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博士后管理制度

2024-08-10

公司博士后管理制度(共10篇)

公司博士后管理制度 篇1

渤海钻探工程公司博士后工作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渤海钻探公司(以下简称:渤钻公司)博士后工作管理,充分发挥博士后工作在促进渤钻公司人才队伍建设和推动科技进步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渤海钻探公司博士后工作接受国家和天津市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按照国家、天津市的政策和渤海钻探公司的有关规定开展工作。

第二章 机构与职责

第三条 为加强对博士后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渤钻公司博士后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由渤钻公司有关单位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博士后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审定博士后工作规划和博士后研究人员(以下简称:博士后)招聘计划;审批拟进站博士后及出站博士后;决定博士后的待遇与奖惩;确定渤钻公司方的博士后合作导师(以下简称:博士后导师);决定博士后工作的其它有关事项。

第四条 为加强博士后工作的日常管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其工作职责是:

落实博士后工作领导小组的各项决定和工作安排;负责渤钻公司博士后工作的对外联系;负责博士后进出站考评的组织与相关手续办

理;负责博士后日常经费管理;负责在站博士后的人事管理,做好后勤保障及服务工作;协调在站博士后技术交流、培训企业员工等相关工作。

第五条 渤海钻探公司各有关部门、单位工作职责

科研管理部门:每年年底前,负责提出下一招收博士后的研究课题;负责审核拟招收的博士后申请人;负责博士后科研管理工作,包括:博士后研究项目的审核、中评估、验收以及科研项目奖励;协调处理博士后研究项目知识产权等相关事项;负责落实博士后科研经费,监督博士后科研经费的使用。

劳动工资管理部门:根据渤钻公司人才发展规划和博士后研究课题,每年末提出下一博士后招聘计划;审批博士后工作所需的各项薪酬福利及劳务费,负责提出博士后出站后留在大港油田工作的审核意见。

财务管理部门:负责落实除博士后科研经费意外的各项费用及负责费用使用的审批与监管。

矿区服务部门:负责博士后住发放管理及维护工作;负责岁博士后流动到大港油田的博士后的未成年子女入托、上学等协调服务工作。

博士后研究项目依托单位:接收博士后在本单位开展项目研究,负责对博士后研究项目的日常管理;负责本单位博士后科研经费管理,按照专款专用原则,切实保证博士后研究项目正常开展;根据博士后研究项目的需要,成立相关科研项目组,为博士后开展科研工作

提供必要的工作环境与条件;协助公司科研管理部门对博士后研究工作进行检查、考核;负责对博士后培养、日常考评。

第三章 博士后进出站管理

第六条 凡获得博士学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均可申请做博士后。同等条件下,工作站优先吸收通过自学活组织推荐并在在国内外院校获得博士学位的渤钻公司在职博士进站做博士后。在职博士申请做博士后,须经本人提出申请、二级单位审核同意。

第七条 按照渤钻公司引进博士后的审批程序,申请进站博士后须通过答辩考核、博士后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后方可办理进站手续,并与工作站签订进站工作协议。

第八条 博士后在站正常工作期限为两年,鱼特殊情况,工作期限可适当延长或提前结束。

第九条 博士后在站期间,如提前完成了研究任务,并经本人申请、工作站审核同意、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可提前出站。由于研究项目尚未完成等原因要求延长在站工作期限的,博士后本人须在出站前两个月提出延长工作期限的书面申请,井工作站同意、博士后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后,科按照国家规定的延长期限适当延长在站时间。

第十条 中途退站。博士在站期间,如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劝其退站:

1、博士后在站期间,因个人原因连续三个月及以上不能正常开展研究工作;

2、中期()考核不合格;

3、未经工作站同意自动离站或严重违反渤钻公司有关规定;

