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精选12篇)
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篇1
小学数学教学是一种具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 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所有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高效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在有效数学学习活动基础上更高层次的追求。那么, 如何在数学课堂落实课堂的有效性, 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呢?我结合自身教学实际, 认为有以下几个方法。
一、充分了解学生
作为教师, 上课之前, 首先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 了解他们的个性, 这是有效课堂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证。因为, 我们每个人在学习新知识时, 都是通过已有的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 让旧知识参与到新知识的教学当中。这样既能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 也减少了课堂上的无效时间, 同时还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畏惧感。如两年前, 我刚刚接手三年级时, 有的学生是从农牧区过来的, 有的学生是单亲家庭, 有的学生的父母在内地打工。针对这些情况, 我抓住课堂教学的有效时间, 尽可能在课堂上将知识讲透, 让学生当堂掌握;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 分别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数学作业。知识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条件。学习数学知识就是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因此, 在实际教学的每一节课前, 我都要求自己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一些生活素材,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二、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数学课程标准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身心特点, 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都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回顾课程改革的这些年, 我已经从以前的备教案、写教案的过程, 进入到现在的课前写“导学案”、备学情的过程。每上一节课前, 我都会对学生进行认真的分析, 在备学情时, 在导学案中增加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由于许多数学问题都是从实际中引出来的, 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有亲切感。这样, 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又应用于生活, 从而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 学习完“统计”这一部分内容之后, 我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对校园内各种各样的花卉进行统计。我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合作小组, 并让学生们进行组内分工, 最后各小组都认真编写了花卉的统计表。学生们都积极地参与到了活动中, 有的小组统计了学校的春夏秋冬的花卉, 有的小组统计了校园花卉中结果实的与没有结果实的, 等等。在有趣的活动中, 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 也达到了对学生进行热爱校园、热爱生活的教育, 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
另外, 我常常结合教学内容, 预设既幽默风趣又带有某种知识的问题,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长了见识。例如, 我曾给学生出示过这样一道题目:“李四廉价购进一批质地优良的汗衫去阿拉伯沙漠地区出售, 请问李四这趟买卖大约要付出哪几项成本?”学生答:“本金、运费、食宿费等。”我一边微笑, 一边期待着学生有不同的回答。后来学生又列出了税金、损耗等几种“成本”。最后我笑着说:“同学们, 你们谁见过阿拉伯人穿着汗衫到处跑的?要知道, 阿拉伯地区的太阳很毒, 再加上他们的穿衣习俗, 他们外出基本上都是一袭长袍, 那里的人们是不穿汗衫。”同学们这才顿悟:“汗衫在阿拉伯会滞销!”
三、课堂中落实探究的学习过程
小学阶段的学生喜欢在游戏中学习, 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往往可以连续几小时地玩耍, 却不能长时间一动不动地坐在课堂上。因此, 教师的教学要面向每一个学生, 特别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进行分层教学, 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现分层教学, 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 展示学生的个性, 从而让所有学生都得到良好的发展。如学习完“圆”的内容后, 我让学生在校园内具体量一量校园内圆形的花圃、学校运动场的跑道, 先算出花圃和跑道的半径、直径, 再算出花圃和跑道的周长, 以及学校规定学生每天要完成的运动量。
四、进行教学反思, 提升教学质量
高效的数学课堂离不开高素质的数学教师, 离不开教师的教学艺术, 离不开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及教师思维的敏捷性都有利于营造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在教学中, 经常有学生跟我反映“学习压力大, 没有时间学习”。针对这种情况, 我进行了反思, 发现很多学生每天晚上都浪费了很多时间看电视剧、综艺节目等。因此, 在讲解数学教材“除法”时, 我出了一道数学题目:近阶段, 某电视台每天19:00—21:00播放两集《仙剑奇侠传》, 而《仙剑奇侠传》共120集, 问全部播完需要多少天?当同学们计算完后他们惊叹道, 如果看完这部电视剧, 会占用两个多月的时间!这时我就适时对学生进行时间观念的教育, 让学生珍惜时间, 珍惜生命, 从而将宝贵的时间投入到学习当中。
当然, 以上几个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我们要以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认真领会和把握数学课堂教学中各个教学环节的实质内容, 并认真落实到每一节课堂教学当中。只有如此, 才能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才能实现向45分钟要质量。
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篇2
——初三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初探
[ 2009-3-25 8:02:00 | By: 朱素娟
打造优质高效的数学复习课堂
——初三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初探
[摘要]初三数学复习,应是在复习知识的同时,强化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注重知识的再现和数学思想的培养,在复习过程中,“引导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重视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锻炼,为此,提出数学复习教学的课堂结构的五个环节,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寻求有效地教学模式。
[关键字]课堂教学复习实效
众所周知,初三是初中教学的重要时期,初三数学复习课不同于其他年级的复习课,初三数学复习课并不是单线性的复习旧知识,它要求学生既要“温故”,更要“知新”,既要巩固基础知识,更要对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而复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让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中,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应把复习教学过程组织成学生的再认识过程,从更高的层次、更新的角度进一步掌握、理解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如何立足课堂本身,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呢?我认为抓好初三数学复习教学的课堂结构尤为重要,课堂结构以什么模式呈现决定着复习的效果,经实际教学探索发现,初三数学复习教学的课堂结构应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一、基础知识回忆整理环节
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绘制的遗忘曲线,学生对知识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通过有效的回忆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利用填空、表格、框图、知识网络结构等形式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复习内容,并选择一定的角度理顺知识的内在联系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备课时教师不能把上述问题变成简单的填空,还要适当综合,在关键处给予指导和点拔。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尽量独立地回忆各个知识点,确实不能回忆时再翻课本找答案。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全面准确地回顾、整理学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这样主要是让学生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网络结构,为后面的问题解决做好知识储备,是知识的内化和构建过程,比教师单纯地讲述效果要好得多。
二、基础知识检测环节
复习阶段很多内容是旧知识的呈现与应用,然而许多学生“眼高手低”,课堂上一听就懂,而课后一做就错,同时感觉复习课枯燥乏味,大大影响了复习课的效果。因此增加课堂的检测性与评比性,对于克服这些困难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回忆了基础知识后,可以安排
1——5个选择和填空练习,其目的一是为了检测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二是通过知识的简单应用为后面的例题处理作好铺垫。例如:在复习勾股定理后,可以给出两直角边求斜边、一直角边和斜边求另一直角边,已知两边求第三边(两种情况)、然后再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梯子靠墙等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当堂进行评比积分,既明确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复习效果,具有很大的帮助。
三、典型例题讲解环节
我们知道解决问题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解决问题本身,而是让学生来探索与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和方法,并且获得情感上的积极体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才是数学教学的灵魂”。要充分发挥典型例题的功能,使之重新激活学生课堂上的求知欲和挑战欲,避免题海战术。如何发挥以例代类的效果呢?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思考:
1、易题精讲
有些例题是为学生熟练定义、定理、法则等设计的,其目的是强化双基训练,这种题涉及知识点较少,难度不大,但往往是综合题的“垫脚石”,起导向作用。一些大题都是由若干基础题组合而成的,综合题其实是基础题的综合,因此这些基础不可小视,须正确对待。
(1)找出解题的突破口、点拔。(2)看它所反映出的数学思想方法,总而言之,在对它们的讲解时,须“精讲”,将学生引导到某个知识点上即可。
2、陈题新讲
在教学过程中,部分例题在经过一次讲解之后,往往放置一边,造成学生轻视旧题,一味求新,从而走入题海的现象,在复习阶段的教学中将其变化延伸,拓展学生思维,于旧题中挖出新意,耐人寻味,留给学生的印象也深刻得多。
3、小题大讲
有些例题,特别是有些选择与填空,很容易被忽视,其实内涵丰富,若能深入挖掘,善加变化,往往能举一反三,达到以例例代一类,甚至知一片的目的。
4、多题一讲
有些例题,图形的结构、问题的背景、解决的方法有类似之处,甚至有些题目就是同一题设条件,只是结论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因此进行多题讲一题,是很有必要的,这可以使学生感到很多题目可以借助于同一核心知识与方法来解决,只要将题目的内涵与外延挖掘彻底,进而灵活运用就可以了,这样可促使学生的数学复习更有信心,不至于被大量的复习资料弄得无所适从。
5、一题多变
有些例题,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将其适当引伸、推广,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自己探究的良好习惯,对处在紧张复习阶段的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无疑也是一个很好的策略。如果我们教师在平常的复习、备课中注意这方面的研究,对学生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培养能力定能起到积极作用。
6、深题浅讲
有些例题,题型新颖,综合难度较大,学生往往对此一筹莫展。因此,例题教学时,应根据题目特点,找准突破口,巧妙降低难度,将大题化小,深题化浅,让学生豁然开朗。
另外,要求学生重结果,更重过程,因为过程就是要为结果服务,所以要强化分析过程,可以要求学生按照四个步骤来解题:(1)审题,已知是什么?求证或求解的问题是什么?
