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推广(精选7篇)
用户推广 篇1
1 家政产业与互联网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城镇居民对家庭服务的需求也逐年增多。据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统计,家庭服务业中已有近60 万家企业、网点和连锁店,近2000 万人在该行业就业,全国家庭服务业的年营业额达到1600 亿元。家庭服务业中的就业总人数,仅次于安排农民工就业的建筑业。家庭服务业大致有20 多个门类,200 多种服务项目,涉及一般家务、看护婴幼儿、护理老年人、照顾病人、护理产妇与新生儿、家庭教育等各方面。
然而,我国的家政服务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供需矛盾阻碍家政企业的健康发展。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迅速普及,特别是在2015 年,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制定“互联网+ ”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家政互联网平台也随之涌现,并促进整个家政服务业的发展,家政产业要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蜕变,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我国现有家政服务平台有很多,尤其是由微信普及带来的O2O风潮,我国家政公司出现了O2O创业公司,对于像APP、系统、软件等互联网产品,可以升级、打补丁、更新版本,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升性能,可是家政服务平台APP、系统,不光要在平台设计上不断推陈出新,用人性化的设计打动消费者,更要认识到对家政平台发展至关重要的是家政服务质量的提高,而服务手段、质量得不到提高的家政公司就会被市场淘汰。
2 家政互联网平台用户推广的困境
2. 1 网络信息甄别困难
作为拥有独立性的家政互联网平台需要运用先进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技术手段和家政学、法律等知识,对向平台提交的相关信息,分门别类的登记上传,上传信息包括家政服务的提供者和消费者辨别信息的真实性,保障消费者权益,但是由于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和目前诚信体系的不成熟,相关个人信息鉴别难都成了家政互联网发展的瓶颈所在。
2. 2 客户体验认可度不高
对家政互联网平台提供服务认可度不高,包括家政服务业的服务提供,以及消费者在使用家政互联网平台过程中,对互联网网页设计美观性的喜好感不强、网页使用功能不完善、相关链接切入不够充足、实时线上咨询反应不够及时等。
2. 3 交易成本较高
家政互联网平台的建设仍然处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中,与之合作的企业和自身能够提供的服务还不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家政行业作为一个微利的产业,在网络平台系统建设前期已经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在运营阶段难以降低交易成本,这对于尝试互联网平台建设的新型家政公司有一定的困难。
2. 4 互联网技术不完善
作为一个以经营传统行业的新型公司业态来说,互联网技术的及时应用,以及革新相关的信息都是家政互联网长期发展必须进行的,为了保障运营的高效,面临解决及时维护服务器及其相关硬件设施更新的难题以及应对一切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及时修补系统漏洞等,数据库维护、日常信息的储存备份、实时信息的发布、内容的更新、调整等方面,目前家政互联网技术能力还不足以完善的处理这些问题。
2. 5 家政从业人员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面对中国家政市场状况,现有的家政服务人员数量和质量都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男女比例上极不平衡,家政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较低,学习能力的不足导致公司对其职业技能、法律法规普及等培训的效果不明显,难以充分满足客户需求; 家政行业目前的高流动性也导致家政服务人员不愿意接受相关职业再教育,无法为家政互联网提供大量优秀的服务人才。
3 家政互联网未来发展的路径
3. 1 有效地吸引并留住目标客户
一般来说,“搜索引擎” “外部链接” “直接登录”的流量划分已经是标准化,通过搜索引擎而来的用户通常是受到内容的吸引; 外部链接来自于各种推广营销以及文化和口碑; 直接登录的通常都是忠实用户,因此内容建设很重要,内容是线上吸引用户的精髓,也是互联网的基础。线上运营的精髓是让用户体验后吸引并留下来,用产品和服务为用户创造潜在需求的价值,使其成为活跃用户和核心用户,体现“以用户为中心”的互联网运营思想,从而使整个用户基数都有稳健且持续的上涨。
3. 2 提高技术与配套服务
正是由于互联网信息的公开性、丰富性,使得不良虚假信息泛滥网络,因家政服务相对个人空间的私密性特点,要更加注重安全性、私密性。在家政互联网平台下,处理家政服务企业和用户上传交易的信息,由于家政互联网平台独立性与客观性的特点,其双方的信息包括交易信息评估要尽量的中立客观,但是客观和放任的区别很难把控,由于用户情况各异,对于平台客观性和公正性的判定也不同,所以容易损害平台的健康。从技术方面加强网络服务器及相关软硬件的维护,对一切可能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及时科学的评估预测和维护,为系统漏洞修补制定合适时间; 从信息处理和配套服务方面,加大日常信息的储存备份、实时信息的发布、内容的更新、调整等的投入; 在不伤害平台活跃度的基础上制定相关网站维护的规定,将网站维护制度化、规范化是家政互联网用户推广问题解决的重要路径。
3. 3 规范家政互联网的业务流程
通过互联网媒介,服务于广大客户,运用新型互联网电子商务手段,做到商家与用户、线上与线下的运营联动,发挥家政互联网平台的整体优势,做到线上咨询、线上订单、线上反馈与线下服务、线下维护相结合。通过国家规范的家政职业培训体系、执业资格认证体系,家政行业协会来实施对家政服务从业者的规范、约束以及监督,在服务时保障家政服务人员以及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在服务后做好售后服务反馈答疑,定期进行客户回访等固定的方式来实现家政互联网服务的标准流程化。
与政府、银行、保险公司等联合起来,建立完整的服务系统,可以引入先进的第三方交易平台,降低交易风险,保证消费者的利益,达到双赢的目的。家政互联网可通过借助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的先进技术手段,大规模快速的处理各类数据,将信息匹配的效率极大的提高,同时扩大匹配范围,其中包含了星座、血型、年龄、性别等多元化个性化的匹配,以尽量完成现阶段消费者个人定制的个性化服务,可以有效地满足交易双方在信息不对等、不透明、不匹配上的合理要求。同时网站及其移动程序载体将把在家政互联网平台注册的消费者需求以及消费后点评、家政服务公司和在家政互联网平台注册的家政服务人员的基本信息、资质、服务质量在平台上分类呈现出来,交易双方都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在区域、价格区间、星级、有无资质证书、服务年限等关键词进行有效的信息匹配,最终促成交易。
3. 4 提高家政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家政互联网的服务主体是高素质的家政服务员。开展家政职业资质教育成了关乎家政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技能提高的最大问题,相关家政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不够专业,很难真实提高家政服务人员的相关技能,很难满足市场对家政服务的要求。想要进行家政互联网用户推广,缺少高素质高技能的人员严重束缚家政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于家政服务人员的相关规范,国家已经做了相关规范、法规规定和政策支持,家政互联网提供服务的家政从业人员都得持证上岗,定期通过家政相关职业技术教育、再教育,强化家政从业人员技能、基本素质、法律常识等,用来保障家政从业人员自身能力可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同时保障用户的利益不受损失。
3. 5 积极利用国家扶持政策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近几年中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家政服务行业的发展,家政互联网的出现,更使政府越发重视家政服务的互联网化的发展。家政互联网的发展必须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扶持,一方面可以充分地利用政府扶持政策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品牌形象,增加用户信任感,也可以与相关政府机关合作开展有意义的基层公益活动或项目试点,给人们带来生活便利常识科普等活动,有效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另一方面可以在整个行业里形成引导作用,促使更多的企业积极改进,学习先进的生产管理方式,遵守法律,保障家政服务人员利益,从而促使整个家政行业都得到长足健康的发展。
4 结论
随着互联网大潮的到来,各行各业都在随着技术革新而改变着,作为家政行业这样一个既传统又新兴的第三产业,如何才能健康有序的发展成了整个家政行业最关心的。通过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生活也变得更加便捷、高效,作为家政服务行业这一切实服务家庭生活,提高家庭生活质量的行业,家政互联网的出现既是大势所趋,又需要艰难地尝试、改进,才能不断适应市场的变化和用户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周海琼.家政服务业电子商务的需求分析与方案设计[J].商场现代化,2008(4).
