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之趣味教学

2024-06-14

高效课堂之趣味教学(精选12篇)

高效课堂之趣味教学 篇1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英语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我国大多数初中英语的教学情况虽然有所改善,但是仍然不容乐观,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不高,英语课堂过于枯燥沉闷,从而导致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所以,改善传统英语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全面提升,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开展趣味游戏教学活跃英语课堂教学氛围

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可以通过英语趣味游戏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氛围,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例如,在学习“When is your birthday?”这一单元的内容时,可以让学生互相询问彼此的生日,然后根据每个学生生日的日期进行编号排序,为每个学生发一张生日卡片,并给指定编号的同学写祝福语。学生在互相询问生日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练习这一单元的生日用语,而且还能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使课堂变得更有趣味性。

二、通过英语趣味游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开展英语趣味游戏,能够有效地调动英语课堂氛围,使英语学习更加有趣。同时,教师也要注意,不能一味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而忽略英语知识的教学工作,这很容易导致学生轻松愉快地上完课,结果却什么都没学到。所以,教师在进行趣味游戏教学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在游戏中主动思考英语课堂内容。例如,学生在学习新的单词以后,教师可以为这些单词制作单词卡片,单词卡片分为正反两面,正面是英语单词及拼写,反面是能够体现这个单词的图片或者谜语,这样,学生在看图片和谜语的时候就会主动去思考所学习到的单词及单词的具体意思,而且也会引起学生对单词卡片的兴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记忆新单词。

三、积极开展英语课外活动

英语课外活动也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一种方式。教师在正常教学工作中,如果每一堂课都采用趣味游戏的教学方式,初中的教学任务很可能会无法完成。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英语课外活动的方式,把对学生的趣味游戏教学从课上转到课下,既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不会耽误教学工作的进行。而且,英语课外活动不会受到正常英语教学课堂的限制,教师可以采用更多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排练一个英语小话剧,让学生自己选择话剧演员,确定话剧的主题内容以及对话剧道具的准备。学生在排练话剧的过程中感受到英语的趣味性,在进行话剧准备以及对道具、摄影、视频后期制作等参与,也锻炼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把课堂游戏教学带入到英语课外活动中,可以更好地协调英语学习的时间安排,而且还能从多方面帮助学生了解英语语言的文化背景,从而提高英语的课堂教学效率。

四、利用比赛机制,鼓励学生合作学习

学生都有着很强的好胜心,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在进行英语趣味游戏教学的时候,利用小组比赛的方式,激起学生的斗志,刺激学生主动学习英语。例如,为了强化学生对英语单词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一个单词比赛,把学生分为多个不同的小组,然后从事先做好的单词卡片中随机抽取一张卡片,让学生对卡片上的单词意思进行抢答。小组中有学生回答正确,就给这个小组加分,错误则减分。等到游戏结束再统计每个小组的分数是多少,进行排序,给成绩最好的小组进行实物奖励,对于其他小组的表现也要进行一一点评,然后鼓励大家在下次比赛中能够取得好成绩。通过进行比赛的方式,学生在游戏中得到了乐趣,同时也学习到了知识,而且小组间成员的合作,也促进了学生的团队意识,能够有效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教师在进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采用趣味游戏教学,能够有效地带动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产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趣味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思考,提高学生对英语的理解,从而更加有效地完成英语课堂教学,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水平,促进我国初中英语教育的发展与进步。

摘要:初中英语教学是初中整体教学任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从而有效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文章主要就如何通过趣味游戏教学构建高效英语课堂进行论述分析。

关键词:趣味游戏教学,英语,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陈烨.初中英语趣味游戏教学初探[J].学周刊,2015,(15).

[2]李钰楠.例谈趣味游戏教学在小学英语中的应用[J].新课程(小学),2014,(12).

[3]郭彦婕.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趣味游戏教学[J].考试周刊,2015,(48).

高效课堂之趣味教学 篇2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特征,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探究式”学习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并逐渐成为占主流地位的学习方式,高效课堂教学反思。这种方式对于改变过去机械的、被动的“灌输式”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探究式”是万能的吗?

我们知道,学习方式的选择运用,要受到教学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及个性特点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教学实践已经证明:第一,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合于学生通过探究去解决。第二,“探究式”一般更适合于智力好、主动性强的学生,而对智力一般、善于模仿思维的学生来讲,教学效果就要差一些,如果一味地追求“探究”,就会严重脱离一些学生的实际,挫伤他们的积极性。第三,每种学习方式都有它显著的优势,也有其明显的不足,很难检测和评判孰好孰坏。机械的、形式化的“探究”会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有意义的“接受”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运用是否符合教学实际,教学反思《高效课堂教学反思》。如果不顾实际,对于明明很简单而不需要探究的,或者学生没有能力探究的那些知识,也去搞形式,追求探究的“时髦”,就会事倍功半,得不偿失。事实上,现代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只能是在继承传统教学理论和方法基础上的发展和创新。

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不少教师都对原来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也有一些人形成了一种意识:即认为一堂好课就是要把学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而把学生调动起来的标志就是到处是学生的声音,课堂氛围好,气氛活跃。于是课堂教学中有意无意地走向了庸俗化,片面追求课堂里的热闹,使本来井然有序的课堂变成了一盘散沙,最终的结果是把老师从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完完全全变成了课堂纪律的维护者、监管者。在这样的意识指导下必然会冲淡教学的主题,把有组织、有内涵、有目的、探求知识的课堂变成了类似于放牛羊的牧场,盲无目的、放任自流,甚至为了迎合学生出现了低级趣味。自己上课时感觉把学生调动得很积极,氛围好,而最终的学习效果却是一塌糊涂,甚至于导致学生只记得搞笑的地方,对应该掌握的知识一无所知,能够培养的能力一无所有。这样的活动要了又有何用,多了又有何益。也就是说活动中讲氛围不能走极端化,一定要注意活动的本质,即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动而有效。

无论是什么样的教学方式,都要把先进的理论与自己班级的是实际情况相结合,这样才能拥有高效的课堂。

高效课堂之趣味教学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性;高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263-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探求内部真理与获取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与认知规律采用趣味教學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高昂的情绪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发掘教材孕伏的智力因素,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构建有趣味的数学课堂。

一、运用数学语言增强学习趣味性

语言是思想交流的工具,是知识信息的载体,对于数学教学而言,教师的语言教学是打开学生数学知识宝库的钥匙,是将学生带进瑰丽知识殿堂的领路人,是师生间心灵沟通的桥梁,是教师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必备条件和基本方式,对于开启学生心智,陶冶情操,获得精神满足具有重要意义。英国教育学家罗素说过:“教学语言应当是引火线、冲击波、兴奋剂、催化剂,要有撩人心智、激人思维的功效。”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应采用严谨、规范的数学用语,教师还要做到语言丰富、表达灵活、体现语言的生动性、幽默性,让枯燥无味的数学变成充满灵动、幽默气息的数学。多采用鼓励、表扬、赞许、肯定等方式激发、鼓励学生不断探索、进取。比如多说“你说得不错”、“不要紧,慢慢说”、“你再想想”“你真聪明”等等诸如此类尊重、富有期盼性的语言,避免使用粗俗轻薄的言语。同时,教师在数学中应注意不可一味强调幽默性而忽视了教学内容,脱离的数学教学的本质,降低了学习效率,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二、利用数学游戏激发学生兴趣

