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2024-09-20

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精选9篇)

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篇1

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创新科研团队是企业持续有效发展的重要保证。刚刚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提出, 要积极探索新的科技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 不断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潜力和活力。中原油田“建设三大油气生产基地、打造石油工程铁军”的工作目标, 对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打造博士后创新科研团队是推动科技创新, 带动人才培养, 促进企业持续有效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博士后创新科研团队建设的实践

创新科研团队是以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为主要内容, 以科技创新为目的, 有一定数量的专业技能互补, 致力于共同的科研目标, 并且拥有团队精神的科研人员组成的工作团队。近年来, 中原油田博士后工作结合实际, 积极探索, 逐步形成一套打造高层次、创新型科研团队的有效途径和管理办法。

1. 团队规模适度、结构合理。

在组建博士后科研团队时, 坚持“个人自愿、平等协商、组织决定”的原则, 注重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类别和性格气质的合理搭配, 优选成员, 合理分工, 用人所长, 形成科研攻关合力。一般来讲, 一个科研团队应由博士后人员、3名导师和3~5名助手组成, 以6~9人为宜。在选拔博士后导师时, 注意选择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创新意识, 而且热心人才培养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在选拔助手时, 注意选择爱岗敬业、谦虚好学、事业心和责任心较强、培养发展潜力较大、能够承担相应科研任务的年轻专业技术人员, 以满足科研项目转化和延续的要求。目前, 油田已组建40多个博士后科研团队, 吸纳400~500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 组成了团结、高效的科研团队。

2. 管理职责明确、措施具体。

博士后研究人员是科研团队的核心, 也是科研攻关的组织者、指挥者, 负责牵头制定科研思路, 明确成员责任分工, 定期组织项目组会议, 推动科研项目优质高效开展。博士后导师是科研团队的引领者、决策者, 负责指导科研项目, 定期了解进展情况, 协调解决存在难题。博士后助手是项目的主要参与者、实施者, 应积极配合博士后搞好科研项目攻关, 主动向博士后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尽快成长为单位的技术骨干。油田组织人事部门和分站单位、基层单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加强对博士后科研团队的服务与管理。2009年7月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的余成林博士, 承担的科研项目是东濮凹陷“胡状集油田胡12块严重非均质油藏优势渗流通道四维模型建模及开发响应研究”, 油田跨单位为其配备了6名助手, 保证了科研项目需要。

3. 激励机制健全、考核到位。

为调动科研团队成员的积极性, 中原油田建立健全激励约束制度, 坚持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并重, 加强管理, 严格考核, 及时兑现。按照油田博士后导师和助手配备管理办法规定, 油田加大博士后导师和助手考核力度, 充分调动科研团队中每个成员的主观能动性。日常考核要通过查阅资料、随机抽查和座谈交流, 及时了解导师和助手的工作态度、指导 (配合) 博士后科研工作、参与技术交流等情况。中期考核要通过报告工作、检查资料和座谈讲评等形式, 了解导师和助手参与科研项目情况、助手业务素质提升情况。期满考核要通过提交工作总结、组织考核评定, 考核导师和助手在科研项目攻关中作用发挥的情况。同时, 定期开展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助手评选工作, 发挥好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近年来, 60名博士被评为河南省和中原油田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 98名技术人员被评为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助手, 一批助手还被评为油田的优秀人才、科技标兵, 有的已经走上领导干部岗位, 博士后科研团队正成为油田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 中原油田不断加强博士后工作管理和团队建设, 累计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77人, 目前在站44人, 主持、参与科研项目150多项, 获得国家专利22项、国家和河南省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28项、地市级科技进步奖34项, 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80多篇, 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先后应用到生产中, 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为油田持续有效发展发挥了独特作用。曹品鲁博士每周组织项目组召开科研例会, 总结工作, 探讨难题, 完成的《空气泡沫循环钻井技术》在川东北地区成功应用, 平均机械钻速提高3~4倍, 钻井周期同比减少20~30天, 单井节约成本320余万元。

二、打造企业创新科研团队的思考

1. 认识到位, 加强组织是前提。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提出, 要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 到2020年研发人员总量达到380万人, 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总量达到4万人。企业持续有效发展, 科技是关键, 人才是根本。打造创新科研团队是推动企业科技进步, 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瓶颈技术的重要力量, 是培养年轻、创新型专业技术人员成长成才的有力抓手。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各级组织和领导应充分认识打造创新科研团队的重要性, 明确工作目标, 加强组织领导, 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 为科研团队建设、技术人才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2. 创新机制, 强化管理是保证。

