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评价和课堂高效

2024-10-10

课堂评价和课堂高效(共12篇)

课堂评价和课堂高效 篇1

由于受学生思想性格、知识结构、接受能力、社会影响程度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在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对学生学习的有效评价是很不容易操作和控制的,尤其是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能不能达到有效乃至高效,更不可能有统一的模式、固定的规格。怎样才能优化政治课堂教学评价,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并提高其综合素质从而使其获得全面发展呢?

一、用“他评”以求激励

毕竟学生的年龄较小,很多方面发展还不成熟。在政治课教学中,学生一旦受到教师的热情鼓励和赞扬,就会开心愉悦、激情昂扬;而受到教师的指责或是处罚,就会低迷消极、丧失信心。因此教师的教学评价要想有效需做到以下几点。

1. 做好课堂检查工作。

比如课堂提问、板演、课堂练习、作业检查等。这种评价主要是通过布置诊断性作业来研究学生,同时并不额外增加学生的作业,而是要求尽可能地增强当前教学中采用的提问、练习、测验等作业形式的诊断性,即要求教师通过这种检查,既要了解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又要了解学生各个方面的学习可能性。

2. 做好课堂观察。

要求教师在观察学生课堂学习中的各种行为表现时,能积极对有意义的特殊的偶发事件作事实性的记录。任课教师要负责地观察班级中每一个兴趣小组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表现。放大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使他们深刻感受老师对他们的重视和关注。

3. 做好课堂交流。

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应是频繁的。这种交流主要包括:语言交流、眼神交流和动作交流,这些交流都应以情感交流为基石,要有真情实感。我们可以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谈,教师借此去深入地了解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上所存在的问题,如困难、不足、需求等。在政治课中,教师绝不能用枯燥呆板,甚至严厉的眼光、语气、声音对待学生,这不仅不会使学生感到政治课的生动,反而会使他们的热情减退,哪怕是教师的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励,一丝和蔼的微笑都能给学生带来莫大的鼓舞和信心。

二、用“互评”以求激活

在长时间的集体学习中,学生之间彼此相互了解、熟悉,特别是对于那些只能存在于学生之间的社会话题、政治现象、时事问题等,学生观察要比教师了解得更充分、认识得更客观、观察得更准确,因此,学生之间更能够作出更为真实有效的评价。

学生之间的互评,也可以通过学生集体舆论探讨的形式,内化为对学生有良好辅助作用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态度和立场。由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协调机会太少,故教师就无法体察学生之间的协调性;相反,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互相交流合作的机会就比较多,因而由学生来实施这一评价就更加自然公平。

比如我想了解学生集体协作学习的能力如何,可以通过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如:探究《经济生活》中“对金钱的认识以及金钱观对我们的影响”这一部分,通过学生探讨分析总结交流,可以针对学生的自主能力、分析能力、自身存在优缺点等方面进行评价。此外,例如对必修一《经济生活》中“绿色消费”的探讨;对必修二《政治生活》中“村务公开、政务公开”的认识;对必修三《文化生活》中“当前文化市场和人们文化需求的认识”等进行合作探究,讨论交流,从而深化思想认识并增强学生对政治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政治学习的热情。

三、用“自评”以求激扬

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实施政治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自我提高的必要过程,也是培养责任感的良好手段。自我评价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可以是自我学习方面的评价、自我道德方面的评价,也可以是自我思想、自我心理方面的评价等。

比如对学生进行政治课学习的自我评价,就是要求学生有对政治课程学习的自我要求和自我意识的培养,也是对自己政治专业领域的自我认定,包括对政治课自我学习定位的诊断、知识与技能的达标,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诊断与评价等方面。牢固掌握政治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某些领域里努力发展自己的特长,这些是每个学生都应为之努力的目标。为此我们可采用下列的评价方式进行:

(1)通过学习日志的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成长,使自己养成善于合理利用时间、主动学习的习惯,成为不断完善自己和敢于创新的开拓者。学习日志记录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特征、各种特征之间的比较、自我的思考和经验总结。学生通过这种持续记录行为予以自我监视,对学生今后的思想、行为有较强的约束作用。

(2)通过学生个人成长档案的记录可以明确每个学生学习的情况,进步或退步的表现,日常中存在的问题状况,等等。比如作品档案记录可以让学生选择个人认为能代表自己最佳水平的政治作品,包括作业的完成、日记的记录、笔记的整理、政治小论文的创作等系列进行评价。

把评价学生的要素纳入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活动中,积极去自我分析、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提升,才能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取得成功。

高效率的政治课堂必须加强对学生予以正确科学的分析与评价,将各项评价标准内化为学生个体自身的发展,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从他律走向自律,从自律走向自觉,可见要提高学生对政治课的热情和认可度,对学生进行准确而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势在必行。

课堂评价和课堂高效 篇2

起立示威口号响,犹如正跨鸭绿江。敌人胆敢来侵犯,手握钢枪上战场。

我认为,评价一堂好课的第一标准就是看师生的精神面貌,是精神抖擞还是吊儿郎当,是全神贯注还是心不在焉,是勤学好问还是冷漠懒散,是字正腔圆还是含糊其声,是群情激昂还是七凌八乱……这从上课的起立动作中,从问好口号的呼喊中,从回答上台展演的争抢中,从积极发言的争辩中,都能看出来。好的精神面貌应该是和谐、活跃、民主、高效、务实的,由此营造的课堂气氛能让每个参与者都有见贤思齐的上进心、分秒必争的紧迫感和舍我其谁的表现欲,身处其中都感到振奋、激昂、欢快、充实。这种氛围似乎是玄妙而无从把握的东西,其实它体现在师生交往与活动中间,体现在课堂的物质存在与精神存在中,完全是可以被当事双方与观察者感知的客观存在,是一种可以左右课堂教学活动效能的关键因素。

二、求知欲望:追根究底探黄泉

仰望星空问碧天,追根究底探黄泉。蝇蚊怎样辨公母,扑朔迷离想懂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关键怎样提高兴趣?概括说来,教师应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采取灵活的教学形式,组织得当的教学过程。内容、形式、过程、环境,都会引发学习兴趣,也可能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所以,评价一堂课,第二个方面就看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浓郁,看老师的煽风点火是否奏效,看课程设计是否能激趣,看合作探究有没有吸引力,看研习收获有没有成就感,看多元互动有没有感召力,看学生的注意力有没有分散转移。如果一堂课,师生均进入状态,物我两忘,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那么,这样的课堂一定是最好的。

三、教学方式:自主互动求实效

自主学习好处多,争先恐后避蹉跎。八仙过海神通异,各领风骚招术活。

真正的好课,学生是教师的同僚而不是单纯的执行者,是课堂的主宰而不是作业的奴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借助与同学合作的力量,应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去获取新知锻炼能力,并在不断进取中感受学习的快乐。所以,评价一堂课的第三个标准就是学生是否自主,有没有互动,有没有因人而异体现个性化教学,有没有优势互补倡导合作学习,有没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从学的角度去设计问题,有没有关注学生的发展差异并提供阶梯式套餐……如果仅是老师大显神通,将教材讲得淋漓尽致,而学生只是听众观众,那么,这样的课堂不算好课。

四、教学效率:张弛有度分劳逸

文武之道在张弛,劳逸结合效率提。放水养鱼计久远,取卵切莫再杀鸡。

综前所述,一堂好课的标准,即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多元的互动性、自行获取知识的实践性,等等,其实,还可以用一个词来总而言之,那就是“有效性”。教学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全员参与的影响面,二是个体效率的平均值。效率可以有高低,但如果流于形式没有效益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作用,那么这节课都不能算是比较好的课。好课首先是充实的、紧张的、有序的、提高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事干,都在忙忙活活,还能井然有序。当然,一味的紧张并不可取,一张一弛是文武之道,劳逸结合也是学习的法宝。

五、知识容量:科学合理有梯度

精美课堂量适宜,科学合理如登梯。序循渐进按节奏,进退自如默化移。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好课堂的教学内容具有如下特征:①教师正确理解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确定重点和难点,精选具有基础性、范例性和综合性的学科知识。②内容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③重视教学内容的文化内涵,体现科学性、人文性和社会性的融合。④关注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完美的课堂还具有“生成性”——这节课不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真实的、情感的投入,又有智慧思维的启迪,既有学习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还有创新领悟的生成。

六、能力训练:立竿见影搞反馈

效果如何训练测,立竿见影好甄别。即学即用即评价,弥补缺失巩固得。

课堂讨论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高潮,是深化认知,发散思维,发展能力,提高觉悟的重要途径,是学生主体作用的生动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把教育、教养、发展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实现了知识与个性、实践与能力、觉悟与品德的和谐发展。但仅有讨论还不够,一堂好课应有适当的训练与检测,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不断促进和强化不同层次的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特别是要体现出对学困生学习自尊心的保护,真正落实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理念。经常检测并及时反馈,相当于给学生提供了一面展示自我、认可自我、修正自我的镜子,有了这面镜子就可以温故知新查漏补缺。

