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高效课堂

2024-10-21

数学高效课堂(精选10篇)

数学高效课堂 篇1

数学教学模式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办法既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有些地方推行的“问题式导学法”、“3510循环大课堂” 等值得同行学习和借鉴。

“问题式导学法”的基本流程是:“展标设疑——自主学习——探究拓展——教师指导——训练提升——达标应用”,问题引领,学生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避免了学生自主学习漫无目的,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有针对性,学生可以凭着自己的能力解决大部分问题,解决不了的再由小组合作解决,创设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的情境、机会,既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绝大部分时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进行训练,使每个学生每堂课都有收获,在不同层次上有所提高,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3510循环大课堂”,即一课分两段,35分钟展示+10分钟预习,谓之“3510”,三步为一课;课前、课中、课后,谓之三步;形成了课上——课下——课上的循环结构,谓之循环。其前35分钟必须通过展示、交流、纠错落实本节课的学习目标,35分钟必须将上一节的导学案收回,后10分钟发新的导学案,最后1分钟必须分配任务。整个学案共分8个环节: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问题逻辑、学习反思、作业布置、归纳小结。课中六个环节:重申目标、学情调查、问题注意、精讲点拨、当堂检测、小结作业。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流程为: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建构知识——拓展运用——反思归纳。

数学高效课堂 篇2

一、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中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数学在利用合作学习方法打造高效课堂时,依然存在的如下几点问题:

1.合作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在知识内容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探讨,但很多学生往往不知要探讨什么,如初中数学中的概念、定理、公式等,学生认为只要对其理解即可,没有必要进行探讨,即使探讨也不知从何下手。

2.学生缺乏合作学习的意识,无法真正实现有效的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成绩稍差的学生由于基础薄弱很难主动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和其他同学就某个知识点进行探讨,一般只听成绩稍好的同学侃侃而谈。另外部分同学认为合作学习就是聊天的过程,因此会出现不聊学习而聊其他的情况。

3.数学教师过分关注合作学习方法的使用。一些教师认为只要运用新方法就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没有意识到有些知识和内容值不值得进行探讨,只是一味的追求使用新方法。长期下去学生就会降低合作学习的兴趣,不仅无法实现高效课堂,还会浪费课堂学习的时间。还有些教师没有意识到在合作学习中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只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探讨,并没有就解题思路和思想等进行交流,使合作学习只流于形式。

4.教师缺乏有效的合作学习调控能力。合作学习过程中,除了学生之间探讨外,教师还要起一定的辅导作用。但一些教师由于担心学生探讨思路不对等原因过多的干预到学生探讨中,在旁给予太多的提示和帮助,没有让学生真正自主的就某一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有一些教师完全让学生自由在课堂上进行合作学习,觉得合作学习时间越长越好,没有有效的干预到合作学习过程中,这就给学生营造出一种杂乱无章、过于自由的氛围。学生由于认识不全往往会偏离原来的探讨轨道,同样也无法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二、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中合作学习的改进策略

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担任的是组织者的角色,在每次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都要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实际情况等做出导学案,让学生在导学案的指导下进行合作学习。另外教师还担任着引导者的角色,在每次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朝着既定问题方向进行思考,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对知识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全面、深入了解知识内容。因此教师在高效课堂中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提高合作学习效率,实现高效课堂。

1.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和方式。

(1)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授课方式,将学生当作课堂主体。初中数学比较枯燥,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初中数学学习中来是教师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而课堂教学是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最有效的途径,因此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将学生当作是课堂主体,通过设置一些问题情境等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起求知欲,并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参与到问题情境中的太讨论中,加强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另外教师应针对学生提出的创意性问题或想法给予肯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在讲解全等三角形判定条件时,教师事先画出一个三角形,让学生自行对三角形相关内容如概念、特征等进行复习,并提出如何画出一个和黑板上图形全等的三角形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谈论,激发出学生对此的兴趣。

(2)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创新。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交流中极易打破常规,碰撞出思想火花,因此教师应通过设置出探究情景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在合作学习中发现问题所在,并积极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对此类问题进行归纳总结,进行实践创新。而教在探究情景设置过程中也需要打破常规,运用创意性思维提出一些富有创意的问题,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如在平行线性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对生活中常见的平行线进行讨论和总结,加深学生对平行线的认识。

2.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在传统的数学学习中,学生都是根据教师所教内容进行学习,学生缺乏主动的学习,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中主动的进行学习。一些学生遇到难题就去请教老师或同学,没有独立思考的习惯,也有同学喜欢抄袭别人作业,往往眼高手低,这些都会影响学生初中数学基础的牢固性,无法真正理解并掌握知识点。因此教师应通过合作学习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营造出和谐的探讨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问题谈论中,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结语

实现初中数学的高效课堂就需要教师多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合作学习可以有效的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以教为主的方式,让学生的学成为课堂主导,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通过合作学习方式加强学生对某一知识内容的理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参考文献

