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教育工程

2024-08-02

闪光教育工程(精选8篇)

闪光教育工程 篇1

作为一个班集体, 以学校倡导“闪光教育工程”为指导, 自觉地强化班级德育工作, 优化育人环境, 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也是我班级管理的思想基础。

一、强化思想政治工作, 夯实“闪光教育工程”思想基础

我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为了长期有效地发挥“闪光教育工程”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我一直将思想教育渗透到课堂, 贯彻于平时的教学中。对于每一次班会课, 我都要认真准备, 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 充分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以活生生的事实, 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发挥班级文化建设的德育效能, 创设优美和谐的“闪光教育”环境

为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实现班级文化的德育效能。首先, 我把班级的卫生工作作为班级文明, 作为体现闪光点的第一步。大幅漂亮的全国地图和世界地图, 让学生胸怀祖国、放眼全球。得体醒目的标语布置, 让每个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我校为每个班级配置多媒体设备等设施, 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提供了条件。每天的校园广播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节目之一。我要求班委会及校“默声”报社协会的成员, 及时观察班上的好人好事, 让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得以彰显, 使我班的“闪光教育工程”规范化。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 开展特色教育, 培养、延伸、扩大学生的闪光点

我班的德育工作十分重视学生的多面教育, 广泛开展有益活动, 塑造新时代的接班人。如“学雷锋、树新风”活动的开展, 班委员组织学生上街扫地等, 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 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

四、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和谐统一, 营造大德育环境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联系, 形成合力, 积极营造大德育环境。

这些年以来, 我坚持每学年对每一个学生进行一次家访或电访, 每学年一次家长会, 认真组织, 积极准备, 座谈会气氛和谐, 效果明显。通过这些活动, 形成了学校工作家长支持, 家长困惑学校帮助的良好局面。

构建班级“闪光教育工程”, 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 充实了我校的闪光教育内容, 拓展了“闪光教育”的渠道, 完善了我校“闪光教育”的体系!

摘要:班级的闪光教育是学校“闪光教育”的一部分, 充分挖掘学生闪光点, 挖掘学生的潜能, 促使其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

关键词:闪光教育工程,和谐育人环境,闪光点

闪光教育工程 篇2

教师是园丁,教师是路标,教师是摆渡人,这是对教师传道育人精神的赞美。教师的劳动是培育出精神高尚的人,教师的职业是影响人一生的职业,教师的教诲是照亮人心灵中永远的指路灯!这是人们对教师的评价,也是教师在社会中地位的肯定。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如何才能不负重望,无愧于人民教师的称号,进而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呢?一直以来我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5月11日,我有幸得到校领导的委派,参加了在铁岭举办的“全国中小学德育管理创新与新时期智慧型班主任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在听了李晓凡老师的报告后,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那就是内化师德。

首先介绍一下李老师:

李晓凡,女,党员,高级讲师,曾任哈尔滨市卫生学校副校长,兼任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联合会理事,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家庭教育报告团成员。

1989年-2003年连续被评为省、市级优秀家长、优秀家长标兵、家庭教育辛勤园丁、家庭教育先进个人及先进工作者。

1996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家长。

2000年被评为全国“十大杰出母亲”提名奖。

2003年被评为黑龙江省首届“十大杰出母亲”。

2002年受聘于全国更新家庭教育报告团成员、全国家庭教育学会讲师团成员、全国少先队志愿辅导员。

近几年来,曾在三十余家报纸、杂志发表文章,曾在中央电视台等十余家电视台做专访节目,先后在北京景山学校等全国各地做报告400余场,直接听众达100余万人。

不说话时的李老师,真的就像是她的名字一样,是一个平凡的妇人,微胖的身材、不时髦的穿着。但是她一开始讲话,强大的气场立即震撼了在场的每一名听众!妙语的叙述、精辟的讲解、生动的例子、丰富的肢体语言示范……这一切都深深感动了我——感动于李老师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奉献!感动于李老师对学生无私的宽容与热爱!感动于李老师教育管理的艺术性!感动于李老师30年如一日的专业成长之路!感动于李老师面对痛苦、失落与打击,勇于面对生活越挫越勇的坚强精神!感动于李老师微笑地对待生活的态度!……

李老师的讲座从视频《母亲》开始,没有任何解说与文字,从怀抱婴儿的年轻妈妈,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亲,一个个熟悉鲜活的妈妈形象在歌曲《母亲》的伴随下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每个听众都满含热泪静静地聆听着,欣赏着,思考着李老师留给我们的问题:这是教育吗?

母亲的爱是浅显的、感性的爱,这种爱不能取代教育;而老师的爱应该是深沉的、理性的、完整的爱。

爱是教育最核心的内容,师者,必备大爱之心。

一个老师,要有高尚的师德,只有大德,才有大爱,才能有大善的行为。内化师德,就是教师自己形成一套适应学生成长,又能快乐工作的过程。李老师讲道,内化师德,要注重“三力合一”,即“内在有张力,潜在有魅力,外在有活力”。

所谓张力,就是你对你别人的宽容度和接纳度;别人对你的信任感和释放感。张力内显,是教师对于学生成长理念的确立。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使学生“成长”而非“成才”,学生在不断地“犯错误”、“改错误”的过程中逐渐改正低级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的观念是与教育规律相悖的。张力外显,是教师的理性宽容。具体表现为赏识有度和批评得法。赏识有度,是指学生身上的优点,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被老师挖掘出来了。老师对学生的表扬要深刻,不要简单地用“你真好!”“你真棒!”这样的语句,不妨试试用“你是一个顾全大局的学生!”“你是一个懂得尊重老师的学生!”等比较有深度的表扬。批评得法,是指对学生的批评能被学生接受,如果不接受,这种批评就失败了。批评学生要注意不当众批评;一定会用善意的肢体语言;要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不要发动群众批评;对学生的缺点要合并同类项;批评学生时多用中性语言,少用刀刀见血的语言。