七、目标达成:当堂检测要灵活

目标明确课堂活,直捣黄龙再打锣。蔓叶斜枝均去掉,保留主干向银河。

按理说,评价一堂课,应把“教学目标”放在前头,我却把它列在第七位,因为我更看重的是目标的达成和为达成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措施。评价一堂课,着眼点在课堂,行家却能瞅到备课。备课的首要考虑因素就是教学目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课程目标,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避免“放空炮”。设置好教学目标,教师教什么才心中有数,怎样教才心中有路。如果目标不明确或干脆无目标,形如漫无边际地瞎学乱教,势必一团糟。好的课堂,师生对目标都了然于胸,教学指向“直捣黄龙”,教学过程尽量避免旁逸斜出。这样的课堂自然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提纲挈领,直奔主题。

八、延展带动:余音绕梁怕下课

课堂好坏易甄别,度日如年烦躁憋。期待上学怕下课,余音绕梁赛憩歇。

“你的每堂语文课我都很期待,课堂上真的希望时间停滞,特别害怕听到下课铃声。”这是学生恭维老师的一段话,我却觉得道出了最佳课堂的真谛,那就是余味悠长影响深远。期待着上课,意味着视学习为享受;害怕铃声,则说明这样的课堂趣味横生。鉴于此,评价一堂课不仅要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还要询问学生的心情体验。好课应是教师巧妙地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究,乐于训练,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和表现的舞台,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

九、师生关系:融洽和谐春满园

师道尊严要两谈,和谐融洽春满园。训斥不能长记性,温柔反倒悟箴言。

教育是探索、是启蒙,而不是宣传和灌输;是平等对话与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丰富知识,而不是统一思想;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极防范。一堂好课给人的感觉,应该师生都是学习者,都在超越自我教学相长,学生不但能看到教师思维的结果还能领略整个过程,而且能得到教师智慧的引领和闪光的启迪。老师传授的是“点金术”而不是简单地送金子,学生掌握的是能力而不仅仅是知识。好的课堂注重通过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创造或成功的心理体验,感受生活的乐趣和学习的美好,并借助这种美好憧憬去不懈追求,自觉回馈老师和社会。

十、课堂情景:胜似联欢喜洋洋

学习真谛在激昂,兴奋堪当师智商。点火放炮群情起,寓教于玩入殿堂。

一堂好课必须形成学生的兴趣和持续学习的动力,这就要求:教学过程流畅,知识过渡自然;课堂气氛活跃,“形”散而“神”聚。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准确,要环环相扣,要能不断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真正地“思”起来、“活”起来。但课堂气氛的活跃并不是简单的欢声笑语,更不是肤浅的师生对话,而是教师与学生间心灵的碰撞、情感的沟通,是师生互信、互动的一种美好境界,是师生在共同探究、共同学习中分享快乐的一种情感体验。同时,课堂气氛的活跃还要有“度”,既要学生“动”,又不能让学生“乱”。教师要用一根“线”始终牵住学生的活动,从而很好地把握课堂的节奏。要体现有效的师生对话,教师的巧妙设疑,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要引导学生思考,使其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由此激发学生大胆质疑、主动探究的潜能。(梁恕俭)发表链接:人教版《小学语文》

备注:此文是批量写成,即先构思了十个小标题,又依次写了打油诗,第三步才逐一解说,所以有文题不

一、交叉包含又各自为政之毛病。不再改了,收笔。

高效课堂的评价标准

如何界定课堂教学的高效性,目前教育界还缺少科学的、具体的、量化的衡量标准,这就对构建“高效课堂”产生了制约。在课堂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以有效、高效课堂教学为指向,可从以下方面对高效课堂进行评价。

1、目标的恰当性

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有无明确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科学地组织和调整教学内容,合理地安排和开展教学活动,准确地分析和评价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一要具体化,应细化到认知、技能、情感等领域各项目标,避免过分强调知识性目标,以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二要实际化,应在了解学生实际能力水平和特点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教学重点,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集中力量讲清重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三要分层化,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教师必须以个体差异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从而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体现出合理的层次性,促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2、提问的启发性

课堂问答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必不可缺的一种教学手段,学生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学习思考,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把握教学效果。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启发性的研究,切实达到“有效”的标准。真正具有启发性的有效提问应是能有效促进师生间互动、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问题,如教师通过提问来启发学生发现问题;通过追问来启发学生发现认识过程中自相矛盾之处,从而掌握正确知识;通过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在自我评价与集体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中有效提升自我学习能力。

3、板书的系统性

一堂课的板书,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内容应完整系统,对于讲课提纲、基本内容、重要结论等起到强调作用。因此,高效课堂的板书应具备网络性,以便于学生在课后利用板书的章、节、目、条、款,进行归纳小结,收到再现知识、加深理解、强化记忆的效果。

4、作业的合理性

为了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在课堂内外都会设置一些作业,尽管这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作业的量和教学的质并非成正比关系,只有科学、合理、适量的作业才能成为高效课堂的助推剂,否则只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重视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能否主动地思考课堂教学中所产生的问题;学生能否在实践探究中解决问题;学生能否在反思质疑中发现新的问题;学生能否在课堂学习中提高相应的能力水平,如果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才真正由传统的“教而获知”转变为了“学而获知”,从而也就实现了高效课堂所追求的目标。

6、教师的指导性

新课程对教学活动中师生角色的定位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高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必须具备适时性,如当学生的自主学习偏离了教学目标时,教师必须通过适时的指导引领学生回归“大道”,为教学目标的达成保驾护航;当学生面对学习难点徘徊不前时,教师必须通过适时的指导给予援助、化解疑难,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当课堂氛围过于活跃或沉闷时,教师又必须通过适时的指导加以调控,以创设符合教学需求的和谐氛围。

高效课堂的评价标准,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高效课堂的要求,起到了引导和促进教师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作用。

高效课堂评价标准

一、教学目标:(10分)

1、目标设置:教师“导”的思路清晰,学生“学”的目标明确。

2、层次划分:知识与技能的达成目标,过程与方法的揭示目标,情感与态度的孕育目标,能力与素质的发展目标。

二、教学内容:(10分)

1、内容选择:教学容量适度,重难点把握准确。

2、呈现方式:能有效地整合三维目标,突出能力培养。

三、教学结构:(20分)

1、环节设计:课前先学有体现,设置情境、激发动机、展开过程、巩固训练、发展提高、达标检测;每一环节学生都有事做。

2、时间分配: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参与活动、自主学习的时间。

四、教学方法:(20分)

1、教法优化:教法设计合理,教学方式多样化。

2、学法指导:指导学法得当,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五、教学状态:(10分)

1、师生互动:师生要有激情,课堂气氛要和谐,具有学术研究氛围。

2、学生参与:学生思维活跃,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能愉快的获得新知。

六、教学效果:(20分)

1、思维训练:课堂容量要大,学生思维积极主动、慎密有效,课堂练习要有梯度、切实达到巩固新知的效果。

2、达标训练:能及时反馈练习,教学目标达成率高。

七、教学特色:(10分)

1、创造性:导学过程设计新颖,富有创造性。

2、艺术性:导学不出现“超导”与“滞导”现象,艺术性高。

3、生动性:导学具有感染力,课堂教学深刻、生动、形象。

等级设置:

总分85分以上为优秀;75-85为良好;60-75为一般;60分以下为不合格

一、建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建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让师生有序可循。基于课堂教学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的理念,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构建以下三种课堂教学模式:

A、新授课:“自学—合作—展示—反馈” 教学流程模式 1.自学——学案引领,自主学习

自学方式有两种,即学生在学案问题的引领下,自学教材或实验探究,不准讨论。自学教材的过程中,注意对教材内容的体会和感悟,划出重点并进行必要的记忆或理解,同时用特殊符号标注出疑难问题,防止对照教材找学案问题答案的倾向。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并根据现象分析实验的原理,总结归纳得出实验结论。在此基础上,完成提纲中的问题(限时)。

2.合作——组内交流,完善学案 自学过程结束后,在小组长组织下小组内学生个人提出自学中的疑难进行交流讨论、弄明白问题后,个人修改、完善学案(限时)。3.展示——展示点评,达成共识

各小组推荐代表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同学进行全方位的点评,使问题得到深化和纠正,如有必要,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展示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倾听并及时作好记录或进行修改,形成全班的共识(限时)。4.反馈——当堂检测,及时反馈

根据新授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练习题或当堂检测题,学生独立限时完成。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小组内交换批阅,组内评价。举手统计集中出错的题目,学生自纠后将集中出错的题目分配到各小组,从读题、审题、解题方法、解题思路、错因分析等方面集体研讨后展示。

B、复习课:“自补—合作—展示—反馈” 教学流程模式.1.自补——自主复习,查漏补缺

学生带着学案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自主复习,复习的过程要注重查漏补缺和对新授内容的拓展延伸、重新感悟,要避免搞成对照课本找学案中问题答案的倾向。自主复习完成后再独立完成学案中教师提出的问题。(限时)。2.合作——组内交流,完善学案 自主复习过程结束后,在小组长组织下小组内交流复习心得,提出复习过程中的疑难进行讨论、帮教,弄明白问题后,个人修改、完善学案,并将组内交流、讨论结果及不能解决的问题公示在黑板上。(限时)。

