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标准(精选12篇)
高效课堂标准 篇1
高效必须实效, 在高效课堂中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 一切围绕学生的学习, 一切以学生为根本, 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 课堂上人人有收获, 目标达成度高, 学生的学习效果好, 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 这就是高效化学课。通过高效化学课堂, 使学生既能有效掌握知识, 又能获得全面和谐发展, 使学生既能学得愉快, 又能学有所成。简单地说, 高效课堂就是在课堂一定的时间内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
一从学生角度来讲, 高效化学课应具备的标准
1. 学生对三维学习目标的达成度要高
学生的学习是有目的、有意义的。不仅学到了知识, 提高了能力, 还学得投入、主动、自主。听课者能看到学生“进课堂以前和走出课堂的时候发生了变化”。全班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发展和提高。每堂课下来, 不只是少数学生学有所获, 学有提高, 而是在整个过程中, 人人都有事干, 人人都有收获, 全班每个层面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发展和提高。
2. 在实现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 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
从这个角度来说, 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 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 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 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3. 课堂是“合作”的
这种合作是融洽的、有效的, 既指学生间的小组合作、多边合作、全班合作, 也指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合作。学生之间互学互补互促的学习, 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 实现个性差异互补, 使他们在合作中竞争, 在交流中发展。课堂上实施高效教学最直接的表现是学生之间的互动积极, 课堂上所有学生都动起来, 在这样的积极课堂气氛下, 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的发挥, 表现为学生肯学化学, 想学化学了。
二从教师角度来说, 高效化学课应具备的标准
1. 教师能够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
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时调整, 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 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用性。教学信息要简洁, 每节课都要提炼出核心知识。教学引入和整个教学过程都应简洁, 语言流利准确, 提炼出核心知识、教学主线清晰。
2. 教学的过程教师应使学生主动参与
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能否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 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教学要对学生的疑虑进行解答和引导, 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 而不是有意识的给学生“下套”, 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 场面上很热闹, 实际效果非常不好。如果教学过于花哨的话, 学生上课负担很重, 学生要记笔记, 要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实验现象, 思考回答教师的问题, 还要看课件, 学生还忙得过来吗?除此之外, 探究、讨论不要过于机械, 探究、讨论不是教师说“同学们我们来探究、讨论”就探究、讨论了, 关键是要共同做事、思考了, 即在于具体的行动。
3. 教学中适时跟进、检测、反馈、消解, 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教学方法高效就是让学生轻松学习有用的知识。首先, 要教给学生学科概念, 用简洁的方式让学生很快地接受化学概念, 同时应强调和规范化学用语及符号的书写。其次, 要教会学生完善、发展化学知识结构, 因为化学要记的东西较多, 学生感到比较杂, 教师就应指导学生了解化学知识的结构和体系。最后, 要培养学生学科思维方法, 同时培养学生化学情感。化学是典型的实验科学, 通过化学的学习学生是可以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师要让学生欣赏和感受化学。例如, 教学中不要过多地引用化学事故的一些负面例子, 如形成“化学=污染”“化学=危险”等负面的认识, 这样会使学生对化学的情感不积极向上。应该多引用一些正面的生活实例, 化学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 化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品位等。
4. 以问题为中心
有思考性是课堂的生命力所在。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必须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引导学生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来学习, 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全面提高科学素养。为此, 课堂教学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创设和列举能引发问题的情景和说法、事例, 以问题为中心组织学习内容。要想实现这一目标, 对于教师而言, 课堂的驾驭能力要强, 能够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简单的一句话能打动学生, 一个肢体语言能吸引学生, 学生才愿意学习, 积极地参与学习, 同时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学习。
5. 回归生活, 进行情境化教学
遵循“从生活走进化学, 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思路, 课堂教学应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将化学知识的学习与社会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但这种联系不是简单地罗列一些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物质或现象, 而是精心选择那些学生熟悉的并蕴含多种知识生长点的物质或现象作为“生活原型”, 从这一原型出发, 不断发现和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将化学知识的学习融于有关的生活现象和解决具体的社会问题之中。高效课堂强调学习情景和探究活动的真实性。只有真实、可信、能引发问题的学习情境, 才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参与讨论、实验、亲身经历活动的机会。化学课堂教学中, 特别是实验教学, 一定要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过程, 这样学生才对知识的形成过程有真实的感受。
三结束语
总之,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 学校推行高效课堂势在必行, 任重而道远。课堂效率的提高, 需要师生共同的努力, 缺一不可。高效课堂是一种理念, 是一种价值追求, 是一种教学实践模式。教师应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 充分挖掘自身的教育教学特长, 悉心研究, 更多思考、更多关注, 大胆实践适合自身的化学高效课堂。
[责任编辑:李继孔]
高效课堂标准 篇2
一、教学目标:(10分)
1、目标设置:教师“导”的思路清晰,学生“学”的目标明确。
2、层次划分:知识与技能的达成目标,过程与方法的揭示目标,情感与态度的孕育目标,能力与素质的发展目标。
二、教学内容:(10分)
1、内容选择:教学容量适度,重难点把握准确。
2、呈现方式:能有效地整合三维目标,突出能力培养。
三、教学结构:(20分)
1、环节设计:课前先学有体现,设置情境、激发动机、展开过程、巩固训练、发展提高、达标检测;每一环节学生都有事做。
2、时间分配: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参与活动、自主学习的时间。
四、教学方法:(20分)
1、教法优化:教法设计合理,教学方式多样化。
2、学法指导:指导学法得当,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五、教学状态:(10分)
1、师生互动:师生要有激情,课堂气氛要和谐,具有学术研究氛围。
2、学生参与:学生思维活跃,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能愉快的获得新知。
六、教学效果:(20分)
1、思维训练:课堂容量要大,学生思维积极主动、缜密有效,课堂练习要有梯度、切实达到巩固新知的效果。
2、达标训练:能及时反馈练习,教学目标达成率高。
七、教学特色:(10分)
1、创造性:导学过程设计新颖,富有创造性。
2、艺术性:导学不出现“超导”与“滞导”现象,艺术性高。
3、生动性:导学具有感染力,课堂教学深刻、生动、形象。
等级设置:
总分85分以上为优秀;75-85为良好;60-75为一般;60分以下为不合格
推荐学习:什么是高效课堂
1、高效课堂的概括:
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2、高效课堂的四个核心词: 教育、教师、学生、教室。A、教育即解放 B、教师即开发 C、学生即创造 D、教室即成长
3、高效课堂的一个中心:
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