[1]王玮.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D].华中师范大学,2013

如何构建高效的数学高效课堂 篇3

新课程的改革如滚滚洪流,势如破竹,强势推进,优化课堂结构,探索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精彩展示。在新课标的理念下,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的时间,空间,学习过程都还给学生,课堂教学不再“涛声依旧”,那么如何打造初中数学教学的高效课堂,成为很多数学教师都应该共同探讨的话题。

评价数学课是否高效,就要看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在具体教学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办法既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固定的模式,总的来说,首先要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这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一、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其低效的原因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低效”主要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不和谐的原因造成的。

1、教的方面存在的问题

(1)严格遵循教材,是很多老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课堂教学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就怕学生不明白,上课总是说了有又说,生怕有所遗漏,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总想迎合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与课改理念,,不顾学生和教学实际“鼓励”学生探究、合作、交流,整堂课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实际很多学生学习漫无边际,尤其学习主动性较差,底子薄弱的学生,更是在滥竽充数,课后一知半解,最终造成课堂教学的低效。

(2)教师的评价太过于关注结果,而忽视学生的努力程度和进步状况,没有形成真正的意义上的评价,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下,有效的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并且注重评价语言的灵活性、趣味性和激励性,学生通过教师的评价肯定了自己,增加了自信和参与意识。同时增加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数学思维会越来越好。

(3)备课缺乏对教材的精选与整合,只是在一贯教学的经验上,结合新课改的模式,备课备教材,但是忽略了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所以对于导读单的设计,紧扣教材,但缺乏趣味性和探究性,缺乏对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方法和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学生对于导读单的预习就像是在做练习,导致了“教”与“学”的严重不合拍。

2、“学”的方面存在的问题

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实施的时间并不是很长,有部分学生还不能真正的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习惯那种灌输式的教学,在加上自身条件的问题,学习更加的被动。底子差,自觉性差的学生不能做到自主的预习,与小组紧密的合作,课堂上有很强的依赖性,自己不愿意主动的去思维,在小组探究时钻空子,看热闹,课后又不复习。有些学生是学习不得法,总是事倍功半。还有部分学生缺乏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所以对学习难以形成愉悦的体验。

二、探究数学实践,优化课堂结构,

对于数学教师,要大胆的借鉴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的教学模式,认真编制导学案,在导学案中体现以学定教,以学生为主体,倡导自主学习,关注学生的学法指导,经过近两年的数学高效课堂的实践,积累经验,初步形成“预习------探究------展示---------反馈“的高效教学模式,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让他们在小组里能大胆陈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甚至于能与其他同学进行辩论。

数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对于高校是实施,推行“问题式导学法”很值得我们数学教师学习和借鉴。

“问题式导学法”的基本流程是:“展示设疑-------自主学习-------探究拓展------教师指导-------训练提升”问题领域,学生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避免了学生自主学习漫无目的,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有针对性,可以凭着自己的能力解决大部分的问题,解决不了的再由小组合作解决,这样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把大部分时间留给了学生是每个学生每堂课都有收获,在不同的层次上有所提高,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总之教学环节并非一种机械、僵化的模式,根据几个环节的特点可以灵活的调节,变换应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思归纳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主线。

二、总结经验形成模式,不断探究。

数学课一般有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三种课型,在这三种课型中采用怎样的教学模式才能实现高效呢?

(一)新授课

新授课采用以“导学学案”为载体五步教学法,即把课堂分为以下五步来进行:

1.学生自主预习、学习,教师答疑解惑

教师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的任务后,学生根据学案采用预习、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去完成任务,对学生解决不了的难点,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共同解决。

2.学生尝试解题,教师点拨规范

采用小组内讨论交流的方法,让学生尝试运用自学知识完成典型例题,可以有目的地让学生展示讲解,师生再一起修正错误,优化解题方法,完善解题步骤,并要求学生整理完善。

3.变式拓展,巩固强化

对典型例题进行变式训练,延伸提高,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强化当堂知识。本环节仍然是学生先做,再展示修正,教师最后点拨强调。

4.自主整理,归纳总结

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课堂小结,整理本节课所学知识、重点、难点、注意问题等;归纳主要题型,总结解题方法与规律。

(二)复习课

1.基础演练,掌握双基

课前让学生通过自学学案完成本节课的知识梳理,做好相应的基础知识测试题。上课一开始,对自学学案中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小组内展开讨论,教师点拨指导。

2.典例剖析,培养能力

在复习课中,要精心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例题,在例题教学时应坚持“不做不讲”的原则,鼓励学生尝试自己解题,必要时学生之间进行讨论,探求解题思路和方法。其次有目的、有针对性的选择学生板演例题,以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解题障碍与典型解法.通过学生的板演、批改,引导学生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总结典型例题的通性通法。

3.变式训练,提高能力

针对解决过程中出现的有共性的问题,紧扣典例,通过变形条件、变形结论等手段再训练,进行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从而让学生熟练掌握通性通法、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达到提升学科能力的目的.

