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效作文课堂

2024-09-02

打造高效作文课堂(精选12篇)

打造高效作文课堂 篇1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 作文教学的好与坏对学生整体语文水平的提高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文理应是学生表情达意互相交流的幸福平台, 但在平日的作文教学中, 却很难听到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交口称赞的, 也很少有学生说喜欢写作文的。一提到写作文, 学生就害怕, 一听到批改作文, 教师就头疼。

据调查, 目前作文教学的现状是:一种情况, 教师往往只是在阅读课临结束时把作文题目及要求匆匆说一下, 把作文当成家庭作业布置下去。学生课后写的作文, 缺乏教师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帮扶, 质量很难保证。交上来的作文, 要么一开始审题就不准确, 导致后面的行文偏题甚至脱题, 离题万里, 要么行文过程缺乏充实典型的材料, 内容干瘪, 没有情感。辛辛苦苦写的作文, 却得不到高分, 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容易受到打击。有的学生学习态度差, 由于没有课堂纪律的约束, 乱写一气, 或者干脆抄一篇应付了事。一位教师带两个班的语文教学, 将近一百本作文, 要看完起码要一个星期, 等一个星期过后教师才会发现所有问题, 讲评时学生已经索然无味, 教师只好针对大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蜻蜓点水地说一下, 作文很难收到实效。

还有一种情况, 教师上作文讲评课, 先读上次习作中的一两篇习作范文, 然后指出文章的优缺点, 再整体评价作文中出现的普遍性问题, 最后在所剩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内布置这次作文题目, 让学生开始写, 学生刚开始构思, 下课铃就响了。

如果遇到作文观摩课, 教师则是先重温经典, 再欣赏佳作, 及至开始写, 剩余时间已经不多。笔者曾听过“一滴水中的太阳——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作文展示课, 整节课的教学流程如下:导入——感悟——教师作文展示——初试练笔环节——口头作文——评价总结。从课堂程序设计看, 这节课始终以教师为主体, 学生只是被动地跟着教师的思路走, 课堂缺乏对学生认知情感和价值观的关注。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学生没有课前预习, 茫然地走进课堂, 被教师牵着鼻子走。2.缺乏小组间的合作交流。3.留给学生创作实践的时间不充分, 缺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能力这一重要环节。4.选择的素材离学生生活较远, 学生没有写作激情。

高效课堂的理念告诉我们, 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重视课前预习, 重视课堂展示, 学会合作学习, 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体验提升自我的幸福感。因此, 要打造高效的作文课堂, 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重视作文教学的预习, 明确训练的重难点, 切忌随意盲目地出题目练习

虽说文无定法, 但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一定要做到有规可循。课前, 教师可以根据本阶段训练重点和学生的作文基础, 编写作文导学稿。一般提前两三天发放。导学稿要确定本次作文训练的重难点、目标要求、评价依据;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的课外书, 收集材料, 确定作文题目, 前瞻性地预估学生可能出现的普遍性问题, 并进行有针对性的习作前指导。让学生练笔时不再感到困难重重, 也不会对突然给出的作文题目感到“无米下锅”, 同时对本次训练的目标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下笔时自然会朝着训练目标去努力。通过预习指导, 尽可能地减少学生作文时出现的问题。通过预习, 学生带着问题, 带着自己的作文构思走进课堂, 跟教师、同学交流, 这样的学习效果要比盲目进入课堂, 被动地听作文方法指导, 没有目标地盲目作文效果要好得多。

在精选预习材料时, 习题可选班内学生作文中的有关片段。经典作品也好, 满分作文也罢, 这些材料离学生本身的体验还有一些差距, 往往使学生有一种望而生畏、难以企及的感觉。教师应注意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收集、积累学生作文中的典型语段, 将学生的作文作为编写导学稿的素材, 这样就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重视课堂交流展示, 在合作互动中让学生掌握方法, 提高能力

作文课堂的重点应在展示交流——评价——修改——再展示评价上。不能把修改这一重要环节放在课外流于形式, 更不应忽视修改、再展示评价这两个环节。因为展示评价修改后的作品, 是对学生作文能力的一种肯定, 也是对学生下一次作文的激励。

在课堂40分钟内, 要让更多的学生有展示的机会, 一定要发挥6人小组的作用。首先在组内批改, 对于预习指导下的学生作文可以先在组内交流展示, 组长主持, 由其他组员进行评价, 找出优缺点, 组长形成评价性文字, 同时评出组内最佳作文, 列出组内学生作文中的主要问题。然后组间竞争。教师利用投影仪, 把各组的最佳作文展示出来集体评议, 再一次发现亮点和缺点, 指导学生修改, 同时把这次作文中的普遍性问题投影出来, 指导学生修改。教师也积极投入到修改中, 和学生共享修改作文的喜悦。将学生修改后的作文进行再展示, 粘贴在班级文化墙上。为了保证课堂交流展示有充足的时间, 组内交流可以在课前进行。总之, 课堂不应是居高临下式的纯粹讲方法, 也不应是单纯的静态的写, 而应是一种师生间互相交流展示提升的动态过程。

三、重视作文教学过程中的生成问题, 不断探索灵活处理生成问题的方法

作文是学生思想认识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综合反映, 而思想认识和表达能力的提高是需要一定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变化的过程。教师应对每一次作文过程中暴露出来的普遍性问题做好分析研究, 在此基础上确定下一次作文训练的重点。教师就是一个发现问题、指导解决问题的引领者, 带领学生奔跑在作文能力提高的漫长征途上。有句老话说得好:水滴石穿, 绳锯木断。任何成功都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心血和汗水。要让学生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 写出一篇篇真实优美的作文, 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长期坚持不懈地指导和训练, 才有可能获得丰硕的成果。

总之, 一次完整的作文训练, 应包括预习、练笔、展示、评价、修改、再评价的过程。只有在有效预习的基础上作文, 带着自己在作文中的困惑走进课堂交流, 倾听评价, 在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修改, 学生的作文水平才会有所提高, 作文教学才算达到高效。

打造高效作文课堂 篇2

陈伟

传统教案注重形式化,特别强调规范、标准,没有给教师和学生留有足够的想象、创造、综合的空间。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改变以往侧重点不仅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劳动,也是师与师、师与生、生与生相互沟通,共同智慧的结果。在这样背景下的高效备课才能打造高效课堂。在此,我有以下体会:

