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记录评价

2024-05-15

课堂记录评价(精选9篇)

课堂记录评价 篇1

前不久, 在西安市某中学听了两位七年级语文教师对《最后一课》的同课异构教学。课程开始之前, 每位参与老师发了一份《听课记录表》, 上面设计了“教学观念”、“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12项。每一项都有评价标准并分别赋予不同的分值, 比如对“教学观念”赋值5分, 评价标准为“体现新课改精神, 面向全体学生, 发展个性, 尊重学生,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两节课结束之后, 根据评价表统计分数显示两位老师有所区别, 但是面对评价标准两位老师却很茫然, 对自己教学行为如何、以后应该在哪些方面提高不知所措, 笼统的评课之后草草结束。

这样的情况往往因为比较常见而被人忽视, 但作为教育研究者, 我们却不得不反思:着力于改进教师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进行的课堂评价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一、现有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中小学普遍使用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课堂教学的内在运行机制, 并在规范课堂教学行为、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面对学校教育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这一评价标准越来越显示出一些问题和不足。

其一, 课堂教学评价形式重宏观轻具体。目前的评价形式具有求全面、求系统的倾向, 希望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方方面面都有所评价, 导致评价指标众多而没有针对性。各种评价指标只侧重质性的、宏观的描述, 缺乏统一的、客观的可操作性定义, 依靠评价者的主观经验做出评价, 这样只能是以笼统的数字呈现出模糊的评价结果。其二, 课堂教学评价重结论轻过程。目前的评价结果多是以简单的分数体现教学之间的差别, 评价的目的只是对教学行为结果的评定 (无论是阶段的还是终结的) , 而不注重对教学事实的认识和解释。且评价多是一次性的、对教师“一堂课”的评价, 并不关注对教师整体教学过程的评价, 无法反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其三, 课堂教学评价重功利轻价值。目前的评价目标大多指向教师现有的实践水平, 是对教师曾经能力的衡量, 且与教师的评优、福利等一系列物质奖励挂钩, 违背了评价促进教师教学行为改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本真出发点和目的, 忽视了课堂教学评价本身的价值。

因此, 我们需要深入研究, 探索有较好适切度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这种标准应该“是一种研究者、实践者与评价者合一式的评价, 是一种面对改革着的实践十分综合和复杂的评价。它需要形成的不只是一种评价工具, 而是一系列服务于上述目标实现的评价系统, 它只能靠我们在改革的过程中逐渐探索和创造。”[1]

二、对课堂教学评价的维度探索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方式, 课堂教学是评价标准研究的服务目的和研究对象。对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研究应从教学实践出发, 并对课堂教学实践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和指导力, 这“对于认定和解释课堂教学事实, 发现和反思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与问题, 揭示和总结有效课堂教学的机制与规律, 以及从理论与操作两个层面为当前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提供可靠的支持, 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一) 评价关注的具体问题

“改善课堂教学评价实为改革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3]鉴于目前课堂教学评价的不足, 我们在研究确定评价指标时, 首先要具有针对性, 即使评价的目标指向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明确“研究什么”, 对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剖析以确定研究的指标内容。

教育起源于“问答”, “教学本就是一个对话和交往的过程, 师生在对话和交往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4]“课堂提问可算是成千上万教师每日每周都在做的事, 这类最平常、最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 才是教育研究中最不可忽视的课题”[5]。因此, “问答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入到了研究者的关注范围之内。

(二) 评价指标的相关维度

课堂中师生问答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 其完整的环节应包括“提问—回答—反馈—质疑”, 当然所有的问答并非是遵从由第一环节开始直至最后一个环节的直线顺序过程, 而是一个螺旋上升、不断推进的过程;所有的问答也并非是从第一环节开始经历每个环节的完整过程, 从任何一个环节都可以展开师生间的问答;由于提问的主体既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 因此问答过程既可以从教师开始, 也可以从学生开始。

考虑到评价的统一性和可行性, 在研究中对师生问答过程的操作性定义仅仅局限于在课堂教学中, 即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反馈以及学生质疑的过程。因此, 对师生问答问题研究的维度集中在这四个方面。

(三) 各个维度的具体方面

根据研究的维度, 我们需要明确各个维度中具体关注的方面, 以及各方面所指向的深层次问题。

首先, 在教师提问环节中我们要关注: (1) 什么时候问?这一问题指向的是提问的目的, 其着眼点在于问题的提出是否针对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发展。 (2) 问什么?这一问题指向的是提问的质量, 其着眼点在于问题设置、分布的类型与层次的合理性。 (3) 如何问?这一问题指向的是问题的表述方式, 其着眼点在于教师对问题控制权的实施与使用。 (4) 问谁?这一问题指向的是对提问对象的选择, 其着眼点在于教师对学生获得公平教育权利的机会控制。

其次, 在学生回答环节中我们要关注:答案的期待与非期待性。这一问题指向学生思维的形成过程, 其着眼点在于学生思维呈现的何以可能。无论学生的回答是期待答案还是非期待答案, 都反映了其现有知识结构的呈现、积极思考问题的体现、多元思维的具体呈现, 甚至是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和思维灵性的瞬间闪现。因此, 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能够回答出期待答案这一结果, 更要追逐学生呈现出来答案背后的思维形成的过程, 以及思维呈现出来背后所蕴含的信息。

再次, 在教师反馈环节中我们要关注:教师正向、负向评价以及中性评价、无评价的情况。这一问题指向的是学生主体性是否得到认可, 其着眼点在于教师对学生主体意识的认知程度以及评价和影响。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反馈是为了寻找他期待的答案, 看似师生间的交往与互动, 却是缺少了精神平等的基础和相互理解的前提, 特别是在非期待答案呈现出来之后, 这种交往与互动甚至被完全打断。因为, 只有准确猜出教师提问意图, 并提供期待答案的学生能得到教师的正向评价, 而那些提供非期待答案的学生, 只能被忽视或得到负向评价, 再或者直接接受教师提供的“正确答案”而被无选择地纳入教师预设的轨道。

最后, 在学生质疑环节中我们要关注:教师提供的答案是否能引起以及如何引起学生质疑。这一问题指向的是师生与生生间相处的方式, 其着眼点在于学生受到精神上平等对待的可能性。对教师提供的“标准答案”完全没有质疑的课堂是不正常的, 这反映了学生对教师权威无条件的服从, 是学生学习主动性长期被压制的结果;当然, 质疑也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质疑, 这既可能是课堂讨论的开端, 也可能是学生主体性差异展现的开始。

鉴于对师生问答问题各个方面的分析, 我们针对性地设计了《课堂观察记录表》 (可参见表1、2、3) , 对课堂教学录像进行了量化分析, 并从数据统计结果中发现问题, 在真实的课堂教学中展开实践。

三、课堂教学评价的实验实践

我们在西安市某中学常态教学情况下进行了两位七年级语文老师对《最后一课》的同课异构教学, 运用《课堂观察记录表》对教学录像进行了分析, 两位老师的差别一目了然 (见表1) 。

通过对比分析两位老师的数据, 我们不难发现:

1.在教师提问方面, Y老师提问过于琐碎、质量不高, 且层次性不强。在45分钟内提问60次, 平均每分钟提问1.3个问题, 且学生回答达到113次, 每分钟平均回答2.5人次。看似师生之间的互动比较频繁, 学生参与度较高, 但是之后的数据分析显示事实并非如此。根据问题分类统计, 提问主要集中在简单的记忆类和理解类问题, 分别占到41.67%和55%。同时, Y老师提问方式比较单一, 70%为封闭性问题, 且大量采用学生齐答, 占到54.87%, 这也就构成了在一堂课中能够完成如此多问答的有力支撑。

H老师虽然提问次数相对较少, 也基本达到了平均每分钟提问1次, 回答近1.9人次。然而H老师对问题的设置比较合理, 单纯记忆类的问题很少 (8.33%) , 对于理解、运用、判断性问题的设置弧度合理, 且62.50%为开放式提问, 并大多采用个别回答的方式, 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相对有益。