游戏富有激励性、竞争性的特点,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如果能结合教材内容适时地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满足学生爱玩的心理,那么学生的注意力就会持久、稳定,学习情绪就会高涨。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他们对具体形象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新奇动人的事物比较敏感,特别是对那些能演示的过程更有兴趣,也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效果。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平行四边形等,然后让学生充分利用这些图形进行拼组。这样的活动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大,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学生先构图再操作,俨然就是一个个小设计师,有的学生还把图画在纸上,然后照着图有模有样地进行操作;有的学生还动手将图形进行粘连,制作出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等立体图形。学生所拼组出来的图形也是各种各样的,这其中处处显露着学生的创新。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对各种图形的形状与特征有了更为直观、深刻的理解,这样的游戏操作活动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是促进学生认知内化的重要途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三、利用儿歌编曲开展趣味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编一些朗朗上口、切合学生实际的儿歌,教学生唱,让学生在唱儿歌中学会知识,加深记忆。一是用儿歌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儿歌具有优美的旋律、轻松的节奏,可以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从而消除学生的紧张与畏惧心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亲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学习与思维的最佳状态。二是用儿歌突出教学重、难点。重、难点的突破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形成,对后面知识的学习有重要作用。教学生唱儿歌,可以加深学生记忆,有利于学生理解。如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后,利用如下儿歌让学生加深记忆:“乘法算式要记牢,相同加数写在前,乘号随着加数走,最后写的是个数,几乘以几是读法,表示几个几相加。”朗朗上口的儿歌,学生很快就学会了,对乘法有了更深的认识,从而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又如10以内数的组成,我创编了这样的儿歌帮助学生记忆:“一双手十个朋友,一九一九好伙伴,二八二八手牵手,三七三七不分离,四六四六玩游戏,五五拼成一双手,十的朋友全记牢。”实践证明:创编儿歌,可以激起学生唱的激情,让学生在唱中学会知识,掌握知识。这样,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学生所喜爱的说唱中,深受学生喜爱,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四、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数学趣味性

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发展学习兴趣,获取知识。数学教学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主动积极的学习,才能有效的培养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知识获得与兴趣关系密切,小学生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他们的情感来支配的,教师应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产生热爱学习的情感,并对所教学科产生兴趣,因此,老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顺利掌握知识,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增添学习兴趣,使设计的教法符合学生的学法,持之以恒地结合知识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引和训练,使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钥匙,增添学习兴趣。

总之,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发展个性的过程,而这一切活动的前提条件就是学生对学习感兴趣。趣味教学,以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生理特征与认知规律为出发点,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以有趣的形式展现出来,赋予了数学以生命的活力,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轻松、愉悦,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高,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 章利利.浅议小学趣味数学教学[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04)

高效课堂之趣味教学 篇4

一、灵活运用教材, 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 灵活运用教学材料, 既要选择合理的教材, 又要正确选用教材内容, 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构建高效课堂。 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自身发展特点及课堂开展情况而言, 灵活运用教材不失为一种重要的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手段。

例如在教学《“黑板”跑了》一课时, 由于这篇课文标题本身就具有较强的趣味性, 教师则可以教材本身出发, 运用趣味性的语言, 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中, 引发学生思考, 提高课堂趣味性, 进而有助于构建高效课堂。 师:同学们, 我们人能走路、能跑步, 那是因为我们有脚, 可是“黑板”它长在墙上也没有脚, 它怎么会跑了呢?是不是很奇怪? 那么, 大家能否想一想“黑板”为什么会跑, 又会怎样跑呢? 学生目不转睛地盯着黑板, 冥思苦想到底为什么没有腿的“黑板“会跑。 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充分运用教材自身的趣味性, 再加以语言的修饰, 成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其欲罢不能, 从而促进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

二、趣味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下, 教师常常以简单互动或问候作为课前导入, 学生学习兴致不高, 学习主动性低下。 如果在进行新课导入环节教师增添一些趣味性的元素, 相信就一定能激活学生的活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从而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执教苏教版小学语文《猴子种果树》一文时, 教师可以运用趣味性的方式进行新课导入, 激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期待,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活动。 师:小朋友们你们是不是都看过《西游记》呢? 生:是的, 我每年暑假都会看。 师:那小朋友们最喜欢里面的哪一人物呢? 大部分同学异口同声:“齐天大圣孙悟空。 ”师:噢! 原来小朋友们也喜欢齐天大圣孙悟空啊!老师也最喜欢他了, 尤其是他那筋斗云和七十二变让人羡慕不已。 相信大家都知道孙悟空除了有齐天大圣的美誉外, 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 是他在花果山时所常用的一名, 是什么呢?生:美猴王。 师:没错, 老师听说这只美猴王像猪八戒一样贪吃, 可是他居然在平日里闲着种起果树来了。 说到这儿, 相信大部分学生会产生疑问表示感兴趣, 并接连向老师发问:美猴王会种果树, 怎么可能? 他种了什么? 这时教师闭口不答, 留下悬念, 让学生带着疑问, 带着兴趣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 教师灵活地将猴子和美猴王联系起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助于构建高效的课堂。

三、运用故事教学, 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注意力时间短暂、求知欲烈等特点, 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征, 并根据教学内容正确地使用故事法教学模式。这样教师可在确保趣味性课堂的同时,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从而实现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 教师可从如下两方面入手:一是根据教学内容需要, 正确地将讲故事环节融入课堂教学中。 小学语文教材大都是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话题与内容, 而且很多课文都有一则小故事。 这些内容设置的主要原因是让小学生能在学习中了解生活中的一些常识与道理。在讲授这类型课文时, 教师要自觉地、有意识地将与课文内容教学相关的故事引进来, 或是教师讲故事, 或是学生叙述故事,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拉近师生距离, 提高课堂趣味性, 使学生积极融入课堂教学中; 二是让学生从作者的立场与角度出发将课文故事情节讲述出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让学生作者角度叙述故事情节, 这样不仅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渲染课堂氛围, 而且有助于锻炼与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此外, 学生在故事的叙述与讲解过程中,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进步, 从而有助于提高趣味性教学, 实现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

总而言之,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趣味性有助于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因此, 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灵活运用教材, 注重改革, 提高课堂趣味性;趣味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故事教学法,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 实现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周艾林.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之我见[J].成功 (教育) , 2012, 22:70.

[2]常少玲.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 20:90-91.

[3]秦仕红.浅析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J].读书文摘, 2014, 24:220.