1、个性教案与共性教案相结合共性教案就是集体备课,主要包括教学目标、难点、教与学的思路、过程及练习设计等等,个性教案就是自己创造性的备课.共性教案是个性教案的参考,个性教案是共性教案的创造、拓展。

2、教案设计单一性与整合性相结合在每节课的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情景的设置上,每个环节都要设置妥贴、完备、周全,但同时也要注意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连接和整体性,也要注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

3、充分考虑“预案”式教案

每个老师在上完一节课后都会有这种感想:“这节课着怎样上会更好”“这节课这个环节处理的不错”等等有所遗憾,也有所收获。这说明任何教案都不是完美的,所以,我们不仅要做好教案,还要做好预案,来处理课堂的突发事件,使自己的课堂更加完备,充实,使自己没有遗憾。

4、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主要是看教学环节的设置,不同的教学环节设置不同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一堂课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环节来通过“探究式”“问题式”“情景式”“讨论式”等的方法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而不至于使课堂过于呆板。

巧用“微课”打造高效作文课堂 篇3

关键词:“微课”;高效;激发兴趣;教会方法;丰富想象;关注实事

近年来,课改的一个重点就是变课堂为学生的学堂。把学生放到教学的中心,赋予他们学习主体的种种权利。南通课改的十二字方针是: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表现。前不久,笔者有幸观摩了南通市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内容是苏教版教材里的作文教学。参赛的十几位老师全部用了“微课”这一新型教学资源,让学生站在教室的中心位置,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我们领略了一堂堂精彩纷呈、高效灵动的作文教学课堂。

节省写作时间,激发学生兴趣

写作文是多数孩子都倍感头疼的事。如何让学生爱上写作、有内容写,也是老师头疼的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作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评,“微课”提供了很好的便利。例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7《记一次有趣的体验活动》一课。上课前5分钟,老师通过“微课”《放慢镜头看自己》播放了一个孩子踢毽子的视频,再通过动作分解法放慢镜头,展示孩子踢毽子的全过程,原来一个简单的踢毽子的动作是由一组连贯的细微动作组成的。其中包括:呼——紧咬——抛——紧盯——抬——接——笑。俗话说,兴趣是从惊奇开始的。在这短短的几分钟“微课”里,学生们惊奇地发现细微动作的奇妙,它无处不在,只要善于观察,用心感受。就在这时,老师乘热打铁,让学生亲自体验“吹”气球,眯起眼睛来放慢镜头“看”自己,“看”伙伴,通过交流,总结出:盯、举、合、吸、呼、鼓等细微动作。加上体验时的真实感受,这样学生流畅的写作就水到渠成了。

掌握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

做任何事,方法最重要,有了正确的方法常常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文教学更是这样。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学生写好作文必须让他们掌握方法。例如,教学五年级下册习作3《学写新闻报道》。因为新闻报道对于五年级学生是一个新名词,教会学生如何写好它是老师教学的关键。所以,老师在学生认真学习了例文、初步了解了新闻报道各部分的内容和组成之后,组织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看法想法。在此基础上,老师适时地通过“微课”教给学生写作新闻报道的方法:标题要精准抢眼;导语要抓住关键;主体要讲述经过;结语要补充内容。在学生掌握了书写新闻报道的方法之后再安排学生现场进行掰手腕比赛,又给学生提供了新鲜的写作素材,满足了新闻报道写作要注意时效性的特点,当堂课用“微课”所教方法进行了写作练习,保证了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了作文教学的效率。

用情境丰富学生想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学生写出有个性的习作的关键是思维的扩散、想象力的发挥和创造潜能激活,“微课”正好提供了美妙的情境,丰富了想象,给孩子很好的创作空间。例如:教学五年级下册习作7《月儿……》,上课伊始,老师通过微视频让学生欣赏不同的月夜并配上相应的文字,丰富了学生想象的空间……老师通过微视频给美丽的月夜配上长长的梯子,接着又拿走了它……告诉学生:“月亮像眼睛,这是明亮的眼睛,他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的睁大一次……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不一样的月,不一样的夜,不一样的故事,展开想象,写一个小童话。”美妙的情境为孩子奇特而大胆的创编提供了想象的空间,一篇篇充满灵动的习作片段悄然而生了。这就是“微课”教学的效率所在。

关注热点与实事

明代顾宪成说:“风声雨声读声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更应该关心家庭、学校、国内外大小事情,关注热点问题,提高核心素养,以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链接这一时效性内容,“微课”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例如,教学四年级下册习作6《问题讨论 发表意见》,上课伊始,老师首先出示一个嬉笑的男孩画面,抛出话题“这是个怎样的小男孩?”让学生猜测。接着播放微视频“国家放开了二孩政策”,然后提出问题:“如果你的父母要生二孩,你支持吗?为什么?”让学生讨论,要求学生把理由说清楚说充分。这一具有时效性的话题,通过“微课”的形式调动了学生说话的欲望,也很好地引导了学生关注热点话题。再通过微视频教给学生说理的技巧:开头表明自己的观点,用上(之所以……是因为……);至少说三点理由(用上序号);举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例子(如苏轼兄弟等);做假设分析(如果……说);用反问增强语气(不是……吗);做正反对比。由说到写,本来空洞遥远的话题由于“微课”的呈现,化难为易,降低了说话写话的难度,让学生有话说、会说,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课程。“微课”在形式上“微”,内容上“精”,整体效果上却“妙”。这样创新的技术,只要巧妙运用,就能提高作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打造高效的语文作文课堂,为学生写好作文助力。

打造高效作文课堂 篇4

俗话说: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这所谓的无定法其实就是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作文教学方法也不例外。那么怎样的教法才是科学有效的呢?根据不同的教材特点、不同类型的作文训练来选择不同的教法。如:我在教学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作文《描述一个精彩片段》时, 就以情景教学法为主、小组交流法为辅, 多种教法综合使用。文无定法, 但对教师来说, 学习中应如何引领学生快乐地走进写作天地、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还是相当关键的。对学生来说, 形成写作基础技能是必需的, 借鉴优秀写作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 学生的作文学习, 尽管要抒写真我、抒写个性、抒写真性情, 但绝不应该在简单提示后就放任自流, 或是千方百计地寻求花样翻新的课堂指导形式。在作文教学中, 遵循一种科学的、完整的、开放性的、人文性的教学模式还是极其必要的。

