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友好(精选4篇)
用户友好 篇1
1 引言
从学院角度看, 师资队伍网站界面建设的水平影响着其对外宣传的效果;从考生和家长的角度看, 师资队伍网站界面起着良好的导向作用;从社会人士的角度看, 师资队伍网站起着重要的参考作用。基于用户对于师资界面的需求分析以及对现有师资界面的分析, 市场调研发现,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师资界面过于简单, 远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 本研究拟为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设计一个新型实用便捷的师资界面, 在保留原有优势的基础上, 借鉴添加新元素, 设计新形式, 让用户拥有更舒适的体验。
2 界面设计
在本研究中, 对于“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师资队伍”进行了改进, 形成了“新版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师资队伍界面”。原版的师资界面的师资队伍处仅呈现了导师姓名, 缺少了导师的其他信息, 用户无法在师资队伍的首页上直接了解导师的研究领域以及联系方式等一系列信息。在新版的师资队伍的介绍中, 将导师的信息分为不同的界面呈现, 将导师信息模块化。最先在首页中呈现的是师资队伍总体介绍, 其次分别从导师的研究方向、职称以及基本介绍等三个方面来呈现更为详细的导师信息。
2.1 首页界面功能介绍
在“新版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师资队伍界面”的首页, 在其最上面的标题栏中单独设置了“师资队伍”, 相比较原版界面将师资队伍放在学院概况之下的情况, 用户在使用新版界面的时候更容易找到有关导师相关信息的介绍。
在新版界面的首页上, 从导师的姓名、职称、导师介绍以及研究方向等方面对导师信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 用户可以从首页当中直接得到导师的相关信息。并且, 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 通过点击导师的姓名, 进入其个人主页, 了解导师其他更为详细的信息。原版的师资队伍的首页按照职称对老师进行分类, 仅仅呈现了导师的姓名, 缺少了导师相关信息。在新版师资队伍界面与原版师资队伍界面的比较中, 新版师资队伍界面信息呈现得更加一目了然, 用户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信息。
另一个改进之处在于, 在新版首页界面上加入了搜索框,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 搜索自己感兴趣的导师及其研究方向, 以便使导师信息的获取更加便捷。
此外, 首页界面另外按照导师研究方向、职称以及导师基本介绍下设了三个分界面, 从三种分类维度各有侧重地呈现导师的信息, 并对其进行更加全面地整理, 方便用户对信息的查询。
2.2 研究方向界面功能介绍
研究方向界面从心理学三个大方向来对导师进行划分, 此外还详细介绍了导师的主要研究领域。从研究方向来划分, 可以令导师信息呈现得更加系统化、专业化。其他高校同一领域的研究者, 通过此界面快速了解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研究开展情况, 以及各位导师关注的研究问题, 便于研究者间相互交流。因此, 这一改进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2.3 职称界面功能介绍
此界面, 根据职称将导师分为教授、副教授、讲师三类。此界面仅提供职称与姓名两项信息, 极为简洁、清晰。利于用户整体把握学院的师资力量, 了解学院师资结构。这一界面也是对原版界面的之中保留和延续。
2.4 导师介绍界面功能介绍
导师介绍界面是为了方便报考硕士研究生或申请博士生的用户了解导师信息而设置的。在这个界面中, 提供了导师职称、主要研究领域、邮箱等基本信息。通过此界面, 考生可以有针对性的根据老师是否指导博士生或硕士生, 导师具体的研究领域自己是否感兴趣等指标选择导师。如果发现了自己感兴趣的老师可以通过邮箱与老师进一步交流。也可以通过点击老师的姓名进入其主页, 对老师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
3 网站界面设计的可用性评价
3.1 坚实可行的研究基础
在对山师心理学院师资介绍界面进行设计之前, 浏览查阅了大量其他相关网站, 包括中科院、北京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等学校心理学院官网的师资队伍介绍界面, 发现现存网站界面存在很多可以借鉴的系统设置, 比如说研究方向、研究小组成员介绍等, 而以上所说的这些学校的网站设计均是经过大家认可的、好评度较高的界面设计, 这为我们之后对于山师师资队伍界面的网站设计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坚实基础。