4.反思总结,巩固升华

引导学生反思和总结解题所应具备的各种意识、通性通法、最易犯的错误等.

5.当堂检测,及时反馈

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篇4

标题:精彩细节造就高效课堂——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细节的实践与体会

在许多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细节是全局成败的关键。而我们最熟悉的课堂教学其实是由许多教学环节组成的,每个教学环节又是由一些教学细节组成的,一堂课最能体现教学效果的莫过于课堂中那些精彩的细节。

如今,在强调减负高效的新政背景下,如果教师能在课前有意识地、创造性地预设好每一个教学细节,在课堂中对教学细节之处加以具体、有效地指导,并运用自身积累的教学经验、教学机智处理好每一个生成的教学细节,把新的教学理念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中,那么我们的教学将会更加有效,我们的课堂将会焕发出新的活力。

那么如何关注课堂教学细节,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呢?下面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精心预设”,是造就高效课堂的基础。

在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对每一个细节进行认真的思考: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探究活动怎样进行?该提出哪些问题?面对所提问题,学生会有哪些可能的回答?对学生的回答,应该怎样评判?对意想不到的情景,应怎样处理?„„只有在备课中注重了这些细节的思考,在课堂上,面对真实的学生的时候,才能用真切的行动在每天的课堂里创造亮点。我认为,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特别注重以下几方面的细节预设。

(一)、情境创设

情境教学主要是某种富有感情色彩的活动而产生的一种特有的心理氛围,就是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绪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打造细节,创设适当情境,就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精彩的导入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内在动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导入是进入新课题时建立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它有明确要求:时间合理,一般以课前5分钟为宜;目的明确,明确学习任务和调动学习积极性;富有启发性,导入的问题情境要求是学生能部分了解又不完全理解的材料,使学生处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我首先给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了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一格放1粒米,第二格放2粒米,第三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米,16粒米,32粒米„„一直到64 格。”“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粒?”国王哈哈大笑。大臣说:“我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的米!”

“同学们,你认为国王的国库里有这么多米吗?国王能满足大臣的要求吗?答案就在书中。” 话刚说完,学生们便迫不急待地纷纷打开课本阅读起来,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无可否认,正是这样一个生动有趣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认识兴趣,使学生对新知识满怀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激起了他们主动参与的热情。当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他们的主动性也就可以更好的发挥出来了,教师就更容易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

(二)、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师生情感和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因此,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设计提问。课堂提问的设计必须直接指向预设的具体教学目标,使教学的程序紧紧围绕这个教学目标展开。例如:我在“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教学时,设置这样的问题情镜:某人有10把各不相同的钥匙,其中有一把能打开房间的门,由于不知道哪一把是这间房门的钥匙,只好将这些钥匙一一试开。如果钥匙可以重复试开,问第一次打开门的概率大,还是第二次打开门的概率大?由于钥匙可以重复试开,每一次与第一次试开的情况完全相同,概率都是P=1/10.这样,巧妙地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考,不仅理解了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还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更有活力、有价值、有生命力,课堂为此而精彩。

(三)、探究活动

实施新课程实验以来,教师认识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数学探究活动。但是有的探究活动不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作为探究支点,太难则学生无从下手,感觉高不可攀;太简单,学生觉得没有探究的价值,不值得思考;在探索过程中,没有具体的要求、提示和指导,探究方式由学生自己挑,喜欢怎样就怎样;致使探究气氛活跃、探究形式多样、探究过程无序、没有任何收获。数学教学探究活动要提高其实效性,就要求教师首先明确探究活动目标,在具体探究活动中,教师对活动时间的调控、活动空间的构成、活动环节的控制、活动对象的全员参与等进行宏观协调,这些都需要课前进行精心的预设。要分析数学学习的现实起点,用学生的眼光来审视教学内容,想学生之想,疑学生所疑。对于探索过程中实际遇到的难点,教师在预设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多种考虑,主观上穷尽各种可能,才能在具体的探索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达成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授课前我这样导入:在我国古代发现一个奇妙的规律:勾是3,股是4,那么弦等于5;随后,再让学生动手操作,画两条直角边分别为6,8;5,12的直角三角形,让学生度量一下斜边的长,来发现:勾2+股2=弦2。通过古代人文教育再加上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导入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又如:在《三角形全等判定条件》的教学中,课前要求准备好刻度尺、量角器、纸板、剪刀等,课堂上教师先告诉学生今天要研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然后请学生按以下程序进行实验操作并思考:

(1)画一个三角形,使三个内角分别为40°,60°和80°,画好后将这个三角形剪下,与同学画的进行比较,它们一定全等吗?