二完善语言表达, 引导说话

语言, 是作文的形象。 (1) 提笔之前, 可以先让学生做说话练习, 这样使学生思路清晰, 思维活跃。作文课首先就是说话课, 然后才是写话课。要引导学生先说后写。如何引导学生说好话呢?那就看语文教师的艺术了。 (2) 要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使学生敢说。怎样才能使学生敢说呢?我认为, 首先要有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课堂上, 教师既是学习的引导者, 同时又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 让学生感到教师是朋友, 可以一起聊天、一起学习、一起讨论问题, 打破学生的畏惧心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 认真倾听每个同学的发言, 热情地鼓励学生积极去说, 不轻易批评学生, 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培养学生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 培养求异思维。 (3) 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会说。敢说才能会说, 说好才能写好, 要放手让学生去说, 去练习。例如:讲究条理, 引导学生说话有顺序;注重实际, 引导学生说话有理有据;强调情感, 引导学生说话有声有色等。

三结构布局合理, 指导谋篇

如果说,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 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骼。一篇文章, 仅有鲜明的主题, 充实而生动的材料还不能算好文章, 只有对所选的材料进行合理布局, 才能达到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但是, 目前大多数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 对于“如何确立中心”、“如何选择材料”指导较多, 而对于如何布局谋篇却指导不够, 结果造成很多学生的作文语言生动、内容充实, 但条理不清、结构紊乱。因此, 我在作文教学中, 要把培养学生的布局谋篇能力作为一个重点来抓。教师要放心地给学生充分的自由, 让他们徜徉在自由的思维空间里, 自主构思, 拟订提纲。

四重点指导写法, 构建骨架

当一切写作材料都在学生运筹帷幄之中后, 我就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写。先引导学生定一个吸引人的题目, 接着写好“龙头”、“豹尾”、“猪肚子”。例如:在教学五年级第四单元作文《写一件关于诚信的事》时, 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来定吸引人的题目的: (1) 引用佳句法, 如《言必信, 行必果》。 (2) 引用俗语法, 如《谎言不开花》; (3) 移用点染法。如《诚信无价》《情义无价》; (4) 妙用修辞法, 如《诚信——人生的通行证》《诚信是金》。

如何写好“龙头”、“豹尾”、“猪肚子”呢?所谓“万事开头难”, 开头可以引用名言警句, 如:“诚信像土, 为无数幼苗提供了营养;诚信像水, 滋润着小树舒枝展叶, 天天向上;诚信像根, 将魄力与智慧提供给生长中的树干, 使小苗长成大树。”“假如生活是船, 那么真诚就是船上的帆;假如生活是无垠的天空, 那么真诚就是雨后的彩虹;假如把生活比作钟表, 那么真诚就如钟表上不可缺少的时针, 指引你生活的方向。”等等。启发学生写好了开头, 就等于开启了学生写作的心门。写好了“龙头”就酝酿“猪肚子”。这“猪肚子”呀, 要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把“诚信事件”写具体。写好了“龙头”、“猪肚子”, 就要来一个画龙点睛, 写好一个“豹尾”。写“豹尾”可以启发学生引用名言警句, 首尾呼应, 点题。语文教师如果在指导写法上下足了功夫, 就为了学生的习作构建了一个“骨架”。有了“骨架”, 学生写作才不会偏航, 如果能引导学生在“骨架”添上“血肉、皮肤”, 再给它修饰打扮一番, 那就更活灵活现、耐人寻味了。

作文教学之所以难, 因为它不仅是一门技术, 更是一种艺术。要改变农村作文教学低效耗时的局面, 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打造高效的作文课堂, 让作文课真正上好上活, 我们语文教师就要大胆地尝试, 反复地推敲。“宝剑锋出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我坚信:只要我们语文老师执着一点、再专注一点, 那么作文教学的新风貌便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兰珍莉.浅论影响新手班主任心理健康的原因及对策[J].新课程 (中旬) , 2014 (3)

深化课堂改革 打造高效课堂 篇5

作者姓名:刘淑怡作者单位:栾川县第一高级中学 通讯地址:栾川县第一高级中学

联系电话:***

邮政编码:471500

2013.04.0

5深化课堂改革 打造高效课堂

栾川县第一高级中学 刘淑怡

【摘要】新形势下的课堂模式给我们解决了内容多、时间少的问题。课堂对教师来说,就是教学方式。在课堂改革中,教师应从角色、观念上转变,更要做好课前、课中等方面工作的改变,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这就是高效课堂。

【关键词】课堂改革 高效课堂 关键作用

课堂对教师来说,就是教学方式。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倡导学生自主性的探究性学习模式。高效课堂,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在一节课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高效收获、高效提高、高效进步。作为教师,是课堂改革的最直接的一环。所以,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来深化课堂改革,打造高效课堂:

一、教师角色、观念的转变

教师角色、观念的转变是关键。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灌输者、守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让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要做到这一方面,教师首先要及时转变观念,真正实现从传统到高效课堂的意识转变。师生关系的转变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真心热爱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这是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的前提。只有让学生感到你爱他,学生才能信任你,你讲的话才有感召力,你的愿望才能得以实现。利用课余时间,尽量去了解学生,充分的接触是建立朋友式师生关系的基础。利用课间的休息时间作为了解学生的最佳时机,这样可以向学生指出他的错误或提出自己的建议。

二、高效课堂充分的准备

紧盯教学内容是教师准备的一方面。“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要高效,教师就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业。备好教学对象。课前备课必须充分,特别是“备学生”要落实到位。这节课你虽然设计得很精彩,但是必须符合你这个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果不符合,就必须修改,因为这是关系到我们所讲的这节课是否能引起大部分学生兴趣的一个关键之所在,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高效课堂活跃的课堂状态

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者,精心设计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要重视课堂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题意识和主题精神。课堂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课堂节奏要随着学生学习节奏变化而变化。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此,我们还应该端正一种认识――培优补差不是课后的工作,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不难发现,利用课余补课的学生的成绩并不比不补课的学生成绩好。因此,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尤其是补差工作值得我们重视。

