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保护现状调查报告

2024-09-05

农村环境保护现状调查报告(精选10篇)

农村环境保护现状调查报告 篇1

一、目前农村的环境状况

近几年来,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农村现代化产业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但是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同时,却没有注意保护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我们村之所以称为棠村,是因为村子里有很多的池塘,前身为“塘村”,池塘主要用来养鱼。在我小的时候,池塘里的水还是很干净的。但是这几年,池塘里的水质污染已经十分严重,池塘里已经无法再用于养鱼。池塘已经荒废,成为了一个个大型的垃圾场。水面经常发出一阵阵的恶臭,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一些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都直接排放到池塘里。尤其是这几年,柑橘的价格十分不好,很多人都是直接将一车车的桔子直接倒在池塘里。此刻一眼望去,池塘表面都是成堆的烂桔子。还有个原因就是村民们对于病死的家禽,小猪等处理办法不好,大多扔在池塘里。于是,飘过池塘边的人经常能够闻到一股刺鼻的腐尸味。

推荐:村里相关部门要及时给村民们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告诉他们环境污染已经造成的严重后果。同时,清理池塘里的各种垃圾,对往池塘里倾倒垃圾的村民进行罚款。争取早日使水质得到恢复。

二、白色污染

在农村里,很多地方还没有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政策。因此,塑料袋,塑料盒使用状况还是比较严重的。个性是在农村里,很多塑料袋,塑料盒都是不可降解的。随处可见各种花花绿绿的袋子。这些袋子大多有毒,如果用来装食物则其中的有毒物质会一齐进入口中,危害人的健康。不仅仅如此,由于这些盒子,袋子大多不可降解,完全分解需要好几百年的时光。如果它们散落在土壤里,会使土壤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从而抑制了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农作物的减产。若牲畜吃了这些塑料品,还会引起牲畜的消化道疾病。

推荐:农村要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规范塑料袋的使用来源。提出用布袋或篮子购物。对于使用过的塑料袋要统一回收处理。

三、空气污染

在农村里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把很多垃圾直接进行焚烧处理。而这些垃圾中通常包括很多塑料制品。因此,若直接燃烧会给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塑料焚烧时,会产生超多的黑烟以及刺激性气味,其中包含了很多的有毒物质。长期吸收这样的空气会给人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

推荐:对于生活中的各种垃圾应当进行分类处理,能够回收的要进行回收。对于塑料制品更不能直接焚烧,应当统一回收进行处理。

四、农业污染

这是一种农村特有的污染,它主要来源于农业措施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它们的残留物被雨水淋溶后随径流进入水环境,以及水土流失一齐被带入水环境。农药,化肥的超多使用以及污水灌溉和集约化养殖场的污染是其根本来源。一些不可分解的农药还会随蔬菜等进入人体,给人体造成必须的损害。还有一些未经处理的死家禽,牲畜等的尸体直接丢弃在土壤里,他们携带的病菌,病毒进入水中,土壤中则产生生物污染,最后危害的还是人类的健康。

推荐:尽量使用能够分解的农药,不要过多使用化肥,农药,对于病死的家禽,牲畜不要随意丢弃。应当统一进行合理的处理。

透过这次调查,我对自我村子里的环境污染状况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我深受启发:我们居住在这片土地上,我们就应保护好它,受益的还是我们自我。我们就应从此刻做起,从自我做起。并且号召更多的人一齐来保护环境。

农村环境保护现状调查报告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按新昌县地理环境、经济水平和人口数等因素随机选择5个乡镇 (不含城关镇) , 每个乡镇选择4个行政村作为调查点, 每个行政村选择5户进行入户调查。

1.2 方法

采用统一的调查表, 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通过现场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观察、现场监测等方法, 获得监测点基本情况、主要经济收入、垃圾与污水处理、厕所与粪便处理、环境卫生、病媒生物、土壤污染 (蛔虫、铅、镉) 等信息。蛔虫卵检测采用饱和硝酸盐漂浮法, 铅、镉含量的测定按照《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7141-1997) 。

1.3 统计分析

采用Excel 2003进行数据整理, 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新昌县基本情况

新昌县农村人口数27.05万人, 占全县总人口的61.62%, 农村户数10.45万户, 占全县总户数的61.83%, 上一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14 609元。农民经济来源以种植业为主 (80%) , 其次为工业 (15%) 及外出务工 (5%) 。全县有垃圾处理厂1个, 每天实际处理垃圾260吨, 覆盖县城20万人, 农村23.9万人, 处理方式为卫生填埋。有污水处理厂2个, 每天实际处理污水100 300吨, 覆盖县城10万人, 农村2万人, 处理工艺为一级处理。

2.2 调查村基本情况

调查村共7 227户, 18 763人, 其中常住人口12 915人, 占68.83%。村内道路均进行了硬化, 其中全部硬化占85%, 部分硬化占15%。村民饮水主要为集中式供水 (91.55%) 。使用卫生户厕5 582户 (77.24%) , 非卫生户厕445户 (6.16%) , 使用公共厕1 190户 (16.47%) , 卫生户厕全部为三格式。共有公厕59座, 村均2.95座。

2.2.1 垃圾处理情况

调查村垃圾包括生活垃圾, 工业垃圾及养殖业垃圾。生活垃圾统一实行户集、村收、镇运、县埋。共有垃圾桶275只, 村均13.75只。有5个村有工业垃圾, 均来自轴承粗加工业, 处理方式为再利用。2个村有养殖业垃圾, 也实现了再利用。

2.2.2 污水处理情况

调查村每日生活污水排放量在10~30吨不等, 随意排放占70% (14/20) , 通过明沟排放占20% (4/20) , 管道排放占10% (2/20) ;排放至坑塘占85% (17/20) , 排放至农田占15% (3/20) ;有5个村产生工业污水, 产生量2~5吨/日;2个村产生养殖业污水, 产生量为0.4~0.5吨/日, 工业污水及养殖业污水均为直接排放。

2.2.3 环境卫生管理

调查村都设有专职或兼职保洁员, 共有专职保洁员12名, 兼职保洁员44名, 设有专职保洁员的村占50%。各村均制定了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开展环境卫生相关宣传教育。进行了专门规划村占5% (3/20) , 每年环境卫生经费投入0.5~4万元不等, 平均每村1.78万元, 见表1。

2.2.4 病媒生物控制

调查村均开展了灭鼠工作, 其中18个村每年开展1次, 2个村每年开展2次, 投药点150~1 000个不等, 平均434点/村;共4个村开展灭蟑工作, 每年1次, 投药点200~500个不等, 村均358点。灭蚊蝇工作均未开展。

2.3 调查户基本情况

入户调查100户, 总人口354人, 常住人口264人。共有高血压7人, 脑卒中1人, 无糖尿病、冠心病、恶性肿瘤等病人。近两周有4户家庭成员出现腹泻, 共计4人次;6户家庭成员出现腹痛, 共6人次;5户出现发热, 共6人次。家庭饮用水均为集中式供水, 用水量2~10吨/月不等, 平均4.82吨/月。饮水习惯均为喝开水, 饭前便后都洗手占81%, 饭前洗手占17%, 便后洗手占2%。庭院环境卫生干净占53%, 室内卫生干净占67%。

户主文化程度主要为初中 (53%) , 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28%, 小学为19%, 无文盲;上一年度平均家庭收入1~26万元不等, 户均5.33万元;医药费支出0~2万元不等, 平均0.15万元。不同文化程度家庭卫生情况及行为习惯亦有不同, 见表2。