(2)思考,需要用哪些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本问题有几种方法解?哪种方法较简便?(3)求解,格式规范,表达清楚,书写整洁,步步有据,(4)反思,本题解决中是否有不合情理的地方?它与哪些题有联系?有没有规律性的东西?是否发现新的结论等等。注意引导学生思考题目特点,掌握解题思路,重视过程分析。解题规律要总结,例题解答之后,要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过程,总结解题经验。其目的是训练灵活应用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将较综合的题目分解为较简单的几个小题的能力,这样就能举一反三,化繁为简。
四、课堂检测环节
这是对复习的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的运用,是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又一次升华。掌握知识是形成技能的前提,多做练习是形成技能的基础,数学复习中的“练”,是学生巩固知识、加深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数学在复习阶段,多做一些练习是十分必要的,但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注意练习题目的变式和系列化,避免大量重复的机械练习。
2、注意对学习练习结果的评价、反馈,对其中暴露的缺陷和不足应及时矫正、补偿。
五、课堂总结环节
这是整节课系统的概括,是全部教学活动的落足点和归宿。一般包括:
1、站在整个中学数学体系的高度,完整地归纳概括复习内容。
2、概括总结数学思想方法,说明适应范围和应注意的问题。
3、对复习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要一再强调,必要时可选配一些有针对性的题目课外练习。
打造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 篇3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教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活动方式来调节师生关系及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同学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以产生教和学的共融,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打造和谐高效的课堂。
一、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首先重视师生情感交流,情感交流指在情感互动中,教学对学生的情感全以教师的言语行为,举止上流露出来,让学生所察觉、感觉,学生对教师的情感也会右一言一行中,喜怒哀乐中表现出来,教师和学生之间良好的情感交流能更好地促进师生之间有效互动,学生爱其师,则会乐于听其课,教学效果更好。
其次,要转化角色,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听课注意力不能持久,产生单调厌倦的感觉。教学的思维方 比较抽象,学生解题模仿老师者多,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技巧,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干去解决问题,从中让他们尝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学中我用田忌赛马的故事引导学生掌握智取对手的思维方式,学生矛塞顿开,乐此不彼。
教师只有心中有学生,真正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的认识,创造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勇于把课堂让位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干,在教学中有足够兴趣,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感悟数学。
二、创设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
数学教学的关键不在改变数学知识本身,而是要改变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要有先进的思想意识,要不断地将教学内容结构化,不断把结构化的知识纳入学生的认识结构中,学生只有掌握了数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才会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小学生而言,课堂教学要采取多种途径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
1、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数学思维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是一对矛盾,从而造成学生认识的障碍性和不稳定性,教学中,教师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或已有知识经验出发,逐步建立事物的一般表象,帮助学生抽象概括知识的本质属性,形成数学概念,比如我教《厘米,米的认识》就让学生动手操作测量书桌,书本的长和宽,测量人的高度,建立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概念,学生很快明白1米=100厘米的换算方式。
2、小组合作,让他们在交流中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创设机会,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探求知识,获取知识,在合作交流中,依据学生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比如在教《表内乘法》中我经常通过合作交流模式指导学生探求乘法口诀的规律,一问一答记忆口诀,学生学习积极性极高,从而促进后进生积极学习。
3、对比分类,让学生在辨析中探究,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构筑一个平台,让学生能区分概念的差异,展示概念的内在联系,找出本质区别,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在教学《直角、锐角和钝角》一课,我出示很多角,让学生分类找规律,通过讨论,学生能准确分成三类角,随即,我讲解直角、锐角、钝角概念,学生很容易接受角的概念,并能准确区分。
4、创设游戏,让学生在玩中探究爱好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因此在低年级数学课的引入中就可根据儿童的心里特点,创设游戏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有身临其境之感,快快乐乐地学习,大大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使课堂教学更轻松。
5、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究,感情数学的生活适用性,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可以让学生从直接的生活经验与背景中,亲身体验情境中的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情境中的数学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让学生体验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教数学四年级(上)《数学广角》合理安排时间这一节,我出示烧水8分钟,洗小壶1分钟,洗茶杯2分钟,搓水1分钟,找茶叶1分钟,沏茶1分钟,扫地2分钟,拖地3分钟,如何合理安排时间,通过指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生生活适应能力,让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得到运用。
6、创设故事动画情境,让学生在新奇中探究,小学低年级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引入活泼,新奇的动画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学数学是一项有趣的活动,从而接近数学,许多数学课,我经常播放一些生动有趣的动画片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如学《九的乘法口诀》我播放孙悟空西天取经的片断,其中有九九八十一难,引出九的乘法口诀探究。
三、营造多向交流的学习氛围
巧设认知冲突,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知识背景等方面不完全相同,对同一个问题产生不同的思维火花,教学中引导学生进入深入的思考,激烈地争议,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教学中,许多应用题我通过一题多解方法,培养学生多向思维能力。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正处在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好习惯一旦形成,学生的上进心就定向了,同时,在培养好习惯的过程中,要强化学生的责任心,责任心的培养要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意训练学生阅读课本的习惯,使学生具备阅读课本的能力,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抽象能力的不断提高,对课本内容提
出更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养成先阅读后作业的习惯,通过审题训练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解题质量和速度,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心得到不断增强,习惯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养成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贯穿整个数学教学过程要坚持严要求、多示范、勤指导、反复练,才能得到预期效果。
打造数学高效课堂的尝试 篇4
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生活离不开数学, 数学也离不开生活,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 最终服务于生活。因此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 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和直观演示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例如教学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认识概率》时, 引导学生做一个游戏。一个袋中有2个黄球和2个红球, 任意摸出一个球后放回, 再任意摸出一个球, 求两次都摸到红球的概率是多少?让学生在做游戏中学数学, 在游戏中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
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讨论问题, 这种做法非常好。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人要成才, 就要学会独立思考, 学会创造性思维。”这就要求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方法,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教师最好是以学习者的面目出现, 和学生一起学习, 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把思考、发现、评判的权力交给学生, 鼓励学生超越教师。这样学生并不会认为自己比教师差, 而是感到“我能行, 我进步了, 竟然超过了老师”。教师不要以知识的拥有者、裁判员自居, 评判学生在什么地方做得不对, 可以提出不同意见, 尽量少下对错结论, 那样会使学生的思维迟滞。教师除了应给予学生鼓励性语言、赞许、会意的点头、微笑外, 还应就问题进行启发引导, 一般不轻易提供答案, 从而启迪学生思考, 才能真正地体现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如:一个长为10米的梯子斜靠在墙上, 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米。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1米, 那么 (1) 猜一猜, 底端也将滑动1米吗? (2) 列出底端滑动距离所满足的方程。 (3) 你能尝试得出这个方程的近似解吗?底端滑动的距离比1大, 还是比1小?与同学交流你的想法。有的学生略加思考就说, 底端将会滑动1米;师:请说出理由?生:梯子的顶端下滑1米, 所以底端也就滑动1米。 (有的学生开始怀疑答案) 师:现在答案有分歧, 哪位才子站起来说说理由?生:因为梯子的顶端下滑1米, 梯子的低端是滑动, 而不是向下动;师:非常棒!生: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是一个直角三角形, 根据勾股定理得, 梯子底端距墙面底端是6米。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1米, 那么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就是7米, 梯子的长仍为10米, 根据勾股定理得, 梯子底端距墙面底端约为7.14米, 则底端滑动约为1.14米。师:太好了。 (掌声鼓励) 做数学题的每一步都要有理有据, 不管是什么题型都要动脑筋, 而不能凭空想象。现在梯子的顶端如果下滑2米、3米会做吗?生:会做。