4、触犯国家法律法规,受到行政处分或刑事处罚。

第十一条 博士后出站或退站后,其与工作站工作关系自动终止。

第十二条 鼓励优秀博士后出站后留在渤钻公司工作。出站后留在渤钻公司工作的博士后的工作安排及有关待遇。

第四章 博士后在站管理

第十三条 引进的博士后按照渤钻公司在职职工管理。博士后自进站工作之日起依法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合同期限与在站工作期限相同;博士后出站的同时劳动合同自行终止或解除。

第十四条 博士后进站后两个月内,通过博士后项目依托单位向渤钻公司科研管理部门提交《科研项目开题报告》,科研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论证,论证通过后,纳入渤钻公司正常的科研管理。

第十五条 博士后在开展项目研究期间,接受项目依托单位的工作安排和日常检查;每月向博士后导师和工作站汇报工作进展情况;根据情况,适时开展对渤钻公司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每年至少在渤钻公司分别做一次专题学术报告和一次专题讲座。

第五章 在站博士后的薪酬与福利待遇

第十六条 在站博士后实行固定年薪加科研项目奖励的薪酬制度,从批准进站报到之月起计发,至终止在本站工作次月起停发。在站博士后的固定年薪按照渤钻公司的有关规定执行,逐月发放;科研项目奖励按照渤钻公司科研项目评估考核办法执行。

第十七条 博士后在站期间享受以下社会保险及福利待遇: 1.按照天津市的有关规定,享受渤钻公司在职职工同等社会保险待遇;

2.享受渤钻公司在职职工的其它福利待遇;

3.按照渤钻公司高级技术专家标准享受通信费补贴; 4.博士后在站期间可享受有工作站统一安排的国内休假疗养。第十八条 博士后未成年子女申请与其来一起居住的,渤钻公可可协调其上学或入托事项。

第六章 经费管理

第十九条 博士后经费由招收博士后的企业负责提供,分为科研经费和日常经费两部分。

第二十条 博士后科研经费的管理与使用按照渤钻公司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博士后日常经费主要勇于支付博士后本人的薪酬(不含科研项目奖励)、各项福利、社会保险、日常办公费用、博士后公寓采暖费与矿维费、流动站的联合培养费以及博士进出站考评等。

第七章 其他有关规定

第二十二条 为保证渤钻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在站博士后必须全职在渤钻公司从事博士后项目研究工作,不得兼职从事其他工作。

第二十三条 博士后研究项目实行博士后导师负责制。博士后导师应由渤钻公司该专业具有正高级技术职称人员或首席专家担任。博士后导师人选由博士后工作领导小组审批确定。

博士后导师的职责:负责协调组建以博士后为主的科研项目组;根据企业需要和被指导博士后的专业特长,确定博士后研究课题的攻关目标及具体内容,指导、监督、协调博士后按照开题报告要求开展项目研究,审查本项目外协合作内容;负责审查所指导博士后提交的各种工作总结及汇报材料,并提出审核意见;对于不适合继续在站工作的博士后,博士后导师应提出劝其退站并提出终止在站的意见;共同享有所指导的博士后研究项目的科研成果权和著作权。

第二十四条 博士后研究项目应在渤钻公司博士后项目组的配合下完成,一般不得外委协作。但因仪器、设备等原因确需外委协作时,需经博士后导师及专家组审核,按科技项目外协管理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 博士后在站期间所取得科研成果、专利均属职务发明,其权属归渤钻公司所有。

第二十六条 因博士后个人原因给研究项目或渤钻公司造成损失的,按国家、地方政府及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渤钻公司的有

关规定处理。

第八章 附

第二十七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原有相关规定同时废止。

第二十八条 本规定由渤钻公司博士后工作站负责解释。

公司博士后管理制度 篇2

王博士:目前一方面是企业招不到能胜任起点职位的大学毕业生, 一方面大学毕业生找不到起点职位的工作。在我看来, 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大学教育中就业训练不足造成的。以中国9%的经济年增长率, 出现大面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不正常的。麦可思的调查研究发现:中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在工作中最需要的五项基本能力:积极学习能力、学习方法、有效口头沟通、积极聆听、理解他人, 都与最起点职位的要求水平有10%到15%的差距, 麦肯锡的一项调查表明中国的大学毕业生只有3%的人能达到服务业的起点职位要求的能力水平 (除农业和制造业以外称为服务业) 。所以大学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

