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的评价指标

2024-08-15

高效课堂的评价指标(共12篇)

高效课堂的评价指标 篇1

绿色医院包括绿色医院建筑、绿色医疗和绿色医院的高效运行管理,其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要求医院“以病人为中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因此,建立起符合我国现实情况的绿色医院评价指标体系对促进我国绿色医院建设将会具有一定导向和指导作用。对于卫生服务,2000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WHO)设计了以健康、反应性和筹资公平性为内容的卫生系统绩效评估框架[1]。医院是卫生系统的主体, 也是实施医疗救治、保证人民健康水平的主要客体, 同样, 医院也是卫生系统4个主要功能的承担者。因此,在医疗服务机构管理中运用绩效评估指标对医院进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目前普遍使用Donabedian评价理论从结构、过程和结果3个方面利用适当的考核指标对医院卫生服务绩效进行评价[2],而且已逐渐侧重过程和结果的考核指标。我国公立医院的经营宗旨是不断满足公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管理的目的是低成本、提高效率,以比较低廉的价格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因此,构建适合我国公立医院的具有公益性导向且符合运行高效的绩效评价与管理指标体系,将有助于公立医院的规范、健康的发展。在目前国内许多学术组织、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建立的广覆盖医院绩效管理考核评价指标基础上,由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牵头的绿色医院高效运行标准编制组本着区别于医院全面的绩效评价而着重根据医院高效运行管理要求,围绕医疗、人力资源和资产及后勤3方面制定了相关高效运行指标。

现就高效医疗指标体系的建立进行阐述。

1高效医疗的定义和内涵

绿色医院高效运行标准编制组认为高效医疗是指医院在保证医疗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为就医者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并关注在医疗活动中控制医疗费用和医院内部运行成本,提高医疗资源的运行效率。其中着重关注3个方面,即医疗服务的流程、医疗服务的控费和医疗资源在医疗服务中的有效利用。

目前,我国社会各方对于医疗卫生系统的评价比较低,老百姓的就医问题,特别是能否看好病以及看病烦、看病难、看病贵等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公立医院的公益性问题已备受怀疑。因此,在对公立医院进行绩效评价时,应该更加注重有关社会效益的评价,可以一定程度上纠正公立医院的过度趋利[3]。对于提高病人满意度是否降低医院效率,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George H.Pink对加拿大安大略湖的一所综合性医院进行了调查,最终得出的结论表明,病人满意度低下不能完全归咎于对医院强化效率的结果[4]。该研究提醒我们医院管理人在进行资源重组以前,要仔细分析病人不满意的潜在的原因,在医院运行效率和病人感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之间找到有效方法。美国演讲大师乔·吉拉德的250定律指出了服务市场的规律,其同样适合服务性很强的医院。目前医疗服务市场的占有率已成为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部分。医院调整医疗服务的结构和水平,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以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是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需要,也是提高医院经营绩效的重要保证。

在回顾有关医疗绩效文献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3方面医院高效医疗服务绩效测量的总体框架。

1.1 医疗服务流程绩效

医疗服务流程是指医疗服务机构中,为完成为某一患者服务的目标(或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具有柔性的工作活动的集合。具体的医疗服务流程可以进一步分为状态转换服务、地点转换服务和信息转换服务3种形式。医疗服务流程绩效是医疗服务机构实行流程管理的基础和核心。提高医疗服务流程绩效已是我国医疗服务机构不断增强患者满意度、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而建立和完善医疗服务流程绩效指标评估体系,进而提出基于流程绩效的改善策略已成为医疗服务机构促进医疗服务运作效率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基础和保证。

在这方面国外的经验值得借鉴。英国国家卫生部为了在卫生单位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制定了21项指标,开展星级医疗服务机构评审。对于医院的绩效评价主要侧重于医疗质量和服务效率两大方面。其中有4类9项关键指标,包括等候时间少于12小时的病人比例、被全科医院疑为癌症患者且在得到专家门诊约见之前等候时间少于2周的病人的比例、财务稳定性、医院清洁状况、员工工作寿命提高的状况、门诊和选择性预约、首次门诊约见等候时间多于17周次数、选择性入院等侯时间多于9个月次数、病人等候时间长于选择性入院标准次数、在门急诊的时间少于4h比例,决定总体绩效星级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关键指标;其他3类分别为关注病人的指标、关注临床的指标、关注容量和能力的指标[5]。

但从目前可见的国内外医疗服务机构绩效管理方面的研究,绩效评估环节往往局限于传统的绩效评估指标,这些研究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均未考虑流程的因素,这显然是不合医疗服务机构流程管理思想要求的[6]。

1.2 医疗服务控费绩效

从医疗、药品和耗材费用方面来评价公立医院社会效益。“看病贵”一直是关系民生的重大问题。一方面由于我国保险体制的不完善,另一方面也确实是医疗费用的不断上升。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要求越来越高,以及近年来经济的发展带动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医院的医疗条件不断改善,新技术、新诊疗手段、新设备和设施的广泛运用,这些都在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同时,也导致医疗费用快速上涨。医院大量引进和使用新的检测设备和设施以及运用先进医疗手段,增加了检查费用和诊疗费用;新药以及昂贵的进口药物、新型医疗材料和器具广泛运用也促使医疗成本不断上升。目前,医疗费用上涨过快,特别是目前发病率愈来愈高的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和创伤等的医疗费用的增长超过了城镇居民经济承受能力,高昂的医疗费用致使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重演。同时,高昂的医疗费用造成人民群众不满,也不利于国家社会稳定,不利于公立医院社会效益的实现。因此,应该将医疗费用方面作为公立医院社会效益考评的一个方面来约束公立医院行为。

1.3 医院成本控制绩效

现阶段市场竞争加剧,国家的财政补助相对减少,医院必须靠自身创收来增加结余。因此,医院应主动控制成本,从控制有效成本来增加结余。医院在管理工作中应利用好机会成本,在实际经营时压缩固定成本、控制半固定成本、减少变动成本的成本单位,这不仅有利于医院的长期发展,同时也能降低医疗费用。医院成本控制是目前的形势所趋,对于医院经济效益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2高效医疗指标及条文说明

评价指标是公立医院绩效评价体系的载体,也是医院绩效评价内容的外在表现,是医院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7]。本项目指标的建立遵循绿色医院高效运行管理指标选择的原则,指标按层级不同分为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

2.1 控制项

2.1.1 三级标识导向系统规范、明显、易懂。医院引导标识是指在医院院区内门诊、急诊、病房、医技等区域所设置的各种具有指示性、引导性和警示性的标识和标牌。医院引导标识根据其指示功能的不同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导向标识,要求能引导就医者迅速、准确地到达目的地。

医院引导标识所使用的文字为简体中文,对二级以上医院建议采用中文、英文两种。少数民族地区还应尊重当地习俗增设相应文字标识。引导标识如使用图形符号应符合国家标准。

2.1.2 建立便捷的门诊服务流程。便捷的门诊服务流程应以就医者满意为核心,以效率为导向,体现快捷、方便、合理等流程优化的要求,减少诊疗等待时间。

2.1.3 建立急救绿色通道,实施急诊分级分区救治和有效的急诊接诊、分诊、转诊、会诊、入院制度。急救绿色通道是医院为急危重患者提供快速、高效救助的医疗服务体系。该体系以抢救生命为首要目的,涵盖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门诊、医技科室、重症监护病房(ICU)等多部门多学科,通过相互配合和协调合作,建立高质量连贯的通道,实施快速紧急抢救,提高抢救成功率及预后质量。

2.1.4 建立有效的医患沟通制度和保护患者权益的服务规范与措施,维护和尊重患者权利。医患沟通和保护患者权益是保证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的需要,也是适应社会发展及医学模式转变的需求。良好的医患沟通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使医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完整病史,做出准确、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同时注重保护患者隐私权和知情同意权,让患者更好地配合、参与医疗活动,得到满意服务,满足健康需求。良好的医患沟通和恰当地保护患者权益有助于医患双方相互理解,协调关系,保证医疗活动的顺利进行。

2.1.5 建立医院医疗应急指挥系统,制定各类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医院应急指挥系统和医疗救治预案,确保在突发事件出现时能够迅速启动系统并实施预案,从而及时、高效地完成各项应急救治任务,以降低突发事件导致的危害。

2.1.6 设立年度医疗费用控制目标并进行管理。包括项目有:(1)次均门急诊费用;(2)每出院人次平均费用;(3)药占比;(4)万元医疗收入卫生材料支出。医院应设立年度医疗费用控制目标,指标应根据医院自身纵向比较及与同地区同级同类医院的横向比较来制定,以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缓解“看病贵”,体现医院的公益性。医院应寻找薄弱环节,挖掘内部潜力,制定改进措施,促进持续发展。同地区同级同类医院是指位于同一省(市),同级别的综合或专科医院。

2.1.7 合理控制患者平均住院天数。该指标反映医疗效率情况。医疗机构在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合理控制住院天数,减少医疗费用及降低医疗成本。指标应根据医院自身纵向比较及与同地区同级同类医院的横向比较来制定。

2.2 一般项

2.2.1 设立便民服务中心,提供预约、报告查询、咨询、自助就诊等便民服务。便民服务中心是多元化的医疗服务模式之一,其从病人需求出发,使医疗服务更人性化,患者就医更便捷化,以利于改善便民惠民利民的就医环境。

2.2.2 以病症为中心开展多学科整合门诊。整合门诊是指为了及时明确诊断和有效治疗,针对同一患者涉及多系统、多脏器、跨学科的病症,由两个以上学科医师同时诊治的门诊模式。建立多学科整合门诊能减少医疗环节,缩短患者就医时间,有效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疗效。

2.2.3 建立医院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医疗机构之间应实现医学影像资料互认和常规临床检验项目结果互认,以实现医疗资源共享,缩短患者就医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患者负担。互认项目首先选择稳定性好、质量能够监控和费用较高的检查项目。

2.2.4 建立与“120”急救网络的联动机制,确保患者能得到及时救治。利用有效的通讯或信息化技术与“120”急救中心建立长效联动机制,及时、准确地了解院前病人病情和救治情况,为院内急救做好充分准备,实现院前急救与院内治疗的有效衔接,以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2.2.5 开展突发事件医疗救治应急培训和演练,有必需的应急物资与设备储备。为及时控制和降低突发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对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的危害,医院应有效提供相应的医疗保障,建立应急预案,包括建立应急救治流程、配备必需的应急物资与设备储备等并进行培训和演练,切实提高应急救治和现场处置能力。

2.2.6 年度医疗费用指标低于同地区同级同类医院平均水平。包括:(1)次均门急诊费用,(2)每出院人次平均费用,(3)药占比,(4)万元医疗收入卫生材料支出。

2.2.7 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低于当地同级同类医院平均水平。

2.3 优选项

2.3.1 不断改进就诊预约服务,有逐步提高预约比例的措施。推行预约就诊,患者可有计划地安排就诊行程,节约时间成本,以及降低就医的经济成本,同时医院能合理分流病人。

2.3.2 为患者提供从门、急诊到住院、出院、健康指导的连贯医疗服务。连贯的医疗服务要求医院在为患者提供疾病诊治和预防保健的过程中,通过设置合理有效的医疗流程,使患者从一个诊疗服务环节无缝衔接到另一个诊疗服务环节,以提高医疗安全和质量,提供便捷、优良的医疗服务。

