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友好

2024-06-24

农村环境友好(共11篇)

农村环境友好 篇1

1 概述

2003年起, 江苏省按国家统一部署, 大规模开展农村公路建设, 农村公路服务能力、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等不断取得新突破。截至2012年底, 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4.05万km, 占全省公路总里程的90.8%。

随着农村公路网络的逐步展开, 农村经济日益活跃, 交通出行需求日渐旺盛, 现有大量通村公路条件难以满足安全通行的需要。为切实保障镇村公交、校车以及城乡客运班车等通行安全, 进一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 2013年起, 江苏省政府下达了《关于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的意见》, 计划用6年时间, 新改建农村公路3.4万km。

截止2015年底, 江苏新一轮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已完成大半, 期间针对农村公路建设面广量大、资金投入紧张的问题, 各地在路面结构方面, 也是积极探索, 有针对性地选择路面结构类型和技术措施。在南京, 浦口区从2013年开始率先在农村公路中引用就地冷再生、厂拌冷再生、厂拌热再生及低碳环保材料等一系列新技术、新工艺, 较好地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 且工程经济环保效益显著。本文结合南京市浦口区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改造工程, 介绍农村公路环境友好型沥青路面结构的应用情况。

2 浦口地区农村公路沥青路面典型结构调查与分析

准确调查与评价原有农村公路路面结构与使用性能是提档升级改造工程成功的基础。对南京市浦口区不同道路等级、不同交通量等路段进行了路面结构调查, 并对浦合线改造工程进行了全面的病害调查。

2.1 农村公路沥青路面典型结构调查

调查显示, 浦口地区早期修建农村公路常采用18~25 cm二灰碎石基层。近些年, 由于粉煤灰质量不稳定, 已逐渐用水泥稳定碎石代替, 在一些交通量大的道路, 其下还有20~30 cm级配碎石, 在乡道等一些轻交通量道路, 绝大多数基层为20 cm石灰土和泥结碎石。

面层材料一般为6~12 cm沥青混凝土, 根据现场调查, 超过80%的沥青面层都采用9~12 cm的两层沥青结构路面, 其他一些轻交通量的乡道大多使用单层沥青层或沥青贯入式路面。浦口区农村公路典型路面结构如表1所示。

2.2 农村公路路面典型病害及承载力调查

X302浦合线是南京通往合肥的传统出省通道, 现状为双向两车道, 该路修建年代久, 目前部分路段仍承担着较大的运输重任。选取浦口区浦合线 (高丽段, 全长3.2 km) , 对其进行全面的病害调查及承载力检测。

根据现场对浦合线路面病害处的调查, 路面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及龟裂大量存在, 局部位置伴有沉陷病害。从病害发生的范围、程度来看, 局部路段路面裂缝较为严重。通过现场取芯, 发现:

(1) 取出的面层芯样, 大部分完整性较好;

(2) 共有10/14处芯样的基层松散, 表明水稳碎石基层强度较低, 承载力不足;

(3) 所取芯样总厚度平均值为28.1 cm, 沥青面层平均厚度为8.4 cm, 沥青层厚度普遍偏薄;

(4) 从面层底部与基层顶面粘结情况看, 绝大部分芯样基层与面层粘结性较差。

最后, 对路面承载力检测采用贝克曼梁进行弯沉测试, 左幅车道弯沉代表值为64.3 (0.01 mm) , 右幅车道弯沉代表值为87.1 (0.01 mm) 。总体而言, 路面整体承载能力较弱。

3 农村公路路面结构升级改造方案选择 (以浦合线改造工程为例)

根据对浦合线 (高丽段) 的病害调查可知, 该路段面层和基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害, 承载力不足, 且层间粘结较差。根据原设计方案, 则是将旧沥青路面和旧结构层全部挖除, 然后再重新做基层和面层, 但这样不仅工程造价较高、施工工期较长、污染环境、并且需要长时间中断交通。为此, 项目管理单位专门组织相关单位, 对设计方案进行专题研究、论证, 研究老路材料的循环利用及路面的抗车辙等问题[1,2,3]。

3.1 农村公路路面再生技术适用性分析

路面材料循环利用一直是公路交通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之一, 材料循环利用不仅节约大量的集料、沥青等原材料, 而且节约工程造价, 有利于处理废料、保护环境等。随着人们对环保、社会效益的关注, 以及技术的进步, 路面再生利用技术越来越受到行业的重视。几种常用的再生方式如表2所示。

由表2可见, 在各种路面再生技术中, 现场冷再生和厂拌冷再生的旧路材料利用率最高, 且技术成熟, 能够修复路面的结构性病害, 最符合农村公路建设的需要。但关于这两项再生技术的应用, 则还需要结合路面病害及结构层厚度的情况分别确定。主要考虑的方面有:

(1) 基层存在松散、承载力不足等情况, 考虑基层铣刨量较大, 应优先考虑使用水泥就地冷再生技术;

(2) 基层破坏较为严重必须进行修复时, 同时存在面层较厚超过10 cm以上的情况, 采用全深式再生, 再生厚度往往超过了30 cm, 无法保证其碾压质量, 考虑先铣刨面层料, 再对基层进行水泥就地冷再生;

(3) 为保证厂拌冷再生级配的稳定, 通常选取规模较大的路段进行集中铣刨, 厂拌冷再生混合料可作为路面的下面层使用。

3.2 沥青材料的选择

江苏省在橡胶沥青研究、应用方面在国内起步较早, 开展了各种橡胶沥青混合料的研究工作, 形成了橡胶沥青混合料技术体系。其中断级配橡胶沥青混合料性能良好, 各项路用性能指标表现优异, 有效地提高了路面的抗车辙能力和抗疲劳性能, 在高速公路与干线公路上得到了一定规模的应用。

为了更大范围地推广橡胶沥青的应用, 江苏省又开发出了成品橡胶沥青。成品湿法橡胶沥青具有对现场生产干扰小、生产效率高、产品稳定性好等优点, 重要的是, 橡胶沥青的成本也较SBS改性沥青有所降低, 适用的级配范围更广。

浦合线 (高丽段) 由于部分路段仍承担着较大的运输重任, 路面抗车辙性能仍需要重点关注, 综合考虑农村公路建设成本和施工的便利, 将成品橡胶沥青应用于该项目的沥青面层。

3.3 浦合线 (高丽段) 改造工程路面结构方案

浦合线 (高丽段) 路面结构为8~9 cm沥青面层+22~24 cm二灰碎石基层, 路面总厚度为32 cm左右。由于路面基层大多不成型, 经过对路面改造方案的分析与论证, 确定对原路面面层进行铣刨处理后对剩余25 cm基层采用水泥进行现场冷再生, 再生后作为道路的基层使用。对铣刨的路面材料, 进行 (泡沫沥青) 厂拌冷再生, 作为新道路的下面层, 最后在再生完的下面层上加铺4 cm AC-13C混合料, 上面层沥青采用成品橡胶沥青。路面改造方案示意如图1所示。

改造后的新路全部使用了老路材料, 就地冷再生实现了100%基层材料利用, 厂拌冷再生实现了70%左右的面层材料再生, 具有节约工程造价、施工工期时间短、环保效益好等特点。沥青路面上面层采用了橡胶沥青路面, 高温稳定性好。

4 工程应用及路面使用性能观测

4.1 水泥就地冷再生

(1) 配合比设计结果

按照文献[4]中T0842—2009振动成型方法进行水泥冷再生配合比设计, 混合料设计级配与设计水泥剂量、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分别如表3与表4所示。由表可见, 设计混合料强度满足文献[5]无机结合料稳定冷再生混合料用作路面基层的无侧限抗压强度 (2.5~3 MPa) 要求。

(2) 工程实施

就地冷再生施工的特点是大型机械密集施工和高生产率。对冷再生机械及配套设备要求是有足够的生产能力并且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就地冷再生施工中最重要的就是再生机械的选择, 浦合线再生机械选择维特根WR2500S型, 该就地再生机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机型, 其工作宽度达到2.438 m, 最大工作深度可达50 cm, 施工过程中可实现添加用水量及再生深度的自动控制。

此外, 现场共配备碾压、整形设备3台套, 单钢轮压路机、平地机与胶轮压路机各1台。现场铣刨、拌和后, 单钢轮压路机紧跟再生机静压1遍, 接着强振压实3遍。在完成一个作业段的再生和初压后, 立即用平地机整形。平地机整平后, 单钢轮压路机再强振2遍, 最后, 采用胶轮压路机进行收光。

施工期间, 同步进行了水泥剂量、混合料级配、含水量、混合料无侧限抗压强度、压实度等检测, 各项指标满足施工控制要求。基层养生7 d后, 进行完整性取芯, 芯样上、下部完整, 无松散脱落现象。

4.2 泡沫沥青厂拌冷再生

(1) 配合比设计结果[5,6,7,8,9]

配合比设计前分别对所用材料, 包括铣刨料 (RAP) 、新添加集料、水泥、70号道路石油沥青等进行相关试验。道路石油沥青发泡特性试验表明, 所用道路石油沥青发泡性能良好, 最终选用沥青发泡温度为160℃, 发泡水量2.0%, 膨胀量22, 半衰期10.4 s。

矿料设计合成级配与混合料设计结果分别如表5、表6所示。设计的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性能良好。

(2) 工程实施

为了进一步利用老路铣刨料, 配置了破碎设备, 根据铣刨料的尺寸设置了10 mm和20 mm两道筛网, 将铣刨料分成10 mm以下细集料部分、10~20 mm粗集料部分和20 mm以上大颗粒部分, 对于20 mm以上大颗粒部分进行再次破碎, 破碎后的铣刨料经筛网过筛后分成粗细两档, 可以得到较好的利用。

泡沫沥青厂拌冷再生拌和采用维特根KMA220型专用设备, 配备有泡沫沥青发生装置。现场摊铺与常规沥青路面施工类似, 根据情况配备一台或多台摊铺机。本项目压实施工流程为:单钢轮压路机前静后弱振压实1遍、前后弱振1遍—双钢轮压路机前后振动3~4遍—轮胎压路机搓揉6~8遍收光。

施工完成后, 项目立即进行封闭养生, 待再生层可以取出完整芯样或再生层含水率低于2%时, 结束养生。

4.3 使用性能观测

为评价浦合线 (高丽段) 长期路用性能, 对该项目分别进行了路面外观调查和路面完整性调查。

从目前路面外观情况调查来看, 浦合线 (高丽段) 已用两年时间, 交通量较大且陡坡、急转路段较多, 目前路面使用情况良好, 无明显病害。路面完整性调查采取取芯的方式, 主要检测芯样的厚度、完整性以及层间粘结情况, 浦合线 (高丽段) 采取随机取芯。从现场情况看, 路面取芯随机芯样均完整密实, 层间粘结情况良好。

5 结论

本文以南京市浦口区浦合线 (高丽段) 农村公路改造工程为例, 介绍了农村公路升级改造中路面结构方案的选择及实施情况, 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 根据对浦口区农村公路的路面结构调查, 浦口地区农村公路多采用18~25 cm二灰碎石基层, 面层材料一般为6~12 cm沥青混凝土。

(2) 针对浦合线 (高丽段) 存在不同程度的破坏、承载力不足等问题, 对路面适宜的再生技术进行了分析, 并确定了现场水泥冷再生和 (泡沫沥青) 厂拌冷再生两种综合再生的处理方式。改造后的新路全部使用了老路材料, 该方案具有节约工程造价、施工工期时间短、环保效益好等特点。

(3) 考虑到浦合线 (高丽段) 部分路段仍承担着较大的运输重任, 路面抗车辙性能需要重点关注, 将成品橡胶沥青应用到项目的沥青上面层。

(4) 为评价浦合线 (高丽段) 长期路用性能, 对该项目进行了路况调查与取芯评价。从路面外观调查情况来看, 项目已使用两年时间, 交通量较大且陡坡、急转路段较多, 目前路面使用情况良好, 无明显病害。通过现场随机取芯, 路面取芯芯样均完整密实, 层间粘结情况良好, 表明采用的路面结构方案是合理的, 保证了农村公路的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的意见 (苏政发[2013]27号) [R].2013.

