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友好技术

2024-06-24

环境友好技术(精选12篇)

环境友好技术 篇1

0 引言

目前,我国化肥生产量和施用量均居世界首位,化肥作为粮食的“粮食”,对我国粮食安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化肥施用不科学合理而使我国化肥的有效利用率低于发达国家约20%[1],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土壤、大气、水体、生物以及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解决农业化肥污染问题的最佳处理方式是源头控制,有些生态农业与有机农业的倡导者主张完全不施用化肥,但完全摈弃化肥的农业生产方式不可能成为我国普遍的农业发展模式。化肥在我国未来农业的发展中仍然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因此需要寻求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农业施肥技术。该技术在施用化肥时能兼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三效益”的统一。

环境友好型农业施肥技术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社会收益远大于技术采用者的私人收益。这是因为农户采用环境友好型农业施肥技术获取的收益与传统施肥技术相比没有多大差别,甚至小于传统技术的收益,但承担的风险和成本却在加大[2],农户具有较强的风险规避和经济偏好特征[3]。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均采用补贴的方式来引导农业生产者采用环境友好型施肥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此,借鉴发达国家的环境友好型农业施肥技术补贴经验,鼓励和引导我国农户采用环境友好型农业施肥技术,对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和改善农产品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1 发达国家环境友好型农业施肥技术补贴

从各发达国家的农业补贴政策来看,环境友好型农业施肥技术的补贴不仅是狭义的货币形式补贴,而且还包括成本分摊、产品价格补贴、教育与技术指导和金融支持等多种形式的广义补贴措施。

环境友好型农业施肥技术补贴是一种经济激励型制度安排,这就意味着经济补贴是保证环境友好型农业施肥技术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通常采用两种方式对采用环境友好型农业施肥技术者进行经济补贴。一是间接补贴,即通过降低农业生产者的生产经营成本而实施的投入补贴,包括成本分摊和产品价格补贴两种形式。成本分摊主要是指政府部门对农业生产者采取环境友好型施肥技术所需要购置的相关设备进行部分或全部的资金补贴[4]。例如,美国政府为农牧场主的环境友好型施肥设备、畜牧废物处理设备分担50%~75%的成本;法国政府为保障农民在限制施肥期间有足够的储存肥料空间,提供储存肥料设备补贴;日本政府对堆肥设施进行建设资金补贴和税款返还。产品价格补贴是指政府部门对农业生产者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施用的低毒、无毒、高效等环境友好型绿色农资产品进行的补贴,如美国政府对使用缓控释肥的农场主给予价格补贴,补贴标准为30~55$/hm2。二是直接补贴,即以农业生产者因采用环境友好型农业施肥技术而导致的额外成本支出的增加和作物减产带来收入的减少为依据,对农民进行补贴。例如,德国与日本政府均对发展有机农业或生态农业给予直接补贴,补贴的计算依据是采取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后收入的减少和成本的增加部分[5],对化肥减施者和施用无害化有机肥者的补贴则是以农作物产量下降的平均货币损失为依据[3]。

鉴于农业生产者所具有的环境意识和环境友好型农业施肥技能在农业生态建设中的发挥的重要作用,各个国家都十分重视教育与技术指导[6],其内容主要包括生态伦理道德教育和环境友好型农业施肥技术指导。生态伦理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认识到生态环境对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重要性,鼓励农业生产者积极、主动参与环境保护,科学、合理地开展农业生产,实践也证明环境意识较强的农业生产者更倾向于采取环境友好型的农业施肥技术[7]。环境友好型农业施肥技术指导主要是通过出台指导农业生产者科学施肥的相关法规条例、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生态农业项目与技术等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来引导农业生产者的科学施肥行为。例如,德国、法国、日本等国一方面通过颁布肥料管理条例(法)和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活动规范来指导农业生产者科学施用肥料(包括化肥和有机肥),另一方面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项目来支持农民的环境友好型施肥行为;美国是通过各州农业厅和(或)州立大学的农学院独立开展的养分管理来指导农牧场主的科学施肥行为。金融支持是指向环境友好型农业施肥技术采用者提供无利息或低于市场均衡利率的贷款作为支持,一方面可以约束农业生产者在生产经营中的不负责行为,降低道德风险,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农业生产者采用该技术可能带来的经济风险。日本政府对从事有机农业生产的农户提供农业专用资金无息贷款,但农户必须遵守生产有机农产品的化肥施用数量和施用方式。实践证明,教育培训、技术支持和金融支持等多种方式并列使用时,环境友好型农业项目成功的可能性会大大提升[6]。

2 我国环境友好型农业施肥技术补贴政策

我国许多地区已开展环境友好型农业施肥技术补贴政策的试点工作,如测土配方施肥补贴政策、秸秆还田补贴政策等。这些政策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增产增效方面已发挥作用,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2.1 测土配方施肥补贴

测土配方施肥在国际上一般被称为平衡施肥技术。它首先对土壤养分进行化验分析,以掌握土壤供肥情况,再根据所种植作物的需肥特点和肥料释放规律来确定需要施用肥料的种类、配比与用量,按方施肥,科学施用。1983年,我国开始推广这种施肥技术,但由于缺少资金支持, 农民和相关部门均缺乏积极性,到2003年在全国的推广面积也只有266.7万hm2左右。自2005年以来,农业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由政府出面免费为各施肥点进行土壤养分测量,再有针对性地为农民制定施肥配方,以指导农民进行科学施肥。到2010年末推广面积已达0.77亿hm2以上,受益农户达1.6亿户,累计减少不合理施肥300余万t[7],既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的过量施肥与施肥比例不合理的问题,又起到了节支增收的效果。测土配方施肥补贴政策的补贴对象是各县(市)的土肥管理部门,第1年补贴金额为100万元,以后各年度根据各县(市)的实际情况进行补贴,金额为30万~50万元,补贴资金主要用于施肥指导服务、土样采集与分析、配方制定、田间试验、示范展示、农户施肥情况监测和技术培训等方面,各县(市)要制作各自的耕地土壤养分图与作物测土配方施肥分区图,研发配方,印制施肥建议卡等。已有学者从各省(江苏、吉林、河南、江苏等)农户层面对测土配方施肥补贴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项补贴政策扩大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采用[7],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户施肥的合理性[8],参加培训次数越多的农户与拿到配方建议卡的农户越倾向于采用配方施肥技术[9]。因此,应该长期稳定测土配方施肥补贴政策,但政策的补贴对象是土肥管理部门,对农户而言,配方肥的购买成本较同类肥料高,测土配方施肥投入的劳动也较传统施肥技术多[10],政府应对配方肥的购买和施用提供补贴,以进一步增强农户采用测土配方施肥的积极性。

2.2 秸秆还田补贴

秸秆还田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优化农业生态环境效果,而且可以减少因秸秆焚烧或处理不当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粮食增产量的30%是由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贡献的,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几乎全部采用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美国、日本有60%以上的耕地该技术[11]。近年来,我国开始在部分粮食种植区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补贴,补贴的对象是采用该技术的农户,补贴标准为150~225元/hm2。该政策对技术采用率的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其政策效果并不显著[12]。农户具有经济偏好特征,是否采纳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诱惑,补贴标准要足以缓解农户采用该技术所支付额外生产成本和因减少化肥施用而造成的产量损失[13]。随着物价的上涨和机械操作成本的增加,目前的补贴标准不足以支付农户采用该技术的成本。2006年,农业部通过让农民免费使用秸秆腐熟剂的方式在长江中下游稻作区示范秸秆还田技术, 2011年该技术已覆盖全国30个省市区,推广面积达到183.3万hm2以上,国家对使用秸秆腐熟剂、购买绿肥种子、根瘤菌剂以及应用秸秆还田腐熟技术均给予300元/ hm2补贴。通过秸秆还田技术来改善土质和肥力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学者们[12,14]对“采用秸秆还田的农户是否会减少化肥使用量”的研究结论并不相同。

2.3 环境友好型肥料的补贴

针对化肥尤其是氮肥肥效速度快是造成其利用率低下的原因,目前我国已有以肥效释放速度相对缓慢的缓控释肥、商品有机肥等环境友好型肥料来替代传统化肥,我国各级政府对环境友好型肥料的补贴也在逐渐展开。

2.3.1 缓控释肥

缓控释肥是一种通过各种调控机制使肥料的持续有效释放时间和释放速度与作物对养分的吸收规律相一致的肥料,具有节能环保、省时省力、增产增效的特点,被誉为“21世纪的新型环保肥料”。2008年,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首先在山东、河北、河南、黑龙江、安徽等5个农业大省的包括小麦、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和棉花等经济作物在内的6种作物上开展缓控释肥的示范推广工作,结果显示,缓控释肥在节约资源、增加产量、防止污染、提高品质和培肥地力等方面效果明显,到2011年缓控释肥已扩大至23个省份的25种作物。目前,我国在政策、科研项目研发、产业化研究等方面给缓控释肥予以支持,但对其推广应用缺乏有力的支持,缓控施肥的价格是普通肥料价格的数倍,尽管利用率较高,但价格对农民来说还是昂贵,目前仅有北京市在《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基础建设及综合开发规划(2009-2012)》中规定施用缓控释肥可获得1 125元/ hm2·年的补贴[19]。

2.3.2 商品有机肥补贴

我国部分省市区已率先开展商品有机肥应用推广补贴,上海、江苏、北京、山东、浙江分别从2004年、2006年、2007年、2008年和2011年开始实施鼓励农民施用商品有机肥的补贴政策。2004-2008年,我国有机肥市场指导价为700~1 000元/t,上述省市区的补贴标准分别为300~350元/t,200元/t,250元/t,300元/t和150~350元/t。补贴标准是各地各级政府根据其财政实力和资源情况确定的,补贴资金用于商品有机肥销售价格的补贴,全部拨付企业。目前,我国还没有从国家层面对商品有机肥施用进行补贴的政策,试点都是由各地政府自己组织的,也有部分省市对开始商品有机肥的生产进行补贴,如浙江省对有机肥生产企业的建设用地、生产用电、有机肥加工设备等给予优惠或补贴。

综上所述,近年来国家为鼓励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施肥技术,推出了一系列较为完善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补贴政策,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各级政府也在开展秸秆还田的价格补贴、环境友好型肥料研发和推广的补贴,但补贴的范围和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地扩展与加大。目前,我国有关环境友好型农业施肥技术的补贴政策正处于起步阶段,亟待进一步完善。