(2)再画一个三角形,使三条边分别为4㎝,5㎝ 和7㎝,画好后将这个三角形剪下,与同学画的进行比较,它们一定全等吗?

(3)猜想结论—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学生相互讨论、交流,达成一致的意见。

实验完成后,由学生进行评价和自我答辩,教师只是倾听。最后进行总结,让学生装形成共识。

(四)、课堂练习

学生认识事物总是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同时,学生的身心发展受到先天和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教师要针对教材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设计的练习不符合学生实际的能力和需要,或太难,或太浅,他们的兴趣和情绪都会受到影响,所以教师要根据不同能力的学生设置不同的练习题,增加练习的层次感,供学生选择。课堂练习设计可分为A、B、C三个层次,即基础练习、提高练习和拓展练习。在练习中,要求后进生只做A组和选做B组,中等生必须做A、B组和选做C组,优等生A、B、C组全做。这样就可以面向全体,各有所得,让优生能永不满足地探索研究,让后进生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的信心,使全班同学的智能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和谐发展,从而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提高作业批改的有效性”是造就高效课堂的根本保障。

批改作业是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提高。它对于指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批改作业是教师迅速准确地得到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学生得到学习效果信息的主要依据,前提是学生应该按时上交作业。如何更好地通过作业的批改,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挥主体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目前初中数学作业的批改方法多采用“全批全改”的方式,在初步调查研究后发现这种方式存在以下缺陷: 1、教师花在批改作业上的时间过多。初中数学作业天天有,学生天天做,教师天天改。任教数学的教师都深有体会,单单按批一套本子,每班按50人计算,每次要批改50本作业;若每次留5个题,一次要批改250道题,若每本作业平均用时3分钟,就要花去2个半小时的时间。另外,批改好了就好了,还要订正又是很大的工作量,更何况初中一般至少两套作业,再加上学校布置的日常工作、备课、上课、平时单元小测验„„教师忙得团团转。

2、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传统的作业批改方式,一般忽视了对学生的评价,教师为节约时间常用“√”、“×”等简单符号,学生由这些符号只能知道哪个题错了,但不知道错在哪里,订正时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有时还得教师再对这些题目进行讲解,作业对学生和老师都是一种枯燥的任务。因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便无从谈起。

精心设计、布置作业、认真批改作业,能使师生双方及时接受正确的信息,加快信息反馈的速度。只有师生共同配合,才能真正达到学生作业和批改作业的目的。以下三种形式值得尝试: 1、师生共批。教师把一份学生作业在投影上放映出,然后师生共同批改。如一些概念的判断题,可先让学生析题后判断正误,然后师生共同对某一学生的答案进行批改。在批改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只是引导和参与,允许他们保留意见。

2、组内互批。有些作业可以采用小组互相批改法,即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成前后两桌,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小组内互相批改,并把批改的情况向老师汇报。但教师对小组批改后的作业要进行抽查,对作业中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及时讲评,同时要注意复批。另外,过一段时间也应调整小组成员,防止作弊。

3、随堂批改。一些课堂练习作业可当堂完成,采用即时反馈答案、当堂批改的方式。学生在作业时,教师作巡回辅导,巡视中看到学生做对的题目,随即批阅,但看到错题时可暂不作批改,只悄悄指出学生的错误,让他们自己订正。这样边巡视边指点,一般可批三分之一学生的作业。这样做的效果相当好,对学生来说,既可以让他们及时知道自己解题的正误,又可以提高做作业的积极性;对教师来说,既可以及时了解学生作业情况,又可以减少课外批改作业时间。对于一些相对简单的知识,如计算题,力争课堂作业在当堂完成,而后由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学生自我批改,同时在错题旁边用铅笔做记号,校对完立刻订正,再让教师批改。这种方式提高了作业批改效率,缩短了反馈时间,同时有利于教师了解个别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三、“多元评价”是造就高效课堂的动力。

《课标》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进程,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会运用多种方式的评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做到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评价。课堂上主要从“主动思考、积极合作、问题的提出与解答、情感与态度”等方面来评价。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进行激励评价,当学生较好地完成任务时,教师要积极鼓励“你们合作得很成功!”、“你考虑得很周密!”„„当学生的思维有创意时,教师可表扬“你的想法真有创见!”、“佩服,老师竟没想到!”„„这样学生就能在内心深处形成一股强大的心理推动力,在潜意识里产生了向表扬目标努力的追求。当学生遇到困难回答不出时,教师也需激励“你肯定能行,再动动脑筋!”„„在教师真诚的期待中,学生能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在不断的尝试中获得成功。既要让学生踊跃地站起来,更要让学生体面地坐下,使学生一直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