2.3.3 建立便捷的门诊付费方式。便捷的付费方式是指减少挂号、配药、检查、检验的付费次数,提供不同的支付手段,缩短患者就医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2.3.4 开展日间化疗、日间手术。日间化疗和日间手术是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医疗费用和成本的有效措施之一。医院应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开展此项医疗服务。

2.3.5 对特殊对象实现有效的身份识别管理。病人身份的准确识别是保证医疗护理安全的前提。医务人员对昏迷、认知障碍、手术、重症监护、儿科等特殊对象进行有效的身份标识,并在诊疗活动中查对、核实,以确保正确的治疗用于正确的患者。

2.3.6 有突发事件医疗救治应急管理的定期评估与持续改进机制。

2.3.7 年度医疗费用指标位于同地区同级同类医院前20%。包括:(1)次均门急诊费用,(2)每出院人次平均费用,(3)药占比,(4)万元医疗收入卫生材料支出。

2.3.8 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位于当地同级同类医院前20%。

3结语

高效医疗评价指标体系是在较广泛的相关指标中根据高效运行指标建立要求选择并制定的,也得到了众多专家的认可,因此,对绿色医院的建设具有指导意义。但由于指标体系的研究尚处在初级阶段,国内外文献都尚无类似的报道,其指标体系设计是否合理、得当,都有待于在今后实践中进行检验,并不断完善和深入研究。此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动态过程,在目前医改的大背景下,应与国家相关卫生政策和国际、国内卫生发展状况相一致。

参考文献

[1]胡善联.卫生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176-177.

[2]李国红,胡善联,陆大经,等.医院绩效评价研究[J].中国医院,2002,6(8):26-27.

[3]鄂琼,陈英耀.我国公立医院绩效评价的现状与问题[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227(5):292-294.

[4]Pink GH,Murray MA,Mckillopl I.Hospital efficiency and patientsatisfaction.Health Services Management Research,2003,16(1):24-38.

[5]赵阳.国外医院绩效评价研究综述[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7,14(6):51-54.

[6]周莉.分层知识平台下医疗服务流程的绩效改善策略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管理学院,2008.

[7]庄霞,尹爱田,任绪功,等.构建综合医院绩效评价关键指标体系的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5):341-344.

高效课堂的评价指标 篇2

高效课堂是一种理想的教学境界的追求,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然而,如何界定课堂教学的高效性,目前教育界还缺少科学的、具体的、量化的衡量标准,这就对建设“高效课堂”产生了制约。我校在课堂教学现状调研的基础上,以有效、高效课堂教学为指向,经反复实践与探究,形成了符合校本特点的高效课堂的七个评价标准。

一、目标设计的合理性 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有无明确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科学地组织和调整教学内容,合理地安排和开展教学活动,准确地分析和评价教学效果。可以说教学目标的设计,决定着整个教学设计的方向,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发展。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为宗旨,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一要具体化,应细化到认知、技能、情感等领域各项目标,避免过分强调知识性目标,以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二要实际化,应在了解学生实际能力水平和特点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教学重点,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集中力量讲清重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三要分层化,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教师必须以个体差异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从而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体现出合理的层次性,促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二、课堂提问的启发性 课堂问答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必不可缺的一种教学手段,学生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学习思考,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把握教学效果。然而,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有时所提问题或过于直白而显得价值不大,或要求不明而不能令学生思维聚焦,或缺少必要知识铺垫而使学生无所适从。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启发性的研究,切实达到“有效”的标准。真正具有启发性的有效提问应是能有效促进师生间互动、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问题,如教师通过提问来启发学生发现问题;通过追问来启发学生发现认识过程中自相矛盾之处,从而掌握正确知识;通过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在自我评价与集体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中有效提升自我学习能力。为此,教师在提问时应注重内容和方式两方面:从内容上衡量,提问应选准切入点。例如教师应在教学重点处设问,以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学习质量;应在教学难点处设问,以启发性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疑难,提高学习效率;应在教学生长点处设问,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提高学习能力;从方式上衡量,提问应注意艺术性。例如教师应掌握利用问题创设情境的技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尽量剔除“好不好”、“要不要”等意义不大的提问;所提问题应有梯度,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学习;应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尽量使每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从而促进每个个体的发展。最后,也可以通过计算来量化启发性提问的有效率(有效提问率=有效提问/提问总数×100%)。

三、板书设计的网络性 一堂课的板书,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内容应完整系统,对于讲课提纲、基本内容、重要结论等起到强调作用。因此,高效课堂的板书应具备网络性,以便于学生在课后利用板书的章、节、目、条、款,进行归纳小结,收到再现知识、加深理解、强化记忆的效果。首先,在“编织”板书网络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的及所教学生的实际水平,采取不同的网络结构(因为即使教同一内容,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对象、不同的要求,板书的结构形式也应该不同),力求通过精心设计使其达到科学、精炼、好懂、易记的要求,以提高教学效率。其次,在设计板书的网络结构时还应注意整体效果,做到合理布局、主次分明,在给学生以整体美感的同时,使学生明确重点、难点,助其加强记忆。再次,板书的设计必须与教师讲解的内容紧密结合,高效的板书网络,其每一个支脉都应与教师的讲解形成纲与目的关系。设计板书还要做到语言确切精当、言简意赅,充分体现画龙点睛、指点引路的作用。

四、应用信息技术的适时性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将教学内容变抽象为具体,变不可能为可能,变无声为有声,变难懂为易懂,能使学生融入形象逼真的情境中,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然而,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并不是只有利没有弊,它必须适合各学科的特点,以两者之间的有机契合点为切入点,适时地穿插在课堂教学中才能真正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为发挥信息技术在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的作用,我们深入实践,逐步形成了六个“是否”来量化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手段的适时性,这六个“是否”是:信息技术在课堂内的频繁使用是否会让学生产生视觉疲劳;信息技术带来的课堂容量增大是否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信息技术的使用是否流于形式,导致“凑热闹”、“搞噱头”现象的产生;信息技术是否在利用其它教学手段难以完成的情况下有效地解决了教学难点;信息技术是否无缝主动地渗透到了教学必须的环节上,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度;信息技术的运用是否确实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高效课堂的生成。

五、作业设计的层次性 为了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在课堂内外都会设置一些作业,尽管这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但是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作业的量和教学的质并非成正比关系,只有科学、合理、适量的作业才能成为高效课堂的助推剂,否则只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在设计作业时,教师首要考虑的应是作业的层次性。作业设计的“层次性”,一是应体现在作业的目的上,应使其既顾及知识深化层面,又涵盖方法训练层面,还考虑到学生能力提高层面;二是应体现在作业的形式上,应使其既要具有必要性,又有典型性,从而达到以一当

十、触类旁通的目的;另外,“层次性”还应体现在作业的要求上,教师应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精心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作业,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做深浅适宜的习题,以便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完成作业 的过程中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评价每个学生作业的正确率来量化作业设计的层次性。

六、学习主体的积极性 著名教育家斯卡纳金曾说过,“如果孩子没有学习愿望的话,我们的一切想法、方案、设想都将化为灰烬,变成木乃伊。”可见,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要想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重视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那么,如何评判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是否得到了体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得到了充分调动呢?实践中我们发现,可用以下几条标准来衡量:学生能否主动地思考课堂教学中所产生的问题;学生能否在实践探究中解决问题;学生能否在反思质疑中发现新的问题;学生能否在课堂学习中提高相应的能力水平,如果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才真正由传统的“教而获知”转变为了“学而获知”,从而也就实现了高效课堂所追求的目标——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中产生学的冲动,积极地参与课堂、主动地紧张思维,最终得到全面的发展。

七、课堂教学教师的指导性 新课程对教学活动中师生角色的定位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更加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并对教师的指导性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要,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自然体现其必不可缺的指导性。在高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首先必须具备 适时性,例如当学生的自主学习偏离了教学目标时,教师必须通过适时的指导引领学生回归“大道”,为教学目标的达成保驾护航;当学生面对学习难点徘徊不前时,教师必须通过适时的指导给予援助、化解疑难,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当课堂氛围过于活跃或沉

闷时,教师又必须通过适时的指导加以调控,以创设符合教学需求的和谐氛围。其次,教师的指导还应具备关键性,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获得最佳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很好地把握住教学中的关键,并抓住关键要素进行合理指导,例如指导学生通过现象认识本质,引领学生在个性中归结出共性等等,从而使得学生的认知更为系统、深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教师的指导还要具备灵活性,面对不同性格的学生,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指导方式,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当学生表达不同观点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反思自身观点是否存有不足,并及时指导其调整,以形成更为正确、全面的认知等等。总之,教师的指导是为了学生更好地探究,恰到好处的指导不仅需要,而且能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高效课堂评价标准是什么?

高效课堂的评价标准制定,应立足于学生学的层面,核心是学生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探究的深度和目标的达成度。

一、12分钟以内,学生学习活动要达到24分钟以上,要有4分钟预习指导安排。

二、重点要关注学生的活动。

1、能按要强求认真完成预习,做好了预习笔记。

2、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上参与自主、合作学习人数达到100%。

3、能围绕学习目标参与学习,态度认真,习惯良好,乐于自主,善于合作,勤于探究,学习质量高。

4、能按要求当堂完成达标检测。

三、教师的指导也不能忽视

1、能准确把握“三维目标”和重点、难点。

2、课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并关注了全体学生。

3、依据“361”导学模式撰写的导学案和上课,体现导学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多练少析”的原则,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及自我管理。做到没经过学生认真自学的不讲解,没经过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不交流探究,没发现学生思维困惑点和障碍点的不讲解。导学过程和环节流畅

4、围绕“三维目标”能启发、善纠偏、真解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5、充分利用和调动了小组学习,组织了当堂达标测评,严格按规定导学。

6、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关注学习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能够有效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之中,并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四、最终要关注导学的效果。

1、学生获得新知识的量和质达标。

2、学生处于乐学、善问、会听、敢议、能评的学习状态。

3、学生充满激情,思维活跃,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五、教师的素养也不能不看。

1、教师具有深厚扎实的导学基本功,能规范设计导学案,能组织和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2、语言规范、凝炼,表达能力强,书写端正。

3、教态亲切端庄,有感染力。

4、媒体资源使用恰当。

5、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和个性。

引导自学(环节一):这个环节也就是我们的预习环节,预习时间和预习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时间上可以提前自学,比如:语文课前,需要让学生查字典学字词、熟读课文、搜集资料等,也可以在课上围绕自学指导来自学。预习方法上:低年级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自学,也可以先让学生尝试做,不会时再看书也是一种自学方法。总之,不管是什么时间、怎样自学,教师首先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自学方法、时机(什么时间)、时间把握恰当。(时间过长,造成时间的浪费,过短,学生学不透)。自学指导能抓住关键、内容设计科学合理、语言精准、指示清楚(只是让学生想,还是要尝试做;要细读还是粗读)。自学指导不仅是教师教的思路,更是学生学的导向,设计不合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自学效果,因此,这个环节也是我们教研时很重要的一个话题。这几节课中就有好些都是因自学指导设计有问题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交流释疑(环节二):这个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关键,也是最不好把握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角色定位准确,也就是说,学生能学会的教师绝不代替,不暗示,教师在这里只是一个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要让学生在充分交流、合作探究中建构知识,理解掌握知识,教师只能在学生没理解透处通过引导追问,使学生理解更深刻,在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上教师退到最后一步再做精当点拨,引导、点拨时机恰当合理。教师语言凝练、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得到有效突破。在我们的课堂上经常会出现教师放手不够,引导过多,滔滔不绝的讲解既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更直接影响了课堂效率,因此,这一点是我们教师最应注意的一点,我们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仔细揣摩每一个问句,争取使有效提问率达到100%。另外,在每个环节的组织上,要让每个学生时刻有事干,学习要紧张