3 推进环境友好型农业施肥技术补贴的建议

农业生产者对环境友好型农业施肥技术的采用是解决目前我国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提升农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和根本手段之一,如何使农民能够自愿地采纳环境友好型农业施肥技术是其关键。本文将发达国家环境友好型施肥技术补贴的实践与国内现行环境友好型施肥技术的补贴政策研究进行归纳分析,认为仍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引导和开展工作。

3.1 开展环境友好型农业施肥技术宣传与技术培训

针对当前我国广大农民群众对环境友好型农业施肥技术认识严重不足的现状,各级政府有必要深入农村一线开展深入而细致的环境意识教育和环境友好型农业施肥知识的宣教活动。一方面,向农民普及宣传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与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知识,为环境友好型农业施肥技术的采用创造良好的意识环境;另一方面,扩大环境友好型农业施肥知识的宣传幅度,通过现场咨询、定期开办环境友好型农业施肥技术培训班以及向农民发放环境友好型农业施肥技术简报、手册、图书、录像资料和入村入户宣传等方式,来提高农民对环境友好型农业施肥技术和肥料的认识和了解,为环境友好型农业施肥技术的采用创造良好的技术环境。

3.2 建立健全环境友好型农业施肥技术补贴体系

我国现行的环境友好型农业施肥技术补贴政策虽然不同程度地改进了农民的农业施肥方式,但仍然存在着措施不到位、补贴不健全等问题,亟需建立一套完善的环境友好型农业施肥技术补贴体系,以鼓励农民积极主动地采用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环境保护和提升农产品安全的技术管理措施。

首先,环境友好型农业施肥技术补贴的对象应为所有采用环境友好型农业施肥技术的农户、种植大户、龙头企业,以及从事环境友好型农业施肥技术和环境友好型肥料的研发、推广科研单位、农技中心等。

其次,环境友好型农业施肥技术补贴的范围和方式如下:

1)在长期稳定测土配方施肥补贴政策的基础上,应该把“化肥深施”列入到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这一项目中。因为化肥深施技术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施肥技术,且是居第1程序“测土”和第2程序“配方”后的第3程序。如果没有第3程序的“化肥深施”,就不能算是完整的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集成项目,可以考虑把先进适用的化肥深施机具纳入到现行的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内。

2)对化肥减施者给予补贴,鼓励农民使用自有有机肥。农作物秸秆和各类农家肥是农村有机肥的主要资源,对于农作物秸秆,一方面应扩大秸秆还田补贴的地域范围,对机械化秸秆还田和秸秆腐熟剂等的使用给予价格补贴,另一方面要扩大秸秆还田机具购机补贴范围;对于农家肥,一方面结合目前推广的对畜禽粪便进行资源化利用的农户沼气建设项目,对沼气池建设所需设备的购置和材料费用给予补贴,另一方面增加农民种植绿肥和施用农家肥的经济直补,补贴金额应根据有机肥积造的面积和使用量而定。此外,还应该对有机肥积造所采用的工具和技术的研发进行补贴,促使科研单位积极研发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的机械和技术,从机具和技术的源头逐步改善农民焚烧农作物秸秆的陋习,促使其充分利用有机肥。

3)从生产销售两个环节着手,鼓励商品有机肥的生产与施用。对生产商品有机肥生产的企业(如畜禽粪便处理加工厂和复合有机肥生产厂),应该给予诸如无息低息贷款、处理设备减税或给予补贴和生产用电平价等优惠政策。在商品有机肥销售的方面,应实行价格补贴,以弥补商品有机肥与传统化肥投入相比而增加的价格成本、劳动力施用成本等,使商品有机肥的消费成本控制在施用者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4)借鉴美国的推广经验,鼓励农民施用缓控释肥。除了继续维持现有对缓控释肥产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以外,重点应该放在缓控释肥的推广应用上,可以借鉴美国的推广经验,通过价格补贴的形式鼓励农民购买和施用缓控释肥。对环境友好型农业施肥技术补贴论述体系如图1所示。

最后,环境友好型农业施肥技术的补贴标准必须坚持两个基本原则:一是不能超过政府的财政承受能力;二是该技术直接补贴带给农民的收益要高于或等于保护价带来的收益,但补贴标准在起步阶段不宜定得过低或过高,可以逐步扩大补贴范围和提高标准。

3.3 加强环境友好型农产品的市场建设

首先,尽快普及农产品市场进入质量安全检测。该检测不仅仅是最终产品的检测,而且应该包括种子、农药、肥料等投入品以及土壤、水、大气等农产品产地环境的检测。为此,需要从多方面着手才能完善农产品市场的质量安全检测,如制订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市场准入质量安全检测标准,研发经济实用准确、高效的检测仪器,培养高素质的检测人员,加强工商管理、环境保护、卫生防疫等部门间的协作。

其次,完善农产品的生态认证制度。该制度是一种市场支付的补贴模式,它一方面通过向消费者传递农产品的相关信息,引导消费者以较高的价格购买生态农产品,使得农产品生产者获得经济上的补偿;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市场价格的调节机制,引导农业生产者自觉采用环境友好型的农业施肥技术。要设定无公害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的标准,再根据标准对上市的农产品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坚持“优质优价、低质低价,严重超标者不予上市”的原则,使得农产品生产者意识到农业生产活动重点不仅仅是产品的数量,更在于产品品质的保障,但农产品质量等级认证的公正性、权威性是农产品生态认证制度公信力的基础。

最后,加大农产品市场建设补贴。随着农产品贸易全球化竞争的日益激烈,政府应该加大对生态农产品流通市场体制上的投入,为全国范围内标准化、规模化的生态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的形成创造条件。为了鼓励农民施用环境友好型肥料,可以通过市场补贴使商业性环境友好型肥料利用现有的肥料供销网络体系进入市场,以降低环境友好型肥料的销售价格,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摘要:开展环境友好型农业施肥技术补贴是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手段之一。为此,首先对发达国家环境友好型施肥技术补贴政策进行了评述;其次,对我国现行的环境友好型施肥技术补贴政策做了系统梳理,认为我国现行的环境友好型施肥技术补贴体系还亟待完善;最后,提出了推进我国环境友好型施肥技术补贴的建议,既宣传培训、建立健全补贴体系和加强市场建设。

关键词:施肥技术,环境友好型,补贴

环境友好技术 篇2

作者:申戴佳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环境生物技术的特点,所取得的成就,来表明环境生物技术的重要性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生物技术特征应用

正文:环境生物技术是指直接或间接的利用完整的生物体或生物体的某些组成部分或某些机能,建立降低或消除污染物产生的工艺,或者能够高效净化环境污染以及同时产生有用物质的人工技术系统。

环境生物技术是将生物技术应用于环境保护上形成的一门研究领域,它主要包括四个研究方向:1.以生物传感器为代表的环境污染监控技术;2.工业和生活废水中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技术;3.生活环境生物防治和生物修复技术;4.环境友好可再生材料和能源的生物合成技术等。

环境生物技术有以下三大特点:

一. 消除污染安全而彻底:

生物技术处理污染时最终产物大都是无毒、无害、稳定的物质。利用生物方法处理污染物通常一步到位。避免了污染物多次转移。例如,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生物降解,PAEs是全球最普遍的污染物之一,而原核生物赤红球菌却能降解它,虽然效率较低,但他处理效果好,条件温和,操作简便。

二. 效果好,条件好,便于操作

生物过程是以酶促反应为基础的,酶是一种活性蛋白,所需条件通常是常温常压,对底物有高度的特异性,效率高副产物上。

三. 投资省,费用少,消耗低

与化工工程相比,环境生物技术应用时反应条件温和,反应过程简单并且易于大规模处理污染物又无新有害物质产生,使得它具备了这些特点。利用上述特点,环境生物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1.低层次技术:包括氧化塘、人工湿地等。氧化塘分为兼性塘、厌氧塘,它是利用藻类和细菌两类生物之间功能上协同作用处理污水的一种生态系统。在氧化塘中,藻类和细菌以及微型生物分层生活共同完成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功能。富营养化废水为他们提供了物质和能量来源,体现了环境生物技术消除污染安全而彻底、便于操作、消耗低等特点。

湿地有地球之肾的称号,可见他对环境保护和恢复作用之强。湿地和人工湿地净化效率优于氧化塘,可去除废水中的营养元素,具有效果好,投资省,消耗低,费用少的特点。

2.中层次技术:活性污泥发明于1914年英国科学家Lockett和Arden,之后不断得到改进,以需氧菌为主体,主要用于处理有机物的污染物。

生物膜常与生物滤池合用,他有很大的表面积,能大量吸附水中有机物,强氧化性使得废水净化可去除细菌的病原体。

3.高层次技术:主要体现为基因工程菌。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将细菌改造,使得该细菌去污能力和净化能力特别是效率进一步提高。基因工程菌主要用于环境难降解物质和环境修复方面,对化工原料的泄露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同时缓解污染程度,体现了环境生物技术效果好、便于操作、消耗低、见效快的特点。

尽管环境生物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和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它也有明显的缺陷,最突出的缺点就是无法集中收集污染物,需要分散治理,这就使得环境生物技术在具体实施时所需要的各种成本增加,从而限制了相关成果和产品的推广,这是环境生物技术发展中需要关注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环境友好型工业翩跹走来 篇3

工业能耗全面降低助力PM2.5治理

北京高耗能行业耗能水平正在全面降低。近两年,受首钢总公司涉钢主流程业务迁出以及房地产、基础设施投资降温的影响,高耗能行业产品需求不足,生产下滑,工业综合能耗也随之降低。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1783.8万吨标煤。其中,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五个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1345.8万吨标煤,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耗的75.4%,同比下降3.7%。

燃煤是工业能源消费的主要燃料,其燃烧过程对PM2.5的产生具有直接作用。近年来,北京工业能源消费品结构不斷优化,电力、天然气消费量逐年增加,煤炭消费量持续下降,但煤炭消费仍是工业的主要用能。2011年,工业煤炭消费总量为1729.2万吨,比2006年下降25.4%;天然气消费量为34.9亿立方米,比2006年增长2.4倍。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耗煤量达1177.5万吨,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耗煤量的71.6%。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产值煤耗为0.13吨,其中传统工业万元产值煤耗较高,如非金属矿采选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万元产值煤耗分别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89吨、0.44吨、0.26吨。

工业污染排放逐步降低。近几年,随着高耗能行业的关闭、迁移以及设备技术改造的增强,北京工业污染物排放量逐步降低。2011年,工业二氧化硫排放6.1万吨,同比下降8.3%;工业烟(粉)尘排放2.9万吨,同时下降31.1%。

