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居环境报告

2024-05-20

农村人居环境报告(精选8篇)

农村人居环境报告 篇1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调研报告 3 篇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调研报告 3 篇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调研报告 3 篇

【篇一】

2020 年以来,xx 镇以创建省级卫生乡镇为契机,按照“锦绣 xx、美丽花园”的总体发展要求,坚持规划引领,高标准、高质量继续加大对人居环境整治的推动力度,切实把此项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做到治标与治本相结合、集中清理与日常管理相结合、专业队伍与发动群众相结合,思想上 xx、安排上同时、行动上同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现将上半年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针对组织保障和政策宣传存在的问题,强化学习,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

1.以组织保障为基础,强势推进村庄环境整治。根据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我镇结合实际,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党委副书记、镇长为常务副组长,以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驻村干部、村支部书记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由三位班子分管,制订下发了《xx 镇农村

人居环境整治的实施方案》《xx 镇改水改厕工作实施办法》《xx 镇拆违拆临奖惩办法》等。

2.以宣传为引导,迅速掀起全民参与整治的浓厚氛围。

一是做镇村干部宣传发动工作,通过到陈坊实地观摩、召开动员会议、示范村水南、艾家实时带动,镇村干部形成环境整治共识,各村都积极行动。二是召开各村乡贤、五老、在外创业人员整治座谈会,通过座谈会,起到了小会撬动镇村环境大整治的效应,让他们认识到乡村振兴首要是环境整治。三是分片召开群众大会。环境整治需要全民参与,大整治化解为群众各家“门前三包”,村民自行做好房前屋后垃圾清理和破危房屋、废弃畜禽圈舍、旱厕拆除及秸秆的清理,二、针对基础保障和实施举措存在的问题,夯实基层建设,做到真刀实枪加油干。

1.环境整治在提升工作。一是全面推行以党政主要领导履行森林资源保护管理责任为目的的“林长制”,建立覆盖到村级“林长制”组织体系。二是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构建镇村河长组织体系。三是大力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市场化运作,严格落实“421”管护模式,制定各村环境卫生管理机制,配备配强保洁队伍,聘请保洁员 61 名(含竹桥旅游区的 4 个)1 名垃圾清运司机和一名现场管理员,配备不锈钢板车 61 辆,勾臂式垃圾箱 70 个,实行保洁区域网格化管理。镇、村以及公司三家联动,同步推进,半年来多次开展“非正

规垃圾堆放点专项整治”“集镇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墙面广告专项整治”“双陈河周边畜禽养殖专项整治”“水库退养水质还原”等各类专项整治,对问题突出的重点部位,反复整治。

2.改水改厕再普及工作。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厕所革命”的重要指示精神,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镇自 2018 年开展“厕所革命”三年攻坚行动以来,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厕所革命”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厕所革命”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抓、作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一项重要工程来实施。2019 年我镇共改厕 122 户,其中贫困户 55 户,普通农户 67 户。2020 年初我镇再次对全镇农户使用厕所情况进行摸排,摸排出使用旱厕和无厕的农户共 474 户,1—5 月份改厕 54 户,6 月份改厕 303 户,7 月份改厕 70 户,截止 7 月底我镇使用卫生厕所的农户达到 90.08%,目前还有 47 户农户未完成改厕任务。这些未完成改厕任务的农户争取在今年 9 月底完成。

3.拆临拆违力度再加大工作。一方面以申报 2020 年新农村建设点的竹桥 xx 村、xx 村和 xxxx 村为示范点,对村内猪栏、牛栏、厨房、杂房及废旧闲置房进行拆除;另一方面在对新新农村建设点拆违拆临的基础上,持续深化对过往新农村建设点进行巩固提升,避免出现反弹现象。今年以来拆除猪牛栏、危旧房、空心房共计 12000平方米。

4.最美“1+5”创建再扩面工作。年初,县委、县政府在陈坊积乡召开的全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现场推进会上发出了创建“锦绣 xx、美丽花园”、创评最美“1+5”总动员令,并且在 4 月份召开的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对美丽村庄、美丽庭院、美丽岸线、美丽通道、美丽森林公园创建典型进行了表彰。这一块是我们的短板,只在美丽通道上勉强拿了一块牌子。5 月份开始我镇实行“抓点、促线、带面”的原则,以竹桥和艾家两个村为试点,以竹桥—官边—柏林—艾家为重要线,以全镇各村为覆盖面,进行再全面提升,要求各村在 8月底全部清除村庄空地杂草、乱堆乱放和乱搭乱建等。

三、针对资金保障和项目监管问题,全力督查验收,做到惠及群众出成效。

一是积极构建“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多元投入机制,实行多方筹资,镇财政将拿出一定的资金,以奖代补,对工作开展有力,成效明显的村进行奖励。各村也要加大投入,列出专项资金。二是镇党委、政府将与各村签订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目标责任状,并纳入年度目标考评体系。坚持分管领导不定期列出需要督查的细则,尤其是上级督查反馈的问题和几项工作需要的软件资料,镇纪委对每个村进行针对性督查,并将督查情况进行通报,确保各项工作落地生根,产生实效。同时定期开展检查评比活动,对存在的问题当场指出,并提出整改意见,做到有组织、有标准、有记录、有奖惩,确保此项工作得到落实。

【篇二】

对于这次调查工作,xx 市地调队领导高度重视,市队派员参加调查,县队工作人员直接调查,参加座谈会,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现将这次调查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 自我市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不断加大投资力度,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着力点,在垃圾、污水处理、厕所改造、村容村貌建设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调查结果显示:

1、垃圾处理情况 100%的行政村实现了生活垃圾每日清理、清运和集中处理;100%的行政村雇有保洁员;100%的行政村没有陈年垃圾;44.4%的行政村实现了垃圾分类;100%的行政村农作物秸秆得到有效利用(粉碎还田或由专门收储单位回收)。

2、厕所粪污处理情况 有 71.3%的农户使用卫生厕所;自 2018 年以来新建的房屋中有98.6%的建有配套的卫生厕所;自 2018 年以来,有 70.4%的行政村新建了公共卫生厕所;85.2%的行政村的卫生室有卫生厕所;81.5%的行政村村委会有卫生厕所;77.8%的行政村学校建有卫生厕所。

3、污水处理情况

有 18.5%的行政村实现了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有 14.8%的行政村部分实现了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还有 66.7%的行政村没有实现生活污水集中处理。

有 11.1%的行政村有正常使用的污水处理设施;有 7.4%的行政村正在建设污水处理设施;还有 81.5%的行政村没有污水处理设施。

4、村容村貌建设情况 有 100%的行政村村内主要道路进行了硬化;100%的行政村村内主要道路、公共活动场所周边安装了照明设施;88.9%的行政村村庄周边、道路两侧以及公共场所周边进行了绿化;63.0%的行政村 2018 年以来新建了体育健身场所。

二、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总体评价 村民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总体评价较高,有 92.6%的行政村认为本村人居环境整治整体变化很大,改善明显;只有 7.4%的行政村认为变化一般,略有改善。

三、存在的问题 1、资金落实不到位 目前,有些农村人居环境改造项目已经完成,资金却一直没有落实到位,存在拖欠施工方的情况;有的乡镇,上级承诺的以奖代补措施,也一直没有兑现。xx 县某村 2018 年建设的污水管网,一直到现在还未验收、未运行,拖欠施工方有 80 多万元。

2、项目资金少,只能建设村中很小的区域

现在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项目,由于上级每年的资金有限,各村只能轮流申报,申报上以后,实施下来也只能建设村中很小的区域范围,其余部分只能等以后逐步建设。

3、在投资建设上,贫困村与非贫困村之间的差距较大 近几年,由于脱贫攻坚一直是各级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贫困村在人居环境建设方面,都享受到了特别的照顾和优惠。林州市某贫困村近几年投入的资金达 800 多万元,而周边其他的非贫困村投入的资金也就数十万元,而且这些资金都是村集体自筹资金。xx 县某贫困村近几年投入的资金达 1600 多万元,而周边其他的非贫困村每年只能轮流申报建设项目,一次也就数十万元。

4、某些项目建设上要求上报的材料多而繁琐 调查中有村干部反映,在厕所改造项目中上级要求对村中每户村民厕所改造前、改造中、改造后都需要进行拍照和相关资料整理,为完成这些上报材料给他们增加了很大的工作负担。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减少一些繁琐的上报材料。

四、目前的需求 1、建设排污管道和设施 在调查中,村干部和群众最强烈的需求就是希望能够修建排污管道和设施,进一步将农村居民的人居环境建设的更加宜居、美丽。

2、能有足够的资金满足农村后续的人居环境建设

目前,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项目和资金只能满足村民对主要道路和环境的改善,还有部分村中心区域以外的地方仍然破旧不堪,环境很差,需要有持续的资金继续投入,完成后续的环境改造和建设,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美丽乡村。

3、建设集中供暖工程 这次调查中,我们走访了几个城中村,群众普遍反映:近几年,由于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冬季取暖不让村民烧煤球,只能用电暖气取暖,费用太高。村民希望能够建设集中供暖工程,这样和市区(县城)的集中供热管网连在一起,在寒冷的冬季也能享受到干净、舒适的取暖环境。

【篇三】

2018 年以来,我区严格按照省、市要求,精心策划,周密部署,抓紧抓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工作,推动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经过调研,我们认为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不断深入,一些深层次问题也开始逐步显现,下阶段整治工作建议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立足区域实际,通过逐步夯实工作基础、加强规划引领、形成科学管理机制、整合全社会力量,统筹结合,确保打赢我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首仗。

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现状 目前,我区主要是以实施“六大行动”为抓手,统筹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一是农村生活垃圾。制定了《xx 区农村生活垃圾

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大农发〔2018〕3 号),给各镇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备共拨付 196.6 万元。二是农村厕所治理。大力开展“厕所革命”,2018 年完成改厕任务 471 户,目前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为 83.74%。三是污水治理。在区内全面开展清淤清废行动和沿河农村黑臭水体的摸排,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厂的配套管网建设,强化运行监督管理,已完成中心城区的建设路、御湖路雨污分流管网工程及五一西路污水处理厂管网工程验收。四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面完成 xx 内湖水域禁航禁捕、禁投禁养工作,大湖水质逐步改善,2018 年总磷指标有 7 个月检测结果退出劣Ⅴ类,小块区域出现 III 类IV 类水体。五是村容村貌。2018 年顺利通过创建省级卫生城区(镇)省级考核评估验收,全年共成功创建省级卫生村 3 个、市级卫生镇 3个、市级卫生村 6 个,灭蝇、灭蟑达到国家标准 B 级,灭蚊、灭鼠达到国家标准 C 级;目前已完成“空心房”摸底并初步制定实施方案,已建成通村组公路 34.393 公里。六是乡风文明提质。全区“三沿六区”可视范围内乱埋乱葬、大墓、豪华墓摸底登记造册,设置公告牌,各镇公益性公墓选址已确定、正在进行规划方案设计;制定并下发了《xx 区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工作方案》,建立了移风易俗工作联席会和乡村党员干部移风易俗分片包干责任制,党员干部签订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承诺书的签订率和公示率均达到 100%;成立了“农村法治及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向广大群众宣传各种法律知识。

二、存在的问题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不足和问题明显存在。一是工作进展不平衡。镇与镇之间、村与村之间工作进展不平衡,个别镇、村推动力度不大,思想上没有真正重视起来。二是环卫基础设施进展缓慢。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工作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三是工作任务推进不畅。存在垃圾分类减量不到位、未建设采用 PE固定床生物膜分散式污水处理设备的片区污水处理厂、暂未实施“空心房”整治、未完成区、镇、村级及公路沿线所有敞开式垃圾池拆除等问题。四是村落空心化、老弱化和村集体经济弱化。许多农村人口外出打工,空心化现象严重,且留守人员多为老弱病残者,在改善人居环境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五是群众参与意识不强。群众主体作用发挥还不够,文明卫生习惯还未形成,主动参与意识不高。

三、意见建议 一是夯基础、出重拳,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做好“水”文章。各镇集镇区及 9 个示范村各建设 1 个采用 PE 固定床生物膜分散式污水处理设备的片区污水处理厂。做好“房”文章。集中开展“空心房”整治,拆除残垣断壁,完成村庄整治;实施“农村公共空间整治工程”,重点整治集镇乱搭乱建、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靠、杆线乱拉乱接等现象。做好“地”文章。建立农户初分减掉 40%的生活垃圾量,保洁员细分回收 30%的再生垃圾,村里精分减少 30%的有害垃圾的垃圾分类减量“三分三减”新模式。

