤

(一)做最充分的课前准备──前提

这包含了两层含义:老师的课前准备和学生的课前准备。(1)教师课前准备

就老师而言,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制定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能面面俱到。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要广泛搜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料,比如地理文献、地理现象视频、影视剧、图片等等,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

(2)学生课前准备

学生的课前准备主要是各个学习小组根据学案导学预习课本知识,形成对课本知识的基本认识,同时通过小组内合作探究找出存在的疑问,以便在课上有的放矢地融入课堂。

(二)创最佳的课堂环境──基础

创设情境,可以理解为导入新课。常言道: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课堂教学导入要以最少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拉近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因此导入时间一般应控制在5分钟之内。导入要目标明确,激发学生兴趣。“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作用如下。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教师在导入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生动的导入语言,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或展示图片、演示实验,就会使学生感到学习地理既有意义又富有趣味,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心向。

(2)启发学生思维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如果导入设计引入启发性的问题,采用形象化的语言叙述,创设富有联想的教学情境,就能燃起学生的思维火花,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增长学生的智慧。所以,导入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3)增强学习注意力,明确学习任务,学生对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有了明确的认识,学习过程就能主动和有序。创设情境的方法主要有:①复习、提问、故事等语言描述性引入;②直观画面或教具导入;③联系实际或实地观测引入;④课堂演示、室内实验引入

(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核心

自主是培养能力的第一步,应始终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领悟。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验地理、融入地理、感悟地理,在课堂上要注意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各个学习小组明确合理分工、合作探究,各自完成相关任务,从不同的信息源中寻找相关信息,充分发挥每个组员的作用。让学生根据目标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和同学们的相互作用下,利用已有的知识,经历体验、感知、探索、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况等动手操作活动和思维操作活动,启发和诱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思考,帮助学生吸收和内化新知识。这种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也具有最好的学习效果。

在地理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一般是通过学生小组的形式,其基本操作要领是:提出学习课题→形成学习小组→分解学习任务→团结互助、完成学习任务→形成小组学习成果→对学习成果进行交流和评价。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因此需要教师角色转变,由“教”变“导”。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因时、因地、因人、因学习内容而宜,教师应根据学校和自身的条件,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尝试和探索小组合作学习。

(四)精讲点拨,指点迷津──关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自主学习探究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课堂点拨、答疑解难则是体现老师教学智慧的有效教学之举,更是教师主导作用最直接的体现。因此老师精讲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学生疑难问题能否解决,教学目标能否达成,是课堂效益高低的关键之举。精讲就是讲学生自己不能理解的知识,这要求老师从学生做的教学案题目中发现的疑难之处,从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的疑难之处入手,重点讲解;老师要授生以“渔”,给学生讲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科学指导,全面评价──补充

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当学生展示问题时,为了使学生对问题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不能一味的鼓励,要针对问题在鼓励优点的同时,适当指明不足,在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是非观。基于以上情况,我以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1.问题卡壳时,给予启发式指导 2.问题偏向时,给予规范性指导 3.问题错误时,给予科学性指导 4.问题混乱时,给予点拨性指导 5.问题深入时,给予递进式、发展性指导

(六)练习巩固,矫正补缺──试金石

小学高效作文教学的实践 篇3

关键词:積累;表达;反馈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这就说明,学校教育最大的任务是调动学生学习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做自己的梦,说自己的话。当前,小学作文教学面临着的问题是模仿成风,大多数学生的写作素材都是自己曾经阅读过的作品,真正自己去实践发现生活的学生很少;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少,臆造想象的多;教师对学生写作内容方面关注得少,对写作方法指导得多。小学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观察理解的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阵地,要围绕学生的生活世界展开教学,让学生作文发出自己的声音。

一、从素材入手,让学生爱上积累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小学生写作前提是设身处地去感受生活,用心聆听大自然的美妙乐章,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将观察结果进行整理加工,融入自己的想法,学会了解生活,善于从个人的视角去看待世间万象,发掘真善美。

比如,一位老师在教学生写作《一次有趣的活动》之前,首先让学生回忆自己曾经历过的各项活动。学生纷纷发言,其中包括体育、科技、社会实践、数学调查等。不但要求学生说出活动的详细经过,还指导学生学会将重点部分详细说。围绕大家叙述的活动过程,引导思考,这些活动本身都有各自的特色和价值,其中哪些活动显得“有意义”呢?意义在哪里?于是,学生思考活动自然展开,有的说:“通过科技实践活动,我发现了自己动手实践的重要性,发现我们生存的世界原来充满着无限的神秘,我长大了要当一名科学家,去为人们解开科学之谜。”也有学生说:“我参加的体育短跑很有意义,这样的活动让我发现,自己原来有着很大的潜力,只要用心努力,就能超越他人,实现理想。”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是一种积累,是一种间接的积累,仅仅从阅读中收集来的素材数量是有限的,其加工程度是低级的。科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他们的思考是从身边的人和物开始的。作文教学要从他们熟悉的材料入手,逐步引导。在作文教学前期,应该着力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说话水平,借此将作文素材整理汇总,让他们掌握初步的表达技巧和表述方法。当然,素材的积累离不开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离不开支持性的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一方面,我们要有意识地开展活动,为学生作文服务;另一方面,要善于移花接木,从平常的世界里发掘作文的材料,这才是作文的原本状态。

二、从仿写开始,让学生爱上表达

模仿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一种模仿。任何形式的认知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即使是独创性的个体反应,也是受基础性的模仿对象触发而发生的。仿写对于小学生的作文教学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它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与训练方式。教学实践研究表明,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对孪生兄妹,是吸纳和产出的过程。仿写是从阅读吸纳通往独立写作的桥梁。发挥范文指导性借鉴式作用,可以降低写作的难度,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和动力。

比如,孩子们学习了《黄果树瀑布》后,感受到文本中从一处景观的几个方面进行描写的排比句式很有气势,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很感兴趣,都急于学习这样的表达方式。有学生这样写道:我到过伟岸叠嶂的泰山,去过翠色成海的九华山,却没有见过像峨眉这样的山。峨眉山真秀啊,一排排,一片片,全是幽幽苍木,美不胜收;峨眉山真陡啊,险峻之处足有六十度以上的坡道,让你领略跋涉后的畅快;峨眉山真奇啊,佛像在峨眉山的顶端,乍一看去,山顶上笼罩着层层金光,耀眼辉煌。

三、从赏识起步,让学生爱上反馈

传统作文教学往往从确定主题、搜集素材、谋篇布局开始,历经学生创作、教师批阅等环节。教学活动的重心侧重于作文前的指导,关注的是学生作文质量的高低,漠视了对学生作文过程的人性化关怀,欣赏学生作品,展示学生成果的方面做得很少,既不利于调动学生作文的激情,也不利于学生反思自己写作的方法,学生作文能力保持在低水平状态,不能拾阶而上。

赏识教育理论告诉我们,人性中最本质的需要就是赏识、理解、尊重和爱。这在作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批阅学生作文,或学生之间相互阅读作文,要怀着宽容接纳的心态,首要的是发现别人写作的长处和优点。比如,素材的挑选为表达主题服务,表达的方式能体现作者切身感受,好词好句的运用让文章饱满充实,整体段落结构清楚简洁等等。其次才是指出不足,鼓励学生进行二次或多次写作尝试,发挥长处,增强能力,增加自信。

“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作文教学的源泉来自学生的现实世界。留心生活,养成观察思考的习惯是学生作文的重要基础;多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善于做读书笔记,摘录好词佳句,多借鉴他人文章的表达手法和技巧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高效教学实践 篇4

一、走进充满音乐氛围的音乐室上课

要想点燃学生学习音乐的熊熊大火, 就需要点火的火柴和燃烧的环境。音乐老师应把自己当成火柴, 把班级学生当成火柴盒, 把音乐室当成适合火柴点燃的环境, 三者擦出音乐的火花。为什么说音乐室就是能擦出火花且适应学生学习音乐的地方呢?笔者认为, 教室布局和营造的气氛如同教材教法一样重要, 特定环境能给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音乐室就是这样的一个特定环境, 每一所学校的音乐专用室, 里面一定有各种乐器, 有音乐家的介绍, 有乐器和音乐知识的图片展示等, 有的还专门设有小舞台, 这一切都与音乐有关, 音乐室的氛围好, 把学生带进音乐的意境, 学生学习音乐的气氛也就好起来。走进音乐室, 老师还可以结合音乐室的环境对学生进行教育, 把音乐室当作大剧院、音乐厅, 要进入就必须遵守规矩。如衣着整洁、得体, 教育学生从小懂得形象健康阳光;大声喧哗者不能进入音乐室, 教育学生公众场合要保持安静;不排队者不能进入, 教育学生遵守秩序;讲话者被请出座位, 教育学生学会公众集会的文明。这样, 通过到音乐室上课, 不仅规范了课堂学习纪律, 营造了音乐学习的氛围, 还培养了学生要守规矩、讲文明。

