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学习活动

2024-06-10

高效课堂学习活动(精选12篇)

高效课堂学习活动 篇1

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在教师设定既定的学习目标的情况下,通过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以小组团体成绩作为综合评定的现代教学组织形式。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任务通过研究与学生相关的学习和社会生活的综合性、实践性内容,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社会技能。该课程具备很强的实践性,小学生通过个人的学习和实践往往无法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这也是传统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的弊病,而在合作学习模式下,学生的技能和长处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在团结协作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大大增强。因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活动目标和课程组织形式上与合作学习都有很强的融合度。

新课程改革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列为三种新型的学习方式,那么,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实施合作学习有何意义,又该如何开展?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进行了粗浅探究。

一、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实行合作学习的意义

1.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

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应该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和核心,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获取书本知识,更要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掌握终身受益的技能和本领。与此同时,教师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合作氛围,让同伴们一起有效地开展合作、探究活动,这无疑比教师一味地用语言引导,或是在教师亲自带领示范探究,有更好的效果。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上,学生之间进行相互合作、相互启迪、共同探究,化被动学习为主动研究,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自动、自发的学习。

在综合实践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实现知识的自我构建,同伴之间相互获取知识,学习经验和方法,比单纯地从教师那获取理论知识更有实际价值和意义。

2.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生的年龄小,身体和智能都处于发展阶段,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放性和创造性特征十分显著,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活动为小学生提供了众多“再创造”的时间和空间。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具备很强的自主性,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会发现很多具备思考价值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共同探寻问题解决的关键所在,突破习惯性思维,发挥自主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教师细化学习方法的指导

如今,虽然小班化教学得到了普遍实施,但尽管如此,教师要对二三十名接受能力尚不是很强的小学生进行细致入微的学法指导的话也是有比较大的难度的。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帮扶学习的作用。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一般以五人左右为一个学习小组,全班分为四至七组,各组选一名负责人,教师只要集中对负责学生进行重点指导,然后让组长指导组员一起研究,这样省时省力,效果也更为理想。该模式一方面将教师从烦琐的教学过程中解放了出来,另一方面也锻炼了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激发了组员的学习兴趣。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合作学习的开展方法

1. 科学地组建活动小组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科学地组建学习小组是高效地开展实践活动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总的来说,“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是分组的基本原则,即在由四至六人组成的学习小组内,安排不同兴趣、特长和能力的学生,做到人尽其用;各组之间整体实力尽量做到基本均衡,通过各自组成员的协同努力,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基本均等。另外,小组长的选择也应该十分慎重,可以由各小组成员共同推荐,让那些组织能力强、工作积极、学习成绩良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组内成员的分工合作。小组长也可以实行轮流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实际表现加以适当调整。

总之,合作学习中学习小组的建立必须追求高效、团结,一方面突出学生的个人领导能力,另一方面注重集体力量的发挥。

2. 创设有利条件,激发学生合作兴趣

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适宜的教学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例如,在“我们的午餐”这一部分的教学活动中,考虑到孩子们喜欢“过家家”的小游戏,喜欢做“饭菜”,于是笔者为学生创设了“厨艺大赛”的情境:在教室里摆设了很多个小摊位,上面放置了各种食材和餐具,让学生进行“厨艺展示”。学生仿佛走进了美食天堂,觉得十分新奇,参与的积极性一下子被激发了起来。学生三五人一组,进行现场分工合作,有的“配菜”,有的“洗菜”,有的“炒菜”,还设计了多个好听的菜名。整个实践活动课堂轻松活泼,教室俨然一个童话般的厨房。另一方面,教师应合理安排综合实践的合作内容。尽管合作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一种有效开展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也不是任何教学任务的最佳授课形式。教师应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教学条件和环境为依托,选择有合作探究价值的实践内容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有的实践课程学生可以独立完成,如小科技制作,对动植物的观察等;而有的活动系统性比较强、时间跨度大、难度高,如对家乡水污染的调查、对家乡习俗的调查研究等,这些就比较适合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

3. 教师引领,有效合作享乐趣

在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中开展合作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被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工作任务有任何的减轻。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在合作学习活动开展前,教师要明确实践活动的目标和要求,确保学生探究活动方向的准确性。在孩子们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亲自深入学习小组,仔细倾听、仔细观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迅速地思考下一步的教学活动的调整方式,设置全班学生讨论的问题,思考需要亲自讲解的问题,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指导和监控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例如,在开展“凉茶的研究”的主题实践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调查组与服务组交流凉茶的历史,摄影组展示活动的剪影,文艺组、美工组出版小报、画报……在分工与合作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分享到合作的乐趣。

4. 及时交流,激励评价促发展

小组合作离不开及时和有效的小组交流活动。当活动某一步骤结束,成员需要汇总活动成果,进行资料加工整理,评价彼此表现时;当有新的问题,不知活动怎样拓展时,都需及时讨论。教师要求组长召集组员进行资料汇总,撰写调查报告,及时交流总结,尽可能地确保成果交流的效果。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起到很好的导向与促进作用。教师在评 价过程中,要着重突出小组成员的优点和进步,指出存在的缺陷与不足,鼓励学生扬长避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三维教学目标。在对小组合作学习 的评价过程中,教师要特别突出对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态度和行为表现进行客观的评价。同时,教师还要组织全班评选出最佳合作小组,对每一位小组成员进行适当奖励,激励其他小组更好地进行合作学习,主动承担责任,共同分享,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新局面,不断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教师要根据各小组的实际活动情况进行评分,鼓励先进,带动后进,实现共进。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合作学习更是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入了源头的活水。在合作学习中,小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兴趣更加浓厚,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个性才能得到有效施展。在合作学习模式下,小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也将得到飞速培养和提高,最终实现高效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

高效课堂学习活动 篇2

学习心得

鹤山乡教研室---朱开胜

5月27日至28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宁阳县葛石镇夏庄完小举行的“北京专家携手教研,构建幸福课堂活动”,在这里,全县各乡镇的领导及英语骨干老师齐聚一堂,听取了来自北京芳城园小学领导的精彩报告及老师们的高效课堂。