[2]周勇.线上线下的冲突与融合[J].商业时代,2013(19).
[3]龚兴达.家政行业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营销推广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2.
用户推广 篇2
不管算不算,我先来对这种现象做个简单的解释:标题中后面显示的URL称作是:显示URL,而点击进去的URL称作是:访问URL(是网民们点击推广信息结果后最终到达网站的页面,可以设置为是网站的首页,也可以是栏目也或者内容也的,就是着陆页,)
那么我们来分析下在标题后显示URL有什么样的好处呢?其实在标题中设置显示URL是不会影响到网民对我们网站的实际访问的,不过要显示的URL最好是简短易记的效果会更加显著,有一点也要注意的是,我们在标题中显示的ULR一定要保证是可以打开的,难免有一些网民会直接将显示URL粘贴到浏览器地址栏中打开,所以也要保证我们显示的URL的网站可以快速打开而且还要和推广信息有一定的相关性,
在推广信息中访问URL的重要性是远远大于显示URL的,访问URL的页面其实就是我们竞价推广中的着陆页了,大家想要通过推广获得好的效益的话,着陆页面的选择就需要根据我们投放关键词来改变了,不要一味的选择网站的首页,我们来举个商城网站来说,如果我们设置了“紫光云助手”这款竞价软件的关键词,那么我们的这个访问URL就要设置成和这个产品介绍页面,这样是可以大大提高转换率的。这样更具有针对,不需要用户进行二次点击才可以找到他们想要的,节省了用户们的时间成本。
那么我们回到最初的这个问题来“竞价推广中显示URL与访问URL不同算欺骗网民吗”其实只要大家在标题中显示的URL也能够满足搜索该关键词的用户需求的话,就不算在欺骗用户了,如果用户看到我们的推广信息然后直接将显示URL粘贴到浏览器地址栏中打开的话,这样我们既省下了点击费用,又起到了推广作用,双赢的局面想必都是大家所要看到的。
用户推广 篇3
当前, CMMB已经出现并发展了4个年头。2006是CMMB的立项年, 广电总局确立CMMB为广电行业移动多媒体广播标准, 在国标之争中宕开一笔。此时期, 驱动CMMB的主导力量是政府, 其他各界对CMMB是存在质疑、观望心态的。
2007年是CMMB的布局年, 广电部门战略逐渐明晰, 甩开顾虑、务实行动。不同于其他一些新媒体, 发起时计较标准得失和短期、局部利益, 受制于国际核心技术厂商利益, 不能调动运营商、国内厂商、用户市场的需求和积极性, 存在“价值链倒置”的现象。广电把CMMB上升到全行业再创业、同进退的高度, 采取开放的姿态 (初期标准免费) 和强有力的配套扶持政策 (资金、资源投入) , 积极调动国内产业界力量并搭建了一套完整的CMMB工作组体系, 迅速开展了标准体系研发、网络建设、端到端设备生产、业务规划等工作。此时期, 驱动CMMB的主导力量是广电行业, 行业内部对CMMB的信心大大提升。
2008年是CMMB的试验年, CMMB借助奥运推向社会。检验的效果完全超出了各界的预期, CMMB得到政府、行业、市场、社会的广泛好评, 迅速发展到180万用户。此时期, 驱动CMMB的主导力量是用户市场, 由于前期在网络、芯片、终端、内容方面的积极推进和协调, 再加上免费策略的助力和奥运收视需求的拉动, CMMB“很流畅、很清晰、随时随地、资费便宜”的特点充分调动了中国大众市场的需求。
2009年是CMMB的商用年, CMMB构建了“总———子———分”的全国运营体系, 并以2009年3月上海率先收费商用为标志启动了CMMB的正式商用。此时期, 政府的力量逐渐弱化, 运营商的力量逐渐主导, 但该时期CMMB的发展却从“期望高点”跌入了“收费低谷”。一方面, 缺乏收视热点的刺激后, CMMB自身的需求程度有所降低, 收费后却使原先网络覆盖不够深入细密、终端款式不足、节目数量有限和市场推广乏力等问题暴露出来。另一方面, 出现产业链协调问题, 终端商、芯片商、运营商、渠道商和内容商之间相互牵制, 纠结于成本投入高低、利益得失, 缺乏有效的突破口。形成原有用户部分流失、新增用户数量有限、产业界信心受挫、争论较多的局面。
2 目前的形势
2010年, CMMB进入了至关重要的推广期。该阶段CMMB能否探索出一条有效的路径, 取得局部市场的认可, 成功发展首批商用用户, 形成价值链的正向循环, 重塑产业信心, 直接关系到3G手机电视应用后CMMB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目前的形势可以简要概括为:
1) 政策破冰。2010年初, 国务院明确了要推动三网实质性融合的工作, 其中手持电视是政策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的创新形态。这一举措, 将在今年为CMMB发展扫除一些壁垒, 调动一些资源。实际上, 2009年中广传播与中国移动所达成的合作协议, 在今年将全速启动, TD+CMMB终端有望进入中国移动的KPI计划, 兑现双方设定的2010年发展1 000万用户的目标。同时, GSM+CMMB终端也有可能获准入网。政策破冰将大大缓解目前CMMB终端匮乏的尴尬局面, 比如摩托罗拉、三星等国际厂商已经推出了CMMB终端。
2) 网络和运营框架基本就位。目前、中广传播在全国300多个城市开通了CMMB信号, 其中100余城市已经实现了优质覆盖, 28个省级CMMB子公司陆续挂牌。但仍面临网络持续优化以及总公司如何调动地方运营积极性的问题。