起来。翟西云老师老师昨天的课堂上这一点就体现的特别好,在让学生尝试做题时,发现有个别学生遇到困难不会,就赶快提示不会的可以看书解决,在下面学生做完题,黑板上还没做完时提示,做完的赶快看黑板上与你做的一样吗?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紧张状态。

巩固拓展(环节三):巩固及时,拓展适度。并能在巩固中关注后进生的理解,及时辅导后进生。在拓展中激发优生的思维。也就是在巩固时,要让差生先回答或板演,充分暴露问题,兵教兵,纠正错误。在拓展时,放手让优生解决,使不同的人在课堂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当堂检测(环节四):检测内容难易适当,检测形式灵活恰当。不拖堂。并且在这个阶段,教师要走进学生,及时发现并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教师素质:教态亲切大方、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组织调控能力强。对于一些突发事件,课堂的生成能机智灵活妥善处理。

参与状态:学生参与活动态度积极,思维活跃,敢说会问,参与面广,时间充分。学习专注、紧张,情绪饱满,轻松,始终保持愉悦、亢奋学习状态。

达成状态:95%的学生能完成学习任务(测试成绩在80分以上),学习兴趣得以培养,学习习惯得以养成,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和发展。

高效课堂评价标准

一.从教学思想上评价:是否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突出素质教育精神,体现思想道德培养,寓素质教育于外语教学之中。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着眼于每一个学生不同程度的发展,坚持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相结合,把情感、激励、竞争带进课堂。

二.从学生和教师两个维度进行评价:

(一).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意过程

1、教学氛围:是否营造了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教师是否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是否大胆尝试、乐于合作。

2、学习兴趣:教师是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能够主动,有效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之中,学生是否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3、学习自信心:能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并在学习中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

4、情感态度:学生能否在学习中获得情感体验,师生情感领域是否融通。

(二).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过程

1.教学目标及内容设定:能否准确把握三维目标,突出重点,用恰当的方法策略突破难点,教授内容正确科学;增强现代意识,适应时代的需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具有创造性的整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和练习的难易适宜。

2.教学手段:能否根据教学活动需要,科学、合理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或继承简便、实用的传统教学手段。(如实物、挂图、录音机或多媒体等进行辅助教学)

3.教学方法:能否有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为学生提供听、说、读、写语言实践的情境及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空间;是否能维持学生的注重和兴趣;是否能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否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能否激励学生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具体方面:

(1)能否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在课堂提问时,是否着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并所提的问题要做到三个有利于:

① 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而非纯知识性

② 有利于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

③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能否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3)能否体现先学后教、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多背少析的原则,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自我管理。力求做到没经过学生的认真自学,不讲解;没经过学生充分独立的思考,不交流探究;没发现学生思维的困惑点和障碍点,不讲解,不解惑。在这一环节中注重理规律、理思路、理方法。结合语言学科特点,联系现实生活,达到对所学知识的迁移与运用。

4.课堂调控:能否根据教学设计组织有效教学活动(如:讨论,竞赛,表演等)并对课堂活动过程进行有效的引导,做到放得开,收得拢;能发现、利用课堂上生成的课程资源,创新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发展,师生相长。

5.过程评价:能否采用多样化的、个性化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引导学生创新和实践。通过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情感,态度等因素的和谐发展。

高效课堂的评价指标 篇3

1.1.“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这种评价方法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或分数并与他人比较,而是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与关怀。不但要通过评价促進学生原水平的提高,达到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更要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进而超越自我,乐观向上,建立自信。这是与原来传统评价的目的——甄别与选拔,有着本质的区别,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致力于学生的发展。

1.2.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解读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目的、内容、主体发生了变化,因此原来单一的评价方法也应适应教学实践的需求,向多样化评价方法转变。我们要在体育教学的全过程中采用多样的、开放的评价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访谈和座谈法、学习契约评价法、支架式评价法、档案袋评价法等,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优点、潜能、不足以及发展的需要,建立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在这种评价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在实际的操作层面上除使用量化评价测量、测验和技能评定的方法外,还灵活运用质性的评价方法,使真正意义上的多样化的评价在实践中得到落实,以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

2.体育课堂教学即时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2.1.客观性原则

体育课堂教学评价要客观公正、科学合理。只有这样,才能客观地反映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真实水平,才能达到心悦诚服的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2.发展性原则

美国教育评价学者布卢姆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发展性评价,对优秀者鼓励的同时也要对不及格者提供时间与帮助,给以提高的机会。所以体育课堂教学即时评价要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动态发展,要着眼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新的认识,要着眼于学生认知能力和思辨能力的提高。

2.3.指导性原则

体育课堂教学即时评价要在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针对学生的长处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性意见,要具有一定的指导性。要使评价者能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前进。如果即时评价的信息缺乏指导性,将会导致学生陷入盲目性,或夸大优点骄傲自满,或只看到问题裹足不前。

2.4.全面性原则

体育课堂教学即时评价要与整个教学过程融为一体,要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评价。教师要从课堂环境、兴趣爱好、个性特征、认知方式等各个方面观察学生,并且将这些观察同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及其学生的情绪表现和价值取向联系起来,才能保证对学生评价的全面准确。

3.普通高校体育课学生即时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1.调查问卷结果

向10高校骨干体育教师和学校体育界权威专家学者进行首轮专家问卷调查。笔者于2013年2月发出问卷30份,于3~4月之间相继回收23份,22份为有效问卷,回收率为76.7%,有效回收率为73.3%;专家学者方面,采用当面发放和回收、电子邮件发放和回收等形式,共发放问卷25份,回收22份,(有效)回收率为88%。

3.2.指标内容的确定。

新《指导纲要》要求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价应包括体能与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通过学生的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等方式进行.评价中应淡化甄别、选拔功能,强化激励、发展功能,把学生的进步幅度纳入评价内容.但是,《指导纲要》并没有明确提出系统的、可操作性的体育课成绩评价指标体系,使《指导纲要》难以贯彻.笔者采用专家访谈等方法构建一套适用于普通高校体育课的生学习成绩评价指标体系.依据《指导纲要》中关于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是对学习效果和过程评价,主要包括体能与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流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的要求,本着有利于操作的原则,经征求专家意见确定评价学生体育学习较适宜的五个方面的内容为:①体能和运动技能;②体能和运动技能进步情况;③体育基础理论知识;④学习态度;⑤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

3.3 体能与运动技能进步幅度评价的研究与分析

由于进入高校的大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设计评价指标应考虑学生的进步情况突出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设计进步幅度评价时首先应遵循生物进化“用进废退”的原则,充分体现在同一时期内不同运动水平的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进步幅度.进步幅度一般呈减速增长的规律,也就是说愈是运动水平低的学生,提高的幅度愈大,相反则小,因此可依据累进评分法,即:分数增加的幅度与成绩提高的难度相适应的评分方法,编制体能和运动技能进步幅度评价表.

3.4 普通高校学生体育课学习评价指标体系

依据以上对评价主体、评价内容的研究,对评价内容的一级指标进行科学分解,通过专家问卷进行二级指标的选取,将不重要指标进行剔除.同时对不同评价指标依据《指导纲要》的思想和专家访谈确定评价标准和具体评价方法.从而设计得出普通高校学生体育课学习成绩评价指标体系.

高效课堂的评价指标 篇4

关键词:农业水资源,水资源高效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主成分投影

0 引 言

开展农业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就是要理清农业用水系统的复杂机制,揭示农业高效用水的主要障碍因素,为区域农业用水管理和决策提供指导。但我国传统的农业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基本上是围绕灌溉工程节水展开的,后来也开展了节水农业的综合效益评估研究,但较长时间以来主要是从节水灌溉工程效益分析入手,来研究水资源利用效益。近些年来,随着农业水资源危机的日益严重,节水农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式都有了一些新的发展,评价重点开始转向节水对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综合影响评估。但均不能充分揭示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利用效益及可持续性,因此必须紧紧围绕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核心内涵这一核心来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进而开展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评价。

这时的评价重点已由工程节水评价转向水资源利用主体对水资源高效率、高效益利用评价,评价区域已由单株或农田水平转向区域,评价对象已由单纯的人工可控地表水转向综合考虑包括由大气降水产生的土壤水在内的广义水资源,评价部门由单一部门转为多部门,更加重视水资源循环转化在区域行业和部门之间的有机联系和水资源利用全过程的效率和效益的考察计算。基于此,本文依据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内涵和川中丘陵区实际构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开展了应用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指标含义明确客观,评价模型计算简便,评价结果符合客观实际,为川中丘陵区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研究提供了平台[1,2]。

1 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内涵及其评价原则

按照广义水资源的相关定义,并基于高效率、高效益和可持续利用的含义,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可定义为:在农业水资源使用的情况下,保持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发展和农业经济社会效益最高的水资源利用方式,或是在达到区域农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农业生态系统建设目标的基础上研究区域所耗用的农业水资源量最少[3,4]。从这个内涵可以看出,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研究是以可持续利用为目标,以农业水资源—农业经济—农业生态复合系统为研究对象,以水的资源特性为着眼点,以自然-人工复合水循环规律和农业水资源供、用、耗、排的变化为基础,以农业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手段,以水对农业生态系统稳定的驱动力作用为保障,以宏观、微观效率和效益评价为依据来进行的[5,6]。

在此概念内涵基础上,结合川中丘陵区自然生产条件、节水灌溉和农业生态保护的要求选择相应的评价指标和构建相应的评价模型,对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进行评价。评价须坚持以下原则:

(1)从用水效率、用水效益和可持续发展3方面来设置评价指标和进行评价,并坚持效率评价优先,兼顾效益,以区域综合效益最大为目标的原则。

(2)坚持“两性”同评原则,既要充分考虑拟评价区域农业生态系统的自然演替规律,又要考虑人们的生产方式、种植特色和相关经济活动等人为因素对水循环和农业水资源供需所产生的影响。

(3)坚持“两维”评价原则,即从可持续性要求出发,对农业用水的时空分异特征进行同步评价,从空间维和时间维2个维度来构建可持续性评价指标。

(4)结合评价区域实际情况来构建评价指标的原则[7,8]。

2 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开展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评价,就是通过一定的理论和评价方法,评价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模式对区域农业生产及未来可持续发展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综合效益的影响程度。它是一个多目标综合评价问题,评价目标不仅包括用水效率,而且还包括用水效益,其中用水效益又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多个目标及其综合。客观合理的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评价,不仅能够客观反映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所产生的综合效益,而且能够对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模式的推广和应用进行动态检测和诊断,指导生态型高效节水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9,10,11]。