二、组建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共同成长提高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的约翰逊兄弟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 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在音乐课堂上, 经常系统地运用小组学习策略, 让学生在小组里解决音乐问题, 练习音乐技能, 创作音乐作品, 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解决音乐问题上, 通过小组学习, 学生很快就能找到所学新歌的不懂之处并能在小组中解决, 分享所获时就可以学会共享知识了。在练习音乐技能时, 拿竖笛教学来说吧, 平时老师在教全班与辅导学困生时, 常出现学会的学生呆等的现象, 老师一个个辅导拖去了学生很多的时间。通过快练好曲子, 还会抽出时间去教授学困生, 学得慢的学生也可以在小组中及时向小组内的同学请教, 不用再等着老师来一个个进行辅导, 绝大部分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学会并掌握曲子, 这大大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老师还可以通过观察小组学习, 发现其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的纠正。

三、“才艺3分钟”为学生提供展示舞台

《音乐课程标准》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 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 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 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 受到情感的陶冶。”根据学校“个性教育”的理念和发掘音乐人才的需求, 以活跃课堂气氛作为出发点, 老师在每节音乐课特抽出3分钟时间设立“才艺3分钟”的展示舞台, 学生可以通过自荐和他荐的方式走上舞台, 为全班同学表演才艺。一开始, 老师在音乐教学中也发现, 低、中年级的学生特别踊跃地参与, 但高年级的学生却不愿意表演。怎么办呢?于是, 老师会在课余找学生谈话, 了解本班哪些同学有才艺, 悄悄找该同学, 鼓励他勇敢表现, 在课前让他先演练一次。由于准备充分, 很多同学表现出色, 获得了同学们的掌声和羡慕。老师适时抓住时机, 鼓励更多的学生上台展示, 从有艺术特长的学生发展到堂练时学会的学生, 渐渐地, 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表演, 也不需要课前演练了, 都争先恐后地想踏上“才艺3分钟”的舞台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学习成果。就这样, 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越来越高涨, 自我表演、自主发展的意识越来越强。老师也及时结合表演契机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表演礼仪的教育, 如表演时要自信的走上舞台, 表演完观看者要给予表演者鼓励的掌声, 表演者要给观众一个感谢的鞠躬, 培养学生从小懂礼、守礼, 做文明的小音乐人。

英国教育理论家艾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曾说过“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在音乐课堂上, 只要老师能发挥教育智慧, 灵活地掌控课堂, 并精心设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课堂, 就一定会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成为学生会学、乐学、想学的高效课堂。

摘要: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高效课堂改革要求一切学习方式都应该用符合儿童情趣的方式进行, 只要老师具有教育智慧, 掌控音乐课堂, 以音乐室为环境, 以小组学习为策略, 以才艺展示为方法, 就会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培养起学生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

关键词:音乐课堂,高效课堂,小组合作,自主发展

参考文献

[1]艾玛·麦克唐纳, 戴安·赫什曼.如何打造高效能课堂[J].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1 (01) .

和谐高效课堂教学的认识与实践 篇5

山东省东营市胜利实验小学 李翠兰

内容提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中,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效率。东营市实验小学在开展和谐高效课堂课题研究中,采取课堂观察的方法,深入研究,认真梳理,科学整合,形成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六门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和谐高效”,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益。

新课程改革,改到深处是课堂。构建“和谐高效”课堂是东营市胜利实验小学针对近年来课堂教学中的现实问题,经过多年的探索并借鉴国内外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提出的。和谐高效课堂建设是新课程改革向民主、平等、和谐、高效的本质回归的必然要求,是学校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积极行动。

一、“和谐高效”课堂教学理念的提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课程三级管理制度的落实,特别是《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的执行,语文、数学、英语等传统意义上主要学科的周课时数都有不同程度的缩减;同时,学生在校时间和作业量也受到严格的控制,但教材所含知识量并没有减少。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家长对孩子成绩的关注度也没有丝毫降低。要保质保量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就必须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基于此,学校提出“高效课堂”这个虽艰难但意义重大的教学改革课题。在追求高效课堂的过程中,短期内提高学习效率的生硬办法,对于保持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单纯追求知识和技能的高效率不是课堂追求的主要目标。高效的课堂应该具有“和谐”的内涵,具备快乐的元素,这种“和谐”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我们认为,“和谐”是各种教学因素的有效融合,是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行为以及所采用的教学手段与学生思维的密切结合。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心灵的沟通、意见的碰撞和思维的转型,达到实现学生的高效学习与自主发展,实现教师的高效教学与专业成长的目的。“和谐高效”的课堂理念中,“和谐”既是实现“高效”的方法、途径、策略和手段,也是教学本身追求的理想课堂范式。

二、探索“和谐高效”课堂的路径

2007年学校教科研部门与业务骨干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讨之后,在全校开展了“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系列研讨活动。学校采取“集体说课——现场授课——互动评课——反思再创课”的形式,拉开了构建和谐高效课堂的序幕,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形成了胜利实验小学语文和数学学科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并编印了《精彩40分钟》一书,这是构建和谐高效课堂工作迈出的关键一步。

为了深化研究,2008年4月学校申报了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严格对照“标准”,重新审视课堂,对教与学的过程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发现了制约课堂效率的许多因素:诸如由于班额大,有些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游离于课堂之外;有的学生只听老师的讲授,不注意倾听同伴的发言,不能获取更多的课堂有用信息;有的学生前臵性学习不够,听课有困难;有的学生不易与同伴合作交流;教学中有的教师片面追求教学手段的新奇,课堂上表面华丽,但缺乏实质的内容,学生所获不多等。针对这些问题,学校进行集体教研和专题研讨,归纳整理这些制约因素,找出其中的关键因素。教科研部门会同业务骨干,把解决这些问题的切入点提炼、浓缩成关键词,如:倾听、预习、学具使用、小组合作、参与度、有效情境、课堂提问、多媒体等。各个教研组结合自身情况认领一个关键词作为研究的子课题,进一步深入探讨。

各教研组在研究中,采取课堂观察的办法,近距离认真细致地对课堂教学进行分析,通过“一人授课,多人观察”的形式进行同伴协作,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作用,深入研究突破关键点的有效措施。课堂观察的操作流程是:第一步,召开课前会议,做到四项明确,即明确教学目标、明确授课环节、明确困难和问题、明确观察重点;第二步,进行课堂观察,作好观察记录;第三步,组织课后会议,分析课堂情况,进行课后反思。

每学期各教研组都进行2-3轮的课堂观察研究,期末就本组的研究情况进行一次全校性的成果发布。这样不仅形成了研究方法互补,研究成果共享的良好局面,教师们研究意识与科研能力也得到增强,课堂观察越来越精细,数据统计越来越准确,课后反思越来越深刻,最重要的是为和谐高效课堂的研究提供了科学可靠的支撑材料。

三、“和谐高效”教学模式的推广应用 经过两年时间的“实践——反思——调整——再实践——再反思——再调整”这样循环往复的研究过程,各教研组在课题攻关上都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例如在“增加学困生参与课堂学习机会的策略研究”中,教研组提出“分层提问,适度等待,真诚鼓励”的策略。教科研处对各教研组的研究成果进行有效地整合,按照教学过程的顺序进行衔接,经过梳理、整合、提炼,逐步形成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六个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即“五步十环”语文教学模式,“引导探究型”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五步式”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开放式探究型”科学课堂教学模式,“体验式”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模式,“愉快探究式”美术课堂教学模式。下面以“引导探究型”数学教学模式为例做一简单介绍。

“引导探究型”,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生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落实“四基”目标(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数学基础知识、数学基本技能)。其基本操作流程如图所示:(略)

首先,“导疑”是引导学生在合理的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地创设科学的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是为学生的质疑服务的,学生通过问题情境自主或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筛选出教学中所需解答的问题,进而展开教学。

其次,“探究”指“深入探讨,反复研究”。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方式,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过程,发现并掌握教学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联系与区别。探究环节一般采取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交流”的方式。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习习惯、教会学习方法的过程。