PM2.5治理对工业影响有弊更有利

毫无疑问,对PM2.5的防治加大了北京工业增长的压力。2006年以来,全市通过实施首钢搬迁、关闭北京焦化厂、水泥行业整合转型、淘汰高污染企业等多项工业污染防治措施,有效降低了工业粉尘、烟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但也致使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速下滑,比重降低,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带动明显降低。2006~2011年,上述4个行业年平均增速分别为4.1%、2.3%、5.9%和-22.5%,均低于规模以上10.6%的平均增长水平,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15%,比“十五”时期降低9.8个百分点。

2012年5月,北京市环保局发布《2012年北京工业PM2.5污染防治举措》,提出:为减少工业企业排放PM2.5,2015年之前“三高”企业淘汰数量将达到1200家。目前,“三高”企业退出力度加大,而新兴行业正处于培育期,对工业经济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尚不明显,北京工业经济已连续两年处于较低的增长水平。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3%,2012年增长7%,均低于“十一五”时期10.6%的增长水平。北京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更加紧迫,稳增长压力进一步加大。

为进一步治理PM2.5,环保部门对工业企业排污管理更加严格。全市工业企业积极响应,通过设备改造减少排污,以达到排污标准,也令企业运行成本增加。尤其是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企业为加快实现由燃煤机组转为燃气机组的置换步伐,增加了不少生产运营成本:一是技术改造和设备投入的成本较高。2011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土地和固定资产支出中机器设备支出229.2亿元,占同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10%,在37个行业大类中位居第二;二是燃料中天然气价格比煤高,企业原材料增长明显。2011年,全市发电企业中,采用燃气机组发电企业每发1度电的直接材料消耗约为燃煤机组的1.9倍;三是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人力成本将增加。另外,北京于2011年9月1日率先实施国Ⅴ的排放标准,以降低机动车尾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而机动车排放标准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燃料品质的提升。对此,北京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的重点企业对炼油装置的结构做出重大调整,改造一系列加工装置,进而增加了企业的炼油成本。

虽然提高环保标准,尤其是针对PM2.5的监测和治理,短期内会对北京工业经济增速有一定影响,但长期来看利大于弊。标准的提高将淘汰一批工艺水平落后的企业,加快行业整合,促进工业转型升级,这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利好影响。2012年7月31日,北京市政府制定了《北京市工业大气污染治理行动计划(2012-2020年)》。该行动计划以实现空气质量改善为目标,以控制PM2.5污染为重点,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和标准,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深化工业污染治理。长期来看,这将进一步提升首都工业的发展质量,有利于深化北京工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拓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成长空间、加快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和积聚。

让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共舞

积极应对PM2.5治理,打造环境友好型工业是北京工业企业寻求长久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如何在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寻求平衡,使其和谐共存,是我们应该积极探讨的问题。在这里,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推进“技术减排”。2011年北京工业二氧化硫排放比2010年降低了8.3%,降幅高于“行动计划”中提出的年均下降4.4%的目标值。虽已超额完成任务,但主要是通过前期的大力度关停、搬迁高污染工业企业来实现的。后几年,实现真正的“技术减排”已迫在眉睫,应充分利用工业先进技术对污染企业进行改造,提升北京工业增长的潜力和可持续性。

深化“结构减排”。近几年,随着一批高端制造项目的建成投产,工业行业结构有所优化,但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一些领域发展较为迟缓。因此,应在工业新建项目选择、产业培育和扶持上下工夫,推动工业不断优化结构,实现北京工业的平稳增长、绿色发展。

加强“联动减排”。大气污染除了受本地区污染源的影响以外,由于其具有流动性,因此也受邻近地区污染源的影响。北京周边地区的工业结构多以石化、钢铁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为主,因此应打破区域界限治理污染,加强京津冀合作,构筑“环首都生态圈”,联合制定工业污染治理措施,实现同步发展、同步减污。

提升“积聚减排”。生态工业园区在循环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集中供气供电,集中处理废气、废水、废渣,不仅节约了用地和投资,发挥了公用配套设施规模化的优势,而且环保质量有所保证。因此对新建工业项目应优先允许其进入工业园区,并且加快园区外现有工业企业迁入,进一步实现聚集发展。

实施“引导减排”。完善相关奖励政策和保障措施:一是对积极从事PM2.5治理的企业提供财税和金融等政策扶持。对优先采用清洁生产工艺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二是建立企业环境行为信用评价制度,加大对符合环境要求和信贷原则的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三是严格考核制度,对于排污不达标的企业进行重罚、曝光和停产整顿。

(作者单位:北京市统计局)

环境友好技术 篇4

关键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阻燃剂,阻燃技术

0引言

PET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由于其制备的塑料、纺织品等具有价格低廉、强度高、弹性好、不易折皱变形及耐磨耐热等诸多优点,已成为用途最广、耗量最大、价格最低的品种。全球产量已经超过4000万t。但PET具有可燃性,极限氧指数(LOI)仅为20%~22%,极大地限制了其在室内外装饰、 电子电气等领域的应用[1-6]。我国颁布实施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在1995年我国颁布实施了《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2009年5月1日实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按照国家工程建筑消防技术标准中的规定,在公共场所进行的室内装修和装饰应当使用不燃或者难燃的材料,从而使防护材料的广泛应用有了法律保证[7-9]。

目前环境友好型阻燃PET主要分为两种:(1)添加型阻燃剂阻燃PET。在PET中直接添加阻燃剂,所用的阻燃剂与PET基本不发生化学反应,主要以物理方式分散于PET中而赋予PET阻燃性。添加型阻燃剂阻燃的PET制备工艺简单,能够满足使用要求的阻燃剂品种多,但需要解决其分散性、相容性、界面性、持久性、毒性等问题。(2)结构型(反应型)阻燃剂阻燃PET。将含有一种或者多种阻燃元素的化合物作为共聚单体,引入高聚物链中,在聚酯燃烧时能抑制熔滴的产生,以提高聚酯的阻燃性能。要求这类阻燃改性单体,在高温条件下不发生分解、无副反应发生,对聚酯性能没有严重影响,具有耐久的阻燃性。

1添加型阻燃剂阻燃PET

1.1无机添加型阻燃剂

1.1.1蒙脱土

有机蒙脱土在聚合物基体中通过物理交联,一方面起到增强的作用,另一方面限制了分子链的运动,因而使高聚物的热稳定性得以提高。热分解残余量的增加说明有机蒙脱土的加入形成了更多的焦炭层,起到了阻燃的作用。有机蒙脱土的层状结构阻止了外部热向材料内部传递,所以表面热量积累使表面层温度迅速升高,从而导致表面层较早地进行热降解,增强了聚酯的热稳定性[10]。

蔡远征等[11]采用十四烷基三丁基季膦盐和氯化稀土物导E-mail:lucx@sxicc.ac.cn(LaCl3·6H2O)同时插层钠基蒙脱土(Na-MMT)制备含稀土离子的季膦盐有机改性蒙脱土(La-P-OMT)。将La-P- OMT与微胶囊红磷(MRP)共同添加到PET中制备出PET/MRP/La-P-OMT复合材料,当La-P-OM与MRP添加量分别为4% 时,PET/MRP/La-P-OMT可通过UL94 V-0级燃烧测试。阻燃性能比只添加MRP有所提高;随着聚合物氧化及高温降解的持续进行,MMT片层逐渐向复合材料表面迁移,从而形成炭质颗粒的沉积骨架[12],形成的炭层也更均一、完整,呈褶皱形貌。该褶皱形貌炭层对热质传递起到更为有效的阻燃作用,进而提高了材料的热稳定性及阻燃性能。

1.1.2金属氢氧化物

金属氢氧化物阻燃剂因具有稳定性好、不挥发、不析出、 烟气无毒、资源丰富和成本低等优点,受到广泛重视。作为聚合物阻燃添加剂的金属氢氧化物必须分解吸热,释放水的温度高于聚合物加工温度范围而在聚合物分解温度附近。 最常用到的矿物质阻燃剂就是氢氧化铝(ATH)和氢氧化镁(MH)。ATH的吸热分解发生在180~200 ℃之间,释放出水并生成氧化铝:

MH的阻燃机理与ATH相似,但是其吸热分解温度高于ATH(>300℃),更容易满足一些聚合物的挤出注塑工艺条件。

刘海明等[13]通过原位聚合的方法将纳米氢氧化镁引入到PET聚酯中。对合成的复合材料进行热性能及热稳定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引入纳米氢氧化镁对PET的热性能影响很小,但是可以很大地提高其热稳定性;燃烧测试结果表明,添加1%的MH便可以达到V-0级燃烧测试,极限氧指数(LOI)值达到25%,并且纳米氢氧化镁的加入可以有效防止熔滴现象;燃烧残炭的SEM照片显示,形成的炭层连续、 紧密、坚实,可以有效隔热隔氧,保护内部材料。

1.1.3硼酸盐

硼酸盐是一种具有阻燃性质的无机添加剂。其中,硼酸锌是最常用到的,例如2ZnO·3B2O3·5H2O。硼酸盐在290~450 ℃之间吸热分解生成水、硼酸以及氧化硼(B2O3)。 所形成的B2O3在350 ℃时软化,高于500 ℃时变为流动状态以至于可以形成一层玻璃质的保护层;而硼酸可以结合聚合物中的氧原子引起脱水,从而促进炭层的形成,起到隔热隔氧抑制燃烧的作用。

Berk Baltaci等[14]合成了一种板状的硼酸锌化合物2ZnO·3B2O3·3H2O,在300 ℃ 时仍可以保持结合水的存在。表面改性的硼酸锌与磷酸硼一起作为阻燃添加剂加入到PET中。实验结果表明,3%的磷酸硼和2%的表面改性硼酸锌可以使LOI值由纯PET的22.5%提高到26%,冲击强度由纯PET的9.6kJ/m2提高到了11.4kJ/m2。

1.1.4多壁碳纳米管

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使聚酯燃烧过程变得平稳缓和,有利于控制火焰的传播,提高了材料的阻燃性能。这是因为复合材料在燃烧过程中,多壁碳纳米管形成了一层炭层,从而起到阻隔O2和聚合物内部可燃气体释放的作用。 多壁碳纳米管的加入促进了复合物的成炭能力。这是因为随着多壁碳纳米管添加量的增多,在聚合物熔融时,由于多壁碳纳米管间以及多壁碳纳米管与聚酯间的相互作用,使得熔体黏度增加,从而使聚酯降解产生的气体不易排出,起到了一定的延迟燃烧的效果[15,16]。