本网站的界面设计是在综合了大量优秀网站界面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此次设计, 将多种优秀设计元素相结合, 同时对比其他网站以及对于受众群体的调研规避了原有网站的缺点与不足, 在此基础上重新设计了山师心理学院师资介绍界面。相对于以往师资介绍界面, 本研究所设计的师资队伍网站界面研究基础更坚实, 而且相对更新颖、更综合, 多种优秀设计元素在原有山师心理学院师资队伍介绍网站界面中的引入, 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师资介绍界面面向受众群体的多样化和分析功能的全面化。
3.2 操作可用性评价
界面要具有有效性, 且被试能够高效率达到目的。首先, 界面功能要全面, 考虑用户的偏好, 切实满足用户需要;其次界面要操作简便, 易学, 常用操作按钮要易于寻找以便于用户根据自己需要快速找到链接, 有链接的按钮、文字等要有特殊标志便于用户寻找, 允许可逆操作, 允许恢复, 可以返回上一界面;最后, 界面要美观, 界面风格要具有一致性, 简洁和谐, 符合用户的思维模式等。
(1) 原版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师资界面略显简陋, 它隶属于学院概况的栏目之下, 师资力量只是该界面的一部分, 不熟悉该系统的用户如果想查看师资信息, 则需要进行探索, 这一点对用户来说有些麻烦。在“新版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师资队伍界面”的首页, 在其最上面的标题栏中单独设置了“师资队伍”, 相比较原版界面将师资队伍放在学院概况之下的情况, 用户在使用新版界面的时候更容易找到有关导师相关信息的介绍。而且, 本研究涉及的新版山东师范大学师资界面功能全面, 整个界面都是师资队伍的有关内容, 相比于山师的界面来说, 师资内容更加细化。
(2) 原版的界面中存在当前栏目的提示, 方便用户定位当前所处界面的站内位置。界面中师资力量的呈现以职称分类, 包括教授、副教授、讲师及助教四部分, 每部分呈现了具有相应职称的教师名单, 用户可以从中获取职称与教师姓名信息, 但呈现的信息太少, 需要用户自己去探索其他信息, 这很可能会增加用户操作的难度, 给用户带来不便。在新版的师资队伍的介绍中, 我们将导师的信息分为不同的界面呈现, 将导师信息模块化, 考虑到用户的偏好新版界面在左侧列有研究方向、职称、导师介绍三个按钮,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通过自己已知的信息在相关分类里进行搜索。最先在首页中呈现的是师资队伍总体介绍, 其次分别从导师的研究方向、职称以及基本介绍等三个方面来呈现更为详细的导师信息。从研究方向来划分, 可以令导师信息呈现得更加系统化、专业化。且每个教师的关键信息呈现出来, 使用户搜索了解个别教师信息更加高效, 相比于原版界面, 新版界面的功能也更加地全面, 可以切实满足用户的需求。
(3) 另一个改进之处在于, 我们在新版首页界面上加入了搜索框,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 搜索自己感兴趣的导师及其研究方向, 以便使导师信息的获取更加便捷。这在用户明确自己想要搜索的导师姓名情况下及大地提高了用户的搜索效率。
(4) 原版界面无法直接看出各个按钮是否有下级链接, 而新版界面中, 常用操作按钮都在易于寻找的地方以便于用户根据自己需要快速找到链接, 且有链接的按钮、文字等要有特殊标志。新版界面操作结果立即可现, 且允许可逆操作, 可以返回上一界面, 一旦出现错误, 用户也可以快速调整, 逐步往正确方向前进。其次, 新版界面界面风格一致, 简洁和谐, 符合用户的思维模式等。
3.3 受众群体多样化
该师资介绍网站面向对象数量较多且对象类型较为多样化。首先, 虽然本身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学生数量基数并不是很大, 但通过这个网站界面系统, 可以给其他学院、其他学校提供参考依据, 因此, 受众群体人数就会大大增加, 不只包括查阅信息的群体, 还包括浏览借鉴学习的群体。其次, 本次旨在查阅信息的受众群体不只包括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 同时还包括想要报考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高中生以及大学生。除学生以外, 还包括想要报考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学生家长以及山师本校和其他有心理学相关专业的外校。以上几点均表明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师资队伍介绍网站的受众群体数量多和类型广的特点。
同时, 根据对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学生的现场调研发现, 他们普遍认为对学校师资队伍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 不仅可以让他们对自己老师的研究方向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 而且对整个学院的概况也能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但是山师心理学院现有的师资队伍介绍网站不够完善, 内容不够一目了然, 操作也不够方便简洁, 希望能出现更加系统清晰的介绍来代替, 这样会促进学生对该网站的浏览与查询量。同时, 根据对今年刚高考完想要报志愿的学生进行调研, 发现他们同样认为师资介绍对于他们的学校选择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更希望通过师资介绍了解各位老师的研究领域与方向, 这是吸引他们报考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且在面临多个学校选择之时, 由于时间紧迫, 他们并不会详细点开某个界面具体研究, 而只是在师资介绍的总界面进行浏览, 他们认为山师心理学院师资介绍的界面过于简洁, 信息不够, 对其吸引力不是很大。因此, 通过对师资队伍介绍页面的改进与完善可以妥善解决上述问题, 既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方便的查阅到教师信息, 又能增加学校网站的浏览量、吸引力与报考率。这些都将为山师师资队伍网站市场提供巨大的支持。