2.在回答对象选择方面, Y老师的提问过于集中于班级部分学生, 在63名学生中, 有19人得到了单独回答问题的机会 (仅占30.16%) , 而获得发言机会的学生平均每人回答接近6次。H老师对提问对象的选族虽然相对Y老师有所改观, 但也比较集中, 在61人的班级中, 23人得到了单独回答问题的机会 (占37.7%) , 平均每人回答3.7次, 特别是经过后期对教学录像的整理发现, 其中有2名学生回答问题各达到6次, 造成学生之间获得单独发言机会的差别明显。而且, 两位老师都有一个突出倾向, 即男生较多地获得了单独发言的机会, 分别占到了63.16%和69.57%, 尤其是H老师, 在她的课堂上男生回答问题的次数是女生的2.29倍。

3.在学生回答方面, Y老师在学生回答中得到的期待答案占了绝对多数 (80.53%) , 这与之前对提问情况的分析形成了相互即证关系, 问题层次较浅、类型相对集中, 且多为封闭性问题, 并大量采用了学生齐答的方式, 因此大大提高了学生回答的“准确率”。H老师由于关注了提问的层次性, 并较多采用开放式提问与个别回答的方式, 在学生回答中得到的非期待答案的数量自然超过了期待答案, 这反而证明了学生思维的过程性, 同时也说明提问对教学的引导作用。

4.在教师反馈方面, 两位老师对学生的回答多采用了中性评价或者无评价, 多用“嗯”、“好”或简单重复等方式予以回应, 不仅没有在学生回答正确时予以及时鼓励, 也没有在学生回答出现偏差时对原因做出实质性分析, 提问的目的仅仅局限于寻找标准答案, 并不在于启发学生思维。尤其是Y老师表现相对突出, 正向评价少之又少。

发现问题之后, 时隔一个月, 我们对两位老师进行了追踪研究。对于Y老师的教学行为, 在不采取任何干预的情况下, 对比前后两次上课情况, 发现她仍然保持其固有的教学模式, 一些明显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改善 (见表2) 。首先, 提问过于琐碎、问题的层次性不强的情况没有得到重视, 在45分钟内提问61次, 仍保持平均每分钟提问1.3个问题, 问题的类型也同样集中于简单的记忆和理解类型上;其次, 提问的方式比较单一的状况也没有得到改善, 73.77%封闭式提问占了绝对多数;齐答的回答方式仍然较多地被采用;基于以上的原因, 在学生的回答中76.81%是教师期待的答案, 而教师也习惯性地给予中性评价或无评价的次数有增无减, 占到了97.2%。

而对于H老师的教学行为, 我们进行了适当干预, 通过量化的数据帮助其分析第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重新设计、修改教学计划。然后再对比前后两次上课的情况时, 发现存在的一些明显问题得到了改善 (见表3) 。关于提问频率的问题, H老师在第二次课中进行了有效的控制, 提问次数明显下降, 更注重问题设置的有效性;对于回答对象的选择倾向于男生的情况也有所改观,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了女生发言机会的均等;在反馈方面, 大大增加了“正向评价”的次数, 对回答正确的学生进行及时鼓励, 同时“无评价”所占比例从57.64%下降到12.00%, 说明教师更加重视评价对学生的引导的作用。

这一教育实验实践表明, 在进行课堂研究中, 不仅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评价记录、判断每一个教师在某一阶段具体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相对综合和全面的状态, 也可以通过量化教学过程中的各种行为指标, 对过程中每一阶段呈现的状态、水平作出分析性的判断, 发掘现象呈现的原因以及凝结在原因背后的深层次矛盾, 为评价教师、评价教学提供一种相对可观的、客观的标准, 同时也有助于教师看到自己的总体发展情况, 为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切实将有效教学、优质课堂从质性的概念、口号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行为过程中。

四、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的建议

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不应只停留在对教学过程现实状态的认识, 我们需要通过评价, 发现教学过程的问题, 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经验, 形成新的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抽象, 以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提升。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 我们目前的研究只是在方法上的一个小小探索。

首先, 在课堂教学评价上问题化、具体化。课堂教学评价是一个应用性、实践性极强的领域, 是为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服务的, 强调的是在实际中的运用。因此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要选择具体的、针对性强的问题作为出发点。围绕问题选择课堂教学评价的各种维度、指标, 着力于对各种行为的观察,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途径, 并最终以问题的解决实现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善和教学质量的而提升。

其次, 在课堂教学评价上细化、量化。课堂教学评价其实是给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提供一种反馈信息。这种反馈信息既需要包括对课堂教学实际状况整体的、质性的描述, 也应该包括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各种行为细化的定量记录, 以及通过对细节的量化分析深入揭示各种行为之间的潜在关系和规律。因此, 围绕问题设置的评价指标必须要细化, 并且可量化, 这样才能为课堂教学评价提供科学的、客观的、完整的解释基础, 从而指导教学实践。

再次, 在课堂教学评价上进行实验、实践。“在学校的课堂上进行教学观察和分析, 要进行基于课堂观察数据的理论思考, 而不能仅停留于思辨。只有进行实证研究, 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才能有实质性进展, 才能解决实际问题。”[6]通过文献检索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 目前绝大多数的研究缺乏在真实课堂上进行的观察, 而进行的实验实践就少之又少了。对课堂教学评价有效性的检验必须基于课堂观察数据的配合与支持, 同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实验、修正, 这样才能正真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摘要:当前我国中小学普遍使用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本研究围绕“师生问答”中的问题, 分析了课堂教学评价的相关维度, 在此基础上设计、制定《课堂观察记录表》, 对教师教学行为进行观察、量化、分析, 并通过教育实验实践来检测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关键词:课堂教学评价,师生问答,实验实践

参考文献

[1]叶澜, 吴亚萍.改革课堂教学与课堂教学评价改革——“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之三[J].教育研究, 2003, (8) :42-49.

[2]裴娣娜.论我国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观的重要转换[J].教育研究, 2008, (1) :17-22.

[3]赵明仁.课堂教学评价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3, (2) :60-64.

[4]程亮, 刘耀明, 杨海燕.对话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7:21.

[5]陈桂生.漫话“满堂问”[J].教育发展研究, 2001, (7) :86-87.

[6]丁朝蓬, 梁国立, Tom L.Sharpe.我国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概况、问题与设想[J].教育科学研究, 2006, (12) :10-14.

课堂记录评价 篇2

在实际教学中,我首先坚持“务实、创新、有序、求活”的教学原则,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务实是教学的根本,不务实的教学是空中楼阁。只有务实的教学,才会使学生对自身的学习充满信心,从而激发起学习的内部动机,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创新是教学的方向,不创新的教学是老生常谈。教学中的创新主要指教师用创新意识和才能去影响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我总是在探索中培养学生强烈的创造欲望、创造意识,组织学生的创造活动,力争让学生的创造才能得到发挥。比如举行“才艺大比拚”、即兴表演、五分钟表演等。有序是保障,无序会导致教学的杂乱无章。课堂教学安排的有序,才能低耗高能。求活是教学的关键,不求活的教学是一潭死水。“求活是为了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感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回顾自己的专业发展道路,我深深感到随时随地的学习与不断的反思,对自己的成长具有深刻的影响,在这种态度的指导下,我才能不断进步,获得一点儿成绩。学无止境,教无止境、探索无止境,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将一如既往的严格要求自己,不断为自己的发转,为学生的发展充电,为自己的教育生涯的进步努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我已在教师岗位上奋斗了20多年,从走出学校校门,踏上工作岗位,我在各位老师的帮助和支持下, 在学校领导的信任和鼓励下,让我成长、进步、收获了不少。

从事教育事业的这段时间,我在各方面都得到了提高。

一、师德修养方面。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老师,在如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很快的年代,自身的学识相当重要。所以工作以来,我不断学习,丝毫不敢松懈,继续学习成为我工作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认真参加政治学习及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自身思想觉悟及业务水平,一有空闲时间,我便潜心研究教学方法,学习教学技术,将所学的教

