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大学德育教育管理

2024-09-21

网络大学德育教育管理(精选12篇)

网络大学德育教育管理 篇1

随着电脑、网络的普及, 高校大学生日常管理教育工作也在向着网络化发展, 如何在新的环境下将高校的大学生教育工作与网络相结合, 对于高校大学生管理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新的课题。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多层次、多角度的, 存在着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同时并存交叉作用的状况。在网络环境中, 高校德育管理也呈现出新的特点。正确认识和分析这些特点, 总结近年来利用网络开展德育管理工作已经初步取得的一些经验, 对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实践, 进一步增强高校德育管理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一、网络对于大学生教育工作的影响

(一) 积极影响

1. 信息量大, 内容丰富

网络对于信息的储备和扩展是一个宽广的平台, 它具有占用空间小、容量大的特点。有关资料表明, 1983年全球数据库总量为3.1亿条, 1984年达到10亿条, 1995年达到81.6亿条, 2000年已达100亿条以上。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体育、影视、股票、音乐、卫生等方面, 可谓应有尽有。大量的网上信息为人们学习、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开拓了人们的眼界, 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利用好网络可以快速、全面地了解到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其它信息, 使得自身获得信息的途径更加广泛, 更加利于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2. 传播快捷, 途径多元化

网络相对于先前的媒体传播来说, 是一个传播效率很高的系统, 它的出现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以及可靠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网络将以往传播媒体的传播模式融合在一起, 可以在同一时间将图像、声音、文字以最快的方式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使人们可以更快捷、更方便、更全面地获取信息、交流信息, 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信息量的要求。通过网络, 可以快捷地了解人们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可以在网上及时地与不同的人进行交流, 讨论社会热点问题, 有针对性地引导人们关注各种社会热点和思潮, 为人们提供思想方面的服务。高校大学生本身就具有对新鲜事物感兴趣、接受能力强的特点, 因而网络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传播媒体。

3. 覆盖面广, 参与人数多

网络的出现, 使得地球显得如此渺小, 不管你在哪里, 只要有网络, 世界各地的事情就像发生在眼前一样。截止1999年底, 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2亿网上用户。CNN-IC的最新统计数据表明, 目前我国国内上网人数已达1690万人, 随着政府上网、企业上网、电子商务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未来数年内网民将以几何级数增长, 有关权威人士预测可猛增到8000万之众, 而位居上网人数第一的是学生网民。

4. 预警及时, 反应速度快

德育工作中需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发现学生中存在的消极的情绪倾向。网络为高校德育工作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预警方式。当对某一个话题在网上有越来越多的人发表情绪化的意见时, 当有人在网上提出过激的行为要求时, 只要德育工作者密切关注网络, 这些表现都可以成为有效的信号, 提醒注意问题的出现与事态的发展。与现实世界相比, 在网络中发表言论与抒发情感更无障碍, 现实中的一切矛盾和内心深处的一切想法都可以在网络中无所顾忌地表达, 这既是一种意见表达, 也是一种情绪发泄。对此, 德育工作者要充分重视, 从中发现问题, 及时引导, 使问题在萌芽状态得到解决。例如, 在BBS论坛上, 许多大学生会发表在现实中不愿说、不敢说的意见, 因此, 它会成为社会焦点问题或某个校园焦点问题的意见集中发散地。事实上, 也正是因为这种论坛的开放性, 才使其成为网民最感兴趣的地方。

(二) 消极影响

1. 教师的权威性受到挑战, 信息的真实性受到质疑

教师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和权威性, 被视为人成长中很重要的一个领路者。对于学生来说, 教师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尊者, 具有丰厚的知识和修养。但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 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更加多元化, 学生得到知识的速度更加迅速、更加丰富。这样一来, 在很大程度上对于教师以往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性形成了很大的挑战。如果有些教师的个人修养和知识素质表现出某些欠缺, 就会很快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不信任感。

通过网络, 信息传播的面积更加广泛, 信息量也随着网络的普及增加了数倍。来自中国互联网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 2003年每个网民平均每天收到1.85封垃圾邮件。大量的信息中有真有假, 很多人利用网络散布很多虚假信息, 这一方面给社会带来了很多的不稳定因素, 另一方面对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也产生了影响。

2. 多元文化不断渗透, 价值观产生变化

网络对于网民思想上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我们不排斥外来的文化, 但是对于某些文化要有选择地接受。网络上来自世界各国的信息很多, 主要发达国家在网络上的技术和文化表现力更一直领先于我国, 他们的站点一般设计精美时尚、视觉性强、信息量丰富。在中国使用网络的大多数都是青少年, 他们好奇心强, 求知欲旺盛, 接受新事物快, 更容易被这类网站吸引。事实已经证明, 多年来传统上的德育观念受到网络上多元信息流的强烈挤压和挑战, 难以保证官方倡导的思想道德观念对大学生的有效引导。这就给高校德育的管理增加了难度。

3. 网络污染严重, 问题青少年增多

网络的发展是迅速的, 而针对网络的法律建设是需要一段时间的。网上的垃圾信息对于青少年来说具有很大的误导性。伴随着各国报纸的纷纷上网, 各种社会思潮和不同国家、民族、政党的意见往往在网上激烈交锋, 还有一些下流庸俗的信息也在网上畅通无阻, 造成严重信息污染。而这些良莠不齐的信息对于那些辨别力不高, 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中的学生们的影响是很大的。而网络游戏的负面作用更是不可忽视。在这几年的思想教育工作中可以发现很多关于网游痴迷的案例。青少年学生的自控能力不是很强, 尤其是从高中进入大学后, 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 自己支配的时间更多了, 如果没有其他爱好和兴趣的填补, 就很容易用网络来打发日子。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管理教育工作的特点

德育管理是整个大学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师生作为社会群体中拥有智慧和知识的一分子, 在德育过程中要传承和创新以道德文明为核心的社会精神文化。一方面影响大学生的思想, 另一方面又通过大学生将之传播到社会中去, 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社会的健康发展。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道德传统的国家, 但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具体要求。在网络时代背景下, 高校德育管理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管理的时空范围扩大

网络的优势在于不管何时何地, 只要你有电脑和网络, 就能够获得你想要的信息。任何时间、地点的一些小的事件通过网络的传播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对于大学管理教育工作者来说, 信息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给我们的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因此, 德育管理的时空范围已不仅仅局限于学生在校内的某一段时间和某个现实的物理空间。德育管理如何面向网络的虚拟空间发挥作用, 如何及时对网络信息作出反应, 指导学生的网络行为, 是高校德育管理面对网络的首要问题。

2.管理的互动性增强

以往的大学生德育教育更多是面对面的教育与管理。管理本身是双方互动的一种形式, 但由于老师和学生在身份和地位上的区别, 往往这种互动的教育和管理变成了单方面的要求与单方面的接受。网络的交流摆脱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诸多限制, 可以自由地和陌生人说话, 是一种极具感染力的信息传播工具。通过网络与外界自由地进行思想交流, 改变了传统的单向信息传播方式, 代之以“双向互动”甚至“多向互动”, 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大学生本身具有与人交流的强烈欲望, 利用网络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以平等的身份进行对话, 可以让大学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这样往往能够大大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3.管理的方式更加多样化

大学生教育管理在以往常常是通过下发学习文件、张贴各种规章制度以及党团工作与学生会工作等形式, 方式比较单一, 大学生接受起来比较生硬。随着网络的普及, 可以采用图片、文字、影像、声音等多种方式, 使管理教育更加生动而且富有感染力。例如《人民日报》曾有报道《大学生上网学理论兴趣浓》, 介绍哈尔滨理工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学院的在校学生把邓小平理论搬上互联网, 网站内容共40多万字。导航栏内提供了反映邓小平生平的图片和文字、理论摘要、《邓小平文选》选读等。进入网站, 则能够看到近期国内有关邓小平理论学习的时事报道, 党、团的重要文件精神, 师生学习邓小平理论的获奖论文、调查报告、心得体会等。这样就运用网络技术, 改变了过去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案的理论课教学模式, 提高了大学生学习理论的热情。

4.对管理教育者的素质要求更高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管理教育工作要求管理教育者本身的素质要提高。对于新环境、新形势下的大学生管理教育工作者, 一方面要有更高的政治责任感、扎实的教育管理理论知识, 另一方面也要求管理教育者要有过硬的网络知识和应用能力。特别是要能够及时地辨别网络上的各种信息, 及时发现问题。要善于利用网络去引导大学生的行为和思想, 同时对网络心理要有系统认识和学习。与传统传媒相比, 计算机网络的传播和表现形式都是全新的, 德育工作者如果对网络发展不敏感, 不掌握相关的网络技术, 就容易丧失德育管理的有利时机。

三、如何实现大学生教育工作的网络化

网络德育就是指在局域网和广域网上所开展的一系列的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0|03 87德育活动, 这种活动必须围绕现代德育思想、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来开展, 它与学校德育有着紧密的联系, 是学校德育的延伸, 也是学校德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使网络德育更具有实效性, 必须探索网上德育工作的规律, 从实现思想教育入脑入心的角度出发, 力争实现网上教育方式的有效转变。网络德育的方式包括开设网络德育课, 利用网络调查掌握大学生中思想道德的实际状况, 在其它网络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 加强校园网的网络文化建设, 利用聊天等手段进行德育。高校德育工作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网络德育的新方式:

1.利用网络, 建立德育教育网站

网上的信息常常是真真假假, 是非难分, 一些低俗的文化和消息很容易影响到青少年的发展。为此, 做为高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者, 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网上的思想政治工作阵地的建设, 完善德育教育的网络建设, 提高对网络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让积极、健康的思想成为网络的主题文化, 利用网络的便捷性拉近老师与同学们的距离, 让德育教育工作更贴近学生生活, 使网络真正成为学生开放求知的渠道和德育课堂。另一方面, 网站的建设应该受到高校领导的高度重视, 将网站的规划、建设、维修列入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说:“电脑网络的建立与普及将彻底地改变人类生存及生活的模式, 而控制与掌握网络的人就是人类未来命运的主宰, 谁掌握了信息, 控制了网络, 谁就将拥有整个世界。”现在, 网络已经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直接影响着高校大学生的日常生活, 高校德育工作者要使高校德育工作与时俱进, 就必须正视网络发展的趋势, 把握网络时代德育工作的新特点, 树立德育网络化的新观念, 主动驾驭网络信息, 让德育渗透到每一个角落, 从而改变目前的被动局面。

2.加强网络法律、道德的教育, 完善高校网络规章制度

高校大学生在法律意识上还比较淡薄, 特别是对网络相关法律的认识很不够, 高校要利用各种讲座和宣传媒体, 通过专家教授开办讲座、与高年级学生讨论交流等形式开展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引导学生树立对网络的正确态度和观念, 提高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 增强“免疫力”,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自觉抵制有害信息。加强对学生的网络法律意识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网络意识, 培养健康的网络人格, 正确对待虚拟空间和现实世界的各种关系, 用法律来规范网络行为, 加强网络责任感。

高校应该建立校内网络规章制度, 加大对网上信息的引导和监控, 使高校网络活动做到有章可循、有条不紊、活而不乱、严而不死。对网上的不良信息要有监控部门视情况把关处理, 属于低俗、庸俗信息的要坚决予以删除。对于师生在网上反映的各种思想认识问题要主动采取措施, 发布引导性信息。最后, 学校要规范网络运行, 落实实名注册登记, 通过必要的技术、行政、法律等手段, 阻止不良信息进入校园。

3.加强培养, 建立高效率的网上思想教育工作队伍

高校的网路建设需要一批具有专业水准的技术人员, 网络文化的传播需要一批业务过得硬的思想教育工作者。如何将这两批人合理地配置在一起是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方面的一个难题。这支队伍是网络德育的主体, 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网络德育的效果。为此, 思想素质好、政治觉悟高、道德品质优、身心健康、网络技术水平较高是对他们的普遍要求。他们在工作中各司其职、相互协作, 共同促进网络德育的有效开展。 (1) 网络技术人员负责校园网网站和网页的建设、维护、更新、过滤和监管。他们要将内容健康形式新颖的信息全面及时地传递给学生, 行使着网络信息“守门员”的职责。 (2) 德育工作者要根据网络环境制定网络德育的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实施计划, 以及定时向学生提供在线指导, 帮助学生解决心理、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的问题。同时, 他们中的德育专家可以在网络上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做一些专题报告或讲座, 使学生通过网络了解国情、认识社会。 (3) 网络德育管理人员可以由老师或部分优秀学生担任, 他们负责了解、监督学生的日常网上行为, 并及时有效地对他们的行为加以引导。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管理教育工作是在新形势下出现的一个新问题。它的解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需要一个长时间的摸索和总结。对于高校教育工作者来说, 只有深入了解网络, 才能去更好地利用网络。只要我们坚持不懈, 就一定能够利用好网络这个媒介, 更有效地去开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张莹.高校网络德育方式初探[J].江西社会科学, 2003 (3) .

[2]文明上网——大学生担起重任[N].人民日报, 2001-02-05.

[3]厦门市教育局网络德育调研组.网络环境对中学生影响的调查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 2003 (6) .

[4]嘉格伦.网络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5]杨泽宇.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云南高教研究, 2000 (2) .

[6]吴汉德.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江苏高教, 2001 (3) .

[7]林晓海, 陆永平.网络文化与大学生道德教育[J].江苏高教, 2000 (4) .

[8]双传学.网络文化与高校德育工作[J].扬州大学学报, 2000 (2) .

网络大学德育教育管理 篇2

(一)(一)单选选择题

1、()是由那些在广阔的社会环境中影响到一个企业和行业的各种因素组成的。A、总体环境。

2、()不是在对总体环境中人口方面问题进行分析时通常会考虑的因素。D、文化和价值观。

3、经济环境是指:()。A、一个公司参与其中竞争的经济体的经济特征和发展方向。

4、环境中的法律政策因素表现在:()C、公司和其他组织与政府之间相互影响的结果。

5、环境分析中技术方面的因素包括:()A、创造新知识,并将新知识转化为新的产出的机构和活动。

6、所谓行业,可以被定义为:()D、生产的产品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的公司所组成的群体。

7、()不是行业进入壁垒。D、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8、新竞争者进入的威胁主要受到()的影响。A、进入壁垒,预期的市场先入者的报复。

9、当敌对的公司进行更具侵略性的竞争时,()。C、行业增长缓慢

10、战略集团分析不会去考察()公司。D、彼此生产的产品之间有替代性。

(二)多选题

1、竞争对手分析包括以下哪几项:()。A、竞争者的目标 B、竞争者的能力 C、竞争者的想法。

2、以下哪几项会使供应商变得更有讨价还价能力的条件?()B、供应商的产品已经给购买者制造了很高的转换成本。D、供应商具有前向整合的能力。

3、以下哪几项是正常的外部分析的数据来源? A、商贸会展 C、与生意有关的“传闻” D、与顾客的交谈。

4、以下哪几项是对互联网的说明不正确? B、提及互联网时经常被看作是”通信走廊” C、互联网是一个全球性的网络,由超过20万个计算机网络组成 D、互联网具有战略内涵,不仅仅用于小公司

5、在对中国的商业条件进行分析后,Dell的管理层认定:A、参与中国市场的竞争不具有不可接受的风险 B、中国市场的潜力简直是大得不容忽视。

6、在以下哪个条件下,购买者群体没有很强的讨价还价能力? B、当存在很高的转换成本时 C、他们不是供应商产品的重要采购者

7、以下哪几项会加剧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C、当固定成本占了公司总成本的大部分时 D、产品无差异化

