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评价

2024-10-27

课堂评价(精选12篇)

课堂评价 篇1

一、评价过程要完整

自评与互评是《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1年版) 》的两个重要的评价方式, 良好的自评与互评旨在体现学生的主题地位, 发展学生的观察、思考与评价能力。互评与自评的完整性是指互评与自评的过程要完整, 完整的过程包括评价前评价标准的制订、评价方法的介绍、评价时方法的指导与提示、互评与自评后教师的点评等环节。以上环节缺一不可, 否则评价将走入形式主义误区。

课例分析:如在《足球:多种形式脚内侧运球射门的运用方法》一课中,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绕障碍运球射门的练习时, 组织学生互评, 意图是减轻自己的教学压力, 提高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互评方法:后面一个学生看前面学生是否用脚弓运球和射门, 如果不是要指出, 如果对要肯定, 错误要指出。在这个环节中, 教师的介绍非常到位, 为互评开了个好头, 但在练习时, 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没有观察同伴动作, 更没有互评, 教师对此也未指导, 该练习结束后教师也没就互评进行点评, 而是在不停地纠正动作, 不停地参与练习, 显然这样的互评是形式, 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 一是教师不知道互评要有完整性;二是教师教学只追求形式, 忽视效果, 三是教师上课走流程, 未发现互评效果差。

建议:1.教学不能走形式, 要追求实效;2.教师要学习评价理论, 了解评价的完整性和操作要点;3.教学不能走流程, 要以学定教。如在上述案例中, 教师除了要观察学生的技术等之外, 还要留意学生的互评效果, 当效果不佳时, 教师要及时指导, 同时在互评结束时要对学生的互评进行点评, 这样就能保证互评的完整性, 提高评价效果。

二、评价语言要具体

即时评价具有激励、导向和反馈的价值, 但在日常教学中, 我们只注重评价语言的激励性, 忽视评价的导向性与反馈性, 而且在激励学生时, 语言往往比较单调、模糊, 效果较差。

如在《足球:脚内侧运球的练习方法》一课中, 我们对教师的激励评价进行统计, 统计显示:教师在本节课中说“好!很好!”有33次, 其中有10次“好!”是口头禅, 如“好!停”等, 这里的“好”就是“停”, 两者一个意思。还有23次是针对学生的正确技术和积极的练习态度进行表扬。教师在说“好!很好!”时, 声音洪亮, 饱含激情, 所以学生刚开始听时比较兴奋, 但到后来, 我们发现学生毫无反应, 究其原因, 教师的激励性语言单调、模糊, 学生不知道自己好在哪?有哪些不足, 怎么努力等, 而且这样的评价不易培养学生耐挫折能力, 说多了还反映教师评价语言的匮乏, 因此评价语言要具体, 要既能激励学生, 又能让学生知道好在哪。如面对学生运球时重心较低, 我们可以说“好!大家运球重心低”。这样的激励性评价就比较具体,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还能强化学生的正确动作。

三、评价效果要有效

无论采取何种评价方式与方法, 其最终的目的是获得高效的评价效果。高效评价具有全面性和全体性, 全面性是指评价尽可能达成多种目的;全体是指评价尽可能让所有学生受益。本节课有些评价有一定的效果, 但从高效的角度分析, 却略显不足。

例如, 在《足球:脚内侧运球的练习方法》一课中, 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在学生游戏时喊“加油”, 但只有个别学生受到感染, 大部分学生都无动于衷, 显然实效性不足, 究其原因, 教师声音太小, 加之场地分散, 外围的学生没听到。假如教师饱含激情大声喊“加油”, 可能会提高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又如, 该课中教师在“脚内侧运球绕‘O’练习”中, 让学生之间互评, 评价方法:一个学生绕圆圈运球, 同伴一边踩球一边数数, 看哪组快。这样评价能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同时还能引导数数的学生眼睛离开球, 但在练习中可以看到, 部分学生为了求快忽视技术, 这说明互评没有达到高效, 假如教师要求练习者必须“脚弓触球”绕5圈才算成功, 该评价将既激发兴趣, 又引导学生关注技术, 实现评价的高效性。

四、评价时机要适宜

评价时机很重要, 如果评价时机不对, 效果也不会好。

如在《足球:脚内侧运球的练习方法》一课中, 教师在学生集体运球练习时, 发现大多数学生高重心运球, 于是提醒学生注意运球时身体重心要低, 这样的指导性评价既有导向性, 又有明确的指向性, 而且提示的内容是本课的难点, 如果学生听到并理解, 效果应该不错, 遗憾的是只有教师周围的几个学生有所改变。究其原因, 教师评价时学生的注意力在球上, 学生没注意听或没听到, 此外, 部分学生虽然听到, 但不知道什么是低重心, 或者不知道重心降到什么程度才算低重心, 因此效果不好。假如教师让学生暂停练习, 然后做两个示范, 一个是高重心运球, 一个是低重心运球, 并强调学生要低重心运球, 这样的评价时机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因为此时学生是停下来看教师的对比示范, 听教师的指导性评价, 所以既知道改进什么, 也知道如何改进。

五、评价导向要正确

如果评价导向正确, 就能为被评价者指明发展的方向, 为教育活动朝预定的方向发展指明方向。在《足球:多种形式脚内侧运球射门练习方法》一课中, 教师注意了评价的激励性与导向性, 但有些评价导向不正确, 评价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如在分组练习绕障碍射门中, 教师到一组做守门员, 有位女生运球绕障碍后射了一个“穿档球”, 教师评价:“你射了个‘穿档球’, 真厉害!”这样的评价语言很煽情, 极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但这样的评价也会引起学生的误解:不是射“穿档球”就不厉害?于是, 可以看到, 该学生非常自豪地回到队伍, 并不断在同伴面前炫耀, 同伴充满了羡慕感。同时也看到, 在接下来的练习中, 该组学生只关注射“穿档球”, 而忽视射门的技术。显然, 在该环节中, 教师的评价导向出了问题。假如教师在学生射进“穿档球”后对其说:你用脚内侧射进“穿档球”, 漂亮!老师希望你接下来继续用脚弓射门, 因为脚弓射门稳定性高、射门准。这样的评价既调动了学生的练习积极性, 又引导学生在练习中关注技术, 有利于学生掌握技术, 提高教学效率。