三、控制问题难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的目标就在于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过于简单或难度过大, 就会让学生对解决问题失去兴趣。那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控制问题的难度就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在教学中, 可以设计一些让学生稍加努力就能完成的习题, 既不能让学生觉得问题过于浅显, 不需思考就能完成, 又不能让学生觉得问题根本无法解答。另外, 在问题的设计中可以从简单到复杂有梯度地进行设计, 同时还要注意本阶段《数学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当然, 问题的设计还要注意基础性和开放性并重, 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相结合。总之, 在教学中, 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同时有机地将教学内容分布到设计的问题中,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各种学习方式解答问题。
四、注重知识反馈, 妥善进行奖惩。
知识的反馈与评价, 为学习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保障。那么, 在反馈的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反馈的多样性。学生对单一、重复、机械的教学形式会产生抵触情绪,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可以以多样化的提问方式和学生合作方式进行组织教学。在教学评价中, 要注意公平、合理, 从有利于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这方面入手, 采取多鼓励、表扬形式, 但也不可无论正误一律认可。在奖惩方面, 可以在物质上或精神上进行奖励, 但要注意频率与方式, 不能从积极面走入消极面, 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惩罚方面, 要尤为慎重。教师的惩罚要做到让学生心悦诚服, 可采取让学生读知识点, 写学习表现, 讲题目给老师听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并能主动改正错误, 不能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知识的反馈与评价, 不但要能让学生明辨是非、掌握知识, 还能让学生在反馈与评价中提高学习积极性, 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
五、总结学习得失, 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知识的归纳与总结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可以将整个教学内容有机地组成一个整体, 让学生知道自己学到了什么, 还有哪些不足, 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知识的归纳要有一定的条理, 要结构化和系统化, 让学生一看就知道知识之间的联系, 知道自己所学知识的位置和用途。在具体操作中, 主要体现在教师板书的形成过程和整个课堂小结上。同时, 知识的总结还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 在可能的情况下还可以为下一节课的开展留下伏笔或悬念, 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供有力的保障。
总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不仅要关注怎样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处理, 还要关注教学的对象的知识基础和年龄特征, 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形成学习的内驱力, 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羊建臣, 著.论检测式教学.兰州大学出版社, 2007, 9, 第1版.
[2]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7, 第1版.
如何打造数学高效课堂 篇5
下城小学
具慧君
课堂教学作为师生活动的中心环节和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和提高各种技能的主要途径。那么,如何构建优质高效课堂是每位数学教师理应思考、探索的主要课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下面我想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我对实施“数学高效课堂”的几点看法。那么,如何实施高效课堂教学呢?
1、备好每一节课是实施数学高效课堂的前提。
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教师如果没有备课就走上讲台,就如一个没带武器上战场的士兵一样心慌。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还要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再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好教学所必须的教具或课件、学生操作的学具等。我们的课堂教学常常为了完成任务增大课堂容量,忽略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对学生加以反复的训练,无形增
加了学生的负担,泯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预习是实施数学高效课堂的法宝。
要想提高数学课堂效益,光有老师认真地准备还不够,必须把学生也带进来,这就是布置学生预习:一是针对预习的内容,看看那些能看得懂的,能理解的;二是找一找预习内容中看不懂的,把它做上记号,三是对于预习的内容,还有什么想法的,也把它记下来。四是仔细思考本节内容和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这样让每一个学生面对新知识之前都有一个充分的知识与心理准备。课堂上学生会讲的让学生讲,学生会做的让学生做,学生能完成的让学生自己完成,课堂教学的重点就放在学生存疑、模糊的地方,使教学过程做到有的放矢,既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又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关注每一位学生是实施数学高效课堂的根本。
有句话说得好:“课堂是学生表现的地方,不是老师表演的地方。”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再好,教师讲得再精彩,如果学生不能真正的参与其中,那算不上是高效的课堂。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关注班上的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从不回避任何一位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学生恰如其分的评价,给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反之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中上层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而差生相反的就变得无所事事,最多也就推一步走一步,教师如果不推他也就不走了。课后,教师还要花更多的时间来辅导差生。教师越逼得紧,学生越不想学,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要使数学课堂更高效,教师应从关注每一位学生开始,承认其
基础的差异,让他们在参与中学习,在肯定中学习,在教师的鼓励声中学习,从而获得学习的乐趣。
4、应让学生经历一个“学习——思考——实践”循环反复的过程
同学们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都是前人总结出来的间接经验,我们必须把间接经验变成属于自己的直接经验才有用,而直接经验是无法取代的,如何把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就要经历一个“学习——思考——实践”循环反复的过程,思考的过程是将他人的知识吸收内化的过程,是“反刍”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做题,通过做题来检测知识与能力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做题后,将已会的知识和能力储存起来,不会的或还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再通过教材重新学习和思考。那么,思考后就要实践,为什么有的同学“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呢?其主要原因是懒得做题,缺乏实践这一环节。学习是“知不知”的问题,实践是“做不做”的问题。
5、有效的课堂练习设计是实施数学高效课堂的保证。
练习是获取数学知识的有效手段。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曾经出现这样的假象,上完课后感觉课上得挺顺利,课堂气氛也空前的好,学生也能配合老师的教学,效果应该不错。结果大出所料,家庭作业质量及其差。归根结底在于课堂上学生没有通过充分、有效的练习来巩固新知,教师不能通过课堂练习反馈来查漏补缺,及时调整教学过程,所以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那如何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布置的练习要遵循指导性原则,紧扣目标,当堂训练,限时限量,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搜集答题信息,出示参考答案,小组讨论,教师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而对基本题目,多采取学生板演,既减轻学生课外负担,同时由于学习成果及时反馈,又起到激发学生再学习的动机。此时教师胸中有数,也就点拨及时,效果远远超过课外批改。另外,在教学环节我们应承认学生的差异,在练习的设计上我们更应该承认学生基础的差别,因材施教地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得到应有的发展,为数学高效课堂提供最好的保证。
总之,数学教学改革是逐步累积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工作也不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每个数学教师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用自己的眼光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思考分析问题,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多管齐下,共同努力,让我们的学生表现课堂、体验课堂、感悟课堂、享受课堂,相信数学课堂必将充满朝气与活力,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也一定能大大提高!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下城小学