芳城园金海荣校长作了《润己泽人 追求卓越——北京市芳城园小学润泽文化建设实践之路》的专题报告。从环境润泽和人文润泽两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该校的润泽文化,李丽主任从教科研方面做了《实践常态科研,促进教师持续发展》的报告。介绍了本校的教科研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报告会精彩、生动、感人,既有很强的思想性和理论性,也有很强的实践性和针对性,使大家听后深受教育启发。28日的四节英语示范课,更是令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一、朴实大气的课堂

纵观各位老师的课,他们没有刻意追求语言的华丽、课件的精美,更没有摆那些好看而不实用的花架子。教师完全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了解学生的起点,直面学生的教学现实。呈现在听课教师面前的是真实的、不加粉饰的、常态下的课。让人感觉自然,亲切,可看,可学。留给学生的是充足的思考空间,课堂是一个师生共同“享受”知识能量、传递信息的空间,让我们真正体会到课堂教学的朴素与扎实。

二、讲课教师自如驾驭课堂的能力令人折服。他们充分挖掘学生的每一个兴趣点,将他们引向知识的海洋,乘风破浪,一往无前。对于文本的讲授可谓深入浅出,针对文本设计了各种问题,在解疑释惑的过程中处理了本课的生词和重难点知识,感觉行云流水般流畅。讲课教师的设计天马行空,但又并非毫无章法,从他们的设计中时时刻刻能够感受的教学策略的身影。他们仿佛是技艺精湛的魔术师,将教学策略运用的收放自如而又如羚羊挂角,不着痕迹。这可能是我这次外出学习感受最深,也是最应该学习的地方。通过听课我再次认识到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讲好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

三、在听课中我发现几位老师都有几个共同特点:

1、口语流利,发音准确。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保证孩子对课程的理解,才能保真孩子学到正确的知识,地道的语言;

2、把握课堂和教材的能力强,教学活动的设计比较实用;

3、教态亲切,表情丰富,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的进行授课,富有艺术性;

4、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作后盾,词汇丰富,课堂充实。

也谈高效课堂下的高效学习 篇3

【关键词】高效;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4.21

40分钟的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无论语文教学发展到了何种境地,务实、高效终将是被永久保存的东西。然而,在教师努力发展自己高效课堂教学能力的同时,我们更应关注学生在高效课堂下的学习高效。从学的层面上探寻,以求更好地提升教的高效。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在有限的40分钟内高效地学习呢?笔者以为,此事绝非一日之功,而是需要进行长期训练的,更有可能是需要多学科相互配合进行的。但此事也非无迹可循,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简单地训练:

一、教学生学会预习,理解自己该理解的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让学生学会预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高效教学。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很多孩子不知道如何预习,更为可怕的是很多老师不知道如何教给孩子预习。以语文教学为例,预习不单是将课文读熟、读顺,更应就简单的段落进行初探及理解。

预习是教学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此项任务的落实主要依靠学生自主进行,并不在教师的控制范围之内。笔者以为,完全可以在预习过程中邀请家长参与其中,既起到了督促的作用,又给孩子以较好的预习引导。

选入教材的课文都是具有一定的人文性及工具性相结合的文质兼美的文章,而此类文章的解读有易有难,难者需采取合力解读等方式进行方可,然而易者却是通过学生的预习可以自行理解的。所以,在预习过程中,应该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解读。

以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诗歌《快乐的节日》为例,在预习过程中,布置了如下的预习任务:

1.读熟诗歌;

2.学习课文后的生字,并在文中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3.查找歌曲《快乐的节日》并和家长一起听几遍;

4.在文中找出能展示我们快乐的句子或词语;

5.找出你最欣赏的一小节,并读给你的家长听。

如此的预习不仅让学生关注了课文,更让他们关注了课文的内涵。更为重要的是在预习要求中加入了家长的因素,发挥了家庭教育的作用。

由此想到了不少公开教学中仅就一课进行了精致的教学,却忽略了同样作为整体中一部分的下一课教学。仅关注本课的教学,却丝毫不涉及下一课。笔者以为,完全可以在每一课的教学结束时,提前布置下一课的预习任务,让学生的预习能力得以培养。

二、教学生学会思考,思考自己能思考的

高效课堂不仅体现在教的高效,更体现在学的高效。在经历了预习过后,学生对课文内容已有初步了解,所以,高效课堂下,学生的思考应进入更深的层面,不能停留在简单的问题之中。

以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母亲的恩情》一课为例。之前的预习已经让学生了解了课文的内容,并会背了《游子吟》一诗,在教学时则关注以下问题:

1.“慈母之慈”具体表现在哪儿?

2.当母亲在昏暗的油灯下缝补衣服时,孟郊在做什么?

3.孟郊看到母亲头上的白发时想到了什么?

4.孟郊眼中的小草与太阳分别让你想到了谁?

5.结合书中的三幅图分别理解每一段的意思。

如此的问题引导既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有所思考,更将学生推向了更深层次的解读范围。

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在高效课堂下,教师占用的时间不多于10分钟。在有限的十分钟内,如何引导学生去理解课文的内容并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但是,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不定向的,是我们无法控制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前设计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已得知识和欲求知识,并以设计出符合多个学习层次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维。

值得一提的是,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关注更多是课文人文价值的分析,却往往忽视了学生所能接受的情感认可度,一味地分析语句,反而会伤害学生的语感。

三、教学生学会复习,巩固自己已掌握的

提起复习,有很多人首先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做题目。以各种类型的题目来巩固所学的确不失为一种复习的方法,然而,复习的工作却不尽如此。诸如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拓展所学知识;对精美的段落进行背诵、理解……这都是复习的方法。因此,我建议我们老师在实际教学中不妨通过更多形式的作业布置来帮助学生复习,并以此来带动他们对复习工作的理解与参与,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西湖》一课后,我布置给了学生如下的复习作业:

1.上网查阅与西湖相关的文字或图片资料,进一步感受西湖的美(重点查找有关描写西湖的古诗)。

2.背诵课文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个自然段,并与同桌分享你的理解与感受。

3.查一查字典,更進一步地理解你在本课中学习到的生字(如它们的意思,实际运用等方面)。

通过以上几则作业的巩固,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更对课文所描绘的美景有了自己独特的体会,这远比那种死做各式各样的组词、阅读理解高效。

因此,笔者以为高效课堂不仅表现在课堂,更应体现于课堂的延伸——课外的复习中。

四、教学生学会总结,存储自己该存储的

“学以致用”,这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那么该如何运用自己的所学呢?个人以为,要想做好这件事情之前,我们还应先教会学生如何总结自己的学习所得。

