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闪光课堂

2024-11-13

高效闪光课堂(精选6篇)

高效闪光课堂 篇1

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中,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教育作为教育学科中不可或缺的一科, 不但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德育教育一种特殊手段。前苏联音乐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于艺术, 特别是音乐, 道德内容是其灵魂, 是其存在的意义”。在音乐课堂中通过优美的音乐旋律, 鲜明的音乐形象, 生动的教学内容, 达到感染人、教育人的目的, 是音乐在德育教育中不可替代的特有的育人方式。努力引导学生初步感知生活的美好与幸福, 并树立为人类生活更美好而学习的远大理想。利用课堂主阵地, 抓好德育渗透。通过音乐教学及各项音乐活动, 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良好的音乐习惯, 树立报国的理想。通过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艺术, 开阔音乐视野。启迪智慧, 陶冶情操, 让学生从音乐中感受美、发现美、运用美的艺术, 去为人类创造更美的生活, 通过讨论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说身边的人, 谈身边的事, 把音乐融于生活, 把生活带入音乐气氛中, 让一切变得美好。

学校音乐课它不仅有审美功能、认识功能、娱乐功能, 更重要的是还有教育功能, “对学生的政治态度、伦理道德、意识品格等方面都会产生一定影响。从而激起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寓教于乐是实现音乐教育的主要形式和途径。”音乐教学是积极的情感和高尚道德情操的结合, 是构成良好学习音乐品德的重要因素。因此, 创设富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教育情景, 使学生在特设的音乐情景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 从而陶冶情操、修养品德, 既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又是品德培养的有效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学生实际, 拓展德育常规内容。社会在不断地发展, 时代在不断地进步, 德育工作的要求在不断地提高, 只有不断地优化德育常规内涵, 使之更具体, 更有时效性和可操作性, 才能使德育工作行之有效。根据学生心理, 研究常规落实方法。空洞的说教不会产生有效的道德教育效果, 对于中学生, 寓教于乐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因此, 我们在常规落实的措施上, 要站在学生的角度, 蹲下来看孩子, 采取合理有效、中学生感兴趣的方式, 在活动中训练, 在竞争中落实, 激发热情, 激励自治, 鼓励自信, 缓解焦虑。对于一个音乐教师来说, 能否经过努力引导学生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音乐学习气氛, 关系到能否为学生品德的培养创造一个健康的道德环境。优秀的作品能充分地发挥情景教育的功效, 对学生产生巨大而无形的“渗透性”影响, 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它的熏陶、感染和同化, 引起情感的共鸣, 不由自主地接受它, 从而达到“修身养性, 壮情炼志”的目的, 在这种良好的道德情景的陶冶下, 可以使学生具有明确的是非标准, 对来自各方面的影响, 能明辨是非美丑和善恶荣辱;同时, 这种良好的道德情景中有健康而公正的集体舆论, 对不良现象具有某种威慑作用。在这种健康舆论的陶冶下, 可以使学生的道德行为不断扩展与发扬光大, 使错误的道德行为受到谴责、抑制甚至消除, 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上好音乐课。密切联系社会、家庭, 开辟“大德育”的广阔天地。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配合, 因此, 德育工作必须密切和家庭、社会的联系, 积极推进“三结合”教育, 广开渠道, 努力营造“大德育”的氛围, 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 我仍需要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意识, 在本职岗位上, 落实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纪律观念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勤学自强的, 具有良好的思想、行为和学习素养的一代新人, 在与学生的交往中, 严格要求自己, 处处以身作则, 既重言教, 又重身传, 努力做学生修养品德的表率, 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的新时代的学生。

高效闪光课堂 篇2

师德修养,老生常谈的话题。身为英语教师,职业发展没有终点,良好的师德修养既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特殊使命,只有把提升师德修养看作是己任,才能享受其间的自信和乐趣,提升自我价值。

我认为,加强自我师德修养最直接的途径就是加强自身素养,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学高为师”,教师要教好学生,必须要有丰富的知识。鉴于此,就必须要学会积累、滋养、丰富自己的学识,重新构筑新形势下的师生关系。

在英语教学中,课堂教学氛围与效率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英语教师施教之初、贵在指导,英语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只在于会讲授英语知识,而更在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英语教学过程中来。英语教学是教与学的协同活动,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具有双边性,没有学生的积极地参与,即使教师的“独角戏”唱的再好,英语教学效率也提高不上去。因此,创设和谐、愉悦、充满求知欲的英语课堂教学氛围无疑是提高英语课堂效率的重要环节。而要做到这些,必须要有崇高的师德作为其必要的保证,即英语教师对学生的爱心、耐心和信心。

