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消费(共12篇)
用户消费 篇1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增长和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 手机已经成为亿万国人必备的掌上神器, 越来越多的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逐渐占领着这个大众的消费市场。中国手机经历了最初的发展阶段, 目前已经进入稳定增长期,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智能手机更是受到人们普遍的喜爱。尤其是手机游戏的产生和发展, 更吸引了一大批追随者为之着迷。本文通过对手游用户的消费行为进行探究并对其行为进行深入分析, 以达到促进手游市场进一步完善的目的。
关键词:手游用户,消费行为,消费行为分析
手机市场是我们科技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研发推广, 人们对手机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 人们的精神压力与日俱增。随着智能手机不断走入千家万户, 手机功能也日新月异, 为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这种背景下, 手机游戏成为人们关注的新型功能产品, 并成为人们业余时间充实生活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群体:手游用户。手游, 顾名思义, 就是可以在手机上进行的游戏。随着科技的发展, 手机的款式和功能越来越多, 而手机游戏也在此过程中不断的更新发展。所谓的手机游戏再也不是以前的俄罗斯方块”“贪吃蛇”等技术含量较低、画面简陋、做工粗糙的游戏了, 而是发展到了可以与电脑相媲美的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及娱乐性的复杂模式。这也是我们科技市场发展的正常规律。由于过去的机型发展不完善, 手机游戏一般比较简单, 操作性也不高, 所以, 益智类游戏比较常见。
从2004年开始, 由于手机类型及设备的发展, 手机的信息处理和接收功能逐渐增强, 出现了画面操作性更加复杂的大型手机游戏。当然, 良好的开发模式还需要有一个给力的销售模式的推动才能被消费者所接受。在发展的初级阶段, 手机游戏的销售模式是很成问题的。盗版情况十分严重, 因此有很多厂商将在线内容和本地内容相互捆绑。消费者在玩游戏的时候, 只有在线激活才能玩到完整的游戏。消费者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固定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 并逐渐引导着更多的消费者加入到手游中来。下面我们将主要分析消费者的几种消费行为, 并对其进行分析。
一、手游市场的发展现状
当前的手游市场发展十分紊乱, 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还处在初级阶段, 很多消费者对手机的功能和款式容易产生盲从的心理, 这也就为手游商家提供了一个发展的商机。将游戏软件与手机相互捆绑, 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赚取大量的利益。然而无论从手游的运营推广方式还是从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来看, 都是极其不合理的, 都需要我们的市场规范去深入了解并进行纠正。
不少手游商家利用欺骗的手段吸引消费者的好奇心, 或利用强制发送垃圾软件的形式来扣除消费者的费用, 从而造成了手游市场的不正当竞争及对消费者消费心理和行为的错误引导, 造成手游市场的恶性循环。所以在当前经济发展, 科技发展的重要阶段, 唯有及时的解决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才能真正保证手游市场和整个经济市场的长效稳定发展,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也确实值得我们细细的思考。
二、手游消费者的几种消费行为
1. 陷阱式消费
作为一名手游玩家, 我们肯定遇到过这种情况, 在玩游戏的过程中经常出现首充大礼包等奖励字样, 玩一个游戏或买一个道具只要几块钱就可以得到更大的回报。这种首充大礼包就是典型运用消费者爱贪小便宜的心理, 为消费者设下陷阱。一般来说, 首充金额都很便宜, 然后再赠送一些游戏道具就对消费者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感觉只有这一次充值机会不能错过, 于是对游戏就进行了果断的充值。虽然首充非常便宜, 但是一旦进行付费, 消费者从此之后就成为了一个付费用户了。当然, 消费者在后来的游戏过程中会产生犹豫, 是否要继续进行游戏充值。针对这种心理, 商家会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来进行充值返利的活动, 以充值一定的数额返利百分之多少的形式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大部分消费者都会在此诱惑下打消退出游戏的心理, 对游戏继续进行充值。这种游戏程序一般利用了消费者选价的消费心理, 来设置具体的游戏陷阱, 最终导致消费者误入其中, 继续在游戏中大量消费。
一种商品本来可能因为消费者心中认为不划算而打算放弃继续消费, 但是当消费者玩了一段时间之后就会不自觉的产生依赖心理。所以当充值打折的优惠活动出现的时候, 消费者会毫不犹豫的继续进行消费。这种陷阱式的消费手法其实特征和方式都差不多。玩家无论选择哪种, 进到运营商口袋里的钱都是一样的。所谓的返利也只是返的游戏币, 这些游戏币最终还是引导消费者消费到游戏中去。
2. 主动性消费
除了上述的陷阱式消费之外, 在手游的市场中, 大多数还是符合消费者自身意愿的主动性消费。要分析主动性消费行为的原因, 应该从当下的社会生活及人们的精神和工作特征开始分析。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当然随之而来的还有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压力的不断增大。在此背景下, 如何在人们的业余生活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成为了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当然, 很多手游商家把握住了这个机会, 开发出了更加高级的手机游戏, 以满足人们的业余生活需要。这些游戏也一直受到消费者的关注与喜爱。
手机游戏的优势就在于将消费者的碎片时间充分的结合利用了起来, 使工作者在业余时间得到放松。消费者在进行手游消费之前会进行认真的比较和选择, 但是从根本上来说, 手游消费者是很愿意主动接受这种业余生活模式的。玩家在游戏的过程中会以升级作为自己的目的, 将自己置身于工作与生活的琐事之外, 起到愉悦身心的作用。比如人们在排队的时候, 等待的时间往往会让人感到非常的枯燥, 但是手机游戏的出现使类似于这种情况的业余时间变的更为有趣, 刺激了消费者的精神需求, 很大程度的提高了消费者对手游更新的渴求和欲望。所以, 消费者主动性消费的心理及行为是当下社会和工作压力下的必然趋势。
3. 后续性消费
后续性消费是指消费者在消费的后期对使用的产品继续进行消费的消费模式。在手游市场中, 后续性消费模式非常的普遍。在玩家进行手游过程中, 很多游戏并非一次性买断, 玩家如果想继续游戏或让自己的角色变的更强大, 就必须进行道具与武器的购买。当然, 这种消费模式会大量损耗消费者的金钱, 但是对于痴迷于手游的消费者来说却显得微不足道。在消费的过程中, 消费者往往最为关心的是道具或武器的等级和革新, 而非金钱的损耗。最终手游商家通过不断的创造新道具和新的游戏模式来赚取利益。
4. 炫耀性消费
手游的最初目的是为了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 但是由于许多消费者缺乏自控力, 当然这部分群体主要以青少年为主, 最终改变了手游开发的初衷, 大大影响了自己的生活质量。在手游过程中, 消费者往往会产生攀比性的炫耀性消费。这也正是商家的精明和成功之处, 充分利用了人们的竞争心理, 提高自身游戏的商业价值。我们玩过手游的朋友应该都知道, 游戏中的角色往往都有等级之分, 而购买道具和武器可以大大增强游戏角色的战斗力, 从而击败对手, 增强自己的等级。很多消费者沉迷于此, 不惜花费大量的金钱来提高自身的等级。虽然这种等级的提高并没有为自己带来实际的利益和价值, 但在无形之中满足了消费者的虚荣心, 使消费者在生活中得不到的东西在游戏中可以轻易得到, 最终会导致消费者互相炫耀的恶性攀比。
5. 情绪化消费
除了炫耀性消费对消费者产生很大的影响之外, 情绪性消费也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游戏的过程中, 商家所开发的游戏模式很注重对消费者情绪的大幅度调动。引起消费者的羡慕, 愤怒, 嫉恨等等情绪的产生就会吸引消费者继续玩下去。当然消费者在这种模式和经营手段的迷惑下, 会逐渐深入到游戏的角色和情节中, 最终完全迷失自己, 自己的情绪会完全按照角色的成败得失而调动。一旦出现这种情况, 就会不惜一切代价购买道具武器进行自身升级, 打败对手, 从而陷入商家情绪消费的圈套。情绪化消费虽然是一种推广模式, 本来无可厚非, 但是这种推广手段却对消费者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会使消费者耽误日常的生活和工作, 甚至危害社会。
三、对手游消费者几种消费行为的分析
针对于对以上几种消费行为的具体调查研究, 我们发现手游商家主要是利用了消费者的现实心理和情绪特征来使消费者逐渐接受手机游戏并主动的付费。这些非正常的消费行为反映了我们当前社会的竞争压力和生活压力不断增大的现状, 缺乏有效的办法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所以促成了手机游戏市场的形成和蓬勃发展。但是手游消费者中的很多消费行为是非理性的, 这种非理性的消费方式必然会对消费者的生活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保持手游市场的规范化和人们业余生活的正常化成为我们必须深入考虑的问题。
在手游市场中, 我们还缺乏必要的规范和手段来对其进行合理科学的整治和管理, 所以针对于消费者的以上几种消费行为, 我们要充分的了解和把握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手游市场的推广模式, 最大程度的改变当前这种不合理的现状, 使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归于理性, 并引导手游市场的正常发展, 从而真正的愉悦人们的业余精神生活。
总结
手机市场在我国经济市场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而手机中的游戏市场也成为了手机市场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在手游市场的规范过程中, 我们必须要对其有足够的重视。从市场规范方面来说, 我们要进一步完善手游市场规范体系, 提高手游市场的商业规范性, 切断游戏运营商不合理甚至是不合法的利益链条, 从而稳定整个手游市场的市场秩序。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 消费者要提高自身的辨别能力。尤其是对于青少年来说, 要提高自己的自控力, 为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做一个良好的规划, 防止不法商家利用消费者的心理来设置游戏陷阱从而骗取利益。我们的消费者应该提高自己的文化程度和辨别事物的能力和水平, 防止上当受骗。
参考文献
[1]李乐乐.手机游戏消费意愿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 2010.
[2]李天亮.手机游戏顾客感知价值对使用意愿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2012
[3]李光贤.网络游戏产品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 2011.
[4]李光磊.中国移动手机游戏基地营销策略探讨[D].南京大学, 2012.
[5]李菁.城市中学生网络游戏消费行为的心理需求分析[J].青年探索, 2009, 02:74-77.