再次,“建模”就是建立数学模型,即用数学语言描述实际现象的过程。教学中的重点内容,要让学生通过经历探索、交流的过程,得到充分的体验、反思,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必要的“提升”,从而达到建立数学模型的教学目的,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在建模过程中,计算教学要讲透算理,概括法则,由算法多样化最终实现算法最优化;概念教学要在大量感知的基础上,概括出概念的本质;问题解决教学要提炼出数量关系。

最后,“应用”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建立一个数学模型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学生能用这些“数学化”的东西,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解决一些简单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从人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并培养学生自觉地把数学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思维习惯;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以上是数学课堂的常规模式。各学科教学模式现在已经广泛应用在课堂当中,有力地推动了我们课堂教学的和谐高效。“教学有模,但无定模”,教学模式是相对稳定的,但决不是僵化的,在理解和谐高效的真谛的基础上,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教材特点、学生情况、自身特长、学校条件等各方面的因素,可以创造性地去应用模式,对其进行有效调整和变通。

以素质教育为导向 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山东省东营区实验学校

各位专家、各位教育同仁:

大家好!首先感谢省素质教育论坛为我们提供这次互动学习交流的机会,有幸在这里和大家交流探讨推进素质教育的做法,感到十分荣幸,有这样一次学习的机会,对我校来说,这不仅是一种鼓励,是一种动力,更是一种鞭策。

东营区实验学校创建于1997年,是一所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学校现有57个教学班,其中初中教学班32个,小学教学班25个,在校生2783人,在职教职工199人,是一所省级规范化学校。目前,我校已发展成为东营市教学设施一流,办学理念先进,学校特色鲜明,教学质量优秀的品牌学校。今天就我校实施课堂教学改革谈一下自己的认识和体会,把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具体做法向在座的各位专家汇报一下,并与各位教育同仁探讨,我交流的题目是:以素质教育为导向,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和谐高效的课堂应该闪现着最真实的人生活力,流淌着最精彩的生命激情。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关系到素质教育实施的质量和水平。因此,打造高效课堂,对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校的“学案导学、自主合作”教学模式就是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将一切落实到学生的“学”,将课堂还给学生,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将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将快乐还给学生。

一、课改初期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课程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能力发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课堂着重于师生的有效教学行为。能不能找到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或策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高效率的学习,使师生在课堂上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课后不布臵或少布臵作业,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实施真正的素质教育?近年来,校领导班子多次参加了全国名校长论坛、先进教学经验交流等活动,先后到北京、南京、上海等各地名校参观学习,对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有了很深的感悟,认识到从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入手,激活课堂、构建高效课堂,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为此,学校先后组织学校中层和骨干教师到洋思中学、东庐中学、杜郎口中学、宁津中学等先进学校观摩学习,通过参观学习,教师的教学观念有了明显转变,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达成了共识,初步形成了“学案导学、自主合作”的课堂教学改革新思路。“学案导学、自主合作”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导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基本的组织形式。

二、“学案导学、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思路、方法 “学案导学、自主合作”教学模式是:贯穿一条主线,抓好两大载体,运行五大板块,规范五项标准,掌握五大原则。一条主线是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不断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两大载体:一是教师制定好学案,二是在学生中建立学习小组;五大板块是课堂教学结构主要由五大板块组成,即:

创景导入 认定目标??? 自主探究 小组互动??? 课堂交流 质疑释疑

回扣目标 训练巩固?? 点拨归纳 检测升华 模式规范了课堂教学的五项标准:

1、落实“三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

2、倡导“三自”—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交流

3、鼓励“三动”—动脑、动口、动手

4、实现“三会”—学会、会学、会用

5、发展“三维”—认知、情感、技能

掌握五大原则:点拨释疑为主导,自主学习是主体,小组互助是关键,展示交流是平台,能力提升是根本。

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学案,课堂纠偏、点评、总结、释难,要求教师讲解的时间一般掌握在10分钟左右,为“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供空间和时间保证。

现在,我校“学案导学、自主合作”型课堂教学已逐步形成了课堂教学的四种模式,即“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实验课”教学模式。全体教师已能熟练运用四种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并在此基础上,相互交流加强合作,根据课型和学科特点,求同存异,力求著有实效,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学案导学、自主合作”课堂教学的一大载体是“学案”,每学科的学案都通过教师“超周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同使用”的五个环节完成,学案内容一般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法指导,预习导学,课堂研讨,拓展延伸等环节。学案的优点在于使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目标,使学习任务落到实处,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广度、思考深度得到了加强。

“学案导学”的注意事项:(1)提前一天发放学案,学生根据“学案”内容认真进行预习。所有同学必须自行解决“学案”中基础知识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适当提高。(2)教师原则上不再布臵课外作业,应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学案”,在课前抽批部分“学案”,以了解学情。(3)用“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中心思想等放手让学生概括;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4)用“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拓展学生的思维,主要包括:第一、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来获得知识,暴露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第二、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第三、课堂教学中除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外,教师自己的思维也要得到充分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激活学生,提升自己,做到教学相长。学生的座位打破原来的纵横排列,4人为一学习小组,实行分组围坐,划分小组时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层次搭配、能力个性、性格互补、性别协调等因素,综合能力高、责任心强的小组长充分担当小老师的角色。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学习帮助,促进交流和提高。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质疑释疑的方式因内容和要求的不同而不同。当学生在自主学习产生了疑难问题又无从解决时,就需要在小组内四人互动解决问题。组内不能解决时,组与组之间互助解决问题。当质疑问题全班都不能解决时,教师可适当点拨,然后再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达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在交流过程中,发言人不仅要说明答案,而且要说明思路和方法、应该注意的问题及从该问题中得出的一些规律等。其他人要学会聆听,做好笔记;学会质疑,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课堂教学改革的收获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调整了教学关系,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激活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每个学生都在课堂上生动起来,使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学习状态发生了根本变化。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互帮互助,使课堂充满了活力,大多数学生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交流合作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增强了团队意识。学生学会了怎样向别人学习,也学会了关心别人,帮助别人,通过互帮互学,从中收获了成功与快乐。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提高了我校的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先后被省市电台、《现代教育导报》、《中国教师报》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学校先后荣获了全国小学生作文教学示范校、省级规范化学校、省级电化教学示范校、全市“十佳”义务教育学校、全市师德建设示范校、全市教育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全市文明校园、全市教学示范校、东营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风正潮平,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快马加鞭。新的课改路上,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我们将进一步同心同德,凝心聚力,查找差距,自我加压,克难奋进,大胆实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适时调整课堂教学策略,丰富完善“学案导学、自主合作”教学模式,争取在不久的将来取得更大的成果。在这里,希望以本次大会为契机,促进我校教学工作再攀新高,也衷心祝愿,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山东省素质教育再创辉煌佳绩。

建设高效和谐课堂,实践科学的教育质量观

山东省广饶县大码头乡教育办 徐松献

在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之前,我们都在苦苦寻找教学的轻负高效之路,可仍然还在时间加汗水,阳光加灯光的沉重枷锁下徘徊,得到的是少数学生的所谓成功。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师生都不堪重负。现在,课程改革正在深入人心,广大教师掀起了一轮轮课堂改革的学习热潮,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形式等都在发生变化,但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着诸多不足。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就在于如何建设高效和谐课堂,这成为教育同仁共同思考的问题,并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我认为,建设高效和谐课堂、践行科学的教育质量观需要解决以下几点问题:

一、实施素质教育、规范办学行为形势下对教学质量的新认识

近两年来的强力规范办学行为,是让教育首先从学校、教师、政府行为上统一规范起来:开全课程开足课时,科学评价,杜绝加班加点,遏制唯分数评价,杜绝片面发展,杜绝畸形发展。

实施素质教育则是以课程方案改革为突破口,彻底革新教学方式方法,回归教育教学本真,依科学规律,循教育规律落实课程方案,全面提高以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育并重的教育教学质量。

规范办学行为是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的,素质教育是一个过程,其目的最终还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下的教育质量有别于教学成绩,在现行评价下,教学成绩大多是可量化的,而教育质量中还包含很多不可量化的元素,教学成绩应是教育质量中最重要、最具量化特征和说服力的部分之一。很多人常说:“现在的学生高分低能”,是有些道理的。它说明我们传统的教学中,大多时间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忽略学生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但同时这句话也有些极端、片面,因为现在30-50岁的人才大都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其中也不乏优秀甚至伟大的。从另一个角度讲,低分和高分哪个更易出高能?连一般的人文和自然科学知识都不了解的人怎能成为高能?所以,追求高的教学成绩本来没有错,但用什么方法、什么途径、成绩如何考查才是素质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在我们检讨的是教学中影响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更好发展的那些违背规律的做法。所以,我们仍提出并叫响“教学质量是教育第一生命线”这一口号,以课程改革为引领,谋求教学质量再提高。