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是发挥团队作用的重要因素。围绕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 要坚持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 健全人才发展工作机制, 建立从选拔、培养到使用、流动、创业扶持等一整套工作运行机制。完善科研团队建设激励约束制度, 设立专项奖励资金, 按团队成员发挥作用情况考核兑现;在职称评审、优秀人才评选、专家选拔、评先选优、住房分配等方面给予倾斜, 优先参加外出培训、学术技术交流等, 激发团队成员的创造性。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人才制度, 关心和改善人才工作生活条件, 深入团队指导工作, 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 激发科研团队成员创造激情, 为企业发展增添蓬勃活力和强大动力。

3. 优选成员, 互促共进是关键。

科研团队成员的政治素质、业务技能、奉献精神、创新意识是打造创新科研团队的关键。要优选责任心、事业心强, 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科研工作经验, 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谦虚好学、发展潜力较大的年轻技术人员作为培养重点。团队负责人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创新意识, 热心人才培养工作, 专业理论知识扎实, 对本专业领域的技术有深入研究。要大力提倡良好导向, 坚持科学态度, 保持务实作风, 增强协作意识, 提倡学术民主, 发扬奉献精神, 科研团队成员之间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学习, 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激发科研团队

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篇2

我校分为中心校和几个农村小学校。中心校2012年迁到新校舍的,迁到新校舍后,原校舍就有相当一部分闲置下来,这些校舍闲置很可惜,学校领导就研究想把它利用起来,不能让资源白白地浪费。那么,我们搞一个什么项目,既能够使校舍不闲置,又能让全校师生都来参与。只有建立一个劳动实习基地,这个基地既要利用教室,又要与教学相结合,使师生参与有的放矢,使综合实践课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得到启迪,从而受益终生。

二、项目考察阶段

思想好统一,但项目确立却是个难事。我们广泛发动群众,进行全面考察立项,先后考察了建厂、养殖,派人参加了农博会,考虑过来料加工等许多项目。考察完之后,学校领导坐下来商量认为:办厂需要大量的资金、设备、技术,产销等各方面我们都不具备,这是行不通的了。养殖危险系数大,環境又不适合,对各方面需求严格,在学校内搞养殖是非常不合适的。最后我们把目标锁定在种植食用菌上。

三、立项的理由

1. 食用菌对环境没有污染,对环境有益无害,在学校比较适合。

2. 食用菌适合棚室种植,特别是室内种植,室内的温度、湿度都好控制,且管理规范,食用菌就是分散,块块种植,这样我们闲置的教室正好派上用场。

3. 制作工艺简单,技术含量低。从制作到过程管理,到采摘,装袋,出售都简单易行,师生都可以参与,并都可以动手,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得到锻炼,达到目的。

4. 该项目投资小,见效快,当年见效,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可观。

基于这些理由,我们决定建立食用菌劳动实习基地,并将此想法报请了教育局,得到了东辽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因此我们也就确立了这一项目,建立了劳动实习基地。

我们今年共生产菌袋20000个,用教室5个,学校高年组的学生都亲自动手,参加制作菌袋,搬运菌袋和采蘑菇的劳动,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都懂得了制作、管理技术,低年组的同学也经常参观学习。

四、 经验与教训

1. 通过前一段时间的管理,我们认为,听起来再简单的事情,做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教室固然有它好的一面,也有它不利的一面,如通风问题,降温问题等。

2. 因为是第一年刚起步没有经验,在菌袋的制作上,还没有达到标准。

3. 有一些技术我们还没有掌握好:如何把握开袋时间,开袋后期管理,通风、浇水以及杀菌等。

4. 辛勤的汗水浇灌出丰收的喜悦。这种丰收的喜悦不只是物质上,更多是精神上的。学生们在劳动中体会到了劳动的辛苦,增强了对父母的理解和尊重,也知道珍惜劳动成果而不随便浪费食物和一些学习用品了。

五、未来的设想

1. 随着教育的发展,教育资源整合的力度不断加大,像我们这样的实习基地会不断地增加,而我们这个项目的前景非常可观。据考证,我们现在生产的滑子蘑市场前景特别好,它出口日本、德国、法国等10余个国家。据专家估算,就是把我们东北所有的木材都变成锯末,生产滑子蘑也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因此前景非常可观。随着市场的需求量的增大,价格就会不断地增加,因此经济效益更可观。

2. 生产食有菌的投资小,技术含量低,一个大棚,一个空教室或一个空房子都可以生产,如果我们生产的人多了就形成了规模。

3. 我们想,如果我们得到上级的关注,把生产规模不断地扩大,并向初中分流生或在家闲置人员免费培训,传递信息,传授技术,使我们培养出来的人员都有一个生产食用菌的大棚,或蘑菇房,到那时我们的规模扩大到自己生产菌种,自己制作,回收蘑菇,搞深加工出口,形成基地加农户的生产模式,多种品种共存,让它变成一个基地乡或一个基地县。那将会是一个集教育功能、实习功能、育人功能、社会功能、经济功能等多种功能共存的基地。