丰富高效课堂的趣味性 篇5

三河市燕郊中学关胜龙

在北京80中高中部挂职一周,听了很多老师的课。高中课堂知识量大,内容精深,甚至有很多学科听不懂,所以更倾向于文科性较强的学科。高二历史课,能懂,一人前往。——《新文化运动》,在这节课中我看到了80中真实的一面,更看到了80中教师的精湛、游刃有余。上课首先由孔繁忠两位同学课件展示讲解陈独秀,学生所讲又是我先前从未听过的。教师提纲挈领讲明重点,学生如醍醐灌顶,一节课就这样结束了。这不禁让我想起我在学校听的一节历史课,七年级历史,这位老师水平高、业务强、口才好、相貌端,上课有极强的亲和力。总之,学生喜欢、老师佩服„„难得学习的机会,我也不例外。当下高效课堂模式改革开展如火如荼,都不甘人后。

“上课!„„今天我们学习《大变革时代——商鞅变法》,大家打开导学案„„”

接下来,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小组合作交流、展示,合作探究几个预设问题、展示,教师总结,测试,结束。教学设计流程疏密有致,重点突出,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充分,用高效课堂标准来衡量这节课,可称得上是一堂好课。可是,对于一个固守传统教学模式近二十年的教师来说,我总感觉这堂课有些欠缺,到底是缺什么一时难讲。当私下评课时,有老师讲“这堂课知识性强,非常重要!”听到此话,我幡然醒悟“知识性”有一孪生——“趣味性”,这堂课缺少的正是趣味性,至少趣味性没能得到充分外显。

两节课对比,不难发现,前者学生积极参与,积极准备,拓展内

容,效果良好;而后者模式高效,而内容及形式枯燥,难提效率。

我认为高效模式并不排斥趣味性,授课、知识的趣味性甚至是高校模式改革一部分,一个发光点。也许高效模式更多的限制了教师的行为,那么课堂趣味性怎么保持?趣味性何以更丰富?

一、趣味性的阐释

所谓趣味性,是指“能引发人们某种感情的因素,或使人愉悦,使人感到有意思,或能感染人、打动人、教育人,能引起读者注意力的因素;趣味性是指教师以精彩的教学内容、娴熟的教学技巧使学生深感有所得而发出的喝彩叫绝;趣味性是指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和手段进行教学;趣味性也是指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趣味性是指方法、手段,更是指知识本身,也是指学习主体的主观感受。

首先,无论是自然、社会知识,他们都是有趣味的。知识是主客体相互统一的产物。它来源于外部世界,所以知识是客观的;但是知识本身并不是客观现实,而是事物的特征与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表征,知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人脑的反映活动而产生的。知识是产生对人类自由的热爱和原则的唯一源泉。

其次,学习知识的的方法、途径、手段应该是有趣的。传统的课堂教学以“知识为中心”。一堂好课衡量标准之一是看你的课知识点落实得如何,基础知识打得扎实不扎实。忽视了对学习兴趣的培养,对知识产生兴趣。兴趣和知识应是共生的。不分主次,不分轻重。有了兴趣,使我们喜欢学习,学到了知识反过来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前提,知识是我们学习兴趣的目的。没有目的的兴趣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种兴趣是“伪兴趣”。如果学习对我们来说学不到任何有要的知识,那他对此还会产生兴趣吗?

第三,学习主体的主观体验是有趣的。《科学课程标准》中对“科学探究”有这样一段文字表述: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的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这是科学课程标准中的一段话。这里对科学探究的目标的表述得非常清楚、明确。也揭示了科学课的三维目标的关系是一个和谐发展的统一体。

二、趣味性的现实意义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最大的动力。有许多迹象表明,兴趣是对推动学习有很重要的意义的。学生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而兴趣是影响学生的内部因素。就这一点而言,更应该大力提倡‘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课堂教学’,融知识与兴趣于一体,利用兴趣这一有力的工具,很好地启发学生,使他们在兴趣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英语知识,并主动地感知事物,从而使他们对事物的观察力更加敏锐,增强逻辑记忆力、想象力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并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进行得较顺利,而富有成效。

2、传统的课堂教学以“知识为中心”,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成了读书的工具。现代媒体的高速发展,使我们的学生视野开阔,转变了传统的知识摄入方式及速度。转变课堂模式,转变学习,增强知识、授课方式的趣味性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把学生抢回课堂突破口。

三、增强课堂趣味性途径方法

发挥传统手段优势,增加教学环节中的趣味性,教学手段多样化。呈现语言材料前,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创设新颖可信的情节,由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由该情节过渡到课本所展示的情节中。同时,合理地利用实物、图片、挂图、简笔画、现场录音、多媒体课件,让所呈现的情景更加直观而富有情趣。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各方面的素材,采用自制课件来进行教学,通过声、光、电的完美结合,用生动的形象、真实的画面、优美动人的语言和音乐来丰富学生的记忆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过去的教学中常常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教育对象,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识到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驱动其主体发展的机制,使之成长、成熟(包括合作学习、竞赛、学科活动、评价体系改革、游戏等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广大教师所热衷的教学方法。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使用知识的能力与兴趣。

最为关键是教师要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个教学环节中

增加趣味性。

教师对学习材料和内容的处理一般是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同时要考虑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刺激程度,使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逐步升级。此外,一堂生动的文化课堂当然离不开高质量的教师。教师能否出色地完成每一堂课并体现其知识性、趣味性,依赖于教师多方面的素质。首先,教师要有扎实的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其次,要有一套训练有素,日臻成熟的教学方法和熟练地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素质和基本功。一个高水平的教师不仅要求会说、会写,而且要绘画、会唱,必要时要像演员一样表演,声情并茂,使课堂教学有声有色,达到知识性与趣味性高度统一。发挥教师特长,打造自身教学特色,不能因为模式而放弃自己特色,限制教师个性发展。

当然,如果背离教学目的和内容的要求片面追求趣味.去迎合一些学生的不恰当要求将会破坏教学的科学性也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高效课堂模式改革犹如一乘疾驰的战车,在固守传统教学模式的“历史长卷”上撕开一道裂口。“穷则变,变则通”,人们在寻找适合新时期特点新的教学方法的道路上,不遗余力,乐此不疲。高效课堂是多少代教育工作者的不断追求,高效课堂永不过时,追求知识永远高尚。多少莘莘学子,苦读寒窗,传承文化,固可颂扬,但又有多少极具潜质而又极具个性的学生只因难于唤起兴趣而抛弃学业。作为教师,我们能做到的只有让更多的学生喜爱学习,唯有端正其态度,增

高效课堂之趣味教学 篇6

【关键词】趣味性教学 高中英语 高效课堂 应用

高中教学中英语是非常重要的学科,是高考必考科目,这对学生提出了新的学习要求,不仅要加强基础知识累计,同时还需强化背诵记忆能力,除此之外,学生还需具备发散思维,提升理解能力。由于高中英语学习的重要性,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趣味性教学模式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为学生给予良好学习环境,从根本上满足高效课堂需求。本文主要阐述了趣味性教学模式特点及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效应,为之后的英语教学提供理论参考。