8、竞争对手分析集中在:A、那些与公司直接进行竞争的企业,C、行业中有影响的企业。

(三)简述题

1、决定进入障碍大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规模经济

产品差异优势

资金需求

转换成本

销售渠道 成本

2、简述影响行业内竞争对手之间竞争程度的各种因素。

1,外部环境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是总体环境,它包括那些在广阔的社会环境中影响到一个行业和企业的各种因素.第二个是行业环境,它包括了那些影响到一个企业,它的竞争行为和对市场的反应以及这个行业的盈利能力的因素(这些决定因素是:新进入者的威胁,供应商,买方替代品,以及当前竞争对手之间竞争的激烈程度).竞争环境是外部环境的第三个部分,在这个环境中,企业可以研究每个主要竞争对手未来的目标,当前的战略,意图和能力.2,外部环境充满挑战性,也很复杂.企业当前所面临的环境条件已经非常地不同于过去.管理人员必须得到各种有关变化的信息.这些变化包括全球竞争对手,技术的变化,社会的变化和政府政策或管理规定的变化.企业必须认识到这些环境的变化,并且能够分辨出存在的机会和威胁.机会是那些能帮助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总体环境条件.威胁是那些会妨碍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环境条件.机会意味着竞争的可能,而威胁意味着潜在的约束.3,竞争对手分析可以帮助公司了解是什么在驱使着竞争对手(指它的未来目的),竞争对手正在做什么,能做什么(指其当前战略),竞争对手对自己和行业是怎么看的(即其想法)和竞争对手的能力是什么.公司可以收集公开信息(如年报,公共持股企业的财务报表,档案,法庭记录和广告等)和参加交易会和展览,获取竞争对手的公司介绍,参观它们的展品,听取它们有关产品的讨论.4,行业内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可以是基于价格,生产创新以及其他促使产品差异化的行为.在许多行业中,往往是多种竞争手段同时被采用.那些加剧竞争的因素有如下几点:大量或均衡的竞争对手;行业增长缓慢;高的固定成本或库存咸本;缺少差异化或低的转换成本;产能增加的增量很大;多元化的竞争对手;利益相关度高;高的退出障碍(退出成本).(四)论述题

1、什么是高的退出障碍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一个行业内部的竞争? 1,退出障碍包括各种经济,战略和情感因素,它们导致企业仍然留在行业内,尽管这样做企业很难获利.常见的退出障碍如下: 专门化的资产;退出的固定成本;战略相关性或事业单元间相互的独立性;情感障碍;政府和社会的约束;退出的障碍越高,企业采取激烈的竞争战略手段的可能性越大.2、分辨五种竞争力量并说明它们如何决定行业的潜在收益。(1)新进入者的威胁——新进入者增加了行业总产出,从而导致了整个行业的收入和回报降低,除非对这一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在增长.公司建立起进入的障碍就是为了减少新进入者的威胁.(2)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供应商可以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来显示自己的力量.如果企业无法通过价格结构消化增长的成本,它的利润就会由于供应商的行为而降低,(3)买方讨价还价能力——当买方具有很强的讨价还价能力时,他们会试图压低价格,要求更高的质量,更多的服务,这最终会导致利润的下降.(4)替代品的威胁——有威胁的替代品会限定企业产品价格的上限,也会限制行业的利润.{5}当前竞争对手之间的激烈竞争通常基于产品的价格,这也限制了行业的利润水平.《企业战略管理》

(二)(一)单项选择题

1、一个企业为其经营活动或方式所确立的价值观、态度、信念和行为准则反映了这个企业的()。B、企业哲学。

2、企业现在和将来应从事什么样的事业活动,以及应成为什么性质的企业或组织类型,它反映了这个企业的()。C、企业宗旨

3、确定企业宗旨必须弄清企业与()之间的关系。

3、确定企业宗旨必须弄清企业与()之间的关系。B、顾客

4、()是企业战略制定的出发点、依据和限制条件。C、企业能力

5、对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进行分析,从而找出二者最佳可行战略组合的一种分析工具是()。A、SWOT分析矩阵

6、虽然每个企业的目标差异很大,但按照杜拉克的观点可以把企业战略目标归纳为()个层次结构。C、4

7、制定企业的战略目标既要具有可行性,又要考虑到它的先进性,这是指战略目标制定的()原则。C、激励性

(二)多项选择题

1、一个企业的使命包括()。B、企业哲学D、企业宗旨。

2、企业哲学的主要内容通常由处理企业经营过程中各种关系的()所构成。B、指导思想 C、基本观点 E、行为准则。

3、决定企业使命的因素除了普通公众、政府、当地社区还有()。A、股东 B、顾客 C、雇员 D、供应商 E、竞争者。

4、分析战略与环境是否匹配,主要是看战略攻势,而战略攻势又主要表现在()。A、创新攻势C、市场攻势。

5、虽然每个企业的目标差异很大,但按照杜拉克的观点可以把企业战略目标归纳为()4个层次结构。A、基本目标层次 B、社会责任层次D、市场战略层次 E、结构层次

6、企业制定战略目标时应遵循的原则有()。

A、关键性原则 B、可行性原则 C、定量化原则 D、一致性原则 E、稳定性原则 F、稳定性原则

(三)简述题

1、为什么说企业使命决定了企业的战略方向?

答:企业使命规定了企业的任务,目的和责任,指明了企业的方向,这一切是企业确定战略目标的根据,它规定着企业战略目标的性质,范围,项目与重点.所以说企业使命决定了企业的战略方向。

2、企业使命与企业文化建设有什么样的关系?答:企业使命包含企业哲学和企业宗旨,而企业哲学是指一个企业为其经营活动或方式所确立的价值观、态度、信念和行为准则.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塑造企业的价值观,培养人们积极努力工作的态度,引导人们的行为符合组织的标准.同时企业使命的确定,也能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3、战略目标、短期战术目标、日常目标、个人目标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答:(1)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是企业制定战略的出发点,依据和**条件.(2)企业的能力是支持战略的基础,任何能够适应环境的战略,如果没有执行的或实施战略的企业能力,也只能是空中阁楼.(3)环境,战略与能力之间应相互匹配。

《企业战略管理》

(三)(一)单项选择题

1、纺织印染厂,原来只是将胚布印染成各种颜色的花布供应服装厂, 现在, 纺织印染厂与服装加工厂联合属于()。A、向前一体化。

2、格鲁克(W.Glueck)的研究表明,在经济繁荣时期最受欢迎的战略是()。D、组合战略。

3、当买方资产专用性高,而卖方资产专用性低时,买方企业选择的战略是()。C、一体化

4、下列战略中不属于合资经营中的基本战略的是()。B、集中化战略

5、不属于发展战略的是()。D、收获战略

6、规模经济是指()。B、当在一个特定时期内,产品产量增加时,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会减少。7、20世纪60年代的企业兼并浪潮是()。A、以不相关行业的合并为特征

8、当()的时候发生向后一体化。A、一个公司生产自己的原料

9、()不是执行多样化战略的原因。D、提高某个业务单元的不佳经营状况

10、一个公司收购其产品供应商的行为属于()。C、纵向收购

(二)多项选择题

1、发展战略的类型包括()。A、集中生产单一产品或服务的战略 B、相关多样化战略 D、不相关多样化战略E、纵向一体化战略

2、衰退产业中的竞争战略主要有()。C、收获战略 D、放弃战略 E、清算战略

3、霍福尔(C.Hofer)的研究表明,企业最常采用的战略是()。B、产品开发战略 D、渗透战略

4、公司战略的类型主要包括()。A、增长型战略 C、稳定型战略 D、防御型战略

5、在相关多样化战略中,范围经济来自于()。A、技术的匹配性 B、运营的匹配性 C、与销售和顾客相关的匹配性 D、管理的匹配性

6、多样化的战略利益有()。A、实现范围经济 B、分散经营风险 D、增强竞争力 E、产生协同效应

7、阻止公司采取放弃战略的障碍一般有()。B、结构上的障碍 C、内部依存关系上的障碍 D、管理方面的障碍

8、防御战略作为一种整体战略概念,一般包括()。A、调整战略 B、放弃战略 C、收获战略 E、清算战略

9、购并的普通方式包括()。A、合并 B、联合统一 C、控股经营 D、兼并

10、对于稳定战略,最常采用的行业是()。B、建筑业 C、采掘业 E、石油业

(三)简述题

1、企业在哪几种情况下可以采取收获战略?

1)企业的某些领域正处于稳定或日益衰退的市场中.(2)企业某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小,而扩大市场占有率的费用又太高;或者市场占有率虽然很高,但要维持则需花费越来越多的费用.(3)企业的某一领域不能带来满意的利润,甚至还带来亏损.(4)如减少投资,销售额下降的幅度不会太大.(5)公司如减少该领域的投资,则能更好地利用闲散资源.(6)企业的某领域不是公司经营中的主要部分.2、为什么大多数企业倾向于采用发展战略?

答:一个企业为什么决定寻求发展战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最高层经理或最高领导班子所持有的价值观。许多高层经理人员将发展等同于他们个人的有效性和事业的成功。也就是说,他们所管企业的发展就足以表明了他们作为经理人员的有效性和功绩。此外,在股份有限公司中许多高层领导人通常都拥有作为其一部分报酬的股权。如果企业的发展能导致企业股价的升高,则他们会有自己的资本增值中直接受益,格鲁克(W.Glueck)对《幸福》**登载的358家公司在45年中所做战略选择进行过研究,发现各公司采用的各种战略的频率如下: 发展战略占54.4%,比例最高。

(四)论述题

试对纵向一体化战略的利弊进行分析。

答:纵向一体化战略的益处:

1、向后一体化战略可使企业对所用原材料的成本、可获得性以及质量等具有更大的控制权。

2、如果一个企业的原材料供应商能获得圈较大利润,那么采用向后一体化企业可将成本转化为利润。

3、向前一体化战略可使企业控制销售和分配渠道,有助于改善库存积压和生产下降的局面。

4、当企业产品或服务的经销商具有很大的毛利时,采用向 前一体化战略企业可增加自己的利润。

5、采用纵向一体化战略,通过建立全国性的市场营销组织机构以及建造大型的生产厂而从规模经济中获益。纵向一体化战略的弊端:

1、由于纵向一体化使企业规模变大,因此要想脱离这些行业就非常困难。

2、公司纵向规模的发展,不公需要较多的投资,而且要求公司掌握多方面的技术,从而造成管理上的复杂化。

3、向前、向后产品的相互关联和相互牵制,不利于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

4、有可能出现生产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生产能力不平衡的问题。

《企业战略管理》

(四)(一)单项选择题

1、差异化战略的核心:()C、取得某种对顾客有价值的独特性。2、1993年,由安文尼等美国战略管理学者提出的竞合战略是哪两个因素的合二为一。()A、合作与竞争

3、补缺战略成功的关键是()。A、专业化。

4、市场挑战者在行业中是属于哪个位置的企业()。C、第三。

5、大多数市场挑战者的目标是()。A、扩大市场份额

6、请问“说服不用香水的妇女使用香水”属于那一种战略()。B、市场渗透战略

7、一个某服装企业额在开发产品时坚持高质量、体现个性化色彩的原则。在营销理念上,主要是通过专卖店的方式进行销售,而且销售人员都通过专门的培训,要求他们掌握销售技巧并树立为顾客服务的理念和行为准则。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这个品牌产品的战略是:()。B、差异化战略

8、如果在一个技术已基本成熟、相应的产品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的行业中竞争,企业应当采取什么战略()。A、差别化战略。

9、竞合战略的主要实现形式是()。D、战略联盟。

10、美国的绿箭公司专门生产口香糖一种产品属于专业化模式的那一种()。B、产品或产品线专业化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那些因素是属于控制成本的()。

A、控制规模 B、控制生产能力 C、控制地理环境E、控制学习效应

2、下列那些是企业可选择的衰退战略()。

A、领先战略 B、坚壁战略 C、收获战略 E、快速放弃战略

3、下列那几个追随战略是正确的()。B、紧密追随 C、距离追随

4、一个企业在其目标市场中可以占据的竞争地位下列那几个类型是正确的()。

A、主宰型 B、强壮型 C、难存活型 D、防守型 E、虚弱型

5、新兴企业要发展需要面临的问题有那些()。

A、缺乏基础 B、缺乏政府支持 C、缺乏技术 E、顾客的困惑

6、下列属于竞争战略的是()。A、总体低成本战略 B、广泛差异战略 C、成本集中化战略 D、差异集中化战略E、最优成本供应商战略

7、扩大市场需求量的作法有()。A、发掘新的使用者 B、开辟产品的新用途D、增加使用量 E、开辟新用户。

8、可供挑战者选择的进攻战略有()。A、正面进攻 B、迂回进攻 C、包围进攻 D、侧翼进攻 E、游击进攻

9、下列那些是影响竞合战略制定的要素()。

A、改变参与者 B、改变策略 C、改变游戏规则 D、改变范围

10、通用电器公司要求其在每一个行业市场中都成为数一数二,否则就退出,并因此他们放弃了计算机和空调业务。就此提高其他产品的市场率,请问为了获得很好的市场占有率通用公司应该考虑的因素有那些()。

A、引起反垄断的可能 B、为提高市场份额所付出的成本 C、所采用的营销组合战略

(三)简述题

1、造成分散型产业的经济原因。

答:产业进入障碍较低或障碍不多,使许多小公司涌入该产业;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当服务成为经营关键时,小企业就会变得更有效;产业运行的就近监督和控制是企业成功的基本条件,则小企业具有很大的优越性;高度的产品市场区分,特别是这种区分基于形象的基础上。

2、新兴产业中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答:缺乏获得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能力;缺乏基础;缺乏产品或技术标准,产品质量不稳定;顾客困惑;在金融界的形象和信誉度;有关政府部门的批准。

3、成熟产业中企业竞争战略选择。答:产品结构的调整;正确定价;改革工艺和革新制造方法;选择适当的顾客;购买廉价资产;开发国际市场。

(四)论述题

差异化战略、低成本竞争战略的制定方法及战略利益和风险。

答:差异化战略的应用条件:

企业要奉行差异性战略,有时可能要放弃获得较高市场占有率的目标,因为它的排它性与高市场占有率是不融和的。实施差异化战略,企业需具备下列条件: A.具有很强的研究与开发能力,研究人员要有创造性的眼光。B.企业具有以其产品质量或技术领先的声望。

C.企业在这一行业有悠久的历史或吸取其它企业的技能并自成一体。D.很强的市场营销能力。

E.研究与开发、产品开发以及市场营销等职能部门之间要具有很强的协调性。F.企业要具备能吸引高级研究人员、创造性人才和高技能职员的物质设施。差异化战略的风险:

实施差异化战略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下列几方面:

A.实行差异化战略的企业,其生产成本可能很高。因为它要增加设计和研究费用,选用高档原材料等。如果采取差异化战略的产品成本与追求成本领先战略的竞争者的产品成本差大,可能会使得购买者宁愿牺牲差异化产品的性能、质量、服务和形象,而去追求降低采购成本。

B.购买者变得更加精明起来,他们降低了对产品或服务差异化的要求。

C.随着企业所处行业的发展进入成熟期,差异产品的优点很可能为竞争对手所模仿,削弱产品的优势。而这时如果企业不能推出新的差异化,那么由于价格较高而处于劣势,产品差异化优势又不明显,企业就要处于非常困难的境地。

《企业战略管理》

(五)(一)单项选择题

1.在市场增长率-相对市场占有率矩阵(波士顿矩阵)中,具有较高市场增长率和较低的相对市场占有率的业务是()。A、问号类

2.在波士顿矩阵中,当市场增长率低,相对市场占有率高的时候,它是属于哪种经营单位。()C、金牛类

3.在波士顿矩阵中,幼童是指那些相对市场占有率较()而市场增长率较()的经营单位。C、低、高

4.在BCG矩阵中,企业对瘦狗类经营单位实行的战略是()。C、收缩和放弃战略 5.生命周期分析法的战略建议有:()。A、发展战略 6.在产品―市场演变矩阵中,当经营单位的产品处于成熟期并且竞争地位强时,企业应实行的战略是()。C、维持现状或抽资

7.在产品―市场演变矩阵中,当经营单位的产品处于成熟期并且竞争地位弱时,企业应实行的战略是()。D、抽资或清算、放弃

8.在产品―市场演变矩阵中,当经营单位的产品处于开发期并且竞争地位强时,企业应实行的战略是()。B、建立市场份额

9.行业吸引力-竞争能力分析法是那个公司提出来的()B、通用电器公司与麦肯锡咨询公司 10.生命周期法是那个公司提出来的()A、亚瑟”利特尔咨询公司

(二)多项选择题

1、在波士顿矩阵中,下列那些经营单位不属于市场增长率低、相对市场占有率高的情况?()