2.3.1 厕所与粪便无害化

家庭厕所类型主要是三格式卫生户厕共90户, 其次是公共厕所共8户, 非卫生户厕2户。厕所位于室内71户, 院内21户, 见表3。

2.3.2 生活垃圾和污水

生活垃圾丢弃至垃圾箱/池占93%, 丢弃至房子周围的固定点占7%。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占28%, 明沟56%, 暗沟6%, 管道10%。污水排放至河流占2%, 坑塘占67%, 农田占28%, 随意排放占3%。

2.3.3 病媒生物孳生地

房屋周围有柴草垛占89%, 有污水沟管占88%, 有垃圾堆放点占25%, 有水厕/旱厕占15%, 有鸡、鸭或鹅圈占14%, 有猪圈占10%, 有死水池 (塘) 占4%。厨房面积3~30m2不等, 平均14.25m2。发现蟑螂27户共49只, 活卵鞘45户共98只, 蟑迹80户共173处, 有鼠迹36户, 有苍蝇79户。家庭周围有积水容器61户168个, 有阳性容器13户18个。

2.4 土壤检测结果

监测村各采集1份农田土壤用于蛔虫卵、铅、镉污染情况检测。土壤采样点海拔119~395 m不等, 平均高度242.3 m。砂土占40% (8/20) , 壤土占50% (10/20) , 粘土占10% (2/20) ;干性土壤占75% (15/20) , 潮性土壤占25% (5/20) ;少量根系占95% (19/20) , 中量占5% (1/20) 。土壤pH值4.27~6.99不等, 平均pH值为5.12。土壤蛔虫卵检出率为5% (1/20) , 蛔虫卵数为6个/克, 其中活卵4个/克;土壤中铅含量3.04~49.8 mg/kg, 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 15618-1995) [1]一级标准有8份, 二级标准12份。土壤中镉含量0.04~0.37 mg/kg, 符合一级标准有11份, 二级标准8份, 三级标准一份。

3 讨论

环境是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中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体[2]。环境卫生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本次调查显示, 我县农村环境卫生即有亮点, 也有不足。调查村道路全部硬化占85%, 部分硬化占15%;集中式供水占91.55%。各村均有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平均每村卫生经费投入达1.78万元/年。平均每村有保洁员2.8名, 生活垃圾统一实行“户集、村收、镇运、县埋”工作模式。集中式供水覆盖率达91.55%, 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7.24%, 与周边县市差别不大[3,4], 但已显著高于国家平均水平[5]。农田土壤铅含量均符合标准, 镉超标率为5%, 显著低于泸州及湖州等地的报道[6,7]。然而, 全县污水处理厂只覆盖农村1万人, 农村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及养殖业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坑塘和农田;100%的家庭周边有病媒生物孳生地, 发现有鼠迹、蟑迹、苍蝇、蚊虫的家庭分别占36.00%、83.00%、79.00%和13.00%。5%土壤检出蛔虫活卵等, 这些问题将导致水体和土壤污染, 给虫媒传染病流行及寄生虫病发生埋下隐患。

近年来, 新昌县通过大力开展农村“四改一拆”、“千村示范, 万村整治”、建设“清洁家园”、“卫生村、镇”等工作, 农村环境卫生水平在短期内得到大幅提高。本次调查亦显示, 户主文化程度高的家庭, 庭院卫生、室内卫生及垃圾丢弃习惯等均要好于文化程度低的家庭。这说明, 要提升农村环境卫生, 一是要大力开展农村卫生示范村等创建工作, 二是要建立持续可运行长效管理机制, 以强化巩固创建成果, 三是要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 提高村民知识水平, 使百姓逐渐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为百姓创建清洁卫生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标准司.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S].1995-01-01.

[2]陈学敏, 杨克敌, 衡正昌, 等.环境卫生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

[3]钟康义, 虞精明, 叶倩, 等.桐庐县农村环境卫生现况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 2014, 26 (2) :176-178.

[4]张润松, 刘锦卫, 陈春华, 等.嵊州市2012年农村环境卫生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 2013, 25 (8) :63-64.

[5]陶勇.中国农村供水与环境卫生及其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J].中国健康教育, 2005, 21 (8) :580-583.

[6]陈江, 张海燕, 何小峰, 等.湖州市土壤重金属元素分布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J].土壤, 2010, 42 (4) :595-599.

农村环境保护现状调查报告 篇3

关键词: 班班通 农村中学 信息化 远程教育

一、研究的背景

新世纪以来,教育部在基础教育领域开展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和“校校通”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这些信息化工程的建设与实施,大力推动了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取得了显著成果。经过多年努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普遍开设,“校校通”工程目标基本实现,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目标基本实现。学校有了网络环境,配置了信息化设备后,如何使用这些设备,将信息技术充分融入学校的日常教学,真正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当前学校改革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新任务。教育部提出:扩大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覆盖面,进一步提高应用水平,努力实现“班班通,堂堂用”,促进优质资源共享。这为完成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新任务指出了方向。为落实教育部“班班通”的意见,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深入展开,各地正积极开展“班班通”工作,进行区域规划,建设及教学实施。

二、民勤实验中学现代信息技术设施与问卷发放情况

民勤县实验中学是一所市级示范中学,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从总体来说,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和同类学校,安装有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室2个;安装有班班通的教室48个;教师办公室人均配备一台计算机;网络中心一间,校园千兆网已建成,未安装有效的应用服务器,只提供简单的共享服务;大部分教师拥有笔记本电脑。我校在编教师196名,一线上课教师143名,发放教师问卷100份,回收问卷10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95份,有效率为95%。

三、民勤县实验中学在“班班通”环境下教学应用情况调查

1.学校教师对目前我校现代信息技术设备的满意度

随着社会经济突飞猛进地发展,我校的信息技术硬件环境有了很大变化。目前,关于信息技术的硬件设备,学校方面花费了大量的财力和精力组建学校的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电子阅览室等。46.3%的教师认为学校教学硬件设备相对缺乏,不能满足上课的需要,主要原因包括(见表1):42.1%的教师认为学校的硬件设备管理不善,没人维护;31.6%的教师认为学校的设备档次较低,有些软件不能正常使用。

由此可见,我校为顺应时代的步伐,适应信息社会的需求,需大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化,建设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机房、组建学校校园网络等。虽然在学校硬件环境存在一定的问题,信息化设备不足导致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不充分,已经影响了教师的应用,更不用说利用网络进行教研活动了。

2.教师对班班通的使用情况

班班通应用于课堂教学,可以使教学活动集文字、图像、动画等信息功能于一体,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

由表2可以看出,我校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情况确实很少,经常使用的只有5.2%的老师,有9.5%的老师从来没有使用过,有69.5%的教师表示只是偶尔使用一些。通过笔者了解,部分教师偶尔使用一下,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室进行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只是简单的“黑板搬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体现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越性。

3.教师使用信息化教学软件的情况

教师在信息技术课件的开发与研制方面都是比较困难的,通过访问了解到,好多教师的教学课件都是从网上下载或者拷贝别人的。很少有老师自己制作课件,许多老师只会做简单的PoerPoint(PPT),更谈不上使用Premiere Pro和Flash制作视频和动画课件了。对教师会使用的软件进行调查,(见表3):90.5%的教师会使用PoerPoint,21.1%的教师会使用Authorware,仅有10.5%的教师会使用Flash,25%的教师会使用Photoshop。由此可见,好多教师只会制作简单的PPT课件,其他软件都不会使用,更不用说设计出优秀的课件了。