用户消费 篇2
既然吃喝玩乐的目标已经明确,下面就该说到满足这个目标的途径或方式了,这也是互联网产品体现其价值的最主要一环。目前来看在这个环节中做事的主要有三种类型的网站,一种是点评社区,面向商家的点评社区,以大众点评为代表;一种是手机导航软件,高德、百度和搜狗地图等都已经在这条路上试水了;还有一种就是团购了。点评社区和地图软件都应该是用户作为需求的发起点,用户的主动性更强一些,但对于团购网站而言商家刺激消费的意味要更强一些。虽说做的事情不尽相同,但彼此对用户的影响是一致的,就是促进消费。谈到影响用户决策的因素,团购主要还是利用其低价优势,虽说吸引力很大,但通常又要面临服务差的诟病。而手机地图和商家点评社区则是利用一些软性的因素,例如导航、用户评论、商家资源等。当同类商家差异性很小时,商家的官方信息(例如商家介绍、营业时间等)就变得不是那么重要了。真正能对用户的决策起到作用的,是一些在该商家消费过的用户给予该商家的评价。这方面,大众点评已经有了很强的用户数据和商家资源的积累,这对用户的消费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手机地图,其最基本也是最大的价值在于为用户导航方向,给用户到达目的地指引方向。不过手机地图是一个对技术和数据依赖性很高的产品,如果单纯的依靠为用户提供地图导航服务的话,还是作为了一种工具存在,有其价值但是发展的想象空间不够。何况在中国这个倡导互联网产品免费的国家,竞争会促使原本收费的产品变成免费,工具软件的商业价值本来就偏低。所以即便从盈利角度考虑,手机地图对自身业务的拓展也是可以理解的。
互联网的世界中,虽说很多产品的形态不同但是满足用户的最终需求却都是一样的,用户之所以会有不同的选择,在于初始动机的差别,
揣摩一下用户使用这三种不同类型产品的动机,使用团购是追求低价,使用大众点评是想看看看目标餐厅或目标所在地的餐厅的评价,使用手机地图是查询路线。在初始动机中,使用手机地图对生活消费的目的性是最不强的。把用户使用手机地图的过程顺理一条线:输入目的地名称,查询到路线后,然后就可以依据路线前往了。在整个过程中,并没有使用手机地图提供商家服务的需求。不过话又说回来,既然找寻吃喝玩乐的地方是用户出行的目的地,用户出行前或出行时必做的事情就是查路线,那在为用户提供路线的同时也为他选择目的地提供参考价值,这件事做的似乎也是合情合理。只是从用户习惯上来讲,手机地图对用户习惯的培养成本是最高的。
当处于同等类型的商家越来越多,可选择余地越来越大的时候,在影响用户的决策因素中,距离就变得非常重要。所以无论是高德、百度还是搜狗地图,用户选择某类别后推荐的也都是附近的商户,大众点评手机客户端排在首位的频道也是“附近”。当然如果用户选择了距离自己很远的一个商家的话,那只能说明该商家对于用户有强大的吸引力。毕竟地图软件做的主业还是为人民提供导航服务的,所以商家消费可以看做是在导航的基础上做的扩展,进而再结合导航目的地的初始动机,所以只做附近商家的检索不失为更好的选择。如果用户的需求恰好是要找附近的商家消费,比如酒店预订,那地图软件的商家查询服务就算是正好切入了需求点。所以说,当用户恰好只是想在附近找寻消费场所的时候,对地图软件的选择会更大一些。
我们看到地图软件中有商家介绍,个人消费,餐厅氛围,营业时间等信息,这套体系跟大众点评的一样,而且地图产品的商家数据也是来自于第三方,大众点评也占了很高的比例。而我们在大众点评查到商家后,也会有来自第三方地图软件提供的导航服务。所以说地图软件跟一些商家点评网站之间是一种合作关系。当一个产品加上另一个产品会使其商业模式价值更大化,而就自身实力来讲,实现所需互补的产品成本又太大,两个产品面向的用户需求又有很大的重叠时,彼此也就出现了合作的可能。
用户消费 篇3
广州飞歌汽车音响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广州天誉创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创立于1997年。公司业务是专门给政府等企事业单位的多媒体会议室提供音视频设备、大型煤矿监控体系和体育场馆等大型指挥中心系统的音频和视频整体解决方案。公司也曾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多个体育场馆提供了大量的音视频设备。在2007年,天誉创高公司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决定从原来的公司投一笔资金进入汽车电子行业,成立了广州飞歌汽车音响有限公司。几年下来飞歌已挤身国内汽车导航产业的前列,和好帮手、路畅、华阳一起占据中国汽车导航业的四强位置。从一定意义上说,飞歌是幸运的,周辉也是幸运的,两次都搭上了社会和市场消费的热潮。我们都说好运气只是眷顾有准备的人,显然周辉和他们的团队在这一点上做到了。
如果说第一次创业由于没有太多的选择和资金,因而做的是跟他们专业相关的领域,然而第二次的创业,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原始资金积累,而且当时正值中国的房地产热潮汹涌澎湃,但他们禁住了种种诱惑,没有去搞房地产,没有去圈地,还是老老实实选择自己比较了解,技术和管理上都能有所延续的汽车电子行业。有一定积累的企业家,能够不头脑发热,始终清醒地知道自己的长短,这是相当不容易的一种品质,而有了这种品质和坚守,成功离自己就不会太遥远,可惜的是很多企业家看不透这一点。下面通过我们的访谈,让读者们一起走近飞歌,走进周辉的内心世界。
FLYAUDIO“飞歌”品牌的由来
《消费电子》:当时为什么会把公司和产品命名为“飞歌”?
周辉:我们团队经营了两家公司,在创建飞歌之前,我们是一家音频和视频的设备供货商。一直做到了2007年,当时也遇到了行业发展的瓶颈。经过市场调研和股东内部的商量,我们决定从这家公司中投资进军汽车电子领域。当然我们没有选择去做房地产,没去圈地,而是选择自己根基比较稳妥的电子行业,因为我们专长就是电子产品吧,还是做这行比较有信心。
虽然飞歌公司成立于2007年,但在产品上市之前,我们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06年下半年开始,我们成立了一个专门的研发队伍,在对汽车电子行业进行考察、研究和分析后,06年底开始着手产品的研发,经过一年的时间,产品于2007年底正式上市。
07年的时候想到这个名字,然后08年就注册下来了。当初之所以叫这个名字,主要考虑到汽车音响、汽车导航、DVD毕竟是汽车的娱乐系统设备,我们觉得娱乐的设备离不开歌声,美妙的歌声,所以品牌名称必须有一个“歌”字,当年我们的团队寄希望于新公司能在我们的努力下腾飞起来,所以就起了“飞歌”这个名字。
飞歌目前的市场状况
《消费电子》:飞歌目前的市场及国内外的销售情况如何?
周辉:其实市场地位不是由我们自己来评价的,而是由市场来检验的。不管飞歌现在的市场地位如何,在我们团队的心中都有一个清晰的追求,就是要把飞歌的品牌深入到消费者心中,而不仅仅是靠我们的代理商、经销商,当然这些伙伴是不可或缺的。要把飞歌这个品牌深入到消费者心中,让飞歌是车主心中喜爱的品牌,这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如果非要做个排名的话,我认为在个体消费者的心目中,飞歌的品牌形象是排在前面的。
飞歌汽车电子目前主攻的市场是国内,出口份额相对少些,内销和出口比大概是8:1。我们想先把国内市场做好,把自主品牌先抓牢。中国汽车电子市场潜力巨大,国内汽车每年销售1800多万辆,每月有100多万辆,新车需要装导航的每月也有50-60万辆,一年大概有600万辆,如果一台车机平均价格是1500,应该有100多个亿的规模,我说的是后装市场容量。
飞歌的核心竞争力
《消费电子》:目前飞歌的商业模式是怎样的?
周辉:一般来说,大的客户,我们自己定制开发。比如说半前装市场,如丰田、斯巴鲁、福特、吉利等,我们与这些汽车品牌的技术工程部门强强联合,共同开发,贴身给他们定点的车做一个定制服务,并确保把产品的品质做得最好,把质量做得最稳定,供货最及时,这个是给汽车厂家提供捆绑定制的销售模式。在后市场,我们采用共用平台、广泛车型、批量供货的原则。和广大渠道经销商和代理商共同打造可以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体系,一般来讲我们不做直营店,全部把经营权给到我们的合作伙伴,厂家和这些渠道商共同成长,把当地的服务努力做到令人满意,共同把市场做大做稳。当然,品牌的宣传还有售后服务,包括全国的信息服务系统,由我们厂家主导。飞歌给自己的定位很清晰,最主要的是要两手抓,一手抓研发,一手抓服务,中间物流的配送和批发环节,直接让代理商负责。
《消费电子》: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飞歌有哪些核心的竞争力?
周辉:事实上,我们和其他产品有什么不同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我们重视消费者的体验。无论是产品的外观、做工,还是软件的操控,我们都要力争给消费者带来舒畅的感觉。飞歌在刚成立的时候,我们就专攻消费者的路线。我记得我们的产品在07年刚上市的时候,价格是最贵的,比同行业贵一千多。当时很多代理商难以接受,也许当时他们考虑的是短暂的利益,所以我们就绕开了中间商,直接就到消费者。我们怎么到消费者呢?就从体验开始。我们坚信我们的产品比市场上所有的产品都好,当时非常有信心,于是在北京和上海召集了上千名车主,以非常优惠的价格让车主去体验,如果体验后感觉不好,可以直接告诉我们,如果觉得好,就告诉你们的朋友,把大家真实的使用体验写出来。结果,这里面大部分车主对飞歌的产品是非常认可的。我们当初就做这种消费者的体验,就搞这样的活动,也叫体验营销吧。所以说在消费者的体验层面上,飞歌是排在行业第一位的。我们的这种行为,引导了经销商的想法,因为有很多车主上门要装飞歌,虽然价格上高一些,但消费者也能接受。
《消费电子》:在重视消费者的体验方面,有没有相关的案例与我们分享?
周辉:我们有一个信息推广部门,就是专门收集车主的实用心得和产品建议,我们也专门开辟专线BBS论坛和车主直接交流,把他们的想法都收集起来,集中在下一个阶段产品研发的时候把这些理念融合到产品里面去。此外,我们每年也定期组织车友会,只要是安装了飞歌的车主都有机会到我们公司安排的地方进行面对面的深度交流。一直以来,我们把这项内容已经列入公司的章程来执行。
《消费电子》:服务,就是细微的地方见你企业的服务真谛。
周辉:除了重视车主的操作体验外,飞歌这几年来还特别强调对车主的尊重。什么是尊重?不仅在车主遇到问题时我们给予及时解答和服务,另外还定期给我们的车主组织活动。我们会定期组织部分客户去旅游,除了常规户外越野外,甚至去体验沙漠,我们提供一笔可观的经费,让他们去玩。除此之外,我们每年都会有一批导航免费提供给车主去体验,包括他们体验完了以后,我们也会把他们的感觉、他们的体验放到我们的官网上,让他们受到应有的尊重。
《消费电子》:目前飞歌有哪些主打的产品?