英语课堂上爱的渗透很多,比如爱家人、朋友,爱生命、动物等,只有爱才使这个世界如此美丽。师爱就是师德不竭的源泉。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对待学生更应该有爱心与宽容,允许孩子犯错,因为学生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纠正错误的过程。英语课堂上教师应创设充满爱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气氛,当教师用和蔼慈祥的目光注视全班,总是在鼓励学生时,孩子们就会感到自己是被重视的。在这样平等和谐的氛围下产生情感迁移,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言,乐其学。” 英语教师如果没有主动教学激情,就不会有学生的主动学习激情。所以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有对学生无限的爱心。因此,我觉得英语教师进入课堂,必须面带笑容、充满激情,始终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让学生感觉到你对英语、对学生的爱,以感染学生的情绪,唤起他们对英语的兴趣,激发学生上进、求知的激情,营造和谐、积极参与的氛围,使学生能高效的学习。

由于学生可塑性强,听觉敏锐,模仿能力强,优美的语音语调,流利的英语口语对学生感受语言和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流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要提升自我素养,养成良好的听说和阅读的习惯,如收听英语广播、收看英语节目、阅读英语报刊杂志、上网浏览英美国家网站进行阅读了解民族、历史、风俗、习惯等等。教育是需要智慧的,智慧来自于自身的信念和热情,来自知识的积累和经验的集结,来自不断的实践和探索。1

抓住一切机会学习,参加各类讲座,和同行讨论交流,取长补短。勇于开放课堂和自己的思想,并要时刻学会照镜子。

新课程改革让教师与学生走得更近,教学不再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为学生学会学习、持续发展打基础。教师的自我价值的体现来自于学生的愉悦学习和成功学习。就象苏格拉迪曾描述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就像 “朋友们的聚会”。朋友似的情感交流,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交织在一起,英语学习成了师生情感沟通的殿堂。教师与学生在感悟、体验、参与实践中共同提高和升华。

英语课堂上既有思维敏捷的学生,也有启而不发的学困生,教师应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英语教学中的耐心,需要教师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英语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学习中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探索思维过程本身,使自己能够更好的理解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现有学习能力出发去理解学生,特别是学困生,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我们只有不抛弃,不放弃那些出师不利的无名小花,用高尚的师魂和耐心去培育鲜艳的花朵,才能结出快乐的果实,我们才配得上红烛的光环,春蚕的称号。从而使学生能够接受老师、信任老师,提高英语课堂效率,主动发展。

鼓励成功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适当的表扬,是对学生的充分肯定,使其享受成功的喜悦。比如:学生较好地完成任务,教师可用Well done!Goood job!What a clever boy!等语言鼓励学生。即使学生不能较好的完成,也应给学生Have a try again.的机会。英语教师的语言千万不要太刻薄、不应带有挖苦性,否则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他们学习。英语教师课上要多说,“再试一试、再想一想、不要紧张等”鼓励性语言。有的教师认为,总说这些话,没有必要,那可是大错特错,因为这样可以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以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尽可能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多设计一些任务型活动,引导他们在任务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教学中,教师要有信心,把时间给学生,这样才能把自信传给学生,让学生都能主动、自信,心情愉悦的学习。最残酷的伤害是对一个人的自信心的伤害,而最大的帮助是给人自信心。不论学生有多差,我们都要鼓励他们,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可造之材,循循善诱,用爱的教育使丑小鸭变成展翅翱翔的白天鹅,不抛弃,不放弃,让信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总之,作为英语教师,只要我们用好爱心,耐心和信心,我相信一定会让师德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闪光,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效率。

让数学课堂充满智慧的闪光 篇3

关键词:数学课堂;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260-02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又能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从多方位、多角度去发挥自己的教育智慧。

一、巧妙设计新课导入,联系生活实际,促进知识迁移,激发学习兴趣

为了萌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识的求知欲,巧妙地设计新课导入,是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激发强烈求知欲望,启动认知的有力措施。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直观性思维为主,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引发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认知搭建桥梁。如在《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教学中,我设计这样两个问题:把100公顷土地平均分给沙湖村1至5组村民耕种公不公平?把土地平均分成5份,分别种上葱、姜、蒜、青菜、稻谷等合不合理?这些问题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他们熟知土地要根据人数多少来分,农作物要根据市场供需关系来播种才能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从而懂得了等分有时是不合理的,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新的分配方法,这样,自然就引出了“按比例分配”,“按比例分配”的内涵也不言而喻了。使他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就生活在充满数学信息的现实世界中的理念。这样教学,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能促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和思维去观察、认识和理解周围的事物,有效的促进知识的迁移。