张靖宗等[17]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制备出MWNTs/PET纳米复合材料,用锥形量热仪和热分析仪研究MWNTs对PET燃烧性能及热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复合材料的热释放速率(HRR),总放热量(THR)和失重率比纯PET都有所降低,当MWNTs含量为5%时,效果较为明显。 TEM图显示,MWNTs已经很好地分散在PET基体中,加强了与PET之间的分子作用力,有利于阻燃性能的提高。

1.2有机添加型阻燃剂

1.2.1含磷的热致液晶

含磷的热致液晶高分子材料TLCP在保持液晶原有特殊性能以外,还具有优异的阻燃特性[18]。

Yi Deng等[19]合成了两种不同化学结构的含磷热致液晶共聚酯P-TLCPs,并对P-TLCPs对PET的阻燃机理进行了研究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在聚酯中加入TLCP对热解过程中炭层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残炭含量明显增多。在燃烧时,生成的炭化残余物能够形成一种惰性的屏障,阻碍裂解产生的可燃性气体向火焰面扩散,起到隔氧和隔热的作用。其次,TLCP中磷组分在热解过程中产生小分子物质如PO·、PO2·、HPO2·等,都是很有效的火焰抑制剂,可以降低火焰中H·浓度,使燃烧中链的支化反应无法进行,从而阻止了燃烧的延续性。另外,高温下TLCP所产生的含磷小分子挥发物可中断燃烧中的链反应,也是一种重要的阻燃途径[20]。

1.2.2三磷腈派生物

六氯环三磷腈是含有3个-P=N-重复基团的环状分子, 其中有2个氯原子可以被一些功能基团所取代。由于环三磷腈的特殊结构可能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很多磷腈基化合物被用来作为阻燃剂[21]。其中六(4-硝基)酚氧基环三磷腈(HNCP)是可以用于PET的一种良好的阻燃剂,但是抗熔滴效果并不明显。HNCP和马来酸酐接枝的聚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MA)与PET共混,在保证阻燃效果的前提下, HNCP和POE-g-MA在抗熔滴方面具有协同效应。 在PET/HNCP/POE-g-MA体系中,POE-g-MA承担了增溶剂的作用,好的相容性和分散性使复合材料具有了理想的阻燃性、热稳定性和抗熔滴效果[22]。

1.2.3接枝阻燃基团的聚硅氧烷

聚硅氧烷接枝有机磷(分子结构式如图1所示)也是有机添加型阻燃剂,同时含有磷和硅元素。由于磷、硅的协同阻燃作用,促进基体成炭,并且硅元素形成层状二氧化硅使形成的炭层更加稳定。因此,不仅使PET的阻燃性能有了很大提高,还明显地改善了PET的熔滴滴落现象。其原因可能是有机磷基团在燃烧过程中产生酸,催化基体成炭,而有机硅基团具有较低的表面张力,在加热时有向表面迁移的趋势,且在高温下有机硅基团易脱水形成层状的二氧化硅, 可以提高炭层的高温稳定性能。由此形成的炭层可以隔绝热和物质传递,阻止可燃气体的逸出,从而提高PET的阻燃性能,并起到抗熔滴的作用[23]。

周晓辉等[24]合成了DOPO-Si阻燃剂,由于磷、硅协同作用,LOI达27.4%,抗熔滴效果明显;同时,所合成的DOPO- Si阻燃剂能够促进基体成炭,DOPO-Si中的Si元素在凝聚相中能够使生成的炭层结构致密而且稳定,残炭量增加。分析表明,DOPO-Si的阻燃机理主要是凝聚相成炭和气相协同阻燃。

2结构型(反应型)阻燃剂阻燃PET

2.1有机氧化膦类

双(对-羧苯基)苯基氧化膦(BCPPO)是极其典型的一种结构型阻燃剂。BCPPO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氧化稳定性和耐水解性,其热分解温度在350 ℃以上,最大分解速率对应的温度在450 ℃ 以上;在650 ℃ 时其分解残余物的量达40%,具有较高的炭化作用。其阻燃机理可分为以下3类: 一是磷具有强脱水性,磷系阻燃剂高温燃烧时生成磷酸、偏磷酸和水等不燃性气体,偏磷酸进一步聚合为聚偏磷酸,容易在燃烧物表面形成高粘度的熔融玻璃质和致密的炭化层, 使基体与热和氧隔绝开来,起到隔热阻燃作用;二是捕获游离基,在燃烧中分解生成PO·或者HPO·等游离基,在气相状态下捕捉活性H·游离基或者OH·游离基;三是促进燃烧物表面形成许多孔质的发泡炭化层,隔绝热和氧[25]。

由于BCPPO分子结构中含有两个羧基和阻燃元素磷, 因此可以将其作为聚酯的反应型阻燃剂单体,与乙二醇及对苯二甲酸共聚合成共聚阻燃PET[26,27]。阻燃剂BCPPO的引入使阻燃共聚酯的热氧化稳定性、成炭率和LOI得到明显改善,阻燃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且赋予聚合物较好的抗静电性、染色性。BCPPO用量一般不宜超过10%,这是由于有机膦无规地分布在大分子链上,破坏了大分子链的结构规整性,使阻燃聚酯的玻璃转换温度(Tg)、熔化温度(Tm)和特性粘度迅速下降。

2.2次膦酸衍生物

2-羧乙基苯基次膦酸(CEPPA)是一种典型的磷系反应型阻燃剂。阻燃机理与多数磷系阻燃剂相似。

魏雪梅等[28]用磷系阻燃剂2-羧乙基苯基次膦酸(CEP- PA)与乙二醇(EG)合成2-羧乙基苯基次膦酸乙二酯(CEP- PA-EG),再加入到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缩聚体系中合成含磷阻燃聚酯。结果表明,阻燃剂以共聚的方式结合到聚酯大分子链上,阻燃剂的引入破坏了聚酯大分子链的结构,并且随着阻燃剂添加量的增多,阻燃聚酯的Tg、Tm下降,而临界温度Tc则呈上升趋势。同时阻燃聚酯高温处理后成炭情况良好,炭粒均匀,相对未添加阻燃剂的纯聚酯,阻燃剂质量分数大于1.1%时,LOI达到34%,阻燃效果得到较好的改善。但熔滴现象不容忽视,有待进一步改善。

3结语

环境友好使者心得体会 篇5

石浮中心校-桂根小学

吴元三

为期两天的培训虽然已经结束,但是领导们的指示,老师们的循循教导却已牢记心头,它就像一颗种子悄然无声在我的心中萌芽,恨不得让这颗种子也能在校园中桃李满园,很荣幸成为一名环境友好使者,且深知做为一名普通教师责任重大,“教育一个学生、影响整个家庭、改变一个社会。”

开班仪式上,祝真旭、樊平军、王广俊等3名领导分别就此次教师环保友好使者培训交流活动的意义进行讲话,他们指出,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重在宣传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文明宣教工作,要从孩子抓起,从学校抓起。希望各位校长、各位骨干老师,要按照要求认真参加本次培训,将学习到的知识在课堂中、在校园里、在生活中,传授给我们每一个孩子。

史国鹏老师给我们提出了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环境友好使者?成为教师友好使者能给老师们带来什么?等问题,并围绕:

1、工作计划

2、如何实施

3、成果的展示 给我们即精彩又深刻的演讲。让我们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周又红老师的讲座,想起来心里还是有些小小的激动,还想再听一次她那幽默的语言,感受独特的想法。周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是创新形势下的学校环境教育,与环境友好--让绿色生活走进青少年的心田让我们有了新的思考,点燃了思维的火花。

戴健老师幽默、随和、认真、精彩的讲说让我们笑声连连,又用动听的歌声结束了本次活动让我们意味犹存,戴老师从学习者出发的未来生态校园的思考与实践。如何构建生态校园的七步法以及案例的展示让我们有了初步想法,知道从哪里入手,有了清晰的思路。

环境友好技术 篇6

关键词:清洁生产;节能降耗;投资结构;环境友好型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01—0061—02

一、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必要性

1.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是承担社会责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创建环境友好企业不仅要求企业增强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而且还包含着为生态环境的改善所做的努力。节约资源,净化、美化环境,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国家贡献更多优质能源、全力节约资源,是石油企业追求的目标。

2.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是采油企业降低能耗和污染排放,提升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迫切要求。原油生产过程的高能耗成为制约油田效益增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3.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是适应国家监管,促进采掘行业健康发展的需要。为了加强环境保护,国家颁布了《环境保护法》,规范了各行业应遵循的保护环境职责。采油厂属于采掘行业,生产范围包括油气资源的生产、集输和处理,而油气及其伴生物(采出水、伴生气)都对大气、土壤、水资源有害,特别是油气开发过程中的钻井液、采出水是长期以来环保的难题。

二、优化投资结构,推动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的重点

1.综合利用伴生气,达到节能减排目的。安塞油田井站伴生气日总产量39 0586m3/d,而伴生气作燃料日使用量158 180m3/d,伴生气利用率是40.5%(油田气利用率90%)。原油生产过程中伴生气不经回收处理,一方面造成能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污染环境, H2S气体极有可能造成周围人员中毒。通过采用井口套管气定压回收、增压点油气密闭混输、联合站油气水三相分离、大罐抽气、轻烃厂处理回收系列技术,对伴生气实现密闭回收和综合利用,既避免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还实现了清洁、安全生产。

一是建设轻烃处理厂综合利用富集区伴生资源。先后投资1.1亿元,建设了WY、PQ、WN、XH四个轻烃厂,利用工艺技术,生产石油液化气和轻烃;并回收轻烃厂产生的干气,为锅炉、加热炉等设备提供燃料,每年利用伴生气2 735.5×104m3,生产轻烃、液化气7 000吨,不仅降低了“废气”排放量,又降低了单位产品的能耗。

二是利用井口伴生气进行发电。2008年投资906万元,2009年投资1 094万元,对于伴生资源相对富余的区块WY130、WB、XH等区块建设燃气电站7座,建设井组分散发电机组39座,目前完成单井发电机组17个,总装机容量1 700KW,建成燃气电站3座,装机容量4 500KW,今年1~5月份发电666万度,实现产值305万元。降低了“废气”排放量和单位产品的能耗。

2.加强采油产出水治理,实现100%回注和“零排放”目标。一是采出水实现零排放。严格按照环保 “三同时”的要求,进行环境影响评价,2000年至今根据生产规模,先后投资9 000多万元建立了14套采油产出水(废水)处理系统,经过工艺处理后,100%有效回注地层,减少了单位产品水耗,实现了“零排放”的目标。二是减少新鲜用水。目前全厂大的指挥点有七个,产生的生活污水任意排放影响到环境保护。为此经过调研,先后投资600多万元,建设污水处理设施,使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全部实现回注生产层,预测年节新鲜水约18×104m3。