一些人不同意这个看法, 说精英大学不要以就业为导向, 就拿清华来说, 过去自豪地称自己是“工程师的摇篮”, 现在不提了。其实精英大学培养的人才素质高, 最终也需要就业。你精英学校的教育就要培养更高素质的职业人员。如北大数学院培养的统计分析人员, 不仅要掌握SAS统计分析能力, 而且要学习“统计道德”课程, 因为你们是高端职业人才, 而目前基本不懂SAS, 更没开“统计道德”课。MIT最近开始的教学改革就是以职业为导向的应用课程和实习增加。就算你是培养牧师的哈佛神学院, 也得培养就业能力, 不然上帝的信徒不请你去传道, 你去哪里传道?

大学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 是大学教育购买者的需要。大学毕业生绝大多数是以就业为出路, 每年本科毕业生读研的比例不到10%, 根据麦可思调研:中国每年招收的30多万的硕士研究生中, 61%的读研动机是为了就业, 做学术的只有15%, 不到5万人, 这5万人约为大学毕业生1%, 绝大多数大学生毕业生, 是以就业为读书目的;占大学毕业生一半以上的高职、专科是以就业为唯一出路;无论是精英本科院校培养高级职业人员、普通本科院校培养初中级职业人员或是高职院校培养技工人员, 都需要以就业为导向。大学教育是一个家庭的最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 就业是实现大学投资的回报, 消费者要比较毕业时的回报率, 即毕业后的年薪与家庭为大学的总花费之比。

大学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 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当今世界中, 一个国家在文化、经济上的发展要取决于其劳动队伍的训练, 大学毕业生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扮演着决定性的作用, 中国要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产业结构转型, 要突破粗加工的低国民收入瓶颈, 大学必须树立为产业培养各级别、各种类职业人员的办学目标。

大学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 是中国国情决定的。中国缺资本和自然资源, 只有人力资源丰富, 中国的发展只能在提高人力资本上下功夫, 在本世纪竞争中中国胜出的唯一机会是拥有最好就业训练的中国大学毕业生。

记者:不同类型的高校, 在人才培养上应该各自有怎样的定位和特色?

王博士: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教育要强调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把学生的实习当成最重要的教学环节来抓。文科院校可以不强调与专业相结合的实习, 做销售、打短工, 可以学习职场文化和职业道德;与提供教学工具的企业合作, 比如美国的财经类学生学习数据分析, 学校能够优惠拿到SAS、SAP、Oracle的系统和数据;对工程院校来讲, 产学结合、学期中把下厂实习作为课程非常重要, 学校要办实验室、强调动手能力, 建立对口的实习基地。以就业为导向, 要把产业界人士请进大学, 以学院或系为单位成立教育委员会, 邀请产业界人士参加, 让产业需求无缝地导入课程和教学方式的改进。

研究型大学的本科, 如985、211院校, 应强调高素质职业人才的培养。MIT最近开始的教学改革就是以职业为导向的应用课程和实习的增加。清华大学要培养高素质的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和科学家就要产生于一流研究型大学, 精英教育要把职业的基础打好, 包括应用型基础, 理论联系实际。其他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 要以培养立刻上岗的职业人员为目的, 课程突出实用性、实践性。不过, 对于“订单培养”的教学方式, 要有限推广。因为它只是针对毕业生入校到毕业这几年时间, 订单比较固定、需求没有什么变化的大企业而言的, 而大学生就业的主体还是中小企业, 因此, 全部采用订单培养的模式不现实, 不过, 学校还是要努力做到按社会的需求来生产人才产品。

记者:对比国外的先进理念和做法, 我们国家的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可以有哪些借鉴?