摘要:现如今网络越来越普及, 截至目前, 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超过5亿人, 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搜索信息。了解一所大学院系及其开设专业情况的重要途径之一便是该院系的官方网站。打开这些网站, 我们可以看到各个高校院系的官网栏目设置大抵相似, 主要有“学院新闻”、“学院概况”“机构设置”、“师资队伍”、“招生就业”、“合作交流”、“学术科研”、“党建工作”、“学生工作”“学院文化”等。这其中, 值得我们格外关注的一点就是“师资队伍”。民国时期的清华校长梅贻琦先生曾说过:“所谓大学者, 非谓有大楼之谓也, 有大师之谓也。”没有教师, 不能成为学校, 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就没有高水平的办学质量。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标志着学院的办学水平, 师资队伍建设得好坏, 是决定学生培养质量的决定性因素。
关键词:用户友好,网站界面,设计
用户友好 篇2
随着智能电网这一构建设想的提出,我国和欧美等国的能源安全和国家战略[1]纷纷将其列为发展重点。实施过程中,需从系统规划、运行控制、管理决策等方面进行研究,其中规划是关键[2]。智能电网的基本特性有:自愈性、抗攻击性、优质供电、用户参与、选择性、可市场化和资产优化与高效性[3]。为此,在系统规划中,用户与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友好性、用户满意度是重要内容,规划指标除建设成本、运营成本和用户停电损失外,可能引起的潜在损失也不可忽视。根据电力市场营销原理,用户满意度由用户总价值与总成本确定,是用户进行价值判断的测度,是电力系统得以存在的根本[4],因此,在电力系统规划中以用户满意度作为规划指标,更符合用户的要求。
根据现代电网的基本特性和要求[3],电力系统应是在保证安全、可靠、经济的同时,对用户和环境更为友好,由电力系统和用户共同构成的综合效益最优的整个系统,本文将其定义为用户友好的电网。在规划时,系统可能产生的危及用户利益和损害用户满意度的扰动是本文考虑的重要因素。根据IEEE Standard 1346–1998[5]及文献[6]提出的设备电压耐受能力范围,可粗略地对用户损失进行估计,但由于系统扰动和用户耐受能力具有不确定性,在规划用户友好电网时,必须对不同的规划方案和各种不确定性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以此定量评估用户潜在损失。
国内外研究表明,主要由系统故障引起的电压暂降是最严重的电能质量问题[7,8,9],是用户抱怨最多、损失最大的扰动。用户敏感设备,如: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s,PC)、调速驱动装置(Adjustable Speed Drives,ASD)、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s,PLC)和交流接触器(AC-Contactor,ACC)等对电压暂降十分敏感,单个元件的故障可能造成整条生产线产品报废。而系统扰动造成的用户损失不仅有停电损失,有时暂降损失更严重,这种损失表现为潜在损失。因此,同时考虑停电损失和潜在损失对于提高系统的用户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用户潜在损失评估是保证用户满意度的关键。文献[10]考虑到某区域电压暂降的影响最低的电网重构方法;文献[7]从可靠性指标的角度对电压暂降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这些分析对于进一步研究用户友好电网具有重要意义,但对存在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的研究还不够,尚需考虑不同影响因素的特点和属性,找到更符合实际的用户潜在损失的评估方法。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对不同电网规划方案下系统电压暂降和用户设备电压耐受能力的不确定性评估方法进行了研究,定量确定用户潜在损失,以此损失为规划目标之一,对用户友好电力系统的规划模型和方法进行了研究,以Garver-6节点系统为例,对提出的用户潜在损失评估和系统规划方法进行验证,证明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1 用户友好电网及规划思路
1.1 用户友好电网
传统电网规划考虑了建设成本、运营成本、用户停电损失和可靠性指标,大多仅进行“N-1”或“N-2”过负荷后校验,对系统中的用户满意度和潜在损失等的认识还很不够[11]。文献[12]将可靠性指标转化为经济性指标作为系统规划目标,考虑了供用电双方利益,初步指出了电力系统应具有用户友好性的要求。