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篇3

随着“卓越计划”的展开, 人才培养的重点逐步转移到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上来。与理论思考、逻辑演绎和思维活动相比, 这种培养方式更为突出实践活动。作为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延伸学习自由度的主要平台, 创新实践基地也必须打破闭门造车的观念, 以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为主线, 建立校企联合共建机制, 引导企业从设备、技术、资金、人员培训等方面深度介入创新实践基地建设, 创建以学生为中心, 以创新思维和工程能力的训练为核心, 以培养创新务实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宗旨, 以创新思维、科研技能及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等多层次训练为目标的科技文化活动平台, 形成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1 建立长效运行管理机制

校企合作实际上是一种异质组织之间的合作, 是为了实现各自的资源优势互补。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是推动这一合作形式得以长期保持的关键。管理机制应坚持:1) 互利原则:企业得到优质的学生服务和后备人才, 学校按“卓越计划”培养出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 形成良性循环, 使各方有动力继续合作, 实现校企课程对接、校企共育人才的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良性局面;2) 耦合原则:校企双方重视彼此间的联系与协作, 通过互动产生彼此间的亲和力;3) 利于人才培养原则:最终目标是培养具有工程认知能力、工程实验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实施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方案具体细则具体包括:仪器设备管理、经费使用、项目审查、成果评价及激励机制等。学校每年对创新实践基地进行一次考核, 并根据考核情况酌情拨付下一年建设经费。综合考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力资源 (成员规模、校企双方指导教师人数及结构合理性、指导教师知识交叉与技能互补性、团体协作精神及职业素养) 、利用率 (开放情况、仪器设备使用情况) 、建设成果 (组织或参与各类竞赛获奖、参与企业实践活动、技术革新、撰写培训教材、发表论文、申报专利、开展企业讲座及培训情况等) [1,2]。

2 立足产业背景, 开设培训项目

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指导思想是:以产品研发到运行作为训练周期, 涉及构思 (Conceive) 、设计 (Design) 、实现 (Implement) 、运作 (Operate) 四个环节, 让学生自主参与实践性项目训练, 综合培养学生的工程专业知识、个人专业技能、团队协作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

以CDIO理念为基础, 创新实践基地培训体系主要分为两部分:1) 与共建企业合作, 邀请企业技术人员以专题讲座及技术培训的形式, 从用人单位的角度讲解产业人才需求及产业动向, 介绍当前在国际标准化设计中所采用的设计技巧、设计方法和质量管理流程。2) 采用源自企业一线的课题, 经过分解、提炼后, 成为适合进行学生培养的课题, 使学生与产品研发、生产中的各类技术问题和最新研究成果实现“零距离”对接。采用学生自主管理机制, 学生自由组成3~5人的团队。项目负责人负责“C”环节, 并协调各环节工作;硬件和软件制作者负责“D”和“I”环节;技术文档的撰写和整理者负责“O”环节, 并将需要改进或创新之处反馈到“C”环节, 实现项目研发的闭环控制, 更加贴近实际产品的更新过程[3]。在实现方式上, 专题讲座及技术培训以统一组织形式进行;课题实训采用开放式实验形式, 创新实践基地提供设备、场地和技术支持, 要求项目组发挥学习自主性, 在规定时间限度内完成。

3 依托企业资源, 开展科技竞赛

学科竞赛是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 考察学生基本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科技活动, 是增强学生学习及研究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4,5]。创新实践基地承担全校大多数科技竞赛的组织、培训、作品培育工作, 是学校大学生科技竞赛的基地。企业合作可采取提供竞赛经费、提供器件设备、提供技术支持或引入企业生产的实际问题, 由企业工程师参与出题等多种形式, 使竞赛来源于实际、服务于实际, 锻炼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以及工程实施能力。在试题难度的安排上, 注意涵盖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4 指导队伍的培养建设

建设一支具有很强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是保障创新实践基地运行效果的关键。第一, 鼓励中青年教师通过挂职、顶岗、访问、轮训、研修、担任技术兼职、参与教学改革、参加企业培训和专业会议等多种形式, 提高面向工程实际的科研和教学能力。第二, 修订《专家讲学办法》, 设立校企合作指导机制, 由合作企业选派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工程师参与指导和培训工作。第三, 设立“导学”岗位, 引入“传帮带”机制建设指导梯队, 指导教师主要指导高年级学生的综合性项目, 而低年级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训练则主要由高年级“导学”负责, 形成“金字塔”式的培养模式[3]。第四, 以激励促动力, 对承担培训工作的企业员工给予薪酬补贴, 还可聘为兼职教师, 给予学历提升机会;对有企业工程实践经历的指导教师, 在工作量计算、教学奖励等方面给予倾斜;在年终创新实践基地考核中, 将校企双方指导教师人数及结构合理性列入考核指标。

摘要:本文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通用标准和内涵要求, 以构建符合产业背景的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平台为建设目标, 针对校企共建环境下创新实践基地的管理机制、培训体系、竞赛组织、指导队伍建设等环节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校企联合,创新实践基地,第二课堂,工程能力

参考文献

[1]安永丽.产学研结合与创新教育[J].科技信息, 2013 (04) :127.