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并积极配合学校工作,认真有效地完成学校及上级领导布置的任务,表现出极好的组织纪律性。

师德是一个教师的灵魂,作为一名教师,我以德治身,爱岗敬业,以满腔热情投入教育,从“德”中体会到献身教育事业的无比快乐和自豪。回顾自己的经历,对师德认识有一个由浅到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

经过各种学习,可以说在师德认识上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在理论上使我对爱岗敬业有了具体内容和明确目标,我对自己所担负的教育工作,又有了新的认识。

勇于解剖自己,分析自己,正视自己,认真查找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工作中从不迟到和早退,坚持100%出勤。培养跨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就是从良好的基础教育开始,教师的一言一行及教育质量,将直接影响到今后中学及大学的学习质量和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人们形容育人职业是“园丁”那是很贴切的,尤其基础教育,从事启蒙教育更加显得重要,可以这样说,什么样的教师就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育人之本,关键在于师德。

二、教育教学方面。

教学是一项细致的工作,也是注重技巧的工作,于是我常常把教学当成一门艺术来研究。不仅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认真备课,精心设计符合学情的教学预案。在教学上,我结合《课程标准》,不断探索、研究、领会其中的精神实质,树立了新的教育观念,尊重每一个孩子,

能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可发展、可探索的环境,并不断将新的理念与教育形式融入到我的实际行为中。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即使反思并调整教学设计,尽量让学生发挥学习的自主性,让孩子们快乐学习并学有所获。我还积极带领教师开展教研活动,总结出教学方法。当然,这一些是远远不够的,学海无涯,今后我将花更多的时间在课堂教学方法、策略的研究上。

三、自我完善与发展方面。

我积极学习各种教育理论阅读有关书籍,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

四、反思和总结。

教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而且学无定法,面对如雪花分飞般的教材以及网络带给我们丰富的信息经验,我们必须把握一点:让孩子们真正做到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得到发展。做教师的难,做小学教师更难,但是我觉得在辛苦中,能感受到别人感受不到的乐趣——那就是童年的乐趣。

未来路漫漫,相信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我定能改善不足,发扬优点,在教育的路上越走越好,全面而不失风格!

结合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容,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简要地对自己成长的水平做出自我评价。 答:认真学习了专家的教育教学经验介绍后,我最大的收获是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丰富自身的底蕴,倾情投入教育教学工作,积淀方法,摸索经验,在活动中历练,才能促成自身的专业成长。

我参加工作已经了,担任班主任,我热爱教师这一职业,关爱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负责是我的教育教学宗旨。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工作认真,我参加的教学比赛、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奖,荣获一些荣誉称号。

作为一名教师,我一直严格遵守学校各种规章制度,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对于学校、年级组、教研室等其他部门布置的各项工作和任务主动承担,从不推辞,认真有效地及时完成。我的努力也得到了领导的赞赏,同事的认可和学生们的欢迎。

我认为每一个学生心底都是老师的助手,都想成为老师表扬的对象,我们应当积极适应素质教育要求下的角色转换,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不断的学习和进步,提高自己的能力,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善于实践与积极反思,坚持不懈,以良好的心态对待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就会成为一名符合现代教育需要的成功的教师!

在实践中学习。对待学生我尽量做到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与家长经常沟通。得到学生和家长们的好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师德标兵、优秀共产党员、骨干教师邓、等光荣称号,多篇论文发表、获奖,多次在市区级各种教学评比中获奖。

虽然我一直很努力,但我知道自己还有很多知识要进行学习,许多工作有待创新,希望通过这次培训,使我能有一个更大的进步。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较高的要求,教师应具有对课程、教材进行研究的能力。因此,我要采取各种形式,拓展学习空间。具体目标如下:

1、多读书,使自己成为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实践者。以业务刊物、专业理论、专著阅读摘记为主要形式的自主性学习,辅以相关文化知识学习。从中拓宽视野,为教学行为转变提供理论素养

2、经常听课互动学习交流,互相吸取别人的优点,借鉴有效的方法。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记录课堂上的亮点和教学过程中的困惑,写出听后感和教后感。

3、树立专业自我意识,激发自身工作热情,提高工作积极性。在工作中既要发现在专业自我中的缺点与劣势,更要寻找专业自我的优点和长处,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发工作热情,提高工作积极性。

4、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强化教学反思能力,学会积累,学会研究。

具体措施:

1、用自学形式完成有关教育理论方面的学习。

2、继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量,让自己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3、积极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学习和学校组织的校本研训活动

4、承担学校及上级部门组织的课题实验课题,以课题研究带动自身的提高。

5、及时记录自己在教育科研、课堂教学、业务学习、个人感悟等方面的学习心得体会。

课堂记录评价 篇3

课堂记录评价是形成性评价的方式之一, 是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教学受众特点、教学学科特点等全方位信息而确定的、一种将学生日常课堂表现记录下来, 用以考核学生学习综合情况的一种评价方式。

课堂记录评价可避免终结性评价“一棒子打死”的弊病, 给学生以改进、提高的机会, 更能体现教育“培养、提高”的宗旨。

高职英语教学采用课堂记录评价, 更符合高职学生英语底子薄弱、动力不足的现实, 有助于重建学生的学习信心, 促进学生循序渐进、步步提高。

二、课堂记录评价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设计

为保证课堂记录评价的公正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课堂记录评价需有明确的评价标准。教师可根据学生特点、学习目标和学科特点制定评价表 (Evaluation List) 作为评价的具体依据。鉴于高职学生英语基础及英语学习积极性参差不齐等特点, 为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 促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堂记录评价所依据的评价表 (Evaluation List) 应包括较全面的指标, 具体如下表所示:

本表较全面的概括了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常见的各种因素和状态。其中, 由于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 厌学情绪根深蒂固, 旷课成为高职英语教学中常见的棘手问题之一, 作为教师, 除了对该部分同学多关心、多帮助, 并努力提高授课趣味性外, 还应从教学管理和评价上对其进行一定的制约, 因此, 旷课是课堂记录评价中必不可少的指标, 且因其发生率高, 其所占分值也较高;迟到是包括高职学生在内的广大学生经常出现、而又对其最漫不经心的问题, 认为耽误不是大错, 尤其耽误一两分钟不算什么错误, 这样的行为不仅对教师教学和其他同学的学习造成一定影响, 而且, 久而久之, 学生将养成时间观念淡薄、散漫、不守时的坏习惯, 对其为人和日后发展均会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 迟到是课堂记录评价中又一不可或缺的指标;高职英语教学中还有一常见的“怪”现象, 那就是:有的同学从不旷课, 也不迟到, 但他们来上课时两手空空, 不是忘记带书, 就是不带笔或笔记本, 或不做笔记, 这样的“上课”是一种既无效果, 又很痛苦的行为, 为对此类学生加以约束, 不带书、笔、笔记本或不做笔记也应当作为评价的另一指标;英语底子薄弱的学生还可能出现另一种消极学习的情况, 那就是:由于基础较弱, 或中学时长期不被重视而造成一种自卑心理, 当老师提问问题时, 即使该生会这个问题, 也不会主动回答, 甚至当老师提问到自己时, 由于担心回答错误而没有勇气回答, 对于这种情况, 除了多引导和多鼓励外, 还要有一定的强制措施, 本表中评价指标之一“拒绝回答问题一次, 减一分”便是其表现方式之一, 这可在一定成度上刺激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回答问题时声音微弱是高职学生英语学习中又一常见问题, 往往是因为自卑和内向造成该情况, 为对此行为进行约束, 故设置“回答问题声音小减一分”的评价指标;除以上问题外, 部分高职学生长期懒散, 布置的学习任务常常难以完成, 对学习效果造成较大影响, 因此, 作业能否有效完成也应成为课堂记录评价的指标之一。”