六、评价标准要一致

评价标准要一致是指, 教师宣布的评价标准与执行的评价标准要一致, 如果不一致, 评价也不能获得好的效果。

如在《足球:多种形式脚内侧运球射门练习方法》一课中,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绕障碍射门练习, 并在练习前强调:射进一球算10万。该评价标准并没有强调技术。一位学生在练习中把球射进, 教师说不算, 原因是学生射门技术不正确 (不是用脚弓射门) , 学生很不高兴, 边往回走边说教师说话不算数。应该说, 教师的观察能力比较强, 他在巡回中发现学生只关注射门忽视技术, 意识到自己制订的评价标准不合理, 但是在判断学生进球时没有保持评价标准的一致性。假如教师先承认该学生进球有效, 然后让全体学生暂停练习, 强调接下来的射门时要做到技术正确, 否则进球无效。如此既能保持该生的练习热情, 也能引导全体学生注意技术, 还能体现教师的应变能力。

七、评价语言要生成

如在《足球:多种形式脚内侧运球射门练习方法》一课中,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射门练习, 并在练习前制订评价标准:射进一球得10万。练习后教师问:“得20万的同学举手”。很多学生举手。教师又问:“得30万的举手”。又有很多学生举手。此时, 有位学生大声地说:“老师, 我得了40万。”教师转过头, 脸一沉看了他一眼, 似乎在说:“我还没问, 你抢着答干嘛!”学生一看教师的脸色, 马上低头不语。也许学生的成绩出乎教师的意外, 教师在预设评价时没考虑到, 也没有生成评价的能力, 因此,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热情没做任何评价并让学生继续练习。由于缺少激励性的评价, 在接下来的练习中, 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受到一定的影响, 特别是该学生, 由于受到教师的无声批评, 练习时无精打采。其实, 教师在面对该突发事件时, 如能生成新的评价:你真厉害 (同时伸出大拇指) !得了这么多!大家用掌声鼓励他。笔者认为, 教师激情的语言和学生的掌声必将激励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练习。

八、课后评价要全面

在《足球:脚内侧运球的练习方法》一课中, 教师在课后小结:“同学们, 今天我们学习了三种运球方法, 你们学会了几种?”有学生说掌握了三种, 有学生说掌握了两种。然后, 教师对学生进行表扬后宣布下课。显然, 这样的评价不全面。课后小结是课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后小结是课堂教学的收尾阶段, 教师可用简练的语言回顾本课的重难点, 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对本课的内容进行归纳、小结, 使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理论知识。它既要对学生的技术、情感和社会适应等进行小结, 也要指出课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如在上述案例中, 教师在小结后补充:同学们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表现非常认真, 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一些问题, 如上课不认真练习等, 希望下次课改正。这样的评价既包括知识与技术, 也包括情感与态度, 既有优点, 又有不足与建议, 体现了评价的全面性。

九、评课语言要预设

笔者所在组负责观看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 我们在观看过程中意识到, 假如教师在教案中写上评价语言, 在观察、记录时就能有的放矢, 少费很多周折。遗憾的是, 此次三位教师的教案都未呈现评价语言, 这反映出教师忽视课堂评价, 缺乏评价语言预设的意识, 因此三节课的评价效果都不太好。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课堂评价语言也需要预设。为此建议, 教师可把评价语言写在“教师主导”一栏, 如果评价语言较多, 教师可设计“评价语言”栏。只有教师重视评价语言, 精心设计评价语言, 教师的评价语言才会更简练、更具逻辑性和科学性。

课堂评价 篇2

行评价教案

授课时间:2014年3月12日 授课班级:六年级(4)班 授课教师:宋秀怀

授课内容:未来版品德与社会六下《异域风情》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的生活习俗和文化。2.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3.了解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和建筑、自然风光、不同民族的服饰、饮食、礼仪及民族节日等状况。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指导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交流,师生共同评价与小结来完成教学仸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的生活习俗和文化。

教学重点: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建筑和生活习俗。

教学难点: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的生活习俗和文化。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

资料的能力。

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教学用时: 一课时

教具准备: PPT课件视频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我们这个地球村里,由于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历史文化不同,所以自然风光、生活习俗、人文遗产也不相同。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世界各地的异域风情吧!

二、各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

1.导入: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依据自己的历史文化、民族特点,建造了风格各异的建筑,这些建筑不仅体现了各民族的特色,而且形成了这些国家的标志性建筑。

2.播放课件,学生欣赏建筑美; 3.自学教材P16-19页内容,合作完成:

①典型的欧式建筑都有哪些? ②典型的美式建筑都有哪些? ③你知道我国的标志性建筑有哪些吗? 3.小组合作交流、小结整理; 4.小组代表在班内交流; 5.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小结。

三、壮丽秀美的自然风光

1.导入:由于世界各地的地理位置不同,地理环境不同,地质结构不同,造就了许多秀美壮丽的自然风光。无论是山峰还是峡谷,无论是湖泊还是瀑布,无不显示出大自然神奇的魅力,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这人间仙境的自然风光吧!

2.自学教材P20-21页内容,合作完成: 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壮丽秀美的自然风光? 3.小组合作交流、小结整理; 4.小组代表在班内交流; 5.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小结。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世界上典型的标志性建筑、壮丽秀美的自然风光、奇特迥异的生活习俗等。同学们有何感想呢?(…奇特迥异的民族习俗都是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我们在国际交往中,一定要尊重不同的国家民族与他们的生活习俗。)

五、作业设计与练习: 1.知识点整理;(见课件)2.知识点记忆与落实。

六、板书设计:

各具特色的建筑欧式建筑

美式建筑

异域风情

(二)我国的标志性建筑

让课堂评价促进课堂有效教学 篇3

关键词:高效课堂;自主学习;评价;量规;自我评价

G424.21

课堂教学评价是指对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客体对象所进行的评价活动。其评价范围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对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进行综合的考量。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

一、要在充满真情的情境中去评价

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心理学认为,人的任何认知活动总是伴随着情感,是在情感的影响下进行的。

(1)用有效的表扬激励学生。用适度有效的表扬进行评价,让课堂充满热烈的气氛,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其一,表扬要适得其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需要与状态,使表扬真正起到激励与促进的作用。其二,要掌握表扬的分寸,不任意夸大学生的优点。不同的学生,对于表扬的期待与反应是不相同的。只有全然的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爱的传递,才能真正发挥表扬的激励作用,让表扬成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武器。

(2)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评价中,使用激励性评价为主,有效地调动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回答问题欠佳的学生,要适当的引导他得出正确的答案。所以,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创设不同难度的问题,分类教学,让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回答尽可能全面的答案,增强他的自尊心。即使学生对问题实在解答不出,或者答题便宜太多,那也要软言抚慰,让学生不很难堪,以免学生思想情绪波动太大。