二是点示范,面联动,绘好美丽乡村建设“全域图”。打造“果蔬小镇”“小龙虾小镇”等各具特色小镇,创建美丽乡村,改造或建设具有湖乡风貌特色的农民住房和民宿,着力打造城乡深度融合、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布局合理、业态创新升级的“乡村振兴样板镇村”,以点带面,形成“一片多线、一线多点”“湖乡+农垦+生态”的乡村旅游精品旅游线路。

三是明奖惩、聚合力,打好齐抓共管“组合拳”。一方面开展文明创建活动,突出考核奖惩。建议建立“专账专户”,对每个村安排3 万元启动资金或引导资金;实行以奖代投,创建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给予每个示范村 6 万元奖励,各镇奖励 15 万元;在全区开展评选活动,评选出一、二、三类村(社区),对一、二类村(社区)给予奖励,激化工作热情。另一方面强化宣传,引导全员参与。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积极开展“小手拉大手·清洁家园”社会实践活动;在 xx 电视台开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宣传专栏,有针对性地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宣传一批好典型、曝光一批脏乱差,总结一批好经验、好做法,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实行农户、门店包庭院整洁、包生产废弃物收集处理、包垃圾分类减量的“门前三包”责任制,并纳入村规民约,引导群众成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要成员,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调研报告 3 篇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调研报告 3 篇

【篇一】

2018 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我省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决策部署,坚持把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工程来抓,以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为重点,全力推进“净美三秦”、“美丽家园”建设,全市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和水平有了明显改善和提升。该工作受到省人居办考核肯定,我市留坝县还被评为“2019 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农村“厕所革命”持续深入推进。市上统一制定印发了《xx 市农村“厕所革命”推进方案》,形成了市级统筹、县负总责、部门指导、镇办推动、村组实施的工作格局;结合实际,确定了三格化粪池式(“三格”是指由三个相互连通的密封粪池组成,粪污由进粪管进入第一池依次顺流到第三池,第一格收集粪污,第二格厌氧消化,第三格沉淀储存)、沼气池式、集中排污式三种改厕模式供县区借鉴参考。市县镇村成立了四级技术服务队,对农村改厕提供全过程、全方位技术指导和服务。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厕所革命”整体推进村 102 个,新改建农村卫生厕所 58 万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达 65%。

(二)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截止今年 6 月,全市在 2048 个行政村建立了 1 万余人的农村环卫保洁队伍,在 176 个

镇办建成镇级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厂 72 个。建成镇级转运站和压缩站33 个,配置户用生活垃圾收集箱 30 余万个、垃圾收集清运车 4629辆、村用生活垃圾收集箱 3374 个,基本达到 88%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全省 85.07%),形成了以县区政府为责任主体、镇(办)为管理主体、村级组织为落实主体、农户为受益主体、第三方运维机构为服务主体的“五位一体”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运行体系。全市累计建成乡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 10373 公里,农村污水处理设施 127 座,日处理能力 20660 吨,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的行政村达 44%(全省 35.5%)。“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局面正在扭转。

(三)农业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积极推行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等综合利用技术模式。去年以来,累计投入 1.94 万台套秸秆综合利用机具,秸秆综合利用率达 92.2%;出台了农膜回收利用工作方案,提升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水平,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0%以上。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 85%,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 95%。

(四)村容村貌明显改变。实现了辖区内所有行政村沥青路、水泥路全覆盖,“四好农村路”建设水平不断提升。近三年来累计投资 11.46 亿元,建成饮水安全工程 1508 处,解决和改善了 155 万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用户端电压合格率达 98.41%,供电可靠率达 99.71%以上,电网改造效果显著。完成农村造林绿化 15.85 万

亩,义务植树 725 万株,全市村庄村内绿化面积达到 55.11 万亩,农村环境进一步绿化美化。

(五)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步伐加快。按照“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分类标准,全面完成了全市村庄分类。围绕“弄干净、搞整齐、无污染”的基本要求,扎实开展村庄清洁“净美 xx”春、夏、秋、冬四季战役。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成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点 4 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5个、中国美丽田园 5 个。全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 1610 家,年接待1310 万人次,经营收入达 8.1 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金缺口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涉及农村经济社会事业方方面面,所需建设资金投入巨大。目前,仅改厕有中央和省级部分配套资金,市县财政投入有限,多渠道投入机制尚未建立,改厕、治污、垃圾清运等资金缺口大。据初步估算,要完成全市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 85%的改厕任务,资金缺口高达 5 亿元以上。

(二)工作进展不平衡。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也是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年,各级各部门精力主要在脱贫攻坚上,个别县和基层一些地方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力量投入不足,加之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工作进展参差不齐。2019 年,在厕所革命整村推进中,目标任务为 236 个村,仅完成 102 个,占当年任

务的 43.2%;完成污水有效治理村 908 个,占应治理村的 44%,完成污水有效管控村 424 个,占应管控村的 21.9%。

(三)村庄规划编制滞后。目前,全市实际完成村庄规划编制 273 个,仅占应编制规划村的 13.2%。由于受技术力量、时间、经费等因素制约,大多数村尚未进行村庄规划编制。

(四)村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农村几千年来的生活习惯、农民的环境意识、留守人员的现状,决定了宣传、教育、引导工作任务繁重。部分地方存在以干部意愿代替村民意愿,干部代替群众做主,导致出现“干部干群众看,群众还给干部提意见”的被动局面;一些地方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垃圾收转站、公共厕所等设施“重建轻管”现象比较严重。

三、几点建议 (一)坚持联合推动与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相结合,确保全民参与。对标中央和我省部署及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意见,进一步压实市级专项推进组和县镇村各级工作责任,全力推动面上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着力提高村民主动参与意识,组织和动员广大党员群众积极投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形成全民动员、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和良好氛围,彻底扭转“要我建、要我改”向“我要建、我要改”转变。

(二)坚持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确保资金保障到位。积极争取中省资金支持,加大市县财政投入,全面整合涉农资金,通过

政府购买服务、群众自筹、社会捐助、部门联保、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等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多管齐下解决改厕、治污、垃圾清运、运维管理等整治资金缺口大的问题。

(三)坚持村庄规划编制与村容村貌提升相结合,确保特色鲜明。按照“多规合一”要求和“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四种类型,统筹农村生态保护修复、农村产业发展、公共基础设施布局等要素,扎实做好村庄调查、分类、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提高村庄规划编制水平,配套完善农村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能力,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绘好蓝图、打好基础。

(四)坚持督查考核与问题整改相结合,确保目标实现。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列入各级领导干部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实绩考查的重要内容,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与结果导向相结合,坚持明察暗访、媒体曝光与群众监督相结合,坚持检查通报、点评评比与考核奖惩相结合,形成整治环境树样板、直面问题抓整改、互比互学促提高、进度倒逼奋争先、全民动员齐参与的浓厚氛围,为“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而不懈努力。

【篇二】

按照县人大常委会 2019 年工作要点安排,5 月中旬,由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带队,各委办负责人、部分人大代表组成调研组,深入xx 等有关乡村和企业,采取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方式对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高度重视,组织有序,目标明确,统筹推进,环境面貌显著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做了大量扎实细致和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深入研究,工作谋划精细务实。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推动脱贫攻坚、建设美丽乡村、统筹城乡发展、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来抓。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的决策部署,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工作实际,制订了《xx 县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三年行动实施方案》《xx 县全域无垃圾三年专项治理实施方案》《xx 县农村“厕所革命”行动方案》《xx 县农村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工作实施方案》《xx 县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站运行管理办法(试行)》等,紧扣目标、靶心不散,突出重点、集中用力,细化措施、多重保障,为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有序推进提供了工作规范,也为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果提供了标准遵循。

(二)聚焦短板,重点任务有力推进。不断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党原、xx、荔堡 3 镇生活垃圾填埋场已顺利建成投运,组建专业队,配备垃圾清运车和专门人员,开展房前屋后、村庄周边、面源污染、交通沿线垃圾治理。全力推进农村污水处理,全面整治黑臭水体。建成了 5 个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站,汭丰镇污水处理站主体完工,其余 7 个乡镇污水处理站及管网建设正在抓紧推进。稳步实施农村厕所改造,建成滚塑一体化化粪池无害化卫生厕所1077户,正在开工建设120座,2019年厕所革命整乡推进项目正在有序实施。扎实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春季战役”,以泾汭河 xx 沿线为重点,精心培育“千村美丽”、“万村整洁”示范村,通过拆除废旧庄基,清除乱贴乱画,取缔乱搭乱建,栽植绿化苗木,清理河流漂浮物等措施,农村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提升。围绕资源综合利用,深入开展废旧农膜回收行动,建办 xx 县普惠再生塑料回收有限公司,推进资源化利用;扶持建立 9 个废旧农膜回收点,全面完成 14 个乡(镇)20 个地膜残留监测点位二次采样工作,全县共回收废旧农膜 390 吨,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

(三)探索实践,工作机制不断优化。坚持“政府组织、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群众动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形成了齐抓共管、全力推动的生动局面。立足建立管护长效机制,制定了《xx 县农村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工作方案实施细则》(试行),组建了村级共管共享理事会,在全县范围内选聘公益性岗位人员 1500人,负责做好乡村道路维护、环境卫生保洁、公共安全管理、村庄绿

化等工作。初步建立垃圾清运“户分类、村(庄)收集、乡(镇)转运处理和县处理”的工作模式,基本做到了乡镇垃圾处理全覆盖。定期对全域无垃圾治理情况进行专项督查,确保了全域无垃圾治理工作取得实效。健全村级人居环境治理工作体系,完善村规民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序推进。积极探索村庄保洁、革除陋习的管理办法,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乡村各具特色的工作措施有效激发了群众积极参与环境整治的内在动力,健康文明、干净整洁、环境优美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正在全面形成,全县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呈现出全域推进、各方配合、群众参与、效果显现的良好态势。

(四)规划引领,村庄风貌明显改善。全县先后完成汭丰郑家沟、罗汉洞土堑坳、xx 黄家铺、党原高崖、玉都下坳等 29 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规划,确保村庄建设在规划的指导下有规有序有效推进。注重优化村庄建设布局,突出地域特色,重点在布局形式、建筑风格、绿化配置、户型选择、重点节点设计完善等方面下功夫,建成了一批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既展现田园风光,又融合现代文明、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美丽村庄。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县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做了扎实有效的工作,但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需要和群众期盼相比,仍然存在一些差距和问题:一是农村环境整治成效覆盖面还不够高,彻底改观仍需久久为功。存在重点线整治,轻面上扩展,整体环境面貌有间隙。受不良习惯和落后观念影响,一些村庄卫生保洁工作不到位,“脏乱差”问题长期存在,没有

得到有效治理。农村面源污染问题不容忽视。垃圾终端无害化、废旧地膜资源化、粪肥有机化、农药使用标准化的困难困惑依然突出。二是群众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充分,教育引导的任务依然艰巨。参与农村环境整治的主力军依然是保洁员,大多数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认为环境整治是政府的事,消极观望,不主动作为,存在“干部干、群众看”“上边热、下边凉”的现象,“等靠要”思想仍然存在。宣传、教育、引导群众改变陋习、转变思想观念的任务依然艰巨。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资金投入压力较大。由于涉农资金整合难度大、多渠道投入机制尚未建立,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排水排污管网、农村改厕等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缺口较大,多数项目只预算初建投资,运行、维护、管理所需经费没有得到有效保障。

三、意见建议 (一)深化思想认识,增强工作动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如期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目标,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突出主攻方向,切实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要求,强措施、补短板、建机制、促提升,为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促进健康生活方式提升、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现实需要,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坚实基础。我县有良好的生态基础、较好的新农村建设基础、坚实的产业基础、丰富的文化资源、优越的自然条件,在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中走在前、做样板。

(二)紧扣重点任务,持续推进治理。要紧紧围绕农村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庄清洁和规划管理等重点任务谋划布设项目,因村施策,精准发力,分类治理,全面推进,确保目标明确、成效明显。重点区域和重点乡村要进一步精细管理,形成示范带动效应,促进面上工作顺利开展。要以问题为导向,持续完善好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站等重点骨干项目,使其发挥应有作用。完善工作体系,推进环境全域治理工作。