周辉:现在是这样的,我们有3条产品线,第一个是在渠道后市场的,是6500Ⅲ系列。专门针对汽车4S店的,像7500Ⅲ系列。我们还有一个黄金版8000Ⅱ系列,主要针对汽车音响有所追求的改装的用户,这是一个高端的系列。
《消费电子》:飞歌的导航产品在技术上有什么特点?
周辉:拿卖得比较好的7500Ⅲ系列做一个例子吧。原来这种GPS的机器采用的是windowCE系统,它从汽车打着火到启动,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时间才进入导航,但是又不能绕开一个系统从打开到进入正常工作的一段时间。这对车主来讲非常不便利,比如说你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因为对交通路况不熟悉,需要设导航,通常需要等待一些时间的,这样既不安全也降低使用乐趣。因此我们7500Ⅲ系列产品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做到快速启动,汽车一打着火,系统就已经开机。不像电脑那样,开机要等好长的时间。另外一个就是针对一些比较复杂的车,我们有一个内置陀螺仪的惯性导航系统,比如说大众的迈腾。所谓惯性导航,就是对一些比较复杂的环境,比如说停车场里面,还有隧道,还有没有卫星信号的地方,它可以继续导航,这就是惯性导航的特点,这也是我们特有的技术,我们考虑比较细。同时,我们针对大部分普通的车主使用苹果的手机,我们拿了一个苹果的版权,通过数字传输,可以读取苹果的音频和视频。在中国,很多可以读取苹果视频的机器都没有得到苹果方面的授权,而我们是合法的,我们已经进入苹果的认证体系,用苹果的芯片,读取苹果的视频,直接可以在车机上观看。我们类似的产品在美国还是卖得不错的,在美国,专车专用我们排第一。海外通用机的市场份额最大,专车专用机的市场份额还是比较小。在份额总量比较小的情况下,我们在美国可以排前列。在美国销售的产品都有认证,本来苹果就很注重知识产权,你要拿到认证才能与他们合作。总的来说,在7500III系列产品上面,我们有三个优势,第一个快速启动;第二个惯性导航;第三个得到了苹果音频视频的认证。
对企业来讲“过冬”是个常态的问题
《消费电子》:08-10年是中国汽车的快速发展期,但今年广州加入限购的行列,据说,将来发展的趋势是超大城市或多或少都要限一部分,怎么看待汽车电子的行业发展趋势?
周辉:08年到10年的井喷期,很多企业都活得相对滋润一些。到了10年年底,行业开始进入“寒冬”,我觉得这符合市场和社会的发展规律,没有行业和企业是一直长盛不衰的。
对于飞歌来讲,我们在寒冬期是在练内功,我们除了应对这种市场的规律以外,我们会把产品做得稳定一些,这样售后服务就减少,投诉减少,这样我们的服务成本相应也会降低,这就是练内功。每一个行业,尤其是电子行业,到了瓶颈后,新的机会其实也快出现了。比如像手机市场,苹果的出现革了当时已现疲态的功能机的命,但同时带来了智能机巨大的商机。我们汽车电子也一样,目前来讲,简单的GPS、DVD、蓝牙经过08年到10年的消费热潮以后,到了瓶颈。像我们这种企业,应该在技术的变革方面寻找新的出路,能否在这个行业重整旗鼓,让消费热潮回归?这也需要企业不断地研发,不断地去做市场的调研,不断地去研究,哪怕推迟一年两年,企业都要做这样的事情。
《消费电子》:我觉得任何企业,包括社会的发展规律、经济的发展规律,都是一种波浪形,总有起伏。聪明的企业,可能在日子很好过的时候,就开始准备过冬的粮食了,最终,这些企业都会笑到最后。而那种在日子好的时候挥霍无度,觉得赚钱来得容易,乱投资,乱做项目的企业,等到寒冬来临的时候,可能一下子就顶不住了。所以我很赞赏在寒冬练内功的这种观念,及对冬天来临时的淡定和平常心。
周辉:因为每个行业,每个阶段都有它的冬眠期,这段时间,对飞歌来讲,在过冬期里面,可以把内功练好的。来年,或者下一波,我们想在汽车电子占有一席之地。
未来汽车电子的发展方向
《消费电子》:新的产品会往哪些方向发展?
周辉:我觉得是像手机一样,通讯会放到车机。通讯不能理解成车联网,为什么车联网不能定义为通讯功能,车联网就是车与服务中心的对话,这个可能在中国不会引起热潮。更多的是车通过终端的体验感能不能满足消费者。为什么苹果的出现能打败诺基亚,他们就是体验感取胜,除了打电话外,它们还支持各种应用,提供各种好玩的游戏和应用给消费者。车机可能不需要那么多,但是接下来应用还是会增加,目前车机是不能通讯的,以后除了GPS,车机,还加入通讯功能,应用感受与手机是类似的,可以直接接手机应用,可以直接接手机的3G卡,它类似于pad,但是它比pad功能更专业,娱乐更多元化。
《消费电子》:为什么觉得车联网不能成为中国的热点?
周辉:车联网炒了好几年,我个人看法是从消费者的体验去感受的,第一,假设我是开车的,我跟他人来互联应用的实用性不大,第二,还没有运营商会投入,我们作为硬件商不能左右其发展,就像苹果一样,它能创造很好的手机体验终端,但是它还是不能取代电信营运商,我们也一样,我们是硬件商,但是还是不能左右电信运营方面的工作,他们的团队是非常大的。之前电信邀请我去参观电信的大楼,电信也展示了他们的产品,未来一个机顶盒就可以集成手机的所有功能,在电视上就可以交电费,查违章之类的,运营起来也只有电信能做这方面的工作,我们也只能制造他们的硬件产品。所以飞歌的定位主要是做一个好的终端,必须开发能支持运营商的3G卡或4G卡,能保证通讯上网的应用功能。至于车联网的特色功能,还是由电信运营商来想吧!我们就不想了,只要做好自己的终端就可以了。
好的合伙人是创业成功的一半
《消费电子》:为何选择进入汽车电子行业,而不是其他?
周辉:进入这个行业,我们不是拍脑门就决定的,当初选择进入这个领域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第一,汽车电子恰好符合我们之前做的产品,所以进入这个行业有连贯性。从技术层面来讲,比如说,原来我们有高清的触摸屏,包括触摸的控制指令,这个屏的触控技术我们已经具备,我们觉得从技术的眼光性,延续性来讲,这是我们原先积累的一个延伸。第二方面,当时我们也经过市场的分析,觉得汽车的GPS市场应该有一个比较大的发展,感觉到这个行业值得去投资,基于市场角度,技术的延伸,也比较有信心继续做这一行。
《消费电子》:很多人创业很盲目,容易跟风,看着别人在这个行业做得好,就进去了,没有考虑自己的条件是否成熟,是否在这个行业有积累和沉淀。所以今天的飞歌能在汽车电子领域做出成绩来,和你们当初思路清晰,定位清楚并一直坚持下来不无关系。
周辉:当年刚刚成立飞歌的时候,整个飞歌团队也就40人。其中20人做前期的市场分析和研究,经过他们的调研和评估,觉得我们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去延伸,这就意味着产品的研发没有障碍,有了这些前期的反复论证后,我们的信心就更足了,剩下的就是市场推广的问题,而不是技术问题。
《消费电子》:是否大学毕业后就自己创业?对于后来的创业者,有什么经验分享?
周辉:我们大学毕业后就开始创业了,飞歌是一帮长期在一起的团队经营的,广东企业都是有埋头苦干的精神。我认为,创业一定要找志同道合的团队,有理想有能力,大家一起携手共进退,人是至关重要的,大家需要互相给力互相支持。
用户消费 篇4
中国地暖财智沙龙现任轮值副主席李伟认为, 如今“富余推销, 过度消费”的现象普遍存在。对于一些原本可有可无的配件, 商家出于利益最大化的考虑, 会千方百计把它们设计到供暖系统中。一些只有在大户型家中才用得上的供暖设备和配件, 商家也会不遗余力地向小户型业主推荐。暖通集成商的上述行为之所以如此明目张胆, 是因为供需双方在供暖技术信息方面的不对称。这股风气不可助长, 因为它会阻碍供暖设备或系统的大面积推广。只有把性价比高的供暖系统推广到普通家庭中去, 才会更好地推动壁挂炉行业和地暖行业的大发展。
用户消费 篇5
一、用户购买需求研究笔记本电脑渗透率近八成根据ZDC前段时间推出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笔记本电脑在中国用户中的普及率非常高,已经有76.1%的用户表示目前已经拥有笔记本电脑。而在尚未拥有笔记本电脑的用户中,21,8%的用户表示有购买笔记本电脑的计划。仅有2.1%的用户尚未拥有笔记本电脑且不打算购买。笔记本电脑已经渗透在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图)参与调查的用户是否已经拥有笔记本电脑?用户购买的决定因素和类型、价位段产品配置为多数用户购机决定因素影响用户选择笔记本电脑的因素很多,但根据ZDC调查结果显示,多数用户将产品配置作为其购机行为的决定性因素,选择这一项的用户比例达到42.2%。将价格和品牌作为选购笔记本电脑决定因素的用户占比非常接近,均在二成以上。售后、便携性和外观等其他因素在用户消费行为中受到的重视度则相对较低。(图)用户选择笔记本电脑的决定性因素产品类型:游戏影音本成为最多用户选择在笔记本电脑的类型选择方面,33.1%的用户将目光放在配置较为高端的游戏影音本上。由此可发现用户目前购买笔记本电脑的最主要用途已经发生改变,娱乐需求成为大多数用户的主要目的。不同于以往性价比至上的观念,学生本在调查结果中所占比例为25.4%,与商务本24.1%的占比较为相近,均低于游戏影音本占比近一成。此外,轻巧便携的轻薄本也获得了11.4%的用户青睐。(图)用户对笔记本电脑的类型选择价位段:用户多倾向于4001-6000元产品在调查中,共有累计近六成的用户表示会选择4001-6000元价位段的笔记本电脑。其中选择4001-5000元价位段产品的用户占比最高,为34.1%,其余22.7%的用户选择了5001-6000元价位段产品。3001-4000元和6001-8000元价位段产品也分别受到了16.8%和15.4%的用户青睐。(图)用户对笔记本电脑的价位选择用户购买最看重的参数和处理器、显卡处理器、显卡和内存成为用户最看重的产品参数具体到笔记本电脑各项配置参数来看,处理器系列成为用户在选购笔记本电脑时最为看重的产品参数。显卡类型和内存容量的重要程度紧随其后。其次,硬盘容量和屏幕尺寸也受到了较多用户的关注。相对而言,产品的操作系统、蓝牙功能、3G上网功能、摄像头、指纹识别功能和人脸识别功能在用户选择笔记本电脑的过程中并未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图)用户最看重的笔记本电脑参数处理器系列:过半用户会选择英特尔Sandy Bridge产品英特尔Sandy Bridge处理器产品自年初上市以来,在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中的关注比例直线上升,目前人气已超过英特尔酷睿i产品,成为市场中最主流的处理器。这一变化在本次调查中也得到了印证。根据调查结果显示,55.5%的用户明确表示将选择英特尔Sandy Bridge处理器系列产品,而选择英特尔酷睿i系列产品的用户占比则仅为其一半左右。选择其余处理器产品的用户比例均不足一成。(图)用户对笔记本电脑的处理器选择显卡:近九成用户选择独立显卡和双显卡切换产品笔记本电脑的显卡方面,共有累计近九成的用户表示独立显卡和双显卡切换产品是其首要选择,调查报告《2011年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用户消费行为调查报告》。其中选择独立显卡的用户占比达到56.5%,选择具备双显卡切换功能产品的用户占比为31.7%。