吴晓梅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的心理处于压抑、不满,失去信心时将直接阻碍、削弱甚至中断智力活动,破坏学习的向心力,当然也谈不上学习效率。学生对数学的内在兴趣,是学习数学的强大动力。”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兴趣得以持久,进而转化成学习的动力?我觉得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理解学生、关心学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理解是建立师生情感的纽带和桥梁。理解学生,就是要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来感染学生,给他们一张笑脸、一颗诚心、一分真情。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获得成功时,要给他们祝贺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要给他们安慰和支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与他们同甘共苦,使之明了老师的一片真诚和苦心,在教师对他们的理解中找到自己的长处,发挥自己的潜能,逐渐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增强自我调控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不断完善自我。
二、“成功”与“愉快”,让每一位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的产生和保持有赖于成功。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取得成功后会带来无比快乐和自豪的感觉,产生成就感,继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驱使他们向着第二次成功、第三次成功„„迈进,形成稳定的持续的兴趣。所以我总是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和创
设竞争和成功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按问题的坡度都能 够“跳一跳,够得着”,进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如课堂上,我设计的练习中总是有不同难度的题,让不同的学生做完不同的练习题。
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让“成功”走近每一位学生。在教学中,我坚持采用“宜浅不宜深,宜精不宜泛,宜慢不宜快”的原则,精讲多练重点和难点,尽可能做到每节课的疑难点当堂解决。又根据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对学生分层要求。课堂上让优秀生自己去探索发现、以满足他们希望深入挖掘知识的心理需求,但必须确保绝大 多数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重点对潜能生进行辅导。练习分层设计,作业分层要求。潜能生只要求做基本题,绝大多数学生能在完成基本题的前提下完成一定的综合题,一小部分智力较好,学有余力的学生去思考较难的题。
三、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中求知。苏霍姆林斯基说:“惊讶感情——是寻找知识的强大源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在学生面前展现出他们暂不理解甚至不可思议的新事物,新观点,新材料,展现得越多,学生的惊讶程度越鲜明,求知兴趣就越浓厚。
数学教学应当创设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数学情境,提出问题,构作猜想,形成智力思考场;提供有启发意义的材料,为学生琢磨数学思想提供必要的时间;重视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提出个人见解、切磋交流。例如,我在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时:首先用生活中的小故事导入新课,激起了同学们的兴趣,当同
学们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出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3厘米,面积是18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的底是6厘米、高是3厘米面积也是18平方厘米时,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是不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与底和高有关系呢?如果有的话又有什么关系呢?大家猜一猜。这样,教师成功的造成了学生大胆猜想、并急于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情境。
四、要善于利用“数学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美不同于自然美、艺术美。数学美主要表现为内在美、逻辑美、理智美。数学美是隐蔽的美,深邃的美,美在思想内容。要领悟数学美,必须通过“抽象枯燥”的符号、公式及定理等洞察其内部的数学思想,任何智能活动都少不了人的情感,数学美是对数学对象融入情感的产物。数学美育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掌握数学内容,培养数学创造能力及体会数学的价值等方面 都有积极的意义。
从学生学习中的反映,诸如“数学好玩”、“能使人动脑子”、“数学有无穷的奥秘”等来分析,他们已初步感受到数学美。但一 般说来,这些都是无意识的。因此,需要教师利用教材的数学美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地去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在提出问题的时 候,教师应揭示问题的新颖或形态的优美,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在分析问题时,应使学生感受到思维方式和方法的巧妙、新奇,促使他们自觉地去掌握;在小 结时,应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和谐、统一、简洁的美。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而且可以使他们感受数学知识结构的美妙。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数学中逐渐进行“数学美”的渗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启迪他们的思维,开阔他们的视野。
五、教师要以自己坚定的数学信仰和高雅的数学气质去感染学生,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 篇6
高中数学课程包含了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对于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大帮助;同时,高中数学课程也是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等理科科目的基础.由此可见,学好高中数学对于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新课标虽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数学教师是带领学生走进数学、学习数学的引导者.因此,要想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容忽视.
一、引导学生正确预习,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有很大一部分要取决于课前预习.相信不仅是数学教师,各个科目的教师应该都深有体会.预习过的学生,在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更加明确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听讲的时候注意力也更为集中,甚至是会主动地向教师提出质疑,学习的质量明显高于没有提前预习的学生.因为提前预习过的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对新的知识内容和教师讲到的知识点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对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也会有重点标记,把一个要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演变成一个有准备、有目的、有问题的主动求知的过程.
教师在讲每一章节的新内容前,可以要求学生先看课后的练习题,以这些练习题为基础,列出本章节的预习大纲,以便提高学生预习的明确性,帮助学生找到预习的重点,而不是让学生盲目地将新章节浏览一遍,费时费力并没有任何收获.数学教师也可以利用快要下课的十分钟或者五分钟,根据新章节的内容对学生提出一些与课时教案紧密相关的问题,难度不宜太大,但是要能够深入浅出,或者与正在学习的章节知识挂钩,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预习任务,并收到预期的预习效果.另外,教师在提出问题的时候,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所提的问题要能够普及于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
二、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怎么样才能在高中数学的课堂中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数学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实际内容用心地为学生创设一个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将要讲的知识内容融入其中,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质疑,让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学会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的问题抛出后,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积极展开探讨、交流,得出结论之后选出小组代表发言.在学生发言的时候,教师要认真仔细地倾听,在学生发言完毕之后,教师可以就学生的结论进行补充和修改.或者,教师可以将学生结论中出现的错误以问题的方式反馈给学生,留给学生课后再次进行思考和讨论.
通过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轻而易举地就可以把复杂又枯燥的数学知识简单化,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从被动的“要我学”变成主动的“我要学”,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知识强烈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结合作的能力.在这种教学状态下,学生对于学到的知识也会记得更加牢固.
三、及时反馈学生问题,加强课后巩固练习
研究表明,让学生及时地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对学生的心理会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有权利进行修改、建议甚至是批评,而学生从心理上也都非常想要得到教师的认可.鉴于这种情况,教师对学生课堂上的回答、课下的作业问题及时地做出相应的反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教师的反馈,学生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看到自身存在的缺点和错误,从而加以改进和纠正.
数学教师及时反馈学生的问题是打造高效数学课堂必须要考虑到的一个教学策略,与此同时,反馈过学生的问题后,教师还应加强学生课后的练习和巩固.数学教师要帮学生养成一个坚持先复习后做题的好习惯,因为学生复习的过程其实是巩固和消化学习内容的过程,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认真地复习一遍,不仅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知识,为学生遇到同类题型举一反三打下基础.复习之后学生再开始做练习题,相对会轻松很多.教师可以精选一些练习题,不要过多,但是要重视练习题的质量,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做练习题,这样对于知识点来说又是一轮巩固加强,久而久之,学生的数学水平一定会有所提高.