赏罚分明才能行之有效。除了对一些不良学习行为给予减分惩罚外, 还应设立一定的奖励措施以鼓励学生将积极的学习行为和习惯发扬光大。主动学习与积极参与精神是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对合格人才的重要要求之一, 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特设立“主动回答问题一次加2分”的指标项;此外, 英语学习是语言学习, 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语音语调直观重要, 因此, “语音语调良好加2分”将促进学生对语音语调的正确把握;广大高职教师可能发现的另一普遍问题时:不少学生回答问题或进行角色扮演时, 眼神游离、胆怯, 腰板不敢挺直, 胳膊不知怎么摆放, 非常不自然和不自信, 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 仅是应聘面试这一关便很难通过。高职英语教学是英语技能培养的教学, 但其职责又不仅仅是英语技能培养, 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仍是其不得不承担的重要责任, 将“回答问题或角色表演时自然、大方加1分”列入该评价表, 旨在提高学生对肢体语言的重视, 助其培养自信。

除评价指标外, 评价表还应有具体授课班级、确切授课时间、各学生总分、本次教学总结等指标外待填项目, 一是为了便于教师给出公正的总评, 二是为了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仔细观察和研究, 以便有针对性地制订更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

三、高职英语教学中, 课堂记录评价表的运用及效果

课堂记录评价表运用于每次授课评价。教师可采取课前将评价表打印、课堂进行记录、课堂加以总结的方式;也可采用课堂记录、课堂整理和总结的方式。但每次记录一定要准确计算出每位同学的总分, 并于第二次上课前公布, 以鼓励先进、警醒后进。

采用课堂记录评价有助于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 对其不足之处提供针对性帮助, 有助于高职英语教学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宋惠珍.高职院校英语课堂教学评价化初探[J].考试周刊, 2009年47期.

体育课听课记录评价 篇4

教学内容:携绳跑

一、教学理念及课中渗透

本课通过游戏的方式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长,健康第一的思想在课中有了很好的体现。

二、目标实施情况

以合作学习为目标,课中学生积极主动参加各种练习,学习热情高涨。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综合素质和合作学习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学到知识,发展体能,学生身心健康得到锻练。

三、教材处理

通过两人合作,内容学习,体验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会课堂中合作,延伸合作精神到课外,来完成教学目标,教材通过大量的游戏和民间传统项目来处理合作教学内容,比较合理、科学。

四、教法选择情况

根据新理念,运用新教法,其中一些很好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

1、设疑置问引导学生探究学习,问题意识突出,如课的开始,围绕合作学习,设疑置问让学生回答,使学生真正意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和个人价值。课中学生带着问题练习,在练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给学生很大自主学习空间,准备活动内容自由选择也可创造练习形式,多人练习形式自主选择,自主练习。

3、本课的主题就是合作学习,通过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

4、鼓励引导学生明显,课中教师激励学生,营造浓厚学习气氛,对摔倒学生的鼓励能重树信心,对败不馁的品质得到很好的发扬。

5、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使同学们在情感交流中得到人际关系的提高

6、组织学生互评,课中多次练习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评。提高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和学的效果。

五、师生互动

教师以一个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一起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教师积极参加到学生游戏练习当中,师生之间零距离接触产生了很好的教与学互动。

六、不足与建议

本课合作为主题,对学生培养合作精神有一定的提高,但合作的深度不够。希望进一步挖掘。

场地器材:

充分利用变化新颖

一材多用

改革创新

中小学体育课学习评价体系构建

在解读、实践体育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实验教师在“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引领下,对体育课程评价尤其是课堂学习评价的改革与发展进行探究,摸索出一套较为实用、便于操作的评价体系。目前,这套学习评价体系仍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逐步完善。我们力求通过对体育学习评价,促

进体育课程标准全面贯彻落实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体育课学习评价体系构建的背景

几十年来,传统学校体育受学科主义和竞技运动比赛的影响,评价单一,多偏重于学生的体能与运动技能水平,主要是通过对学生的运动及竞技项目进行测试和定量评定,其标准多是与竞赛项目接轨,学生无法选择教师也从不考虑地域性或学生的个体差异问题。评价过程中,往往是教师给学生打分,学生本身不参与评价。传统的体育评价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个体的差异性和不可预测性。这样的评价方式会严重挫伤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削弱他们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使他们远离体育。体育课程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与国外体育教育接轨的需要,而学习评价在课改中则起着杠杆和导向作用。课程标准提出:学习评价要由重定

量考核向定性定量结合的方向转变,由绝对评价向相对评价、选择性与个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向转变,由严格规定全国统一向统一与限选相结合的方向转变。《河南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初稿)提出“三种过程评价一个考核”的指导意见,提出重新构建适应我省中小学生发展的体育课考核与评价模式,重新认识和理解学习评价的目的与功能,淡化其甄别选拔功能,强化激励与发展功能,采用适当的考核项目、形式和评价方法,使学习评价真正成为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催化剂。新的评价方法能使全体学生都能体验到体育学习进步带来的乐趣,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努力地学习,更好地全面发展。

2学习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2.1激励性原则

尊重学生的差异,努力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特长、优点与成功之处,及时给予肯定,保持、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和兴趣,帮助学生养成积极锻炼的习惯。

2.2动态化原则

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给予多次评价机会,使评价日常化、通俗化,重在促进评价对象的转变和发展。

2.3互动化原则

强调评价进行中主体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关注评价结果的效益化,即更为关注如何使评价对象最大程度地接受而不是结果本身。

2.4多元化原则

注重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的综合考察,尤其是对个体独特的“质”的考察,以及侧重对“表现”等行为层面而不只是客观成绩或认知水平层面的考察。教师评价、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相结合。

3学习评价体系构建的流程

3.1明确学习评价体系的功能

《课程标准》中确定的学习评价的目的是:①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表现,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情况。②判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及原因,改进教学。③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并鼓励和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④培养与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明确学习评价体系的功能———记录成长、促进发展。在继承原有评价的检查、选拔功能的基础上,新的评价体系更加突出其反馈调节、展示激励、反思总结、检查筛选和导向的积极功能。

3.2明确学习评价体系的内容

学习评价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体能与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评价的重点是:评价与教学过程较为相关的态度、行为等;评价对体育与健康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评价运动技术的运用和参与程度;既评价最终成绩,又评价学习过程和运动幅度。评价中应淡化甄别、选拔功能,强化激励、发展功能,把学生的进步幅度纳入评价内容。

3.3明确学习评价体系的目标

《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将中小学生的学习划分为六级水平,并在各学习领域按水平设置相应的水平目标。因此,评价体系紧紧围绕相应的水平目标进行评价,如:水平一运动参与的目标是:乐于参加各种游戏活动,认真上好体育课。那么,该阶段重点对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进行评价。水平二运动参与的目标是:主动观察和评价同伴的运动动作;示范所学的运动动作。那么,评价就过渡到以知识与技能为侧重点

这是一节很好的体育示范课,宋老师备课充分,教学方法熟练,练习内容生动活泼,整节课老师收放自如,及时调控,故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1、宋老师教学设计创新。能观察、贴近生活,设计出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想象力,利用废报纸“一物多用”,让学生有多种练习方法,使教学有新意,让学生感兴趣,(不搞花里胡哨)有实效。

2、教学方法恰当。在教学中,教师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学法指导,营造氛围,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竞争力。

3、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跳远”与“投掷”,对六年级学生来说,是很熟悉的二项运动,但宋老师很巧地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把课堂教学变得趣味盎然。

体育课评课

这是一节很好的体育示范课,宋老师备课充分,教学方法熟练,练习内容生动活泼,整节课老师收放自如,及时调控,故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1、宋老师教学设计创新。能观察、贴近生活,设计出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想象力,利用废报纸“一物多用”,让学生有多种练习方法,使教学有新意,让学生感兴趣,(不搞花里胡哨)有实效。

2、教学方法恰当。在教学中,教师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学法指导,营造氛围,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竞争力。

