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作文课堂

2024-09-21

高效作文课堂(共12篇)

高效作文课堂 篇1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 作文教学的好与坏对学生整体语文水平的提高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文理应是学生表情达意互相交流的幸福平台, 但在平日的作文教学中, 却很难听到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交口称赞的, 也很少有学生说喜欢写作文的。一提到写作文, 学生就害怕, 一听到批改作文, 教师就头疼。

据调查, 目前作文教学的现状是:一种情况, 教师往往只是在阅读课临结束时把作文题目及要求匆匆说一下, 把作文当成家庭作业布置下去。学生课后写的作文, 缺乏教师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帮扶, 质量很难保证。交上来的作文, 要么一开始审题就不准确, 导致后面的行文偏题甚至脱题, 离题万里, 要么行文过程缺乏充实典型的材料, 内容干瘪, 没有情感。辛辛苦苦写的作文, 却得不到高分, 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容易受到打击。有的学生学习态度差, 由于没有课堂纪律的约束, 乱写一气, 或者干脆抄一篇应付了事。一位教师带两个班的语文教学, 将近一百本作文, 要看完起码要一个星期, 等一个星期过后教师才会发现所有问题, 讲评时学生已经索然无味, 教师只好针对大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蜻蜓点水地说一下, 作文很难收到实效。

还有一种情况, 教师上作文讲评课, 先读上次习作中的一两篇习作范文, 然后指出文章的优缺点, 再整体评价作文中出现的普遍性问题, 最后在所剩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内布置这次作文题目, 让学生开始写, 学生刚开始构思, 下课铃就响了。

如果遇到作文观摩课, 教师则是先重温经典, 再欣赏佳作, 及至开始写, 剩余时间已经不多。笔者曾听过“一滴水中的太阳——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作文展示课, 整节课的教学流程如下:导入——感悟——教师作文展示——初试练笔环节——口头作文——评价总结。从课堂程序设计看, 这节课始终以教师为主体, 学生只是被动地跟着教师的思路走, 课堂缺乏对学生认知情感和价值观的关注。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学生没有课前预习, 茫然地走进课堂, 被教师牵着鼻子走。2.缺乏小组间的合作交流。3.留给学生创作实践的时间不充分, 缺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能力这一重要环节。4.选择的素材离学生生活较远, 学生没有写作激情。

高效课堂的理念告诉我们, 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重视课前预习, 重视课堂展示, 学会合作学习, 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体验提升自我的幸福感。因此, 要打造高效的作文课堂, 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重视作文教学的预习, 明确训练的重难点, 切忌随意盲目地出题目练习

虽说文无定法, 但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一定要做到有规可循。课前, 教师可以根据本阶段训练重点和学生的作文基础, 编写作文导学稿。一般提前两三天发放。导学稿要确定本次作文训练的重难点、目标要求、评价依据;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的课外书, 收集材料, 确定作文题目, 前瞻性地预估学生可能出现的普遍性问题, 并进行有针对性的习作前指导。让学生练笔时不再感到困难重重, 也不会对突然给出的作文题目感到“无米下锅”, 同时对本次训练的目标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下笔时自然会朝着训练目标去努力。通过预习指导, 尽可能地减少学生作文时出现的问题。通过预习, 学生带着问题, 带着自己的作文构思走进课堂, 跟教师、同学交流, 这样的学习效果要比盲目进入课堂, 被动地听作文方法指导, 没有目标地盲目作文效果要好得多。

在精选预习材料时, 习题可选班内学生作文中的有关片段。经典作品也好, 满分作文也罢, 这些材料离学生本身的体验还有一些差距, 往往使学生有一种望而生畏、难以企及的感觉。教师应注意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收集、积累学生作文中的典型语段, 将学生的作文作为编写导学稿的素材, 这样就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重视课堂交流展示, 在合作互动中让学生掌握方法, 提高能力

作文课堂的重点应在展示交流——评价——修改——再展示评价上。不能把修改这一重要环节放在课外流于形式, 更不应忽视修改、再展示评价这两个环节。因为展示评价修改后的作品, 是对学生作文能力的一种肯定, 也是对学生下一次作文的激励。

在课堂40分钟内, 要让更多的学生有展示的机会, 一定要发挥6人小组的作用。首先在组内批改, 对于预习指导下的学生作文可以先在组内交流展示, 组长主持, 由其他组员进行评价, 找出优缺点, 组长形成评价性文字, 同时评出组内最佳作文, 列出组内学生作文中的主要问题。然后组间竞争。教师利用投影仪, 把各组的最佳作文展示出来集体评议, 再一次发现亮点和缺点, 指导学生修改, 同时把这次作文中的普遍性问题投影出来, 指导学生修改。教师也积极投入到修改中, 和学生共享修改作文的喜悦。将学生修改后的作文进行再展示, 粘贴在班级文化墙上。为了保证课堂交流展示有充足的时间, 组内交流可以在课前进行。总之, 课堂不应是居高临下式的纯粹讲方法, 也不应是单纯的静态的写, 而应是一种师生间互相交流展示提升的动态过程。

三、重视作文教学过程中的生成问题, 不断探索灵活处理生成问题的方法

作文是学生思想认识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综合反映, 而思想认识和表达能力的提高是需要一定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变化的过程。教师应对每一次作文过程中暴露出来的普遍性问题做好分析研究, 在此基础上确定下一次作文训练的重点。教师就是一个发现问题、指导解决问题的引领者, 带领学生奔跑在作文能力提高的漫长征途上。有句老话说得好:水滴石穿, 绳锯木断。任何成功都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心血和汗水。要让学生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 写出一篇篇真实优美的作文, 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长期坚持不懈地指导和训练, 才有可能获得丰硕的成果。

总之, 一次完整的作文训练, 应包括预习、练笔、展示、评价、修改、再评价的过程。只有在有效预习的基础上作文, 带着自己在作文中的困惑走进课堂交流, 倾听评价, 在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修改, 学生的作文水平才会有所提高, 作文教学才算达到高效。

高效作文课堂 篇2

第一天上语文课时,老师没有讲课,而是让我们师友共同探讨,同学们很纳闷,难道老师了吗?老师就是老师,一眼就看透了我们的心思,忙向我们解释教育的“进化”,原来是这样!