整体来讲,学生在课堂中有积极参与的主动心理,希望成为课堂中的亮点和闪光点。但是,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担心自己不能完全理解所学的内容,害怕自己出错招来同学们的嘲笑,顾虑自己不能取悦于老师。因而,学生的注意力总是关注回答问题的对与错,处于一种非常紧张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就应运用随机应变的教育机智,根据其具体情况给以恰如其分的激励性评价,使学生获得安全的感觉,获得情感的补偿,获得自信的力量,获得取胜的勇气。

二、创设量规,注重成长档案的建立,进行技术性和过程性相结合的评价

(1)注重过程性评价

在过去,教师等到教学活动完成以后才开发评价,这种评价标准有其滞后性、盲目性。提前创设评价标准进行有效的引导,可以让学生学得明明白白,学习活动具有针对性。提前给予学生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他们可以为此早作准备。许多教师担心,这又将成为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wiggins(1989)指出,如果这个考试是有价值的、值得学生去花时间的,这不成什么问题,关键是你考些什么,是否能达成标准。通过量规,让学生自主修正自己的学习过程,更改和提高自己的学习成果,达到更高的标准。

(2)注重技术性评价

我们必须认识到,主观性评价带有过多的随意性,使用科学的评价方式可以兼顾到评价的全面性。所以,我们要合理的使用量规,用科学的指标评价课堂。

量規在信息化教学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运用量规时首先要具有结构化思维,从评估对象中提炼出与评价目标相关的多个指标的详细描述,将原本非结构化的主观性评估任务转化为结构化的级差评估,通过指标的具体化,大大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在表现性评估中,利用量规不仅可以为学习者指明学习方向,同时也可以为不同的评估者提供统一的判断标准,有效地方便教师的测评和学生的自评。

三、重视学生和教师的自我评价,发挥评价的发展性作用

(1)重视教师的自我评价

教师的自我评价,也就是通过认识自己,分析自我,从而达到自我提高,进而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内在机制。正如哈里斯(b.m.harris)和希尔(j.hill)所指出:“只有教师本人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具有最广泛、最深刻的了解,并且通过内省和实际的教学经验,教师能够对自己的表现形式和行为作一个有效的评价”。

教师在进行自评时,应将自我的角色定位在“潜在的学习者角色”。因为,“真正的学习,涉及人之所以为人此一意义的核心。透过学习,我们重新创造自我。透过学习,我们能够做到从未能做到的事情,重新认知这个世界及我们跟它的关系,以及扩展创造未来的能量。事实上,你我心底都深深地渴望这种真正的学习。”

“人贵在有自知之明”,确实要客观地对自身作一番评价是比较困难的。自我评价的前提是自己具有自我评价的要求,让教师懂得只有通过自我评价的内化,才能从根本上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做到扬长避短、全面提升。史蒂芬·柯维(stephencovey)说:“你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成为一个行动正确的人,这是持续一辈子的自我更新过程。过去错误的行动态度是‘不到破损不堪,绝不轻言修补。现在正确的行动态度则是:‘如果没有任何破损,那是你检查不够周全的缘故”。尽可能多的做到自我反思,诚如荀子的三省吾身,反复的发现自我的不足,获得大的提升空间。

(2)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新课程要求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评价的主人,这就要求学生学会自我评价,通过反思“自己和自己比”,让学生更全面的认识自我,使学生更明智更理性的学习。

学生自我评价是使学生作为评价主体,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自己的期望、品德、发展状况、学习行为与结果及个性特征进行判断与评估,全面认识自己的个性、能力和品德,是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提高的过程。自我评价包括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的整体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教师虽然也能发现,但是,私下的心理活动或课堂中的思维能力等抽象方面,教师则不能有效认识。全面认识学生,必须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认识;学生的短板,是在师生共同认识的基础上完成补充的。在个性教育的时代,如何挖掘每个学生的自身独特的可塑性的优势,让学生在自我反省中认识到自己,正如苏格拉底的“认识人自己”这个永恒的命题,激励引导学生的自信自尊,是值的每个教育者相关者思索的课题。

课堂评价 篇4

一、绿色评价的内涵

绿色本是生机盎然的生态环境之色, 是旺盛生命的象征。在新时期, 绿色又被赋予“环保和发展”的新内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绿色评价”, 是基于绿色对“生命”的引申, 更是本着激发活力, 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绿色评价是以学生为本, 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诠释生命内涵, 关注学生的生命个性、生命情感和生命天性的过程。

1. 绿色评价不是“娇惯”

在课堂中, “好”“很棒”“对, 我们表扬他”, 这些廉价的评价语言经常充斥着课堂。这样夸张的泛滥的评价会让学生错误地认为成功不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轻而易举就可以获得, 这样刻苦钻研的品质很难培养。夸张的评价语言可能一时激起学生的自信, 可学生一旦遇到挫折, 就会迷失方向, 无法真正认识自我, 从而丧失信心。不切实际的夸张语言无法使学生建立真正的成就感。教师在课堂上的评价语言是调动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有效机制。学生希冀得到的评价不是简单的好坏对错, 而是对自己的回答作出具体的分析和必要的解释, 提升发言品质, 从更开阔的视野中看问题。鲁迅先生曾撰文批评教育上的“棒杀”和“捧杀”, “棒杀”固然令人痛恨, 但“捧杀”更具有迷惑性, 它是扼杀教育的一把“软刀”, 同样应引起警惕。作为教师不能迷失在生硬僵化的“赏识”怪圈中。

2. 绿色评价不应“呆板”

在课堂中, 经常会遇到学生回答不上来, 或者回答有错误的情况。教师往往会简单评价“不对”, 然后让其坐下。其实, 学生答不出来的往往正是本课的重点或难点, 回答中的错误也许能打开思路, 化腐朽为神奇。教师简单的否定评价, 没有及时抓住思维的火花, 殊不知这样一次简单的否定, 同时也扼杀了无数有创造性的思路, 课堂可能平坦了、一帆风顺了, 也正因此变得呆板了, 学生原有的思维动力、发表意见的积极性都受到了挫伤。

3. 绿色评价不能“功利”

在课堂中 (尤其是公开课) , 教师不但“慈眉善眼”, 而且“海纳百川”, 什么都是“好”, 更有甚者, 动不动就拉掌声, 发奖品。学生“善解人意”争先举手, 也就成了十足的趋利行为, 本是求知的课堂却变成作秀的舞台。著名的“德西效应”告诉我们:学习本身是一个愉快的活动, 如果不恰当地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 反而会减少学习活动本身对学生的吸引力。乱拉掌声发奖品, 使得知识本身的吸引力和思考过程的乐趣被抛弃, 这样本末倒置的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二、绿色评价的策略