一、趣味性教学特征分析

趣味性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得以广泛推广,从实践教学经验中可以得知以下两点:其一,通过主题活动创设良好课堂学习环境,其二,课堂自由充满活力。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之间的合作是推动教学的重要载体,团结意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成败。趣味课堂教学模式打破常规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以往学习中的被动局面,大部分的课堂教学是以学生小组形式完成,这在某种程度上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之间不仅需要分工合作,而且还需协作交流,与此同时,彼此之间必须相互信任理解,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完成。趣味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学生可以积极开动思维,于某种层面而言培养了创造力,同时可以提升学生动手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这于英语知识学习也是非常有利的。趣味性英语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极高,他们需要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对于教学的每个环节都需要推敲,让学生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同时保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顺畅性,以平等的姿态面对学生,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提出问题,促进高中英语高效课堂的形成。

二、英语教学中趣味性教学的具体应用

趣味性课堂教学模式,其关键词是在趣味,而趣味的直接体现是良好的学习氛围,师生之间的交流自由互动频繁,因而要想促进高效课堂的形成就必须从教学环境着手解决。从本质上分析,趣味性课堂教学模式具有几点显著特征,分别是轻松、愉悦、自由、和谐等,于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可以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逐步提升,激发学习动力,积极参与课堂。教师只有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才能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不断增强英语学习信心,继而实现高效英语课堂。此外,教师需要不断完善自身建设,真正做到用心教学,将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用心教导,最关键的是用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个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和谐课堂的形成,让学生保持相对良好的学习态度。高中英语教学中,语感的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而语感培养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应用,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口语交流及沟通,教师针对这一部分的教学必须采取相对有效的措施,比如设定教学情境,然后让学生用英语交流,这样的教学情境对教学活动有极大的帮助,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感,同时增添课堂学习乐趣。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播放相关的电影或是录音纠正学生的发音,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对于英美文化了有全面的了解,可谓一举多得。

三、课堂教学实例分析

趣味课堂教学模式是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英语课堂应用时需要考虑实际因素,同时还需讲究方法策略,通过实践课堂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第一,趣味俚语诱导。大部分外国俚语都非常有趣,例如:学生在学习水果单词时,思维不能从汉语角度分析,以“top banana”为例,这个词组翻译过程并不是顶上的香蕉,而是“大老板”的意思,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延伸,加深学习印象。

第二,挑战游戏法。这里面涉及到的游戏和我们以往提到的游戏具有一定的差别性,并不是娱乐活动,教师是基于学习内容的基础上,设计了部分学习障碍,这种类型的小活动可以增强学习参与意识,而游戏设置的由简到难正好符合学生的逻辑思维,学生在突破一道道难关时也掌握了英语词汇,同时从课堂活动中感受到英语学习乐趣,自然而然能够提升学习效率,增强学生主动学习意识。

第三,名言积累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引导学生收集英语中的名言警句,这也是学生学习英语的渠道之一,教师可以每节课安排一到两名学生讲解,让学生每节课都累计英语谚语,长此以往就会实现质的飞跃,提升学生词汇累积量,加深英语理解。例如:Ideal is the beacon. Without ideal , there is no secure direction ; without direction , there is no life .学生不仅能够累计词汇量,还能从谚语中学到人生哲理。

四、结语

总体来说,趣味性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获得了相对较好的效果,学生参与课堂意识逐步增强,且师生关系不断融洽,学生学习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因此在之后的教学中应该大力推广这一教学模式。本文中详细论述了趣味性教学模式的特点及应用效果,进一步促进高效英语课堂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郝建波.趣味性教学在高中英语高效课堂中的应用探究[J].科学中国人,2015(26).

[2]徐妙青.情境教学策略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J].英语教师,2013(12).

高效课堂之趣味教学 篇7

虽然中职生文化基础较薄弱,但是对中职生古文的学习不能放任不管。通过观察,我发现,现实生活中学生几乎没有接触古文的可能,对古代的东西兴趣不大。至于目前充斥荧屏的古装剧、穿越剧,更是造成很多误导。学生对古代的一些基础文化知识普遍不了解,如各个时期衣着的不同要求,称谓的时代变化,古代地域文明,等等,更不用说继承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如尊师重教,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儒家思想,谦虚礼貌、立志勤学等许多中华美德。古文中对学生所普遍缺少的修身、治家、睦亲、就业、交际等道理上都有发人深省的论述,在引导中职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职业观及确立个人道德体系上有着非常好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因此,我认为古文在中职语文教材中应保留一席之地。那么,面对现在的中职生,语文教师应如何上好古文课呢?

一、调动学生学习古文的积极性,增强自信心

每一届的中职生第一次接触古文课文时,我都会先问他们:“你们在《语文》课本的这些单元中,最不喜欢的是哪一个单元啊?”毫无例外,他们的回答都是古文单元。接下来我会回应:“你们知道老师最喜欢语文的哪个单元吗?告诉你们,古文单元!”为什么呢?引发学生好奇后,我开始讲述承载中国两千多年文化遗产的主要载体不是现代文而是古文,中华文明之所以成为四大文明中唯一保持文明不断裂是因为古文的学习与传承。如上阐述激起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责任感和学习兴趣。

激发兴趣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要树立学习古文的自信心,我所任教的学校位于闽南语通用地区,我用“福建人特别是闽南人在学习古文上具有先天优势”这一观点鼓励学生,并举例说明:一是闽南语中保留了大量的现代文中已不通用甚至消失了的古文本义,如“走”字,古文本义指“小步跑”,普通话中指“走路”,而闽南语中也指小步跑。再如“鼎”一字,古文本义“锅”,普通话中指“祭祀用的器皿”,闽南语中也指“锅”,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二是闽南语的发音更接近古汉语原音。如:“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字,普通话发“xié”,是一个单音字,而正确的发音却是和闽南语相同的“xiá”,这个音在普通话中已经消失了,却被闽南语保留了下来。再如闽南语中的“入声”也是古汉语中有,而普通话中没有的。在讲解举例的过程中,学生往往积极性高,参与性强。这时,教师可以适当“示弱”,让学生多发言,主导课堂,教师“虚心接受”学生的指导。通过如上两步设计,学生对古文课文的畏难情绪就会暂时缓解,甚至开始期待自己在古文学习中的表现。

二、教学人文性先行,工具性上适当降低难度

学生兴趣的激发与信心陡增是一时的,是教师外在引导下的一时表现,无法持久。因而,在接下来的具体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如下手段,保持和内化学生的兴趣与信心,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 语法内容的教授上,点到即可。