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造就高效课堂的力量源泉。

“亲其师,信其道”,融洽的师生情感,有助于学生对老师所任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大量事实表明,学生对某一学科感兴趣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任课老师。任课老师的为人处事、人格魅力、教学方法、敬业精神、师生关系等,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数学老师应加强学习,提高修养,改进教法,勇为楷模。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民主平等地交流,努力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适时激励,催化学习动机。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选择恰当的教法外,还应考虑怎样激励学生。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我的作法是:多鼓励,少批评。经常用“我相信你一定能够„„”、“我希望你„„”、“经过„„,你一定会„„”等激励性语言,以及名言警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等来催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优生,侧重鼓励其大胆探索。对学困生,及时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地加以表扬,让他们体验成功,在此基础上指出其缺点和努力方向,这样,有助于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信心,催化学习动机。

关注细节,也是追求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是教学达到一定境界后的品位和追求。精彩的教学细节不仅可以使教学过程具体、丰富而充实,而且可以使教学过程充满诗意和灵动,充满智慧和创造;精彩的教学细节会给我们以意外和惊喜,会令我们陶醉和享受。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有效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需要我们从关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开始。

如何打造数学高效课堂 篇5

摘 要: 打造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是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更是提高高中生学习效率的要求。可以说,打造高效课堂已经迫在眉睫。高中数学老师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开展教学改革。经过多年高中数学教学改革实践,作者对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有了一些心得和体会,加以阐述,以供广大同仁借鉴参考。

关键词: 高中数学 高效课堂 打造方法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工作与生活的节奏不断加快,追求效率成为社会各行各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对于培养人才的教育来说,更是感受到了社会对于教学效率的要求。尤其现在课堂教学效率普遍低下,提高教学效率成为我们的首要任务。我们要把高效教学课堂作为努力的方向。提高教学效率是当今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热点,更是广大高中数学一线教师关心的问题。

要打造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是指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即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尽可能多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追求教学的最大收益,这对加快高中数学的教学节奏,促进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非常重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打造高效课堂是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是我们搞好教学的要求。可以说,打造高效课堂已经迫在眉睫。高中数学教师准备好了吗?我想还远远不够,我们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开展教学改革。经过多年教学改革实践,我对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打造高效课堂有了一些心得,在此与广大同仁分享。

为了更好地服务教学,推进教学改革,打造高中数学高效课堂,必须对高中学生进行分析,找出阻碍高效课堂实施的原因。一些学生仅凭直觉上的好恶对事物进行感知和判断,而不是经过理性的分析得出结论。这就造成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知识的倾向性,就是对感兴趣的内容听得津津有味,接受得比较快,学习效率比较高;对那些自身不感兴趣的知识,则心不在焉,甚至可以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学习效率低下。所以经常会看到教师讲得气喘吁吁,学生学习效果却不佳,甚至无动于衷情况,这使广大高中数学教师感到极为困惑。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呢?必须结合高中生的年龄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教学高效进行。为此,我们要采用多种方法调动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

一、活跃数学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之所以在课堂上老师十分卖力地讲,学生却听得索然无味,无动于衷,是因为教学并没有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必须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诙谐幽默的教学语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鼓励学生的参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活跃课堂氛围。

二、发挥高中生的主动性,关注他们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强调高中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要围绕学生展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感受,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发挥学生自主性,实现主动学习。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是不信任的,教师处在教学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总是要控制,采用强制手段,使学生接受性地学习。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对学生不敢放手,不相信学生有自制力和自学能力。殊不知,这样教学剥夺了学生的学习自由,阻碍了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发挥。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还课堂给学生。要相信学生,只要学生对高中数学教学充满了兴趣,就能够在兴趣的指引下,实现自我制约和发展。

三、尊重高中生的个性,因材施教

每一个高中生都具有独特的个性,现在的社会是追求个性张扬的社会,教学不应该磨灭学生的个性,而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鼓励学生张扬个性。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不能以牺牲学生个性为代价,而要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我们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适当引导,使学生的个性成为强化学生学习效果的催化剂。我们要因材施教,对不同个性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教学评价要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效率的提高,让学生的个性为提高教学效率服务,这才是我们应该树立的教学态度,也是因材施教,培养学生个性的最终目标。

另外,由于高中生的学习基础不同,对他们的要求也应不同,使他们有进步。我们要以博大的胸怀,包容学生的不同表现,通过不断表扬学生,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有进步。我们在教学中不要经常批评责怪学生,这样只会适得其反,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日渐衰减,最后甚至自暴自弃,得不偿失。可见,要培养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必须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不同情况。通过鼓励、表扬的方式促进学生的进步与成功。

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篇6

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师“教”的行为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提高教师高效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呢?