A、由追求知识的完整性、全面性到更加关注学生的性格、人格的健全; B、由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到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成长; C、由传统共性和整齐划一的教育到更加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
D、由注重课堂环节、程序的编制到更加关注学情、氛围和师生、生生关系。
4、高效课堂的两个基本点:
A、关注学生弱势群体,从最后一名学生做起,人人成功才谓成功,唯有“水涨”才能“船高”;
B、教材分析的“无边界原则”。不讲“进度”,只要“目标”,人人学会才是目标。用一种思路做十道题,不如一道题找出十种思路。揪住一个知识点“无限”放大,四处出击,形成上挂下联、左顾右盼。
5、高效课堂的终极目标: 致力于学习能力的培养 A、高效课堂出发“原点”,是从“两率”入手,即解决课堂精力流失率和提高高效学习率;
B、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 C、素质教育的“素质”最主要的是“学习能力”:思维力、生成力、表达力(听说读写);
D、实现“人”的解放,即学生的解放、教师的解放、学校的解放。
6、高效课堂的特点:
A、三高: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
B、三动:身动、心动、神动
C、三量:思维量、信息量、训练量 D、三特点:立体式、快节奏、大容量 E、三学:肯学、想学、学会
F、减负: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
7、高效课堂的基本元素:
A、课堂效益公式:1×?=效益 “1”即教师,并假定为“恒数”,那么学生即为“?”,学生投入多少状态的“?”,即收获正倍或负倍的效益。
假定“?”是0,那么1×0=0,这样的课堂叫“零效益课堂”; 假如“?”是2,则1×2=2,这样的课堂叫“正效益课堂”;
假如“?”是–1,则1×–1=–1,这样的课堂叫“负效益课堂”。因此,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才能好起来!B、核心理念:自主、合作、探究
C、技术支撑:高效课堂模式——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开放实现拓展。
D、学习方式:小组学习——独学、对学、群学;独自思考、合作探究、对抗质疑
E、三种利器:又称“学习三宝”——活页夹、双色笔、纠错本 F、教学抓手:导学案——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和方向盘,“五步生成”,实现四级目标。
G、教学目标:通过“三维”目标的落实,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8、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 A、时间划分: 10+30+5 B、环节划分:预习、展示、测评
C、六大模块:预习交流、分配任务、合作探究、展现拔高、串插巩固、达标测评。
9、高效课堂的评价: A、师生关系:
传统课堂是“地心说”,高效课堂是“日心说”。学生是“太阳”,课堂教学教师要绕着“太阳”转。
B、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让学生学会的课才叫好课。让学生学会的老师才叫好老师。哑巴能成为好教师吗?当然可以,只要哑巴能让学生学会,岂不是好教师吗? C、“三看”学生:
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
一看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人数,是100%参与,还是大于或小于100% 二看学生参与的质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态度是否积极认真,情感是否投入,精神是否饱满,板演书写整齐工整,词、句、符号、公式是否正确,等等。三看学生的预习笔记,检查“预习”情况,以便教师可以根据学情,适时导入下一个环节,准确做好课堂决策。D、“四看”教师:
一看课中是否坚持了“学生中心”;二是否依据模式备课、上课;三是否体现了三维目标,培养了学习能力;还要四看教师的学案备课。E、评课三看:
一看教师是否遵循了模式,是否使用导学案上课,是否充分使用和调动了小组,是否组织了当堂达标测评,严格规定“讲”绝不能超过10分钟;
二看学生的学习状态、课堂气氛,是否有走神、打瞌睡精力不集中,或者假学、伪学现象;
三看教师是否注重学习方法,关注学习过程,严禁教师上课“对答案”,严禁用标准答案囚禁学生的思维。
10、高效课堂的课堂要求
A、文本挖掘:①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否深刻:有自己的认识,观点,能够分析,结合事例表述、板演、绘图、感受感悟,艺术形式表达、写作、制作、实验、多媒体、录音、辩论等;②寻求方法,发现规律,总结特征,概括重点;③举一反三,拓展演绎,深化提升,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情感流露。
B、课堂形式:①合作学习、兵教兵、兵练兵、兵正兵,弱生是否参与表现,气氛浓厚,人人踊跃;②个体展示、分析、表达精辟,语言通达流畅,语言洪亮,无语病,尽可能到板前或聚焦处锻炼同学们的演讲、说理、辨析、自信的能力,声情并茂,动人;③板面设计精彩、美观、规范、横平竖直、作图科学、重点突出、图文并茂;④点评恰当,突出要点,重在本质规律,被点评的同学要有表示,或口述或板演,要当即纠正其差错;⑤每节要有总结、反思、测评。
C、课堂流程:①预习交流,确定目标;②分配任务、立体教学;③完成任务,合作探究;④展现拔高,师生互动;⑤串插巩固,全面掌握。⑥达标测评,检查验收。
D、课堂气氛: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爬黑板,敢下桌讨论,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读、说、议、评、写贯穿始终;拓展、挖掘、提高,重视能力培养;学生活动人次多,密度大,人人参与;课堂效率高,效果好,达标率高。
11、预习、展示、反馈的具体要求
A、预习:学习的起点——让50%的学生通过自学掌握50%的问题,然后通过合作交流,再让70%的学生掌握70%的问题,建构起初步的知识结构; B、展示:解决学习内驱力的“金钥匙”——“先学后‘教’,当堂达标”。教师根据学情组织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展示;
展示分为:组内组织的“小展示”和班内“大展示”。
大展示要讲究技巧:展示“普遍性”问题,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一般主张由学力较弱的学生多展示;当然对展示内容教师要学会取舍,太难和太易的都不作为展示内容。展示过程教师要敢于“利用”学生,实现学生自身能力差异的资源共享,“兵教兵”、“兵练兵”、“兵带兵”、“兵强兵”,“兵教官”、“官教兵”。C、反馈:落实效益——实行验收制度,检查目标达成的情况,也是对学习目标的回归性检测。在考试制度未被取消的前提下,任何教学都必须满足两个要求:学生的需要和考试的需要。反馈即是当堂达标,又是教师对知识的提炼、拓展和升华。
12、小组的要求和评价:
A、分组:异质同组,同组采用AA、BB、CC分法;同质结对,竞争合作; B、理念:小组组长又叫“教师助理”。一间教室里的N个小班:每个小组视为一个“小班”,高效课堂等同于“小班化”教学;
C、小组学习:可概括为“1:6教学法”——1个教师负责解决6个组长的问题,调动掌握6个小组的学情;每个组长负责解决6个组员的问题,调动掌握每个成员的学情;
D、即时性评价:教师上课要抓好小组学习的即时性评价,一评知识;二评情感态度;三评行为习惯、动作语言;
谈衡量高效课堂的主要标准 篇3
关键词:高效课堂;学生;主体
首先,高效课堂应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数学教师深刻体会到现在的初中生大多对数学学科不感兴趣,说到数学大家想到的就是抽象、枯燥、厌烦、不感兴趣等,所以想要打造高效课堂就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说到激发兴趣,创设课堂情境就应放在第一位,数学不像理化生那样有生动有趣的实验课,有常见的生活现象,那我们的数学课怎么办,我们可以与旧知识相联系,创设与新课相关的情境,就会激发迫切想要解决问题的想法,从而带动学生探究新知的心情,有利于创建高效率的课堂,例如,在讲“方程”时,我让学生在心中默默记下一个数,然后我说你心中这个数“加几、减几再乘以几”你把所得的结果告诉我,我就可以轻松地说出你心中的那个数,你们信不信,学生说:“不信。”我们做了这个游戏,在快乐中学习了本节新课,下课时学生还沉浸在其中。
其次,高效课堂的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的差异,不同班级的学生存在不同同一班级的学生还存在差异,那么一节好课就应关注学生的差异,设计一些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题目,满足不同学生的认知、兴趣、需要等不同要求,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进而照顾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再次,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但我们把握好的它的尺寸而非只是流于形式而非有实际的课堂形式。
最后,注重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对于新知识的探究,侧重于学生的学,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多动手、多发言,教师应多启发学生,而不是传统讲授,多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关注个体差异,问题形式多样,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每一个学生每一堂都有收获,那么学生就会盼着上数学课,盼着做数学题,那么每一位数学教师的愿望就实现了,也就达到了高效课堂的标准,因为真正的高效课堂是学生收获了多少而非教师讲了多少,做了多少题。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效课堂 篇4
这是一堂高三复习课, 课题是《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课前先发给学生预习单, 要求学生在课前独立完成。预习单上根据这一节的知识点, 明确自学的内容、自学的方法和自学后的要求。例如:阅读课本50页1—2自然段, 归纳生长素的作用特性。通过课前预习, 使得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化被动为主动, 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考点有了全面的了解, 对于在以前本节内容的学习过程中不能理解的地方有了印象, 学生带着问题听课, 可以提高听课效率。