1. 定好评价基调, 夯实绿色评价的基础

每个人都有被他人肯定的需要, 尤其是小学生, 他们十分渴望得到老师的赞扬和鼓励, 而教师的任务就在于保护学生的这种愿望并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因此, 评价的基调应该是积极的、肯定的, 但鼓励、赞扬必须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 如果脱离客观评价, 鼓励、赞扬就失去应有价值。

2. 抵制低效评价, 删除绿色评价的障碍

课堂除了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场所, 也应该是学生体验价值、陶冶情操的精神乐园。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行为很多是“无心插柳”, 教师的评价语言和评价行为却要“有心栽花”, 对其中朴素的、原生态的思想方法, 进行提炼、总结、升华, 让学生体验这种思想的实质。对于评价语言低效甚至无效、负效, 其产生主要和教师的语言习惯有关, 我们要有意识地纠正, 如重复学生发言、一味简单评价等, 教师要摆正心态、放弃权威, 融入学生的精神世界, 这样学生在课堂中才会拥有灵性勃发的创造和才气彰显的激扬。

3. 构建多元评价, 提升绿色评价的实效

评价不能是教师的“专利”, 教师要适当“让权”给学生, 可以变老师评价为师生、生生评价。“还有其他想法吗?”“对刚才同学的发言你有什么想法?”让学生参与评价, 使学生在课堂中形成互评互析的关系。萧伯纳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 我也有一个苹果, 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 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 倘若你有一种思想, 我也有一种思想, 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思想, 那么, 我们每人将有两种思想。”

课堂评价小结 篇5

1、口头评价

口头评价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语言对学生的课题学习行为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成功或反思的体验,进而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评价。它作为师生交流的有效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这种评价具有起点低、目标小、反馈快的特点,学生最感兴趣,最容易接受,也最能拨动孩子的心弦。因此,口头评价是课堂教学及时评价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2、体态评价

体态评价是指教师通过自己的表情、眼神、手势等体态语言,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表达出信任、鼓励、赞赏的信息,从而达到“此处无声甚有声”的效果。教师的体态语言相当的丰富,可以用微笑、点头、赞许的目光、竖起大拇指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示肯定和赞赏;可以用摇头、提醒的目光瞪方式表示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否定与制止。根据我们的观察、调查认为,目前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表情严肃、呆板,课堂气氛沉闷的现象还大量存在,体态评价的意识较为缺乏,因此,这种评价方法更具推广的意义。当然,体态语言的运用也应做到恰到好处,过分的矫揉造作会有损教师的形象。

3、符号评价

符号评价是指教师运用师生约定的符号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或学习结果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如给学生板演的题目打上“√”或“×”,给较为简捷的方法打上一颗“★”,给富有创造性的方法打上“㊣”等。这种评价方法较前两种而言,保存的时间相对较长,运用恰当,则更具激励作用。

4、合作评价。

在重视学生评定中的个性化反应方式的同时,还要倡导学生在评定中的小组合作方式。传统评价为了达到甄别的目的,往往把学生置于严格的个人环境中,不允许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探索,使学生面对试题孤军奋战,这不利于学生养成相互合作的精神和技巧,不符合当代社会生活对人的要求。现代评定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允许学生通过分工协作的形式共同完成任务。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对问题解决所做的贡献,也成了合理的评定内容。

5、利用评价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课堂评价 篇6

所谓课堂评价指的是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促进学生学习和改善教师教学而实施的、对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评价。课堂评价从定义范围上可以分为狭义的和广义的评价,狭义的评价只指言语点评,广义上的评价指除言辞外,还包括形体的语言。如教师的某个表情,一个眼神,一个手势等都属于评价。

课堂的教学语言要求生动形象,寓言精炼工整,风趣幽默,可以说要具有五美:恰当之美,形式之美、音乐之美、诙谐之美、含蓄之美。课堂评价是教学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语文教师的评价语对学生而言,就是解答的价值点,是学科知识的丰富点,是知识获取的选择点。课堂上的评价语不仅是教师教学机智、口语技巧和教学智慧的全面展示,更是教师文化底蕴、人格魅力、爱生情怀的真实体现。“教育的本质在与激励和唤醒。”精当的评价语似甘泉滋润学生的心灵,似火焰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课堂上流畅的语言,饱含真诚赞赏和热情鼓励的爱心评价,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课堂的优秀评价语言会有着让人眼前一亮的课堂效果,是学生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望的牵引剂,是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剂。优秀的评价语言是随机而发的,没有一定的章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亮点评价法。教师在课堂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时时留心他们的课堂反应,不但要让他们畅所欲言,而且要抓住学生的精妙的发言,也即亮点。小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稀奇古怪的想法,经常会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如果此时教师能抓住这些亮点,加以引导、启发学生,可能会收获更多。

二、学科评价法。这里所说的学科评价法,是指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尽量带有学科的知识。通俗地说就是要有学科味道。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明白老师的评价语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不但要点评学生的发言,而且要启发引导其他学生的学习。而一个优秀的教师还会注重他的评价语言是否能够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是否能够引起学生强烈的学科兴趣。吉春娅老师就很注重这一方面的评价语言,在她的课堂上,语文的气息是每一分,每一秒都能感受到的:成语、诗句、优美的句子……随口而发。学生学习到的何止是课堂的学习内容,还看到了语文的优美呢。

三、爱心评价法。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大家应该受同种待遇,所以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不应忽视的,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不仅是学法和教法所关心的问题,而且它也是评价所关注的问题。如果教师能在后进生的发言中找到切入点并加以引导就最好不过,如果他实在是回答不了,那也要给学生一个台阶下。如“有哪位同学可以帮他解决这个难题的?”“可以向其他小组求救。”……只有民主:平等的对话才能创设一个良好的对话环境。教师尊重学生,才能让学生敞开心扉与教师在心灵的层面上真正的对话。

四、激励评价法。在课堂中我们会常常发现有些中等偏下的学生想发言,却又束手束脚,不敢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时老师应该怎么做呢?教育契机的捕捉是一门艺术,抓住良好的教育契机运用激励语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学生发展中不仅要成为促进者和引导者,更应该是学生成长中的放大镜,耐心细致地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适时运用激励语言,让“强者更强、弱者进步”。教师适时运用语言激励,会让学生充满自信地去展示,而且教师的适时激励有时会成为学生学习中的大转折。

课堂评价 篇7

一、把握评价原则

1.激发性原则

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认可和欣赏, 孩子更是如此。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更在于激发、挖掘孩子的一切发展潜能。对优秀的学生适时而恰当地予以表扬, 能增进他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成就感; 对表现平平的学生, 要以信任、坦诚、关怀的胸怀,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 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期望, 逐步培养自信心, 增强进步的动力。