3.展示——展示点评,达成共识

各小组推荐代表展示本小组的复习成果及疑难问题,其他小组同学进行全方位的点评并解答其他小组提出的疑难,使复习成果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如有必要,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展示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倾听并及时作好记录或进行修改,形成全班的共识(限时)。4.反馈——当堂检测,及时反馈

根据复习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练习题或当堂检测题,学生独立限时完成。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小组内交换批阅,组内评价。举手统计集中出错的题目,学生自纠后将集中出错的题目分配到各小组,从读题、审题、解题方法、解题思路、错因分析等方面集体研讨后展示。

C、讲评课:“自纠、合作、展示、反馈” 教学流程模式 1.自纠——公布答案,自纠错误

教师简要分析考试情况,以表扬鼓励为主。发下试卷后学生先自主改错,教师公布答案后,学生对照答案查看自己的改错情况(限时)。教师将阅卷过程中统计出的集中出错的题目分配到各学习小组。

2.合作——错题解剖,组内交流

小组内将分配到的错题深入解剖,从仔细读题、认真审题、总结已知条件、分析存在陷阱、题目考查的知识及规律、用到的解题方法、解题思路、可能出现的错误、出现该错误的原因等方面集体研讨后准备展示。3.展示——展示点评,达成共识

根据分工情况,各小组推荐或老师点名学生进行展示,展示内容包括读题、审题、题目考查的知识及规律、用到的解题方法、解题思路、可能出现的错误、出现该错误的原因等方面。其他同学从上述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点评,使问题得到深化,点评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倾听并及时作好记录或进行修改(限时)。4.反馈——当堂检测,及时反馈

根据讲评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练习题或当堂检测题,学生独立限时完成。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小组内交换批阅,组内评价。举手统计集中出错的题目,学生自纠后将集中出错的题目分配到各小组,从读题、审题、解题方法、解题思路、错因分析等方面集体研讨后展示。

二、高效课堂的终极目标: 致力于学习能力的培养 A、高效课堂出发“原点”,是从“两率”入手,即解决课堂精力流失率和提高高效学习率; B、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 C、素质教育的“素质”最主要的是“学习能力”:思维力、生成力、表达力(听说读写); D、实现“人”的解放,即学生的解放、教师的解放、学校的解放。

三、高效课堂的特点:

A、三高: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

B、三动:身动、心动、神动

C、三量:思维量、信息量、训练量 D、三特点:立体式、快节奏、大容量 E、三学:肯学、想学、学会

F、减负: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

四、高效课堂的基本元素: A、课堂效益公式:1×?=效益

“1”即教师,并假定为“恒数”,那么学生即为“?”,学生投入多少状态的“?”,即收获正倍或负倍的效益。

假定“?”是0,那么1×0=0,这样的课堂叫“零效益课堂”; 假如“?”是2,则1×2=2,这样的课堂叫“正效益课堂”;

假如“?”是–1,则1×–1=–1,这样的课堂叫“负效益课堂”。因此,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才能好起来!B、核心理念:自主、合作、探究

C、技术支撑:高效课堂模式——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开放实现拓展。

D、学习方式:小组学习——独学、对学、群学;独自思考、合作探究、对抗质疑 E、三种利器:又称“学习三宝”——活页夹、双色笔、纠错本 F、教学抓手:导学案——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和方向盘,“五步生成”,实现四级目标。G、教学目标:通过“三维”目标的落实,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五、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

A、时间划分: 10+30+5 B、环节划分:预习、展示、测评

C、六大模块:预习交流、分配任务、合作探究、展现拔高、串插巩固、达标测评。

六、高效课堂的评价: A、师生关系:

传统课堂是“地心说”,高效课堂是“日心说”。学生是“太阳”,课堂教学教师要绕着“太阳”转。

B、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让学生学会的课才叫好课。

让学生学会的老师才叫好老师。

哑巴能成为好教师吗?当然可以,只要哑巴能让学生学会,岂不是好教师吗? C、“三看”学生:

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

一看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人数,是100%参与,还是大于或小于100% 二看学生参与的质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态度是否积极认真,情感是否投入,精神是否饱满,板演书写整齐工整,词、句、符号、公式是否正确,等等。

三看学生的预习笔记,检查“预习”情况,以便教师可以根据学情,适时导入下一个环节,准确做好课堂决策。D、“四看”教师:

一看课中是否坚持了“学生中心”;二是否依据模式备课、上课;三是否体现了三维目标,培养了学习能力;还要四看教师的学案备课。E、评课三看:

一看教师是否遵循了模式,是否使用导学案上课,是否充分使用和调动了小组,是否组织了当堂达标测评,严格规定“讲”绝不能超过10分钟;

二看学生的学习状态、课堂气氛,是否有走神、打瞌睡精力不集中,或者假学、伪学现象; 三看教师是否注重学习方法,关注学习过程,严禁教师上课“对答案”,严禁用标准答案囚禁学生的思维。

七、高效课堂的课堂要求

A、文本挖掘:①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否深刻:有自己的认识,观点,能够分析,结合事例表述、板演、绘图、感受感悟,艺术形式表达、写作、制作、实验、多媒体、录音、辩论等;②寻求方法,发现规律,总结特征,概括重点;③举一反三,拓展演绎,深化提升,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情感流露。

B、课堂形式:①合作学习、兵教兵、兵练兵、兵正兵,弱生是否参与表现,气氛浓厚,人人踊跃;②个体展示、分析、表达精辟,语言通达流畅,语言洪亮,无语病,尽可能到板前或聚焦处锻炼同学们的演讲、说理、辨析、自信的能力,声情并茂,动人;③板面设计精彩、美观、规范、横平竖直、作图科学、重点突出、图文并茂;④点评恰当,突出要点,重在本质规律,被点评的同学要有表示,或口述或板演,要当即纠正其差错;⑤每节要有总结、反思、测评。

C、课堂流程:①预习交流,确定目标;②分配任务、立体教学;③完成任务,合作探究;④展现拔高,师生互动;⑤串插巩固,全面掌握。⑥达标测评,检查验收。

D、课堂气氛: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爬黑板,敢下桌讨论,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读、说、议、评、写贯穿始终;拓展、挖掘、提高,重视能力培养;学生活动人次多,密度大,人人参与;课堂效率高,效果好,达标率高。

八、预习、展示、反馈的具体要求

A、预习:学习的起点——让50%的学生通过自学掌握50%的问题,然后通过合作交流,再让70%的学生掌握70%的问题,建构起初步的知识结构; B、展示:解决学习内驱力的“金钥匙”——“先学后‘教’,当堂达标”。教师根据学情组织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展示;

展示分为:组内组织的“小展示”和班内“大展示”。

大展示要讲究技巧:展示“普遍性”问题,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一般主张由学力较弱的学生多展示;当然对展示内容教师要学会取舍,太难和太易的都不作为展示内容。展示过程教师要敢于“利用”学生,实现学生自身能力差异的资源共享,“兵教兵”、“兵练兵”、“兵带兵”、“兵强兵”,“兵教官”、“官教兵”。

C、反馈:落实效益——实行验收制度,检查目标达成的情况,也是对学习目标的回归性检测。在考试制度未被取消的前提下,任何教学都必须满足两个要求:学生的需要和考试的需要。反馈即是当堂达标,又是教师对知识的提炼、拓展和升华。

九、小组的要求和评价:

A、分组:异质同组,同组采用AA、BB、CC分法;同质结对,竞争合作; B、理念:小组组长又叫“教师助理”。一间教室里的N个小班:每个小组视为一个“小班”,高效课堂等同于“小班化”教学;

C、小组学习:可概括为“1:6教学法”——1个教师负责解决6个组长的问题,调动掌握6个小组的学情;每个组长负责解决6个组员的问题,调动掌握每个成员的学情;

D、即时性评价:教师上课要抓好小组学习的即时性评价,一评知识;二评情感态度;三评行为习惯、动作语言;

有效评价 高效课堂 篇3

多年以来我一直从事美术教学,在教学和各种活动中发现,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没有真正发挥,评价还存在着“窄”、“统”、“浅”等现象。“窄”是因为教师对美术教学评介的理解狭隘所至,把教学评价和学生的作业评价等同了。“统”是因为教师心中缺乏目标脉络所至,把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等同了。“浅”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对学生及其作品缺乏深入了解,没有读懂学生的“心”和学生的“画”;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师美术素养还不够。

找到原因后,经过长时间的实践,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了突破,增强了美术教学评价对美术教学的促进作用。