由表3可以看出,我校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能力还很欠缺。因此,教师在这方面的能力需要积极学习,有待提高。

四、结论和建议

1.组建高效的管理机构,并力争与现行教育管理体系相适应,是班班通应用的基础。设备开始配备之初就明确以县教体局作为班班通工程的管理主体,县电教馆承担管理职能,校长是第一责任人,负责对学校班班通应用的管理和督查,保证班班通设备和资源的高效管理和普遍应用。

2.建立互助学习小组。根据各学科的教学特点和对教育技术的应用敏感度不同,成立以学科为单位的互助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主要是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的教师。

3.要加大投资。发展硬件设施的同时,软件环境要紧跟硬件建设步伐,积极开发适合课程本身及学习者需要的软件,让信息技术的优越性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融入教学软件环境。

参考文献:

[1]李玉斌.校本培训:教师培训新模式.电化教育研究,2002,03.

[2]朱新海.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的策略与实践.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9.

课题名称:农村中学在“班班通”教学环境下物理教学策略的研究

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建议调研报告 篇4

一、我市农村环境污染概况

(一)畜禽养殖污染现状近年来,我市农村畜禽养殖得到较快发展,给农村环境带来了沉重压力。据有关部门统计,20xx年全市生猪出栏数达195.7xxxx头、牛出栏数41.6xxxx头、羊出栏数30.1xxxx只、禽出栏数8733.7xxxx只。而这些畜禽粪便至少有三分之二以上未得到利用就直接排放,根据国家环保总局推荐的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系数计算,20xx年我市畜禽污水产生量约为484xxxx吨。畜禽粪便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大大高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许多大中型畜禽养殖场缺乏处理能力,只能将粪便倒入河流或随意堆放。这些粪便进入水体或渗入浅层地下水后,大量消耗氧气,使水中的其他微生物无法存活,从而产生严重的“有机污染”。我们在调研中还发现,有些养猪场未经规划建在乡村水源的上游。畜禽粪便要经自然晾晒15天,臭气熏天,蚊蝇滋生,遇有雨水天气,在村庄内四处横流,以致河流、沟渠及地下水源遭受严重污染,不仅造成当地村民饮水困难,而且给村民健康也带来严重威胁。这些已造成政府不投入巨资就无法治理的被动局面。

(二)农药、化肥污染现状

农村大量使用农药、化肥造成了有毒有害物质的大量残留。20xx年,我市化肥使用量2xxxx吨,农药使用量为4130吨。专家指出,过量使用化肥造成的污染惊人。化学肥料施于土壤中,被农作物吸收的只是其中的极小部分,大部分在雨水的作用下渗透到地下,污染地下水,将导致水中的硝酸盐、亚硝酸盐过多,容易引起食道癌、胃癌等消化系统的癌症。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土壤的有害物质残留非常严重,对环境生物和人类产生不良影响。调查表明,癌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与农药化肥使用量呈平行关系,农村中40—50的儿童白血病患者,其发病原因是农药残留的化学物质。

(三)农村生活污染现状

首先表现为垃圾数量越来越多,以保守估计,按每人平均每天产0.25公斤垃圾测算,我市农村每天将有425吨的垃圾产生。据统计,20xx年全市污水排放量约为2518xxxx吨,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为1012xxxx吨。其次农村生活垃圾的成份也呈多样化的趋势,除了常见的塑料制品外,有机磷成份也明显增加。许多×××的垃圾向农村运送扩散,而大部分农村并没有最基本的垃圾填埋处理场地,广阔的天地成了垃圾的天然排放场,严重影响到农村土壤、水源和空气的质量,不仅损害农民健康,危及农民生存,最终将危及城市的环境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造成我市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由于监管不力。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既无规划,又缺乏环保监督检查力量,环保指标没有纳入有关部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未建立起以问责制为核心有效的监管机制,由此造成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管理上的`缺位。

二是由于农村环境治理资金匮乏。据了解,在乡镇级还没有设立环保专项基金,乡镇的环境治理经费主要从县级环保治理基金和乡镇财政中支出。由于目前经费紧张,因此,用于乡镇进行环境治理的资金难以落实,乡镇环境治理难以保证,更谈不上乡村环境的治理了。

三是群众环保意识差,加之社会宣传不到位,使广大农民甚至城市居民都没有认识到农村环境污染的严重危害性,造成对已发生在身边的污染问题熟视无睹,听之任之。

三、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立环保责任制。把环境保护纳入政府任期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将农村污染防治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和建设项目投资计划,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二)合理布局畜禽养殖场(点),治理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染。对畜禽养殖场进行总体规划,规划后在区外新建的畜禽养殖场必须限期予以拆除,规划前已建的区外畜禽养殖场必须于20xx年底前治理达标,未按期达标的一律搬迁或关闭。推广畜禽养殖业粪便综合利用和处理技术,对规模化的畜禽养殖场必须要有一定的综合利用和污染处理设施,实现畜禽粪便全部综合利用或废水达标排放。

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篇5

1.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农村有3亿多人喝不上干净的水,其中超过60%是由于非自然因素导致的饮源水质不达标;农村人口中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的恶性肿瘤死亡率逐年上升,等等

2.原因分析

与城市系统、严密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相比,农村环境规划在农村难见身影,农村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欠缺。致使农村环境保护形势越来越严峻,环境监测、环境监理和环

生产、工业三大污染。生产、工业三大污染。从生活污染来看,由于农村很少有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再加上农民环保意识的缺乏,生活垃圾随手乱扔,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从生产污染来看,农民在使用化肥、农药上缺少科学性.流失的化肥、农药和随手扔掉的农药瓶,很容易造成水体和土壤的污染。从工业污染来看,国家对环保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城镇的环保“门槛”也越来越高,那些高污染、高能耗的工业企业很难在城镇立足.于是转向广阔的农村.也正因此,农村的环境正在不断恶化

3.应对措施

加强宜传引导,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常言道“唯有净土,才有洁食”。我们要以转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为核心,提高农药化肥有效利用率,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大力发展有机、绿色生态农业,确保“米袋子、菜篮子”食品安全。归根结底,造成农村环境污染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人们的重视程度不够,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生态新农村的建设。我们应加大农村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农民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引导他们清洁生产、文明生活。可以通过环境替示教育这一有效形式,用身边的反面案例,使广大干部群众从内心深处受到震撼和教育。抓住新农村建设的大好机遇,把“环境怡人、村镇宜居”理念充实到“村容整洁”的总体要求中,抓好改厨、改厕、改圈及沼气池建设,让农村的村容整洁起来,乡风文明起来,居住环境怡人起来。

构建保障机制,提高农村环境质量。

农村环境保护现状调查报告 篇6

崔亚利

摘要:针对目前黎城县农村环境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深入分析成因的基础上,从完善体制、机制方面、提高农民环保意识方面、示范带动整体方面和加强工业污染治理方面等方面提出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 黎城县;农村环境保护;对策