基于上述水资源高效利用及其评价的科学内涵及特征,遵循科学性、全面性、协调性、可获得性、生态效益优先的原则,构建如下的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12,13](见图1和表1)。

3 评价模型构建

在评价方法上,本文采用近年来才出现的主成分投影法[14,15]和客观赋权法--熵权法对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进行综合评价[16]。评价模型的建立如下:

3.1 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假设有n个被评价对象,且这些评价对象由p个指标来刻画,由这些样本值所组成的矩阵则为X=(xij)n×p。为消除各个指标值的量纲及其数量级的差异可能对评价结果产生的影响,首先就要对各评价指标值进行无量钢化变换。如果是正向指标,则采用下式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yij=xij-minxijmaxxij-minxij(1)i=1,2,,n;j=1,2,,p

如果是负向指标,则采用下式来进行处理:

yij=maxxij-xijmaxxij-minxij(2)i=1,2,,n;j=1,2,,p

式中:maxxij、minxij分别表示第j个指标下的每个评价样本属性值的最大值、最小值。

经过上述的处理后,则样本矩阵X转化为矩阵Y=(yij)n×p,yij∈[0,1]。

3.2 指标权重的确定

指标赋权的方法很多,有主观赋权法、客观赋权法和综合赋权法。其中,熵值赋权法是按照每个评价对象的指标值来计算每个指标权重的一种赋权方法,它体现出的是指标间的相互比较关系。同其他赋权方法相比,熵值法具有以下优点:①它是基于“差异驱动”原理,并由每个样本的实际数值来确定最优权重,体现了指标信息熵值的效用价值,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定出的指标权重更具客观性;②赋权过程更加透明和可再现性;③采用归一化作为数据无量纲化处理方法,使指标值的缩放无关性、单调性、鲁棒性、总量恒定性更优异。因此选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1)计算权重。

fij为矩阵X的第j项指标下第i个被评价对象的指标值的比重,即有:

fij=xij/i=1nxij(3)

ej为第j项指标的熵值,则有:

ej=-ki=1nfijlnfij(4)k=1/lnn

依据下式计算各指标的权重:

wj=(1-ej)/j=1p(1-ej)(5)

(2)对指标赋权。

采用熵值赋权计算方法求得各指标的权重后,则对样本矩阵Y作加权处理,可令zij=wijyij,得加权后的样本矩阵Z=(zij)n×p,评价向量为di=(zi1,zi2,…,zip),i=1,2,…,n

3.3 指标的正交变换

一般而言,多个评价指标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关联关系,并容易造成评价信息之间的相互重叠和干扰,因而难以进行客观分类和评价。为滤掉评价指标之间相互联系所造成的重复信息,就要对原指标值进行正交变换,以降低数据噪声。

ZZ的特征值为λ1,λ2,…,λp(λ1≥λ2≥…≥λp≥0),其相应的单位特征向量为α1,α2,…,αp。则令A=(α1,α2,…,αp),对样本矩阵Z作正交变换,设U=Z A,则形成新的样本评价矩阵U=(uij)n×p,新的决策向量记为di=(ui1,ui2,…,uip),i=1,2,…,n

3.4构造理想决策向量,确定出各决策向量在理想决策向量上的投影

构造理想决策向量,就是将每个样本看作一个p维向量,则可得到理想决策向量并记为d*=(d1,d2,…,dp),其中,di=max(uij1in)j=1,2,,p。将d*单位化得:

d0*=1d*d*=1d12+d22++dp2d*(6)

各决策向量在理想决策向量上的投影值由式(7)获得:

Di=did0*=1d12+d22++dp2j=1pdjuij(7)i=1,2,,n

3.5 综合评价

以各决策向量在理想决策向量上的投影值作为各被评价对象的评价值进行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水平比较,同时将各投影值绘制成散点图,观察聚类分布情况,根据排序结果和聚类分布情况,分析各地区的高效用水水平和区内高效用水的主要影响因素。

4 评价实例

4.1 评价计算

按照以上所述评价步骤,对川中丘陵区(包括简阳在内)的16个市的20个评价指标值进行计算,得出理想决策向量如下:

d*=(0.056 058 584,0.031 962 467,0.013 796 204,0.015 823 771,0.010 788 778,0.004 443 083,0.005 000 554,0.002 642 377,2.36×10-3,0.002 163 749,0.002 486 233,0.001 316 281,0.000 640 364,0.000 569 662,0.000 234 57,1.50×10-4,6.12×10-5,4.00×10-8,1.29×10-8,2.18×10-8)。

各决策向量在理想决策向量上的投影值如下:

Di=(0.025 102 502,0.040 463 044,0.033 384 466,0.017 887 387,0.039 594 039,0.018 450 474,0.032 873 359,0.037 107 604,0.014 507 183,0.030 940 56,0.015 307 485,0.018 707 347,0.034 736 136,0.014 769 592,0.014 749 538,0.026 220 841,0.031 249 115)

按照投影值大小排序后的结果如表2和图2所示,原始数据略。

注:表中序号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4.2 评价结果分析

从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概念内涵入手,遵循有效、最优、可持续和“两性”同评、两维评价及结合评价区域实际情况来构建评价指标的原则,从用水效率(利用率和产出效率)、用水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和可持续利用3方面选取构建了用于川中丘陵区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基于熵权的主成分投影法对川中丘陵区16个市的农业水资源利用水平进行了横向和纵向评价,形成了以下结论。

(1)从横向比较来看,川中丘陵区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水平总体上还是比较低的,而且各地农业水资源利用水平差异很大,其中成都地区最高,乐山市最低。

(2)将各地农业水资源利用水平大致可以归为5个层次:①较高:德阳、内江、成都;②高:南充、资阳、遂宁、自贡、宜宾;③中等:简阳、眉山;④低:泸州、绵阳、达州;⑤较低:乐山、巴中、雅安、广安。可以此排序情况进行总体规划。

(3)从评价指标值来看,川中丘陵区各地的复种指数、化肥使用强度、水土流失率都比较高,而农业灌溉用水中雨水所占比例、灌溉水生产效率、节水灌溉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作物经济转化效率等指标都普遍比较低,这也是导致川中丘陵区农业水资源利用水平低下的几个主要因素,也是今后川中丘陵区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努力的方向。

(4)从川中丘陵区整体情况来看,高耗水、低效益型种植结构是影响农业高效用水第1影响因素,因此需要从水资源高效利用角度调整优化当前的种植结构;对雨水的集蓄利用水平还普遍比较低,不仅利用规模较小,而且缺乏整体规划,集雨节灌设备的布置和使用缺乏系统的优化安排,提高雨水的集蓄利用水平是川中丘陵区今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一个努力方向;川中丘陵区的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的耦合集成度不高,单一集雨节灌技术的试验示范效果良好,但集成技术的试验提炼还不足,因此大力发展水资源高效利用耦合技术是今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

(5)依据川中丘陵区水资源高效利用评价结果,参考川中丘陵区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分区结果,对川中丘陵区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进行系统规划,提高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管理的水平,从宏观角度提高水资源使用的效益。

高效课堂的评价指标 篇5

(讨论稿)

教研室“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研究工作小组” 执笔:林淑媛 2003.12.29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既是评价工作的基础,又是评价工作的核心,假若没有指标体系,评价工作就会无从入手,人们就不清楚评什么,不评什么,应该重视什么,忽略什么。所谓指标,指的就是被评价的因素,而被评价的全部因素的集合便是评价的指标体系,一般包括评价的项目(指标)及评价的要点(标准),以及各项指标的权重系统与标准的文字描述。广义的评价指标体系还包括评价的方法、技术及其有关说明。

一、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1.充分体现发展性评价特征的原则

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是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推出的,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注重发挥教学评价促进教师提高、改进教学的功能,而淡化甄别与选拔。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具有注重教学过程、强调质性评价,提倡评价目标与主体多元,强调参与与互动,关注个体差异等特征,因此,在建立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过程中必须体现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理念与观点,按此建立起来的评价指标体系不仅是评价者评课的依据,而且是被评价者不断转变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规范教学行为的参照物,具有导向性。2.突出重点的原则

课堂教学是一个多要素组成的复杂系统,又是一个动态、多变的认识与实践过程,评价很难全部反映这个过程的诸多因素及所有情况,因此,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时要着眼于教学全过程,又不可能面面俱到,应以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理念,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来设计评价项目与要素,抓住主要矛盾,突出评价重点,反映教学活动的实质性倾向。3.独立性原则

这也是对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科学性追求,既从事物的某一个分类基准出发,分解要素项目,各项指标之间互不相容,每个指标都独立地提供信息,不能有重叠关系,避免冗余指标的干扰,保证评价的信度与效度。

4.可测性原则

评价是通过指标体系来判断既定教学目标的达到度,因此评价指标体系应是目标的具体化、行为化,其表述语言要具有可操作性、评价项目和要素是可观察、可感受、可测定、可评价的,语言要简洁、准确、便于操作。

5.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原则

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对广大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具有普遍意义,对教学活动和教学

效果的评价具有一致的标准。但是由于教学活动诸要素的多变性及活动方式的多样性,教师的个性、特长也是千差万别,从这个意义上讲,用一把固定的尺子去衡量个性不同的教师或发生非预设性的课堂教学活动状态是有困难的;课堂教学既有共性、有规范,同时也有个性、有创新、有特色,因此,课堂评价指标体系中要为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形成个体的教学风格留有空间和余地。

二、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指数体系的结构与类型

看到五花八门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不由得让人眼花缭乱。之所以有形式各异、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存在,是因为教学活动,作为人类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研究它,可以是教学论的,也可以是社会学的;可以是课程论的,也可以是审美学的、生态学的、信息学的;另外,由于评价活动的目的、内容、要求、对象的不同,便可以根据需要,从不同方面设计出各种各样的评价表:可以是综合的,也可以是单项的;可以是通用的,也可以是专用的,可以是教师用的,也可以是上级部门、领导机构、专家用的;还可以是家长用的、学生用的……但是,繁杂并不等于无规律可循,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从评价指标设计的依据看

1.根据课堂教学活动的组成要素构成评价项目(要素评价)。

尽管对于课堂教学活动的组成要素有不同的说法,但其中基本要素仍为大家所认同。吴也显教授认为:教学活动构成要素包括教师、学生、课程(教学内容)、条件四个方面;李秉德、李定仁教授认为应该包括学生、目的、方法、环境、反馈、教师七大要素;更有普遍性的观点则认为,教学活动的组成要素主要是教师、学生、学习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也有人更具体地将教学活动的构成要素进一步划分,把“目的”、“内容”、“方法”划为静态的教学要素,把“准备”、“实施”、“反思”列为动态的教学环节,把“教师”要素具体为“教学素质”,把“学生”要素具体为“学习效果”等等。不管教学活动多么丰富多彩,不管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怎样花样翻新,它终究离不开教学活动的诸多要素,只是不同取舍与处理而已。2.根据教学活动发生发展的程序设计评价项目(流程评价)

