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历史复习高效课堂(精选12篇)
打造历史复习高效课堂 篇1
有效的教学开始于确切地知道教学目标是什么。初中历史教师要把单元复习课设计成高效率的课堂。所谓“高效率”,就是让历史课成为学习历史的主要阵地,使学生从课后盲目和低效的复习检查中解放,体会到学习历史原来可以如此快乐与有成就感。很多历史内容(包括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时空跨度大,任务繁重,时间很紧张,那么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才能有效地实现历史课的高效?
一、充分备课,打造高效课堂
要打造高效的课堂,课前准备充分至关重要。在课前准备中,初中历史教师应该认真下功夫,调查分析教情和学情,在教学中果断取舍,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劳动,力求做到:充分备课,明确讲解,注重能力训练与学法指导,确保上课不打无准备之仗。在最初的准备过程中,教师除了系统掌握教材,还要树立一个榜样,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与能力自己要掌握得很好。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发生思想碰撞时,教师能发现问题并做到及时调整。遇到问题课后更要及时反思:为何会产生这些问题?原因是什么?是自己的问题还是学生的问题?把分析、总结写下来,然后找出原因和解决方法。积累多了之后,再来集中总结。这样通过课后反思与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可以完成一个完整的课堂设计,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二、制作课件,涵盖课标,注重知识重难点
在初三历史课堂复习中教师要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历史课堂教学,充分展示历史课的趣味性。首先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制成教学复习课件。2011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按照课标的目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还可以编写与初中历史教学有关的视听教材。”在初中历史复习课堂上,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教学的内容通过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方式呈现,可以让课堂内容更加生动活泼、精彩纷呈。这种教学方式创设的教学环境代替了原本枯燥乏味的文字,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还能锻炼学生拥有敏锐的观察力。教学课件不仅要突出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课件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并且生动。第一,通过图片文字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第二,使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视频和音频文件。让历史书中的插图从静态转成动态三维模型的图片,变得越来越有意义和更具吸引力。
三、落实课标,重视复习方法
研读课标和理解课标,最终是为落实课标服务。落实课标才是课堂有效教学的体现。如何让学生有效掌握课标要求的内容呢?
第一,启发诱导,逐层深入。教师在指导单元复习时,必须注意牢牢把握启发性原则,处理好教材内容,强化对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要贯彻“启发引导、层层深化”的要求,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教学内容转化为一系列的问题。
第二,将讲解、练习、及时评价结合起来。作为历史单元复习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将讲解、练习和评价有效整合在一起,同时注重思维训练。从这几年全国各地中考历史试卷看,试题与课标之间联系紧密,都是严格按照初中阶段三维目标学习要求进行命题,也就是从识记、理解和运用三个层次,考查学生对知识与能力等的掌握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历史教师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来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历史教科书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只有严格按照课标进行教学,才能打造高效的历史课堂。
四、当堂练习,巩固知识
在新课讲解结束后,让学生立即完成教师事先准备好的练习题,当堂完成,及时反馈。它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准备的练习题最好分为两部分:一是基础知识题。这是要求全部学生都掌握的最基础的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二是思维训练题,将课本中的内容根据其内在联系有效连接在一起的题目。教师要根据本节课的复习内容重点来讲解这些预设的题目,力求让学生做到当堂巩固所学知识。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精心设计选择练习,选题的原则为简洁、明确的目标练习,即选择学生容易出错的题。对于错误率高于一半及以上的题目,要重点讲解分析,明确关键所在;对于少量错题,可简单提示或者课后单独辅导个别学生,但绝不能忽略不提。目前对复习课来说采用导学案(知识点加习题形式)精讲精练的复习模式效果还是较好的,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复习方式。
总之,我们教师要结合2011版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学情,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打造高效的复习课课堂,让学生达到历史课标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只有复习到位,学生理解到位,初中历史复习课堂才能真正高效。
打造历史复习高效课堂 篇2
依据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课堂教学必须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 在动力为前提, 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为目标, 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 创新精神为重点,以“充分的自主学习,有效的合作学习和适当的探 究学习”为基本策略,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努力捉高每一堂课的教学 效率。如何切实提高历史课堂效率,打造出高效的课堂,创建有效作 业呢?