一、四环紧扣,穿针引线,拓展评价的范围度

教学评价必须关注好四个环节:课前、课中、课后、课外,让评价穿针引线,把这四个环节结合起来,这样的评价才能更全面、更客观。

评价,我们要从课的起始开始。课前评价以定位性评价为主,学生在新课之前他们的学习兴趣,知识储备,特别是现有能力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是我们授课前必须把握的。课前教师应根据学生以往课堂学习的情况、作业情况,对班级学生知识结构、技能表现、情感态度做一个分析,进行一次初评,了解学生真正需要帮助和教育的因素。

课中要开展形成性评价。所谓形成性评价,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大量信息反馈上来,老师及时进行评价、反馈。在大量的反馈信息中,教师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教学能力,及时准确地作出反应,鼓励学生的成功,强化学习的收获。

课后要实施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在课堂结束部分进行,它的主要功能是评价学生学习结果,为下堂课的教学设计提供依据。学生的学习结果会以一幅画,一件制作,一分感受等不同形式出现,此时,教师要根据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加以评价。在总结性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从运用专业知识,采用自评、小组评、教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也可以让家长、网络参与进来进行较全面评价。

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是方法,培养的是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靠课堂的40分钟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拓展训练。学生在兴趣的引领下,利用业余时间,尝试各种表现手段和表现题材,绘画、制作、综合实践探究,大量地阅读欣赏美术作品,然后采取档案袋或学习记录表的形式反馈给老师和同学。教师对学生的课外美术学习活动要及时给予评价,巩固学习成果,发展学习兴趣,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点拨引导。这几年的美术教学和辅导,我们深知:美术能力的提高功在课外。教师的教学和评价只有激起学生课外学习的兴趣,才是真正发挥了美术教学和评价的有效性。

二、课标统领,因材施评,落实评价的针对性

要改变美术评价笼统宽泛的现状,关键在于教师要树立目标意识,目标明确了,评价的针对性也就随之强了起来。当教师对义务阶段的美术教学心中缺乏目标脉络,对小学低段、中段、高段的教学目标不清晰时,会容易导致把握和使用教材的方向性不明确,出现“就事而事”的现象。如果按照学期目标要求,把教材内容有机组合成几个学习单元,学习任务明确,评价目标要求也更清晰。

美术课堂上,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是完全不同的,他们对表现内容的绘画形式也是各有所好。在这样的实际情况下,要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发挥特长,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的课堂教学目标就必须考虑学生的不同特长和兴趣爱好,在同样的课程中,设立有层次的学习目标,允许学生用教材提供的内容,主动灵活地进行学习,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用教材教。

当我们做到了分层制定学习目标,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后,我们的课堂评价就会给学生带来无尽的快乐。课堂上老师看到的是学生自信的神情,学生展示的是自己拿手的节目,课堂体现了学习的主动性、教学的灵活性,我们的课堂将成为学生学习求知发展的最佳场所。

三、引导感悟,读懂学生,克服评价的肤浅化

在教学评价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学习方法或作品入手,抓住美术的学科特点,善加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发展。

在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时,我们要多与学生交流,细细品味学生作品,了解学生作品表现的含义,再恰当引导,使学生学习上升一个台阶。

另外,教师要多看名家对经典作品的评述,通过看画和看评述结合的方式来提高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能力,长此以往,提高自身的美术素养。素养提高了,对学生的作品也就能较快较准地给予修改建议(语言的方式或是直接在画上修改的方式),以此提高学生手上和眼睛的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通过拓展评价的范围度、落实评价的针对性、克服评价的肤浅化,确实能使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价增效,并以此促进美术课堂教学、学生美术能力的发展。

课堂评价和课堂高效 篇4

一、把握评价原则

1.激发性原则

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认可和欣赏, 孩子更是如此。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更在于激发、挖掘孩子的一切发展潜能。对优秀的学生适时而恰当地予以表扬, 能增进他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成就感; 对表现平平的学生, 要以信任、坦诚、关怀的胸怀,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 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期望, 逐步培养自信心, 增强进步的动力。

2.差异性原则

不同学生在知识结构、身心特点、生活阅历、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有着不同的发展需要、意愿、倾向、优势和可能性, 表现为不同的学生在完成同一任务时会有不同的水平。因此, 对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目标要求。总的来说,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跳起来摘桃子”的目标, 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另外, 评价手段也应多样化, 不仅用语言, 还可用一个赞许的微笑, 一个表扬的大拇指, 一个叫好的鼓掌等。

3.导向性原则

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 不应单纯的是对与错、好与坏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知道对在哪里、好在哪里, 错在哪里、坏在哪里, 好的如何更好、更精彩, 错的如何改正、怎样避免再犯等。这样, 既鼓励了学生, 又让他们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既解决了问题, 又调动了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4.及时性原则

课堂评价具有起点低、目标小、评论勤、反馈快的特点, 学生感受直接、接受容易、兴趣浓厚。因此评价要及时, 让学生尽快认识到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优势和不足, 以便发扬成绩, 改正不足。

二、拓宽评价主体

新课改倡导课堂从双边活动向多边互动转变, 课堂评价也应多元化, 既包括老师对学生的评价, 也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

1.学生自评, 反思提高

我校杨老师执教《我看见你的眼睛》时, 让刘雅文同学朗读这篇文章。刘雅文朗读得特别流畅、有情感。老师问:“你对自己的朗读满意吗?”刘雅文自豪地说:“我妈妈也是一名护士, 我朗读这篇文章时就想起了我妈妈的眼睛, 所以读得好。”老师接着问:“你从这次朗读中受到了什么启发?”刘雅文不假思索地答:“今后作文要像今天朗读一样, 表达真情实感。”学生这样的自我评价效果自然比通过他人指点得到的效果要好得多, 同时不难看出, 这对培养学生的自我反省意识也有好处。更重要的是, 引导学生愿意去思考, 在思考中逐步提高自我。

2.学生互评, 共同提高

学生相互评价, 评价的学生在发言时要判断对与错、优与劣, 就已经渗透了他对问题的思考, 这是一种学生共同学习提高的有效方式。一次我在给同学们讲“眉开眼笑”这个词时, 为了加深同学们的理解, 我让王博同学模仿一下这个词的动作。王博模仿后, 我让刘彦泓同学评价并模仿一下。刘彦泓略一思考说:“我觉得王博模仿成了‘哭笑不得’。”他同时很传神地模仿了“眉开眼笑”。同学们在一片笑声中加深了对“眉开眼笑”的理解。

3.师生互评, 渗透指导

老师对学生评价经常且容易, 难在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我在课堂上创设环境让学生大胆评价老师。一次在朗读《种一片太阳花》前, 我跟同学们说:“老师读课文, 大家认真听, 读完评价老师读得怎么样。”我流利地朗读了课文, 并且有几处故意读错。读完后, 学生们纷纷给出了评价, 细心的李雯同学把我故意读错的“花圃”的“圃”的声调都纠正了。

三、注重评价语言

1.评价语言要真诚

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发自内心, 要实事求是地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 做到既不伤其自尊, 又能指出不足, 让学生扬长避短、发展特长、张扬个性。

这样学生才会真心地接受评价, 自愿地去改正。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亦需要真诚, 防止冷嘲热讽。

2.评价语言要赏识

课堂上对学生好的表现理应表扬, 对学生的后进表现不能简单否定, 而应用鼓励赏识的语言正确引导, 让学生能感觉到自己还有改正提升的潜力, 增强进步的自信心。赵双虎同学很聪明, 但字一直写得很潦草。一次我发现他的字写得比平时好, 我把他喊到办公室, 微笑着说:“双虎, 你今天的字进步很大。其实你很聪明, 只要你用一点心, 你的字一定能赶上我们班最好的学生。下学期学校的写字比赛你还要参加喽!”赵双虎从此在写字方面明显像变了一个人, 现在的写字水平成了班上最棒的了。

3.评价语言要简洁

课堂时间的有限性决定了课堂评价不能占用过多时间, 要简单, 切忌长篇大论。但在简洁的同时, 评价一定要明确、到位, 要尽量避免无效的评价。

小学高效课堂评价标准 篇5

构建高效课堂是推进教育全面发展、深化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为保证我镇教师在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中有章可循,指导广大教师准确确立教学目标,合理呈现教学内容,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现特意制定小学高效课堂评价标准。

一、教学目标(10分)

1、教学目标科学、明确、具体,切合学生实际,具有层次性和可操作性。

2、符合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与进步为宗旨,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统一。

二、教学内容(10分)

3、能充分、合理、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资源和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设计教学方案,并做好充分的教学预设。

4、内容条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内容的呈现符合学科规律和学科特点。

5、课堂容量适当,内容难易适度。

三、教学过程(50分)

6、教学方式的选择有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能根据课堂教学需要,科学、合理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

7、学生学习方式得当,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

8、课堂氛围民主、平等、和谐;学生精神饱满,思维活跃,课堂具有一定的生成性。

9、树立新的学生观,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差异,因材施教。

10、教师重难点把握准确,启发点拨得当;能对课堂活动过程进行有效的引导,做到放得开,收得拢。

11、把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教师讲授时间一般不超过20分钟。

12、师生、生生之间互动次数适当,对话与交流有思维含量,能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促进每个个体的发展。