课堂教学是一个“准备--实施--目标达成”的完整过程,教师的教学活动也就是“教学设计(备课)--课堂实施(上课)--辅导与反馈(反思)”的连续过程。因此,课堂教学评价既然是对教学活动的价值判断,就不仅仅是评价“上课”这一个中心环节,还要分析其课前的准备、教学的条件以及课后的认识与反思,观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因此,这些也成为了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设计者也以不同的方式去表现这个完整的、持续不断的过程。

3.根据学习者的变化效果来设计指标项目(效果评价)

课堂教学是为学生的学习设计所,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同时,学生也是构成教学活动的最生动、最活跃的要素。教学活动目标的达成,要在学生身上有所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身心发生的变化(发展)便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依据。学生身心变化可以表现在很多方面,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应是其具体要求,尽管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有显性素质,也有隐性素质,有马上可观测到的,也有需长时间积累才显现的,而且个体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又会呈现差异性特征,但是,我们仍可以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倾向中,以专业的方式去评价它的水平与性质。因此,从学习效果方面,把人在学习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素质进行分解,也可以确定出一个课堂教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二)从评价表设计的侧重点看 1.以评“教”为主的

例 ①广州市教研室课堂教学评价表

②“创新杯”课堂教学评价表 2.以评“学”为主的

例:小学语文学习状态评价表 3.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入手

例:①昆明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②海珠实小“课堂教学评价表

③”协和杯“课堂教学评价表

(三)cipp评价模式的内涵

背景评价 输入评价 过程评价 成果评价

三、我室”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表“的设想

(一)思路

思路之一:修正原评价表,更换、补充二级指标体系中的内容及其它方面

思路之二:以时间为度,建立一个新的评价指标体系

思路之三:建立一个综合型的、通用的纵横结合、动静结合的主体交叉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型

思路之四:在设计一个通用的评价体系之外再设计若干专项、专科、专用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案例1.2.3.4.

(二)我室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表的整体、结构

1.基本情况:①学校、班级、学生人数;执教者姓名、年龄、职称、学历、教龄;学科、课题、第几课时、总课时

②听课人、听课时间、所在部门 2.指标体系(项目、要点、等级)3.加分项目及其它 4.评语

5.教师自评、同行评、学生评价的要点(也可以另设问卷或访谈提纲)

例:①教师访谈提纲

②学生调查表

③教师自我评价表

④(英)课堂听课自我评价表

四、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方法与技术 1.收集评价信息的方法

收集评价信息的目的是为正确开展评价活动提供事实依据,只有充分地收集到一堂课的各种信息,才能准确评价这节课的质量。

方法之一:课堂观察/听课记录法

听课是收集课堂评价信息最直接、最可靠、最主要的方式。评课者只有亲临课堂教学现场,才能完整地了解一节课的发生、发展的结果,才能为评价的理性分析奠定真实的感性认识基础。但是,听好一节课并不是容易的,它需要以下几个基本条件:(1)听课者的专业水平,对教学活动规律的把握,对当前课堂教学改革趋势的了解,对新理念的掌握,以及对学科、课型等方面的整体把握等方面,这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可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2)明确本次听课的目的,对观察指标标准的全面把握以此实现彼此的价值认同。此外,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些基本常规是听课不可忽视的评课指标,有时也要根据每次听课的重点来确定听课评课的侧重点。比如,某次听课主要是围绕教师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为侧重点的话,就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即教师教学目标是否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师是否创设了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民主氛围,教师是否提出了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的问题,教师是否组织了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广泛参与,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是多少,学生参与活动的频率怎样,学生参与活动的实际效果如何……评课者就要把这些问题转化为本次听课观察的重要指标,或在原有通用评价表的基础上进行变式设计;(3)尽可能对所听课、评课的学校、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有较全面的了解,把这些听课、评课的背景条件作为评课的基础和依据。

方法之二,录像评价法

步骤:

(1)准备工作。包括对环境、设备、条件的了解,还包括与执教者的交流、征求被评者的意见、尊重被评者的决定。

(2)课堂实录。

(3)对课后讨论与访谈的实录。

(4)把录像内容转化为文字。

方法之三,问卷调查

举例:

(1)课堂听课自我评价表(教师用)

(2)课堂教学调查表(学生用)

2.评价信息的整理和分析

就是如何把比较分散、凌乱的听课信息进行整理、使之条理化,去粗取精,进行概括分析。这项工作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进行:

(1)状态分析--是对受评的课堂教学所呈现的状态进行分析,目的是认清它的性质和程度。首先应是特征的分析,即是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对这堂课各相关方面的表现所具有的特征逐一进行剖析。这种分析一般来说都较为具体、全面,针对性强,使人们对评价对象的状况一目了然。通过这种分析,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一节课的优势与不足,以及需要改进的方面。这些是对一节课做出正确价值判断的必要前提。

(2)比较分析--目的是判断评价对象在群体中的相对水平或判断被评对象自身的发展趋势与成长变化轨迹,这种分析可以帮助评价对象看到自己优势,增强信心也可以找出差距,不断激励自己上进。

(3)总体分析--是对一堂课的整体表现情况所进行的概括性判断。使人们迅速把握评价对象与评价标准之间的距离,掌握其所处的水平位置。

(4)原因分析--是在判断评价对象所取得的成绩和问题以后,为进一步巩固正确的认识、态度和行为,改正不足之处,需要对各种分析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主、客观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措施。3.评价结果的反馈与矫正

通过对评价信息的分析和整理,评价者为所听课的质量状态做出了价值判断,而且这种判断是建立在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充分讨论、协商、认同的基础之上,然后将这种判断结果反馈给受评教师或相关人员。反馈的形式有

①评价量表评定

②座谈会

③个别交谈 ④书信、电话、通讯交换

反馈意见应注意尽量具体,有理有据,不空洞,不说教,不似是而非,容易让人理解与接受。

另外,交换意见充分尊重被评者的感受、意见,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教师,并且多以正面鼓励为主,从发展的眼光对待教师,谈话既要观点明确,又要留有余地。

五、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形成步骤 1.学习相关理论

2.分析国内外有关课堂教学评估体系方案 3.成立制定评价方案核心小组 4.制定草案 5.征求意见

①预试 ②座谈会 ③个别访问 ④发问卷 6.修订草案 7.试行

(五)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技术 1.评价信息的收集

收集评价信息的目的是为正确开展评价活动提供事实依据,只有充分地收集到一堂课的各种信息,才能准确评价这节课的质量。

方法之一:课堂观察/听课记录法

听课是收集课堂评价信息最直接、最可靠、最主要的方式。评课者只有亲临课堂教学现场,才能完整地了解一节课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才能为评价的理性分析奠定真实的感性认识基础。但是,听好一节课并不是容易的,它需要以下几个基本条件:(1)听课者的专业水平,对教学活动规律的把握,对当前课堂教学改革趋势的了解,对新理念的掌握,以及对学科、课型等方面的整体把握等方面,这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可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2)明确本次听课的目的,对观察指标标准的全面把握以此实现彼此的价值认同。此外,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些基本常规是听课不可忽视的评课指标,有时也要根据每次听课的重点来确定听课评课的侧重点。比如,某次听课主要是围绕教师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为侧重点的话,就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即教师教学目标是否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师是否创设了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民主氛围,教师是否提出了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的问题,教师是否组织了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广泛参与,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是多少,学生参与活动的频率怎样,学生参与活动的实际效果如何……评课者就要把这些问题转化为本次听课观察的重要指标,或在原有通用评价表的基础上进行变式设计;(3)尽可能对所听课、评课的学校、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有较全面的了解,把这些听课、评课的背景条件作为评课的基础和依据。

方法之二,录像法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录像已成为广泛应用的收集课堂信息的方法和技术,录像评价一般包括四个基本步骤:

(1)准备工作。包括对环境、设备、条件的了解,还包括与执教者的交流、征求被评者的意见、尊重被评者的决定。

(2)课堂记实。课堂录像要反映每节课的全部,并随教学活动的展开重点移动镜头,录下有价值的细节。

(3)对课后讨论与访谈的实录。

(4)把录像内容转化为文字。

方法之三,问卷调查与访谈法

听课记录和录像是听课者直接深入到课堂去收集即时信息,为了更全面、更客观地分析课堂教学效果,还需要了解与课堂教学过程相关的情况,执教者的自我反思性评价及学生的反馈意见,因此要通过调查问卷或者访谈的方法收集各方面的信息。

(1)向教师了解相关情况。诸如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教学内容前后的联系,教师与学生基本情况教学条件与背景等等。

(2)教师自我评价信息。包括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与效果的整体估计,对某一环节、某一教学手段或某一突出问题的认识与态度,以及对本节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的确认与原因分析等等。

(3)学生反馈信息。主要是学生通过此节课学习后的个人感受、认识和意见等,包括对授课内容的掌握,自己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状态、兴趣与欲望,获得的收益与变化,以及对教学活动的改进意见等等。

调查与访谈可事先设计好问卷或提纲,让教师和学生当时填写,也可以将主要问题存于心中,与老师和学生面对面交谈,同时简要记下相关信息,也可以直接用录像和录下整个访谈过程。2.评价信息的整理、统计与分析

整理听课记录的主要任务有两上:一是理清课堂教学结构和思路,就是把比较分散、凌乱的听课信息进行整理,使之条理化,去粗取精,进行概括分析;二是把重要的细节补充完整,把课堂上记录下的符号或关键词展开,防止有价值的信息丢失。

课堂评价信息的分析包括定量与定性两个方面。定量包括对课堂评价指标的量化与整节课的积分统计。某项评价指标的量化一般观察记录听课难于统计,由于录像可以反复观察,可以记录下某一过程或细节的时间或频次,比如: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回答问题的频次,教师纠正错误的频次等等;对于一节课的积分式评定,比较常用的是按项目赋分,每一项目又从高到低依次划分出等级,由”优-差“一般分为四级至五级。最后累加各项得分,再按”优“、”良“、”中“、”合格“、”不合格“确定一个等级,即将分数转化为等级。积分式评定结果还可以用”建议型“来表示,这是一种侧重于面向未来提建议。例如,可以表述为”很赞成“"同意”“一般”“不满意”“反对”等等。

质性评价侧重于对现象本质的分析、运用描述性语言,在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价值判断意见。一般用“评语”形式出现。对课堂评价信息的分析主要包括对课堂教学所呈现状态的分析、评价对象在群体中相对水平或被评对象自身发展趋势与成长变化的分析,对一节整体表现所进行的概括性判断,以及对各种分析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等等。3.评价结果的反馈

通过对评价信息的分析和整理,评价者对所听课的状态质量和做出了价值判断,而且这种判断是建立在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充分讨论、协商、认同的基础之上,然后将这种判断结果反馈给受评教师或相关人员。反馈的形式有:①评价量表评定②座谈会③个别交谈④书信、电话、通讯交换。

高效课堂的评价与特征 篇6

一、教师的备课和课堂教学效果

1.备课是否充分

高效课堂的基础是教师的课前准备。教师备课要充分,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无论是传统课还是新课程课改课的备课都是要必须做到的。教师备课要精准理解教材、课标,要研究教法。具体地说,一是要理解教材的重点,本节教材在本学科中的地位,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和认识层次,学习本节课所需的基础(知识增长点);其二是课件、教具准备是否恰当,能否调动学生的兴趣;其三是练习题准备得是否全面、恰当;其四是对课堂预设与生成的问题准备得如何;其五是教法和学法准备得如何,实际教学中用没用。