[2]江苏东南交通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农村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体系研究[R].2015.

[3]JTG E60—2008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S].

[4]JTG E51—2009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S].

[5]JTG F41—2008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S].

[6]李强, 马松林, 王鹏飞.水泥稳定废旧沥青路面材料路用性能试验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 2004, 21 (5) :25-28

[7]曹翠星, 何桂平, 韩海峰.泡沫沥青及其混合料的研究现状[J].石油沥青, 2003 (2) :54-59.

[8]DH Chen, F Hugo.Comparison of Two Pavement Rehabilitation Strategies[J].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 2001, 127 (1) :47-58.

[9]CT Jahren, BJ Ellsworth.Constructability Test for Cold In-Place Asphalt Recycling[J].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Management, 1999, 125 (5) :325-329.

农村环境友好 篇2

唐口煤矿在同一工广内布置主、副、风三个超千米立井,主井深1029米,副井深1060米,风井深1044米,为全国第一。主井井架高62 米,重745吨,为中国煤矿第一大箱型双面提升钢结构井架。

在矿井建设过程中,做到了环保工程与生产建设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我们依靠科技,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克服高地温、高地压、岩石流变性强、涌水量大等各种自然灾害,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完成了多项科研成果,其中,超千米多立井快速建设技术获得国家煤炭技术十大科技成果和省煤炭科技进步一等奖。实现了采掘装备现代化、辅助设施自动化、监测监控数字化、地面建设园林化。唐口矿工广面积28万平方米,绿化面积85000平方米,种植乔木、灌木、花卉、竹类、草坪、水生植物、水生动物等7大类,栽种雪松、泰山松、腊梅、红梅、白梅、桂花、玉兰等名贵树种400多棵,种植枸骨、珊瑚、海桐、火棘球等造型灌木300余株,时令花卉5000余株,种植白三叶、马尼拉、马蹄锦、黑麦草等草坪XX0平方米,形成小桥流水、绿树成荫、花木别样、片点结合、自然协调、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园林特色。

唐口煤矿根据国家环保工作的要求和集团公司的指示精神,结合唐口煤矿的实际情况,在建设环保友好企业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加强管理,绿化环境

今年围绕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相继完成了矿内的植树、地表绿化等绿化项目,改善效果明显。环境治理工作逐步完成了规范化、系统化的模式。

(一)加强领导,强化管理

为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法》,加强矿区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结合唐口煤矿实际情况,唐口煤矿成立了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由矿长刘文宝任组长,副矿长刘延军、工会主席陈锡远任副组长,杨万庆、孙京凯、潘光征、苏守星、宋友良、张启芳、朱光营、赵立千、王辉为成员。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机电科,由杨万庆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保护环境,加强宣传

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法,加强宣传保护环境力度,提高全员对环境保护意识。

今年初动员全矿广大职工学习《环境保护法》,认清自己在环境保护中的权利和义务,对环境保护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环保知识的大力宣传,提高了对环境保护的认识。矿领导通过对环境保护的加强管理,形成了一个完善的监督体系,对不遵守保护环境制度的个别人以批评教育和罚款的原则,使环境改善有了很快的提高。

(三)落实环境治理工作,实现了花园式的矿区

全体广大干部职工展开了大规模的植树绿化工作,在矿区范围内进行了绿化,建设成了花园式的矿区。既改善了矿区环境又陶冶了职工情操。

二、加强环保管理和污染源治理

(一)矿井水处理

根据济宁市人民政府的要求,外排矿井水的cod含量要小于30mg/l,唐口煤矿矿井水处理系统不能满足要求,经过多方调研,决定对井下矿井水处理系统和地面矿井水处理系统进行改造。

确定了井下矿井水处理系统和地面矿井水处理系统改造方案,投入资金500多万元对地面矿井水处理系统进行了技改,已经安装完成投入使用,效果非常明显。

矿井涌水先在井底水仓处先进行加药沉淀处理,其中一部分再在井下进行深度处理后供应井下防尘洒水,其余部分由排水泵排至地面矿井水处理站进行进一步处理,达标后用于地面选煤厂生产用水、绿化用水等,剩余部分向外排放。

(二)地面生活污水处理

采用地埋式污水处理技术处理生活污水。随着地埋式污水处理技术的完善及自动控制系统设备性能的提高,地埋式污水处理工艺的优势逐步显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减少了地面建筑物,改善了地面环境;2)自动化程度高,便于管理;3)总占地面积小,投资省。因此我们选用了地埋式污水处理的工艺方案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

(三)塌陷区治理

对重要建筑物和地面设施下采用留煤柱的方法,尽量减小地面设施下沉;由于我矿投产时间较短,农田塌陷面积较少,为确保今后最大限度地减小塌陷区,我矿正在农田塌陷地带积极探索塌陷区综合治理途径,加强塌陷区回填和塌陷区发展养殖及还林工作,维护生态平衡。

(四)大气污染防治

1.锅炉烟气治理

工业场地锅炉房内安装三台蒸发量6t/h的无烟燃烧蒸汽锅炉,锅炉配备二次送风设施,二次风经由特殊结构参数喷嘴分层喷入,使炉膛内燃气产生强烈旋涡运行,其中飞灰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返回煤层循环燃烧,减少飞灰带出量,使锅炉烟尘浓度达标。除尘效率为nc≥93%,烟气采用40m烟囱排放。锅炉烟气污染物排放量:烟尘在采暖期排放量为80mg/nm3,小于城市内的排放标准。符合《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

2.粉尘污染控制:

工业场地储煤场采用处理后的矿井水通过高压水枪喷雾灭尘,并在堆场周围设围墙。

工厂道路扬尘采取洒水车定时洒水抑尘和绿化降尘措施。原煤生产系统中煤粉采取喷雾洒水措施。

(五)噪声污染治理

矿井地面的主要噪声是主副井提升系统,扇风机、压风机、锅炉房等,根据《工业企业厂界噪声》和《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等有关规定,对各主要声源采取如下治理措施:

1.副井绞车房内分别设有隔声值班室,室内声级控制在70db,冷却风机加装消声器。利用移动式隔声将冷却风机隔离。

2.风机房噪声控制:由于扇风机房位于工业场地内,与场界相邻,其声级较高,因此风机房内墙敷设吸声墙面降低混响,出风口厂家配带消声器,值班室采用隔声门窗。

3.锅炉房噪声控制:锅炉鼓风、引风机集中布置在风机间里,在房内墙面敷设吸声强面降低混响。

经过综合治理后的工业场地场界声级符合《工业企业场界噪声标准》的要求。

(六)矿井降温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效果明显。

唐口矿井降温系统于XX年5月1日正式开工建设,到XX年7月10日正式投入运行。矿井降温工程是 “民心工程”,也是“安全工程”。系统运行后,降温效果明显,井下各施工作业地点环境温度得到明显改善。通过集团公司工程质量监督站的验收,认定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达到了预期矿井降温效果,同时建立完善了系统运行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确保系统安全、规范运行。

完成食堂茶水炉更换工作。我矿为保证职工单身楼日常用热水供给,安装两台型号为cdrs-90,输入功率为90kw的电热开水炉,将食堂原有的0.5吨茶水炉和0.3吨茶水炉取缔,避免烟尘和so2污染。

三、下一步环保工作计划

根据唐口煤矿环保工作的具体情况,围绕我矿设计思想,体现环保管理与污染治理的先进水平,认真落实各级政府环保法律法规及各项环保工作任务,以大气、水污染治理为重点,加速污染源的治理改造,使唐口煤矿形成清洁、安静、开畅的空间,进一步美化、净化环境,成为别具一格的园林式现代化矿井,确保经济与环境的健康发展,现将下一步环保工作安排如下:

1.继续在全矿范围内开展环境保护宣传工作,利用各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职工环境保护的整体意识。

2.加强环保管理工作,全矿从上到下形成完整的管理网络,完善各种规章制度。

3.进一步加强环境绿化工作,完成矿区内和矿区外公路相关地带的绿化,对原有绿化区加强管理和完善。

4.加强污染物的治理,从源头上抓好抓实,做到达标排放

为确保矿井各类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行,随时对外排污染物指标进行监测控制,保证各种污染物达标排放,我矿购置了监测所需的各类仪器和药品,配备了专职监测化验人员,加强对cod、bod、悬浮物等各种污染物的监测,避免了由于各类污染物超标外排造成的污染,促进了环保工作的不断提高。

5.加强对矿井水处理系统的使用管理,已经向济宁环保局申请验收,根据我们的现状,能够顺利通过环保局验收。

6.加强井上、下水处理的管理工作,完善废水治理的各项设施。

7.尽快完成水质自动监测设备的安装工作。

8.进一步制定矿井水的综合利用方案,加大矿井水综合利用比例,减少外排。

9.加强工业场地储煤场及运煤道路的粉尘治理工作。

10.继续加强锅炉烟气治理工作。

11.加强固体污染物的治理工作,重点抓好煤矸石的综合治理,制定煤矸石综合利用方案,并组织实施。

12.搞好矿井降温系统运行、优化井下管网、安装南北翼正式管路。降温工程是一项“民心工程”,从今年运行情况看效果很好,改善了工作地点环境。今年正在提前做降温系统投入运行的准备工作,制定空冷器安装范围,优化井下管网结构,做好南北翼正式供水管路的安装,完成系统磨合,使降温系统安全经济运行。同时搞好技术力量的培训工作,加强设备的维修保养。

环境友好型工业翩跹走来 篇3

工业能耗全面降低助力PM2.5治理

北京高耗能行业耗能水平正在全面降低。近两年,受首钢总公司涉钢主流程业务迁出以及房地产、基础设施投资降温的影响,高耗能行业产品需求不足,生产下滑,工业综合能耗也随之降低。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1783.8万吨标煤。其中,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五个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1345.8万吨标煤,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耗的75.4%,同比下降3.7%。