一个单元学下来,或都一个学期学下来,学生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这些都应该作一个简单的梳理,以此来告诉学生哪些是需要他们知道的、理解的、运用的,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

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这一单元主要由《第八次》《卧薪尝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和《练习4》组成,纵观这几篇课文与练习不难发现这是一个写人的单元。那么,在学习后有必要让学生明白这几个人物的优良品质并结合实际去学习人物的这些品质。为此,在学习本单元后,我设计了如下的练习:

在本单元中我们认识了__________的布鲁斯王子,__________的越王勾践和__________的医生雷奈克。在这几个人中,我最喜欢__________,因为他__________。在平时,我要向__________学习,学习他的__________。

简单的一道题目却考查了学生很多的知识。但是,仅有此也是不够的。我们要让学生逐步养成自主总结的习惯,并记住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才行。由此看来,高效课堂不仅是一节课的事,更是一个持之以恒的工作。

优化课堂活动打造高效课堂 篇4

一、拘泥于教材内容, 忽视学生水平

新教材理念新, 内容丰富, 知识面广, 尤其是北师大版的英语新教材, 代表着教改的思路和方向。教师授课时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考虑教学内容的取舍, 对于课堂活动的设计, 更要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如Communication Workshop这一环节, 兼容了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 又侧重于说和写的能力培养, 是设计活动的一个很好素材。但有些单元的话题对于中小城市的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而中小城市的中学往往是寄宿制学校, 学生课外查找信息的渠道很有限, 时间也不容许, 如果教师拘泥于教材环节来安排课堂活动, 当然是事半功倍。以模块3 Unit7 The sea为例。本单元Communication Workshop以a report about Underwater World为起点, 先让学生了解所给文章的结构 (match the four paragraphs with the headings) , 然后开展小组活动。每个小组一个话题, 讨论本地的风景名胜, 列出它的good points和bad points, 然后小组汇报, 最后成文。最后环节是

“Example:We think the Olympic Park is a great place to go because it not only has fantastic stadiums for Olympic Games but also has many beautiful gardens”.

这一环节设计所适用的仅是发达城市及沿海城市的学生, 对于中小城市的孩子而言, 海底世界是电视上的图片, 风景名胜也主要限于书本和影视上的了解, 更不用说用英语来讨论了。教师以这样的话题来设计课堂活动, 当然调动不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只追求视觉效果, 没有实际内容

这样的活动常会出现在公开展示课上, 即所谓“三乱”:桌子乱拉, 学生乱动, 双手乱举。为了体现学生的合作学习, 共同探究, 教师会不分课型, 不分内容, 统统设计课堂活动。更有甚者, 语法课上, 在巩固训练部分, 教师在学生做题之初就设计小组活动。学生还没有经过独立思考, 又让学生讨论什么呢?这不纯粹成了应景之作了吗?有些问题, 不具有可讨论性, 即所谓的伪问题。如:Do you know London?Which country does it belong to?And do you want to travel there?这样的问题对于高中学生而言, 不仅没有课堂讨论的价值, 甚至连单独回答都没必要。

三、活动形式单一, 不考虑实际课型

用一个模式来套所有的课型, 就好比穿一双鞋参加所有的场合。教无定法才是最佳教法, 课堂活动也没有固定模式。课前学生报告, 课堂上学生单个回答, 学生齐答, 同桌合作, 前后四人或六人合作, 小组竞赛合作, 男女生竞赛, 师生角色互换等都是很好的形式。学生独立思考、动口、动笔、板书等都是很有效的课堂活动形式。作文课上, 学生在黑板上的板演更能让教师发现问题 (书面的排版或单词拼写) , 比起口头的活动来, 效果更好。

四、形式上的共同参与, 实质上是“贵族”培养

教育要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性格各异, 认知水平不同, 接受能力不同。在课堂活动中, 主动表现的往往是英语口语好, 底子厚, 性格开朗的同学。在课堂活动汇报环节, 教师往往会说“volunteers?”, 鼓励同学们主动回答问题。英语不太好的同学, 比较羞怯的同学, 只能当观众或听众, 长期下去, 对他们的学习及性格发展必然会起消极的作用。

殊途同归, 不同的教法指向的是同一教学目的。在设计课堂活动时, 教师应考虑以下几点:

1. 活动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宗旨, 以学生知识水平为起点。

课堂活动实质上是改变教师“一言堂, 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 培养学习兴趣, 当然也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及互帮互助的能力等, 但最终目的都是让学生掌握知识, 实现阶段性教学目标。

2. 要考虑本节课课型。

根据教学任务来划分, 课型可分为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实验课等, 每一种课型都有适合该课型的教学方法。英语教学往往会是某两种课型的糅合, 如新授课和练习课结合, 复习课与讲评课合二为一。在新授课、练习课上学生合作学习就比较有效, 而以解决问题为主的讲评课上, 教师还是主要“演员”。

3. 活动前, 让学生清楚该活动目的, 注重课堂活动的实效性。

高效课堂学习心得 篇5

——《减负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讨会》学习心得

5月28-29日,河南省南阳市教研室与河南创新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合作,举办了《减负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讨会》,会议特别推介和谐教学法。会上王敏勤教授作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五大方略》的报告,于春祥教授作了《高效课堂的困惑与突围》,山东省滨州市清怡中学领导和老师分别介绍了运用和谐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经验,并用知识树解读了语文和数学的课标和教材,有两位老师上了和谐教学的现场课。学习内容如下:

王敏勤教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五大方略》,针对高校课堂,我们应注意他讲的的四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你打算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什么?(目标问题)第二个问题:你打算用多长时间让学生获得?(效率问题)第三个问题:你打算让学生怎样获得?(方法问题)

第四个问题:你怎么知道学生已经达到了你的要求,有多少学生达到了你的要求?(达标问题)

如果一个老师下课后对这四个问题作出了明确回答,就能评价自己的课是否效率高。

他根据新课程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思想和多年的和谐教学实验,逐步形成了最新的和谐教学模式:1.单元导入,明确目标;2.自学指导,合作探究;3.大组汇报,教师点拨;4.变式练习,拓展提高;5.课堂小结,单元回归。值得我们借鉴。