2.教学重点在课堂教学中是否突出

一般情况下,本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新概念(或新字、词等),就是本节的重点,要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学生熟悉的事例,运用演示实验等教学环节让学生理解、掌握(更有效的是让学生动手、动脑,自己归纳和总结)。

3.难点是否在课堂教学中突破

难点在许多课中与重点是相同的,但也有不同的,主要取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如在高中物理“波的传播”中,“传播特征”是重点,但学生对“波动传播的是什么”和“怎样传播的”很难理解,这是这段内容的难点。

4.教师的引导、举例是否恰当

新课程提倡教师在教学中做学生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定位应该由“教”转向“导”,引导学生自主总结、感悟和归纳,而不是一味灌输。如在物理课“原子”的教学中,原子的能级是重点,但学生对“原子的能级为什么不连续”很难理解,如果教师能够让学生从上步行楼梯中去感悟,学生很容易理解原子能级的不连续的概念,也更有助于理解“能级”的跃迁。

二、教学环节中学生的地位与参与程度

1.学生的自主思考和随教师引领自主归纳的过程有没有

没有自主学习和归纳总结的过程,就缺少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教师也难以了解学生的困惑和学生理解中的难点。培养学生自主思维的习惯和能力,是教育永远的主题,这种能力一旦形成,学生将受益终生。

2.学生有没有汇报、展示的机会

机会多不多,学生之间有没有相互交流、帮助、互相讨论。学生的展示、汇报、交流充分体现了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过程和学习成果,也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是否精神集中,是否思维紧随课堂教学的主线。展示得越多,说明学生思维越主动、积极,课堂效率就越高。

3.课堂的信息量多不多

课堂的信息量主要来源于教师的课前准备和学生的互动交流。互动交流是增大信息量的重要和有效途径,而且教师和学生获取信息的来源各不相同。笔者在听一节小学语文课时,有个地方感触颇深:教师在讲助人模范时,学生首先提到的是“郭明义”,而教师对“雷锋”等很熟,但对“郭明义”知之甚少。

4.课堂训练内容是否够容量

训练量应该从知识性、能力性、技巧性、拓展性方面分层次、多角度,逐级递增。知识性题是要巩固课堂教学知识,了解对当堂知识的应用;能力性是要培养学生对较复杂问题的辨析和认识;技巧性是要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和多角度思考的习惯;拓展性是要培养学生解决综合性复杂问题的能力。这样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受益,既巩固了知识,也有利于优秀学生的学习。

三、有效教学与高效课堂的评价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人员、教研机构、教研员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推动者,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和校长,是课堂教学改革、推进高效课堂的主要推手。

1.改变评价理念

我们要把多年已形成的常规优质课堂教学的要素,如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气氛是否活跃、知识的到位程度、重点是否突出等要素与有效课堂教学的要素进行比较。要突出有效教学的重要要素,如学生参与学习时间、参与教学活动的人数;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生成的知识、学生自主辨析、总结、归纳的程度;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新知识和获得的方法等。不难看出,前者的评价侧重于教师,而后者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学生身上,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2.改变评价制度

在县、区、学校组织的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及课堂教学评比、竞赛活动中,要推进有效课堂的教学方式、强化有效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使有效教学逐步深入广大教师的心中,不断促进教师向有效、高效课堂教学迈进。

教育行政部门、校长是高效课堂的推动者,教师是高效课堂的践行者,广大教师要认真研究,具体分析,积极参与。高效课堂首先受益的是广大学生,学生的学习、思考、辨析能力在课堂上逐步提升,学习的成绩和效果自然会大幅提升。教师也是高效课堂的受益者,在高效模式下,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少了,学生的广泛积极合作模式也使部分问题在学生的相互讨论中解决,课后补差、补漏少了,可以说高效课堂是师生共赢,也是新课程改革所追求的目标。

基于移动终端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 篇7

关键词:课堂教学评价指标,教学特点,情感体验

近年来, 我国大多数小学纷纷展开基于移动的教学。基于移动终端的教学能够记录大量的数据, 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分析每个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基于移动终端的数据设立出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帮助教师管理和引导学生, 同时也可以发现教师教学的特点和不足。本文以某小学的语文课堂评价指标体系为例进行分析, 从中可以得出, 教师的评价指标主要集中于认知和行为两个方面, 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方面的评价。在2011年, 国家提出了新的课程标准, 突出了“新四基”, 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基本体验和基本思维方法。例如,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 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而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忽视, 说明了教师仍以传统的“双基”为主, 忽略了对学生基本体验的培养。本文就此问题提出了建议,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发展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更要注重基本体验和基本思维方法, 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长远发展。

一、课堂教学评价指标

(一) 课堂教学评价的再认识

课堂教学评价, 是以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现代课堂教学观为依据, 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 评价主体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 对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及其发展变化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1]我国以往的课堂评价都是在统一的标准下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教师的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要目的。在此基础上,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就更多地落在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技能的熟练程度上。这种课堂评价虽然能够很好地以量化的方式评价学生, 但是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

随着人们对课堂评价的深入了解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课堂评价在国家课程理念的指导下, 评价指标更多的是依靠教师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和需求来建立。现行的国家课程由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转向了既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还注重学生的基本体验和基本思维方法。在“四基”的指导下, 教师可根据移动终端自带的评价标准, 也可根据实际的教学活动自行设计课堂教学指标。

就课堂评价的发展来看, 课堂评价指标的设置更加灵活, 评价的维度也更加丰富。在基于大数据的分析下, 课堂教学评价的分析更加客观、真实。教师在进行评价时遵循着客观性、多元性、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以最大可能反映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

(二) 现行的课程评价指标

基于移动终端的课堂教学越来越受到教师的欢迎, 教师通过移动终端上的数据可以更加科学地了解学生的情况。根据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评价所设立的指标, 可以记录使用次数较多的一些指标, 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 教师的课堂评价指标呈现以下特征:

关于学生行为方面的指标使用得最多。从认真倾听、发音响亮、发言积极等指标可以看出, 这些指标的使用频率比较多, 而这些指标主要反映的是学生的行为表现。

对学生认知方面的评价指标也较多。从描摹规范、认读拼音、朗读正确、测试优秀等指标可以看出, 教师在评价学生认知方面的评价, 主要注重学生智能的发展。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是与学科内容有关的评价, 而且还注重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评价。表1中的指标还涉及坐姿端正、助人为乐、诚实守信等指标, 这些指标主要涉及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教师利用这些评价指标不仅能够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同时也体现了教师教学的教育性原则。

在语文学科中, 认知方面的评价指标主要有模仿朗读、汉字拼写、认真阅读、说话写字、临摹规范等。认知方面的评价以注重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在行为方面的评价指标则体现在姿态端正、井井有条、积极参与、认真倾听、准时到达等。行为方面的评价指标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 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习惯。根据小学一年级语文的课堂评价指标中认知和行为方面指标所占的比例, 可以得出下图, 如图2所示。

由图2可以看出, 小学语文的课堂评价指标主要集中于认知和行为这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因为这两个方面的指标方便观察、容易记录,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教师在课程目标的限定下, 以固有的传统思维评判学生, 评价指标出现模式化。因此在现有的评价指标中, 不论是移动终端自带的评价指标还是教师自设的评价指标都未明显涉及对学生情感的关注。这与国家现在强调的注重学生的基本体验不相符, 同时, 教师在改进教学上也会有局限。由于不能够完全了解学生身心的体验, 很难提供合理、个性化的指导。

二、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中反映出的教师教学特点与不足

在教学中, 除了智力的感受以外, 另一个重要的是情绪感受, 它调节着学生对教学的态度和积极性。根据已有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 我们不难发现课堂教学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关注, 由此也可以反映出教师教学的特点和不足。

(一) 教师教学特点

1. 注重学生智能的发展

根据课堂教学的评价侧重认知方面的趋势, 可以看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注重学生的智能发展。现代教育不仅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 同时也关注学生探索知识、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教师也都普遍重视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 并且也意识到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教师进行教学评价时也会针对不同学生智能发展的情况给予不同的评价标准。

在基于移动终端的教学中, 教师根据录入的数据和分析结果, 对学生有了充分的了解, 并根据不同学生智能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个别化辅导, 这有利于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在能力。现代教师教学的一大特点就是注重学生智能的发展。根据教师的评价和指导, 学生也能发现自己的个性特点和独特的优势。

2. 注重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在现代课堂教学评价方法上,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再仅仅依靠考试为评价方式。除了考试和等级评价以外, 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日常学习表现。教师通过自身的观察并主动与学生交流, 充分收集可以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资料, 结合移动终端的数据, 对学生的日常学习表现给予合理的评价。

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不仅能够根据成绩评定学生的学习和教学效果, 而且也可以对学生的日常学习行为进行系统的关注, 对学生做出质和量相统一的分析和解释。

3. 强调学生的个性与差异性

从现有的课堂教学评价中可以发现, 教师不仅对整个班级进行观察评估, 而且对每个学生也进行了跟踪记录。由于移动终端的使用, 更大程度上帮助教师掌握每个学生在每节课的具体情况。教师根据记录与观察, 针对不同性格特点和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进行有差别的评价。根据这些评价, 教师又对不同性格特点和学习水平的学生进行有差别的辅导, 在鼓励和激励中促进学生的成长。同时教师也充分重视到不同学生的优点和缺点, 能够因人而异地制订出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这些反映出现代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

(二) 教师教学不足

1. 教学的理论基础薄弱, 缺乏创新

从教师教学的评价中可以发现, 教师教学的侧重点依旧是学生的行为表现、智力发展和能力的掌握, 这与传统教学差异不大。这是因为虽然现代教学有了移动终端的支持, 但是其教学的理论基础依旧薄弱。现有的教学依然仅仅建立在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的基础之上, 这显然不符合新的国家课程标准和数字化时代的学习。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单一守旧, 究其原因也就是教师依然以传统的三大教学理论为基础, 而“新四基”的提出, 教师的教学理论基础很难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基本体验和基本思维方法。

2. 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情感

我国课程目标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的。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只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说, 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积极性和积极的学业自我概念, 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识记知识、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

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情绪和情感的观察, 则无法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影响学生学习的真正原因。情绪和情感的变化, 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具有更重要的影响, 而这却又是教师所忽视的。

三、对教师教学的反思

教师的教学特点对于学生的发展和教学工作的完善有着突出的作用, 如果教师的教学在某些方面出现严重失衡, 则会导致教学出现偏颇, 难以满足学生的真实需要。为了进一步完善基于移动终端的课堂评价指标, 促进教师的有效教学, 本文就此提出了以下的反思与建议。

(一) 教学要重视积极心理学等理论基础

传统的教学往往建立在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的三大理论基础之上, 很难有新的突破。如今在大数据时代下, 人们不仅更注重新技术的利用, 同时还注重自身的体验。相对于学校教学而言, 不仅是合理利用移动终端和数据, 更重要的是要把教学建立在新的符合时代发展的理论基础之上。

行为主义注重刺激与反映学生之间的学习行为, 认知主义强调对信息的加工与处理, 建构主义则重视对知识整体的建构。而积极心理学由塞利格曼提出的致力于发展人的潜力和美德, 促进人们走向幸福的科学。它在教学上注重学生的积极主观体验和积极人格特质。

为了培养学生的幸福感和对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善于结合积极心理学的理论, 发掘学生的优点和美德。在教学中, 教师在指标的设置上不仅要考虑学生认知方面和行为方面的发展, 而且也要注重对学生积极心理方面的发展。

(二) 教学上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1994年,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提出了“情绪智力”的概念, 这个概念引起了基础教育界的高度重视。[2]“情绪智力”即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情绪体验, 增加学生的积极情绪和行为。因此教师在教学上应该注重对学生情感的体验, 尤其要注重学生积极情感的体验。教师重视对学生情感体验有利于促进教学符合国家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关注学生基本体验的要求。

评价情感倾向, 就是要探测学生的情感维度, 也就是影响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内在动机或欲望。学生对学校教育主要方面的真实感受、态度、动机和兴趣会决定学生的学习行为。[3]在教学评价的指标中可适当地设置如学生的态度、兴趣、自我效能感、价值观和学业幸福等方面的指标。虽然这些指标很难采取量化的方式进行评价, 但是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经验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进行评估, 并结合问卷、短文、日记、访谈等形式对学生的情感倾向做出合理的评价。积极、乐观的情感体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主动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不仅如此, 学生良好的情绪态度也有利于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 而且不但有利于个体学习, 而且还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

参考文献

[1]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课程教学评价研制小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验[J].课程·教材·教法, 2003 (2) .