一、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不打无准备之仗。要打造高效的课堂, 充分利用好课堂的四十分 钟,必须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备课就是对教学过程的控制,是对学 生培养的设计。一方面,教师要以教育理论为指导,认真钻研新课程 标准和各种历史参考书,吃透教材,了解重难点和知识的纵横联系, 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另一方面, 教师还要了解学生, 站在学生的角度, 设身处地的按学生的思路思考,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 法,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 布置不同的作业,保证绝大部分学生能够 掌握 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设置一些综 合性较强、具有挑战性的练习,给他们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机会;而对于那些学习较困难的学生, 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基础知 识和基本能力的练习, 让他们循序渐进, 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效率的突破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探求真理、提高能力的内在动力。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为 乐之者” ,现代教育家布鲁纳也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 材料的爱好”。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 使学生在课堂中能一直保持兴奋的状态。良好的开端乃成功的一半, 教师应精心设计好课堂导入, 例如,我在讲到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 上册的《为民族独立而战》时,我首先发问,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国 家是哪国(美国?它的首都在哪里(华盛顿?华盛顿是美国的首 任总统,为什么用总统的名字作为首都的地名?他对美国有什么贡 献?这样导入就容易激发学生对美国独立战争的兴趣。所以说, 找到 了知识的切入点,就找到了进入高效课堂的钥匙。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 我经常带领学生穿越时空, 把自己融入当时 的历史环境中去, 亲身体验当时的历史氛围, 感受历史人物的思想情 感,让他们“身临其境” ,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效率的突破口。在讲到八年级历史下册的第 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时,我这样启发学生,假如你是生活在五 十年代初期的中国农民, 终年辛苦劳作却不得温饱, 受尽地主的剥削 和压迫,你会有生产积极性吗?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土地改革的必要 性。在讲到第 6课《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大跃 进运动时期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左”的错误,在课 件中给学生出示大跃进时期的宣传漫画, “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
驴拉不动”、“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 一方面直观具体容易理解, 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积极 主动、轻松愉快地掌握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三、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1 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融洽与否, 对树立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学效率有直接的影响。师生关系融洽, 课堂 气氛活跃,学生就越主动越放松。要建立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 师生要相互交心。教师要放下架子走下讲台,多与学生交流沟通,要 关
心爱护学生,在这一点上,我们的目标是“关爱每一生,奉献每一 天”。其次,面对急剧变化的时代,教师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处在一 个起跑线上,需要共同探索、共同发展,教学变成了师生互教互学、良性互动的“学习共同体” 教师和学生在人格是完全平等的,教师 需要以一种民主的、宽容的心态善待学生。
(2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讨论,及时肯定表扬。古今中外历史 纷繁复杂, 很多现象不是可以用一种定论来囊括的, 历史学科的这种 特点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观察和认识历史, 允 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 提出不同观点, 允许学生建议教师调整教学内 容、方法。对于学生新观点、新思维要给予充分的认可、鼓励,即使 观点错误,也不能一棍子打死,要引导其找到正确的思路,这样既可 以活跃课堂, 又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地得到 体现。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必须积极参与,教师要给他们 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使课堂气氛和谐、活跃,使传统教 室里的 “一个声音” 成为过去, “教师中心” “走向边缘” , “学生主体” 成为现实,激励学生勤思、多问、多练习,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点 拨下,通过亲自尝试、探索、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从单一的“封闭 式”教学转变到多层次、多样化的“开放式”的教学。把课堂教学的 内容与现实生活、当代科技结合,使课堂生动、活泼、开放、多变。
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
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首先为学生确定 好学习目标(突出教师主导作用;然后布置学生主动自主学习, 包括 预习出重点知识、难点问题,、学生讨论(分小组、练习(以课后练习为主、检查正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同时,教师加强方法的指 导和理论的传授,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与思考的氛围,以突破难点、深化内容。例如,在学习中国近代史的过程中就“落后应该挨打”、“落后必然挨打”的观点, 你赞同哪一种 ? 为什么 ? 师生共同小结,加 深理解,形成知识系统,整体掌握学习内容。这样,学生学得主动、兴趣浓厚、精力旺盛,教师教得省力且有针对性。为学生创造更多机 会获取历史学习的方法参于学习历史过程,使学生在学习中增长智 慧,实现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 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 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 引
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会 “发 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如何打造高效历史课堂 篇3
关键词:高效课堂;准备充分;活跃氛围;学生主体;问题设置
新课改以来,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许多学校和老师把构建高效课堂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必须把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有效地结合起来,将传统教学手段与新式教学方式相结合,形成互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做粗浅的探析。
一、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知道,没有充分准备的课堂是无序的,也是低效的,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课堂的四十五分钟,充分的课前准备是非常重要的。我的做法是: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做细三维目标,三维目标的制订切忌空泛,要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认真研究教材,制订课堂操作程序,操作过程的设定要精细到分钟,不能出现空白;认真研究学情,要做精细的学情调查,深入了解不同学生的学情状况,做到有的放矢;认真准备教学辅助手段,例如精细制作多媒体课件,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课堂学习效果;认真研究重点、难点,特别要认真研究难点突破办法,以应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棘手问题。
二、活跃课堂状态,牢记学生主体地位
如果能够让学生的思维从上课到下课一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究新知,努力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我认为,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堂,一节成功的课堂。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呢?这就需要教师在主导、灵活调控课堂的同时,更应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融入教学过程中,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达成课堂的高效。在课堂上将学生的探究成果展示出来,从而满足学生的成就感,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对学生回答问题要适时加以肯定和鼓励,切不可用不当的点评和言语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求知欲望。
三、以问题为载体,打造高效课堂
在教学中要以问题为抓手,培养学生的能力,没有问题的课堂是问题最大的课堂,很顺畅的课堂也是问题最大的课堂。以问题为载体的教学过程,既要求教师善于提出问题,也要求教师善于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学生的问题错误是最好的教学资源。这与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是一致的:教师讲得越多,学生就学得越少。教师全过程在导,学生全过程在学,自然讲的时间就少,内容就精,学生实践的机会就多,能力自然就强。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相信学生,放手给学生,挖掘学生的潜能。
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问题,由浅入深,让不同层次学生沿着教师设计好的问题由易到难,逐步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充分做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及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行使。例如,关于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我分层设计了如下问题:
1.此次战争为什么称为鸦片战争?
2.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3.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仅仅是为了向中国走私鸦片吗?
4.如果没有林则徐的禁烟运动,鸦片战争是否还会爆发?
5.有的西方学者将鸦片战争当作一场单纯的商业战争,你是否赞成此观点,为什么?
6.鸦片战争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历史教训?