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师友互助,让同学们感受当小老师的感觉。当我的学师说出:“请大家坐好,认真倾听我们小组的汇报!”我们每人都有一种自豪感。

我在师友互助中,也获得了巨大的收获。再别人发言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自己的语文成绩。

如何打造作文教学高效课堂 篇3

据调查,目前作文教学的现状是:一种情况,教师往往只是在阅读课临结束时把作文题目及要求匆匆说一下,把作文当成家庭作业布置下去。学生课后写的作文,缺乏教师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帮扶,质量很难保证。交上来的作文,要么一开始审题就不准确,导致后面的行文偏题甚至脱题,离题万里,要么行文过程缺乏充实典型的材料,内容干瘪,没有情感。辛辛苦苦写的作文,却得不到高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容易受到打击。有的学生学习态度差,由于没有课堂纪律的约束,乱写一气,或者干脆抄一篇应付了事。一位教师带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将近一百本作文,要看完起码要一个星期,等一个星期过后教师才会发现所有问题,讲评时学生已经索然无味,教师只好针对大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蜻蜓点水地说一下,作文很难收到实效。

还有一种情况,教师上作文讲评課,先读上次习作中的一两篇习作范文,然后指出文章的优缺点,再整体评价作文中出现的普遍性问题,最后在所剩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内布置这次作文题目,让学生开始写,学生刚开始构思,下课铃就响了。

如果遇到作文观摩课,教师则是先重温经典,再欣赏佳作,及至开始写,剩余时间已经不多。笔者曾听过“一滴水中的太阳——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作文展示课,整节课的教学流程如下:导入——感悟——教师作文展示——初试练笔环节——口头作文——评价总结。从课堂程序设计看,这节课始终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课堂缺乏对学生认知情感和价值观的关注。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学生没有课前预习,茫然地走进课堂,被教师牵着鼻子走。2.缺乏小组间的合作交流。3.留给学生创作实践的时间不充分,缺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能力这一重要环节。4.选择的素材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没有写作激情。

高效课堂的理念告诉我们,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重视课前预习,重视课堂展示,学会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体验提升自我的幸福感。因此,要打造高效的作文课堂,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重视作文教学的预习,明确训练的重难点,切忌随意盲目地出题目练习

虽说文无定法,但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一定要做到有规可循。课前,教师可以根据本阶段训练重点和学生的作文基础,编写作文导学稿。一般提前两三天发放。导学稿要确定本次作文训练的重难点、目标要求、评价依据;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的课外书,收集材料,确定作文题目,前瞻性地预估学生可能出现的普遍性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习作前指导。让学生练笔时不再感到困难重重,也不会对突然给出的作文题目感到“无米下锅”,同时对本次训练的目标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下笔时自然会朝着训练目标去努力。通过预习指导,尽可能地减少学生作文时出现的问题。通过预习,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作文构思走进课堂,跟教师、同学交流,这样的学习效果要比盲目进入课堂,被动地听作文方法指导,没有目标地盲目作文效果要好得多。

在精选预习材料时,习题可选班内学生作文中的有关片段。经典作品也好,满分作文也罢,这些材料离学生本身的体验还有一些差距,往往使学生有一种望而生畏、难以企及的感觉。教师应注意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收集、积累学生作文中的典型语段,将学生的作文作为编写导学稿的素材,这样就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重视课堂交流展示,在合作互动中让学生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作文课堂的重点应在展示交流——评价——修改——再展示评价上。不能把修改这一重要环节放在课外流于形式,更不应忽视修改、再展示评价这两个环节。因为展示评价修改后的作品,是对学生作文能力的一种肯定,也是对学生下一次作文的激励。

在课堂40分钟内,要让更多的学生有展示的机会,一定要发挥6人小组的作用。首先在组内批改,对于预习指导下的学生作文可以先在组内交流展示,组长主持,由其他组员进行评价,找出优缺点,组长形成评价性文字,同时评出组内最佳作文,列出组内学生作文中的主要问题。然后组间竞争。教师利用投影仪,把各组的最佳作文展示出来集体评议,再一次

发现亮点和缺点,指导学生修改,同时把这次作文中的普遍性问题投影出来,指导学生修改。教师也积极投入到修改中,和学生共享修改作文的喜悦。将学生修改后的作文进行再展示,粘贴在班级文化墙上。为了保证课堂交流展示有充足的时间,组内交流可以在课前进行。总之,课堂不应是居高临下式的纯粹讲方法,也不应是单纯的静态的写,而应是一种师生间互相交流展示提升的动态过程。

三、重视作文教学过程中的生成问题,不断探索灵活处理生成问题的方法

作文是学生思想认识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综合反映,而思想认识和表达能力的提高是需要一定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变化的过程。教师应对每一次作文过程中暴露出来的普遍性问题做好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确定下一次作文训练的重点。教师就是一个发现问题、指导解决问题的引领者,带领学生奔跑在作文能力提高的漫长征途上。有句老话说得好: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任何成功都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心血和汗水。要让学生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写出一篇篇真实优美的作文,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长期坚持不懈地指导和训练,才有可能获得丰硕的成果。

总之,一次完整的作文训练,应包括预习、练笔、展示、评价、修改、再评价的过程。只有在有效预习的基础上作文,带着自己在作文中的困惑走进课堂交流,倾听评价,在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学生的作文水平才会有所提高,作文教学才算达到高效。

作文课堂,因网络而高效 篇4

学生为什么怕写作文? 一个重要原因是学习紧张,生活单调,经历简单,无法燃起写作激情,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在网络条件下,学生可以透过网络这个窗口观察了解社会,而且网络还能提供图像、动画、活动影像等,更能触发学生的写作激情和想象力。

如汶川地震发生时,我从网络上搜集相关的报道、图片、各地捐款的录像等,用PPT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听觉、视觉等感观刺激,激发学生写作激情。学生的写作激情被煽动起来后,让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各方面关于汶川地震的报道。网络强大的搜索和筛选功能,可让学生对地震的产生、后果、影响、产生原因以及灾难预警等各方面都能深入了解,好多学生都为之动情,为之流泪,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写出来。这时学生写作文可谓水到渠成,文思如潮。

二、再现生活,丰富写作素材

由于条件所限,传统的阅读方式中,普遍存在学生的阅读面窄、量小的情况,因而造成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阅读能力差、阅读效率低等现象,而且因为怕抄写,学生极少做读书笔记,作文素材的积累较少,写起作文就“无米下炊”了。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图文、声像资料,引发了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并入情入境,真所谓“坐在家中看世界”。鼠标轻点,大千世界尽在眼前。写景可点击“自然风光”,叙事可点击“时事新闻”,写动物可搜索“动物世界”……还可根据课文内容延伸,尝试写作。

要写出好作文必须注重书面语言和日常生活的积累。我请学生在班级网站上建立自己的个人主页,引导他们在主页上开辟“写作素材库”专栏,一方面,把网上阅读到的优美词句、精彩段落“粘贴”到素材库; 另一方面,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见闻感受记入“写作素材库”,并定期将“粘贴”的素材和生活素材进行分类、选择、整理。引导学生通过辩论会或谈天说地、精彩瞬间、佳作赏析等形式将自己所看到和搜集到的知识互相交流; 引导学生进行资源共享,让大家把搜集到的资料共享。这样,学生作文时就再也不会“无米下炊”了。

三、灵动多元,优化课堂教学

网络是一个多元的空间,网络环境的创设,能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使作文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更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网络作文教学不仅实现了教学时空的开放,也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开放。在上作文课《游XXX》时,考虑到农村孩子视野比较狭窄,游览的地方不多,我就选取了一处风景名胜,然后让学生欣赏该风景风光片,边看边议论,学生产生了真实感情。利用网络资源填补了学生的知识空白,充实了他们的思想。因此这堂生活作文课在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发的基础上,学生不知不觉地完成了习作,效果甚佳。