二、灵活安排合作学习,加强自身体验,突破教学重难点

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学习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维、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与提高。所以,实际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学习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采用渐进式、启发性的设疑。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设计。对低、中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进程中来,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去归纳总结规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我让学生用不同长度的三条线段摆三角形。通过摆,使学生发现了问题:为什么有的三条线段能摆成三角形,而有的三条线段不能摆成三角形。这样创设的问题情境剌激了学生的思维,顺利突破本课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精心设计教学层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所教学生的学习基础、思维特点,设计层次分明的、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参与的各个学习进程中都能积极思考。例如可以采用《导学案》模式,让学生通过课前自学思考、课堂合作交流等方法去发现问题,自主寻找解决途径,获得规律和方法,促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能力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往往是通过做一定量的巩固练习来达到效果。所以,教师在讲授新课时需要精心地设计练习的层次,让学生通过练习顺利巩固掌握的重、难点。

1、复习性练习:讲新课前的这种练习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较强的针对性,是为学生学习新知识作铺垫的,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例如:在教分数除法时,可先复习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导入作铺垫。

2、基础性练习:学生运用到刚学习的新知识就能解决的一般难度的对应练习,使学生熟悉新知识和新方法的运用,为后续针对性强化练习打下基础。

3、针对性练习:新课后具有针对性的专项强化训练,是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性练习。例如,在分数应用题教学时,可通过确定谁是“单位1”,找对应分率、对应分量,填写关系式、画线段图等方法来分散教学难度,使学生顺利掌握重点突破难点。针对性训练也可以是教师根据课堂上学生完成基础性练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错误,在课堂上动态生成的修补漏洞式的强化训练。

4、操作性练习:通过摆、数、画、剪、拼等操作,使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中来,学自己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这样既能锻炼学生动手的操作能力,有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例如,在教学“认识圆”时,可以通过学生动手把圆对折的方式去直观地感受、认识圆心、直径和半径。

四、注重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促进数学思维发展,提升学生智力水平

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会做”,还要关注学生是否“会说”。在体验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数学知识准确地表达出来。如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学生通过观察几组算式,概括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同时缩小相同倍数,商不变”这一规律,这时可出示6÷2=(6×0)÷(2×0)=3这一式子让学生判断对错。学生很快发现2×0=0,而除数不能为零,原来总结的规律不严密,应补充条件“零除外”才完善。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要多鼓励、多引导、切忌剥夺不善表达学生发言的权利,要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智慧去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见解。

五、善用多元评价,树立学生自信,激发积极参与的情感

在评价学生的时候,教师需要针对优秀生和学困生实施差异性评价。正如成年人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支持一样,学生也需要得到老师的理解与肯定。好学生不是打骂出来的,而是夸出来的。对优秀生应该提出更严格更高的要求,而对学困生则要因应他们的个体情况适当调低预期目标,及时发掘其闪光点加以表扬。甚至要创造机会表扬他们,树立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发其主动学习的动力。多一把衡量的尺子或许就多了一批好学生。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发言,我们教师要多鼓励、多引导、切忌剥夺不善表达学生发言的权利,要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动口表达。要满怀爱心,多用鼓励的目光,发展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学生。用爱的评价来唤醒学生对老师的爱,对学习的爱。亲其师而信其言。通过对学习过程,学习态度、情感和创造力,学习结果等多维度的评价,激励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了学生可持续发展。

让生命在课堂中闪光 篇4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生活的重要部分, 但是我们决不能让课堂流于生活的肤浅与琐屑。教师有责任让学生处于生活的快乐和成长的启迪中, 所以我们一定得让承载着我们自己和学生本人重要时间和空间的课堂闪耀出生命的光芒。

一.有生命的课堂一定是把“自主”还给学生的课堂

生命的价值之一在于, 它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要达到独立自主, 有个体思考与个体能力的过程。我们只有把关乎学生生命成长的课堂还给学生, 让课堂成为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主阵地, 我们的课堂才是贴近生命本质的。