以上1、2两个问题由基础差的学生回答,3、4兩个问题由中等学生回答,5、6两个问题则由较好的学生来回答。不同难度的问题,由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既提高了课堂效率,也让学生逐步对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的认识在不同程度上加深,更重要的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了问题的讨论、解决当中,让学生都有机会品尝到成功的愉悦。
四、讲练结合,提高课堂练习效率
为了提高课堂练习的质量,我在备课时都会收取几名学生的练习题,将他们存在的较普遍问题通过幻灯片展示出来,作为课堂练习,师生共同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效率。
总之,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打造高效课堂。只有教师善于吸纳革新,不求贪多,但求实效,不为教而教;只有培养新时代学生的学习品格,不为学而学,高效课堂才会在我们身边扎根、发芽、开花、结果。
打造历史复习高效课堂 篇4
一、教学准备
1.研读考纲, 明确目标
单元复习是按中考大纲要求, 分步完成基础知识的复习, 为以后专题复习中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奠定基础。本单元复习中, 要充分注意《能力自测》中的目标要求, 促进学生对各知识点的掌握。如对九一八事变和局部抗战、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提出的要求是识记, 而对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的意义、南京大屠杀、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抗战胜利的意义的要求是理解。所以, 在复习中, 一定要让学生明确目标要求, 并在教材上做好醒目标记, 以便围绕考点, 有的放矢地进行复习。
2.全面把握, 分析考点
由于学生在单元复习中的识记量较大, 所以教师一定要精选和组织复习内容, 对某一知识点的不同角度命题要心中有所。教师要选做大量的题目, 特别是近三年来的中考原题, 以开拓视野, 全面把握复习视角。如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 可能出现的命题包括: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西安事变中负责调停的中共代表、蒋介石被迫答应的主张等角度。又如对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的考查, 重点掌握这两次战役的特点:以徐州为中心, 分布在河北、山西一带,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胜利、破坏敌人交通线、主动出击日军等。再如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要能与新中国成立的意义相区别, 前者是百年来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后者是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此处应让学生在对比中理解记忆, 突破口是“被奴役”, 可与之后的解放战争及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相联系。
3.精心设计, 周密准备
单元复习是按照教材原有知识结构, 结合中考目标要求进行的。教师要认真分析不同教学班的学习情况, 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笔者把本单元的全部复习内容设计为基础知识、考点释疑、框架构建、走进中考四个教学环节。此外, 教师还应周密准备导学案和课件。
导学案是单元复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针对本单元知识, 笔者把导学案分为能级要求、基础知识、补充内容、框架构建、走进中考、自我检测六个部分。能级要求以表格方式呈现, 明确标注每个知识点要求掌握的程度。基础知识点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补充内容为抗战胜利的意义, 因该内容考纲要求理解, 但教材并没有归纳。框架构建主要是完成两次国共合作的总结。走进中考的选题既要全面, 不遗漏主要知识点, 又要精选, 防止加重学生负担。自我检测应围绕本单元的重点来设计, 并注意训练学生的规范书写。
教学课件的制作要与导学案紧密关联, 起到提高复习效率的作用。制作时一定要考虑其视觉效果, 做到图文并茂、简洁明了、背景和谐。对需要重点掌握和特殊强调的部分可采用不同颜色或不同字体。
二、教学过程
1.简洁导入, 作好铺垫。让学生列举在近代史中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事件, 同时把学生举出的日本发动或参与的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南京大屠杀、七七事变、九一八事变等内容展现在时间轴上, 进而引入本单元复习的内容。这样做可把本单元的复习内容置于整个近代史背景下, 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中日两国在近代史中的关系。
2.阅读教材, 学生自主完成导学案中的基础知识部分。本部分答案可在适当时候通过课件呈现, 以供学生校对。本环节是为整个单元复习作知识准备, 所以, 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阅读与书写, 更要保证答案的准确性。
3.考点释疑。这要求教师对本单元目标要求及常见考点的全面把握。本部分要拓展延伸, 分析事件的影响, 并能横、纵向思考问题。笔者认为本单元应突出如下几个重点:
(1) “局部抗战”与“全面抗战”的区分。可通过演示材料进行分析:材料1: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命令不抵抗的漫画;材料2:蒋介石日记摘选:“倭寇在卢沟桥挑衅……决心应战, 此其时乎。”通过两则材料的对比, 促进学生记住局部抗战开始于九一八事变, 而全面抗战开始于卢沟桥事变, 即七七事变后, 从而达到识记要求。
(2)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的意义。可提出三个探究问题:杀蒋后最大的受益者是谁?蒋介石被迫答应了哪些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何意义?在演示答案时, “基本”“初步”两个词要使用不同颜色, 以加深学生记忆。
(3) 关于南京大屠杀问题。充分的史料证明这是真实存在的史实, 然而, 就在中日正式建交40周年之际, 名古屋市市长河村隆之的一系列做法显然不合时宜。所以, 适当结合时事内容, 分析应如何正确处理中日关系, 引导学生得出正视历史、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结论, 培养正确的历史观。
(4) 与抗战胜利有关的钓鱼岛争端问题。教师可通过课件演示钓鱼岛的地理位置, 使学生知道钓鱼岛是台湾岛的附属岛屿, 在抗战胜利后, 理应回归祖国, 然而由于一系列原因, 导致日本始终垂涎于钓鱼岛, 中国对此事的正确态度应是怎样的?通过合作讨论, 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中华领土, 寸土必争, 我们绝不会允许任何国家侵占我国的领土。
(5) 关于台儿庄战役与百团大战。一要演示两幅作战示意图, 培养学生对历史地图的解读能力, 建立起空间概念;二要掌握两次战役的特点, 如展示百团大战破坏铁路的图片及百团大战战果的表格, 训练学生用准确语言表述。
(6) 在总结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时, 要引导学生分析材料, 确立正确的时间轴观念。课件出示两个时间轴:一是中国近代史, 从鸦片战争开始, 经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等, 一直到抗日战争,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抗日战争是百年来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二是从1939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 日本是三个法西斯国家之一, 而中国是抗击日帝的主要力量, 进而得出抗战胜利的世界意义, 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承担了巨大的牺牲, 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7) 分析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虽然该内容在考纲中没涉及, 但结合历年中考题, 以及对知识点完整性的把握, 应进行补充。笔者使用的方法是论从史出。如史实:南京大屠杀、731细菌部队、“三光”政策等, 结论:中国的抗战是正义的。史实: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 国民党的贡献不容忽视, 人民群众示威游行、自发抗日, 结论:全民族抗战。史实:加拿大医生白求恩, 美国志愿航空队“飞虎队”, 海外华侨多方式支援, 结论:华侨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援。
4.搭建框架, 使知识系统化。以表格的形式对两次国共合作进行总结, 依次呈现目的、时间、名称、成就。第一次国共合作不属于本单元复习内容, 故相对应的知识点可直接在导学案中呈现, 要求学生用相同的方式总结第二次国共合作, 完成相应的空格。并在两次国共合作都取得重大成果的基础上, 得出结论:合则两利, 分则两伤。提出对第三次国共合作的畅想, 希望台湾问题早日和平解决。
5.师生合作完成“走进中考”的练习题。这是对本单元知识的运用, 需注意:一是在答题中, 始终注意解题方法的指导。如选择题中要读准关键词, 要会使用选项来反证题目;填空题要书写完整;材料分析题要注意对材料本身的使用及归纳。二是在学生“做”与教师“导”的过程中, 要时刻把握时间, 使基础薄弱的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来理解。三是强调书写的规范, 在课件演示完整的答案时, 渗透按顺序书写等相关原则, 确保准确。