网络化的作文教学的迅猛发展,给作文教坛带来了活力与生机,人机互动、机机互动、师生互动的相互交流,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课堂结构,营造出“愉快学作文”的轻松氛围。

四、自主交互,方便作文评改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可见,学生能评价和修改习作也是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传统的作文评改中,教师台上读,学生台下听,“耳听为虚”,学生听得支离破碎,不以为然,而且教师关注的往往是那么几个学生的那么几篇文章,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教师就是惟一一个可能也是最后一个读者,显然评改效果不明显。利用网络评改作文,使学生“眼见为实,动手为真”,每一个学生都享有网络平台带来的平等地位与空前的自由,自己既是作者又是读者,评判他人也接受他人的评判。教师只是读者中的一人,不再是最后的裁定者。课堂评议,小组讨论,协作学习,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要学习方式。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表现,学生学得兴趣高,收效大。

依托网络引导学生评改作文,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和教师通过网络一起浏览学生习作,从中选出具有典型优、缺点的习作,投影到大屏幕,不同段落,词句可以用不同的字体显示,精彩之处可显红色,不妥之处可以闪烁。学生围绕习作要求,字、词、句、标点等部分集体评议,方便地实现增、删、变、换等修改。通过集体评改,学生对本次习作的要求更加明确,能从范例中取长补短,对如何修改自己的文章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参照范例进行自主修改、小组互改。网络为学生创造了相互启发,疏导与帮助,取长补短的良机,有利于提高学生评改的能力和作文能力。教师通过多媒体网络监控系统对学生机进行操作监控,发现存在问题,及时通过网络反馈给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个别辅导。这样的评改,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集体的智慧,使学生在自改互改中提高了修改作文的水平,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同时,任何一位同学都可以在网上找到发布自己作品的天地,接受同学、教师以及家长的评价。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利用网络进行作文评改可以加快评改节奏,提高评改效率与质量,而更重要的是能把作文评改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五、共享赏识,习作及时成果化

传统学生作文一般由教师评改打分后就了事了,投稿报社,往往是泥牛入海无声无息,试过几次不成功就不再投稿了。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活动不能及时得到公众的认可,学生创作的欲望就受到损害,逐步厌恶作文、害怕作文。相反,网络条件下,学生作文实现了“作文即作品”“文成即发表”“写作即交流”和“电子作品集即成果”的作文教学理想化目标。学生可以把文章在相关网站、BBS、空间日志上上传发表,还可以制作班级网页、个人网页。这会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心血没有白费,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更能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再试想,待到将来升学、工作甚至年老退休后,这些将会成为如何美丽的回忆。

网络的便捷、多元、经济、高效、共享等优势给我们的习作教学带来了正能量,弥补了实体写作环境的“先天不足”,为广大学生的作文学习提供一个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这些功能,拓展学生作文空间,优化学生作文心态,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作文教学环境,丰富学生语言,积累写作材料,让作文与网络同行,让学生在网络世界中享受作文的快乐。

摘要:作文教学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学生怕老师难,避之唯恐不及,言之亦是泛泛,然而我却还要蹚这一瓢浑水,实在是在形势的严峻下作出的思索。21世纪是现代教育信息化时代,以网络技术为主要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对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相结合呢?如何建立让学生发挥自主性、创造性的学习环境,有效地运用网络这一互动媒体开发学生的潜能呢?

高效课堂作文 篇5

一、“预习探究”环节

我们把预习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由辅助性环节演变为独立的教学环节。学生的课前预习,并不是把预习简单的放给学生,而是经由老师设计好学案布置给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相关经验、知识水平去体会、感悟,找出解答方法和答案。学生通过预习,品味感受语言文字;通过预习,积累运用语言材料。有些文章的精妙之处,独运匠心,不是靠教师讲解所能理解、体会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又培养了自学能力。

具体操作方法(教给学生预习方法):

一看:看每篇课文后安排的练习和思考题,让学生做好带着问题读书的准备。二查:让学生查阅课文作者情况;查阅课文中的人物情况;查阅课文的时代背景,就为后面的读书理解作好了铺垫。三读:让学生通读课文。对学生的阅读速度、遍数可不作硬性要求,应让学生视个人情况而定,读通读顺即可。四划:要求学生把生字新词、多音字、好词佳句、重要内容、自己疑惑的问题、文章段落等用符号标划出来,真正养成“一边读一边想”的好习惯。五想: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对①写了什么?②怎样写?③为什么写?这三个问题进行思考。

二、“交流展示”环节

目的: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能专注的倾听别人发言,并适时适度补充、鼓励、赞美对方。人人勇于交流,善于 交流,达到高效合作。

具体操作方法:(1)小组内针对本课学案进行交流,对标注出的疑难问题重点交流。 (2)强调小组长的统领作用,调控交流时间、进程、方向和内容,督促组员落实。(3) 各小组汇总自己组内不能解决和解决不到位的问题。(4) 老师对本节课的自学从学习、纪律、小组合作等方面进行总结、评价,逐渐规范学习程序。

三、“质疑释疑”环节

目的:训练学生能从不同角度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提高质疑能力。从而让学生体验提出问题、思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快乐。

具体操作方法: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如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字词发问,从能体现思路、揭示重点、统率全文的题目设问,从不理解的句子、句子之间的联系方面发问,还可以从标点符号方面发问等。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还要善于点拨释疑,针对具体的教材选择一些值得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

四、“主题训练”环节

目的:力争一课一得,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会联系和发现,使语文学习真正成为让人智慧的学习。

具体操作方法:

1、按类整合教材中的文章,做好整册规划、单元规划。2、及时提炼总结学法、写法,并能举一反三。如写人的文章,可以总结人物的描写方法: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细节描写等,然后紧跟上一个小练笔进行有针对的应用练习;叙事的文章,可以总结事件发展的过程,理清记叙的顺序;写景的文章,要总结抓住了景物的哪些特点来描写的。

五、“拓展延伸”环节

目的: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具体操作方法:

1、比较阅读,提升能力。即选取相关的教学资料,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读物加以对比,由此及彼、求同求异、拓展延伸,从而让学生牢牢掌握所学知识。

2、拓展阅读,丰富语文素养。教师用诱导、点拨、激励等方式促使学生就某一篇课文的某一主题,搜寻更多的阅读材料加以整理与阅读。

3、发挥想象,补充情节,利用课文所留出的“空白点”,对文章进行再创造。

4、随堂练笔,应用反馈。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地采取随堂练笔的形式,恰如其分地引导学生感悟体验作者的情感。