李老师说,教师应该具备这样的内功:追求人性完美是内化师德之本;形成个性优化是内化师德之源;力求厚德懿行是内化师德之美。张力是拉不断的,教育无边际,内心的张力亦是无边无际的。每位学生都是可爱的。不论是优生,还是后进生,甚至是顽劣不化的学生,都是可爱的,都是独一无二,不可代替的,我们要学会容纳每个孩子的个性,并学会顺性而育。“十个手指有长短”,同在一个班上课,学生就会参差不齐。作为老师的我们,重要的是发挥每个人的长处,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促进集体中的每位成员幸福、和谐成长。

作为老师要不断追求道德的“上线”,不能仅仅稳住“下线”,绝不能突破“底线”。我们老师很难成为物质上的富有者,但应努力成为精神上的富有者,应从学生发来的祝福卡片、祝贺短信、路上问好中感到荣光与幸福。我们要时刻用“鞭策自己,心策他人”八个字来警醒自己,用心与学生沟通与交流,学会心灵换位,努力使成为魅力教师。

教师的魅力从何而来?李老师认为是魅力的源泉是“提高素质,更新观念,完善自我”。如何修养自己,激发潜在的魅力呢?李老师认为有三个基本办法:健康的心理是内化师德的基石;健康的人格是内化师德的灵魂;提升人师的境界是内化师德的目标。健康的心理是内化师

德的基石,我们要学会把快乐的人生传递给学生,学会给学生的心理发展留有空间,学会放飞学生的理想与心灵。给他们健全的人格,让人格教育注入内化师德的灵魂。教师必须具有能够完善人格的素质。这种素质体现在追求人性的完美。只有我们不断的追求人性完美,才能从内心深处完善自我。教师的人格魅力表现在用心、用情、用智慧去做人、做事、做学问。从而提升人师的境界,达到内化师德的目标。形成教师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真真正正的成为人师,成为一本非常生动、丰富、深刻的教科书。达到“不教之教”的境界,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心贴心交流。追求真、善、美是人类的至高境界。教师的工作魅力体现在:用心做人;用情做事;用智慧做学问。教师的生活魅力在于把自己人生中应该扮演的角色都演好:为师——爱生无需由;为友——忠诚无需报;为妻——贤良无需偿;为母——奉范无需教;为父——博爱无需孝。

活力是通过内化而产生多种能力;活力需要张力与潜力作铺垫。孩子们没有悦纳你的教育思想和行为,意味着你的教育是失败的。如何实现“自我超越”?李老师认为应做到三方面,即建立起超越自然,又溶于自然的完美人生;不断地学习,掌握超前的现代教育理念;具有广博的知识,成为能力型人格教师。在终身学习时代,我们老师的学习应该是有准备的、主动的、自觉的、有个性的。学校对学习的“逼势”不能过紧,但又不能放任自由,重在创设宽松、向上、真诚、互动、和谐的学习型氛围。

内化师德的终极目标是:以美养德,德美并重;以才养德,德才并重;以智养德,德智并重。

最后李老师用一句话总结自己的报告: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

听了李老师的报告后,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拥有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心态的教师对于学生的成长过程是多么的重要啊!比如,对于学校分配的工作和任务,以前我也曾有过抱怨和抵触,但是随着自己不断成熟,尤其是当了班主任,成为六十多名学生的管理者之后,我认识到老师的一言一行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在接受任务的时候,我总会问自己两个问题:这件事我能不做吗?与其满腹牢骚,是不是积极乐观更能让我又快又好地完成工作?在回答完自己的提问之后,我总能正确调整自己的心态,欣然接受学校的各项安排,在我积极地正向引导下,学生也不再有怨言,现在我带的一年十一班,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表现都很出色,得到了领导和老师们的肯定。

触及我心灵的另外一点是赏识有度与批评得法。在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由于自己年龄小,总怕管不住学生,于是学生的每一个小错误,在我这里都会被放大,遇到稍有顶嘴的学生,我更是发挥自己口齿伶俐的优势,把他批得体无完肤。我教的第一届学生,物理成绩非常优异,学生们都很怕我,但是这种单纯的“害怕”,只是在与我交过手后不敢再招惹我,并不是从心底的接受与认可,我感到学生的心离自己很远。于是,在对待第二届学生时,我逐渐改变了自己的做法,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尤其是在我做了妈妈之后,对待学生的错误,我变得更加宽容,不再揪住不放,结果不但没有出现“管不住学生”的情况,相反,学生的心离我更近了,直到现在为止,我教的第二届学生,虽然我只是他们的科任老师,很多学生还是会在过节的时候给我发短信、打电话或者来看我。去年6月我刚送走了第三届学生,这届学生在高二的时候,我接替由于身体原因需要休息的贾凤娇老师,成为他们的班主任。站在不同的位置看问题的角度自然不同。当了班主任以后,我更加全面、客观、理性地对待学生的缺点和错误,正确引导他们改正错误,使学生真正地信任我。我和学生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融洽,班级工作也逐渐得心应手。毕业之后的寒假,班里有三十多人先后到学校或家里看我,在和学生的交流中,我越来越感觉到,真正在学生心里留下深刻记忆的,并不是老师的课讲得多精彩,而是老师一句不经意的关心或一句善意的提醒。在对待学生的错误上,宽容和理性是法宝,换位思考是秘诀。随着自己不断成熟,相信在这个问题上我也会处理得越来越好。

李晓凡老师的报告让我受益匪浅,很多观点都在我心底引起强烈共鸣,因为报告的根本思想与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不谋而合。我校提倡“以人为本,为学生一生幸福打基础”,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更注重“成人”,而非“成才”,这完全符合时代要求,也适应我校实际情况。这说明我们的校领导具有专家级的教育理念,相信在校领导的正确指挥下,我们二高中也会越来越好!