6.自我检测, 评价复习效果。为给学生减负, 笔者采用随堂检测的方式, 即在导学案的最后设置3个小题, 请三位学生到黑板上来完成, 其它学生自主完成。针对三位学生的答案, 教师要进行完整的讲评, 指出常见的错误, 并把改正后的正确答案写在黑板上。这样做旨在通过师生合作, 互动交流, 激励学生, 共同进步。
总之, 上述单元复习课, 既实现了有效, 即达到了考纲要求的目标;又达到了高效, 即在有限时间内完成了大量的复习内容;还做到了长效, 即通过强化训练, 培养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达到加深印象, 持续记忆的目的。
参考文献
打造历史复习高效课堂 篇5
活动总结
为了做好毕业班复习工作,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我校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提高,加快初三中考复习模式形成,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的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效,2011年3月7日至3月11日,我校成功举办了“打造高效课堂”系列教学活动一——初三复习研讨课,此次活动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的大力支持,邓洪程校长、柳群副校长、穆云峰主任及各教研组长自始至终全程参与,大部分教师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讲课教师准备充分,教学目标全面具体,讲解清晰透彻,提高了课堂效率,活动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现就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教学活动的亮点
本次活动每位教师的授课,都各具特色,突出了各自学科的教学特点,教学流程合理,教学重点突出,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表现了我校教研活动的亮点:
1、大部分教师课前都能认真备课,积极准备,教师的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得相当明显。
2、教师教学思想实现了新转变:课堂上形成了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中教师既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
3、新的教学方式正在逐步形成。上课教师能积极运用新课程的理念,改革课堂教学方式。课堂上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在教学中注重激励学生自得、自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
4、教师能积极采用现代教学技术,注重运用开放的、创新的教学方法,注重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建构知识,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课堂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5、教师能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方式得到了改变,教学效率得到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和发挥,学生学得自主、主动,有效。
6、课堂“双基”训练扎实。课堂上教师注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双基”落实,着力于学生的思维训练,能力的培养。教师能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有针对性,立足基础,紧扣教材重点和难点,精当的课堂训练。课堂训练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提高。
7、学生个性得到发展。发展学生个性既是主体性教育的体现,也是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要求。
8、多数教师能够按照学校的要求,体现出复习课的特点,所讲知识脉络清楚,指明了该节课内容在该学科中的地位、在中考试卷中可能的命题方式及所占的分值。
二、活动中发现的问题
本次教研活动虽然有诸多亮点,但总的说来仍有一些不足。
1、个别教师备课不充分,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语言不标准,缺乏逻辑性。
2、部分教师对学情的分析不透彻,只是硬性的传授知识,而没有因学情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3、有的教师的复习课上成了新授课,背离了此次教研活动的宗旨。
4、个别教师做到了“精讲”,但没能够做到“精练”,有的甚至没有练习。
5、部分教师没有能够指明该节课的知识在该学科中的地位以及中考命题中的分值比例。
三、综合本次教研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毕业班的下阶段复习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研究学科学业考试要求
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内容命题的依据。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研究学科学业考试要求是开展教学工作尤其是初三备考前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没有以上标准和要求为依据的教学与备考是盲目的、缺乏针对性的。初三教师必须认真通读研究课程标准和学科学业考试要求,吃透其中实质,细化至每一知识点、考点。
2、认真研究近年命题趋势及考题热点
要进行初三复习备考,还要认真研究近年命题趋势及考题热点。毕竟课程标准和学业考试要求终究要通过考试的试题来实现,教师要认真把握命题的难度要求、命题变化形式。教师要做题。教师在做题的过程中要思考别人为什么要这样命题,他主要想考察些什么,体现课程标准和学业考试中的什么理念与要求,类似的题型还有那些,倒过来让你去命题,你会怎么命题,又用什么方法使学生掌握好。
3、做好整体复习计划
要做好整体的复习计划,必须基于两点:1)查找、把握学生的弱点,须解决的重点、难点所在,2)合理分配有限的时间,全盘计划各轮次的复习、模拟考试的时间。要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复习,增强计划性,减少盲目性;突出针对性,克服随意性,提高复习课的实效。
4、教师要加强备课
1)了解学生——复习课应从学生的学习实际状况出发,对学生的了解可从课堂、作业、考试、交谈等方面获得,要尊重学生在认知水平及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
2)创新备课——复习课既是新课,又不是新课,复习课不是重复,不是在原地踏步,学生对某些知识既然存在缺陷甚至是基本没有掌握,在复习阶段如果还是用原来的方法进行教学,那么学生可能仍然是难以掌握。复习时间又是那么有限,就要求教师创新备课,紧紧围绕学生的疑难点、遗漏点,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如果方法不当,有可能你教师再怎样讲多少遍都无法解决存在的问题。
3)精选课题和精编试题——复习课要精心选择针对学生学习疑难的课题,进行重点的复习,强化训练,力求全面过关。复习过程中,教师会接触到大量的各类型的试题,如何根据自己教学的需要,精心编选在课堂教学及课后布置给学生练习的题目显得十分重要,凡是试题都拿给学生讲、拿给学生作,凡是试卷都给学生由头到尾讲解一遍的做法是非常盲目的,没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4)加强实践模拟——复习过程中既要注重知识系统的建构、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和遗漏问题,还要注重对学生解题能力的训练,包括准确性、完整性、灵活快速性、清晰整洁性,包括基础题、中等题、填空题、选择题、一般解答题等。要加强模拟考试等的演练,加强学生应试能力的提高。
5、教师要想上好复习课,必须做到以下几方面:
1)建构梳理性——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建构梳理完整的知识系统形成学科知识与思维素养。
2)解疑补漏性——捕捉学生学习的疑难点、遗漏点,予以解决。3)技能训练性——突出对学生分析问题、综合快速寻求解答方法的训练以及完整书面解答考题的应试技能训练。任何学生能力的发展没有最终转化为书面解答能力的提高,在现行的考试制度下是没有成效的,要培养学生会考试的能力。
激发兴趣,打造高效历史课堂 篇6
关键词:高中历史;兴趣;高效课堂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人類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然而,历史课堂教与学的效率却不堪入目,究其原因,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没有探究的欲望,这是影响历史课堂效率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学习新课程改革的内容,充实自己的思想,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来打造高效的历史课堂。