3) 产业协同、重点迁移。2009年问题的出现, 使产业链充分认识到协同发展的重要性, 而且在市场推广阶段, 产业链的重点从上游向下游迁移, 也就是从芯片端、发射端向终端、渠道端、业务端迁移。为此, 中广传播对运营策略进行了调整:首先, 加大了对终端厂商的支持力度, 特别是常规终端定制、不定期终端采购和终端联合营销三项举措;其次, 加大了终端销售、客户服务、媒体宣传等用户接触CMMB渠道体系的投入;再次, 加强和第三方内容伙伴的合作, 筹划推出“晴彩系列”的推送业务、互动业务、资讯业务以及更加适配手持电视特性的原创内容形态。
4) 需求疲软。收费运营情况下, 购买CMMB终端并为CMMB业务付费的意愿受制于一些影响因素, 用户需求比较疲软。为此, 中广传播推出了资费新政, 在原有收费模式 (4档资费标准, 标准资费为每月12元、半年72元、全年120元、3年300元) 的基础上, 推出了终端定制、资费补贴的政策———“晴彩中国计划”, 用户购买睛彩中国系列终端, 3年内不用交费、不用开通, 开机即能收看。这一举措的实际效果有待检验, 但可以预期降低用户的进入门槛, 有助于CMMB推广。
3 把握用户需求
在这种形势下, 如何加速CMMB推广, 产业界各方有不同的视角和办法。但通过对CMMB发展阶段的回顾, 笔者发现, 从2008年市场旺盛到2009年市场低谷, 一个关键的原因是用户大众市场的驱动力减弱。
CMMB媒介数据研究中心从2006年起一直致力于CMMB用户研究, 并建立了一套样本用户库 (覆盖北京、上海、天津、沈阳、青岛、秦皇岛) 和规范的调研方法。CMMB媒介数据研究中心认为, 把握CMMB用户需求这一任务, 需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 CMMB在市场中的定位。正如王效杰司长在近期所提出的“CMMB目前的首要任务, 就是要对自己的业务定位清晰, 未来将提供电视节目还是电视服务, 将来是要做移动终端还是多媒体的信息终端”。
2) CMMB用户有哪些需求人群, 有哪些需求侧重点。
3) 影响用户购买CMMB终端的因素是什么, 如何推动CMMB终端销售。
4) CMMB用户的收视偏好是什么, 如何开发CMMB业务。
5) 用户对于CMMB的付费意愿, 如何权衡CMMB资费。
4 市场调查、分析与建议
4.1 CMMB市场定位
首先可以肯定, CMMB具有稳定的使用需求, 是市场上一种有价值的媒介形态。调研显示, 88%的用户“非常需要”和“比较需要”CMMB电视服务。2008年下半年, CMMB用户的人均日收视时长超过了80 min;2009年下半年, 虽然有所下滑, 但也超过了70 min。与同为移动媒体的公交电视 (尼尔森数据显示, 人均日收视时长为40 min) 相比, 远远超过了其收视需求。
那么, CMMB的需求呈现什么特点呢?
第一, CMMB是一种大众化需求, 在广阔的市场空间内具备潜力。调研显示, CMMB的用户群虽然偏重于男性、中青年人群, 但仍然对于各个年龄层、教育层、收入层、职业层都有所覆盖。
第二, CMMB是传统广播电视的延伸。这一方面取决于CMMB的广播技术方式和现有节目特点。另一方面也是用户收视习惯的一种平滑转移。调研显示, 传统电视收视率较高的CCTV-1, CCTV-新闻等频道, 以及新闻联播、体坛快讯等节目在CMMB平台上仍然受用户欢迎。CMMB还是对传统电视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 空间方面的延伸表现在家里 (47%, 主要是客厅之外的其他房间) 、工作场所 (26%) 、公共场所 (12%) 、路上 (15%) ;时间方面表现在几个传统收视高峰的延伸时段, 如上午上班 (6:30—8:00) 、午后 (12:00—13:00) 、下午下班 (17:00—18:00) 以及晚上休息 (19:00—22:00) 。
第三, CMMB未来要走向全业务的多媒体信息终端, 但其特色仍为广播电视。经过技术演进, CMMB未来也可开展全业务, 如互动业务和数据业务。开展全业务是必要的, 但值得注意的是, 未来全业务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 既要面临通信式手机电视的挑战、还要面临移动互联的挑战。即使终端融合、硬性特点趋同后, 各个媒介还会通过外形、使用环境、服务特色等软性特点来进行市场区分, CMMB的广播技术属性、清晰流畅优势、广播电视节目资源优势、相对大屏幕多终端特点以及休闲放松的收视方式, 都决定了广播电视这一基础性、规模性的需求是CMMB生存发展的基本立足点。
4.2 CMMB需求人群
有关新媒体一直存在一个误区, 即认为新媒体的首批使用者以敢于尝试新事物的年轻、时尚、白领人群为主, 因为他们的创新意愿强、消费能力强。但其实这类人群的信息获取渠道较多, 对于新媒体的需求刚性不足, 而且在消费时非常理性、难以打动。笔者认为, CMMB的大众化需求特点不是它的劣势, 恰恰是它的优势, 使CMMB不易受制于少数人群的影响, 能够挖掘多类型人群的多类型需求。
调研发现, CMMB的潜力用户群有:
1) 工作忙碌的城市主流人群, 比如中青年龄段的公务人员、企事业单位人员等。他们工作繁忙, 希望休息时间予以放松, 不愿意上网或游戏, 有较高的资讯获取需求, 有传统电视收视习惯, 对终端的实用功能比较关注。主流偏高端的手机终端和车载GPS是该人群的购机类型。