13、能采用多样化的、个性化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14、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多样化、分层次的作业;作业适度、适量。

四、教学效果(20分)

15、教学目标达成率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都得到实现。

16、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观察、分析、思维等能力得到优化和提高。

17、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获得“会学”的方法。

18、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应有的发展和成功愉悦的心理体验。

五、教师素质(10分)

19、使用普通话教学,语言准确、简练,快慢适中,富有激情和感染力;板书设计合理,字迹工整,正确美观。

20、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能机智处理各种偶发事件。

21、以学生为中心,有自己的教学风格。

实施捆绑评价 助推高效课堂 篇6

实践经验显示:实行捆绑式评价是推动学习小组建设、实施高效课堂的最好助推器。因为捆绑评价可以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和课堂表现进行有效的督促,它是促进小组合作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是激励学生积极学习和不断发展的重要措施。

一、建立捆绑评价体制

1.评价要细小化、具体化,便于操作。在评价方案中,把课堂纪律、课堂表现、课外纪律和行为习惯等几大块的内容再次细小化、具体化,变得更好操作和执行。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楚地知道具体哪些行为可以做,哪些行为不可以做,既让学生“有法可依”,又让学生“知法懂法”。

2.个体与小组进行捆绑评价,既要突出个人表现,又要体现团体精神。在评价方案中既设计针对学生个人表现的明细评价,又考虑整个小组的综合性评价。要通过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来带动和影响整个小组的发展。捆绑评价的精髓就是要让每个学生都在为创建优秀小组努力奋斗的同时,又能在小组的团队精神和氛围中得到均衡、互补性的发展。

3.家庭与学校捆绑评价,以达到双管齐下的效果。在学校教育中,家长的教育是一个很大的缺失,如果让家长也经常参与到对学生的教育中来,无疑是对学生又打了一剂“强心针”,教育的效果会更好。如:把每个阶段的学生各种具体表现情况传达到家长手上,让家长也来关注和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这样,评价制度细小化、具体化,能让家长更了解到孩子的症结和问题,也就能更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教育孩子、督促孩子。

二、发挥捆绑评价的督促作用

建立“班级宪法”,就应该依照评价方法去贯彻执行,让它在班级管理和高效课堂中对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起到督促作用。

1.可以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如在评价细则中设计课前学具准备情况、坐姿状态、倾听状态、家庭作业完成状况等评价项目,促使学生认真对照评价细则努力调整好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习惯,为实施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2.可以督促学生形成正确的纪律观念。良好的纪律是实施高效课堂和建设优秀班级的重要保证,形成良好的纪律观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备素质。在实施捆绑评价时把学生的课堂纪律和课外纪律考虑进去,如把上课纪律、劳动情况、卫生情况、课间活动情况等设计到评价细则中,督促学生认真遵守纪律,自觉形成正确的纪律观。

3.可以督促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体验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在实施捆绑评价时,就应该把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因素考虑在内。如把课堂参与情况、提问或答问情况、合作交流情况、小组展示汇报情况、当堂检测情况等设计到评价细则内,就可以督促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的全过程,达到课堂真正高效的目的。

三、促进个人与小组健康发展

评价方案能否在高效课堂中发挥助推作用,关键是看能否长期坚持不懈地执行下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执法,是不可能有成效的,只有让评价体系常态化、严格化地运转起来,才能促进个人和整个团体的健康发展。

1.促进个体的健康发展。实施小组捆绑评价,通过对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就可以促进学生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思维能力等能力的发展;通过对每个学生的课内、外纪律和行为习惯进行评价,就可促进学生明辨是非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纠正能力等能力的发展;通过对整个小组各方面表现进行综合性的捆绑评价,就可以促进小组长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号召力和影响力等方面的发展。

2.促进整个团体的健康发展。实施小组捆绑评价,通过对各个学习小组进行捆绑评价,就可以促进组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互助、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形成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通过对各组之间的纵向对比评价,就可以促使组员尽心尽力融入团体,学会尊重别人、关心别人、帮助别人、赞美别人、学习别人和感恩别人,从而形成有强烈荣誉感和强大凝聚力的健康团体。

四、充分发挥捆绑评价的激励作用

在实施小组捆绑评价的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要恰当地呈现和利用评价的结果,做到“赏罚分明、施与有节、记人之功、忽于小节”,充分发挥捆绑评价的激励作用。

1.善用奖励。如每个星期呈现一次个人与小组的评价结果,评出“十佳学习之星”“十佳纪律之星”“最佳管理之星”和“五佳星级小组”等并授予相应的周星荣誉称号,评出的“星”就把照片贴在教室的照片墙上,一学期累积得“星”最多的个人和小组即被评为学期最佳之星,学期结束时颁发奖状和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这样层层落实奖励制度,就可以让学生在赏识和激励中找到自信,提高学习兴趣,获得进步与发展。

2.巧施惩戒。每次呈现评价结果时,对于表现不好的学生,要巧妙地给予一些适当的惩戒。如对于经常违反纪律的学生,可以“惩罚”他为班级做些好事,来赢得别人对他的原谅,改变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形象,同时这也是对犯错学生心灵的一种洗礼。只要使用得巧妙得当,不伤害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尊严,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者单位:江西省万安县实验小学 江西省万安县芙蓉中心小学)

赏识评价打造高效课堂 篇7

一、践行赏识教育理念, 建立课堂教学优化机制

丹东市宽甸镇中心小学建立了赏识评价体系, 如赏识校本研训制度、《赏识课堂教学评价》《赏识课堂妙语集》等, 聚焦课堂, 抓好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 切实搞好教学常规中备课、上课、批改、讲评、辅导和测验等环节的研究、指导和管理。不仅在教师的个体层面上开展各种赏识评优争先活动, 如优秀教学设计展览和评比、案例分析研究等, 还在教师群体的层面上开展各种争优创先活动, 如优秀教研组、先进备课组、先进年级组、优秀师徒“对子”等一系列评选。

二、开展主题研训活动, 强化高效课堂理念

我校开展以“赏识评价, 打造高效课堂”为主题的系列校本研训活动。

1.“赏识评价, 打造高效课堂”之我见——观点交流活动。学校围绕该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 如教师沙龙、主题交流、聆听专题讲座、组织专题教学等。

2.“赏识评价, 打造高效课堂”大练兵——评比活动。各组参加高校课堂比赛, 最终评选出个人和集体的不同奖项。

3.“赏识评价, 打造高效课堂”大盘点——成果展示活动。学校收集、整理研究成果, 形成以教案、论文、心得、反思等不同形式的成果集, 以此来促进教师教学观察指导、自我反思调控, 合作交流及实施新课程的实践能力。

三、构建学科教学模式, 打造赏识高效课堂

学校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 通过“策略范本, 公开展示;再实践和检验, 反思归纳;形成方式范本, 示范展示, 推广运用”的基本过程, 探索出以“活动—交流—赏识—评价”为主的赏识高效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开展赏识评价, 构建高效课堂, 我们提出了“教为赏识, 学为赏识, 以人为本, 课堂师生和谐”的总体原则。在低年级进行“快乐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 中高年级进行数学“探究式高效课堂”模式的研究。数学赏识教学的基本模式为“定向导疑赏识—自主质疑赏识—合作释疑赏识—实践 (训练) 赏识”, 有模式, 而不模式化。数学课堂教学要求做到:一要充分体现主体精神, 学生必须积极参与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 严格把握讲解时间。二要充分体现主导精神, 在数学课堂上, 教师要立足于“导和赏”, 学生理解教材要“导和赏”, 学生思路受阻要“导和赏”, 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方法要“导和赏”。总而言之, 改“灌填”为“导赏”, 也就是“导赏兴趣、导赏质疑、导赏思维、导赏创新”。三要充分体现创新精神, 教师要有赏识的教法, 要有赏识学生学习创造的具体办法和具体指导, 使学生的思维积极活跃, 有创造性。四要充分体现实践精神, 数学课堂上要让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实践活动, 包括动脑、动手、动口、动耳、动眼、动鼻的随堂演练活动。五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 要充分运用现代教育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为打造高效课堂, 我们还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用“翘起的大拇指”来赏识评价孩子们, 增强学生求知的自信心, 努力做到:问题——让学生自己揭示;知识——让学生自己机探索;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方法——让学生自己创造;学习领域——让学生自己开拓;学习收获——让学生自己运用;持续学习——让学生自己发展。

四、优化赏识评价方法, 提升高效课堂品质

为打造赏识高效课堂, 学校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六个优化”:优化课堂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优化课堂教学语言、优化课堂教学管理、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优化课堂教学评价;还提出了课堂教学的“三带进”, 给学生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1.把微笑带进课堂。一个和蔼可亲的微笑, 也是一种赏识。全体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师生交流要带着微笑。

2.把信任带进课堂。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当孩子在课堂上有一个精彩的发言, 就要毫不吝啬地投以赞许的目光。

3.把激励带进课堂。课堂上教师要睁大眼睛发现学生的优点, 充分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并及时表扬激励。