一、巧设导入,调动学习积极性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教学过程来说也是一样的,巧妙的设计导入,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础。导入是一堂课的开端,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其实,导入的方法很多,一段优美的介绍、一段恰当的视频等等,都可以作为教师导入新课的工具和平台,都是集中学生学习精力的一种方式。所以,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采用恰当的导入方式,充分发挥课前导入集中注意、揭示课题、承上启下、营造氛围的作用,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活化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一些历史教师自认为历史课没有生趣,讲述的都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甚至是几千年前的事情,遥远的时代、遥远的人物,都是学生难以想象、难以了解的。所以,我们的教学也只能是照本宣读,学生只有死记硬背才能应对考试,导致历史课堂枯燥不堪,十分无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活化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找到探究历史的兴趣,
最终使学生愿意走进历史课堂,愿意探究历史的发展进程。
三、倡导自主学习,养成良好习惯
教师要转变传统的知识灌输性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当作一个独立的主体进行教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营造更大的发展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让学生在体会在成功掌握基本知识的过程中轻松地把握历史学习的方向,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为实现高效历史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得到健康发展的同时,也使历史课堂实现高效。
参考文献:
郑长华.论如何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效率.文理导航:中旬,2011(10).
打造高效历史课堂点滴谈 篇7
一、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历史学习的动力, 是学习的助推器, 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自主探究的桥梁。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及效率。要使学生对历史感兴趣, 除了让学生认识到历史知识的重要性外, 还必须根究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现拥有的知识状况, 采取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教学手段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使教学更加深动形象, 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同时也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 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欲望。例如, 在讲到高一历史必修 (Ⅰ) 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中的“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时, 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现了2012年9月, 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携夫人连方瑀及参访团成员, 前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的清凉寺祭拜祖母的情景。然后向学生提问, 炎黄子孙认祖归宗的情结, 源于我国那一政治制度?这一制度的概况如何?然后, 我就水到渠成地讲解宗法制度。
二、精心备课
精心备课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 没有认真准备的课是紊乱的, 低效的。“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作为教师, 一方面要备教材、备教学大纲、备教法、备板书等。弄明白本节所讲的内容、知识体系及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等。另一方面还要备学生。要摸清全班学生成绩的优差、现拥有历史知识的多少、学习兴趣的高低等。然后,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情的实际, 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难点, 讲解本节内容所采取的教学方法, 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布置什么样的作业, 教学时间怎么安排等。只有精心准备, 才有可能打造出期盼的高效历史课堂。
作为学生, 在上课前一定按照教师下发的预习方案去预习, 了解本节所讲的主要内容和知识体系, 哪些地方不明白, 哪些地方有什么样的疑问, 以便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地听讲, 提高学习效率、效果。
三、优化教学理念
高效课堂必须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必须是师生互动, 教学相长的课堂, 必须是学生踊跃参与、能力得到发展的课堂。因此, 我们必须彻底转变陈旧的教学理念, 抛弃传统的“一言堂”“填鸭式”“满堂灌”甚至个别教师先让学生划定所学内容, 然后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 改变“听讲——接受——死记硬背——练习”的学习模式, 改变在课堂上教师之负责教, 学生只负责学, 教什么, 学什么, 不教不学, 学生学习只是对教师所教内容的复制的不良状况, 扭转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 学生只是绝对服从者的非正常师生关系。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 教师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发展学生能力为出发点, 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促进者, 处于主导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积极参与者和主人翁, 处于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的效果, 也最终体现在学生身上。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和领悟去获得知识, 才是最佳学习途径。因此高效课堂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 积极思考的课堂。那么, 怎样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呢?这就需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一方面要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彰显自己的人格魅力, 另一方面要真心关爱和帮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对学生一视同仁。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 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亲其师, 才能信其道。”学生就会对你所教学科及所讲授的内容感兴趣, 上课时才会积极参与, 专心致志, 思维活跃, 创造力得以解放, 课堂效率、效果才能最大化。
四、“授之以渔”
古人云:“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在历史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 而且还要教给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 让学生学会独立地、主动地、科学地学习。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而且对打造高效历史课堂也大有帮助。我在讲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价时, 我就要求学生坚持辩证观、全面观, 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做出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 防止片面性和扩大化。
例如, 你如何评价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我引导学生既要看到殖民扩张给亚、非、拉美地区带来严重的灾难, 同时又要看到殖民扩张使大量财富滚滚流入欧洲, 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通过这样的指导, 学生不仅掌握了对殖民扩张的评价, 而且还学会了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方法, 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五、善于反思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 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可见, 反思对成功有重要意义。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重新的思考和总结, 对成败得失的理性审视。反思所得, 扬长避短, 发扬光大;反思所失, 汲取教训, 弥补不足。只有及时反思, 才能使课堂教学渐趋优化, 才能使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提高。
打造高效的高三语文复习课堂 篇8