用户友好电网定义为:是智能电网在整个电力系统的具体化和现实化的表现,是在建设成本、运营成本和用户损失成本最低的前提下,满足用户对供电容量、电量、可靠性、用电效率等的要求,考虑资源能源和环保要求,以用户根本利益和用户满意度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电力系统。在该系统中,资源友好、环境友好和用户友好,系统与用户双方均满意是重点,用户满意度是关键。
现有电力系统规划重点考虑了供电方的经济性,在可靠性上则以供电方有电送、用户有电用为主要目标,但对用户的根本利益,如系统中潜在故障等造成的损失考虑不够。用户使用电力除了要求数量上充足外,更关注其质量是否能达到期望的使用价值,即达到其希望的满意度。用户因系统扰动引起的潜在损失受多重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包括接线方式、回路数、线路型号、线路故障位置、故障类型等,同时与用户设备的电压耐受能力有关。根据IEEE推荐标准[5],设备电压耐受能力可作为一种度量,但需考虑其与系统扰动之间的兼容性问题。在进行系统规划时首先需对这些不确定因素造成的潜在影响进行准确评估。
1.2 用户友好电网规划要求
传统电力系统规划将系统建设成本、运营成本、用户停电损失作为目标,满足系统等式约束和不等式约束,以及可靠性指标等约束条件;而用户友好电力系统除需满足以上要求和约束外,更突出系统中用户满意度。因此其规划要求是:全面考虑系统侧和用户侧各类成本,准确评估用户可能经受的停电损失和潜在损失,明确系统规划所需达到的目标;根据供电充足性原则和系统基本安全要求确定可能的电网规划方案;对各种可能方案内系统可能产生的电压暂降等扰动和可能的用户敏感设备的电压耐受能力,评估用户潜在损失;建立包括建设成本、运行成本和用户综合损失在内的电网规划模型;对不同规划方案进行比较,从中确定最优方案。
2 用户潜在损失评估
2.1 系统扰动不确定性评估
系统中故障产生的电压暂降是导致用户潜在损失的主要因素,其严重程度与系统拓扑、运行方式及故障位置、故障类型、保护类型、保护定值及装置特性等有关[13]。不同用户设备的电压耐受能力的不确定范围不同,不同情况下可能造成的潜在损失也不同,因此,在进行规划时需对各规划方案下系统扰动特性进行评估。
对任意规划系统,如图1,根据现有资料可得到不同型号线路的可靠性参数。当任意线路i-j上任意位置f点发生三相短路时,任意用户设备接入点m处的暂降幅值为:
式中:Ur,m为节点m暂降时的剩余电压;Umpref、Ufpref为故障前m、f点的电压;l为线路归一化长度;Zii、Zjj为节点i、j的自阻抗;Zmi、Zmj、Zij分别为节点m、i、j的互阻抗;zij为线路i-j的阻抗;Zg为故障阻抗。当线路i-j发生非对称故障时,可用文献[14]提出的对称分量法分析,不再赘述。
系统故障具有随机性,根据线路i-j不同位置故障引起的m点暂降幅值分布,用最大熵方法[15]可确定线路故障引起m点的电压暂降强度的概率密度函数:
式中:λi为第i阶矩约束条件对应的拉格朗日算子;i=2,3,…,N。根据文献[15],取N=5。
式(2)中变量取值由电压暂降幅值分布决定,结合式(1),计算时采用的Zii、Zjj、Zmi、Zmj、Zij均为系统阻抗矩阵对应参数,与拓扑有关,根据拟规划方案可分别确定。
2.2 用户设备电压耐受能力不确定性评估
用户设备的电压耐受能力受设备类型、使用场所、寿命、运行条件、负载水平等影响,有极强的不确定性,不确定区域如图2。针对不同用户设备,如果仅用确定的暂降(如幅值为50%[16])频次来估计用户损失有失真伪,此时需考虑用户设备受影响的不确定性。
用户设备在系统扰动时可能处于正常、故障、正常与故障之间的过渡状态等多种运行状态,造成的损失也随之差异较大,对拟规划系统的拓扑结构,根据上节原理可确定用户接入点暂降强度概率密度函数f(s),结合用户设备故障状态隶属函数μA[17],可评估用户设备的故障概率。
式中,s为电压暂降强度指标(可描述暂降幅值、暂降持续时间或其综合指标,本文仅考虑暂降幅值)[8]。
用户设备故障概率P(A)反映了线路i-j上任意点故障可能导致的m点用户设备故障概率。在m点接入的k类用户经受的年潜在故障次数为:
式中:k为各节点所连接用户类型;xmk1,xmk2表示m点处k类用户的设备电压耐受幅值的最小值、最大值;Lij和λij分别为线路i-j的长度和故障率。
2.3 用户潜在损失评估模型
现有电力系统规划对用户电压暂降损失涉及较少,最多考虑了用户设备停运、系统重启、产品报废等情况[16]。在电力技术经济评价中,有时用户潜在损失更严重。
实际中,用户可分为居民、商业、工业等类型。根据美国、加拿大统计数据[18],工业用户对恢复时间尤为敏感,其他用户的敏感特性则基本相同,这与工业用户生产线的大量流水线作业相符。单次电压暂降引起用户潜在损失的大小反应了用户对系统故障以及用户满意程度的不同期望。一般,设备故障必然造成用户生产工作的中断,故取平均每次短时中断损失作为用户的单次潜在损失[16],如表1。
节点m处k类用户的年潜在损失:
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确定出规划系统在某方案下整个系统中所有用户潜在损失:
式中:m、M分别为规划系统的节点号和总可感知的负荷点集合;Ck为第k类用户单次故障损失。
2.4 用户潜在损失评估过程
基于以上分析,评估某电力系统规划方案下的用户潜在损失的一般过程为:
(1)根据被规划系统在某规划方案下的网络拓扑结构、各支路参数,以及各类用户设备的电压耐受能力,用最大熵原理[15]和模糊随机方法[17]求得各类用户的潜在故障概率。
(2)根据统计得到的各线路类型的可靠性参数,结合式(4)得到各个用户设备接入点上各类用户的潜在故障次数。
(3)由各类用户设备单次故障的经济损失和得到的潜在故障次数,计算电力系统不同规划方案下用户潜在损失,从而确定系统规划目标函数的最小值,由此选定最佳电网规划方案。