[2]张庆英.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建设质量综合评价模型构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23 (04) :611-614.

[3]蒋学斌, 丁伟.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 2012 (35) :90-91.

[4]尹仕, 肖看.构建大学生多学科竞赛平台培养新型拔尖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9, 26 (05) :121-124.

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篇4

【关键词】日语专业就业现状高校日语教育模式创新实践教育基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162-02

1 引言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当今社会对优秀人才的需求,已不仅仅局限于学生的专业水平,更看重的是一个人的理论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各大高校发展创新教育已成为21世纪高等教育的主流,它是高校培养能适应社会需求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标。近年来,各大高校为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陆续创建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旨在培养学生们"做中学,学中做",锻炼其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大学生实践基地为学生创造了早期实际工作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论文主要针对日语专业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模式与发展创新为研究目的,结合实践经验提出发展方向。

2 日语专业创新型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模式

2.1现行日语专业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模式

现下日语专业实践基地基本以产学合作为主,以往相关企业输送实习生为主要手段,通过学生在企业中的实习来锻炼学生的实践与应用能力。企业通过招收实习生来考量时下大学生的各项能力,衡量企业所需。校方则通过与企业合作来完成人才培养目标,并收集反馈信息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实习结束后,企业会按照实际工作情况,对实习学生进行筛选,保留部分优秀人员成为企业员工。校方也会让实习学生归校后,做报告等形式汇报工作经验,以供在校生参考。

这种产学合作式的实践基地建设模式,虽给学生提供了实践平台,但覆盖面有局限性,一般在所专业只有一小部分的学生能得到这样的机会,而在实际工作推广中,也有一部分学生不愿意参加企业实习,认为在校学习专业知识会更有发展前景。这与历年企业招收实习生政策有一定关联,企业在招收在校实习生时,往往工作位于企业底层,就日语专业来说,大多是信息录入的入力员,工作相对枯燥,学生们难以持续,反馈回来的信息中,也常常带有负面信息,这也使下届学生望而却步。因此,如何发展创新型实践教育基地才是当今首要任务。

2.2我校日语专业创新型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模式

2.2.1建立校内虚拟公司、工作室、创新基地建设模式

在我们强调建设校外实践基地的同时,也要敢于创新,积极研究利用社会资源,探索市场需求,将校外资源引入校内,开展学生自主创业,建立虚拟公司、工作室,锻炼学生自主研发能力,培养创新性人才。

我校在大学生实践创业基地中大力推展学生建立虚拟公司,利用校园资源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实现自主创业的平台。虚拟公司的成立首先由学生向大学生实践创业基地提交申请,经批准后由申请人自行组建团队,招收员工。公司业务方面由学生组织实施。通过在大学中2、3年磨练,其中不乏虚拟公司在学生毕业后,转型为实体公司的案例。

我系现设日语虚拟公司"新锐公司",其营运管理由学生亲自执行,专业教师给予辅助指导。其工作范围主要包括日语翻译、书籍矫正、信息处理等方面。实际工作中从业务搜索、业务洽谈、到最终取得业务,完全由学生独立完成。指导教师只负责业务把关,避免出现商业纠纷等问题。工作期间如业务需要,会增设日文OCR文档处理等培训课程,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授课形式由老员工带领新员工,实现"教、学、用"一体化。学生通过在虚拟公司的工作,尝到了创业、实际工作的艰辛,锻炼了其创新、实践等各方面能力,对培养学生的职场素养、团队协作等效果显著。

另外,兼设日语工作室,主要负责系内教学竞赛的策划、组织、外联等工作。例如每年举行的日本知识大赛、演讲比赛、商务日语情景剧场等,由工作室员工负责外联工作,争取企业冠名赞助,为获奖学生筹集奖品;大赛期间设计方案、组织比赛进行,获得我系师生的一致好评。其次,工作室还负责组织举办"樱花论坛"、"日本文化播放室"、"日语角活动"等。

日语工作室推动了我系教学改革工作,丰富了学生们的第二课堂活动内容,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对日本民族、日本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通过工作室的工作,员工们在团队合作能力方面得到了锻炼,在经历众多活动的举办后,员工们积累了更多的工作经验,考虑问题也变得更全面,做事情与以前相比更有计划性;对时间、人员以及工作的安排更加的合理,并且培养了工作室成员的责任心和上进心,在日常生活中以及日后工作中的应变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锻炼。

学校通过建立虚拟公司、工作室等校内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学校就参与工作、运营、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高,让学生感到自己离生活近了,离市场近了,离实际工作近了,学习的目标也更加明确了,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2.2实现校外实习多样化、丰富基地合作模式