集成显卡产品由于性价比较高,受到了6.0%的用户青睐。(图)用户对笔记本电脑的显卡选择用户购买的内存、硬盘和屏幕尺寸选择内存容量:4GB和2GB内存产品是主流调查结果显示,在笔记本电脑的内存容量方面,大多数用户将目光放在4GB和2GB内存产品上,二者累计占比超过九成。(图)用户对笔记本电脑的内存容量选择硬盘容量:58.6%用户选择500GB产品由于笔记本电脑硬盘可更换,硬盘容量在用户选购笔记本电脑时的作用并不如前几项参数重要。根据调查结果,有58.6%的用户将选择容量为500GB的产品,有16.5%的用户会选择320GB容量的产品。(图)用户对笔记本电脑的硬盘容量选择屏幕尺寸:用户目光集中于14英寸产品在被问及笔记本电脑的屏幕尺寸时,由于14英寸产品集便携性与实用性为一体,受到了55.9%的用户青睐。15英寸和13英寸产品也分别有17.7%和12.3%的用户选择。选择其余尺寸产品的用户占比相对则较低。(图)用户对笔记本电脑的屏幕尺寸选择用户购买的摄像头、蓝牙和3G功能选择摄像头:过半用户会选择有摄像头的产品摄像头、蓝牙和3G功能在笔记本电脑中多处于附属品的角色,并未受到较多关注。从调查结果来看,53.6%的用户表示一定会选择带摄像头的产品,而对此表示无所谓的用户占比也达到了43.9%。(图)用户对笔记本电脑的摄像头选择蓝牙和3G上网功能:用户多持无所谓态度对于笔记本电脑上所附带的蓝牙和3G上网功能,调查中的用户多对其持无所谓的态度,分别有57.4%和54.0%的用户表示这两个功能可有可无。而表示一定会选择具备蓝牙功能和3G上网功能的用户分别有39.8%和30.0%。(图)用户对笔记本电脑的蓝牙功能选择(图)用户对笔记本电脑的3G上网功能选择用户购买的主要用途和信息获取途径产品外观:设计简洁大方的产品更受青睐目前市面上的笔记本电脑外观多以黑色、银色和白色为主,设计较为简洁。而在本次调查中,多数用户倾向于外观设计简洁大方的笔记本电脑,比例为76.0%。表示会选择外观设计独特、色彩鲜艳的笔记本电脑的用户仅占少数,占比分别为9.3%和5.8%。其余8.9%的用户则表示对产品外观并无明确偏好。(图)用户倾向的笔记本电脑外观
二、用户购买行为研究主要用途:休闲娱乐和工作需求为主随着经济发展,笔记本电脑普及率不断上升,最初消费者因为工作和学习而购买笔记本电脑的需求已经有所下降,休闲娱乐反而成为最主要用途。其次,表示购买笔记本电脑是出于工作需求的用户也占据较高比例。而以看电视/电影/视频、学习和玩游戏为主要用途的用户数量虽然不及选择前几项的用户多,但也占据一定分量。(图)用户购买笔记本电脑的主要用途信息途径:互联网专业IT网站成为最主要途径在被问及用户了解笔记本电脑相关信息的途径之时,绝大多数用户表示互联网专业IT网站是其信息来源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还有较多用户会从互联网专业IT论坛了解信息。而实体店和卖场、互联网广告、杂志和报纸上的广告及实体店的展示及说明作为信息来源的重要程度相对较低。其余通过他人介绍、产品发布会或活动展示、电视广告和街头灯箱橱窗广告了解笔记本电脑信息的用户占比则更低。(图)用户了解笔记本电脑相关信息的途径用户购买的渠道和购机时间选择购买渠道:六成用户从品牌专卖店和大型IT卖场购买产品关于用户购买笔记本电脑的渠道,品牌专卖店能更好的保证产品质量和售后,同时为用户提供舒适的购买体验,成为多数用户购买产品的渠道,有30.4%的用户选择这一项。而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传统大型IT卖场虽然不及以往火爆,仍有27.2%的用户表示会将其作为首选。选择网上B2C商城、家电3C卖场和品牌官网购机的用户比例较为接近,均在8.0%左右。(图)用户购买笔记本电脑的渠道购买时间:多数用户并无特定购机时间商家往往会在寒暑假和“五一”、“十一”等大型节日内展开一系列促销活动,以吸引更多消费者目光提升销量。但从调查结果来看,更多的用户对其购买笔记本电脑的时期并无特定要求,近半用户表示无所谓。其次有22.0%的用户会选择周末购机,而专门选择“五一”、“十一”和寒暑假购机的用户占比分别为17.9%和6.9%。(图)用户选择购买笔记本电脑的时期用户使用产品的频率和平均时长
三、用户使用行为研究已有用户使用产品多为2008年以后购买针对目前已有笔记本电脑的用户调查来看,多数用户使用的产品为2008年以后购买,即其使用产品的机龄在两年及以下。其中购机时间为2010年的占比达到34.3%。而目前使用产品购机时间在2008年及以前的用户约占三成左右。(图)笔记本电脑用户目前使用的产品购买时间使用频率:绝大多数用户几乎每天都会使用笔记本电脑笔记本电脑在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使用非常频繁,甚至很多消费者每天的工作都离不开笔记本电脑的协作。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高达80.0%的笔记本电脑用户几乎每天都会用到这一产品,使用频率为每周6-7天。而13.9%的用户表示会每周使用4-5天,5.1%的用户表示会每周使用1-3天。(图)笔记本电脑用户使用产品的频率使用时长:每次使用多在2-4小时在使用笔记本电脑的平均时长方面,33.1%的用户每次使用时长在2-4小时之内,25.1%的用户每次使用时长在4-6小时之内。选择6-8小时、8-10小时和10小时以上的用户也各占据一定比例。(图)笔记本电脑用户每次使用产品的平均时长用户预期的产品更换周期和忠诚度更换周期:2-4年是多数用户预期产品使用寿命在被问及用户打算更换笔记本电脑的周期时,有28.9%的用户表示以2-3年为准,25.1%的用户表示会在3-4年内更换新的笔记本电脑。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约四分之一的用户表示“没有打算,等笔记本电脑坏了再说”,这类用户往往对产品的更换周期较为随意。(图)笔记本电脑用户打算更换产品的周期用户的品牌忠诚度较低笔记本电脑的品牌粘着度,在本次调查中显得并不是十分明显,这受到品牌形象、产品质量、用户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2.1%的用户表示将在下次购机时继续选择现有电脑的品牌,而62.3%的用户持不确定态度。明确表示不会选择现有电脑品牌的用户占到5.6%。(图)用户在更换笔记本电脑时是否会继续选择其现有电脑的品牌?用户基本属性分析(一)
四、用户基本属性分析(图)参与调查的用户性别分布
2、用户年龄分布(图)参与调查的用户年龄分布(图)参与调查的用户所在地区分布
4、用户学历分布(图)参与调查的用户学历分布用户基本属性分析(二)
5、用户所在行业分布(图)参与调查的用户所在行业分布(图)参与调查的用户职业分布
7、用户职位分布(图)参与调查的用户职位分布
用户消费 篇6
用户对在线教育的态度
用户对在线教育的态度能基本反映在线教育的发展阶段和发展前景,如果用户不看好,说明在线教育还在发展初期、观念培育期,发展前景不太明朗。此次计算机研究院所做的调查表明用户对在线教育非常认可,现在及未来都有很高的参与度。
用户对在线教育抱积极的态度
计算机世界研究院统计显示,七成多的被访者看好在线教育,认为在线教育是当前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有六成被访者认为如果在线教育效果好、价格合理,会考虑使用。这表明,在线教育得到用户的普遍认同,未来在线教育有成为用户接受教育主流模式的可能性(见图2)。
效果不理想和收费过高是阻碍用户参与在线教育的主要原因
在被调查人群中,有68.0%的用户接受过在线教育,32.0%的用户未接受过在线教育,这表明大多数人已经接受并体验了在线教育这种形式。其中没有接受过在线教育的原因主要是担心在线教育效果不理想、在线教育收费太高,其次是对在线教育不了解及没有在线教育的需求等(见图3)。目前我国在线教育在处于摸索期,还存在教育质量不可控、教育效果无法保证等众多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根本问题,用户参与在线教育的需求才能得到激发,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去了解,去参与在线教育。
对于未参与在线教育的占32.0%的这部分用户,调查显示,他们未来参与在线教育的可能性达50.0%。这表明尽管在线教育目前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用户对在线教育还是比较支持的(见图4)。
用户参与在线教育的行为分析
用户在线学习有什么样的习惯对于在线教育企业很重要。如果企业开发的教育产品不符合用户的习惯,那么产品将面临失败的结果。那么,用户在线学习主要学习哪些内容?主要上哪些网站学习?他们是如何选择学习网站的?他们一般是在一天之中的哪些时段进行学习?他们喜欢采用什么设备学习?每月花费多少在在线教育上?他们对目前的在线教育有什么建议?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得以发现用户参与在线教育的一些行为习惯。
职业技能培训和英语培训成为在线学习的两大主要需求
调研显示,近一年用户参与过的教育培训类型主要是职业技能培训和英语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如财会培训、IT培训、职场兴趣班、财经培训、司法培训等,用户通过职业技能培训,能直接提升工作技能或获取相关行业证书,对于提高工作收入十分有利。所聘人才是否具备良好的英语能力对于有外资背景的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对用户来说,提升英语水平也能提升身价,大幅提高收入(见图5)。
新东方网校是用户参与最多的在线教育品牌
新东方网校和沪江网校均是主打英语及其他语言培训、出国培训、考研培训、职业培训等的在线教育平台。新东方网校是传统培训机构向线上发展,有强大的实体办学机构,且在英语培训方面有较权威的品牌声誉。对于自主学习能力不够强的用户来说,新东方网校是学英语的较好平台。而沪江网校以网络培训为主,目前刚发力线下培训。沪江网校有活泼的网站界面、良好的学习氛围、优惠的价格,对自主学习能力强的用户来说,是不错的选择(见图6)。
口碑、师资、价格是用户选择在线教育主要看重的因素
用户在选择在线教育品牌时,主要看重的前三大因素是口碑、师资、价格。良好口碑的形成包括许多方面,比如品牌、培训效果、教学质量、师资、价格、课程趣味性等。因此,在线教育品牌在运营时要十分注重口碑的积累。师资是硬件,师资力量较强的企业更可能生产出好的教育产品,更让人可信。价格也是用户选择教育品牌的一个重要因素。性价比高,且价格在用户承受范围内的产品更可能成为用户的选择对象。
在职人员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
调查显示,52.9%的用户在线学习的时间段主要集中在下班后,50.0%的用户则在周末或节假日进行在线学习。从用户每天投入学习时长来看,5成多的用户每天投入学习的时长为30-60分钟,近3成用户每天投入学习的时长为1-2小时。这表明,在职人员由于上班的原因,主要利用碎片化时间来学习。
移动设备目前依然弱势,但有较大发展空间