燃煤是工业能源消费的主要燃料,其燃烧过程对PM2.5的产生具有直接作用。近年来,北京工业能源消费品结构不斷优化,电力、天然气消费量逐年增加,煤炭消费量持续下降,但煤炭消费仍是工业的主要用能。2011年,工业煤炭消费总量为1729.2万吨,比2006年下降25.4%;天然气消费量为34.9亿立方米,比2006年增长2.4倍。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耗煤量达1177.5万吨,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耗煤量的71.6%。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产值煤耗为0.13吨,其中传统工业万元产值煤耗较高,如非金属矿采选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万元产值煤耗分别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89吨、0.44吨、0.26吨。

工业污染排放逐步降低。近几年,随着高耗能行业的关闭、迁移以及设备技术改造的增强,北京工业污染物排放量逐步降低。2011年,工业二氧化硫排放6.1万吨,同比下降8.3%;工业烟(粉)尘排放2.9万吨,同时下降31.1%。

PM2.5治理对工业影响有弊更有利

毫无疑问,对PM2.5的防治加大了北京工业增长的压力。2006年以来,全市通过实施首钢搬迁、关闭北京焦化厂、水泥行业整合转型、淘汰高污染企业等多项工业污染防治措施,有效降低了工业粉尘、烟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但也致使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速下滑,比重降低,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带动明显降低。2006~2011年,上述4个行业年平均增速分别为4.1%、2.3%、5.9%和-22.5%,均低于规模以上10.6%的平均增长水平,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15%,比“十五”时期降低9.8个百分点。

2012年5月,北京市环保局发布《2012年北京工业PM2.5污染防治举措》,提出:为减少工业企业排放PM2.5,2015年之前“三高”企业淘汰数量将达到1200家。目前,“三高”企业退出力度加大,而新兴行业正处于培育期,对工业经济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尚不明显,北京工业经济已连续两年处于较低的增长水平。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3%,2012年增长7%,均低于“十一五”时期10.6%的增长水平。北京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更加紧迫,稳增长压力进一步加大。

为进一步治理PM2.5,环保部门对工业企业排污管理更加严格。全市工业企业积极响应,通过设备改造减少排污,以达到排污标准,也令企业运行成本增加。尤其是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企业为加快实现由燃煤机组转为燃气机组的置换步伐,增加了不少生产运营成本:一是技术改造和设备投入的成本较高。2011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土地和固定资产支出中机器设备支出229.2亿元,占同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10%,在37个行业大类中位居第二;二是燃料中天然气价格比煤高,企业原材料增长明显。2011年,全市发电企业中,采用燃气机组发电企业每发1度电的直接材料消耗约为燃煤机组的1.9倍;三是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人力成本将增加。另外,北京于2011年9月1日率先实施国Ⅴ的排放标准,以降低机动车尾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而机动车排放标准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燃料品质的提升。对此,北京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的重点企业对炼油装置的结构做出重大调整,改造一系列加工装置,进而增加了企业的炼油成本。

虽然提高环保标准,尤其是针对PM2.5的监测和治理,短期内会对北京工业经济增速有一定影响,但长期来看利大于弊。标准的提高将淘汰一批工艺水平落后的企业,加快行业整合,促进工业转型升级,这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利好影响。2012年7月31日,北京市政府制定了《北京市工业大气污染治理行动计划(2012-2020年)》。该行动计划以实现空气质量改善为目标,以控制PM2.5污染为重点,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和标准,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深化工业污染治理。长期来看,这将进一步提升首都工业的发展质量,有利于深化北京工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拓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成长空间、加快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和积聚。

让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共舞

积极应对PM2.5治理,打造环境友好型工业是北京工业企业寻求长久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如何在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寻求平衡,使其和谐共存,是我们应该积极探讨的问题。在这里,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推进“技术减排”。2011年北京工业二氧化硫排放比2010年降低了8.3%,降幅高于“行动计划”中提出的年均下降4.4%的目标值。虽已超额完成任务,但主要是通过前期的大力度关停、搬迁高污染工业企业来实现的。后几年,实现真正的“技术减排”已迫在眉睫,应充分利用工业先进技术对污染企业进行改造,提升北京工业增长的潜力和可持续性。

深化“结构减排”。近几年,随着一批高端制造项目的建成投产,工业行业结构有所优化,但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一些领域发展较为迟缓。因此,应在工业新建项目选择、产业培育和扶持上下工夫,推动工业不断优化结构,实现北京工业的平稳增长、绿色发展。

加强“联动减排”。大气污染除了受本地区污染源的影响以外,由于其具有流动性,因此也受邻近地区污染源的影响。北京周边地区的工业结构多以石化、钢铁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为主,因此应打破区域界限治理污染,加强京津冀合作,构筑“环首都生态圈”,联合制定工业污染治理措施,实现同步发展、同步减污。

提升“积聚减排”。生态工业园区在循环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集中供气供电,集中处理废气、废水、废渣,不仅节约了用地和投资,发挥了公用配套设施规模化的优势,而且环保质量有所保证。因此对新建工业项目应优先允许其进入工业园区,并且加快园区外现有工业企业迁入,进一步实现聚集发展。

实施“引导减排”。完善相关奖励政策和保障措施:一是对积极从事PM2.5治理的企业提供财税和金融等政策扶持。对优先采用清洁生产工艺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二是建立企业环境行为信用评价制度,加大对符合环境要求和信贷原则的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三是严格考核制度,对于排污不达标的企业进行重罚、曝光和停产整顿。

(作者单位:北京市统计局)

农村环境友好 篇4

关键词:沼气工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发展沼气工程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农村的重要途径。沼气就是将一些废弃物、动物粪便等在密闭条件下经过细菌发酵使其产生的气体。沼气可用做燃料和照明,可以有效地解决烟尘污染问题。农业部的统计显示,全国已有1, 540万农户用上了沼气。以沼气等新能源为代表的一批生态项目,如今在各地农村积极推进。

一、新乡沼气工程建设成效显著

目前,新乡市累计新建户用沼气池21.3948万个,大中小型沼气池1, 019处,池容66, 479立方米;沼气用户达22.32万户。每年可直接节约生活用煤45万吨,照明用电1, 800万度,增加农民收入约4亿元。同时,每年可处理各种粪便约280万吨,减少C02排放量6, 000多吨,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约30万吨。获嘉县大林村,全村共计598户农民,其中已有420户用上了沼气。该村流传着一首民谣:“烟囱不再冒黑烟,猪羊粪味闻不见,省了柴火省煤炭,做饭洗澡真方便。”实践证明,新乡市沼气工程建设已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新乡发展沼气工程的必要性

(一)发展沼气工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

可持续发展,指当代人不以消耗甚至破坏下一代的生存和发展的资源、生态和环境为代价而谋求发展,使资源可以得到永续利用,生态和环境适于人类居住、生活和工作。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建设沼气,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否则,对资源消耗过多,经济发展是难以为继的。我们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要为子孙后代着想。环境、资源并不是我们当代人所独有的,而是与后代人所共有的。因此,当代人不能用完,要给后代人留一些,绝不能使后代人陷入资源枯竭的境地。中国政府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中华民族是一个负责任的民族。我们不仅要对当代负责,而且要对未来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对可持续发展负责。

辉县鸿泰饲料有限公司,用玉米当原料生产酒精,将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出的大量酒精废液变成沼气,目前公司建设有4, 300立方米的沼气发酵罐,沼气经管道进入热风炉中燃烧,完成代替煤炭。按常规用煤炭烘干饲料,每吨需烧煤炭250公斤。该公司每天烘干饲料26吨,需要原煤6.5吨。利用沼气烘干,全年可节省2, 340吨煤炭,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沼气工程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谷堆坡是辉县薄壁镇一个普通的小行政村,全村320多户,1, 500多口人,人均耕地不足1亩。前几年,为了增加收入,70%以上的农户都在庭院里养上了猪、鸡、牛、羊,造成街头巷尾畜禽粪便横流,门前屋后柴草乱堆乱放,特别是到了夏天,污水满街,臭气熏天,蚊蝇乱飞,羊跑猪蹿,村边的小河变黑了,鱼儿没了踪影,浑浊的自来水里也像有些异味,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活质量。

2003年谷堆坡被确定为农村沼气国债项目村。2009年3月项目建设全面启动后,薄壁镇党委政府、辉县农业局、村支两委及干部群众密切配合,通力协作,仅用了5个月的时间,提前两个月率先完成了150座“一池三改”沼气池的项目建设任务,比计划提前了两个月。项目的实施,给村里带来了巨大变化。街道变宽了,河水变清了,空气变爽了,走入农户家中,厕所、猪圈、沼气池三位一体,庭院里花果飘香,厨房内窗明几净。干部群众都说:是“一池三改”彻底改变了俺村的面貌。

(三)发展沼气工程是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迫切需要。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国之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近几年来,在对外贸易中,绿色壁垒的作用日益凸现,已成为我国扩大出口面临的一个最难突破的问题。某些发达国家利用绿色壁垒,限制外国商品进口,以达到贸易保护的目的。

陕西是我国的苹果生产基地,其红富士苹果不仅占领了国内市场,而且已打入了国际市场。近几年,已出口到东南亚、北美等20多个国家。2008年出口到加拿大的苹果被退回,原因是发现苹果里有一个蜘蛛———病虫害,加拿大有关部门立即决定,限制进口中国陕西苹果。2008年浙江省出口到日本的蔬菜菜花被退回,原因是日本在检验中发现部分菜花农药残留超标,对人体有害。中国的苹果、菜花遭到了绿色壁垒的冲击,农民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对外贸易中,要打破绿色壁垒,必须按照国际环保标准,生产绿色产品。而发展沼气工程,把沼渣、沼液当作肥料,用来浇黄瓜、芹菜、西红柿、苹果、口感好,不生虫、不生病。全年不用化肥,不打农药,生产的是绿色食品无污染。因此,发展沼气工程是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需要。

(四)发展沼气工程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

新乡县大块镇农民祁龙增1990年在自家院内建了一个8立方米沼气池, 猪粪入池、沼液喂猪和肥田, 建立了立体养殖模式, 十五年从未间断, 靠沼气累计节约支出6万元。

据祁龙增本人估算:(一)全家种植9亩地,从建沼气池后,除2~3年加施一次磷肥外,从未施用化肥,按一亩地一年节约化肥160元计算,9亩地15年节约化肥支出21, 600元;(二)利用沼气供3户家庭做饭,按每产每年节约燃料250元计算,15年节约燃料支出11, 250元;(三)利用沼液喂猪,可以提前7~10天出栏,每头猪节约商品饲料60千克,按每千克0.3元计算,计18元,年出栏100头,15年节约饲料支出27, 000元,合计节约支出59, 850元。节约支出和实现增收是辩证的关系,只有节约支出,才能实现增收。

三、新乡发展沼气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沼气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成败关键在于管理和服务。“三分建设,七分管理。”由于体系、经费、人员、手段等原因,新乡在沼气建设服务上存在一系列问题。