引 言

近年来,黎城县不断加大农村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力度,重点开展了农村饮用水的保护工作,村镇生活垃圾和工业企业的治理,实施了农村沼气和改厕工程,部分农村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是农村环境“脏、乱、差”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农村生活污染、面源污染还相当严重,农村畜禽养殖污染也没有得到有效治理,农村饮水还存在安全隐患,农村生活污水没有得到有效处理。随着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必须高度重视农村环境整治,进一步提高对农村环境保护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一、农村主要存在的环境问题

1、饮用水安全问题

黎城县农村饮用水不安全的人口占22.8%,饮用水水质超标集中在总大肠菌群指标。主要影响饮水安全的环境问题有:(1)水源

井供水设施简陋,缺少必要的卫生隔离防护措施和保护标志,卫生条件差,造成污水渗入水井;(2)农村生活污水无序排放,供水井周围有厕所、畜禽场、垃圾、农田等,受雨水洗刷极宜渗入水井,使地下水水源受到污染;(3)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

2、农村生活环境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农村生活垃圾得不到有效处理,脏乱差现象突出。黎城县农村人口年产生垃圾约137.98万吨,各个村庄基本都实现了垃圾集中收集和清运,但是,最终仍以“垃圾堆“的形式散布在山涧沟渠中;(2)生活污水未能有效收集处理。黎城县污水处理厂已建成并投入运行,但辐射范围小,仍有80%的村庄没有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生活污水随意排放;(3)农村厕所条件简陋,卫生条件差,蚊蝇聚集,病菌滋生,会带来疾病传播;(4)农村灰尘漫天飞舞,既有公路扬尘,也有工矿企业的污染及村民取暖、烧饭等。

3、畜禽养殖污染

黎城县畜禽养殖业主要为养猪场、养羊场和养鸡场。80%以上的农户有传统的养殖习惯,养殖方式仍以散养为主,造成畜禽粪便还田的比例低、危害直接。同时,畜禽粪便造成地表水的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污染以及大气的恶臭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畜禽粪便中所含病原体也对人群健康造成较大威胁。

4、农村土壤面源污染问题

黎城县共有耕地28万亩,在农业生产工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品,使污染物在土壤中大量残留,导致土地功能衰退,土壤肥力下降,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土壤中农药的残留检出率也较高。另外农业使用地膜、焚烧秸秆等对农业土壤的污染问题也比较突出,规模化畜禽养殖的粪便未经无害化处理直接作为肥料使用也可能对农业土壤造成污染。

5、工业污染

黎城县工业以采矿业和冶炼业为主,铁矿企业的废石和尾矿砂已成为影响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同时,工业烟尘、粉尘的排放严重影响了周围村庄的生活环境,据2008年统计,工业烟尘排放量为4288.37吨,工业粉尘排放量为4884.26吨

6、生态破坏

铁矿开采过度和粗放式经营,造成矿区地表塌陷、水土流失,严重破坏了农村生态环境。

二、农村环境问题的成因

黎城县农村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1、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农村环境保护与建设缺少规范、长期、可操作的考核办法和奖惩措施,重视农村工业发展,忽视农村环境保护。

2、农村环保意识薄弱。农村经济条件比较落后,农民更加迫

切需要增加收益,不愿意开发利用秸秆、人畜禽粪便等资源,而更乐意使用化肥农药,大多数农产品的化肥和农药施用量超过作物实际最佳需要量的15%—30%;另一方面,农民对环境危害的认识不高,缺乏环保意识,没有主动要求环境保护的概念。

3、农村环境建设投入不足,环保基础设施严重滞后。

4、农村环境治理尚未形成合力。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组织领导,缺乏农村环境保护的长效管理运行机制和体制,资金、技术力量分散,农村环境治理的效果还不够理想。

三、解决农村环保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农村环保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是一个系统工程,且农村环境问题成因复杂,许多问题难以在短期内解决,应进行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协调推进。我们认为应着力在组织领导、宣传教育、建立示范点、工业强村等几个方面进行:

1、加强组织领导,部门密切配合。一是强化各乡镇政府和各部门对本辖区、本行业和本系统有关农村环境保护的责任;明确资源开发单位、法人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实行严格的考核、奖罚制度;要编制生态环境规划,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计划。二是各部门要积极协调配合,通力协力,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积极配合,建立长效工作联动机制,形成分工明确,协调有力,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形成“分级管理,部门协作,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农村环保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

制,切实推动农村环保工作领导责任落实、政策措施落实、督查考核落实。三是以政府支持为主,逐步增加社会环保投资渠道,切实加大农村环保投入。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环保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环境治理。

2、加大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环保、农林、建设、水务等相关部门、各乡镇及各个新闻媒体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加大农村环境宣传活动的力度,把保护环境灌输到每个村民头脑中,不断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调动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广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另一方面,通过创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文明村”和“畜禽养殖示范点”活动,规范村民行为,树立良好风尚。

3、重点突破,示范先行。结合黎城县的实际情况,集中财力,按照“示范带动、逐步推开,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建立一批环境优美示范村,逐步推广。一是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继续深入推进“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开展农村饮用水源和供水工程建设。加大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力度,确保城乡一体化供水饮用水安全。二是改善农村人居生活环境。黎城县垃圾处理场已经建设完工,县城相邻的乡镇村庄的生活垃圾,采取“户集、村收、乡(镇)运、县处理”的处理方式,将垃圾回收后,在 5

乡镇设立垃圾中转站,最终运往县城垃圾场进行处理。距离县城较远的乡镇,按照乡镇总体规划自建垃圾填埋场。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对于县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的村庄,将污水纳入县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努力提高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污水处理能力;对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外的村庄,规划建设污水处理站,可以辐射到周边村庄;对于比较分散、经济条件较差的村庄,可采取分散式、低成本、易管理的建设化粪池、污水沼气净化池等方式处理。农村厕所改造,对于有污水处理设施的村镇,采用水冲式厕所,对于没有建设集中污水处理设施的农村,规划以沼气净化池和户用沼气池等方式处理粪便污水。加大村庄绿化、硬化力度,建设村镇园林化特色,实现花园式的文明村镇.三是科学养殖。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宜养区。鼓励散养户种养结合,实现相对集中饲养、污染集中处理,积极引导畜禽散养户向养殖小区集中,改变人畜(禽)混居、人畜共厕现象;鼓励畜禽养殖户根据养殖规模,建造粪便集中堆积发酵处理池和尿液囤积池,实行集中还田使用;引导规模畜禽养殖场生产有机肥、发展沼气和生态养殖。四是治理农业面源污染。要推进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提高农业机械配套水平,全面加快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的推广进程。推广使用可降解农用地膜和耐老化易回收地膜。科学使用农药、化肥,推广种植绿色产品。

4、加强工业污染治理,以发展促和谐。按照“工业强企,工业强村”的原则,鼓励村集体利用土地、森林等资源优势依法与企业合作进行资源开发。积极开展“百企帮百村”活动,不断提高企业所在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加强安全隐患治理力度,在工业污染治理、矿业秩序整顿、安全生产巡逻、生态环境治理、矿山矛盾纠纷解决等方面下大力气,建立“村企合一、村企和谐”的企业发展模式。

作者简介:崔亚利,男,1971年7月出生,工作单位:山西省黎城县环保局,职称:助理工程师 邮递信息:

农村环境保护现状调查报告 篇7

学前期是人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 也是最关键的时期。儿童有了自身语言发生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后, 语言环境对幼儿的语言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这一语言环境主要在于幼儿生活成长的环境, 如家庭、幼儿园等。根据社会交往理论, 幼儿语言的获得是在与成人的语言交往实践中学习的。根据已有研究, 农村留守幼儿语言能力发展不仅存在某些方面的缺失, 而且整体上与非留守儿童相比有较大差距。史爱华2011年对江苏、安徽等26个乡镇的258名6岁留守幼儿进行“前学习能力”测试, 结果表明, 农村留守幼儿普遍缺失倾听能力[1];吴凡等人2009年对湖北省黄冈市8所幼儿园的幼儿进行了测试, 结果表明留守儿童的在语言表现力和普通话听说能力与非留守儿童均存在显著性差异[2], 等等。那么, 农村留守幼儿家庭语言环境状况如何呢?本文拟通过对453名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家长的问卷调查, 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学前家庭语言环境, 并根据这一环境现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一、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家庭语言环境现状调查

根据本课题组对河南省郑州市的两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共448份有效幼儿家长问卷的调研, 问卷结果显示, 在这些家庭中农村留守幼儿高达50.40%, 其家庭语言环境具体情况如下:

1. 父母外出务工形式、时间及监护情况

在农村留守幼儿中, 母亲外出的占66.2%, 父母双方都外出的占51.3%。这些孩子中最小的在1岁左右就被父母留在家中。62.7%的幼儿其父 (母) 亲外出务工时间超过1年, 其中有20.2%的幼儿父 (母) 亲外出务工时间在2年以上。留守幼儿中监护人为祖辈的占到了46.7%, 另外有11.7%的幼儿的监护人是姑姑、姨姨之类的亲戚。

2. 监护人基本情况

16.5%监护人在60岁以上, 47.8%的监护人在50岁以上。86.8%的监护人文化程度为高中或中专以下, 其中文盲的有16.7%, 小学文化程度的有35.5%, 初中文化程度有34.6%。农村留守幼儿母亲的文化程度64.5%为高中以下, 即小学或者初中文化程度。

3. 家庭经济状况

根据问卷结果, 96.6%的农村留守幼儿父母外出打工是为了增加收入, 只有10.5%的家长是为了将来让孩子到大城市生活。85.6%的家长每人月收入在1000—12000之间, 45.6%的留守幼儿父母每月为幼儿支付给其监护人的费用在300元以下。在这些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的家庭中, 能给孩子提供10本以上适合他们阅读书籍的仅有3.1%, 能为幼儿提供5-10本读物的家庭有19.0%, 能为幼儿提供1-5本读物的家庭45.9%, 还有18.3%的幼儿家庭连一本读物书也不能为幼儿提供。

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农村留守幼儿家庭语言环境极其恶劣。长时间与父母不在一起, 语言交往实践的机会要比非留守幼儿缺少很多, 母亲文化程度普遍较低, 不能为幼儿提供亲子阅读机会;家庭经济收入普遍较低, 不能为孩子儿提供丰富的语言实践机会, 不能为孩子购买丰富的幼儿读物;监护人年龄普遍较大、祖辈监护类型较多, 对孩子语言发展不仅不能提供积极帮助, 而且有很多负面影响, 比如不会说普通话、不会用书面语, 与孩子语言交流较少, 教给孩子的都是些老土话, 等等。这些消极的家庭语言环境极大地阻碍了留守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 致使他们语言能力发展不足且与非留守幼儿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二、寄宿制幼儿园在促进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语言发展方面的积极意义

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 我国短时期内还不可能完全消除二元经济结构这一现状, 即农村留守幼儿这一特殊群体在短时期内还不会消除, 农村留守幼儿语言能力不足及与非留守儿童之间存在差距, 正是其家庭架构中母亲的缺失及经济条件较差、父母文化程度较低等因素造成的。根据本课题组幼儿园的访谈, 在这51.3%父母双方都外出的留守幼儿中, 其中80%以上的父母从不主动与幼儿园联系, 甚至有个别的父母孩子在幼儿园上了三年也没与幼儿园老师主动联系过一次, 经常参加家长会及主动询问孩子在园情况的更是少见。而幼儿园方面因为没有留守儿童家长电话、幼儿园没有专门设有与家长联系的办公电话、幼儿教师工作繁忙等种种原因, 也极少主动与这些外出务工的留守幼儿家长联系, 以至于正确的育儿观念难以影响到他们。

因此, 对于那些父母均不在家的留守幼儿而言, 特别是对于那些自身是独生子女且其监护人为年事已高的祖辈及亲戚的留守儿童, 寄宿幼儿园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改善他们目前的这种家庭语言环境, 促进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首先, 寄宿幼儿园可以为这些留守幼儿提供比其在家较多的语言交往实践的机会。第一, 可以有同龄伙伴玩耍, 进行语言交流。根据本课题组的调查, 监护人为祖辈的留守幼儿从幼儿园回到家后, 有34.2%的留守幼儿是自己玩或者看电视, 仅有20.5%的幼儿会找同伴玩。访谈中得知, 主要原因是监护人要承担务农、家务、带其他更小的孩子等事务, 没时间与这些留守幼儿玩耍、交流。有的留守幼儿由于居住地方较为偏僻, 临近的同龄伙伴几乎没有, 他们找不到玩伴。因此, 这些幼儿只好看电视或独自一人玩耍, 这对留守幼儿的语言发展非常不利。第二, 这些小伙伴都是他们自己熟悉的, 有共同“经历”和共同语言 (同为留守幼儿) 的。毫无疑问, 这为他们提供了“敢说、有话说、乐意说”的良好语言环境。第三, 寄宿幼儿园可以为留守幼儿提供良好素质的成人交往实践对象。幼儿园中有专业的幼儿教师对这些寄宿在幼儿园幼儿进行看护, 这些教师相对于留守幼儿祖辈监护人而言, 有幼儿教育专业知识, 能及时了解孩子, 能用规范的语言与孩子交流、沟通。另外, 教师可以利用晚饭后这段时间, 为这些儿童组织一些活动, 如, 为幼儿读书、讲故事、在活动中让他们轮流在其他众多同伴面前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让他们体会到表达的乐趣和成就感等。这些有利条件是留守幼儿家庭所不具备的, 在某种程度上, 对弥补幼儿家庭语言环境具有非常现实的积极意义。最后, 对于那些监护人为亲戚的留守幼儿而言, 寄宿在幼儿园可以减轻他们“寄人篱下”的感受。虽然幼儿年龄小, 但他们的自尊心在这个时候已经形成并得到发展, 长期居住在亲戚家会让他们有“寄人篱下”的感觉, 自尊心会受到伤害, 产生自卑心理。若寄宿在幼儿园, 会让他们从心理上认为幼儿园是大家的幼儿园, 自己是这个大家庭的一分子, 从而满足其自尊的需要, 为幼儿“敢于表达”提供了心理条件。

但我们应特别注意的是:第一, 这些留守幼儿即便寄宿在幼儿园, 他们回到监护人家庭的时间也应每周一次为好。这样, 既发挥了幼儿园在一定程度上对家庭语言环境的补偿作用, 又满足了幼儿对“家庭”的心理渴望。第二, 寄宿幼儿园的教育条件一定要符合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要求, 比如, 看护老师专业素质、职业道德, 看护老师的数量、幼儿园寄宿的硬件条件等。

参考文献

[1]史爱华.留守幼儿缺失了什么—对516名6岁城乡幼儿“前学习能力”的测试与反思[J].学前教育研究, 2012 (04) .