3、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跳远”与“投掷”,对六年级学生来说,是很熟悉的二项运动,但宋老师很巧地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把课堂教学变得趣味盎然。

体育评课

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发挥小学喜欢玩的特点,通过游戏的教学,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张老师的课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教学思想,营造了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学习情境和氛围,下面就略作探讨。

优点:

1.教态自然,有亲和力。

2.教师教学主线非常清晰,边讲解边示范,很出色。

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疑点。整个教学过程集中和分散相结合,教师以启发引导为主,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4.体育教学中应遵循和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思维为主线”的原则,本节课的设计集中体现了这一原则。

5.最后整队小结的时候,老师把每个项目都仔细小结了一遍,真的非常细心。

6.整堂课下来结构紧凑,集娱乐性、趣味性于一体,使学生在充分玩的过程中,学习了单、双脚跳的基本技能。

7.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很好的运用了启发性、尝试教学法、小群体合作、小组讨论交流、比赛法、鼓励法,一方面提高了课堂练习密度,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热情,培养了自主学习、竞争意识,团结合作、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有待改进的地方:

1.老师的激励性、评价语言过少。

2.展示效果不佳。

3.教师的讲解和指导主要是面向全班学生的,没有体现出教师对不同差异学生的指导和帮助。

上课评分细节

分类

内容

要素

评分

教师教学能力

教材

教案与说课内容的衔接,说课的思想、理论在教案中的体现。---创意。

教学目标

符合纲要符合实际

合理明确

可操作

有评价

达成度。

教学过程

内容、方法、手段、场地、器材、组织、教与学的优化整合。

---流畅紧凑。

教学效果

目标达成德育渗透

体育与健康教育

运动负荷。--明显

教学特色

模式、方法、思维、创新。

学生学

学生学习表现

学习态度

注意力集中积极参与

自学锻炼

思维活跃

听从指挥。

---体现主体。

习标新

意志情绪

进取精神克服困难

情绪饱满

体验乐趣。

目标达成学习目标达成在原有基础上提高。

师生关系

同学关系

师生融洽、同学合作、和谐民主、相互尊重。

思维能力

思维活跃认知、思维、活动相结合,有创造意识。

加分因素

有特色

有创新效果显著

酌情加分

加分因素

有特色

有创新效果显著

课堂记录评价 篇5

一、“成长记录册”的基本情况

“成长记录册”是记录学生每周成才历程的小册子, 包括日常表现与奉献、经济生活、思想动态、学习与兴趣、奖惩与评定等五板块, 每周统一发放给每个学生、家长和教师填写, 再收回分析存档。

二、“成长记录册”创新中学生评价模式

(一) 对学生的评价由虚变实, 由静态到动态

“成长记录册”是将学生每一周的情况客观记录的载体, 这种教育管理模式的实施, 使学生在学校的成长过程被清晰地反映出来, 实现了学生成长评价方式的可视性。充分而有效地利用其中的信息, 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凭班主任或老师主观的、单一的而虚拟的评判, 而是有记录有依据的真实评判。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也由虚变实, 因人而异, 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学习分数仅仅是呈现了一个片面现象和实事的静态结果, 评价还要动态地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德智体美劳, 促使学生“知行意”的统一。“成长记录册”首先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然后, 提取学生过程中的优点和不妥的地方。肯定学生合理的、优秀的想法, 加以鼓励;采取措施纠正不妥的想法, 避免学生据此付诸实施。最后, 学生本人、班主任、家长对学生进行综合文字评定。这样的评价模式既有静态的呈现, 还有动态的展现;既有终结性的评价, 还有过程性的评价——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在情感道德领域和知识领域取得提升;才能让学生在思想上、习惯上、行为上、品质上有一个良性而持久的发展;才能成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创新能力、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人。

(二) 使学生的成长由盲目到理性

这种评价模式指引了学生自己发展的方向, 改变了过去方向不清、目标模糊、动力不足的状况, 使自己的参与意识、进取精神更强, 对自己的未来更有方向性、目标更明确。中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 许多学生的自理能力下降, 道德观念差, 诚信意识不强。对自己的理想目标、缺乏一种清醒的认知, 学生通过“成长记录册”让自己对每周成长历程一日了然。比如说:一个周下来都做了哪些事?哪些是有意义的?哪些是不应该的?自己的思想倾向如何?近期目标是什么?远期目标又是什么等等。在记录成长历程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诚信意识。通过“经济生活版块”的实施, 使得学生更加理解父母、体谅父母、热爱父母和感谢父母, 学会合理消费, 树立“健康消费、理性消费、可持续消费”的理念。这些制度化的举措, 引导学生的成长由盲目变理性。

(三) 使家长对学生的了解由难到易

这种评价模式要求学生将“成长记录册”拿给家长评价。从而改变了家长过去不了解子女在校的成长状况。在没有实施“成长记录册”制度之前, 家长只能从学生的口中了解子女每一周的在校情况。这种了解情况的方式具有主观性和随意性, 还有可能被“报喜不报忧”的假象所迷惑, 不能真正了解子女的成长情况。“成长记录册”能让家长清楚地、客观地了解子女在学校的每一点成绩、每一点进步, 从而进一步推进了学校与家长、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子女的沟通, 解决了家长的担忧和顾虑。这样, 在无形中架起了一座教师与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 家长发现子女的问题能及时与学校沟通, 班主任发现学生的问题也能及时与家长联系。这使家校沟通的渠道畅通, 使家长对学生的了解由难到易, 充分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 促使学生健康地成长成才。

(四) 使主题教育课选材由被动到主动

主题教育课的目的在于唤醒和激励, 唤醒学生内心深处向真、向善、向美的愿望, 不断地呵护, 不断地引领, 不断地激励。被动从传统的学科教材、围绕特色学校、节假日中选取主题, 往往不太具有针对性, 收效甚微。

“成长记录册”客观及时反映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思想动态、快乐与烦恼、梦想与现实等。班主任就可以主动对出现的比较多的问题, 进行归纳总结, 有针对性的制定主题教育, 才能做到因班定教, 及时有效地疏导学生心理, 规范学生行为, 促进学生成长。

三、不断完善的“成长记录册”

(一) 拓展学生档案范围和功能

传统的中学生档案主要反映该生思想道德和学习情况构成。思想道德方面的档案材料主要包括中学期间的政治表现、入团申请书等。学习方面的档案材料主要包括各科会考成绩、毕业肄业情况等。这些传统内容已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形势发展和展现中学生学习生活的特点。稍微对每个学生“成长记录册”整理, 归纳成“学生学年成长记录单”, 并将它放入学生的档案。它有效弥补了原有学生档案的不足, 增加了心理素质、社会实践活动、发展过程以及诚实守信等材料, 使学生档案信息含量增大, 进而满足了高一级学校利用档案甄别、选拔人才的需要。

“成长记录册”包括学生评价、班主任评价、家长评价等多个环节构成, 能使学生通过记录明确自己在思想追求、行为习惯、学习情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具有一定的激励功能。其次, 学校管理者通过整理归纳后的学年成长记录单, 也能及时发现学生情况并与其沟通, 加强沟通, 产生教育功能。“成长记录册”解决了过去学生档案只能被动记录学生在校的各种表现和成绩, 不能及时跟踪学生的成才、发展情况的问题, 有效反映学生在各环节的进步和发展。这突出”成长记录册”的实效功能。

(二) 挖掘“成长记录册”的价值, 深入了解城学生

因为真实的记录在校内校外的学习生活情况, ”成长记录册”在一定程度上具备成为研究素材的条件。挖掘”成长记录”的价值, 使其发挥更大的功效, 可以进行以下的研究处理:要尽快研究并实施《成长学分认定办法》, 对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进行量化处理;要用发展性视角研究记录单, 对些事件要分析事发的偶然和必然。对些偶然发生的事件要科学对待。要讲文字定性评价与等级量化分数相结合。同时, 为了使研究具有更强的操作性, 可以进行如下操作:每学年 (或每学期) 学生将自己的“成长记录册”统计归纳入“学生学年成长记录单” ;班主任和班委按照“德智体美劳”和等级分数等六大部分, 对每位学生成长进行量化处理;班主任根据量化结果, 反思总结各班德育教育和文化教育取得的成效和不足;在年级层面选出个别典型事例, 进行深度研究。

