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之感悟

2024-06-10

高效课堂之感悟(通用12篇)

高效课堂之感悟 篇1

何为高效课堂?所谓高效课堂是指教师在单位时间里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接受和掌握目标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年来,高中课堂一直都是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慢慢失去了学习兴趣,致使学习效率低。因此,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要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努力构建高效课堂。在英语教学中,对于高效课堂我有如下体会。

一,高效课堂的特点之一就是要求课堂的大容量,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大容量呢?我认为采用多媒体教学是方法之一。众所周知,多媒体、CAI课件、网络技术正迅速走进课堂,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冲击着“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方式。合理、恰当、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能够把英语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通过视听结合、声像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增加课堂容量,从而实现高效课堂。例如,较难的科普文章可充分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下面就以高一必修3 Unit 4“Astronomy:The science of the stars”为例,谈一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利用多媒体。在上课之前,我把一些有关宇宙大爆炸和地球演变的资料拷贝到软盘上精心制作成课文的背景资料,在课文的引入阶段采用这一段背景材料引出课文的内容,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感觉,使他们从直观上认识了宇宙,也使他们对生命的演化过程有了全面的了解。通过这种方式,使原来需要很繁琐才能解决的问题很快就迎刃而解了。

二,高效课堂的终极目标是致力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新《课标》指出,“高中英语课程要特别着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达信息的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利用信息解决问题,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高中英语新教材中内容涉及范文广泛,包括日常生活、事业成功、身体健康、人口问题、环境问题等各方面。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和运用本课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还应启发学生就课文中提出的社会现实问题进行研究、学习。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教材内容,又能使教材内容学以致用,使知识转化为学习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下面还以高一必修3 Unit 4“Astronomy:The science of the stars”为例,谈一谈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运作流程:首先,学生学习了这一课之后,了解了地球及生命的演化,从课文的最后一句话“Whether life will continue on the earth for millions of years to cone will depend on whether this problem can be solved.”中, 老师引发学生对环境污染的思考。然后, 学生利用业余时间, 从污染状况、污染原因等方面进行社会调查, 运用摄影、摄像、检测、采访、网上查阅等手段, 采集身边环境污染问题的资料, 并就解决方法提出设想, 用英语把它们写成书面形式。最后, 在课堂上, 学生把自己的调研成果用英语表达出来, 展示所收集到的图片和相关资料, 也可通过多媒体把制作的Powerpoint向同学展现。通过这样的活动, 学生拍摄和收集到大量关于污染的图片, 这些图片引起学生对环境的关注, 了解了环境污染的严重性, 提高了他们环境保护意识, 从而激发他们去思索, 寻找解决污染问题的办法, 为改善地球环境尽一份努力。同时锻炼了写的能力, 从而, 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三,高效课堂等同于小班教学,因此,创设小组合作活动,提高学习效率。中国基础教育以班级授课制形式为主,而且不少学校的班级人数都超过了正常班级人数的要求。因此,英语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其实小组合作学习已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之中。英语教学需要给学生较多语言实践机会,因此,英语教学小班化是理想的授课模式。可以将班级的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律分成小组,也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小组组长相当于老师助理,每个小组视为一个小班,于是一间教室就被分成了几个小班,教师只需负责解决小组长的问题,调动掌握几个小组的学习情况,每个组长负责解决几个组员的问题。对于各种学习任务的布置,如课前的准备、课堂上的交流、课后的练习等都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对不同的学习小组可以布置共同的学习任务,也可以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人人都尽其所能,只有小组每个成员齐心协力才能完成共同制定的目标。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四,由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到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成长。新课改的意义不仅要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成长。反过来,如果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了积极的学习态度,才能真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高效课堂的一个中心是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快乐为根本。现在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学生心中郁积着苦闷和孤独,他们渴望交流,这样可以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也可以让师生感情在交流中融为一体,学生只有放松了心情,并且信任自己的老师才能产生积极的心理。

帮助学生找感觉建立自信,最重要的就是不歧视学生,尤其是学习差的学生。教师切不可为自己一时之功名而急躁,更不可把他们当作累赘、包袱一“甩”了之。因此,要帮助他们摆脱消极自我的阴影,多体验成功的快乐。一句话、一个微笑、一段评语、一次表扬,对于那些长期处于失败阴影中的学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积极的肯定能使他们体验到成功和满足,能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对后进生,肯定得越及时、越具体,越能引发内驱力。

对学生学习、活动时间的安排应张驰有度,以减轻精神疲乏。教学内容的要求实际一些,从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教学的情绪应欢快一点,让每个学生都相信自己能完成学业。比如,高中英语要求掌握3500个词汇,但其中的核心词汇是960个,因此,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掌握这些基本词汇。在分步实施中让每人都取得好成绩。此外,教学活动要丰富一些,可以在教学的间歇时间教学生学唱英语歌曲,讲一些英语小故事、小幽默。这些都能使学生在轻松氛围中学习,提高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高效课堂之感悟 篇2

河间市第一实验小学 石双美

针对传统课堂教学教师为主体、讲授为重点、知识为中心,教学少慢差费,低效无效的问题,我们年级提出来了,“四步骤,八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此模式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发展为中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现、合作探究、积极展示、有个性发展的理念,以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延伸问题为线索,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自主解决问题、自主延伸发展为教学流程,课堂上学生潜心自学、专注投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平等交流、教学相长,互动双赢。

这半年来我校依托这一教学模式,注重提升内涵,在班容量很大的困难面前,语文教学成绩能稳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在各项比赛中彰显出较高水平。为学校赢得了很好的社会声誉。下面就各环节教学实践及效果作一简单分析。

导的环节,教师运用直观材料、形象而富有激-情的语言、多样的方式,从学生最近发展区出发,对教材进行简要讲读、讲述或讲解,从而创设学习研究的情景,导出与教材有关且具有启发性、发散性的学习研究的问题,帮助学生构建新旧知识的联系,唤起学生学习研究的兴趣愿望,教给学生自学教材和研究问题的方法,明确具体的学习研究目标要求。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目标、学有方法,想学会学,一开始就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课堂中来,为高效课堂开了个好头。

学的环节,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自主感知教材,探究发现并与同学交流、讨论,在思维碰撞中获得认同感或受到启发,从而自我修正,发展思维,形成自己的独特看法和观点,或发现自己的困惑点疑点。

问的环节,针对第一教学步骤提出的学习研究问题,和第二教学步骤学生自学教材反映出来的问题,教师进行整合重组,巧用设问技巧,创设问题情境,提供必要资料信息和思维方向,引导学生思考,诱发学生研讨,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作进一步的细读,对研究的问题作深入分析,以期使问题得到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的自学情况给予评价,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使学生在解决疑难的同时学会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法。

练的环节,此步骤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学习研究的问题认识更全面,理解更深刻,巩固学到的知识,运用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形成新的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理解迁移知识和应用创新的能力。因而练习设计要综合考虑教学目标达成的需要、学生认知能力的层次特点,要注意总结性、巩固性、层次性、变式性、可测性、开放性。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巡回辅导,适度指导解题方法,使学生能学习掌握解题技巧、运用解题技巧,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发展能力。