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现状及对策 篇8

【关键词】农村饮用水;保护现状;对策措施

饮用水水源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资源,但是从工业革命起,全世界范围内都出现了饮用水资源短缺的现象。农村饮用水分布面比较广、基础设施差、不易管理、污染面积宽、取水点分散且多,饮用水资源消耗量激增,饮用水资源愈加匮乏,世界上约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处于缺水状态,所以,饮用水水源地正面临着危机,水资源安全问题日趋恶化,不洁的饮用水比子弹更具有杀伤力,农村水源的保护更应该受到关注。到2005年底,在我国农村,有3.12亿人饮水不安全,主要是指高砷水、高氟水、高铁猛水、苦咸水、污染水等。近几年来,我国遭遇了很多次震惊全国的饮用水水源地污染事件,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保护饮用水水源地的问题,已经提升到很高的战略层面,早已不容忽视。饮用水水源地是饮用水资源的根本基础。目前,国际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是保障饮用水资源安全,努力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如何高效、快速、保质保量的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已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重心。农村饮用水源地分布面积广,饮水类型多样,针对如此复杂的水源现状,解决好农村饮水问题,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的保护,让村民能喝上干净、安全的水,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1我国农村饮用水水源现状

1.1 水量不足

我国农村供水设施简陋,供水设施普遍较为落后,饮用水水源地的现状不容乐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一半,普通农家的饮用水大部分来自于坑塘、河道、浅井、山泉,水源水质差,水源保证率低。随着养殖业和种植业在农村的快速发展,导致用水需求增加。遇到干旱季节或者季节性缺水时,河水断流、泉水枯竭、地下水位下降、饮用水发生困难,同时受上游污染源的影响,存在饮水不安全的严重问题,加剧了农村饮用水不足的现象,进一步加剧了农村水源短缺的情况。

1.2 污染严重

随着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饮用水水源地的污染普遍严重。大量的工业废水排入水体严重破坏了饮用水水源地,加剧了饮用水源危机。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化妆品、洗漆剂和洗衣液等排放,使农村生活污水量剧增,污水成分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目前,畜禽养殖废水主要是生猪粪便、猪舍冲洗水等。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彻底的畜禽养殖废水都会造成饮用水源污染。在2006年的《环境状况公报》中报道,在全国27个国控重点湖、库中,有48%的水体属于劣Ⅴ类水体,仅仅有31%Ⅲ类以内的水体。污染农村饮用水的污染源有很多,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农药化肥、工业废水、养殖禽畜粪便等,这些因素导致了水质污染日渐严重,水源水质越来越差,由于水源被重度污染,很多地区出现不能饮用水的情况,出现了水质性缺水。农村污水和雨水排放系统还不完善,废水大都流入附近的小河或池塘内,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导致饮用水源被污染,更容易滋生细菌等有害物质,细菌指标、污染物、有害物质成分超标严重,易导致疾病流行,最终就导致了疾病的发生,使得个别地区癌症发病率居高不下。

1.3 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问题突出

近几年来,全国有很多农村饮用一些不健康的水资源,比如高砷水、高氟水和苦咸水,大约占饮水不安全总数的29%。长期饮用这类被污染过的水,将严重损害人体健康。饮用高氟水可以引发多种疾病,主要为氟斑压、骨质疏松、骨变形甚至瘫痪等疾病,易造成胃肠功能紊乱、免疫力低下。长期饮用苦咸水会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长期饮用高砷水易诱发皮肤癌、肝中毒,使多种内脏器官癌变。

1.4 血吸虫病仍然存在

近几年,有少数地区存在血吸虫病的发病情况,血吸虫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而血吸虫病大多与饮用水源有关,是由于饮用水不卫生导致的,因此急需新建或改造农村供水工程,逐渐地加强对饮用水水源的保护。

2加强农村饮水水源保护的对策

2.1完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立法

目前,我国尚无专门的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管理法规,相关部门应该建立相关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区,并制定农村水资源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颁布不同类型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和管理办法,明确水源保护区划分、水源保护制度和水源水质标准,加大对破坏农村饮用水的惩罚力度,健全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的市场机制和农村饮用水源的管理机制。加大对重点地区监管力度、重点排污项目,对严重威胁水源地水质要建立企业档案,进一步加大对水源地保护的执法力度,并且作为重点监控对象。对于水体污染严重性,为了提高居民认识,要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培养整个社会环境保护的意识。

2.2合理选择饮用水

农村饮用水水源具有覆盖面广,饮水类型多样,分布零散的特点。对于地表水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工业废水、农灌尾水会污染水源地表水,但其水量充足,水质问题主要表现为细菌指标、污染物超标,净化处理比较方便,成本也相对较低;对于地下水来说,卫生条件好,不易受污染,但水量无法保证,因此,我们要合理选择水源,最大限度地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综合考虑经济、水量质、环境、地等因素。

2.3污染源控制

饮用水水源污染多种因素造成的,主要包括生活垃圾、土壤岩性、禽畜养殖、卫生条件、工业废水和农药化肥等。在农村的很多地区,水源保护基础设施薄弱,点源面源污染多等特点。很多农民为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大力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对水体污染的影响,所以提倡使用有机化肥。所以,为了提高居民对于水体污染严重性的认识,要加大教育宣传力度,保护好饮用水源,培养整个社会环境保护意识。政府要将农村饮水水源地列入到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水源工程关水源工程应尽量采用全封闭构筑物,设置相应的冲洗排污措施,避免污染物直接污染水源,促进农村较大规模水源地质全面达标,进一步加强管理和保护工作。 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的要求,加强水源地周边环境的保护,划定供水水源保护区,防止水体污染。具体如下:第一:开展生态修复工程,在水源保护区内进行退耕还林、封山造林,要严禁乱伐、乱挖,植树、植草,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将植被缓冲带、稳定塘、生态沟渠、生态廊道、人工湿地氧化沟等生态防控技术形成防控体系,以保障水源地的水质安全。第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防止超采地下水造成饮用水源水不足,造成饮用水中有害物质超标。其次要调整产业结构,制定出长远规划,压缩高耗水产业,发展节水型产业。第三:还要对人们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使群众树立节水意识、环保意识,因地制宜、近远结合,做到人与水、自然相和谐,营造一个节水型社会。第四:相关部门维护公众知情权,要定期发布饮用水水源地水量,并对水质状况进行相关报告,发挥农民群众参与饮用水水源管理的积极性。

3结语

对于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饮用水资源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而我国农村饮用水水环境形势严峻,农村饮用水源地分布面积广,饮水类型多样,污染面积宽,使得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共存,工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农村基础设施差,畜禽养殖废水、生活污水、企业废水得不到有效的处理,使得水源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饮用水水源地正面临着危机,水资源安全问题日趋恶化。饮用水资源的源头便是水源地,保障饮用水安全的重要前提就是要安全保护饮用水水源地,努力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在我国农村中的一些地方,饮用水安全问题已经非常的严重,成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迫在眉睫,如何高效、快速、保质保量的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已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重心。虽然我国有关于饮用水水源的相关规定,然而,并没有建立健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制度。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制定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的专项法规,将水处理技术、水质监测技术和生物防控技术进行配合,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的保护。

参考文献

[1]李铁光,宋实,潘丽雯.我国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2(12):82~83.