(三)发挥主体作用,实现共建共享。要进一步利用村民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各类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广大群众的环境意识和认识水平,逐步改变柴草乱放、污水乱排等生活习惯;要进一步加强乡风文明建设,通过制定村规民约,落实主体责任,提倡广大群众树立“垃圾不落地、xx 更美丽”等文明行为。要提倡村民意愿参与、开展监督的权利,动员村民积极投身美丽家园建设,提升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要鼓励农民全程参与农村环境整治规划、建设、管理、运营,支持村民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要积极组织开展农村美丽庭院评选、环境卫生光荣榜等活动,增强农民参与整治行动、保护人居环境的荣誉感;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广泛宣传推广各地好经验,表扬本乡(镇)本村组典型户、典型人、典型事,努力营造人人关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四)构建保障机制,确保常态长效。健全资金保障机制。要继续加大多渠道筹资力度,形成“本级财政奖补、上级单位争取、部分投入整合、受益群体自筹、集体经济补充、社会捐赠赞助”的多元化格局,着重挖掘社会企业、在外乡贤等资源,争取互利共赢。健全长效管护机制,要坚持建管结合,逐步建立健全完备的农村人居环境管护运行长效机制,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常态化。要健全责任体系。落实主体责任,形成人人有任务、个个有压力的工作格局。

【篇三】

一、主要情况 2018 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以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以“百千工程”为抓手,坚持规划引领,突出问题、目标和效果导向,基本做到垃圾清了,厕所改了,水沟净了,乡村美了,打造了一批“六有”美丽乡村新亮点,农村人居环境取得明显改善。

(一)坚持聚焦民生,高位推进乡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强化了保障措施,深化美丽乡村建设,一体化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一是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和新安江流域水体生态治理取得明显成效。突出全要素谋划、全覆盖保洁、全链条监管、全流域治理,实施全域农村生

活垃圾治理 PPP 项目,重点推进新安江流域等水域保洁服务,开展了覆盖水陆空的立体环卫作业,并积极探索智慧化管理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市场化运营方式,引进中环洁公司负责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清扫、转运等日常处理,祁门等 5 个区县中心转运站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项目覆盖全市乡村常驻人口 116 万人,保洁范围涵盖 101个乡镇 691 个行政村(自然村)以及 660 条河流。同时,建成运行全国首个市级垃圾焚烧发电厂,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基本达到 100%。二是有序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成乡镇政府驻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厂 83 个,325 个已建成和在建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基本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三是稳步推进农村改厕。全市累计完成改厕 51516 户,其中自然村改厕 39423 户,中心村改厕 12093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 83%。四是强化资金投入保障。积极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去年以来,全市各级财政共安排专项资金 3.8 亿元。发挥财政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撬动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6.4 亿元,有力保障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顺利推进。

(二)坚持探索创新,建设具有 xx 特色的美丽新乡村。以美丽乡村建设和“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为抓手,突出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建设农民生态宜居美丽幸福家园。一是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立足生态、文化、旅游等资源优势,创新美丽乡村建设理念,围绕扩面提升、干群共建、乡村活化、投入绩效、美丽经济等方面下功夫,着力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 xx 特色的美丽乡村“升级版”新路径。目前全市 91 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完成整治,建成和在建省级中心

村 399 个、市县级中心村 123 个,xx 区、xx 区、xx 区、xx、xx 县先后获得“安徽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称号,黟县入选全国乡村旅游发展成功典型。二是“百千工程”成效显著。去年以来,坚持“以清开局、以拆破局、以整提升”,突出问题导向、示范引领,通过召开户主会、引导村民投工投劳+适当务工补贴等形式,采取分三阶段、分重点评估验收的办法,完成 2019 年度 210 个自然村环境整治,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52 个、重点示范村 19 个,《xx 市探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千工程”》做法由省委副书记信长星批示在全省宣传推广。

(三)坚持农民主体,鼓励引导农民共建共享美丽家园。突出农民作为美丽乡村建设和实现乡村振兴的主体地位。强化政策引导,利用召开党员大会、村民大会、户主会等形式,将各级政府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政策、措施及意义、目的、内容、成果宣传到位,让农民看到美丽乡村建设的美好远景,用实实在在的成绩增强其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和自觉性,变“要我建”为“我要建”,变“等等看”为“主动干”,去年以来,累计组织干群 23.6 万人次参与整治,收回侵占村集体土地 2.596 万平方米,献计献策近4300余条,主动让出土地 800 多块、捐款近1230 万元、捐物 2520 余件、投工投劳近14 万余次,不仅拉近提升了农民群众参与度,而且融洽了干群关系,提升基层干部威望。强化民主决策,通过多种方式征求群众意见,确保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凡涉及规划建设、项目实施等群众利益的事,都应先征求群众意见后

实施。强化富民增收,积极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力争每个农民在建设发展中受益,将农民群众的力量凝聚成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强大合力。

二、存在问题 (一)垃圾保洁水平仍需提高。虽然中环洁公司接手我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后,在硬件方面投入较大,效果较好,但也存在差距,一是保洁质量有待提升。部分地区保洁队伍保洁标准不高,支巷和河道垃圾清扫不到位,有的乡镇不得不另外派人进行二次清扫。二是保洁队伍力量不足。有的乡镇反映,中环洁公司运营后,对原来的保洁员队伍进行了缩减,比如,王村 xx 有保洁员 70 人,后期留用的仅有 46 人,造成了保洁力量不足。三是清扫转运不够及时。垃圾运输车辆调度分配不够合理,部分偏远地区垃圾转运较慢,存在垃圾堆放现象,特别是节假日垃圾堆放量大。

(二)污水项目效益仍需加强。部分乡村污水处理设施管网施工不标准,接户率不高,有的接户率不到 50%;部分管网存在错接、漏接现象,改厕与污水治理项目衔接不畅,有的设施损害后未得到及时维护,终端运转不正常等,影响整体工作水平。同时,2019 年度省级中心村污水处理项目建设进度较慢,后期若不加快进度,将影响整体验收工作。

(三)改厕工程进度仍需加快。一方面,今年前期由于受疫情、改厕排查整改等因素影响,全市整体新改厕进度较慢,其中,xx 区

由于依托亚行污水处理项目,推行农村改厕和生活污水一体化治理、招投标和施工,但因该项目因程序繁琐、周期较长,导致改厕进度偏慢,目前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低于 50%,距离一类地区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 90%要求尚有较大差距。另一方面,由于部分乡镇对改厕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前期改厕过程中存在一些施工质量不达标、改厕后未及时竣工验收等问题,目前已按照省里要求正在整改。

(四)资金保障力度仍需加大。全域农村环境整治任务较重,各地工作进展不平衡,部分乡镇财政支出压力较大,存在一定资金缺口。特别是今年,受疫情影响,全市财政增收压力突显,市、县、乡镇配套资金压力较大。

三、工作建议 今年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统筹推进疫情常态化防控和高质量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目标任务,深入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让全市村庄在乡村振兴中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一要统筹高效推进项目建设。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继续总结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 PPP 项目运行经验,进一步完善社会化合作方式和内容,督促项目运营公司提升保洁质量,优化力量分配,扩大覆盖范围,最大化发挥社会购买服务的效益。要落实乡村在垃圾保洁工作中的属地管理责任和作用,既要厘清项目运营公司和乡镇工作职责范围,也要加强二者之间的联系和配合,不断优化保洁队伍考核办法,探索建立垃圾保洁队伍管理体制机制,切实调动乡村参与垃圾保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继续创新管理方式,完善无人机巡视巡查智慧环卫系统,设置二维码管理方式,进一步提升偏远山区和水域的管理和质量。要完善垃圾处理链条,实现“变废为宝”,综合利用,确保实现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不断改善乡村环境卫生状况,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二要大力实施“百千工程”。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对照全市三年行动目标任务要求,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全面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要抓好问题排查整改,坚持问题、目标、效果导向,因村施策,健全村庄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综合村庄区位、资源、交通等方面条件,充分发掘乡土风情、传统文化、传统村落、徽文化、地域特色,统筹好保护、利用和发展的关系,打造一批美丽乡村新亮点。要切实抓好以“五清一改”、农村“三大革命”为重点的自然村整治,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加强业务培训和指导,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确保年底前完成 1.5 万户以上改厕任务目标,xx 区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 90%以上、其他区县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 85%左右。要持续递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顺应广大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期待。要提升村庄规划设计水平,突出地方特色,以农村环境改善带动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三要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市政府要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集中加大投入,最大化发挥资金效益,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良好基础。要进一步主动谋划向上争取,力争更多的政策和优惠红利落到

全市。要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落实已建成项目专项经费和管理人员,确保设施设备正常运行,推动村庄清洁行动常态化、制度化、持续化。

四要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立足村民主体,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广大群众参与到整治工作中来,激发村民主动参与的自觉性、积极性,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促进乡村美丽经济发展。要强化综合治理,不断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要结合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完善农村公共卫生环境设施管护,不断改善乡村环境卫生面貌,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引导和促进村民不断养成文明卫生健康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建设美丽宜居村庄。要制定村规民约,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乡风文明创建,让村民与市民共享改革与发展成果,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农村人居环境报告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按新昌县地理环境、经济水平和人口数等因素随机选择5个乡镇 (不含城关镇) , 每个乡镇选择4个行政村作为调查点, 每个行政村选择5户进行入户调查。

1.2 方法

采用统一的调查表, 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通过现场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观察、现场监测等方法, 获得监测点基本情况、主要经济收入、垃圾与污水处理、厕所与粪便处理、环境卫生、病媒生物、土壤污染 (蛔虫、铅、镉) 等信息。蛔虫卵检测采用饱和硝酸盐漂浮法, 铅、镉含量的测定按照《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7141-1997) 。

1.3 统计分析

采用Excel 2003进行数据整理, 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新昌县基本情况

新昌县农村人口数27.05万人, 占全县总人口的61.62%, 农村户数10.45万户, 占全县总户数的61.83%, 上一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14 609元。农民经济来源以种植业为主 (80%) , 其次为工业 (15%) 及外出务工 (5%) 。全县有垃圾处理厂1个, 每天实际处理垃圾260吨, 覆盖县城20万人, 农村23.9万人, 处理方式为卫生填埋。有污水处理厂2个, 每天实际处理污水100 300吨, 覆盖县城10万人, 农村2万人, 处理工艺为一级处理。

2.2 调查村基本情况

调查村共7 227户, 18 763人, 其中常住人口12 915人, 占68.83%。村内道路均进行了硬化, 其中全部硬化占85%, 部分硬化占15%。村民饮水主要为集中式供水 (91.55%) 。使用卫生户厕5 582户 (77.24%) , 非卫生户厕445户 (6.16%) , 使用公共厕1 190户 (16.47%) , 卫生户厕全部为三格式。共有公厕59座, 村均2.95座。

2.2.1 垃圾处理情况

调查村垃圾包括生活垃圾, 工业垃圾及养殖业垃圾。生活垃圾统一实行户集、村收、镇运、县埋。共有垃圾桶275只, 村均13.75只。有5个村有工业垃圾, 均来自轴承粗加工业, 处理方式为再利用。2个村有养殖业垃圾, 也实现了再利用。

2.2.2 污水处理情况

调查村每日生活污水排放量在10~30吨不等, 随意排放占70% (14/20) , 通过明沟排放占20% (4/20) , 管道排放占10% (2/20) ;排放至坑塘占85% (17/20) , 排放至农田占15% (3/20) ;有5个村产生工业污水, 产生量2~5吨/日;2个村产生养殖业污水, 产生量为0.4~0.5吨/日, 工业污水及养殖业污水均为直接排放。

2.2.3 环境卫生管理

调查村都设有专职或兼职保洁员, 共有专职保洁员12名, 兼职保洁员44名, 设有专职保洁员的村占50%。各村均制定了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开展环境卫生相关宣传教育。进行了专门规划村占5% (3/20) , 每年环境卫生经费投入0.5~4万元不等, 平均每村1.78万元, 见表1。

2.2.4 病媒生物控制

调查村均开展了灭鼠工作, 其中18个村每年开展1次, 2个村每年开展2次, 投药点150~1 000个不等, 平均434点/村;共4个村开展灭蟑工作, 每年1次, 投药点200~500个不等, 村均358点。灭蚊蝇工作均未开展。

2.3 调查户基本情况

入户调查100户, 总人口354人, 常住人口264人。共有高血压7人, 脑卒中1人, 无糖尿病、冠心病、恶性肿瘤等病人。近两周有4户家庭成员出现腹泻, 共计4人次;6户家庭成员出现腹痛, 共6人次;5户出现发热, 共6人次。家庭饮用水均为集中式供水, 用水量2~10吨/月不等, 平均4.82吨/月。饮水习惯均为喝开水, 饭前便后都洗手占81%, 饭前洗手占17%, 便后洗手占2%。庭院环境卫生干净占53%, 室内卫生干净占67%。