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本身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 教师需要通过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让学生明确探究的目标、方向和方法。在高效课堂教学中, 教师需要组织学生讨论、探究的问题, 应当都是那些涉及章节核心的问题, 或是教学环节中的主要问题, 需要精心的选择与创设, 不能流于形式, 图热闹。这堂课我通过活动单, 将重点知识设置为两个活动, “理解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特点”和“理解生长素类似物及其作用”。其中生长素作用的三大实例和相关实验的考查是重要考点, 所以在活动中首先请学生结合图解, 解释植物茎的向光性、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顶端优势。例如 (1) 植物的向光性:
设置的问题契合考点, 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核心知识的掌握。而且通过坐标图形的设置, 使问题更加明确, 坡度小, 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 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结合学生课前的预习, 便于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实验考查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高考的重要考点, 所以在活动二中特别设计了实验“探究2, 4—D对洋葱根生长的影响”, 请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
(1) 请绘制一个曲线图, 能直观反映2, 4-D对洋葱生根的作用特点。
(2) 分析实验结果, 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3) 结合自己的分析, 请评价本研究方案。
这个实验的设计是在活动一有效完成的基础上, 有梯度的渐次推进。从学生之前的看图、识图, 到本题的根据数据画图, 并且结合图形分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学会设置自变量的正确范围, 掌握科学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在基础知识掌握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提高课堂效率, 就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根据活动单的内容,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互动, 采用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方法, 每四人为一个学习小组, 活动单上的问题让学生在自主研习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学生由于存在着知识积累及学习能力的差异, 往往对同一个问题的认识有深有浅, 通过讨论可以为全体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和自我提升的机会, 让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沟通, 提高了学习效率。课堂讨论是学生合作探究成果的展示, 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巡视, 引导、调控课堂讨论活动, 从中发现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启发、带领学生思考, 引导探究思路, 指导思考的方向。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 请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并请其他小组来评价这一结果, 全体学生积极参与, 认真聆听, 随时准备纠正错误, 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气氛, 学生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积极调动, 更好的融入学习过程, 有效地进行学习。在讨论、汇报、评价中还可以最大限度的暴露学生在学习中还存在的疑难问题, 教师可以重点讲评, 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提高了课堂效率。
我在每个活动单元完成后都设置了及时巩固, 这既是对重点内容的巩固训练, 又是对核心知识点的拓展延伸。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并及时反馈, 同时还能训练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将知识的掌握向能力提升转化。例如, 在活动一后的及时巩固中精选了两道习题。第一题是活动一中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 明确生长素的适用范围及其注意事项, 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 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第二题是知识的拓展延伸, 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解决新问题, 在原有的认知水平上得到提高。通过这一环节的讲练结合, 及时反馈, 教学达成度高, 并能有效的检测课堂教学效果。
高效课堂教学评分标准 篇5
一、教学目标:(5分)
1、目标设置(2分):学习目标表述具体准确,落实性强,围绕学习目标组织教学;学生对学习目标清楚,并能围绕学习目标展开学习;教师最后能够紧扣目标总结归纳。
2、层次划分(3分):研究导入技巧,导入要设计好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解释学习目标,让学生真正明确本节课具体要求和学什么、怎么学、达到什么目标。紧扣学习目标,回扣学习目标,条理清楚。
二、教学内容:(10分)
1、内容选择(6分):教学容量适度,重难点把握准确,容量和强度都要达到学生能够承受最大限度;推进过程紧凑但不慌张(2分)。每堂课设计不能有多余环节、语言和文字(2分)。杜绝就题论题,搞好分类总结与提升,要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拓展;课堂要注重知识生成过程,如概念、规律、原理、公式、定理、事件等(2分)。 2、呈现方式(4分):能有效地整合三维目标,突出能力培养,在突出落实、确保效益的前提下突出“容量、思维量、训练量”(2分)。教师点拨、强调要从效果出发,点透、点到位(2分)。
三、教学结构:(20分)
1、环节设计(10分):预习学习任务明确,要求具体,自学积极,预习充分(2分)。学习兴趣浓厚,目标达成率高(3分)。课前导学有体现,设置情境、激发动机、展开过程、巩固训练、发展提高、达标检测等每一环节学生都能参与其中(5分)。
2、时间分配(10分):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参与活动、自主学习的时间(5分)。充分发挥导学案的课前功效,导学案指导学生预习要求明确具体,预习不会的问题用红笔画出来,讨论时重点研究解决(5分)。
四、教学方法:(5分)
1、教法优化(2分):教法设计合理,教学方式多样化,能体现教者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
2、学法指导(3分):指导学法得当,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五、教学状态:(30分)
1、师生互动(10分):师生要有激情,课堂气氛要和谐,具有学术研究氛围,问题解决到位(5分)。注重基本概念、规律和方法认知过程;点拨疑难,解决难点,指导学法,注重规律总结(5分)。
2、学生参与(20分):学生思维活跃,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能愉快的获得新知(5分)。小组长真正发挥分动力作用,小组的组织协调能力强,小组集体战斗力强,全部投入紧张学习,讨论效果好,学习质量高(5分)。展示省时高效,分层讨论解决问题,展示重点清晰突出(5分)。评价自然流畅,激励到位(5分)。
六、教学效果:(20分)
1、思维训练(10分):课堂容量丰富,学生思维积极主动、慎密有效,课堂练习要有梯度、切实达到巩固新知的效果(5分)。展示人人有事干,非展示的学生每人都有具体目标和任务(5分)。2、达标训练(10分):能及时反馈练习,教学目标达成率高(5分)。抓落实清底子,让学生当堂反刍和总结,落实当堂检测(5分)。 七、教学特色:(10分)
高效课堂标准 篇6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而语文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因此,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与探究性学习方式有关的理论主要涉及两对概念,即“过程”与“结果”、“情境”与“形式”。从探究性行为的角度来说,“过程”是指学生为探索和发展知识所经历的过程,这一过程通常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支持下进行的。“结果”则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可以表现为多种不同的形式。“情境”主要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面对的多种具体问题,“形式”则是指学生对获得学习结果的形式化描述。因此,我觉得,探究性学习可以理解为学生在特定学习情景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过程。
二、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的策略
基于《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在从下几方面进行探究式教学,从而构建语文教学的高效课堂:
首先,教师的教学行为应当转变
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看成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主动建构的过程。改变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自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其次,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数事实证明,“问”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切入口。有人说,学习的过程是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过程。只有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这一过程中,教师适当做以点拨和补充,这与老师将现成的答案合盘端出,效果会截然相反。