浅谈如何建设高效作文课堂 篇6

【关键词】作文;教学;高效;课堂

新课程理念视作文为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视作文为认知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学生是写作的主体,有自由写作权。在作文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从而建设高效作文课堂。为了应对各种统一考试,作文一直向考试作文看齐,规定时间,限制字数,限定文体。学生或是看着作文书寻灵感,抱着作文书找创新,彻底摒弃自己的思想,不能抒写个性,说假话空话。结果是作文效率极低,学生苦不堪言,老师一筹莫展。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语文老师必须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还学生以作文自主权,给学生作文的自信心,是学生创建高效作文课堂的必经之路。

一、高效作文课堂必须是学生主体课堂

作文课上,教师的各种努力都是为了引导学生能自主作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唯师独尊”传统观念,真正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思想,尊重学生的写作主体地位。

如今的孩子已经能相对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有相对独立的人格,希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和认可,学习困难的学生尤其如此。在作文过程中,老师要真诚地关心和帮助每一个学生,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做到既是老师也是朋友,永远对学生充满期待和赏识,采用激励式教育,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及时给予充分肯定。

二、高效作文必须让学生拥有源头活水

作文的源头活水,就是要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去观察分析和总结反思,对生活真正有感悟,时时产生一种冲动,要把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心中最真诚的情感,抒写出来,以至于不吐不快。

1.要让学生对生活有观察有体验。要求小学生观察,首先要加强观察方向的引导。教师要教给小学生具体的观察方法,掌握适当的观察顺序。如 “近—远”“远—近”“上—下”“下—上”或“表—里”的观察顺序等。这样,学生就会逐渐学会全面、精确、完整地观察事物。其次是教会小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观察。在观察时要引导学生多思考。最后是要重视观察结果的处理和运用。要求学生作观察记录和报告,或写作文和观察日记等。另外,要鼓励小学生提出在观察中发现的新问题,为进一步的观察探索活动做好准备。

2.我的作文我做主。传统的做法是老师布置作文题目,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文任务,每个孩子都要适应作文要求,结果是很多孩子写不出来或是写出来作文,老师不满意连学生自己都不敢看。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语文老师要转变观念,让“作文适应学生”。我的作文我做主,学生自己命题,自己确定写作时间。首先要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命一个作文题目,小组评选出最适合他们写作的题目。然后推荐到全班评选出学生自己觉得最有把握写好的两个作文题目。最后自己找出自己感觉最容易写的作文题目,自己在一周内完成。在这一周内,学生自己寻找灵感,可独立写作,也可借鉴别人的,写作方式灵活。这样就改变过去我的作文老师做主的局面,学生作文时就真正做到了有话可说,有情可诉,有理可引。

3.要给学生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口头作文的机会。让学生以读促说,以说促写。如课堂问答,辨论,演讲等,让学生在演讲中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表达具有说服力;在辩论中学会应对和辩驳,训练敏捷思维;在对话中学会传达思想,表达感情。语文老师还要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可以让学生复述课文、讲故事、编故事等活动训练学生的想象力。这样,学生作文有“源头活水”,作文自然就水到渠成。

三、让学生品味到甘甜,激发作文兴趣

一提到作文,学生就惶恐,因为无论怎么写,都没有十足的把握去稳操胜券。究其原因,就是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作文一直到小学毕业,尝尽了作文的滋味:酸苦辣麻。唯独没有品尝到甜味儿,由此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自卑心,不愿写作文,写了也不敢给别人看。

要让学生乐于写作文,首先就是给学生作文自信心,让学生品尝到作文的甜味儿。老师要赏识学生的写作,寻求亮点,让学生收获作文成功的喜悦。如发现学生拟题新颖别致,构思独出心裁,词语准确生动,佳句妙手得之,卷面一丝不苟等等,只要有一点儿可取,就要肯定、赏识。老师评定学生作文分数时,要鼓励性地给分;下批语时,要在比较中找到进步的地方,可以在班上横比,也可以与前次作文进行纵比。只要有值得肯定的理由,就决不放弃鼓励的机会。其次,老师要敢正视学生作文现实,再差的学生,再差的作文也是我们老师教出来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的内心世界,设法让学生写出真心话,就是动人的作文。最后,肯定表扬的方式要多样。从分数上肯定,或评语中鼓励,或全班点名表扬,或优秀作文展评。学生品到了甘甜,就会逐渐从自卑的阴影走出来,逐步找回作文的自信心。

四、分享交流,取众家之长补已之短

作文批改后,及时发给学生,然后全班同学一起分享成功作文的快意,品读赏析自己有激情的作文。为此,每次我都要安排一节作文诵读课。这样做,学生既可以感觉到作文是否简练生动,视野是否开阔,又可以增强语感,减少语法错误。同时也能培养想象力,来再现文中的意境。

如果说一次优秀作文多,学生就可以先在小组内诵读,然后小组推选出最优秀的,到台上诵读。最后全班同学评议出本次作文的前三名。只要认真阅读自己的作文,感受到自己作文的不足,才能有针对性地纠正。同时在听别人读作文的同时,也在品自己的作文,对照检查,借鉴别人长处,找出差距。这样,班上真正形成“以彼之长补己之短”的态势,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总而言之,当今作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就必须尊重写作规律,建立高效作文课堂。学生在生活中有观察积累,拥有作文有源头活水;在写作时有事可叙,有情可抒;作文完成后享受一份快乐与成功。只要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关注现实,拥抱生活,我们语文老师一定能打造出自己的高效作文课堂。

如何构建初中语文作文高效课堂 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高效课堂

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作文教学不受重视

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不在一朝一夕, 故必须通过足够的时间来进行系统的锻炼。然而纵观当今的初中语文教学, 由于受到各类考试的压力, 语文作文教学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甚至有些学校并没有专门设置语文作文课。语文教师也普遍认为抓牢基础知识, 提高阅读能力就可以将语文成绩提高, 这其实是一种片面的认识。这虽然强调了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教学的重要性, 但在初中语文考试中, 作文的分数比例大概是三分之一, 而这一百分比随着教学的不断推进将不断升高。作文更能考察学生对语言的应用能力, 同时考察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 还可以了解学生对于时事的关注和了解, 从而评判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 作文教学模式单一, 学生兴趣不高

无论是平时作文练习还是考场作文, 我们都不难发现, 很多学生对于作文的写作始终提不起兴趣, 甚至存在着抵触心理, 常常会产生“谈作文色变”的现象, 面对作文题目束手无策, 很难提笔, 对于教师设置的作文内容也不感兴趣。这其实和教师的教学有着很大的关系, 细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教师往往用两课时的时间来完成, 第一课时设置作文题目, 简单分析后便要求学生开写, 第二课时进行作文讲评, 对学生已完成的作文进行评分, 并选一些优秀文章来朗读展示。这样的教学模式死板、缺乏新意, 学生很难对课堂产生新鲜感和兴趣, 而教师只顾自己单方面传达教学内容, 却忽视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让作文课变得枯燥、缺乏活力, 不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三) 作文教学脱离生活实际