户主文化程度主要为初中 (53%) , 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28%, 小学为19%, 无文盲;上一年度平均家庭收入1~26万元不等, 户均5.33万元;医药费支出0~2万元不等, 平均0.15万元。不同文化程度家庭卫生情况及行为习惯亦有不同, 见表2。

2.3.1 厕所与粪便无害化

家庭厕所类型主要是三格式卫生户厕共90户, 其次是公共厕所共8户, 非卫生户厕2户。厕所位于室内71户, 院内21户, 见表3。

2.3.2 生活垃圾和污水

生活垃圾丢弃至垃圾箱/池占93%, 丢弃至房子周围的固定点占7%。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占28%, 明沟56%, 暗沟6%, 管道10%。污水排放至河流占2%, 坑塘占67%, 农田占28%, 随意排放占3%。

2.3.3 病媒生物孳生地

房屋周围有柴草垛占89%, 有污水沟管占88%, 有垃圾堆放点占25%, 有水厕/旱厕占15%, 有鸡、鸭或鹅圈占14%, 有猪圈占10%, 有死水池 (塘) 占4%。厨房面积3~30m2不等, 平均14.25m2。发现蟑螂27户共49只, 活卵鞘45户共98只, 蟑迹80户共173处, 有鼠迹36户, 有苍蝇79户。家庭周围有积水容器61户168个, 有阳性容器13户18个。

2.4 土壤检测结果

监测村各采集1份农田土壤用于蛔虫卵、铅、镉污染情况检测。土壤采样点海拔119~395 m不等, 平均高度242.3 m。砂土占40% (8/20) , 壤土占50% (10/20) , 粘土占10% (2/20) ;干性土壤占75% (15/20) , 潮性土壤占25% (5/20) ;少量根系占95% (19/20) , 中量占5% (1/20) 。土壤pH值4.27~6.99不等, 平均pH值为5.12。土壤蛔虫卵检出率为5% (1/20) , 蛔虫卵数为6个/克, 其中活卵4个/克;土壤中铅含量3.04~49.8 mg/kg, 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 15618-1995) [1]一级标准有8份, 二级标准12份。土壤中镉含量0.04~0.37 mg/kg, 符合一级标准有11份, 二级标准8份, 三级标准一份。

3 讨论

环境是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中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体[2]。环境卫生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本次调查显示, 我县农村环境卫生即有亮点, 也有不足。调查村道路全部硬化占85%, 部分硬化占15%;集中式供水占91.55%。各村均有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平均每村卫生经费投入达1.78万元/年。平均每村有保洁员2.8名, 生活垃圾统一实行“户集、村收、镇运、县埋”工作模式。集中式供水覆盖率达91.55%, 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7.24%, 与周边县市差别不大[3,4], 但已显著高于国家平均水平[5]。农田土壤铅含量均符合标准, 镉超标率为5%, 显著低于泸州及湖州等地的报道[6,7]。然而, 全县污水处理厂只覆盖农村1万人, 农村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及养殖业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坑塘和农田;100%的家庭周边有病媒生物孳生地, 发现有鼠迹、蟑迹、苍蝇、蚊虫的家庭分别占36.00%、83.00%、79.00%和13.00%。5%土壤检出蛔虫活卵等, 这些问题将导致水体和土壤污染, 给虫媒传染病流行及寄生虫病发生埋下隐患。

近年来, 新昌县通过大力开展农村“四改一拆”、“千村示范, 万村整治”、建设“清洁家园”、“卫生村、镇”等工作, 农村环境卫生水平在短期内得到大幅提高。本次调查亦显示, 户主文化程度高的家庭, 庭院卫生、室内卫生及垃圾丢弃习惯等均要好于文化程度低的家庭。这说明, 要提升农村环境卫生, 一是要大力开展农村卫生示范村等创建工作, 二是要建立持续可运行长效管理机制, 以强化巩固创建成果, 三是要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 提高村民知识水平, 使百姓逐渐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为百姓创建清洁卫生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标准司.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S].1995-01-01.

[2]陈学敏, 杨克敌, 衡正昌, 等.环境卫生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

[3]钟康义, 虞精明, 叶倩, 等.桐庐县农村环境卫生现况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 2014, 26 (2) :176-178.

[4]张润松, 刘锦卫, 陈春华, 等.嵊州市2012年农村环境卫生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 2013, 25 (8) :63-64.

[5]陶勇.中国农村供水与环境卫生及其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J].中国健康教育, 2005, 21 (8) :580-583.

[6]陈江, 张海燕, 何小峰, 等.湖州市土壤重金属元素分布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J].土壤, 2010, 42 (4) :595-599.

广西农村人居环境规划建设初探 篇3

关键词:城乡统筹 农村人居环境建设 镇村体系规划

1 前言

顺应中央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列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指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是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的要求,全国各地纷纷着手编制村庄建设规划、村庄并点规划以及村庄环境整治规划等,并对镇村体系规划也提出了明确的技术导则。

我国不同地区农村的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村庄建设水平及城镇化水平等差异较大,对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规划的策略及方法也应各有不同。本文在城乡统筹视角下,以广西北流市市域镇村体系规划为例,探索基于城乡建设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农村人居环境规划建设思路,总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点。

2 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内涵和意义

吴良镛先生将人居环境定义为“是人类的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活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它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1]”农村人居环境是人居环境里的一个子系统,它由农村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共同组成,是对农村的生态、环境、社会等各个方面的综合反映。农村人居环境规划建设对于指导农村经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以及区域整体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基于城乡统筹的农村人居环境体系建设

3.1 城乡统筹

城乡统筹是在我国特定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统一规划城市与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针对城乡关系失调的领域,通过制度创新和一系列的政策,理顺城乡融通的渠道,填补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为城乡协调发展创造条件。城乡统筹发展的直接目标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对于农村地区而言,统筹城乡发展包含两个相互关联的内容:一是城市与乡村无障碍的经济社会联系,二是农村地区本身的发展[2]。

城乡统筹是以城市和农村一体发展思维为指导,以打破历史和制度设计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为出发点,立足城市发展,着眼农村建设,以最终实现城乡差距最小化、城市和农村共同富裕文明为目标的一项系统工程。

3.2 北流市镇村体系规划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运行,玉贵经济走廊及玉州-北流-福绵一体化概念规划的提出使北流市区域间合作更加紧密;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桂台经贸合作以及东部沿海地区经贸交流的深入推进,使得玉林获得更多外来投资和产业转移的机会;随着北流市外围工业区:民安工业园和大里-独木岗-西垠—民乐工业带,以及兽药生产工业区和城西工业区建设投产,继续承接珠三角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以及南宁至梧州(通往广州)高速公路、洛湛铁路段等大型基础设施的投资兴建,北流市城镇空间面临新的调整,因此迫切需要从统筹区域、统筹城乡的角度进行镇村体系的重新规划、整合,以促进农村人居环境的建设发展。

3.3 基于城乡统筹的农村人居环境体系建设思路

城乡统筹下的农村人居环境发展引导,其核心作用是引导政府公共财政资源在农村建设中的投入方向,依据规划所确定村庄类型,确定政府对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内容和投入强度,并通过政策扶持和策略设施引导改善农村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按照不同的分类依据和方向,农村人居环境体系建设发展有两种发展思路:

(1)村庄等级层次

依据村庄现状的等级层次、人口、经济、发展条件等要素,按照村庄的等级层次可将农村人居环境体系可以分为中心村(行政村)和基层村(自然村)。中心村是行政村村域的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居住中心,为行政村村委会所在地,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益性基础设施配置比较齐全,村庄生产生活功能相对完善的人居环境。基层村是指村域内除中心村以外保留的居民点,主要功能为居住,仅配置为村民服务的简单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此外,还有一些在城镇和村庄之间起联系作用,而在中心村层次但作用发挥超过中心村范围的集镇,它是介于乡村与城市之间的过渡型居民点,是在一定区域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中心。

(2)村庄规模层次

按照村庄的规模层次,可以将乡镇以下的村庄分为小型村,中型村、大型村。分类的主要依据为规划村庄的人口规模,同时,这个分类可以根据不同规模层次、用地构成标准、公共设施配置标准、产业发展状况等内容会有相应的浮动。

4农村人居环境规划建设

4.1 农村村庄发展策略

农村人居环境发展,依据村庄区位条件、人口规模登记、经济实力、产业发展条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发展前景等要素,和农村人居环境体系与城乡体系的发展关系,从引导性的发展策略角度,制定中心村和基层村的发展策略。

(1)中心村发展策略

各乡镇的中心村在市域镇村体系当中担当着经济带动附近村屯,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辐射村域及附近村屯的角色。

中心村在规划期内加强道路、环卫、消防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村级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服务全村及附近村屯,逐步形成农村新型社区。加大对特色产业的投入,重视农业技术及外出务工人员的技术培训,经济发展走在乡镇域村庄的前列,起到带动基层村经济发展的示范作用。重视历史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积极开展村庄整治规划,改善人居环境。

(2)基层村发展策略

基层村立足于特色产业的培育和发展,积极参与附近中心村针对农业技术及外出务工人员的技术培训,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依据村庄规模配套一定的公共服务设施。重视村庄环境、消防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

4.2 村庄并点规划

在迁村并点计划中,根据村庄未来发展方向,可将北流市市域范围内的村庄分为城镇化整理型村庄、迁建型村庄和保留发展型村庄3种。

(1)城镇化整理型村庄

城镇化整理型村庄指现状紧邻镇区或位于镇区内部的“城中村”,近期或远期将被纳入到镇区当中。这类村庄发展策略为:迁村入城(镇),临近镇区周边的发展较好的村庄与镇区联合发展带动周边村庄逐步城镇化;以城镇标准进行建设,提高建设质量,避免大量以农村模式建设投资的浪费;在村庄未纳入城市(镇)之前,保持原有的村庄形态,以改善村庄生活条件的设施投入为主,不宜进行大规模建设投入。

北流镇甘村村、松花村、环城村、印塘村、六地坡、鸭埌村、丛义村,西埌镇西埌村,民乐镇民乐村,隆盛镇隆盛村,六靖镇六靖村等属于改类型,未来随着城镇建设用地的发展,这些村庄将纳入到城镇当中,逐步建立社区,实施城市建设标准,集约土地利用,与城镇共建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2)迁建型村庄

迁建型村庄指位于地质灾害多发区、各种自然保护区、大型水利设施建设、生存条件恶劣地区(交通不便、资源匮乏、发展困难、零散布局)的村庄。这类村庄发展策略为:采取多种移民政策,原则上由政府主导,引导这类村庄搬迁到生活生产条件比较好的区域,在实现村庄土地集约化利用的同时,采取多种途径,改善生态环境。

(3)保留发展型村庄

保留发展型村庄指现状生产生活条件较好,发展趋势良好的村庄。这类村庄发展策略为:在保证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宜农产业;提高发展质量,集约利用土地,严格控制扩张;整合现有资源,加强村庄人居环境治理,重点进行环境整治和市政、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建设;部分特大或大型村庄应调整优化布局,建设社会主义农村新型社区,同时带动周围村庄的发展。

北流市域范围内大部分村庄属于保留发展型村庄。将这些村庄划分为114个中心村和166个基层村,依据实际情况,分别实施中心村发展策略和基层村发展策略。

4.3 村庄整治要点

村庄整治规划是指导和规范村庄人居环境建设与治理的一项重要公共政策。通过实施村庄整治可以逐步实现农村土地的集约化利用,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为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创收创造良好的条件,达到城乡协调发展的目的。村庄整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村民住宅

村民住宅遵循适用、安全、经济、美观、节能的原则,积极推广新型建筑材料,并符合工程质量要求。新住宅设计统一协调,住宅内部功能布局充分尊重村民风俗,体现当地特色和传统风格。进行村庄规划时可结合本地实际,编制农村住宅通用图集供村民选用。

对农房进行分类(一、二、三类) ,一类住宅多为砖混结构,质量较好,规划尽量保留,并进行适当的立面改造,使之与周边传统建筑风貌相协调;二类住宅多为砖混、木结构建筑,建筑立面有部分精美装饰,质量一般,规划以保留为主,但外墙需进行修饰改造;三类住宅多为1层木结构或棚户,外墙破旧,质量较差,需拆除重建。

(2)公用工程基础设施

交通规划:强化镇(乡)、村庄之间的交通联系,在县域、镇(乡)域内要形成便捷的交通网络。

电力规划:统一布局县域内电厂、变电所(站)、配电网络及高压走廊。

能源规划:合理确定供气(天然气、液化气)的站点和规模,提出发展沼气、太阳能等新型能源规划建议。

供排水规划:合理确定县域内镇(乡)、村集中供水的水源、规模、水厂位置、服务人口等以及排水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标准和原则要求等。