对古文字、词、句的讲解,要适当降低难度。古文语法结构繁多复杂,如你一一讲授,则学生只能在过程中晕乎其晕,最终不仅扼杀了培养起来的兴趣,还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怀疑:你不是说很容易、很好学,原来不过是骗人,想让我们认真听讲罢了,这就很不妙了。学生对教师个人的怀疑会导致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再配合甚至出现抵触现象。古文教学的难度把握和教学设计的灵活多变是上好古文课的关键。对语法的讲解只到点不到面,如对“之”一字的讲解,只举“乃夜驰之沛公军”“沛公之左司马曹无伤”“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等中职古文课文中出现的例句,不做过多的课外拓展,解释字义时侧重讲授字的意思,而不强求学生掌握语法作用。注意对知识点的归纳,使之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如在讲解人教版《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的古代散文欣赏单元时,我把出现的古文语法归纳为三个部分:字词部分,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作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等)、三动(使动、意动、被动)、通假、古今义不同;句子部分,只讲解到语气(陈述句、怀疑句、否定句、祈使句),句法只分析到倒装,而不要求句子的成分、结构的具体分析;文章翻译部分,只要求意译,不强求直译,教会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 文体内容的讲授上,注重人文熏陶。

《将进酒》让学生体会李白从悲—欢乐—愤激—狂放的情感,体会《关雎》中轻松活泼的氛围,体会《青玉案·元夕》的孤高,让学生感受不同诗歌的意境,领略古诗歌无穷无尽的美。

每篇课文讲授之前,先与学生一起认识作者,贴近作者内心,或介绍其生平,或欣赏其文风,或了解其创作意图,多方位的讲解不仅使学生对作品的认识更深刻,而且让他们在讲述中感染作家作品的情感,内化其品性。

3. 知识的拓展上,充满趣味的古文小常识。

如介绍古代天干地支的纪年方法,它的计算方式及与西方记年法的区别和联系,我在介绍这一古文常识时,往往结合分组比赛记忆、快速默写的方式,使学生在竞争中更快更好地识记。再如可以归纳古代对一定年龄的称谓,如孩提(二三岁之间)、垂髫(三四岁至八九岁)、黄口(十岁以下)、总角(八九岁到十三四岁的少年)、豆蔻(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束发(男子十五岁)、及笄(女子十五岁)、弱冠(男子二十岁)、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九十耄耋、期颐一百岁等。介绍词义的演变过程也是一个充满趣味的话题,如“字”的古义是“生子”,“自”的古义是“鼻子”,“亦”的古义是“腋窝”,教师可从讲解字的甲骨文写法入手,教学生理解其古义,再介绍其意义的演变流程,让学生站在历史演变的高度认识和了解古文知识。只要教师肯花时间不断探索,古文这一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优秀知识就可以源源不断地为学生输送丰富多样又充满趣味的养料。古文的枯燥不是古文本身,而是教师不主动钻研教材,开动头脑思考,灵活组织课堂教学的遁词。

站在中职语文讲台上,我们要改变原有的古文教学方式(重视字词句的讲解,机械地切割文章,毫无美感),在古文教学中注重挖掘人文性,提炼出古文的精髓,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文学常识,带领学生领略古文的魅力。

三、与职业教育特点相结合,注重挖掘古文的“新意”

讲授《鸿门宴》时,针对市场营销101班专业特点,在解决“历史为何选择刘邦”这一问题时,我从个人能力、个人业绩、团队力量三个方面归纳刘项二人的表现,分析刘邦个人能力虽远逊于项羽,但其社交能力、领导组织能力强,知人善任,综合实力上远远超过项羽。最后我小结:可见,事业的成功单靠个人能力是莽夫行为,不可行也不可取,只有团队协作,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才能最终取得事业上的辉煌,学生由此听得津津有味。

讲授《邹忌讽齐王纳谏》时,针对会计班女生较多数特点,我在分析妻、妾、客对邹忌的回答时,从分析其心理入手,告诉学生:在古代,男子的妻只有一人,妾却可多人,妻占主位,死后可入宗祠,尽得夫之荣誉,所以邹忌之妻的回答充满骄傲与宠爱;妾在古代地位远不如妻,须仰一家人鼻息,处处赔着小心,犯小错就有可能带来逐出家门不得善终的下场,所以邹忌之妾的回答惶恐而小心翼翼;客有求于高居丞相的邹忌,对人有所求,当然要投其所好,所以邹忌之客的回答巴结而敷衍。再作小结:可见,与人交往须注意身份,言谈要得体有度;不可尽信人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正确分析和把握他人的内在心理有利于更好地与人交往。不仅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而且传授了为人处事之道,自然深受欢迎。

古文的世界博大精深,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勤于钻研,提炼出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的知识,发掘古文的“新意”。这样,一方面拓宽了课堂的知识面,增强了课堂趣味性和吸引力,另一方面让学生从优秀的古文中学到了多样技能。

总之,中职学校的古文课不应该削弱。广大的中职语文教师要钻研教材与时俱进,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一些优秀的通俗易懂的古文,并且提取每篇古文的精华。对于古文教学要采取“古为今用”的态度,教会学生学习古文的方法,继承优秀文化遗产。这样老师愿意教,学生也愿意学,学生一定会在这块中华瑰宝中学到更多更好的知识。

摘要:古文教学是中职语文教学不可忽略的一个部分, 古文教学是一块“难啃的骨头”。随着语文课改的进一步深入, 许多站在课改第一线的语文老师对中职语文教材其他部分进行了大量深度挖掘, 精心设计多样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异彩纷呈。反观古文部分教学, 却仍是裹足不前, 是许多中职语文教师教学的一道坎。如何迈过这道坎呢?作者在分析中职古文教学现状的基础上, 以自身教学实例为引, 就如何提高古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古文教学,中职语文教学,趣味性

参考文献

[1]曹明海, 陈秀春.语文教育文化学[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3.

[2]曾文君.语文学习兴趣研究及对策思考[D].西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2, 4.

[3]吴晓靖.以人为本走出职高语文教学困境[D].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2003, 6.

[4]王珏.文言文教学价值的再认识[J].语文教学之友, 2003 (6) .

建设初中语文趣味高效课堂 篇8

一.改进传统教学模式

1.将教学关口前移, 打破“一切皆在课堂内”的传统教学思路

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 教师的注意力普遍还放在课堂有限的四十五分钟之内, 忽略了教学环节的前移工作, 由于缺乏指导和提醒, 学生难以形成预习的习惯。降低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针对性, 把课堂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解决学生本可以自己解决的问题上, 使得教学成效得不到最大程度的发挥。针对这样的情况, 教学关口的前移变得迫在眉睫, 培养学生的课前自学能力, 并尝试预习提纲的撰写, 加强学习的针对性, 注意总结, 提高课堂效率。

2.实行学习分组的教学模式, 改变各自为战

通常来说,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实践中, 学生的学习活动载体通常被教师忽略, 一些有限的研究讨论也仅限在同桌之间开展, 集体智慧难以得到发挥。因而, 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应当尝试对教学模式的改革, 对学习探究小组进行重新设置, 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人数的控制为首要, 6—8人最为合适, 太多会扰乱教学秩序, 太少就失去了集体探究的意义。其次, 人员的组合应当遵循统筹兼顾的原则, 将各阶段学习成绩的同学合理组合, 互相促进互相帮助。