清怡中学的教学模式就是以王敏勤的教学模式为理论,进行的创新。滨州清怡中学“自主探究,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点拨——盘点收获——达标测试。这一模式优化了教学环节,节省了时间,达到了增效减负、快乐学习的目的。

滨州清怡中学“自主探究,学案导学” 的核心思想:以导学案为载体,把教案、学案、练案融为一体;自主学习贯穿课堂始终;合作学习不仅是分组讨论,更多的是相互检测和帮助;学生展示的主要是问题而不表演;收获盘点不仅仅是总结所学的知识,更主要是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1、“学案”教案化,教案的着眼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如何讲,它是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学案的着眼点则在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

2、“学案”习题化,学案是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手段,而习题或考卷则是检测学生学习水平与能力的手段。

于春祥教授的报告题目是《高效课堂的困境与突围》。一是专业信仰的困惑与突围,二是知识结构的困惑与突围,三是师生关系的困惑与突围,四是课堂模式的困境与突围。这些方面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目前我们学校也一直在搞高效课堂,结合听课感受及及我们学校的教学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感受:

一、高效课堂应该注意的几方面:

1、教师必须熟悉教材,抓住重点;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不管课程改革怎么改,钻研课标、把握教材是教师永远的基本功。如果教师本身对课程标准和教材都没有吃透,就很难有效地引导学生。

2、启发激趣,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萌发创新意识,学习效率才会提高。

3、要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是为学生终身的发展着想。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我们主要是通过课堂模式来实现。在指导自学时,一定要做到几个明确: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只有做到了四明确,学生才能集中精力高效自学。

4、质疑交流,让课堂变得有理有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师生平等交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5、分层教学,让课堂变得满园开花。面向全体学生,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才能大面积的提高教学成绩。

6、争取做到“堂堂清,人人清”,首先要做到“步步清”。结合语文教学的古文教学,王敏勤教授是这样提出的,语文老师可以借鉴。第一步要求每个学生都要熟读,这包括字音字义、断句、熟练程度等。不要只检查几个好学生,而是分组让每个学生都要读,同学相互检查、相互帮助,向老师汇报,大家都过关了就是“步步清”了。然后是翻译课文,要求每个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合上书、不看课本注释、不看参考资料、不能相互讨论,能够独立翻译出来,这才是真会了。只有把课堂教学的每一步都夯实了,每个学生都检查到了,才能做到堂堂清。这样做看似耽误时间,其实是节省了重复劳动的时间和课后大量作业的时间。不然仅靠下课前的几分钟搞一个达标测试,已经不会的学生也没有时间清了,只能放到课后,又加重了学生的课后负担。

他还指出“堂堂清”的方法很多。如有的学校让学生当堂练习,教师逐一批改。这样做,教师的工作量比较大,也不能全部看完。另一种办法就是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2人一小组、6人一大组,先由小组的两个人相互检查,大组长复查,教师巡回检查。这样一个少不了,能够覆盖到全体学生,班额大点也不怕。2人小组不能解决的6人大组解决,大组不能解决的由教师来解决。个别不会的由本组同学帮助补课并向教师汇报。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教师才能省心省力,也才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能力。魏书生说的“只有懒老师才能培养出勤学生”就是这个道理。此时,教师在下课前能自豪地说:“这节课所学的基本知识我班内的每个学生都掌握了”,这就是一堂好课,一堂高效率的课

二、实施高效课堂的收获

1、参与的学生多,机会多,能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同时也便于老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2、按导学目标来分组进行学习,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这让学生有章可循,知道学什么怎么学,以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学生的展示,真正锻炼和提升了学生的能力。

4、高效课堂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理念,课堂真正成为了学生的课堂,老师退出了展示的舞台。把舞台真正让给了学生,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导演作用”。

三、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困惑

1.小组分的不合理,小组内不能都参与,小组竞争也不激烈,当某个小组在展示本组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时,很少有其他的同学提出与其观点不同的建议。

2、课堂气氛有时还不够活跃,不主动展示自己,有的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必须是老师点名字了才回答。

3、老师该怎样来代领学生预习。是老师设计好了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课下预习,还是在课上预习。

4、不能坚持,怕学生自学耽搁时间,不如自己讲完成任务快。

5、不能做到堂堂清,人人清。

四、努力的方向

1、打造高效课堂的预习课如何上,怎样上更好,值得我们进一步努力。

2、我们有时还不敢真正放手,还是老师讲的多,学生学的少,有时是给学生灌输的,没有做到互动,没能让全体学生动起来。

3、一部分学生还不会合作,不会分享成果,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有得于我们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4、小组分工要细,要落实到位。小组各个层次水平的学生都有,便于学习,便于竞争,便于评比。当然,如能再给每个同学安排好任务和职位,让人人有事干,人人想干事,人人有责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人翁意识。这样更好。如:小秘书,语文助理,记分员,老师助理、课代表助理等等。

5、课后反思,积累经验,促使进步。教学反思涉及教学活动的各个层面,这里所说的反思重点是课堂教学反思。可以随时将反思铭记于心,留心于下次课堂教学;也可以用笔记录下来,一句、两句就行,一段、两段也可,洋洋洒洒成文成篇更好,主要是反思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即使一个细小的环节、甚至是教学机智方面的因素也不轻易放过。成功之处要认真总结、完善、推广与创新,不足之处要认真分析、克服、纠偏与改革。这种不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思过程,就一定会起到积少成多,厚积薄发之功效。

自主学习,创高效课堂 篇6

关键词:自主学习;主动;课堂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班级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充分发扬学生的主动精神,激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主动学习中张扬个性,掌握学习方法,获得知识和能力。

一、自主学习课堂的特点及表现

1.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自主学习课堂与以往的教学模式有所不同,它强调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求知,把握学习的主动权,这与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一教一学的方式有很大的差异。但这种教学模式实施的前提是教师要运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手段,引导、指导学生按照既定的学习目标来进行学习活动,教师扮演着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和解决具体问题能力的培养而非单纯的知识灌输和传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2.开放性的课堂教学

一般来说,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以事先制定的教学目标为指向来进行的,学生根据教学目标来学习,但是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水平有高有低,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要求他们并不科学,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分别制定分阶段的目标,学生可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学习进度和学习目标。这样的自主学习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自主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时间、内容,当然要以完成学习目标为前提,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学生的手中,这样的自主选择,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压力,缓解了他们的紧张情绪,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升。