在创新校内实习基地同时,校外实习也不容忽视。为了提升校企合作办学层次,丰富学生校外实习种类,高校可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学科的专业优势以及在社会的影响力,除了与学校周边的企业合作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外,应把实习合作单位范围扩大,在全国范围内寻找能给学生们实习机会的企业,并破除专业对口实习的局限性,在各类企业中探合作机会。在历年的招聘会上,大多数企业除了专业知识意外,还会考虑毕业生的各方面综合素质与能力,如学生的人际交往、语言组织、团队精神、职场素养等能力。因此,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也应仅局限于专业,只要是正规企业,各工作岗位都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对于各地方企业来说,高素质大学生参与工作,提升了地方企业的知名度,也促进了地方企业的不断发展;对于学生来说,通过校外实践,不仅开拓了视野,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养,而且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与应变能力,强化了服务意识,并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的就业要求。所以,建立多元化的实习基地有利于高校、学生和地方企业各方,可以达到多方的互赢互利。

另外,实习期间学校应对合作企业进行严格把关,避免企业提供岗位以次充好糊弄学生,并适时掌握学生实习情况,使实习学生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实习学生返校后在分享工作经验的同时,也能为校外实习带回良好的口碑及正面信息。

2.2.3整合教学资源,培训课程多元化,改革基地发展模式

由于企业受自身经济效益、业务方向、发展动态等因素制约,使其对员工要求往往与学校实际课程设置有出入,这类企业往往需要员工具有一定的资格或特殊技能。为了弥补实习实训时学生"看得见、摸不着"的缺憾,基地应时刻注意市场动态,掌握现下企业所需人才要求,整合教学校内资源,配合企业开设相关培训课程。

近年我校在大力推展教学改革的同时,积极开展企业调研工作,收集相关企业与校外实习基地的反馈信息,关注企业人才招聘动向,总结历年市场需求,找出专业课程以外的所需技能,在基地开设相关培训。例如,我系在实践教学基地开设日商簿记、日本商务礼仪、日文录入等课程,都是充分考虑企业调研结果,对学生就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学校应整合教学资源,同时,增加经费投入,全面建设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如相关专业课程的师资问题,可以聘请校外教师授课,或由教师先参加培训学习,考取等级后,回到基地教授学生,来降低教學成本,并充分利用在校外籍教师担任相关培训课程。通过相关培训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让学生赢在就业起跑点。

以上三种基地模式相互关联,相辅相承,比起单一模式,逐步实施效果更佳。

3 日语专业创新型实践教育基地的发展思路和途径

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其实际教学环节的质量,也能够左右学生的就业前景。各高校应结合自身条件及所在地的经济发展、企业需求、市场变化等因素,发展适合自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创新型实践教育基地。考虑到各发展中高校自身教学历史、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等问题,可能在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中与企业、市场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推荐大家借鉴其他高校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经验,结合自身条件,设立具有自己特色的实践教育基地模式。

以高校日语专业创新型实践教育基地发展为例,主要的创新发展模式应该是: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内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实现基地模式的"一体化、多元化";辅以开发各地方相关企业、经济实体等校外实习基地的"多样化",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型实践教育基地。只有校内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双管齐下,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创新型实践教育基地的机能与特色。

4 总结

各发展中高校应借鉴国内各类院校实践教育基地的先进经验,发展创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型实践教育基地。发展创新型实践教育基地是各大高校谋生存、求发展的主要手段,也是培养社会所需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创新型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要贯穿"以学为本"的发展观,落实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的教育理念,创新型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特色应以校内基地建设为主,校外基地建设为辅,具备"一体化、多元化、多样化"等条件。努力做到加强基础建设、拓宽知识领域、培养实践能力、激励创新创业、提高综合素质为地方经济建设输送高质量人才。

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篇5

关键词:创新实践基地,教学应用,实践实训,创新创业

当今世界是知识经济时代, 对高新技术的掌握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 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是决定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全球高等教育的重要战略任务。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知名大学都建立了创新人才教育体系。在国内, 多所高校已率先组建以工程培训中心、创新实践基地为代表模式的新型校内工程创新实践教学基地。

一 创新型人才的内涵

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将“创新”定义为:把一种从来未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个人或集体运用已有的知识创造出新事物、新工艺、新成果的活动或过程。包括:产品创新、技术创新、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等。创新是一种意识、一种发现问题并能积极探求解决措施的心理取向、一种善于捕捉机会的敏锐性, 以及一种积极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 更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技术创新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非技术创新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也不容忽视。

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具有强烈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激情, 具有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 善于打破陈规、大胆改革, 善于开拓创新、求新求变, 不断有新发明、新发现、新创意、新开拓, 现已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争夺最激烈的人力资源。