一、以生为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们都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是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以问促思,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所以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在思考中学到知识。

三、让学生在课堂上“活动”起来,参与到数学教学中去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让学生参与,让学生活动,特别是思维活动,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这就是说整个教学的课堂应成为学生活动的场所,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去动脑、动手,去创新。这样教学,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愉快,教学效果会更好。

四、着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教师要放下传统观念中“师道尊严”的架子,要“俯下身子”与学生交流。只有在和谐、平等、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中,才有师生全身心的投入,教者神采飞扬,学者兴致高涨。这就需要教师树立以发展学生为本的观点,坚持教学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教师更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即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此外,教师还要时刻铭记学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积极地建构知识。

五、找准难点,有效突破

一节成功的课,教学重点要突出,难点要得到突破,所以教学中,课前应深钻教材,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找准本课时的重难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所拟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应当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针对重难点学习内容,教师要深入透彻的剖析,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从而真正的掌握知识。

六、在反思中进步提高

及时的课后反思也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教师既是研究的对象,又是研究的主体,教师反思的过程,是将“学会教”与“学会学”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行为的科学性。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想付诸于实践后,再不断的反思进行调整,在教学中应经常问一问自己,哪些教学行为及其观念是正确的,为什么;

哪些是不正确的,问题在哪里,应该怎么办。通过反思,教师可以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进而对教学现象和问题形成独立的有创造性的见解,从而提升教学活动的自主性、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

数学高效课堂 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兴趣

一、将生活引入课堂, 制造熟悉环境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 我们要增加生活元素的引用量, 使学生能够将数学行为与生活内容紧密结合起来。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熟悉程度, 降低教学难度, 而且还可以通过有趣的生活现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 一举两得。

二、让课堂变得多彩, 设计丰富内容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育特点, 他们具有无拘无束的灵魂和天马星空的想象力,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给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留出一定的发展空间, 最大限度地保留学生的天性, 不要让教学成为一种束缚。

如, 在《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中, 我们就如此设计多媒体课堂内容:在课堂一开始, 我们先引出今天的主人公———可爱的小蚂蚁。我们提问:“同学们, 你们见过小蚂蚁吗?”男同学回答得最积极:“见过!”我们继续提问:“那你们知道小蚂蚁是怎样走路的吗?”学生们想了想, 纷纷表示不知道。此时我们让多媒体屏幕中的小蚂蚁动起来, 同学们发现小蚂蚁走路的特点是一侧迈两脚、一侧迈一脚, 学生看得出神, 纷纷发出“哇”的惊叹声, 之后小蚂蚁停下来, 并向学生提问:“同学们, 小蚂蚁走5步一共会留下多少个脚印?”学生们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后得到答案:“小蚂蚁每走一步留下3个脚印, 所以我们计算出小蚂蚁走5步一共留下3+3+3+3+3=15个脚印。”我们给予学生肯定, 并在此时引出乘法概念:“像这种多个相同数字相加的过程我们可以使用乘法将其简化, 即3+3+3+3+3= 3×5=15。看这个简化结果是不是既简洁又实用!”学生表示同意。由此我们将乘法这一数学概念巧妙地转化为小蚂蚁走路这一自然现象, 使学生即产生学习兴趣, 又容易接受和理解。

三、把数学变成故事, 巧用数学绘本

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是一个重头戏, 我们可采用数学绘本设计教学内容, 在课堂上我们带领学生一起翻看绘本图片, 一同走进数学故事世界。

今天的故事是这样的:小矮人路路在溪水边捡到了一块金子, 这块金子具有魔力, 只要为它浇水, 它就会分裂成两块金子。路路渐渐地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小矮人, 但他也开始变得自私, 身边的朋友相继地离开了他, 他感到很失落。一天10个巨人来攻击矮人国, 只有由金子制作的弓箭才能击退巨人, 路路此时将全部金子拿出来制作成弓箭。第一次击退了6个巨人, 但又来了3个巨人。路路努力为金子浇水, 又击退了5个巨人。但此时金子不再分裂了, 路路将最后一块金子制作成箭, 最终击退了所有的巨人。虽然他又一次变得不再富有, 但他重新赢得了朋友的心和所有矮人的尊重, 这一刻他才知道这才是最宝贵的财富。我们提问:最后一次共击退了几个巨人?学生们积极作答:10-6+3-5=2个巨人!并且学生纷纷表示以后绝不学“路路”的自私, 而要学“路路”的奉献精神。

小学数学的教学本质是让学生认识数学、使用数学、探索数学, 将数学知识与生活问题形成呼应。建立内容丰富、形式有趣的高效课堂不仅能够降低小学生的学习压力, 而且还能够增加数学理论的应用性和实际使用频率, 效果十分理想。