学生的发展离不开评价, 好的评价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不好的评价将扼杀学生的灵感、埋没学生的潜能、阻碍学生的发展、毁掉学生的一生。因此评价的导向将最终决定学生的发展。改变传统的评价模式, 或许是解决“钱学森之问”的措施之一。

摘要:我校学生评价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即我校学生“成长记录册”的实施。文章分析“成长记录册”的产生原因、基本内容、创新之处与完善方向, 并指出评价的导向将最终决定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成长记录册”,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中胜、蒋礼文, 发展性学生工作理念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 2011, 32。

浅谈初中数学成长记录袋与评价 篇6

一、科学地构建初中数学成长记录袋

学生评价在教学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成长记录袋作为一种新兴的评价方式, 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结合我校实际情况, 我校初中学生成长记录袋把学生成长档案袋分为:展示型、文件型和研究型。

1. 建构展示型成长记录袋。

数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可以收集相关的数学专业资料和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表现, 如, 著名数学家的事迹;学生对教师所提出问题的最优答案;对数学知识的最佳分析;对数学难题的最好方法和过程;学生自主探究的数学作品;学生独特的数学解题思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各种优秀表现等。通过以家长会的形式, 将这些都展示给学生和家长们, 学生对这些活动的参与可以自行选择。然而, 由于之前开过的展示会次数较少, 过程较为简单, 仅限于自己班内组织, 学生和家长的参与积极性不高, 导致学生的情况难以详细说明, 学生也不能得到及时的反省。为此, 我们教师决定本学期增加展示会的次数, 主要集中在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后, 让学生可以有时间精心准备自己最喜欢或者最优秀的展示作品, 并且要求学生对自己展示的作品给予说明, 教师也要对展示流程和作品做出详细的计划, 邀请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积极参与, 从而让学生家长和其他参与者观赏和评价学生的作品, 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 掌握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这也为学生提供了积极表现自己的发展平台,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生兴趣, 通过参与展示活动, 学生之间在相互评价中不断反思自己的努力, 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还能在学生对作品的评价中, 提高判断能力和思维语言能力。

2. 文件型成长记录袋。

这个过程主要是为了可以对学生的量化和质化做出系统的、全面的评价, 教师针对学生的一些表现及评价做出记录, 具有系统性与持续性, 记录内容主要包括了学生的成绩测试及教师对学生的细节观察和短期考查等。在传统的记录方式中, 我们主要的工作是要求学生对本节课学到的数学知识进行复习, 并提前预习好下次要学习的内容, 对于自己不懂的地方要及时记录, 然后在课上与同学老师之间相互交流, 将问题解决后要求学生做出小结, 在此过程中, 数学教师要控制好课堂的发展, 认真评阅学生们写的课堂记录, 对学生的表现要进行跟踪测试, 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对自己的表现及时反思和判断, 也提高了对学生学习评价的科学性与全面性, 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3. 研究型成长记录袋的建立。

研究过程主要包含五个方面: (1) 设计数学课程、实验方案、课程研究等研究方案设计过程的资料; (2) 收集中期汇报、活动进程、周记、学生作品等参考资料; (3) 总结各种形式的研究成果报告; (4) 专业教师做出详细的指导记录; (5) 记录专业教师评价、学生自评、活动过程和成果评价、答辩效果评价等内容。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合作和团结意识, 引导学生为了共同的目标而一起努力, 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初一和初二学习阶段, 在数学教师的控制下, 要求学生能够自主举办数学活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分工合作, 通过自己搜集资料、设计活动流程及查找书籍等, 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设计出团队独特的版面内容, 充分发扬小组的团队精神, 对每个小组的努力都进行了记录, 并且进行了小组与小组, 成员与成员之间的评比, 督促学生共同进步。然而, 在以往的活动中, 初一的学生数学知识较少, 缺乏足够的现实经验, 对收集的资料也不到位, 对活动组织并不是特别满意, 为此, 本学期针对研究型成长记录袋的设计进行了改进:在学生掌握一定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 在现实生活中寻找自己运用过和发现的数学现象, 要求学生能够独立的设计和操作, 选择自己喜欢的优秀的作品, 对学生作品的产生过程、优点和不足做出说明, 并让学生们、家长们提出改进建议。

二、提高对数学新课程的教学评价的认识

1. 新课标的提出, 为我们的数学教学提供了可靠的依

据, 针对学生的评价标准, 积极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提高了数学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对数学课程的实施与发展起着重要的监督与导向作用。在数学新课程教学评价中, 要注意几点: (1)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从过分专注分数的变化转向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提高课程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2) 重点强调质性变化评价, 结合定性与定量, 提高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3) 强调学生自评、家长学生督评和与他人互评的重要性, 重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引导评价主体主动参与评价。 (4) 结合形成性评价、过程评价、终结性评价的结合, 重视其系统性, 实现评价功能转化。

2. 教师在教学评价中也要转变观念:

第一, 转变分数第一的观念, 不但要学会知识, 更要会学, 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重视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第二, 转变等级观念, 不能将学生分为等级进行评价, 树立现代化的评价观念;第三, 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观念, 因材施教, 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一切教学过程都要以学生的利益为主。第四, 将教师传统的传授型教学观念转变为激励性职责观。

参考文献

[1]徐星海.创建初中数学成长记录袋的几种途径[J].新课程研究 (基础教育) , 2007, (06) .

课堂记录评价 篇7

一、电子成长记录袋评价

相比传统的成长记录袋,电子记录袋以数字化方式呈现多元的资料,资料的类型可以是文字、声音、图片,也可以是视频。这些资料可以清晰全面地记录学生成长的历程,反映学生真实的进步,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

并且电子成长记录袋的存储容量较大,易于保存、查阅、携带和管理,易于操作、交流、展示,无论是学生、教师、家长还是同伴,只要通过简单培训后就能娴熟使用,学生在家里通过网络就可以管理自己的成长记录袋,教师、家长还有同伴都能随时随地通过因特网访问某一学生的成长记录,观察学生成长的点滴发展轨迹,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家校互联。不仅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形成反思习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使学生的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的双重身份得以充分体现,也是对新课标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目标的响应。

如图1所示,应用电子成长记录袋进行教学评价,首先,确保学生自己拥有他们的记录袋。为了确实使用成长记录袋反映出学生作品的发展历程,也为了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必须确保记录袋是他们所有作品的集合,而不仅仅是教师最终评分的作品的临时容器。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参与评价、自主收集作品样本、参与学习目标的确定,激发学生主动利用信息技术学习、交流与评价。

第二,选择评价电子成长记录袋作品样本的标准。由于不同学生成长记录袋中的作品各不相同,所以,制定评价标准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标准要尽量具有相互独立性,否则学生会很难评价他们的努力和进步了。

第三,召开电子成长记录袋会谈。会谈可能需要很多时间,而且电子成长记录袋还需要计算机环境的支持。定期举行成长记录袋座谈,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的作品,也可以学生之间互评,提高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增加学习的机会。

第四,调动家长参与电子成长记录袋的评价过程。教师要确保学生家长在学年初理解电子成长记录袋评价过程的性质是什么,这也是教师新学年的一项班级教育计划。在这个计划内最实用的是鼓励学生家长定期回顾他们孩子的作品样本和孩子对自己作品的自我评价。家长越是积极地回顾学生的作品样本,就越给孩子传递一种成长记录袋确实值得做的信息。

可能还有一种情况,即参与电子成长记录袋评价过程的多数学生或许根本就不理解它的教育意义,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那些需要教师评价的低年级学生身上。任何一种教育评价都应该做相应的调整,以适合本评估的学生。因此,针对这种情况,聪明的教师可以用展示型的成长记录袋向学生和家长展示学生的成就。以备学生以后的成长记录作参考,也是学生成长历程的见证。