在问到用户“喜欢采用什么设备在线学习”时,88.2%的用户选择个人电脑,选择手机和平板电脑的用户比例分别达32.4%和26.5%,这表明传统的个人电脑在在线教育的硬件路径中仍旧占绝对优势,移动设备还有很大的潜力。随着4G网络逐步普及、流量资费下降,以及用户对手机在线教育支付意识的增强,未来人们使用移动端进行在线教育的比例还会增大。
担心影响视力是用户使用手机在线学习的最大顾虑
调查显示,用户对教育类手机应用最大的顾虑是“担心影响视力”,因此教育类手机应用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如何平衡用户注视屏幕的时间和产品的使用体验;其次顾虑的是“与教师或其他学习者的互动性差”、“网速等原因可能造成的授课质量下降”,因此在设计软件时要在用户互动性方面多加考虑,而网速则有赖于运营商的网络建设(图7)。
用户对在线教育花费承受能力不强
66.2%的用户每月在在线教育上的花费在500元以内,只有不到3%的用户每月花费超过1000元,表明用户对在线教育花费承受能力不强。
用户对教育类手机APP软件付费意愿较高,高达72.7%的用户愿意支付,反映出样本用户对于收费产品表现出不错的接受度。愿意付费的用户中,愿意支付“10元以内”的占比较高,为36.4%,这与大多数手机APP软件的价格区间接近。
用户希望目前在线教育增加互动性、降低培训费用
目前在线教育还有很多让用户不太满意的地方。在让用户对目前的在线教育提出建议时,有33.3%的用户希望“能增加互动性”,21.4%的用户希望“降低培训费用”。互动性不够强是目前整个在线教育行业的通病,如何增强在线教育的互动性是在线教育供应商正在探索的难题。此外,尽管很多在线教育课程是免费的,但还是有些课程是收费的,而且价格比较贵。这表明,在线教育产品要获得更多用户认可,需要提升产品的性价比。我们相信,未来当用户数量足够大或产品竞争足够激烈时,在线教育产品性价比一定会得到较大提升(图8)。
人工智能设备,虚拟现实将是移动互联网之后的下个重大革命性技术。在线教育的大潮下,中国的多家教育机构、硬件厂商、互联网公司不仅看到了PC端、移动端的机会,也在想办法占领客厅教育,用虚拟课堂的形式实现直播教室与电视机、电脑、手机/iPad的4屏联动。
——《2014搜狐教育行业白皮书》
用户消费 篇7
手机上网的用户规模史无前例地对传统互联网发起冲击。根据近日发布的《中国手机上网行为研究报告》, 截止2008年底, 超过6.4亿的中国手机用户中, 用手机上网的用户数已经超过1.176亿, 可被认为是电信消费市场翻开的新篇章。
另据国外媒体报道, 在40亿全球移动设备连接数中, 移动宽带连接近1亿。业内人士甚至预计2013年全球移动市场的移动设备连接数将达60亿, 增势备受期待。
极具视觉冲击的两组统计数据凸显同一趋势。如何结合互联网和移动宽带服务, 探讨最适合消费者的盈利模式成为未来电信业的主流要求。
移动宽带彰显全球规模, 颠覆传统生活消费模式
这是3G时代的时尚体验, 也愈发成为电信消费市场的大众需求。手机已经成为宽带支持的多媒体设备, 连接成熟的大众市场与新兴市场。
这首先是全球发展趋势。预计从2008年到2013年间, 全球移动流量将增长66倍。在3G乃至4G移动互联网推动网络转型的热潮中, 技术已不仅是技术, 而是作为为用户提供移动视频乃至种类繁多的移动宽带服务而存在。据预测, 未来4年, 速度超过3G的移动宽带手持设备及高速无线网卡或数据卡将承载超过80%的全球移动流量。
同时, 手机宽带掀起的还不止显而易见的消费热。手机宽带网络发展将促进全球经济增长, 并刺激各国政府加大在该领域的投资热, 同时增加的, 不仅是就业机会, 还有社会效益。从这个意义上说, 移动通信技术渐成消除世界上最偏僻地区贫困的最有力工具之一。
这一商机和规模效益从何而来?两大推动力:互联网业发展壮大对移动服务的整合, 以及新兴市场需求和用户的增加, 这就为移动宽带的风起云涌增添了更多的发展筹码。
移动互联市场呈三大特点, 大众使用重时尚便捷
就我国而言, 手机上网规模的不断增加和人群的不断扩大, 赋予了移动互联网市场更广阔的前景和消费群体年轻化、使用频率持续上升、应用服务即时性等特点。
相关报告显示, 从消费群体上看, 80后群体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主体用户, 占手机网民总数的70.8%。预计在五年内能实现男女比例的基本平衡。这就凸显出移动互联网消费市场覆盖面的日益均衡。
从使用情况上看, 我国手机上网用户的上网频率正稳步提高, 每天多次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占到了34%。这一趋势为今后的市场规模提供了更大的准备空间。
从产品内容和应用上看, 我国移动互联网应用产品的不断完善成为消费市场火爆的重要基础。报告显示, 移动互联网应用产品中, 应用率最高的依然为即时通信类, 占整体的31.2%。而交友社区类产品则在2008年取得了显著的市场突破, 此类产品强大的聚众能力为发展提供了利好。
另据CNNIC报告统计, 娱乐应用仍是移动互联网用户选择的主流。其中手机音乐的活跃用户约600万, 手机电视、手机博客等的活跃用户数量约200万, 手机WAP邮箱业务的活跃用户总量达约240万。
多元化的移动宽带业务产品和手机上网应用服务表明, 未来的电信消费市场将更注重用户体验和时尚便捷需求。
探讨适合消费者的盈利模式势在必行
对于这场消费热掀起的“盛宴”, 专业人士们认为, 各国政府应制订政策, 鼓励加大对移动通信服务和网络领域基础设施的投资, 营造稳定而良好的监管环境。
这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发展前提, 但更本质的, 是要从移动服务的内容和推广模式上给予完善并创新, 同时, 对此唱主角的, 也不应仅是政府一方, 更需要包括监管、运营商和消费者在内的社会各方的广泛参与。
一方面, 实现不同国家移动宽带服务的兼容性, 扩大移动通信设备的使用范围, 降低制造成本和终端用户的使用成本, 是整条产业链的需求。
用户消费 篇8
近年来, 随着各国宽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网络基础设施和规模在全球加速推进。伴随着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 互联网的普及率在提高, 2002年我国的网民数是5 910万, 而2012年我国的网民数已达到5.64亿。据有关机构统计, 过去10年中美国每天都使用互联网的人群比例已经从总人口的1/2上升至3/4左右。互联网现在几乎成为人们一切活动的关键组成部分。特别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 互联网接入带宽与速度的提高, 互联网的娱乐功能正在增强, 在北美地区互联网高峰时间固定接入中享受实时娱乐服务的流量从2009年的30%上升到2010年的43%。
越来越多的人群通过互联网享受视频服务, 有机构预测2015年西方国家家庭的电视普及率将达到98%, 互联网普及率将达到91%, 两个数据将越来越接近, 因此视频服务市场正在转型, 互联网作为媒体分发平台与电视展开竞争。
在西方国家, 用户收看电视的优先次序正在发生着变化, 以前用户总是先看广播电视播放的内容, 如果没有感兴趣的节目, 再看数字视频录像机录制的内容, 如果没有任何存储内容, 尝试点播内容, 如果寻找某一特定节目, 则上网搜索。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用户意识到, 几乎所有内容都可以通过点播或在线观看, 用户无须再刻意记住观看时间或提前录制观看内容, 因此, 电视广播和数字视频录像机的使用率正在逐渐降低。
2012年国际咨询公司SA在美国和西欧市场对用户在收看内容时选择平台的偏好度做了一项调查, 问题是:假如在电视机、计算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这4块可供选择的屏幕里, 只能选择1个作为唯一的娱乐、通信设备, 你会如何选择?调查结果是:有45%的受访者选择了计算机, 毕竟计算机的计算处理能力目前在四者中还是最强的;有38%的受访者选择了电视机, 所以电视在观众心目中的重要性依旧很高;有14%的受访者选择了智能手机, 3%的受访者选择了平板电脑。
并且就使用时间而言, 电视仍然具领先地位。18~24岁、25~34岁、35~49岁、50~64岁和65岁以上用户每周使用电视的时间分别是26.28 h, 30.34 h, 36.23 h和44.54 h, 而通过计算机使用互联网和在线观看视频的时间则相对较低。
虽然广播电视仍然是最为普遍的娱乐方式, 但是用户通常倾向于在电视播放的同时处理家务或上网等, 因此看电视的有效时间只占39%。用户通过在线媒体观看自行选择的内容时, 通常注意力会非常集中, 然而在线观看、点播或回看服务又是广播电视的补充, 它可以令用户能够紧密跟踪其喜欢的电视节目, 且再次赶上直播节目的进度, 观看由广播电视播出的相应节目。所以网络视听等新媒体与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具有相互竞争、相互依托的关系。
2 用户消费行为的变化催生连网设备激增
据有关机构统计, 2012年具有互联网接入功能的终端出货量约30亿台, 与2011年相比增长了33%, 预计2016年出货量将增加一倍, 达到60亿台。目前全球每个家庭拥有1.7台可以接入互联网的设备, 预计到2016年将达到3.4台。目前1.7台的单位家庭保有量看上去并不高, 但考虑到欠发达和信息化程度较低的地区, 这一数字已经很可观了。在美国及西欧现在每个家庭可接入互联网的设备已经高达5.6台, 而预计在2016年将达到10~12台。
电视经历了从传统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的转变, 随着终端种类的增加, 收看节目的屏幕已经不仅仅只是电视屏, 计算机、平板电脑、手机都成为人们收视的选择。随着可接入互联网终端的增加, 用户收视变得更加自由方便, 网络电视、网络视频这种新媒体在现在行业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3 用户消费行为的变化催生媒体生态环境变化
1) 内容分发和传输渠道多样化, 广播电视网络运营商将被管道化。
传统广播电视从前端到终端分为:内容制作和集成、内容分发基础设施、内容接收和用户三个环节, 它们各司其职, 电视服务提供商不可或缺。但是新媒体分发渠道正在发生变化, 未来用户将可以跳过网络运营商, 而收看电视节目。特别是当广播电视台、节目制作公司直接向用户销售产品与服务的方式在技术上成为可能时, 将可以完全跳过中间环节直接将产品与服务送到用户手中。
未来网络运营商将被短路, 成为管道商, 无法从全球电视收入中分羹。这也是广播电视网络运营商未来将面临的挑战。
2013年2月26日, 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在MWC对话凤凰科技时表示, 现阶段中国移动主要面临传统运营商、互联网企业两种类型的竞争, 而OTT技术发展不可避免, 来自互联网企业的竞争比传统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更严峻、更可怕。中国移动将继续执行“智能管道、开放平台、特色业务、友好界面”16字移动互联网策略, 做好流量经营与语音经营。广播电视网络运营商也应加强这方面的应对能力, 把广播电视网络逐步改造成智能化网络的工作纳入今后规划, 未来随着三网融合的不断推进, 网络租赁服务也必将会成为广播电视网络运营商的重要业务之一。