2) 信息匮乏人群, 比如务工人群 (如打工者) 、城市服务行业人员 (如出租车司机、保安、服务员等) 。CMMB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第一台电视, 非常有助于他们获取信息、了解国家大事、收看影视节目。低端山寨机则主要依靠这部分人群购买和推动。
3) 特需内容使用人群, 比如偏爱体育节目的年轻人、学生群体, 偏好股票资讯的炒股人群等。这些特需内容是这部分用户的刚性需求, 用户容易为满足需求购买特定终端。高端的智能手机、时尚的PMP终端是该人群的购机类型。
4) 送礼人群。调研显示, 48%的CMMB用户曾把CMMB作为家里的第二台电视机使用, 这部分用户主要是家庭主妇和老年人群, 他们不愿意和家人抢夺电视机, 宁愿在其他房间或者散步时收看。CMMB可以抓住这部分人群, 但他们的终端往往是家中的子女或男性作为礼品购买赠送的, 因此礼品市场也是CMMB的市场机会之一。
5) 团购人群。终端销售渠道反馈数据显示, 存在不少以单位集采团购的终端销售情况。由于CMMB新奇、实用的特点, 适宜企事业单位作为单位福利购买发放。其购买终端主要为手机之外的独立终端, 如USB电视棒、PMP、上网本、车载GPS。
4.3 CMMB终端
调研显示, 由于CMMB仍处于推广阶段, 用户对CMMB的整体情况存在顾虑, 且要想享受CMMB服务必须要更换为CMMB终端, 所以不少用户都在“等CMMB大范围普及之后再考虑购买”。单独更换CMMB终端成为CMMB发展的一个瓶颈, 这一点需要中广传播与终端厂商建立强有力的支持与合作关系, 尽快使CMMB终端成为手机、PMP、上网本的标配, 降低用户进入门槛。
具体而言, 影响CMMB终端的宏观因素有信号覆盖问题 (62%) 、业务收费问题 (44%) 、技术成熟度问题 (32%) 、终端问题 (18%) 等;微观因素有终端质量 (26%) 、价格 (22%) 、音画效果 (16%) 、厂家服务 (13%) 、品牌 (12%) 、款式外观 (10%) 。其中CMMB当前客服体系尚未完善是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 在关于收费、解密、升级、维修等用户顾虑较多的问题上, 终端厂商、渠道商和运营商尚未整合起来, 用户满意度较低。
从用户对终端的选择来看, 用户对于手机、PMP、GPS、USB电视棒终端的预期价位基本与市场现状吻合。说明CMMB终端在额外成本方面并没有给用户带来问题, 49%的用户愿意购买1 000~2 000元的手机, 37%的用户愿意购买2 000~3 000元的手机;32%的用户愿意购买智能手机, 29%的用户愿意购买经济实用型手机。
4.4 CMMB业务偏好
目前, CMMB业务是其发展的一大瓶颈, 突出问题是业务丰富度不够、对于CMMB媒介特性的适配度不够。
收看电视是用户使用CMMB的基本需求, 在现有电视节目转播的基础上, 用户希望能够丰富节目内容, 增加新闻 (63%) 、体育 (52%) 、电影 (47%) 、音乐 (44%) 、财经 (40%) 、电视剧 (23%) 等特色频道。这需要中广传播加快“晴彩电视”系列频道的推出。
在CMMB电视收视行为上, 有两个有趣的现象。一是CMMB在节目的时长上需要精简以适应随身收看的特点, 但这个时长要比行业内所设想的要长一些。调研显示, CMMB用户平均单次收视时长为30~40 min。不同时段上运营商对于节目编排要有所把握, 早间、午间时段平均单次收视时长低于30 min, 而晚间时段则要高于30 min。二是CMMB特需内容的收视需求非常强烈。与2009年相比, 2010年有世博会、世界杯、亚运会等重大事件, 易形成刚性需求, 对于CMMB的推广是一个强有力的拉动, 建议运营商做针对性的推广活动。调研显示, 2008年奥运期间和2009年国庆期间, CMMB的收视比例都超过了90%, 人均日收视时长都超过了100 min。
除了电视业务外, 用户对于信息服务 (67%) 和推送互动类业务 (37%) 也有使用需求。信息服务的需求点包括了天气信息、交通信息、财经股票信息。对于推送互动类业务用户之间是存在较大争议的, 一部分中青年、中高收入、高学历用户愿意订购推送互动类业务, 但是多数用户认为CMMB要首先做好广播电视直播节目。这种主次关系和前后关系需要运营商来慎重把握。
4.5 CMMB付费意愿
用户对于CMMB的付费意愿比较理性, 46%的用户认为加密后若资费便宜则会考虑付费使用CMMB, 48%的用户认为加密后若内容好则会考虑付费。15元 (83%用户在此以下) 、10元 (40%用户在此以下) 是对电视业务付费的两个主要门槛。而对于付费频道、信息服务、互动推送类业务, 79%的用户愿意付费尝试至少一种, 但支付费用视不同用户意愿存在较大差异。
通过分析, 笔者发现用户是有一定的付费意愿和支付能力的。应该可以判断, 目前收费导致用户发展不利的主要原因是在于收费之后增加了对于CMMB其他方面的敏感系数, 如信号、终端、内容、服务等, 这说明CMMB未来具有很好的市场容量预期。在应对策略上, 中广传播一方面可以采取补贴终端厂商, 对用户免费的方式在前期打开市场;另一方面采取可持续性的策略, 实现产业协同推进, 做好其他方面的完善工作, 并开展卓有成效的市场推广活动。
CMMB媒介数据研究中心认为, CMMB具有独特优势, 存在规模化应用的市场需求, CMMB产业界应该保持充足的信心。如果把握用户需求、加强产业协同、推动终端标配、完善业务服务质量、加大市场推广, 2009年至2010年将只是产业发展的“阵痛期”, 渡过后将有望步入快速增长阶段。2010年是CMMB关键的推广期, 将考验CMMB产业界的心态和智慧!