评的环节,教师根据学生“自练”中反馈的信息,引导学生自主评价、互相评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类指导。让学生自主谈出本节课自己的收获和发展情况,在学生交流评价中又一次促进知识的系统与教师对学生学情的了解,以便调整后续教学。

总而言之,本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综合素养,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的逐步养成,提高学习效率,开发学生个体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全面提高了学生素质,为以后激烈的竞争打下坚定的基础,为终身学习服务。

当然由于实践时间不长,和个人素质的差异,也存在以下困惑:

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感悟 篇3

【关键词】课堂;教学模式;高效率;感悟

高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是深化生物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生物教育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感悟:

一、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同时根据生物学科的自身特点,实施教学合一,以“导学案”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的设计必须确立以学生主体、教学互动为主线,教学活动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都必须围绕着这根主线展开。某一种模式的教学即使再高效,面对一样的学生重复多遍之后他的效率也会大打折扣。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望较强的年龄阶段,好奇心是推动他们努力去寻求知识的源动力之一,单一的教学模式容易冷却学生的好奇心,致使课堂效率大大降低,因此多元化的教学可以为课堂教学增添新的活力。

二、教师的备课和学生的预习是课堂教学的“硬件”

备课,既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又是教师能否达到教学目的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有效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的重要保证。我们坚信:在备课上花一分精力,在教学里就有十分的效果。

作为教师如何才能备好课呢?首先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体系及其与前后课程的关系,明确教材的重难点,应该力求达到懂、透、精的程度。其次,积极准备导学案,导学案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施政纲领”。教师准备导学案,一是教学目的要明确,就是针对本学科,甚至具体到每一堂课的知识教学要达到什么程度、能力培养达到什么标准,都需要在导学案中加以明确。备方法就是解决如何教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以实现教学目标。加强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按预习提纲进行预习。教师在课前应该为学生制定出预习提纲,也就是把每一节课教材中的知识要点、重点、难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做练习题是巩固知识、培养思维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预习练习题,不仅可以加深、巩固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要追求“多、难、深”,要重基础,讲究针对性,也就是说主要处理好课本后面的练习。

三、优化教学时间,合理安排课堂结构

抓时间,用好时间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我们要改变观念,变教室为学室,变教时为学时;要树立责任感,摒弃我的课堂可以随意支配的观念。教师对新授内容包括各个知识点的呈现方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规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一堂课一般由目标导学、小组讨论、师生解疑、知识自测、学生反思五部分构成。课堂上要少讲精讲,多学多练。教师要精心安排学、讲、练的内容,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时间。

教师要在课堂上惜时如金,坚决杜绝浪费时间的行为,同时还要学会节约时间。我们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整合生物技术手段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上课要守时,不要迟到,更不允许拖堂。教师要以自己的时间观念影响学生时间观念,帮助学生制订时间安排,反思时间利用情况,让学生学会经营课堂45分钟,让它产生最大的效益。

四、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思维活起来

一位教育家这样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睡觉的人?”作为教师要特别重视师生的情感铺垫。教师形象生动、富于智慧的语言,一个含蓄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问题,都可激起学生强烈学习动机,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不仅学会知识,形成技能,也获得情感上的丰富体验。因此,有人说“授课質量决定于教师激发学生求知热情的能力以及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能力”。

五、体现出课堂教学的“生物”特色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教学基本的研究方法。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动学生,克服困难,创造条件,搞好教材中所选编的每项观察和实验的教学。通过这些观察和实验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养成他们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师在安排观察、实验内容的教学时要重视和设法克服教学内容、时间与自然季节不相符的困难。必须有计划地做好观察和实验材料的采集、培植、饲养和保存等工作。在课堂上,合理地选择、组合和使用挂图、模型、投影、录像等直观手段,展示或再现不同的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情况,能打破时空的限制,增加课堂信息容量。这些都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做好观察实验,加强直观教学,上出生物课堂教学的学科特色是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首要途径。

总之,高校课堂是一种双赢的智慧。它的研究很有价值,值得每一位教师探索终生。从老师的角度,要想课堂变得高效,老师对课堂要有创新:启发激趣,让课堂变得生动;质疑交流,让课堂变得有理;提倡合作,让课堂变得融洽。

感悟高效课堂 篇4

“自主高效”课堂的改革要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下, 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 以转变教学观念、完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形成科学的教学模型、建立系统的“自主高效”课堂教学理论体系为重点;科学组织、精心实验、努力打造“自主高效”课堂, 努力培养知识牢固、能力突出、创新意识强烈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自主高效”课堂的内涵

在实践中我体会“自主高效”课堂的内涵要点有四个:

其一是“自主的课堂”。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完成所有的学习任务, 而不能对此抱有任何怀疑。只有相信学生, 教师才能放手, 也只有教师大胆放手, 学生才有自主学习的空间与时间。因此, 搞“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改革, 首要的是要解放学生的“脑”, 让学生去想;解放学生的“眼”, 让学生去看;解放学生的“口”, 让学生去说;解放学生的“手”, 让学生去做;教师不能满堂灌, 更不能包打天下。要把教师讲授的时间空间尽量压缩, 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思考、探究、学习、练习的时间, 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我是课堂的主人”, “我的课堂我作主”。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在课堂上学到知识, 培养出能力, 才能够享受到课堂的快乐;教师要做教学生发现真理的“智者”, 决不能做向学生奉送真理的“蠢人”。

其二是“高效的课堂”。研究“高效的课堂”, 本质上就是要研究“两个”方式的转变。通过转变“两个”方式, 达到不以牺牲学生身心健康为代价的提升教学效率,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主体发展、全面发展和优质发展。

其三是“创新的课堂”。“创新课堂”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 课堂教学设计:一要注重教学内容创新;二要注重教学环节创新, 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 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三要注重教学方法创新, 突破传统的模式, 大胆探索, 勇于实践, 不断凝练教学特色;四要注重教学手段创新, 要突破传统手段的束缚, 努力寻求最优的教学手段;五要注重课堂练习创新, 课堂练习要具有思考价值和开放性, 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其四是“高质的课堂”。就是“自主高效”课堂改革, 必须建立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之上。

三、“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意义

首先, 推进“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是满足学生愉快发展的需要。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学习中, 在课堂上, 均有被他人、被教师认可的愿望, 都需要有表现的机会, 因为表现才能产生成功的愉悦, 才能产生兴趣和自信。然而, 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恰恰关闭了学生自我表现的平台。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 学习往往成了教师的强权安排, 学生无可奈何的接受。学生常常失去自由表现的机会, 也因此失去了自信与主动、兴趣与热情, 每天不情愿地坐进教室, 不情愿地听着教师讲着自己不喜欢听的教材, 不情愿地做着自己望而生厌的作业, 不情愿地参加令人窒息的考试。因此, 我们有必要改革一下课堂, 改革一下上课的方式, 给学生一块自由呼吸的空间, 给学生一片自由鉴赏的天地。