课堂自主最关键之处就是要敢于把时间还给学生, 使学生有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山市》一课, 可以先用两分钟与学生聊一聊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接着让学生自己解决三个问题:1、如果有利于背诵, 课文要分几个部分好?2、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翻译与重点词句。3、与节选的一段沈括的《海市蜃楼》比较, 看看有哪些不同之处。老师可用四到五分钟时间回答学生的疑问, 补充第三个问题的总结。学生在这样过程中的所得远比你直接告诉他或在他没思考成熟的时候就挤牙膏似地把答案从学生嘴里用追问的方式抠出来要更牢固。

如果老师用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自我消化的过程, 实际上就是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力, 这样的课堂哪能称得上是富有生命力的课堂呢?

二.有生命的课堂一定是全体学生参与的课堂

每位学生都有权力在自己的课堂上获取应有的学习机会。长期以来, 那种看似在引导学生思考, 实质上仍然以老师灌输为主的问答式的教学, 形式单一, 学生活动多局限于几个回答问题积极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形式就能保证在小组范围内每位学生的参与, 并且能力强的学生带动基础差的学生,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评价功能。

比如上《秋天》一课, 共设计有四个板块:朗诵, 给每小节拟小标题, 品析每小节中的一个关键词体会诗的意境, 创作一首关于秋天的诗。学生先在小组内自学、讨论解决。然后小组分工:一人朗诵, 一人拟标题, 三人评点关键词, 一人诗歌创作。成果展示时以板块为单位, 由各小组承担相应任务的学生在一起依次宣讲, 回答大家的质疑、接受大家的点评。这样下来, 保证每人至少有效活动一次。这样的课堂设计比传统的课堂更人性化、更高效。它扶助能力弱者, 提升能力强者, 关注每位个体, 真正体现了生命的平等与人文关怀。

三.有生命的课堂一定是充满教师智慧的课堂

把时间还给学生, 让学生自主学习并非指教师不作为, 恰恰相反, 在课堂的设计与掌控上, 教师要更具智慧, 真正发挥本该有的作用。

教师的智慧要体现在主线清晰、层层深入的课堂流程设计上。比如《在山的那边》的课堂设计就可以围绕一个话题“山与海”。先让学生自己揣摩, 朗读课文体会“山与海”的含义, 以此理解整首诗的意思;再让学生自己比较朗读英国诗人斯特朗写的一首诗《憧憬》, 这首诗是用较直白的语言表达了与《在山的那边》同样的主题, 学生能直观地体会到“山与海”的形象含义, 以及它给诗文所带来的更美的韵味;最后让学生讨论九叶派诗人陈敬容写的《山与海》诗中“山与海”的另外的含义。这样围绕一根主线, 层递设计教学环节, 从培养学生能力角度出发, 尽量为学生多开几扇感知书本之外的窗, 不但砥励了学生的思维, 同时也是在丰富学生的生命历程。

教师的智慧还可以体现在课堂活动的多样化导演上。如果说课堂的思维深度来自环节的层层递进、教师恰到好处把握结点的设疑上, 那么课堂的活泼生动则有赖于教师课堂活动的设计上。让学生用歌曲、自创诗歌、绘画就更能抒发对春的赞美之情;现场演绎天气预报, 就很好地让学生转述《看云识天气》中云、云的光彩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文章的脉络也一目了然。用学生感兴趣的形式来呈现教学内容, 学生就能真正感受到课堂的精彩与快乐了。

让“游戏”在英语课堂中闪光 篇5

【关键词】英语 兴趣 精彩

兴趣是学习一切知识的动力。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游戏是一种很好的催化剂,游戏教学十分受学生的欢迎。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运用游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语言,掌握语言,动用语言,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这是每一位教师心中所追求的理想课堂。

于是,游戏(game)这个词便频频出现在各本教案中,游戏的设置也是花样百出,新鲜不断。但是,随着英语教学的深入开展,游戏相对于刚开始使用于教学的那股新鲜劲已成过去式,大有“英雄末路”之感。许多老师对所能够使用于教学的游戏已是“黔驴技穷”了。甚至出现这堂课所使用与教学的游戏上节课刚刚用过,以至学生反感大叫“早玩过了,还玩,没劲”。面对着这一问题,许多教师上课也就慢慢的离开了游戏,课堂上很少或不用游戏来参与教学,正大光明的理由是:学生不玩,用了是浪费时间,干脆就past。正因如此,使学生对英语的兴趣锐减,开始不喜欢甚至讨厌起英语了,不再有那股热情去开口说“good morning……"。

那么,既然学生都想玩“游戏”,想从玩中学到东西,教师有理由不让学生“玩”得轻松一点吗?那如何才能让学生学得轻松一点呢?真正从玩中学呢?喜欢我们的游戏,喜欢上我们的课呢?