五、开展多元赏识评价, 树立学生学习自信

1.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档案, 开展多元教育评价。

学校通过“构建小学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课题研究, 为每一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 用以记载学生的成长历程, 帮助学生全面看待自己, 学会正确评价自我。在日积月累的材料中, 通过个体内差异比较, 看到自己的成长进步, 树立自信心, 体验到学习乐趣。

2.改革评价机制, 提倡阳光评语。

无论是操行评语还是学业评价, 学校都提倡运用阳光式的评语激励学生。要求教师精心设计作业, 创新作业批改方式,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通过开展教师优秀作业设计评选、优秀班级作业展评、学生家长评教等措施, 使教师形成激励性的“质性评价”的良好习惯。如今学生的作业本, 随处可见“优秀、有进步、加油你是最棒的”“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 你的努力没白费”“瞧, 作业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加油, 继续努力”等评语,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信。

3.建立了“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单”。

主要内容包括操行表现评价、学业发展评价和个性评价三项内容。学业发展评价除纸笔测验外, 还有朗读、默读、口算、外语口试、歌曲演唱、葫芦丝演奏、体育技能单项测试、美术作品展示、情景测验、实际操作、上机操作等评价形式。各学科期末考试成绩以“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方式呈现。

4.给进步的学生颁发“绩优卡”。

就这是一种新的评价辅助手段, 它及时地记录着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同时记录老师对学生的鼓励和期盼, 记录学生成长的轨迹。因此, 绩优卡已成为有效的评价载体, 学生人人喜欢。

六、赏识教育工作效果

1.赏识评价唤醒了学生。

在教学中, 我们的老师运用赏识评价, 帮助孩子们寻找“闪光点”, 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 消除了自卑感, 还帮助学生反思其不良习惯产生的原因, 诸如学习马虎、不求甚解等, 并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改变不良习惯, 更多地予以过程性“奖励”。孩子们在老师和同学的表扬中燃起希望, 处处表现出一种积极的姿态, 学习有了主动性, 课堂上爱发言了, 作业认真了, 每班的可塑生转化率达80%以上。

2.赏识评价激活了课堂。

在我们的课堂上, 老师们善于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赏识评价, 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学中来, 活跃了课堂气氛。老师们能适时地倾听与请教, 进入学生们的心灵世界, 使学生把老师当成“良师益友”, 融洽了师生关系。有的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 但谈起明星、足球、流行歌曲、网络游戏却头头是道, 我们便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入一些足球赛事、明星轶事等内容, 这就激起了他们的极大兴趣, 师生关系因此变得和谐。

3.赏识评价点化了教师。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评价思索 篇8

如何提高课堂价值, 体现评价的艺术性呢?在实际教学中笔者结合我校的课堂模式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尝试。

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于漪教师早就大声疾呼:“没有个性的发展, 就没有卓越的人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强调指出:“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可见, 语文教学需发展个性。发展学生个性的一个重要途径便是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化评价。

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给不同能力层次、不同认知特征、不同价值取向的学生以不同的评价, 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实现班级语文整体素质的提升。

教学中, 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 我将学生大体划分为三类:尖子生、中等生、学困生;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 我将学生分为感性、中性与理性;根据学生的参与热情, 我将学生分为积极型、观望型、消极型。如此以来, 一个学生便具有了三个维度。如学生W属于“尖子生”“感性”“积极型”, 学生L属于“学困生”“中性”“消极型”。若他们都回答了一个问题, 对于W我会重点评价她的语言之美, 会点出她答语中的关键词, 甚至会让学生记录下来, 此外, 我还会引导她打开思路, 向问题的更深处探究;对于L, 我则重点评价他的参与意识, 会将他的回答加以提炼, 润色, 并争取其他学生的认同与鼓励。

这样, 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便勇于选择独特视角, 勤于思考、探究, 实现个性化学习、探究性学习;中等生们便会见贤思齐, 夯实基础, 不断提升语文素养;学困生也有了不断进取的愿望, 一步步找回自信, 获得学习语文的“密码”。

二、倾注真情, 运用表扬激发学生的热情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就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尽可能多地运用表扬激发学生的热情, 但表扬的前提是教师对学生的真情。

只有切切实实关爱学生, 真真正正地为学生的哲思而惊叹, 为他们的偏误而惋惜, 为他们的批判精神而喝彩, 学生才会将教师的评价看作动力之源。

当学生回答出色时, 我们不应吝惜赞美之词。当学生迸发有哲理的语言时, 我们不妨这样评价:“你说的颇具哲理, 耐人玩味。对了, 大家可以把它记录下来, 要注明这则语录的作者是××哦!”当学生的回答出人意料时, 我们不妨评价:“你的想法很独特, 很有创造性, 这点我特别欣赏。请大胆探索, 永远做幸福的思考者!”当学生的发言条理清楚时, 我们不妨说:“看, ××对这个话题如此有研究, 而且表述起来层次明晰, 这便是学者之风啊!”

即使学生回答得不完美, 教师也可就发言的积极性, 准备材料的严谨性, 表述中的闪光点加以褒奖, 从而使他们能自觉融入本属于自己的课堂。

三、兼顾理性, 不可盲从

评价有激励功能, 通过评价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是, 有时教师连错误的东西也不敢否定, 似乎一否定就会扼杀学生的灵性与智慧, 就是不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其实, 批评无禁区!因此, 当学生的见解不够完整时, 就应不厌其烦地进行点拨;当学生的认识出现偏差时, 就应加以引导。

我曾听过一堂课, 教师执教的是《智子疑邻》, 品析完课文, 他问学生:“读了这个故事, 你明白了什么?”一个学生回答:“我明白了有好的建议千万别告诉别人, 因为好心总是得不到好报。”教师想也没想, 便说:“好, 不错。下一位同学请你谈谈。”我便不解了, 这样的回答也好吗?作为教师, 你的职责是什么?难道不需要纠偏吗?

这样的教师, 毫无理性可言, 带给学生的只有“负效应”。

特级教师孙双金在执教《天游峰的扫路人》时, 让一个学生读第七自然段, 这个学生慢条斯理地读完。孙老师评价道:“我特别欣赏他良好的心态。你看他读书不慌不忙, 不紧不慢。 (生笑) 我也要向他学。但是有的时候, 该快的时候还是要快些, 该慢的时候还是要慢一点, 是不是?谁再来读一遍。”既有鼓励, 又有善意的矫正, 不失严谨。这样委婉的批评, 学生是能接受的。教师的评价语要做到表扬与批评相结合, 鼓励优秀, 指出不足, 激励后进。

四、适时引导, 巧妙点拨

在课堂交流中, 教师最担心的便是发言者回答起问题来结结巴巴, 语无伦次, 甚至脸一红, 索性僵在那里。当我感觉学生回答不上来时, 我会说:“或许是过于紧张吧, 没关系, 坐下后再想想, 或许能打开思路呢。谁来帮帮他?”这样的评说后, 学生便有了台阶可下, 之后, 他在聆听中会更为专注, 随后的表达即使无法翻出新意, 最起码也能做到有话可说了。

当学生的回答陷入“死胡同”而无法取得角度的拓宽时, 我们切不可“袖手旁观”, 应准备随时“救场”。

一次, 我在执教《心声》一课时, 我让学生谈谈“心声”的内涵, 一向睿智的毛晨玉同学却急得抓耳挠腮, 原来他说出“‘心声’指李京京想在公开课上读书, 不过, 好像还有其他方面, 我再想想”后, 其他同学盯着他, 他越发焦躁, 我想, 他肯定是思维短路了, 于是, 我引导他:“你是从学习角度来谈的, 如果从家庭、教育等角度考量, ‘心声’还有哪些内涵吗?”他豁然开朗, 作出了精彩的表述, 赢得了阵阵掌声。

五、适时互动, 倡导多元

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的评价方式应力求多元化, 应将教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结合起来, 不宜唱评价的“独角戏”。

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自评、互评, 能让课堂交流呈现多边化的良好态势。因此, 在教学中, 我非常注重学生评价能力的培养。

如学生朗读完课文后, 教师可将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一开始, 他们的评价局限于“定性”———“好”或“不好”, 在一步步的引导下, 他们学会从语音、语调、语气、语感等角度进行评说。

利用分层评价实现高效课堂 篇9

一、在课堂提问中分层评价, 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是实践分层评价教学的主要通道,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 对课本的内容做出适当的调整, 合理安排内容的梯度。当提出同一问题时, 对学生做出的不同回答, 评价也应该不一样。对于A层次的学生, 将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和思维的发散性上, 评价时也应当要求学生的回答要较为灵活且难度较大;对于B层次的学生, 则要求在掌握教材中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较为有难度的回答即可;而对于C层次的学生, 若能紧贴教材作答, 就应该得到教师的好评。如果A层次的学生只回答出B层次的水平, 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看看是否有失误, 还是这段时间的水平有变化;而若C层次的学生能做到B甚至是A层次, 教师则应考虑是否重新进行层次划分。对此, 我认为必须对学生的提问进行分层设计,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充分的学习体验。