总之, 媒体分发和传输渠道日益多样, 用户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的网络、设备和选择方案”供其获取内容。
2) 传统的电视广告计价模式将被瓦解, 电视台广告收入增长将不断放缓。
从广告收入来看, 由于从线性电视到点播和在线观看视频的演进打破了传统的电视模式, 因此仅关注“实时”观看的常规观众统计方法出现不足, 无法获取和体现真正的观众数量, 因此黄金时段这一现象的广告价格要高于非黄金时段将被瓦解, 且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网上收看电视节目, 广告主在分配投入的时候, 更多地将资金分配到网络等一些新媒体上。传统电视广告的收入增长将不断放缓。预计未来其增速将小于1%, 整个市场将以一个比较平滑的曲线发展。全球电视广告收入水平如图1所示。
3) 广播机构可以直接面对消费者, 提供360度的娱乐体验, 打造全媒体、全业务服务。
互联网接入设备的激增导致出现了多屏、多终端的新兴消费模式, 主屏消费放缓, 多屏点播需求增加, 如基于IP的点播服务在年轻群体中大受欢迎, 传统封闭分发平台的削弱, 新兴分发平台带来的广播机构直接面对用户, 为广播机构带来了潜在的广告价值, 英国广播机构BBC、ITV和英国电信BT正在联合推动在宽带网络上分发点播电视, 目前其直接面向用户的品牌服务为BBC i Player、ITV Player。
以前广播机构的节目需要通过网络运营商提供服务, 但现在其可以通过网络等渠道直接将内容提供给消费者或与用户产生互动, 并与其建立消费关系。因此目前国际广播机构制作的节目已不单单只是节目本身的那几十分钟内容, 现在的节目可以包含台前幕后的方方面面, 更注重观众的参与度。例如MTV的年度重头戏——MTV音乐录影颁奖典礼。在以前MTV只是简单地对典礼本身进行直播, 而现在因为观众有更多渠道、更多屏幕来收看节目, MTV也开始充分利用各种渠道, 扩大节目的影响力。节目开始前先在网络上发起一些投票, 并放出节目的一些采访、花絮等内容来吸引用户, 以保证直播时的收视率。在直播时为观众提供第二块屏甚至是第三块屏的互动平台, 让观众参与到节目中。在直播结束后再将节目的后续内容放到视频网站。现在的节目直播已经不只是单纯的直播, 它涉及到多终端、多平台、360度的包装, 所以对于广播机构, 电视现在只是其传播的一个部分, 要通过网络以及其他平台打造360度的娱乐体验。
目前我国湖南卫视已在开展这方面的尝试, 它推出了一款名为“呼啦”的电视互动社交应用, 用户通过“呼拉”这个应用可以对节目内容发表评论, 与朋友一起探讨剧情, 对节目内容提出建议, 这一应用吸引了大量的电视用户, 特别是年轻用户的关注, 使得电视台可以直接面对用户, 搜集到用户的收视习惯和爱好兴趣, 从而为今后频道的节目内容改进与设置以及广告的精准投放起到重要作用。
未来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要对自己的发展策略进行调整, 以适应新的媒体发展环境。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 对于媒体行业内的所有参与者而言, 市场正在“重新洗牌”。传统电视服务提供商正逐渐被短路。2) 媒体行业的业务模式和发展策略均在演进和变化, 多屏使用的发展势头日渐强劲。3) 消费者观看节目方式的优先顺序正在发生转变, 而且希望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内容, 但还没有一种设备能够覆盖用户的所有应用场景。4) 非线性视频消费增长, 基本是对广播电视的补充, 并不能够完全替代广播电视模式。5) 广播电视仍然是最为普遍的电视娱乐方式。6) 消费者通过多屏幕观看行为从被动观看发展为交互体验, 将电视和个人设备 (特别是平板电脑) 的使用结合在一起是人们的追求。
4 未来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
1) 未来广播电视——创造一种能够将所有设备完美应用的生态系统的消费者体验, 实现和谐互动的全媒体, 全业务。
下面总结一下电视屏、手机屏、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各自的功能特点: (1) 电视是以媒体为中心的增强型共享体验; (2) 手机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获得信息, 享受娱乐; (3) 平板电脑舒适安逸、便携、快速连接和媒体体验; (4) 笔记本电脑个人与工作, 用于提高生产能力和效率。
未来应根据上述各种终端的特点创造一种能够将所有设备均完美利用的生态系统的消费者体验, 实现全媒体、全业务运营。
2) 未来广播电视——实现智能化。
近年来, 科学技术正在突飞猛进的发展, 特别是计算机技术, 使许多人们的想象和需求都变成了现实,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未来广播电视将根据用户消费行为的变化, 无论是从用户所需要观看内容的获取, 还是从广告推广、用户终端体验、播出分发平台, 都将朝着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将在充分提供人性化、舒适性体验的基础上, 满足人们文化娱乐的需求, 因此, 国际有关机构预测未来广播电视技术发展趋势如图2所示。
5 对我国广播电视的发展建议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掀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用户消费 篇9
一、用户消费的行为转变
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我国的网民数在2012年就已经达到了5.7亿之多。据专业机构统计, 在过去的十年时间里, 美国每天使用互联网人群, 已经由百分之五十上升到了百分之七十五。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2015年预测西方国家对家庭中互联网的普及率将达92%, 而电视的普及率将达98%, 从数据可以看出, 互联网已经成为电视的主要竞争对象。用户优先选择看电视的行为习惯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对着网络迅猛的发展, 几乎所有节目都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进行收看, 这大大的降低了人们对电视广播以及数字录像使用的频率。西方对用户在选择收看内容方面的习惯进行调查, 对用户消费行为的变化来看, 广播以及电视在技术方面的发展处于一种比较放松的状态, 用户使用新媒体时多在公共环境或是移动状态下。
二、广播电视发展趋势
广播电视具体发展转型方式如下:首先是要将广电向互联网品牌方面进行延展, 摒弃原有单一的电视品牌平台;其次是将广电内容进行全渠道推送, 通过自建平台或是借用渠道的方式, 将广电内容向全媒体推送;将服务机构进行媒体性的转型, 不定格于单一的内容单方面传播, 而是作为托借的内容进行信息传播;最后就是要紧跟社会流行趋势, 广电注重与观众在制作播出以及推广的时候进行互动。
在一项针对电视、电脑、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四种屏幕中选择唯一娱乐设备的调查中, 45%都选择了电脑, 38%的人选择了电视机, 这说明电视还是在人们生活娱乐中占有一定地位的, 14%选择智能手机, 而3%的人选择平板电脑。通常人们观看电视的时间还是相对于其他几种方式比较长, 但是用户在观看电视的时候通常同时进行其他家务活动, 并不能集中精力关注电视中播放的内容。相反, 用户在线观看自行选择媒体内容时, 注意力会比较集中, 用户可以在数字媒体中观看自己喜欢的节目, 追赶直播节目播放的进度, 通常都是观看广播电视的播出的节目。因此网络新媒体同传统广播电视还是处于一种相互依托关系的。
三、用户消费行为转变带动媒体生态环境转变
随着内容以及传播渠道多样化的转变, 广电终将被网络运营商管道化。传统广电主要分为三个环节:对内容的制作以及集成;分发内容基础设施;以及用户对内容的接收这几个环节, 在对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都是不可或缺的。随着新媒体发布渠道的改变, 预测未来用户很可能直接越过网络运营商观看电视节目。尤其是广电以及节目制作单位将产品, 以及服务直接销售给用户的技术的实现。网络运营极有可能被越过, 不能直接参与到全球电视的收益分红过程中去。这也是未来广电的网络运营商面对的重大挑战。中国移动的董事长曾在访谈节目中, 表示当前中国移动主要的竞争来自于传统运销商以及互联网企业这两方面, 而对于OTT在技术方面的发展前景, 无疑是来自互联网企业的竞争要远远高于传统运销商。中国移动将加强对流量以及语音的经营。广电运销商也应将这方面能力进行加强, 将广播以及电视转化成具有智能化的网络形式。未来将结束以传统电视广告进行计价的模式, 但是电视台对广告方面的收入增长是不能放缓的。对广告的收入, 在线进行视频观看以及进行电视的线性点播以及改变了传统电视观看模式, 常规仅关注实时观看数据的统计方法已经不适用了, 这种方法已经不能获知真正的观众数量了。传统对黄金时段广告费收费高于非黄金时段的时代已经过时了, 更多的用户开始习惯于用网络进行节目的观看, 广告投入商在进行广告投入的时候, 应该适当的将资金多分配到网络这样的新媒体中, 传统电视对于广告方面的收费将不断放缓。为了预计会比现在的增速降低1%。
四、结语
广电对文化的生产以及传播有着重要作用, 用户优先选择看电视的行为习惯已经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对着网络迅猛的发展, 几乎所有节目都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进行收看, 这大大的降低了人们对电视广播以及数字录像使用的频率。因此建议当前广播电视行业应尽快研究采用新兴技术, 打造一个符合现代传媒发展的新兴技术体系, 从而多方位的角度满足用户的观看需求。为实现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文化而努力。
摘要:对近些年用户消费行为变化进行分析, 重点是对国内外用户在电视以及互联网方面消费行为。随着用户消费行为转变, 网络设备随之升级, 媒体环境生态化, 在对这些变化进行分析后, 预测广播电视技术为了发展趋势, 并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广播电视,发展趋势,消费行为
参考文献
[1]景义新.媒介进化论视野下的i Pad人性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13.