(一)管理不到位。

新乡虽然有管理人员76人,但由于经费等原因,不少县及乡(镇)的管理人员是兼职,专业理论水平较低,管理手段跟不上。管理不到位,影响了群众建设沼气的积极性。

(二)建池技术人员不足,建池设备欠缺。

沼气建设目前实行的是职业准入制度,由于受经费等因素的影响,培训速度相对较慢,目前国家“沼气生产工”持证人员仅有510人,按照国家规定,每一个“沼气生产工”每年负责50个沼气池,新乡市的沼气池数量将不能超过3万个,远远满足不了沼气发展的要求。新乡市的沼气建设大部分是采用模具建池,建池质量比较规范,目前全市有模具1, 500多套,每套模具每年能建池50个左右。随着沼气建设速度加快,模具愈显得不足,建设服务队明显不足,影响沼气建设速度。

(三)技术服务手段落后、范围小。

新乡市虽然形成了沼气技术服务的基本框架,即村是基础、乡是关键、县为保证;但由于技术人员少,又忙于建池,疏于管理和服务,对沼气池的管理和服务较少,出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沼气综合利用率不高,沼气用户对沼气的危害性、安全性、技术性等知识也缺乏必要的了解。即使能够进行一些技术服务,也是凭经验来判断、维修和服务,没有监测手段,缺乏科学性、服务效率低,服务质量不高。因此,在沼气池进行换料或维修及灶具的更换和维修时,若技术指导到不位或服务跟不上,会引起人员窒息中毒、沼气爆炸、火灾及HZS气体中毒等安全事故发生。

(四)物资供应跟不上。

目前,新乡市已有22.32万农户在使用沼气,沼气灶具及配件供应管理明显滞后,市、县、乡农村能源部队仅供应一部分,灶具及配件供应市场比较混乱,没有一个规范有序的供应渠道,群众购买不到优质灶具,零配件供应跟不上,影响了沼气池的正常使用。

(五)缺乏必要的仪器设备,服务功能不全。

目前,新乡市连一台测试仪器都没有,更不要谈其他服务设备和服务了。随着沼气建设范围扩大和速度加快,这些问题将更加突出。所以,建设一支过硬的沼气技术服务管理队伍,健全沼气服务体系,是搞好沼气的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更好地服务农民和广大建池户,促进沼气建设稳步、健康、快速发展的有效保证,必将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环境生态卫生的改善及农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新乡发展沼气工程的基本思路

(一)运用法律手段,推进沼气工程建设。

2003年1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了《清洁生产促进法》,清洁生产的特征是低消耗、低排放,实现废物零排放。2003年9月1日国务院颁布了《环境影响评价法》,按照法律规定,对新上的养殖项目必须经过环保部门的评价,先评价,后上马,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有的养殖项目没有经过环保部门的评价,而是先上马,这些属于环境违法工程,必须立即叫停,应通过法律手段来推进沼气工程建设。

(二)利用经济手段,形成沼气工程发展的激励机制。

发展沼气工程需要一定量的资金,没有钱也是办不成事的。沼气建设,财政上要给以扶持和倾斜。近几年,市政府每年都拿出相当数量的资金,用于沼气建设。第一,对建池户进行补贴。农户每建一个沼气池,市里补贴50元,各县区补贴50元。2003年以来,市、县、乡政府已拿出财政专项资金4, 700万元,其中市级财政1, 000万元,县级财政1, 000万元,乡级财政2, 700万元;第二,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几年来,通过各种途径争取国家建设支持资金1, 500多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沼气建设。

(三)利用价格杠杆推动沼气建设。

对于稀缺资源应大幅度提高其价格,如煤炭价格、电价都要提高,利用价格杠杆促使人们节约资源和能源,促使人们选择沼气。一个10立方米的沼气池,全年可产气400立方米以上,可解决5口人全年的生活燃料,相当于2吨煤炭。按1吨煤炭400元计算,1年可节省800元。

(四)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如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统计方法,没有扣除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及治理成本,因此统计出来的数字是虚假的,不能反映客观情况。发展循环经济要求改革传统的核算方法,采用绿色核算方法。用绿色GDP代替GDP,绿色GDP指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环境成本后的国内生产总值。比如,我国经济发展了,GDP增长了,但黄河污染了,治理污染,使黄河水变清要花多少钱,把治理成本从GDP中扣除后就是绿色GDP。

在对党政“一把手”政绩的考核上,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用绿色GDP来考核,不仅要看其在任期间人均GDP增长多少,还要看当地的环境质量如何,绿色GDP应成为考核各级领导干部政绩大小的一个重要指标。GDP是政绩,保护环境也是政绩。这样有利于领导干部树立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沼气工程建设。

参考文献

[1]冯之浚, 郭强, 张伟.循环经济干部读本.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5.2.

[2]傅崇兰.建设节约型社会战略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9.

农村环境友好 篇5

关键词:清洁生产;节能降耗;投资结构;环境友好型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01—0061—02

一、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必要性

1.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是承担社会责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创建环境友好企业不仅要求企业增强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而且还包含着为生态环境的改善所做的努力。节约资源,净化、美化环境,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国家贡献更多优质能源、全力节约资源,是石油企业追求的目标。

2.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是采油企业降低能耗和污染排放,提升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迫切要求。原油生产过程的高能耗成为制约油田效益增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3.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是适应国家监管,促进采掘行业健康发展的需要。为了加强环境保护,国家颁布了《环境保护法》,规范了各行业应遵循的保护环境职责。采油厂属于采掘行业,生产范围包括油气资源的生产、集输和处理,而油气及其伴生物(采出水、伴生气)都对大气、土壤、水资源有害,特别是油气开发过程中的钻井液、采出水是长期以来环保的难题。

二、优化投资结构,推动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的重点

1.综合利用伴生气,达到节能减排目的。安塞油田井站伴生气日总产量39 0586m3/d,而伴生气作燃料日使用量158 180m3/d,伴生气利用率是40.5%(油田气利用率90%)。原油生产过程中伴生气不经回收处理,一方面造成能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污染环境, H2S气体极有可能造成周围人员中毒。通过采用井口套管气定压回收、增压点油气密闭混输、联合站油气水三相分离、大罐抽气、轻烃厂处理回收系列技术,对伴生气实现密闭回收和综合利用,既避免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还实现了清洁、安全生产。

一是建设轻烃处理厂综合利用富集区伴生资源。先后投资1.1亿元,建设了WY、PQ、WN、XH四个轻烃厂,利用工艺技术,生产石油液化气和轻烃;并回收轻烃厂产生的干气,为锅炉、加热炉等设备提供燃料,每年利用伴生气2 735.5×104m3,生产轻烃、液化气7 000吨,不仅降低了“废气”排放量,又降低了单位产品的能耗。

二是利用井口伴生气进行发电。2008年投资906万元,2009年投资1 094万元,对于伴生资源相对富余的区块WY130、WB、XH等区块建设燃气电站7座,建设井组分散发电机组39座,目前完成单井发电机组17个,总装机容量1 700KW,建成燃气电站3座,装机容量4 500KW,今年1~5月份发电666万度,实现产值305万元。降低了“废气”排放量和单位产品的能耗。

2.加强采油产出水治理,实现100%回注和“零排放”目标。一是采出水实现零排放。严格按照环保 “三同时”的要求,进行环境影响评价,2000年至今根据生产规模,先后投资9 000多万元建立了14套采油产出水(废水)处理系统,经过工艺处理后,100%有效回注地层,减少了单位产品水耗,实现了“零排放”的目标。二是减少新鲜用水。目前全厂大的指挥点有七个,产生的生活污水任意排放影响到环境保护。为此经过调研,先后投资600多万元,建设污水处理设施,使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全部实现回注生产层,预测年节新鲜水约18×104m3。

3.全面实施降噪工程,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一厂的转输站点、注水站主要有机泵产生的生产性噪声,经过检测噪声均超标。员工长期接触噪声,影响身心健康,从2004年以来,先后投资专项费用3 100万元,对203个站点的注水泵房、输油泵房、值班室等场所的内墙和屋顶安装吸、隔音材料,使生产场所噪声降低到了70分贝以下,极大的抑制了噪声对作业员工和周围群众的健康危害,其噪声治理与控制方法对油田采油业具示范作用。

4.优化工作制度,提高系统效率。(1)提高机采效率。抽油机抽汲系统效率低一直是突出问题,平均系统效率只有18.04%。主要原因:一是低产、低泵效井多,油井存在无功作业;二是区块投产时间长,设备老化,受当时设计技术条件的限制,设备耗电量高、效率低;三是油井生产参数偏大,加剧了设备的摩擦损失。为此,全厂投入600万元开展抽汲系统的优化调整工作,优化调整1 112口油井后,平均系统效率由14.44%上升到35.53%,提高21.09个百分点,平均单井节电43.18kwh/d,年节约电费718万元,年节能4 072吨标煤。采油系统效率由18.04%上升到22.03%。(2)优化集输系统,提高输油系统效率。针对集输系统运行效率低的问题,通过“关、停、并、转、抽、换、用、管”等措施,优化设施布局,更换高耗能设备,减少设备台数,实现系统优化与节能技术综合应用的有机结合,提高系统效率。(3)优化电网,提高供电质量。目前安塞油田的10KV电网不是一次性规划,电网结构(线经、布局等)不合理,供电半径过大,变压器与负荷的不匹配。造成线损、变损大,为减少损耗:1)投资200万元维修各大站、倒班点的无功补偿装置,保持功率因数在0.9以上。2)投资240万元,在油区10KV变压器侧安装无功自动补偿装置,使其功率因数保持在0.7以上。

5.有效处理固体废弃物,努力消除环境污染源。原油生产过程中产生工业污油泥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在经过大量深入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一是投资300多万元,建立了污油泥处理场,实现了对生产现场产生的污油泥进行集中处理。采用技术,脱出的原油可以进行回收,废水也可以进行循环再利用。二是对钻井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泥浆,利用固化技术,实现无害化处理。三是推行无害化措施作业,井下作业时,铺设防渗漏塑料布,使作业过程中产生的油水实现回收。

6.实施WY库区综合治理,确保延安饮用水安全。为保证延安市30万市民的饮用水安全,近年来,我厂秉承“奉献能源,创造和谐”企业宗旨,本着“宁可经济损失10亿元,也要让水源万无一失”的高度社会责任,对WY水库一级保护区内的102口油水井关停封井,投资1.2亿元对3座集输站点、28条集输油管线、6座管桥管带进行了搬迁。

7.再造陕北秀美山川,改善油区生态环境。在油区环境治理过程中,以打造生态油田为目标,按照无害化、生态化、园林化的建设思路,及时恢复井站植被。近年来,先后投资1 800多万元,在井站、油区道路两旁植树约60万株,沙棘80万株,草坪60 000多平方米,主要站点的绿化率达到60%以上。

8.开展环境专项治理,消减环境污染风险。一是认真开展环境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投资3 000多万元,对38座管桥进行加固,对78条油水管线进行了改线和更换;二是建设清洁文明井场,投资1 900多万元对“三边”井场进行了高标准的治理, 100%达到清洁文明井场建设标准;三是投资5 000多万元对早期开发的405口井进行了彻底封堵,消除了环境隐患;四是投资2 500多万元对中山川水库流域、杏子河流域、长尾河流域的管桥12座管桥进行加固,对26条管线进行更换或加固,确保了管线、管桥的安全运行。