最后,再次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学为所用,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争取为学校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让师德在教育中闪光

——听李晓凡老师报告有感

闪光教育工程 篇3

王伟勇, 男, 1966年8月出生。1990年7月杭州师范学院历史系毕业, 同年到浙江省新昌县鼓山中学工作;1999年8月至今在浙江省新昌中学工作, 2004年10月起任党总支书记兼校长。曾先后获得首届新昌县教育功臣、绍兴市十大杰出青年、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等光荣称号, 获浙江省第22届“春蚕奖”, 系浙江省党代表、绍兴市人大代表、新昌县人大常委会在任常委。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2006年以来, 主持了两个国家级课题、五个省级课题、四个绍兴市级课题的研究, 其中有一项成果获国家级优秀成果奖, 两项成果获省级一等奖, 两项成果获绍兴市级一等奖;学术专著《幸福在追求真善美的路上》由浙江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记者王校长, 您好!新昌中学的创新教育久负盛名, 学生的发明作品之多、获奖档次之高, 在全国范围内来看, 都堪称一个传奇。能取得这样的辉煌, 我想创新的理念一定渗透在新昌中学学校文化的精神内核中。学校另一项享誉全国的工作———德育, 其实施过程一定也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

王伟勇是的。我校一直把德育工作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从1995年开始, 我们就实施了“在新世纪闪光”教育工程, 并在不断深化、创新的过程中持续到现在。

记者“在新世纪闪光”教育工程, 一定有其独特的内涵、具体的所指。请您具体谈谈“在新世纪闪光”教育工程的内涵及其实施的背景。

王伟勇“在新世纪闪光”教育工程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三热爱”“六学会”, “三热爱”即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六学会”即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适应、学会管理、学会审美。

20世纪末期, 我们国家经过近20年的改革开放, 社会正处在转型前期, 学校教育面临严峻考验, 当时的在校学生进入21世纪后正是我们国家和社会最有活力的中坚力量, 人民富裕、国家兴旺的重任, 将历史地落在他们身上。面对艰巨而又光荣的使命, 学校教育有责任、有义务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良好的心理素质、科学的学习方法、优良的道德品格、积极的创造才能、高雅的审美情趣。为使他们在中学阶段就具备在21世纪生存、创业的素质和才能, 新昌中学在县委宣传部和教育局的支持下, 推出了“在新世纪闪光”这一教育工程。

记者从1995年至今, 在近二十年的时间中, “在新世纪闪光”教育工程实施应该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吧?

王伟勇是的。我们一直在深化、细化这一教育工程, 并在实施过程中坚守德育灵魂、坚信育人为首、执着教学为本、致力弘扬特色。

工程的实施, 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95年到2000年, 这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是“典型引路”。我们主要通过树立师生各类典型, 用身边的优秀师生来带领学生学会做人、勤奋学习、大胆创造, 明确了“让每个学生走向成功”的办学理念, 提炼形成了“三比三不比”的校训 (不比阔气比志气、不比聪明比勤奋、不比基础比进步) , 使学校的创造发明独占鳌头, 学科竞赛异军突起。1997年, 王国春同学夺得浙江省高考理科状元, 2000年, 学校获得“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第二阶段是2001年到2005年, 这一阶段的工作重心是“调整充实”。经过专家指导, 我们在原来“五学会”的基础上, 增加了“学会审美”这一内涵, 教育学生大胆展示新中学子仪态优雅、谈吐儒雅、举止文雅、情趣高雅的良好形象。2005年, 学校获得首批“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第三阶段是2006到2011年, 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是“主题深化”。我们每年围绕一个教育主题, 设计十多个教育专题, 实施德育工作, 如2006年的“与文明同行”、2008年的“理想·信念·荣耀”、2009年的“祖国在心中”、2010年的“信仰的力量”、2011年的“爱·阳光·希望”、2013年的“唤醒·发现·追寻”、2014年的“倾听·追问·引领”, 等等。

第四阶段是始于2012年, 目前正在进行中, 主要工作是“课程开发”。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 学校对“在新世纪闪光”德育工程进行校本化课程开发, 现在已经有了初步的架构,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就可以形成一门全新的校本德育课程, 进入课堂。

记者每年推出一个教育主题, 不同主题连起来, 就能实现德育工作的系列化。请您具体谈谈是怎样围绕不同的主题开展工作的。

王伟勇具体而言, 我们用“主题+系列专题”的形式开展工作。每一年教育主题的确定, 我们都非常慎重。主题的确定, 须结合当时国际国内形势和学校实际, 并在反复论证后于元旦迎新文艺会演中亮相。如2006年的教育主题“与文明同行”, 是根据学校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后, 为巩固提升师生文明素质、发挥“全国文明单位”应起的示范辐射作用而设定的;又如2009年, 是共和国诞生60周年, 党和国家势必会有一系列重大庆祝和教育活动, 我们提前审视, 提早实施, 提出了“祖国在心中”的教育主题, 这一主题与教育部在4月份提出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教育主题基本吻合。

教育主题确定后, 我们还要加以细化:围绕主题, 配以十多个教育专题, 各专题循序渐进, 形成系列。如“祖国在心中”教育主题下设“为了祖国繁荣富强的明天”“让家乡变得更加美丽富饶”“像优秀校友那样”“塑造完美的自我”“学习, 人生永恒的主题”“创造, 永远年轻的旋律”等十个专题, 通过各种载体, 不断强化学生爱国、爱家乡、爱母校的情感。

记者我拜读过您的《兢兢以强:新昌中学学校文化的精神内核》一文。在文中, 您认为“兢兢以强”正好浓缩了新昌中学八十多年来形成的学校文化精神。而在“在新世纪闪光”德育工程的实施过程中, 2012年的主题又是“兢兢以强”。我想“兢兢以强”的精神也正是新昌中学德育工作不断创新的内驱力。