王博士:社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导致职业种类和职能的变化:新的职业产生了;原有职业的专业技能内容变化了。美国年经济增长率4%, 许多大学请咨询公司每年做一次对大学毕业生职能追踪调查, 美国劳工部劳动统计署每五年至少做一次对企事业单位职能调查, 从供需两个方面跟踪大学人才的职能变化, 以调整高等教育内容和方式。

中国近2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 使得中国的职业结构和职能变化是世界最快的国家之一, 中国有必要跟踪评估对大学人才的基本能力和专业技能的需求变化, 为调整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提供科学依据。可操作方式有:各大学每年对其毕业半年后的学生跟踪调查, 了解学生的就业流向、在工作以后对自己的基本能力、职业能力的评估。这样做可以帮助大学以就业为导向来管理本科和高职教育, 这样的调研可以帮助大学:各专业招生计划调整;各专业的亟待改进的关键职业能力及其课程设置、通识教育与专业的配置、理论与实践结合;根据各专业的就业的主要职业、行业、企业类型、企业规模等来培养有针对性的职场文化、价值观;最佳求职渠道;重点求职辅导方式;最佳开始求职时间;最佳实习方案。我曾给任教的西南财经大学做了两年调研报告, 引起学校各级领导重视。譬如财经类毕业生缺乏财经数据分析能力, 学校把培养财经数据分析高端软件SAS作为一个重大课程建设来抓, 保险、金融、社保、统计专业要在近年内推出与本行业数据相结合的SAS应用课程。对没有就业能力培养优势的专业就调整。

在培养环节, 高校可以请企业家在院系一级成立教育委员会, 参与专业培养的课程设置、实习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的变革, 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校期间熟练掌握社会上工作当前使用的技能, 实现毕业与就业的无缝链接。高校需要将实习设为一门课程, 并且是必修课, 计入学分, 学生的成绩由实习所在企业给出, 国家把高校是否请企业参与课程设置作为考核标准。实习应用性课程的增加, 以及高层次的就业训练, 均有助于学生顺利择业。至于毕业生求职前的职业辅导, 目前高校普遍存在覆盖面有限导致学生就业力不足的问题, 建议求职辅导落实到基层, 通过辅导员来开展工作, 更能有的放矢。另外, 大学生实习难也与实习时间太短有关。美国大学的暑假特别长, 约3个月, 而寒假只有1到2周的时间, 方便大学生在暑期能有集中时间去工作, 我国的高校也可以借鉴。大学生要积极参加暑期实习。大一、大二也许找不到与专业相关的实习, 但职场文化培养是必要的, 现在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最缺的是不知道、或不习惯按职场文化和企业要求来做事。大学教育要纳入这个培训。

公司博士后管理制度 篇3

博斯咨询公司(Booz&Company)大中华区董事长

昊盛公司所处的智能电表行业正在迎来巨变,到底是水暖鸭先知还是沸水煮青蛙,取决于欧阳宇翔先生能不能成功地改造企业DNA,让昊盛公司成为具有警觉性领导力的公司。

行业第八是怎么样的成绩?对于一家投资银行来说,可能将从Facebook这个史上最大科技股IPO中分到一杯羹,从而名列华尔街权力“封神榜”;对于一支英格兰超级联赛球队来说,意味着将无缘下一赛季的欧洲冠军杯和欧联杯,球队经营计划面临调整;对于一个航空制造业企业来说,对不起,航空制造业没有行业第八的企业。而昊盛公司所处的智能电表行业,国家电网作为占据绝对优势的最大买方,其统一招标的政策正在深深改变着游戏规则。5-6亿元人民币销售额的昊盛公司,其市场地位并没有行业第八名看上去那么光鲜靓丽,围绕着市场集中度、成本控制能力和以资本实力背书的整合将成为行业晴雨表。