9.建设环保示范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近年来,先后投资1 000多万元在WY、PQ、HS区块建立了环保示范区。在井场内均建立了高标准的“三池一渠”,并制作了形象化的环保标识、HSE警示标识、警语牌,所有流程走向标志清楚、美观,工艺流程符合环保要求,以点带面,大大提升了现场环保管理水平。

三、创建环境友好型采油厂的主要成效

1.实现集约化发展,提高了资源利用水平。在油气产量大幅攀升的同时资源消耗的增幅得到了有效控制。 “十五”期间要能耗和用水单耗指标总体保持了下降趋势:原油液量生产综合能耗下降了3.4%;万元企业增加值能耗下降了41.9%;生产吨原油新水量下降了6.8%;注水泵效率提高了6.7%,输油泵效率提高了17.7%,抽油机系统效率提高了5.5%,锅炉热效率提高了6.4%,加热炉热效率提高了0.5%。“十五”期间采油一厂共实现节能量2.25万吨标煤,节约新鲜水150万立方米,实现节能价值量5 900万元。

2.有效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投入回报率提高。伴生气、采出水集中处理,不仅保护了环境,而且循环利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实施过程上,做到资源合理利用,减少能源消耗量,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最终达到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目的。通过对采出水的有效回注,年节约清水费用1 022万元以上;对原油伴生气密闭输送,配套建成轻烃厂、发电装置,日发电9万度,年发电3 500万度,实现产值1 680万元,轻烃生产25吨,年产值3 000万元。

3.环保隐患得到有效治理,排放问题得到有效控制。油气水全部进入密闭系统运行,对外排放率为零。生产过程对地层、土壤、水系、空气不造成污染;工业区噪音降低到规定值以下。同时,关停井实现了有效封堵,并全部退耕恢复了植被,井场、站库内整体进行绿化,油田开发从地下到地面实现无排放、无污染,切实体现了绿色油田的特征,实现清洁生产。

4.开创了企地和谐的新局面,得到了社会认可。通过各项环保法规标准的执行,生产方式、工艺设施的完善以及生产、生活环境的美化,为企业员工和周围居民创造优雅的生态环境。建造绿化带、生态路,有效改善了矿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充分肯定,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树立良好的企业环境保护形象和公众的认同感,提高企业周围群众满意率,有效地改善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环境。

四、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取得的认识

1.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兼备的效益工程。一方面,我们通过节能减排,改善了自身生产、生活环境,改善了所在地地方居民的生存环境,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得到了员工、居民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优化了企业生存发展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水资源和电力资源等资源消耗的减少,大幅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推动了安塞油田的健康发展。

2.优化投资结构是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的重要抓手。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就必须改变传统的粗放生产方式。资管理部门转变观念,牢固树立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的思想,不断分析存在的问题,探索适应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要求的投资重点,优化投资结构,才能为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提供坚实的支撑和资金保障。

环境友好和谐共生 篇6

为促进企业自觉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树立一批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生态协调发展的企业典范, 从去年开始, 江苏省重新启动了环境友好企业创建活动。该活动旨在树立一批主动履行环保和社会责任、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环境清洁优美、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生态相协调发展的企业典范, 以此促进企业开展清洁生产, 发展循环经济, 提升企业竞争力, 深化工业污染防治, 走新型工业化的科学发展道路。

化学工业是一个需要做强做大的产业, 同时也是一个面临极大环境挑战的产业。如何推行环保、节能、清洁生产, 实现化工行业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向“源头预防”的转变, 是低碳经济给化工产业提出的巨大难题。

在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的过程中, 江阴市培蒙印染有限公司以提高印染产品质量、推行节能降耗技术、强化环境保护为原则, 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 抓住发展机遇, 在国际竞争中展示自己, 努力赢得持续发展的领先权。

江阴凯达化工有限公司多年来一直注重企业的环境建设, 倾力打造绿色环保型企业,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及当地环保部门的具体要求, 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各项环保设施建设, 在发展过程中实行发展与治污并重, 努力创建绿色环保企业, 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农村环境友好 篇7

一、我国环境审计的发展

我国环境审计始于20世纪90年代, 起步较晚, 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都落后于国外。近年来虽有一定的发展, 但大多为政府环境审计项目, 内部环境审计和独立环境审计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在理论方面, 从1994年我国政府发表了《中国21世纪议程》提到环境审计, 到2007年审计署环境审计协调领导小组召开工作会议研讨环境审计工作设想, 我国审计理论界在环境审计领域的积极探索已初显成效, 尤其是在环境审计的基本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现阶段审计理论界缺乏对环境审计的系统研究, 更缺乏真正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 使得我国环境审计理论问题研究的发展跟不上环境审计实践开展的需要, 不能很好地指导环境审计实践。

在审计实践方面, 目前我国进行环境审计主要是政府审计机构和一些大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 而注册会计师却较少参与其中。环境审计以政府的环境审计为主, 审计署己将开展环境审计列为工作之一。目前, 我国的政府环境审计包括生态 (生活) 建设审计和环境污染治理审计两个方面。环境审计关注的重点领域主要是国家环境保护投资的重点地域, 如“三河三湖”、“两控区”、北京市环境综合治理和渤海的污染治理;东北、华北、西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 退耕还林工程, 京津风沙源防治工程, 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等。同时, 审计署还关注国家环境保护主要政策的执行情况。

二、当前我国环境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 公民的环境意识比较薄弱

主要体现为目前人们对赖以存在的环境的社会责任感不强, 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缺乏深刻的、实质的认识, 一些政府管理者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缺乏实质认识, 也不能很好地协调和解决出现的问题。从长远看, 经济的快速增长仍是我国很长一段时期追求的目标, 本来严峻的环境形势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将持续, 片面追求经济发展成为一些地方政府对抗环境保护的借口和理由, 我国环境审计面临严峻考验。

(二) 环境审计依据不完善

一是环境法规不完善。目前我国已颁布了近20部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 颁布有近400项环境标准, 基本形成了我国环境保护法律监督体系, 为环境审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但环境会计准则、环境审计制度等仍没有制定。二是环境会计尚未建立。在进行环境审计时, 要求被审计单位如实记录和反映其环境管理的情况, 提供完整的环境会计信息。然而, 我国至今未建立环境会计, 造成环境信息的确认、计量、披露缺乏统一的标准, 环境信息披露产生随意性。因此, 应尽快建立环境会计规章制度, 制定统一的环境会计报告准则, 规范环境会计核算的对象及报告形式, 并使环境会计核算尽快付诸实施, 才能为环境审计奠定良好基础。三是评价标准不完善。在环境审计过程中必然要对环境成本和效益进行分析, 然而令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最感头痛、最缺乏信心的也正是用哪些指标和标准来科学地反映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 以及如何对它们进行科学计量。由于审计标准不完善, 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在对被审单位的环境业绩进行评价时, 将会增加难度, 产生审计风险, 同时环境审计操作性差。

(三) 环境审计范围狭窄

我国环境审计进行的主要是环保资金财务收支审计和重点项目的专项审计。环保资金财务收支审计主要是审计环保资金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及审查企业的经济活动是否遵守现有的环境保护法律和地方颁布的环保法规。如我国1997年三峡工程库区移民资金审计、1998年的水利资金审计、生态林业建设资金审计以及2004年对“三河一湖”水污染防治资金审计等, 这些审计基本上属于财务收支审计的范畴, 而在环境绩效审计方面重视不够。同时, 目前对企业进行的与环境相关的审计主要是合规性审计, 环境审计的作用主要是限于消极的防范, 尚未完全起到环境审计应有的制约和促进作用。

(四) 环境审计主体单一

目前我国环境审计主体主要是国家审计机关, 内部审计部门和社会审计组织的参与程度较低, 难以保证环境审计的质量, 也难以发挥环境审计的防范作用。因为人员有限, 完成所有审计工作难度较大, 只能把已经出现严重环境问题的项目列入审计计划, 使得事前监督薄弱, 环境审计项目的范围难以拓展, 减弱了环保工作的力度。

(五) 环境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环境审计不同于一般的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 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 专业性、技术性、复合性很强, 其广度和深度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审计人员在扎实掌握审计专业知识的同时, 还必须具备社会学、统计学、工程学、环境经济学、环境法规等多方面的知识。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审计人员来自会计、审计专业, 缺乏环境审计所需的较全面和专业的知识储备, 因此, 提升环境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水平是当前环境审计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推进我国环境审计发展的建议

(一) 加强环境审计的立法工作

尽快对环境审计进行补充立法, 这是在我国实施环境审计制度的根本保证。尽管我国已有基本健全的审计及环境法规法律体系, 但这些法律法规如何贯彻实施还缺乏具体的规定和指导。要加强环境审计立法, 一方面要扩大环境审计权限, 另一方面要建立可操作的环境审计工作细则, 避免环境审计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使环境审计工作更加规范。建议在修改《环境保护法》、《审计法》、《独立审计准则》时增加环境审计的内容, 明确环境审计的具体实施办法和评价标准。在《证券法》、《公司法》中增加环境审计内容, 规定对上市公司项目审批及年审必须经过具有环境审计资格的注册会计师审计, 出具有环境信息披露内容的审计报告等。

(二) 加强环境绩效审计

环境绩效审计主要是对环保资金分配使用的经济性、环保投资项目的效益性和环保部门的业绩进行的审查。加强环境绩效审计, 一方面政府要建立有效的环境问责制度, 将环境指标真正纳入官员考核机制, 对每届政府官员的考察从单一GDP标准转为绿色GDP标准, 建立全新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 利用政府、社会和企业三重力量来遏制污染恶化趋势;另一方面要建立公众参与的环境督察和评估机制。国家环保总局对责令停产整顿的污染企业应定期进行督察, 对于通过环评审批的企业是否兑现环保承诺进行抽查评估, 以有效的环保督察和评估制度推动环境审计的深入开展。

(三) 开展联合环境审计

我国的环境保护项目或政策可能涉及到多个政府部门, 环境审计人员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主管部门等的合作, 有助于审计人员将对项目或政策实施的环境影响评价与对资金使用的评价结合起来。因此, 在实际工作中, 可以开展与相关部门的联合审计, 用环境专家的学业知识弥补审计人员知识面的不足, 提高环境审计工作的效果和质量。要注意利用和发挥环境专家的作用, 特别是对重大决策环境影响和重大环境工程效果的审计, 必须聘请专家帮助工作。审计部门要建立与其他部门包括专家的工作联系机制, 建立专家储备制度, 实现与专业机构、专业部门的合作联动。此外, 还应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在环境审计中的作用。

(四) 加大对专业环境审计人员的引进和培养

针对我国环境审计的现实, 必须加强现有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 引进熟悉环保知识、环保技术的专门人才, 充实审计队伍, 为搞好环境审计工作打下人才基础。同时要及时总结环境审计的经验, 逐步建立起环境审计的理论框架、作业规则与报告标准, 使环境审计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 为环境审计打好理论基础。审计部门要建立与其他部门包括专家的工作联系机制, 聘请环境工程技术专家、律师等加入环境审计工作, 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优势, 提高环境审计的效率、效果和权威

参考文献

[1]高磊.推进我国环境审计的建议.科技创新导报, 2008 (6) .