王伟勇是的。我们把“兢兢以强”所包含的丰富内涵, 诠释为我们新中人所具有的六种意识。

一是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新昌中学的发展已站在很高的起点, 这不仅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压力, 而且是让学校再上一层楼的精神负荷。另外, 新世纪的教育正呈现出改革不断深化、竞争日益加剧的趋势, 学生及家长对学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承受以上多方面的压力, 我们要不断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此我们居安思危, 如履薄冰, 顶着压力, 以常人难以想象的热情和精力投身教育教学工作中。

二是负重奋进的责任意识。教育要为学生的和谐、幸福地成长奠定一个广泛而坚实的基础。因此, 作为一所在教育界有一定影响的学校, 新昌中学不仅要对学生的分数、升学负责, 更要对学生的终身发展、终极幸福和生命质量负责, 而决不能以种种不利因素为由放弃进取。也正由于此, 我们新昌中学教师所肩负的责任, 可以说重于泰山。

三是协作共进的团队意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 广大教师摒弃“文人相轻”“同行是冤家”的陋习, 积极推行“集体备课”制度, 分工协作, 群策群力, 努力为学生提供一流的课堂;新老教师之间推行“师徒结拜”活动, 师父以一流的敬业精神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为徒弟立下典范, 徒弟用先进的教学理念、蓬勃的生机活力感染师傅;不同学科之间的教师以班级为单位重视“教学大合唱”, 在班主任的牵头下, 各任课教师定期共同协商, 为每个学生的综合发展铺路, 为每个学生走向成功奠基。

四是求真务实的实干意识。我们在平时对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渗透“求真务实”的思想。如“求真善美, 做幸福人”的主题校园文化, 鼓励学生做人求善, 做事求真, 人生求美;又如在“三比三不比”校训指引下, 大兴勤学之风, 教育学生用切切实实的刻苦学习去换取优秀的成绩, 用务实的作风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探求真知。

五是改革创新的时代意识。学校通过创设多种活动载体, 开展各种活动, 让寓于每个活动中的育人理念悄然转变成学校文化, 以“润物无声”的方式, 浸润学生灵魂, 打磨学生气质, 影响学生行为, 为学生和谐、幸福地成长导航。

六是勇立潮头的使命意识。学校虽然吸纳了全县最优秀的高中学生, 但教师们却不满足于培养全县最好的学生, 他们在“勇立潮头, 敢为人先”精神的激励下, 最终培养出了全市乃至全省最优秀的学生。同时, 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也为了向社会呈献一幅更新、更灿烂的教育图景, 我们全体新中人始终把勇立潮头当作人生使命, 当作奋斗目标, 永不满足昨天的成绩, 永不放松今天的努力。

世间万事万物都遵循“舍得”之规律, 有“舍”才有“得”。正是因为具有这种种意识, 我们在开展德育工作中才能不断舍去、不断创新。

记者最后, 请您对“在新世纪闪光”德育工程的实施作一简要总结, 并谈谈今后对这项工作的设想。

王伟勇现在看来, 这一工程的实施, 使学校德育工作实现了由“为了在校几年”向“为了学生一生”转轨, 由“零打碎敲、临时突击”向“系统有序、长期持久”转轨, 由“一手软一手硬”向“软件硬抓、虚功实做”转轨, 形成了“人人是德育工作者, 处处是德育阵地, 事事有德育功能”的德育工作氛围, 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具有前瞻性, 也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它一直引领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走在全省前列。

但是, 受我省教育改革的快速推进、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信息传播途径的多样化、社会转型期带来的阵痛等影响, “在新世纪闪光”教育工程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教育资源、教育手段等需要不断创新, 这对我们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远程教育手段营造“闪光”课堂 篇4

一、远程教育的运用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远程教育资源利用声、形、色等多种渠道, 把书面的东西转化为学生直观的知识, 大大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在欢快、愉悦、充满活力的情趣中获取知识。如教学《颐和园》一课时, 我运用FLASH课件演示, 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走进了颐和园, 游览了三大殿、后三宫、长廊、万寿山、八角宝塔、昆明湖、御花园和景山。通过课件演示, 唤起学生探究的愿望, 诱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

二、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随意性大, 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远程教育资源因其独有的特点, 不同于我们常规的学习资源, 它运用方便。在感知、理解、巩固及应用语文知识的各个阶段都可采用, 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认知结构的建立。不仅教给学生语文知识, 而且还可以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为学生探究新的知识插上了翅膀, 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又培养了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如此丰富的资源, 如何向学生提供才能产生最好的效果呢? 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以其特有的大容量储存、高速度传输等特点, 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凭借。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 创设一个学习语文的新时空, 使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容更广泛, 方式更多样。远程教育在语文学习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首先, 运用远程教育手段, 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记得在教学《桂林山水甲天下》一课时, 学生问我: “老师, 桂林山水那么美, 到底有多美呢?”“老师,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到桂林看一看啊”, 学生的向往激发了我, 课后我从远程教育资源上下载了桂林山水影片, 播放给学生们观看, 然后我引导学生对照课文, 把自己看到的视频图画与文本上的“图画”相对比, 学生很自然地就从课文中找到了桂林的特点。这种方法的运用, 自然而然地使学生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其次, 运用远程教育资源, 易于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在教学《拉萨古城》一课时, 由于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 我在教学时, 运用远程教育资源, 让学生观看了有关介绍拉萨的影片, 使学生身临其境走入藏族民居, 欣赏了五彩飘飞的经幡, 鎏金的胜利宝幢, 展翅欲飞的“香香”鸟, 安详的法轮双鹿, 龇牙咧嘴的鳄鱼头, 还有那深褐色的“边贝”墙, 游览了大昭寺、八廊街, 体会到了古城拉萨是人们心目中的神秘之地, 神圣之地, 幸福之地。我带学生进行了一次假想旅游, 课文中生动的语言、屏幕上五彩斑斓的图像, 向学生们揭开了拉萨古城的神秘面纱。教师教得轻松, 学生学的也轻松, 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闪光教育工程 篇5

金粤幕墙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 有国家级专家3人, 并且参与编制了本行业多项技术标准和规范, 中国建筑协会铝制品委员会 (铝门窗幕墙工程委员会的前身) 颁布的第一份行业标准就是以金粤公司的质量标准为蓝本制订的。