第一、打造高效的语文复习课堂, 必须进行有效的备课
备好复习课不是单纯地做题目、写教案, 而必须备考纲、备考点、备方法、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理解考纲, 仔细琢磨考点中的重难点, 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复习的“切入点”, 合理设计教学活动。
以复习课中较多的习题评讲课为例。
一.备内容。低效的讲评课, 往往是教师不分轻重, 面面俱到。要达到高效, 讲评必须讲在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上, 要具有导向性, 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在备课时应根据试卷批改的情况, 仔细分析研究, 将课上的主要精力、时间集中到存在问题最突出、最主要的内容上来, 为学生解惑、释疑, 引导学生探究。
二.备学生。根据学生测试情况, 讲解问题要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 讲解要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找出学生答题出现失误的“关节”点, 透彻分析、解疑纠错, 防止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这就要求教师找出学生在理解题目、规律上存在的问题, 在思维方式、方法上存在的缺陷, 这样讲评才会击中要害。另外, 对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问题要找得准, 敲得狠, 如答题的习惯、态度、时间安排等。
三.备方法。教师不但要备自己的教法, 更要备学生的学法, 要让学生学会解题的步骤和方法, 在以后的答题中灵活运用。
第二、打造高效的语文复习课堂, 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 兴趣能激发和引导人们从思想和意志上去努力探索某种事物的底蕴, 直接促进其智力的发挥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很多学生对复习课存在认识误区, 认为复习不是学习新知, 亦不如基础年级时学习课文那般有趣。这样的认识, 势必会让课堂乏味、枯燥, 而导致复习效率的低下。
那么, 高三的语文复习课堂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我认为老师要恰当地对学生运用“激”的艺术。
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的求知欲是强烈的, 但如果老师不去激发, 它也只是“奔腾在地底下的岩浆”。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它才会变成学生学习的“发动机”。如很多同学认为, 字音的复习最是无趣。课堂上, 我设计了一个含有大量形近字和多音字语段来让学生朗读, 由于学生未能掌握这些字的意义和读音, 结果同一个语段不同的学生闹了不同的笑话。在学生的惊讶中, 我进行了正确的朗读, 他们就又新鲜又兴奋。学生的情绪一上来, 我再顺势一激:如果读不准字音, 在生活中是要闹笑话的。这样, 接下来的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就很自觉, 而且意兴盎然。
二.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学生总是喜欢表现自己, 尤其是喜欢表现自己强出老师的地方。如果能在课堂上当众指出老师的知识错误, 他们就会对学习充满自信, 并对学习投入更大的热情。如上成语辨析课时, 因成语太多, 课堂很容易流于单调和枯燥。在讲课时故意错误地使用成语, 这时学生就会特别兴奋, 他们往往会在善意的欢笑声后指出老师的错误, 然后自动查阅资料工具书, 引经据典说出其正确的用法。这样, 沉闷的气氛就变得活泛了, 知识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当然, 如果学生没能及时看出我的错误, 那就又要灵活处理了。
三.激发学生的思辨欲
单纯地讲解语法修辞知识都是很枯燥的, 有时讲得过于详细, 反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怎么办呢?让学生造句。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 又训练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我常在恰当的时机, 让学生以班上的同学为对象造句, 当然, 内容要健康、积极, 对学生有教育、激励作用。这样一来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是把教书和育人结合了起来, 三是让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亲切和被欣赏的愉悦。这样, 学生就会真正地融入课堂, 本来单调乏味的语文复习, 就会变得充实而又愉快了, 高效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第三、打造高效的语文复习课堂, 课堂教学必须落到实处
打造高效高中历史课堂方法探析 篇9
一、历史课的知识比较
比较是人们认识事物差异、差别特征的最佳方式, 也是学生在课堂上最佳的心理活动。通过比较可以突出重点, 可以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探求概论、原理、思想观点的异同关系, 并揭示其所蕴含内容的深刻意义, 可以加深学生对相似知识本质的理解, 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从而取得事半功倍、启迪深思的教学效果。
教学中可以把同一时期同一地区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进行整合与比较。比如古代中国唐朝的政治文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物质文明:农业、商业城市;精神文明:思想、文化、艺术。比如英国:政治文明是君主立宪制 (《权利方案》) ;物质文明是工业革命, 精神文明是文艺复兴时期创造的思想文化艺术。
二、历史课的知识归纳
归纳与演绎是人们认识事物过程中经常运用的两种方法。高中历史课知识的复杂性, 决定了教学过程中归纳法的不可缺少, 从近几年来全国高考卷的主观题中也可以得到印证。在教学中为提高课堂效率, 可以引导学生对给定的材料进行筛选、提炼和组合, 从中抽象出教材的思路和观点, 也可以在给予特定问题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对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归纳。如: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 上层建筑是指政治、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等各种观点的观念体系。高中历史教材中归纳此类情况的有:老子的道家思想和孔子的儒家思想,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发挥, 王充、范缜的无神论思想, 柳宗元和刘禹锡的唯物主义思想等。上层建筑由经济基础决定, 是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抓住了这个主题, 就能理解上述种种现象为什么会产生。
三、历史课的知识串联
一个成熟的教师, 其教学思路必然是十分清楚的, 有条不紊的, 而教学线索就能很好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思路。知识串联法, 就是抓住历史线索, 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几个基本要素串联起来, 好像用线串珠子一样。知识串联要以一条主线为准, 比如, 以某一历史事件为线索, 内容为起因、经过和结果, 并列出大事年表。以人物的活动为线索, 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往往贯穿了整个时代。。以一定的社会矛盾为线索, 分清每个历史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
“浇树浇根, 化人化心。”要实现学生的知识增长就必须对其心灵进行反复地、不间断地“理智训练”。比较、归纳、串联知识方法的恰当运用, 能实现高中历史课内容“人化”的最大化, 进而有助于打造高效优质的历史课堂。
高效的历史课堂应这样打造 篇10
一、认真制订教学计划
古语云:“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要想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 首先必须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 对学期、阶段的教学进度、每章节教学重难点、每堂课的教学效果等作出规划, 甚至使用的资料、随堂学案和练习都要考虑周密。具体地说, 一要研究学科特点。只有把握了历史学科的特点, 才能更好地达到历史教学目的。二要研究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这样, 才能把握初、高中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 使学生初步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轨迹。三要研究教法, 即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 帮助学生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二、切实加强集体备课
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应基于学科的优化、整体的提高, 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改革课堂教学, 备课是重要环节。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下, 个体的优势有时会显得力不从心, 必须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集体的力量。俗话说:“三个臭皮匠, 顶个诸葛亮。”教研组、备课组全体成员的积极性一旦调动起来, 齐心协力, 集思广益, 就会优化课堂教学资源。