四、教师课堂结构、知识结构的重新构建

高效课堂需要科学的学法指导。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打造高效课堂的今天,教师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更应该指导学生拥有科学的学习方法。传统的教学重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的讲授不易打动学生,导致教学的实效性差。应重视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而这些学习方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课堂教学要坚持以学为主,以练为主。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整体效果。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都是教学的主导,以点拨启发为主,通过合适的形式使学生完全动起来,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让这种主动的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课堂上学生的练习是主线,练习的形式多种多样,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师仅起主持人的作用,环节的导入、时间的控制、争议的评价等都可能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一种途径。这个环节教师应当视具体情况给予学生合理的评价,以练习去强化课堂的互动,并通过这种练习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以便更好地把握学生对本课学习目标的掌握情况。

此外,高效课堂当然离不开学生的有效合作。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按照不同的层次搭配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结成学习小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总之,高效

课堂无论是学习还是借鉴,都在于领会先行学校的精神,而不在于形式。高效课堂虽然不是一种具体的模式,但它的目标是明确的,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虽然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目的有一致的地方,但它的具体要求已经超越传统,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必须首先改变自己,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育全集》陶行知江苏教育出版社

[2]《教育的智慧》林崇德开明出版社

优化课堂结构,打造高效课堂 篇6

【关键词】高效课堂 情境 利用率 吸收率 优化率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质量如何,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如何打造中学数学高效课堂,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受生活中有数学。因此,通过学生所了解、熟悉的社会实际问题,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的功效之一就是能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起推动作用。

如能在引入新课时,提出具有诱惑力的问题,更能激发学习兴趣。同时结合各种不同的方式,可以直接提出与课本有关的问题或通过诱导的方式提出问题。

此外,结合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巧布疑阵,利用错解,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兴趣,这样,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一开始上课就得到充分发挥,学习的兴趣浓厚,思维活跃,精力集中,课堂效果必然提高。

二、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数学课堂教学一般有复习、引入、传授、反馈、深化、小结、作业布置等过程,如何恰当地把各部分进行搭配与排列,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层次,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是上好一节数学课的最重要的因素。

設计课堂层次时,必须重视认知过程的完整性。由于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要努力做到使教学层次的展开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的活动协调和谐。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当同学初步获取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后,应安排动脑动手独立思考与练习,教师及时捕捉反馈信息,并有意识地让它们产生“撞击”与“交流”,这样,同学们对某一概念的理解,对某一例题的推演,就会有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并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从而对知识的领会加深,能力也得到发展。

设计课堂教学层次还必须注意紧扣教学目的与要求,充分熟悉教材,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基本要求与能力要求,从多方面围绕教学目的来组织课堂教学。当课堂容量较大时,要保证讲清重点,解决难点,其他的可以指明思路,找出关键,有的甚至可以点而不讲,但要指导学生自学完成;当课堂容量不大时,可安排学生分析评论,并进一些深化练习,进行比较、提高,这样,课堂结构紧凑,时间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三、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

教学方法是教师借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巧的一种手段,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有良好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使学生易于吸收。具体一堂课,到底选用哪种教学方法,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考虑,一般的,每节数学课都要求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能力,因此,通常所采用的都是讲授与练习相配合的方法。 例如,讲函数概念时,第一节课主要是讲清概念,运算较简单可用问答式,采取归纳讲授法为主;讲利用图像求函数最值时,这节课主要是提高学生运用技能,运算上技巧性强,采用练习法为主较为合适,练习可层层深入。

四、增强数学教学机智,提高思维品质的优化率

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知识由理解到掌握,进而能灵活运用,变为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思维才智,以求得最佳教学效果,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学机智。数学教学机智主要有启发联想、构思多解、运用反例、及时调节、渗透数学思想与方法等。

课堂教学中,对一些问题可启发同学仔细观察其特征,联想所学过的知识,将“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熟知”的问题。有时还可通过多解,开阔同学的视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与发散性。例如,已知不等式ax2+ax+8<0的解集为40的解集为(4,6),求a+b的值”,便可很快掌握解题方法,即可把4,6理解为相应二次方程ax2+bx+2=0的两个根,则可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出a、b的方程,求出a,b的值,最后得a+b的值。通过联想与类比,此问题的解法简便得多,并能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要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必须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辩证观点,形成热烈的学习气氛,凭借数学思维性强、灵活性强、运用性强的特点,精心设计教案,摆正讲与练的关系,注重学生优秀思维品质的培养,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这样就一定能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金银山. 浅议学习迁移与数学教学. 江苏教育出版社.

优化课堂结构打造高效课堂 篇7

一.定向:提前布置预习任务, 确定自主学习目标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 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长, 语文学习延伸和拓展的时间就有多长。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关键是打好提前仗, 预先布置学习任务, 确定自主学习目标。目标是语文有效教学的起点。科学创设目标, 要注意处理好“有目标与无目标、多目标与少目标、教师目标与学生目标”的关系。我们通常从教材出发, 从教师个性出发, 从学生实际出发来确定教学目标。有人认为教师可以不规定学习目标, 完全由学生分组讨论确定学习目标。但要注意先擒后纵, 先抑后扬, 先导后放, 循序渐进。“无目标”有创新生成的可能, 也有无的放矢、脚踩泥径、泡沫活跃的可能。其实语文教学不能没有目标, 但又不必过度追求目标的达成。令学生获益, 给人们享受, 此即目标;当行则行, 当止则止, 此亦目标。如果一些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过分“恪守”三维目标去设计, 节节课都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的大目标, 兼有大目标又分解而成的若干小目标, 试想一节45分钟的课怎么能一一落实若干目标?那将是怎样的高耗低效?三维目标的意识虽好, 但机械对应, 逐条落实就不科学, 厚此薄彼, 彼此割裂孤立更不可取。宜少而精, 集中而明确。只偏重从教师层面出发的教学是不全面不科学的, 要想彰显语文性、文学性,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素质, 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务必从“教师目标”向“学生目标”转化。“学生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要达到的预期的学习结果, 也是教师教学最后要落实的结果。“学生目标”设计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合理适当, 并由学生学习小组讨论通过。实施强化目标教学, 确定自主学习目标, 以求获得高效创新的良好效果。