A、问题类 B、明星类 D、瘦狗类

2、在波士顿矩阵的幼童区域,可能采用什么战略?()B、增加市场份额 D、放弃战略

3、在波士顿矩阵的金牛区域,可能采用什么战略?()C、维护战略 E、收获战略

4、下列那些战略是生命周期分析法的战略建议?()A、发展战略 C、选择性投资战略

5、行业吸引力-竞争能力分析法对行业吸引力的评价因素包括:()B、行业规模 C、市场增长速度

6、行业吸引力-竞争能力分析法对经营单位竞争能力的评价因素包括:()A、生产规模 D、单位形象 E、市场占有率

7、下列那些阶段属于产品―市场的演化过程()。A、开发阶段 C、扩张阶段 D、成熟阶段 E、衰退阶段

8、行业成熟度包括下列阶段中的那些?()B、孕育阶段 D、发展阶段

9、战略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有那些?()

A、外部环境 C、管理者对待风险的态度 D、企业过去的战略

10、应用汤姆森和斯特克兰方法,当企业面对市场增长迅速、竞争地位弱的情况时,什么战略方案可选?()

网络大学德育教育管理 篇3

成人学历教育教学部分应包括课程安排与师资配备、考试管理、成绩管理、题库建设与管理、学位管理等工作,现将以上具体工作对网络平台的功能要求

提列如下:

[1]各项数据库的建立:该数据库要求能够将word或excel等文档导入、导出,且能够由特定权限的管理员手工修改。

1)、可共享的学籍数据库中与教学管理相关的内容,如学生姓名、身份证号、入学时间、层次、专业、电子照片等;2)、不同的层次、专业对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进程数据库;3)、教学考试试题数据库:包括结业考试、补考、毕业考试等试题库;4)、学位外语考试数据库;5)、学生电子照片数据库;6)、教师数据库的建立:所有任课教师在被分配教学任务以后,应被给予登陆该平台的权限,并在登录后首先完善自己的教师资料,包括学历、职称、讲授课程等,该资料也可以由教学管理者完成或完善。

[2]教学管理档案的生成

word或excel特定格式的录取表格,可以直接录入系统,对应其姓名和身份证号、专业等信息,直接产生教学管理档案。教学管理档案包括其各个学期的课程名称,进度(是否完成),成绩(及格、不及格或缺考),学位外语考试的次数、成绩,是否参加并通过毕业考试,是否完成实习,是否完成毕业论文等。

所有课程根据学期划分,已完成的学期与未开始的学期用不同颜色显示,已经修完的课程(通過考核)与未修完的课程用不同颜色显示,考试课与考查课用不同颜色区分。

[3]教学班的划分:校部或每个函授站可在自己的学生里,通过一定权限(如通过身份证认证等)设置教学班,班级数量、每班人数可任意设置。此功能可与学籍部门共享。

[4]通知公告与沟通交流

1)、教学管理者可以在管理系统醒目区域发布各种重要通知、公告,所有的教学管理人员、班、站负责人、任课教师、学生可以在自身权限内看到这些通知公告

2)、各班、站负责人可以在线与教务管理者进行沟通交流,学生也可以与自己的班任或站点负责人进行在线交流。

[5]课程安排与师资配备

1)、教务工作者可根据教学进程为各教学班(函授站)委派教师,教师一旦接受教学任务,教学班班任或函授站负责人以及该班(站)的学生可以通过密匙在自己享有的权限内看到教师和课程的有关信息,教师也可以在线接受上课时间、地点、班主任(站点负责人)联系方式、学生的层次水平等相关信息。

2)、课程开始前、讲授中、结束后、考试后,都在系统上有不同颜色显示;

3)、教务工作者可以按照教学计划在线输入教学相关信息,生成课程表,各班、站的课程表可以在上级权限允许下被查阅,课程表可以用word或excel格式导入、导出或直接打印。

4)、串课、停课或教师变更等通知可以在网上发布,经教学管理人员批准后,变更相关信息;

5)、实现网络三级评课制度。

[6]考务管理

1)、考务负责人可根据教学进程,输入考试的时间、地点,自动生成某教学班(函授站)的考试计划(含期中、期末、补考等);

2)、考试科目统计功能:考试计划制定完毕以后,根据系统数据自动统计该教学班(函授站)的学生层次、专业以及本次考试每个学生对应的科目;

3)、试卷统计功能:根据考试计划,自动计算某教学班(函授站)本次考试需要的各科试卷数目,并能够生成试卷统计表,可以导出、打印;

[7]成绩管理:

1)、成绩录入权限设置:

教务科长权限:允许或禁止各教学单位(函授站或班级)或个人某一阶段(某学期)的成绩录入。

成绩管理员权限:在上级权限允许状态下,可以用word或excel特定格式导入或手工方式录入成绩,并具有修改、删除等基本权限;可授权各函授站(教学班)录入成绩。

函授站管理员权限:在上两级权限允许状态下,用word或excel特定格式导入或手工录入本站学生成绩,并具有修改、删除等基本权限。

2)、成绩统计功能:

①、可随时统计任意教学班不及格或缺考学生的信息,并将结果以word或excel形式导出,或直接打印;

②、学生的缺考、不及格科目及其他科目成绩单信息,可与学籍信息同步显示,并设置链接至学籍部门处,方便学籍管理员查询。

3)、成绩查询设置:

教务科长和成绩管理员可以随时查询并打印所有学生成绩,并授权函授站和学生查询成绩、打印成绩单;

函授站可以在上级权限允许状态下,随时查询并打印本站学生成绩;

学生在上级权限允许状态下,查询自己的成绩单;

4)、成绩单打印:

系统须支持B5和A4两种成绩单打印模板,打印成绩时,由成绩管理员自行选择。

[8]题库建设与管理

1)、题库管理员以word格式导入或导出试题库内容,根据不同的专业、层次设置不同类型的题库,如在线自测题库,结业考试试题库、毕业考试试题库、补考试题库,课后练习题试题库等;

2)、题库管理员可以手动添加、修改、删除各试题库试题;

3)、根据需要自动生成在线自测试题、练习题等;

4)、根据不同考试要求,自由设置选题范围,并能够随机生成试卷。

[9]在线学习、师生互动

1)、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密匙登录网站,在网站中可以看到自己的学习档案(该数据与教学管理档案匹配),显示自己的入学时间、预毕业时间、专业、层次、教学进程,所属班级或函授站相关信息,班任和函授站负责人的姓名、联系电话等信息。并在界面显著位置接收重要的通知、公告(如开课信息、考试通知、学位申请信息等),可以随时查阅自己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考试成绩,学位外语成绩等;

2)、学生可以在线接收学习提示,指导其每个学期必须学习的课程,有专用链接指导学生下载相关的学习资料,收看在线学习视频等。

3)、每个教学班或站都有自身对立的交流群,班任或函授站管理者可以在此处发布通知、信息,任课教师可以在此处与学生互动,实现在线答疑,在线指导如何学习等工作。

以上是对管理平台与教育教学有关部分的初步功能要求,以上功能是否能够实现,是否完全适合学院的具体工作要求,是否还有其他的重要功能需要实现,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和论证。

网络大学德育教育管理 篇4

随着近些年互联网的发展, 有线与无线网络几乎覆盖了中国国内所有的高校校园。根据一些高校对大学生上网人数的调查, 结果显示上网的学生普遍在百分之九十以上。高校学生已经成为中国网民的主体人群。大学生参与网络已经成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在网络中可以获得很多信息, 这些信息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情感和认知。现在很多高校设立了网络教育课程, 因为这些高校都已经认识到网络成为影响大学生行为规范、道德素养、理想信念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网络也是把“双刃剑”, 它在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 也会夹杂着这样那样的“病毒”。现在的高校大学生网民中, 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对一些热点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 往往也没有明显的政治敏感性, 不考虑后果, 存在诸多道德失范现象。

二、高校对大学生网络教育与管理的现状

目前, 对大学生网络教育和管理已经被很多高校提上了日程。但是, 高校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规范教育还是有一些问题存在, 主要表现在滞后于对大学生的网络技术知识教育。究其原因, 我们不难发现, 网络行为规范教育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二者之间的脱节使得一些问题出现, 这种网络空间“无道德、无规则”的认识长久的时间得不到改正。还有一些学校在实际的网络环境中法制与思想教育的新内容、新途径、新方法研究不够, 实践不多。甚至有很多在一线的教师对网络空间认识不够, 根本无法知道学生想什么、说什么、干什么。所以, 作为高校而言, 要对大学生网民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作出快速机敏的反应, 在教学方法和内容上要有时效性、针对性和前瞻性。

现在很多高校对大学生的上网都缺乏正确引导, 有的甚至从未引导过。这种教育的缺位, 正是导致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缺失的主要原因。大学生网络失范的原因有很多方面, 其中既有自我控制和约束力较差、大学生自身素质如是非辨别力还不强等主观原因;还有各个网站对网络的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安全防护意识薄弱, 这就让那些网络违法犯罪行为钻了漏洞。

还有高校的教育过程中, 教育方式和内容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中忽视新技术带来规则变化和文化变化。这就造成了, 高校对大学生的网络教育和管理滞后。随着中国的综合实力的增强, 我国的外交更加广泛, 西方各种道德准则、价值标准、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意识形态内容也随着国际之间的交流涌入中国, 这就形成了我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并行、冲突与交融发展的局面。除了这些外在的影响外, 我国的社会文化还有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之分,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并存的现象。当今各种思想的碰撞, 多元文化并存现象通过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些不同文化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交流, 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变得多元化。大学生的主要特点就是思想活跃、高智商、高知识, 这些文化现状对他们的影响也更大, 同样冲击着他们的行为、价值观、道德思想等。文化的多元是学生思想多元化, 开阔了眼界, 但也造成了部分大学生价值观、思想道德的混乱。同样网络的自由性、隐蔽性、多元化、虚拟性的特点, 也给消极、错误的舆论导向造成可乘之机。网络本是个新生事物, 高校的管理工作者要从思想上重视, 其认识、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亟待改善。现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驾驭网络的能力不高、对网络道德教育不能准确把握、教育者对网络认识模糊、观念老化等。

三、高校对大学生网络教育与管理的对策

首先, 培养学校独特的校园文化, 发扬学校的优秀传统是关键。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体现学校整体形象优劣的重要指标。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精神和传统, 学校校园文化是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的重要体现。一个大学的文化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大学精神是长时期积淀而成的共同的、稳定的信念、理想和追求。高校独有的文化因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 其往往蕴涵着深刻的价值观念。很多高校在对大学生的文化教育上都有不同的对策。往往通过各种方式和载体使高校的价值观、文化精神和传统对大学生发生影响, 采取鼓励广大学生学使用校标、佩戴校徽、学唱校歌, 使价值观、学校精神进一步使学生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分清是非对错。

高校的网络文化建设要充分利用网络的特性, 不能以空洞的说教和简单形式去实行, 应了解学生对其喜爱的情况因势利导。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的提高不是强压式和灌输式的教育手段所能实现的, 而是应采取喜闻乐见的形式,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高校在日常文化课的教育之外, 还要积极开展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现在很多高校都开设了网络应用与操作方面的课程, 但是很少有高校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专设课程, 显然这是滞后于网络发展的方面之一。高校的思想道德方面的课程要有明确的针对性, 应该结合网络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做到与时俱进。当前各学校都有校园网络, 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 要突出服务性, 建设完善、周到、全面的网上服务系统, 将学生工作信息、生活信息、学习信息上网, 而且要收集学生对图书馆、食堂、教室、宿舍、教学等涉及学生成长、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建议和意见, 发布校园重大活动的日常安排和具体内容、学生工作的最新动态、就业动态与信息、组织纪律和规章制度、校园热门话题等。还可以开展网上主题团日活动、网上青年志愿者活动等。

其次, 学校要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约束。由于大学生涉世不深, 对事物的认识还不能达到准确的判断, 所以, 高校网络教育不能忽视对学生外在的必要约束, 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网络道德自律的思想与行为。教师要根据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的实际情况, 在强调道德主体性的自律的同时, 有针对性的建立和完善网络道德的外在约束机制, 实现网络道德素质教育的社会化。要使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有章可循必须制定比较完备的大学生网络行为准则。这些制度包括《大学生网络违纪处理条例》、《校园网文明公约》和《大学生网络道德规范》等。

摘要:随着近些年互联网的发展, 大学生的网络教育与管理问题日益凸显。本文从大学生网络参与现状和高校对大学生网络教育与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 探讨高校对大学生网络教育与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网络教育,网络管理

参考文献

[1]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0, 1.[1]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0, 1.

[2]庄新辉.浅析高校网络现状对大学生的影响[J].武夷学院学报, 2009 (4) .[2]庄新辉.浅析高校网络现状对大学生的影响[J].武夷学院学报, 2009 (4) .

网络大学德育教育管理 篇5

单选题

1.医院预防保健与社区卫生服务主要经费来源于()A.政府投入 B.有偿服务项目 C.社会支持 D.医疗保险

2.医院质量管理组织体系不包括()A.医院质量自主管理

B.科室和部门质量管理小组 C.院级质量管理组织 D.卫生厅主管部门

3.()是医院领导的首要素质 A.政治素质 B.品德素质 C.知识素质 D.才能素质

4.人人享有医疗权利是指()A.任何病人都获得医疗服务的权利

B.这项权力取决于病人或家属的主观需要 C.未经检验或评估的药物不得滥用 D.受当地经济情况限制

5.医院科研的意义除外()A.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B.促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C.吸引外资联合生产 D.提高医院学术地位

6.基本门诊不包括()A.体检服务 B.简易门诊 C.特需门诊 D.家庭服务

7.质量管理流程图的基本要素包括()A.投入 B.步骤 C.产出 D.以上都对

8.医院人员编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不包括()A.功能任务定位的原则 B.结构合理的原则

C.高投入、高产出的原则 D.动态发展的原则

9.关于医疗事故的说法正确的是()A.医疗事故的行为人必须有工作中的过失 B.医疗事故的行为由过失和故意行为组成 C.即使未造成不良后果,也可定为医疗事故 D.医疗事故分为三级

10.医院科研的特点除外()A.安全性 B.社会公益性 C.多学科交叉性 D.实践应用性

11.按照就诊人的健康状况及病情需要处理的迫切程度,门诊可以分为一般门诊、急诊和()A.预约门诊 B.保健门诊 C.简易门诊 D.特需医疗门诊

12.病人出、转院由病房()以上专家决定 A.住院医师 B.主治医师 C.副主任医师 D.主任医师

13.()是领导者的基本职能,也是管理最本质、最高级的职能。A.决策 B.计划 C.组织 D.控制

1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医患关系是一种特殊的消费关系 B.传统的医患关系基于明显的金钱考虑

C.《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适用于医疗纠纷的处理 D.医患关系中病人处于脆弱和依赖的地位

15.医疗管理的基本原则不包括()A.病人第一 B.人人平等 C.安全有效 D.首诊负责制

16.康复的最终目的是()A.医疗康复 B.社会康复 C.职业康复 D.教育康复

17.研究生教育属于()A.在校教育 B.毕业后教育 C.继续医学教育 D.在职教育

18.医院预算编制的原则不包括()原则。A.政策性 B.灵活性 C.统一性 D.可靠性

19.属于医疗事故的是()A.医疗过失 B.医疗差错 C.医疗意外 D.以上都不是

20.儿童保健的服务对象是()岁儿童。A.0~3 B.0~6 C.0~12 D.0~1

421.医院感染的基本特征不正确的是()A.医院规模越大,医院感染越多 B.医院感染发病率以内科最多 C.肿瘤病人的感染率最高 D.非教学医院感染率最高

22.医院的功能有()A.医疗、教育

B.医疗、教育、科研 C.医疗、科研、保健

D.医疗、教育、科研、预防、保健

23.开发新药属于()投资决策。A.确定性 B.不确定性 C.风险性 D.无风险性

24.医疗质量评价的主要内容除外()A.结构评价 B.过程评价 C.重点评价 D.结果评价

25.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是()A.医院外源性感染 B.医院内源性感染 C.医源性感染 D.混合感染

26.()是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保障 A.门诊组织管理 B.住院诊疗管理 C.ICU管理 D.急诊管理