打造高效数学课堂的策略 篇7
一、充分的课前准备
新课标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 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首先, 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就跟打篮球一样, 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 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 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 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其次, 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的时候, 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教学目标的制订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学生的实际。根据因材施教原则, 教学目标的制订也要因人而异, 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 要避免一概而论。
二、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只有学习氛围轻松了, 学生才会融入进来, 这是学生成为主体的首要前提。笔者认为, 课堂氛围的营造, 不单单指在课堂上的营造, 教师也应在课外多下功夫。
比如, 在教学“吨的认识”这一课时, 笔者设计了这样两道练习题
1. 改错 (乐乐的数学日记) :
早上起床后, 我拿着100千克的牙刷开始刷牙, 然后接了约2吨重的水洗脸。妈妈已为我准备了一盒250克的牛奶和一个150千克重的汉堡包。我快速地吃完早饭, 背上2克的书包上学去。在路上, 碰上了我们班的“大块头”, 他的体重有50多吨呢!校门口那两头约1千克的石狮子威武地站立着, 好像在迎接我们!
2. 帮小动物过桥 (教材情境图)
(1) 师:小动物们想过桥, 看到桥边有一个醒目的交通标志, 可是它们谁也不认识, 你们认识吗?
(2) 在平常的生活中你看到过这样的标志吗?
(3) 哪几只动物可以一起过桥?
设计意图:设计了形式多样、富有童趣的练习,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同时也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三、注重培养学习兴趣, 不断渗透数学思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是教师应该经常思考的问题。一个手势, 一句话, 一句恰如其分的表扬, 甚至一个微笑, 都能给学生一个奇迹。学生的心理世界是丰富的, 是可以开发的, 我们教师要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 帮助学生渡过难关是必要的, 但要让学生体会到成功, 要不断传递渗透数学思想, 要让学生自己体验和感受数学思想的微妙, 不断开发思维潜能。这中间教师是支持者, 是引导者, 是伙伴, 是数学思维火花的点燃者。教师也可以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创设数学情境, 尤其是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 数学思想怎样渗透,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 体会到数学思想的重要性。比如, 制作一个无盖铁皮桶, 需要多少面积的铁皮。首先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铁桶的侧面展开为长方形, 长为底面圆的周长, 宽为铁桶的高, 这样再加上桶底的面积, 一个桶就大功告成。数学思维把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联系了起来, 从而实际问题得以解决。所以, 教师在讲课时, 要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去渗透数学思想,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思维, 不断挖掘和开发各种资源, 为学生学好数学打好基础。
四、关注每一位学生
有句话说得好:“课堂是学生表现的地方, 不是老师表演的地方。”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再好, 教师讲得再精彩, 如果学生不能真正参与其中, 那算不上是高效的课堂。在课堂上, 教师应该关注班上的每一位学生, 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从不回避任何一位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学生恰如其分地评价, 给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反之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中上层次的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 而“学困生”相反的就变得无所事事, 最多也就推一步走一步, 教师如果不推他也就不走了。课后, 教师还要花更多的时间来辅导“学困生”。教师越逼得紧, 学生越不想学, 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 要使数学课堂更高效, 教师应从关注每一位学生开始, 承认其基础的差异, 让他们在参与中学习, 在肯定中学习, 在教师的鼓励声中学习, 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如何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篇8
一、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及其低效原因分析
目前初中数学老师们都在思考和探索,如何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才能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教学质量呢?调查表明,教师在学校中50%以上的劳动是无效或低效的。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来自社会、教育行政部门缺乏科学发展观带来的压力,但我认为主要还是由老师的“教”、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存在的一些不和谐因素所造成的,现简单分析如下。
1. 教师方面。
具体表现在:能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和发散学生思维的课堂教学还比较少,没有真正做到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点、难点的渗透,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教学所占的比例仍然较大,留给学生自疑、自悟、自练的时间很有限,知识不能得到及时适时的活化;学生参与机会少、参与面小,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不多。课堂教学“四缺”现象比较突出:缺少对学生的学习针对性;缺乏“备学生”、“备学案”的必要环节;缺乏对教材的精选与整合;缺乏对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
2. 学生方面。
具体表现在:一些学生自学能力薄弱,抓不住问题的重点和难点,既不能根据教材中的叙述正确回答问题,又无法运用学过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要么不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定理、公式,要么就是生搬硬套,概念与概念之间联系不起来。
二、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应抓好几个要素
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如何打造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既没有现成答案,又没有固定模式。只有找准问题的症结,才能有的放矢,也才能实施高效的教学。结合教学经验,我认为应着重抓好以下四个要素。
1. 紧密联系实际,充分认识数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要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有效,教师可在学习活动中采用一些小策略,如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可以从身边的生活实际入手,设计:“到电影院看电影是怎样找到自己的位置的?”引导学生“先找多少排,再找多少号”;同时让学生“动手标自己在教室里的座位”,使学生发现“确定位置需要两个数”,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变成身边的生活现象,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帮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并讲深讲透。只有充分认识到掌握数学的实和性和重要性,学生平时才会刻苦学习并保持动力不减。
2. 多管齐下,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因其本身的特殊性,让不少学生觉得它抽象难懂。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就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我曾在自己任教班级作过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中“喜欢数学”的仅占30%。可见大多数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好,是对数学缺乏兴趣所致。因此,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动手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探讨,等等。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能力提高和发展。
3. 努力构建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会让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不只老师乐意“教”,学生也乐意“学”,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提高。教师要放下架子,既做关心学生的朋友,又做学生心灵、智慧的双重引路人。为此,教师应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走进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4. 抓住青少年特点,因势利导。
初中生精力充沛、接受新事物快、好奇心强,有强烈的“趋新”心理。教师应抓住这些特点,恰当运用这些特点,因势利导,学生对知识更乐于学习,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
数学教学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工作也不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我们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用自己的眼光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思考分析问题,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多管齐下,共同努力,相信数学课堂必将充满朝气与活力,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也一定能大大提高。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 如何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成为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作者结合教学实际, 认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需要认真分析数学课堂现状及其低效的原因, 注重联系实际、激发兴趣、教学方法和正面评价等方面。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高效,四个要素
参考文献
[1]吴效锋主编.新课程高效率教学.辽宁: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6.12.