2.差异性原则

不同学生在知识结构、身心特点、生活阅历、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有着不同的发展需要、意愿、倾向、优势和可能性, 表现为不同的学生在完成同一任务时会有不同的水平。因此, 对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目标要求。总的来说,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跳起来摘桃子”的目标, 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另外, 评价手段也应多样化, 不仅用语言, 还可用一个赞许的微笑, 一个表扬的大拇指, 一个叫好的鼓掌等。

3.导向性原则

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 不应单纯的是对与错、好与坏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知道对在哪里、好在哪里, 错在哪里、坏在哪里, 好的如何更好、更精彩, 错的如何改正、怎样避免再犯等。这样, 既鼓励了学生, 又让他们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既解决了问题, 又调动了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4.及时性原则

课堂评价具有起点低、目标小、评论勤、反馈快的特点, 学生感受直接、接受容易、兴趣浓厚。因此评价要及时, 让学生尽快认识到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优势和不足, 以便发扬成绩, 改正不足。

二、拓宽评价主体

新课改倡导课堂从双边活动向多边互动转变, 课堂评价也应多元化, 既包括老师对学生的评价, 也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

1.学生自评, 反思提高

我校杨老师执教《我看见你的眼睛》时, 让刘雅文同学朗读这篇文章。刘雅文朗读得特别流畅、有情感。老师问:“你对自己的朗读满意吗?”刘雅文自豪地说:“我妈妈也是一名护士, 我朗读这篇文章时就想起了我妈妈的眼睛, 所以读得好。”老师接着问:“你从这次朗读中受到了什么启发?”刘雅文不假思索地答:“今后作文要像今天朗读一样, 表达真情实感。”学生这样的自我评价效果自然比通过他人指点得到的效果要好得多, 同时不难看出, 这对培养学生的自我反省意识也有好处。更重要的是, 引导学生愿意去思考, 在思考中逐步提高自我。

2.学生互评, 共同提高

学生相互评价, 评价的学生在发言时要判断对与错、优与劣, 就已经渗透了他对问题的思考, 这是一种学生共同学习提高的有效方式。一次我在给同学们讲“眉开眼笑”这个词时, 为了加深同学们的理解, 我让王博同学模仿一下这个词的动作。王博模仿后, 我让刘彦泓同学评价并模仿一下。刘彦泓略一思考说:“我觉得王博模仿成了‘哭笑不得’。”他同时很传神地模仿了“眉开眼笑”。同学们在一片笑声中加深了对“眉开眼笑”的理解。

3.师生互评, 渗透指导

老师对学生评价经常且容易, 难在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我在课堂上创设环境让学生大胆评价老师。一次在朗读《种一片太阳花》前, 我跟同学们说:“老师读课文, 大家认真听, 读完评价老师读得怎么样。”我流利地朗读了课文, 并且有几处故意读错。读完后, 学生们纷纷给出了评价, 细心的李雯同学把我故意读错的“花圃”的“圃”的声调都纠正了。

三、注重评价语言

1.评价语言要真诚

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发自内心, 要实事求是地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 做到既不伤其自尊, 又能指出不足, 让学生扬长避短、发展特长、张扬个性。

这样学生才会真心地接受评价, 自愿地去改正。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亦需要真诚, 防止冷嘲热讽。

2.评价语言要赏识

课堂上对学生好的表现理应表扬, 对学生的后进表现不能简单否定, 而应用鼓励赏识的语言正确引导, 让学生能感觉到自己还有改正提升的潜力, 增强进步的自信心。赵双虎同学很聪明, 但字一直写得很潦草。一次我发现他的字写得比平时好, 我把他喊到办公室, 微笑着说:“双虎, 你今天的字进步很大。其实你很聪明, 只要你用一点心, 你的字一定能赶上我们班最好的学生。下学期学校的写字比赛你还要参加喽!”赵双虎从此在写字方面明显像变了一个人, 现在的写字水平成了班上最棒的了。

3.评价语言要简洁

课堂时间的有限性决定了课堂评价不能占用过多时间, 要简单, 切忌长篇大论。但在简洁的同时, 评价一定要明确、到位, 要尽量避免无效的评价。

课堂评价 篇8

一、课堂评价的生成性

在平时的教学中, 学生在回答问题或在作业本上出现错误是很正常的事, 尤其是一些学困生, 出现错误甚至是经常性的, 这就特别需要教师的关爱, 需要用爱心去唤起学困生的学习活力。

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出一批好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 都是出色的, 只不过, 每个学生出色的方面不同而已。所以, 努力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 关怀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使每个学生都认识到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聪明人, 才是我们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

三、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课堂上, 教师一个善意的微笑, 一个理解的眼神, 一句激励的话语, 都能让学生感到温馨, 感到信任, 并从中汲取力量, 会使每一个学生都在这样平等的氛围中倾吐心灵的声音, 无拘无束地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喜悦。

1.善用激励, 激发兴趣。教师的激励性评价源于对学生真诚的爱, 要努力用敏锐的眼光去捕捉学生身上转瞬即逝的 “闪光点”, 找到学生个性化表现的支撑点, 使表扬具有即时性、情境性, 然后再寄予鼓励期待的语言、神情, 这样才会使表扬获得最大效应。富有教学智慧的老师会利用不着痕迹的课堂评价带给学生积极影响, 给予学生更多的正能量。

2.巧用启发, 引发思考。教师的教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自己学会学, 着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当一位学生不能顺利地理解运用知识时, 不要直接地告知答案, 也不能武断地责备, 而应从其所知晓的相关的、相类似的知识、经验中去引导学生展开有效的搜索, “启”而后“发”。

3.妙用幽默, 趣化语言。幽默的评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营造宽松的氛围, 在笑声中给人以智慧的启迪, 产生意味深长的美感效应。幽默评价让课堂教学更加轻松有效, 更加充满智慧和生机。如一位教师教学《自相矛盾》一文时, 指导学生读书, 学生读到“我的盾坚固得很, 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和“我的矛锐利得很, 随你用什么盾都能戳穿”时, 几个学生总是读不出夸张的语气, 老师没有直接评价, 而是夸张地说:“我怎么感觉你们卖的都是假货呢?不敢吆喝啊, 心虚了吧?”学生哈哈大笑起来, 立刻明白了应该怎样读。这时, 教师又请几个学生读, 终于读出了夸张的语气。在教学中, 教师富有哲理和情趣的评价, 能深深地吸引和感染学生, 使语文学习化难为易, 学生一笑之余理解了知识, 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四、评价语言的“本色化”