二、必须充分认识到: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是主阵地

现在市教育局正在推进高效和谐课堂建设,我们县更是积极响应。“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依靠和谐高效课堂”,这已是大家的共识。李峰局长说的非常有道理:“所有教育问题都能从课堂中找到原因,也都经由课堂来解决”。

1、从课堂中我们能够发现很多有关教育的问题

(1)教师的工作热情和思想、精神状态;(2)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否和谐正常;(3)教师对学生生活、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训练情况;(4)学生热情合作、互尊谦让的精神风貌以及自信、执着、坚毅的性格品质;(5)特别性格学生的异常表现;(6)一个班级班风的建设和学校文化在一个班级中的折射情况;(7)一个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水平、风格和室内布臵上的匠心和投入;(8)教师对课标的理解程度以及贯彻策略、方式和效果;(9)教师教学各环节上的得与失和一阶段来课堂教学水平的变化和提高等等。从这些观察中,我们就能分析出教师、学生思想动态,就能给我们带来诸多启发与思考,进而为我们学校的教师、学生管理与课堂改革提供最可靠的素材和依据。

2、在规范办学行为前,课堂上满灌,自习上再讲,饭前饭后死压,学不会多做题,那才叫占错了主阵地,课堂教学反而成了搭头,被边缘化,出现了教学工作畸形生长的局面。在规范办学行为后,构建高效课堂已成为大家的共识。这几年,我们课堂教学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也探索、借鉴了许多好的教学模式(杜郎口模式、洋思模式,分组教学、目标教学、和谐教学),但仍存在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1)个别教师认识不够,还过多依赖课上不足课后补,靠从滥而劣的习题中淘金;(2)相当一部分教师对课标教材的钻研不够,理解不透,游离在本质表面,似改非改,浅尝辄止,态度暧昧、迟疑;(3)有部分教师专业知识储备不够,又不注重学习进取,难以捕捉课堂上学生成长的精彩,课堂缺乏灵气和境界,甚至个别教师常出知识性错误;(4)部分教师课堂教学很不稳定,时优时差,一贯性差,优质课讲得好,家常课欠琢磨,结果是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成绩对不上话;(5)学校里能稳定一贯地实施高效教学的教师比例还很小;(6)中年教师构建高效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还不够,有等待观望的想法。(7)个别中小学教师晋级后,课堂教学上进取动力不足。

3、对高效、和谐课堂的认识:

我个人认为高效的课堂应具备以下要素:

(1)高效课堂,必须以正确的教学思想理念为指导,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贯彻正确的教学思想理念。所谓教学思想理念,即传道、授业、解惑育新、平等互动。

传道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也就是培养有血、有肉、懂感恩、求上进、知是非荣耻的做人之道。这些主要是靠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交流、文本对话、实践体验等活动中逐渐形成。现在的教材编写在贯彻这一教学思想方面都下了大力气。曾听过一节品社课,课题是《热爱生活从点滴做起》,授课教师很好的演绎了上述教学思想,不光是学生,就是所有听课教师也接受了一次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听过一位音乐教师讲授《蜗牛与黄鹂鸟》一课,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教师把对蜗牛积极进取的毅力和恒心的感叹,非常合理、合情地影射到了对学生人生态度的教育,自然而曼妙。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成长起来的学生,心理怎能不健康,情感怎能不丰富,品行怎能不优秀,追求怎能不高尚呢?

授业就是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知识是传承人类文明的载体,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一个人继续学习和长远发展的基石。我们常说加强双基教学,原因就在于此。所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必须夯实牢固,为学生的继续发展奠定基础。

解惑育新:传统的解惑是为师者对学生生活或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的答疑,是一种灌输性的教学。新的教学思想理念中的解惑强调的是教师使学生陷于困惑(有时是制造困惑),通过师生合作探究共同解惑,这其中尤其强调以学生思维训练为核心,教会学生善于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创新实践的能力。

平等互动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的平等、相互尊重和师生之间的交流、课堂共享,这是实现课堂和谐、高效的前提。强调合作,反对灌输;倡导师生平等,杜绝强压。和谐的课堂靠平等营造,学生教师的融洽检验教师的教学气质和亲和力。把自己当成学生中的一员,用心去爱学生、喜欢学生、理解学生是实现课堂平等的基础和关键。平等民主的课堂重心在学生,教师课堂上要多和学生说“你认为”,少说“我认为”,互动的重心留给学生,让学生真实思想得到驰骋和表达,这样方可形成独立思考的品质。

(2)高效的课堂要目标明确,教学过程必须科学、合理、清晰。我们常听到一些策划别致、思路简明、快慢适度的课。学生因教师授课思路清晰而享受高效的课堂效率。相反的也时常听到许多教师,讲课理不清思路,随意性强,想到那里说到那里,自己没有节奏,学生无所适从。不多时,学生的热情就被消耗殆尽,然后开始抱怨学生基础差、不认真、不配合。真可谓以己昏昏、却想使人昭昭。高效的课堂所有活动都要坚决指向目标,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有序发散,不花、不散、不乱。趟子里不清楚原因在于教师备课不充分,只要我们认真备课,课前拿出10分钟在脑子中过几遍“电影”,谁也会讲出思路清晰、明快的课,这是高效课的最起码标准。

(3)高效的课堂应节奏流畅、平实,问题精而不废,进程不急不躁,特别注意留白。在此特别强调,课堂行进速度应适中,根据问题难度和学生基础,给学生留足思考、回味、实践顿悟的时间。很多教师,以自己的水平去衡量学生水平,重量不重质,顿顿夹生饭。要明白教育是一种留白的艺术,30%是启发,70%是等待,成人亦是如此,更何况学生。古语云:定可生慧,静纳百川。教师给学生提出精妙的问题后,开展课堂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然后让学生组织语言进行表达,就可在平实中收获高效。前几天看到电视上介绍的一种很机灵的猴子:研究人员给它准备了三块轻重不一的石头和一枚坚果,猴子竟然尝试数次后用轻重最适宜的石块将坚果砸开吃了。我想大家从中得到的启示应是:一个智力不及二、三岁小孩的猴子,给它尝试的时间就能完成较复杂的事情,何况我们充满灵性的学生。因此要相信我们的任何一个学生,那怕他基础再差,只要给他创设出恰当情景并予以引导,我们就会在等待中收获惊喜。千万不要让学生的才分牺牲在我们的急躁中。

(4)高效的课堂气氛应和谐、民主。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亲和力强,面向全体,交流朴实,学生则兴趣浓,热烈而有序,有自信,常受鼓励,参与度高,投入度深。学生参与度是否高、投入度是否深是衡量一堂课成功与否的最重要的尺子。但是很多教师不重视这把尺子,观察不出学生参与的状态,就这样漠视宝贵的课上时间一堂一堂流逝。学习就是劳动,只有让每一名学生都主动参与,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高效课堂的教学就是和谐团队的热情迸发,是高效的施工现场,是有序的生产车间,是一个善于攻坚的战斗团体……一个教师有了较扎实专业素养素质,有了对课标的深刻理解,有了对学生基础知识水平把握,在加上对学生课堂上身心活动状态的正确判断,才有可能构建出和谐课堂。

4、对课堂教学中几个问题的认识

(1)关于分组教学。当前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中,很多采用分组教学的模式。我们应理性分析分组教学的利弊。我们从杜郎口成功的分组教学中得到很多启发:分组的目的在于利用和激发小组的团队意识,加强小组内合作互助,调动每个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的广度,真正面向全体大众,并力求延伸到课外。但是从当前的课堂教学分组实践中来看,有很多是走了形式的:仍然是少数几个学生活动;教师策划调控水平不高;相当部分学生在小组内偷懒、依赖优等生,在那里等、靠:等优秀生当代表,靠老师给出精确结论答案。他们没有压力,就没有了动力,没有了表现,就没有了自信,内向的更内向,偏激的更加偏激。