为把集体备课落到实处, 必须做到“三定”:一要定时间、地点。备课组成员定期在规定的时间内、规定的地点进行集体备课。二要定主讲人。每周集体备课的主讲人应事先做好充分准备, 备课组其他成员应积极参与。三要定内容。每次集体备课应事先确定讨论、研究的课题, 要着重讨论课堂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等核心问题。
三、精心编制教学案
学案的设计要在备课组长的组织下集体研究。编写教学案要注意四点:一要坚持主体性原则。所设计的教学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 做学习的主人。二要坚持探索性原则。教学案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在问题的显现和解决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三要坚持启发性原则。教学案中设计的问题应富有启发性,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四要坚持梯度性原则。问题的设置既不要过易, 也不要过难, 要尽可能贴近大多数学生的认知实际, 让他们“跳一跳”够得到, 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努力唤醒学生的历史情结
当前, 许多学生的“历史情结”偏低, 对历史学科没有兴趣。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 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在教学中, 教师既要依据教学内容, 向学生讲明学习历史的重要性, 让学生在能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 逐步意识到“以史为镜, 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生活的镜子”等道理, 又要关注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坚持情感教育, 创设能激发学生情感、有吸引力的环境, 把学生引入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中, 使学生在感情上受到震动。这样, 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使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五、注意以问题启迪学生思维
高中生的思维已从形象思维阶段进入抽象逻辑思维阶段, 具有一定的思维独立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他们不像初中生那样, 只是关注直接结果, 而是既要知其然, 又要知其所以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要根据这一特点变“是什么”为“为什么”, 从抓住疑点入手,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一切发明创造都源于问题的发现, 成于问题的解决。在教学中, 教师应抓住重点、难点, 从“题眼”处切入、设疑, 启发学生排疑破难, 游刃之时特别注重其开拓新思路, 提出新创见, 从自发走向自觉。如在讲述“戊戌变法”时, 可提出以下几个相关联的问题: (1) 变法令颁布后,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有什么反应? (2) 光绪帝为什么要支持变法?他能左右当时的时局吗? (3) 袁世凯在政变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4) 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让学生在递进式的设疑启发下, 认真阅读课文, 积极思考, 得出正确结论。进而上升到哲学的高度, 以“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揭示出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思维的深刻性。
六、坚持以理论联系社会实际
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养成关注现实的习惯, 提高用发展观点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能力, 更好地解决现在以及将来遇到或可能遇到的问题。如果授课只是照本宣科, 就事论事, 与现实脱节, 就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同时, 高考命题从来是不回避社会热点问题的, 且与社会现实联系较紧的历史知识出现的频率较高, 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关注社会热点,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先学后教,打造历史高效课堂 篇11
关键词:先学后教 历史教学 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作为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相应知识储备的重要途径,一直都是学校培养优秀人才的前沿阵地。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多元化的冲击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越来越多的学生的各种价值观,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也无法满足生性好动、活泼开朗的学生。其中,尤为突出的便是历史教学。由于历史本身的厚重性与刻板性,很大程度上无法引起追求时尚的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所以选择更为符合先进潮流,更能调动起学生爱好与兴趣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由此应运而生的“先学后教”理念,适时改变了教学形式不够多样化的现状,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更好地吸收和掌握了相应的知识。
一、何为“先学后教”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是教师在课堂讲,学生在下面听,教授完毕后教师留下繁重的作业,无论学生有没有兴趣,都要面对一大堆的习题练习册。这其中文综类科目相对枯燥,而严谨性很重的历史教学更加乏味。“先学后教”是学在教前,先由教师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学生自主学习相应的内容,然后在课堂上,教师智慧地引导学生展示自学情况,让学生充分享受主体地位、自主学习与成功的喜悦,对学生存在的困惑与问题,则由教师组织大家合作探究,让学生享受探究的乐趣。这样可以大大调动学生学习与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比起刻板化的教学模式,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自己所学内容,且印象深刻,效益较高。
二、如何理解“先学后教”的意义
“先学后教”教育模式的提出,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为“教育”而教育的模式,落实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动脑思考等各种能力。同时,“先学后教”的理论也推动了现行教育的改革,为教育向“育人”发展迈出了全新的一步,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摆脱了传统思想教育的“先学后教”,更加贴合现下培养社会主义人才的大方向,令学生可以更全面地做到自我认知、自主思考。
三、如何“先学”
综上所述,“先学后教”理念的落实,在各学科教学上都可以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尤其是对相对刻板的教学内容而言。下面我将根据具体的几种方法具体阐述“先学”以及“后教”在历史教学中的落实情况。
(一)确立目标学习
确立目标在整个“先学”环节中至关重要,也是整堂教学中的灵魂与精髓所在。目标的确立要明确,并且在整个教学期间不要偏离目标,要系统而有规划地分析目标,达成目标。
(二)独立学习
“先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即是学生独立学习,整个“先学后教”理念的提出也是基于以学生为主体思考衍生出的一种方法。其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对疑问进行探究、记录和思考,推荐学生利用一切有效资源进行独立分析与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小组学习
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可划分小组对课业目标进行讨论,让学生相互质疑并解答质疑,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题的理解和认知。同时,还要积极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团体中得到正确的自我定位。另外,在小组学习中,还可以打破固有的师生常识,以生为师,进行模拟知识教学,在学习与娱乐期间,树立学生的自信与认知感。
(四)教师指导学习
“先学”这一教学环节中并不是单纯的学生自学,而是在教师的相应指导下,明确学习内容,通过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在這一教学环节中,并不是教师明确指导学生怎么去学习,而是通过罗列自学任务来隐晦地指导学生达到学习目标。
四、怎么“后教”
(一)明确教的目标
“后教”先要与“先学”默契衔接,以学习内容、教学环境以及受众群体为考量,有机融合学生知识与能力情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现状以及过程与方法的运用,将教学目标精细化,便于教学过程中的传授与测试。