[2]刘旭红.我国环境审计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绿色财会, 2008 (6) .

[3]米金套, 张战胜, 曹国志, 蒋洪强.推进我国环境审计的几点思考.环境保护, 2008 (8) .

[4]张海峰.发展环境审计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界, 2008 (2) .

加速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 篇8

坚决贯彻执行国策建设环境友好型农业, 要求环保部门要义不容辞地、高起点地开展如下工作:通过环境标准、环境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继续深化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核心的创建生态省、环保模范城市、生态工业园区、环境优美乡镇、环境友好企业、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系列试点示范工作, 鼓励先进, 鞭策后进;严格环境准入, 逐步提高环保准入门槛;实施强制淘汰制度, 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努力做到增产、节能、降耗、减污;坚持“污染者负担”原则, 更多用经济手段、市场机制鼓励各行各业降低污染。

严格控制面源污染。环境污染可分为面源污染和点源污染两种类型, 相对于点源污染而言, 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和土壤污染等面源污染具有涉及面广、扩散途径复杂、辨析和监控困难等特点。因此, 要建设环境友好型农业, 首先就要控制住面源污染。为此, 我国必须根据农村面源污染的严峻形势, 尽快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基于流域单元的农业面源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开展主要面源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调查面源污染对地表水、地下水、大气、土壤及农产品质量的影响;农业废弃物的污染治理与资源化利用;农村面源污染控制技术与工程的研究、示范与推广;农村面源污染定位监测与指标体系的研究;传统农区农业生产中投入、排放物限制性标准研究;建立农业面源污染的政策、法规、管理体系。

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在农业生产中采用既可满足农业生产需要, 又可合理利用资源并保护环境的实用农业生产技术和科学的农业生产管理方式。尤其是在农业生产全过程中, 通过生产和使用对环境友好地“绿色”农用化肥品 (化肥、农药、地膜等) , 改善农业生产技术, 减少农业污染的产生, 减少农业生产及其产品和服务过程对环境和人类的风险, 确保这些农用化学品的生态安全性, 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持续统一。

切实强化技术支撑。一方面, 要全面推广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突出抓好秸秆直接还田技术、秸秆青贮氨化技术、秸秆养殖食用菌技术、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农村户用沼气技术、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频振式杀虫灯应用技术、高效节能喷雾器应用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旱作品种及旱作栽培技术等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另一方面, 要加速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创新。主要是研究开发以低外部化学投入为代表的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及其体系。比如:研究开发绿色环保型农业投入品的产业化技术;研究开发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研究开发沼气新技术及装置等。

渐进发展“白色农业”。目前, 在农村运用最典型的就是农村沼气, 将人与畜禽粪便、农业的废弃物通过微生物发酵产生沼气, 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能源, 沼液可以代替农药, 沼渣、沼肥可以代替化肥, 是广大农村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的重要环节。

做大做强生态资本治理和防治水土流失。搞好小流域治理;封山育林, 退耕还林、还草、还牧、还水、还生态;改土、改园、改种、改田间管理, 改善流域小气候;对残存臭水沟、污水塘的污水, 进行彻底治理和绿化;对生活污水采取沼气厌氧发酵的办法来治理, 对生活垃圾逐步进行分类处理, 对玻璃碎片、金属物品、废纸、废塑料和农村二、三产业的各种废弃物要逐步建立回收利用系统, 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和无害化处理率。

虚心借鉴他山之石。在建设环境友好型农业方面, 韩国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自1997年以来, 韩国政府一直把环境友好型农业作为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和发展方向, 他们通过《环境亲和型农业育成法》立法确立和加强环境亲和型农业的地位、职能和作用, 建立健全相关的组织机构, 组建环境亲和型政策协议会, 发展环境亲和型组织, 培养环境亲和型农业骨干, 提高国民对环保型农产品信任度, 加大有机农业新技术的培训力度, 培植有机农业示范户等有益措施, 大大促进了环境友好型农业的发展。

摘要:坚决贯彻执行国策建设环境友好型农业, 要严格控制面源污染, 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和环境友好农业技术, 做大做强生态资本治理和防治水土流失, 学习借鉴他国经验。

绿色建材的环境友好性 篇9

关键词:绿色建材,环境友好,节约资源

建筑材料是所有材料中产量最大、使用最多,与人的生活、工作最密切,也是资源和环境负荷最为严重的材料。目前我国每年生产各种建筑材料要消耗资源50亿t以上,有学者认为,这是造成地球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1]。因此,如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建材生产和使用过程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发展环境友好型绿色建材已成为当今建筑界和材料领域关注的重大课题。

1 绿色建材的概念

绿色建材是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所生产的无毒害、无污染、无放射性物质,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也就是说,绿色建材应在原料选择、生产工艺、产品应用、三废处理以及回收循环使用等方面对地球的负荷为最小,对环境最为友好。

绿色建材的概念是1988年第一届国际材料研究会议上提出的,1992年,里约热内卢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正式确立了建筑材料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并制定了未来建材工业循环再生、协调共生、持续自然的发展原则。1994年联合国增设了“可持续产品开发”工作组。随后,国际标准化机构ISO也开始讨论制定环境调和制品(ECP)的标准化。近20年来,欧、美、日等许多发达国家对绿色建材的发展都非常重视,如最早推行环境标志计划的德国,其推广的“蓝天使”环境标志计划已为其取得了很好的环境效益。加拿大的Ecologo环境标志计划等,这些都大力地推动着世界各国绿色建材产品的生产和使用。

2 绿色建材的环境友好性

建材生产过程与人类生存的环境关系可以用图1表示。

从图1可以看出,材料生产与环境的联系存在3条基本途径:资源、能源与废弃物。人们采用各种生产方式从环境中获得资源和能源,并把它们转变成为可供建筑使用的材料,同时向环境排放出大量的废弃物,这些废弃物包括废气、废渣和废水等,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传统的建材生产,物质的转变往往是单方向的,生产出的产品供建筑使用,排放的废弃物并无采取措施处理,直接污染环境。而绿色建材则采用清洁新技术、新工艺进行生产,在生产和使用的同时,必须考虑与环境友好性,这不仅充分考虑到生产过程少污染,对环境无危害,而且考虑到建材本身的再生和循环使用,使建材在整个生产和使用周期内,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到最低,对人体无害。绿色建材的环境友好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绿色建材节约资源

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十分紧张,而建材的生产则是消耗土地资源最多的行业之一。建材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排放出大量的工业废渣、尾矿以及垃圾,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源,而且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产生了严重的威胁。为了节约资源,同时消除这些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建材领域的技术人员研究和开发出利用这些废弃物生产绿色建材的工艺技术,如在水泥、混凝土中掺入粉煤灰、尾矿渣,利用煤渣、煤矸石和粉煤灰为原料生产绿色墙体材料等,这样不仅减少了环境污染,而且化废为宝,节约土地资源。

2.2 绿色建材节约能源

建筑是消耗能源的大户,与建筑相关的能耗约占全球能耗的50%左右,建筑能耗与建筑材料的性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要解决建筑的高能耗问题,开展绿色建材的研究和推广是十分有效的措施。首先要研究开发高效低能耗的生产工艺技术,如在水泥生产中采用新法烧成、超细粉磨、免烧、低温烧成、高效保温技术等降低环境负荷的新技术,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能源。其次就是要研究和推广使用低能耗的新型建材,如混凝土空心砖、加气混凝土、石膏建筑制品、玻璃纤维增强水泥等。再就是发展一些新型隔热保温材料及其制品,如矿棉、玻璃棉、膨胀珍珠岩等。另外还可以根据我国资源实际,利用农业废弃物生产有机、无机人造板,可用棉杆、麻杆、蔗渣、芦苇、稻草、稻壳、麦秸等作增强材料,用有机合成树脂(如脲醛、酚醛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等)作为胶结剂生产隔墙板,也可用某些植物纤维作增强材料,用无机胶结剂(如水泥、石膏、镁质胶凝材料等)生产隔墙板。这些板的特点是原材料广泛,生产能耗低,密度小(0.9~1.3 g/cm3),导热系数低,保温性能好。用这些建材建造房屋,一方面,充分利用资源,消除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实现环境友好;另一方面,这些材料具有较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可以降低房屋使用时的能耗,实现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2]。

2.3 绿色建材可减少环境污染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调查报告,人类如不控制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每10年全球的气温平均将升高0.3℃,到21世纪末,地球的陆地面积将大大减少,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将受到严重的威胁。而绿色建材的生产应用,将会很大程度上减少二氧化碳等废气的排放,有效地改善环境。此外绿色建材也可以替代木材,其生产和应用将减少森林的砍伐,改善生态环境。还有其它绿色建材,如绿色涂料、隔声材料、抗菌性装饰材料、光性能材料等,也很大程度上减少各种有害物质对环境的危害[2]。

2.4 绿色建材有利于人类的健康

随着建材的发展,空调设备的普遍使用,建筑材料对于人类健康的影响将越来越大。一项分析报告显示,美国在120万座商业建筑物中有2500万工作人员患“致病建筑综合症”。建筑物内的空气污染程度是室外的2~5倍,有的甚至超过100倍。日本约有30%的住宅引发“新居综合症”。在英国、西班牙、澳大利亚以及其它发达国家都曾因室内空气污染而造成大量人员死亡[3]。建筑材料引起室内污染,影响人的健康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建材本身造成的污染,如混凝土中的外加剂,混凝土砌块中含有氡,矿渣砖里含有放射性物质;二是装饰材料带来的污染,如花岗岩往往含有放射性元素,涂料、油漆中含有甲醛、苯、甲苯等,这些化合物对人体都是有害的,甚至会致癌;三是家具带来的污染,如家具用各种板材、涂料、油漆同样会释放出甲醛等有害气体,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绿色建材的开发和应用,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建材对人的危害,实现建筑与人的和谐。因此,无毒害、无污染、无放射性、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绿色建材应运而生。

2.5 绿色建材可实现多功能性

建筑材料多功能化是当今绿色建材发展的另一主要方向,绿色建材在使用过程中具有净化、治理修复环境的功能,在其使用过程中不形成二次污染,其本身易于回收和再生。这些产品具有抗菌、防菌、除臭、隔热、阻燃、防火、调温、调湿、消磁、防射线、抗静电等性能。使用这些产品可以使建筑物具有净化、治理环境,或者对人类具有保健作用,如以某些重金属离子(如Ag+、Co2+、Cu2+、Cr3+等)以硅酸盐等无机盐为载体的抗菌剂,添加到陶瓷釉料中,既保持有原来的陶瓷制品功能,同时又增加了杀菌、抗菌、除臭等功能。这种陶瓷建材对常见的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黑曲霉菌等具有很强灭菌功能,灭菌率可达99%以上。这样的建材可以使用在食堂、酒店、医院等建筑物内装修,达到净化环境,防治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作用。也可在内墙涂料中加各种功能性材料,增加建筑物内墙的功能性,如加入远红外材料(Zr、Ni等)及其氧化物和半导体材料(Ti O2、Zn O等)混合制成的内墙涂料,在常温下能发射出8~18μm波长的远红外线,可促进人体微循环,加快人体的新陈代谢[4]。

3 结语

创造更加美好的生存和生活环境,是人类的迫切追求,而加快环境友好型绿色建材的研究和发展,是实现这一追求的重要措施。由于绿色建材具有节地、节材、节约能源、对人类健康、安全、环保等特征,不仅可满足轻质、高强、耐用、多功能、可循环使用等绿色建筑性能要求,绿色建材是发展绿色建筑的基础,是建筑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的必由之路,必须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

(1)要加大绿色建材的宣传,提高人们对绿色建材的了解和认识。各级政府部门要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法规和政策,操作规范和评价体系,引导企业生产和应用绿色建材。

(2)要加大投入,促进绿色建材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应用,尽快开发出切实可行的绿色建材新工艺、新技术和新产品,以满足社会的需求。要研究制定出符合国情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材的测试技术标准,提升绿色建材的社会认可程度,保障用户的利益和使用效果。

(3)要对现有的传统建材生产技术、产品逐步进行绿色化改造,对于一些污染大、能耗高、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工艺技术和产品停产或转产,从根本上提高资源,能源的使用效率,减少和消除环境污染,实现建材的环境友好。

参考文献

[1]何峰.生态环境材料与社会可持续发展[J].国外建材科技,2001(4):1-6.