如, 学习《How are you?》一课时, 教师就用“How are you”这个题目提问, 让学生进行回答。若C层次的学生能够根据课文的内容正确回答“I’m fine/OK”或者是“Thank you.And you”, 那么教师就应该进行认可表扬。而对于B层次的学生, 则要求在掌握常规回答的基础上, 能够进行更有难度的回答, 如“Not bad”“Everything is OK”以及有难度的反问“What about you”等等, 如果学生能够做到这一水平, 教师就应该给以认可, 若学生没法达到教师预期的目标, 教师可进行引导, 启发学生从C层次向着更高的层次回答;而对于A层次的学生, 教师需要做好安排, 让他们在掌握基础知识时, 更应该自由联想, 将本课知识与曾经学过的知识相联系, 如问好的方式除了“How are you”之外, 曾经还学过什么?直到学生能够回答出“Hello/Good morning”等。这样, 同一个问题, 不同水平的学生只要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就可得到教师的表扬, 学生得到了认可, 自然就会产生“我也可以做到”的自豪感, 也就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在以后的学习中教师再逐渐提高难度就可以了。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有自信, 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水平。

二、在课堂测试中分层评价, 增强学生成功体验的愉悦感

测试是对学生一个阶段的学习进行检测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测试中进行分层评价对学生的成长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里所说的课堂测试, 笔者倾向于口头的测试而非笔头检验。当学生学习完教材知识后, 教师就要安排好相应的任务, 供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完成, 既为学生的交流创造环境, 也可以检测学生学习的成果, 然后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作出评价。课堂测试中分层评价是很有必要的, 因为有些教师存在为了完成进度, 将重点放在C层次学生上, 认为只要能够回答出C层次的问题或者完成任务就可以了的思想, 这样势必会损伤其他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因此, 安排课堂测试, 一方面可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同一层次的学生交流, A、B层次的学生自然也就有了发挥的空间。因此, 给学生分层测试是很有必要的。

如, 学习《This is my father》一课时, 笔者安排了Pairwork的形式作为测试。给C组的学生定下的任务是自己设计情景, 互相编对话, 并要求学生上台表演, 例如, A:Who’sthis man?B:This is my father.

这样就可以了解学生对“This is…”句式和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学生在台上流利对话时, 教师应该给予鼓励“Good/Well done”等等, 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对B组学生就不能局限在课文内容的对话上了, 而是要求学生能够使用“This is…”的句型, 将具体内容进行替换, 而A组的学生则不仅要能够替换内容, 还要求其完成相对复杂的对话。当学生无法做到时, 教师要给予引导, 力求激发学生的潜能, 让C达到B的状态, B达到A的水平 , 告诉学生“The harder you work, thesooner you will improve.”以鼓励学生体会努力后成功的乐趣。

三、在课后练习中分层评价, 巩固学生有效习得的自信心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 其系统的语法知识的习得, 主要还是靠大量听说读写的实践。鉴于此, 在学习新知之后, 布置学生做一些与本节课单词、句型有关的练习, 让学生去巩固新知尤为重要。这样的过程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做练习时都能有所收获, 增强自信心。由此可见, 课后的练习设计同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练习的结果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 也关系到学生的自信。由于学生的水平不等, 布置作业时就要注意做好分层, 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适应自身学习情况的部分。这样, 既能减轻困难学生的负担, 又给优秀学生提供了自主发展的空间。

如, 布置作业时, 把练习题分成基础题、综合题和创新题, 基础题是全班学生都要完成的, B层次的学生则完成综合题, 而A层次的学生则要完成所有题目。修改学生练习时, 笔者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 做出相应的评价。如, C层次的学生完成较好且尝试综合题, 笔者就会给出“Great”这样比较简单的评语, 让学生更自信;而对于A、B的学生, 则会对完成良好的说:“You will do better nexttime!”对于完成不理想的则会点评“Hopeyou work harder.”, 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还没做好。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 形成相应的知识技能, 这种对课后练习分层评价的方式, 也是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进行检查和评价的有效方式。

把握评价规律,收获高效课堂 篇10

一、课堂评价要有艺术性

课堂评价的艺术性要表现在对学生要有积极的影响。不但让学生明确自己“对”的程度, 还要分清“不足”的地方。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 一开始总是有很大的新奇感, 随着学习程度的加深, 部分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也逐渐的淡薄, 这就需要老师在评价学生学习过程的时候要立足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求知欲的激发。老师还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评价, 程度好的同学, 在表扬鼓励的同时要强调需要完善的地方, 指出其不足之处, 可以促进学生以后做得更好, 避免“表扬疲劳”。程度相对差一些的学生, 则要突出其表现好的地方, 以鼓励为主, 抓住学生的细微亮点不吝表扬, 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有甄别的评价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能够让学生在自己现有水平上不断进步。

如学习5A Unit4“Halloween”, 我们采用了中西方盛大节日对比的形式进行。课下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了相关的内容, 在上课的时候进行比较学习。有的程度一般的学生, 课下准备得相当充分。能够把“Chinese New Year”的相关内容介绍清楚, 根据中国的节日所需要的东西进行准备, 表现出较强的迁移能力。虽然所用到的单词不是我们本节课所学到的, 但是这种与生活相联系的学习精神是非常值得表扬的。只要是灵活创新的学生, 就要给予认可, 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发散思维。

二、课堂评价要控制范围

课堂评价并非要面面俱到, 只要突出重点即可。很多老师在课堂评价的时候, 没有目的性, 无论主题是什么, 只要学生有失误就抓住不放。如果是以“对话”为主的课堂, 老师只需对“说”的能力评价即可, 哪怕在“说”的练习中还会有“写”的巩固, 也无需再对“书写”进行过多的评价。如果老师不分主次滥评价, 就会让学生无所适从, 分不清重点。如果课堂评价过多, 还会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老师在课堂评价时, 一定要有预设, 有目的。根据本节课训练的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

如苏教译林5A Unit3“At a Music lesson”学习后进行朗读指导, 重点是语调和重音。在读Can you sing the song?时, 语调要把握准。尤其是“song”的语调是上升的, 能够充分表达疑问的语气来。评价的时候就要用“就事论事型”, 主要评价这个句子读的效果怎么样, 在语气语调和重音的把握上是不是很准确。至于其他的对话形式, 编制对话的时候有没有创新意识, 这都是次要的问题。即使在对话之后, 还进行了课堂反馈的训练, 老师依然要评价学生对题目中句子“读”的情况, 在评价问题答案的正误时就不要延伸的太远。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白, 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是“朗读技巧”。通过这种具有针对性的课堂评价, 可以让学生分的清次重点, 突出学习的重点。

三、课堂评价要把握尺度

课堂评价针对的是学生的能力, 以及对知识的领悟程度, 所以要注重评价的实效性。在评价尺度的把握上首先要控制评价的频率, 更要避免评价的形式主义。很多的课堂, 老师对学生的评价都是无效的。如“Good!”“Verygood!”然后就没有了具体的评价, 这样学生并不知道“好”在哪儿。有的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并不是非常完美, 只是与自己相比有所进步, 那么老师的评价就应该更加细致。

如苏教译林5A Unit 8“A camping trip”, 在练习对话的时候, 要找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练习。因为基础不同, 所以学生的表现就有区别, 老师在评价的时候也要有所分别, 主要强调“进步”的地方。笼统性的评价要控制, 针对性的评价要突出, 充分体现评价的实效性。

实施多元评价,构建高效课堂 篇11

关键词:多元化;多样化;高效课堂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成为新世纪人人都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随着信息技术在我国大范围普及,信息技术教学迅速发展起来。由于信息技术学业评价有别于传统学科的学业评价,因此信息技术应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和促进作用,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运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创新实践,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这样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就会省时高效,显现出生机与

活力。

一、评价主体、内容多元化

多元化评价是指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以考试为主的传统教学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则是被评价者,是评价的客体。新课程理信念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其评价主体是多元的,我所尝试的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其中学生自评又包括课课评、单元评;学生互评包括课堂上学生之间直接评价和不同班级之间的评价;教师评价包括表现性评价和作品评价两部分。

1.学生自评

(1)课课评

为了很好的体现自主评价,设计了《我的学习表现》自我评价表(电子版,存在指定文件夹下)。

每堂课下课前都会给学生几分钟时间为自己的表现画上笑脸(分为五个等级,每个等级一个笑脸),学生在课后会思考这个等级自己是否满足、自己有无能力做得更好、怎样在下次课上取得一个更高的等级。这样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评价活动,随时对照教学目标及自我努力方法,进而发现和认识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将评价作为学生自我教育和促进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

(2)单元评

每个单元结束后我都设立“颁奖台”,根据“我的学习表现”得星颗数,看看自己应获金、银、铜哪个奖项,并且写下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这样的评价既给自己一段时间的学习进行总结,又给学生一个自我纵向评价的平台,让学生自己来评价一段时间以来的学习态度、成果等,从而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2.学生互评

(1)课堂上学生之间直接评价

每一课学生都会创作出一幅作品,我会利用不同的时间段展示这些作品,并引导学生积极开展互评,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交流思想的平台。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互评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2)不同班级之间的评价

除了学生在课堂上互评外,我还为实验班级建立了《请你欣赏》文件夹,把学生的作品保存在此文件夹下,供其他班级学生欣赏并写下评价语言,如,四(7)邱林星所创作的《农家小院》获得的评价语言最多,有:

你的作品色彩鲜艳,画面漂亮!