二.定题:抓住重点设计问题, 牵一发而激活全身

课时有限而且缩减, 教学内容却不减少。今后的教学将不仅仅是处理“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 而更像是解决“一缸水”和“一杯酒”的关系, 教师要开怀痛饮“一缸水”, 绣口一吐就该是味比茅台五粮液的“一杯酒”, 奉献给学生去品呷和营养, 为中华之振兴而茁壮成长。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提前熟读研究和深挖教材, 抓住重点内容设计“一个问题”, 并且紧紧围绕“这一个问题”, 组织实施教学, 开展分组讨论、共同探究的立体活动, 层层深入文章脉旨, 使学生自主活动贯穿课堂全局。对课文的整体处理可以“掐头取尾”, 可以“中间开花”, 也可以“脱胎换骨”, 只要从课文文体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来设计, 就算过河摸着了石头。语文问题的解决, 语文教学的成功, 也许有许多决定因素, 其中最关键的就是与生活相联系。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它使课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使学生学有动力, 习有兴趣, 读之有味, 写之有物。教师要利用组织参观、访问、演讲、辩论、谈读写体会、编演课本剧等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 使学生体味“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的知行合一境界。夸张地说, 离开生活也许语文学习会成为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让语文生活化, 生活语文化, 学生就会用心灵感悟生活, 认识更加理性, 解题更加灵活, 情感更加丰富, 思想更加深邃, 真正善学乐学起来。

三.定矩:梳理归纳知识练习, 形成专题学习模块

不以规矩, 难以成方圆。不仅要梳理归纳基础知识, 还要梳理归纳各类习题, 尤其是建立错题本, 形成一系列专题学习模块, 这样既有利于牢固识记, 也有利于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使学习成为有源之水和有本之木。但规矩太多, 也未必成方圆, 这必须紧紧围绕基础知识点、训练点和重点难点。必须通过对整个教学模式与环境的二次开发、合理重构来实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突破原有的教学主体之间关系的陈旧理念, 并做相应的实践, 采用“师生换位法”的教学模式。譬如选修课特别需要注重探求和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置于崭新的学习情境 (图书馆或电子阅览室) 中, 使她们肩负“接受”“输出”的双重艰巨任务, 有效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意义建构。梳理归纳知识练习具体步骤如下:1.分题:采取专题研究式, 和学生共同将文本分列出若干专题;2.查找:运用小组合作方式, 各组自选专题, 组长分工安排, 教师以组员身份加入研究小组, 和学生一道深入图书室、阅览室查询资料;3.汇总:将小组成员的学习成果进行集中综合, 讨论琢磨, 确立发言人或授课者。4.展示:学生走上讲台充任教师角色, 向全班同学讲解本组的专题研究成果, 征询大家建议。

四.定式:大力实施分组教学, 自主合作共同探究

“探究性学习”业已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模式。自主、合作、共同探究是当代深受广大师生欢迎的主流教法, 而分组教学则是杜郎口中学的先进教学经验。建立学习小组, 每组各科均设立一名学习组长, 由该科学习优秀者担任;组织上好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学生乐群善学, 学习效果明显。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灵活多样、现代创新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积极性, 在课外引导学生借助电脑网络、图书室等诸种途径来培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 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具有综合性, 它融合了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等多种能力;“探究能力”具有学科性,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 内容上考查字词句篇等内容, 能力上体现的是读写两大语文能力, 即文学能力;“探究能力”具有合作性, 分组合作, 取长补短, 集思广益, 相得益彰。思想与思想的交流生成新思想, 心灵与心灵的沟通诞生新境界。众人拾柴火焰高, 百姓佐料石羹香。细节是一切文学艺术表现力的关键所在, 由此“细节探究”乃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抓手。在《鸿门宴》教学过程中, 笔者设计出了以文中表现人物神态的词语为抓手, 以细节的再现、体味、解析为主体, 以从神态剖析到心理琢磨, 从心理琢磨再到形象分析为脉络的教学过程。课堂实践中, 学生兴味盎然, 学生的独创性和批判性得以真正自主的展示, 收效甚硕。具体操作如下:1.找出文中直接或间接表现项羽神态的句子。2.让学生结合全文, 紧紧围绕细节 (句子中的关键词) 就课堂中心问题———项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分组开展讨论, 交流探究结果。3.教师相机点拨, 拓展延伸。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再用此法探究文中刘邦的形象。

营造课堂气氛,打造高效课堂 篇8

营造课堂气氛,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借助于各种手段。就教师方面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发挥课堂的民主管理,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堂教学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场所,是教师和学生加强交流和沟通的阵地,所以课堂的民主管理对高效课堂的打造有着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课堂上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与课堂气氛密切相关的,也是课堂是否高效的切入点。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由于性格、学识、经验诸方面的差异,往往采取不同的方式。有的大胆泼辣,有的小心谨慎;有的主观武断,有的民主随和;有的简单粗暴,有的耐心细致;有的亲切热情,有的严肃冷漠。所有这些,我们不妨概括为三种类型:专制型、随意型、民主型。

专制型的主导方式是课堂上完全由教师说了算,根本不听取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强制学生执行教师单方面的决定,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否则学生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这种主导方式往往会使学生既害怕又反感,敢怒而不敢言。表面上的顺从是这种主导方式下最常见的学生行为,教与学脱节是这种主导方式的共同特点。与专制型主导方式相反的是随意型的主导方式,在这种主导方式下,教师采取的是一种被动的不介入的姿态,课堂上没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允许学生随心所欲,造成了课堂教学的无组织、无结构的放任自流状态,实际上是放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由于这两种主导方式都错误地理解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无法谈及和谐的课堂气氛的营造。

民主型的主导方式同以上两种有着根本的区别,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要求、方法和步骤都是在充分考虑了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制定的,并且能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不断反馈的信息随时加以调整。因此,教师讲授时,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组织讨论时,学生能畅所欲言;启发思考时,学生都能全神贯注。课堂里,听到的不是教师的呵斥,而是循循善诱的启发诱导;看到的不是僵局和苦恼,而是师生之间心领神会的微笑,真正做到了民主和谐,其乐融融。