3.深刻阐释学习目标, 告别语文学习不知所为的现状

在传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 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纲要通常是教学目标, 但并不将其对学生进行具体的阐释, 使得学生不能对自己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效果真正的做到心中有数。而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 教师应当认清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对学习目标进行明确而深刻的阐释, 使学生明确语文学习的目标, 真正告别语文学习不知所为的现状。

二.建设初中语文趣味高效课堂

1.采取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感悟语文学习的内容

新世纪的初中生生活在中国经济迅速腾飞和变革的重要时期, 信息化时代不断发展, 使得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 思想开放, 从小就树立了求新求异的强烈欲望, 这是这一年龄阶段特有的心理特点。教师的教学实践应当以此为出发点, 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 并不断追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发展。充满趣味的课堂才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 为师生之间的交流营造良好的氛围, 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具体来说,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初中语文教材中具有生动故事情节的课文, 鼓励学生自导自演进行生动地演绎, 分角色朗读以及课本剧的表演都能够使学生更加形象快速的接收课文内容, 提高课堂效率,

2.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 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针对初中生的社会经历和思维特点, 他们的思维正在由形象向抽象过渡, 而抽象思维的建立通常需要直观形象的辅助作用。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中, 单纯依靠教师的传统口述传授的方式, 很难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触, 感性材料不充足使得学生无法对学习内容产生较大的兴趣, 因而难以取得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而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使用打破了这一传统教学的局限,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将枯燥的语言、文字等转化为具体、趣味的动画影像资料, 给予学生充足的感性认识, 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对知识的认识也就自然而然的上升到理性。将人文思想与教学观念想结合, 从而取得更高的教学效果。举例来说, 在教学《罗布泊, 消逝的仙湖》这一节的内容时, 可以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将曾经牛马成群、绿树环绕的罗布泊和如今漫天充斥着滚滚黄沙的罗布泊生动地展现给学生, 让学生更加真切的体会到其变化之剧烈, 在想象与联想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结语

高中地理的高效趣味课堂建构 篇9

一、趣味玩中学,质跃且心悦

1.趣味导入很关键,引学生揭神秘面纱

高中地理虽然带有较强的理论色彩,然而其魅力和趣味也是随处可见的,这也是老师引导学生解开笼罩地理知识“面纱”,进而吸引学生趣学的关键。所以我常采用针对性强、引导性明显的导入使学生注意力瞬间转移,并且愉悦、高效地进行预习。

如进行“宇宙中的地球”之“地球的宇宙环境”学习前,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进入主题的:“还记得很多人小时候说梦想当个宇航员,然而那时候你们并不知道宇航员必须穿戴标准服装、吃的东西也是挤压出来的,而且连生命都处在极其危险条件下。这是为什么呢?宇宙环境到底存在多少我们未知的秘密?你想不想探究解开一些谜团?那么,答案就在课文里,请大家带着趣味进行预习阅读吧”。我轻松、趣味的导入使学生产生了兴趣,学生大多都有圈有点地认真预习。

2.趣味比赛多,互享又高效

过程参与是高中学生迅速习得、记忆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知识得到强化、理解和加深的关键过程,所以针对高中生自学能力较强的特点,我常常保证学生为主体,设计趣味活动, 带学生进行分小组参加和限时高效学习,效果很好。

如“水循环和洋流”的循环图需要学生理解并记忆,这也是一个常识、考点。我把班级分成6大组,然后限时8分钟要求学生自己组内讨论出记忆方法,实现对“水循环”的快速记忆。无法完成循环、“断流”的同学要向别组“借流”学习。结果我在习题批改和考试中发现学生对这一知识的记忆确实较久较准确。

3.趣联丰富资源,实现学法多样

知识实际是一个整体,各学科的知识、学习方法其实是互通、互助的;而且互联网时代也促使资源更新、流动极其迅速,因此我们的教学要结合实际,不能脱离社会生活。

如“区域产业活动”的讲解中,我首先结合最典型最常见的“浙江义乌”进行举例分析,搜罗了网络资源如视频短片、图片等,然后又引导学生进行本地区的工农业分析,切实做到正反推理、举一反三,接着找出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题型再让学生进行活学活用,使课堂显得充实、完整。

二、教中练技巧,学生不怕考

1.建构知识网

由于高考内容涉及高一至高三所有知识,因此我会教导学生以单元为起点构建知识网,再以版块知识为结再构知识网,实现纵横交错、书本在“厚、薄”之间变化,对知识可以达到 “胸中有知识,下笔如有图”的水平,这是最基础的技巧,也是较难的能力,需要持之以恒地培养。这样,在综合性考题答题中才会不漏点、不懵题,还能做题提速、提质量、提高准确率。

2.训练读图、画图能力,强化答题技巧

地图是地理语言的浓缩,是学生获得直观地理知识的源泉,是教师进行地理教学不可缺少的教学工具和教材。读图是地理中常见的考试形式,也是近几年考点、热点内容,所以我在日常教学中就要求学生对重点图必须会抛开课本心绘,对重要的图熟悉,对关联图进行对比总结,考试中的文字配图要学会找题干、析图话、答要点。而对问答题之“分类别、答要点、 文简洁、字工整”的技巧我也是在考前考后都提醒学生注意, 且对做得较好的进行展示以表扬,切实让学生的答题技巧与考点、得分点紧密贴近。

3.引导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思想在教学中的运用就是要求老师指导学生主动地运用所学去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将社会大课堂的知识和地理小课堂进行融合,原因之一就是近年考题新奇之处在于,注重将地理知识和前沿时政、新科技成果、新形势等结合设计新考点。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之教学策略 篇10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高效课堂是一种理想的教学境界, 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高效课堂中的“高效”是相对的。其本身是一个追求的过程, 没有尽头。如何使数学课堂高效呢?