27.()是人事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 A.岗位设置 B.人员配备 C.人员培训 D.人员考核

28.关于PDCA循环正确的是()A.是质量管理的核心思想 B.分为四个阶段、八大步骤

C.计划、执行或实施、检查和总结 D.以上都对

29.护理质量管理的特点()A.广泛性和综合性 B.协同性和独立性 C.程序性与连续性 D.以上都是

30.人身权中最重要的基本权利是()A.生命健康权 B.姓名权 C.肖像权 D.名誉权

31.近年来出现的医院集团采用的组织类型为()A.直线组织 B.直线参谋组织 C.矩阵组织 D.复合组织类型

32.“一长三部”制中的三部不包括()A.医务部 B.护理部 C.门诊部 D.行政部

33.下列情况应看作医院感染的是()A.由非生物性刺激而产生的炎症 B.新生儿在经产道时产生的感染 C.由损伤产生的炎症

D.在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中只有细菌的定植,而没有临床症状和体征者

34.不属于医院诊疗部门的是()A.急诊科 B.麻醉科 C.门诊部 D.住院部

35.关于人员培训不正确的是()A.要优先培养事业发展需要的急需人才 B.培训的重点在于医院长远的需求 C.培训的内容侧重专业知识与技能

D.人才的培养需要不断的进行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

36.健康教育包括()A.计划生育指导、慢性病防治、妇幼保健 B.疾病筛检、医疗咨询、预防接种

C.院内患者健康教育和院外社区健康保健 D.以上都对

37.病人的自主权()A.是病人的基本权利,是绝对的 B.是病人自愿决定,与其他人无关

C.当与他人或社会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以病人利益为主 D.不是一时感情冲动

38.PDCA循环管理法的提出者是()A.巴列特 B.泰勒 C.法约尔 D.戴明

39.灭菌是指()A.杀灭所有微生物

B.杀灭除芽孢外的所有微生物 C.杀灭致病病原微生物

D.杀死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

40.构成一所医院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不包括()A.正式的病房和一定数量的病床设施 B.系统的人员编配 C.高档的医疗设备

D.基本的医疗、休养环境

4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自主权不是绝对的 B.病人有权拒绝治疗

C.医务人员可以泄漏引起社会危害的个人隐私 D.病人的保密权是自主权的延伸

42.医院质量管理体系一般分为()层 A.B.C.D.43.按任务来源分,医院科研分为()A.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

B.纵向科研任务,横向科研任务,自由选题 C.招标、委托、赞助

D.省、部、委、局基金课题

44.属于医院正式组织的是()A.院长、副院长、科室主任 B.棋友 C.同楼层邻居 D.午餐桌友

45.以下有关医院人员配备的原则不正确的是()A.因人设事

B.责、权、利一致 C.用人所长 D.人尽其才

46.责任制护理是指()A.以病人为中心,一个护理人员负责几个病人

B.以病人为中心,由责任护士对病人实施有计划的系统的整体护理 C.由护理小组负责一个病人小组的包干护理 D.每名护士均负责一定数量病人的全部护理

47.现代医院的主要任务是()A.医疗、教学、科研、B.医疗、预防、基层卫生保健 C.预防、康复、基层卫生保健

D.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基层卫生保健

48.发现甲类传染病,城镇医院应在()小时内进行报告。A.B.C.D.49.医疗纠纷是指()A.主体是医患双方 B.需要诉诸法律解决 C.产生不良医疗后果 D.医患之间发生的冲突

50.医疗质量是指()A.医疗服务的及时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B.病人的满意度、医疗工作效率 C.医疗技术经济效果 D.医疗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说明:作业共有20道选择题,每题1分,满分20分。

单选题

1.医疗纠纷的调解()A.归卫生行政部门负责 B.可以自行协商解决

C.可以由民间组织进行仲裁

D.必须由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

正确

2.医院管理的职能有()A.计划、组织

B.计划、组织、决策

C.计划、组织、决策、协调

D.计划、组织、决策、协调、控制

3.病人出、转院由病房()以上专家决定 A.住院医师 B.主治医师 C.副主任医师 D.主任医师

4.不属于护理业务技术管理具有的特点()A.实践性 B.责任性 C.服务性

D.社会性和集体性

5.()主要指医疗技术管理、行政后勤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A.医疗基础条件质量(结构质量)B.医疗工作环节质量(运行质量)C.医疗服务终末质量(成果质量)D.以上都不对

6.“无缺陷”观念认为质量的绝对标准除外()A.更加完美

B.预防缺陷是唯一可以接受的方法 C.无缺陷是唯一的质量标准

D.质量的成本仅仅是评价质量的成本

7.医院质量管理体系一般分为()层 A.B.C.D.8.医院质量管理组织体系不包括()A.医院质量自主管理

B.科室和部门质量管理小组 C.院级质量管理组织 D.卫生厅主管部门

9.按任务来源分,医院科研分为()A.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

B.纵向科研任务,横向科研任务,自由选题 C.招标、委托、赞助

D.省、部、委、局基金课题

10.现代医院的主要任务是()A.医疗、教学、科研、B.医疗、预防、基层卫生保健 C.预防、康复、基层卫生保健

D.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基层卫生保健

11.抗感染药物使用错误的是()A.病毒感染一般不使用抗生素

B.非细菌性感染者应立即停用抗生素 C.术前常规使用广谱联合抗生素 D.避免外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12.医学教育三阶段不包括()A.在校教育 B.毕业后教育 C.继续医学教育 D.在职教育

13.()是领导者的基本职能,也是管理最本质、最高级的职能。A.决策 B.计划 C.组织 D.控制

14.请选出正确的一项()A.医院的科学管理始于19世纪初

B.医院管理学科体系的建立是在20世纪50年代 C.医院管理的学科体系分为综合理论和应用管理 D.医院管理学也可称为“医院社会学”

15.关于人员培训不正确的是()A.要优先培养事业发展需要的急需人才 B.培训的重点在于医院长远的需求 C.培训的内容侧重专业知识与技能

D.人才的培养需要不断的进行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

16.发现甲类传染病,城镇医院应在()小时内进行报告。A.B.C.D.17.医嘱的类型不包括()A.长期医嘱 B.短期医嘱 C.临时医嘱 D.备用医嘱

18.住院医生规范化培养属于()A.在校教育 B.毕业后教育 C.继续教育 D.以上都不对

19.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A.系统性 B.广泛性 C.综合性 D.以上都对

20.康复的最终目的是()A.医疗康复 B.社会康复 C.职业康复 D.教育康复

21.医院信息的特点不包括()A.类型多样 B.准确性高 C.时效性强 D.要求连续性

22.三结合人员选拔方法是指()A.领导发现、他人举荐和考试选拔相结合 B.能力测验、面谈、适用相结合

C.民主推荐、专家考评和组织考察相结合 D.内部选拔、外部招聘和组织考察相结合23.近年来出现的医院集团采用的组织类型为()A.直线组织 B.直线参谋组织 C.矩阵组织 D.复合组织类型

24.一般综合性医院中外科病床编设比例应为()A.B.C.D.25.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自主权不是绝对的 B.病人有权拒绝治疗

C.医务人员可以泄漏引起社会危害的个人隐私 D.病人的保密权是自主权的延伸

26.()是医院领导的首要素质 A.政治素质 B.品德素质 C.知识素质 D.才能素质

27.鉴别医疗事故和医疗差错应根据()A.医护人员过失的大小不同 B.医疗中问题的大小不同 C.产生后果的原因大小不同 D.所发生的后果轻重不同

28.医疗质量评价的主要内容除外()A.结构评价 B.过程评价 C.重点评价 D.结果评价

29.按运行目标,医院可以分为()A.综合性医院与专科医院

B.企业医院、军队医院、医学院附属医院 C.一级医院、二级医院、三级医院 D.营利性医院与非营利性医院

30.消毒的作用()A.清除所有的微生物

B.杀灭除细菌芽孢外的微生物

C.杀灭所有的细菌D杀灭所有的细菌、病毒、结核菌及真菌 D.31.护理质量管理的特点()A.广泛性和综合性 B.协同性和独立性 C.程序性与连续性 D.以上都是

32.医院是以()为主要目的的医疗机构。A.提供保健服务

B.诊疗疾病、照护病人

C.提供医疗、修养、卫生管理 D.健康教育、预防、治疗

33.基本门诊不包括()A.体检服务 B.简易门诊 C.特需门诊 D.家庭服务

34.质量管理流程图的基本要素包括()A.投入 B.步骤 C.产出 D.以上都对

35.医疗管理的基本原则不包括()A.病人第一 B.人人平等 C.安全有效 D.首诊负责制

36.临床技能考核内容不包括()A.医疗记录 B.病例分析 C.文章书写 D.科研能力

37.考核的方法不包括()A.自我考评 B.民主评议 C.上级考评 D.群众调查

38.开发新药属于()投资决策。A.确定性 B.不确定性 C.风险性 D.无风险性

39.属于医院正式组织的是()A.院长、副院长、科室主任 B.棋友

C.同楼层邻居 D.午餐桌友

40.()是人事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 A.岗位设置 B.人员配备 C.人员培训 D.人员考核

41.导致医院感染的原因不包括()A.医疗治疗水平提高 B.病原体耐药性提高 C.医务人员带菌者增多 D.医院规模不大

42.抗感染药物使用的正确方法()A.感冒采用预防性用药 B.慢支常规使用抗生素 C.静脉滴注效果好于口服

D.使用抗生素时,首先选用窄谱抗生素

43.病人的自主权()A.是病人的基本权利,是绝对的 B.是病人自愿决定,与其他人无关

C.当与他人或社会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以病人利益为主 D.不是一时感情冲动

44.属于医疗事故的是()A.医疗过失 B.医疗差错 C.医疗意外 D.以上都不是

45.“一长三部”制中的三部不包括()A.医务部 B.护理部 C.门诊部 D.行政部

46.医院预算编制的原则不包括()原则。A.政策性 B.灵活性 C.统一性 D.可靠性

47.病人参加医学实验()A.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义务 B.必须遵循知情同意原则 C.主要考虑对社会的利益 D.必须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

48.影响整个医院管理水平的中心环节是()A.医疗管理 B.护理管理 C.财务管理 D.信息管理

49.大型医疗单位一般选择的组织形式为()A.直线组织 B.直线参谋组织 C.矩阵组织 D.复合组织类型

50.PDCA循环管理法的提出者是()A.巴列特 B.泰勒 C.法约尔 D.戴明

单选题

1.医院信息的特点不包括()A.类型多样 B.准确性高 C.时效性强 D.要求连续性

正确

2.医疗质量评价的主要内容除外()A.结构评价 B.过程评价 C.重点评价 D.结果评价

3.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医疗安全和不安全是相对的

B.医疗安全是医疗质量的首要质量特性

C.医疗技术水平和客观条件所限经常发生医疗不安全事件 D.医疗的不安全是对病人生命健康权的损害

4.医院科研的意义除外()A.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B.促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C.吸引外资联合生产 D.提高医院学术地位

5.()是领导者的基本职能,也是管理最本质、最高级的职能。A.决策 B.计划 C.组织 D.控制

6.关于PDCA循环正确的是()A.是质量管理的核心思想 B.分为四个阶段、八大步骤 C.计划、执行或实施、检查和总结 D.以上都对

7.医疗质量是指()A.医疗服务的及时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B.病人的满意度、医疗工作效率 C.医疗技术经济效果 D.医疗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8.医院感染的基本特征不正确的是()A.医院规模越大,医院感染越多 B.医院感染发病率以内科最多 C.肿瘤病人的感染率最高 D.非教学医院感染率最高

9.研究生教育属于()A.在校教育 B.毕业后教育 C.继续医学教育 D.在职教育

10.ICU的含义为()A.加强监护病房 B.特需病房 C.隔离病房 D.烧伤病房

1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医患关系是一种特殊的消费关系 B.传统的医患关系基于明显的金钱考虑

C.《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适用于医疗纠纷的处理 D.医患关系中病人处于脆弱和依赖的地位

12.PDCA循环管理法的提出者是()A.巴列特 B.泰勒 C.法约尔 D.戴明

13.医院科研的特点除外()A.安全性 B.社会公益性 C.多学科交叉性 D.实践应用性

14.病人出、转院由病房()以上专家决定 A.住院医师 B.主治医师 C.副主任医师 D.主任医师

15.发现甲类传染病,城镇医院应在()小时内进行报告。A.B.C.D.16.医院的现代化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中不包括()A.医学技术的现代化 B.医院的正规化

C.社会医疗保健中心化 D.医院管理的现代化

17.对各种慢性病的预防应以第()级预防为重点 A.一 B.二 C.三 D.四

18.健康教育包括()A.计划生育指导、慢性病防治、妇幼保健 B.疾病筛检、医疗咨询、预防接种

C.院内患者健康教育和院外社区健康保健 D.以上都对

19.鉴别医疗事故和医疗差错应根据()A.医护人员过失的大小不同 B.医疗中问题的大小不同 C.产生后果的原因大小不同 D.所发生的后果轻重不同

20.人力资源开发包括()A.人员选拔 B.人员培训 C.人员考核 D.以上全部

21.伦理委员会是()A.由医院内学术造诣较高,才学出众,品德高尚的专家组成 B.由医学专业人员、行政人员、和非医学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C.分管科研工作的副院长主要负责 D.一般人数为5~7人

22.医院管理的职能有()A.计划、组织

B.计划、组织、决策

C.计划、组织、决策、协调

D.计划、组织、决策、协调、控制

23.抗感染药物使用错误的是()A.病毒感染一般不使用抗生素

B.非细菌性感染者应立即停用抗生素 C.术前常规使用广谱联合抗生素 D.避免外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24.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实行的领导体制是()A.党委书记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B.院长负责制

C.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D.医师、护理、行政三权分立制

25.医嘱的类型不包括()A.长期医嘱 B.短期医嘱 C.临时医嘱 D.备用医嘱

26.质量管理流程图的基本要素包括()A.投入 B.步骤 C.产出 D.以上都对

27.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之日起()日内进行审查,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A.B.C.D.28.医院中卫生技术人员应占比例为()A.60%~64% B.65%~68% C.70%~72% D.74%~75%

29.关于医疗事故的说法正确的是()A.医疗事故的行为人必须有工作中的过失 B.医疗事故的行为由过失和故意行为组成 C.即使未造成不良后果,也可定为医疗事故 D.医疗事故分为三级

30.临床技能考核内容不包括()A.医疗记录 B.病例分析 C.文章书写 D.科研能力

31.医院的科研机构分为()A.国家、地方、医院科研单位 B.科研基地、实验室、课题组 C.研究所、研究室、研究组 D.基础研究所、临床研究所

32.医院质量管理体系一般分为()层 A.B.C.D.33.医院评审属于()A.结构评价 B.过程评价 C.结果评价 D.总体评价

34.()主要指医疗技术管理、行政后勤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A.医疗基础条件质量(结构质量)B.医疗工作环节质量(运行质量)C.医疗服务终末质量(成果质量)D.以上都不对

35.医疗管理的基本原则不包括()A.病人第一 B.人人平等 C.安全有效 D.首诊负责制

36.医疗纠纷的分类错误的是()A.医疗事故属于医疗过失纠纷 B.医疗意外属于医疗一般差错 C.医疗并发症不属于医疗差错

D.医疗事故分为责任事故和技术事故

37.消毒的作用()A.清除所有的微生物

B.杀灭除细菌芽孢外的微生物

C.杀灭所有的细菌D杀灭所有的细菌、病毒、结核菌及真菌 D.38.医院预算编制的原则不包括()原则。A.政策性 B.灵活性 C.统一性 D.可靠性

39.按任务来源分,医院科研分为()A.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

B.纵向科研任务,横向科研任务,自由选题 C.招标、委托、赞助

D.省、部、委、局基金课题

40.《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将医疗事故划分为()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41.基本门诊不包括()A.体检服务 B.简易门诊 C.特需门诊 D.家庭服务