摘要:回顾CMMB发展阶段, 提出当前CMMB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把握好用户需求, 有针对性地进行市场和目标人群定位以及发展终端策略、业务策略和资费策略。
用户推广 篇4
长期以来, 我国基层农机推广服务质量经常被忽视, 基层农机推广部门常常只负责上传下达, 没有为农机用户起到真正的服务作用。然而随着我国三农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 《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意见》文件的相继出台, 基层农机推广服务工作已变得日益重要。只有充分提高基层农机推广服务质量, 从而提高农机用户满意度, 才能有效地促进农业机械化, 提高农业效益, 增加农民收入。因此深入探讨基层农机推广服务质量、农机用户满意度与农机用户行为意向之间的相关性对加快实现农业机械化, 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实证分析
(一) 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次调查选取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金瑞镇和西村镇为样本进行抽样调查。各乡镇分别抽取20个农机用户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为保证问卷调查的有效性与回收率, 笔者以直接进入农户的方式开展随机抽样调查, 共获取有效样本60份, 具体各乡镇样本数量分布见表1。
在入户调查过程中, 接受访谈的是该户农机使用者, 其基本特征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 使用农机者主要为男性, 占80%。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43.7岁, 这说明当前农村使用农机生产的以45周岁左右的中壮年人为主。从受教育程度看, 73.4%的农机使用者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 说明受过较多教育的农民更倾向农业机械化生产。
(二) 农机推广服务质量、农机用户满意度和农机用户行为意向各维度的平均数差异检验
1. 农机推广服务质量各维度的平均数差异检验。
从表3可以看出, 基层农机推广服务的投入质量得分较低, 尤其是推广人员的配备数量和服务设施及便利性。农机推广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和宣传发动工作做到较到位, 但专业水平和技术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农机用户对农机的使用掌握得较好, 但农机的维修技术依然较差。
2. 农机用户满意度各维度的平均数差异检验。
从表4可以看出, 农机用户对农机推广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很满意, 但总的服务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 农机用户行为意向各维度的平均数差异检验。
从表5可以看出, 农机用户的行为意向各维度得分相对较高, 这说明农机推广服务工作对农机用户的行为意向影响较大。
(三) 结构方程模型的计算和评价
本研究运用AMOS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 模型的拟合指数与分析结果见表6和表7。
从表6和表7能够看出, rmsea和rmr均不超过0.05, 另外gfi、cfi、nfi均大于0.9, 因此模型的拟合度较高。路径系数也较为合理。
三、结论与建议
(一) 研究结论
经研究, 本文得出如下结论:第一, 基层农机服务投入质量和过程质量对基层农机服务结果质量有显著性影响, 同时投入质量还对过程质量影响显著;第二, 基层农机服务投入质量、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对农机用户满意度影响显著;第三, 基层农机服务的结果质量和农机用户满意度对农机用户行为意向有显著性影响。
(二) 对策建议
1. 基层农机推广部门应该重视农机推广服务质量。
(1) 重视农机推广服务过程质量, 提高结果质量。研究发现, 基层农机推广服务质量是提高农机用户满意度和农机用户行为意向的重要影响因素。从农机用户满意度影响关联性因素分析, 主要影响因素为过程质量与结果质量。因此基层农机推广服务部门要提高农机用户的满意度, 必须要重视过程质量与结果质量, 特别是过程质量。因为过程质量不仅仅是结果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 更是农机用户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2) 提高农机推广服务投入质量。研究表明, 投入质量是基层农机推广服务部门的一个薄弱环节, 具体表现为农机推广服务人员的配备数量不足, 农机推广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同时, 农机推广服务设施不够完善, 并且基层农机推广服务的过程质量与结果质量对基层农机推广服务的投入质量具有很高的依赖性。因此, 为了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增加基层农机部门的投入质量是非常必要的。基层农业管理部门应转变观念, 落实国家相关政策, 努力增加农业推广服务部门的投入质量, 从而提高基层农机推广服务工作的质量。
2. 以农机用户为中心, 提高农机用户对基层农机推广服务质量的满意度。
基层农机推广服务部门要树立以农机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农机用户作为农机产品的最终使用者, 他们不仅考虑产品的性能, 同时也特别重视农机的相关服务质量。一直以来, 我们总是认为提高农机服务质量完全是农机销售部门和农机生产企业的责任, 从而使农机用户诸多有关农机服务质量的诉求得不到满足。农机用户作为农机服务质量的最终鉴定者和消费者, 提高农机用户对农机服务质量的满意度, 是基层农机推广服务质量提高的关键所在。
3. 基层农机推广部门应当以农机用户为导向, 全力提高农机推广服务质量。
长期以来, 基层农机推广部门定位不准确, 常常只负责对政策的上传下达, 而对农机用户真正的需求和期望缺乏了解与沟通。因此, 基层农机推广部门应当以农机用户为导向, 全面了解用户需求和期望, 立足于基层农机推广部门的职责就是服务。把全面做好农机推广服务质量作为重中之重, 从而加快农机的推广使用,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提高农民收益。
参考文献
[1]郑雅雪.对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的几点建议[J].福建农机, 2009 (1) .
[2]于业德, 等.谈创新山区农机推广的理念与方法[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3) .
[3]张金贵.基层农机工作的职能转换[J].湖南农机, 2009 (2) .
[4]潘荣翠.农业机械技术推广问题分析与对策[J].福建农机, 2009 (3) .
用户推广 篇5
1 Windows7在应用中的缺点
1.1 广大用户的操作习惯不同