环卫规划:合理确定镇(乡)、中心村、基层村三级垃圾收集、储运设施的布局和建设标准。

(4)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按照国家标准,合理确定县城、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位置、规模和建设标准。为中心村及人口较多的基层村配套小学(教学点)、幼儿园、卫生室、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球场、五保户单位等公共设施。

(5)环境卫生

结合各村实际情况,规划切实可行、经济环保的垃圾收集处理措施,建设公共垃圾池、公共厕所等环卫设施,逐渐改变村庄脏、乱、差的卫生环境。

(6)绿化景观

村庄绿化布局充分体现与现状园地、耕地、水的结合,提升村庄田园山水自然景观环境。

公共绿地应尽量少用硬质铺地,选用材料应简朴、经济,体现乡土气息和田园风光。尽量保留原有树木,并重点在宅院、建筑山墙、不布置建筑的滨水地区、村庄主要出入口、主路以及不适宜建设地段布置绿化,绿化材料应选用具有地方特色、易生长、抗病害、生态效应好的树木品种。

5 结语

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作为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旨在统筹呈现发展,通过农村基础设施、住房设施和环境卫生设施等的建设,改善农村的居住环境和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并协调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活动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3]。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合理的规划来引导建设发展,避免农村有限土地资源的浪费和增加农民负担。因此,在不同的规划层面应有针对性的提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思路、策略和整治要点,以促进农村人居环境循序渐进的转化发展和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 彭震伟,陆嘉. 基于城乡统筹的农村人居环境发展.城市规划,2009,(5).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调研报告 篇4

一、主要情况

2018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以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以“百千工程”为抓手,坚持规划引领,突出问题、目标和效果导向,基本做到垃圾清了,厕所改了,水沟净了,乡村美了,打造了一批“六有”美丽乡村新亮点,农村人居环境取得明显改善。

(一)坚持聚焦民生,高位推进乡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

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强化了保障措施,深化美丽乡村建设,一体化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一是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和新安江流域水体生态治理取得明显成效。突出全要素谋划、全覆盖保洁、全链条监管、全流域治理,实施全域农村生活垃圾治理PPP项目,重点推进新安江流域等水域保洁服务,开展了覆盖水陆空的立体环卫作业,并积极探索智慧化管理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市场化运营方式,引进中环洁公司负责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清扫、转运等日常处理,祁门等5个区县中心转运站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项目覆盖全市乡村常驻人口116万人,保洁范围涵盖101个乡镇691个行政村(自然村)以及660条河流。同时,建成运行全国首个市级垃圾焚烧发电厂,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基本达到100%。二是有序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成乡镇政府驻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厂83个,325个已建成和在建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基本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三是稳步推进农村改厕。全市累计完成改厕51516户,其中自然村改厕39423户,中心村改厕12093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3%。四是强化资金投入保障。积极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去年以来,全市各级财政共安排专项资金3.8亿元。发挥财政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撬动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入6.4亿元,有力保障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顺利推进。

(二)坚持探索创新,建设具有xx特色的美丽新乡村。

以美丽乡村建设和“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为抓手,突出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建设农民生态宜居美丽幸福家园。一是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立足生态、文化、旅游等资源优势,创新美丽乡村建设理念,围绕扩面提升、干群共建、乡村活化、投入绩效、美丽经济等方面下功夫,着力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xx特色的美丽乡村“升级版”新路径。目前全市91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完成整治,建成和在建省级中心村399个、市县级中心村123个,xx区、xx区、xx区、xx、xx县先后获得“安徽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称号,黟县入选全国乡村旅游发展成功典型。二是“百千工程”成效显著。去年以来,坚持“以清开局、以拆破局、以整提升”,突出问题导向、示范引领,通过召开户主会、引导村民投工投劳+适当务工补贴等形式,采取分三阶段、分重点评估验收的办法,完成2019210个自然村环境整治,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52个、重点示范村19个,《xx市探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千工程”》做法由省委副书记信长星批示在全省宣传推广。

(三)坚持农民主体,鼓励引导农民共建共享美丽家园。

突出农民作为美丽乡村建设和实现乡村振兴的主体地位。强化政策引导,利用召开党员大会、村民大会、户主会等形式,将各级政府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政策、措施及意义、目的、内容、成果宣传到位,让农民看到美丽乡村建设的美好远景,用实实在在的成绩增强其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和自觉性,变“要我建”为“我要建”,变“等等看”为“主动干”,去年以来,累计组织干群23.6万人次参与整治,收回侵占村集体土地2.596万平方米,献计献策近4300余条,主动让出土地800多块、捐款近1230万元、捐物2520余件、投工投劳近14万余次,不仅拉近提升了农民群众参与度,而且融洽了干群关系,提升基层干部威望。强化民主决策,通过多种方式征求群众意见,确保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凡涉及规划建设、项目实施等群众利益的事,都应先征求群众意见后实施。强化富民增收,积极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力争每个农民在建设发展中受益,将农民群众的力量凝聚成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强大合力。

二、存在问题

(一)垃圾保洁水平仍需提高。

虽然中环洁公司接手我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后,在硬件方面投入较大,效果较好,但也存在差距,一是保洁质量有待提升。部分地区保洁队伍保洁标准不高,支巷和河道垃圾清扫不到位,有的乡镇不得不另外派人进行二次清扫。二是保洁队伍力量不足。有的乡镇反映,中环洁公司运营后,对原来的保洁员队伍进行了缩减,比如,王村xx有保洁员70人,后期留用的仅有46人,造成了保洁力量不足。三是清扫转运不够及时。垃圾运输车辆调度分配不够合理,部分偏远地区垃圾转运较慢,存在垃圾堆放现象,特别是节假日垃圾堆放量大。

(二)污水项目效益仍需加强。

部分乡村污水处理设施管网施工不标准,接户率不高,有的接户率不到50%;部分管网存在错接、漏接现象,改厕与污水治理项目衔接不畅,有的设施损害后未得到及时维护,终端运转不正常等,影响整体工作水平。同时,2019省级中心村污水处理项目建设进度较慢,后期若不加快进度,将影响整体验收工作。

(三)改厕工程进度仍需加快。

一方面,今年前期由于受疫情、改厕排查整改等因素影响,全市整体新改厕进度较慢,其中,xx区由于依托亚行污水处理项目,推行农村改厕和生活污水一体化治理、招投标和施工,但因该项目因程序繁琐、周期较长,导致改厕进度偏慢,目前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低于50%,距离一类地区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90%要求尚有较大差距。另一方面,由于部分乡镇对改厕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前期改厕过程中存在一些施工质量不达标、改厕后未及时竣工验收等问题,目前已按照省里要求正在整改。

(四)资金保障力度仍需加大。

全域农村环境整治任务较重,各地工作进展不平衡,部分乡镇财政支出压力较大,存在一定资金缺口。特别是今年,受疫情影响,全市财政增收压力突显,市、县、乡镇配套资金压力较大。

三、工作建议

今年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统筹推进疫情常态化防控和高质量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目标任务,深入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让全市村庄在乡村振兴中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一要统筹高效推进项目建设。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继续总结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PPP项目运行经验,进一步完善社会化合作方式和内容,督促项目运营公司提升保洁质量,优化力量分配,扩大覆盖范围,最大化发挥社会购买服务的效益。要落实乡村在垃圾保洁工作中的属地管理责任和作用,既要厘清项目运营公司和乡镇工作职责范围,也要加强二者之间的联系和配合,不断优化保洁队伍考核办法,探索建立垃圾保洁队伍管理体制机制,切实调动乡村参与垃圾保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继续创新管理方式,完善无人机巡视巡查智慧环卫系统,设置二维码管理方式,进一步提升偏远山区和水域的管理和质量。要完善垃圾处理链条,实现“变废为宝”,综合利用,确保实现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不断改善乡村环境卫生状况,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二要大力实施“百千工程”。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对照全市三年行动目标任务要求,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全面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要抓好问题排查整改,坚持问题、目标、效果导向,因村施策,健全村庄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综合村庄区位、资源、交通等方面条件,充分发掘乡土风情、传统文化、传统村落、徽文化、地域特色,统筹好保护、利用和发展的关系,打造一批美丽乡村新亮点。要切实抓好以“五清一改”、农村“三大革命”为重点的自然村整治,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加强业务培训和指导,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确保年底前完成1.5万户以上改厕任务目标,xx区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以上、其他区县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左右。要持续递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顺应广大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期待。要提升村庄规划设计水平,突出地方特色,以农村环境改善带动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三要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市政府要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集中加大投入,最大化发挥资金效益,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良好基础。要进一步主动谋划向上争取,力争更多的政策和优惠红利落到全市。要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落实已建成项目专项经费和管理人员,确保设施设备正常运行,推动村庄清洁行动常态化、制度化、持续化。

四要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立足村民主体,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广大群众参与到整治工作中来,激发村民主动参与的自觉性、积极性,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促进乡村美丽经济发展。要强化综合治理,不断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要结合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完善农村公共卫生环境设施管护,不断改善乡村环境卫生面貌,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引导和促进村民不断养成文明卫生健康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建设美丽宜居村庄。要制定村规民约,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乡风文明创建,让村民与市民共享改革与发展成果,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调研报告

一、主要情况

2018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以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以“百千工程”为抓手,坚持规划引领,突出问题、目标和效果导向,基本做到垃圾清了,厕所改了,水沟净了,乡村美了,打造了一批“六有”美丽乡村新亮点,农村人居环境取得明显改善。

(一)坚持聚焦民生,高位推进乡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

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强化了保障措施,深化美丽乡村建设,一体化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一是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和新安江流域水体生态治理取得明显成效。突出全要素谋划、全覆盖保洁、全链条监管、全流域治理,实施全域农村生活垃圾治理PPP项目,重点推进新安江流域等水域保洁服务,开展了覆盖水陆空的立体环卫作业,并积极探索智慧化管理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市场化运营方式,引进中环洁公司负责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清扫、转运等日常处理,祁门等5个区县中心转运站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项目覆盖全市乡村常驻人口116万人,保洁范围涵盖101个乡镇691个行政村(自然村)以及660条河流。同时,建成运行全国首个市级垃圾焚烧发电厂,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基本达到100%。二是有序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成乡镇政府驻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厂83个,325个已建成和在建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基本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三是稳步推进农村改厕。全市累计完成改厕51516户,其中自然村改厕39423户,中心村改厕12093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3%。四是强化资金投入保障。积极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去年以来,全市各级财政共安排专项资金3.8亿元。发挥财政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撬动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入6.4亿元,有力保障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顺利推进。

(二)坚持探索创新,建设具有xx特色的美丽新乡村。

以美丽乡村建设和“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为抓手,突出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建设农民生态宜居美丽幸福家园。一是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立足生态、文化、旅游等资源优势,创新美丽乡村建设理念,围绕扩面提升、干群共建、乡村活化、投入绩效、美丽经济等方面下功夫,着力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xx特色的美丽乡村“升级版”新路径。目前全市91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完成整治,建成和在建省级中心村399个、市县级中心村123个,xx区、xx区、xx区、xx、xx县先后获得“安徽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称号,黟县入选全国乡村旅游发展成功典型。二是“百千工程”成效显著。去年以来,坚持“以清开局、以拆破局、以整提升”,突出问题导向、示范引领,通过召开户主会、引导村民投工投劳+适当务工补贴等形式,采取分三阶段、分重点评估验收的办法,完成2019210个自然村环境整治,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52个、重点示范村19个,《xx市探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千工程”》做法由省委副书记信长星批示在全省宣传推广。

(三)坚持农民主体,鼓励引导农民共建共享美丽家园。

突出农民作为美丽乡村建设和实现乡村振兴的主体地位。强化政策引导,利用召开党员大会、村民大会、户主会等形式,将各级政府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政策、措施及意义、目的、内容、成果宣传到位,让农民看到美丽乡村建设的美好远景,用实实在在的成绩增强其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和自觉性,变“要我建”为“我要建”,变“等等看”为“主动干”,去年以来,累计组织干群23.6万人次参与整治,收回侵占村集体土地2.596万平方米,献计献策近4300余条,主动让出土地800多块、捐款近1230万元、捐物2520余件、投工投劳近14万余次,不仅拉近提升了农民群众参与度,而且融洽了干群关系,提升基层干部威望。强化民主决策,通过多种方式征求群众意见,确保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凡涉及规划建设、项目实施等群众利益的事,都应先征求群众意见后实施。强化富民增收,积极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力争每个农民在建设发展中受益,将农民群众的力量凝聚成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强大合力。