打造优质高效数学课堂的体会 篇9
一、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学生被当作了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学得主动、生动活泼。教师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符合现代教学观的崭新体系,努力做到“五个转变”和确立“四种教学观”。
“五个转变”是指:(1)由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全面的素质教育;(2)由“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3)由局限于课堂的封闭教学转变为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开放性教学;(4)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发展能力的教学;(5)由“一刀切”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因材施教。
“四种教学观”是指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确立如下四种观念:(1)整体观。即是用整体观点指导课堂教学,从整体上进行数学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各种因素(教师、学生、教材等)的积极性,使它们合理组合,和谐发展,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2)重学观。就是要重视学法指导,积极地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的过程。(3)发展观。不但要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而且要培养能力、发展智力。(4)愉快观。要把愉快因素带进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获取知识。
二、精心备好每一堂课
备课是教学活动的起始环节,是加强课堂教学计划性、预见性的前提,也是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率、轻负担的重要保证。我校数学组全体老师经过探索和实践,初步形成了以“导学学案”为载体的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法。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导学学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自主学习。因此导学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和保障,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
学案不同于教案。学案是在教案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自主学习而设计的,由学生直接参与,并自主求知的学习活动的案例。它着眼于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侧重于让学生“会学”知识。学案和教案一个侧重于“学”,一个侧重于“教”。学案主要从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帮助并促进学生自学。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力求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上来。教案主要从教师自身如何完成教学任务,以及怎样传授知识的角度来考虑,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力求把教师放到主导地位上来。因此要想真正实现课堂的优质的我很矛盾,再过几分钟任务就完不成了,但看到学生们渴望知识的不肯罢休的样子,我说:“好吧!再给你们几分钟时间。”这时有几个学生竟跑到了这位学生座位旁看个仔细,并一起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没过几分钟,就听见一个学生说:“我做出来了。”通过这位学生的回答我才知道,他们组用的是面积法。课后我反思:如果不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合作交流,那么合作只能流于形式,就会出现学生刚刚进入角色,思维刚刚展高效,要想把整堂课学生的学习“导”好“导”活,关键在于学案的编写设计上,编写的学案要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课堂教学中注重教学反馈
教学反馈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主要环节之一,是新课改一直重视的问题。美国心理学家加涅认为,“学习的每一个动作,如果要完成,就需要反馈”,反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
数学课堂教学反馈,一是要有及时性,因为反馈的目的在于根据反馈信息调整教学,因此教师应该及时了解学生的反馈信息,以便改进自己的教学。二是要有准确性,由于教师把反馈信息作为改进教学的主要依据,因此教师得到的反馈信息必须是准确的。否则,就会像指挥员根据错误的情报进行决策而导致战斗失败一样,课堂教学就会成为“盲人摸象”,凭着错误的感觉走,更谈不上教学效率的提高。
1. 重视学生在情感态度上的反馈。
数学相对其他科目来说,确实比较枯燥乏味,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在情感态度上的反馈,要让学生愿学、乐学。在数学课上,学生愿不愿学,学得怎么样,这些信息都会体现在他们的表情上。如果学生表现得积极配合,眼睛炯炯有神,说明学生听了、懂了、会了,课堂效率肯定比较高;反之,则说明学生注意力不在课堂上,对老师讲的内容没有兴趣,或者对所讲知识一知半解,处于脱节状态。这时教师就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利用各种手段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另外,课堂反馈和评价应尽量用具有激励性的言语,使学生了解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学习,应该以什么样的标准评价自己的学习。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课堂学习的效率。
2. 在反馈形式上要体现面向全体。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使人人都能参与数学的学习活动。”数学教师往往偏爱优生,但是在讲究民主、和谐的现代课堂中,偏爱“尖子”学生,势必造成反馈信息的失真,学生的两极分化。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强调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得到发展”。要改进反馈方法,根据问题的不同,合理地采用小组讨论、自学质疑、生问师答、生问生答、小组提问集体讨论作答等多种反馈形式,创造让全体学生参与、展示的机会。
3. 反馈要体现分层思想,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重视个体差异。
新的教育理念既然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应当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的不平衡。教师可以把个体差异作为一种宝贵的教学反馈资源来开发,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差异的作用。例如,利用个体差异,可加强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与学生开,所研究的问题刚刚有所深入时就被终止,学生的创造力就会被扼杀,学生的激情就会被挫伤,学生的能力当然也得不到相应的提高,合作效果就不言自明了。
合作学习是初中数学课堂最具活力的方式,它的推行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开拓出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值得每一位数学教育工作者躬行探索。只有把它坚持下去并不断光大,我们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确立创新意识,让课堂“活”起来
王亚娣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心小学,江苏常州
“多元化”的社会需要的人才也是“多元化”的。思维活跃,观念新颖,能力出众,有创新意识和潜力,是当今社会上所需人才的标准。学校应向社会输送这样的人才,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优化课堂,使课堂活跃起来,使课堂成为学生能力培养、意识交流的摇篮,让学生在自主、快乐的学习环境中成长、发展。我认为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变观念,转换角色
长期以来,我们的基础教育仅仅把学生当作是抽象意义上的客体,教育教学的目标千篇一律,教育教学的过程也高度程式化。掌握知识的量与质成了评价学生优劣的惟一标准,学生的内心体验、情感、个性、人格的发展都被视为可有可无的东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体验到的只是枯燥、乏味、疲惫、厌烦、失败和高度的受挫感,而不是积极、愉悦、兴奋和在求知过程中发现新知的巨大成就感。结果学生所感受到的只是沉重的学业负担,对学习越来越淡漠。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我们必须确立全新的教育观念———尊重生命个体,也就是说把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生命个体并加以肯定。教育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认知方面的深化与扩展,而且要深入到学生内心的体验和感悟、情感和意志等非理性成分。教学过程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和教师两种生命体之间在感情、兴趣、个性、思维、人格等方面的交流和互动,教师更多关注的将不再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是学生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即时状态。总之,教师应确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对自己正确定位,让教育成为培养学生生动活泼的个性的摇篮。
二、确立创新意识,让课堂“活”起来
传统的教学片面强调教师怎么教,把重点放在教“懂”和教“会”上,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采用了“满堂灌”、“填鸭式”、“题海战术”等教学方法。这样的课堂教学往往不能给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不利于学生主体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形成。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一个全新的、自主的、创新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真真实实地、快快乐乐地学习。为了真正使课堂“活”起来,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活泼的心理环境。
调查显示,学生最喜欢上的课是体育课。为什么?因为体育课活泼,无过重负担,形式多样,学生能亲身体验成功和失败,学生自发的情感贯穿着整个课堂。如果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也有这些特点,那学生也会喜欢数学这门学科,也会喜欢学习数学。所以,我认为,情感是师生之间的纽带,是意识交流的核心,是迸发创新智慧的交织点。教师对情感的把握,往往会之间的互动,让反馈矫正在互动中进行。
4. 注重当堂检测反馈。
通过当堂检测反馈,教师不仅可以准确了解学生“学”的情况,而且可以发现自己“教”所存在的缺陷,从而为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供重要依据。
四、注重课后及时自我反思,提醒学生进行自我反馈
曾经有位教育家说:“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荷兰著名数学家和教育家费登塔尔教授也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教师及时地进行自我反思,合理取舍反馈信
影响学生的心理、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要把微笑带给学生,把鼓励送给学生,尊重、宽容、理解学生,允许学生犯错误,允许学生出差错;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适当点拨、提醒、探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对其中的合理成分给予充分的肯定;当学生取得进步时,给予热情的表扬。