二、发挥课堂的情感管理,充分体现民主的师生关系

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受年龄、阅历的限制,一般来说,课堂上行为的情感性比较强,而理智性则相对弱些,对那些与他们“合得来”,关心、爱护他们的教师的教学活动,往往乐于积极配合,“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教师平时应该通过多种途径 (包括正式的和非正式的) 同学生扩大接触,增进了解,加深友谊,关心和爱护学生。这样,课堂上师生之间心理上的距离就会缩短,以至于亲密无间。教师的表扬,学生会以为是鼓励,教师的批评,学生会体会到爱护,教师的一切教学手段都将化作学生求知的动力。如果师生关系紧张,对于表扬,学生会以为是哄骗;对于批评,学生则以为是整人,从而造成对抗情绪,破坏课堂气氛,影响课堂教学绩效。

由于教师和学生的经历、成熟程度、认识水平和品德修养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学生的有些课堂行为从教师的角度看,简直是不可思议,但从学生的角度看,则完全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如果教师总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学生的情感,习惯于向学生提单方面的要求,动辄批评指责,就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从而给学生造成认识障碍。因此,教师应该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去认识、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和课堂行为,随时都能从“假如我是学生”出发去思考和行动,做到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说:“教师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学生的今天就是教师的昨天,学生犯错误时的心情,教师通过自己当年犯错误时的心情,就能认识得更具体一些。”如果教师都能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对所谓“不良”的课堂行为多一份同情、理解,并进行耐心细致的引导,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这必将有助于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的营造。

三、发挥学生自信管理,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特征

学生之间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学习成绩、思想品德诸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往往导致某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厚此薄彼,甚至对某些所谓后进生进行讽刺、挖苦以至侮辱,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这是必须坚决克服的。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以凝固的、静止的眼光看待学生,等于否定了教师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师只有尊重所有的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信心,满怀期望,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抬起头来说话,而不是偏爱一部分,嫌弃一部分,才能获得所有学生的尊重,从而使他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密切地配合教师,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从学生的角度看,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和赏识,而讨厌教师的厚此薄彼、偏袒不公。如果教师能把握好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在深刻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人格特征的基础上,对每个学生都形成恰如其分的期望值,并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让学生感受到,就必然会促进学生自信心的建立,激发学生个性化特征的产生,从而主动地与教师合作,促使高效课堂气氛的形成。这一点已被无数的教学实践所证实。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化特征,从其个性中找到其自信,通过其自信找到其发展的平台和施展才能的舞台,在这种情况下,高效课堂的气氛会得以形成,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绩效会得以提高。

四、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充分体现教师良好的业务素质

教师高尚的品德具体体现在职业道德上。首先,教师应该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能为人师表,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和模范的行动去教育和感染学生,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是教师品德最严格的评论家,他们密切地注视着教师的一举一动,这正如列宁所说:“教师每天都仿佛蹲在一面镜子里,外面有几百双精敏的;富于敏感的、善于窥视出教师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眼睛,在不断地盯视着他。”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才会得到学生的认可,从而使他们密切配合、主动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

优化课堂活动打造高效课堂 篇9

一、拘泥于教材内容, 忽视学生水平

新教材理念新, 内容丰富, 知识面广, 尤其是北师大版的英语新教材, 代表着教改的思路和方向。教师授课时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考虑教学内容的取舍, 对于课堂活动的设计, 更要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如Communication Workshop这一环节, 兼容了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 又侧重于说和写的能力培养, 是设计活动的一个很好素材。但有些单元的话题对于中小城市的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而中小城市的中学往往是寄宿制学校, 学生课外查找信息的渠道很有限, 时间也不容许, 如果教师拘泥于教材环节来安排课堂活动, 当然是事半功倍。以模块3 Unit7 The sea为例。本单元Communication Workshop以a report about Underwater World为起点, 先让学生了解所给文章的结构 (match the four paragraphs with the headings) , 然后开展小组活动。每个小组一个话题, 讨论本地的风景名胜, 列出它的good points和bad points, 然后小组汇报, 最后成文。最后环节是

“Example:We think the Olympic Park is a great place to go because it not only has fantastic stadiums for Olympic Games but also has many beautiful gardens”.

这一环节设计所适用的仅是发达城市及沿海城市的学生, 对于中小城市的孩子而言, 海底世界是电视上的图片, 风景名胜也主要限于书本和影视上的了解, 更不用说用英语来讨论了。教师以这样的话题来设计课堂活动, 当然调动不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只追求视觉效果, 没有实际内容

这样的活动常会出现在公开展示课上, 即所谓“三乱”:桌子乱拉, 学生乱动, 双手乱举。为了体现学生的合作学习, 共同探究, 教师会不分课型, 不分内容, 统统设计课堂活动。更有甚者, 语法课上, 在巩固训练部分, 教师在学生做题之初就设计小组活动。学生还没有经过独立思考, 又让学生讨论什么呢?这不纯粹成了应景之作了吗?有些问题, 不具有可讨论性, 即所谓的伪问题。如:Do you know London?Which country does it belong to?And do you want to travel there?这样的问题对于高中学生而言, 不仅没有课堂讨论的价值, 甚至连单独回答都没必要。

三、活动形式单一, 不考虑实际课型

用一个模式来套所有的课型, 就好比穿一双鞋参加所有的场合。教无定法才是最佳教法, 课堂活动也没有固定模式。课前学生报告, 课堂上学生单个回答, 学生齐答, 同桌合作, 前后四人或六人合作, 小组竞赛合作, 男女生竞赛, 师生角色互换等都是很好的形式。学生独立思考、动口、动笔、板书等都是很有效的课堂活动形式。作文课上, 学生在黑板上的板演更能让教师发现问题 (书面的排版或单词拼写) , 比起口头的活动来, 效果更好。

四、形式上的共同参与, 实质上是“贵族”培养

教育要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性格各异, 认知水平不同, 接受能力不同。在课堂活动中, 主动表现的往往是英语口语好, 底子厚, 性格开朗的同学。在课堂活动汇报环节, 教师往往会说“volunteers?”, 鼓励同学们主动回答问题。英语不太好的同学, 比较羞怯的同学, 只能当观众或听众, 长期下去, 对他们的学习及性格发展必然会起消极的作用。

殊途同归, 不同的教法指向的是同一教学目的。在设计课堂活动时, 教师应考虑以下几点:

1. 活动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宗旨, 以学生知识水平为起点。

课堂活动实质上是改变教师“一言堂, 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 培养学习兴趣, 当然也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及互帮互助的能力等, 但最终目的都是让学生掌握知识, 实现阶段性教学目标。