3 用户友好电网规划
3.1 规划模型
为阐明原理,以现有系统中新建馈线为规划变量;以电压暂降引起的用户潜在损失和系统电量不足损失之和作为年用户损失;以年用户损失、建设投资年费用、年运行费用之和作为系统规划综合费用;以综合费用最小为规划目标。电网的规划模型为:
式中:f1、f2、f3分别为建设投资等年值费用、年运行费用(包括年网损费和年折旧维护费)、用户综合损失费用(包括缺电损失和潜在损失);Uh为第h年建设计划(uh为系统建设可行方案集);xh为系统结构优化变量;yh为系统运行优化变量。
式(8)、(9)为系统结构优化约束,如线路回路数、线路路径、线型等;式(10)为系统运行优化约束,包括线路潮流、发电厂出力和机组出力、负荷水平以及系统稳定性等约束。
目标函数中各部分的表达式为:
式中:i为投资折现率;n为施工年限;cl为线路l单位长度造价;ll为支路l新增回路数;L为系统支路集合。
式中:T为年损耗小时数;Closs为单位功率损耗年运行费用;rl、Pl分别为支路l的电阻及有功潮流;Cd为年折旧费。
式中:EENS为年电量不足期望;CIC为单位电量停电损失;Cpotential为不确定性故障引起的用户年潜在损失。
3.2 规划计算流程
根据以上规划要求和模型,用户友好电力系统的规划流程如图3。
4 算例分析
Garver-6节点系统是国内外系统规划中广泛采用的实验电网。在未来的规划年中,系统每两个节点之间都可以架设新线,规划方案中每次可改变的架空线路的最大走廊数为4回。线路具体参数及网络结构如表2和图4。
利用本文方法对待规划系统进行经济损失评估,并与未考虑用户潜在损失的评估结果做比较,说明规划中考虑用户满意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方案一和方案二分别为考虑和不考虑用户友好计及潜在损失的规划结果。具体接线方式如表3所示。
在不同方案下,各条支路在敏感负荷接入点电压暂降幅值的概率密度函数系数的变化趋势如表4,5,它表征了系统扰动的强度,结合用户敏感设备耐受能力,可得到不同种类用户故障概率。
注:未建设支路未标出。
注:表中仅给出了系统发生三相故障的情况。
结合各个节点下的用户信息,如表6所示,按照第四节中的用户经济损失评估方法,更能直观地体现出不同用户对电网规划方案的满意程度。根据SEMIF47标准,选取PC、ASD、PLC分别代表住宅、商业、工业用户中典型的敏感设备,且各用户及各设备间相互独立。
由表4、5可知:
1)随着规划方案的不同,网络拓扑结构影响系统中各线路对用户点的故障概率密度函数,从而改变了用户可能发生故障的可能性。
2)不同方案下,故障率即使发生细微变化,对整个系统中成千上万用户而言也足以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终端用户的满意度的直接体现则是自身的经济效益,它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保障。因此,在规划初期找到符合需要的最低潜在故障率的拓扑结构至关重要。
3)当敏感负荷点的用户不同,即设备的耐受能力出现差异时,连接在同一节点上不同用户对系统产生扰动的兼容性不尽相同,说明了区别用户类型的必要性。
结合线路可靠性等计算参数[19],上述两种不同方案的用户损失如图5,各类费用计算结果如表7。
方案一与方案二相比,两者的缺电损失几乎相同,但潜在损失则大不一样。比较还可得出,潜在损失对系统内用户造成的危害更加深重。而用户对电网的满意度体现的关键则是网络拓扑在经济上的影响,将潜在损失考虑到用户损失,甚至电网规划的目标函数中是用户满意度的客观体现。
在不考虑用户损失时,方案二在馈线的建设、运行费用上更为经济,因此成为首选规划方案。然而考虑用户损失后,特别是用户潜在损失,方案一中各类用户的潜在故障次数均随之减小,从而使得年用户损失及系统年综合费用降低,用户设备对系统扰动显示出更优的兼容能力。这时规划出的电网方案,不但在综合费用上是最经济的,在用户心目中同样是满意度最高的。
5 结论
(1)本文利用电网规划中拓扑结构的变化,求取了不同规划系统中各用户发生潜在事故的概率,适用于任何规模大小的电网发生对称故障和不对称故障时用户故障的判断。
(2)考虑了同一系统下不同用户经济损失的差别和联系,更好地反映出不同用户对电网电能质量需求的满意度。在实际中,用户友好的电网使得系统侧和用户侧更好地融为一体。
(3)国内外大量的投诉都与电网的网架结构不合理而导致的用户经济损失有关。仿真结果也表明了考虑用户潜在损失的必要性。如何进一步找到合理的补偿装置,提高系统抗灾性,是值得更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摘要:在现代智能电网框架下,对用户友好电网概念及其规划模型和方法展开研究。规划中除考虑建设成本、运营成本和用户停电损失外,重点研究不同规划方案下不同用户因系统扰动引起的潜在损失评估方法,并将该损失计入用户损失中,以此为基础规划电网。实际中用户潜在损失与系统中扰动和设备电压耐受能力有关,具有不确定性,分别用最大熵和模糊法进行评估。对Garver-6节点系统仿真证明,考虑用户潜在损失后的电网规划方案能保证综合成本最低。
用户友好 篇3
关键词:用户友好,产品设计,人体工程学,人性化设计
1 用户友好设计
“用户友好”这个词语最初是用来形容或描述无线电技术和IT产品的, 多出现于软件界面开发原则中, 一般说来用户友好界面的开发要基于人机工程学, 其原则在于界面要具备较高的可靠性、简单性、易学习和易使用性以及立即反馈性。由于用户友好原则是基于人机工程学在软件界面开发中的体现与延伸, 所以用户友好原则也应是人机工程学在产品设计中的演化与发展, 其中人性化设计应为用户友好原则中的重要一项。一个用户友好的设计, 应该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为目的的, 并且以人性化设计为基础前提。不仅仅满足人的主要需求, 同时在设计过程中注重对用户高层次需求的设计与考虑, 最大限度的通过产品设计手段达到人类精神与物质的统一。