[2]李超, 蔡敏.美国中小学“社会与情绪学习”的实施及其启示——以“积极行动”课程为例[J].外国教育研究, 2015 (1) .

高效课堂的评价指标 篇8

1 大学体育课程现行评价指标的缺陷

1.1 学生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缺陷

缺陷一,所有大学课程共用一个评价指标

缺陷二,评价指标主观性太强,缺少经量化、数据化的客观评价指标。

缺陷三,评价指标缺乏标准化。

1.2 教学督导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缺陷

教学督导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除了有与学生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相同的缺陷之外,还有以下几个缺陷。

缺陷一,缺少有效的监管评价指标。

缺陷二,缺少教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能力等方面的评价指标。

1.3 领导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缺陷

领导在学期中听的课程基本都是某个或某几个教师的公开课,公开课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展示课或者表演课,根本不能客观、科学、全面地反映该教师平时上课时的教学质量。

1.4 教师同行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缺陷

大学教师自己有课时没办法听同事的课,自己没课时基本都不会去学校,同行教师听课由于学校没有硬性的规定,让一个教师平时专门去听其它所有同事的课,然后对每一位同事的教学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这是根本不可能实施的事情。

2 经量化、数据化、标准化的大学体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

2.1 经量化、数据化、标准化的学生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

2.2 经量化、数据化、标准化的教学督导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如表2所示。

3 结语

构建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有助于正确引导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助于促进教学观念深化改革;有助于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为高校教学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该项目的研究成果:经量化、数据化、标准化的大学体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可以为大学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改革提供指导意见;可以帮助教学管理者们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可以为其它专业大学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改革提供依据和建议;可以对大学体育教学内容设置、教学质量评价及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领域的改革提供指导意见和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李长青.构建平衡计分卡理论的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J].高教探索,2014(2):70-72.

[2]尹继林.广西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指标体系综合评价[J].钦州学院学报,2012(3):97-98.

高效课堂的评价指标 篇9

一、评价要适时,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适时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最佳的状态下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适时评价好比一丝丝春雨, 使竹笋在雨后茁壮成长。在课堂教学时教师不要吝于表扬, 鼓励性的语言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更有劲头, 也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喜欢上数学。同时评价的适时让学生感受到了教师对自己的关注, 从而可以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更加集中注意力, 从而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

例如, 在学习七年级上册“有理数”时, 对于数的分类有的学生按照概念进行, 分为整数与分数, 也有的学生按照正负性进行分类, 这些都是预设范围内的, 教师进行了适当的评价, 表扬他们预习的到位。可是也有的同学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小数跑到哪里去了?对于提出的这个问题, 教师进行了赞赏, 表扬他提出了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因为提出问题远比掌握结论重要得多, 小学时整数、分数、小数是学习的重点, 没有小数是什么意思呢?这是学生真实的想法, 也可以看出学生的疑惑。教师指出分数与小数是可以互化的, 如0.2=等, 这时又有学生提出无限小数怎么化为分数呢?对于提出这个问题的同学教师进行了表扬, 夸奖他是发现问题的小天才, 但这个问题的探究可以放到课下, 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通过教学可以看出只要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与空间, 学生完全可以成为一个个小数学家。

适时评价可以随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整个课堂在解决问题时井然有序, 让学生随时明确自己达到的水平, 找准自己的优缺点, 有利于学生自身发展和进步。学生对自己学习的程度适时掌握, 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二、评价要多元,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和关注教学过程时,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与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使得教学过程生机盎然。这样避免了教师单一评价的局限性,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 从而使学生在自评、组评中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也就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 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 因此评价也要体现出其与时俱进的特性, 评价多元让学生的发展更全面, 也使学生的成长更迅速。

例如, 在学习八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 发现平行四边形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对于学生的发现进行评价。同时在教师评价的过程中, 让学生之间对于操作过程进行相互之间的评价, 如菱形作为特殊的四边形特殊在哪里?学生在操作中得出结论, 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对于每一个学生的操作进行观察, 这样就可以让小组之间进行发现与比较, 让学生进行评价, 填写出评价单, 这样教师就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 从而也就可以关注到存在问题的学生。在此过程中, 学生对于菱形的性质与判定也就实现了自然的生成, 比教师专门强调要好得多。

学生几乎都在同一个水平线, 而且同龄人对知识的理解深度比较相似, 在相互评价时更贴近学习实际。学生在互相评价时, 更能够加深对知识的探讨, 可以从别人身上看到自己的不足, 从而提高对知识的认识。高效课堂其实就是学得高效, 只有调动起学生学的情绪, 才能收获到必然的结果, 也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评价要恰当, 完善学生的自我认知

恰当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 在评价时要以鼓励性为主, 但也不能过于牵强地总是老好好, 对于学生存在的错误要及时指出, 以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 及时矫正。教学时教师可以在作业的评语、课堂的点评、课下的交流中对学生提出自己的评价, 这样学生在阅读或聆听时既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又能发现自己的不足, 从而也就有了更明确的努力方向。

例如, 在学习九年级下册“二次函数”时,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设定不同的目标, 进行不同的评价。如有的学生基础比较好, 则可以要求高一些, 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则以掌握基本知识为主。在教学时, 对于综合性的题目, 教师进行分类要求, 不同评价。如对于三个小问题的题目, 当比较差的学生做到第二问时就可以大加赞扬, 而对于优秀的学生只有全面做好才能得到教师如此好的评价。这样也就让学生更好地完善了对知识的掌握, 也让不同的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得到了更大的提高, 让课堂上人人都能参与到学习中, 做到教学的“不离不弃”。如果对学生都是一个尺度, 像传统教学中用分数来衡量优劣, 那么一部分后进生永远不会有成功感, 在自卑情绪中无法在学习中有更大的进步。

教是为了不教, 评价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 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与发现才能提高课堂的高效性。所以, 教师要利用恰当的评价手段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并对自身有更加客观的认识, 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不断进步。

总之, 课堂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它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通过评价教师不仅了解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 还能够感受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与方法, 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课堂的高效源于教师的精心组织与师生的共同配合, 而评价正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使学生学得有动力, 教师教得有激情, 从而也就使课堂在思维碰撞中生成更多的精彩。

摘要:课堂的高效源于教师的精心组织与师生的共同配合, 而评价正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只有正确的评价, 才能使学生学得有动力, 教师教得有激情, 从而也就使课堂在思维碰撞中生成更多的精彩。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评价,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徐文艳.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 2013 (S1) .

[2]林丽玲.让口头评价成为数学课堂的亮丽风景线[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1 (12) .

高效课堂的评价指标 篇10

1.1评价的目标和指标[1]

在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 指标是将具有原则性、概括性和抽象性特征的评价目标, 逐级分解, 使之最终成为具体的、行为化和可测的诸分目标, 这些经分解后可测的分目标, 我们称之为指标。

1.2指标的权重

在一个指标集合中, 每一指标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用权重表示指标在课堂教学评价指标集合中的重要程度。

1.3评价指标体系的数学模型

评价指标体系由评价指标、权重、评价标准构成。

它们之间关系的具体数学表达式如下:

若Cijk为相应于评价因子MiJK (即三级指标) 的评价标准, gijk为相应于评价因子Mijk以Cijk为标准的得分, 则评价V应为:

二、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2.1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及方法[2]

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评价指标体系要体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作为一个系统, 应保持自身的整体性, 并且毫无遗漏地体现所应达到的目标。建立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客观可信、符合实际, 这样才能较确切地反映出评价的真实水平。

2.2设计指标系统的程序和方法

指标系统的建立, 是在对一定评价目标层层分解的基础上实现的, 是将评价的属性逐步具体化的过程。这一过程经历的步骤和每个步骤所采用的基本方法概括如下:

第一步, 将评价目标进行分解, 获得初拟指标。

第二步, 归类、筛选、精简指标。

三、指标体系合理性判断原则

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的客观性, 公正性, 科学性依赖于一套客观, 公正, 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评价实践, 从数学方法的角度提出判断指标体系合理性的原则:

3.1各个评价指标对整体评价对象的评价结果满足正态分布

即对指标X, n个教师的评价结果为X1, X2, X3, ….Xn, 则评价结果满足正常状态分布。

在假设检验中, 提出要求检验的假设, 称为原假设, 设为H0, 原假设如果不成立, 就要接受另一个假设, 这另一个假设称为备选假设, 记为H1。

假设检验的一般步骤是:

(1) 提出假设H0

(3) 对于给定的显著水平a (通常a=0.05, 查U的分布表, 求出临界值, 用它划分接受域W0和拒绝域W1, 使得当H0为真值时, 有

(4) 若U的值落在拒绝域W1中, 就拒绝H0, 若U的值落在接受域W0中, 就接受H0。

3.2评价指标达标的难易程度分析

对评价指标达标的难易程度分析是做好评价的体系的重要工作, 它有利于提高评价质量, 改进教学工作。对试评的评价结果采用试卷分析方法[3,4,5,6]对评价指标进行分析, 有利于调整和修正评价指标体系, 提高评价质量。

(1) 评价指标达标的难度分析

评价指标达标的难度指的是某项指标达标的难易程度, 它直接影响评价的质量。例如:评价指标对普通话的要求, 达到电视台播音员水平, 教师中很少有达到的, 这样的指标要求太高, 它是不合理的。又如:评价指标对布置作业的要求, 能布置作业, 这样的指标教师很容易达到要求。太难或太易达到的指标都是不合理的。在取评价指标体系中, 每一个指标难度要根据该指标的平均得分率而确定。若某个指标得分率高等次 (高分) 率较高, 则该指标难度小, 反之, 难度就大。每个指标的难度系数P表示:

P=该指标的平均得分÷该指标的满分

整套指标体系的难度系数P=平均得分÷100;

对不同性质的评价, 其难度要求是不完全相同的, 如随机抽查听课评价, 评价难度可控制在0.5—0.9之间, 提前通知授课教师要进行听课评价, 则评价难度可控制在0.3—0.7之间, 而教师课堂教学比赛, 可控制在0.1—0.3之间。

(2) 评价区分度分析

评价区分度是指评价指标体系对教师教学质量好坏, 差异的鉴别能力。区分度的好的评价指标体系能把不同水平的教师教学水平区分开, 即通常所说的拉开距离。它一般采用下式计算:

Di____第i个指标的区分度系数

Hi____评价高分组第i个指标的平均分

Li____评价低分组第i个指标的平均分

Qi____第i个指标的满分

高分组和低分组的确定:将教师的评价总分按高低次序排列, 然后把分数高的27%的教师定为高分组, 把分数低的27%的教师定为低分组。一般来说, 区分度数越高, 评价指标体系越好, 通常认为区分度系数在0.4以上的评价指标体系是非常好的, 在0.3—0.39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良好的, 在0.2—0.29的指标体系是基本符合要求, 在0.19以下的是不好的评价指标体系。需要修订或去掉。

(3) 指标体系信度分析

信度是对评价一致性的估计, 是测量和评分人的准确度, 它反映评价分数可准确重现的程度。其好坏可用信度系数a表示。一般要求其系数在0.9以上, 信度的高低, 反映评价中随机因素影响的大小, 随机因素影响大, 则信度小, 反之, 则信度大。

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Si为第i个指标的方差

S为评价总分的方差

n为指标数

3.3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结果分类的“粒度”尽可能小

(1) 如果评价f, 对输入的两个被评价教师的各个指标值X= (X1, X2, X3, ……Xn) 与Y= (y1, y2, y3, ……yn) 不同, 即X≠Y, 则f (X) ≠f (Y)

(2) 理想的情况是对n个教师的评价, 评价结果有n种, 它们没有任何两个相同。

参考文献

[1]王战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技术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王孝玲.教育评价的理论与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

[3]吴彬, 张镜源, 陈建玲.部分课程试题难度与区分度与分析[J].福州: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2 (12) .

[4]张峰, 付瑞雪, 郭春东.对我校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成绩的分析[J].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2003, 3 (3) .

[5]赵天玉, 陈圣滔.考试成绩与试卷质量的分析研究[J].荆州: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3 (6) .

有效评价 高效课堂 篇11

多年以来我一直从事美术教学,在教学和各种活动中发现,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没有真正发挥,评价还存在着“窄”、“统”、“浅”等现象。“窄”是因为教师对美术教学评介的理解狭隘所至,把教学评价和学生的作业评价等同了。“统”是因为教师心中缺乏目标脉络所至,把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等同了。“浅”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对学生及其作品缺乏深入了解,没有读懂学生的“心”和学生的“画”;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师美术素养还不够。

找到原因后,经过长时间的实践,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了突破,增强了美术教学评价对美术教学的促进作用。

一、四环紧扣,穿针引线,拓展评价的范围度

教学评价必须关注好四个环节:课前、课中、课后、课外,让评价穿针引线,把这四个环节结合起来,这样的评价才能更全面、更客观。

评价,我们要从课的起始开始。课前评价以定位性评价为主,学生在新课之前他们的学习兴趣,知识储备,特别是现有能力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是我们授课前必须把握的。课前教师应根据学生以往课堂学习的情况、作业情况,对班级学生知识结构、技能表现、情感态度做一个分析,进行一次初评,了解学生真正需要帮助和教育的因素。

课中要开展形成性评价。所谓形成性评价,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大量信息反馈上来,老师及时进行评价、反馈。在大量的反馈信息中,教师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教学能力,及时准确地作出反应,鼓励学生的成功,强化学习的收获。

课后要实施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在课堂结束部分进行,它的主要功能是评价学生学习结果,为下堂课的教学设计提供依据。学生的学习结果会以一幅画,一件制作,一分感受等不同形式出现,此时,教师要根据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加以评价。在总结性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从运用专业知识,采用自评、小组评、教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也可以让家长、网络参与进来进行较全面评价。

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是方法,培养的是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靠课堂的40分钟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拓展训练。学生在兴趣的引领下,利用业余时间,尝试各种表现手段和表现题材,绘画、制作、综合实践探究,大量地阅读欣赏美术作品,然后采取档案袋或学习记录表的形式反馈给老师和同学。教师对学生的课外美术学习活动要及时给予评价,巩固学习成果,发展学习兴趣,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点拨引导。这几年的美术教学和辅导,我们深知:美术能力的提高功在课外。教师的教学和评价只有激起学生课外学习的兴趣,才是真正发挥了美术教学和评价的有效性。

二、课标统领,因材施评,落实评价的针对性

要改变美术评价笼统宽泛的现状,关键在于教师要树立目标意识,目标明确了,评价的针对性也就随之强了起来。当教师对义务阶段的美术教学心中缺乏目标脉络,对小学低段、中段、高段的教学目标不清晰时,会容易导致把握和使用教材的方向性不明确,出现“就事而事”的现象。如果按照学期目标要求,把教材内容有机组合成几个学习单元,学习任务明确,评价目标要求也更清晰。

美术课堂上,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是完全不同的,他们对表现内容的绘画形式也是各有所好。在这样的实际情况下,要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发挥特长,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的课堂教学目标就必须考虑学生的不同特长和兴趣爱好,在同样的课程中,设立有层次的学习目标,允许学生用教材提供的内容,主动灵活地进行学习,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用教材教。

当我们做到了分层制定学习目标,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后,我们的课堂评价就会给学生带来无尽的快乐。课堂上老师看到的是学生自信的神情,学生展示的是自己拿手的节目,课堂体现了学习的主动性、教学的灵活性,我们的课堂将成为学生学习求知发展的最佳场所。

三、引导感悟,读懂学生,克服评价的肤浅化

在教学评价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学习方法或作品入手,抓住美术的学科特点,善加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发展。

在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时,我们要多与学生交流,细细品味学生作品,了解学生作品表现的含义,再恰当引导,使学生学习上升一个台阶。

另外,教师要多看名家对经典作品的评述,通过看画和看评述结合的方式来提高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能力,长此以往,提高自身的美术素养。素养提高了,对学生的作品也就能较快较准地给予修改建议(语言的方式或是直接在画上修改的方式),以此提高学生手上和眼睛的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通过拓展评价的范围度、落实评价的针对性、克服评价的肤浅化,确实能使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价增效,并以此促进美术课堂教学、学生美术能力的发展。

高效课堂的评价指标 篇12

一、把握评价原则

1.激发性原则

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认可和欣赏, 孩子更是如此。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更在于激发、挖掘孩子的一切发展潜能。对优秀的学生适时而恰当地予以表扬, 能增进他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成就感; 对表现平平的学生, 要以信任、坦诚、关怀的胸怀,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 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期望, 逐步培养自信心, 增强进步的动力。

2.差异性原则

不同学生在知识结构、身心特点、生活阅历、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有着不同的发展需要、意愿、倾向、优势和可能性, 表现为不同的学生在完成同一任务时会有不同的水平。因此, 对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目标要求。总的来说,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跳起来摘桃子”的目标, 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另外, 评价手段也应多样化, 不仅用语言, 还可用一个赞许的微笑, 一个表扬的大拇指, 一个叫好的鼓掌等。

3.导向性原则

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 不应单纯的是对与错、好与坏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知道对在哪里、好在哪里, 错在哪里、坏在哪里, 好的如何更好、更精彩, 错的如何改正、怎样避免再犯等。这样, 既鼓励了学生, 又让他们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既解决了问题, 又调动了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4.及时性原则

课堂评价具有起点低、目标小、评论勤、反馈快的特点, 学生感受直接、接受容易、兴趣浓厚。因此评价要及时, 让学生尽快认识到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优势和不足, 以便发扬成绩, 改正不足。

二、拓宽评价主体

新课改倡导课堂从双边活动向多边互动转变, 课堂评价也应多元化, 既包括老师对学生的评价, 也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

1.学生自评, 反思提高

我校杨老师执教《我看见你的眼睛》时, 让刘雅文同学朗读这篇文章。刘雅文朗读得特别流畅、有情感。老师问:“你对自己的朗读满意吗?”刘雅文自豪地说:“我妈妈也是一名护士, 我朗读这篇文章时就想起了我妈妈的眼睛, 所以读得好。”老师接着问:“你从这次朗读中受到了什么启发?”刘雅文不假思索地答:“今后作文要像今天朗读一样, 表达真情实感。”学生这样的自我评价效果自然比通过他人指点得到的效果要好得多, 同时不难看出, 这对培养学生的自我反省意识也有好处。更重要的是, 引导学生愿意去思考, 在思考中逐步提高自我。

2.学生互评, 共同提高

学生相互评价, 评价的学生在发言时要判断对与错、优与劣, 就已经渗透了他对问题的思考, 这是一种学生共同学习提高的有效方式。一次我在给同学们讲“眉开眼笑”这个词时, 为了加深同学们的理解, 我让王博同学模仿一下这个词的动作。王博模仿后, 我让刘彦泓同学评价并模仿一下。刘彦泓略一思考说:“我觉得王博模仿成了‘哭笑不得’。”他同时很传神地模仿了“眉开眼笑”。同学们在一片笑声中加深了对“眉开眼笑”的理解。

3.师生互评, 渗透指导

老师对学生评价经常且容易, 难在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我在课堂上创设环境让学生大胆评价老师。一次在朗读《种一片太阳花》前, 我跟同学们说:“老师读课文, 大家认真听, 读完评价老师读得怎么样。”我流利地朗读了课文, 并且有几处故意读错。读完后, 学生们纷纷给出了评价, 细心的李雯同学把我故意读错的“花圃”的“圃”的声调都纠正了。

三、注重评价语言

1.评价语言要真诚

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发自内心, 要实事求是地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 做到既不伤其自尊, 又能指出不足, 让学生扬长避短、发展特长、张扬个性。

这样学生才会真心地接受评价, 自愿地去改正。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亦需要真诚, 防止冷嘲热讽。

2.评价语言要赏识

课堂上对学生好的表现理应表扬, 对学生的后进表现不能简单否定, 而应用鼓励赏识的语言正确引导, 让学生能感觉到自己还有改正提升的潜力, 增强进步的自信心。赵双虎同学很聪明, 但字一直写得很潦草。一次我发现他的字写得比平时好, 我把他喊到办公室, 微笑着说:“双虎, 你今天的字进步很大。其实你很聪明, 只要你用一点心, 你的字一定能赶上我们班最好的学生。下学期学校的写字比赛你还要参加喽!”赵双虎从此在写字方面明显像变了一个人, 现在的写字水平成了班上最棒的了。

3.评价语言要简洁

课堂时间的有限性决定了课堂评价不能占用过多时间, 要简单, 切忌长篇大论。但在简洁的同时, 评价一定要明确、到位, 要尽量避免无效的评价。

上一篇:绿色家具下一篇:职业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