[2]周畅.国内外绿色建材应用现状[J].建材产品与应用,2003(5):6-8.

农村环境友好 篇10

【摘 要】我国不断推广和加强社会主义两型社会建设,创建环境友好型、和谐型社会,目前要更好的建设和谐友好社会,就必须要加强对社会环境污染的治理,只有环境污染问题得到解决,才能提高人类社会生活环境质量,才能保证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人类的生产生活才能长久发展。下面本文将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指出治理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性以及对建设和谐友好社会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治理问题;关系;措施

在社会发展早期很多国际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都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工业生产活动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而随着人类文化、经济、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开始意识到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制约着社会和谐友好持续发展,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环境污染问题,并进行环境研究和提出环境污染解决措施,为创造和谐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

1.环境污染治理问题

由于早期社会发展没有重视环境污染治理问题,社会生产活动的发展给环境造成严重伤害和破坏。随着工业生产和化工行业的发展,大量的工业废水和化学元素排放到人类生活环境中,这些问题从历史发展上就没有得到重视和处理,所以给现代治理环境污染带来很多难题。

1.1城市环境污染程度还在加深

随着我国城市化脚步加快,城市人口越来越密集,居民生活需求越来越大,工业生产规模也越来越大,而工业废水源源不断的排向水中,虽然是经过处理的,但是很多化工污水很难得到彻底的处理,污水中还是会含有碳、磷等难以降解的化学元素,会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和水资源污染。再者,我国居民习惯使用一次性塑料购物袋以及很多食品的塑料包装,这些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都很难降解,长期堆放在环境中,容易形成难以解决的“白色污染”问题。还有我国处理垃圾的方法还不够科学,很多生活垃圾都是送往郊区进行焚烧,这只是将垃圾转化为空气污染,并不能解决环境污染的根本问题,而是加重城市生活环境污染。

1.2乡镇环境污染程度加深

我国农村发展相对比较滞后,乡镇的环境污染没有城市污染严重,但是随着人民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对生活质量要求也有所提高,乡镇居民开始慢慢丢弃原始的健康生活方式,原始的农耕农作活动越来越少,农作物除草不再是自己亲身耕作,而是使用农药除草,使用化肥来肥沃土地。并且很多生活必需品也是通过购买获得,例如,现在农村居民家中各种电器物的增加和使用,这些现象都说明这农村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也反映环境污染也严重了,电冰箱、空调等电器的使用会加大空气中氟的含量,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会直接造成农村空气污染,降低环境指数。

2.加强治理环境污染与创建和谐友好社会的关系

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建立和谐友好社会,我们要正确看待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首先,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其次,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是社会主体,社会人的健康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所以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改善人类生活环境,使人们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保证社会劳动力的健康发展,才能保证社会和谐友好发展。

(1)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提高人类生活环境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友好发展。环境污染越严重,人类生活环境质量就越差,将直接影响社会居民的身体健康,所以只有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才能改善人类生产生活环境,为人类生活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保证社会居民健康成长。只有人类健康发展,才能发挥聪明才智,创造社会财富实现社会价值,才能确保社会的和谐持续发展。

(2)社会生产生活要注重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实现人与社会和谐友好发展。在人类进行社会生产活动中要尊重自然环境规律,否则会受到自然的惩罚。科学家曾提出地球将在50亿年后灭亡,虽然现在这个只是一个科学预测,50亿年离我们也很遥远,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日常生活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是导致地球走向灭亡的重要原因。这是我们在长期历史活动中没有尊重自然规律造成的结果,但是随着代科技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我们必须为子孙后代的生活考虑,为实现社会更长久的发展而努力,所以我们必须加强治理环境污染问题,实现社会和谐友好发展。

3.采取有效的环境污染治理措施,促进社会和谐友好发展

3.1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工作

首先应该从政府抓起,由上到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首先,各级政府应该加强治理环境污染工作思想宣传,使各级政府以及地方居民认识治理环境污染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让居民知道环境污染问题对自身健康的威胁。如2004年湖南安化县一个造纸厂因为工厂建在一个池塘旁边,于是就直接将工厂废水排向池塘中,而当地居民又长期饮用该池塘的水,最后导致59名居民出现身体机能下降,集体住院检查得知是因为引用水中含有铅元素。其次,各级政府和各行业领导人要改变传统的发展观念,由只注重温饱向温饱和环境两者一起抓转变,工业发展要由重成果不重污染向节约型和环保型模式转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只注重眼前的利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再也不能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必须树立环境治理和社会发展一起抓的发展观。如,中石化吉林分部双苯厂爆炸,造成整个松花江水源污染,导致居民生活用水困难,这些都是由于不注重科学生产,而导致的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社会问题,阻碍社会和谐友好发展,所以必须加强各生产企业领导人思想教育工作,树立环境和社会都健康和谐发展观念。

3.2建立健全的环境治理机制

环境污染治理问题是社会全体成员的集体问题,需要建立完整的环保治理工作体系,才能更好的解决环境污染治理问题。首先工业审核部门要做好工业生产单位安全生产条件的审核,工业污染是重要的环境污染问题,所以要严格考核。其次环保监察部门要恪忠职守,加强对环境违法事件的检查和惩罚,对违反环境治理的企业进行重罚甚至停止生产;同时还可以建立环保监督部门,面向社会各个层面,实行环保监督。群众可以举报违反环保行为,并对举报人进行奖励。要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我国政府还需要利用媒体进行政策方针的宣传,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宣传喉舌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和改变人们对环境治理工作的认识。还可以利用媒体呼吁企业和社会成员投资环保工作,实现全民环保,加大环保工作的扶持力度,实现政府和群众的合作。所以建立健全的环保机制,需要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相互协调、监督,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善于利用市场监督机制加强和实现环境污染治理,只有加强各部门的交流合作,才能保证环境治理工作长效进行,促进社会和谐友好发展。

4.结束语

环境污染问题一直是全国关注的焦点问题,环境污染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虽然目前环境污染问题治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但相信随着我国政府加大对环境污染问题治理力度,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环境污染治理措施,政府一定能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创造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污染治理道路,使环境污染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并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友好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陈昌智.加强治理环境污染创建和谐友好社会[J].环境保护,2011(11).

[2]张俊哲,梁晓庆.多中心理论视阈下农村环境污染的有效治理[J].理论探讨,2012(04).

一种环境友好的鞣制工艺 篇11

汽车内饰革作为车辆的组成部分, 要符合欧盟2000/53/EC立法对报废车载的要求。欧洲每年都会产生800-900万吨的已经到达使用年限的机动车垃圾。欧盟委员会通过了一项决议来解决这一问题, 即:在不同的方面制定了相关的规定来限制机动车的和相关配饰的生命周期, 此决议的重点是防止镉、铅、汞、铬等重金属的使用。

实际上, 目前世界上90%的皮革都是铬鞣革, 由于铬鞣过程中排放的污水以及不可避免的含铬的固体废弃物, 故铬鞣过程对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围绕着如何减少铬鞣工艺对环境的影响的研究很多, 如:浸酸鞣制废液的回收、含铬的固体废弃物的管理以及高吸收的鞣制液。

为了减少鞣革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污染, 醛鞣革被广泛地应用, 特别是当欧盟对于机动车辆内饰革使用寿命立法后以及目前市场对于无铬鞣革的需求。

据G.Wolf e的报道, 严格来说, 白湿革鞣革过程完全不使用铝盐和重金属, 但通常白湿革是以醛鞣为基础与噁唑烷和有机磷鞣剂鞣制而成, 而这些都在某种程度上对人体有害。

虽然白湿革的鞣制过程不使用铬盐, 但可能使用包含铝、钛和锆盐的鞣剂。

目前有一种工艺, 虽然使用了铬鞣材料但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铬鞣剂的使用对环境的污染。此工艺使用压缩的二氧化碳作为添加剂, 相对传统的铬鞣工艺来说, 三价铬的使用减少, 鞣制时间可以减少到2.5小时。虽然此工艺可以有效地减少铬的排放 (在铬鞣过程中几乎无污水排出) , 但是还是使用了铬作为鞣制剂。

另有两个绿色无铬制革工艺。第一个工艺是以D-氨基酸 (D-AA) 醛作为铬鞣剂的替代物。尽管这个工艺在减少固体废弃物含量、提高生物降解性和降低废水中有机化合物的含量等方面意义重大, 但是不可否认, 这个过程还是使用了醛等有毒物质。另一个工艺过程使用D-赖氨酸-醛复合物替代铬鞣剂, 同样, 此工艺使用的鞣剂也对人体有害。

在这篇文章中, 我们自主研制新工艺, 诣在得到一种可以替代铬鞣过程, 不使用铬、醛类物质以及其他有机溶剂的鞣制工艺。新工艺使用了由凯米拉公司提供的对人类和环境安全的无毒无害Tanfor T鞣剂。此工艺使用的矿物质鞣剂由铝、硅和天然的多羧酸化合物组成。

Tanfor T (产品在2012年意大利博洛尼亚的制革科技论坛发布) 鞣剂是由部分生物降解材料组成的, 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水处理和家居产品处理等方面的化学品。

2 材料和方法

2.1 材料

试验用三种鞣革工艺在p H为3.2时对浸酸皮进行鞣制、对比:i) 铬鞣工艺;ii) 醛鞣工艺;iii) 表1所列的使用Tanfor T作为鞣剂的新工艺。表中使用的所用化学品都是皮革鞣制过程中常用的。