再次,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评价课堂是否高效
1.打破定势思维,引导反向思维,让学生发现问题。要善于指导学生从习惯性思维模式中跳出来,打破思维定势,试着进行反向思维,引导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事物,从中发现问题。
2.曲设情境,发散思维,启发学生梳理问题。曲设情境,广开言路,多向思维,使学生在思维的发散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曲设情境时,一定要设计具有开放性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拓宽思路。
3.挖掘难点,探究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探究式学习中,教师要善于捉住疑难点,引导学生探究性思维,让学生去发现和探究疑难、突破疑难。
第四,教学评价中增加学生创新比重
教师评价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塑造有很大作用。提倡探究性学习方式,就要在教学评价中,要突出学生探究性学习成果的独创性,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创新的比重。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品尝到探究性学习的甜头,重视这种学生方式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五,教师解放思想,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放权”
首先,下放导语权。每一节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要求学生设计本课导入语。其次,下放教学字词权。上新课前,布置学生认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词障碍。再次,下放提问权。把提问权交给学生,是开启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条很好的途径。可以先让学生充分熟悉教材,再让学生提问,这样,他们提的问题往往会有针对性。
三、改革探索中的反思
新课改调动广大教师学生的积极性,改革第一步带来的是思想的变革,思维的转变不可避免的会带来些见解偏差,下面一些问题值得反思:
第一,语文课程不能一味地追求活跃而忽视了基础。新课程以来“课堂气氛活跃”成了评价一堂课质量的标准,为了避免课堂上出现冷场,我们许多教师在教学时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既要看课堂是否活躍,而且还要从基础知识入手,没有基础知识的训练,语文教学的创新发展也就失去了意义。活跃的课堂气氛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应把静态的语言文字训练转化为动态的实践活动,这样就会使语文训练与人文精神的熏陶融为一体。
第二,语文课堂上不应过分强调个性而忽视了有价值的合作学习。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提倡教师发扬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的表现。而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的独特体验,对学生的回答加大表扬,这样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我认为课堂上应给学生一些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小组成员积极参与,从而达到真正的学习目的。
第三,语文课堂上不要过分重视讨论探索而忽视背新诵积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努力将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过去有一阶段将背诵阅读,视为死读书,读死书,被课堂所抛出。学生根本就没有读背之实,没有积累就没有运用,没用大胆的读背,就没有语文素质的提高,我认为只有多读,多背才能培养语感。
总之,新课程语文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的盲点。关键是要不断地发现问题与不足,不断地建构高中语文高效课堂,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
浅论生物学科高效课堂的评判标准 篇7
首先, 我来谈谈对课堂效率的理解。效率是一个大家都不陌生的词, 我们听到的大多是指生产效率。效率的衡量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计时法, 即生产同种质量的产品谁用的时间少, 就是生产效率高, 反之, 就是生产效率低;另一种是计件法, 即在同等的时间内谁生产出的同等质量的产品多, 就是生产效率高, 反之, 就是生产效率低。那么, 把效率这个词引入到我们的教学中, 该如何去衡量呢?我的理解是在同样的一节课, 课时一般是固定的, 大约45分钟左右, 哪个教师的教学目标实现得好, 自然就是高效的表现, 反之, 就是低效的表现。
其次, 我来谈谈教学目标的实现。可以这样说, 教学目标是衡量一堂课上得怎么样的最基本的一个衡量标准。教师一般在学期开始前就会根据学校的课时安排和课程的总体进度将学期总目标分配到每一周的每一堂课中去。只有一节课的目标顺利实现了, 我们才能实施下一课的教学目标, 所有的课堂目标实现了, 才能称得上学期目标的实现。在新课程的设计中, 我们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那么, 我们要打造高效课堂, 就要关注这些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实现。
1. 知识目标的实现。
知识目标是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基础, 如果没有知识目标的达成, 所谓的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终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难以达成。因此, 课堂教学中, 我们教师首先要注重知识目标的达成。对于生物课来讲, 我们的知识目标达成的手段比较简单, 主要通过学上自学和课堂讲授即可。学生可以通过预习来了解一堂课的知识都有哪些?它们之见有着怎样的逻辑关系?我们有没有弄不懂的地方?等等, 当通过我们的预习我们发现了这些问题后, 我们就可以在课上有目标地进行听课, 重点解决这些问题, 从而保证知识目标的达成。
2. 能力目标的达成。
能力目标是在知识目标的基础上提升的, 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我们要培养的能力目标。因此, 学习到了知识, 必须要到实践中去检验是否正确, 如果不能把我们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去, 那么, 我们就成了纸上谈兵者。对于生物学科来讲, 我们还有一种与其他学科不一样的能力要培养, 那就是实验的能力。对于我们这一科来讲, 很多生物现象需要用实验加以验证, 因此, 我们要培养学生实验的能力。这一能力主要包括实验的设计, 器材的准备, 实验的进行, 实验的总结等等几个阶段。这些都要以学生学到的知识为基础, 没有扎实的学科知识作基础, 这些能力都将无从谈起。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我们所说的三维目标的最高目标。在立德树人的理念下, 这一目标显得尤为重要。学习了知识, 提升了能力, 我们到底为了什么?这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所要解决的问题。任何一堂课, 如果只关注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达成, 不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引领的话, 都不能算作一堂成功的课, 更不要说是一堂高效的课。所有的知识和能力的目标的达成只是我们完成了智育的目标, 而情感态度价值观则上升为德育的目标。缺少最后的这一重要的升华, 我们的学科就失去了它很多应有的风采。
有人对这样的观点不认同, 认为德育只是政治课教育的目标, 我们的生物课怎么还承担着德育的教育任务呢?是的, 我想说的是, 这样的观点是对我们生物教育所承担的任务的一种严重误读。事实上, 德育的教育渗透在各个学科的教育教学中, 并非仅靠政治课教学就能完成的。并且德育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渗透过程, 需要各学科的紧密配合才能奏效。否则, 政治课上的德育就会被其他学科的教育所抵消。
最后, 我来谈谈课堂效果的检验。目前, 我们的教学最终的检验还是以笔试为主, 即通过一张考试试卷来检测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无论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都浓缩在一张张试卷中, 最终学生是通过高考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同时也是检验我们的教学效果。因此, 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必然要重视效果的检验, 同样, 我们也要用同样的手段来检验。因此, 我们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中, 要增加一个环节, 那就是检测环节, 如果一节课是45分钟的话, 那么, 我们最后一定要拿出5-10分钟用于对当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检测, 从而使我们尽快地发现问题, 以便在后边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改进, 不断进步!
在此, 我觉得有一个错误的倾向必须要避免, 那就是要避免进入题海战术的陷阱。很多教师为了提高效率, 使用了少讲多练的策略, 通过不断强化练习来发现问题, 然后针对问题再进行讲解, 然后再进行下一轮的测验, 可能这样的做法在短期内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但长期来讲, 对教学是不利的, 因为它把课堂教学异化成题海战术了。因此, 我们提醒各位教师, 检测要适当, 不可过度, 否则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最后只剩下做题的恐惧!