关于分组教学提出如下几点想法:①小学低年级分组教学要倍加慎重。从目前课堂动态来看,小学低年级分组学习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通过教师的指导,初步树立学生合作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学会有效倾听,学会大胆表达、大胆质疑。要以培养学生上课基本习惯为主,谨防走形式图热闹而导致无序。②分组首先提出对小组和每个组员的纪律和责任要求,建立表扬、激励评价机制。③在评价、表扬时不仅注重小组的团队表现,还需要重视个体表现(如记录组员每个人的表现次数),尤其要调动困难学生参与,给他们机会,实现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在表现中寻找自信,建立自信,唤醒沉寂,全身心投入。建议教师每提出一个问题,都应思考:A、只让举手的回答吗?B、不举手的是不会,还是没有自信?C、举手和不举手的分别是什么心态?D、一个学生在回答,其他学生在干什么?E、学生的回答代表小校组的集体智慧吗?学生是在思考、倾听吗?④小组活动应始终在教师监控下进行,教师要敏锐地去感知、观察学生讨论的内容和状况,以了解每个小组内真实活动情况。对小组活动不可放纵,保持恰当的紧张感和明快节奏,效果最重要。

(2)关于试卷讲评。有很多教师认为讲评课不用大准备,就是做几个题而已。实则不然,讲评课讲出高效率比新授课更难,讲评课更应讲出精彩,讲出高效。讲评课必须明确如下问题:一是教学目标要设定准确,坚决把卷面题讲明白作为教学唯一目标是不明智的,是最低标准。在试卷讲评时,要善于归纳卷面题目类型、评价做题得和失中的共性问题,给出学生变式训练。讲评是以“题”为媒,总结提炼解题的方法,提高学生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生一种思路做十道题,不如引导学生一个题找出多种思路。学会揪住一个知识点“适度”放大,上挂下连,让学生把知识学牢学活,内化为自己的能力。二是注重分层教学,关注每个群体:一个题一个题的全评全讲对一部分优秀生是一种折磨,易使之产生倦怠;只选难度大的讲又易使基础差的学生被忽略。所以如何找到一种恰当的方式方法区分学生层次、统筹兼顾,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关注全体,劲大的推车,劲小的拉车,才是上好这类课的关键点。同时讲评课要注重引申,力求注入新的内容和气息,旧题出新意。总之,讲评课是检测,是评析,是补漏,更是引伸和提高,是教学时空中留给每个教师学生再提高的一次机会,应倍加珍惜。

(3)关于教学手段的使用。普通教具也好,多媒体也好,都是为教学服务的手段。其根本作用在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应该是他们的主要作用之一,这正是符合人的由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的。很多知识点,凭口讲十句,几十句也未必讲明白,但有时一个图示,一个演示,学生就豁然开朗,甚至一生难忘。我们买个电器来都附有组装图,NBA教练都是用图板布臵战术,广告中介绍产品都是视频演示产品的原理和功效……更何况小学生第一次开始认识一个崭新的东西呢?教师决不能把自己凭直观才认识的问题,却用纯说教的理论硬塞给学生。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之成为一种习惯并不断开发它们的使用价值。

(4)关于学生学习习惯问题。“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积千累万不如一个好习惯”、“好习惯就是一台万能高效学习机”。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的背后必定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例如:预习习惯、学习习惯、做笔记习惯、博闻强记习惯、要事为先定计划习惯、集错、改错习惯、梳理知识习惯、课上先书面组织再回答的习惯等。一个优秀的教师也必定是一个善于培养学生习惯很成功的教师。观察一下周围不缺乏这样的教师和班主任,他们工作因学生有良好习惯而从容有序高效,他们的劳动更多的是在培养学生习惯和落实班级管理规则。

三、高度重视学校领导在建设高效课堂中的作用

“课堂变则教育变,课堂新则教育新”。校长变则教师变,教师变则课堂变,课堂变则学校变,课堂文化是学校的主题文化。一个学校的课堂教学整体水平是否有变化有提高,关键在于校长。校长的态度、认识和执行决心决定着学校课堂教学是否有变化、变化有多大。试想校长常听课、常评课,亲自策划组织参与教研活动了,教师还能漠视高效课堂建设吗?所以在高效课堂建设中,校长应是发动机,中层干部是牵引机,教师才可能是永动机。树立帮助教师发展是给予教师的最大福利、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是教师最大的成长的新理念,让教师在课堂中成长,在成长中实现自我。学校领导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应当做到:

1、高效课堂建设要天天讲、时时讲,树立高效光荣,低效可悲、可怜、可叹的信条。高效课堂成就高效教育、成就优质教育。

2、学校领导应是高效课堂建设的规划者、引领者、示范者。积极参与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凭借高效教学课堂,榜样于教师学生,树立威望,完美自己的教育人生,不要与高效课堂渐行渐远,迷失自我。

3、发现培养先进群体,带动课堂全面提升。构建高效课堂,目的在于学校教学水平、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而非几个优质课一等奖。关注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一旦关注,就必须促其变化、促其过关。学校领导、优秀教师结对帮助课堂较弱的教师,给其压力,强力促其成长,每个被帮者更应树立信心,扎实前行。帮助所有教师不断发展成长就是最好的管理和爱护,在促进提高中触及并解决各种矛盾。

4、“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构建高效课堂中,学校领导要遵循教育规律积极探索本校的方式,同时应发现鼓励教师个体的课堂实践与创新。标准、目标只有一种叫高效,方法、途径,则是多种多样的。

5、重视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通过集体备课,让教师在交流切磋中,相互交流和碰撞思想,实现双赢共进,培育协作精神和集体观念。

6、广泛开展听评课活动。会评才懂,懂才可能是内行,会评更会反思(听评课重在评,评中反思,反思中提高)。会评课的教师,对自己课堂的反思、修正能力就会更强。

7、抓好业务学习。仅提高了对高效课堂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要使所有教师精熟课程标准抓好课标学习,不断丰富提高全体教师的知识储备,并扎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素养,这是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基础。否则课堂教学就极易出现虚浮不实的结果。

8、加强外出学习和多向交流,教师的认识和实践水平也是在交流学习中逐步提高的,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加强与外界的交流。

9、研究学生课外管理方法,加强家校共育,培训指导教师与家长携手做好学生在家学习、生活习惯培养教育。

对高效课堂教学实践的反思 篇6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292-01

我国高效课堂教学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其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教师需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并且找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增强课堂生命力。

一、课堂时间利用率

时间利用率非常容易误导教师的认知,单纯从字面理解含义,应当是低投入高回报,也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大量灌输知识,提高学习收益率。但是高效教学时间利用率不是依靠单教学效率决定的,教师没有正确理解教学概念,就会导致课堂教学过于紧凑,虽然知识含量增大,但是忽略了教学的基本概念,也就是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高效教学其根本含义是提高学生整体能力,培养学生心智、情感、思维能力,为了提高课堂时间利用率,需要运用以下措施。

(一)重视课前预设

课堂高效性需要科学的教学理念作为支撑,十分依赖课前备课。教师需要仔细钻研教材,从客观角度出发,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与经验,针对学生的爱好与需求制定课程计划。教师只有贴近学生的生活才可以制定出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并且在学习与创新上加大投入,提前准备重点难点讲解方法。通过严密的课堂计划,才能使课堂效果完全发挥出来,得到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加强课后总结

教学遵循感性原则,但是提升目标却是理性认知,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认知活动,将理性认知灵活应用到生活与实践之中。教师需要在课程完成后,进行评价总结,并且对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进行统计,对课堂教学过程反思并批评,从客观角度评价教学优势或者缺点,做到课堂高效、有序。

二、多样化教学追求

高效课堂的理念与策略就是多元化教学,也是教师追求的价值。课程是一门科学的艺术手段,它具有独特的体系与规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遵循科学性。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必须通过教师运作,通过正确的策略来提高小于,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提高学生集中力。活跃的课堂氛围,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兴趣才是课堂学习效率的保障,丰富的课堂形式,帮助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知识难点。

在一些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进行各种课堂活动,学生的确十分活跃,唱歌、讨论、做游戏,丰富多彩。虽然课堂气氛良好,学生全部投入到课堂活动之中,但是从教学成果来看,学生并没有掌握需要学习的知识点。所以说课堂教学必须明确目标,突出课程重点,活动内容应当与课程有一定联系,学生需要通过思考来掌握知识内容。课堂教学如果没有明显的特点,就无法展示出教学的灵魂,只有循序渐进的开展教学活动,才可以激发学生潜能,获得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高效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教学,通过师生共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是课堂的灵魂,也是课程的创造者与决策者。教师通过课堂实践确立教学大局观,完成高效课堂向魅力课堂的转变,这也是未来教育者需要积极探讨的主要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德庆,张警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审视与反思[J].课程与教学教育测量评价,2011(8):30-32.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篇7