2. 要考虑本节课课型。

根据教学任务来划分, 课型可分为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实验课等, 每一种课型都有适合该课型的教学方法。英语教学往往会是某两种课型的糅合, 如新授课和练习课结合, 复习课与讲评课合二为一。在新授课、练习课上学生合作学习就比较有效, 而以解决问题为主的讲评课上, 教师还是主要“演员”。

3. 活动前, 让学生清楚该活动目的, 注重课堂活动的实效性。

激发课堂兴趣,打造高效课堂 篇10

那么如何让学生保持课堂兴趣?我也在进行着各种尝试。

一、新鲜的课堂有活力

为了提高课堂的多样性体现英语语言交际的作用,现在的英语课堂早已不是老师的“一言堂”了,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型课堂。表演,讨论等形式的课堂活动一开始确实提升了学生的兴趣,也鼓励了他们的积极性,但往往一段时间以后,这些活动似乎也成了上课的一种模式,渐渐的学生对这些活动也失去了兴趣,课堂还是回到原来零的状态。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往往是很感兴趣的,而当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转而成为一种模式以后,学生的兴趣往往就下降了很多。所以,我觉得提高或者保持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最重要的是经常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新鲜的东西。因此,在我们常常要求学生创新的时候,作为老师,我们自己也应该想想创新,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上。毕竟教无定法,在一节课中所用的教学方法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常常给学生们一些小惊喜有助于保持课堂活力。比如,在教授牛津英语8A unit1 friends时,以前常常用到的方法就是让学生描述自己的朋友,其他学生来猜,这个活动的效果是不错的,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用多了,学生就失去了新鲜感,没了兴趣。所以这次我尝试做个小小改变,让学生描述,由老师来猜,这样一来,老师就从原来的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学生又立刻充满了兴趣。活动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竞争是行动的动力

学生们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年龄,都是具有好胜心的。因此,在处理一些单调的课堂练习时,运用竞赛的方法会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我尝试在课堂上运用这个办法,采取男女生竞赛的形式处理一些词汇练习,搭配练习,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效果一般都很好。

在报刊阅读课上,我采用课后阅读,以小组的形式每周由每个小组自己选定文章并公布给全班同学,其他同学阅读准备,课上以小组竞赛的形式,由我和全班同学共同作裁判,通过小组presentation,必答题和抢答题三个部分来决定哪个小组获得最终胜利。各个小组都想获胜,因此课后都会积极准备。这个活动锻炼了学生的阅读、归纳能力,还让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提问,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最重要的是很好地吸引了学生,提高了他们的兴趣。

三、集体的力量无穷大

大多数学生由于多年来习惯使然,比较腼腆,课堂上个人活动以及pair work有时效果不尽人意。而小组活动人多力量大,学生们往往能够更好地参与其中,进行活动。我在课堂上常采用这种方式,尤其在初始年级的课堂教学上,尽管开始的时候一个小组里常常只有一两个学生是积极的,但他们会带动不积极的学生,哪怕开始这些学生只能在活动中说一两句话,担当微不足道的角色,只要循序渐进,经过一段时间,他们会比以前自信许多,积极很多。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不可估量的,何况一组学生在一起,常常能有出人意料的表现。当然要让小组活动产生效果,关键还要老师做好细致的要求,一开始就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每一次的活动,不能让任何学生成为“边缘”人物。

四、表演是学生天生的欲望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每一次我让学生上台表演的时候,不管是外向的,还是内向的,善于表达的,还是沉默寡言的同学都很认真地投入到准备的过程中。不管最后表演的结果如何,在认真准备的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必能有所收获。所以表演,尤其是自编自演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个好方法。当然对表演还是需要对学生有一定要求的,不能完全放任。为了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并且能够有收获,每一次表演我都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参与,而且不能够只是当个道具摆放在那里,必须有参与,有表演,有话可说。再内向,再腼腆,平时表现再不好的学生总会有自己擅长的一面,这些她们都可以也乐于在表演中展示出来。其他同学也会纠正他们的错误,提供帮助,使大家表演得更好。

五、激励性评价提升自信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自信源于成功。体验到进步和成功,学生们就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喜悦,有了这种正面情感态度的引导,学生们自然会提高积极主动性了。

优化课堂细节打造高效课堂 篇11

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目标设置较高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达成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较高、效果较好且有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笔者认为从以下六个方面去做可以实现高效课堂。

一、教师备课要充分

教师在课堂上既然要放手,课前准备就必须是充足的。对教材要熟悉,把握好每节课的教学设计,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每堂课的教学都应有相应的教学目标,如果没有目标,一堂课就没有方向,成为一盘散沙,支离破碎。所以,目标的定位非常重要。首先在使用的过程中,教学目标要从学科的特点出发,根据总体教学要求、单元教学安排,以及每节课的相关内容的教学目标来为这节课设计教学目标。其次,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就跟打篮球一样,篮圈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去,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圈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篮成功,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

二、难点部分体现教师的引导

教师要求学生预习并完成每天的课前学习。课前,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决定自己的教法。如果学生完成得较好,就可以进入下一步。教师的任务就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调动学生的兴趣一起来思考如何解决难题和疑惑,接下来再辅导学生做巩固练习里的相关习题。这样讲的东西少了,与学生的互动多了,课堂也就活跃起来,每节课所设计的题目也完成了,还能体现出教师的个性来。

三、做好组长培训

一个优秀的组长是小组活动的灵魂,既是小组活动的领导者,又是小组活动的组织者,同时又是教师的小助手。笔者将其归纳为“三者”,即组织者、协助者、学习者。小组长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明确了小组长的职责,在组内开展系统有效的培训,充分其发挥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才能真正产生实效。所以,为了更好地发挥组长的作用,教师对组长的培训就显得十分必要。在日常工作中要随时随地对组长加以指导、督促,像教师开例会一样每周都要给组长开会,针对小组内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帮助组长建立一个比较健全的组规,形成积极向上、奖罚分明的组风。