用户友好的设计要求尊重人的价值, 并通过两个方面体现。首先, 精神层面上的用户满意度, 用户友好的设计以人性化设计为基础与前提, 并将设计重心放在如何使产品更适合于人类使用。这就要求设计者对人类的生理与心理特征进行完整与充分的研究, 利用人机工程学的相关理论, 在产品满足人的生理与心理特点以及生活习惯的同时, 增加使用的便利性和舒适性。其次, 是审美和文化的要求。在产品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要求的前提下, 从产品设计以美观作为评价标准, 使产品符合多数使用者审美要求, 从而使用户达到心理上的愉悦与满足。这就要求在设计前期, 设计者对用户群进行详细的定位, 并且要充分了解用户相关的社会形态、文化价值、民族习俗、伦理道德等诸多方面的信息, 通过认真的调查和分析, 了解目标用户在这些领域的好恶倾向, 并依靠自己的敏锐的感知能力对产品的功能和形式进行预测。
2 人体工程学与用户友好设计
人体工程学显着的特点是, 人, 机, 环境三个要素的基础上, 三个要素虽各具特点, 但是它们并不是的单一元素, 是相互依存的整体, 要将“设计对象”和“使用对象”即人与物作为一个系统内的并存元素来进行研究。人体工程学是实现用户友好设计的有效手段, 用户友好的产品设计必然是要以符合人体工程学为前提的。例如美菱冰箱, 针对农村市场的用户进行设计。除了沿用防潮、防锈材料等特殊设计外, 针对农村老鼠较多的问题, 专门增设了防鼠装置;由于农村环境中灰尘较大, 在冰箱门体上方增设了翻盖;而针对农村用户节省电费的需求, 美菱也推出了日耗电量仅0.29度的超节能冰箱, 三天耗电量不到一度。从功能定位到外观设计, 美菱冰箱充分考虑了这种特殊环境下, 人-机的关系与状态, 将人-机-环境三者达到了和谐统一的关系。
3 设计活动与用户友好设计
用户友好的产品需要其满足用户使用的功能需求, 审美需求, 给人舒适的使用感受以及美的享受。设计师要充分考虑到用户时代特征, 民族特点, 审美价值取向。因此, 用户友好的设计需要设计者做好充分的设计前期工作, 对于用户的相关属性进行研究, 再设计期间综合多方面的因素, 反复从用户的角度对设计进行推敲。与此同时, 用户友好的设计在设计活动后期需要不断总结经验, 使设计过程更为的灵活, 并且力求创造独特的能准确反映产品性质与功能的产品形象。
3.1 造型的用户友好设计
建模是创建一个产品造型的一个重要手段, 主要是通过设计产品的尺度, 形状, 比例和层次结构, 影响用户使用中的心理体验, 让用户在使用中对产品产生的驾驭感, 成就感, 亲密感, 也为用户创造微妙的, 有趣的, 愉快的, 轻松的, 神秘的等不同的心理状况。用户友好的产品在设计中就需要运用合理的语言符号, 来反应产品自身的技术与功能特点。对于一款好的用户友好的设计产品, 往往让人们无法忘怀的是产品的一个标志性的形态与尺度, 而通过对其形态的回忆, 联想其功能属性。例如, 机械及手工工具, 其产品形式语言应主要反应产品本身安全可依赖的重要性质, 这就需要产品在造型上减少尖锐的造型, 多用圆滑缓和的造型方式, 为用户营造安全舒适的使用心理, 同时结合多元得设计手段, 注重产品个性的彰显。
3.2 颜色的用户友好设计
颜色对于产品的外观, 不仅具有装饰和突出产品个性的功能, 同时也是人类视觉审美的核心因素, 色彩对于用户的视觉感受和使用过程中的情绪状态具有深刻的影响。色彩设计应根据产品表达定位其主题, 反映了产品的功能与属性, 同时色彩也被产品所处时代背景, 社会形式, 文化, 区域和生活方式所影响。
3.3 材料的用户友好设计
材料对于人的心理的感知过程所造成的影响不可忽视的, 产品的材质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形式的存在, 好材料可以为产品设计带来多变的外观肌理。材料质感以及表面纹理特征, 给人以视觉和触觉的体验, 以及使用心理的微妙变化。很久以前, 人们发明了一种接近指纹与手指接触的位于手柄位置凸起的薄膜, 这种材质的运用增加用户与对象见的摩擦的同时也提高了手的灵敏度, 这使得产品特别对于手工工具, 制造出一个有效的用力点与手的控制点, 提高产品的实用性的同时, 也对于不同用户的操作习惯进行引导。通过选择合适的造型材料, 使产品本身对于用户来说更具备功能性, 也给产品本身增加多变与个性的设计元素。
用户友好的的产品设计不仅使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舒适和方便, 更使得用户和产品之间的关系变得和谐。非用户友好的产品就会使用户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它, 了解它, 适应它, 甚至是顺应产品的工作过程而改变自身的习惯。用户友好的设计是时代和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 是工业设计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工业设计作为一个具有广泛群众基础设计领域, 就要求产品从人的需求出发, 在形式上, 色彩上, 功能上, 材质上, 尺度上, 装饰上等层面来考虑与体现产品的人性化, 使未来的设计出的产品更适合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 创造新的生活方式与生活状态。
参考文献
[1]刘和山, 王甄亚, 范志军, 产品设计[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6.