二、存在问题

(一)垃圾保洁水平仍需提高。

虽然中环洁公司接手我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后,在硬件方面投入较大,效果较好,但也存在差距,一是保洁质量有待提升。部分地区保洁队伍保洁标准不高,支巷和河道垃圾清扫不到位,有的乡镇不得不另外派人进行二次清扫。二是保洁队伍力量不足。有的乡镇反映,中环洁公司运营后,对原来的保洁员队伍进行了缩减,比如,王村xx有保洁员70人,后期留用的仅有46人,造成了保洁力量不足。三是清扫转运不够及时。垃圾运输车辆调度分配不够合理,部分偏远地区垃圾转运较慢,存在垃圾堆放现象,特别是节假日垃圾堆放量大。

(二)污水项目效益仍需加强。

部分乡村污水处理设施管网施工不标准,接户率不高,有的接户率不到50%;部分管网存在错接、漏接现象,改厕与污水治理项目衔接不畅,有的设施损害后未得到及时维护,终端运转不正常等,影响整体工作水平。同时,2019省级中心村污水处理项目建设进度较慢,后期若不加快进度,将影响整体验收工作。

(三)改厕工程进度仍需加快。

一方面,今年前期由于受疫情、改厕排查整改等因素影响,全市整体新改厕进度较慢,其中,xx区由于依托亚行污水处理项目,推行农村改厕和生活污水一体化治理、招投标和施工,但因该项目因程序繁琐、周期较长,导致改厕进度偏慢,目前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低于50%,距离一类地区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90%要求尚有较大差距。另一方面,由于部分乡镇对改厕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前期改厕过程中存在一些施工质量不达标、改厕后未及时竣工验收等问题,目前已按照省里要求正在整改。

(四)资金保障力度仍需加大。

全域农村环境整治任务较重,各地工作进展不平衡,部分乡镇财政支出压力较大,存在一定资金缺口。特别是今年,受疫情影响,全市财政增收压力突显,市、县、乡镇配套资金压力较大。

三、工作建议

今年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统筹推进疫情常态化防控和高质量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目标任务,深入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让全市村庄在乡村振兴中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一要统筹高效推进项目建设。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继续总结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PPP项目运行经验,进一步完善社会化合作方式和内容,督促项目运营公司提升保洁质量,优化力量分配,扩大覆盖范围,最大化发挥社会购买服务的效益。要落实乡村在垃圾保洁工作中的属地管理责任和作用,既要厘清项目运营公司和乡镇工作职责范围,也要加强二者之间的联系和配合,不断优化保洁队伍考核办法,探索建立垃圾保洁队伍管理体制机制,切实调动乡村参与垃圾保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继续创新管理方式,完善无人机巡视巡查智慧环卫系统,设置二维码管理方式,进一步提升偏远山区和水域的管理和质量。要完善垃圾处理链条,实现“变废为宝”,综合利用,确保实现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不断改善乡村环境卫生状况,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二要大力实施“百千工程”。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对照全市三年行动目标任务要求,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全面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要抓好问题排查整改,坚持问题、目标、效果导向,因村施策,健全村庄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综合村庄区位、资源、交通等方面条件,充分发掘乡土风情、传统文化、传统村落、徽文化、地域特色,统筹好保护、利用和发展的关系,打造一批美丽乡村新亮点。要切实抓好以“五清一改”、农村“三大革命”为重点的自然村整治,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加强业务培训和指导,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确保年底前完成1.5万户以上改厕任务目标,xx区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以上、其他区县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左右。要持续递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顺应广大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期待。要提升村庄规划设计水平,突出地方特色,以农村环境改善带动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三要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市政府要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集中加大投入,最大化发挥资金效益,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良好基础。要进一步主动谋划向上争取,力争更多的政策和优惠红利落到全市。要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落实已建成项目专项经费和管理人员,确保设施设备正常运行,推动村庄清洁行动常态化、制度化、持续化。

四要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立足村民主体,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广大群众参与到整治工作中来,激发村民主动参与的自觉性、积极性,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促进乡村美丽经济发展。要强化综合治理,不断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要结合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完善农村公共卫生环境设施管护,不断改善乡村环境卫生面貌,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引导和促进村民不断养成文明卫生健康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建设美丽宜居村庄。要制定村规民约,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乡风文明创建,让村民与市民共享改革与发展成果,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调研报告

2018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我省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决策部署,坚持把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工程来抓,以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为重点,全力推进“净美三秦”、“美丽家园”建设,全市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和水平有了明显改善和提升。该工作受到省人居办考核肯定,我市留坝县还被评为“2019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农村“厕所革命”持续深入推进。

市上统一制定印发了《xx市农村“厕所革命”推进方案》,形成了市级统筹、县负总责、部门指导、镇办推动、村组实施的工作格局;结合实际,确定了三格化粪池式(“三格”是指由三个相互连通的密封粪池组成,粪污由进粪管进入第一池依次顺流到第三池,第一格收集粪污,第二格厌氧消化,第三格沉淀储存)、沼气池式、集中排污式三种改厕模式供县区借鉴参考。市县镇村成立了四级技术服务队,对农村改厕提供全过程、全方位技术指导和服务。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厕所革命”整体推进村102个,新改建农村卫生厕所58万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达65%。

(二)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得到有效治理。

截止今年6月,全市在2048个行政村建立了1万余人的农村环卫保洁队伍,在176个镇办建成镇级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厂72个。建成镇级转运站和压缩站33个,配置户用生活垃圾收集箱30余万个、垃圾收集清运车4629辆、村用生活垃圾收集箱3374个,基本达到88%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全省85.07%),形成了以县区政府为责任主体、镇(办)为管理主体、村级组织为落实主体、农户为受益主体、第三方运维机构为服务主体的“五位一体”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运行体系。全市累计建成乡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10373公里,农村污水处理设施127座,日处理能力20660吨,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的行政村达44%(全省35.5%)。“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局面正在扭转。

(三)农业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

积极推行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等综合利用技术模式。去年以来,累计投入1.94万台套秸秆综合利用机具,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2.2%;出台了农膜回收利用工作方案,提升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水平,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0%以上。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95%。

(四)村容村貌明显改变。

实现了辖区内所有行政村沥青路、水泥路全覆盖,“四好农村路”建设水平不断提升。近三年来累计投资11.46亿元,建成饮水安全工程1508处,解决和改善了155万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用户端电压合格率达98.41%,供电可靠率达99.71%以上,电网改造效果显著。完成农村造林绿化15.85万亩,义务植树725万株,全市村庄村内绿化面积达到55.11万亩,农村环境进一步绿化美化。

(五)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步伐加快。

按照“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分类标准,全面完成了全市村庄分类。围绕“弄干净、搞整齐、无污染”的基本要求,扎实开展村庄清洁“净美xx”春、夏、秋、冬四季战役。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成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点4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5个、中国美丽田园5个。全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1610家,年接待1310万人次,经营收入达8.1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金缺口大。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涉及农村经济社会事业方方面面,所需建设资金投入巨大。目前,仅改厕有中央和省级部分配套资金,市县财政投入有限,多渠道投入机制尚未建立,改厕、治污、垃圾清运等资金缺口大。据初步估算,要完成全市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的改厕任务,资金缺口高达5亿元以上。

(二)工作进展不平衡。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也是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年,各级各部门精力主要在脱贫攻坚上,个别县和基层一些地方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力量投入不足,加之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工作进展参差不齐。2019年,在厕所革命整村推进中,目标任务为236个村,仅完成102个,占当年任务的43.2%;完成污水有效治理村908个,占应治理村的44%,完成污水有效管控村424个,占应管控村的21.9%。

(三)村庄规划编制滞后。

目前,全市实际完成村庄规划编制273个,仅占应编制规划村的13.2%。由于受技术力量、时间、经费等因素制约,大多数村尚未进行村庄规划编制。

(四)村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

农村几千年来的生活习惯、农民的环境意识、留守人员的现状,决定了宣传、教育、引导工作任务繁重。部分地方存在以干部意愿代替村民意愿,干部代替群众做主,导致出现“干部干群众看,群众还给干部提意见”的被动局面;一些地方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垃圾收转站、公共厕所等设施“重建轻管”现象比较严重。

三、几点建议

(一)坚持联合推动与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相结合,确保全民参与。

对标中央和我省部署及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意见,进一步压实市级专项推进组和县镇村各级工作责任,全力推动面上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着力提高村民主动参与意识,组织和动员广大党员群众积极投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形成全民动员、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和良好氛围,彻底扭转“要我建、要我改”向“我要建、我要改”转变。

(二)坚持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确保资金保障到位。

积极争取中省资金支持,加大市县财政投入,全面整合涉农资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群众自筹、社会捐助、部门联保、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等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多管齐下解决改厕、治污、垃圾清运、运维管理等整治资金缺口大的问题。

(三)坚持村庄规划编制与村容村貌提升相结合,确保特色鲜明。

按照“多规合一”要求和“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四种类型,统筹农村生态保护修复、农村产业发展、公共基础设施布局等要素,扎实做好村庄调查、分类、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提高村庄规划编制水平,配套完善农村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能力,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绘好蓝图、打好基础。

(四)坚持督查考核与问题整改相结合,确保目标实现。

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列入各级领导干部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实绩考查的重要内容,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与结果导向相结合,坚持明察暗访、媒体曝光与群众监督相结合,坚持检查通报、点评评比与考核奖惩相结合,形成整治环境树样板、直面问题抓整改、互比互学促提高、进度倒逼奋争先、全民动员齐参与的浓厚氛围,为“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而不懈努力。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调研报告

按照县人大常委会2019年工作要点安排,5月中旬,由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带队,各委办负责人、部分人大代表组成调研组,深入xx等有关乡村和企业,采取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方式对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高度重视,组织有序,目标明确,统筹推进,环境面貌显著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做了大量扎实细致和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深入研究,工作谋划精细务实。

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推动脱贫攻坚、建设美丽乡村、统筹城乡发展、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来抓。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的决策部署,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工作实际,制订了《xx县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三年行动实施方案》《xx县全域无垃圾三年专项治理实施方案》《xx县农村“厕所革命”行动方案》《xx县农村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工作实施方案》《xx县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站运行管理办法(试行)》等,紧扣目标、靶心不散,突出重点、集中用力,细化措施、多重保障,为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有序推进提供了工作规范,也为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果提供了标准遵循。

(二)聚焦短板,重点任务有力推进。

不断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党原、xx、荔堡3镇生活垃圾填埋场已顺利建成投运,组建专业队,配备垃圾清运车和专门人员,开展房前屋后、村庄周边、面源污染、交通沿线垃圾治理。全力推进农村污水处理,全面整治黑臭水体。建成了5个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站,汭丰镇污水处理站主体完工,其余7个乡镇污水处理站及管网建设正在抓紧推进。稳步实施农村厕所改造,建成滚塑一体化化粪池无害化卫生厕所1077户,正在开工建设120座,2019年厕所革命整乡推进项目正在有序实施。扎实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春季战役”,以泾汭河xx沿线为重点,精心培育“千村美丽”、“万村整洁”示范村,通过拆除废旧庄基,清除乱贴乱画,取缔乱搭乱建,栽植绿化苗木,清理河流漂浮物等措施,农村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提升。围绕资源综合利用,深入开展废旧农膜回收行动,建办xx县普惠再生塑料回收有限公司,推进资源化利用;扶持建立9个废旧农膜回收点,全面完成14个乡(镇)20个地膜残留监测点位二次采样工作,全县共回收废旧农膜390吨,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

(三)探索实践,工作机制不断优化。

坚持“政府组织、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群众动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形成了齐抓共管、全力推动的生动局面。立足建立管护长效机制,制定了《xx县农村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工作方案实施细则》(试行),组建了村级共管共享理事会,在全县范围内选聘公益性岗位人员1500人,负责做好乡村道路维护、环境卫生保洁、公共安全管理、村庄绿化等工作。初步建立垃圾清运“户分类、村(庄)收集、乡(镇)转运处理和县处理”的工作模式,基本做到了乡镇垃圾处理全覆盖。定期对全域无垃圾治理情况进行专项督查,确保了全域无垃圾治理工作取得实效。健全村级人居环境治理工作体系,完善村规民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序推进。积极探索村庄保洁、革除陋习的管理办法,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乡村各具特色的工作措施有效激发了群众积极参与环境整治的内在动力,健康文明、干净整洁、环境优美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正在全面形成,全县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呈现出全域推进、各方配合、群众参与、效果显现的良好态势。