3.合作、互助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虽强调独立,但学生的学习过程并非自学,并不是闭门造车,互助、合作式的学习方式更能增加交流,相互之间取长补短、提高效率。

4.主动创造性地学习

自主学习是一个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的过程,也是一个创新实践的过程,需要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二、自主学习课堂的教学策略

1.教师角色要转变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和学生都是学习活动中具有平等关系的主体,这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保证。这就需要在教学活动中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走下“神坛”,放下身段,尊重学生,和学生平等对话和交流,这并非是弱化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教师是自主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自主学习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研究制定合理的教学进度,帮助学生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诱导,适时点拨,提出建设性意见。只有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才会有序、高效地进行下去。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在实践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仅要发现问题,还要善于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主动探究,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

让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做长久不懈的努力。有些学生惰性大,遇到问题不去想办法解决,总是去问老师或别的同学,自身已经养成了很强的依赖性,这是自主学习的大忌。教师在课堂上要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学生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逐步培养他们主动解决问题的习惯。比如,发现学生的一点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有时,教师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肯定赞扬的眼神都会在无形中给予孩子莫大的信心,从而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3.探索互助合作的学习模式

学习不是一项孤立的、封闭的活动,加强同其他学生的合作、交流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师可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水平,将他们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各小组成员做好分工,各司其职,小组成员遇到学习困难时,大家一起讨论、解决,如果不能解决,可以把这个问题引到其他小组,大家通过互助合作,既解决了问题,又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做一名旁观者,要适时引导,必要时亲自指导,比如,帮助制定小组的学习目标,怎样组织、讨论、总结等等,使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正常有序地开展下去。

4.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这对学生的自学尤为关键。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都会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教师有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应在学习方法上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和指导。比如,在字词的理解掌握方面有哪些窍门,快速查阅搜集资料的途径,阅读理解的小窍门等等,学生在初步掌握了教师传授的学习方法后,会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转化为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技巧。

总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需要教师做长期细致、扎实的工作,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循序渐进,久而久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会有一个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赵仁军.创设阅读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J].安徽教育,2003(17).

[2]刘明成.构建立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3(1).

高效课堂学习活动 篇7

长寿区进修校提出提出“双主六步”教学模式, “双主”指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明确师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和职责, “六步”是教学环节, 分别是:导学、自学、互学、展学、结学、固学。这是有效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我校是怎样以“双主六步”教学模式为主, 推进学校的高效课堂的呢?

1 不断完善推进高效课堂的措施。

1.1 加强学习, 提高认识

我校利用教师大会广泛宣传高效课堂的重要性, 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双主六步”教学模式。各教研组利用教研活动结合本教研组实际, 学习高效课堂“双主六步”教学模式。

1.2 建设学习小组, 搭建高效课堂平台

为了建设学习小组, 搭建高效课堂平台。我校专门召开班主任会, 落实学习小组的建立。小组的组成应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商讨决定, 要考虑学生的成绩、性格、性别和交际能力等。每个小组的人数应适当, 每学期调整一次。每组四或六人。各小组确定一名组长, 组长也可以由组员轮流担任。

组内设置组长、纪律员、记录员、发言人等, 每周或者每月轮流担任。

1.3 更新评价机制, 调动师生参与高效课堂的积极性

更新对教师的评价, 我们把教师是否利用高效课堂模式进行教学纳入年度考核。凡是课堂采用高效课堂模式进行教学的予以加分。

更新对教研组的评价。把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工作纳入教研活动的重点进行考核。教研课须采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

更新对学生的评价。对在小组中表现优异的以及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表现优异的记“优”, 记入成长档案。

2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下面以我校一堂初一思品课《感悟青春》为例, 来阐明我校推进高效课堂的实践情况。

2.1导学, 包括导标、导法、导趣

老师在上课伊始, 展示:

1) 该不该谈论青春期的生理变化?

2) 穿奇装异服意味着长大吗?怎样才算真正的长大?

3) 怎样认识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

这是以问题的形式展示本课目标。然后老师问:“你对哪个问题最感兴趣?”将主动权交给学生,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

2.2 自学, 包括学知、学法、学疑

自学先要提供自学的材料与场景。

如在教学初一思品课《感悟青春》时, 老师在导学之后就引导学生进入自学。

多媒体出示学习材料:

A:我发现我们班快要变成动物园了。

B:为什么这样说?

A:我们班很多同学被人起了绰号。小明长的胖一点, 他们叫他“大象”;小李长出了体毛, 他们叫他“猩猩”。还有, 我都不想说了。

B:那你长的那么高, 他们应该很羡慕吧?

A:我原来也这么认为。但现在他们叫我“长颈鹿”。我只好弯着腰走路, 他们又叫我“鸵鸟”。我原来也跟着喊别人的绰号, 现在知道这样做很不好。

请两个同学角色表演。然后出示问题:

该不该谈论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呢?

拿别人的生理发育特点开玩笑是否合适?如果你被人取笑, 你会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主思考, 可以试着回答这个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的内容。

2.3 互学, 包括组织、合作、整理

互学主要体现在小组内互学。当小组间交流时, 又体现全班同学的互学。在教师引导时, 又体现了师生的互学。

在思品课《感悟青春》的教学时, 互学部分学生讨论积极。教师在互学环节巡视, 对没有积极参与讨论的学生予以警示、提醒。对个别求教的同学予以指导。

2.4 展学, 包括展示、质疑、引导

小组学习后, 就是展学环节了。小组发言人代表本组展示学习成果。组内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其他组的同学可以质疑, 教师可以适当引导。

在思品课《感悟青春》的教学时, 展学环节学生分组展示。如甲组发言人展示:我们认为不应当谈论青春期的生理变化, 因为谈论生理变化让人很难堪。

2.5 结学, 包括结知、结法、结网

及时总结知识、方法, 梳理知识体系与脉络, 对于学习非常重要。

在思品课《感悟青春》的教学时, 在学生小组汇报学习, 即展学环节之后, 老师是这样结学的:

同学们, 你们通过自学与小组合作学习, 以及全班同学的交流, 知道了青春期的误读之一:以别人的生理变化取乐是不对的。我们可以谈论青春期的生理变化, 但要以尊重为前提。请大家记笔记, 标注在书上。

自学、互学、展学、结学这几个环节可以是个小循环, 即一个问题的学习环节;也可以是一堂课的大循环, 就是一堂课的学习环节。

在思品课《感悟青春》的教学时, 老师为每一个知识点都设置了一个学习情景, 每一个学习情景都有自学、互学、展学、结学环节。这就是小循环。

在这一节课结束前, 结学环节老师小结本堂课的知识。

通过对一堂课的结学, 明确了知识点, 梳理了知识体系, 有利于学生全面回顾整堂课的学习内容及学习要点。

2.6 固学, 包括固知、固法、固能

此环节是对知识的巩固, 对方法的巩固。

在思品课《感悟青春》的教学时, 这位老师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谈一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你的收获有哪些?