二、使用电子成长记录袋评价的关键问题

对使用电子成长记录袋评价的教师新手来说,一个关键性的选择就是确定把什么样的作品样本放入档案袋。在确定档案袋的内容时,并不是越多越好。教师不能为了丰富多样性而收集各种各样的作品样本,重要的是,收集的作品样本能为教师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以便教师确定学生是否掌握了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或能力。与其收集那些大量的但不能反映学生知识与能力掌握情况的作品样本,还不如收集那些具有参考价值的少数几种类型的作品样本。

那么如何确定每个学生电子成长记录袋的质量呢?是否有一个可参考的评分标准呢?这里教你一种比较简便直接的方法用来评价你在教学中使用的电子成长记录袋。非常简单,你只要问学生的记录袋是否已经充分地吸纳了那些你认为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就是一个好的评价;如果是否定的,那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修改电子成长记录袋;如果回答不确定,那就需要认真地思考整个问题了。有质量的评价可以为制定出好的教学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如果记录袋评价不能很清晰地提供参考意见,那你就需要适当地调整你的评价方案。

三、关于电子成长记录袋评价的思考

使用电子成长记录袋评价的最大优点就是它可以满足个别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但是,对学生的建构性反应使用记录袋评价确实很难,尤其在每个学生都发生变化的时候,对不同学生的成长记录袋给予一致的评价是相当困难的。有点像夏洛克的墨迹测验,不同的评分者在评分指导中选择各自需要的部分。而有些评分又过于细致甚至复杂,使评分者毫无自主性。想要制定一个恰到好处的评分指导真的很难。再者,大部分教师都很忙,没有时间来制定详细的评分方案。

使用电子成长记录袋评价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太耗时,时间负担太重。即便你浏览学生电子成长记录袋的效率非常高,你仍然需要在课堂内(召开电子成长记录袋评价座谈会)和课堂外(家长和教师参与回顾学生的电子成长记录袋评价)花费许多时间。如果你决定使用记录袋评价,就要做好在时间上投资的准备。另外,有些教师也确实需要接受足够的培训学会使用电子成长记录袋评价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但是,你要明确在你自己的教学情境下,使用电子成长记录袋评价所产生的教育效益是否回报了你为此所付出的各种投资。

参考文献

[1]詹姆斯.波帕姆 (W.James Popham) .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指南[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0.

[2]钟笑玲.电子成长记录袋是培养学生自我评价与反思能力的有效方法[J].教育信息技术, 2008, (4) .

课堂记录评价 篇8

一、“成长记录袋”的建立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笔者为学生购买了塑料文件袋和文件隔栏, 并取得班主任的支持, 在教室内开辟“阳光体育驿站”, 专门存放文件袋。每个文件袋都贴有标签, 注明了班级、姓名等基本信息, 并将学生分为四组在文件栏归类保存信息。笔者在期初先向学生说明“成长记录袋”的评价内容和方法, 让学生了解其重要意义, 并通过选举选出了管理“阳光体育驿站”的“站长”。

二、“成长记录袋”的内容

“成长记录袋”采用表格式和描述式相结合的形式, 主要分封面与个人基本信息、体育学习过程性评价、课内外延伸、自我展示和测试成绩参照表等五大类。评价采用定量评价与描述性评价相结合, 以及自评、小组评议、教师评议相结合的方法, 注重期初与期末的发展过程。在描述时尽可能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

(一) 封面

“某某体育成长记录袋”, 除统一注明学生班级、姓名、性别等个人信息之外, 其他内容还包括“我的运动口号”和卡通头像, 以体现个性化。封面不求统一, 只要新奇活泼、有创新即可。

(二) 定量评价内容

1.根据四年级 (水平二) 学年主要练习项目, 设计评价表格, 见表1。

2.根据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要求和其他健康指标, 设计评价表, 见表2。

(三) 描述性评价内容

1. 课堂学习情况记录

参照现行课程标准中五维学习目标, 学生对运动参与的热情和运动技能掌握情况等进行自我评价, 一般采用打等第的方式, 由学生自己在一个项目学习后评价, 见表3。星级从少到多代表一般、较好、很好三个层次, 学生根据评价内容自评, 每个项目的评价需在表格下标注, 笔者以50米跑为例说明。

“主动参与”:能高兴地学习50米跑中摆臂、起跑、途中跑和冲刺等各项练习, 能主动完成各项练习和游戏;此外, 还包括课堂纪律、学习态度等。

“掌握技能”:能说出蹲踞式起跑的要领, 知道发令员口令含义, 并能独立完成蹲踞式起跑;能在自己的跑道上快速奔跑并以全速冲过终点线。

“健壮体魄”:通过短跑练习发展下肢力量、手脚配合的协调性以及灵敏性, 能在第一时间快速起动身体并全速快跑一定距离。

“阳光心理”:知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能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 敢于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同伴互助”:能与同伴一起学习各项技术, 能提醒同伴出现的错误, 同时也接受别人对自己提出的建议;能与同伴互相发令练习起跑, 并在50米练习时互相加油、互相鼓励。

在“我的优势与不足”一栏中, 学生根据学习情况, 用简短的语言进行描述性评价, 对自身情况进行点评。

2.“阳光体育运动”的记录

根据学校四年级阳光体育运动的项目设置特点, 以及月份的变化而更换;教师评价采用班主任评价, 以打星的方式开展, 且最好是三颗星, 每月一评, 见表4。

(四) 课内外延伸

为了引导学生了解体育知识, 关注体育事件, 关注身边发生的事, 从而培养体育兴趣, 在“成长记录袋”中笔者还设计若干板块, 由学生自己收集, 并在每月填写。

1. 体育比赛大事记 (见表5)

2. 成长记忆库 (见表6)

可以记录课堂上或在“阳光体育运动”、体育节中以及校外所有与体育有关的, 关于自己的或发生在身边的故事。

3. 健身小常识 (见表7)

要求:每月至少收集一条有关体育与健身方面的小常识。

4. 我的伤病记载

根据生病或受伤情况, 及时记录伤病时间、原因、医治的大概过程和康复情况。

5. 精彩瞬间

以照片的形式, 把自己参与体育运动的照片贴在这个栏目。为此, 笔者在体育课堂中经常带数码相机, 为学生在游戏、测试、比赛中拍照。

6. 对自己的寄语和对体育课的希望 (每学期一次) 。

(五) 各项测试成绩对照表 (略)

三、“成长记录袋”实施反思

“成长记录袋”最大的特征就是过程化、经常化和程序化, 并用较详实的资料全面记录一个学生在一个阶段的学习情况。结合实践, 笔者认为, “成长记录袋”不仅有助于改善教师的教育行为, 而且使学生成为了评价的主体;此外, “成长记录袋”还是课堂延伸的桥梁, 能够引导学生关注课外、关注平时, 并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当然, 笔者也发现“成长记录袋”实施仍面临一些困难, 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 “成长记录袋”的管理困难大

“成长记录袋”的优点毋庸置疑, 但是对一个班级近50名学生的“成长记录袋”进行管理面临很多挑战。何时评价?何时记录?评价的频率为多少适宜?这些都是“成长记录袋”的管理难题。体育课堂的时间非常宝贵, 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开展评价确实不易。笔者每节课都会带文件夹, 里面有学生名单和考核内容, 上课发现问题时会及时作标记, 在下课前集队时统一评价。“成长记录袋”的填写在教室进行, 一般固定周评和月评时间, 由小“站长”负责。笔者采用“捆绑式评价”, 对四个小组的记录情况进行考核, 大力培养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 依托学生管理学生, 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监督、教师不定期检查和各项激励机制, 尽可能规范“成长记录袋”的记录。