一、坚定信念, 与时俱进谋划学校发展

学校通过进课堂听课、走访家长、学生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 全方位深入细致地进行课堂教学调研工作。针对课堂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多次召开专题研究会议。通过多方考察、学习、研究, 提出实施“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的课题研究, 构建了“三为主” (即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以训练为主线) 基本理念, “四个一” (数学教学中的“看一看”、“做一做”、“议一议”、“练一练”) “五项比” (语文和英语教学中的“比读书”、“比识字”、“比写字”、“比说话”、“比当堂完成作业”) 为核心和基本内容的高效率、灵活自主的“三四五”课堂教学模式, 以期实现高效课堂。

二、更新理念, 做有教育思想的践行者

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是提高课堂效率和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 培养一支适应课改的师资队伍, 更是探究并实施有效教学模式的根本。学校通过专题讲座和培训, 逐步提高了教师的思想认识水平。学校先后派出了30多人赴外地相关学校亲临高效课堂, 涉及了各学科、各年级的课堂, 听课近900余节。这样, 多管齐下, 快捷高效地使全校教师对于“三四五”有效教学模式有了深刻的认识。

三、集体备课, 共建共享教学资源

要想把高效留在课堂中, 就要把工夫下在备课上。学校制订了“年级、学科教研组共商备课, 把握模式精髓→分配任务, 个人精备→教研组长把关审查→课改领导小组统一审核→教研组周三周五集体研讨→个人修改 (融入个性风格特色和补充调整) →课堂二次备课 (视学情, 以学定教) →撰写反思感悟”的“八环节”备课流程制度。备课既发挥了个人的特色, 又彰显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对怎样最有效地引导学生自学, 怎样最有效地解决学生自学后的疑难问题等, 不仅要做到思想交流及时, 问题、困惑妥善解决, 还要做到方法、经验、资源共享。

四、赛课交流, 搭建模式研究平台

搞课改, 贵在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课改才有成效。围绕课堂教学改革这一中心、重心工作, 学校开展了“三四五”课堂教学新模式“四赛”赛课活动。即每学期开展由课改领导小组进行的“推门课”赛课、由教研室组织的四至六轮有针对性的集体赛课 (研讨课、交流课、示范课、优质课、过关课等) 、由年级教研组分管领导进行的“指导性”赛课、由年级教研组组织的“周周研讨课”的“四赛”赛课活动。学校教研室对于教师们的优秀教学设计整理编辑了《在赛课中得到提升, 在赛课中实现飞跃》《精彩一课, 绽放课改之花》《探索·交流·进步·成长》等刊物, 供大家交流学习。对于效果不好的课, 做到连续跟踪听课, 直到效果较好为止。这种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赛课活动, 有效地推动了课改进程, 促使教师在最短时效内在课堂上有所突破, 并能灵活运用教学模式, 感悟其精髓, 即课堂上教师“以学定教”, 做到“三讲三不讲”:讲学生自主学习中易混、易错、易漏的知识点, 讲学生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的内容, 讲学生合作学习、交流探讨解决不了的深度问题;学生已会的坚决不讲, 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坚决不讲, 学生互教后能学会的坚决不讲。

五、及时评课, 引领教师做一个研究型教师

高效教学实践 篇8

一、课题研究情况的简要介绍

本课题自开展以来, 严格按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本校相关教科研管理制度, 并且根据本次课题研究的工作实际, 制定了《大沟中学“农村初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课题小组管理制度》, 从组织领导、课题管理、考核工作、教科研常规制度等方面做了明确要求;课题相关资料准备齐全, 及时归档, 专人管理。 课题组各位老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 各项管理措施积极有效落实。 校方对本课题研究高度重视, 从人力、设备、经费等各方面提供大力支持。 课题负责人王琥田老师自课题开展以来, 努力学习教育教学理论, 不断提高教科研水平, 在工作过程中发扬创新精神, 虚心听取各种关于课题研究的意见;全面负责该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人员合理分工、课题科学管理及课题经费的合理使用; 对课题研究的质量全面负责和把关, 带领课题组人员在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创新意义、推广价值等方面下工夫, 精益求精;带头端正科研动机, 协调好课题组内部及课题组与组外人员的关系;积极开展各种学习交流活动, 宣传、推广课题研究的成果。 同时, 定期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学习研讨活动, 及时解决研究过程中的各项问题, 并且深入课题研究, 发表课题研究相关论文, 撰写心得体会、教学反思。

课题小组人员分工安排科学合理, 课题负责人王琥田老师负责教研课、教育教学反思、案例分析、研究报告、实践研究的撰写、指导课题开展及督导等各项工作;胡鹏老师负责组织对本课题的实施进行评价;邢连旺、徐仰真老师负责收集有关信息、相关资料。 史振中、王旭红、宿涛老师负责管理教学日志及实践研究。 成员按照各自分工搞好各项工作, 注重各项工作之间的协调配合, 课题研究进展顺利。

二、课题组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我们课题组坚持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重要思想为指导, 针对农村学校教学实际, 全面推进课程改革, 着力构建高效课堂模式。 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行为, 大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状态。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 我们认为科学的方法是保证科研成功的基本要求, 课题组统筹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1.问卷调查法。 调查的主要内容是: (1) 学生对各科课堂教学的喜欢情况; (2) 结对子后, 对尖子生能力的提高及后进生转变问题。 2.案例法。 3.文献法。 4.行动研究法。 合理的研究方法让本次课题研究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课题组对阻碍农村初中高效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高效课堂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 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 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配合老师的点拨指导, 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课题组紧抓高效课堂的这个基本内涵, 根据本校作为农村初级中学的实际情况, 结合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 总结出了影响农村初中高效课堂教学的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的理念落后。 长期以来, 农村教师尤其是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形成了“灌输式”教学思维模式, 忽视了教师要“尊重、平等、宽容的对待学生, 学生是课堂的中心和主人”这一教育新理念。 2.与城市学生相比, 有的农村学生见识相对较少, 思维活跃程度相对较低, 表达与诉求能力相对较低等, 农村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抓住这些特点, 有针对性地按实际情况做好农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不能一味照搬一些城市的经验。 3.部分家长落后的观念是阻碍高效课堂发展的因素之一。 一些农村家长认为学生就要苦学, 成绩高才是硬道理, 不积极培养和鼓励学生的创新能力, 因此引导家长的思想和观念转变对推动高效课堂尤为重要。

四、课题组研究活动对教育教学工作起到的作用与贡献

本课题是关于农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课堂的有效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为了更好地突破难点, 我们深入一线, 组织听课、评课, 对不同学科进行资源整合。 纵观整个操作过程, 应该说要求明确、措施得力、反馈及时、教师和学生均反映良好。 通过研究, 增长教师的教育智慧, 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同时尝试创新教育, 力图寻求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以期在教学质量上有新的突破。 自开展课题研究以来, 课题组教师已经改善了课堂教学氛围,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引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学生从成功的欢乐中品味到了学习的兴趣, 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成了独立的学习者。

高效教学实践 篇9

一、注重新课导入, 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 在唐朝, 有一位重量级的人物叫刘禹锡, 他曾任最高检察院的检察长, 因为参与和支持政治改革, 被下放到安徽省和州当地方公务员。按当时的政策他应该享受地方政府分配三间三进的住房待遇, 但和州县长是个势利小人, 见他被降职留用, 就把他安排在县城南门, 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与县长理论, 自创了一副对联贴在房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 身在和州思争辩。’县长知道后心生不悦, 又把他安排在县城北门住, 房子只有一间半。刘禹锡依然没有质问县长, 见住地附近有江水柳树, 又在新居贴了一副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 人在历阳心在京。’县长气急败坏, 再次把刘禹锡安排在城中住, 房子仅容得下一张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身居斗室, 刘禹锡莞尔一笑, 挥毫写下了流芳千古的《陋室铭》, 并请人把它刻在石碑上, 置于房屋前。今天, 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陋室, 聆听来自大唐的铿锵之音!”