3.全面实施降噪工程,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一厂的转输站点、注水站主要有机泵产生的生产性噪声,经过检测噪声均超标。员工长期接触噪声,影响身心健康,从2004年以来,先后投资专项费用3 100万元,对203个站点的注水泵房、输油泵房、值班室等场所的内墙和屋顶安装吸、隔音材料,使生产场所噪声降低到了70分贝以下,极大的抑制了噪声对作业员工和周围群众的健康危害,其噪声治理与控制方法对油田采油业具示范作用。

4.优化工作制度,提高系统效率。(1)提高机采效率。抽油机抽汲系统效率低一直是突出问题,平均系统效率只有18.04%。主要原因:一是低产、低泵效井多,油井存在无功作业;二是区块投产时间长,设备老化,受当时设计技术条件的限制,设备耗电量高、效率低;三是油井生产参数偏大,加剧了设备的摩擦损失。为此,全厂投入600万元开展抽汲系统的优化调整工作,优化调整1 112口油井后,平均系统效率由14.44%上升到35.53%,提高21.09个百分点,平均单井节电43.18kwh/d,年节约电费718万元,年节能4 072吨标煤。采油系统效率由18.04%上升到22.03%。(2)优化集输系统,提高输油系统效率。针对集输系统运行效率低的问题,通过“关、停、并、转、抽、换、用、管”等措施,优化设施布局,更换高耗能设备,减少设备台数,实现系统优化与节能技术综合应用的有机结合,提高系统效率。(3)优化电网,提高供电质量。目前安塞油田的10KV电网不是一次性规划,电网结构(线经、布局等)不合理,供电半径过大,变压器与负荷的不匹配。造成线损、变损大,为减少损耗:1)投资200万元维修各大站、倒班点的无功补偿装置,保持功率因数在0.9以上。2)投资240万元,在油区10KV变压器侧安装无功自动补偿装置,使其功率因数保持在0.7以上。

5.有效处理固体废弃物,努力消除环境污染源。原油生产过程中产生工业污油泥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在经过大量深入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一是投资300多万元,建立了污油泥处理场,实现了对生产现场产生的污油泥进行集中处理。采用技术,脱出的原油可以进行回收,废水也可以进行循环再利用。二是对钻井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泥浆,利用固化技术,实现无害化处理。三是推行无害化措施作业,井下作业时,铺设防渗漏塑料布,使作业过程中产生的油水实现回收。

6.实施WY库区综合治理,确保延安饮用水安全。为保证延安市30万市民的饮用水安全,近年来,我厂秉承“奉献能源,创造和谐”企业宗旨,本着“宁可经济损失10亿元,也要让水源万无一失”的高度社会责任,对WY水库一级保护区内的102口油水井关停封井,投资1.2亿元对3座集输站点、28条集输油管线、6座管桥管带进行了搬迁。

7.再造陕北秀美山川,改善油区生态环境。在油区环境治理过程中,以打造生态油田为目标,按照无害化、生态化、园林化的建设思路,及时恢复井站植被。近年来,先后投资1 800多万元,在井站、油区道路两旁植树约60万株,沙棘80万株,草坪60 000多平方米,主要站点的绿化率达到60%以上。

8.开展环境专项治理,消减环境污染风险。一是认真开展环境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投资3 000多万元,对38座管桥进行加固,对78条油水管线进行了改线和更换;二是建设清洁文明井场,投资1 900多万元对“三边”井场进行了高标准的治理, 100%达到清洁文明井场建设标准;三是投资5 000多万元对早期开发的405口井进行了彻底封堵,消除了环境隐患;四是投资2 500多万元对中山川水库流域、杏子河流域、长尾河流域的管桥12座管桥进行加固,对26条管线进行更换或加固,确保了管线、管桥的安全运行。

9.建设环保示范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近年来,先后投资1 000多万元在WY、PQ、HS区块建立了环保示范区。在井场内均建立了高标准的“三池一渠”,并制作了形象化的环保标识、HSE警示标识、警语牌,所有流程走向标志清楚、美观,工艺流程符合环保要求,以点带面,大大提升了现场环保管理水平。

三、创建环境友好型采油厂的主要成效

1.实现集约化发展,提高了资源利用水平。在油气产量大幅攀升的同时资源消耗的增幅得到了有效控制。 “十五”期间要能耗和用水单耗指标总体保持了下降趋势:原油液量生产综合能耗下降了3.4%;万元企业增加值能耗下降了41.9%;生产吨原油新水量下降了6.8%;注水泵效率提高了6.7%,输油泵效率提高了17.7%,抽油机系统效率提高了5.5%,锅炉热效率提高了6.4%,加热炉热效率提高了0.5%。“十五”期间采油一厂共实现节能量2.25万吨标煤,节约新鲜水150万立方米,实现节能价值量5 900万元。

2.有效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投入回报率提高。伴生气、采出水集中处理,不仅保护了环境,而且循环利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实施过程上,做到资源合理利用,减少能源消耗量,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最终达到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目的。通过对采出水的有效回注,年节约清水费用1 022万元以上;对原油伴生气密闭输送,配套建成轻烃厂、发电装置,日发电9万度,年发电3 500万度,实现产值1 680万元,轻烃生产25吨,年产值3 000万元。

3.环保隐患得到有效治理,排放问题得到有效控制。油气水全部进入密闭系统运行,对外排放率为零。生产过程对地层、土壤、水系、空气不造成污染;工业区噪音降低到规定值以下。同时,关停井实现了有效封堵,并全部退耕恢复了植被,井场、站库内整体进行绿化,油田开发从地下到地面实现无排放、无污染,切实体现了绿色油田的特征,实现清洁生产。

4.开创了企地和谐的新局面,得到了社会认可。通过各项环保法规标准的执行,生产方式、工艺设施的完善以及生产、生活环境的美化,为企业员工和周围居民创造优雅的生态环境。建造绿化带、生态路,有效改善了矿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充分肯定,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树立良好的企业环境保护形象和公众的认同感,提高企业周围群众满意率,有效地改善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环境。

四、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取得的认识

1.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兼备的效益工程。一方面,我们通过节能减排,改善了自身生产、生活环境,改善了所在地地方居民的生存环境,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得到了员工、居民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优化了企业生存发展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水资源和电力资源等资源消耗的减少,大幅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推动了安塞油田的健康发展。

2.优化投资结构是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的重要抓手。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就必须改变传统的粗放生产方式。资管理部门转变观念,牢固树立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的思想,不断分析存在的问题,探索适应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要求的投资重点,优化投资结构,才能为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提供坚实的支撑和资金保障。

环境友好技术 篇7

关键词:采矿工程,环境,技术,应用

1 采矿工程的现状分析

1.1 对土地造成的危害

我国的土地资源在整个地球上的比例是非常小的, 而且土地资源还非常的脆弱, 人类的活动也会导致土壤的退化, 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荒漠化以及重金属污染、土地下陷, 等等。根据我国相关部门的调查显示, 仅仅是采矿工程所造成的地表坍塌就已经破坏了大概50多万公顷的土地, 可见采矿工程对土壤危害的严重, 而且随着煤矿工业开采量的不断增加, 使得这一数字还在不断的增长当中。

1.2 对水资源的影响

由于我国绝大多数的煤矿都存在于地表以下, 当煤矿工作人员在对其进行开采时一定会使地下水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 而且采集过程当中涌出的部分地下水资源还会导致这一地区的水层高度受到影响, 最终危害了这一地区的地下水循环系统, 在煤矿开采的时候, 基本上所有的开采都会影响当地地表水位的变化, 如果情况比较严重的话还有可能出现当地河流枯竭, 如果煤矿一直开采下去的话, 还会严重的影响到这一地区的地表植物层的生长, 地表植物层受到了破坏, 就会造成土地的荒漠化。

1.3 对大气的影响

煤矿在开采的过程当中, 并不是简单的开采这么简单。因为在开采的过程当中, 会出现一些副产品, 比如说硫化物、碳化物等有害气体, 这些气体在煤矿开采的过程当中被释放到大气当中, 对大气造成了严重污染, 同时还威胁到了人类的生产发展。目前我国大部分的煤矿开采都是采用的释放大气的方法, 不仅节约成本, 还非常的方便, 这样做的后果是这些气体会严重的影响到我国的空气质量, 而煤炭的使用更是增加了其严重性。所以我国为了做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就逐渐的开发了新型的环境友好型开采技术。

2 环境友好型开采技术的重要性

2.1 最大程度运用矿井中的材料废料

为了更好地对环境进行保护, 所以在开采煤矿的过程当中, 要物尽其用, 在开采过程中出现的地下水和甲烷等, 这些物质都可以再次运用到开采工作当中, 甲烷是一种清洁能源, 发出的热量还非常高, 甲烷除了在开采区有可能会发生危险之外, 在其他地区是安全的, 可以利用这些甲烷。而矿进水会因为它会危害到采矿工程的安全, 所以采矿工作人员会把它称之为有害水, 其实矿进水和地下水是一样的, 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些水资源, 这样也有利于当地环境的保护。

2.2 环境友好型开采技术的可行性

由于过度的开采矿产资源, 造成了大量的环境污染问题, 同时也影响到了矿藏岩层的移动, 同时也影响到了采矿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而环境友好型开采技术的出现, 可以对充分利用矿藏地表运动的情况、规律, 来实现矿藏开采, 有效地保证矿产开采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还保护了开采区的环境。

3 环境友好型开采技术的发展

3.1 瓦斯和煤炭开采的结合

瓦斯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甲烷, 因为甲烷在燃烧的过程当中不会产生任何的硫化物和有害气体, 所以也被人们称为清洁能源。但是如果甲烷在采矿的矿井当中的话就可能成为最有危险性的气体, 它也是大多数矿井引发重大事故的源头。为了节约资源保护好我们生存的环境, 可以好好的利用甲烷, 在采集煤炭之前先抽取矿层当中存在的甲烷, 这样不仅获取了很多的清洁能源, 还可以保护环境。

3.2 运用环境友好型的方式来处理矸石

我国是资源大国, 每年的煤炭开采量都是惊人的, 而在开采的过程当中会产生很多的矸石, 矸石集中堆积会出现自燃的情况, 影响居民的生产生活, 而且矸石燃烧还会影响我国的空气质量, 造成不同程度的大气污染, 而随着我国煤炭开采行业的不断发展, 使得矸石的产量越来越多, 新增的矸石与原先存在的矸石已经成为了目前我国采矿业面临的一项重要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有很多的采矿地区已经在布置开采巷道, 随着我国煤炭行业的不断开采, 开采巷道逐渐会跟不上开采的速度, 使整个开采工程的效率出现了降低的情况, 所以我们应该不断去优化开采技术, 为矸石来选择一个更加适合它的地方。

3.3 采用保水开采的措施

保水开采技术主要体现在它更加重视开采过程前后对开采区地质情况和水位情况的保护, 而不是去保障开采过程中安全性的防治溃水技术。因为煤炭在开采完之后会在所开采的地区形成一个空心区, 同时也会破坏地下原有的水源流向, 因此在开采完煤炭之后会在开采区形成一大片的漏水地段, 这一漏水地段的出现也会导致附近的地下水向这一区域进行回流, 使得整个开采区附近的水位都会下降, 从而影响了附近的水位, 这只是比较轻的情况, 更为严重一点就是导致地面塌陷现象, 所以我们要想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 就必须改变开采策略, 在江河下面进行开采工作, 就可以将不利影响降到最小, 并且可以使存在的问题迎刃而解, 为环境友好型开采技术做出了相应的贡献。

4 结语

对于矿产资源的日益匮乏, 不断研究和创新采矿工程技术, 对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钱鸣高.中国煤炭资源绿色开采研究现状与展望[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09, (01) :89.