作文一方面讲究对语言文字的有效应用, 另一方面则考察学生的对生活经历的感悟与把握, 要求学生调动生活经验, 用文字反应社会现实, 弘扬社会美德。然而, 初中生往往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面临着考试与学习的巨大压力, 经常生活在家与学校的两点一线中, 社会经验就相对较少, 缺少生活情感体验, 也就很难对生活中的现象发表自己的感想与见解。而语文作文教学又对这方面的要求较为薄弱, 教师在设置作文题目时常常为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去出一些深奥或者说是晦涩难懂的题目, 脱离现实生活实际, 为了出题而出题, 缺乏探究与思考, 让学生陷入写作的误区, 其作文水平很难在这种锻炼中得到提升。

二、如何构建初中作文教学高效课堂

(一) 重视作文

作文在引起社会和学校的普遍重视后才能进行更加合理的教学安排。目前的作文教学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教学内容上都存在着很多的不足, 这需要教师和学校意识到这个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 不断巩固作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在作文课的开展方面做到严谨且合理。在作文课的教学内容上教师要精心安排, 如何安排可由整个语文教学小组共同讨论, 集思广益, 设计合理的作文题目, 或者同其他学科一样, 进行走班听课, 相互学习。教师也应当更努力地进行作文教学, 无论是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还是批改时, 都要尽心尽力, 努力去发现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让学生的作文水平能在有效的锻炼中得到提高。

(二) 创新作文教学模式

现阶段的初中教育在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上都在讲求创新与改革, 作文作为语文课衍生出来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样需要创新。学生往往对作文课的组织形式和教学内容存在着抵触心理, 教师应当认识到这一问题, 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去改进与创新。例如, 在课堂组织模式中, 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 让小组针对教师所设置的作文题目进行讨论, 或者由各小组轮流进行题目的设置, 在写作完毕后, 由小组成员或者各小组之间相互评判, 认真修改, 进行组与组之间的美文推荐, 让学生自己选出其认为较好的文章在班级内分享。这样的组织形式给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踊跃发言, 表达自己的看法, 也一改往日沉闷的课堂气氛, 且小组之间形成有效的竞争, 让学生在提高作文能力的同时进行团队协作能力的锻炼, 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 走进生活

作文来源于生活, 如果缺乏生活经验, 那作文就丢失了真实性这一特点, 作文教学也失去了其真正的意义, 故语文教师应当将生活与写作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在课堂内外组织各种各样的有意义的作文活动,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例如, 利用活动课时间举办一场激烈的辩论赛, 双方学生派出代表, 分别搜集材料、写演讲稿,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激烈的辩论可以鼓励学生学会观察和记录。在辩论结束后让学生以辩论会为主题, 写一篇生动的纪实文章, 让学生能够在亲身感受后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另外, 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走向社会、走进社区, 去感受社会上的冷暖, 参与社会活动, 不断积累经验, 也为写作积累真实的素材。

语文作文教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 我们要时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 发现他们的优点并使之成为作文教学的突破口。此外, 通过有效的写作指导可以让学生通过作文练习抒发情感, 同时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因此, 我们应该重视作文教学, 语文教育工作者仍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胡家曙.走出作文越教越笨的迷局[J].中学语文教学, 2011 (8) .

[2]王沛.“读·悟·写”一体化教学尝试[J].语文教学通讯, 2011 (17) .

[3]周燕.作文就是生活——学习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札记[J].中学语文, 2011 (10) .

[4]温旭光.关于作文教学的浅层次研究[J].价值工程, 2010 (9) .

[5]余昱.用人生的真实书写真实的人生——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探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6) .

[6]冯祖建.真情实感写人生——如何克服学生作文假大空现象[J].考试周刊, 2009 (23) .

高效课堂下的作文教学尝试 篇8

作文教学的传统做法, 就是老师向学生有板有眼地传授作文技法, 从拟题到立意、构思、选材等, 无一例外;对学生的作文从标点符号到字、词、句、段、修辞诸多方面逐一精批细改, 然后写出评语, 再给出等级或打出分数。如此做法, 老师越改越累, 越改越烦, 学生作文也趋于模式化、脸谱化, 作文教学陷入困境, 写作水平不升反降。

基于作文教学的困境和现状, 我对作文教学进行了两项改革尝试,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制定明确、具体的训练目标

时下风行的高效课堂, 有一个必备的环节, 就是目标呈现。每一节课, 都必须有明确的目标, 一堂课的内容要围绕目标进行。末了, 还要以目标检测本次课的效果。

作文也应这样。以往每次作文训练几乎都要涉及初中阶段的多种作文技法, 真可谓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每一次的作文训练都应有明确具体的目标, 一方面学生作起文来就有了侧重点, 化难为易, 另一方面批阅就有了针对性, 化繁为简。

如何确定训练目标?我校语文高级教师李万龙老师编著了一部校本教材《记叙文写作红与黑》。每次作文, 我都结合课堂所学, 依据《记叙文写作红与黑》确定一两个训练目标。例如, 在八年级学习了《背影》这个单元, 在学生知道了设置清晰的叙事线索的重要性之后, 就需要进行在作文中设置叙事线索的训练。线索的设置有多种, 于是我特意设置了几种线索, 学生从中选择一种作为训练目标进行作文训练:1.以人物的活动为线索;2.以某一具体事物 (特别是很有象征意义的事物) 为线索;3.以时间转换为线索;4.以空间转换为线索;5.以人物的一句名言或习惯性动作为线索;6.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如此一来, 前文提及的“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作文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作文教学的效果也得以增强。

二、指导学生自评、互评作文

以往对学生作文“精批细改”的方法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却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拿到被教师修改得面目全非的作文后, 看一看等级 (分数) 后, 就将作文本丢在一旁。至于老师为什么要这样批改, 自己在这次作文中有哪些收获, 真就无所谓了。

“文章不厌百回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 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 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 沟通见解。”因此, 当学生写完作文初稿以后, 教师既不要越俎代庖, 又不能袖手旁观, 而应该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评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基于此, 我提出了自评、互评作文的方法。

自评、互评作文有多种形式:

1. 自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 做到文从字顺。”自评作文既是一种习惯, 又是一种能力。自评更重要的是, 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本次作文各方面的要求, 发现自己作文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学生通过自我修改的实践, 改正作文中的问题, 掌握修改的方法, 提高自改作文的能力。

2. 他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 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 沟通见解。”互相评改作文亦即他评, 就是让学生同桌, 或自愿结对子交换评改。目的是使学生相互启发, 相互借鉴, 相互促进, 激发兴趣。限于学生个人水平, 文章中的毛病往往看不出, 为此, 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有指导地组织学生相互修改, 共同磋商。学生互改时应注意两点:一是既要省时又要注意质量。二是批改要抓关键, 抓重点。既要统观全局, 又要针对本次作文的训练目标, 有的放矢。