这是我为《陋室铭》精心设计的新课谈话导入, 并在导入的过程中用多媒体播放古筝之音, 在大屏幕上适时出现前面提到的两副对联和《陋室铭》全文 (均由我用毛笔书写) 。对这个新课导入, 学生们饶有兴趣, 他们听得津津有味, 看得目不转睛, 注意力高度集中, 学趣陡然高涨, 迅速披文入境, 欣然走进文本, 并与文本倾心对话。这个导入营造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氛围, 收到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的效果。

二、品味铭文之美, 渗透美学思想

《陋室铭》是我国古代文学百花园里一朵芳香扑鼻的奇葩, 千百年来盛开不败, 光耀华夏星空, 这除了因为它具有一切经典文学精品的共同特点外, 还与其蕴含着丰富多彩的美学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教学时, 应引导学生细细品味。

押韵之美。《陋室铭》朗朗上口, 广为传诵, 备受后人珍视和推崇, 重要原因之一是双句的末字合辙押韵, 悦人耳目, 平畅和谐, 易记易诵, 过目不忘:名—灵—馨—青—丁—经—形—厅的韵母相同或相近, 让人喜悦诵读的冲动油然而生。

对比之美。对仗工整, 对比鲜明, 对话精辟, 互相衬托, 是《陋室铭》另一个显著的特点, 读来似行云流水, 文气通达。“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坦荡乐观、不为物累、洁身自好的大儒情怀。

淳朴之美。《陋室铭》没有华丽的辞藻, 没有艰涩难懂的语句, 把要表达的人生哲理寓于朗朗上口的短句短文之中, 反映了作者“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的文人品德。陋室外的景色宜人, 陋室内的文人高雅脱俗, 陋室里的故事生动有趣, 让人心驰神往。

立意之美。作为中唐响当当的诗人、哲学家, 刘禹锡凭借陋室不陋之说间接抒发了“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情怀, 道出了“惟吾德馨”的主旨, 透露出了作者向古代贤人智者看齐学习的信息,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崇高品质和甘守清贫生活的伟大志向。通篇以小见大, 逆向思维立意, 写法推陈出新, 不落俗套。

豁达之美。刘禹锡被贬谪艰苦偏远之地, 他没有悲伤, 没有哀叹, 欣然前往;到了和州后又遭遇接二连三的打击, 他没有沉沦, 没有随波逐流, 亲自撰写对联和铭文表明心志。在他身上闪烁着耀眼夺目的豁达之美, 闪耀着“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的包容之美。

三、弘扬德馨精神, 升华陋室文化

时代不同, 对文章的理解也在变。引导学生正确解读《陋室铭》不能仅停留在文本的表层意思, 还要从陋室折射出来的室无妨陋、可以陋, 而德必须馨、必定馨的文化层面引领学生品读, 拓展、延伸和升华铭文赋予的多重文化内涵。引导学生运用《陋室铭》蕴含的文化思考有价值的现实问题, 关注社会, 发散思维。

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 篇10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 创设情境教学是一个重要内容, 也是一项重要环节, 其目的是通过在课堂上设计一定的教学场景和活动境地, 并通过设计的场景和活动境地将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简化成直观的、简化的、容易被学生接受的知识, 让学生在一定的场景中认知新知识, 激发学习兴趣, 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近年来, 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 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广泛应用其中, 教师们利用这些现代的教学工具促进学生探求知识奥妙的兴趣爱好和学习动力。在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中, 教师广泛使用这些灵活多变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化深为浅、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化隐为明, 通过电化教学和多媒体教学, 直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在利用电化教学和多媒体教学进行课堂情境创设中, 一方面, 要求所创设情境必须具体、明确, 容易被学生接受。在创设情境时, 教师必须做好课前背课, 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以及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进行全面而且综合的分析, 把握好情境与数学的切入点, 通过电化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真实、有效、直观、美丽的教学情境。另一方面, 教师在为学生学习创设教学情境时, 必须使学生产生认知不平衡, 产生浓厚的探讨兴趣。同时, 教师在为学生学习创设教学情境时, 要防止认识上的片面性和不系统性。实践证明, 并不是每节课都要从情境教学引入, 情境教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更不是万能的, 对于一些无法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 必须采用适合本节课内容的其他教学方法。例如对于无法创设教学情境的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依据教学内容创设一种宽松、平等和友好的课堂气氛, 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 观察和思考问题, 让学生在情绪放松的状态下, 探索知识的奥妙。同时, 教师要设计一些符合教学内容、充满趣味, 且能够满足教学需要的问题,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以此引起学生们强烈的求知欲, 引导学生在思考和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学到新的知识, 在积极参与问题思考和讨论中, 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主动学习知识。另外, 对于无法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无法以情境引入教学的课堂教学内容, 教师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手段, 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机结合起来, 增大课堂的信息量和知识面,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二、优化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效率

在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中, 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教材和课标, 弄清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以及课堂教学的关键, 同时, 还要广泛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具有灵活性、生活性的情境创设素材, 理清教学思路, 并且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 以及所需的情境创设素材, 确定优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就是说, 用哪些辅助措施去抓住教学的关键、利用哪些方法破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师要心中有数, 思路清晰。例如, 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函数y=Asin (ωx+φ) 的系列图像时, 可用《几何画板》软件, 通过多媒体演示参数A、ω、φ设置的变化, 由函数y=sinx的图像变化逐步得到y=sin (x+φ) 、y=sinωx、y=Asinx、y=Asinωx、y=Asin (x+φ) 、y=sin (ωx+φ) 和y=Asin (ωx+φ) 的图像, 以及后七个函数图像中的任何两个之间的变化关系。通过系列图像的变化, 揭示每个参数的图像功能, 以及因一个或几个参数的变化, 图像和周期又怎样的变化的。通过学习不难总结出三个变量是如何影响引起图像振幅变换、相位变换和周期变换的。这方面的材料在互联网上非常多 (比如k12) , 可告诉学生自己上网查找, 下载, 动手演练, 亲身体验这种变化关系。

三、构建合作、探究的创新教学模式

根据教学大纲强调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主体的要求, 教学必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和数学学习的特点, 并关注学生之间不同的学习需求, 在最大的程度上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创新教学模式。例如, 教学三角恒等变换中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 如果通过教学,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公式间的关系, 正确应用公式, 并且能够在各种不同的情景下, 得到两角的和与差的余弦, 那么这节课的教学是有效果的。而如果通过一个时段的课堂教学, 学生能够结合以前学的同角三角比的关系式、诱导公式等来求值, 并且会逆向运用公式对三角代数式进行化简, 那么这节课的教学就可以称得上有效率。课堂教学要有效益, 主要应该关注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没有, 用了多少时间, 同时, 还应该关注学生是如何学到这些知识的, 学生的课堂主动性和学习热情怎么样?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益。例如, 在对数函数教学这一节中, 教师在做好备课的基础上, 可把学生分做若干个小组, 让这些小组进行合作, 并根据不同小组的合作形式设计出对数函数的各种图像, 引导学生充分观察这些图像, 分析其特点所在, 由此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四、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 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的教学大纲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 教师应把课堂归还于学生, 让学生充当课堂的主角, 这样的课堂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学生学习了椭圆的相关知识后, 教师为学生设计出这样的问题:已知椭圆, 若A, B分别是椭圆的右顶点、上顶点, M是第一象限内的椭圆上任意一点, O是坐标原点, 求四边形OAMB面积的最大值。

学生1:设M (x, y) 且x>0, y>0, 则再用求导的方法求出最大值为8。

学生2:前者计算量太大, 可以两边平方, 转化为二次函数解决。即:

∴y2=4时, 四边形OAMB面积的最大值为8。

学生3:本题不用建立二次函数再消元, 可这样处理:因点M在椭圆上, 可设

∴θ=π/4时面积的最大值为8。

综上所述, 教学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重含义, 两方面需要相互配合, 相互促进。所以, 教师要在营造双向互动的教学氛围上下工夫, 还课堂给学生, 让学生在生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积极思考问题。教师要善于运用设疑促思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 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 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中学到知识, 理解知识, 掌握知识。

参考文献

[1]王军丽.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1 (24) :56-57.

[2]金梅.学案导学+小组合作=高效课堂[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1 (19) :96-98.