四、给学生足够的信任

在课堂上既然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就必然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在自主学习和交流协作环节中,要让学生真正地利用起课堂上的时间,真正用读、写、思考走入课本中,开动思维。开头一段时间,难以掌控,但时间长了,学生形成一定的自学习惯,效率自然会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小组展示激励环节,学生的发现探索学习肯定是有过程的,他们不可能一下子就说得很对路或直接说出答案,也许会离题万里、东拉西扯,这就需要教师耐心地用语言激励学生展开讨论,然后因势利导,将孩子引入正途,当然,学生开始会摸不着头脑甚至是成绩下降。但是长此以往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成绩自然也会提高。因为我们的高效课堂毕竟是以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为主,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学,学会探究,学会合作,成为一名学习能力优秀的人。

五、活跃的课堂状态

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努力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育情景,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要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者。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教师要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要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才是最佳的学习途径。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在课堂上,将教师的角色由演讲者转变为编剧和导演,要像导演给演员说戏那样创造一种氛围,使学生自觉、积极地学习、思考。当然,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学生是否掌握知识,更要在课堂中以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及事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促进目标的全面达成。

六、适当的激励机制

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培优补差”工作不是课后的工作,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有事实表明,利用课余补课的学生成绩并不比不补课的学生成绩好。因此,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尤其是“补差”工作值得我们重视。“补差”,首先是“治懒”,差生之所以成为差生的原因首先是“懒”,包括思维上的懒和练习中的懒。思维上的懒常常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心不在焉、注意不集中;练习中的懒表现为速度慢,作业完成不及时,家庭作业拖拉等。针对以上情况要施之有效措施,在课堂中加强快速提问和提问密度,把简单问题留给差生回答,让他们形成一定的自信心;二是给他们板书的机会,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三是课堂作业堂堂清、教师严格监督不给抄袭机会;四是杜绝拖拉完成家庭作业,一经发现及时批评并严格处理。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进步,更要鼓励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发言积极、学习认真、及时完成作业的学生都要及时地鼓励。适当的激励是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和高效课堂的基础。

总之,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达到理想的学习状态并最终实现高效课堂。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篇12

一、认真备好每一堂课

备课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学生”是分析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是什么程度, 他们的兴趣点在哪里, 学习难点在哪里, 未知领域在哪里。“备方法”实质是分析教法, 并且主要是针对不同文本的教法, 当然不同的学生也不能用统一的教法。“备教材”要注意5点。 (1) 什么是学生懂的? (2) 什么是学生不懂但自己读教材可以读懂的? (3) 什么是学生读教材也读不懂但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弄懂的? (4) 什么是教师必须讲授、不讲授学生不知的? (5) 什么是教师讲了也不懂、需要通过活动才能掌握的?这样备课才会有的放矢。

备课时要解决4个问题。 (1) 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2) 这篇文章写了什么? (3) 这篇文章是怎么写的? (4) 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写?当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所投入的精力有所不同。如果是写作教学, 那么就要解决好两个问题, 即“写什么”和“怎么写”?

教学内容纵横有序, 教学容量适度, 整体把握训练量, 既注重传授知识, 又强调培养能力。这样, 教师就不会教授学生已会的内容, 而把精力放在学生不知或知之不多的内容上面。教师就不会照本宣科, 也不会讲废话, 讲学生不感兴趣的话。

课后的教学反思也很重要。例如, 这节课, 考虑学生认知水平了吗?有漠视学生的现象吗?有浪费课堂时间的行为吗?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带给学生什么?各环节的目标是否达标?等等。

二、积极创新教学方式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和引导学生, 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如采用“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 实施问题策略, 把学习内容转化为系列的学习问题, 用问题引领学生的学习活动, 让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理解知识, 使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过程。

把学习内容设计成探究活动, 就能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亲身感受并逐步形成认知, 从而提升能力。如《荷塘月色》第三、四段描写荷叶、荷花、荷香等, 运用多种表现手法, 涉及“泻”“浮”“笼”等动词的锤炼。在对这些语言形式鉴赏之后, 还可以让学生探究:作者为什么选取的多是女性的、阴柔的、并且多少有点肤浅的意象。这些对文本深层次的发掘, 才是学生感兴趣的, 也愿意积极参与的, 这样的课堂才可能是高效课堂。

再如对《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文章的发掘就不能只停留在“写什么”, 而应更关注“怎么写”。如文章中“现在参观者来到一条长廊里。从长廊两边的墙上, 成排的人在注视着参观者。”应是“参观者”注视着墙上的“成排的人”, 作者把主动与被动做了视点倒置, 采用这种叙述方式的用意何在?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 思想才能得到锻炼, 思维才能得到提升。

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大容量、高密度的课堂不一定就是高效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 不能只看外在表象, 而应看教学细节对学生学习态度和情感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教师发挥教学机智, 重视课堂生成, 随时把握教学中学生闪动的亮点, 相机行事,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而实施有效教学。

执教《念奴娇·赤壁怀古》时, 有一个学生提问:苏轼为什么要写“小乔初嫁了”?这是一个让学生加深理解诗意的契机, 学生讨论得出了很有见地的观点。一个学生说:“建安三年, 周瑜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安徽皖县, 而且这一仗还有一个大收获, 见到了两个绝代佳人, 就是乔玄的两个女儿大乔、小乔, 最后大乔嫁与孙策, 小乔嫁与周瑜。这说明周瑜不仅威武勇猛而且是皇亲国戚。”一个学生补充说:“周瑜还精通音乐, 用美人写英雄, 就更加衬托了周瑜的儒将风度, 表现了周瑜的风流倜傥。”另有一学生说:“写周瑜的这一切不正与苏轼的自嘲‘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形成鲜明的对比吗?”学生在讨论交流中, 互相学习, 共同提高, 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四、重视朗诵与自主感悟

朗诵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文本不读通读透, 无论怎样讲解, 无论怎样合作探究, 都是隔靴搔痒。所以教师要还原语文课堂的本来面目, 让朗朗书声回荡在课堂。有位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捧着书诵读, 沉醉在篇篇美文中, 在其中遨游古今、纵观历史, 用一颗诗心感悟生活的美好, 是语文让我活得真实。”由此可见, 诵读对学生的重要意义。语文课堂上展开形式多样的诵读, 让学生通过朗读, 自己去感受语言, 体味感情, 再现形象, 感悟思想。在文化殿堂里徜徉精神, 在现实世界里陶冶心灵。

上一篇:虚拟医学下一篇:西瓜嫁接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