(二)准确辅导点拨
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密切与学生进行配合与沟通,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作为问题的一方,教师要鼓励学生对自己的疑问通过探究做出解答,对于学生模棱两可的答案给出正确的指导,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学生畅谈自己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的观点,倾听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心得体会,从而分析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以及对学习目标的达成程度。
(三)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及时强化与提高
根据学生自学情况与学习能力情况,教师要尽可能增加课堂练习的机会,并且当面对学生上交的作业进行批示与修改,同时允许学生在课业理解上与自主学习上存在的差异,鼓励学生对于相应知识理解的多样化,并通过正确疏导与讲解,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到理解上的偏差,从而对相应观点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四)优良的教师素质
“先学后教”对师资的要求相对较高,不但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还要有深厚的专业素养。具体来讲,教师不仅要善于捕捉动态教学资源,高效运用现有资源对学生进行正确积极的引导,还要懂得抓住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灵活地将“先学后教”贯彻在课堂教学之上。
五、结语
“先学后教”这一全新的教育模式,在我国当下教育中有着非凡的作用。相对的,将它落实在严谨、庄重的历史教学中,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原本枯燥乏味的教学氛围活化、高效化,让学生对相应的历史知识有更深刻、更具体的了解。
参考文献:
[1]孙永艳.“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实践与研究[D].鲁东大学,2014.
[2]李福中.中学地理“先学后教”模式在教育欠发达地区实施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
浅谈如何打造高效历史课堂 篇12
一、整合现代信息技术, 活跃历史课堂
历史的车轮已经驶入信息时代,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已成为现代教育的新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整合现代信息技术, 可以改变以往教学中不能给予学生直观历史感受的缺点, 以集图、声、像、动画于一身的特有优势形成了一种新的能够充分地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出来的教学模式, 从而优化高中历史教学。
现以《抗日战争》一课为例。考虑到以抗日为题材的电影、电视剧较多, 为此, 我在课前利用网络搜集了关于日军侵华期间的滔天罪行的影像资料、报道等, 如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731部队的罪恶等, 并配以歌曲《大刀进行曲》在课堂上予以呈现, 使学生明白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对中国人民带来沉重灾难, 有效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随后播放了反映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电影片段, 包括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和境外战场, 并配以经典老歌《万里长城永不倒》, 揭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使学生在影片的观看中理解日本失败的主要原因。最后再播放了抗战胜利后的场面以及日本投降的片段, 以震撼人心的激动场面让学生记住这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明白抗战胜利的意义深远。这种有别于常规的教学方式, 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并用, 身临其境般地参与认识过程, 快速理解和掌握了教材内容, 对历史事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不再觉得历史是枯燥无味的史实堆积, 而是栩栩如生的生活篇章。
二、正确运用史料, 使历史课堂变得生动
梁启超曾说:“史料不具或不确, 则无复史可言。”史料是研究和学习历史的基本素材,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合理地运用史料教学, 可以再现历史真实性, 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从而改变学生原本靠死记硬背被动掌握知识的方式, 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印象,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一课时, 为了让学生有更真实的历史感受, 我向一位爱收藏的朋友借了些古币展示给学生观看。虽然这些天禧通宝、嘉庆通宝、光绪通宝的古币上已布满斑斑锈迹, 但还是压抑不了学生的兴奋心情。随后我提出疑问:“这些古币分别来自哪些朝代?你能说出这些朝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吗?”在学生激烈讨论的同时, 我再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各朝代市场与城市的发展史实, 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从中分析其原因。这不仅让学生看到了中国古代商业繁荣昌盛的影子, 体会到经济对人类生活的意义。这种课堂形式生动形象,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勇于表现, 积极探究, 在大量的史料中寻找答案, 学会尊重历史, 以史为鉴, 培养了综合思维能力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三、善用历史图表, 巩固课堂知识
历史图表是表达历史信息的简便、直观方式, 有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内容纷繁复杂且头绪众多的高中历史, 学生在学习时往往望而生畏。如果教师能立足课标, 围绕教学的核心内容进行图表教学设计, 以新的历史情境增强学生对历史的感悟, 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的历史素养得到提升。
例如在学习《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一课时, 教师可以利用图表分析美国二战后强大的经济实力, 使学生理解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是以美国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基础的。同时, 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实际, 鼓励学生根据历史事物的主要数据自己动手设计图表, 并尝试解读图表材料, 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比如在学习完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衰发展之后, 为了让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和记忆民族资本主义从19世纪70年代前后产生到一战结束期间经历的三次发展浪潮, 我引导学生自己动手绘制坐标曲线示意图, 清晰地展现“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衰发展”,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借助历史图表, 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实物以及历史数据真实直观地加以展示, 能帮助学生理顺思路, 掌握方法, 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对图表材料的解读能力, 使学生有效地掌握课堂知识。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我们教师应坚持以生为本, 积极探索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堂形式, 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同时, 全面提升价值观和历史责任感。
参考文献
[1]刘长华, 李会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历史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 (1) .
[2]林文锋.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运用[J].学周刊, 2013 (11) .
【打造历史复习高效课堂】推荐阅读:
打造高效历史课堂05-24
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11-17
打造历史精品课堂06-02
打造历史灵动课堂08-01
打造多元高效课堂05-28
打造高效的课堂08-13
打造高效作文课堂09-02
打造小学高效课堂11-19
优化课堂结构 打造高效课堂10-21
聚焦课堂打造高效课堂(实小)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