二 搭建专业技术能力创新实践基地的必要性

1. 国家发展的需要

当前, 我国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 创新人才作为产业优化升级与发展的主力军, 应是既掌握扎实的专业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又具有创新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人才。

在创新人才的培养方面, 应着眼于国家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深化教学改革, 注重能力培养。培养具有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是新世纪、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

2. 弥补高校教育的不足

当前, 市场和社会需要的是多层次、多样性的人才, 加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融, 打造高素质的大学生, 培养大学生成为新世纪的创新型人才, 是历史赋予高校的重要使命。

由于我国高校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教学体系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 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综合能力的培养, 如课程安排不合理、教材内容滞后或短缺、实验教学内容重复、教学手段落后、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忽略社会科学和创造能力、学生缺乏主动性等, 这些问题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发展, 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 就业形势严峻

随着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发展, 我国已迎来了高校扩招后大学生的就业高峰期, 并且在将来的若干年内, 毕业生总量将会持续增加, 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同时, 大学生缺乏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及创新意识, 造成了社会人才资源的流失, 对社会就业工作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4. 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

“以生为本、创新为魂”的创新人才培养理念, 是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立足之本。强调“以生为本”, 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潜能, 把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突出“创新为魂”, 是指充分发掘、尊重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实践等, 创新理念得以内化。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点, 创新实践基地是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依托, 是大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科技创新的实践基地。

三 专业技术能力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目标任务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以及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需要, 构建专业技术能力创新实践基地, 旨在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增强对学生技术技能的实践培训, 加速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培养具有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四专业技术能力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内容

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宗旨, 搭建“专业技术能力创新实践基地”, 包括以实践教学为重点的教学应用平台,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等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实践实训平台, 以创新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创业平台。

1. 宽领域的教学应用平台

结合大学自身的特点、优势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人才培养的要求, 以基础教学和专业教学实验室为基础, 整合实验教学资源, 搭建公共基础教学应用平台, 针对理论理解、技术应用、操作流程、设备操作、测试分析、协同合作等方面, 体现现代教学理念, 满足社会的切实需要, 对大学生进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

2. 多渠道的实践实训平台

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以及行业和地域优势, 充分巩固和开拓交流合作平台和实习、实训基地, 采取“共建、共享”等方式, 搭建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 向大学生开放各学科专业综合实验中心, 为学生提供基本技能、专业知识、综合应用相协调的实践条件, 以及更多近距离、多层次的实践实训机会, 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

3. 多功能的创新创业平台

为解决好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增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素质, 搭建创新创业平台, 开设KAB (了解企业) 和SIYB (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 等创业教育课程, 开展“知名企业家讲座”、“创业沙龙”、“千名师生进名企, 百家名企进高校”等活动, 宣传大学生创业、实训和就业等方面的政策, 为创业大学生免费提供风险评估、政策培训、无偿贷款担保等一系列政策和资金支持, 培养大学生独立而健康的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观念, 挖掘大学生的创业潜能, 并最终具备创新创业的综合能力。

五 结束语

通过开展大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创新实践, 开发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提高学生的实践实训素质, 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对于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和丰富内涵、提高学生创业、就业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育导致的学生实践能力欠缺, 促进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刘世彪、张佑祥、龚双姣.校内实践基地建设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 2009 (1) :112~113

[2]王伟东、金义富、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体系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3 (2) :185~188

[3]苗汇静、王立新、李恒伟.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2 (33) :142~144

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篇6

1. 基于过程的实训教学考核机制

构建基于过程的实践教学考核机制是将以前实践教学中的教学能力目标、教学流程、教学实践内容等零碎的部分,按照三部分进行分解(输入、输出和活动),对实践中的零碎教学活动进行统一的管理,以控制教学过程来提升整个实践、实训教学质量,保障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实践、实训教学中的输入是指的多方的需求,例如:包学生,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等需求。学生获得的技能可以说是输出,实践、实训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导,教师、实践教学资料、管理制度、教学方法等是辅助内容。学生所得到的技能是实践教学的过程输出,而教学经验、教学成果、过程文件记录等可以作为实践教学的附属输出。目前,社会需求变化不断加快、不同专业培养方向不一、不同学生差异等等,实践、实训教学的考核还得根据培养方向,不断变化的需求进行调整,优化实践教学过程,使高职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

2. 实践教学考核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实践教学考核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2.1 分层级建立考核的组织机构

学院分级制定具体政策和方向,实施实践、实训教学质量的评估。二级系直接对实训课程内容、教师进行安排,由主管教师、助教、企业兼职教师组成实训教学组。学院设立了主管教师岗位,聘任既懂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保证主管教师保质保量带领团队完成实训教学任务。