首先,备好游戏。学生长大了,学习经验多了,一些常见的游戏已经玩烂了,如果上课时还出现诸如“开火车”、“接龙”之类的游戏,对于初中生已经不再是什么游戏,他们对于这类游戏的规则已是滚瓜烂熟了,当然提不起兴致来玩,毫不犹豫说“NO!"了,更不用说玩了。所以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先准备好游戏,这节课的游戏要怎么进行才是最精彩,游戏要怎么设置才能调动学生的兴致。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中就要先备好这节课的游戏,先设计游戏规则,准备好游戏的道具,并且要备好学生,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准备游戏。只有让游戏适合学生,学生才会玩好游戏,从游戏中学到东西

其次,善用游戏。游戏是针对课而备,而非漫无目的的让学生玩,千万不要一堂课热热闹闹的上下来,学生却所学无几。英语游戏是为了提高教学而设,是为了提供英语会话环境而设。如果背离了这些,一堂课的游戏设置得再好,充其量也只是让学生放松一下。那么,教师辛辛苦苦设置的游戏只是为了放松精神的话,岂不耗时费力,还不如唱首歌来得轻松。善用游戏就是要善于发现、善于应用。发现学生喜欢什么方式的游戏,就将其应用到教学中来。

最后,活用游戏。曾经在一堂课上,我正要玩一个“拿卡片猜单词”的游戏,刚说出来要玩,学生就有意见了,说很无聊,已经玩腻了,反正就是不玩。这时,我马上改口说:这次游戏跟以前不一样的,这次呢?我们让拿卡片的同学嘴巴要动,但不能发出声,另一位同学单凭嘴型了来猜单词,好吗?由于规则新鲜,学生马上活跃起来了。

又如:在教学方位介词on, in front of,behind,turn left/right 时,让学生几人一组传递玩具,同时根据传递方向的不同,运用不同的方位词,边说边做,从而达到听说的效果,掌握这些方位介词。

可见,要提升游戏的价值还是要看教师。其实教师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许多内容都可以设计成有趣的游戏来进行教学。适当地穿插些游戏会让教学过程增色不少。根据教学内容,在课堂上随时换汤换药,才能使游戏在课堂上发辉光芒,给学生一个英语的快乐环境。

在“游戏”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游戏中,应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有效地活动。

2.游戏应面向全体学生。游戏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得让大部分学生者有机会参加,以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3. 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时机。游戏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何时选用要根据教学要求,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通过“游戏”使学生一下子集中注意,精神振奋,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让古人的智慧在课堂上闪光 篇6

关键词:学法指导;培养;自主;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1-027-02

一、走进文本,潜心研读——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晏子使楚》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10册的11课,是第三组课文的第二篇,本组课文的学习重点是感受语言的魅力,积累语言。作为一个历史故事,《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为了显示威风,三次侮辱晏子,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已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但是,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着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对晏子说的话,理解上会有困难。

2、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对学生年龄特点的估计,以及对编者编排意图的解读,本课的教学确立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重点词语,了解晏子和楚王的三次交锋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晏子说的话,感受语言的魅力,积累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品悟表达智勇,在读中升华爱国情感。

3、教学重点、难点

对于以上的教学目标,重点是感受语言的魅力,积累语言,难点是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要注意理解晏子话中含着的意思。

4、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为此,在本课的教学中,应采用以读为本,以生为本,紧扣语言文字,读读议议,品读揣摩,充分展示学习语言的过程。

二、以人为本,关注学生——说教法

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本篇课文,我将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

1、电教法:课前制作好简单实用的课件,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展示句段,丰富课堂,促进教学。

2诵读法:教学中将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读中感悟晏子,读中升华情感。

3、综合实践法: 课前搜集资料,课中练笔实践,课后阅读延伸,让能力训练贯穿始终。

4、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围绕“三次交锋”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交流 ,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三、优化组合,营造和谐——说学法