摘要:效率的衡量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计时法, 即生产同种质量的产品谁用的时间少, 就是生产效率高, 反之, 就是生产效率低;另一种是计件法, 即在同等的时间内谁生产出的同等质量的产品多, 就是生产效率高, 反之, 就是生产效率低。那么, 把效率这个词引入到我们的教学中, 该如何去衡量呢?我的理解是在同样的一节课, 课时一般是固定的, 大约45分钟左右, 哪个教师的教学目标实现的好, 自然就是高效的表现, 反之, 就是低效的表现。
高效能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与标准 篇8
一、教师教的维度
教育理念:教师的教育理念决定教学行为的方向。因此,其所占比重应当大一些。主要包括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坚持开放的教学观;坚持学科与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及整合;坚持不断探索与创新。
人文素养:教师在教学中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和气质,能有意识地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能引导学生与他人、社会和睦相处;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教学思路: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信息量科学合理,内容全面、系统、准确,体现单元要求,体现学科特色;课程开发利用意识强;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开展目标测练,做到问题堂堂清;作业布置适量,具有多样性、开放性和探究性;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实效。
学科功底:学科教学基本功,教师自身习惯与能力;创造性地理解与把握教材的能力;知识传授准确无误。
组织协调: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课堂注意创设情境,活而不乱;课堂结构疏密有致,各环节衔接紧密。
教学机智:灵活处理偶发事件;控制自身不良情绪;善于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宽容学生、鼓励学生,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对话。
二、学生学的维度
注意状态:看学生的目光是否追随教师或发言者的一举一动,学生的回答是否针对所问,倾听是否全神贯注等。
参与状态:看学生是否全程参与学习;是否积极投入思考或踊跃发言;是否兴致勃勃地阅读讨论。教师还可以看有没有一些学生参与教学,比如,在小组学习讨论时给予别人指点帮助或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看是否自觉地进行练习,如语文的听、说、读、写,数学的操作、演示推理、计算等。
交往状态:看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有友好地合作;也可以观察整个课堂教学气氛是否民主、和谐、愉悦、主动;还可以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是否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
思维状态:观察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看学生的语言是否流畅,是否有条理,是否善于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说明所学知识;在观察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时,看学生是否善于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展开辩论;观察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创造性时,看学生的回答或见解是否标新立异,是否具有自己的思想或创意等。
情绪状态:可以通过捕捉学生细微的表情变化,去分析、评判他们在课堂上的张扬活泼与生气。在学生个别回答问题时,还可以通过观察其他学生的反应来调控,如摇头否定,则表明他有异议;如情绪激昂、跃跃欲试,则表明他还有独到见解。我们也可以看学生能否自我控制与调节学习情绪。比如,学生能从激烈的争论一下子转入到专注的聆听,这就表明学生进入了一种自发并能自控的良好情绪状态之中。
生成状态:我们可以看学生是否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是否在自主、合作、探索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认识,是否伴有满足、成功、愉悦等体验,并对后续学习更有信心;还可以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没有独特的表现,是否提出深层次的问题或得出不同寻常的答案,以及学生的个性是否得以显现。
应用状况:我们可以根据学生课堂问题的分析回答,测查练习的深度、广度、准确度,看学生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对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的达成效度。
三、高效能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导向,它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起着引导作用,能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在着眼于高效能课堂的基础上,笔者尝试构建了以下关于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
1. 从教学地位看,考察是否以学生中心。
其主要表现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发挥、主体的凸显、个性的张扬、创新火花的迸发。
2. 从培养目标看,考察是否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应不分主科或副科,而应以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为目的,使学生既增长知识,又陶冶情操,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3. 从学习方式上看,考察是否关注学生主动探究。
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一石激起千层浪,打开学生渴望知识的窗口,激发学生内心的创新欲望,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主动探究。
4. 从学习状态上看,考察是否注重学生自主合作式学习。
课堂教学应体现教师与学生互动以及学生与学生互动,并合作学习、交流的状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好习惯,真正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5.
从知识来源上看,考察是否重视直接经验的学习,诸如开展积极有效的动手操作以及从实验学实践活动中获得新知,感受实践成功的快乐。
6. 从信息传递上看,考察是否注重多向交叉式传递。
高效课堂标准 篇9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则是教学评价的重点,对初中学生学习的评价实质上是对学生学习的有效结果和发展潜能所进行的整体价值判断。评价的理念、目的、内容、标准、方式和手段等无一不对教学产生重大的影响,而中国的教育从古至今已经形成了怎么考就怎么教、怎么学的传统,这样的教育教学制度使得大部分人都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质量好坏、学生学习成绩优劣的唯一标准,限制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多样性。随着英语教学的发展,新的课程标准的制定,以往对学生学习的这种固有的评价制度显然已经不适应目前英语教学发展的现状和需求。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重新构建一套科学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标准。
构建新的英语课堂的评价标准,就是这样一种着眼于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能对学生的学业进步和健全人格形成产生积极作用的评价方式,它有利于教师对课程的潜心研究,科学地进行课程设计,让教师在不断地钻研中提升专业素养和育人能力;有利于实现课堂的和谐发展,让教与学在评价的催化下融为一体,相辅相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驱能力、创新能力。
二、英语高效课堂评价标准的构建
1.课堂的合作与表达。语言的学习交流是根本,英语学习学生的活动应该是多元化、多感观的,所以对话表达是英语课堂上最为重要的环节。现在我们大多数英语教师都能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话与交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也积极创新采用不同的活动让学生开口“讲话”,但这种活动的设计多于师生之间的对话,教师巧妙地设计问题让学生踊跃回答,比如讲单词时的猜图比赛,比如讲课文时的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这些活动学生究其根本还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生的一点点创新也是围绕老师所给的模式适当的拓展,并没有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著名教育家季亚琴科认为:“只有在有交往、有知识和经验存在差异的人的场合,才会有教学的出现”。他在合作教学理论中阐述每个学生由于发展水平、兴趣爱好不同,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深刻上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正是学生间可以进行交往与合作学习的前提。所以有了合作学习的课堂才能算作真正的课堂。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间在学习上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在合作学习中,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宽松和充分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惧怕说错的心理压力大大减轻,发言机会肯定多于全班交流。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这样,学习者可以取长补短,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可为整个群体所共享;合作学习还能激励学生个体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在合作学习时,学生要展示自己的观点,试图说服别人,在这种心理驱使下,对知识的钻研就更加深刻。在表述自己观点的过程中,会使新旧知识更加融合,从而扩大了知识的应用层面。同时,学生还会通过别人的观点来修正自己的观点,这种认知的重建,促进了深层次的思维。我们还是以八年级上第六单元birdwatching为例,可能我们现在大部分的课堂在讲reading的课文时都是以回答问题、分段复述、完成表格等形式去理解和掌握课文,这种对话表达只是师生之间的合作,换句话说,学生总是被动的。如果我们把这些知识层面的理解换成小组间的任务,让学生自己设计观鸟协会的倡议书,让学生在组内合作完成,设计好的倡议书让小组代表展示给全班同学,这样的活动设计就会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言的学习能力。
