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建设之我思

2024-07-10

高效课堂建设之我思(共3篇)

高效课堂建设之我思 篇1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减轻学生课后负担, 这是目前全国中小学的一个热门话题。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我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个系统工程, 为什么呢?课堂教学效率不是由单一因素决定的。我们一般谈课堂教学有四大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方法, 由这四大要素可以构成六种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教材的关系、教师与方法的关系、学生与教材的关系、学生与方法的关系、教材与方法的关系。这四大要素、六大关系就是和谐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所以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我把它归纳成:一个设想、两个支点、三个途径、四个问题、五个环节。

一、一个设想

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个课题研究的假想: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 逐步做到课前无预习、课后无作业, 把课后时间还给学生, 把校外时间还给学生, 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 这就是素质教育。

二、两个支点

支点一是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不管课程改革怎么改, 钻研课标、把握教材是教师永远的基本功。如果教师本身对课程标准和教材都没有吃透, 就很难有效地引导学生。

支点二是要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这是为学生终身的发展着想。

三、三个途径

途径一是通过“说教材”活动, 引导教师把握课标和教材, 落实第一个支点;途径二是通过“同课异构”优质课活动, 探讨高效的课堂模式, 转变师生的教学方式, 落实第二个支点;途径三是通过写“课例分析”, 对一节课的教学效率和效果进行认真的反思, 以便不断总结, 逐步提高。

四、四个问题

怎样才算是一堂高效率的课?其实, 每个老师上完了课不需要问别人, 可以问自己四个问题, 就知道这堂课是否高效。

1. 你打算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什么? (目标问题)

老师在上课时头脑一定要清楚, 这节课到底要让学生获得什么?不是说一节课热热闹闹就行了, 这节课结束的时候学生到底有什么收获, 是知识的、能力的, 还是价值观方面的, 不能走到哪算哪, 目标一定要明确。

2. 你打算用多长时间让学生获得? (效率问题)

课堂效率必须用时间说明问题, 如果离开时间就无所谓效率。同样的教学内容, 有的老师课前不布置预习, 课后不布置作业, 课上解决全部问题。如北京22中的数学教师孙维刚、北京朝阳区实验小学的马芯兰老师等课堂不热闹, 但都非常扎实, 教学成绩很好。现在山东省高青县的几个农村初中也做到了“课前无预习、课后零作业”。他们提出要把时间还给学生, 把能力还给学生, 把健康还给学生, 学生的负担很轻但升学成绩很好, 这就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有的老师的课堂很热闹, 在课堂上让学生表演, 而课后却布置了大量的预习和作业, 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我们之前搞过的教研活动, 也是“同课异构”, 对同一个班的学生讲同样的内容, 有的老师提前与学生演练了4个课时, 有的老师提前与学生演练了2个课时, 有的老师只是在课前与学生见面10分钟, 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但我们看到的效果却差不多。这就是效率问题。

3. 你打算让学生怎样获得? (方法问题)

要实现教学目标有很多方法, 但方法不同效果也大不一样。如果以教师讲授为主, 学生不用探究就能获得书本上的知识, 但自学的能力却得不到培养。一堂课老师讲多长时间为宜?现在有的学校规定, 每堂课教师讲授不能超过10分钟, 学生的练习时间不能少于20分钟。基本的原则是:只要是学生能看会的老师不要讲, 如果老师真的放手让学生看书, 书本上的大部分知识学生是能自己看会的。学生不会的问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 小组不会的老师再引导。现在许多老师一上课就讲是基于一个错误的假设, 他认为:今天是新授课, 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是一无所知的, 所以要从最基本的概念开始讲。

4. 你知道有多少学生达到了要求? (达标问题)

一堂课是否高效主要还是看每个学生是否都达标了, 这是教育公平的体现。我们在下课后能不能自豪地说:这节课的基本知识或核心知识全班每个学生都掌握了?每个学生的能力有差别, 价值观也不同, 但基本的核心知识、基本的技能训练是每个学生都应该涉及的。

如果我们下课后对这四个问题做出了明确回答, 就能评价自己的课是否高效。当然我们也可以用这四个问题来评价别人的课。

五、五个环节

根据新课程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思想, 概括为:

1. 单元导入, 明确目标。

新旧教材的主要不同是:旧教材是线形结构, 新教材是模块结构。一个单元就是一个模块, 一个整体。学习每个单元, 老师不要一上来就讲“第几课”, 而要引导学生阅读“单元导读” (文科理科教材都有编者的一段话, 一般是在标题下单独成页) , 这一段话很重要, 体现了课标的要求和编者的意图。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整个单元的编写意图和知识结构后导入新课, 说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每堂课老师都不要急于先讲, 而应本着“先学后教”的原则, 让学生先自学。老师的自学指导要做到四明确: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这样, 学生才能集中精力高效自学。