语文学科有着自己的独当之任, 那就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 语文教学就是要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 引领学生在语言文字的海洋里徜徉。教师用富有魅力的凸显语文本色的评价语言营造真情和谐的课堂, 在评价中传递语言信息, 在评价中书写语文情怀, 在评价中规范语言表达。如此, 评价方有“语文味”, 教学尽显“语文味”。

1.引发积累。语言材料的积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而教师的评价对引发学生的积累将产生无形的影响, 起到 “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学生应在老师的熏陶之下, 不仅对文本语言有了更深的感悟, 同时也激发了积累的热情, 促进了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的转化。另外, 教师自身规范化的表达、 富有诗意的评价语, 对学生也是一种示范和促进。

2.引导品味。如果教师的评价语不能引领学生潜入语言文字的感性世界中, 对词句进行比较、揣摩、推敲、咀嚼, 不能变干瘪枯燥的文字为鲜活的画面, 这样的评价语就显得苍白无力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抓句子, 扣词语, 作比较, 体味文本的不同之处和精妙所在, “本色化”的浓浓语文味道也在教师层层深入的评价中破茧而出!

3.引向表达。语文学习离不开让学生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思想的过程, 评价语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引导学生学会表达。 由于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时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如用词不当、语句不通顺、前后不连贯、词意含糊不清、违反事理、不合逻辑等。教师的评价语一方面要针对学生表达中的语病, 对症下药, 为学生的表达指明目标, 引导方向;另一方面, 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表达中的有利契机, 充分整合文本内容, 就文取材, 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

如教学《爱如茉莉》一文, 在学习父母“执手而眠”的片段时, 学生谈了对这一温馨画面的感悟, 理解了爸爸为何“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 理解了妈妈为何“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之后, 教师这样评价:“听了你们的发言, 老师很感动, 你们是映儿父母心声的传递者!手握着手, 心连着心, 爱, 就是这样静静的守候, 默默的关心。夜深人静的时候, 父母两人在内心默默地和对方诉说着什么呢?”随即课件出示“情境独白”说话训练:

夜深了, 爸爸伏在床沿边, 心里默默地说:映儿她妈, ____。妈妈望着床沿上的爸爸, 心里默默地说:映儿她爸, 。

这样的设计促使学生通过“诉说”零距离地解读映儿父母的心理活动和外化的语言, 把文字读出了厚度, 读出了深度, 这样闪烁着教学智慧之光的语言训练无疑是丰厚扎实的。

课堂评价 篇9

一、教师评价,学生成功的指路牌

在英语课堂中,教师的评价语直接影响着学生知识的习得和情感的体验,自然、简练、真实、激励的评价语会让学生更易于理解新授的知识,也更乐于接受重难点的挑战。小学英语课堂中的教师评价语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包括发奖品)时所采用的多样化表达方式,是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为学生提供目的语可理解性输入的功能。因此,机械的评价语,难以提供互动性的语言输入。

案例1教师A在牛津小学英语(三年级起点)3B Unit5中,在关键句型的操练中,板书提供语言支架“Here’s your.”教师进行如下的机械的操练:

T:Here’s your pen.

S:Here’s your pen.

T:Good!Here’s your pen.(教师一边说一边给回答正确的学生一张贴纸)

案例2教师B的板书是“A:Here’s your.B:Thank you.”学生把学习用品借给同桌,并进行练习:

S1:Here’s your pen.

S2:Thank you.

S2:Here’s your rubber.

S1:Thank you.

T:Good!Here’s your sticker./This sticker is for you.(一边说一边给两个同学贴纸,同时引导学生说谢谢)

S1&S2:Thank you.

显然,案列2更优于案例1,首先,案例1中的教师给出的语言支架不完整,也没有合理的语言情境,而案例2中的教师提供了相对完整的语言支架,并且利用“借学习用品”这一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其次,教师B巧妙的利用发奖品,再次强化了所要操练的句型,并且也丰富了评价语:Good.Here’s your sticker.但教师A就忽略了这一点,只是机械地重复学生的话语。手中拿着奖励的贴纸,口中却重复说:Here’s your pen.因此,从中可以看出,A教师没能利用评价语起到目的语的示范作用,也没能为学生带来互动性的语言输入,更没能拓展同类句型:This……is for you.

二、同伴互评,学生进步的催化剂

在同伴互评过程中,学生积极发言,展现自己的作品,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教师有效地控制课堂秩序,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实际交际中得到发展,语言的感悟能力和驾驭能力得以提升,同时使自己的思维认识也得到提高。

案例3牛津小学英语(三年级起点)5B Chinese festivals,教师C围绕课文主题的四个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把学生分成四大组,在课前的学习单中,分别让每一组学习一种节日,学习单任务为:Q1 When is the festival?Q2 What do people do at the festival?Q3 What do people eat?Q4 Other knowledge about the festival.在课堂上,教师请每一组上台介绍讲解自己所学的节日,这一过程其实一方面让该组学生温故所学节日另一方面也是充当小老师角色教会其他组。在这种自主学习的环境下,同伴互评显得十分必要,这体现在,首先因为学习单的提示,每个学生已经知道学习一个节日需要四方面———日期,活动,食物,其他相关知识,这在其他组听完介绍后,就能根据这些内容作出判断———这组介绍的同伴有没有完成这些任务;其次,每一组介绍的成员在阐述完自己介绍的节日都会呈现不同形式的测验,对尚未学习该节日的同伴进行提问,并在这些同伴的回答后进行评价,在这种互动合作学习过程中,同伴之间形成一种友好的竞争,每个学生同时承担两种角色———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在这种双重角色下,学生“你追我赶,共同进步”。

三、自我评价,学生成功的源动力

自我评价是指学生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自己的学习作出分析和判断,并对自身的学习进行自我调节的活动。学习的自我评价并不是随意性的、主观的评价,而要依据一定的标准。这里的评价标准主要指预先制订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例如,在教授牛津小学英语(三年级起点)3B Unit4 Where’s the bird?中,我设计了小学英语听力表现性评价。本单元要求学生掌握的单词有:bird,on,in,under,behind,desk,door。句型是:Where’s the…?It’s on/in/under/behind….教材中本单元的checkout Time涉及到听力练习,要求学生正确区分on/in/under/behind,并且能画出听到的物品。而在这两个听力活动中,不少教师关注的是学生完成这两个听力活动的正确率,即学生在图片上做的标记是否符合听力活动要求,是否准确,以此来评级学生对本单元单词和句型的掌握情况。

在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两个听力活动的基础上,我设计了如下听力材料:

My bedroom is big and clean.Where’s the cap?It’s on the bed.Where’s the schoolbag?It’s behind the door.My bal is under the chair.Look!A toy bird is in my desk.I like my bedroom.这样的听力材料包含了重点单词和重点句型,学生根据所听材料的描述,在我给的图画框架上画出帽子、书包、球、鸟的位置。由于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画画的能力不同,画出的图画也是不一样的。此时教师没有必要设定一个标准答案,而是让学生对应听力活动表现性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从而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

课堂评价 篇10

一、片段举例

一位教师在教学《10以内的加法》时是这样评价学生的:

师:你能说出一个10以内的加法算式吗?