2. 教师设身处地地问,学生自由自在地答。
许多教师提了问题后总是想着让学生一语中的,把答案一下说到自己的心坎上。学生如能做到,教师心花怒放、点头称赞;如不能做到,教师就挖苦讽刺。这哪是在教学生,分明是在寻觅“知音”啊。这种提问忽略了学生体验的过程,把学生推进思维的绝境,使学生觉得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回答。在教学中设法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是我的理念。我在教学中,由浅入深,创设了一个一个的一环紧扣一环的问题,让学生一步一步思考想象,或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换位思考,或大胆假设,让学生在否定中得到肯定。
比如我在教学小学数学中的比例问题时这样设计问题:一上课,我就端了两杯冒热气的牛奶,分给学生喝。我问:“什么味道?”学生说:“一杯牛奶太浓了,一杯牛奶太淡了。”“是哪里出了问题?”我问。学生说:“一杯牛奶放得多,水放得少;另一杯牛奶放得少,水放得多。”“怎样放得正好?”学生说:“按比例放。”我接着问:“应按怎样的比例配制呢?如果是1∶2,或者1∶10,会配制成什么口味的牛奶?”这时,我又拿出一桶奶粉晃了晃,有学生马上喊:“看说明书。”上面是按1∶8配制。很多学生都想来配制一杯可口的牛奶,我抓住这一契机,马上就问:“一杯200克的开水,应加多少奶粉合适?”学生有的已报出答案,有的同桌讨论,有的独立思考,整个班级都沉浸在积极主动学习的氛围中。
3.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学习数学。
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欲望和需求。当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索,终于解决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时,就会产生一种强有力的和令人愉快的情绪体验。如果他们能在以后的探索活动中继续获得成功的体验,那么这种需求就会得到加强。因此,学生在探索学习中哪怕是获得一点点微小的成功,老师都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赞赏,用语言、微笑、手势等方式进行鼓励,让学生尽情表现自己,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最大限度地展现他们的潜力,用内心的体验与行为参与到学习中去。
例如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时,我让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寻求不同的计算方法,通过思考,学生想出了十多种不同的解题思路。无论是哪种算法,我都给予肯定(当然,也指出了最优的方法),用各种形式表示对学生的赞息,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后续教学。
以上是我对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研究的一些体会,也是我对自己多年数学教学经验的简单概括。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苦心研究的课题,我会继续努力,争取使自己成为这方面的先行者。
参考文献
打造数学高效课堂的必备条件 篇10
一、高效课堂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素养
1.饱满的教学激情。俗话说:有什么样的教师, 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尤其是数学教师一定要有饱满的激情、智慧的眼神、睿智的思想感染学生, 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才能使学习充满乐趣。教师要满腔热忱地组织教学活动, 做到情绪饱满, 态度和蔼, 语言亲切, 富有激情, 用教师的情绪、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学生才能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2.活跃的课堂状态。巧设悬念, 精心构建数学模型, 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 积极地探索数学知识的形成, 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 成功的课。那么, 怎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呢?这就需要教师课前认真备课, 不仅要备教材, 就是突出层次性、递进性、螺旋上升性;还要备学生, 就是对学生要有针对性, 分层设计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当然更要备教法, 就是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只有这样才能在上课时进行课堂调控。中学生好奇心特别强, 教师若能抓住这一点, 在教学中巧妙地设疑提问, 就一定能促使学生开动脑筋, 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3.和谐的师生关系。教育是教师与学生在心灵上微妙的接触。和谐、高效的课堂绝不能忽视课堂中的细节。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的情绪、态度、优缺点及时调节、引导, 利用口头表扬、学生掌声鼓励, 激励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以达到情绪上的和谐。数学课堂就是智慧的传递, 教师准确优美的数学语言也会打动学生, 激发其求知欲望。对数学课堂来说, 师生的和谐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程度。数学语言务必简明得体, 辞通意达, 条理分明, 富有逻辑性。
二、高效数学课堂教学的必备条件
1.备好每一节课是实施数学高效课堂的前提。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 也是杂乱无章的, 更是低效的。数学教师如何上出一节高效的课呢?我认为, 数学教师不仅要备课, 还要紧紧围绕课题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做到“两个吃透”, 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数学教师要想把“高效课堂”这艘船开好, 就必须扬好“备课”这片帆, “精讲多练”, 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 让其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效果。
2.预习是实施数学高效课堂的法宝。要想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光有老师认真准备还不够, 必须让学生也参与进来, 这也是洋思“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目标之一。让每一个学生面对新知识之前都有一个充分的知识与心理准备。课堂上学生会讲的让学生讲, 学生会做的让学生做, 学生能完成的让学生自己完成, 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存疑、模糊的地方。教不越位, 学要到位, 使教学过程做到有的放矢, 既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又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关注、关爱学生是实施数学高效课堂的根本。“课堂是学生表现的地方, 不是老师表演的地方”。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再好, 教师讲得再精彩, 如果学生不能真正地参与其中, 就算不上是高效的课堂。教师要关爱每一个学生, 特别是“差生”, 要真心诚意地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 获得成功的乐趣, 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相互尊重的教学环境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因此要创建数学高效课堂, 教师就必须像导演给演员说戏那样, 创设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渴望”中学习的情境, 促其自觉、积极地合作探究知识和思考问题。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 老师应有足够的耐心和宽阔的心胸等待、包容。
4.“科学有效”的学法指导是高效课堂的亮点。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更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帮助其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 引导学生产生疑问, 进而发现问题, 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 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通过质疑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 变“学会”为“会学”, 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 养成勤于探究, 勤于思考, 勇于解决问题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5.有效的练习是实施数学高效课堂的保证。练习是获取数学知识的有效手段。数学的练习大致可分为新课练习和复习练习两种。高效课堂的表现之一应该是所有的学生时时有事干。要实现高效课堂, 老师不仅要对习题进行精心设计, 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让学生养成解题之前要深思, 解题过程中要巧思, 解题之后要反思的习惯。并持之以恒, 最终达到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灵活运用数学思想, 形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自觉意识的目标。
三、课后持续发展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延伸
“课堂见真功, 课后有余功”, 课后的拓展是高效课堂的延伸。
1.学生课后的可持续发展。课后是课堂的延伸, 学生课后的学习是高效课堂启迪、感悟的必然, 也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课后持续学习的兴趣, 引导学生课后探究课堂不能解决的问题。课后巩固习惯不可少。复习是巩固和消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每次作业都要先复习然后做题。要像对待考试一样认真对待每次作业。
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途径 篇11
关键词:教学效果 质量 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5
一、营造愉悦的问题情境,诱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教学时,教师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例、实物、实情入手,设计谜语情境、故事情境、游戏情境、动画情境、生活情境等,把学生带入一种预欲研究未知问题的情境中,造成一个悬念,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处于“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最佳心理状态。然后再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生活实际内容联系起来,。如教学“分数应用题”时,可以讲《八戒吃桃》的故事:孙悟空在花果山种了一棵桃树,桃子成熟了,孙悟空因事外出,被嘴馋的猪八戒钻了空子。第一天偷吃了整棵树上桃子的 ,以后每天都分别偷吃了现有桃子的 , , , , ,当他偷吃了4天又要饱馋一顿的时候,孙悟空回来了,看着被吃掉的桃子,孙悟空十分恼怒,举杖将猪八戒痛打一顿,猪八戒忍痛逃了。孙悟空看着树上剩下的20个桃子,摇头叹惜。同学们,你知道这棵桃树结有多少个桃子吗?设计这样的故事情境,把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起来,使学生处于主动探索学习的状态。学生纷纷跃跃欲试,积极思考:把树上桃子分为5份,第一天吃了总数的 ,剩下4份,第二天吃了 ,剩下3份……,这样每天都刚好吃了总数的 ,因而可求总数:20÷ =100。