一、科学的整合教材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教材是学习的素材。教师不应只是教材忠实的阐述者, 而应当是教材的开发者和创造者, 教师要科学、创造性的用教材。成功的教学常常在反复研究教材, 研究学生的知识储备、技能、心理特点等因素的基础上, 大胆地对教材内容编排顺序和呈现方式进行整合、优化甚至重构, 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通过对教材进行科学的整合, 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 促进学生的发展, 明晰课堂教学主线, 增加知识密度, 为高效课堂奠定必要的基础。例如:在教“找规律”时, 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科学整合教材:一是将例题与试一试对调, 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规律。二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增加两端不同的排列类型。教学中, 将两端不同的情况纳入教学内容, 并将之与围成一圈的类型合二为一, 科学地整合教材。三是渗透一一对应思想, 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感悟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四是设计栽树方案, 创设探究空间, 发展学生思维。改变了教材最后两道练习的呈现方式, 合二为一, 让学生自主设计栽树方案。

二、合理地创设情境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心理学家认为, 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活动是否有效, 主要看新的学习内容能否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的知识系统建立实质性的联系。因此数学学习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所具备的知识背景出发, 倡导用具体的、有趣味的、富于挑战性的素材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 把数学知识生活化, 把实际问题数学化。创设情境实质上是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纽带。例如, 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 创设这样的情境:教师出示一个三角形的一个直角, 让学生猜是什么三角形, 猜中后再用同样的方法猜钝角三角形。最后出示一个三角形的一个锐角让学生猜, 学生很容易猜成锐角三角形, 师揭去盖着的纸, 学生发现是钝角三角形。教师适时提出:刚才看到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就可以判定是直角或钝角三角形, 为什么看到一个锐角这个办法就不行了呢?请大家观察三种三角形的内角和, 看能否找到答案?这样层层递进的问题情境既复习了三角形分类的知识又为内角和的学习做好了孕伏。

三、正确地实施合作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手段

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必须创造有意义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生活原型——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模型”的学习过程。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必要手段。新课标指出“在数学学习中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的活动, 让学生亲眼目睹数学过程形象而生动的性质, 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促进数学的学习”。在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多种感官配合进行“做数学”的活动, 使学生有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空间。通过与同伴和教师的交流互动, 完善自己的思维过程。一是调动多种感官进行合作, 建构完善的认知。这些认识体现了儿童认知发展的顺序。小学生的学习一般是从操作活动中形成表象再抽象成符号性模式。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用眼观察、用耳倾听、用脑思考、用口表述、用手操作、用心质疑”等多种感官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条件, 使学生在充分的操作体验中, 掌握数学知识发展空间观念。例如, 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 教师为学生进行操作充分准备实验材料, 在小组内展开全员参与的实验过程。每组准备了5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 由组长根据情况安排实验程序, 在规定时间内, 每个人都要利用实验材料, 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 这样安排考虑到每个学生的活动程度。实验后, 以组为单位将发现的方法总结出来, 大家集思广益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的高效。结合探究情况教师准备了三种研究方法的课件: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教学时, 学生能用量、拼以及正方形分割的方法探究出三角形内角和, 但折的方法却没被发现。教师适时操作演示将锐角三角形三个角折在一起拼成平角的过程, 学生恍然大悟。二是采用多向交流促进合作, 体验思维的碰撞。交流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数学的理解强化数学的思维;同时拓宽和丰富自己的数学知识。在上面叙述的操作活动中, 人人有研究材料, 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适当的方法研究后, 组内进行交流总结方法。做到实验有顺序、操作有目的、汇报有侧重、人人有收获。整个学习过程教师不仅要指导合作、参与交流, 而且要适时点拨、适当指导、及时调控, 彰显教师的指导作用。

四、多维的练习设计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保障

教师精心设计多维的练习, 既是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 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在课堂练习中, 教师要从多角度选取素材, 巧妙安排内容。设有探索性、开放性、发展性的练习, 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 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从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验学习的成功和欢乐。围绕教学重点精心设计“单向练习”“基本练习”“综合练习”“发展练习”等等。练习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 注意层次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在教“植树问题”时, 围绕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涉及植树、锯木头、敲钟、上楼、街边安装路灯、设置公交车站、跨栏比赛等生活中能用植树思想解决的多个实际问题, 并没有例题与练习的界限。这些题目在安排顺序上, 既要符合教师安排的意图——先学习求距离再求棵树, 又要考虑题目的难易程度, 还要与教师课前创设的情境相吻合。各层次练习的顺畅衔接, 使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都在一步步递增。在教学内容上有量的增加, 在课堂效果上有质的提高。

五、恰当的多元评价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动力

高效课堂 趣味当先 篇11

关键词:创设情境;课前导入;课中教学;课外拓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209-01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因此,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要在“趣”字上做文章。

一、创设情境,激发“趣”

课程改革的今天,应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做到一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是上好课的第—步。

1、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的角色便是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助者

2、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尊重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信赖、喜欢的老师,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上课时应用循循善诱的语言启发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应用期待的目光看待他们。回答错了既不能讽刺,这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不能不加理睬,而是耐心的引导这些学生,使之正确的回答完毕,再予以肯定。这样,学生体会到探索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了学习语文的信心。

3、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严谨活泼的课堂氛围。教师必须相信学生有潜在的尝试能力,对学生的探索活动要充满信心,循循善诱。创设师生心理相容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老师既是师长,也是最可亲近、可以与之交心的朋友。在课堂上,我发现坐在最前面一个学生似乎有点不耐烦,就急中生智地请他上台表演了一个节目:课文中描写老鹰飞翔的一连串动作。我配音朗读,他依次表演,学生的精彩表演赢得学生的热烈掌声。一个随意的安排,竟成为一个亮点!

二、课前导入,突出“趣”

于漪老师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魏书生老师也说过:“好的导语就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因此,语文教学要根据课文特点,采用适当的方式导入,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如教学《晏子使楚》一文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晏子访问楚国,一开始不但没有受到热情招待,而且遭到楚王的侮辱,那么楚王又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又是怎样巧妙回击楚王的呢?”这则导语抓住课文的重点,巧布疑阵,而且还明确告诉学生答案就在文中,让学生对课文有兴趣,对解疑有信心,在课的一开始就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三、课中教学,注重“趣”

授课时,根据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师生的积极性达到最佳状态。常见的方法有:1、自主探究,发现“趣”。如教学《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时,我让学生反复读课题,谈谈自己的想法,这类课题学生第一次接触,他们会有一些新的想法,比如觉得这个课题很特别,很有意思,联想到冬天的太阳,行进的骆驼,对课文有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被激发起来,这样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2、合作讨论,寻找“趣”。以教师的“点”带动学生的“面”,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氛围。如教学《晏子使楚》一文时,教师引导学习第一个故事后,让学生合作交流体会第二、第三个小故事,让学生找到语言的乐趣;3、体验生活,陶冶“趣”。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使之与作者产生共鸣,如教学《祖父的园子》,让学生回忆或到田园间自己动手劳作,感受劳动过后的喜悦,从而感受小作者的快乐,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感悟生活、陶冶情趣;4、运用多媒体,调动“趣”。如在教学《荷花》时,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利用教学课件,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用眼看,动脑筋,用口说,让学生看一段,讲一段。在对整篇课文理解的基础上,再让学生闭上眼睛听录音,使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课外拓展,延伸“趣”

课内的训练与课外的扩展相结合,才能充分体现语文教学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的作用,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要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仅仅依靠40分钟远远不够,我们要把学生的视野引向课外,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1、每早一句名言,每天一首古诗,每周一篇周记,每月一本好书;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如一些即兴演讲、作文展、古诗、名言知识竞赛等,让学生把积累的知识展现出来,并得以肯定,这也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定期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自然界中的种种现象,陶冶学生情操、活跃学生思维、丰富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样积极的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高效课堂之趣味教学 篇12