其次, 开展“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自主高效”课堂是一个开放的课堂, 是一个随时都会生成新知的课堂, 是一个学生随时都可能提出教师难以解答问题的课堂, 是一个随时都充满挑战的课堂, 因此, 教师光有预设, 不备生成就会经常出现挂台, 出现尴尬, 这样的课自然会迫使教师不得不坚持学习、深入研究, 提升素养, 以应对课堂的挑战、学生的挑战。教师学习了、研究了、专业也就成长了。

再次, 开展“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通过“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改革, 更新了校长的观念, 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造就了知识渊博、能力强劲、人格健全的学生, 这样的学校内涵就丰富了, 发展就有潜力了。

第四, 开展“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是振兴森工林区教育的需要。杜郎口中学已经给我们做出了表率, 形势已经不容我们再彷徨观望了, 固守传统的理念, 坚守传统的课堂, 坚持所谓传统的经验, 我们的教育不仅没有优势可言, 而且一定会迅速倒退, 这样我们就会愧对森工林区人民的厚望。不改革, 教育就没有希望, 不改变课堂, 教学就没有希望。为确保森工林区人才培养的质量, , 确保森工林区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益, 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课堂, 全力经营“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在这一点上, 我认为, 森工的课堂教学改革必须全面铺开、强势推进。

四、“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容

十年来, 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放在以下几四个方面:

一是转变观念。观念是行为的先导。要能做、会做, 前提是想做。因此, 我们要推进“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改革, 首先就要解决“想不想改”的问题, 只要大家统一了思想, 充分认识到不改革就没有出路的严重性, “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就会顺利进行, 就会水到渠成。

二是转变“两个方式”。“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改革追求的理想境界:首先是变课堂以教师教为主为以学生学为主, 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是变课堂以单纯传授知识为主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形成创新意识为主, 即变一元为多元。这样的价值追求, 再用传统的单靠教师讲授的教学方式, 单靠学生记忆接受的学习方式, 是难以奏效的。因此教的方式要变, 学的方式更要变, 怎么变, 这就要求我们在理论的指导下, 在实践中潜心地研究与探索, 才有可能使“两个”方式变得适用、高效。这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统一的要求, 同时, 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就做成的事, 改革探索者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三是固化学科教学“模型”。做事都要讲规则, 教学也要有科学的流程。“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改革, 在实验的初期, 为避免课堂教学的随意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必须要学习借鉴成功的教学模式,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相对稳定的学科教学“模型”, 要把坚定不移的挖掘、整理、抽象、构建本土化的“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作为重要的实验内容。力争每一学科都要概括出一种或几种相对稳定、高效实用的课堂教学流程, 按流程实施教学。

四是构建“自主高效”课堂教学理论体系。“自主高效”课堂教学以学科教学基础理论为支撑, 目前我校已经通过理论研究, 初步确定了“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目标和任务, 确定了“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容, 确定了“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程序与方法, 同时通过实践验证。下一步, 我们一方面要在广泛实践的基础上, 去验证改革的可行性与实效性;另一方面要把总结、抽象、概括“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改革规律性的任务提上议事日程, 要实现从理论到实践, 再从实践到理论的科学过渡。争取在不远的将来, 在我校形成系统的“自主高效”课堂教学理论体系, 为“自主高效”课堂教学实践找到“自主高效”课堂教学理论的支撑。

五、推进“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法

一要坚持改革, 毫不动摇。“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实验, 在我校历经近十年。从点上实验看, 这种改革是可行的, 也是有效的。因此, 我们必须牢固地坚持, 毫不动摇。下一步既要在实验的广度上拓展, 又要在实验的深度上挖掘, 让实验的内容臻于完善, 效果进一步凸显。

二要提供保障, 打实基础。首先, 要提供改革的理论保障。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我们要推行“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实验, 没有足够的理论做保证是不行的。因为我们要改的是广大教师长期以来一直固守着的已经习惯了的教学模式。因此, 在改革中, 一定要高度重视改革的理论储备, 要引导教师学习有关教育理论专著, 要舍得时间、舍得金钱给教师提供学习的平台。要把教师培养成具有较高理论修养的专家型的教师。其次, 要提供改革的氛围保障。要注重营造一种浓郁的改革氛围, 要动用一切舆论工具, 宣传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调动教师改革的积极性, 增强教师改革的信心、必胜的决心。再次, 要提供改革的基础条件保障。要满足教师校内研究的条件, 校外学习考察、开阔视野的条件, 要满足教师读书上网的条件, 更要满足教师查阅资料、使用工具书的条件。改革是需要成本的, 校长切不可当改革的“葛朗台”, 做教师学习的“吝啬鬼”。

三要关注细节, 循序渐进。第一, 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要打造典型, 在不同学段里培植典型, 引领“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抓好典型教师、典型班级、典型学科, 让改革在典型的带领下顺利推进。第二, 要抓好预习、做好铺垫。预习这个环节, 是“自主高效”课堂改革实验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前提, 一定要舍得花时间、花精力、花功夫去抓, 要做到没有预习的课不上, 预习不好的课不上。预习环节尽量安排在课上, 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培养预习的习惯, 提高预习的效率, 减少学生预习的负担。预习决不能轻描淡写, 只让学生自己看看就完事, 更不能不安排、不设计。否则, 课上展示和反馈就会盲目、无所适从, 课堂就会无序, 就会变成“农贸市场”、花拳绣腿、有名无实、费时无效。第三, 要合理分组、全员调动。要综合考虑班里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性别等诸多因素, 指导各班级划分好学习小组, 同时选好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肯热心帮助同学、学习积极主动的学生任小组长, 这对于教师有效地发挥主导作用、确保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有很大作用。第四, 要强化评价、注重激励。努力在班里营造“有教无类”“参与无限”的教学氛围, 要用评价调整课堂的学习节奏, 鼓励优秀生前沿引领, 激励学困生大胆发言, 积极展示。要杜绝少数优秀学生承包课堂的局面。第五, 要优化结构、强化“双基”。要根据学生、学科、年级、课型等实际安排课堂上师生活动时间, 不能生硬地套用“0+45”、“10+35”模式或是其他的固定模式;要在积极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 更加注重知识的梳理、归纳和提炼, 注重复习巩固和检查评价工作, 切实夯实学生学习基础, 提高基本学习能力。第六, 要梯次推进、逐步提升。要在目标达成上体现层次性和阶段性, 既不能等待观望、动作缓慢、犹犹豫豫、走走停停, 也不能好高骛远、急于求成。尤其要坚决防止因课堂活动组织困难、教学进度过慢、学习效率过低这些课改起步阶段容易出现的问题。要坚定信心、下定决心、增强耐心, 以扎扎实实的工作, 逐步实现从“教师有所认识、模式基本成型”, 到“模式趋于成熟、成效有所显现”, 最终实现“模式富有特色、质量明显上升”的目标。