参考文献

数学课堂如何高效 篇8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要目标明确,这样才能是课堂教学循序渐进,“导”和“学”有序。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要精、细化。要通读、钻研教材,弄清讲这节数学课的重、难点是什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什么?该准备什么教具?主要让学生掌握些什么基础知识?训练学生哪些能力?要向他们渗透那些情感方面的教育等等。还要备学生,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教学方法,配套例题、习题,安排不同层次的学生解决不同层次的问题等。这样,老师在上课时才能按照既定目标,把这些环节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各项要求组成一个整体,在教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成大面积提高。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平时做事,凭着对事情的强烈兴趣,事情就能做好,学习也是如此,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强烈的兴趣时,不待老师教,他也会自己去读。因此,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它是学生求知的源泉,有了这一”兴趣”的源泉,就会聚精会神地学习,许多科学家从小就抱着对科学的强烈兴趣,才在科学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兴趣的激发要讲究方法和策略,也不要为激趣而激趣,利用多媒体来激趣是目前常用的方法,多媒体的运用一定要做到恰当好处,不能让它喧宾夺主,有的教师在上课之前,利用多媒体大肆渲染,反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教学这披情以入文,教师的感情投入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面无表情,或是表情冷谈者,进入课堂,怎么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激发探究欲望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是学好知识的关键,正所谓:实践出真知。让知识联系生活。教学要与生活紧密联系,以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为中介,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及知识的运用,使学生懂得知识真正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进而真正地喜欢上学习。还要让学生动手操作,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主人翁意识,体会到团体合作的乐趣,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四、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进行素质教育,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掌握规律、方法,逐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当堂验收教学效果,辅导差生学有所得。具体体现在:当堂作业当堂完成,当堂处理。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样做,既有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又有利于发展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减轻了学生的过重负担。

五、做到及时反馈与评价

及时的反馈与评价,能使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怎样,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及时进行巩固性的练习,做到当堂训练,当堂批改,发现学生的错误及时更正,这样,学生明白了哪里没有掌握好,教师也明白了学生哪里没有学好,发现了学习效果后,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有重点的进行查漏补缺,对于学生还没有完全把握的知识点再进行讲解与巩固,惟其如此,课堂教学效率才能提高。

六、进行教学反思

要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这是自己快速成长的重要方法。每天静下心来,回顾这一节课程序和细节及整个流程,有哪些不足和优点,及时写好反思,一点一滴地积累教学经验,扬长避短,日积月累,提升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在打造精品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在课后及时进行评课和教学反思,反复修改。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总结 篇9

一、高效课堂要求我们全面了解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工作的实践使我们深信,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不同的,而要培养一代新人的任务,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这种差异性。”

1、全面了解学生个性。多数学生的个性是在学习中他们得到老师的夸奖,因此,经常开展演讲比赛,书法比赛,写作比赛等小型竞赛活动,学校可以多组织写大型活动(拔河比赛、跳绳比赛,歌咏比赛,演讲比赛等)这些都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搞活学校的氛围。让学生在活跃的、再有竞争的环境中共同进步。这样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在竞争中产生成就感而且还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精神。

2、全面了解学生原有知识。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是要参与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可以提高了课堂教学有效性。

3、全面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还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做好辅导,搞好提优补差。

二、高效课堂要求我们课前做非常充分的准备

我们知道,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预设的课堂肯定是放任的,杂乱无章的,这也必然是低效的。要想创造高效的课堂,用好课堂四十分钟,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必不可少的。课前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掌握难易。

其次,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恰如其分的平衡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

再次,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另外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此外还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在面面俱到,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合理地讲练,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

三、要善于营造思考的活跃的科学的课堂学习氛围。

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我认为,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

1、我一直在实验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的教学,如何让学生更加愉快的融入课堂呢?这就要求我们用心设计教学的每个环节,设计适合学生的课堂。作为教师,我们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数学,数学教学就要充满创新的活力。

2、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特别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重要保障。同时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提出疑问,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

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要敢于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我们可以给出学生自学提纲让学生先学。然后再根据学生自学的情况进行下一步的教学。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授之以渔”。让学生在自学中自己发现问题,并且自己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我们要针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引导,鼓励学生参与合作探究。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的教为辅导。

四、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课堂变得更加精彩。学生学习知识有一个过程,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学习消化,让学生有自由探究的空间、自由摸索的时间、自由发挥的舞台、自由展示的天地,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个性得到张扬,积极的情感得到培养,课堂的生命力在此得到体现。

五、要敢于改变组织形式,以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多数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如何提高小组合作,这就需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进行合理调控。在学生合作学习中,我们要有效控制整个学习,及时调控小组中不和谐的地方;及时提醒没有全身心投入合作学习的学生;及时引导完成合作学习任务的有的学生早早完成了合作学习的任务的学生向纵深发展。

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篇10

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数学教学中最可贵的就是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意识、毅力和能力。好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我认为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重点应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一个载体,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副产品,是水到渠成的结果。因此我提出小学数学课堂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其基本环节是:激趣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训练检测——收获提高。

(一)激趣导入------(5分钟左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愉快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教师应调动一切适宜的手段,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创设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通过多种策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我们要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借助于多媒体的声、色、光等丰富的媒体优势,给学生以形、色、声、体等的直感,增强教学艺术感染力与启发性,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强化了学生的感知,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营造想学、能学、巧学的良好的学习氛围。