[2]周利安.有线数字电视项目风险评估与决策方法及应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2.
[3]沈向军.三网融合背景下中国有线电视发展的战略选择[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3.
用户消费 篇10
关键词:用户需求,饮食类网站界面,设计策略
一、界面设计和用户需求
界面,它是人与物体互动的媒介,是人与使用对象之间传递和交换信息的媒介。网站界面就是用户在浏览网站时看到的,感知到的所有内容、信息,可以说网站界面就是网站本身。
尊重用户需求是“以用户为中心进行设计”的最重要的设计理念。需求就是促使个体由不满足到重新追求满足的过程。用户的行为,是从需要开始的。需求它是人正常的一种心理活动,是与生俱来。从不同方面,我们可以对用户需求进行分类:
按照需求对象的不同,可以将需求分为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物质需求也是人最基础的一种需求,通常是为了满足生理性需要而产生的。精神需求则更加虚幻和抽象,更偏向于人们在思想,心理或者是伦理道德上的一种享受、愉悦、尊重等这种无形的需要。精神需求的满足是以物质需求为基础的。
按需求的的可见程度来说,我们可以分为显性需求和隐性需求。显性需求一种外在的,显而易见的,它是用户已经表现出来,能够被人所知或能够被发现的需求。而隐性需求就是与之相反的,不易被察觉的,甚至有时连用户自身都没有察觉的需求。
此外,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根据人需求的先后顺序、高低层次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由低级向高级的的将用户需求分为了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以及最高等级的自我实现需求(图1)。高层次需求的满足以低层次需求的实现为基础。
二、网站界面设计中用户需求的主要层次
(一)可用性层面上的需求
ISO 9241-11国际标准对可用性作了如下定义:产品在特定使用环境下为特定用户用于特定用途时所具有的有效性、效率和用户主观满意度,即用户使用产品能否完成他的任务,产品能否实现其最主要的功能。比较我国的几类网站可以发现我国网站的可用性水平参差不齐,在网页界面的外观和新技术上花费的心力过多,试图以外在的因素来吸引更多的用户,在网站可用性上却存在很多隐患,忽略了用户的根本需求。
(二)易用性层面上的需求
易用性是使产品能更适应于人的认知和行为,在满足了可用性基础上实现的更高一层次的需求。例如界面交互操作行为上的便捷、高效、少错;内容上的新颖,并且用户可以只需要简单的学习就可以很熟练的操作产品等等这些都是产品在易用层面上能带给用户的舒适、愉悦体验。例如,我们在使用饮食消费类网站时,最后会涉及到支付的问题,清楚、明了的交互操作,能让我们在操作中知道每一笔款项的去向,对用户来说安全、可靠,没有障碍。
(三)情感性层面上的需求
情感与情绪在日常决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情感能够帮助人们做出决策。我们所做的任何事情都包含认知和情感的成分——认知赋予事物意义,情感赋予事物价值,所以满足用户情感上的需求十分重要。唐纳德·诺曼在《情感化设计》一书中将人的情感分为三个层次:本能层、行为层、反思层。设计网站界面时,我们也通过这三个层面来进行设计。本能层次设计是自然的法则,在本能层次中,注视、感受和声音等生理特征起主导作用。事实证明,有美感的物品能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我们认为某一事物“漂亮”,这个判断来自本能层次,界面中视觉设计可以提高网站的外观效果,网站中使用优美的图片,干净的布局,合理的颜色搭配等都会让用户觉得“漂亮”,这样就增加了使用网站的吸引力;行为层次设计和使用有关,在网站的使用过程中,功能清楚、逻辑合理、交互操作方便等这样的使用感受,也为用户带来愉悦的情绪;反思层设计涵盖诸多领域,它常常决定着一个人对某件产品的整体印象。网站布局的个性化、内容的独特性、使用效率的快捷等这些都关系到网站在用户心中留下的整体感受。
三、用户需求下的饮食消费类网站界面设计策略
(一)要充分了解用户的各种需求
美国设计领域的著名学者——唐·诺曼(Don Norman)曾说过:如果在用户界面设计和人机交互领域中有任何神圣的原则,那必然是“了解你的用户”。这里的用户指的就是使用某一产品的人群,了解用户的核心就是在于能够读懂用户的心理活动,清楚的知道用户的期望是什么,了解他们真正的渴望与诉求。只有对用户需要有充分了解的前提下,才能准确的将产品的使用方法,操作方式传达给用户,才能设计出好的网页界面。
以饮食类网站来说,有的用户使用这类网站是为了满足生理需求,而有些用户是因为在网上进行订餐能够享受到优惠,还有一部分用户是因为对该地区不熟悉,希望通过这类网站来寻找当地的特色产品,因为需求不同,他们的渴望也就不同,如果没有充分了解用户的不同需求,只从单一的某一方面考虑,那么网站未来的路便不会长久。
(二)充分考虑不同类型用户的需求
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同类型的用户,对产品的使用方式和使用流程是不尽相同的。有一些可能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而有一些可能还是处于一个模糊的状态,因此饮食网站的界面设计要注意的是,要根据不同类型的用户,进行不同方式的设计。
以一些餐饮企业的官方网站来说,网站的信息量就信息平台类饮食消费网站来说会少很多,因为通常选择这类饮食网站的用户是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类型的物品,所以整个网站在界面布局上不会太过复杂,主要突出的是企业自己的特色产品。例如,海底捞火锅的官网(图2),网页使用一栏式的分布设计,除了顶端的导航栏外,其余部分再没有进行过多的划分;网页上的图片是诱人的火锅特写展示,以及一些值得推荐的单品,文字类信息相对较少,图标设计活泼,整个网页颜色的运用上也没有更多的束缚。
(三)各层次需求要统筹兼顾
通过对用户需求类别的分析,我们了解到各需求层是多种多样的,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因此在进行界面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各种需求层面,统筹兼顾。如我们在进行网站界面的视觉设计时,若只将视觉设计作为实现产品外观,增加产品审美需求的手段,那么可能会使用户觉得产品徒有其表,内容肤浅,一个好的界面设计应是由内而外的,它的易用性和审美性是彼此协调的。
四、结语
以上是用户需求下的饮食消费类网站界面设计探索。在视窗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界面设计显得尤为重要。饮食作为人们最根本的需求,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饮食消费类网站是从根本上为大家提供了实质性的帮助,设计师如何设身处地的从用户需求的角度出发,在满足了用户的根本需要后,如何能建立更好的用户体验是我们在进行饮食类网站设计和策划时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李彬彬.设计心理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27.
[2]百度用户体验部.《体验·度—简单可信赖的用户体验》.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3]杨颂.B2C网站界面设计中用户潜在需求的挖掘与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13.
[4]杜鹤民.信息艺术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包装工程,2013(18).
用户消费 篇11
MEMS可以分为加速计、陀螺仪、麦克风、压力传感器、振荡器……等几大类。目前在消费类电子市场认可度较高的是加速计、陀螺仪。本文开头将以这两个应用为切入点,叙述一下这两者的不同,以及最主要的是这两者给消费类电子市场从业者所带来的一些新的启发。
加速计,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MEMS传感器技术在消费类电子应用当中的扩展应该归功于MEMS加速计。正是因为有了基于加速计的Wii的诞生,让市场认可了MEMS技术进入消费电子市场的可能。并且,随着工艺技术的不断进步,加速计器件的价格不断下降,同时功能上也从单一方向的单轴模式发展到了现在的3轴模式。基于加速计设计的一些消费类电子产品将成为2008年市场上面的亮点。
加速计的动作识别功能被广泛应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走、跑、跳、使用手机、音乐播放器或摄像机等许多动作,都有其独特的动作模式。机器和设备(如工业电机、病人监控器和大型设备)自身内部也有独特的动作模式。使用加速计,我们可以检测这些独特的动作信号,而不再限于使用杠杆、按钮、开关、操纵杆,以及其它需要特定动作的手动控制机制。加速计可以作为新的用户接口,为我们提供自由的动作。比如,笔者所看到的,通过感侧手机掉落运动而及时启动磁盘驱动器保护;以用户上下或左右摇动手机来实现清除输入的指令(比如短信当中的删除);以手机充当计步器再与GPS结合实现的“寻宝游戏”……当用户的操作体验从传统的按键、旋钮当中解放出来的时候,这些新型的应用创意是无穷无尽的。
由于消费类电子产品用户的操作完全不可预测,因此拥有X、Y、Z3轴的加速计必是大势所趋。并且我们也看到,随着开发技术和产品的发展,产业对于3轴加速计的市场定位也越来越清晰,处于上游的半导体厂商产品的创新也越来越贴近市场需求,Freescale、ST、ADI等国际巨头都对这一市场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在今年竞相推出功能类似的低g值的3轴加速度计产品。Freescale(中国)有限公司技术销售经理刘晟表示,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是今后消费电子产品发展的一个方向,据乐观估计,有望成为便携应用中的标准配置。
Freescale:Freescale推出采用0.8mm厚LGA封装加速计MMA7450L,提供I2C和SPI总线。除此之外还提供一系列嵌入特性,如阈值和脉冲或单击检测,可实现快速移动检测以及偏移校准,从而降低了对外部存储器的需求。MMA7450L可实现3个加速度灵敏度(2g、4g、8g)选择。Freescale的MEMS传感器设备旨在实现1.5g/6g (MMA7360L)、3g/12g(MMA7340L)和4g/16g(MMA7330L)的可选敏感度。对检测多个便携式应用的降落、倾斜、移动、放置、震动和摇摆来说,选择不同强度的多轴敏感度功能至关重要。MMA73x0L模拟输出传感器采用3mm×5mm×1mm的基板栅格阵列(LGA)封装。
ST Microelectronics:LIS344AL在一个封装内整合了一个强健的3轴MEMS传感器和一个CMOS接口芯片,不论设备的方位如何,3轴传感功能都能提供倾斜和运动的信息。LIS344AL能够在很低的噪声下估算加速度数值,功耗达到了市场最低水平,这个优点对于电池供电的便携系统至关重要。新加速计采用一个低成本的4mm×4mm×1.5mm塑胶封装,能够安装到多种空间受限制的应用设备里,紧凑而强固的外观设计使之能够承受高达10,000g的撞击强度。新传感器的全程输出范围±3.5g,内建一个自测试工具,准许用户检查传感器的机电部件工作是否正常。LIS344AL采用ST的ECOPACK无铅封装技术,符合欧洲有害物质限用法令(RoHS)。
ADI:ADI推出了3轴加速传感器ADXL330,这是基于iMEMS motion signal processing技术,具有经过认证的质量和可靠性,功耗方面比同类型低50%。ADXL330提供模拟电压输出的小量程、小外形、低功耗的特色,并且具有±2g测量范围,能够测量适合倾斜传检测应用的静态重力加速度,以及由运动、冲击或振动产生的动态加速度。可应用领域包括,带有运动检测和状态感知的手机以监视手机所在位置和被使用状况、硬盘保护系统的笔记本计算机和媒体播放器、可携式游戏机、数字相机等等。
陀螺仪,蓄力待发,奋起直追
陀螺仪可以精确测量角速度,从而判别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现代航空、航天、航海等工业广泛应用的一种惯性导航仪。近几年,陀螺仪在汽车的稳定控制、GPS、图像防抖等方面已有应用,预计陀螺仪的市场就将从2006年的4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12亿美元。
MEMS陀螺仪可以检测物体的运动状态,因此可以用于摄像机、照相机及运动传感游戏控制中用于消除图像的抖动。InvenSense的IDG-1000双轴陀螺仪已经被广泛应用到现在市场上面的数字视频以及数码相机和摄像机上;另外,在手机上可以通过MEMS陀螺仪检测手机状态,如果手机显示屏向下则自动切换至静音状态,想必商务人士应是很喜欢这样的功能的;Hewlett-Packard目前正在开发将会与该公司的MEMS加速计集成的MEMS陀螺仪。这个计划将利用HP喷墨打印头中采用的与电子学相结合的微流体专门技术。该公司预计将出现一个针对陀螺仪的消费电子利基市场,这种陀螺仪具有在手机、视频游戏和智能GPS系统中“推算位置(dead reckoning)”的能力;另外像是3D遥控、空中鼠标等应用也将是快速成长的领域。由于各种网络电视以及网络家庭媒体的风行,消费者将会希望有更方便、更便于操控的用户接口出现。相较于现有复杂的多按键遥控器,用空中鼠标及3D遥控器选择内容,只需要利用1或2个按键,就可以对选单目录进行操控。
陀螺仪市场在很多应用领域都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除汽车电子稳定系统和GPS接收机外,行业分析家认为MEMS陀螺仪将会在消费电子市场出现高速增长,然而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使得陀螺仪与加速计之间引发争论,在未来的一到两年之内,这种竞争态势仍会存在,用陀螺仪与加速计实现相同的应用,这样殊途同归的现象仍会存在。两者在比拼价格优势的同时,作为陀螺仪的开发、设计者应更加着力于新兴应用的创新。毕竟陀螺仪侧重的是对于物体状态和物体角速度变化的测量。
手机市场,陀螺仪还是加速计?