用户友好 篇4
一、生态友好型图书馆建立的必要性
1. 生态友好型图书馆具有对用户诱导的作用。
(1) 图书馆自身具备的诱导性功能。就图书馆自身的情况来看, 在整个用户服务体系中应该具有着为用户提供各类信息、最大化地满足客户需求、借助学习气氛极其浓郁的环境来为用户进行学习引导等功能, 随着信息技术在图书馆建设中的不断引入和对当前图书馆用户服务系统的开发及应用, 传统图书馆的单调的借阅模式被悄悄地改造成可以自助使用、人机互动的机械型服务模式, 在局域网内用户可以就自己想要借阅的资料, 通过在搜索框输入名字、时间、要求、出处等来进行查找, 按照索引的记录, 预约、借阅、归还此文献或者文档。无论是传统的单一借阅和归还模式还是当前信息技术辅助下实现的人机一体化的操作模式, 均是图书馆自主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 通过对信息的不断更新和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手段的信息调配等, 都是图书馆主动发挥其自身服务属性对客户进行引导来帮助其完成对信息库需求的表现。 (2) 生态友好型图书馆对用户的诱导性。图书馆对用户需求的重视度和诱导性, 从自然状态下的被动供需给予到极度重视提升主观能动性, 在以信息资源建设工作为中心的基础上经历了相对复杂的变化后, 终于将自身的发展与用户需求之间的生态依存关系作为现代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社会职能合并后工作的重心。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承载者和传递者, 图书馆在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方面和为社会提供教育服务和信息共享服务以来, 图书馆的现有功能从人本主义的切实需要角度出发, 对在统一的生态体系下, 图书馆信息中心、文献信息资源管理、网络信息技术模式下数字化信息的汇集等工作的改革和执行, 开始从增加用户数量、满足用户需求、促进用户需求等级的提升等角度出发, 以图书馆现有的多样化功能、充沛的信息容量、随时可取的信息供应性以及人性化的服务手段在有效提升用户忠实度的基础上, 对诱导用户按照图书馆的当前模式进行有秩序、有步骤、有条理的自助服务体验、将用户融入到现有的图书馆文明体系中, 化解其原有的不良知识阅读习惯和思考的片面性等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25。
2. 生态环境下图书馆的友好度将有效增加用户量。
在生态环境理论中, 对自然界中两种生物之间的互相需求感以及两者所需要的生存环境, 进行单方面的友好调整, 将促进另一方相应的满足感的提升, 此外, 对于具有友好度的一方, 随着友好度种类、内容、性质、内容覆盖范围以及相应的价值观等的有效升级, 将对生物环境中与之契合的另一方带来使用量、使用率、使用度的增加。以图书馆为例, 生态环境下图书馆就搜索引擎、咨询服务、信息系统的构建、互联网信息技术下网站页面的建立、资源资源共享建设等方面一旦围绕着用户使用为中心, 就可以做到从客户角度出发在对其现有需求进行放大的基础上, 对此几项的友好度进行完善, 从而在知识基础经济时代, 构建出一个具有共融性、个性化、生态化、多样性、层次化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新架构来。一旦用户的基本需要和隐性需求以及在图书馆以用户需求为动力所推行的服务模式、信息发展构建模式均可以最大化地满足用户不断升级的需求时, 在和谐自由的生态环境下, 图书馆的用户量势必会增加, 覆盖人群量也必然会得到提升。
二、用户需求在生态友好型图书馆中的生命延展性
马克思认为, 人类需要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最大前提, 尤其是在满足本身需要之后, 其第二个需要以及满足第一需要而衍生出来的措施和工具都将间接引发新的需求。以图书馆的当前架构改革可见, 图书馆本身对用户的需要是其第一需要, 而在吸纳客户时所用的手段和战略措施又将丰富图书馆现有的信息量。由此, 从生态视觉来看, 图书馆与用户需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生态关系, 其中图书馆与用户需要相互作为主体, 在彼此依存的生态环境中均要保持从生产到分配, 消弭、扩张、紧缩, 再到交换和消费这个运转过程, 这也是两者自身从运转到往复再到发展、消弭、提高、升华再到循环的一个不断进行需求升级和更新的过程。双方的需要和对需要的满足在此过程中起到了主要的推动作用。需要决定消费, 消费促进需要的不断升级, 由需要和消费所带来的具有可持续性循环延展的生命力就必然会对图书馆各项工作的推进以及造成信息差的产生, 以及为了弥补信息差并对用户的认知不足进行诱导时所产生的新型服务模式进行合理化的改革和促进[3]12。