生1:6+8=14

师: (竖起大拇指) 你真棒!6加8等于14你都会算了。

生2:7+5=12

师:你也很棒!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是“说出一个10以内的加法算式”, 但学生的回答显然是没有听清楚教师的问题。面对学生的答非所问, 教师给予学生的反馈却是竖起大拇指, 表扬学生“你真棒!”这样的评价显然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

二、改进教师评价语言的策略

那么, 教师应该如何巧借课堂评价语言, 发挥其独特的魅力, 让这个最直接、最有效的评价方式, 能够促使学生在感受成功喜悦的同时, 可以更积极、更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呢?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1. 制定灵活的评价标准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教学评价不能以绝对统一的尺度去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发展程度。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应有一个灵活的评价标准。

(1) 对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进行评价

布鲁纳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有合适的学习条件, 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和继续学习的动机等方面将变得十分接近。造成学生个别差异的三个变量是:学生已有经验和能力的程度, 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 教师的教学适应于学生的程度。”可见, 课堂上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多么重要。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应在这方面有所关注。

(2) 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进行评价

数学应培养人的推理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数学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在这些方面得到体现。小学生的心智发育尚不健全, 常常说出“异想天开”的想法, 因为他们不为常规思维所束缚。所以教师应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发现他们思维的独到之处, 并及时给予肯定评价, 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振冠超市打九折, 福强超市“买八送一”。学校想买180只3元的水杯, 请你当“参谋”, 算一算到哪家超市购买比较合算?

在反馈时大多数同学都是分别算出去两家商店买180只水杯的总价钱, 再进行比较, 最后得出去福强超市买合算。这时出现了这样一幕:

生1:“我不用算总价钱就能比较出来。”

师:“真会思考, 来, 说说你的想法。”

生1:“买八送一相当于现在每个杯子的价钱是原价的8/9, 我算出:

振冠超市每个杯子的价钱是:3×90%=2.7 (元)

福强超市每个杯子的价钱是:3×8/9≈2.67 (元) , 这样就能比较了。

师:××同学真会动脑筋, 抓住了杯子总量相等这个条件, 使解题更加简便!

生2:老师, 我还有更简单的。只要比较九折和买八送一哪个更便宜就行了。

师:××同学能在刚才同学的启发下继续研究, 你们都具有做科学家的潜质。

可以想象, 如果当时教师不给生1发言的机会, 也就没有生2的精彩表现。可见, 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进行合理的评价是多么重要啊!

2. 使用灵活的评价方式

(1) 按评价发生的时间分:一般问题即时评价, 疑难问题延时评价

即时评价是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下, 对于学生的某一行为表现, 给予适时鼓励和价值判断。即时评价是数学课堂学习评价的重要方式。

延时评价是指在学生做出一件事情或说出一种想法后, 教师不急于对其言行进行评价, 而是让他们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的状态。因为在正常情况下, 新颖独特的见解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期, 但要注意延时评价应根据学习的内容, 选择合适的时机: (1) 学生的想法离奇古怪时可运用延时评价; (2) 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出现分歧时可运用延时评价; (3) 对学生开放性、实践性的作业或答卷可运用延时评价。

(2) 按评价主体不同分

(1) 教师评价。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 (2) 生生互评。学生互相评价, 改变了教师占据课堂评价主体地位的传统评价模式, 使学生成为评价主体。要评价别人, 首先就要认真倾听别人的回答, 对被评价的内容有一个很好的理解。其次还要有一个思维的过程, 如:这个回答对不对?错的话错在哪里?他的想法和我刚才的想法一样吗? (3)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 既是评价者, 也是被评价者。学生自评能有效反思自己的言行, 认清自己的优缺点, 使评价过程更深刻。

除此之外, 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的评价语言还应该突出学科特色。教师可以这样评价:“你的反应真迅速, 一下子就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了!”“猜测是学习数学的前奏, 你已经迈出了精彩的一步!”“你思考问题真细致, 学习数学就需要这样的品质!”“你用了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 直观形象, 现在能不能概括一下呢?”

参考文献

[1]严育洪.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我看“课堂评价” 篇11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个体需要的满足,会使评价对象得到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极大地激发个体积极的动机,调动个体奋发向上的积极性,促进评价对象的自我发展。真实的、实效的课堂评价应该是这样的:

一、评价要及时

在课堂教学的整个环节里面,我们老师要关注孩子的回答,遇到精彩的回答,我们一定要及时的给予评价。如学生在计算之前估算“67+125=”的时候,大多数孩子进行的估算是:把67看作70,把125看作130,估算结果是200。这时只有一个孩子说:我的估算结果是把67看作70多了,就应该把125少看,看成120,估算结果应该是190,精算的结果是192。显然,按照常规的“四舍五入”的估算结果和这个孩子的“综合”估算方法比较起来误差就大多了。这时,我们应该及时肯定和鼓励这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你的估算方法真是别具一格,说说你的的思路好吗?及时地给予评价,孩子的创新思维方式得到了肯定,下次再遇到此类问题,孩子会想办法把误差降到最低点,能用多种办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如讲解:有两条彩带各长2米,第一条用去50厘米,第二条用去75厘米,哪条彩带剩余的部分长?长多少厘米?这道题目,汇报过程大多数学生用的都是:2米=200厘米,200-50=150厘米,200-75=125厘米,150-125厘米=25厘米。这时,我环视四周,看到一个学生把手举起来,又放下了,显然,孩子想回答,又怕出错,心里正在进行着矛盾斗争。这是需要我们及时鼓励的时候,我连忙走到学生跟前,用期待的目光看着他,然后说:把你的想法说出来吧,也许对其他同学有帮助的!在我的及时鼓励下,这名“害怕”出错的学生开始站起来说自己的思路了,虽然说的有点嗑磕巴巴,可是大体意思表达的还是很明确的:不用计算就知道第一条剩的长,因为,同样长的两条绳,剪的少,剩的就多,而且多减了25厘米,剩下的长绳就会长出25厘米。可以列一个简单的算式:75-50=25厘米。回答完毕,下面的学生鼓起了掌,这名学生在掌声中坐下。在接下来的几节课中,他回答问题的自信明显增强,可见及时评价对于一个犹豫不决的孩子来说多么的重要。

二、评价要根据学生的程度进行

现代评价理念认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就和进步进行评价,应该强调目标参照和个人发展参照的评价方式,一个程度好的学生回答一个一般的问题,那个孩子轻而易举就能作到,而对于一个后进生,要是能回答一个正在进行的新授的问题实属不易,我们要根据学生程度的不同来决定评价语的运用。

比如一个后进生,考了60分,这个后进生拿到试卷时,特别高兴,因为他以前都是考30多分。这时,我们应该把及时的评价送给他:你这次进步可真大,这是和你自己的努力分不开的。继续加油啊,同学们都期待着你的进步!