42.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自主权不是绝对的 B.病人有权拒绝治疗

C.医务人员可以泄漏引起社会危害的个人隐私 D.病人的保密权是自主权的延伸

43.医院是以()为主要目的的医疗机构。A.提供保健服务

B.诊疗疾病、照护病人

C.提供医疗、修养、卫生管理 D.健康教育、预防、治疗

44.属于医院正式组织的是()A.院长、副院长、科室主任 B.棋友

C.同楼层邻居 D.午餐桌友

45.现代护理工作体制()A.科主任负责制,护士长受科主任领导和管理 B.护理部主任对各科护士长直线领导 C.总护士长负责全院的护理工作 D.以上都不对

46.人身权中最重要的基本权利是()A.生命健康权 B.姓名权 C.肖像权 D.名誉权

47.“无缺陷”观念认为质量的绝对标准除外()A.更加完美

B.预防缺陷是唯一可以接受的方法 C.无缺陷是唯一的质量标准

D.质量的成本仅仅是评价质量的成本

48.下列情况应看作医院感染的是()A.由非生物性刺激而产生的炎症 B.新生儿在经产道时产生的感染 C.由损伤产生的炎症

D.在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中只有细菌的定植,而没有临床症状和体征者

49.构成一所医院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不包括()A.正式的病房和一定数量的病床设施 B.系统的人员编配 C.高档的医疗设备

D.基本的医疗、休养环境

50.近年来出现的医院集团采用的组织类型为()A.直线组织 B.直线参谋组织 C.矩阵组织 D.复合组织类型

单选题

1.请选出正确的一项()A.医院的科学管理始于19世纪初

B.医院管理学科体系的建立是在20世纪50年代 C.医院管理的学科体系分为综合理论和应用管理 D.医院管理学也可称为“医院社会学”

2.医疗纠纷的调解()A.归卫生行政部门负责 B.可以自行协商解决

C.可以由民间组织进行仲裁

D.必须由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

3.属于医疗事故的是()A.医疗过失 B.医疗差错 C.医疗意外 D.以上都不是

4.关于医院感染错误的说法()A.即医院内获得性感染 B.可能不出现症状

C.不包括处于潜伏期的患者

D.对象包括一切在医院活动过的人群

5.住院医生规范化培养属于()A.在校教育 B.毕业后教育 C.继续教育 D.以上都不对

6.()是医院领导的首要素质 A.政治素质 B.品德素质 C.知识素质 D.才能素质

7.《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将医疗事故划分为()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8.医院人员编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不包括()A.功能任务定位的原则 B.结构合理的原则

C.高投入、高产出的原则 D.动态发展的原则

9.不是医院的性质()A.社会性 B.福利性 C.生产性 D.经营性

10.医疗质量是指()A.医疗服务的及时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B.病人的满意度、医疗工作效率 C.医疗技术经济效果 D.医疗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11.“一长三部”制中的三部不包括()A.医务部 B.护理部 C.门诊部 D.行政部

12.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是()A.医院外源性感染 B.医院内源性感染 C.医源性感染 D.混合感染

13.按运行目标,医院可以分为()A.综合性医院与专科医院

B.企业医院、军队医院、医学院附属医院 C.一级医院、二级医院、三级医院 D.营利性医院与非营利性医院

14.医院临床科室划分中内科、外科的依据是()A.治疗手段 B.治疗对象 C.病种 D.器官系统

15.不属于护理业务技术管理具有的特点()A.实践性 B.责任性 C.服务性

D.社会性和集体性

16.医院预防保健与社区卫生服务主要经费来源于()A.政府投入 B.有偿服务项目 C.社会支持 D.医疗保险

17.一般综合性医院中外科病床编设比例应为()A.B.C.D.18.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自主权不是绝对的 B.病人有权拒绝治疗

C.医务人员可以泄漏引起社会危害的个人隐私 D.病人的保密权是自主权的延伸

19.医院管理的职能有()A.计划、组织

B.计划、组织、决策

C.计划、组织、决策、协调

D.计划、组织、决策、协调、控制

20.()是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保障 A.门诊组织管理 B.住院诊疗管理 C.ICU管理 D.急诊管理

21.人力资源开发包括()A.人员选拔 B.人员培训 C.人员考核 D.以上全部

22.基本门诊不包括()A.体检服务 B.简易门诊 C.特需门诊 D.家庭服务

23.儿童保健的服务对象是()岁儿童。A.0~3 B.0~6 C.0~12 D.0~1

424.关于医疗事故的说法正确的是()A.医疗事故的行为人必须有工作中的过失 B.医疗事故的行为由过失和故意行为组成 C.即使未造成不良后果,也可定为医疗事故 D.医疗事故分为三级

25.开发新药属于()投资决策。A.确定性 B.不确定性 C.风险性 D.无风险性

26.医疗纠纷是指()A.主体是医患双方 B.需要诉诸法律解决 C.产生不良医疗后果 D.医患之间发生的冲突

27.医嘱的类型不包括()A.长期医嘱 B.短期医嘱 C.临时医嘱 D.备用医嘱

28.()作为第三医学与保健、预防、临床共同组成全科医学。A.急诊医学 B.康复医学 C.社会医学 D.基础医学

29.鉴别医疗事故和医疗差错应根据()A.医护人员过失的大小不同 B.医疗中问题的大小不同 C.产生后果的原因大小不同 D.所发生的后果轻重不同

30.医院是以()为主要目的的医疗机构。A.提供保健服务

B.诊疗疾病、照护病人

C.提供医疗、修养、卫生管理 D.健康教育、预防、治疗

31.医院的科研机构分为()A.国家、地方、医院科研单位 B.科研基地、实验室、课题组 C.研究所、研究室、研究组 D.基础研究所、临床研究所

32.属于二级医院的是()A.城市街道卫生院、地市级的区医院

B.一般市及县医院以及省、直辖市的区级医院 C.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医院 D.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

33.不属于医院诊疗部门的是()A.急诊科 B.麻醉科 C.门诊部 D.住院部

34.对各种慢性病的预防应以第()级预防为重点 A.一 B.二 C.三 D.四

35.抗感染药物使用的正确方法()A.感冒采用预防性用药 B.慢支常规使用抗生素 C.静脉滴注效果好于口服

D.使用抗生素时,首先选用窄谱抗生素

36.人身权中最重要的基本权利是()A.生命健康权 B.姓名权 C.肖像权 D.名誉权

37.PDCA循环管理法的提出者是()A.巴列特 B.泰勒 C.法约尔 D.戴明

38.ICU的含义为()A.加强监护病房 B.特需病房 C.隔离病房 D.烧伤病房

39.科研经常性管理不包括()A.安全管理 B.成果管理 C.经费管理 D.人才管理

40.康复的最终目的是()A.医疗康复 B.社会康复 C.职业康复 D.教育康复

41.大型医疗单位一般选择的组织形式为()A.直线组织 B.直线参谋组织 C.矩阵组织 D.复合组织类型

42.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医疗安全和不安全是相对的

B.医疗安全是医疗质量的首要质量特性

C.医疗技术水平和客观条件所限经常发生医疗不安全事件 D.医疗的不安全是对病人生命健康权的损害

43.医院信息的特点不包括()A.类型多样 B.准确性高 C.时效性强 D.要求连续性

44.构成一所医院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不包括()A.正式的病房和一定数量的病床设施 B.系统的人员编配 C.高档的医疗设备

D.基本的医疗、休养环境

45.按照就诊人的健康状况及病情需要处理的迫切程度,门诊可以分为一般门诊、急诊和()A.预约门诊 B.保健门诊 C.简易门诊 D.特需医疗门诊

46.“无缺陷”观念认为质量的绝对标准除外()A.更加完美

B.预防缺陷是唯一可以接受的方法 C.无缺陷是唯一的质量标准

D.质量的成本仅仅是评价质量的成本

47.影响整个医院管理水平的中心环节是()A.医疗管理 B.护理管理 C.财务管理 D.信息管理

48.医院的现代化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中不包括()A.医学技术的现代化 B.医院的正规化

C.社会医疗保健中心化 D.医院管理的现代化

49.下列情况应看作医院感染的是()A.由非生物性刺激而产生的炎症 B.新生儿在经产道时产生的感染 C.由损伤产生的炎症

D.在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中只有细菌的定植,而没有临床症状和体征者

50.研究生教育属于()A.在校教育 B.毕业后教育 C.继续医学教育 D.在职教育

说明:作业共有20道选择题,每题1分,满分20分。

单选题

1.病人参加医学实验()A.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义务 B.必须遵循知情同意原则 C.主要考虑对社会的利益 D.必须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

2.发现甲类传染病,城镇医院应在()小时内进行报告。A.B.C.D.3.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是()A.医院外源性感染 B.医院内源性感染 C.医源性感染 D.混合感染

4.医院感染按病原体来源分为()A.自身感染和交叉感染 B.全身感染和局部感染 C.单一感染和混合感染 D.院内感染和院外感染

5.以下有关医院人员配备的原则不正确的是()A.因人设事

B.责、权、利一致 C.用人所长 D.人尽其才

6.()是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保障 A.门诊组织管理 B.住院诊疗管理 C.ICU管理 D.急诊管理

7.关于PDCA循环正确的是()A.是质量管理的核心思想 B.分为四个阶段、八大步骤

C.计划、执行或实施、检查和总结 D.以上都对

8.医院的科研机构分为()A.国家、地方、医院科研单位 B.科研基地、实验室、课题组 C.研究所、研究室、研究组 D.基础研究所、临床研究所

9.按任务来源分,医院科研分为()A.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

B.纵向科研任务,横向科研任务,自由选题 C.招标、委托、赞助

D.省、部、委、局基金课题

10.医嘱的类型不包括()A.长期医嘱 B.短期医嘱 C.临时医嘱 D.备用医嘱

11.影响整个医院管理水平的中心环节是()A.医疗管理 B.护理管理 C.财务管理 D.信息管理

12.医院信息的特点不包括()A.类型多样 B.准确性高 C.时效性强 D.要求连续性

13.不属于医院诊疗部门的是()A.急诊科 B.麻醉科 C.门诊部 D.住院部

14.选出不正确的一项()A.医学人才成长具有实践性的特点 B.医学人才成长具有晚熟性的特点 C.医学人才成长具有群体性的特点 D.医学人才成长具有社会性的特点

15.责任制护理是指()A.以病人为中心,一个护理人员负责几个病人

B.以病人为中心,由责任护士对病人实施有计划的系统的整体护理 C.由护理小组负责一个病人小组的包干护理 D.每名护士均负责一定数量病人的全部护理

16.不是医院的性质()A.社会性 B.福利性 C.生产性 D.经营性

17.医疗纠纷的调解()A.归卫生行政部门负责 B.可以自行协商解决

C.可以由民间组织进行仲裁

D.必须由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

18.医疗质量是指()A.医疗服务的及时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B.病人的满意度、医疗工作效率 C.医疗技术经济效果 D.医疗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19.科研经常性管理不包括()A.安全管理 B.成果管理 C.经费管理 D.人才管理

20.大型医疗单位一般选择的组织形式为()A.直线组织 B.直线参谋组织 C.矩阵组织 D.复合组织类型

21.医院感染的基本特征不正确的是()A.医院规模越大,医院感染越多 B.医院感染发病率以内科最多 C.肿瘤病人的感染率最高 D.非教学医院感染率最高

22.病人的自主权()A.是病人的基本权利,是绝对的 B.是病人自愿决定,与其他人无关

C.当与他人或社会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以病人利益为主 D.不是一时感情冲动

23.医学教育三阶段不包括()A.在校教育 B.毕业后教育 C.继续医学教育 D.在职教育

24.人身权中最重要的基本权利是()A.生命健康权 B.姓名权 C.肖像权 D.名誉权

25.医院评审属于()A.结构评价 B.过程评价 C.结果评价 D.总体评价

26.人人享有医疗权利是指()A.任何病人都获得医疗服务的权利

B.这项权力取决于病人或家属的主观需要 C.未经检验或评估的药物不得滥用 D.受当地经济情况限制

27.医院科研的意义除外()A.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B.促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C.吸引外资联合生产 D.提高医院学术地位

28.医院管理的职能有()A.计划、组织

B.计划、组织、决策

C.计划、组织、决策、协调

D.计划、组织、决策、协调、控制

29.医院的现代化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中不包括()A.医学技术的现代化 B.医院的正规化

C.社会医疗保健中心化 D.医院管理的现代化

30.医院科研的特点除外()A.安全性 B.社会公益性 C.多学科交叉性 D.实践应用性

31.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之日起()日内进行审查,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A.B.C.D.32.对各种慢性病的预防应以第()级预防为重点 A.一 B.二 C.三 D.四

33.抗感染药物使用的正确方法()A.感冒采用预防性用药 B.慢支常规使用抗生素 C.静脉滴注效果好于口服

D.使用抗生素时,首先选用窄谱抗生素

34.《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将医疗事故划分为()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35.()主要指医疗技术管理、行政后勤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A.医疗基础条件质量(结构质量)B.医疗工作环节质量(运行质量)C.医疗服务终末质量(成果质量)D.以上都不对

36.康复的最终目的是()A.医疗康复 B.社会康复 C.职业康复 D.教育康复

37.医院质量管理体系一般分为()层 A.B.C.D.38.鉴别医疗事故和医疗差错应根据()A.医护人员过失的大小不同 B.医疗中问题的大小不同 C.产生后果的原因大小不同 D.所发生的后果轻重不同

39.关于医院感染错误的说法()A.即医院内获得性感染 B.可能不出现症状

C.不包括处于潜伏期的患者

D.对象包括一切在医院活动过的人群

40.研究生教育属于()A.在校教育 B.毕业后教育 C.继续医学教育 D.在职教育

41.临床技能考核内容不包括()A.医疗记录 B.病例分析 C.文章书写 D.科研能力

42.医院人员编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不包括()A.功能任务定位的原则 B.结构合理的原则

C.高投入、高产出的原则 D.动态发展的原则

43.伦理委员会是()A.由医院内学术造诣较高,才学出众,品德高尚的专家组成 B.由医学专业人员、行政人员、和非医学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C.分管科研工作的副院长主要负责 D.一般人数为5~7人

44.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A.系统性 B.广泛性 C.综合性 D.以上都对

45.关于人员培训不正确的是()A.要优先培养事业发展需要的急需人才 B.培训的重点在于医院长远的需求 C.培训的内容侧重专业知识与技能

D.人才的培养需要不断的进行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

46.属于医院正式组织的是()A.院长、副院长、科室主任 B.棋友

C.同楼层邻居 D.午餐桌友

47.医院中卫生技术人员应占比例为()A.60%~64% B.65%~68% C.70%~72% D.74%~75%

48.不属于护理业务技术管理具有的特点()A.实践性 B.责任性 C.服务性

D.社会性和集体性

49.()是人事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 A.岗位设置 B.人员配备 C.人员培训 D.人员考核

50.按照就诊人的健康状况及病情需要处理的迫切程度,门诊可以分为一般门诊、急诊和()A.预约门诊 B.保健门诊 C.简易门诊 D.特需医疗门诊

30.属于二级医院的是()A.城市街道卫生院、地市级的区医院

如何有效开展大学生网络公民教育 篇6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公民道德教育

1 大学生网络教育的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正已飞快的速度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对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网络包含了广泛的内容以及丰富的信息量,已慢慢成为一种虚拟的社会生活形态。现阶段我国的网民人数持续增长,大学生所占的比例也日趋增多,所以必须重视网络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网络的发展对大学生的教育方式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对其自身素质也有了更近一步的规范,同时对大学生的网络公民教育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大学生在网络中道德意识弱化,心里扭曲,网瘾问题严重等问题,给家庭学校及社会的教育造成了一系列的阻碍。网络的飞速发展使信息的传递逐渐脱离了学校教师家长等一系列的控制,使得对大学生网络公民教育的过程变得更复杂,更加难以控制。

2 大学生网络公民教育的必要性

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家青少年的教养程度,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建设的重要中坚力量,大学生的整体素养也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整体素养,因此各高校理应加强大学生网络公民教育,重视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网络公民意识及自身整体素养。强化大学生的政治实践,培养正确的网络意识,引导大学生正确参与网络宣传,完善校园网络管理制度,培养大学生的行为责任意识,使大学生在和他人沟通交流表达自己的看法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3 开展大学生网络公民教育的有效途径

加强大学生网络公民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高校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教育的义务,因此高校需要改革创新来探索新的途径及方法。高校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使大学生树立正的确网络公民的教育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四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当代大学生网络公民教育提供了思想基础发展目标重要使命以及实践方向,具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加强当代大学生网络公民教育需要以创新的精神来探索符合公民教育的规律的新的途径。首先,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来保证当代大学生的网络公民的教育正确方向。其次应该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要渠道来增强大学生网络公民教育的系统性,然后,以和谐校园为载体营造当代大学生网络公民教育的良好氛围,最后,以社会实践为舞台构建当代大学生网络公民教育的良好平台。当代大学生网络公民要做到三结合即网络公民教育与日常管理相结合;培养公民意识与提升公民行为相结合;继承国内的优良传统文化与国外成功的经验相结合。

4 结语

如今,人类已全面进入了网络信息时代,网络逐渐成为了人们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也成为大学生参与社会事务的主要平台,同时也给大学生网络公民教育提供了新的实践基地,大学生对互联网有着强烈的依赖性,而且也是网络世界的引领者。网络公民身份的缺失,也使得高校必须积极开展大学生网络公民教育,从而构建大学生网络公民教育及公民文化教育,网络技能培养,网络道德养成。加强公民知识教育,积极开设公民教育课程,建好网络平台,加强网络文化的建设,也为建立全方位全面协同合作网络公民教育机制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李芳.大学生公民素质教育理论探讨与实践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125.