3. 组评

把全班学生划分若干小组, 每六人一组, 任命一组长, 负责批改。批改时, 教师将学生自评、他评过的作文分发给各小组, 一人批改一本, 写好眉批和总批, 并签名。然后与本组同学交换, 看本组其他同学批改过的, 发现错批、漏批或批语不当的及时转告主批人。每个学生都对自己所看的作文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给个分, 由组长集中进行平均, 将平均分作为该生该次作文的最终成绩写在作文本上。每组最后推荐一篇最好的作文在全班展示。分小组互改互评具有新鲜感, 能唤起学生作文的兴趣。

4. 师评

老师从每组学生作文中各随机挑选一本进行评阅。评阅时既要关注学生作文, 更要关注自评、他评、组评的评语。针对本次作文训练的目标, 老师从中归纳总结学生本次习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提醒学生“对号入座”, 检查自己的作文。

高效作文课堂 篇9

俗话说: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这所谓的无定法其实就是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作文教学方法也不例外。那么怎样的教法才是科学有效的呢?根据不同的教材特点、不同类型的作文训练来选择不同的教法。如:我在教学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作文《描述一个精彩片段》时, 就以情景教学法为主、小组交流法为辅, 多种教法综合使用。文无定法, 但对教师来说, 学习中应如何引领学生快乐地走进写作天地、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还是相当关键的。对学生来说, 形成写作基础技能是必需的, 借鉴优秀写作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 学生的作文学习, 尽管要抒写真我、抒写个性、抒写真性情, 但绝不应该在简单提示后就放任自流, 或是千方百计地寻求花样翻新的课堂指导形式。在作文教学中, 遵循一种科学的、完整的、开放性的、人文性的教学模式还是极其必要的。

二完善语言表达, 引导说话

语言, 是作文的形象。 (1) 提笔之前, 可以先让学生做说话练习, 这样使学生思路清晰, 思维活跃。作文课首先就是说话课, 然后才是写话课。要引导学生先说后写。如何引导学生说好话呢?那就看语文教师的艺术了。 (2) 要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使学生敢说。怎样才能使学生敢说呢?我认为, 首先要有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课堂上, 教师既是学习的引导者, 同时又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 让学生感到教师是朋友, 可以一起聊天、一起学习、一起讨论问题, 打破学生的畏惧心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 认真倾听每个同学的发言, 热情地鼓励学生积极去说, 不轻易批评学生, 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培养学生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 培养求异思维。 (3) 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会说。敢说才能会说, 说好才能写好, 要放手让学生去说, 去练习。例如:讲究条理, 引导学生说话有顺序;注重实际, 引导学生说话有理有据;强调情感, 引导学生说话有声有色等。

三结构布局合理, 指导谋篇

如果说,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 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骼。一篇文章, 仅有鲜明的主题, 充实而生动的材料还不能算好文章, 只有对所选的材料进行合理布局, 才能达到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但是, 目前大多数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 对于“如何确立中心”、“如何选择材料”指导较多, 而对于如何布局谋篇却指导不够, 结果造成很多学生的作文语言生动、内容充实, 但条理不清、结构紊乱。因此, 我在作文教学中, 要把培养学生的布局谋篇能力作为一个重点来抓。教师要放心地给学生充分的自由, 让他们徜徉在自由的思维空间里, 自主构思, 拟订提纲。

四重点指导写法, 构建骨架

当一切写作材料都在学生运筹帷幄之中后, 我就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写。先引导学生定一个吸引人的题目, 接着写好“龙头”、“豹尾”、“猪肚子”。例如:在教学五年级第四单元作文《写一件关于诚信的事》时, 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来定吸引人的题目的: (1) 引用佳句法, 如《言必信, 行必果》。 (2) 引用俗语法, 如《谎言不开花》; (3) 移用点染法。如《诚信无价》《情义无价》; (4) 妙用修辞法, 如《诚信——人生的通行证》《诚信是金》。

如何写好“龙头”、“豹尾”、“猪肚子”呢?所谓“万事开头难”, 开头可以引用名言警句, 如:“诚信像土, 为无数幼苗提供了营养;诚信像水, 滋润着小树舒枝展叶, 天天向上;诚信像根, 将魄力与智慧提供给生长中的树干, 使小苗长成大树。”“假如生活是船, 那么真诚就是船上的帆;假如生活是无垠的天空, 那么真诚就是雨后的彩虹;假如把生活比作钟表, 那么真诚就如钟表上不可缺少的时针, 指引你生活的方向。”等等。启发学生写好了开头, 就等于开启了学生写作的心门。写好了“龙头”就酝酿“猪肚子”。这“猪肚子”呀, 要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把“诚信事件”写具体。写好了“龙头”、“猪肚子”, 就要来一个画龙点睛, 写好一个“豹尾”。写“豹尾”可以启发学生引用名言警句, 首尾呼应, 点题。语文教师如果在指导写法上下足了功夫, 就为了学生的习作构建了一个“骨架”。有了“骨架”, 学生写作才不会偏航, 如果能引导学生在“骨架”添上“血肉、皮肤”, 再给它修饰打扮一番, 那就更活灵活现、耐人寻味了。

作文教学之所以难, 因为它不仅是一门技术, 更是一种艺术。要改变农村作文教学低效耗时的局面, 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打造高效的作文课堂, 让作文课真正上好上活, 我们语文教师就要大胆地尝试, 反复地推敲。“宝剑锋出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我坚信:只要我们语文老师执着一点、再专注一点, 那么作文教学的新风貌便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兰珍莉.浅论影响新手班主任心理健康的原因及对策[J].新课程 (中旬) , 2014 (3)

高效课堂背景下的作文教学模式 篇10

在语文学习中, 很多学生写的作文内容很单一、贫乏, 有大、空、抄的弊病, 缺乏真情实感, 只有叙述没有描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本节课教学设计为: (1) 预设目标:明确细节于记叙文之重要性;领会并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与技巧。 (2) 实例指导。 (3) 实战训练。 (4) 归纳总结。

一、学生预习·教师导学———激发兴趣

提前一天将“导学案”发放给学生, 引导学生自学。学生首先根据“导学案”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 然后按照“学案”独立思考并作出自己的评价。导学案有助于学生学习有关于细节描写的概念、分类以及作用。导学案以“望父买橘”为例来明确细节于记叙文之重要性。

【望父买橘】

《背影》中父亲过铁道买橘子一段, 如果我们来写, 可能会写“父亲蹒跚地走过铁道, 艰难地爬上月台, 为我买一堆橘子。看着父亲的背影, 我感动得哭了”。

朱自清写了这样一段文字:“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 穿着黑布大马褂, 深青布棉袍, 蹒跚地走到铁道边, 慢慢探身下去, 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 要爬上那边月台, 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过铁道时, 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 自己慢慢爬下, 再抱起橘子走。”

思考:你觉得我们来写的这个语段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请作出简要评价和修改。小组交流后达成共识, 明确细节于记叙文之重要性, 并开始尝试修改。

学生浅谈感受:由于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 所以读者的泪会随着作者一起流下来。作者把心细如发, 爱子如母的父亲写得可亲可感, 打动人心。

本环节学习中,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 紧扣学习目标, 进行自主学习、自我探究。