突破操作系统的长期使用习惯。一般长期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用户基本上都有一种依赖性,操作系统也不例外,特别是长期使用Windows XP办公并养成操作习惯的用户来说,Windows7的改头换面及操作风格的不同使他们很难改变那种思维定势,特别是上级领导交办任务或者时间所迫为迅速完成某一任务,在不习惯的情况下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研究适应操作的习惯,往往是非常不情愿的,于是在新购置了预装Windows7的新电脑后,首先做的第一项工作是硬盘格掉重新分区装成Windows XP,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操作系统的推广。
1.2 要求计算机的硬件高配环境
科技的进步带来电子产品的日新月异,CPU从普通的单核心跃升至4个及以上运算核心、硬盘由主流80G的空间一跃成为市场主流500G甚至更大,内存从过去的SDRAM-256M-333MHz跳跃到现有DDRAM3-4G-1.6GHz……,所以用现有Windows7操作系统按照原来的硬件配置装入的话,会出现装不上或者运行速度较慢的情况,必须升级硬件配置才能满足新操作系统的安装环境。
1.3 应用软件及设备驱动的兼容性问题
电脑使用的意义不仅仅是操作系统简单操作的问题,而重点在于这一平台下能够利用更多的应用软件来满足不同的需要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当然在Windows7的推广前提下,部分工具软件及应用软件并没有迅速跟进肯定会有一个延迟,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一工具,部分用户不得已重新换回旧的操作系统。还有对于旧设备的驱动程序厂家已经不再生产或者不再发布新平台下的驱动,更换操作系统平台可能意味着旧设备的淘汰,这些都是影响Windows7普及的一个方面。
1.4 网络的兼容性问题
面对上一代操作系统Vista饱受兼容性不佳指责的诟病,微软希望通过正式推出的Windows 7能在市场上重树Windows NT6系列内核的信心,并期待它能顺利取代Windows XP成为消费者的挚爱。在网络硬件设备上一改过去的手工添置驱动程序改为网上自动搜索驱动程序,满足了存储设备及网络设备的大量兼容,其中包括增加对IPV6协议支持。虽然微软已经做了这么多改进,但是目前中国的互联网络基础建设大多基于IPV4并没有完全兼容IPV6,要想完全使用还必须对现有设备进行宠大的系统软硬件的升级改造。在日常普通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Windows7平台下对家庭电信宽带的兼容性不够,对现有路由的适应性不够,本来在Windows XP平台下正常上网没有任何问题,可一换成Windows7的话,却无法上网,如图1所示。
2 改进措施
2.1 改变因循守旧习惯、倡导新技术新产品
社会总是要向前进步的,科技总是要不断进展的。针对这一发展潮流,首先做到与时代俱进,改变我们因循守旧的习惯,勇于接收并尽快适应新鲜事物,特别是高技术与新产品,已经10多年的Windows XP对于新技术的支持已经力不从心,时代的潮流也使得它渐渐处于边缘,用惯了Windows XP的人突然转用Windows7时也许会感觉诸多的不适,但如果能坚持或者利用一些技术方法或手段进行改变。如单机双系统,单机同时安装Windows XP与Windows7系统,工作繁忙时及休闲时间随时进行不同的切换,满足不同情况下工作的需要及新产品的适应。
如只需在系统托盘里点击一下就能在各个Wi-Fi网络间切换;Windows7的电源管理功能比Windows XP或Vista更加出色,大大延长笔记本电脑电池电量的使用时间。这些功能与技术对于漫游的笔记本电脑用户非常方便。
2.2 适时升级硬件环境
然而事实上,鉴于Vista的惨痛失败,微软已经认真从中吸取教训,在Windows7系统里进行优化,使得Windows7对于硬件配置要求基本与Windows XP无异。Windows7只要求用户PC为1GHz 32位或64位处理器、拥有1GB内存(基于32位)或2GB内存(基于64位)、16GB可用硬盘空间(基于32位)或20GB可用硬盘空间(基于64位)、带有WDDM1.0或更高版本的驱动程序的DirectX9图形设备(显卡)就可以流畅运行Windows7系统,目前主流的电脑都可以达到这样的硬件要求,用户无需升级硬件而烦恼。
单从各硬件参数的值上来说,如果Windows7系统安装到现有Windows XP平台的硬件配置上的流畅度确实勉为其难,但并不意味着完成同样的功能,Windows7就一定需要更高的硬件配置,对于普通的日常应用Windows XP可能足够了,不需要增加硬件配置,考虑到科技及技术的发展,那就必须适时增加配置,以满足对新技术的更好支持。
2.3 Windows7平台下兼容XP操作习惯的虚拟机
许多企业用户自行开发的应用或者购买的应用,是绑定在Windows XP上面的,然而微软也需要这些客户,经过Vista的失败过程,感觉危机是出在Windows7上面,于是微软免费为用户提供一个Windows XP SP3的虚拟机,用以支持那些被Windows XP绑定的用户。
在Windows7的正版盘中不提供虚拟机的安装组件,要想实现这些功能,必须到微软的微软官方网站下载,网址是http://www.microsoft.com/china/windows/virtual-pc/download.aspx。下载完成后,启动虚拟机按照操作系统的安装步骤安装完成即可,然后把各种应用软件安装到虚拟机中完成即可,用这种方法其实实现的也是一机双系统的问题,如图2所示。
如果对于处于学习中的人们来说,虚拟模式(虚拟机)更提供了一种全新环境的计算机实验,也可以利用虚拟状态下的进行具有一定破坏性的实验,即使产生系统的崩溃也不会对本机的实体操作系统产生影响,也不失为一种特定环境实验的附加增值功能。
2.4 利用实用技术适应Windows7的操作习惯
既然离不开Windows7对新技术与功能的支持,操作系统全面转向Windows7是不可改变的趋势,我们就要想办法去主动适应它,这里推荐一些操作上的小技巧,可以帮助广大的Windows7菜鸟快速解决操作习惯上的问题,同时也会让工作变得轻松很多:
Windows键+Space:快速预览桌面文件。
Ctrl+Shift+ESC:快速调用任务管理器。
Windows键+D:最小化所有窗口,并切换到桌面,再次按又重新打开刚才的所有窗口。
Windows键+数字键:针对固定在快速启动栏中的程序,按照数字排序打开相应程序。
Windows键+P:打开“外接显示”的设置窗口。
Windows键+X:打开“移动中心”设置窗口。
3 结语
在科技日渐发达的今天,新生事物的接受总是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特别是IT行业的发展更是一个日新月异的过程,在享受科技发达带来便利的同时,更要养成勇于接受并尽快适应新产品的习惯,特别是要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及看待Windows7操作系统的先进性,克服旧的使用习惯,紧跟时代的步伐,并最终提高工作及学习效率。
摘要:针对不习惯于Windows7操作风格及习惯Windows XP的用户,提出了在电脑硬件条件满足Windows7系统的情况下,要改变因循守旧习惯、倡导新技术新产品的观念,充分利用特有的快捷操作、兼容组件及虚拟机等手段及早接受并适应新技术带给我们的便利及高效。
关键词:Windows7,Windows XP系统,倡导,虚拟
参考文献
[1]探究Windows7对网络设备兼容性.http://www.ccw.com.cn[EB/OL].
[2]编者.电脑爱好者[J],2011(12).
[3]Windows7使用技巧[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1,(03).