[2]王冬梅.公民意识教育的三个维度[J].政工研究动态,2007(21).

作者简介

任瀛,现为陕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

作者单位

陕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陕西省咸阳市 712046

网络大学德育教育管理 篇7

“柔性教育”与“刚性教育”是相对应的。“刚性教育”以“规章制度为中心”, 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奖惩规则等手段对学生进行强制式教育管理。“柔性教育”以学生为中心,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价值, 依据共同价值观、文化和精神氛围进行人格化教育管理, 它是在研究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 使各种组织意识和被动服从意识转变为学生自觉服从行为的一种非强制性、灵活多变的工作方式, 通过在学生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 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内化为大学生个人需要, 并引导其外化为自觉的行为, 从而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无论是刚性教育还是柔性教育, 它们想要实现的目标是一致的, 只是在内涵、依据、特征和实现的方法与手段上存在差异。

首先, “柔性教育” 是贯彻《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精神, 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第三部分“体制改革”第十一章“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中明确提出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评价制度等。柔性教育就是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 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 注重因材施教;树立人人成才观念, 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 尊重个人选择, 鼓励个性发展, 不拘一格培养人才;通过探索多种培养方式, 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 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激励学生乐观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

其次, “柔性教育”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 现今网络文化已成为校园文化的新方向, 对和谐校园文化产生积极的和正面促进作用的同时, 由于其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和虚拟性特点, 难以进行控制和约束, 在多元文化的冲突中, 无论是道德标准的选择还是文化模式的判断, 都需要一定的文化底蕴作为基础和支撑, 只有充分发挥柔性教育的功能, 不断提升广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发挥他们自身精神屏障的作用, 才能从根本上防止不良信息的入侵, 营造出积极健康向上的和谐校园文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审时度势、顺势而为, 以柔性教育这一理念为指导, 围绕增强校园文化的教化和育人功能, 营造符合时代要求的和谐的校园文化, 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促进大学生的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审美素质、身心素质等全方位素质的提高。

再次, “柔性教育”以学生为中心, 注重学生内在因素作用的发挥, 提高了受教育主体的参与性。学生教育管理活动的终极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 在接受教育管理的同时, 获得更为全面的发展。随着网络对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对网络行为规范管理就显得尤其重要, 而网络行为规范管理作用的发挥更多地依靠学生内在因素。柔性教育就是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价值作用, 依据共同价值观、文化和精神氛围进行人格化教育管理, 有利于使被动的服从意识转变为学生自觉参与和服从行为, 使学生在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 引导其外化为自觉的行为, 从而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 使学生成为自觉维护良好网络环境的参与者和监督员。

还有, “柔性教育”更适应当今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当代大学生基本以90后为主体, 其个体的独立意识和法律权利意识越来越高, 他们富有朝气、勇于创新、独立性强、视野广阔、渴望成才, 但又受到经验少, 对有些问题的认识比较模糊, 受较强的独立意识与尚未自立的现实矛盾等因素的影响, 呈现出不稳定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 又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使得现在便捷多样的网络环境对大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尤其是一些不良网络信息, 给我们的传统教育造成了很大的冲击。面对这些现状, 仅仅采用简单的行政手段, 通过要求学生绝对服从而达到教育目的是行不通的。必须在研究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 采取非强制性且灵活多样的工作方式, 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内化为大学生的个人需要, 通过教育引导, 与学生进行平等互信、真诚的交流和情感的激励, 并以此将教育管理的目标和外在的规定内化, 激励其内在的动力进而达到教育管理目的。

二、大学生网络行为管理中柔性教育的实施策略

1.柔性教育理念的树立是实施的前提。

在网络行为规范管理中要发挥“柔性教育”的作用, 教育管理者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 的柔性教育理念, 打破传统教育管理的思维模式, 使柔性教育思想得到运用和不断发扬。学生不是机器, 不是产品,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 教育管理者要改变以往千人一面的教育培养模式, 正视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和合理的自我实现需要, 区别对象、时间、具体情况和环境等不同因素, 采取有针对性、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 因势利导, 而不是将僵化的发展教育模式强加于学生身上, 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教育管理工作者只有把育人工作作为一种高层次的精神追求, 而不是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时, 教育管理工作才能真正焕发它内在的生命力。

2.柔性教育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是实施的关键。

如果教育功能都能实现正向功能, 发挥正向作用, 那么, 教育目标就可以完全实现。问题是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教育有时候也不可避免地发挥负向功能, 并导致非预期结果的出现, 这将直接影响教育过程和效果, 所以作为教育管理者如何有效地实施柔性教育思想实现柔性教育目标, 必须具备一定的柔性技能。一是教育时机把握的技能。有时需要耐心等待, 有时则需要当机立断。我们要注意判断教育的内容与时事背景能否巧妙吻合, 还应当看学生现有状态以及性格特点等。二是教育环境把握的技能。教育技能不仅要从时间上把握, 还要从空间环境上把握, 如果没有适合的环境条件, 不但不能发挥正向功能, 反而可能引发负面作用。因此要引导学生创设营造一种团结、进取、健康、活泼的学习、生活和成长的校园文化环境, 尤其是在网络道德教育规范管理方面, 学生置身这一环境中, 能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 感知心灵的洗礼与激励, 激发强烈的进取心、自尊心和自豪感、荣誉感, 产生适应环境、维护环境的心理态势。三是教育规律和学生心理把握的技能。教育工作者面对的是有思想的人, 而且是充满朝气、思维活跃、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年轻人, 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发展和逐渐成熟的重要阶段, 因此教育工作中需要研究和遵循教育规律、学生心理特点和发展等, 因势利导, 顺势而为,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恰当运用各种教育方法来开展学生教育引导工作, 营造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 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

3.情感教育是柔性教育实施的催化剂。

实施情感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是热爱尊重学生, 无私的爱和良好的情感素养是良好情感育人氛围的基础, 也是教育工作者个人价值的体现, 它包括信任、感化、态度、激励等。在我们的管理过程中应当正视大学生的成长过程, 关注大学生的现状, 尊重大学生的形象, 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和成长背景, 为学生搭建学习、成长的平台, 更多地体现人文关怀。在实施教育管理工作中要诚意正心、推己及人。通过情感教育, 能提高学生的认知感, 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育达到入耳、入脑、入心, 才能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到育人工作中来, 参与到自觉维护网络健康环境的行动中来, 实现自我评价、检查、监督、控制和调节, 从而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三自功能的有效发挥, 达到对学生健全人格与良好素质的培养目标。

4.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是实施的保障。

高校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 师生关系的主导方面是教师, 教师是开展育人工作的主体, 是实施柔性教育的保障。因为, 首先他们是刚性制度的制定者和维护者, 柔性教育离不开完善有效的刚性制度这一前提。其次他们是贯彻柔性教育理念的主体, 在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积极健康校园精神的维护、和谐校园的建设、引导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等方面都处于主导地位, 是开展柔性教育的主力军。再次他们既是学生知识的传播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更是学生行为的示范者。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职工不仅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更要严格要求自己, 率先垂范。因此必须加强高校教职工队伍建设, 形成一支研究教育规律、关爱学生成长、尊重客观规律、严格要求自己的高层次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 这样才能使柔性教育焕发出内在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张景胜.基于和谐理念的高校学生网络失范行为防范体系的构建[J].教育探索, 2011, (5) :99-101.

[2]储卫中, 王建英.柔性教育目的论[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3) :126-128.

[3]马启民, 全燕黎.网络异化与高校稳定[J].江苏高教, 2007, (2) .

网络大学德育教育管理 篇8

一网络对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影响分析

1. 积极影响

网络对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有两方面的影响, 一种是积极影响, 一种是消极影响。在积极方面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信息种类具有多样化的特点, 内容相对丰富。网络信息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广阔, 其中对文学、艺术和教育医学等都有所涉及。在网络信息库中, 大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上网查找任意资料, 不仅方便了学生的学习, 也让学生的生活更丰富。网络让学生的沟通更加自由, 也会让沟通变得更加简单。信息社会的来临, 使网络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中, 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 信息的传播速度非常快, 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使信息传播的渠道也明显的拓宽, 很多学生在生活中都会用信息技术来处理事物。很多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也开始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趋势, 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因此一定要提升高校接收和处理外来信息的能力, 清楚信息传播的形式和渠道, 利用文字、视频等各种方式来向学生展示新的信息传播风貌。

2. 消极影响

网络对大学生教育管理所表现出来的消极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教师的传统地位被改变。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尤其在传统的观念中, 教师一直被赋予一种威望, 在学生眼中, 教师不仅具有渊博的知识, 还具有高尚的道德, 神圣不可侵犯。但是网络信息的发展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变得越来越多, 并且视野也由此打开, 所以教师的地位被改变, 若教师不能对信息技术加以理解和把握, 学生便会对教师失去信任和敬仰。其次, 网络环境日渐恶化, 网络环境日渐恶化使很多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受到影响, 在网络影响下很多学生无视法律和道德的限制, 沉迷于网络游戏, 在网络上发布不良的信息和言论, 这样对青少年的思想价值观有严重的影响。一些学生沉迷网络游戏或者虚拟世界不能自拔, 从而导致自控能力变差, 各种违法行为逐渐增多, 这更要引起高校对网络教育管理的重视。

二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特点分析

1. 管理在空间上范围增大

网络的最大优点就是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变得更加便捷, 无论身在何处只要拥有网络, 就可以让人们自由地查找相关信息, 并且在网络世界中, 很多事情根本不会受到空间的限制和影响。在大学生教育管理方面, 这种无拘无束的、空间范围广的信息传播将会给管理者带来很大的管理难度。基于此, 教师们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把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提升一个新的高度, 这也是我国现阶段各大高校在学校管理方面的任务所在。

2. 管理的互动性有所增强

在我国的高校传统思想教育上, 通常是教师在讲台上进行说教, 学生在讲台下听讲, 这种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网络的发展需求, 也不适应现阶段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身份差异, 所以管理模式也相对单一, 通常是只听从教师的单方面要求, 而无视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学生的心理要求。网络的发展使学生和教师可以在网上进行交谈, 这样消除了学生一部分心理负担, 在交流过程中更加自由。这种模式将以往的单向传播模式改为双向的传播模式, 所以能够受到很多学生的欢迎, 同时大学生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与教师的网络沟通当中, 更加有利于促进网络教育和网络管理的开展。

3. 管理手段比较多

在传统的高校管理上, 一般都是对上层领导的指示和精神进行下达, 组织会议的召开, 这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单一性。网络信息技术的出现, 使高校认识到, 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势在必行, 学校的发展必须与时代的发展相符合。学校在管理上可以通过网络文字、网络视频、网络图片等形式, 优化学生管理工作的手段和形式, 让教育管理工作更易于被学生接受, 最大程度地提升学校的管理效率。另外, 网络技术的应用, 让高校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变化, 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利用课本、板书进行教学的方式, 逐渐采用多媒体教学丰富课堂内容, 活跃课堂气氛。

三促进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网络化的途径与策略

1. 创建德育教育网站, 教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思想道德观念

网络具有虚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这样在网络上出现的一些信息很难去辨别其真假程度, 所以在网上便会出现很多不健康、不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信息。这些信息被大学生观看非常不利于其身心发展, 长此以往还会引起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扭曲。基于此, 各大高校开始重视思想政治健康教育, 着重发挥网络德育的主体作用, 极力推动高校校园德育的建设。与此同时, 学校管理部门还要注重网络德育所发挥的主体作用。通过建立校园网络平台, 让学生和老师之间建立起一定的联系, 教师围绕学生的德育展开工作, 这样网络就发挥了其积极的作用, 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在网站设计方面, 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 并定期对其进行规划和维护, 使网络德育真正在大学生身心发展方面发挥作用。

2. 注重将法律和道德联系起来, 建立健全高校网络管理制度

很多高校学生对网络方面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 知识结构也不完整, 所以高校需要对学生进行网络法律知识的普及, 同时加强对网络文明与网络不文明现象的宣传, 引导学生了解法律, 学会运用法律。在此方面, 学校可以开展一些法律专业的知识论坛, 举办一些法律知识竞赛活动, 让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和老师之间进行多方面的交流。指导学生正确地获得网络信息, 正确地使用网络, 在对信息进行获取的过程中, 注意对信息价值和虚假信息的判断, 最大限度地提升大学生在网络方面的防御能力, 防止一些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价值观建设产生消极的影响。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能够指导大学生正确对待现实世界和网络虚拟世界, 用法律保护自己, 让道德感来约束学生的网络行为, 提高学生对网络的认识程度。在建立健全网络管理体制方面, 还要使用校园网络进行监督,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校的网络活动更加规范有序、科学合理。学校要严格筛选校园网站上的信息, 若出现一些不良信息或者虚假低俗内容要及时删除, 避免一些学生对此加以利用, 对校园的网络舆论造成不良影响。学生在校园网络平台上还可以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教师对这些问题需要进行全面的分析, 然后提出解决对策, 给学生一个满意的答复, 促进校园网络的健康发展, 保障校园网络能够在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下供学生使用。在校园网络中可以采用实名制, 避免一些外来人员侵袭学校内部网络, 给学生网站造成破坏。

3. 加强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队伍建设

高校在网络建设过程中拥有一支专业性突出的队伍十分重要。专业队伍的建设不仅需要工作人员对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了解, 还要求工作人员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所研究, 只有这两方面都突出的人员才有资质成为优秀队伍中的一员。管理工作者的队伍建设对学生网络德育管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影响了学校教育管理的效果。由此可见, 高校网络建设过程中要求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必须拥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信息专业知识, 这样不仅有利于网络文化的传播, 还有利于网络环境的维护。工作人员要定期对学生网站内容和网页内容进行检查, 筛选出一些适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容, 把一些不良信息删除, 严格监督校园网站的运行, 积极地传达一些向上的、健康的信息内容, 促进校园网络舆论的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本文对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进行了分析。高校人才关系到国家发展的未来, 因此在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以前, 高校有责任将其培养成积极健康的复合型人才。在网络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 大学生的成长与网络环境有不可分离的关系, 因此高校工作者必须在工作过程中善于总结历史经验, 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找出适合现代教学管理的方式, 促进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刘姝姝、万利平.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管理教育工作[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 (下) , 2013 (12) :10

[2]杨存菊.网络环境对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信息化, 2013 (14) :360

[3]张德华.网络环境影响下大学生管理教育工作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4 (12)

网络大学德育教育管理 篇9

(1) 是当今社会对所有大学生提出的必然要求。

当前, 计算机和网络在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随着整个社会对计算机和网络依赖程度的不断提高, 人们逐渐意识到, 由于计算机和网络本身的缺点所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学习。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①计算机软硬件系统以及相关其它硬件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故障, 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出现数据丢失等严重后果;②网络是开放的, 由于人们对网络知识的缺乏, 在人们使用网络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网络不畅、病毒攻击等问题。