[2]白璐,李丽,许秋瑾,等.我国农村饮用水源现状及防护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694~1695.

[3]程秀云,秦彩琴,张玲,等.农村饮用水源现状分析及保护对策建议一以惠东县为例[J].广东化工,2013,39(9):227-228.

[4]刘天卓.农村饮水水质问题及水质保护措施[J].中国水运,2013,13(1):187-189.

农村现状调查报告 篇9

一、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义务教育:

1 、经费不足 目前农村教育投资中,中央财政和各级政府的支出只占很少部分,绝大多数还要由农村和农民来承担。亚洲开发银行的报告说,全球190多个国家已经有170多个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其中包括人均GDP只有中国1/3地老挝,柬埔寨等国。就国内来讲,在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农村基层资金充足,一点点教育投入当然不算是问题。但在广大的中西部地区,教育投入却往往捉襟见肘。对于一些地方来说,困难确实存在;但对于其他为数不少地方政府来说,投资教育完全是不为也,而非不能也。这一点,看看他们气派的办公楼和豪华轿车就知道了。

2 、教师资源流失 市场经济时代,人们都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连曾经被歌颂为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的教师们也不例外。随着一所所民办中小学的开办,不少经验丰富,认真负责的基层教师离开了农村,从而就导致农村优秀教师奇缺。教师也是凡人,我们不应该苛求他们放弃更好的工资更好的生活条件而一味地无私奉献,只是农村教师的待遇有待于提高。此外,由于基层教师资源长期补充不到新鲜血液,导致现有的农村教师整体年龄偏高,难以与现在的教育形势相适应。又快开学了,在调查中有位老乡说出了这样的话:“到底让我们农民的孩子到那里去念书?国家投资盖得好好的校舍,可是学校垮了。好的老师进了城啦,现在只靠几个初中毕业的小姑娘代课,没老师我们农村学校怎么办?请政府的青天大老爷们想想办法,任用一批安心在农村教书的毕业生当老师。我们这些黑脊背们的子女才能不当睁眼瞎了。”

3、教学质量悬殊 由于教育投入不公平,在同一地区,城镇学校与乡村学校,城镇普通学校与城镇重点学校之间的教学条件可谓判若霄壤。一边是连个像样的操场都没有,至于音乐和美术更是发了书叠飞机。很多学生中学毕业都分不清足球和排球。而另一边是音体美,计算机,奥数辅导绘画班样样齐全。这样还导致了不少农村家长不顾实际情况盲目把孩子送到城里读书。以某同学所在的村子为例,他读小学时同年级会有30个人左右,而现在,全校人数都不过35个!这样不仅过早地加重了这些家庭的负担,由于孩子们过小地就没有了家长的`看管和约束,这对他们的成长也很不利。

高中和中专教育

1、入学率低 一个学生成绩的好坏在读完初中以后就基本可以看出,因此许多农村家长就放弃了让子女进一步接受高中教育的想法,毕竟一个高中生三年供养下来至少也要一万元。此外,由于现在的高中还是在实行严酷的应试教育,能考上大学的毕竟是少数,这一投资的期望回报并不大。而如果考不上,这些学生又将面临着“种地不如老子,喂猪不如嫂子”的尴尬境地。这也导致了高中入学率的降低。

2、与农村现实脱离 调查发现,初中毕业的学生中,出了一部分外出打工以外,其余大多数都会去读中专,以求学到一技之长。当前的中专教育所设置的专业多为财会,幼师和维修等。我们认为,既然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不会回到农村来,那么建设新农村这个神圣的历史使命只能落在这些人身上了。他们接收过九年义务教育,有一定的接收新知识的能力,而且又没有外出打工。然而中专教育所培养的多数是面向城镇的技工。当然,新农村建设也需要这些类型人才,但我们认

为现阶段农村更需要懂得农业技术,能够深入田间地头的科技人才以及熟悉法律和政策的基层民主宣传人员。然而培养这些人才的学校在现实中却少之又少。

高等教育

1、学费昂贵 据统计,xx年间,我国大学学费从每年几百元一路飚升至每年5000元—8000元不等,学费猛涨约20倍,而19xx年20xx年xx年间,国民人均收入增长不到4倍。而一个大学生本科四年,相当于城镇居民4.2年纯收入,普通农民家庭13.6年的纯收入。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曾在很多场合不止一次说过,现在的大学学费已经超过了老百姓的经济承受能力。他甚至说,“我自己就知道,我和夫人两个人的工资加在一起,也只供得起一个孩子上大学。”教育价格逐年增长的另一面是政府教育投入的停步不前。早在上个世纪国家就制定目标: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要在上世纪末达到GDP的4%。然而这个目标直到现在也未能实现,几年来一直徘徊在2.5%左右。现在再次提出要在20xx年以前实现这个目标。还有个背景需要提一下,现在世界上这一指标的平均水平是5%。

2、心理上的压力 对农村贫困学生们来说,能够在比较艰苦的条件下考取大学已经是很不易了。然而在进入大学以后,他们还不得不面对和承受心理上的压力。这些压力主要来自于:曾经可以引以为自豪的成绩优势开始不复存在;面对丰富多样的课余活动,自己却没有什么文体特长;先进的设备,如城市里的电梯,网络等不会使用;普通话说不好,带有口音等等。这样的压力常常导致贫困学生的两极分化。一部分在艰辛的求学生活中深刻体会到只是改变命运,只有读书才能够摆脱贫困的道理,进而满怀信心,乐观地去面对今后的人生;另一部分则由于精神上的贫困而放弃努力,逃避学业,自暴自弃甚至走向极端。

3、定位上的失误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目前的农村教育在定位上存在严重问题。现在的农村教育,从根本上讲是在农村为城市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离开农村,农民和农业的人才,而不是基于农村,为了农村而培养人才。 且不论知恩图报和永不忘本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光说在目前我国加入WTO,农村和农业产业结构急需调整的全球经济条件下,这样的教育立足点是有大问题的。试问:有知识有文化的人都离开了,社会主义新农村还由谁来建设?

二、应该采取的措施

1、实行“教育券”制度,通过引进市场来降低教育价格。“教育券”制度是旅美学者薛涌提出的,其基本原则是:

“国家把大学的经费要直接交给学生而不是大学。首先,国家要算一算能拿出多少钱来办大学,再算算有多少经济条件困难的合格大学生需要支持。然而大学的拨款,在考虑到家庭收入格差的情况下,按等级平均分配到每个学生手中。比如最高额是一人一年一万块钱。这笔钱,以教育券的形式支付,保证不被挪为他用。 “这样,一个学生考过了一定的分数线,就可以按家庭收入情况拿到相应的教育券,同时申请几个大学。大学因为没有从国家那里来的直接经费,只能想方设法吸引学生到本校读书。当学生决定到一个大学就读时,把教育券交给大学支付学费,多退少补。大学凭着教育券到国家那里按面值兑换出现金,获得了教育经费。“教育券的方案则改变了以往的游戏规则:你是不是一流,不是自己吹的,不是政府指定的,而是竞争出来的。当学生手里有教育券,拿着你的经费时,你就要想方设法把这个学生吸引过来,否则就揭不开锅。怎么吸引学生?一是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教育服务(比如帮学生找工作等等)。你的毕业生就业率低,起薪低,就没有人来,你就有存亡的危机。二是降低教育成本。学生手里的教育券值一万,你可以把学费压到六千,这样学生还剩四千块的生活费。如果你成本太高,一万学费不够,学生还要再自己贴二千,那你可要三思而后行了。在这种以学生的利益为中心的竞争中,还有哪个学校敢不惜工本地盖大楼,修校门?”。这种制度可以解决高校大兴土木,提高学费,盲目扩招,不注重人才培养质量等问题,应该引起我们重视。