2.2 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过程管理

实训、实践教学平台包括教师管理、实训设备、课程内容等几个部分,支持实训教学教案、日志等的实时录入;学生可以通过平台反复查看课件和视频、进行在线联系及提交报告等。

2.3 重视实践教学质量考核标准的建立与完善

培养目标是实践教学质量标准体系的指导性标准,而实践教学的三个环节监控的对象不同,参考标准也不一样,因此需要学院相关部门通过历史统计数据、调研等方式不断完善。

3. 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方法

我院实践、实训教学质量评估方法由评价内容、方法、评价过程与实施、教学结果评价等内容组成。

3.1 评价内容、方法

全院各专业不同教学计划中涉及到的实训教学均为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由教学督导评价和学生评价两部分组成,其中学生评价分占55%,教学督导评价分占45%;评价体系见附表1和2。

3.2 评价过程与实施

具体由教务处组织进行全院教师进行听课,作为教学督导评价的依据;在教学过半的时间,组织对本学期实践课进行随机评价。

3.3 教学结果评价

学院对教学结果进行统一分析后,评价结果反馈给各专业教师。

为了使测评过程公平、公正,要求在测评前,被测评教师不得以任何方式、任何手段影响测评结果。

参考文献

[1]杨进.中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挑战与对策[M].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13(2).

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篇7

1. 实践教学体系的指导思想

在推行教育教学改革中,应当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根据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对人才的需求为要求,以应用为目的,技能培训为本位,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应当根据市场经济总体发展方向来进行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思路,基本建立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框架体系、实现途径及实现平台,建立与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在这个实践教学体系中,要突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实践教学与素质教育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指导思想。

2. 实践教学的创新模式

实践教学是无法脱离理论教学这一基础的,因此,若想创新地实现实践教学便要先一步优化理论教学的完整性。这就要求学校方面加强硬件的基础设施配套管理,提高师资力量与管理水平,依照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来调整办学内容;教师方面应当通过学术研讨、教学检查、总结评议等方面获取信息,从而及时反馈到教学之中,推进教育模式的改革。课堂中应当积极鼓励引导进行实验教学的改革。实验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应用技术能力的关键环节,通过做实验而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设备和仪器等的使用方法,了解其基本的性能,学会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实验类型也可以是多变的,目的在于锻炼学生实际操作的本领。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遵循认识原理和教育规律、注意到各门课程的独立性以及各门课程之间知识的衔接性,同时也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且自主解决设计方案和解决途径,培养学生深入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举一反三的能力。

实践教学体系的确立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思想的转变、体制的改变、机制的创新等诸多环节。根据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在实践教学目标上,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以应用性人才培养为目标,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核心包括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以及职业技能四大方面。依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和学习特点,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形成一个前后衔接、循序渐进、由单一到综合、贯穿全学程的纵向体系。在各个教育阶段,根据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职业技能四大模块构建学生能力结构,开设不同的实验、实习实训以及毕业设计等指导性课程,这是实现学生技能培养的有效途径。不止要培养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还要具备相应的综合技能,即通过对学生进行专业综合技术应用能力和素质培养,使其具体承担专业和职业岗位的综合应用实践。

3. 加强教学基地的建设

教学基地的建设大致上可以分作两方面,一方面是要加强校内教学基地的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加强校内教学基地建设就要利用学校自身优势,在争取学校投入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措施吸引外来基金,创造条件大力发展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根据各自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建设标准目标,努力把实践教学基地建成教学实践园、科学实验园和高新技术示范园。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主渠道,通过校外基地的实习可以提高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中,可以让学生接受企业的氛围熏陶,为学生由校园成功过渡到社会,搭建一架桥梁。在教学基地中,可以向学生无偿提供教学认识、间隙、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场地;提供设计题目,让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生产设计、开发项目;提供兼职教师,共同参与、联合指导学生的理论、技能学习;无偿或低偿提供教学设备及实训材料等。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不仅可以弥补校内实习设备和场所的不足,而且可以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氛围中得到锻炼,培养学生从事某一职业的能力,既学到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也可以得到直接参与生产和管理的锻炼,产、教、学结合,丰富了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

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篇8

研究生教育校外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与发展, 需要确保学生实习落到实处, 制定一定的规范和制度, 包括校外实习各个教学环节、实训基地安全管理、实训基地建设与绩效管理办法等。

1.运行目标与定位

1.1学校和企业在实习基地建设、管理、运行中, 双方的总体规划要合乎互惠互利、合理体制、全面开放和资源共享的原则。

1.2研究生教育校外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定位:最大限度适应研究生创新实践教学的开展, 能满足研究生实践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专业的实践内容紧密相关, 管理、生产、实习有机组合, 相互促进。