为了更好地铬鞣, 生皮浸于酸性的盐水中, 盐的存在不仅能有效地防止鞣制过程产生的酸性物质造成皮质肿胀, 还有利于铬粉渗透到皮中。鞣制过程在转鼓中进行, 搅拌的过程能使皮质中胶原蛋白吸收铬粉, 致使皮质中的胶原蛋白的p H升高, 稳定的胶原蛋白能有效地防止腐烂, 一般认为这个过程使生皮转变成皮革。

聚醛鞣革工艺 (白湿皮鞣革) 通过醛与皮革胶原蛋白中-NH2交联反应制得无铬皮革。即经常规的浸水、浸灰、脱灰、软化、浸酸后, 浸酸皮被醛鞣剂和其他合成鞣剂鞣制。一般单独使用聚醛鞣剂不能鞣制出达到市场上普遍性能和效果的皮革, 通常都要配合相应的合成鞣剂来使用。此外, 要获得如铬鞣革的效果的成品皮, 复鞣过程也是必不可少的。如表1所示的鞣制工艺与铬鞣工艺相似。

Tanfor T鞣剂是一个双组分鞣剂:

i) Tanfor T-A是在特定p H范围内使用的有效成分为铝-硅鞣化合物。在p H高于稳定范围时, 会产生矿物盐沉淀;p H低于稳定范围时, 铝-硅化合物可完全溶解在水里。此鞣制工艺控制体系的酸度略低于最大允许的p H, 此时出现的胶体聚合物与矿物质鞣剂类似。

ii) Tanfor T-B是一种自碱化、自缓冲的高含量高活性的鞣剂。

由Tanfor T鞣剂制得的亮湿革富含阳离子基团, 有助于后续阴离子性复鞣试剂的吸收。

2.2 方法

为了准确地衡量这三种工艺制得的成品皮的质量, 我们按照IULTCS的规定进行了物理检测———对汽车内饰潜在磨损度的测试, 具体的官方的测试方法如下:

IUP 6按照EN ISO3376测量抗张强度和伸长率。把革样固定在测力计上, 加力伸展, 当革样受力到预先指定值或断裂时, 测量革样伸展的程度。其中伸长率为革样断裂前后的伸长差的百分比。试样在一定的速率下被拉伸到预先规定的力值或者直到试样被拉断为止时的受力程度和伸展程度。

注: (1) 浸酸皮是制革工艺的中间产物, 盐浸酸皮可以促进鞣制试剂有效的渗透。 (2) 添加的各种试剂的比例是浸酸皮的质量。如:浸酸皮的质量是1000公斤, 每个工艺中添加的水量就是500公斤。

IUP 8撕裂力的测量 (EN ISO3377-2) 用双边撕裂的方式测定皮革撕裂力。规定形状的试样被放置在拉力试验机的上下两个夹具的测试钩上, 拉力试验机运行时达到的最大力值为试样的撕裂力。

IUP 9球形崩裂试验测定粒面强度和伸展高度 (EN ISO 3379) , 用崩裂试验机测试鞋面革的粒面强度和伸展高度。一个钢球被加压顶在一个圆形皮革试样肉面的中心部分, 试样的四周用夹具固定。在粒面产生裂纹和破裂时分别记录其压力和伸展高度。

IUP16是关于皮革直到100℃的收缩温度的测定 (EN ISO 3380) 。收缩温度是衡量皮革中胶原蛋白结构稳定性的重要参数。将试样放在水中加热, 水以规定的升温速度升温, 试样突然收缩, 这时的温度称作收缩温度。

IUP 46皮革雾化性能的测定 (EN ISO 17071) , 本标准是用于测定汽车装饰用皮革防雾性能的一个重要标准, 加热后测试挥发组分在汽车前挡风玻璃上的成雾能力。理所当然, 汽车内饰应该具有很高耐雾能力。测试的过程是将提前干燥好的直径为80mm的试样放在玻璃烧杯中油浴加热到100℃, 降温至21℃, 任何易挥发性组分被冷凝在铝箔片上 (恒温21℃下静置16小时, 再次使用时要干燥至少4小时) , 测定冷凝雾的质量。

IUF 402氖弧灯测试皮革耐光色牢度 (EN ISO105-B02) 。试样与蓝色羊毛标准一起在氖弧灯光源下按规定的条件进行曝晒, 当试样曝晒至规定的辐射能量后, 将试样与所用的蓝色羊毛标准或灰色样卡进行对比, 评价试样的耐光变色程度。

IUF 450往复式摩擦色牢度的测试 (EN ISO11640) , 本标准规定用毛毡在皮革表面进行往复式摩擦, 以确定皮革表面摩擦色牢度的方法。

测量皮革中的有害物质的方法依照以下IULTCS推荐的应用方法:

IUC 8-3测定三氧化二铬的含量, 第三部分:用原子吸收光谱测定 (EN ISO 5398-3) 。

IUC 11皮革化学品p H的测试 (EN ISO 4045) 。

IUC 18六价铬含量的测定 (EN ISO 17075) 。

IUC 19皮革中甲醛含量的测定 (EN ISO17226) 。

此外, 用以下参数衡量制革污水的污染程度:电导率 (μ/cm) 、悬浮固体 (mg/L) 、COD (mg/L) 、凯式测氮法 (mg/L) 、铬含量 (mg/L) 。

3 结果与讨论

本研究的第一步是新工艺鞣制机理的研究以及应用Tanfor T鞣剂的最佳条件。Tanfor T鞣剂为矿物质鞣剂, 鞣制工艺与铬鞣相似。

与铬 (III) 和矿物鞣剂类似, Tanfor T鞣剂的活性物质铝-硅化合物只在一定的p H范围内稳定。高于允许的最高p H范围时会沉淀, 低于这个范围就可完全溶于水中, Tanfor T鞣剂在略低于最大允许p H时使用, 此时会产生大量溶胶但并不沉淀。聚集的溶胶比单一的微小颗粒要大的多。这种聚集的溶胶与矿物质鞣制密切相关。

用动态光散射仪可以标识到在不同p H时胶体的聚集状态。动态光散射仪利用物理技术测定在溶液中悬浮物的动态力学半径。用单色激光束在90°时入射, 依据散射波动、布朗运动计算粒子的流体动力学半径。散射强度取决于粒子的大小和浓度。Tanfor T鞣剂溶解在p H值为2.8的盐水中, 模拟鞣革过程。不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增加体系的p H, 测量每次p H变化后粒子大小和散射强度。如图1散射强度和p H的关系。

如区域二显示, 此为p H在4.0~4.4时胶体聚集区。高于这个p H值, 溶液浑浊沉淀。从图1可以看出Tanfor-T鞣剂 (铝-硅复合鞣剂) 的最佳使用条件。为了制定有效的鞣制工艺, Tanfor-T工艺由两部分组成:

Tanfor-T-A鞣剂在p H为3.5左右加入 (浸酸皮的p H为3.2) , 此时鞣剂的动态力学半径小于胶体粒子的直径, 这样, Tanfor-T-A鞣剂就可以无阻碍地渗透进入胶原内部, 而不必与皮的表面胶原发生反应。

Tanfor-T-B鞣剂在p H大于4.2时使用并静置过夜, 这样可以使铝-硅复合鞣剂与胶原纤维充分反应, 成为胶原纤维之间的桥连。加入Tanfor-T-B鞣剂时体系的p H会缓慢增加, 相应的也会致使化学反应缓慢进行, 使鞣剂既能充分深入和内部胶原基质反应, 又不与表面物质过度反应破坏粒面平整。

图2是铝-硅复合鞣剂与胶原蛋白在不同的鞣制阶段皮革横截面的扫描电镜图以及利用X射线能谱图进行元素分析的图。从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使用Tanfor-T-A和Tanfor-T-B鞣剂后可以获得均匀的皮革横切面, 并且在鞣革过程的任何阶段, 皮革表面都没有与鞣剂过度反应。

通过以上机理的研究, 表1之亮湿革工艺相比于铬鞣工艺和醛鞣工艺, 新工艺仅需微小调整。如表1中所列, 浸酸皮在25℃, p H为3.1, 5~7°Be, 液比为40%~80%。

此工艺过程无碱化和缓冲。这是因为Tanfor T-B鞣剂就是碱性缓冲溶液, 并保持最终的p H为4.2。

用此工艺鞣制的亮湿革收缩温度在80~85℃之间, 并获得了具有紧实的手感, 利于精准削匀的革样。和铬鞣剂相似, 此工艺的鞣剂也可与皮革内部胶原蛋白中的羧基充分反应。虽然鞣剂会和皮革中的呈阴离子性的胶原蛋白反应, 但是由于鞣剂本身阳离子性强, 最终的皮革还是呈现阳离子性, 在后续的复鞣、加脂、染色等工艺中都对阴离子性试剂有高效吸收。这也是浅色亮湿革鞣制工艺中使用具有阳离子特性铝-硅复合鞣剂的一个重要特点。

上一部分工作确定了最佳鞣制工艺, 下一个工作重点是:与传统的铬鞣工艺和醛鞣工艺相比, 评估新工艺呈现的的优势。此外还会评估应用新工艺鞣制的皮革是否符合2000/53/EC法规对于汽车内饰革和家具革的要求。

图3是已鞣制皮革的物理性质。

色牢度 (1-5) :1代表色牢度最差;5代表色牢度最好

虽然在撕裂力 (IUP 8) 和收缩温度 (IUP 16) 方面, 亮湿革都略低于传统的铬鞣工艺, 与醛鞣类似。但在汽车内饰革必测项目成雾测试 (IUP 46) 中, 亮湿革的挥发性化合物值很低。

具体来说, 应用Tanfor T鞣剂制得高性能汽车内饰革——亮湿革的挥发性化合物值, 相对于醛鞣革减少了43%, 相对于蓝湿革减少了8%

表2给出了三种鞣革工艺中有害物质的含量。亮湿革不含铬这一特点严格遵守了欧盟报废汽车标准。

注:a检出限是3mg/kgb检出限是10 mg/kg

表3给出了利用三种不同工艺产生的污水的污染情况。皮革行业废水中铬是最严重的污染。如前言中所述, 醛鞣革虽然避免了使用铬金属的问题, 但醛鞣革所排放的污水COD严重超标。亮湿革的生产工艺相比于蓝湿革和白湿革的生产工艺, COD相应减少了60%和88%。

和蓝湿革生产工艺相比, 亮湿革生产工艺的固体悬浮物减少了61%, 氮减少了65%, 更重要的是, 污水中不含铬。

4 结论

使用铝-硅复合鞣剂的新的鞣制工艺生产出满足欧盟要求的白色汽车内饰革, 具有白度高和强阳离子性等特性, 使得鞣制出的皮革颜色鲜艳, 明亮, 并且鞣制过程无铬, 无醛, 无任何有机溶剂。

亮湿革的挥发性化合物值, 相对于醛鞣革减少了43%, 相对于蓝湿革减少了8%。亮湿革不含铬和任何重金属这一特点遵循了欧盟报废汽车标准。

基于使用铝-硅复合鞣剂的新的鞣制工艺生产出的亮湿革的物理测试和铬鞣革以及醛鞣革相当。

上一篇:体检管理下一篇: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