“自主高效”课堂的打造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改革一定会遇到很多来自内外的阻力和困难, 对此我们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和一线教师, 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 有这样或那样的担心和顾虑, 提出一些个人的意见和建议也是正常的, 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谁都不愿意看到改革的失败, 但是, 既然这是一项对学生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有利、对教师专业成长和教育科学发展有利的改革, 我们就没有任何理由又回到老路上去, 漫无目的地走、颤颤巍巍地走、蜗行牛步地走。只要我们坚持战略上的坚定不移、战术上的稳妥推进, 改革就不会失败。

感悟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篇5

八步区铺门中心学校:吴晓迪

2011年元月4日,“国培计划”贺州市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全体学员在贺州学院领导、老师的带领下,到蒙山县进行考察学习,在考察过程中,我们听取了蒙山县教育局局长李世朝局长对蒙山县教育情况的介绍,观看了蒙山教育发展的专题片,观摩了高效课堂教学,亲身体会了蒙山县教育改革的丰硕成果和显著成效,收获颇丰。在此本人对考察学习感触颇深,概括起来有以下五点:

一、抓住关键点:转变思想是关键。思想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课堂教学改革首先是思想观念的改革。很多老师在学习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的时候,不是研究它的原理和指导思想,而是简单地模仿,往往效果不佳,半途而废。殊不知,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或课堂教学模式,都是在一定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单是机械地模仿几个步骤和技巧,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有的学校人为地规定在课堂上教师讲几分钟,学生学几分钟,把活生生的课堂教学变成了教条。高效课堂实质是:从上课到下课,学习的全过程都是让学生自学悟学,致使不少老师刚开始时也感叹:这课怎么有点像“哑巴课”?但随着课堂的逐步推进,他们才领悟到:高效课堂,教师真正由讲授者变成了组织者,学生真正动口动手动脑,是觅食而不是等候“喂食”;感叹道:经过高效课堂以后的学生,自学感悟能力一定会超越一般学生,更是其他学校学生望尘莫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不是一种方法,而是一个原则,要真正把学生解放出来。教师必须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好,思想不解放的人课堂教学改革是搞不好的。反思

我们的课堂,教师讲课满堂灌,生怕讲不细学生不明白,考试不及格。有些学校领导在听课时看到教师讲得少,就认为教师不负责,希望老师多讲。这些不是方法问题,是思想观念问题,说到底就是对学生信不过。思想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永远不会迈大步。

二、找准着力点:扎实备课是前提。高效课堂是基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凸显的是自主、开放、思维、科学、人文、高效的现代课堂特征。要真正提高课堂效率,就要求教师扎实的备课,做好高效课堂向导,保障教学向导质量,教学向导是学生课堂学习的路线图和方向盘。扎实备课包括教师、学生两个层面。一是教师备生案。教师对每一位同学的家庭背景、特长爱好、脾气性格、基本情况等了解清楚,形成初始的生案。二是师生备教学案:教师提前下发教学向导,让学生先学先做。老师了解学生的情况,包括问题所在、各种解法、典型错误等,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师生双方才有进行生本课堂教学的基础与源泉。

三、把握要害点:小组学习及课堂讨论是载体。小组学习是发现问题、交流困惑、同伴互助、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在独学基础上的对学、群学、展示。途径是抓好学生管理,对特优生提出完成时间、学习内容、质量评价的更高要求,以保证其吃得饱;对后进生予以优先关注,做到后进生自学巡查、小组发言、练习批阅“三优先”和自学教师训辅、学长检查辅导、练习关注、检测补偿“四到位”,以达到其吃得好;培训组长、副组长,让他们树立共进共荣的理念,履行好管、帮、带的职责,实现与小组同学一起进步。高效课堂,学生是主人,上课时,学生边讨论,边修改,边在题目下写点评、反思。对简单题、错误率少的题,迅速解决;对重点题型或学生错得多的题目,教师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课堂里各

组都有小黑板,讨论问题时,任何一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的汇报稿,直奔小黑板,展示自己的做法,并讲给大家听。一个同学讲完后,其他同学有不同做法的,可接着讲。每到这时,课堂上总是此起彼伏,学生抢着上台,直到每一位学生把每一个问题彻底弄懂为止。反观传统课堂,总是教师一统天下,讲得多,练得少,讲在练之前,练在无聊处。高效课堂是尽量少讲,让学生练在讲之前,讲在关键处,讲在疑难处,练在易错处。

四、突破重难点:把课堂还给学生。即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的讲课时间要求不超过十分钟,其余时间都交给学生,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交流体会、自主学习,所有的学生都被发动起来了;突出学习,整个教学过程处处突出学生学习、质疑和探究;突出合作,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位学生都必须在小组内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突出探究,强调学生自己主动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与拓展。突出了把课堂归还给学生这一重点,构建了乡村学校需要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了学生主动乐学的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活动的主角,以动为主线,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乐学乐思;构建了为学生未来生存发展服务的课堂,以综合素质培养为主攻方向,全面培养思维、交流、表达、组织等综合能力;构建了适应中、高考的课堂,以能力和思维训练为主旨,让课堂成为智慧课堂、活力课堂;构建了高效的课堂,以训练过手为主线,大容量、快节奏,全面完成教学目标;构建了适应规范办学的高效课堂,在课内解决问题,向40 分钟要质量。突破了“不再拉牛上树”、满堂灌的难点,可谓解决了多少年来乡村学校争论不休的课堂教学多讲好还是少讲好的原则性问题。

五、找准落脚点:追求效益是目标。办学质量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先

进的教育模式竞争,好的教学模式就是先进的教育生产力,教学要“多收三五斗”,就得有先进的教学模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走出了浅层次、参与率低、无时间任务目标规定的“群学误区”,做好预设、生成、规划与评价管理;走出了浅层次交流、只交不导、参与率低的“交流误区”,牢固树立了生本教育的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为重点,转变教与学的方式,追求效益与目标,改掉了教师讲得越细,学生学得就越容易,课堂教学效率会越高的传统陋习,改掉了老师 领着学生钻山洞总比学生自己摸索更快一些的固有思维及惯性做法,引导学生主动地“觅食”,极大解放了学生思维与创新的“手脚”。正如印度哲学大师奥修所言:“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脚被忘记,是因为脚处于“忘我”状态,工作得非常好;反之,如果鞋不合脚,脚疼了,就会被时时记起。高效课堂,学生就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己,在忘我的时刻,学生的能量就不会被教师的说教所消耗,真正出现投入和着迷的境界。失去多时的人的自然本性,这时会回到学生的身上。“他会像自然界的那头鹿,毛色鲜明,忽闪着黑宝石似的眼睛,处处显示活力”。平时要花几个钟头甚至几周时间才能“教”会的东西,现在也许有几分钟、几十分钟就足够了。这种做法克服了多数教师广种薄收问题,找准了教师及学校孜孜以求的课堂教学高效率大丰收问题,可谓一举多得,事半功倍。