近几年, 作为主要起草单位之一, 金粤公司参加了建设部《建筑节能工程施工验收规范》、《铝合金门窗工程技术规范》、《人造板幕墙工程技术规范》、《建筑幕墙抗震性能震动台实验方法》等多项国家级行业标准的制订。金粤公司还组织编写了国内第一部《建筑装饰装修幕墙工培训教材》, 并已公开出版发行, 同时组建了国内第一个幕墙技术培训工作站。

公司拥有较强的技术力量, 现有设计人员90多人, 上海科技城—金粤自行研制开发出的大跨度结构玻璃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深圳游泳跳水馆—创下了将“遮阳板系统”、“冷桥技术”、“电动玻璃百页”和“玻璃移动墙”等四大专项幕墙技术第一次同时运用的国内新纪录;东莞市科技服务中心—金粤以无可厚非的技术优势中标, 外装饰设计面积 (13.21万m2) ;2006年又在杭州市市民中心建筑幕墙设计招标中获胜, 外装饰设计面积达16.36万m2。

2007年3月底公司在广州新电视塔幕墙项目竞标中, 以技术总分第一的绝对优势中标, 中标价1.19亿元, 这座世界性标致性建筑 (世界第一高总高为610米的电视塔) 系全球第一座双水槽曲面单元式异形幕墙, 技术难度及施工难度前所未有居世界首位, 也是对金粤强大的技术实力的一个检验与鉴定。2007年4月, 金粤在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琶洲展馆二期工程的竞标中, 以1.226亿元的投标价中标, 此展馆创下两项“世界第一”, 单体展馆面积最大——39.5万平方米;钢架跨度世界最长——每个展厅的顶部由六个长达126.6米的大跨度预应力张弦梁钢管桁架支撑着, 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钢横架;2007年10月又在广州西塔幕墙工程竞标中, 以技术总分第一商务总分第二竞夺广州西塔幕墙工程, 此幕墙总高度432米, 幕墙中标价:2.71亿元, 该建筑造型别致, 玻璃板块组成了璀璨夺目的各个发散的反射面, 充分还原了建筑师晶莹剔透的“三角水晶体”的设计造型, 形成修长、闪烁、流动的水晶效果, 并创下单体幕墙价格之最。

经过二十多年的磨练和积累, 金粤公司的技术实力已获得行业公认;在节能型门窗产品尚被市场冷落的2000年, 公司就相继开发出50系列铝合金外平开断热窗、60系列平开内倒窗以及95系列推拉断热窗等多项新型节能产品, 并已进入北方高档建筑外窗市场。公司还相继开发了拉杆式点式幕墙、拉索式点式幕墙、光电幕墙、通风呼吸式幕墙、电动百叶帘系统、360°中旋窗、地铁高强度防风窗等各类幕墙、门窗产品, 还是中国隐框幕墙创始人。金粤公司拥有的九项国家专利, 已成为社会共享资源, 时至今日, 仍不断地被很多企业运用在不同的工程项目中, 另有三项专利证书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

金粤公司努力向世界级的幕墙加工中心迈进, 1999年公司在深圳观澜镇斥资新建一座占地18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工厂, 从德国、意大利引进国际上最先进的全套幕墙加工设备, 完全实现生产线的自动化, 使每件产品都有高品质的保证, 为客户提供国际一流之产品和技术。公司还较早地通过了ISO9001:2000、ISO14001、OHS18001认证, 生产流程完整地配合ISO9001品质管理质量保证体系和产品质量认证之需求, 用以满足客户最高品质要求。公司现已形成了各类单元式组合幕墙、高性能铝合金节能门窗、遮阳系统、金属屋面、大型采光天蓬等几大系列产品。

公司作为中国建筑幕墙先驱者之一, 金粤是国内幕墙行业最早走出国门在朝鲜、新加坡、非洲等地承接工程的企业, 现已在香港、新加坡、德国设立分公司和常驻办事机构, 并成为欧洲门窗协会会员单位。公司先后完成近500余项工程, 如:深圳发展中心大厦 (国内第一座隐框幕墙) 、上海科技城 (2001年APEC会址) 、上海F1赛车场、海南博鳌亚洲论坛会展中心、广州正佳广场、澳门亚马喇回旋处公共幕墙景观、新加坡生物谷、新加坡共和理工学院、科特迪瓦国家大剧院、朝鲜羊角大酒店等, 足迹遍及美国、泰国、越南、孟加拉、澳大利亚、科特迪瓦、摩洛哥、加纳和阿联酋等国, 其中新加坡生物谷工程还获得新加坡国家金奖。在国内共有十一项工程荣获“鲁班奖”, 四项工程获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 三项工程获国家优质工程奖, 二十多项工程获省市优质工程奖, 在全国建筑幕墙门窗行业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公司连续十二年被评为“全国外商投资先进企业”, 连续八年被评为深圳市“产品监督检验质量好企业”, 是深圳市百强中小企业、深圳市“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和“海关信得过企业”, 荣获2005年度全国建筑幕墙行业50强企业。在幕墙门窗行业, 金粤是唯一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的企业。

金粤公司先进成熟的产品:

a.建筑幕墙:

(1) 框架式幕墙

(2) 半单元式幕墙

(3) 单元式幕墙

(4) 点式幕墙

(5) 全玻幕墙

(6) 双层通道式幕墙

(7) 采光顶

(8) 金属屋面等

b.门窗:

(1) 外平开门窗

(2) 内平开内倒门窗

(3) 推拉内倒门窗

(4) 推拉门窗

(5) 铝木复合门窗

(6) 地弹簧门

(7) 折叠门

(8) 不锈钢门窗等

c.其它:

(1) 可开启玻璃百页

(2) 电动开启窗

(3) 自然通风系统

(4) 电动百页

(5) 内置电动百页

(6) 遮阳系统

闪光教育工程 篇6

学生从上学那天起,学校就定了诸多的规则,有的还有奖罚的措施。例如,学生守则、班级常规、学习制度等,有的教师对班级管理还附加特殊的条例,这些都可称为“规则”。有了规则,如何执行规则,常常是教师头疼的事。因为在教学中学生的各种不同观点、信念、情感和意志品质,通常不是表现在口头上,而是表现在他们的实际行动中。而体育教学正是在不断的活动过程中进行的,这就为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规则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良好的规则意识不可能与生俱来、自然形成,它是通过教育、学习、实践和体悟才能逐步确立和形成的。因此,我以为在体育课中渗透“规则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1. 在体育教学中实施规则教育的建议

所谓规则,就是规定出来让大家遵守的做事规程和行动准则。它是社会运行的基石,是现代社会良性发展的基本元素。现在的社会是个越来越开放的社会,传统的主流观念难以维持原有的优势了,这种情况下,只有靠规则来规范人的行为,且这种规则必须有具体措施作保障。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规则教育必须要在体育教学中存在、渗透,从而指导学生的生活和学习。

1.1 多讲规则的作用

要让学生了解规则无处不在,一定的规则能保证人们更好地生活。例如,人们要遵守交通规则、游戏规则、竞赛规则。教师可以时常反问学生,如果不遵守规则会怎样?让学生设想违规的后果,促使其正视规则。

1.2 养成遵守规则的行为习惯

为学生规定一些规则并让学生执行,如体育器材用后要归回原处,体育课有特殊情况要请假,守时上课(课前5分钟借器材、课前整队、课后还器材)等。

1.3 培养执行规则的技能

有时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规则素质,但仍会时常违规。如整队太慢,不得要领等。这时教师就要教学生做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寻找又快又好的做事方法和规律。

1.4 培养自律精神

他人制定的规则是强加的,属外力约束,而自己制定的规则易于自律。教师不妨和学生一起商量制定课堂规则,以便共同遵守。

2. 在体育教学中实施规则教育的途径

然而,如何把规则教育和风细雨式地渗透到体育课中呢?实际上,因为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如果不尊重他们的意见,规则可能会成为一种强迫命令,甚至成为压制、约束学生合理要求和愿望的手段。为让学生愉快地接受规则,在愉快的活动中启发引导学生遵守规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体育教师应从自身做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染学生,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1 在体育游戏中感悟规则

游戏是学生最喜爱的活动方式之一,我们把规则教育与游戏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玩中培养常规,在玩中养成习惯。例如根据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手指操,通过做这种手指操,既让学生静下心来安静地等待,又能锻炼手指关节,使手灵活地动起来。学生在游戏中能有所动、有所思、有所悟,久而久之,学生们熟悉了班级常规,自觉地按班级规则做事。

2.2 在集体活动中引导规则

体育活动课时,相当多的学生拿了体育器具不知怎么运用,常常出现活泼调皮的学生追追打打,内向的学生站在原地不知所措等情形。为了改变这种现象,让学生活动起来,安全地游戏,真正地锻炼身体,我常常一遍又一遍地示范玩法,反复动员,结果我东奔西跑,学生活动了一会儿又出现了老状况。怎么做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呢?通过仔细地观察后我和同事商量,能否请高年级学生和低年级学生一起玩。我的想法得到了他们的支持,第二天活动课时,在教师作了简单安排后,由每一位高年级学生带一位低年级学生开始了自由活动。高年级学生认真地教着低年级学生怎样玩,还鼓励他们勇敢地锻炼并注意安全,学生们玩得开心极了。经过几次活动后,学生们能更好地进行体育活动了,交往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减少了发生意外的次数。课外活动开展得很好,不再像以前那样毫无规则了。

2.3 在无声的体态中接受规则

体态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体态语言的运用,能更好地起到传递思想感情的作用。在一日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微笑、眼神和手势来提示学生遵守规则。

2.4 在轻松的音乐中执行规则

音乐能给人带来轻松愉悦的感受。让学生在动听的乐曲中执行规则,学生始终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要集中活动了,随着一曲欢快活泼的《铃儿响叮当》,学生们能迅速地回到队伍中来。在常规教育的过程中,巧妙地运用音乐,能让孩子主动积极地执行各项规则。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和发挥体育教学的教育作用,对教育对象进行规则教育,体育教师责无旁贷。那么,如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结合规则教育是需要我们体育教师在新形势下不断探讨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一个没有人性化的教师,有再多的教育规则也不会用;有人性化的教师,即使没有教育规则也能生成规则。古语说“德高为师”,而我现在说“智高为师”。我希望每一个教师用智慧去把握教育规则。

摘要:本文针对如何把体育教学与规则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其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规则教育在中学体育课中如何进行、如何实施等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闪光教育工程 篇7

让每个孩子都接受最适合的教育, 是李春娥追求的教育理想。无论是当教师还是做校长, 她始终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在李校长教育理念的熏陶下, 十五中的每个孩子都富有个性。她总说:“如果用一个标准去塑造、培养学生, 就不可避免会进入‘大机械化生产’的教育模式, 而现代教育被质疑最多的就是千人一面, 若用这种教育模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艺术家, 无论如何是行不通的。”为了孩子的成长、为了孩子个性的张扬, 李春娥在十五中学这片沃土上倾力为学生们创造了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厚德、笃志、尚美、博学, 这是她由衷的育人希望。

教育离不开教师, 李春娥认为:在学校, 学生是运动员, 教师是教练员, 家长是裁判员。做教师不仅要能传道、授业、解惑, 还要成为一名“好导游”“好教练”“好欣赏者”。现代教师首先要成为一名“好导游”, 他需要把学生吸引到美丽的艺术殿堂, 让学生全面了解眼前的艺术世界;其次, 教师要成为一名“好教练”, 不仅会讲解, 还要会示范, 最重要的是知道“学不会”“不会学”“学不好”“不学好”的学生哪里存在问题, 如何才能纠正, 怎样才能达标;最后, 教师要做一名学生作品的“好欣赏者”, 赏识和鼓励是学生成长永恒的动力, 老师不仅要“各美其美” (发挥他们长处) , 还要“美人之美” (欣赏学生优点) 。