毫无疑问,手机已经成为消费类电子市场里面一个重要的领域。回顾这几年消费电子市场,兼具功能性、用户规模与产品升级速度数个优势的非手机市场莫属。手机市场,个性化是其一大驱动力。酷和炫是消费者的主要诉求,当厂商们在外型(外壳)、音频视频、多而强大的功能上面拼尽心力的时候。MEMS技术的引入给人们带来新的想象力,那就是操作方式。因此也就无怪乎,MEMS两大技术——陀螺仪与加速计会战于此。
应用于手机的MEMS非常广泛,包含MEMS麦克风、3D加速器、RF被动与主动组件、相机稳定与GPS的陀螺仪、小型燃料电池与生化芯片等。这些MEMS产品对于手机新功能的实现起着关键作用。例如:取代ECM麦克风、新人机接口、灵敏度高的RF模块、新光学与影像拍摄功能、定位系统、身份认证、较长的电池寿命等。2005年全球手机MEMS元件应用市场规模约为1.6亿美元,预计2010年将超过10亿美元。MEMS将在手机中为一些功能提供动作感应能力,如无键拨号、通过倾斜手机来滚动电话簿和计步器功能……。
然而,消费电子产品是一个价格敏感的市场。因此价格因素将成为以加速计、陀螺仪为代表的MEMS组件进入的第一道难关。目前,InvenSense Inc.推出了一系列集成双轴陀螺仪,每轴价格目标不到1美元。而加速计方面,由Freescale推出的MMA73xxL系列3轴加速计价格为3.55美元左右,建议消费类产品批量不超过2美元。目前开来,3轴加速计的价格下降速度要快过陀螺仪,不过如果陀螺仪价格达到InvenSense公司那样的价格点,可能会引起手机厂商的兴趣。
一般而言,加速计感应线性动作。3轴加速计,如模拟器件公司(ADI)的ADXL330,被集成到了任天堂的Wii游戏机,感应3个平面上的线性动作。飞思卡尔半导体、意法半导体、Bosch Sensortec和Honeywell等公司也供应加速计。相比之下,陀螺仪用于感应围绕某个轴发生的旋转,与重力或线性动作无关。据InvenSense公司,与加速计不同的是,陀螺仪测量偏航或者斜度,因此其应用将在手机和游戏机、数字视频和数码相机稳定、3D遥控控制和“空气鼠标”(在空中挥手就可以控制屏幕上的光标)应用具有宝贵价值。
细心的读者应该也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陀螺仪与加速计两者的工作原理明显不同却在相同的应用领域形成竞争的态势。然而从本质来看两者的技术并不相同,所以不应该构成直接的竞争关系的。基于此,笔者有理由相信待MEMS技术在消费类市场更加成熟以及设计人员尽情开发他们的想象力之后两者应是走向一种协同互补的关系。InvenSense公司的高管认为,加速计和陀螺仪最好在一起使用。InvenSense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Steven Nasiri表示:“陀螺仪是用来测量物体的角速度,而加速度计则是测量物体的线性加速度,两者的应用不同,所以本质上应该是互补关系,而不是相互竞争。如果能将双轴陀螺仪与三轴加速度计整合在一起,则能更完整的传感出物体的运动状态,为终端产品提供更好的性能。”试想,当有一天一个传感器可以感应到一个运动所产生的转动和线性运动的信息的时候,它又会刺激出怎样的新奇应用呢?
据悉到2008年末,InvenSense希望推出一种6芯片、6轴惯性测量单元,它将使下一代消费产品具备先进的动作感应能力。尽管成本仍然是关键问题,但这种产能有望在许多应用中打败加速计。在这一点上,利用InvenSense的双轴陀螺仪来加强3轴加速计,成本会很高而且需要较大的占位面积,但理论上它会提供更加全面的动作感应能力。而业内ADI则发布了一款ADIS16355惯性测量装置(IMU),该器件将3轴角速度感知与3轴加速度感知相结合,提供6自由度运动感知、嵌入式校准与传感器处理、以及传感器-传感器交叉补偿,并大大提高信号稳定性(使用偏移稳定性为0.015 deg/sec)。
结语
MEMS技术的引入将给这个市场带来一轮创新的风暴。MEMS是个大趋势,这个口号喊了20多年了,可受限于技术一直未见启动。现如今随着加速计、陀螺仪等器件的价格和体积的不断降低,MEMS市场缺的便只有创意了。联想2007年Freescale举办的第六届设计大赛。里面的参赛选手基于飞思卡尔MC9S08QG8CPBE 8位微控制器和MMA7260QT低量程3轴向加速度传感器所提交的设计方案真令笔者感到意外,许多创意甚至极具市场潜力。
用户消费 篇12
软件生态所代表的互联网业务发展, 是手机厂商实力的关键一环。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 手机厂商自家APP的成败, 关系着企业未来是否能健康成长。可以看到, 不想沦为只卖硬件的手机厂商, 都在发力自身应用软件, 如手机应用商店。
1月25日, 国内手机市场排行老大的华为消费者业务, 正式发布了“消费者云服务白皮书” (以下简称白皮书) , 梳理了用户概览、用户喜爱和应用开发者三个方面的增长情况。这也是华为消费者云服务部门首次公开亮相。
据悉, 华为消费者云服务定位于“聚合优秀的第三方内容和应用, 基于大数据, 实现应用内容与手机用户的精准匹配, 在手机的生命周期中持续服务客户, 为华为手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也就是说, 华为发力消费者云服务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手机的销售和服务用户。
移动用户突破1.3亿
在用户概览方面, 该白皮书披露, 截至2015年年底, 华为消费云服务移动用户突破1.3亿 (除了手机, 还包括PAD、TV盒子、手表等终端) , 用户消费能力强, ARPU值高, 各业务均处于高速增长:2015年基础云服务用户数相比2014年同比增长320%, 使用云相册和开启手机找回功能用户分别增长429%和210%。
在用户喜爱应用方面, 华为应用市场中各类第三方应用备受欢迎, 实用工具、影音娱乐、社交通讯、便捷生活、出行导航以及游戏占据前六名。该白皮书显示, 每天有超过2500万用户在华为应用商店找到自己喜欢的应用。华为应用商店2015年全年应用下载量175亿, 单日下载峰值高达1.4亿。
其中, 华为手机用户的基础实用工具2015年下载量超过47.2亿, 同比增长304%;影音娱乐类应用下载量超过28亿, 同比增长256%;社交类应用下载量超过22.7亿, 同比增长317%;出行导航应用下载量超过12.2亿, 同比增长401%;生活应用类应用下载量超过22.7亿, 同比增长338%。
合作伙伴分成收入达15亿元
通过上述分析, 可以看出华为消费者云服务用户规模、活跃度不断提升, 整体APRU值也非常高, 这增强了华为消费者云服务生态链的整体吸引力, 数以万计的开发者成为华为智能手机生态链的中坚力量。
白皮书显示, 2015年华为消费者云服务合作开发者伙伴数相比2014年增长150%, 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聚集了55%的开发者, 贡献了77%的应用数量。值得一提的是, 2015年合作伙伴在华为消费者云服务平台上分成收入达15亿元人民币。
其中, 游戏开发者数量同比增长120%, 游戏开发者收入同比增长240%。当然, 除了华为消费者云自身的吸引力, 华为也发起了创客讲堂、创客大赛、“GO!荣耀7公里”的活动, 持续增进了华为与合作开发者的黏性。
华为消费者BG消费者云服务部总裁苏杰表示:“用户规模、活跃度以及贡献值的提升, 增强了华为消费者云服务生态链的整体吸引力。华为消费者云服务开发者联盟致力于为开发者提供全面支撑, 通过生态开放取得互利共赢, 同时为广大消费者构建更好的用户体验。”
华为消费者云服务部业务
自2015年正式运营以来, 华为消费者云服务部主要为广大用户开发和提供了四大模块的业务:基础云服务类、用户服务产品类、内容经营类、开放平台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