(二)提问要抓住关键,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 ,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如,教“圆的面积”时,教师组织学生直观操作,将圆剪开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并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里知识的内在联系是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原来圆的什么?为了适时提出这两个问题,教师先让学生 动手操作,将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16份,剪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教师提出:①若把这个圆平均分成32份、6 4份……这样拼出来的图形怎么样?②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就是圆的什么?③那么怎样通过长方形面积公式 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学生很快推导出:长方形面积=长×宽 ,圆的面积=半周长×半径=(2πr/2)×r=πr r。在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可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新知识,得到新规律,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三)注重提问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灵活性
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开放性问题,能促进学生全面地观察问题、深入地思考问题,并用独特的思考方法去探索、发现、归纳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无疑是十分有益的。例如:在四年级教学图形的拼组时,让学生用不同形状的三角形拼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后,教师进一步问:你还能用不同颜色三角形拼出什么美丽的图案?给出这样的问题后,学生就会放开思维的去发挥想象力,会有意外的效果。之所以课堂教学中,在培养学生求同思维的同时,不可忽视他们的求异思维能力的开发,因为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源泉,而开放性问题是培养求异思维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所以除了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等问题培养学生全方位、多层次探索问题的能力之外,还应设计一些开放题,发展求异思维,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打下基础。再如:在一年级教学找规律时,教师引导学生从物体的颜色、形状、个数的不同分别来发现排列规律,接着又出示围成圈男女同学跳舞图(动感图),师问:六一联欢会上,我们班出了这个节目,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可以从男女生的排列、服饰款式、颜色的排列、舞蹈动作的排列来发现规律,甚至可以从更多方面来发挥想象力。
(四)注意提问的循序渐进,指导学生系统探究
《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这是一条重要的原理,是說提问要有梯度,先易后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跳一跳”或适当努力就能够摘到果子。因此,课堂提问的难度应要适中,不宜过难,否则会使学生丧失学习信心,无法保持持久不息的探究心理,从而使提问失去价值。在数学学习中有时会遇到思维难度较大的内容,要学生一下子得出结论难度较大。教学时,我们可以把这些难度大的问题,循序渐进地分解成几个适合学生回答的“小问题”。这一个个小问题围绕着同一个知识点,由浅入深,相互联系,使学生的思维按照一定的层次向纵深发展,从而对新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正确的认识。
(五)、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学习环境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无可非议的。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首先,应从教师的自身做起,教师要主动参与其中;其次,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正确引导他们认识学习的重要性,领悟到自己不仅是学习的主人,更是终身学习的主人;最后,可以通过自办班级学习报、定期办好黑板报、组织学生写好数学日记、开展好数学兴趣小组的活动、实施“超市式”数学作业、定期开展优秀作业展、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数学竞赛、做好培优补差工作等形式,为学生创建一个平等、和谐、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六)、获取成功喜悦,让学生体验成功,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成功会给学生在学数学时心理求知的厚动力,在数学教学中,要给每个学生创造出更多的表现的机会,充分利用“低、小、全、快”的方法,阶段型的开放学生的梯级思维。由浅显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对习题作出正确的解答。学生经过对问题的独到见解或创造性的思维取得一次次的好成绩,并为获取的成功渐进式地感到高兴和骄傲,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最终让学生明白只要开启心智就有希望,就能成功。当失败时,会加倍努力,直到成功为止。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板书、作业时要因人而异,分层次地提出切合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他们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篇12
一、设置情境, 激发学生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情绪与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关系。而教学情境的设置又是影响学生情绪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 在教学中, 我们要关心学生, 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要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课堂气氛活起来, 寓教于乐, 以趣促思。我们还应在学生们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 创设宽松自然、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生活化情境, 这样做有利于调动学生们的情感因素, 使他们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 从而感受到数学带给我们的乐趣。
例如:我在讲有关“圆”的知识时, 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先在黑板上画出图, 然后出示问题:有一个圆镜被打碎, 现欲重新配制一个同样大小的圆镜, 要不要把所有的碎片和这块残片都带去?这个实际问题若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分析, 同学们认为可转化为什么问题?在同学们探索、讨论之后, 有的学生说:重新画一个与原来相等的圆形镜。另外的学生则说:把玻璃残片拼凑起来, 补成一个圆。此时我再次问:如果要重新再画一个与原来相等的圆, 必须知道什么呢?这样图文并茂的数学情境能使学生探索的欲望油然而生, 促使他们集中精力, 开动脑筋, 尝试探寻各种积极的解决方法, 创造的灵感和顿悟很可能由此产生。问题一提出, 同学们就立即以积极的思维状态, 投入到活动中来, 引发了学生们的兴趣,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深刻体会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所带来的快乐,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情, 调动了他们探究发现新知的积极性。
二、目标明确, 让学生把握重点
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逻辑思维性较强且枯燥乏味, 所以容易让大部分学生感到乏味甚至厌学。要想在一节课里, 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使学生们都学有所得, 我们就一定要明确每一节数学课的教学目标, 要注意讲解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中考对该知识点的考察是了解、掌握、还是灵活运用。整堂数学课的教学也都要围绕着这个内容来逐步展开。而在每一课时中, 都会有一些知识点是学生们难以明确, 难以掌握的。因此, 我们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把握重点, 找出难点, 并巧妙地化解难点, 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为了让学生明确这堂课的重点和难点, 我们在上课时, 可以在黑板的醒目位置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 以便引起学生们的重视。而讲授重点内容也正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我们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电脑等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使授课内容在学生们的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提高他们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让他们学有所得。
三、实例探讨, 调动学生积极性
比如我在讲轴对称图形时, 将其分为角、线段、等腰三角形以及直角三角形四个部分。我先将所有学生分为8个组, 并要求各个组自己看书, 总结出本课中的所有知识点, 总结完成后, 由每个组的代表说出自己组对知识点的总结情况。在整个分组及学习过程中, 我发现各个组学生的学习热情非常高, 他们积极看书、认真探讨。在之后的发言过程中, 我发现有的学生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对轴对称图形的相关资料收集整理的非常到位, 使得其他小组的学生对其发生了很大的兴趣。以上分组方式, 对数学的教学效果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效果明显。当然, 在学生总结学习期间, 作为教师, 并不是对此撒手不管, 而是应该时刻关注各个小组的进展情况, 做到及时发现问题, 以积极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帮助其解决问题。再如:我在讲多边形内角和时, 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以分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了这一课的学习。在我放手让学生们自己得出结论的时候, 对学生做了适当地引导, 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生活应用, 让学生实践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在生活中, 我们处处能见到数学, 也能用到数学。在教学中, 我们应让学生们用自己所学到的数学知识, 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 及时掌握所学知识, 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 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 想身边的事情, 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例如:我们可以用数学知识, 去说明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像屋顶人字架做成三角形、汽车保护拦成平行四边形、车轮成圆形等等, 这其中固然有物理属性等原因, 另一方面, 也有数学原因, 诸如用到三角形的稳定性、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圆的旋转不变性, 还有打台球的角度用到对称、聚光镜用到焦点等等。
【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推荐阅读:
打造高中数学高效课堂08-22
浅谈如何打造数学高效课堂08-18
打造高效课堂数学教学之我见07-13
打造高效的课堂08-13
打造真正的高效课堂09-05
打造高效历史课堂05-24
打造多元高效课堂05-28
打造高效作文课堂09-02
打造小学高效课堂11-19
守正出新,打造高效的阅读教学课堂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