1.3不同年级的学生实习, 按时间、 批次、 分类合理分开, 提高实习基地资源的利用率。

1.4创新实践基地建立专门的管理部门, 并对管理部门各成员进行明确分工, 保证实习基地的正常运行。

1.5 创新实践基地确立一套研究生工程应用与创新能力的评估系统, 按周、月对每一位学生的实践效果进行登记、打分和评估。

2.职责

2.1校企合作共建办公室职责

2.1.1根据学校对在校研究生培养的总体目标, 负责制订创新实践教学基地的总体计划, 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光源三个专业的课程设计、专业模块设计、创新计划、研究生技能竞赛、研究项目的创新实践、毕业论文等工作进行合理调整及方案、任务和进度的制定。

2.1.2根据培养方案, 向具体系部下达具体实践教学任务, 并督促系主任、各研究所提供专业对口的双师型教师, 同时向企业落实技术人员参与实习基地的教学活动, 列出教学时间表; 协助学系作好有关创新实践基地聘用校企以外指导教师方面的工作。

2.1.3协助学系对创新实践基地的使用情况及创新实践项目的开展情况进行年度评估与绩效汇总、反馈。

2.2学校工作职责

2.2.1负责与创新实践基地的日常联系, 并协助创新实践基地管理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

2.2.2负责推荐创新实践基地的指导教师, 保证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期间的日常管理和实习指导等工作运转正常规范。

2.2.3协助创新实践基地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教学大纲, 组织编写研究生校外创新实践基地指导书, 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和研究生创新实践技能要求, 制订教学实施方案, 并依据科学技术的发展, 企业需求的变化, 开发新的创新项目与实践内容。

2.2.4做好产学研工作, 定期组织项目团队与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交流与探讨, 加强校企合作。

2.2.5负责理论教学的正常进行, 并结合研究生创新实践活动的内容, 对理论教学内容不断总结与提高, 与实际创新应用接轨。

2.2.6负责将建立创新实践基地的有关情况报校企合作中心审批, 并将有关资料收集归档。

2.2.7为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工作, 包括学生动员、任务分类、指导书印刷和进度安排。

3.合作企业职责

3.1 为学生提供包括创新实践技能和综合能力两方面的实践环境, 使学生在现场环境下进行实习甚至生产实践, 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实践和工程项目中实际问题的技术及管理能力, 取得创新实践工作经验,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组织管理能力和领导艺术才能等个人综合素质, 为学生今后从事各项工作打下基础。

3.2负责创新实践基地基地的正常运转, 保证学生所处工作环境都是真实环境, 实践项目利于学生工程能力培养, 使学生能真刀真枪进行创新实践训练。

3.3 指定专人负责学生在创新实践期间的一系列考核等工作, 同时对学生进行安全、劳防、保密等规章制度及员工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 使学生在创新实践期间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 从思想上热爱本职工作, 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 进行职业道德培训, 并负责对实践教学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3.4指定有关职能部门组织、 管理创新实践教学工作, 协助校方一起考察选派政治素质好, 实践经验丰富、具有一定理论水平、责任心强的专业人员担任实践教学指导工作, 并保持相对稳定。

3.5与校方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 共同组成考评小组, 对实践教学学生进行全面考核评定, 对参与创新实践的学生共同签发“工作经历证书”。

3.6为教师提供部分实践岗位, 承担 “双师素质”教师的培训任务。

参考文献

[1]刘月秀, 谭仕林, 钟强, 等.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对策[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6) :90-92.

[2]方祯云, 赵郁松.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重庆大学模式”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 2004 (5) :37-39.

[3]王悦, 冯秀娟.高水平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与探索[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3) :113-115.

[4]任佳, 王杰, 梁勇.北京高校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分析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 (8) :222-224.

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篇9

本刊讯为加强博士后研发基地建设, 加大博士后招收和科技研发力度, 推进研发基地工作顺利开展, 2015年6月17曰, 河南省博管办在郑州举办2015年河南省新建博士后研发基地培训会, 来自各省辖市人社局和40个新建博士后研发基地单位及其他有关单位的80余名博士后工作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本次培训采取集中授课、现场咨询的方式进行, 收到良好效果。培训会上, 省博管办主任张彩同志介绍了博士后事业发展历程、博士后工作管理机构、工作职责及国家、本省关于培养引进使用博士后人才优惠政策和措施;通报了全省博士后工作开展情况;培训学习了博士后工作有关规定, 博士后招收、在站管理、中期考核、评估 (考评) 、出站安置等工作流程, 博士后研发基地管理办法及运作方式等业务知识。新建博士后研发基地负责人就博士后招收、研发项目合作、经费申报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现场咨询和交流。通过培训, 参会人员加深了对博士后工作的认识和研发基地开展工作的方式方法, 了解了博士后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进一步学习掌握了博士后工作政策和业务知识, 解决了工作中遇到的难点疑点问题, 开阔了工作思路, 为今后博士后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袖O (本刊记者周俊摄影报道) 河南省召开2015年博士后研发基地培训会

上一篇:民间小说论文下一篇:石油类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