因此, 让大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前, 进行计算机维护和网络管理能力培养, 学习相关知识, 进行上机实验操作, 掌握计算机维护和网络管理的基本方法, 对于提高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实践能力, 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生具备了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后, 在工作中就能及时解决计算机和网络带来的相关问题, 从而保障工作顺利进行。

(2) 是提高教育技术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 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的流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与专业课教师、中小学/大中专院校/各级电教馆/政府的电教管理人员、影视制作及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员、企业公司员工 (主要是IT产业中教育产品的开发人员) 。经过亲身的工作实践体验, 绝大多数的教育技术学毕业生对自己都有了比较客观的评价:①与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相比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是知识面广、掌握教育技术等基本理论、有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 劣势是计算机专业方面的知识 (特别是硬件方面) 、媒体资源开发技术掌握不够全面;②在校时动手实践太少, 实际操作能力不强, 知识掌握广而不专、专而不精, 工作中容易眼高手低;③在工作过程中感觉到计算机软硬件维护、网络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相当欠缺。同时, 对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和在校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提出了中肯的建议:扩大专业口径, 培养全面的人才, 学生所学知识要广而专、专而精, 特别要加强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由上可知, 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 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很多情况下都涉及到计算机维护和网络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因此, 给在校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开设像“计算机维护与网络管理”这样的技术技能类课程, 进行计算机维护和网络管理能力培养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 通过基础理论知识的深入学习可以改变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存在的“广而不专”的弱点;另一方面, 通过上机实验操作使学生真正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提高其以后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 学生的核心能力加强了, 在激烈的人才市场上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 在工作中具有更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就容易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认可, 从而为即将毕业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创造一个更好的就业环境。

2 计算机维护与网络管理能力培养现状及解决方案

目前, 很多设有教育技术学专业的高校院系已经意识到计算机维护和网络管理能力是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薄弱环节, 开始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开展了相应的教学工作。在具体实践中主要采用分散渗透和开设专门课程两种方式。

分散渗透是指要求相关课程的老师能在教学中渗透计算机维护和网络管理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内容。这种方式表面看起来省时省力, 然而实际的情况是:整个培养目标被分散到了不同的课程中变成了一个个次要的分目标, 教师在教学中涉及到这方面的知识时, 往往只是简单提及或不提, 更不会设计相关实验教学环节。这样导致的结果是:一是学生可能学不到相关的知识, 即使学到也没有什么系统性和针对性, 二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 计算机维护和网络管理能力培养变成了一句空话。显然, 分散渗透只能作为一种权宜之计。而开设专门的课程 (制定明确教学目标、建立完善的理论教学与实验内容体系) 才是计算机维护和网络管理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然而大多数高校院系并没有为此开设专门的课程, 因此, 该课程能否在教育技术专业中开设、何时开设、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验内容体系应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就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首要问题。

计算机维护和网络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 它的开设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了解计算机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础应用操作 (如TCP/IP设置) , 掌握相关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在大多数的高校院系中, 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前3年就已经学习了《计算机文化基础》、《微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课程内容, 并开设过一些类似的实验, 了解了计算机的软硬件构成和功能、网络软硬件设备的类型和功能, 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水平和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 具备开展新实验的知识积累和能力, 能在此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计算机维护与网络管理相关的若干实验的设计与操作方法。因此, 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可以开设此课程, 但不宜开设过早, 建议在大四上学期开设为宜。

2007年8月, 在对部分用人单位和近几年的教育技术学毕业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我们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开设了《计算机维护与网络管理》这门课程。近年来笔者对课程的定位、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体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3 能力培养课程的定位及内容需求分析

为避免该课程的体系结构过于庞大, 出现广而不专的老问题, 在充分了解了近几年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流向和工作内容的基础上, 将培养的对象主要定位在未来的信息技术教师、电教管理人员和在其它行业中从事计算机和网络相关工作的人员等三类, 同时兼顾将来从事其它非以上三类工作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

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除了专门从事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和负责学校课件制作任务外, 通常还兼有机房的管理和维护、学校网络的管理与维护、学校网站的建设与维护等工作。有一部分在各级各类单位的电教管理人员和在其它行业中从事计算机维护和网络管理的人员通常主要负责网络的日常维护与管理、计算机的日常维护与管理以及为本单位提供技术支持等工作。由此可以看出, 将来要从事以上三类工作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局域网技术、Internet接入技术、各类网站构建与开发技术等, 具有不同规模的网络的设计管理与维护、计算机软硬件日常维护、计算机及网络的常见故障检测与排除、网站的日常管理与维护等能力。另外, 对于从事其它非以上三类工作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来说, 尽管从事的工作与计算机和网络没有什么关系, 但是由于教育技术学专业本身的专业特点, 往往会被单位和同事认为是精通计算机和网络的高手, 因此在工作中应具备计算机软硬件日常维护、计算机及网络的常见故障检测与排除等基本能力。

4 能力培养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构建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只有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 适时地调整课程设置, 不断更新课程与实验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才能培养出社会适应需求的合格大学生。基于上面的分析, 同时考虑到教育技术学的专业特点、学生的认知和知识结构特点, 在综合大量教材和参考书的基础上, 笔者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经过几年的反复教学实践, 构建了一个模块化、分层次的课程内容体系, 如表1所示。

课程体系共分为5个模块, 5个模块呈现的是一个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不断提高的分层式结构, 各模块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 如图1所示。

每个模块既有理论讲授又有实践操作, 二者紧密结合, 共培养学生5个方面的能力。理论教学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使学生切实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在授课中首先介绍与实验相关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然后进行演示实验操作, 最后结合日常应用进行分析、归纳与总结。实验教学内容注重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许多实验为综合、设计性实验, 要求学生综合应用基础性实验教学中所学的知识和所掌握的方法来完成, 实验指导书上只写明实验目标、要求, 提供相关设备及部分相关资料, 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 确定实验方法、步骤, 利用实验室提供的设备环境独立完成整个实验过程。

5 能力培养课程体系的实践验证

上面构建的能力培养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体系, 通过在教育技术学专业中几年的反复教学实践证明是一套较为科学的适合教育技术专业的内容体系结构。在实践中, 虽然该课程作为一门任意选修课开设的, 但绝大多数学生都对该课程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每年学生的选课率都达到了95%以上。在授课过程中, 注重对理论基础知识的总结与回顾, 加大了实验环节的比重, 着重加强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通过实验教学亲自动手设计与实践, 切实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达到了计算机维护与网络管理能力培养的目标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洋, 付强.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流向问题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 2005 (7) .

[2]沙景荣.教育技术学本科毕业生社会适应性调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 2007 (6) .

[3]郭绍青, 田富鹏.局域网构建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4]张兴隆.论教育技术学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J].河西学院学报, 2005 (5) .

网络大学德育教育管理 篇10

2003年4月, 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 (教高[2003]1号) (以下简称为《通知》) , 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正式启动。

在全国高校掀起建设精品课程热潮的同时, 期刊杂志上也涌现出大批与此相关的论文, 其研究内容囊括了精品课程建设与应用的各个方面。为了对近9年精品课程的发展与研究现状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与分析, 笔者在中国知网 (CNKI)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核心期刊检索与精品课程有关的论文, 目的是对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重点、研究趋势进行整体分析, 并对精品课程建设现状进行评述, 以期对日后的课程建设和学习资源建设有一定的帮助与启示。

2 CNKI核心期刊检索与归类

笔者在CNKI核心期刊数据库以“精品课程”为篇名对2003-2011年的文献进行检索, 以2011年12月20日为检索结点, 共检索出相关文献585篇。文献按照年份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 与“精品课程”相关的文献在2003年建设初期数量较少, 2003-2009年, 每年的论文数量呈上升趋势, 到2009年达到最大值129, 其后逐年下降。由此发现, 精品课程的研究与国家政策有很大的相关性。自2003年国家出台启动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通知后, 研究数量逐年增多, 但是增加幅度相对平缓。2007年, 教育部启动了国家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与申报工作, 研究精品课程的文章再次攀升, 而且数量急剧增加。由此可见, 国家政策的变动是影响精品课程研究的重要因素。

以年份为研究节点, 笔者从下载的文章中剔除“通知公告”、“产品介绍”、“企业信息”等一些无研究意义的文章后, 对剩下的文章进行归类分析, 统计后的结果如表1所示。

观察表1中的数据, 可以发现, 近9年的研究热点均集中在学科建设、经验与总结、理论研究和资源、平台与技术这4个方面。研究学科建设的文章比重是最大的, 为40.15%;其次为经验与总结, 比重为19.70%;理论研究占第三位, 比重为16.51%;资源、技术与平台方面的研究比例为14.26%, 居于第四位。其它方面的研究比例相对较小, 均在10%以下。对表1中的数据进行整体分析与总结, 可以将精品课程的研究现状与特点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2007-2008年是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发展转型期。从表1中可以看出, “资源、技术与平台”、“理论研究”、“经验与总结”、“学科建设”4个方面数量在2008年都有很大的飞跃,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与国家政策的出台是分不开的。2007年,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继续推进国家精品课程建设, 遴选3 000门左右课程, 进行重点改革和建设, 力争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梯队、教材建设、教学效果等方面有较大改善, 全面带动我国高等学校的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该文件还指出, “积极推进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和共享平台建设, 建设面向全国高校的精品课程和立体化教材的数字化资源中心, 建成一批具有示范作用和服务功能的数字化学习中心”。《意见》的印发, 标志着精品课程二期建设工程的正式启动。因此, 在2008年, 有关技术与网络平台和资源建设的研究论文数量急剧增加。

(2) 对于精品课程的研究绝大部分集中在“学科建设”方面。在近9年的研究之中, “学科建设”的论文数量是最多的, 比重高于40%, 远远超出其它几个方面。以年份为结点横向分析, 除2003和2004年外, 每年论文研究内容居于首位的仍然是“学科建设”。究其原因, 可以理解为, 从2003年政策出台开始, 每年都会评选出几百门国家精品课程, 伴随着某一门精品课程的建设, 一般都会有相应的研究文章出现。

(3) “经验与总结”方面的研究数量整体呈递增趋势。在精品课程建设初期, 介绍建设经验的文章很少甚至为零, 但是每年的研究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 尤其是到2008年, 较之2007年有着很大的增长。这说明, 我国的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在经历了最初的探索阶段之后, 逐渐步入正轨, 专家学者在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4) 对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新模式方面的关注度较低。尽管精品课程要求由一流的教师队伍建设, 但是在相关研究中, 对师资队伍培训的关注却很少, 关注教师发展方面的文章也是微乎其微。精品课程建设后产生了一些教学新模式, 但是在此方面的应用却不是很多, 应用精品课程进行教与学的方式没有太大的改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在根本上得到变革。

(5) 需要加大力度推广精品课程, 有效利用课程资源。之所以把“推广研究”单独分为一个类目, 是因为在初次浏览文献时, 很多研究精品课程发展现状的文章中都提到了“精品课程推广力度不够”这一现象。在2007年, 出现了关于精品课程推广的文章, 但并不是每年都会有相关研究, 而且论文数量极少, 平均每年达不到1篇。这说明, 尽管研究人员都意识到推广工作是影响精品课程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是却没有在此方面进行深入探索。

3 精品课程研究的板块结构

3.1 理论研究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 在“理论研究”这一板块, 自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启动以来就有相关研究。该板块的研究数量没有一定的变化规律, 但是在2010和2011年数量明显减少。

在《通知》正式下发后, 此板块的研究主要围绕精品课程的内涵解读进行, 包括“什么是精品课程”、“精品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如何建设”、“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以建设精品课程为契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等。该研究从共性的角度出发, 探讨适合精品课程的建设方式、建设理念与建设策略等。另外, 探讨的课程包括本科课程、研究生课程和高职院校课程建设, 关注的角度也比较宽广。在2010年, 该板块的文献骤然减小, 说明其内涵解读已经相对成熟, 部分学者也将研究焦点转移到更深层次的研究。

3.2 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这一板块比重在所有研究类目中居于首位, 该内容的比重在每年的总研究中集中在28%~50%之间 (2003除外) , 但是每年所占比重并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

“学科建设”的研究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建设某一门精品课程之后的经验之谈;二是对某一门课程建设成为精品课程的探索及建议。但是无论是从哪个方面研究, 其出发点都是精品课程的定义, 即从建设目标、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学方法、教材建设、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网站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在学科类别上, 涉及到的范围较广, 涵盖自然科学、农业科学、医药科学、工学、人文科学5个大类。但是, 尽管学科建设的研究数量很大, 却存在对于某一门课程的案例重复过多研究的情况。以《会计学基础》为例, 9年期间共有13篇文献进行相关研究。其中, 有5篇文章内容极为相似, 都是从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师资培训、教材建设以及课程特色几个方面研究该门学科建设与实践的整体情况。这说明, 高校对于相同课程的建设缺乏必要的合作与交流。

3.3 资源、技术与平台

本板块将资源、技术与平台归为一类研究内容。资源通常包括教材、课件、基础设施等, 技术是指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所使用的关键技术, 平台一般是指精品课程的网络展示平台。该板块包括资源利用现状、资源共享问题研究、精品课程录播技术、网站制作关键技术、网站整体架构等等。

建设初期该板块的内容主要定位在教材建设上, 随后出现了资源共享问题研究、网络资源可利用率、精品课程平台类型等等。对该板块细化分析, 可以将研究现状总结为以下内容。

3.3.1 资源建设

资源建设研究包括教材建设与网络资源建设。其中教材建设一般阐述教材建设对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性以及编写教材的经验之谈, 该方面的研究比重并不是很大。课程网站资源建设是该板块研究的焦点, 网站资源一般分为课程开发模块、交流模块和教学管理模块。其中, 课程开发模块主要包括课程介绍、教师简介、课程大纲、教案、多媒体课件、试题库、教学录像以及链接资源等教学素材;交流模块一般指讨论区、公告栏、论坛等等, 为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良好的平台;教学管理模块实现教师对课程的管理功能, 教师可以实现对学生的管理, 更新教学内容、为学生答疑、跟踪学生学习情况等等。

3.3.2 技术与平台

2006年才出现与技术和平台有关的论文, 其中有基于.NET的精品课程编辑工具的介绍, 也有实施录播系统技术的研究, 而后出现了很多网站建设的文章, 从一门具体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到模块的建设与应用、网站色彩分析、功能栏目调查、用户满意度测评、流媒体技术应用再到云计算技术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应用, 研究领域逐渐细化深入。

通过研究文献发现, 目前使用较多的网络教学支撑平台有Moodle、Blackboard、天空教室软件平台、清华网络学堂、方正奥思等等, 这些工具开发课程方便, 能够实现网络精品课程设计模块的基本需求。自主开发的网站系统大部分采用浏览器/服务器 (B/S) 三层架构模式, 以ASP为开发工具, 以SQL Sever为后台数据库;也有一些采用PHP、MySQL和Apache技术来构建网络教学平台。

3.4 经验与总结

该板块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分为两个层次, 一是微观层次, 包括建设一门精品课程后的经验谈、一所学校或一个地区建设精品课程的经验总结、一门课程或者一个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现状的分析与总结;二是宏观层次, 主要是近几年来精品课程建设与应用现状的研究, 包括建设工作中取得的成果、存在问题以及建议对策等等。

在建设初期, 伴随着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发展, 出现了一些课程建设成功后的经验谈。比如2005年申永胜在《关于精品课程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 结合清华大学机械原理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历程, 论述了精品课程建设中的若干问题。该文章属于微观分析层面, 它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实践总结出师资队伍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点, 课程内涵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 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同样在2005年, 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启动的第3年, 俞允海在《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中首次以宏观的视角分析了近3年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师资力量薄弱、申报的课程不符合要求、重网络课件轻教学质量、精品课程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相适应。这是第1篇从宏观角度总结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文章, 研究者开始审视建设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研究焦点由大力建设精品课程转向了更加深入的领域。