你的画有缺点:太阳应该是红色的,云畫得太硬。

我不知你是谁,但我要向你挑战,你接受吗?

……

从实验的结果中发现这种互评由于学生间不认识、不见面,

评价会更客观,不仅使被评价的学生更能接受评价意见,也督促了其他学生的竞争意识,取得的效果非常好。

3.教师评价

(1)表现性评价

开学之初,我根据学生信息技术基础进行排位并制作记录表,以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课堂观察,我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上机操作技能、合作意识、学习态度等进行综合评价,每次课后我都会给每个学生一个评价结果。

(2)作品评价

一个作品不但反映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而且也能反应学生的审美能力、分析处理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人生规划能力。由于每个学生的起点不一样,各种能力都存在差异,所以我一般不直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直接评价,对优秀的作品,我用赞赏的语气去鼓励学生做得更好;对不是太好的作品,我用发展的眼光去对待,及时发现学生进步的地方,使一部分平时很少得到关注的学生也能从中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动力。

二、评价方式、方法多样化

1.信息技术评价

注重学生信息意识和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信息科学技术常识和信息能力的全面评价。信息技术评价应有助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全面发展,要改变只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单一总结性的考试评价方式,着眼于充分全面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提高信息意识,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关注个别差异,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为此,信息技术评价体系应包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作品创作和综合应用。在测评过程的不同阶段,测评的重点和要求有所不同。

2.理论知识评价

多年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时遗忘率高得惊人,这节课能非常熟练地使用某些工具进行创作,但过一段时间再操作就会忘记操作方法,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教学无论从教学还是评价都是以学生实际操作为主,理论知识掌握的评价非常缺少,以致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使实际操作变成了被动学习,为了改变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我增加了理论知识方法的评价,充分利用记分册的功能,每堂课课前随机抽学生回答相关的理论知识,并记录相应的分值。

3.终结作品评价

主要通过期末检测试卷来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可以检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品的情况,还可以让学生对自己一学期以来的作品进行评价,找出进步和不足。

运用这样的评价方法,不仅使学生学得有兴趣,而且课堂效率明显提高,课堂表现上也可看出学生积极交流,乐于帮助,互相借鉴,学生作品的质量进步非常快。

课堂评价和课堂高效 篇12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多元评价,高效课堂

引言

在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中, 有一个不能忽视的现象, 就是评价的缺失。这是可以理解的, 因为作为一门不需要接受量化评价的学科, 其教学任务的完成往往具有很大的随机性, 教师对学习任务是否能够有效完成并没有太大的期许, 因而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也就是一个近乎自然发生的过程。显然, 这样的课堂丧失了信息技术的基本功能, 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要改变这样的现状, 可以从课堂教学中的评价着手。考虑到小学生对评价的态度, 笔者认为需要坚持多元评价, 才能打造真正的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一、信息技术课堂上多元评价的含义

多元评价意味着对不同学生的关注, 也意味着对不同学生予以不同的评价, 因此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在构建信息技术知识的过程中, 不同层次的学生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而学生的具体学习过程离其所能够达到的成功又有多大的距离, 并在此基础上决定给予什么样的评价。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 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 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进而给予不同学生以不同的积极评价, 以使其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只有这样, 评价才能为打造高效的课堂提供推力。几乎可以肯定的是, 如果评价不具有这样的特征, 那就有可能出现碎片式的评价。这种评价即使是积极的, 也通常不具有长远意义, 甚至还有可能出现消极评价, 而这对学生的学习来说, 显然不具有建设性的作用。

多元评价强调的是评价的多元特征。所谓多元既指对评价对象进行多角度分析, 也指评价手段需要多元化, 还指评价要求可以多元化。多元意味着承认教学目标的多样性, 即不对所有的学生提出完全一致的目标 (当然, 基本目标需要完成) 。这对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而言尤其具有积极意义。从笔者的教学经验来看, 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基础是完全不同的, 笔者也思考这其中的原因, 后来发现, 像笔者所在的地区, 经济条件还算发达, 家庭中配置计算机也是寻常之事, 但各个家庭对这一块的观点有所不同, 因而孩子在家庭中接触计算机的机会也不尽相同。这客观上导致了不同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不同。同时, 因为学生具体认知能力的差异, 不同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中的能力也是有所不同的。此外, 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也是不同的, 这也导致不同学生在学习中的动机动力不同, 因而也就需要多元的评价。

二、多元评价驱动信息技术有效教学

笔者经过教学实践发现, 在课堂上推行多元评价, 可以让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建构知识, 更好地生成软硬件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进而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

举例来说, 让学生利用Power Point来制作简单的幻灯片, 通常情况下教师会怎么教?有可能是一步一步地教学生操作要领, 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步骤去制作一个小小的幻灯片。笔者注意到这样的教学最大的坏处在于, 学生制作好幻灯片后没有任何成就感, 只是感觉自己完成了一个任务。显然, 这样的教学不能够发挥信息技术知识对学生的激趣作用。那么, 应该怎么教呢?

第一步, 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教学:先给学生呈现一个简短但有趣的幻灯片, 在播放的过程中有变化的字体, 有相应的声音, 还有不同的切换方式。由于幻灯片的趣味特征, 使得学生非常感兴趣, 因为他们平时在影视当中看到的一些效果, 竟然如此真实地出现在自己的面前。当教师问学生“想不想学习这样的本领”时, 学生的兴趣是非常高的。此时教师要给学生的反应以引导性的评价, 将学生的注意力从浅层的感知兴趣, 引向深层的认知兴趣, 这样的评价可以产生一个内驱力。

第二步, 让学生挑选上述幻灯片中最感兴趣的三点, 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 先进行自学。这一步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 如有的小组的学生选择的是声音的插入、幻灯片的切换以及超级链接 (可以实现互动) 等。于是笔者就从这三个方面让学生首先去自学课本上的相关内容, 然后结合实例去具体操作 (教师此时可以提供素材)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通常会出现自学对象飘移现象——即明明是要学习声音的插入的, 但看到了另一个知识点之后注意力就迁移到该知识点上去了。这个时候教师要给予提醒性的评价, 以让学生认识到保持注意力是有效学习的关键;也有学生在完成例子的过程中过于机械, 以至于只能插入某个固定的声音, 这个时候教师就要作出开放性评价, 以让其认识到插入声音的固定动作与开放性选择之间的关系, 并认识到插入是一个“动作”而声音则是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的。这样的评价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软件使用中命令与命令对象的关系。

这样的教学过程所产生的最为积极的结果, 就是学生在经过了两个课时的学习之后, 对Power Point的使用非常娴熟, 而在后面的知识的学习中, 学生也能够将本课形成的认知进行有效的迁移, 显然这样的课堂是有效的课堂。

三、基于多元评价思考信息技术教学

多元评价是相对于“对或错”“好或坏”的二元评价而言的, 多元评价旨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与知识构建, 而不是对学生的学习结果简单地评判好坏。尤其是在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上, 多元评价有着很大的操作空间 (这也是非量化考核带来的教学施展空间) 。信息技术教师要珍惜这样的机会, 以促进自身对教学的理解。

评价是依赖于具体的教学过程而存在的。这也提醒我们, 有效的评价在促成有效教学的形成时, 是不能脱离具体的教学过程的。从这个角度讲, 研究多元评价对打造有效教学的作用, 需要结合具体事例以及具体的教学过程, 进行具体的思考与分析。试图找到一个多元评价的模式而在任何一节课堂上使用, 那是不现实的。

从评价的角度来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其实看到的是不同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不同基础, 以及不同的可能性。尤其是可能性, 是值得信息技术教师发掘的。在日常教学以及一些信息技术的比赛 (如电脑绘画比赛) 中, 笔者发现每届不同的班级, 都有一些学生能够在这些活动中表现出非凡的能力, 尤其是电脑绘画, 是受到相当一部分学生喜欢的。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充分地将自己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与绘画所需要的创造能力结合起来, 从而在电脑上将自己的能力与想象充分表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 多元评价可以起到相当积极的促进作用, 对于有一定天赋的同学, 给予目标更高的引导性评价, 对于缺少天赋但很有兴趣的学生, 给予激励性评价……这些都是多元评价的具体体现, 也都能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显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参考文献

[1]王跃, 高明华.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构建多元评价体系的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 (3) :110-111.

[2]曹恒来, 冯美顺, 高士娟.基于多元评价的信息技术网络学习平台研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5 (2) :70-74.

上一篇:工作现状内部审计下一篇:水质总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