学生自学以后首先最方便的是同桌相互检查和互助, 如果有问题则小组讨论, 没有问题则小组不再讨论。如果一开始就是几个人讨论, 则会出现少部分学生占据话语权、大部分学生当观众的现象, 这是极不公平的。在所有学生没有完全掌握的情况下, 我还不太同意在课堂上让学生表演。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首先要解决学生不会的问题, 不要动不动就表演。当然有些表演可以放在课后。那种少部分学生表演大部分学生当观众的做法, 在所有学生没有完全将知识内化、感悟的情况下, 会浪费大家的时间, 大大降低课堂教学效率。

3. 交流展示, 教师点拨。

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巡查。老师巡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情而不是辅导。对于学生在学习或汇报中的疑难问题, 老师要适时启发、精要点拨。点拨时一方面要回答学生的疑难问题, 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总结知识的内在规律和学习这一类知识最好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比传授具体的知识更重要。

4. 达标检测, 拓展提高。

每堂课学习新知识后都要通过变式练习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这是课堂常规。在这一环节难的是能否做到堂堂清、人人清。这不仅是课堂效率的问题, 而且是教育公平的问题。但有的老师在课堂上只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不关注成绩差的学生, 这就是教育的不公平。当然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拓展提高, 做到保底不封顶。

5. 课堂小结, 单元回归。

每堂课在结束前进行本课小结并回归单元, 就是把本课的知识回归到单元知识上。从一开始的单元导入到最后的单元回归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 让学生构建一个整体的知识结构。

总之, 对于这一课堂教学模式, 不同的学段和学科可以灵活变通, 但基本的理念应该是一致的。

高效课堂建设之我思 篇2

今年高考已渐渐落下帷幕,高考成绩已陆续揭晓,紧接着的便是志愿的填报,此时的考生们,必是查阅各种资料以求一个心中最美的结局。

虽然如今的我已大一,已行走西北大学的校园里,已奔波在自习室与图书馆中翻阅着各种经济类读物,仿佛高考已经成为一个曾经。可是,我还是关注着高考——人们心中至为神圣与重要的人生转折点。

首先,高考是我们学习数十年的最终测试,也是我们通向高等教育的必经之路与敲门砖,它给了我们一个普遍公平的平台。在我国,高考成绩就是学生能力的体现,也是学校招收的参考标准。只有通过高考,我们才能进入梦想的大学,去向往的城市,或许高考改变我们的命运这句话一点都不为过,它不仅决定着四年,甚至一生的人生轨迹都会因此发生不同。我们可以理解学生夜以继日,一心只读圣贤书,家长苦口婆心,事无巨细,一切围绕孩子学习,老师严格要求,紧抓学习;我们也可以理解多少考生因为成绩的不理想而多次重读高三,重走高考路。对所有的高考生,我们都要予以祝福与鼓励,因为他们是勇敢的逐梦者,是用自己的实力实现梦想的人!

但是细究高考,尤其是在我上了大学之后,回想起高中生活,竟不免有些感叹。是的,以前在高考的重压下真的缺少了本应该属于那个年纪的东西,甚至是更早之前的游戏与娱乐,也没有培养那个年纪独特的创新能力,只是一心的学习,为应试而学,积累应试经验,学习应试技巧,而不是本应有的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只读课本,只信课本,没有自我探究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差。现在想想,不免有些遗憾。相反,到了大学,大家似乎都想改变生活模式,抑或是想补偿曾经的缺失,但结果往往是矫枉过正,大学生活的颓废侵蚀了我们的精神,影响了我们的习惯,磨灭了我们的意志,这是及其可怕的结果,最后导致我国的大学生整体并没有达到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并没有拥有一个大学生应该有的专业水平与研究能力。反观外国的教育模式,放下教学方式不谈,在我们的小学中学阶段,学生们很轻松,有充足的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而那些特别有能力的学生会进入高等教育殿堂,到了大学,更是考验一个人实际能力的时候,这时大学生普遍很忙,并且要不断充实自我才能跟得上学校的要求与进度。一张哈佛大学图书馆的照片显示,在早上四五点的时候,图书馆座无虚席,学生们都在刻苦的学习。而中国大学生这个时候都在干什么呢——答案不言自明。当然,我并不是认为是中国的教育模式导致中国大学生的颓废,毕竟,一个人的态度与努力与否完全是个人的选择,与人无尤。我只是想,如果我们的教育模式能有所改变,结果是不是就会好得多呢。虽然社会各界都提出了对教育的改革,去年也对高中是否分科而进行过积极的讨论,但是毕竟那么多年的历史与习惯,要改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可是,我们都应怀有美好的期望,希望我国的教育体制能进行有实效的改革,让学习真正成为学习。