这一步是为学生先学打下基础,是学生进行“自学”前的准备阶段。对解决尝试问题的基础知识先进行准备练习,然后采用“以旧引新”的办法,从准备题过度到“尝试题”发挥旧知的“迁移”作用,为学生学习解决尝试题铺路搭桥。这一环节可视教材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式:

1、尝试题引路。(常用的)

2、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的教育情景,如利用教材中的主题图等。

总之在这一阶段,通过尝试题的引路或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迫切要求学习的心理状态下开始新的一课。

(二)自主学习------(5分钟左右)

这一环节的前提是要认准目标,即把一堂课的学习目标准确地把握住,这既是对学生说的,也是对教师说的。教师和学生只有目标明确,方向才不会跑偏,才会集中精力攻主要问题,才会高效。目标的认定方式可灵活多样。既可课前重点认定,也可课中逐一认定。

出示尝试题后,学生转入自学教材例题或是独立思考相关问题,这里关键的是教师要根据学情出示相应的自学指导。让学生在自学提示的引导下,更加有目的的自学。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自学情况,特别应关注学困生的自学指导。同时要对学习态度不端正,不守纪律的学生以正面引导。

(三)合作探究--------(12分钟左右)

合作探究就是通过学生的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这一环节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教师的重点要放在如何使学生顺利地进行自主地学习。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可进行不同的学法指导:

1、阅读理解:阅读理解这种学习方式在人的一生中占的比例太大,它更多的用于语文等学科,但学习数学不可或缺。我们要结合所学内容的具体特点加以运用。

2、迁移尝试:这种学习方法是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类似的新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比如在教学小数的加减法时,教师让学生来解决用10元钱买了如4.25元的白菜,又买了2.6元的萝卜,找回多少钱?先让学习尝试做,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做?引导学生将整数加减法的方法迁移到小数的加减法上来。

3、操作感知:在小学阶段,这种学习方式被广泛采用。在学习的平面图形立体图形时,要大量采用具体操作去感知,形成空间观念。这种学法要注意不能停留在纯操作的层面,动手操作之后一定要上升到语言描述和归纳概括,使学生的思维经历由具体上升到抽象的过程。

4、比较归纳:通过对大量具体实例的观察,分析,比较,找出规律,进行归纳和概括。比如在学习乘法的运算定律时,先让学习计算一组题,观察它们的结果,发现其中的规律,再尝试用语言来描述。再比如学习商不变的性质时,教师出示10道计算题,当然他们的商都是一样的,让学生算,可能学生算到第三题就可能会停下来,进行思考和判断,后面的题不用一一去计算。从具体的实例中去抽取事物的精华,是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有效途径。

5、整理链接:整理链接主要应用在复习阶段,将所学知识系统化。一方面我们可以让学生自主生成知识树,加深对知识间的联系与比较。另一方面我们可以设计一些一题多解的题,既强调算法的多样化,还要对算法进行优选优化,比如设计一道应用题,可以用一般应用题的方法解,可以用分数应用题解,可以用工程问题解,可以用比例问题解,最终进行算法的比较,可能是用比例问题求解是最优化的算法。

合作探究完全依赖学生去完成学习任务。但教师的作用也不可小视,如果没有教师的精心准备和安排,学生的学习也会是困难的。教师要给学习提供必要的学习材料,设计合理的学习的步骤,提出具体的问题引导学习自主学习,认真组织好小组内的讨论与合作。

(四)训练检测------(13分钟左右)

训练检测可以体现知识结构的层次性,由简及难,设置一定的坡度,我们可以从这几方面去设计变式练习:

第一,把握概念内涵,扩展外延,进行概念变式。

第二,把握规则的产生式,适当改变情境性变量,进行规则变式。就是保持规则的本质特征,变化它的叙述部分或题型,是规则应用于新情境。如应用题的变式练习。

第三,设置多样化情景,进行认知策略变式。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分析,我们可以在。我们可以在练习中给一些多余的条件,让学生去判断,去取舍。

总之,不同的知识需要不同的变式方法训练,但要点只有一个,那就是本质不变,变化非本质特征,使知识在不同情景下应用,以促进迁移。宗旨也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形成技能。

(五)收获提高-----(5分钟左右)

收获提高的特征是开放性,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本堂课所学的知识,谈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悟,该怎样应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以上是我们对小学数学课堂模式的一些探讨,并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实验,发现学生在学习方式、学习态度、情感与兴趣上有了很大改观。我们认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有所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所改进,学生更加喜欢学习了。他们可以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具有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能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学会了评价,课堂气氛较活跃。在我们的教学课堂中,老师不再是简单地灌输,解答疑惑,而是设计一些源于生活的素材或话题,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展开争论,在碰撞中学会思考和探究,学会科学的思维能力。伴随着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学习”变为“主动发现学习”。

上一篇: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下一篇:欢迎台湾同乡会的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