通过学生谈收获, 让学生回味、反思本节课的学习, 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

实践证明, 合理分组是合作式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 教师担当好学习促进者的角色是合作式学习取得成功的关键。高效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能促使学生善于动脑、乐于合作, 从而活跃了课堂、提高了效率。

摘要:打造初中高效课堂, 采用导学、自学、互学、展学、结学、固学模式。应注重自主学习,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让课堂高效互动。

“有效”活动打造“高效”课堂 篇8

一、运用新情境, 提高学生兴趣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 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语言, 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课堂中我经常利用多媒体设备来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把文字、声音、图像等融为一体, 创设学生主动参与语言交际活动的情境, 让学生走入情境、理解情境、表演情境以此突破语言观。教师要巧设开头, 先声夺人, 用最短的时间, 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小学英语导入新课的方法多种多样, 没有固定的模式, 我经常采用:1、歌曲式导入, 2、提问式导入, 3、图片、多媒体等电教手段导入, 4、悬念式导入, 5、复习式导入等等。例如, 在教Animals时, 我先录下牛、狗、猫等动物的声音, 在课堂上放录音, 学生们有声有色地模仿这些不同动物的叫声, 而当录音机放出这些动物相应的单词读音时, 他们又兴致勃勃地大声跟读“cow”、“dog”、“cat”, 课堂上响起了“哞哞”、“汪汪”、“咪咪”等动物叫声和英语朗读声, 伴随而来的是一片欢笑声, 整个教室洋溢着愉快的气氛。……逼真的情景, 以其声情并茂的优势将抽象, 枯燥、呆板的语言文字变得直观、形象、明了、清晰, 使语言的功能在动态的画面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使学生对语言的感知理解更为深刻。

二、手段多样化, “拴”住学生的心。

1. 随机应变, 如把“stand up, sit down”。

这一环节提前,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让他们觉得学英语原来是如此地有趣。在第一堂课的单词教学中就可以适当地添加一些动物单词, 或者可以把下一单元中的单词提前教, 如“monkey, dog”等等。还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学过的单词, 自己编一个小故事, 题目为“我的动物园”。鼓励他们利用学过的单词, 自己编小故事。

2. 在教学中常用各种方法, 如“表演法”、“竞赛法”、“游戏法”等。

(1) 当“小老师”、“模仿秀”

比如说“Look and learn”。这一模块中, 我们就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模仿, 带表情说句子。如“I am hungry。” (可以作饥饿状) ;“I am thirty.” (可以作口渴状) ;还可以鼓励学生上讲台当“小老师”, 领读句子。让他们模仿教师平时上课时的表情、动作, 并鼓励他们学着教师使用简单的课堂用语。比如说“Stand up”“very good”, “Sit down, please”.

(2) 把身体语言带入课堂

在教单词或句子时, 我们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做动作, 甚至做夸张的动作或用夸张的朗读语调, 孩子们特别喜欢。“big”两手张开画个大圈, “small”用两手指做个特别小的小圈, “strong”出示手臂, 并鼓起肌肉, “thin”做一个瘦的动作。学完单词后, 老师做出动作, 学生就会说出这个单词。

(3) 表演法

例如我常用的表演法, 让学生利用每课的前五分钟表演巩固已学句子, 具体做法是:学习小组表演对话, 能说什么就说什么, 说错也没关系。这样就不会让学生感到有说错要批评的压力。

另外, 在巩固新课时, 我经常引进竞争机制, 给学生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 符合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许多学生跃跃欲试, 尤其自我表现力强, 得到老师表扬的, 甭提有多神气了。此外, 我还常常让学生“唱英语歌曲”、“说绕口令”、“做游戏”等。由于教学方法的多彩多姿, 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气, 学生学得生动活泼,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 在教学英语时, 教学手段是十分重要的。针对小学生的思维具有明显的直观性、形象性。应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 都能激发学生强烈的英语学习兴趣。

三、“现学现卖”, 养成习惯

创造课外英语环境, 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老师课外带头说, 无论在校园中还是楼梯口碰到同学, 我总会用最简单的语句打招呼:“Hi!Boy, How are you?”一段时间后, 学生课外见到我, 就会争先恐后地用英语招呼我, 养成了用英语进行交际懂得习惯, 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学习数学语言, 构建高效课堂 篇9

一、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数学语言

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 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 因为教师的示范作用, 会对学生形成逻辑思维能力发挥良好的影响。比如:在教学四年级的乘法运算定律的简便运算时:44×25=?我教给学生一种算理:44×25=11× (4×25) 是根据三年级学过的把一个数分解为两个数的乘积, 再运用乘法结合律。我讲述后, 又请几名学生复述这种算理并且出了几题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自己说。接着再问, 还有其它的解题方法吗?既让学生巩固这种算理, 又给学生提供训练语言的机会。学生讲、老师听的轻松氛围, 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用乘法分配律: (40+4) ×25的方法进行计算, 达到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

二、创造条件让学生有话可说, 能说爱说

课堂教学是当前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 课堂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想和讲, 教师设计适当的探究情境, 使教学内容具有新奇性, 从而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求动机和兴趣, 引起学生的“交流”欲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数学语言交流表达能力。教师设计具有内在联系和一定梯度的问题, 运用类比、归纳、猜想等方法,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教学中, 我经常进行“说数学”练习, 从教会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开始, 规范学生的语言, 先让学生掌握最基本、最简单的数学语言。此外, 教学中也给学生创设一些易“犯错”的“机会”, 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自主发挥智慧和潜能。例如:我在平时教学时, 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一些学生容易理解、并且我觉得他们可以自己解决的问题时, 我经常给学生机会, 让他们当小老师, 把解题思路, 或是自己的想法讲给同学们听。在我的课堂上, 经常会听到:“我们请小李老师来给我们讲讲, 或是我们班的小王老师讲得好不好啊?”这一类的话。当学生讲得好、讲得精彩时, 下面的同学会报以热烈掌声,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数学语言, 又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做到了让学生有话可说。