环境友好技术 篇8

桥隧路面铺装已有研究表明, 推移、拥包、面层脱落等病害的出现与防水粘结层质量密切相关[2,3]。本文依托南京市城西干道改造工程, 采用环境友好型水性环氧沥青防水粘结层技术, 进行防水粘结层铺装技术研究, 分析水性环氧沥青材料在城市桥隧路面结构中的适用性。

1 城市桥隧铺装特点分析

目前国内外城市桥隧铺装形式主要采用复合式铺装结构 ——水泥混凝土面板加铺沥青面层, 该结构形式可有效该善行车舒适性, 同时能够保护混凝土面板结构, 提高耐久性。但城市桥隧铺装复合式结构面临诸多建设难题, 导致铺装质量不理想。

(1) 桥隧路面大纵坡结构

对于城市桥隧道而言, 隧道长度普遍较短, 隧道纵坡无明确规定限制, 隧道路面大纵坡结构普遍存在;城市高架桥普遍较高, 引桥路段大纵坡普遍存在。大纵坡的存在导致桥隧道路面铺装结构内部受力复杂, 特别是刚性水泥桥 (路) 面板和柔性沥青面层之间模量的巨大差异导致受力尤为复杂[4]。

(2) 城市内施工难度大

由于城市内桥梁隧道多处于交通人流量较大的干道, 其施工过程必须考虑扬尘、噪声、废气等因素对周围环境及居民的影响, 并结合工程进度、经济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

(3) 桥隧交通条件恶劣

由于桥隧特殊的地势、环境条件, 车辆上下高架和进出隧道或在桥隧内行驶时不断加、减速, 甚至紧急刹车以适应桥隧路面行车条件的变化[5]。频繁加、减速会在路表面产生相对较大的水平应力, 易导致路表产生推移、拥包和起皮等现象。

(4) 桥隧结构排水困难

对于桥隧复合式路面结构而言, 桥面接缝和隧道水泥混凝土面板接缝极易在沥青铺装层内产生反射裂缝;此外, 若由于桥隧排水不畅或隧道内地下水上溢, 极易造成桥面水泥板由于浸水导致钢筋锈蚀, 威胁整体结构安全, 隧道内则会因上溢水沿水泥混凝土板接缝浸入沥青面层, 造成沥青层的水损坏[6]。

2 环境友好型水性环氧沥青防水材料性能评价

2.1 技术特点

水性环氧沥青材料属于反应型环氧树脂高分子材料, 除了具有环氧树脂类材料优异的力学性能和高温性能外, 还具备优良的路用性能和施工性能等特性。

(1) 优良的路用性能

水性环氧沥青的力学性能优异, 其剪切强度, 粘结强度相较于传统防水粘结材料大幅提高[7], 特别是高温强度和现场强度优异, 表现出环氧沥青反应型高聚物的巨大优势。

(2) 优良的施工性能

水性环氧沥青粘度适中, 可长期储存, 施工时无需加热, 方便施工的同时也减少了材料废弃的风险;不使用苯类有毒物质, 施工时对周边大气无污染, 同时也有利于施工作业人员的劳动保护;挥发迅速, 干燥时间短, 工程机械能在第一时间通过干燥后的防水粘结层实施作业, 而不会出现“粘轮”“翘皮”等防水层受损的现象[8];不撒碎石, 施工工艺简便, 并且高温性能优良, 有效地避免了热塑性材料 (如橡胶沥青或SBS改性热沥青等) 高温时撒布碎石带来的硌破穿孔等危害。

2.2 试验方法

本文选用水性环氧沥青、SBS改性沥青+碎石、橡胶沥青+碎石3种常用防水粘结层技术进行抗剪性能、粘结性能、抗拉拔性能评价, 对比分析水性环氧沥青防水粘结材料的路用力学特性。

本次试验主要采用复合件强度和附着力强度试验方法, 按照行业标准《路桥用水性沥青基防水涂料标准》 (JT/T 535—2004) 中的试验方法进行。

(1) 复合件强度试验:复合件强度试验方法是传统的试验方法, 主要采用水泥面板+防水粘结层+沥青混合料的成型方法, 该方法干扰因素较多, 并且试验过程复杂。

(2) 附着力拉拔试验:是在传统粘结、抗剪试验的基础上提出, 其反映粘结材料与混凝土面板的全界面粘结强度, 可排除骨料的影响, 附着力拉拔强度与复合件拉拔强度有着良好的相关性[9]。其次, 附着力拉拔仪携带方便、操作简单, 能够实时获得粘结强度数据, 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工程所采用。因此, 推荐防水粘结层现场检测时采用附着力拉拔试验。

2.3 试验结果分析

目前桥隧防水粘结层铺装破坏多由于高温时性能衰减造成, 因此针对20 ℃, 40 ℃, 60 ℃温度下4种类型的防水粘结材料进行试验, 试验结果见表1。

从表1试验结果分析可知, 4种防水粘结层具有各自特点。 (1) 层间粘结性能:水性环氧沥青防水粘结层结构具有最高的常温和高温复合件拉拔强度, 附着力拉拔强度较低, 但符合技术要求;橡胶沥青+碎石的高温粘结强度要优于SBS改性沥青+碎石结构, 并且附着力拉拔强度优异;此外, 水性环氧沥青防水粘结层的附着力随温度衰减较慢, 具有良好的高温适应性。 (2) 层间抗剪性能:水性环氧沥青抗剪强度优于SBS改性沥青+碎石和橡胶沥青+碎石结构; (3) 渗透性:水性环氧沥青的渗透性较好, 有利于隧道内铺面微裂缝的封堵和防水。

通过以上对比可发现, 橡胶沥青+碎石与水性环氧沥青两者的力学性能较为突出, 水性环氧沥青防水粘结层具有优异的抗渗性能。综合考虑, 水性环氧沥青防水粘结材料相较于传统防水粘结材料在力学性能和施工性能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3 南京市城西干道改造工程应用

3.1 工程概况

城西干道是南京主城内快速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但承担了城西地区中长距离的交通量, 而且还承担了主城内部的转换交通量, 交通量非常繁重, 因此, 对城西干道进行扩容改造已势在必行, 必须尽快提升其通行容量, 保护道路交通安全, 且考虑为远期的交通增长预留发展空间。城西干道改造工程全长6.13 km, 双向10~12车道, 共设4座下穿隧道, 总体铺装面积超过70 000 m2。

对于城西干道改造工程, 一方面要求柔性沥青面层与刚性水泥混凝土基层共同受力, 改善路面的受力条件, 这就要求两者之间必须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能;另一方面, 为防止隧道内各种水分浸入基层, 水泥混凝土面板与沥青面层之间必须具有性能良好的防水层。此外, 城西干道地处城市交通复杂地带, 附近居住人口较多, 施工过程中干扰因素较多, 并且对于隧道来说, 其内部施工空间小, 通风条件差、混凝土面板及空气湿度大等特点增加了对防水粘结层施工的要求。

根据南京城西干道技术标准高、社会影响大等要求, 基于水性环氧沥青防水粘结层材料的良好性能以及已往实体工程的使用经验, 对城西干道改造工程路面铺装采用环境友好型水性环氧沥青防水粘结层材料。

3.2 施工关键工艺

防水粘结层是路面铺装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路面的使用质量及寿命, 因此, 施工过程中须对各个工艺环节进行严格控制。

水性环氧沥青水泥混凝土桥面防水粘结层施工主要流程如下:水泥混凝土桥面基层处理 —桥面交通管制 —水性环氧沥青防水粘结层施工 —防水粘结层养生 —沥青混凝土铺装 —桥面铺装层整体养生—开放交通[10,11]。

(1) 混凝土面板处理

水性环氧沥青要求混凝土面板干燥, 无浮浆和杂物, 且面板构造深度1~3 mm, 露骨率≥20%。根据以上要求, 混凝土面板处理包括抛丸后面板的进一步清扫和处治。

抛丸施工按试验段所确定的参数进行, 抛丸遍数为1遍, 喷射密度中档, 行进速度3档, 功率15 k W, 圆型砂丸型号S460, 直径1.4 mm。

(2) 防水粘结层施工

混凝土面板处理达到要求后, 即可用智能型洒布车喷洒水性环氧沥青防水材料, 包括洒布量的确定、防水粘结材料喷洒。

通过试验段确定达到要求洒布量的最佳车速[12]。具体试验方法如下:喷洒过程中在路面上放置方盘, 以测量洒布量;方盘取走后面下空白面板应人工补洒。水性环氧沥青防水粘结材料用量一般推荐为0.8~1.0 kg/m2, 本项目经试验后确定洒布量为0.9 kg/m2, 最佳车速为慢3档, 选择在白天气温较高的时间段进行洒布。

因考虑城西干道的使用要求及设计寿命, 水性环氧防水材料喷洒时采用2次重复喷洒, 第1次洒布量为0.1~0.2 kg/m2, 对混凝土面板表层的微裂缝进行填充, 表干后进行第2次洒布, 洒布量为0.7 kg/m2。

施工过程中, 注意纵向衔接与已洒布部分重叠10 cm。水性环氧防水粘结材料洒布后需进行封闭交通自然养护, 禁止行人或车辆通过, 材料干燥后不粘车轮和摊铺机履带, 所以不需要撒布碎石。在天气晴好情况下, 一般自然干燥和养生1d后即可进行沥青混合料摊铺。