1. 生态友好型图书馆中用户需求的客观变化。
(1) 用户需求的分类。用户的需求分成五个种类, 对信息的需要、对信息安全度的需求、对互联网共享模式下信息互换的社交需求、被尊重要求、实现自我需求。此五种需要均是逐层不断地向上循序渐进的, 用户需求的持续增长必然会对图书馆现有信息量的不断增加和丰富提供基本条件。用户需求的五种分类对图书馆现有体制改革、信息量的流转升级等会产出不同的作用。 (2) 用户需求分类的变化产生的延展性。在图书馆信息共享系统构建和用户生态服务体系设计时, 用户的需要对图书馆信息共享系统构建直接起到推动作用, 而对用户生态服务体系的设计则直接进行干预。在生态环境下, 由用户需要所推动的图书馆信息共享系统的构建必然会出现更为丰富广阔的内容和更加繁杂多样的外延及内涵, 它不仅推动着图书馆信息共享系统的构建, 同时对于图书馆在生态环境下的文明和文化建设也同样具有关键的指导作用, 而随着图书馆信息共享系统的构建和对用户生态服务体系的设计而衍生出来的新的消费模式也将诱导信息流转机制的出现和升级。 (3) 生态环境下用户需求变更和生命性延续。用户的需要以及在图书馆生态环境下所体现出的信息需求特点、形式、产生的原因、特殊情况下的变异、内容、性质等均是图书馆工作领域覆盖的内容。用户的生态服务需要和图书馆实际提供的服务体系之间, 以信息的汇总、传递、更新和存贮等为基础, 二者呈现着各自独立存在, 又相互推动呈现的关系, 作为一个可循环往复的过程, 图书馆实际提供的服务体系对用户五种需求的逐个满足, 并不代表整个过程的结束, 而是成为下一个需求环节产生的基础, 此阶段的需要包括衍生出来的新需要和需求之间的断层更替。由此可见, 在不断地进行用户需求的循环研读时, 以信息使用为基础的有效服务中, 信息流转机制的加载也将不断地发生新的变化。正是因为这种不稳定的但是具有可持续性的变更, 才会导致用户的需求出现生命延展性, 而以此为切入点进行不断完善和改革的图书馆服务也会相应地获得生命力的延续。
2. 用户生态服务体系构建的设计原则。
在满足用户生态服务需要的前提下进行的服务体系的设计必然遵从用户服务友好原则, 此友好度不仅包括用户在图书馆环境下的心理感受, 还包括用户在图书馆就自身需要进行动手操作满足时所接触到的内容以及被服务的过程是否具有友好性, 其中包括借阅、信息筛选、在线阅览、搜索引擎等辅助功能的便捷性和及时性, 以及查找到的信息量是否符合自身心理需要等。友好度的设定应该随着用户需要的不断升级而出现相应的提升。
(1) 注重用户的需求的可预测性。友好度和用户需求之间还存在着另一种关系, 即一旦满足用户某一层次的需要, 用户的需要又将游离出新的、更高层的需要, 由此, 图书馆在生态环境下各项系统和服务措施所提供的友好度也必须随之逐层逐步地进行升级。实践表明, 在切实的执行中, 用户的需求和生态环境下图书馆的友好度设计之间并不存在谁先谁后的时间差, 事实上, 用户的五种需要是可以被预估出来的, 但是需要的程度和层次则需要建立在图书馆本身对用户需求的研究, 其中包括一向不被重视的用户需要的源头和变异等。
如此可以推断, 用户的需求和图书馆可提供的服务之间存在着主被动的研究关系。其中, 用户的需求属于无意识的必须被捕捉的非物质形态, 而图书馆可提供的服务及相应的对友好度的设计却是有迹可循的具有人工斧凿性的功能结构。
(2) 重视用户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社会性。用户需要的更迭要求生态友好服务以及信息的流转必须具有丰厚的内涵和外延, 反向则要求用户需求的更迭具有不断变化的结构、数目以及机构的次第变革。此外, 以需求的强度和层次为界点的生态友好服务以及信息的流转, 则必须在宽度、承载度、丰富性上进行相应的改变[4]14。此外, 用户作为具有社会背景的自然人, 对信息的需要一般是为了满足其源自社会又还原到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需求。因此, 信息的流转和更迭离不开社会性的要求, 尤其是在图书馆本身的信息更新也是为了在社会竞争中争得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的前提下。
参考文献
[1]毛刚.图书馆用户需求生态服务系统研究[J].吉林大学, 2013 (6) .
[2]薛鹏.高校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评价研究[J].山东大学, 2013 (5) .
[3]杜成杰.基于信息生态理论的高校数字档案系统信息流转能力评价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 2013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