(四)规划引领,村庄风貌明显改善。

全县先后完成汭丰郑家沟、罗汉洞土堑坳、xx黄家铺、党原高崖、玉都下坳等29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规划,确保村庄建设在规划的指导下有规有序有效推进。注重优化村庄建设布局,突出地域特色,重点在布局形式、建筑风格、绿化配置、户型选择、重点节点设计完善等方面下功夫,建成了一批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既展现田园风光,又融合现代文明、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美丽村庄。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县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做了扎实有效的工作,但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需要和群众期盼相比,仍然存在一些差距和问题:一是农村环境整治成效覆盖面还不够高,彻底改观仍需久久为功。存在重点线整治,轻面上扩展,整体环境面貌有间隙。受不良习惯和落后观念影响,一些村庄卫生保洁工作不到位,“脏乱差”问题长期存在,没有得到有效治理。农村面源污染问题不容忽视。垃圾终端无害化、废旧地膜资源化、粪肥有机化、农药使用标准化的困难困惑依然突出。二是群众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充分,教育引导的任务依然艰巨。参与农村环境整治的主力军依然是保洁员,大多数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认为环境整治是政府的事,消极观望,不主动作为,存在“干部干、群众看”“上边热、下边凉”的现象,“等靠要”思想仍然存在。宣传、教育、引导群众改变陋习、转变思想观念的任务依然艰巨。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资金投入压力较大。由于涉农资金整合难度大、多渠道投入机制尚未建立,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排水排污管网、农村改厕等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缺口较大,多数项目只预算初建投资,运行、维护、管理所需经费没有得到有效保障。

三、意见建议

(一)深化思想认识,增强工作动力。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如期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目标,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突出主攻方向,切实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要求,强措施、补短板、建机制、促提升,为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促进健康生活方式提升、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现实需要,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坚实基础。我县有良好的生态基础、较好的新农村建设基础、坚实的产业基础、丰富的文化资源、优越的自然条件,在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中走在前、做样板。

(二)紧扣重点任务,持续推进治理。

要紧紧围绕农村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庄清洁和规划管理等重点任务谋划布设项目,因村施策,精准发力,分类治理,全面推进,确保目标明确、成效明显。重点区域和重点乡村要进一步精细管理,形成示范带动效应,促进面上工作顺利开展。要以问题为导向,持续完善好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站等重点骨干项目,使其发挥应有作用。完善工作体系,推进环境全域治理工作。

(三)发挥主体作用,实现共建共享。

要进一步利用村民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各类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广大群众的环境意识和认识水平,逐步改变柴草乱放、污水乱排等生活习惯;要进一步加强乡风文明建设,通过制定村规民约,落实主体责任,提倡广大群众树立“垃圾不落地、xx更美丽”等文明行为。要提倡村民意愿参与、开展监督的权利,动员村民积极投身美丽家园建设,提升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要鼓励农民全程参与农村环境整治规划、建设、管理、运营,支持村民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要积极组织开展农村美丽庭院评选、环境卫生光荣榜等活动,增强农民参与整治行动、保护人居环境的荣誉感;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广泛宣传推广各地好经验,表扬本乡(镇)本村组典型户、典型人、典型事,努力营造人人关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调研报告 篇5

一、我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情况

近年来,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倾注大量工作精力和资金,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以创建美丽宜居乡村为目标,全力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强化领导,精心组织,突出重点,成效明显,“脏乱差”现象有所改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加强领导,环境整治全面铺开。一是组班子。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各站所、各村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落实了人员经费,构筑了镇村组三级环境卫生管理网络。二是定目标。制定了《xxx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xxx镇农村“厕所革命”行动计划》,明确了我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及农村“厕所革命”目标任务,落实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责任。三是造氛围。结合“四创”工作,镇村组分别召开环境整治工作宣传动员会和推进会,印发环境整治工作宣传手册,教育干部群众进一步增强文明意识和环保意识,激发广大干群参与环境整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夯实基础,整治工作初见成效。一是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以镇政府所在地、xxx以及库区沿岸、主要交通干线、重点示范村等为重点,两年来共启动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10个,实际竣工建设项目9个,落实财政资金300余万元,累计完成3个行政村的环境整治,项目涵盖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及畜禽粪便污染治理、农村居民院落周边整治等方面,通过一系列环境整治工程的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有一定的改观。二是抓投入,农村环境设施逐步完善。近年来,大力开展水源地保护区生态保护工作,落实饮用水源保护区拆迁及环境整治资金1000余万元,拆迁水源地红线以内居民47户,新建垃圾中转站4个,添置垃圾车6台,封闭式垃圾箱55个、移动大容量垃圾桶500余个,建垃圾池20余座,推行“扶贫+生态+环保”模式,调整配备40名“御源军”、89名公益岗位,强化了生态环境保护和贫困户脱贫致富“双赢”目标。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工作,拆除废旧杂房、旱厕300余栋,新建村级卫生公厕7座,改建户用厕所399户。三是加大美丽乡村创建,打造城乡统筹典范。按照“政府引导、村民主体、财政奖补、示范带动”的方式,近年来,共创建市级文明村3个、县级文明村4个,突出村庄环境整治,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四是落实河库保洁责任,保护水源环境安全。全面推行河长制管理,开展巡河专项行动,及时清理河道两岸垃圾,加强入河排污口的监管,开展饮用水源地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河道水质得到有效改善。五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狠抓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科学指导农民用肥,有效减少因化肥造成的面源污染。推进省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示范村建设,农业生态不断发展。

(三)严格考核,整治责任不断增强。制定了xxx镇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为工作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镇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依据综合整治考核办法,采取日常督查与暗访相结合的办法,对整治活动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并将各村进展情况及时通报,实行奖罚,有力促进了各项整治任务的落实。

二、溧阳当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

在溧阳学习的有一站是溧阳市上兴镇牛马塘村。据介绍,位于溧阳市西部的上兴镇牛马塘村,原本是交通闭塞、鲜为人知的小村落。该村20xx年被列为江苏首批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后,紧盯富民强村发展目标,深挖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既保持了“三塘拥田舍,悠然见曹山”的原乡风貌,又形成了独特的乡村振兴“新样板”。

今年该村成为外地游客的网红“打卡地”。在村史馆中,了解到牛马塘村在实施特色田园乡村前,邀请了专家通过前期走访、政府商议、村民讨论、学者评审等程序,立足牛马塘实际,规划时通盘考虑了村里的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细致科学规划,深入分析优劣势,最终确定了“以中华薯文化特色文创农业为基础,以山水田园和乡村生活为载体,以乡村民宿、田园体验、文化驿站和文创活动为纽带,带动村一二三产业共同发展,打造以特色农业、田园生活、民宿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具有传统意蕴的乡村居所”的发展定位。究其乡村振兴在牛马塘村能成功的本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有效开展是分不开的,据介绍,牛马塘村在建设过程中,一方面加大对现有生态资源的保护,竹子、古柏、榉树等原有植被都尽可能保留,适当点缀之后变成了老人乘凉、孩童嬉戏之地,不仅有效节约了人力、物力和财力,更留住了原生态的“村味”和“乡愁”。另一方面则加大对“脏乱差”环境整治,铺设污水管网、修建河堤驳岸、整治黑臭水体、新建垃圾岗亭、推行垃圾分类,在全面改变环境面貌的同时提高了村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以此不断提高绿水青山的“颜值”来实现金山银山的价值,让绿色成为乡村振兴的最浓底色。

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存在的问题

在学习观摩了溧阳先进经验以及对我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进行了调研后,我认为现阶段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现象依然突出。一是受不良习惯和落后观念影响,很多村民随地乱丢垃圾习以为常,建筑垃圾随意遗弃。路边、沟渠、河岸及屋前屋后成了垃圾场,塑料袋、纸屑、果壳等垃圾四处散落,村民盖房产生的废弃材料在房前屋后长期乱堆乱放,形成“垃圾围村”现象。二是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动物粪便和冲洗圈舍的污水随意排入露天沟渠,农户生活污水未经处理随意排放的问题仍然相当普遍。

2、垃圾收转运体系建设滞后。一是配套设施严重不足。垃圾箱、垃圾池、垃圾转运车辆少,满足不了现实需求,形成面上垃圾长时间堆放不能及时清运。二是垃圾终端无害化处理难解决。由于垃圾终端处理规划布局滞后,因环境制约我镇无法建立垃圾填埋场,垃圾面临就地还是外运处理的两难局面。

3、废旧杂房、旱厕拆除难度较大。大量危旧废弃不用的杂房、旱厕、残垣断壁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和村民生活质量的改善,特别是有的村庄旱厕林立,露天敞开,臭气熏天,加上村民拆旧意识不强,等待观望,拆除难以到位,严重制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有序开展。

4、资金投入保障难以到位。随着整治工作的深入,资金需求量不断增加,预算投入与实际所需资金差额较大,导致环卫硬件设施不全,保洁员不敢多聘。目前,涉农资金整合难度较大,多渠道投入机制尚未建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资金投入缺口很大。

5、舆论引导和长效管理机制不健全。一是缺乏接地气的宣传媒介,对农民群众的环保需求缺乏有针对性的宣传,没有考虑到农民的接受能力和生活习惯,不够深入人心,起不到共鸣作用。二是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参与程度不高,环境整治工作存在上边热、下边凉的现象,认为环境整治是政府的事,只当旁观者,不当参与者,既不主动作为,也不支持配合,等靠要思想严重。三是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尚未形成,主体不清、责任不明、问责力度不大。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很少问责干部,导致一些村重视不够,推进不力,效果不佳。

四、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建议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以来,取得了一些成效,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随着整治工作的深入推进,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会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保持工作定力,守正笃实,久久为功。

(一)规划引领,示范带动。一是科学规划,因村施策。坚持“无规划不建设、无设计不施工”的理念,发挥规划的先导性作用和基础性地位,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全面开展村庄布局规划、村庄整治规划,并做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鼓励推行多规合一。要在学习先进经验基础上,深入群众,充分吸取环境整治的意见和建议,制定适合本地乡村环境整治的工作方案,明确优先建设的重点村和中心村,确定整治重点和时序。要根据各地民俗、经济水平和农民期盼,科学确定各地区整治目标任务,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二是示范带动,精准发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特别是在起步阶段不可能面面俱到,要通过以点带面,先行先试、示范带动,促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整体提升。按照“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平台,以农村综合环境整治为重点,实施青山绿水建设工程,辐射带动全镇各村开展整治工作。注重乡土味道,保护乡情美景,让村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二)政府主导,村民主体。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各村要充分认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对有关工作的统筹安排。要强化政府主体责任,明确牵头责任站所,统筹安排年度工作任务,为工作持续开展提供组织和政策保障。要加强对各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指导,建立联动机制、分工明确的协调推进机制,整合资源,共享信息,形成工作合力,职能站所要经常开展监督检查,及时掌握各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有关情况,确保农村突出环境问题得到及时发现和解决。进一步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利用村民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及时报道工作动态,宣传报道好典型、好经验、激励先进,曝光问题、鞭策后进,真正把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形成人人关注农村环境的浓厚氛围。二是充分发挥村民在村庄整治中的主体作用。要动员广大群众主动参与,变“要我干”为“我要干”。通过召开群众大会、加强村组干部学习培训、组织到外地考察等形式,使农村环境整治政策家喻户晓,让村民亲身感受村庄整治的变化和好处,激发广大村民内生动力。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在主动搞好自家环境整治工作的同时,组织村民投工投劳。如牛马塘村探索垃圾分类积分制,可在爱心超市等兑换日用品,将垃圾分类和农民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吸引农民积极参与,很有借鉴意义。

(三)突出重点,扎实推进。一是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做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垃圾减量是首要。传统的“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集中处理方式,虽然直接成本最低,但是运输成本、生态成本、用地成本、资源利用成本全部加起来的代价很大。对大部分农村来说,只有从源头减量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次到溧阳学习考察,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做好农村垃圾分类,得立足农村实情,多想接地气的好招。城乡生产生活环境和垃圾成分不同,比如瓜果皮、剩饭菜等易腐垃圾,城市很头痛,而农村恰恰可沤肥再次还田。有的地方将农村垃圾分为“可腐”和“不可腐”,最大程度方便村民理解,再通过保洁员的二次分类,少部分来自城里的垃圾如塑料、玻璃、金属制品、电池等可运回城里回收处理。这样一方面减少垃圾总量,另一方面也将极大地降低转运成本。二是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村庄要建立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居住比较分散的地方,应建设户用污水处理设施。我镇有些地方农村住房分布较散,住户之间距离很远,用集中式污水处理很不经济。建议结合农村生产生活的方式,采取分散式、低成本、易管理的方式处理,解决好农村污水转化利用和处理问题。自己的污水处理设施建在自家院子里,村民会更加爱护,维护费也大大降低。三是示范推动农村“厕所革命”。小厕所,大民生。厕所问题不仅关系农村环境的改善,也关系到社会文明进步。要坚持以户改厕为主,建公厕为辅的原则,按照重点区域优先改、整合资源集中改、农村旱厕整村改的要求,尽快明确改厕方式、流程、质量标准等,统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大力推进传统旱厕改造,要完成重点区域农村废弃不用旱厕拆除工作。不断增加有效投入和专项资金补贴,严格考核奖补,提高广大村民改厕积极性,解决村民愿改不急改的问题。因地制宜示范建设无害化公厕,搞好农村公厕的建设和管理,方便群众和过路行人。加强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衔接,将厕所粪污、畜禽养殖废弃物一并处理并资源化利用。