而高考的一个附生物便是大家对于高考状元的追捧。每年高考成绩公布后,各省各市各个学校都大力宣传状元的学习经验,甚至是状元的老师对其的培养与称赞,以宣传学校的办学质量。而商家也不甘其后,纷纷打出广告牌。今年5月,高考前期,杭州市场上热销一款名为“贴身卫士”的学习内裤。内裤包装盒上印的不是什么大牌明星,而是五个2009年各地的高考状元。更甚至于,买这款内裤还会附赠一本由状元们的经验汇总的而成的夺冠秘籍,约一万多字,据说全是又状元们撰写。这些行为令人啼笑皆非,热炒高考状元说明中国的教育在浮躁着,中国的社会在浮躁着。

教育的本来意义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培养人的能力、精神、人格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而决不仅仅是一个状元。多年来,我们一直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是以分数作为评价一切的标准,以分数作为对付学生和老师的法宝。急功近利的结果是升学率提高了,综合素质下降了;分数上去了,体质下来了;智力进步了,人格分裂了。每一年,素

质教育都被一个高考状元轻轻松松地打垮了。

状元头上的光环犹如雨后的彩虹,是历经风雨的结果,艳丽明亮,赏心悦目,可喜可贺。却又有可能是昙花一现。放过状元吧,捧杀有时比棒杀更可怕,状元们未来的路还很长。这些热炒状元的行为不知是商人的可悲还是中国应试教育的可悲。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技巧与特点,不要盲目追捧。再言之,状元的成功是自己努力的结果,模仿是不会有效果的,状元真的就是完美无缺的吗?希望那些盲目追捧的家长和学生们能有所清醒,心情与愿望可以理解,但请不要盲从。

也有省市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18日发布消息称,今年将出台规范高考成绩发布的有关规定,明确不许对学校、学生进行排名,各高中学校不得公布学生高考成绩排名榜,不得以高考成绩排序向学生及其家长发喜报、贺信。禁止宣传高考状元。当然,最为关键的还是要抓好落实,说到做到,不放空炮,讲求公信,给人以信心。我们也看到,应试教育的囚徒困境,确实颠倒了不少学校教书育人的价值理念。5月17日凌晨3时,武汉市新洲一所初中学校30余名毕业班老师在一位副校长的带领下,冒着冷雨去禅寺敬香拜文殊菩萨,他们想以向菩萨“行贿”的手段,求得心理上的些许平衡。不难想象,当升学人数、升学率、升入重点大学人数成为校长政绩和教师福利待遇的唯一度量标尺时,同教师集体敬香拜佛一样,宣传高考成绩和炒作高考状元,恐怕就成了释放校长和教师们心头上的沉重负荷的一个药方。

勤工助学之我思 篇3

转眼间,参加勤工助学工作已经将近一年了,在这个过程中,哭过,笑过,烦过,后悔过,想要放弃过,但还是坚持了下来,现在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我看到的不是泪水欢笑而是我的成长。

一个偶然的机遇,让我加入了勤工助学团队,在这里,我学到了许多……与老师、同学的相处让我学到了一些交际的技巧,懂得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明白了一个团队只要一心,没什么事不能解决;与老师的交谈让我学会了一些在以后工作中需要注意的细节,看到了现实,认识到了竞争的残酷并且懂得了在学校中不能专攻专业,要多接触一些专业以外的领域,丰富自己的知识,为以后参加应聘增加砝码;在这里,我还学到了一些计算机知识,会解决一些电脑小故障,动手能力得到增强;打扫卫生不仅让我体会到了劳动者的辛苦,金钱来得不易,也提高了我自身的素质,使我更加独立,懂得珍惜和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在学校,我的课余时间基本都在办公室度过,比在宿舍呆的时间都长,可以说是在学校的第二个家,因为在这里,当自己有困难时,有同学的帮助,老师的关心,大家帮你出谋划策,就像家人一样,真的很亲切,很温暖。在这里,没有职场中人与人的勾心斗角,没有“战场”的硝烟,没有职场中的黑暗……只有真心,纯洁,善意……

喜欢较真,老实的我,在生活中与同学的摩擦当然不可避免,曾经一直问自己这样有错吗?我真的不知道,经过老师的开导,我懂得了就事论事,做事认真没有错,错的只是方法,有些事不能太较真,不然只会让双方都不愉快,所以要懂得处事技巧,说话技巧,同样一件事,换个角度,换个方法,也许是同样的结果,但可能会让对方更能接受,说话也是如此,不要说得太直白,有时候换个方式,欲言事先言他,或说一半话,这些都可以让对方更好的接受。不能说认真有错,只能说要明白何时认真何时不用太认真……我觉得,能成为这个团队的一份子真的很幸运。

勤工助学勤工助学让我在学习之余有了锻炼自己的机会,不仅为缓解了我的生活经济压力,更重要的是它提高了我的实践能力,增强了自身意识,使自己得到了锻炼,增强我独立处事的能力,使自己变得更加成熟,不再是什么都不懂的孩子了,感觉自己长大了,是个可以独当一面的大人。真的很感谢学校给我机会,以后我会更加的努力,不断完善自己。

上一篇:融入企业文化下一篇: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