在探索高效课堂过程中的感悟 篇6

山西太谷的高效课堂24字方针大家耳熟能详,“自学感悟,自学检测,合作交流,展示点评,分层训练,拓展延伸”。高效课堂中的亮点有三点。第一,不仅仅是让学生“学到”新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新知。“学会”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学了新知后会做类似的习题;二是学会有层次、有条理地讲出新知。第二,每个环节学生都积极参与,有的校对答案,有的交流方法,有的帮助后进生,真正做到“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第三,是“展示点评”中的展示——在这里,学生不再是整齐划一、举止呆板的木偶,不再是知识的容器,不再是应试的机器,不再是分数的奴隶,而是一个朝气蓬勃的生命体。在这里,学生有真正意义上的激情释放、思维扩散、个性张扬。在这里,学生活动的时空与教师干预的时空达到了有效融合,找到了一个最佳结合点。

我校紧紧围绕24字方针,展开课堂教学竞赛和日常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竞赛中,笔者有两点感悟,第一,课堂程序几乎千篇一律,没有悬念。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觉得学习高效课堂,不能依葫芦画瓢,在后来的教学摸索中,不断探索改进。比如课堂的开头,有些内容学生自学感悟能掌握,有些内容不适合,我们可以采用巧布疑阵、引人入胜法,回忆生活、激起情趣法,多种渠道、创设情境法等多种方式导入,这样更能充分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也能让学生有新鲜感。第二,大多数课堂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在自学感悟和自学检测中花费时间较多,错误率也较高。24字方针中强调这两部分主要靠学生自主学习掌握,教师在这两个环节中发现的问题,只能等到合作交流的环节交给学生讨论解决。这导致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有些课堂勉强完成,也仅仅是形式上的完成,还有很多学生没有真正掌握。笔者觉得“合作交流”没有必要单独列为一个层次,它可以渗透在每个环节。比如师生可以在自学感悟中就发现问题,及时让学生在组内合作交流、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求助其他组或请教师点拨,重难点教师甚至可以讲解或强调,并不一定要等到“展示点评”的环节。这样,学生在自学检测中就能得心应手或发现新的问题,同时节约了时间。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教师对自己的学生都非常了解,在合作交流中,笔者常常发现大组长、小组长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疑惑点,与大家交流分享讨论。但3号组员,尤其是4号组员几乎就是一个旁观者,很少发表意见,也很难提出自己的不懂之处。虽然组长会问你们还有哪些没有弄明白的,但他们大多数时候是沉默,不知是疑问太多,无从说起,还是觉得这样才能保留自己的自尊。

一个学年过去了,两个学年过去了,总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测试,我发现,优等生更厉害了,后进生落下的更大了,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按理来说,高效课堂中的合作交流,更注重了一对一的辅导,尤其是组长对组员的单独讲解,不是更能提高组员的成绩吗?可是结果不遂人意。我与学生谈心交流,反复思索是否是以下原因:第一,组员提出的困惑太少,组长不知该从哪里给组员讲起;第二,组长的讲解不能像教师一样条理性强,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来讲;第三,组员碍于面子,没有听懂也装懂;第四,组长通过给组员讲述,自己对题目的理解更透彻了,思路更清晰了,解题更厉害了,表达能力更强了,成绩更优秀了。怎么办?我忍不住对后进生进行单独辅导,可惜时间不允许,我不可能课后对他们进行辅导,那我只能尽量在自学检测、分层训练时,多关注后进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他们在练习中的错误,对他们进行点拨指导,但时间有限,照顾对象有限,我更多时候要照顾全班。

怎样才能做得更好,永远值得我去探索。雖然高效课堂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阻力,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大胆实践、不断反思、持之以恒,我相信课高效课堂之花终会硕果累累。

感悟音乐之美打造高效课堂 篇7

音乐是上帝的恩赐,歌声是人类的天籁,人类所有的情感和情绪都可以借助歌声来表达。在古代,音乐与诗歌融为一体,密不可分。那么,如何充实音乐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应该是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教师思考的现实问题。

一、从感受与鉴赏中体验美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而且“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倡导从“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情感、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风格与流派”等四个方面感受与体验音乐作品。如,在学习莫扎特的歌曲《渴望春天》时,教师可让学生看歌词听录音,分析作品主题,了解莫扎特的故事,从而引出古典乐派,这样既形象又简便。另外,通过欣赏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众人划桨开大船》《茉莉花》等民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民歌的分类——山歌、号子、小调。这样既达到了让学生鉴赏与感受音乐的目的,也介绍了音乐的体裁、形式、风格和流派,从而也免于部分音乐教师看到课本中大师的交响乐、协奏曲等作品就跳过去的尴尬。

二、从歌曲的识读与演唱中表现美

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识读乐谱等四个板块构成了音乐表现的框架。教师可以在音乐课上通过教学生唱歌谱,指导他们正确、自信地演唱歌曲;还可以组织课外“唱歌小组”,编排一些有主题的歌伴舞、表演唱、歌曲情景剧等多种形式的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最简单的是结合课本设计的每个单元主题或节日庆典,组织一些小型的班级表演活动。如,通过“草原赛歌会”让学生演唱一些草原歌曲,从而了解我国草原民歌的种类和特点;用歌颂祖国、歌颂党的“壮丽诗篇”感受颂歌的种类和特点。这一系列相互配合的音乐活动,不仅提供给学生相互学习、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机会,也有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

三、从探索与实践中创造美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课堂的创造,不应该是单纯的学生创造,还应包括教师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手段等的创造。教师“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与空间。”因为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的。

四、从传承与交流中拓展美

《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我们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的同时,还应以开阔的视野,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这不仅强调了音乐教学的民族化、世界化,也强调了音乐教学应该是多层次、多领域、多元化的。为了让学生了解芬兰民族音乐,通过西贝柳斯的合唱《芬兰颂》的欣赏和学唱引出主题。把音乐与绘画结合在一起也别有一番情趣;歌声与表演、舞蹈的结合更是天衣无缝;再有那些群体性的活动,如齐唱、轮唱、重唱、合唱和歌伴舞等多种形式的相互配合的表演,其实就是以歌声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有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成功的音乐教育不仅在学校的课堂上,还要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另外,鼓励学生通过对中华民族歌曲和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歌曲的学习,了解音乐文化传播所产生的民族精神,从而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认识世界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

打造高效课堂的点滴感悟 篇8

一、教师要处理好几个转变

1. 教师角色、观念的转变

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灌输者、守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共享者,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 教师要以学生为本, 依学定教, 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 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 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课堂不再是格式化程序的场所, 而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首先要及时转变观念, 真正实现从传统到高效课堂的意识转变。