2.课堂的聚焦生成。俗话说画龙在于点晴,课堂的点晴之笔在于总结。最常用的总结方式是教师亲自总结,归纳出本节课所学的重要语言点,或者把重要语言点按照考试题型反馈给学生们,所以,每节课的最后几分钟是学生们最为放松的时刻,学生们的大脑可以休息,不用思考,教师只是在无味地重复着已经讲过的知识。而在一节高效的英语课堂,学生们的专注度应该贯穿整节课的每一分每一秒,最后的总结应该归还给学生们,因为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课堂的主要活动是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学生们应该在课堂的最后对小组间的展示进行点评,对本组的表现进行反思,更多地应该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提出大胆的质疑,只有提出问题,我们才能解决问题,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有了质疑,有了辩论,有了研讨,我们的课堂才能生成真正的智慧。
虽然有了学生的总结,也不能不要教师的总结,教师的总结更是总结中的点睛之笔,作为教师我们点拨的要精巧、适时、到位,但也不能越位、喧宾夺主,我们要让我们的点拨紧扣学习目标,我们要让我们一节课上的每一次点拨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一次拓展提升,并能自然地体现出育人这一点,更多地点拨不是知识性的讲述而是能力和技巧的培养,不是题目的答案而是办法的引领。
3.将教学与多媒体整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多元化的教学手段。由于多媒体教学实现了声画结合的特征,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能够发挥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另外,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将学生的全部感官有效地调动起来,让学生们参与到学习英语之中。通过运用这种立体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加深学生们对于事物的认知,提升英语课堂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让初中学生的思维模式一直处于高度运转的状态。而学生能够保持着高效的思维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精神等因素,这能够调动学生在英语课堂中学习英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教师能够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们可以结合课本将一些相关视频给学生播放,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高效课堂是初中英语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与最终目标。作为一名英语教师,需要主动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英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与对语言能力获得的渴望,进而真正地实现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最终目标的高素质教育,这样才能够打造出我们想要的高效英语课堂。
摘要: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以教师的“教”为中心,主要以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来评价课堂教学效果。而初中英语教学的评价标准就是鼓励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对于评价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本文着重探讨了英语高效课堂评价标准的意义与构建。
关键词:初中英语,高效课堂,评价标准,意义与构建
参考文献
[1]袁振国.《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
高效课堂标准 篇10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高效性是一项充满挑战、彰显个性、独具匠心, 具有一定艺术性和创造性的活动, 它需要教师的聪明、勇气、睿智和才能。一堂高效课的标准可以从“教师行为”、“学生状态”、“师生互动”与“目标达成”等四个方面进行评价。一、教师行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和方向。在课堂上, 教师是导演, 学生是演员, 课堂这部戏拍得好不好, 导演的行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堂高效课我们可以从教师的课前准备、过程管理、教育理念、教学技能等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1、精心的课前准备是政治学科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与时俱进的特点和高效课堂的实现离不开教师的课前精心准备, 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课这一环节。第一、必须深入钻研教材, 仔细阅读政治学科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和近五年的高考政治试题, 分析高考命题规律, 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具有教学的目的性与针对性。结合学生实际, 合理地确定出课堂教学三维目标, 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 选择突破重难点的教学策略。第二、必须注重与时事相结合, 突显政治学科的时代特征。教师在备课时要广泛收集整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时事热点, 多读新闻、报刊、时政分析等材料, 既要培养教师的时政敏感性, 也要培养学生的时事热情。第三、必须深入分析学生, 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课改精神。课堂上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以生为本”, 深入分析学生, 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基本情况, 并根据这些情况对学生进行有差异性的教育、分组、合作与探究。2、完美的过程管理是政治学科高效课堂的关键。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组织与管理。首先, 从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来说, 必须对传统课堂教学结构进行优化升级, 切实把握高效课堂的三个基本环节, 即情境导入、情境分析、情境回归。第一、情境导入。优化情境设置是进行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 教师要遵循“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 贴近学生”的三贴近原则, 挖掘和整合各种教学资源, 创设一些让学生能够主动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情境, 引导学生树立解决问题的目标意识、情感意识和能力意识。情境创设要具有时效性、地方性、趣味性和可探究性, 能够吸引学生,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具有较高的启发意义和探究价值。第二、问题设置。学生的课堂探究是通过问题引导的, 在课堂教学之前, 教师就应当深入钻研每一节课所涉及到的理论观点及原理性、结论性的知识, 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 利用教材或通过师生搜集的典型事例、活化知识, 给学生设置一些真实的生活情境问题, 提前学习教材内容, 提高学生在提炼观点、分析问题等方面的各种能力。第三、共同探究。教师要基于设置的问题, 选择合适的探究方式, 如讨论法、辩论法、演讲法、活动演示法等, 组织学生进行有序、有效的探究。特别是小组合作的方式, 让学生共同参与, 实现全体同学的共同进步与个性化发展。第四、情境回归。教师应引导学生及时将经历探究过程所形成的知识回归到具体情境之中, 回归到现实生活之中, 来分析或解决一个个具体的问题, 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要求。第五、学习反思。学生的学习效果需要教师和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反思, 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 为下一堂课的高效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 从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组织与管理来说, 必须体现出教师的管理艺术、管理智慧和管理水平。教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 要及时、中肯地进行课堂评价。第一、驾驭课堂。教师一定要记住自己作为“导演”的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 灵活处理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各种复杂关系, 机智驾驭课堂, 体现教学智慧。充分利用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 因势利导, 完成教学任务。特别是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 教师要加强课堂引导和驾驭的能力, 使课堂教学闹中有静, 静中有闹, 在闹静之中达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的。第二、评价课堂。要及时、中肯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通过评价激励学生发展,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只有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习成果进行及时、中肯的评价, 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尊重和赞赏, 才能增进学生的自尊、自信, 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内驱力。二、学生状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我们必须还课堂于学生, 还主体于学生, 还学习于学生。坚持从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广度、思维深度、合作程度等三个方面来评价课堂。1、从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广度来看, 要求学生能够广泛深入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一是主体要广泛, 即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 而不是只有少数几个“精英分子”或“活跃分子”参与, 绝不能让课堂成为一部分优秀学生表演的舞台, 而大多数的学生被边缘化。