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篇11

【关键词】高中历史 高效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284-01

高效课堂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获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具体的表现在:学生的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教育目标上解读,高效课堂就是把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加以实现化。对于历史课堂教学而言,能否高效的关键在于教师。高效课堂教学既是理念,也是策略,更是我们教育教学第一线教师的价值追求。任何课程都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都有其科学的知识体系和独特的学科规律,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遵循学科规律,注重科学性。要真正做到课堂的高效,教师就必须采取正确的教学策略。笔者结合自己的历史教学实践及观摩了一些国内知名的历史教师的优质课的心得,谈一谈如何实施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备课环节研究课标和教材,整合资源,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在前几年新课程的远程培训时,有位老师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课标和教材是本书,万人一版,它们是教师备课必不可少的资源。我一直坚信这句话: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备不好课就上不好课,效果好坏就更谈不上了。很多老师在备课时,关注的仅仅是本节课的内容,却忽略了研究它在教材中的“面”。实际上,教材编者在编写教材时,更重视的是整册教材、整个单元的安排。因此,在备课的环节中,不仅仅限制于所备本节课的单一内容,要有一个整体的宏观性。高效的历史课是需要我们老师在备课的环节中,深入研读课标和教材,对各方面的资源进行不断地整合,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二、教学环节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优化课堂教学。

自从暑期的新课程远程培训后,为了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假期里我定好计划在网上观摩全国优质课,同时也温习了自己曾经用过的教学课件和教学设计,并写了一些听课记录和心得体会。我在观摩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一个共性的规律特征,那就是每节课都是学生学习、发现、思考、训练、成长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发现、反思、总结、改进和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突破传统的许多固定的形式,譬如课堂教学活动可能没有完全按照原来预设的程序进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可能没有想到,对老师课堂把握能力要求极高。那么在课堂上如何优化课堂教学呢?我采取以下几点来优化课堂教学。

首先是明确目标,有效设置历史教学情境。我们重点关注教师是如何对课堂进行掌握和调控、学生又是如何参与其中和反馈信息的。我认为历史教学情境的创设对高效的历史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学生的知识结构尚在形成过程中,知识、能力的储备尚不足,对历史现象还不能全面正确地理解和认知,创设的情境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要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问题的设置不宜过长过大。

再者,需要转变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越来越多的教师试图在教学中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参与的局面,力求唤醒学生的参与意识,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教学重在引导和培养,使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的历史思维活跃起来,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想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起来,最根本的做法是转变教学方式,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在实践中追求高效教学。

最后,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打造高效。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历史课堂教学的讲授是指历史教师运用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而连贯地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并形成科学价值观及人生观的方法。其优点是授课对象多,信息量大,知识系统性强,可以使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里,获得大量的知识。在新一轮课改中,作为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备受广大教师的关注,并且其研究成果也开始得到应用。组织学生在组内交流研讨,确保小组交流,进一步分享学习成果。针对各组完成的情况或者解决问题的水平,教师进行及时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小组的学习成就加以对比。另外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加强引导,充分尊重学生的见解。每一次讨论和探究的过程中,都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完善的认识中归纳出一定的结论,这样才能避免形式主义,从而唤起学生的参与课堂的热情,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课堂背后及时反思教学,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教学反思作为一种研究课堂教学的方法之一,其目的是针对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和探讨“如何上好一节课”的策略。近年来,学界有关“好课标准”的讨论和“高效教学”标准研究,也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更多的参考。我特别强调反思课堂教学的语言问题。我觉得教学语言准确精练,关系到课堂高效与否。历史课堂教学不是说书,不能一个人在那儿包场,老师讲得过多,那么课堂上留给学生的时间就少了,这样学生就没有自主性,这样的课堂效果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如果老师的语言不够简洁,学生就很容易精力分散。心理学表明:如果课堂教学语言这一项环节做到准确生动,那么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就能使学生产生愉快、高兴的情绪体验,那么学生参与这项活动的积极性就高,兴趣也浓郁,活动的效果也突出。

四、总结

总之,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要阵地,要切实地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高效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能仅仅以个别环节来下定论。不仅要从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角度来认识它,更应该从学生的积极发展、终生获益的方向去把握它,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高效课堂教学,进一步研究出更加合理的策略,以科学、高效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教育教学的实际工作,使打造高效的历史课堂教学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苏万青《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北京教育出版社,2006

[2]杨凤英,舒励《问题探究式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6

高效教学实践 篇12

初中物理是一门具有丰富色彩的课程, 之所以会这么说, 是由于其课程的性质以及所向学生传授的知识点, 是与我们的生活极其贴近的, 这就会使学生特别乐意去接触物理这门课程, 这是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再加上物理学科中更是有实验环节的辅助学习, 因此物理的课堂上可谓妙趣横生。那么, 如何让学生在这种轻松、愉快的物理实验环节能有个高效的收获, 这是值得教师去思考的问题。这里, 笔者有一些建议以及自己的看法。

首先, 就是在实验课的选择上, 哪些需要开展, 哪些了解就行, 教师需要一个很好的拿捏。实验课之所以吸引学生, 是因为这种独特的教学方式会打破传统的照本宣科, 并且很主要的原因是实验课的环节是不多见的, 因此才会如此吸引学生。笔者认为, 教师对于实验课程的把握上要有一个度, 物理实验课的课时数不可过多, 而且能够选择的作为实验的课程题目一定要是实验教学中的经典。实验课之所以会提升学生的兴趣, 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取决于“物以稀为贵”这个道理。试想一下, 如果实验课的数量很多, 那学生对于实验课的期待性就不会存在了, 他们的主观意识就已经开始认为这是习以为常的, 也就不会将实验环节放在心上, 那通过物理实验为学生带来的知识储备真的只能说是收效甚微。所以教师在拟定物理实验教学方案的时候, 一定要注意控制实验环节的课时。

其次, 就是教师在关于实验课的选择上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实验环节, 优秀的实验环节是可以辅佐学生对该知识点进行掌握的。由于实验课时的数量已经压缩到了精简, 因此选择的课题就必须是经典的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 同时又让学生学习到关键的知识。比如马德堡半球实验、凸透镜与凹透镜的成像原理、液体压强测试等, 这都是比较重要的课程, 同时又很吸引学生的经典实验项目。说其经典, 不仅仅是因为其实验环节丰富有趣, 更重要的是因为学生可以透过这些实验牢记这些环节后面所要表述的知识点, 而且有助于学生进行理解, 这也正是开设物理实验课的初衷。像光的折射、摩擦力实验、平面镜成像等实验就尽量不要安排在课上去进行实验, 可以留给学生课后探讨。因为这些实验学生是可以独立完成的, 因此就没有必要在课堂上花费大量篇幅去阐述实验过程, 这会很浪费教学时间。而且学生如果能够自己动手去做这些实验, 那么实验给他们留下的知识点的印象会比教师直接传授更加深刻。因此, 教师要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 在课上安排一些经典的实验环节与学生进行交流分享。

提高物理实验课上学生学习效率比较可行的办法就是要学生也参与到实验环节当中去。中国有句古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在物理实验课上也是可以运用的, “好记性不如自己动手做”。动手操作是一个可以加深知识记忆的过程, 学生自己在操作的过程中会收获很多, 就会明白其中所蕴涵的原理, 他们会对这个实验项目所揭示的知识点记忆非常深刻, 这正是最终的目的, 更是教师以及家长愿意看到的。而且初中生的年龄在13—14岁左右, 其年龄也就说明了这个时期的他们处于青春期, 好奇心是极其强烈的, 渴望能够动手做实验去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动手实践会让他们更加热爱物理这门学科。因此, 教师应该多给予学生机会, 让他们亲身体验物理实验带给他们的乐趣, 其带来的效果会非常棒。

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 笔者认为, 教师应该督促好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 那么学生的学习效率会有所提升, 而且进步空间很大。如果下节课要进行物理实验课环节, 老师要提前对学生进行督促, 让他们对要学习的内容进行一个有意义的预习。不要小看这个过程, 这可以使他们清楚明确自己在下节课要做实验的目的以及实验背后的原理。预习的过程是一个预热的过程, 学生会变得特别期待, 课下的时候他们自己就会花一些时间投入到搜索资料的过程中, 这就是会带动他们学习物理的一个良性过程。预习的时候他们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就有了个大概的轮廓, 再次上课的时候教师就不必花费太多的口舌去赘述, 这样才是真正做到了物理实验课去提高带动学生的学习效率。

这是笔者对物理实验课的教学方式提出的一些建议。通过这些方式方法, 主要还是希望学生不是将物理实验课当做一节游戏课堂, 而是真的能够在物理实验环节学到其所阐述的原理。物理实验课其实是一种手段, 最终目的还是希望能够提升学生在物理方面的知识, 这才是最重要的。

摘要:如何让学生在这种轻松、愉快的物理实验环节能有高效的收获, 这是值得教师所去思考的问题。这里, 笔者有一些建议以及自己的看法:首先, 就是在实验课的选择上, 哪些需要开展, 哪些了解就行, 教师需要一个很好的拿捏;其次, 教师在关于实验课的选择上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实验环节, 优秀的实验环节是可以辅佐学生对该知识点进行掌握的;提高物理实验课上学生学习效率比较可行的办法, 就是要学生自己参与到实验环节当中去;笔者认为, 教师应该督促好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上一篇:高职英语听说课程下一篇:问题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