2. 师生关系的转变

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是师生关系, 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每一名教师都应该真心地走进学生, 真情地亲近学生, 深入地了解学生, 平等而理解地对待学生,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构建融洽、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也只有在这种师生关系下, 才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高效教育。那么, 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 真心热爱学生, 赢得学生的信任, 这是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的前提。只有让学生感到你爱他, 学生才能信任你, 你讲的话才有感召力, 你的愿望才能得以实现。同时, 学生也会向你敞开心扉, 经常向你吐露心思, 使你的教育教学工作有针对性, 有实效。为此, 我认为应注意做到: 一要理解和尊重学生, 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 二要以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全体学生。客观地看待全体学生, 也有利于学生正确看待自己, 找准自己的位置, 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 对待学生应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

(2) 利用课余时间, 尽量去了解学生, 充分地接触, 是建立朋友式师生关系的基础。利用课间的休息时间作为了解学生的最佳时机, 这样可以向学生指出他的错误或提出自己的建议。因为学生的自尊心都很强, 所以应针对不同的学生, 用不同的方式向其指出错误或提出好的建议, 学生极易接受。

二、高效课堂需要充分的课前准备

1. 紧盯教学内容

“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要高效, 教师就要认真备课,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 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置性作业。知识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 还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 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另外, 在备课时, 教师首先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这不在于面面俱到, 而是需要有的放矢;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 重点加以突破。还有, 教师还要准备充足的时间在下节课前处理上节课遗留的问题。

2. 紧盯教学对象

课前备课必须充分, 特别是“备学生”要落实到位。这节课你虽然设计得很精彩, 但是必须符合你这个班学生的认知水平, 如果不符合, 就必须修改, 因为这是关系到我们所讲的这节课是否能引起大部分学生兴趣的一个关键之所在, 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经过观看—思考—分析的过程, 使学生从生活中得出了结论, 又带着结论返回了生活, 获得真实的生活体验, 借助多媒体教学媒介, 把课堂知识学习与生活情景联系起来, 改变过去呆板僵化、单调老套的说教形式, 克服思想政治课内容多, 教学时间少的困难, 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率, 增强了政治课的吸引力、诱惑力, 又使学生充满了兴趣。

三、高效课堂需要活跃的课堂状态

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学情况, 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 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者, 精心设计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 教师要重视课堂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 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 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 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 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题意识和主题精神。

1. 课堂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

首先, 课堂语言要充满活力和感染力, 要抑扬顿挫, 要风趣幽默。这需要教师自己的感情投入, 要进入角色, 眼睛有神, 动作有力。其次, 课堂要像相声演员那样设计些“包袱”, 让学生在张弛有度的环境下学习。如果仅用某一种教学方法, 容易造成学生听觉、视觉上的疲劳, 从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降低课堂效率。

2. 课堂节奏要随着学生学习节奏变化而变化

合理地讲练, 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 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或生成度。另外, 作业的布置要科学、有层次, 要有大局意识, 这样就比较有弹性,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3. 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

我们应该端正一种态度———培优补差不是课后的工作, 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不难发现, 利用课余补课的学生的成绩并不比不补课的学生成绩好。因此, 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 尤其是补差工作值得我们重视。补差, 首先, 是“治懒”, “懒”包括思维上的懒和练习中的懒。思维上的懒常常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 练习中懒的表现为练习速度慢, 作业完成不及时或是抄袭作业等。针对以上情况, 分别要施之有效的措施, 在课堂中加强“快速提问”, 增加提问的密度, 把一些略简单的问题让程度较差的学生回答, 让他们形成一定的自信心; 同时, 尽量给他们板演的机会, 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 其次, 课堂作业要堂堂清, 教师要严格监督, 不给他们拖拉的机会; 再次, 不能让他们有抄袭作业的机会, 一经发现及时进行批评, 并严格处理。

四、教师课堂结构、知识结构的重新构建

1. 高效课堂需要科学的学法指导。

2. 课堂教学要坚持“三为主”, 即以学为主, 以练为主, 以赛为主。

此外, 高效课堂当然离不开学生的有效合作。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按照不同的层次, 即好、中、差搭配划分学习小组, 让学生结成学习对子“一帮一”“一促一”, 共同学习, 共同进步。

总之, 高效课堂无论是学习还是借鉴, 都在于领会先行学校的精神, 而不在于形式。高效课堂虽然不是一种具体的模式, 但它的目标是明确的, 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虽然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目的有一致的地方, 但它的具体要求已经远远超跃于传统, 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必须首先改变自己, 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全集.江苏教育出版社.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感悟 篇9

一、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才会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 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 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创设情境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

1. 创设动画情境:学生对于形象的动画等学生非常感兴趣, 思维也就容易被启迪、开发、激活.

2. 创设生活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 在 “湖北省特级教师巡回讲学团”李霞老师的《轴对称———小结与复习》中, 当学生在回答了“现实生活中一些轴对称的现象”时, 李霞老师笑盈盈地问学生:看! 老师所佩戴的漂亮的眼镜是轴对称图形吗? 学生高兴的回答说:是. 教师通过身边的素材, 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既复习了轴对称图形知识点, 又拉近了师生距离, 还很好地进行了情感渗透教育. 为了更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李霞老师还信手拈来, 指着教室前方所显示的“热烈欢迎湖北省特级教师巡回讲学团来秭归传经送宝”的电子显示屏, 问道“这上面有没有轴对称的汉字? ”顿时, 调动了学生学习热情, 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去寻找.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身边.

3. 创设故事情境:学生都很喜欢听故事, 而且可以从故事中得到更多的数学启示.

4. 创设挑战性情境:根据教学内容, 创设新奇的, 具有神秘色彩的情境, 能有效的激趣、导疑、质疑、解疑, 去独立思考发现,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5. 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进行学习, 以延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及增强学习效果.

一个生动有趣、 富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问题情境, 可以巧妙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在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 结合课堂实际, 找准知识的切入点, 精心设计问题才会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和探究欲望.

在上第四章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时我是这样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的:生物实验室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玻璃片, 在做生物实验时, 小华一不小心碰碎了一部分 (如图所示) .同学们!你有没有办法划一块与原来一模一样的平行四边形玻璃片? (A, B, C为三顶点, 即找出第四个顶点D)

也就是说除了用定义外, 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呢?从实际问题引入新课, 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 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就急于传授知识, 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

二、根据内容特点, 教给学生探究方法, 给学生一个阶梯, 让他们自己爬上去

学生之间是存在着个体差异的, 内容选择要注重提供给不同学生都可以发挥的空间与层次, 教师要有不同的要求和指导. 我也曾经或者正在犯和这样的错误: 以为可以节省学生探索的时间, 其实探究的曲线是不可取代的. 还是以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探索为例:

1. 学生动手:利用两根长度相等的笔和作业本上两条平行线, 能摆出以笔顶端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吗?

2. 以上活动事实用文字语言表达吗?得出平行四边形的一个性质: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 通过画平行四边形得出: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 说出自己的理由确保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给足学生时间, 教师当好“路标”, 设计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学生经过自己的主动探索、实验, 发现结论. 可以考虑以下三种类型:条件开放性的问题、方法开放性的问题、结论开放性的问题.