三、转变教学方式, 训练学生说话的灵活性

同样的问题,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同样的意思, 也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去表达。这就是说话的灵活性、思维的敏捷性。训练学生说话的灵活性, 教学中教师要举一反三, 同一类问题, 要启发学生多动脑筋, 看谁的问题提得多, 提得好。这样的训练, 不仅能使学生的语言表达得到锻炼, 更能使他们的发散思维得到训练, 从而有利于培养他们思维的全面性和深刻性, 提高思维质量。实践证明, 学生语言的表达过程反映的是学生的思维品质, 学生语言的发展, 必促使他们思维发展。重视学生的说话训练必将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教学质量。

四、持之以恒, 让学生在学中练

从一年级开始, 就抓住每一节课的每个教学环节, 结合教学内容, 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说话训练。引导学生读课文、说思路、说解题过程、说操作过程、说分析过程, 低年级可以要求学生先想后说, 用完整的句子表达。如:有男生7人, 女生比男生多2人, 女生有多少人?教学时可让学生先动手摆摆小捧后, 想想: (1) 男生、女生谁多? (2) 女生的人数可分成哪两部分? (3) 怎样算女生有多少人?最后引导学生完整口述。中年级可以要求学生先读课文, 然后有条理地、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如在应用题教学中, 可利用教具图表直接演示, 训练学生用数字语言叙述应用题的条件、问题, 等等。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又提高了解题能力, 发展了思维的灵活性。高年级可要求学生在读课文后, 逐步运用数学语言准确、简明且有根据地进行表述。如:让学生判断4589能不能被9整除?为什么?可让学生叙述为:因为4589各位数的和是26, 26不能被9整除, 所以4589不能被9整除。通过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而且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实施自主学习 实现高效课堂 篇10

活动单导学模式以小组学习为基本形式, 以“活动单”为媒介,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 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 “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是“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根本思想。

一、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并思考提出反问

倾听是入耳又入心的生命活动。倾听必须集中注意力, 并且要让听到的内容与自己的认识进行比照, 这样别人的讲话对听者才有意义。为了训练学生的注意力, 让他们学会倾听, 课堂上, 我经常请学生重复一个学生的回答, 并追问:“你想的是不是也是这样的?”“你有没有什么问题想问他 (第一个回答的学生) ?”例如, 教学电气控制电路这一节时, 许多学生觉得很难, 我们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理解只有由“简单”才能组成“复杂”的电路, 我们要教育学生学会把复杂电路“分解”成“简单”电路, 这样由部分到整体就可完成。例如, PLC编程, 一个个简单的小程序组合成一个更大的程序, 使训练学生消除畏惧“复杂”的心理障碍, 解决“复杂”的问题, 并运用将复杂变简单的基本思想。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独立改写, 给每个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改写好了, 同桌互相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改写, 教师应主动指导学生挖掘教材的重点内容, 弄懂、弄透, 真正从教本中学到电子线路知识, 形成一系列的知识体系, 并学会用电子线路的视角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另外, 教师要注意精选浅题, 对困难生布置典型基础习题, 使他们学会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尽可能少做无用功, 减轻差生的负担, 让他们尝试到用电子线路知识解决实际难题的乐趣。

二、引导学生学会说解题方法并说明理由

1. 认识自己的能力

许多中职学生的学习缺乏信心, 也有许多成功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 有必要帮助他们正确分析自己的能力, 可以选择一系列的简单电气电路或大量的混合成分电路, 布置给学生在可行的时间内完成背、默、分类工作, 在很短的时间内学生感到无法完成这些任务, 但只要努力就能在可行的时间内完成。

2.“过于简单”也是一种技巧

学生在技能训练中常常有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对一些简单操作, 认为无需培训。因此, 你会看到, 他们放松训练。因此, 一些“简单”的操作培训, 如剥离导线, 教师可以选择一种剥离数毫米的线头的方法, 让学生重复操作, 一般来说没有必须的培训, 他们是剥离不好这些线头的。此时要更多地加强学生思想工作教育, 改变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了解即使是“简单”的剥离工作也必须经过多次训练, 经过各种剥离技术的培训, 才能完成, 并且这样完成得质量还会有好有坏, 让学生改变这一“过于简单”的剥离问题。

3. 胆量的训练

学生在做电气控制操作训练时往往有一种恐惧感, 主要原因是电气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高 (220 V, 380 V) , 学生对触电、短路比较恐惧, 这不利于学生的技能训练, 只有启发学生:有这些想法是好的, 操作会更小心, 更安全可靠等, 这些相当于安全措施的保险丝。我们设置了电源线, 漏电保护器, 所以要求学生胆大心细, 就可确保在一些培训中大胆实验, 如熔断器、漏电保护器跳闸、触及带电和不带电的金属体。这些训练可以使学生提高安全意识, 勇气增加, 无心理疾病地操作。

4.“懂”→“会”→“精”

在实际的电路连接时, 学生都认为连接电路只要认识电线的电路图就可以了, 我们知道操作和能够操作是有一定距离的, 只有理解电路图的实际操作, 才能掌握电路图, 原因是物理中电路图和PLC编程的电路图是不同的, 与电路拉丝线实际连接有差异, 通过比较性指导, 一些简单电路连接就正确了。使学生了解电路图之间的物理连接, 理解实物连接与电路图的区别与联系, 从而实现由纸上的懂转化为实物电路的“会”操作。通过对教材灵活的处理, 制订不同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进度, 基本上能适应各专业课对数学知识的需求, 数学在学习中由于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 同时也促进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针对职中学生的特点, 也可编写一套适合职中学生学习, 且在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后直接用得着的校本教材。教材是对初中的数学知识和职中数学教材进行分析, 整理和筛选, 把对学生后继课程和专业需要的知识选择出来, 大胆删除一些繁、难、杂的内容, 使教学内容简洁实用。同时, 在教学中要因人制宜, 不能一个标准, 应尊重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 不能追求过分的统一。