为了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人格魅力, 十五中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如举办“十五讲堂”系列活动, 请专家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以及职业热情进行引导和培训;创办名师工作室, 由名师的引领加速教师个人发展;进行学生和家长问卷, 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考核;开展“教师礼仪”系列辅导讲座, 从情感到教育行为进行约束和规定;组织开展“感动十五风采教工”“先锋团队”“榜样之师”“五个十佳”等评选活动, 以此弘扬优秀教师所体现的高尚师德师风, 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心从知识、能力驱动逐渐转移到人格驱动中来。

在十五中学工作的几年间, 经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索, 李春娥总结出一套艺术学校独特的育人模式, 即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对接, 高中与高校建立伙伴关系。此举不仅能及时准确传递高校信息, 更能让学生树起未来发展的信心。基础教育是储值阶段, 不是兑现阶段, 很多教育者对于学生“学什么”“怎么学”都没有方向, 如果能够与高校实现教育对接, 那么学生、老师都会找到学习与教育前行的方向。在十五中学, 大一到大四的学哥、学姐的身影每个假期都能出现, 他们带来的不仅是高校的考试信息, 更多的是学习的励志故事和学科发展方向的信息。李春娥坚持把学校做成一个开放系统, 不断和社会交换“能量”, 使十五中学充满了昂扬向上的发展活力:通过“成长有约”“家长开放日”等活动, 与学生家长“零”距离, 倾听来自学生、家长的声音, 让社会、家长、学生共同参与学校管理, 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放眼世界, 加强国际交流, 让学生走出国门, 将国际化办学作为努力方向。

李校长在带领全校师生努力营造特色育人环境的实践中, 充分结合学生的特点适时营造艺术氛围, 把德育融入美育之中, 引导学生从平淡中获得鲜活的色彩、动人的形象, 历练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学校鼓励学生用喜欢的绘画方式表达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并将自己对生活和美的理解写进个人成长记录里, 让教育体现在一幅幅精美的作品中。走廊就是画廊, 天天有画展, 日日绘人生, 学生的日常习作精品、优秀写生作品、精致的陶艺作品, 都会呈现在大家面前。学生看到他人和自己的进步, 会树立信心和竞争意识, 学生之间的无形竞争是不断突破自我、奋力争先的有效催化剂。李春娥还通过开展主题月教育活动, 将德育和美育完美结合, 确立每个月教育的主题:三月份以规则为主题, 四月以团结为主题, 五月以感恩为主题等等。围绕主题创设活动载体, 如开展“‘规则’设计创作大赛”“年级文化创意设计评比”“班徽、班旗设计大赛”等, 让学生在创作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使得德育教育的载体多样化、教育成果具体化。社团活动是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主阵地, 但社团活动往往无固定的时间, 无法让学生充分地活动。为了学生有更多、更规范的活动, 李校长将社团活动课程化, 让社团活动有计划、有时间、有地点、有考评, 使它更规范、更健康地发展。

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建设可以推进课程改革, 李春娥根据国家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自己独有的办学思想, 在十五中学积极推动美术特色学校课程体系的创建, 形成了“学案导学、同伴助学”的有效教学模式, 给学生提供有特色的课程服务, 不断推进学校教学的变革与发展。在十五中学, 每逢周三, 学校就打乱常规的班级编制, 实行走班制, 学生可以根据兴趣选择与自己未来职业相对接的校本课程。三年的开发, 十五中学现在已开设三十几门与美术教育相关的校本课程供学生选择。十五中学毕业生就业率高, 与十五中学课程研发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李春娥还坚持用科研引领学校的发展, 她主持的“美术课程体系开发研究与应用”获辽宁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主持的“构建基于校本体系的美术特色学校科学发展的实践研究”已经列为国家级课题。另外, 学校多年积累的丰富的教研成果已编撰为美术系列教材在全国出版发行。

本着为学生终身负责的态度, 学校成立了“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办公室”, 运用SWOT分析系统, 对学生学习现状进行分析, 并有效利用分析结果, 将自身优势与未来发展方向对接, 尽早确立目标。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发展方向, 有针对性地制定培养计划, 采取分类教学、分类培养、分化目标、分级管理的模式, 对不同需求的学生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除此之外, 学校还定期与各大学院联系, 搜集最新的信息提供给学生, 并请高校的老师走进校园, 给学生介绍高校开设的专业课所涵盖的内容, 让学生提前了解高校的专业设置和录取方式, 为做好职业规划打下基础。

在李校长的带领下, 十五中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生全面发展取得的成绩得到了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广大学生家长及国内外著名高校的一致认可。近年来, 学校每年考入三大美院 (清华美院、中央美院和中国美院) 的人数均突破一百人, 占毕业生总数的50%。十五中学成为了全国美术教育界瞩目的焦点,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辽宁省文明学校标兵”“辽宁省和谐校园”“全国百所特色学校实验校”等荣誉称号。

闪光教育工程 篇8

爱心捐助用真诚铸就希望

2012年6月, 对于大多数人来讲, 也许没有什么特别, 但是对于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北赵村的马丽萍来说, 这一年的六月却是个黑色的季节。马丽萍四岁的女儿李雨珂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这个诊断如同晴天霹雳, 瞬间让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笼罩了死神的阴霾。看着稚嫩可爱的孩子, 没有一个父母会选择放弃。马丽萍夫妇倾尽了家里的积蓄, 在先期的治疗中已经花费了20多万。小雨珂的病情虽然得到控制, 但要彻底治好这个病至少需要三年的时间, 而且还是在不感染的理想情况下, 费用方面, 至少还需要十六七万, 更是给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马丽萍夫妇在无力凑齐剩余的治疗费用, 感到绝望的时候,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联系了忻州广播电台交通频道, 利用媒体向社会求救。没想到, 这一次尝试却使小雨珂的治疗困境有了转机。通过电台得到消息后, 忻州师范学院教育系0903班52名同学把15932元送到了马丽萍的手中。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共同帮助下, 为已经中止治疗的小雨珂又送来了生的希望。