一、巧妙导入, 激发兴趣

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看, 学生从课前到进入课堂学习过程中, 需要一个过渡, 在这个过渡过程中, 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直接影响着学生是否能积极而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 通过有效的导入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乐于去学习, 调动起探究的欲望是学习是否有效的关键。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导入的方法较多, 如利用多媒体制作的动画、图片或文字、动画、图片相融合的方式来导入, 用故事来引人入胜, 通过背景介绍来引导学生逐步进入探究过程等都是常用的方法。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 关键是要能紧扣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尤其是要围绕学生这一主体来进行。

以《海燕》教学设计为例, 教学中需要让学生领悟海燕的形象无疑是难点, 文章虽然写得优美, 但要学生能有兴趣初读文章, 能在读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海燕的形象, 就必须让学生将海燕这一形象和生活相联系起来。为此, 教学中, 教师引导学生先说出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动物, 再简单说明理由。当学生说出自己所喜欢的动物后, 教师根据他们说的理由, 抓住所喜欢动物所代表的某种精神来进行引导。如:

生A:我喜欢牛!因为它憨厚老实, 能吃苦耐劳。

生B:我喜欢翠鸟!因为它很漂亮。

生C、生D……

同学们喜欢的动物还真多啊!听同学们那么说, 老师也喜欢你们所说的动物了。而今天我们要认识的动物可能大家都认识, 它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高尔基最喜欢的一种动物, 你知道它是什么吗? (海燕) 高尔基为何那么喜欢海燕?这就需要同学们去课文中找答案了。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去和海燕一起搏击海浪吧!

从这一教学案例中不难看出, 虽然教师没有用多媒体, 但通过问题引导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 让学生由生活中的动物过渡到课文中的动物, 在问题的引导下激发其朗读课文的兴趣, 为深入阅读奠定了基础。

二、调节关系, 和谐互动

当然, 光是让学生有兴趣去阅读课文还不够。在课堂教学中, 因为整个过程都是围绕着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而进行的, 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深入阅读, 那么, 在这个引导过程中, 教师的态度、语言等就直接影响着学生是否能接受教师的引导而去积极的阅读。因此,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师生关系的调节也是尤其重要的。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教学有效进行的保障, 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首先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师生间的互动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活动, 而不是简单的信息传递与信息接收的关系, 尊重学生, 就要尊重学生的情感, 尊重学生理解。其实, 语文阅读是富有个性化的生成过程, 但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过于注重从“我”的角度来“引导”学生, 于是, 学生更多的则是随着教师的步伐而去阅读, 如果学生的思路和教师有些不同, 那么, 这就可能被看作是错误。其实不然, 尊重学生就体现在这里, 要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还是以《海燕》的教学为例, 教学中教师通过问题“从黑色的闪电一句中你读到了什么”来引导学生理解海燕的勇猛和矫健, 但学生不一定就能一下子感受到这一点, 而说出其他的一些理解, 此时, 教师就需再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 而不是单纯以教师的“答案”为标准。

其次, 尊重学生还体现在对学生的激励上。学生个体之间客观地存在差异, 这无法改变, 教学中教师就要做到这一点,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因材施教, 而不能一刀切, 让学生陷入痛苦的境地。以最简单的生字词的学习为例, 学习基础好的学生, 教师可在数量上多一点, 在理解和应用上要求高一点, 而对基础差一点的则可在数量上少一些, 在理解和应用上要求低一点。这样, 当教师所提要求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协调了, 兴趣才会被激发出来, 同时, 师生间的沟通也才能更和谐。

三、引导探究, 逐步深入

当学生满怀激情, 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去学习时, 教师的引导作用就应得到较好地体现。在新课改下, 语文教学更注重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 但这并没有忽视教师的主导性。新课标中提出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 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是要让课堂教学成为师生互动的课堂,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加自主地学习。从学生角度来看, 学生在知识基础、经验方面还不足, 在学习习惯上还有待进一步养成, 学习方法上还需继续, 这些都决定了学生无法摆脱教师的引导到独立学习。换言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需要教师进行指导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指导就是对学生的控制。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并不是告诉学生多少知识, 而是要让学生掌握一种学习方法。以八年级下《藤野先生》第一段教学为例, 教学中, 教师导入新课后提出问题“为什么称为‘清国留学生’?写清国留学生时, 着重抓住了他们外貌的哪个特征来写?”来引导学生“辫子是民族压迫的象征, 也是封建专制的象征。”这一主题, 然后围绕这一主题进行讨论。紧接着提出问题进一步引导:这些清国留学生对辫子的态度如何呢? (他们十分珍视这根辫子……) 这里作者用了一个词“标致”, “标致”的本意是什么? (漂亮) , 鲁迅真的认为这样很漂亮吗? (讨论) 那他实际的意思是什么? (丑陋) ──通过这里的讨论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反语”: (就是说反话, 字面的意思和实际要表达的意思正好相反) 事实上, 反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被使用, 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同学们很可能会举出一些很有趣的例子) 。

如此, 通过逐步的引导, 让学生从读到逐步理解, 在问题的引导下去合作交流, 在交流中去理解, 从而做到对文章深入理解。当然, 在引导阅读中, 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四、拓展延伸, 培养技能

在合作交流中, 学生通过和教师的互动, 生生间的互动对学习内容有了掌握, 接下来就需要让学生学以致用, 将掌握的知识转化为技能。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 虽然很多教师都尝试以新的理念来指导新的教学实践, 但总显得有些浮夸。其实, 语文并不和生活割裂的, 语文教学在提倡追求工具性的同时同样关注人文性。拓展延伸, 就是要让学生学以致用, 让语文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成为人生的一步分。在语文教学中, 引导学生将所学语文知识应用于生活具有较多方法。以阅读教学为例,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 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对所提供的文本的理解程度, 而没有让学生将阅读中的感受、体验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教学中, 教师可引导学生在阅读后去写读后感、或就文章中的某一人物、某一主题、某一观点来发表自己的观点, 辩论也可, 讨论也可, 只要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感受来进行抒发, 那就是一种成功。同时, 要引导学生去把握文章的内涵, 以此来熏陶自己, 让其精髓成为自己的东西。

其次, 在语文教学中, 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应用方式。常见的如作文比赛、演讲比赛、板报、班刊等都是不错的方法。但在活动中需要注意, 一方面教师要充分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活动开展要以任务的形式去进行, 从而保证学生能按计划去完成相应的任务, 同时, 还要保证整个活动的有效性, 能长期进行。

总之,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课堂氛围对教学效率有直接影响作用, 但课堂氛围受多种因素影响, 教学中教师还要立足学生主体, 多角度、多方法地来引导学生, 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内喜欢上语文, 学好语文。

参考文献

[1]陆爱华、熊忠诚:浅谈初中语文课堂中提问艺术的作用[J], 西部科教论坛, 2009年第6期

[2]刘拓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氛围[J], 学园:教育科研, 2012年第20期

上一篇:实训模式下一篇:阅读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