写作文是大多数学生感到头疼的问题, 他们都想学到如何把作文写得具体生动的方法。教师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这个问题以及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来对学生进行引导, 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学生合作·教师参与———解决难点

“合作”指的是课堂上, 在学生“预学”的基础上, 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解决“预学”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在“预习”已经就学案以“望父买橘”为例来明确了细节于记叙文之重要性。但如何运用细节描写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呢?对于初中生来说还是有些难度。于是教师利用两个典型片段对比, 让学生分析其值得学习的地方。

语段一的对比:

A.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 穿着黑布大马褂, 深青布棉袍, 蹒跚地走到铁道边, 慢慢探身下去, 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 要爬上那边月台, 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摘自朱自清《背影》

B.只见他爬过铁道, 买来几个橘子。我的眼泪很快流下来了, 爸爸真是太好了, 看着爸爸的背影, 我的眼泪又来了。

语段二的对比:

A.缺乏细节描写的文章片段:

初一刚住校, 我很想家, 就打电话回家, 接电话的是母亲, 我说, 妈妈我想你, 妈妈说她也想我……

B.有细节描写的片段:

1.初一刚住校, 我是那么的不适应, 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陌生, 陌生的同学, 陌生的教师, 陌生的教室, 陌生的学习内容, 连自来水里流出来的水都是陌生的, 晚上醒来, 想起妈妈的笑脸, 爸爸的大手, 奶奶的唠叨, 爷爷的叮咛, 泪水一下子就流了出来……

评语:增添了心理细节、肖像细节描写。“我”的思家之情表现得更真更切, 排比修辞使语势强烈。

2. 初一刚住校, 我很想家, 就打电话回家, “叮……叮……”电话通了, 我仿佛看见妈妈正在洗衣, 听到铃声, 她立即放下衣服, 跌跌撞撞地奔向电话, 嘴里还不停地说:“别着急, 我来了!”她哪里知道我根本听不到!“喂?秀, 是你吗?”是妈妈的声音!我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妈, 我想你!我……”我说不下去。“我也想……想你!”我感受到妈妈的颤抖, 她一定是一边笑着, 一边流着泪……

学生合作学习交流的同时, 老师深入小组内部参与合作, 了解学情。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 以学生为主体, 但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 教师更应该全方位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去。

三、学生展示·教师激励———催生自信

教师先引导学生找出片段精彩之处加以分析, 通过这两个片段的对比, 学生交流后很快就找出语段一A的动词用得好, 感染力强, 语段二A只见概述不见描写, 更不见细节, 语言枯燥, 人物形象模糊, 感情平淡。语段二B增添了心理、语言细节描写。“我”与母亲相思之情表现得更真实、更生动、更浓烈, 语言生动。

展示形式:主要分两种, 一种是组内展示 (小展示) ;一种是组间 (班内) 展示 (大展示) 。

本环节“展示”的针对性强, 学生就“合作”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向学习小组、全班学生或教师请教, 使问题得到最终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生与生、师与生不是孤立的, 是彼此互帮互助, 最终达到共赢共长;解决的问题是选择那些的确具有价值性、普遍性、规律性、生成性的问题。

这里的激励, 不仅仅只表扬学生, 应该包括追问、引导、纠错、引发互动等, 尤其是调控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在教师角色发生改变后, 教师的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 因此需要做到:备课充分、预设到位、认真倾听展示内容、及时进行评价, 做到干预而不干扰。在课堂教学中, 特别是在学生展示阶段, 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体态、分值、物品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课堂活动进行评价、反馈, 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课堂气氛的作用, 有利于三维目标的完成。“激励、唤醒、鼓励”是教师组织课堂的三大法宝, 从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精彩的课堂激励评价, 能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 激发学习动机, 诱发学习兴趣, 进而主动学习, 提高学习成绩。

四、学生探究·教师引领———解决质疑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多种方式探究知识、发现规律的过程。这种形式符合学生学习的身心特征, 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好奇心与求知欲, 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集中在一起, 进入到一种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如果说学生在第一环节中已掌握了50%知识, 第二、三环节掌握了30%知识, 那么第四环节就是着力解决全班大多数学生剩下20%的知识问题, 以及随机产生的知识生成点。

在学生探究过程中, 教师要会相机抛出充满智慧挑战的问题, 发挥组织者、协调者、点拨者的作用,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五、学生达标·教师测评———繁衍成功

在最短的时间内检测学生目标达成的情况, 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对“学”与“教”的内容作出反馈。

在本节课中,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明确细节描写的方法时, 老师马上出示训练题:

1. 用细节描写对淑女与粗汉吃相的两个片段进行细化。

描写淑女:她端起碗, 挑了菜叶, 送到嘴里, 嚼起来。

描写粗汉:他端起碗, 拿起筷夹了菜, 合着饭往嘴里送, 又掺和了汤水。

2.根据孟郊《游子吟》中“密密缝”改写片段, 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词语:

母亲把线头在舌尖上 () , 又用指尖轻轻一 ( ) 。她年纪大了, 那细小的针眼仿佛也成了一道难闯的关。她一手拿着衣服, 一手 ( ) 着针, () 着眼睛, 凑到油灯前, 就着油灯的亮光, () 着将针线穿来引去。那密密缝织在一起的是母亲对游子的 () 。

3.观察父母的某一个表现“爱”的片段, 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对其进行细化。

当堂训练的形式, 如, 学生自己对所学内容进行自我总结, 提出新的问题;学习小组的相互提问;教师选一些典型的题目对学生进行训练。反馈提高具有以下特点: (1) 及时性, 在课堂上及时地将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 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 反思性, 通过多种训练的形式, 促进了学生的反思, 明确自己的掌握情况。

高效课堂作文教学的点滴思考 篇11

一、改变作文教学观念

当下的作文教学课堂,大部分的现象都是老师挑出几篇“优秀范文”进行点评,大多数同学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作文都被打入了“冷宫”。结果是学生越写越没劲,越写越不知道怎么写,进而产生厌倦心理。

即使是近些年的高考题,在这个问题上同样存在一些让人遗憾的地方,最突出的现象便是作文与生活的脱节,使得作文出现了不应有的尴尬。因此,当下作文教学必须真正从本质上进行改革,彻底改变我们过去的一些作文教学观念。

因为作文教学的观念不改变,所有的施教手段都有可能成为空谈。而要改变作文教学的观念,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注重研究当下的时代特征和学生特征,在平时的课堂作文教学中尽量表扬大部分的学生,即使最差的学生,也要尽量找到闪光点,给他们制造作文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创作的激情和动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作文教学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另外,引导学生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当务之急,与之并重的便是让学生的写作从他们自己的实际出发,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作文水平真正走出低谷。

二、引导学生积极加入进来

朱自清先生在谈到自己的中学语文教学经历时曾感慨地说:“批改作文是一件最徒劳无功的工作。”当前大部分老师批改作文是带有功利性的,要不是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要不是为了体现自己的尽职尽责。精改也罢,粗改也罢,无论哪一种方式,必须让学生接受和欢迎,必须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果批改得不到学生的共鸣,不能激发学生创造的冲动,“改”不如“不改”。