自主学习,促生高效课堂 篇11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备课时必须准确把握教材主旨和精神实质,领会编排意图,把握教材的结构体系和逻辑联系。教师要找准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连接点,引导学生尝试自主学习,引发生成环节,促进知识的有效迁移。

例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上课伊始,教师先出示一组口算题:2.8÷14,0.45÷9,32÷80,5.4÷1.8。当学生看到5.4÷1.8时,全都愣住了,思维陷入了停顿。此时,教师提问:“这道题会口算吗?为什么?它与前面学过的除法有什么不同?”很显然,以前学过的除数都是整数,而这道题的除数是小数,所以学生有点束手无策。这便找到了新知识的生长点。于是,教师因势利导,抛出一组除法计算题,引导学生观察、判断、思考,以做铺垫:

①3.5÷7;②35÷70;③350÷700;④0.35÷0.7。

1.观察:这几道题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判断:不计算,判断上面哪几道题的商是一样的,并说明理由。

3.思考:应该怎样计算5.4÷1.8?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对学生来说却是个难点。有了上边的铺垫,学生经过探究,利用商不变的性质,很快将5.4÷1.8转化为54÷18,问题得到了解决。这样,引导学生抓住商不变的性质这个旧知识,再由旧知识同化新知识,充实、扩大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而商不变的性质正是联系旧知与新知的桥梁,也是新知的最佳生长点。

二、动手操作体验,促有效建构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数学中相互渗透,相互转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数形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数的方面用分析的方法进行抽象思维,从形的方面进行形象思维。适时加入学具的操作,可促进这一过程的完成。

例如,教学“20以内数的加减法”(十几加几、十几减几)时,对于11+2,学生难以理解其中的算理,自然就不会顺利地抽象出算法。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完全可以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进行尝试探究。当然,学生的操作不是盲目的、随意的,教师要给出具体的操作建议,为学生的活动提供一个支架:

1.先拨出11,想一想十位拨几颗珠子?个位拨几颗珠子?

2.再拨出2,应该拨在哪一位?现在一共有几颗珠子?

3.请你完整地说出拨珠的过程。

学生很容易知道操作的意义:先拨出11,十位上拨1颗珠子,个位上拨1颗珠子。接着拨2,就是再在个位拨2颗珠子。现在个位上有3颗珠子,10和3合起来是13。

在拨珠的过程中,学生自然地引出加法算式,同时体会到个位上的1和个位上的2相加得3,随即运用数的组成算出得数,渗透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为后面学习笔算加减法做好铺垫。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明白算理,教师及时抓住算理与算法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抽象出算法,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算理,而且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协调发展,在操作体验中促进知识有效建构。

三、合作交流,促有效参与

数学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学生的合作交流学习,认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在交往互动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多思索、多实践、多表达,在听取别人意见的同时,不断修正完善自己的见解,更多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积极为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搭建平台,促使他们不断地自由参与,自主学习,尝试交流,让数学课堂呈现出活泼生动的喜人场面,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如教学“分数的意义”,由于学生已经理解了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那么把一个整体平均分,虽然书上没有学过,但对于一个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不是一片空白,在以往的生活经验中应有所认知。因此,教师组织学生分组选一种或几种学具,自己动手操作,表示出分数1/4,理解1/4的实际含义,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表示。对于“把8个面包平均分4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一些学生产生了疑问,因为从直观看起来每份是2个面包,不能联系到与分数的关系。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在辩论、交流中,学生逐步对分数的意义有了明晰的认识,知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4份中的一份,用分数1/4表示。在上面的学习中,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和广阔的思维空间,产生了愉快的情感体验。

培养学习兴趣 创建高效课堂 篇12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知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建一个和谐愉悦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一课时,先指导学生做实验,把预先用厚纸做好的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剪成三块,让学生到黑板上把三个角拼在一起组成一个角,并提问拼成的角是多少度?实验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怎样证明并应用这一定理呢?这样学生求知若渴的情绪就被调动起来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时机,及时点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同时,教师要学会倾听,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予评价,使师生之间产生和谐的情感交流和融洽的合作气氛。实践证明,学生的心情越好,思维就越活,教学效果无疑会更佳。

二、动手操作,激发兴趣

教学要成功,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是关键,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让其动手操作,在操作中有所发现,激起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垂径定理》的应用时,教师“匆忙”地走上讲台,这时一个圆形玻璃镜子“不小心”从书中滑落到讲台上摔碎了。教师惋惜地捡起一块圆弧残片问同学们,能否画出一个与它同等大小的圆来?于是同学们拿出圆规、直尺纷纷动起手来,答案在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一次次努力下终于无处藏身,显露出来。通过动手操作,真正让学生由“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三、贴近生活,增添乐趣

新课标指出:“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究其应用价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巧妙设置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知识的内在动力,创设自主参与的条件,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意投入到现实的探究性教学活动中去,同时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抽象、枯燥的印象,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教学活动充满活力与情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例如,教学立体图的展开图、三视图时,用纸、剪刀、胶水、小棍等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工具比划、裁剪、拼接、撕开等帮助学生思维,让学生切实感到数学的学习过程并非枯燥无味,而是生活的一部分,时时处处都可学数学。再如,学习了样本和用样本估计总体后,让学生统计全班同学每个家庭每天看电视的时间,进而估计每年用于看电视的电费有多少?若每天少看30分钟,则一家人一年可节约多少电?全县可节约多少电?等等。事实证明,当学生真正认识到这门课是他们实际所需的时候才会对它感兴趣,只有把所学的东西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才能促进学生去真正地掌握,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声像并茂,诱发兴趣

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推进和改进,数学课堂也变得生动和丰富,恰当的设计可创造出一个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使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例如:在上概率的概念时,首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概率问题的画面,如抽奖时的转盘、摸球游戏、掷硬币、保险密码的设置、纸牌等,紧接着播放历史上一些著名数学家如德·摩根、费勒、皮尔逊、罗曼洛夫斯基手工操作的著名的掷硬币试验,这些场景的设置一下子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渐渐地让学生感受到:看是偶然的事物背后都有必然的东西,就如掷硬币,抛多了,正反面出现的次数几乎相等。学生渐渐地对频率和概率有明确的认识,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上一篇:科研方法下一篇:财政投资项目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