用户推广 篇6
二维码 (又称二维条码) 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来记录数据符号信息。在现代商业活动中, 可实现的应用十分广泛, 如:产品防伪/溯源、广告推送、网站链接、数据下载、商品交易、定位/导航、电子凭证、车辆管理等等。二维码起源于日本, 1994年由日本DENSO CORPORATION (株式会社电装) 公司研制成功, 用于追踪汽车零部件。2001年, 日本电信公司NTT DoCoMo开始推广二维码在手机上的应用。经过五年的发展, 到了2006年, 日本的二维码技术以及应用已经相当成熟, 拥有6000万用户。在我国, 运营商开始推广二维码的时间相对较晚, 并且一直处于发展初期的水平。2004年, 中国移动将发展手机二维码业务提上日程, 但是直到2006年8月中国移动才推出了手机二维码应用, 联通紧随其后也开始探索二维码的应用层面, 推出二维码购票等业务。由于码制标准不统一、终端技术支撑欠缺、产业链不清晰等原因, 二维码在运营商的运作下并没有走向成熟。直到2012年, 借着移动互联网和几大互联网巨头 (腾讯、新浪、阿里巴巴等公司) 的东风, 二维码才在中国有所起色, 进入了大众消费者的视野。2012年, 腾讯、新浪、阿里巴巴等企业纷纷开展二维码业务, 不仅使更多的消费者开始了解并使用二维码, 也为很多企业 (尤其是有网站的企业) 开辟了一条和消费者联系的通道。就像灵动快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鹏飞所说:“巨头挟着数以亿计的用户介入, 彻底捅破了压在二维码身上的一层窗户纸, 催化了二维码所蕴含的巨大商机。”
目前二维码在中国被炒得很火, 但是从用户规模的角度看, 二维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012年快拍的二维码用户突破了2000万, 半年后, 这个数字达到了3200万, 2013年初, 已激活的用户总量是5000万, 和我国庞大的消费群体相比, 用户规模的增长速度并不算快。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项业务, 内含“扫一扫”功能, 截至2013年1月24日, 用户已达3亿。微信用户数量已达到一定规模, 但是使用“扫一扫”这一功能的用户数量还有待调研。
作为广告营销工具, 在方便精准的同时也存在安全隐患
二维码作为一种广告营销工具, 有着自己的优势。首先, 二维码可以缩短用户获取商品或品牌信息的路径。现代社会广告已经无处不在, 用户在报刊或电视等媒体上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广告。用户看到一则广告后如果想要进一步了解商品或品牌信息, 就要通过手机等移动上网设备或者在电脑上输入URL进行链接, 不能立即获取用户想要的信息。而如果借助二维码, 用户只要把摄像头对准广告中的二维码, 便可以链接到相关网站, 方便快捷。其次, 对二维码制作公司来说, 可以通过用户扫码反馈进行精准营销。依托于手机这一载体, 二维码制作公司可以更精确地分析每一个二维码用户, 通过分析用户的手机型号、扫码地点、扫码时间、扫码内容等, 为二维码制作公司在何时何地进行广告投放做有效参考。
在看到二维码作为广告营销工具优势的同时, 也不能忽略其劣势方面。首先, 在我国, 消费者必须主动安装二维码扫描工具。和日韩的手机已经预置了二维码扫描工具不同, 在我国用户必须自行安装二维码扫描工具才可以进行扫码。如果用户不愿意下载扫码工具或者下载了扫码工具却没有扫码的兴趣, 通过二维码营销只是一纸空谈。其次, 二维码目前在中国的发展商业气息太过浓厚, 容易造成消费者的反感。用户出于好奇、兴趣种种原因打开一个又一个二维码后, 发现内容全是由广告组成, 包括自己并不感兴趣甚至厌恶的品牌广告, 在这种情况下, 很容易造成用户的流失。过强的商业气息, 只会造成用户的不适应, 难免会走上LBS (Location Based Service, 基于位置的移动互联网服务) 的没落之路。最后, 二维码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有些二维码中含有木马病毒, 用户在进行扫码之后, 手机便会感染上这些病毒, 之后, 扣话费、个人重要信息 (手机通讯录、银行卡号等) 泄露等问题接踵而来。数据显示, 腾讯手机管家从2012年7月为灵动快拍提供二维码安全检测以来, 7月12月共为灵动快拍检测网址达956万条以上, 恶意网址拦截率为2.1%, 拦截恶意网址达20.6万条。我们国家还没有专门针对二维码的监管办法, 在遇到消费者投诉时, 他们会采取关闭运营商、取消APP的做法。但是显而易见, 这些方法只是治标不治本, 如果不想办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二维码最终会失去用户的信任, 如果病毒让用户谈“码”色变, 那么, 二维码自然也就失去其存在的价值。
吸引用户、培养固定用户群是二维码推广的最终目标
抓住年轻消费者, 形成固定用户群
在各类消费群体中, 二维码首先要抓住的是年轻消费者。首先, 年轻消费者接受新事物较快。与其他年龄阶段的群体相比, 年轻消费者在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和接受速度上都有一定优势。并且, 在社交媒体深受广大年轻人喜爱的今天, 年轻消费者会把自己觉得比较好的应用分享给他人。因此, 年轻消费者是二维码的易接受人群和传播人群。其次, 年轻消费者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在我国, 80后和90后大概有5亿人, 占我国人口总数的将近百分之四十, 这是一个庞大的消费人群, 很多厂商 (哇哈哈、百事、苹果等) 也把关注度放到年轻消费群体上来。抓住年轻消费者, 对二维码制作公司的生存与发展很有利。最后, 年轻消费者是目前市场中的主流消费人群。随着时代的发展, 消费格局也渐渐发生转变, 年轻消费者的购买力越来越强, 成为各种商品 (酒、车、服装等) 的主流消费人群, 抓住年轻消费者, 有利于占据较大市场份额。
年轻消费者的一大特点就是对品牌的忠实度较低, 因此在吸引年轻消费者的眼球之后, 还要通过一系列手段和策略留住他们, 形成固定用户群。在应用方面, 可以根据年轻消费者的需求和心理制作相应的二维码应用。比如根据现今社会剩男剩女多的现象, 可以做一些相亲主题的二维码。根据市场上商品真假难辨可以推出辨别火车票、高档商品真伪的软件吸引消费者。在平台方面, 针对年轻消费者喜爱的平台进行推广。比如可以把二维码放在年轻人喜爱的电视节目中, 湖南卫视的很多节目 (《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百变大咖秀》等) 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在这些节目中放置二维码更容易激发年轻消费者的扫码兴趣。同理, 在年轻人爱逛的商场中、爱看的杂志中、爱玩的场所中放置二维码可以收到同样的效果。在内容方面, 通过二维码链接到的内容要注重个性和价值。如果二维码链接到的是整版的广告词, 年轻消费者并不会感兴趣, 并且会觉得反感。其实, 二维码链接到的内容可以是使消费者获得优惠的信息, 可以是和消费者进行有趣互动的信息, 也可以是根据目标消费群体推送的流行信息、文史消息等等。只有推送的内容激发年轻消费者的兴趣, 才有可能留住这一消费群体。
抓住移动电商发展的机遇, 推进线上线下的连接