1、学生学业基础分析

首先对学生学业基础做一个简单的分析:五年级的学生,阅读已有一定的水平,对历史性故事的文章往往比较有兴趣,但大多只注意精彩的故事情节,忽略了对精美词句的品读积累。

2、学习方法

(1)质疑与探究。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力的培养离不开质疑、探究。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侮辱——反驳”进行质疑提问,让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2)朗读与讨论:对晏子和楚王的对话,要让学生反复的朗读,在读中去感悟和发现,通过讨论交流,让语言的魅力在读读议议中充分展现。

四、以读为本,生动课堂——说程序

母语学习重感悟、重体验,教师应当引领学生与语言文字充分“接触”,反复品读,形成独特的阅读感受。带着这样的理念,本篇课文的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落实字词,了解故事背景,将课文读通读顺。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如下。

具体从“对比引入”“整体感知”“重点感悟”“拓展延伸”四个板块来展开。

1、古今对比,引入课文:

(出示课件)播放邓小平访美的专题片

引导学生感受美国迎接邓小平的盛大欢迎场面。对于这次出访,邓小平用他的智慧和勇气征服了美国。

再通过两个小个子政治家晏子和邓小平的对比引出课文,同样是出访,迎接邓小平的是一连串的鲜花,掌声,宴会,而迎接晏子的是什么呢?

2、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1)在第一节课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浏览课文,找出故事的结局。

“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2)学生初步谈人物感受。教师提炼板书(智 勇)

3、品析句子,重点感悟

对于晏子和楚王的三次交锋,采取重点指导、半扶半放、放手自学的方式教学:(1)对第一次交锋的学习进行重点指导。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步骤是:找出第一次交锋的语句,先自己独立阅读,再小组讨论交流。(出示课件 )学习要求:①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②晏子遇到如此不礼貌的让他钻狗洞的“接待”,他心里是怎么想的?接着又是怎么说的?紧接着晏子又是怎么做的?③你认为晏子说的哪句话,是话中有话,最厉害?为什么?④你知道楚王听了又是怎么想? 怎么做的?楚王是心甘情愿的吗?你是从哪里看出?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再通过交流反馈,抓住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依然从容地与楚王进行反驳的动力是要维护国家的尊严,结合邓小平访美时热烈的欢迎场面,层层推进,得出“楚国是狗国”的结论,让学生初步感受晏子语言的魅力!教师第一次小结:正是这超人的智慧和无畏的勇气,所以(课件出示“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

(2)第二次交锋,则采取放手让学生合作学习、自主研读的方法。让学生划出楚王讽刺、侮辱晏子的句子,以及晏子反驳楚王的语言。(出示课件)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语句练习感情朗读,并尝试自行理解重点句“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了。”的含义。接着引导学生欣赏好句,积累语言:(出示课件)“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脚碰脚。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

并穿插进行两项能力训练——(出示课件)“齐之临淄三百闾,联袂成阴,挥汗如雨,摩肩接踵而在,何谓无人?”一是结合晏子说的原话让学生在课文的句子中找出三个成语的意思,进行读写训练。这也是对前一篇《杨氏之子》的文言文学习的延伸。

(出示课件)

二是围绕第二次交锋的过程,安排学生扮演晏子和楚王,分角色朗读,并且教师也参与其中的角色扮演,做到师生互动,营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晏子语言的魅力!教师第二次小结:同样是因为超人的智慧和无畏的勇气,所以(课件出示“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

(3)第三次交锋,可采取学生自读、自悟的方法,来训练学生掌握学法,培养阅读、理解、欣赏能力。然后再让学生提出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展开讨论理解,悟出晏子的话中的意思,让学生充分感受晏子语言的魅力!

教师第三次小结:还是因为超人的智慧和无畏的勇气,所以课件出示“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

4、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升华情感在晏子的智慧,勇气的背后,你还发现了什么?(爱国之心)(课件出示) 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

楚王不敢不尊重齐国

(2)生成语言(课件出示古文)通过老师朗诵齐王说的一段话,在古筝曲中,让学生将自己要对晏子表达的语言写下来。 学生学习了课文之后,对晏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孕育语言、生成语言,将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

(3)培养能力

向同学们推荐课外读本《晏子春秋》(出示课件)。

这样的安排,是将本组课文的综合性学习落到实处,与本组“回顾。拓展”中的“展示台”相配合,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积累精彩的语言。

五、提领而顿,百毛皆顺——说板书

晏子使楚

爱国

智 勇

这样的板书设计就是文章教学重难点的缩影,全文的教学由品悟智勇到升华情感,简洁清楚,学生一目了然。

上一篇:《圣经》阅读下一篇:农业观光型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