二是参与内容要广泛, 即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 学生都能参与其中。2、从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深度来看:一是对学习内容表现出明显的兴趣, 情绪饱满、兴奋;二是注意力集中, 能认真倾听, 积极思考;三是对问题的回答要体现出创造性, 并能够积极主动的提出问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课堂既不是“超市”也不是“囚笼”,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学生的学习应该是有时热烈, 有时沉默。3、从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合作程度来看, 要求学生必须坚持“互助、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 要给学生创造合作的机会, 以各种学习小组为载体, 让学生参与其中, 相互交流、相互讨论、共同学习, 共同进步。三、师生互动在高效课堂教学中, 我们除了要看到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助、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的展示, 还必须看到师生的互动行为, 师生的合作程度与合作效果。也就是说, 要看到教师是怎么在“导”, 学生是怎么在“演”?导与演之间是不是配合得非常的默契。四、目标达成每一堂课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 各层次的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均要有所收获, 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要得到全面发展。同时, 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实现转变, 综合学习能力要得到培养,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要有所增强。 (作者单位:重庆市丰都中学校)
高效课堂标准 篇11
关键词:高中生物;高效课堂;建立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5-0385-220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5.026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生物知识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尤为重要。高中阶段的学生犹如朵朵含苞待放的花蕊,需要教育者的用心浇灌。教师应力求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享受到学习的轻松与愉悦,使学生的思维和精神进入到一种佳境之中。本文以课程标准为基点,探究引领学生快乐学习;让知识“活”起来,创设动感课堂,建立快乐、高效课堂的方法。
一、巧设导入创设悬念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一段好的导语能使学生快速进入到最佳学习状态之中,而且还能激发学习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全神贯注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之中。
例如,在讲解《伴性遗传》这一章节知识时,就可以先结合一些重男轻女的现象讲述这样一则故事:在某山区,一位妇女连续生了四个女孩,邻居、婆家人等都瞧不起她,她自己也看不起自己,认为自己没有本事,生不了儿子,在现实的重压下自杀了。故事讲完后,设置问题,让学生探究其中的原因:她为何要自杀?生女孩都是女人的错吗?人的性别是怎样决定的呢?通过这样的一个实例导出新课,为新课营造了一个吸引人的情境,而且还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对新知的探究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为接下来的学习设置了悬念,在学生很想揭开自杀原因的愿望下展开新知识的讲解,效果不错。
二、把抽象知识形象化、直观化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微观内容居多,在教学时,如果能把这些教学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既利于学生接受,又能使得抽象的知识更具体化、生动化,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
例如,在讲解“DNA控制蛋白质合成”这一知识点时,就可以很形象地把细胞核中的基因比喻成“司令”,把遗传信息比作成是“司令员的指令”,把DNA看做是“通信员”。其中,司令的指令以密码的形式被通信员送到前方战场上去,并且成功翻译给前方领兵打仗的连长。通过这一形象的比喻,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寓教于乐,既能调动学生对此知识点的探究兴趣,又很好地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气氛。
在教学中,特别在没有电脑等设备的情况下,简笔画辅助教学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如讲细胞结构时,先画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随着讲课内容的深入,添画上叶绿体、线粒体、高尔基体等,细胞结构讲完了,黑板上细胞结构也添画完整了。教师用简洁、明快的线条画出教学内容,让学生从无到有、由简及繁地跟随图像,去想象、去思考,这样既减少学习中的困难,还能加深印象,集中注意力。
三、充分挖掘与合理利用课程资源
高效课堂的建立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充分挖掘并合理利用有效的课程资源,尤其是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教材的变化等,很多地方都需要教师进行深入思考,并且将其中的潜在利用价值挖掘出来。在实际教学时,师生合作一起共同制作各种课堂学习用具,便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制作细胞模型,但是要为学生提供需要品:纸、胶水、橡皮泥等简单的实验材料,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另外,教师也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借助网络搜索跟生物教学与实验需要的素材,丰富课堂教学资源。例如,在讲解”基因工程“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网络搜索转基因发光鱼的视频资料,再以视频的方式进行展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带着兴趣与好奇心投入到基因工程的学习探究之中,当学生感觉到探究生物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后,他们也会更积极投入其中,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就会不断提高。
四、CAI教学法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使用CAI教学已经逐渐普及开来,教学实践表明:几乎每一节课都需要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适时适度地利用多媒体课件,再结合科学合理的教法传授知识,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积极性,而且大家都积极参与到课堂实践中来,使得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例如,在讲解《光合作用》一课时,通过影像文件展示场所和过程,融声音、图片于一体,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对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等内容都可以借助Flash动画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看,学生也都能形象地了解光反应过程,使知识更加直观化、形象化。
再如,用动画展示“变形虫”的变形运动以及吞噬异物的过程,便于学生对膜的流动性理解更加理性化。此外,由于时间、空间限制而无法在课堂上进行的一些实验等,都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展示,不断优化生物课堂教学。适时适度地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既能为学生学习知识创造出优美的课堂空间,又能带给他们不一样的视觉感受,学生会更喜欢上生物课。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也要有新的改变,要紧跟教育发展的步伐,教师也要不断充实自己的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认识,多多创设有趣味的且与生物教学有关的实践活动,以此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让学生都能在快乐中学习知识,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肖伏,李有刚,李和平.新课标下对高中生物教学的感悟[J].基础教育研究,2008(3).
[2] 袁景云.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现状及优化策略[D].华中师范大学,2013.
[3] 王全刚.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实施策略[J].新课程:中旬,2013.
[4] 李怀祖.激发课堂兴趣自主融会贯通——生物课堂教学浅谈[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
[5] 苏鸿.高效课堂(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华东师大出版社,2013.
[6] 张正宁.新课程下高中生物课堂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研究[J].读写算:教研版,2014(13).
[7] 黄玮.引发认知冲突优化学生生物学认知结构[J].教学与管理,2010(9).
Abstract:As is known by all, the so-called “high-efficient classroom” is to use as little as time to obtain the biggest benefit of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the pursuit of high school biology classroom teaching is the teaching benefit maximization.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also emphasizes to establish happy and high-efficient biology classroom, of which, the “happy and effective” mainly stresses that the high-school biology learning is a process that students actively construct knowledge, develop ability and form the correct emotional attitude and values.