随后的几年, 每年都会有相应的经验总结性研究产生, 其研究角度也是多种多样, 有“大学物理”这样的微观视角, 有“工科专业”、“高职院校”这样的中观视角, 也有我国精品课程建设与国外开放课件项目对比研究的宏观视角。经验总结也不仅仅局限于整体分析, 还包括网络课程应用、资源利用情况、教学方法等多方面的探析。大量总结性文章的出现, 说明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已经由探索时期慢慢走向成熟, 研究焦点已然不再局限于表面, 关注热点已经由“怎样建设精品课程”逐步转化为“怎样才能建设好精品课程”。

3.5 其它

从表1中我们看出, “师资队伍”、“教学模式”、“管理与评价”、“课程推广”这4方面的研究量很少, 所占比重之和为9.38%, 不足总研究的1/10。尽管文件一再强调, 精品课程要保证一流的教师队伍, 但是对教师或者培训进行的探讨并不是很多。究其原因, 与评估指标中“教师队伍”有一定的关系。精品课程要求教授上讲台,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主持课程建设, 所以在评价一门课程是不是精品时, 在师资队伍方面难免会出现“择优录取”, 即认为职称、教课次数等硬性条件达到要求即有可能被评为“精品”。因此, 忽略了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师资队伍”这一要点。

随着研究的深入, 教学中出现了一些新模式, 像混合式学习、“学习策略+自主学习”任务型网络教学模式、基于实践的教学模式、协同教学模式、立体教学模式等等。但是, 学习模式尽管达到了数十种, 在实际的教与学中传统教学模式仍然占主要地位, 教学模式并未得到变革与更新。

我们可以认为, 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一味追求课程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管理工作没有到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没有得到更新, 这些综合因素导致了精品课程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近年来, 一些人开始从资源共享的角度力求解决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问题, 例如2011年曾文雄在《变精品为日用品:云计算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应用》中提到把云计算应用到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中, 将现有的精品课程资源共同加入到一个“云”中, 提高精品课程的示范和共建共享, 为精品课程的有效利用提供了一些新思路。

4 研究趋势预测

首先, 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将会告一段落, 如何有效地利用好已经建设的资源, 将会是研究重点。

其次, 经验总结性的研究将会增多。“国家精品课程”项目建设长达9年之久, 建设工作从原来的摸索阶段到成熟, 在建设和应用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这些经验的研究与总结, 无论是对微观的学科建设还是宏观的资源建设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另外, 精品视频公开课的研究将是一个热点与重点问题。2011年11月9日, 教育部推出20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在网上发布, 得到了众多网友的热议与追捧。根据教育部规划, “十二五”期间, 教育部将建设1 0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 其中2011年建设首批100门, 2012年至2015年建设900门。因此, 如何把从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中得到启示应用于国内视频公开课, 也将是众多专家研究的重点。

摘要:自2003年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启动以来, 很多专家学者对精品课程进行了相关研究。基于CNKI中文核心期刊数据库, 以“精品课程”为篇名进行检索, 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对文献进行了内容分析, 总结出精品课程建设与应用的研究现状, 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精品课程,课程建设,聚类分析

参考文献

[1]教高[2003]1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Z].2003.

[2]教高[2007]1号文件.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Z].2007.

[3]蔡艳.倡导联盟框架下“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0 (6) .

[4]王佑镁.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教学有效性的调查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 2010 (5) .

[5]申永胜.关于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几个问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5 (1) .

[6]俞允海.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 2005 (8) .

网络大学德育教育管理 篇11

关键词:高校德育教师;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6-0177-02

信息技术时代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休闲购物、娱乐交友的重要渠道,网络为大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给大学生带来诸多利益的同时,也可能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造成消极影响。因而,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德育教师作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主要教育者,对促进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德育教师可以从网络道德教育理念、自身职业素质、创新网络道德教育方法、借鉴传统道德等途径推动高校网络德育的发展。

一、树立先进的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理念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与传统道德教育虽然终极目标一致,都是为了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但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开放性、交互性等特征,使得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理念必然不同于传统的道德教育理念。高校德育教师必须树立起“以人为本”、平等自主、开放包容等先进德育理念,促使道德教育与学生人格完善、素质提升同步进行。

1.“以人为本”的网络道德教育理念

在当今政治经济以及网络科学技术的冲击下,大学生越来越渴望实现个性化发展,传统的“一刀切”、单向“灌输”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网络道德教育理念,才能达到教育的理想效果。以人为本,是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应有之意。以人为本应用到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就是高校德育教师在网络道德教育过程中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要促进大学生主体性的提高,要动员大学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无论是教育内容、教育方式还是教育指导都要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以人为本在教育的效果上应该力求达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都有一个较大的提升。

2.平等自主的网络道德教育理念

在网络虚拟世界,由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身份都具隐蔽性,使传统道德教育中教育者处于主导地位、受教育者处于服从地位的状况已发生改变。首先,无论是在人格上,还是在获取网络信息资源的机会上,双方都是平等的。其次,网络道德教育的交互性使每个学生在教育过程中都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教师提供的各种教育信息中,学生有选择性接受信息的权力,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的现实状况选择符合自己需要的信息,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所有信息,学生的自主性大大加强。由此,高校教师在网络道德教育过程中,必须树立平等自主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权,切忌以教育者的身份居高临下,减弱教育的实效性。

3.开放包容的网络道德教育理念

网络世界是开放的虚拟世界,因此网络道德教育也不可避免地具有开放性包容性。高校德育教师在网络道德教育过程中,要树立开放包容的理念,在坚定自己立场的同时,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意识形态,要善于利用其他民族或国家的先进文化、先进思想来促进网络道德教育的发展。开放包容理念,就是要正确对待开放的网络环境,灵活变换教育方式方法去适应开放的网络道德教育环境,也要对网络道德教育对象的不确定性、自由性具有足够的开放和包容。

二、德育教师注重提高自身职业素质

高校德育教师是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主要教育者,其自身网络道德素质、网络技术的高低,都与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成效息息相关。

1.树立网络道德意识

高校德育教师在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过程中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若自身无良好的网络道德意识,其教学内容必然得不到学生的认同,不易于学生接受,无意失去了教育的意义。因此,要培养高校教师的网络道德意识,强化道德观念的作用,提高其道德自觉性。高校教师在网络教学中,要有维护整体利益的、平等互利以及道德自律意识,在网络世界中,要时刻保持自己的判断和选择能力,抵御有害思想的侵袭和腐蚀,不参与任何违反网络道德的活动,要自觉遵守维护网络道德规范,帮助净化网络环境。

2.提高网络应用技术

進行网络道德教育除了要了解网络的特点外,更要熟络网络技术。高校德育教师要在知晓网络道德教育理念、特点的情况下,不断改进自己的网络技术。要熟练地掌握并运用网络技术制作道德教育课件、创建网络道德教育论坛、创办网络道德教育期刊。在制作网络道德教育课件时,要运用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设备,切忌局限于单调的文档、PPT演示文稿。在创建网络道德教育论坛时,要抓住学生心理,结合当今的时事热点展开讨论,切忌陈词滥调,内容空洞。在创办网络道德教育期刊时,要认真务实,理论与实际结合,要学会创新,切忌纸上谈兵。

三、创新网络道德教育方法

网络道德教育方法是在传统道德教育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对传统道德教育方法的继承。但是由于网络道德教育与传统道德教育在教育环境上、技术支撑上不一样,所以网络道德教育方法上要有所创新。高校德育教师应该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出发,探求长久有效的网络道教育方法。主要包括舆论引导法,主体交互法,网上教育和网下教育相结合法。

1.网络舆论引导法

网络舆论引导,是指基于网络平台,通过舆论手段,逐步给网络主体以正确的道德引导,以疏代教,实现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效果。由于大学生群体互联网使用率很高,因而进行网络道德的引导,能优化教育效率,普及教育接受面。进行网络舆论引导,不仅要加强网络舆论信息的监督,更要对网络舆论信息加以筛选,还要营造积极的舆论氛围,使大学生接受积极的道德标准,形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在运用网络舆论引导法时,要坚持舆论的正确性,把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坚决和不良的舆论信息做斗争,让大学生在正确网络舆论的引导下,塑造良好的网络道德品质。

2.网络道德教育主体交互法

网络道德教育的主体交互法,是指“教育主体充分利用互联网及时交互的特性,与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沟通、交流”,从而达到网络道德教育的一种方法。互联网的特性使得网络主体的社会交往互动范围不断扩大,且交互对象更加广泛,能顺利实现与多人的同时交流。在高校网络道德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网上与他人交流互动,通过论坛、微信、微博、QQ、电子邮件等交互工具开展讨论,交流各自观点与看法,并集思广益,对于学生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予以及时解决。在主体交互法的运用中,不仅学生与学生要交流互动,老师更要以平等的身份与地位和学生交流互动,要形成学生之间乐于交流,师生之间渴望交流的良好局面。

3.网上教育和网下教育相结合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任重道远,除了进行虚拟世界的道德教育,必须进行网下现实世界的继续道德教育,才能收到良好效果。由于网络上的教育主体和客体的隐蔽性,使得教育者能够了解受教育者的真实思想,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但是网络上的虚拟教育也有其局限性,不能时刻了解受教育者的思想动态。受教育者的思想状况是随时随地变化的,网上网下思想有差异,这就要求在对教育者进行网上道德教育以后,还必须了解其网下现实世界的思想道德状况,对于不良的道德思想,要进行继续引导,继续教育,提高其对网络道德的认识,用以巩固网上道德教育的有效成果。

四、借鉴传统道德思想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思想是引导大学生道德践行、道德价值取向和道德修养的重要原则,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关联性,决定了网络道德建设离不开现实传统道德的支撑。

1.重视道德责任教育

中国古代学者和思想家历来十分重视道德责任的教育和践履,古人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定为当时的德育目标。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责任在本质上体现了道德主体的意志自由,没有意志的自由,也就不能保证道德主体的自由选择,当然也就不存在对选择结果负道德责任[1]40。根据这些理论,大学生只有具备高度的道德自律性和责任感,才能适应网络社会交往和生存的需要,也才有利于维护网络社会的运行秩序。高校教师要通过开展道德规范教育来培养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责任意识和道德责任感,同时,教师也要在与大学生的互动中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并自觉履行道德责任。并且,还可以运用榜样示范法,介绍古今道德责任模范去感化大学生,使其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形成网络道德责任意识。

2.注重儒家“慎独”思想教育

“慎独”思想是我国古代重要的道德思想之一,最早出自《礼记·中庸》。刘少奇同志曾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中,对“慎独”作了更通俗易懂的解释,他认为一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坏事可能的时候,不做坏事,这就叫“慎独”[1]46。由此可见,网络道德教育在虚拟环境进行,且无有效的监督机制的情况下,“慎独”思想教育必不可少。进行“慎独”思想教育,要教育大学生遵守基本的网络道德规范,使用诚信文明的网络语言,树立正确的网络认知理念,加强自我网络约束,要把道德他律意识内化为网络道德自律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形成濃厚的道德责任意识和道德责任感,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减少网络不良信息的传播,减少网络犯罪的发生,净化网络环境,使网络真正成为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有利平台。

参考文献:

大学生网络生命教育分析 篇12

1大学生网络生命教育及其开展现状

大学生网络生命教育就是教育者根据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 针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运用网络技术和信息资源, 促进大学生尊重、珍惜自我生命, 获得健康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建立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环境 (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的和谐关系, 进而最终获得自我的过程。

由于网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度, 降低了生命教育的实施成本, 还拓展了生命教育的实施范围, 丰富了生命教育的信息资源, 通过网络途径, 教育方法更具有启发性、灵活性和创新性, 学生喜闻乐见, 更容易接受。所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高等教育界的许多有识之士已在一些高校开展了大学生网络生命教育的实验工作, 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然而, 需要指出的是, 现在大学生网络生命教育在我国尚未能形成科学体系, 在一些高校仍属空白, 未能为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所自觉实践。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作为一项全新的理论和实践工作, 大学生网络生命教育由于缺乏长期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积累, 因此, 在具体操作上也颇具难度, 缺少标准化的网络心理测量工具, 大学生网络生命教育工作中的心理测量工作的信度、效度均存在不少问题, 这都影响了教育质量。还存在难以采集准确的咨询对象背景信息和相互的咨询关系难以稳定持久等客观问题。

2大学生网络生命教育的基本体系

2.1大学生网络生命教育的内容

大学生网络生命教育首先应教育大学生珍惜自己的生命, 确认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进而创造生命的价值。其次, 引导大学生学会正确处理攻击性网络信息, 以减少这类信息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还有利用网络人际交往的普遍性和表现性,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挫折, 掌握面对挫折的正确方法, 帮助学生建立自尊与自信, 认识自我的独特, 协助学生运用积极的方法去面对痛苦与失落。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 关怀社会, 维护自然。

2.2大学生网络生命教育的途径

我们不仅要善用传统文化中的生命教育资源, 在校园生活中更要充分利用校园网, 灵活采用心理讲座视频、网络游戏、Flash、动画、幽默短片、BBS、聊天室、QQ等大学生常用且喜闻乐见的形式, 对他们进行生命教育, 不仅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心理知识、心理咨询、心理辅导, 还应提供个性化的趣味心理游戏, 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既能得到生命教育知识的熏陶, 又能获得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但是要注意网络的监管力度, 学校网络管理员不仅要对校园网络的信息进行梳理, 防止垃圾信息污染、腐蚀校园网络, 还要发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利用各种网络技术, 不断革新校园网络, 使校园网络真正成为学生乐于使用的生命教育的第二课堂。

2.3大学生网络生命教育的原则

(1) 在体验和实践下开展生命教育。

体验、实践式教育, 就是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情境或实践性的活动、实习等, 让学生直接参与, 分别感受。“真实情境”中人物的各种情绪, 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在此背景下, 了解自己今后可能碰到的挫折、困难及各种情况, 进而学会生活, 学会在生活中坚强, 理解他人的处境, 进而学会体谅别人, 学会与人相处。如在校园网上播放一些视频, 让学生观看, 了解生命孕育的艰难, 知晓生命降临的过程, 进而充分认识生命的意义。前不久,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中学一个学生自拍自编的DV短片—《懂你, 母亲》, 短片用镜头记录了一位母亲勇敢地接受剖腹产的全过程。一些学生在网上观看后, 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 对母亲充满了感激之情, 对生命充满了敬畏。

(2) 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工作的作用。

各高校基本都有心理咨询室、心理辅导教师, 可能因为时间、地点、人员、设备等客观因素的限制, 这一工作做的不是很扎实, 利用网络途径, 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心理辅导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可以充分利用高校校内网的心理聊天室、QQ、MSN、飞信等, 为大学生提供心理辅导, 为其开展生命教育。大学生往往通过对人生每一阶段的生命叩问, 对自己和世界发生关联的每一种探索, 逐步建构起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从而实现自己的精神生命的生长期。教师不应让这些“问题”无处求解, 最终成为死结。因此, 生命教育不应该只是出现在生死抉择的当口, 而是应该与他们的心灵成长伴行。

(3) 学生为主体。

在网络生命教育过程中必须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 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 这是网络生命教育成功的基础。在网络空间中,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 独立选择网络服务的项目和内容, 自由度和灵活度都显著增强, 因此, 适时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和探索, 将知识和技能内化, 将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树立自信心, 激发其学习动机和探索欲, 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此外, 网络生命教育必须注重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即鼓励学生主动将所学的内容用于现实生活, 在实践中将陈述性知识变为程序性知识, 使习得的知识和技能不再是空洞乏味的理论。

(4) 监督管理与正面引导相结合。

学校网络生命教育必须实现监督管理与正面引导导相结合的原则。首先, 学校可通过校园网络监督管理体系的建立, 监督上网内容, 过滤有害信息, 控制上网时间和频率, 防止学生网络成瘾。也就是说, 学校应运用技术手段在校园网站安装过滤不良信息的软件, 净化学校网络信息资源。其次, 学校要适时增加与生命教育密切相关的信息的发布, 正面引导学生学习生命知识及与之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 如果不主动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网络, 那么学校网络生命教育工作将可能事倍功半, 甚至会徒劳无功。

参考文献

[1]乔虹, 陈家麟.大学生网络生命教育论略[J].扬州大学学报, 2009, (2) :48.

[2]乔虹, 陈家麟.大学生网络生命教育模式特点分析[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9, (3) :33-35.

上一篇:变式教学设计例谈下一篇:高效作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