2 、建立农村贫困生“教育互助合作基金”,成立互助金管理委员会,用这样的经费解决农村学生教育学费困难。

互助金具体方案如下: 教育互助金来源:(一)由中央政府注入一部分资金;(二)教育部拨付一定款额;(三)社会各界的资助和捐赠;(四)大学所在省级、市级政府亦拨付一部分;(五)学生所在大学拨付一部分;(六)参加互助金的贫困学生交一部分(每年几百到几千元)(七)银行系统注入一部分资金(八)互助金增值和积累。

使用细则 :学生考上大学之后,如果交学费有困难的话可以在入大学时向所在大学的基金管理分会申请,由基金会先将学费代学生交了。待学生毕业后有还款农力时将大学时借基金会的前如数还清。另外还可以在借基金的时候基金会可以和借款人签个合同或者承诺书:承诺再 毕业以后将会捐款给基金会(数额不论大小)。这样基金会会越来越大,靠基金的利息甚至就可以维持基金会的正常运行。 通过这样的基金,银行亦可以减轻贷款压力,甚至没有学生向银行贷款,降低了银行的风险;也可以是更多的学生完成自己的学业,走向自己人生的辉煌;同时对解决我国教育也是一种全新的尝试.

三、结语

经过十几天的调查和走访,我深有感触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村有了很大的变化,村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现阶段物价的上涨和通货膨胀人们还是不富裕。我总结了一下这些情况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目前总体来看,农民的收入虽有增加但速度缓慢,而且来源单一,缺乏新的增长点。在这样的情况下,培养一批扎根于农村,热爱农村,懂技术,懂法律,懂政策的农村人才就显得相当急迫了。然而纵观当今农村教育,义务教育勉强支持,高中和中专教育偏离现实,高等教育完全是在为大城市培养人才。在这样的体制下,农村是无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重任的。

农村环保现状调查报告 篇10

我们针对剑侠村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环保意识、法律维权意识进行了一次普查,并为当地居民区开展了一次较为深入的宣传。通过本次宣传,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发现了几点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

本次系调查采取随机抽样方法。调查总体为村所有农业户口人员。经过详细的实施和分析此份调查问卷,现将本次调查的数据信息进行展示。

基本资料:

一、调查抽样的基本信息

1、性别:男性43%女性57%

2、年龄:18岁以下3%19――35岁44%36――55岁47%56岁以上6%

3、文化程度:小学47%中学41%大学2%

4、职业:农民72%个体商户16%学生6%其他6%

二、生活类信息数据

1、对周围生活满意度:一般满意100%

2、生活周围环境有哪些污染:生活垃圾27%畜禽养殖粪便污染73%

3、是否有遇到环境污染事件:遇到过100%

4、生活来给处理是否分类:有时会100%

5、平日做饭燃料来源:蜂窝煤40%天然气50% 干柴10%

6、认为企业是否给居民带来污染:有企业也有污染11%没有企业89%

7、家中是否有饲养畜禽。粪便的处理方式:有,随便堆放19%有,直接堆放到田中79%其他2%

三、生活类信息数据

1、是否使用薄膜,是否认为会产生污染:不经常使用,不会造成污染100%

2、经常使用的化肥有哪些:有机肥13%氮氨74%其他16%

3、经常通过什么方式清除农作物病害:喷洒农药100%

4、用完农药瓶处理方式:打碎深埋10%用水洗净装其他物14%随手扔掉76%

5、农作物秸秆处理方式:直接烧掉7%饲养牲畜81%当作有机肥料9%燃料3%

四、法律类信息数据

1、是否了解环境权:了解2%基本了解84%不了解14%

2、是否了解什么是可持续发展:了解37%基本了解61%不了解2%

3、是否知道当地环保局或有关部门的具体位置:知道11%大概61%不知道28%

4、是否参加过环保宣传:不经常69%没有31%

5、平时是否会关注环保时间或相关法制建设:经常关注4%偶尔91%不关注5%

6、当你遇到环经污染是会怎样处理:向环保部门反映情况14%找到生产污染的企业进行协商57%顺其自然21%自己处理8%

7、想了解那些环保知识:环境污染案例9%具体的环境法律法规17%生活生产中的环保常识67%其他7%

以上是对该张调查问卷的基本数据分析,通过该张调查问卷。我们深刻的认识到了环境工作在农村建设的艰巨性和重要性。也使我们深深的感到了危机感。

经过我们的分析和讨论,对以下几个重点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调查分析:

一、农村环境保护的现状

1、环保意识较差。长期以来,环境保护的重点大都放在了城市、工业集聚地、流域、自然保护区、风景文物保护区等,忽视了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的环保问题。农民很难接受到环保知识、政策、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对环保常识之不多,了解甚少。这方面的意识非常淡薄,自学参与的积极性就更低了。

2、污染问题较多。相当一部分农村,在建房屋、办企业,开采石扬等过程中,随人心欲,忽视环保。有的森林植被破坏后,也不及时采取修补救措施,甚到有的乱拆乱建,乱砍乱伐,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破坏。在农村,存在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化肥及农药不合理使用等现象,由此造成了地面水和地下水污染、土壤植物污染、传染病流行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发展、农民生活、农村环境及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二、农村环境污染的成因

1、社会重视不够,一是环保远远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过去,乡镇的工作大多用在了“收粮催款”,计划生育、增加收入上面,几乎无心思去关注环保问题。环保在领导心目中“排不上队,挂不上号”,把其放在与经济社会发展同等重要位置来对待就更不现实了。二是宣传教育没有把农村当成重点。县一级的宣传教育重点放在了县直部门及企业,对农村的宣传教育不到位,显得十分苍白。

2、投入严重不足。近几年,各级在环保方面虽然加大了投入,但主要用在了城市生活污染及工业污染治理方面,真正用于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及生态保护的投入是极为有限的、有的地方甚至根本没有。这就造成了农村环保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很多实际问题无法解决的状况。

3、制度保障不力。环保机构不健全,管理链条无法向农村延伸,农村环保管理不少地方处于失控状态。

三、农村环境保护的对策

1、强化环保体系建设,不断推进环保法制化。一是强化环保知识宣传.要充分利用县、乡新闻媒体等多种渠道,对村干部、农民群众、中小学生进行环保知识宣传,努力做到家喻户晓,形成人人关心环保、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二是强化环保法制意识。要按照“符合实际、便于操作”的原则,建立健全农村环保体系,切实做到农村环保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三是强化环境污染整治。各级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有计划有步聚地治理农村突出污染问题;要引导农民通过“改水、改厕、改橱、改畜禽圈舍、建沼气池”等措施,有效治理农村面源污染,逐步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提高生活质量,保障身体健康;要大力推行和发展循环经济,注重农村资源能源的节约及合理开发利用。

2、突出环保治理重点,不断推进环保实效化。一是突出饮用水源保护。二是突出生态环境建设。要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增大绿化面积,提高绿化覆盖率,防治水土流失,确保生态安全。

上一篇:高二政治试题和答题卡下一篇:考研英语词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