三、高效课堂要注重学生归纳, 为学生的归纳、反思提供时间和机会

教学中往往问“答案是什么? ”“为什么是这个答案? ”形成学生的解题能力. 有时越俎代庖, 理由是 “完不成教学任务”, “浪费时间”…以平行四边形的判别为例归纳:

(1) 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有哪几种? 这些方法是从什么角度去考虑的?

(2) 我们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出平行四边形的这几种判定方法的, 这样的探索过程对你有什么启发?

(3) 类比、观察、拼图、实验等都是学习数学、发现结论的常用方法.

浅析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几点感悟 篇10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 要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须特别注意教学方法问题。

其中, 环环相扣法是一种最为简单易行的学习方法, 即贴近学生生活, 联系学生实际, 以围绕某一主题层层设问、环环相扣来开展教学, 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例如学习北方民族南迁这个问题时, 我并没有采用传统的常规课的教学与学习方法。一上课, 首先问学生的祖籍是否是徐州? (学生们纷纷举手, 一个班级学生中, 有来自山东的, 有来自河北的) 再问祖上迁到徐州来的原因?学生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门的。第三问:这样的迁移会带来什么影响?迁移过程苦不苦?学生踊跃发言, 教师进行归纳:生活不习惯, 一开始语言不同是其不便之处;长期与当地居民、民族生活在一起, 取长补短, 学习对方优点, 这些是其好处。当然, 迁移过程是非常辛苦的。到此, 学生对于人口迁移有了最基本的感性认识, 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见火候已到, 请学生翻开课文, 自己阅读北方人口南迁一目, 并思考: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情况、影响。由于有了课前的铺垫, 学生们很容易就能回答得出来。

还有, 为了调动学生积极发言的积极性, 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向教师提问, 也可以互问互答。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 教师掌握主动权。

在学《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这课时, 我尝试使用这两种教学方法。学生很是兴奋, 看完这课后, 学生迫不及待地举手, 有的问“鉴真为什么东去日本?是不是有点傻?”有的问“玄奘西去取经有什么用?”等等。我最后给以明确, 顺便进一步启发:今天, 我们从这两个人身上学到什么?并给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状况作总结。

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汇总后, 可以直接作答, 也可以作为学生进一步讨论学习的依据。问题解决后评出“最有价值问题”, 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获取知识———这就意味着发现真理, 解答疑问。”采取学生互问互答学习方式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被问的学生回答提问者的问题时, 提问的学生要对答案进行判断, 判断的过程也是提问者从评判的角度再次认识知识点的过程。可以看到, 学生间互问互答可以使学生了解到独自学习时未关注到的知识点, 最大限度地积极参与课堂发言;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 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充分展示自我。

再者, 让学生在课堂中参与尽可能多的学习活动。把活动内容设计为生动形象的演示或表演, 可以填补学生感性认识的不足, 加深学生对历史名词、历史概念的理解, 提高理解能力。

镜头一:在学习“战国争雄”中, 为让学生理解“合纵”、“连横”, 分别找七位学生扮演齐、楚、燕、韩、赵、魏、秦战国七雄。用手势表示攻打, 两手相握表示友好来表示哪些国家一起合作, 哪些国家对立战争, 这样学生就理解了什么叫“连横”, 什么叫“合纵”。

镜头二:在学习“张骞出使西域”时, 教师扮作皇帝, 几个学生分别扮作张骞及其随从, 演一幕张骞辞别汉武帝情景剧, 让学生领略张骞出使西域的壮景, 感受张骞那种义无反顾、为国奉献的精神。

通过这样的活动设计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得到相互交流, 使新的知识顺畅融入学生的头脑, 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另一方面又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 学生感觉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积极展示自我, 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能力。

历史课堂应适当使用图片与多媒体。图片、多媒体中的历史信息生动丰富、直观感人, 适当运用相关挂图、多媒体, 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 最主要的是能够引发学生探究的激情, 调动学生举手发言的积极性, 提高教学效果。

在上初一《张骞通西域》这课时, 我先用多媒体展示张骞出使西域途中的故事片段, 让学生目睹他当时历尽艰辛、艰难跋涉的场面, 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气氛中去。接着让学生欣赏课本上的几幅图片, 并布置思考题:1.西域是指什么地方?那个地方的人是如何生活的?2.看《张骞向汉武帝跪别》这张图片, 掌握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和结果。3.根据相关材料, 查出他出使西域的第一次路线。4.看《西汉茂陵鎏金铜马》这张图片, 想想他的出使意义。

这样, 学生阅读相关文字段落的积极性特别高, 讨论气氛很活跃, 再配以上文的镜头二的表演活动, 学生发言时, 急于表达心中的想法, 十分积极。最后, 请学生说说自己从张骞身上学到什么?一节课下来, 感觉很轻松。

高效课堂之感悟 篇11

关键词:农村品德高效课堂 教学素材 学习过程 教学气质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成败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水平的高低。一节高效的品德与社会课,其教学过程应该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反映学科教学本质。比如教师要成为参与者、引领者;教学目标应体现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探究能力等。总之,教师要以自己的智慧和灵动让良好的品德教育内容内化为学生的个性品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但是就目前的农村小学而言,由于社会环境比较复杂,家长认识程度存在差异,教育评价体系不够完善,教师专业特长不对口等诸多因素,造成了教师对构建品德与社会高效课堂重视程度不够,教育效果也不是非常理想。作为一位多年从事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教师,我想就如何构建品德与社会高效课堂谈谈自己的几点感悟。

一、挖掘、整合教学素材,让教学内容多维呈现

品德课首先是一门生活课程,加之农村小学生相比城市学生来说,具有班级人数少、知识面窄、生活体验少、心理发展相对迟缓等特点,所以在农村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挖掘、整合教学素材,把学生的目光从书本引向五彩缤纷的生活,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社会、感悟人生,从中受到思想道德教育。

1.教师可以开放品德课堂,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将其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如可以组织学生去农田参观,了解劳动的辛苦,通过采访、调查,让生活中的“直接形象”丰富学生的认识,触发情感体验,进一步内化为学生的个性品质。

2.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以课件的形式挖掘、整合多种教学素材,让教学内容多维呈现。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下载电视台那个著名的关于“家”的广告片断,把它呈现到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更加深刻的感恩品德教育。

3.教师可以通过评选“校园明星”等形式树立榜样,并把这些榜样或榜样的资料带到课堂上,对其他学生进行正面引导,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4.我们更应该重视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通过自身的观察和体验所提供的德育素材。比如,我们的学生可能会在课堂上说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可以是一次公交车上让座的事,也可以是自己经历的一件拾金不昧的事。利用这样活生生的素材进行引导和教育,效果往往可以事半功倍。

二、激活学生,让学生乐享学习过程

(一)教师要主动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是课堂的引领者,在课堂上不能板着脸说教,而应多一些微笑。学生觉得教师和蔼可亲,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习效果也会更好。我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一直坚持这样做,发现效果真的非常好。但是同时教师也要注意把握好这个宽松度,不可将课堂组织得太随意,这样可能会适得其反。