借着移动互联网的东风, 我国的移动电商也开始发展起来。根据资料显示, 2012年中国移动购物交易规模达550.4亿元, 同比增长380.3%;2012年第四季度交易规模为210.9亿元, 同比增297.2%。自2010年以来, 移动购物交易规模占整体网购 (PC端和移动端) 的比例分别为0.5%、1.5%、4.2%。根据这些数据可以看出, 移动电商渐渐被消费者接受并且一直处于发展的趋势。可以推断, 在未来510年内, 移动电商的交易规模会不断扩大, 市场份额会继续增加。二维码和电商两者结合可以创造出双赢的效果。移动电商是一种发展趋势, 二维码的出现则为移动电商提供了发展的另一种可能性, 移动电商为二维码带来一部分用户, 而这些用户通过二维码推动移动电商的发展, 引爆一个更大的电商市场。因此, 二维码应该搭上移动电商发展的顺风车并在移动电商发展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二维码可以轻松实现线上和线下的结合。首先, 用户可以订阅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在线下, 二维码制造商把二维码印刷在报纸或杂志上, 用户通过扫码, 便可以决定是否要接收二维码制造商的推送信息。其次, 用户可以通过二维码进行支付。用户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得商品信息, 然后进行移动支付, 便可以在自己指定收货地点收到商品, 方便快捷。一些商场专门开辟了二维码支付通道, 用户可以在高峰期通过手机实现支付, 免去排长队的痛苦。用户也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得优惠券, 在线下使用这张虚拟优惠券。最后, 用户可以通过二维码进行比价。用户在扫描一种商品时, 可以通过二维码链接到同一商品的其他网站销售价格和线下实体商店售卖价格, 通过对各种价格进行对比, 买到最实惠的商品。
创新二维码表现形式, 增加二维码视觉吸引力
在当今市场洪流中, 创新对产品来说格外重要, 二维码亦是如此。如果缺乏创意, 一堆单调枯燥的二维码难以激发消费者的兴趣, 二维码只是形同虚设, 不会发挥任何作用。在这种情况下, 可以对二维码的表现形式进行创新。从二维码设计上出发, 可以改变二维码的外在表现形式。韩国Emart (易买得) 超市根据中午客流量和销售量走低这一现状, 设计了一款只有在正午才会显现的二维码, 只要消费者在这时进行扫码, 便可以获得优惠券, 如果在线购物, 超市人员会将物品配送到消费者输入的地址。通过对二维码外在表现形式的改变, 既培养了用户的扫码习惯, 同时也增加了超市的销售额, 取得双赢的效果。从推广形式出发, 二维码的推广不仅仅局限于电视、杂志、户外大屏这些媒体。宝洁和沃尔玛公司曾在纽约市共同进行了一个月的网络移动购物促销活动。活动准备了一辆宣传车, 在宣传车上贴有链接到宝洁产品的二维码, 消费者扫描这些二维码, 产品就会立即添加到沃尔玛网上商店的购物篮中, 活动将宣传车停在纽约市人口密集地点供消费者扫描, 在成本不高的情况下, 直接带动了宝洁产品在该区域的销售额。
为了增加二维码的视觉吸引力, 可以在颜色、外观方面对二维码进行改造。首先, 可以更改二维码的颜色。二维码自诞生以来大多以黑白相间的颜色示人, 而在黑白与彩色之间, 显然彩色更容易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因此, 可以开发出彩色二维码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其次, 对二维码的外观进行改造, 这对于增加二维码视觉吸引力来说是更重要的一点。中国联通将二维码设置成中国结图案, 吸引了更多的关注, 美剧《真爱如血》则是一个非常贴合剧情主题的滴血二维码。著名内衣品牌维多利亚在这一点上做得更加突出。维多利亚有一则这样的户外广告, 模特胸前被二维码遮住, 广告文案则是充满诱惑的“比肌肤更性感”, 成功地吸引住消费者的眼球, 当消费者拍摄二维码后, 二维码“变成”了维多利亚的性感内衣。
小结
用户推广 篇7
全业务和3G时代的业务更多以数据式和体验式业务为主, 更注重体验式服务营销。作为运营商最直接的企业形象与品牌营销窗口, 如何运用好营业厅资源, 将其发展为渠道末梢的体验和服务营销的主要渠道, 在当今“体验时代”显得尤为重要。
相关调查显示, 3G用户规模增长的同时, 仍存在相当一部分“伪3G用户”, 许多用户虽使用3G号卡, 但对3G并不了解, 也未真正应用3G数据业务, 通讯消费依然停留在语音业务。对运营商而言, 这部分3G用户很不稳定, 往往“来也匆匆, 去也匆匆”。
究其原因, 用户对3G的体验不足成为问题的症结所在。3G时代, 体验式营销成为运营商拓展3G市场的敲门砖, 谁能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谁就能在3G市场抢占先手。体验式营销已经成为运营商的布局3G未来的关键所在。
而中国联通3G制式为全球使用最多的WCDMA, 那么如何体现出联通的3G网络优势, 扭转2G用户弱势的不利局面, 也成为中国联通面临的首要问题。因此, 中国联通为方便广大用户了解和体验“沃.3G”业务, 在全国2300多家营业厅开展了大规模的“精彩沃体验”活动。可以说体验式营销是一种更高级的服务营销。体验式营销通过良好的服务让客户积极参与, 提高了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 对促成顾客的购买行为很有帮助。
中国联通提供的3G体验服务受到用户和行业的广泛认同。中国联通的“精彩沃体验”活动, 开创了运营商在全国范围开展3G体验活动的先河, 从规模以及时间跨度上可谓“空前”。定期根据不同品牌终端、不同操作系统、不同业务应用精心设定主题, 配备专业的体验设备、专业的讲解人员、智能手机展示, 形成了体验式营销的新模式。进入到8月份, 中国联通在全国600所重点高校陆续开展校园“精彩沃体验”活动, 通过定制化的套餐、丰富的3G应用、终端合约计划, 辅以寓教于乐的体验形式, 在广大学生心中留下良好的印象。
感受3G, 少不了终端载体。中国联通重新定义的千元大屏3G智能手机, 为联通3G用户的规模化提供了保障。3.5寸大屏、搭载最新的安卓系统, 价格千元左右, 大大降低了3G准入门槛。在“精彩沃体验”活动现场, 工作人员也会讲解千元3G智能手机的操作, 并为用户免费安装i Phone、安卓、塞班等各类系统的应用软件。3G可视、可听、可触, 通过体验, 用户对3G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 激发广大用户使用和购买3G产品的兴趣。
体验营销作为一种新兴的营销策略已经受到了电信运营商的重视, “精彩沃体验”活动助联通拓展3G市场的效果已经显现。联通在全国组织“精彩沃体验”活动十几万场, 参与人数达几百万余人。
此次联通“精彩我体验”活动不仅仅局限于营业厅, 更将活动延伸到了校园、展会、社区以及其他社会渠道, 加大了与用户的接触面。尤其是今年校园市场, 联通将“精彩沃体验”活动纳入到校园营销中, 成为其拓展校园市场的重要砝码。
而体验式营销的价值远远不止如此。业内人士指出, 产品是有形的, 明码标价的, 而联通“精彩沃体验”活动, 带给用户的体验是一种经历, 为用户带来愉悦的3G体验和初次接触3G的惊喜, 将会在用户心中烙下难忘的印记, 而这是无价的, 这恰恰是运营商维系用户忠诚度的重要筹码。在体验过程中, 联通也在用户心中渗透了自身的品牌文化, 强化了用户的品牌认知和美誉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