如何改变这种局面,我认为在当下的作文课堂教学中,不妨“邀请”学生加入进来。与其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不如来个“集体大合唱”。一般情况下,一个老师带两个班级,学生差不多,所以把两个班级的作文进行互换批改。同时,把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发个每个学生,评析讲解后,老师指导学生进行修改。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我发现学生们不仅认真细致地批改、点评,而且在修改别人的作文时,能够发现自己出现的问题,再创作时水平相应会有所提高。

三、以人为本,追求写作自由,张扬个性

文章不是写作理论的创造物,文章更不是写作技巧的堆砌,写作的根本在于情感的表达,在于对社会、自然的观察、思考。学生作文,首先要写其想写,说其想说。说出来了,写出来了,然后再学习怎样说得更生动,怎样写得更好。教师之于前者,是引导;于后者,是点拨。要说“教”,仅在于此。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训练时,给出题目或材料后,教师应避免过多的干扰,让学生放开手脚,自由发挥。

高效作文教学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社会,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要以培养学生的认知感悟力为起点,让学生按自己的目光审视客观世界,用自己的思考方式感知世间万物,以形成独特的视野,孕育鲜活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实际需要传授一些必要的写作知识和技巧,这才是写作教学的正路。对于我们语文教学者来说,消除学生思想上的束缚,放手让学生写,大胆地写、自由地写,是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

四、重视平时素材积累和创作时的准确、灵活应用,多学多练

罗丹说过:“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发掘出美来!”

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重视学生素材的积累: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积累素材。可以摘录精彩的句段,可以写自己的感悟。随手写来,不拘形式,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

学生高中生活很枯燥、繁忙,根本没有时间看课外读物。所以所有的素材必须从学校生活中来。如何积累素材,单靠学生自己根本不大可能。所以我在平时的自习早读时间,分发我总结积累的素材和优美语段,同时要求学生交流节假日积累的素材。两者结合,长期引导学生分类积累,以备不时之需。

素材有了,可不代表学生就会写了。好的作文,需要的是创作。所以在平时的作文课堂教学中,我重视引导学生发掘、组织手中的素材,指导他们灵活运用手中的素材。我的理念是:素材不在多,当你需要时,信手拈来两三段足够矣。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课堂作文的训练,一节课一个话题,要求当堂完成。训练学生对素材的灵活运用能力和组织能力,以及学生们潜在的作文能力的开发!一学期下来,学生作文能力明显提高许多。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课外作文与课内作文相结合,广泛积累与集中训练相结合,张扬自我与统一标准相结合是必要的。只有如此,才能让学生在自由创作的基础上,遵守高考作文的章法,从而写出别具一格的好作文。

高效作文课堂 篇12

一、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传统的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经常是给出作文题目就开始让学生提笔写作。在缺乏思考和分析的写作过程中,很多学生写出的作文和题目不符,甚至出现离题万里的现象。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在开展作文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分析作文题目,列出作文大纲,并从掌握的素材中进行选择。在兴趣指导下的写作过程是充满乐趣的,能让学生运用优美、生动的语言进行创作,写出好的作文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时,教师在布置作文题目后,要让学生认真分析题目,思考选择写作方向和角度,然后组织他们进行说作文的环节。在活跃的氛围中,学生能把自己要写的内容用流利的语言说出来,让他们理清思路,高效地完成写作任务。

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让他们获得更多写作素材

生活是学生进行创作的源泉,只有在生活中用心观察,才能获得深刻的感受,在写作时把观察到的事物和感受写出来,让学生摆脱“无米之炊”的困境,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使他们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和步骤,获得更多的写作素材,为写出优秀的作文打好基础。

1. 引导学生用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了解事物的特点

生活是学生进行作文创作素材的主要来源,在生活和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掌握事物的特点,在写作过程中能条理清楚地写出来,有效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例如,在让学生写《我的好朋友×××》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观察好朋友的头发、眼睛、肤色等特点,观察他们所穿的衣服。在写作时,既要描写好朋友的外貌特征,还要描写他们的性格特点。通过用心观察,学生掌握了更多的写作素材,并能灵活运用掌握的素材进行写作,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2. 对学生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时,学生不仅要通过看来进行,还要通过听、摸等方式来综合全面地对事物进行认知,加深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在写作过程中,学生能运用掌握的语言文字把观察到的内容详细地描写出来,使他们的作文言之有物,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例如,在让学生描写大树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大树的枝干、树叶的颜色和形状,认真听在风中树叶发出的声音,用手摸一摸树干。通过多种观察方式,让学生对树有直观深刻的认识,能让他们在写作过程中选择独特的视角进行写作,使他们写出优秀的作文。

三、注重阅读教学,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遇到最多的现象就是学生缺少写作素材,在进行写作时,冥思苦想也写不出几行字来,导致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在快乐作文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要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让他们通过阅读拓展知识面,增加知识积累。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准备一个好词好句本,把遇到的好词好句记录下来,并反复进行阅读,达到背诵的程度。通过积累和记忆,学生掌握的知识和素材越来越多,他们在写作时能从中选择合适的素材,并灵活运用语言进行写作,完成优秀作文的创作。在引导学生阅读时,教师要问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使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获得快乐阅读体验的同时,学习文章的构思、语言的运用等,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提高写作能力

在快乐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写作活动中,需要让学生坚持小练笔,不仅在作文课上进行写作,还要每天坚持写日记,并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在写日记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让他们从一天当中发生的事件中选择一件来写,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写清楚。日记是学生心理活动的真实反映,在写日记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详细地把自己经历的事件写清楚,还能把自己的情感和体会写出来。通过写日记的练笔方式,让学生运用语言和遣词造句的能力越来越高。在作文课上,学生不再畏惧写作,他们能把在写日记中获得的经验和能力运用到写作文中,用流畅的语言和掌握的素材进行创作,使他们能够写出内容丰富、情感真挚的作文来。为了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教师要对学生的日记写出评语,对他们进行表扬和鼓励,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产生写作兴趣,坚持每天写日记,通过不断的练笔提高写作能力。

五、绘画和写作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绘画是小学生都喜欢的一种活动方式,在绘画过程中,学生能充分发挥想象和创造力,画出心中所想的事物。在作文教学中,把绘画和写作相结合,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趣味性的学习氛围。在教师给出作文题目后,学生通过思考和想象,把自己要写的内容画出来。在绘画的过程中,学生找出了写作重点,在习作环节能够进行详细、深入的描写,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例如,在让学生以《家乡美丽的……》为题进行写作时,学生可以把自己认为家乡美的地方画出来,在绘画过程中,他们能充分展开想象,把自己对家乡美的理解画出来。通过绘画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使他们在写作过程中能把对家乡的喜爱之情融入到文字中,重点突出的完成作文,有效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上一篇:网络大学德育教育管理下一篇:稳心颗粒/治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