实践基金满含辛劳和喜悦

15932元, 尽管数目并不大, 却凝聚着忻州师范学院教育系0903班52名同学的一腔热忱和满腹艰辛, 这些钱全部来自同学们参与假期社会实践所得。

教育系本科0903班是忻州师范学院一个普普通通的本科班级, 在第一节就业指导课堂上, 老师向全班同学倡议:在大学阶段的七个假期, 投身到社会,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增长社会实践经验, 通过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 在大学期间规划好自己的就业方向和职业目标, 最终在毕业时实现一次性成功就业。同时约定, 以班级名义成立一个基金, 将同学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经济收益的百分之十作为基金来帮助校园和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这一号召得到了全班同学的一致认可和响应。

大学生的未来在社会, 身处“象牙塔”要去感知社会, 路只有一条——参加社会实践。唯有大胆地去接触社会, 在社会中锤炼自己, 在实践中暴露问题, 在问题中完善自身, 才能提早面临和解决今后必须要面对的挑战和考验, 毕业后成功就业的希望就会更大。参与社会实践听起来容易, 但做起来的难度却比想想要大的多。很多企业对短期实习生或婉言谢绝或条件严格, 态度非常谨慎。尽管如此, 依然没有浇灭学生们的热情。

陈华鸿是一名来自广西的学生, 他最初的想法是找一份和自己所学的教育专业有关的工作。从学前幼教培训机构到早教中心、托儿所, 每到一个地方得到的回复都是长期工作可以应聘, 短期实践暂时不考虑。眼看着离开学时间越来越近, 他却还没有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一向雷厉风行的他, 看到自家旁边的工地上正热火朝天地施工, 鼓起勇气踏进工地, 找到工头, 二话不说就要加入到搬砖运沙的工人队伍中, 工头问他原因, 他把自己要参加社会实践的想法一股脑地说了出来。工头被这个细皮嫩肉的大学生的执著和真诚所感动, 安排他做了一份最轻松的活——看工地, 任务虽然简单, 但是责任却不小。陈华鸿把工地当成自己的家, 对工地上的设施认真地记录, 细致地排查, 每颗螺丝、每块砖瓦都看护得清清楚楚。工头和工人们一致地认为这个大学生的确是与众不同, 老板得益了, 工友们也佩服他的认真劲。最后算工钱的时候, 老板特地奖励他100元的额外奖金。

周华斌是该班的班长, 来自海南一个偏僻的小村庄, 是一名典型的从大山走出的孩子, 具备了农村人最质朴、最坚韧、最善良的品质, 对于上大学的机会, 他格外珍惜。在校内, 他是一个既有想法又有行动的学生干部, 他的社会实践思路清晰、规划明确、内容丰富, 七个假期的实践内容各不相同, 每一种职业都要去尝试, 并且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地联系各行各业的工作, 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学校内的勤工俭学、校外超市的收银员……到目前, 他的七个假期的既定目标都已按照计划完成。

有陈华鸿、周华斌类似经历或规划的学生在0903班里不在少数, 从家教、服务员、保安、小时工、搬运工、收银员、促销员、地摊小贩……历经尝试和奔波, 品味辛劳和喜悦, 他们向着自己的目标一步步前进。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和“不抛弃、不放弃”的坚韧, 坚定的迈出了自己踏入社会的第一步。而这些经历给予他们的不仅是辛苦所得的收入, 更多的是对于社会职业的认识:社会职业不分高低贵贱, 只要我们能做好其中的一项工作, 都会受到别人的尊重, 同时也成就了自己。

播种一个梦想收获一份未来

第一个假期, 困难重重。第二个假期, 捷报频传。第三个假期, 成果显著。第四个、第五个、第六个、第七个假期。不懈的坚持和收获, 52名学生在每一个假期中抒写着自己的青春乐章。

每当一次社会实践结束后, 同学们都把自己的收获和感受总结出来, 订成厚厚的一摞社会实践资料保存, 指导教师会在上面进行批注, 反馈意见, 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去答疑解惑, 指点迷津, 给予同学们精神上的鼓励和行动上的最大支持。一名指导教师和52名同学, 用思想和行动, 勇气和汗水, 共同书写了一本沉甸甸的大学期间最精彩的社会实践记录册, 同时, 它也成为一本有着特殊意义的、最为珍贵的“毕业纪念册”。

四年的辛勤努力和坚持不懈的拼搏, 全班同学七个假期共积累了15932元人民币的班级基金, 毕业前, 这个基金怎么处理, 也是摆在同学们面前的一个问题。当周华斌从收音机上听到小雨珂的不幸消息后, 他召集全班同学开会商议, 决心要尽他们最大的努力帮助小雨珂渡过难关。最后, 全班同学一致表决通过, 用班级基金的全部一次性捐助给小雨珂, 为小雨珂能早日康复献出大家的爱心。虽然历经四载, 付出无数的汗水和辛劳, 但是能在关键时刻帮助一个弱势的家庭, 实现当初全班同学的承诺时, 每一名同学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心灵在这一刻经受了洗礼而升华, 全班同学用实际行动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承了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

长期的社会实践, 不仅塑造了同学们应对就业压力的从容心态, 而且培养了所有人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觉悟。乐于奉献、勇于担当, 成为他们最宝贵的人生财富。

四年珍贵的大学生活充实丰满, 硕果累累, 四年的青春年华在一个默默无闻的校园中得到了最大的升华。四年的社会实践则成为所有人共同的珍贵回忆, 大学因为有了实践而没有虚度, 阅历因为参与社会而更加丰富。

上一篇:改进和完善下一篇:塑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