(二)教师要引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1.通过扮演角色,激活学生。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创造性地把语言材料活化为生活情境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调动学生参与,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如教三年级下册《感谢你,教师》一课时,我让学生作为小记者去采访学校的领导、教师,教师也非常愿意参与,提出了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及美好的愿景,也提出了对学生的希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教师,对教师充满感激之情。这样学生看得着、听得见、学得来,对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很好的强化作用。

2.利用课文插图,贴近课堂。小学生喜欢模仿,又善于模仿。因此,在教学中,仿照课文插图训练学生的言行,效果是明显的。我曾经讲过关于节约用水的一课,里面的一幅插图让我感触颇深,标题是——“别让水龙头再孤独地流泪”。在讲到这儿时,我让学生在图上的水龙头上面画了自己伸出去拧水龙头的手。我相信,就这一个很小很细的教学环节,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如果下次再碰到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一定会伸出手将它拧紧。

3.自由表达观点,丰富课堂。学生对同一问题持有不同的观点是很正常的,在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教学四年级下册《家乡的发展变化》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家乡的发展变化,我给了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有好几位学生甚至提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的相关内容,更多的人提到的事情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如张掖市滨河新区的建设情况,农村小康住宅楼的居住体验,也表达了自己对张掖国家级湿地公园的关爱之情,这样做的教育效果不言而喻。

(三)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对待学生

每个学生都有一种渴望被别人欣赏的心理内在驱动。课堂上,教师要多激励少批评,在尽自身引领责任的同时,应以真诚的态度对学生的不同表达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表扬,以尽可能让学生享受成功的欢乐。即使学生出现错误,教师也要耐心引导,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正面、积极人格的形成。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心底里产生对教师的欣赏和尊重,这样的互相尊重与欣赏,更能产生一种良性的循环。

三、修炼教学气质,以阳光的风采带给学生充足的正能量

在农村品德与社会教学课上,教师的教学气质也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一定要以阳光的风采带给学生充足的正能量。每节品德与社会课上,不论教师在生活中遇到什么痛苦与挫折,都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绪,带着阳光与微笑站在学生面前,把自己对于课文内容、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感悟和情感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课堂环境中学习。同时,教师也应该更加注重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甚至包括形体语言,提高教学艺术,只有这样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我们的课堂才能显得质朴而高效。

另外,教师的气质还应该体现在课堂外,教师的日常言行会对学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教师也应该在课堂外也加强自身修养,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这是社会对新时期教师提出的要求。但作为农村品德与社会教师,我们更应当严格地要求自己,做学生的道德楷模。想一想,无论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如何精彩,但如果在课外表现出了与所讲内容不符的另一面,甚至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学生会如何来看我们呢?

在目前的教育形势下,社会、家庭和学校都对小学生德育提出了更高、更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这对于每一位从事这一事业的农村教师都是一个挑战,而《品德与社会》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它的教学过程应该是“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棵树去撼动另一棵树,用一个灵魂去撞击另一个灵魂”。作为一线的农村小学教师,我们只有用真实的情感,平实的课堂,扎实的体验,朴实的导行,方可打造高效的农村品德与社会课堂,让德育彰显无穷魅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

[2]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少先队德育工作实效性.文教资料,2010(9).

高效课堂之感悟 篇12

一、精心做好课前准备, 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教师的课前准备就是精心设计立足于体现学生学习需要的教案.新课程教学设计要“以学定教”.教学是一个过程, 是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发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循环中运行的过程.因此, 教学设计中应留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 让他们在流动的课堂中不断完善、充实.教学设计应从两方面入手, 即教材深加工和关注学生.

首先, 新教材的设计, 应符合当今学生的需求以及智力发展, 而不是适合教师的需求.使教材更趋于合理化、形象化, 更符合于人的认知规律.将教案变为学案, 使学生易于接受, 乐于接受.其次, 教学设计更要关注学生.在教学中, 以往的传统思想———教师主宰课堂, 已经慢慢消失了, 教师不再是一个权威的载体了, 而是学生心灵的导师、生活学习中的友人.其一, 教师应该通过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环境和心理需求方面来进行了解, 进而设计出一套配套的教学方案.其二, 教师应该通过学生的接受能力, 来依据顺序给学生制定独特的教学方案, 循序渐进.这样, 学生的感性认识将会慢慢上升为理性认识.

实践证明, 认真扎实的课前准备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和前提条件, 它所花费时间和消耗的精力远远大于上一节课的工作量.

二、扎实的课堂组织, 是实现高效课堂的保障

课堂组织教学不仅是一项技术, 更是一门艺术.要做好这门艺术, 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每个课堂都有自己的规律, 学生是主体.用心去拨动几十颗跳动不一的音符, 去鼓舞学生大胆发言, 快乐地学习, 快乐地成长.

1. 挖掘数学育人内涵, 实现数学育人功能

通过对数学史的剖析, 进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以及对真理的寻求;通过对数学学习方法的介绍, 可以发展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其实, 新课程里面的一丁点的内容, 一丁点的背景材料, 就可以当做德育材料来对学生实施教育.数学审美观的形成等都体现出了数学课程的德育功能, 揭示了数学教学的育人内涵.

2. 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 充分满足学生心理需求

教师不能单纯地只顾着讲授自己的课, 一个有活力的课堂应该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每位学生都希望能被老师所关注.学生的有些表现都是希望老师能注意到他, 并给予鼓舞, 没有不喜欢被老师表扬的学生.一旦学生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 他们的智力因素就会被迅速扩大.另外, 教师还需用诚心与学生交流.“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要给学生一点“亲和力”, 且不说学生还是教师, 什么人都不喜欢冷酷的人.亲和力是每位教师应该具备的.师生之间没有了默契, 就会导致学生产生消极的情绪, 教师的课讲得再生动也不愿意听.如此, 课堂变成了一潭死水, 导致课堂效率的低下.

3. 开展有效的课堂活动,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理念认为,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形式.在课堂教学中除阅读教材、听教师讲解、做练习以外,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动手设计、分组讨论、做实验.

4. 注重课堂差异性, 关注后进生的发展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 经常会出现比较单一的学习目标, 也就是说, 给所有的学生制定同样的目标, 虽然对学生的期待都很大, 但是在让他努力实现目标的同时却忽略了每个人之间的差别.时间长了, 经调查得出, 只有十分之一的学生得到了真正的提高, 而有接近一半的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困难, 并且少数学生却放弃了.其实站在后进生的角度来讲, 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所以, 新课程中表明要根据不同的学生找不同的发展空间.这已肯定人的差异性, 只要每个人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 就是巨大的成功.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者要高度关注后进生, 使优等生吃得饱, 使后进生吃得着, 每个人都学到自己想学的知识.这样, 课堂才能和谐发展、有效发展.

上一篇:锅炉受热面的胀接下一篇:微课程翻转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