3.3 质量检测

为保证施工质量要求, 对水性环氧防水粘结层的施工质量进行了现场洒布量、附着力拉拔和抗施工损伤的检测, 检测结果见表2、表3。

检测结果表明, 水性环氧沥青的洒布量满足技术要求。因工程进度需要, 施工时间为12月份, 气温较低, 水分蒸发速度较慢, 各点的附着力拉拔相较于室内试验结果有一定差距, 基本符合现场施工要求。此外, 当铺筑面层沥青混合料时, 基于水性环氧沥青防水材料特性, 高温条件和沥青混合料的挤嵌效果会使防水粘结层进一步固化、补强。水性环氧沥青成膜完整, 养生表干后可通行车辆进行面层铺装。

4 结语

城市桥隧铺面大纵坡结构普遍存在, 导致路面受力复杂, 并且城市内部交通量大、交通条件恶劣, 需要寻求性能优异的防水粘结材料和路面铺装结构。环境友好型水性环氧沥青防水粘结材料具有优良的路用性能和施工性能, 其力学性能优于常规热喷沥青防水粘结层, 在20 ℃条件下养生24 h的粘结、剪切强度可达0.70 MPa、0.81 MPa, 并且强度随温度升高衰减较小;施工过程属于冷施工, 无需高温加热, 养护时间短, 具有优越的便捷性, 对交通、周边环境及居民影响小, 有利于提升道路工程的社会认可度。

本文结合南京市城西干道实体工程, 提出水性环氧防水粘结层的施工要点, 后期检测结果表明, 水性环氧沥青防水材料在城市桥隧工程中使用效果良好, 可为后期技术推广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宋建.城市桥梁运营期风险评估与对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 2011.

[2]樊叶华, 黄卫, 王敬民, 等.江阴大桥钢桥面柔性防水粘结层特性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 2007, 24 (6) :33-36.

[3]汤琦.沥青路面防水粘结层性能研究[J].价值工程, 2014 (7) :123-124.

[4]吴少鹏, 王家主, 陈太泉.长大纵坡沥青路面应力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 2006 (6) :969-972.

[5]王涛, 韩万水, 黄平明.公路桥梁交通荷载研究现状及展望[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0, 27 (4) :31-38.

[6]倪修勤.大型隧道路面工作条件及使用品质调查与分析[D].南京:东南大学, 2010.

[7]覃潇, 孙晓龙.不同桥面铺装防水粘结层性能对比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4 (26) :214.

[8]宋建宁.不同水泥混凝土桥面防水粘结层材料试验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3 (8) :321-324.

[9]刘发, 江臣.新型桥面防水粘结层界面强度评价方法研究[J].现代交通技术, 2013, 10 (1) :13-15.

[10]尹德清.长永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防水措施探讨与实践[J].湖南交通科技, 2011, 37 (1) :41-42, 48.

[11]刘向荣, 曾宪龙, 王召坤.桥面防水粘结层施工质量控制[J].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2 (4) :163-166.

环境友好技术 篇9

梁嘉琨和刘志全等领导同志分别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 张绍强同志宣读了煤炭行业获奖企业名单。

梁嘉琨副会长在讲话中指出, 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和中华环保联合会共同在煤炭行业开展的环境友好技术咨询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调整煤炭工业结构, 转变煤炭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实践。该项活动有力地促进了环境友好型煤炭企业的建设进程, 推动了煤炭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提高了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意义十分深远。

会议期间, 还隆重举行了“中华环境友好企业 (单位) ”授牌仪式。煤炭行业有15家企业和单位获得此殊荣, 其中:冀中能源峰峰集团荣获“中华环境友好煤炭示范矿区”称号, 山东华聚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峰煤焦化有限公司荣获“中华环境友好企业”称号,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九龙矿、九龙矸石热电厂、薛村矿荣获“中华环境友好单位”称号,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邯郸洗选厂、马头洗选厂, 大同煤矿集团大地选煤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塔山选煤厂、开滦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范各庄矿业分公司选煤厂、吕家坨矿业分公司选煤厂, 开滦集团公司唐山矿业分公司选煤厂、林西矿业有限公司选煤厂、赵各庄矿业有限公司选煤厂、钱家营矿业分公司选煤厂共9家单位荣获“中华环境友好选煤厂”称号。

环境友好和谐共生 篇10

为促进企业自觉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树立一批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生态协调发展的企业典范, 从去年开始, 江苏省重新启动了环境友好企业创建活动。该活动旨在树立一批主动履行环保和社会责任、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环境清洁优美、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生态相协调发展的企业典范, 以此促进企业开展清洁生产, 发展循环经济, 提升企业竞争力, 深化工业污染防治, 走新型工业化的科学发展道路。

化学工业是一个需要做强做大的产业, 同时也是一个面临极大环境挑战的产业。如何推行环保、节能、清洁生产, 实现化工行业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向“源头预防”的转变, 是低碳经济给化工产业提出的巨大难题。

在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的过程中, 江阴市培蒙印染有限公司以提高印染产品质量、推行节能降耗技术、强化环境保护为原则, 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 抓住发展机遇, 在国际竞争中展示自己, 努力赢得持续发展的领先权。

江阴凯达化工有限公司多年来一直注重企业的环境建设, 倾力打造绿色环保型企业,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及当地环保部门的具体要求, 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各项环保设施建设, 在发展过程中实行发展与治污并重, 努力创建绿色环保企业, 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环境友好技术 篇11

【摘 要】我国不断推广和加强社会主义两型社会建设,创建环境友好型、和谐型社会,目前要更好的建设和谐友好社会,就必须要加强对社会环境污染的治理,只有环境污染问题得到解决,才能提高人类社会生活环境质量,才能保证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人类的生产生活才能长久发展。下面本文将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指出治理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性以及对建设和谐友好社会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治理问题;关系;措施

在社会发展早期很多国际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都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工业生产活动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而随着人类文化、经济、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开始意识到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制约着社会和谐友好持续发展,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环境污染问题,并进行环境研究和提出环境污染解决措施,为创造和谐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

1.环境污染治理问题

由于早期社会发展没有重视环境污染治理问题,社会生产活动的发展给环境造成严重伤害和破坏。随着工业生产和化工行业的发展,大量的工业废水和化学元素排放到人类生活环境中,这些问题从历史发展上就没有得到重视和处理,所以给现代治理环境污染带来很多难题。

1.1城市环境污染程度还在加深

随着我国城市化脚步加快,城市人口越来越密集,居民生活需求越来越大,工业生产规模也越来越大,而工业废水源源不断的排向水中,虽然是经过处理的,但是很多化工污水很难得到彻底的处理,污水中还是会含有碳、磷等难以降解的化学元素,会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和水资源污染。再者,我国居民习惯使用一次性塑料购物袋以及很多食品的塑料包装,这些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都很难降解,长期堆放在环境中,容易形成难以解决的“白色污染”问题。还有我国处理垃圾的方法还不够科学,很多生活垃圾都是送往郊区进行焚烧,这只是将垃圾转化为空气污染,并不能解决环境污染的根本问题,而是加重城市生活环境污染。

1.2乡镇环境污染程度加深

我国农村发展相对比较滞后,乡镇的环境污染没有城市污染严重,但是随着人民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对生活质量要求也有所提高,乡镇居民开始慢慢丢弃原始的健康生活方式,原始的农耕农作活动越来越少,农作物除草不再是自己亲身耕作,而是使用农药除草,使用化肥来肥沃土地。并且很多生活必需品也是通过购买获得,例如,现在农村居民家中各种电器物的增加和使用,这些现象都说明这农村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也反映环境污染也严重了,电冰箱、空调等电器的使用会加大空气中氟的含量,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会直接造成农村空气污染,降低环境指数。

2.加强治理环境污染与创建和谐友好社会的关系

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建立和谐友好社会,我们要正确看待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首先,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其次,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是社会主体,社会人的健康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所以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改善人类生活环境,使人们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保证社会劳动力的健康发展,才能保证社会和谐友好发展。

(1)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提高人类生活环境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友好发展。环境污染越严重,人类生活环境质量就越差,将直接影响社会居民的身体健康,所以只有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才能改善人类生产生活环境,为人类生活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保证社会居民健康成长。只有人类健康发展,才能发挥聪明才智,创造社会财富实现社会价值,才能确保社会的和谐持续发展。

(2)社会生产生活要注重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实现人与社会和谐友好发展。在人类进行社会生产活动中要尊重自然环境规律,否则会受到自然的惩罚。科学家曾提出地球将在50亿年后灭亡,虽然现在这个只是一个科学预测,50亿年离我们也很遥远,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日常生活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是导致地球走向灭亡的重要原因。这是我们在长期历史活动中没有尊重自然规律造成的结果,但是随着代科技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我们必须为子孙后代的生活考虑,为实现社会更长久的发展而努力,所以我们必须加强治理环境污染问题,实现社会和谐友好发展。

3.采取有效的环境污染治理措施,促进社会和谐友好发展

3.1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工作

首先应该从政府抓起,由上到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首先,各级政府应该加强治理环境污染工作思想宣传,使各级政府以及地方居民认识治理环境污染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让居民知道环境污染问题对自身健康的威胁。如2004年湖南安化县一个造纸厂因为工厂建在一个池塘旁边,于是就直接将工厂废水排向池塘中,而当地居民又长期饮用该池塘的水,最后导致59名居民出现身体机能下降,集体住院检查得知是因为引用水中含有铅元素。其次,各级政府和各行业领导人要改变传统的发展观念,由只注重温饱向温饱和环境两者一起抓转变,工业发展要由重成果不重污染向节约型和环保型模式转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只注重眼前的利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再也不能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必须树立环境治理和社会发展一起抓的发展观。如,中石化吉林分部双苯厂爆炸,造成整个松花江水源污染,导致居民生活用水困难,这些都是由于不注重科学生产,而导致的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社会问题,阻碍社会和谐友好发展,所以必须加强各生产企业领导人思想教育工作,树立环境和社会都健康和谐发展观念。

3.2建立健全的环境治理机制

环境污染治理问题是社会全体成员的集体问题,需要建立完整的环保治理工作体系,才能更好的解决环境污染治理问题。首先工业审核部门要做好工业生产单位安全生产条件的审核,工业污染是重要的环境污染问题,所以要严格考核。其次环保监察部门要恪忠职守,加强对环境违法事件的检查和惩罚,对违反环境治理的企业进行重罚甚至停止生产;同时还可以建立环保监督部门,面向社会各个层面,实行环保监督。群众可以举报违反环保行为,并对举报人进行奖励。要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我国政府还需要利用媒体进行政策方针的宣传,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宣传喉舌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和改变人们对环境治理工作的认识。还可以利用媒体呼吁企业和社会成员投资环保工作,实现全民环保,加大环保工作的扶持力度,实现政府和群众的合作。所以建立健全的环保机制,需要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相互协调、监督,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善于利用市场监督机制加强和实现环境污染治理,只有加强各部门的交流合作,才能保证环境治理工作长效进行,促进社会和谐友好发展。

4.结束语

环境污染问题一直是全国关注的焦点问题,环境污染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虽然目前环境污染问题治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但相信随着我国政府加大对环境污染问题治理力度,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环境污染治理措施,政府一定能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创造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污染治理道路,使环境污染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并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友好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陈昌智.加强治理环境污染创建和谐友好社会[J].环境保护,2011(11).