(四)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在当前经济增长压力加大,财政增加困难的情况下,确保政府资金投入力度非常重要。应继续以政府主导、集体补充、村民参与、社会支持的投入机制,保证整治工作的资金需求。积极争取财政专项资金,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和涉农环保资金,统筹安排、形成合力。科学合理运用财政补助资金,加强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的监督,创新补助方式,提高资金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进一步规范用活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调动广大群众筹资筹劳,通过“以奖促治”、“以奖代补”等措施,运用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

农村环境调研报告 篇6

农村环境保护不仅是关系到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面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体现。根据市农委《关于转发〈关于开展农村环境现状大调研的通知〉的通知》(忻农发

[2012]39号文件精神),为深入了解我县农村环保工作的基本情况,2012年5月,我们对县里三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农村进行了走访调查,对村容村貌整治、垃圾和污水处理、畜禽便无害化处理、面源污染、饮水安全等方面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直观的了解,就进一步防治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污染,综合整治乡镇环境,提高村民的生活环境质量,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农村环境概况

在调查中感受到了我县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自来水入户工程、饮水安全工程、路面硬化绿化工程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都明显地改善了农村现有的生活环境。但因我县近年来大力开发铁矿资源,偏重经济发展而疏于环境保护,农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与农村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农村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

二、调研村庄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普遍存在。调研的三个村庄都无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农村生活污水直接流入街道。有两个村庄都存在垃圾乱堆的现象,生活垃圾随处堆放,没有固定回收设施和回收地点,导致农村群众生活环境受到影响。

(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进展缓慢。五里村和刘街村都有养殖户,五里村养殖户均为分散小型养殖户,以养殖鸡、猪、羊为主,没有环评手续,粪便自然排放,没有污染防治设施,经一段时间堆放后施用于农田。刘街村有5户养殖户,比较集中,以养殖鸡和猪为主,建在距村一公里处,粪便全部排入蓄粪池,腐熟后放入农田,对环境没有污染。

(三)农业投入品安全意识淡薄。目前,我县对农药使用已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化肥品种使用上还未有具体管理措施,农民群众图省钱,大多都使用普通化肥,而普通化肥大部分都渗透到土壤和水体,常年施用,对农田及周围环境也有着一定威胁。

(四)环保经费短缺,工作难以维持。三个调研村都没有成立专门的环卫队,原因是没有环保工作经费,只能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垃圾清运,不能做到日产日清,导致垃圾堆放严重,甚至占用道路,安全隐患严重。

(五)矿区环境恶化,污染严重。调研村庄佛光庄,交通便利,矿产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迅速,对村庄的建设投入力度大,道路感化、街道亮化,处处都做到在前面,农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但同时,矿山资源的开发更多地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山

坡植被严重破坏,土层裸露,林地面积减少,主要交通道路两侧粉尘规程严重,尾矿、尾渣、废水乱排乱放,这些已远远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也严重威胁着当地群众的健康。

三、关于解决农村环保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农村环保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是一个系统工程。当前的农村环保工作,决不是一个部门能做好的,应着力在强化基础设施、完善机制、加大投入、加强农村环保力量等几个方面进行:

(一)完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着力解决农村环境热点、难点问题。推进农村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的调整,完善农村污水、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认真做好应用水源地保护、畜禽养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垃圾、畜禽养殖污染无害化处理技术,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二)强化责任,密切配合,完善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综合决策机制。一是强化各部门对本行业和本系统有关农村环境保护的责任;明确资源开发单位、法人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对各个环保责任主体实行严格的考核、奖罚制度;各级政府和村组要编制生态环境规划,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计划。二是各部门要积极协调配合,通力协力,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积极配合,建立长效工作联动机制,形成分工明确,协调有力,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三)以政府支持为主,逐步增加社会环保投资渠道,切实加大农村环保投入。一是政府应每年安排一定农村环境保护的财

政预算,确保资金到位;可安排一定比例的排污费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环境保护;加大对重要流域和水源地的区域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二是采取政策倾斜,对于环保类项目及其他环保设施完善的企业优先考虑资金补助。三是调整财政投入结构和方式,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多种类投入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对农村生态、公益事业的投入;探索资源有偿使用、区域生态补偿等方式,建立和完善多元化投融资渠道。

(四)加强基层环保力量,强化农村环保舆论引导。逐步设立农村基层环保机构,在乡镇政府建立环保检查员制度,不断加强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教育,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调动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广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

(五)做为农委,应加强农村能源的推广和实施,尤其是推广“三沼”的综合利用,使废水、废物变废为宝后,流向农田,净化环境的同时,为群众带来便利和实惠。

代县农业委员会

农村人居环境报告 篇7

汪洋指出,近年来,广西以农村垃圾治理为突破口,大力开展“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梯次推进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幸福乡村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各地要重视学习借鉴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从各自实际出发,着力解决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突出问题。在优先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条件的基础上,集中力量解决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改厕等问题。积极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科学规划,注重体现农村特色、乡土味道、民族风情,保留田园风貌。加强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

汪洋强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实现协调发展的迫切要求,要建立“省负总责、县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落实好县一级的主体责任。要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尊重农民意愿,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要探索多种形式的治理模式,调动多方面力量增加资金投入,形成效果明显、经济可行的可持续长效机制。要通过试点试验,积累经验,形成示范,积极在面上推开。

农村人居环境报告 篇8

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不断进行并取得了较大进展,农村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然而我国农村信用环境建设仍然是新农村建设的薄弱环节,农村信用体系有待完善,农村经济主体的信用意识不高,极大的影响了金融更好地服务“三农”。建设农村信用体系,对于提高农民的信用意识、降低农村信贷风险、解决农民融资难问题,完善的农村信用环境作用重大。完善的农村信用环境可以改善和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了深入研究农村信用环境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笔者结合目前农村信用环境的现状,具体探讨了改善农村信用环境的方法,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一、农村信用环境的现状

1.农村经济主体的信用意识不容乐观

一方面,乡镇企业信用欠佳。当前多数的农村乡镇企业经营管理方式落后,仍然采用家族式粗放管理方式,财务报表数据准确性不高,企业经营能力差,还贷能力差,还贷意识不高,拖延还贷期限的现象普遍。另一方面,农户冒名顶替联保贷款仍然存在,一些农户缺乏诚信意识。

2.县域相关各方协作配合难度大

受资源条件的限制,银行间、银行各部门间信息沟通存在问题,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出现银行与客户信用信息不对称。农村信用社服务的客户群体范围大,对拖欠贷款户的诉讼难度大,阻碍农村信息体系的建立,一些欠贷户投机取巧,拖延还贷时间。

3.相关信用配套机制建设滞后

第一,农村的担保机构和保险公司较少,特别是农业和林业发展缺乏风险保障的支持,涉及农业生产环节的险种少,农村相关产业发展缺乏信用风险分担机制。第二,农业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政府应给农业生产方面的贷款适当的财政贴息或营业税减免等风险补偿,但是这种风险补偿机制落实较困难。第三,农村债务人的财产配套设施缺少产权登记、等级评估等,不利于司法的执行。

二、改善农村信用环境的对策

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农村工作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发展这一主题,不断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着力建设农村信息体系,不断探索改善农村信用环境的有效方法。

1.形成地方政府牵头的工作机制

农村信用环境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涉及的利益方众多,需要多方主体一起参与共同完善农村信用环境建设。现阶段我国农村征信基础薄弱,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对于此,政府应尽快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加强对征信管理,健全农村信用信息征集机制。以政府为主导,加强政府、银行、企业之间的合作,帮助政府建立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系统。一方面,通过与银行合作,建立涉农金融机构的农户信用档案,将农户的具体信贷业务信息情况纳入征信系统中去。另一方面,对于一些还没有相关银行信贷业务的企业,通过与企业合作,征集这些企业的基本信息、财务信息和生产经营的情况,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建立企业征信系统。

2.推动担保体系的建立农村担保机构和保险公司较少,影响了农村的信用贷款。这就需要政府牵头组建一些符合县域农村经济发展需求的政策性担保公司,或政府与其他具有一定信用基础的经济主体共同出资,按照正规程序注册设立担保机构,从而为诚实守信的农户提供担保服务,为其分散和化解信用风险。同时可以借助一些基层组织的力量加强对农户贷款与还款的管理,约束贷款者拖欠还贷行为,降低贷款者的违约风险,强化基层组织的服务职能,为营造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作出努力,帮助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

3.完善农村信用评价体系

完善农村信用评价体系,可以提高对农户信用状况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性,可以很好的促进农村信用环境的改善。完善农村信用评价体系需要广大农民的积极配合,广大农民应该自觉提供完整、准确的信息资料,帮助金融机构建立包括农户基本信息、贷款信息、还款信息以及交易信息等方面信息的综合信用评价体系,进一步规范农村经济主体的信用评价工作。完善农村信用评价体系包括完善农户信用评价和企业信用评价两方面的内容。完善农户信用评价要以农户的信用档案为落脚点,根据农村经济发展实际,针对农村经济的特点,将信用评价与信用评分有机结合,从而建立科学规范的信用评价体系与信用评分标准,使得农户信用评价更加客观、公正与科学。完善企业信用评价可以对乡镇微小企业进行信用评分,让县域企业参与信用评级,要提高涉农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与管理能力,加强中介机构、金融机构和乡镇企业的合作,实现三方的共赢。总之,农村信用评价体系要以农村经济主体的信用档案和信用评价为基础,围绕文明户、文明村、文明乡镇开展工作,进一步推动“文明户”“文明村”“文明乡镇”创评活动,逐步规范和完善创评活动的标准与程序,充分利用优秀典范的带动作用,带动整个农村信用环境的优化。

4.健全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

根据贷款者的守信情况,采取一些方法进行相应的激励或惩戒,让守信的个人或企业得到优惠和便利,让失信者为其失信行为付出一定代价,可以增强农村经济主体的信用意识,形成良好的信用行为。对信用较好的用户实行贷款优先,贷款利率给予一定的优惠,适当简化去贷款程序,让这些守信者体会守信的好处,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信用。农村信用体系中没有明确的法律规范对失信行为进行约束,一些人对此抱有侥幸心理,拖延还贷时间,为此,政府部门必须相应的完善这方面的法律体系,将这些失信行为纳入到法律规范中,短期内不予其贷款支持,提高失信成本,让他们认识到失信是要付出代价的,从而改变信用观念。通过相应的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可以让农户自发、主动的做到守信,促进农村信用环境的改善。

5.构建全方位的诚信教育体系

首先,诚信教育不仅需要金融机构的努力,还要靠地方政府、相关教育部门和基层组织的大力宣传,这些机构或部门都是诚信教育的主体,他们应该自觉的在日常工作和活动中融入诚信教育宣传的内容,大力开展诚信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农户的诚信意识。其次,要开展形式多样的诚信教育宣传活动,贴标语、挂横幅、发传单的宣传方式与实际结合不够,宣传效果不明显,所以应该深入群众实际开展诚信教育宣传,开展一些诚信行为活动,面对面的对广大农民进行诚信教育,提高诚信教育实效。最后,诚信教育的内容要完善,诚信教育范围要广。可以农民日常生活的诚信行为基础,用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正反面实例来做诚信教育的宣传,将农户的信用记录、信用档案以及异议处理等纳入诚信教育内容中去。诚信教育不只是针对某个人或某些人而进行的,而应该是针对广大的农民,要将诚信教育深入到每家每户,提高每户每人的信用意识,形成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创造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结论

发展农村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农村金融信贷服务可以为农村经济主体提供资金保障,为支农服务,但金融机构的支农服务需要良好的信用环境。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和金融管理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农民的诚信意识,完善农村信用体系,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建设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使得农村金融能够更好的服务“三农”工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作者单位:宜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上一篇: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材料下一篇:一塌糊涂是褒义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