这样的评价语,会唤起他的学习热情和继续努力的自信心。这里主要强调的是学生自己和自己比,目的在于适应个别差异,因材施教。这样的评价方式,从学生自身实际与差异出发,强调学生潜能的发挥,强调自我参照的对比,有利于学生求知欲、成功感的形成。按照这一评价方式,不同的学生,在某些相同的领域也可以有相异的标准。这样,学生学习中,就不会有太大的心理压力,也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而且也会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明确自己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三、评价语要具体贴切

在课改初期,课堂上我们听到有些孩子回答对了一个问题时,老师的评价语是:你可真聪明,可以当一个数学家了!下一个回答对了还是:你可真聪明!回答得真好!

这样的评价语太笼统,学生回答的对,为什么对?回答得好,好在什么地方?回答得精彩,精彩在哪里?这是我们评价时要关注的地方。如:新授内容是《小小图书馆》(三位数笔算减法),其中在自主探究计算“118-84=”这个算式的算法时,一个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老师!我用84-18=66,再用100-66=34,因为我认为18-84和84-18都是算出来这两个数相差多少,既然我们18没有办法减84,所以,我就用84-18,也能算出两个数相差多少”。自己仔细想了想,这个学生用的是借数的简算法,也就是说18-84,需要借来18和84相差的66,把题目转换成184-84好减,最后,我们就用100减去借来的66,所以出现了“用84-18=66,再用100-66=34”的算法。学生都知道这个学生用的方法也对,也很精彩,可是精彩在哪里呢?这时贴切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如果笼统地说:你可真聪明啊!对于肯定这个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点作用都起不到的,而且这样笼统的评价也不会服众,别的学生对于这种算法还是一头雾水。这时的评价语应是“在做减法时,差多少你就知道去借多少,你的算法可真够独特的,说明你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贴切的评价,让孩子知道,老师是在表扬自己遇到问题,多想解决的办法!相信这样贴切的评价语才是受学生欢迎的,使孩子明白:自己回答的精彩地方是哪里,使孩子感到老师是发自内心的赞赏,对孩子再次回答问题,也起到一个积极的调动作用,也能真切体现评价的真正作用。

四、评价语要多元化

贯穿课堂的评价语应该是多样性,可以是及时的表扬语,也可以是鼓励的、期待的眼神,还可以是肢体语言,如:用手摸一下一个不敢回答问题的孩子的头。虽然是一个小动作,可是孩子们却感到无比的亲切。这虽然是一个一般的动作,但可以拉进和孩子的距离,使孩子相信你,对老师不那么生疏,也就消除了紧张感。面对回答精彩的学生,我们可以表现出非常惊讶的表情,和学生握个手,也是表示一种肯定。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我们的评价语也要有灵活性和多样性。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要吝啬赞许和鼓励,要善于及时运用多样的、贴切的的评价语,发现学生的回答的精彩处,把及时的鼓励送给自信不足的学生,让学生体验到自己回答问题的乐趣,从而调动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让课堂评价对教学活动起着真切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鑫昌路小学)

课堂评价 篇12

一、针对学习状态,及时评价

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状态往往与他们的心理状态、学习兴趣密切相关。压抑的课堂氛围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应当运用鼓励式语言,及时评价,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课伊始,我便发现学生有些拘谨,只有两三个学生举手发言。这时,在朗读词语的练习中,有个男孩子发音准确,声音洪亮。于是,我对他的表现这样评价:“了不起!你的声音让我们感受到自信的力量,老师相信,咱们班还有像你一样优秀的同学!你推荐谁来朗读?”很快,又有一名男生出色地完成了词语朗读。我再次评价:“听声音,就知道这位同学的读书习惯很好,咱们班一定有很多这样的同学吧?来,让老师听一听。一起读词语。”就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学生的情绪变得高昂,接下来的读书、讨论也变得轻松多了。有了师生间的有效互动,期望中的交流、升华,达到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

二、针对学习方法,赞赏评价

在教学中我们倡导渗透学习方法,引领学生发展。因此,教师要及时发现并肯定学生独到的学习方法,以点带面,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整体提高。

课堂上,有位学生在朗读时很有感情,我很想借这位学生的朗读对其他学生进行朗读方法的提示,于是对她说:“你读得真美!请告诉老师,你为什么能读得这样好?”本以为她会说诸如“想象着读”等方法,谁知她抿嘴羞涩一笑说“不知道”。我稍一愣,马上笑着说:“知道吗?听了你的朗读,我似乎真的走进绿色的草原,看到了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绿色的小丘、游动的羊群,感谢你用自己的朗读让我们看到这美妙的草原。其实边听边想象,边想象边读,这是很好的读书方法。下面请同学们带着想象再读这段话,相信大家在刚才朗读的基础上会看到更美的草原风景。”这样,有效的学习方法渗透在充满赞赏的评价之中,学生很乐于接受,其他学生的朗读兴趣也被充分调动起来,草原那浓浓的绿意在朗读中慢慢浸润开来。

三、针对思维方式,拓展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多元化解读和个性化阅读,但很多时候学生的感悟肤浅,缺少个性化表达。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共性的感悟点,因势利导,以拓展性评价启发思维,引导学生读出文字背后的画面与情感,实现对文章内容的个性理解。

在课前,我想象着学生会对草原的美有不同体验,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但到了课上,众多学生的回答只有一个“美”字。为了引导学生能在朗读中对“美”有更深的体验,我抓住“美”字做文章:“一个‘美’字,让我们想到很多。广阔的美,色彩的美,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美……再静静地读你找到的句子,想一想,你觉得草原美在哪里。”经过这样的提示,学生的思维变得开阔,他们再次围绕第一自然段中的重点句子,把“美”字还原成一幅幅形象的图画,仿佛徜徉其间,得到了美的体验。

上一篇:对策浅析下一篇:职业学校历史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