(二) “成长记录袋”考验教师和学生的耐心

作为一个新鲜事物, “成长记录袋”一开始受到学生的喜爱, 随着时间的推移, 学生的积极性有所下降。尤其是评价内容有很多是开放的, 需要学生自己去收集资料和描述, 四年级的学生能力有限, 有部分学生不及时填写, 马虎应付。教师在操作时也会感到倦怠, 形成进退两难的境况。为避免“成长记录袋”成为“鸡肋”, 笔者首先端正自己的心态, 把做好“成长记录袋”作为真正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工作, 并激励自己要耐心, 按照计划坚持到底。为了保持学生的兴趣, 笔者不断变化评价的内容, 提供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和比赛, 为学生评价提供素材;并在日常的大课间和体育活动课时经常和学生一起运动, 养成用相机捕捉学生常态活动的习惯。此外, 在班主任的支持下, 笔者还尽可能帮助学生填写好“成长记录袋”, 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展示学生的“成长记录袋”, 让学生和家长都认可其价值。

(三) “成长记录袋”如何在学生评价中发挥核心作用

课堂记录评价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1月-2016年4月, 做固定烤瓷冠修复的患者为328例, 其中男197例, 女131例;最小年龄21岁, 最大65岁, 平均46岁;上颚126例, 下颚202例;前牙76例, 后牙252例;3~4个牙仁124例, 4个以上牙仁25例。在操作过程中, 用同一种材料取模、灌模, 并由同一人操作制取, 模型制备完成后, 送同一厂家的同一技师制作, 避免人为的差别, 在确定咬合过程中, 经过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 详细的解释了三种材料的不同之处, 根据患者的自愿原则, 将患者分为三个组别, 其中试验组患者136例, 对照组Ⅰ108例, 对照组Ⅱ患者84例,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材料:DMG公司出品的O-BITE自动混合型硅橡胶咬合记录材料, 对比材料自治0聚合树脂 (上海产) , 和普通的咬合蜡片 (上海产) 。

1.2.1 试验组

O-BITE的操作过程:将DMG公司出品的O-BITE自动混合型硅橡胶用混合型枪头对准制备牙咬合而上注射咬合材料, 并延伸到一侧牙列的咬合而上, 也可延伸到对侧, 让患者做正中咬合, 并固定等到咬合材料硬后, 张开从口内取出材料, 并修整, 去除进入侧凹部位材料及咬合面上的一些病状突起, 以免抬高咬合, 然后将硬固的咬合硅橡胶, 放到已制备好的石膏模型上确定咬合关系。

1.2.2 对照组Ⅰ

自凝聚合树脂操作过程:将调拌好的自凝聚合树脂放在制备牙的咬合面及同一侧的牙列的咬合面上, 让患者做口中咬合并固定不动, 直到材料硬固后, 张开从口内取出材料, 并修整, 去除进入倒凹部分聚合树脂以外, 咬合面上的一些病状突起, 避免咬合抬高, 然后将硬固的聚合树脂放到已制备好的石膏模型上确定咬合关系。

1.2.3 对照组Ⅱ

咬合蜡片的操作过程:将大小合适的咬合蜡片用酒精灯火焰烤软后放在制备牙的咬合面及同侧牙列的咬合面上, 让患者做正中咬合并固定不动, 用水枪冲洗蜡片加速硬固, 硬固后从口内取出, 并放到已制备好的石膏模型确定咬合关系。

1.3 效果标准评价

通过三个组别的治疗过程记录后以及后期回访, 通过观察患者的疗效情况以及治疗时间的长短。显效:咬合模型时, 咬合时间较短, 咬合牙齿模型准确, 患者回医院调整修复次数不大于两次。有效:咬合模型时, 咬合时间较长, 咬合牙齿模型基本准确, 患者回医院调整修复次数不大于3次。无效:咬合模型时, 咬合时间较长, 咬合牙齿模型基本准确, 患者回医院调整修复次数大于等于3次[2]。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疗效对比

试验组与对照组Ⅰ和对照组Ⅱ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85%、78.70%、75.00%。试验组与对照组Ⅰ和对照组Ⅱ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例 (%)

*与对照组Ⅰ对比, 字2=18.397, P<0.05;*与对照组Ⅱ对比, 字2=22.656, P<0.05

2.2 三组患者的模型咬合时间对比

试验组患者在模型咬合时间短于对照组Ⅰ和对照组Ⅱ, 试验组与对照组Ⅰ和对照组Ⅱ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d

*与对照组Ⅰ对比, t=25.250, P<0.05;*与对照组Ⅱ对比, t=36.926, P<0.05

3 讨论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饮食习惯的改变, 食物的丰富以及烹调技术的创新, 对牙齿的健康发出新的挑战, 牙齿问题越来越成为影响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现今阶段, 固定烤瓷冠修复是口腔科较为广泛的治疗手法, 然而, 在进行烤瓷冠修复治疗过程中, 牙齿模型的制作可以说是牙齿治疗的核心环节, 不仅影响到牙齿的美观, 更影响着患者日后的使用情况与咬合的舒适度[3]。众所周知, 模型的制作是先从牙齿咬合记录开始, 而咬合记录时所选择的材料最为关键, 咬合材料的好与坏不仅取决于咬合时间的长短, 关系到后期的打磨, 以及石膏灌注的成功与否。

硅橡胶O-BITE这种咬合材料相较于以往的咬合材料十分优越[4]。经过这次研究发现, 试验组与对照组Ⅰ和对照组Ⅱ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85%、78.70%、75.00%。一方面、模型制作的过程中咬合记录的咬合时间相对较短, 可以快速的凝固成型, 并且十分的稳定与坚固, 这样可以减少患者的治疗时间。另一方面, 在咬合完成后的打磨时间减少许多, 这样不仅能够节省医生的繁杂的工作量, 更能够提高医生制作模型的准确度。更为重要的是, 在患者在治疗结束后, 返回医院调整修复咬合的次数照比以往的使用自凝聚合树脂咬合以及使用咬合蜡片进行咬合的次数少, 这表明硅橡胶O-BITE这种新型的咬合记录材料能够准确的记录牙齿模型, 并且能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减少就医环节, 从而达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的目的[5]。

从以上数据中看出, O-BITE硅橡胶咬合记录材料准确性明显提高于自凝聚合树脂和咬合蜡片, O-BITE咬合硅橡胶具有高强度, 其硬度大于肖氏293度, 不易断裂, 凝固时间短, 尺寸轮廓稳定性好, 流动性适宜咬合时无阻力等优点[6]。所以, 模型制备后的咬合关系准确、稳定, 制作出来得修复体准确度高, 成功率高, 而聚合树脂具有聚合时间长、操作复杂、容易断裂等缺点, 而聚合树脂和咬合蜡片价格便宜, 具有成本低的优势[7,8]。

综上所述, 通过本次研究调查可以发现, 使用硅橡胶O-BITE这种材料进行咬合记录, 能够准确的进行咬合记录, 与以往的材料凝聚合树脂以及咬合蜡片相比, 可以大大的缩短咬合时间, 减少患者重返医院调整修复牙齿咬合的次数, 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治疗的效果十分显著与确切, 故此, 在临床医学中值得被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冯海兰.固定义齿修复学[M].第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199-223.

[2]刘海光, 柏宁, 梅予锋.套筒冠式牙周夹板固定在重度牙周病治疗中的应用观察[J].口腔医学, 2009, 29 (12) :643-645.

[3]陈治清.口腔材料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54-56.

[4]沈澄波, 农晨, 周琳.超强玻璃纤维牙周夹板固定牙周病松动牙的临床观察[J].华夏医学, 2009, 22 (5) :927-929.

[5]胡秀莲, 林野, 于海燕, 等.种植暂时修复体在上颌前牙种植美学修复中软组织处理技术[J].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12, 17 (1) :18-20.

[6]张杨, 张爱华.强力纤维强化树脂 (牙合) 面夹板在松动后牙固定术中的应用[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2007, 17 (4) :227-229.

[7]赵梦明, 高平.牙周病患者松动牙齿的固定方法进展[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06, 4 (3) :173-176.

上一篇:调节阀的简介下一篇: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