Key words:high school biology; high-efficient classroom; to establish research
高效课堂标准 篇12
一、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引导广 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关注课堂教学
北京市从1987年开始组织中小学体育教学评优活动,每两年举办一次,至今已经举办了14届,是北京市中小学教育界少有的传统品牌教学交流活动。每一届均由北京市教委主办,北京市教科院基教研中心承办。
在过去的20多年里,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学评优工作洗礼和锤炼了一大批中青年体育教师,为他们的专业发展和自身成长搭建了良好平台,很多教师从此项工作中脱颖而出,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业。 北京市中小学体育特级教师、市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中,多数都有参加市区教学评优的经历,并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项工作的开展得到了全市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一线教师的认可和大力支持,形成了北京市中小学特有的体育教学交流平台。
2004年,“首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在肇庆举办,活动的成功举办在北京市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应。更为巧合的是,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学评优工作和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均为两年举办一届,北京市逢奇数年举办,全国逢偶数年(第六届除外)举办。从2005年开始,北京市将此项活动与参加“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相结合,既是作为传统工作的延续,又作为参加全国活动的筹备,使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学评优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普及化”的方向发展,努力引导广大中青年体育教师关注教学、关心教学、研究教学,从而为中青年教师的发展打造一个坚实的平台。在今年展示活动期间,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市共有130余名一线教师有组织地赴武汉参加观摩学习。
二、全员参与,关注常态,推广可 借鉴的优秀中小学体育教学案例
中小学体育教学评优工作已经在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心目中形成了品牌,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为保证全体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知情权,确保每一位愿意参加展示的教师按要求参加展示,自2003年起,每一届评优工作均由北京市教委下发正式文件。
文件要求各区县教委加强对教学评优工作的领导,认真做好宣传、动员、组织、评选和推荐工作;把整个教学评优活动分为学校、学区(片)、区县、市级评选4个阶段, 前3个阶段必须进行现场做课。经区县评审小组现场评审同意推荐后,方可录制成光盘参加市级评选活动;各区县推荐的评优课数量以区县的中小学校(含职业高中) 总数为基数(依据当年《北京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概况》),按8%左右的比例分配。同时,规定区县推荐结束后,市教委将会同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聘请学校体育领域的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各区县报送的体育录像课进行评选,未达到相应标准者视为不合格,取消参评资格;经评审委员会认定为一等奖的课,市教委将通过抽签的方式组织获奖教师进行现场教学展示,并经专家评审委员会现场确认,现场确认不合格者,取消其获奖资格。通过以上程序确保该项工作的覆盖面,以及所报课堂实录的真实性和授课教师的基本功。
同时,为使推荐的课具有可复制性,文件专门提出“区县推荐参加市级教学评优的课例,要真实反映本区县体育教学改革的实际发展水平,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 教学特色鲜明、导向性强、便于推广”;为确保区县推荐课的质量,在区县评选阶段, 建立“公开异地上课”制度和主动回避的原则,即参加市级教学评优的教师必须按区县教委的要求到其他区县异地授课,同时规定“不按要求参加异地上课的教师, 在市级评审阶段视为自动放弃获奖资格”; “评审委员不参与评审本区县报送的录像课。”要求评委严格按照《北京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试行)》的指标体系和权重进行评分。
2015年参加全国展示的课例是从北京市2013年教学评优一等奖中推选出来的。 2013年,北京市教委下发了《关于开展中小学优秀体育教学课例评选工作的通知》(京教办函〔2013〕10号),并研制了《2013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体育教学课例评审工作方案》,成立了组织委员会、学术仲裁委员会和评审委员会,分别负责评审的组织和评价,确保评审工作的公平、公正。
在学校、学区(片)和区县广泛开展现场评选工作的基础上,共推荐155节优秀中小学教学案例参加市级评选,其中,小学78节(城区36节,郊区42节);中学77节(城区35节,郊区42节)。评审工作严格按照文件规定进行,评审人员由高校学校体育界专家、北京市特级教师、中小学体育教研人员和一线优秀中小学教师组成,各节课的评审工作均按照专家分别评审、小组集体评议的程序进行。最终,评出一等奖38节、二等奖70节、三等奖45节,2节未录用(自2007年后,未达到相应标准者,均不录用),并在全市范围内公布获奖名单,由北京市教委颁发证书,进行表彰。
2014年9月,在北京市2013年教学评优的基础上,组织北京市有关专家对一等奖的课进行了集体评议,并最终从38节一等奖的课中选择15节,推荐参加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推荐过程遵循了以下原则和程序:一是自定教学内容均从获得一等奖的课中选取;二是坚持“质量优先、 兼顾均衡、坚持标准、宁缺勿滥”的原则, 努力向全国同行展示近几年来北京市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最优异成果;三是坚持公平原则,集体评议决定。
三、依据标准,提高质量,开展有 效的教学实践和研究
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更是近几年来学校体育的中心工作之一。自2007年以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要求便不绝于耳,这为每一位体育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教学研究者和一线教师都指出了明确的道路和要求。
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 [2007]7号)下发,其中,明确要求“中小学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 “《纲要》”) 提出“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中,把落脚点放在“提高质量”,并明确提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纲要》 在论述具体学科质量时,只提及“体育教学质量”,这是再也具体不过的目标和要求了;2013年,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中明确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目标已经确定,路径也基本明确,那么,如何提高中小学体育课堂质量呢?
回答上述问题,笔者觉得需要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对课程性质的描述:“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教育部体卫艺司王登峰司长指出: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运动技能水平,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三个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无疑是实现学校体育工作目标的主阵地。无论是作为内容来实施,还是作为目标来实现,都需要一定的制度保障、物质条件,换言之,就是要按照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开展教学,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办事。
目前,在体育与健康教学领域有以下几个“标准”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积极落实, 从而确保体育与健康课程沿着科学的道路稳定地向前发展。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从本轮课程改革开始,我国实行国家、 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国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中小学课程实施。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这些规定明白无误地指出了《课标》的性质, 指出了《课标》在课程实施中的基础性地位。从国家层面讲,《课标》是培养未来公民体育与健康素养的基本要求,要达到这一基本要求,就必须强化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必须按照《课标》要求,依据国家或者地方审定通过的教材,选择教学内容, 确定教学重难点,开展有效教学。因此,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要充分领会《课标》的实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把握:
1.牢牢把握住体育课程的实践类、技能性特征。体育课程教学应该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教材内容的选择、开发和引进均应以身体练习为主要表现形式,而不能选用那些以智力活动为主的非身体练习内容,如智力游戏、棋类项目等;2.抓住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的主线。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与发展学生的身体,既是体育课程的主要目标, 又是体育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实现体育课程其他目标的主要载体。因此, 体育课程教学应以运动技能的传授和学生的身体练习为载体,把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目标融入其中, 并使这些隐性目标通过学生的运动认知和运动体验显性化,从而为立德树人、健全人格提供实现的途径。
(二)《中小学生体育锻炼运动负荷卫 生标准》
1998年5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现“卫计委”)颁布了《中小学生体育锻炼运动负荷卫生标准》(WS/T101-1998, 以下简称“《负荷标准》”)。《负荷标准》 是卫生行业标准,是对学校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运动负荷和密度的基本要求,对发展学生体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负荷标准》规定:“健康中小学生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基本部分的靶心率不应低于120次/分钟,也不得超过200次/分钟”。低于120次/分钟达不到锻炼的效果,超过200次/分钟存在安全隐患,对学生的心脏刺激太大。同时规定:“基本部分的运动时间应为20~30分钟”。《负荷标准》还规定了监测方法和评判标准。体育课应科学地安排运动负荷,这是体育课区别于其他学科特有的理论与实践问题,适宜的运动负荷既是锻炼身体和掌握运动技能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普遍忽视了《负荷标准》的要求,在运动负荷的判断过程中存在经验主义的倾向。2013年,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负荷标准》的操作规范,对北京市108所学校、720节体育课进行了监测,结果不尽如人意。为强化运动负荷在体育课中的重要作用,北京市在2015年的教学评优文件中明确要求:“现场评审时,要按照 《负荷标准》的要求,对体育课进行运动负荷监测,确保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施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以此来引导教师关注体育课的运动负荷, 强化体育课的效果。
(三)《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 基本标准》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数量并没有因为体育课时的增加而增加,造成原本就不满足实际教学需求的体育教师工作量急剧增加,中小学体育教师过重的工作负担和在学校教育中相对弱势的地位,造成学校体育工作质量、尤其是体育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在体育办学条件方面,由于历史等多种因素,区域差异也较大。大城市中心城区的学校体育场地面积相对狭小、学生人数较多,城市郊区或者农村地区的学校体育场地面积相对较大, 但是,学生人数相对较少,体育器材相对缺乏。这都给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了影响。2008年,为贯彻落实2007年中央7号文件,教育部等多个部委联合下发了《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以下简称“《条件标准》”)。《条件标准》对体育师资配备、学校场地建设和器材配备提出了最基本的要求,达到这一要求是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基础,政府应该按照《条件标准》建设学校体育场地,配备体育器材, 满足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的基本需求,否则学校体育会永远徘徊在“因地制宜”的道路上,提高质量的目标也难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