[2]张俊哲,梁晓庆.多中心理论视阈下农村环境污染的有效治理[J].理论探讨,2012(04).

环境友好技术 篇12

环境审计作为传统审计在环境领域的延伸和环境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提高环保投资效益和促进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是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并满足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现实需要, 也是促进政府和企业承担环境责任、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要求。

一、环境审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环境审计的运行模式可划分为政府环境审计模式、企业内部环境审计模式和民间环境审计模式, 其发展现状如下:

1. 与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相比较而言, 我国政府环境审计发展较好。具体情况见表1:

我国环境审计实践经历了三个阶段, 分别是环境保护资金审计阶段 (1983~1998年) , 资金管理情况审计阶段 (1998~2002年) , 资源环境审计阶段 (2003年至今) 。从表1中可以看出环境审计在从合规性审计向绩效审计发展, 从政府专项审计向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资源环境审计模式发展。

2. 我国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的实践未受重视。

当前许多企业更关注的是如何获取更多的利润, 其内部并没有设置环境管理体系, 或者只是为了应对上级监督部门的检查走走过场而已。虽然我国从1993年就开始推行清洁生产, 在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开展了清洁生产试点工作, 并在2002年6月29日颁布了《清洁生产促进法》, 明确了企业不履行法定义务应承担的责任, 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企业环境审计工作并没有真正落实, 仍需要大力推广。企业的环境信息一般在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 但会计制度并不要求在财务报表中披露环境的信息, 给环境审计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3. 我国民间环境审计的现状不甚理想。

由于过去政府或社会公众对企业的环境信息关注太少, 环境因素并不构成评价企业业绩好坏的一个指标, 所以民间联合审计工作基本上还是空白地带。

二、环境审计的运行模式研究

1. 环境审计的主体、对象、目标。

具体见表2。环境审计的三种模式在审计主体、对象、目标方面既有相近之处, 又各有侧重, 这三种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应区别对待, 同时要重视独立的民间组织在环境审计中的作用。

2. 环境审计的程序及后续审计阶段。

三种环境审计模式在审计程序上相近, 都分为四个阶段, 其中前三个阶段与传统审计类似, 分别是计划 (准备) 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 第四阶段即后续审计阶段是环境审计程序最有特色的地方。

后续审计是指在环境审计项目完成后, 对审计报告中提到的改进措施和建议进行回访性审计, 看被审计单位是否按照审计机关所出具的报告执行, 审计结论中提出的各项建议是否被采纳, 以及预测的环境效益的实现情况等。对于重大的环境保护项目, 进行后续跟踪回访是很有必要的。最后根据实际执行情况出具后续审计报告, 提交审计机关。

三、对环境审计具体方法的评价分析

传统的审计方法, 如实地调查法、统计抽样法、问卷调查法等在环境审计中同样适用, 在这里不赘述。而环境审计的方法目前仍处于探讨中, 现对部分主要方法进行评价分析。

1. 对常用的环保指标法的评价。

常用的环保指标法也称指标评价法, 是指审计人员采用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指标对企业的环境保护效益进行分析、评价的方法。具体包括环保设施效益分析法和环保费用效益分析法。

环保设施效益分析法是在对企业的环境保护绩效进行评价时, 不可避免地要考核企业环保设施的投入情况, 并对其投资效益计算的合理性进行验证, 一般选取多项指标来进行计算验证, 如环保设施拥有率, 是指环保设施数量占环保设施和其他设施总数量的比例。又如绿色产品占有率, 即绿色产品产量占全部产品产量的比例。其他指标包括:主要污染物排放达标率、污染源治理达标率、“三废”产品利用率等。

环保费用效益分析法是通过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 利用财务上的分析手段, 对企业取得的环境效益进行评价的方法。具体来说, 它通常是从企业的角度, 对利用单位费用所获得的环境收益进行分析评价, 是一种十分有用的评价指标。

环保指标法涉及的数据比较容易取得, 指标也比较直观, 所以在统计上经常采用。

2. 对费用效果分析法的评价。

实施该方法首先应确立要达到的目标以及标准, 然后进行费用效果分析, 即分析在各种控制技术下可能达到的不同的控制效果。为此, 审计人员应依据不同的控制技术和相应的费用水平分别进行分析。如利用废弃物控制技术看企业污染物的排放水平是否达到了环保标准, 同时与同行业中其他企业进行对比, 比较基建与运转费用的实际水平, 进行差异分析, 看被审计单位是否有费用过高或浪费的现象。

该方法看似简单, 实际上要研究的内容比较繁多, 不同的控制技术要求考虑不同的费用水平, 加上对技术方面的要求较高, 使得审计人员必须与技术人员结合起来共同进行研究分析。

3. 对环境效益现值分析法的评价。

环境效益现值分析法是对企业环境投资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和分析, 将项目评估管理中的净现值经济效益评估方法运用于环境效益评估, 计算公式为:

环境净效益=经济效益现值-费用现值-项目带来的新污染损失的现值

一般而言, 环境净效益>0, 说明效益较好, 则投资项目可行;环境净效益≤0, 说明没有效益或是负效益, 则投资项目不可行。

该方法在原来成本效益法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现值, 只是环境有其本身的特殊性, 在具体应用公式时应予关注。如公式中项目带来的新污染损失通常具有累积性、长期性, 像震惊世界的1986年4月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件, 虽距今已有二十多年, 但其对现在或将来核电站附近生态环境的影响仍无从得知。又如对一节电池掉进水里对水的污染究竟有多大这样的疑问还不能下结论, 使得在计算项目带来的新污染损失现值时, 无法计算出精确的数值。

4. 对生态效率指标法的评价。

生态效率指标法又称双指标法, 是一种国际上比较权威的环境绩效评价方法, 是将环境问题置于财务的背景下, 将环境业绩和财务业绩相结合的先进的考评指标模型, 计算公式如下:

生态效益 (EPI) =环境业绩指标/财务业绩指标

其中, 环境业绩指标的选取中比较常见且较为重点的问题是初级能源的消耗量, 如初级能源消耗 (包括原煤、天然气等) 、用水量、固体和液体废物量。财务业绩指标应选取“增加值”, 从企业角度看, 增加值是指销售收入与购入商品和劳务成本的差额。这是从微观的企业角度来看, 而现实中, 我国将其扩展, 用于中观 (如城市、行业) 或者宏观 (国家) 环境中, 如万元GDP耗用能源量、绿色GDP测算方法及万元GDP带来的污染损失等。万元GDP耗用能源量常见于国家统计数据, GDP能耗=能源消耗总量/GDP, 其中, 能源消耗形式包括发电厂发电用煤、工厂照明用电、供暖公司供热用煤等, 由于水、电、原油等能源种类的计量单位各不相同, 在具体计算万元GDP能耗时, 统计部门常将各能源种类按相应的系数统一折算为“吨标准煤”。而各地区计算出的数据和全国平均数据都不容乐观, 我国GDP耗用能源量仍超过发达国家。

另外, 万元GDP带来的污染损失这一指标在理论上很有价值, 体现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带来的损失占GDP的比例。不论是采用哪种方法, 都说明企业在进行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应综合考虑环境的影响, 在投资方案的选择上应选那些既要有经济效益又要有环境效益的项目, 对于已经建好的项目也要分析其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在环境保护方面多下工夫。

四、借鉴ISO14000系列标准, 促进环境审计的发展

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融近年来世界环境管理领域的最新经验与实践于一体, 这一系列标准的使用方法与其他环境质量标准、排放标准完全不同, 它是自愿性标准和管理标准, 为各类组织提供了一整套标准化的环境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

1. ISO14000的第三方认证可供民间环境审计借鉴。

我国已有许多企业探索将ISO14000环境管理系统EMS运用于企业内部审计程序中, 有不少企业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ISO14000系列标准的核心标准是ISO14001, 要求组织实施一套标准化的环境管理体系, 并由第三方认证机构依照标准及各国的法律法规要求进行环境管理体系的审核, 符合标准要求的即为通过认证, 取得认证证书。经第三方认证机构审核通过后取得的证书, 被视为企业的一张绿色通行证。ISO14000的第三方认证制度由一个独立的权威职能部门承担, 与社会民间环境审计的独立审计制度相似, 值得借鉴。

2. ISO14000认证批准依据对环境审计具有借鉴性。

ISO14000除审核报告外, 还将由市 (地) 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材料作为认证批准依据。如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或取得“三同时”验收报告, 以及污染物排放达标、达到总量控制指标的证明文件等。管理权限在省级或国务院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企业除了出具以上证明文件外, 还要出具系统运行期间未受环境执法处罚的证明文件等。

3. ISO14000还可为环境审计提供评价标准等诸多借鉴。

ISO14000系列标准中环境管理体系 (EMS) 和环境审核 (EA) 是可借鉴的重点内容。ISO14000中环境管理体系 (EMS) 有关ISO14001、ISO14004的有关评价标准可以作为环境审计标准, 而且ISO14000中环境审核 (EA) 有关ISO14010、ISO14011、ISO14012等相关标准为环境绩效审计提供了最佳的实务参照, 从程序、计划、结果报告、人员等方面为开展环境审计提供了借鉴。

综上所述, 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目标的指引下, 环境审计的开展已经刻不容缓, 对环境审计运行模式及审计方法的探讨, 有利于指导实践, 在具体的审计实务中应与时俱进, 不断改进和完善环境审计的运作模式, 同时要针对环境审计的薄弱环节借鉴ISO14000系列标准等国际上通用的环境标准, 促进环境审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长翠.企业环境审计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上一篇:写作教学改革管理下一篇:老子德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