昊盛公司某种程度上意识到了这种行业变化,但是组织的思维惯性促使从CEO到部门经理的管理层采取的还是“开关延敌”、总动员的非常态方式,把这场正在发生的行业巨变当做一场单打独斗的战役在打。在电科院设定产品检测标准、价格竞争为主要竞争模式的智能电表行业,昊盛公司已经失去了原有在地方上的一些“定位优势”。同时在技术上,对于机械电表“柯达式的留恋”也并没有赋予昊盛公司在智能电表时代技术上的先发优势。摆在昊盛公司经营领导团队面前的问题其实并不是如何降低自身的制造成本,而是如何在一个以成本和技术为中心导向的行业里,让在这两方面目前都不具备优势的昊盛公司生存下来,并发展壮大。

弄清楚了公司面对的问题之后,让我们再来看看昊盛公司的解决方案。临时增设的采购部门,利用大额订单带来的原材料议价优势进行供货商的选择与制衡,这些都是见招拆招的战术选择,昊盛公司进行得聪明、完成得漂亮,但是这并不能从实质上应对昊盛公司所面对的挑战。对于昊盛公司来说,最需要做的是以成本和科技创新为企业业务核心,重新划分企业部门以及各自的职责权利,建立一整套新的、合理的业务考核体系(包括KPI指标)来对企业经营状况做出评估。将2010年的“作战总动员”变成运营常态,让现有的采购、测试、研发和生产部门共同对产品质量和采购成本负责,而不是分别对“采购”、“测试”、“研发”和“生产”负责。只有这样才能让昊盛公司成为一家拥有“警醒型”企业DNA的优秀公司,并在即将到来的行业整合和集中化中处于优势地位。

点评2

张天兵

美国科尔尼管理顾问(A.T.Kearney)全球合伙人,科尔尼中国研究中心主任

该案例在高科技制造业中非常典型,其行业特点就是技术更新的速度快,成本压力也非常大。

案例中所提及的核心问题是新器件引入之后测试工作的职能问题,其实我认为,最为核心的问题还是构建持续降本能力,提升市场竞争优势。如何在质量合格的前提条件下,通过新器件或者新器件的供应商引入,在企业整体层面上达到降低成本,提升竞争优势的目的。

高科技制造企业的组织架构按照职能通常分为:产品设计部(研发部)、采购部、生产制造部、质量管理部等,这是一个序列,构成从设计、采购、生产、质量保障这样一个流程和组织架构方式。每个部门都有不同的职能,但是在新器件引入中,由于它是一个科技类产品,关键原器件和通用器件的产品质量会对最终生产出来的产品成品质量产生重大的影响,包括质量的稳定性、质量是否达标等。

因此,新器件或者是新器件的供应商的引入,不是单个部门就可以完成的事,采购部不足以清晰地了解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质量能否真正达到产品设计部的要求,也没有足够的测试资源在它的管辖范围之内做这种长期的、应该做的测试。它需要有一个跨部门协作的、横向的、一体化的流程,将各个部门的资源全部调动起来,围绕同一个目标,做同一件事情。这个目标就是上面所说的,在保障质量合格的前提下,通过新器件或者新器件的供应商的引入来持续降本。

这样看来,在职能性组织架构之外,跨部门形成一个组织就成为必须。这在跨国公司通常被称作工作小组。工作小组成员来自各个职能部门,只是因为一个共同的目标组织在一起,工作小组的总负责人可以来自采购部,也可以来自技术部,还可以来自生产部以及质量管理部。但他必须要有全盘的管理经验,最理想的情况就是,他既有技术方面的知识,也有所谓商业的经验,这样就可以清楚整个技术是否能够达标,成本上是否能够降低,以及如何能够通过与供应商的谈判等等一些手段,在技术达到部门要求的前提下,能够有持续降价的空间。

昊盛公司在之前的尝试中,将一个本该是跨部门协作的事情放在了单个部门里面去做,其结果可以预见——要么做不成,要么效率低下。就像案例中所提及的那样,将降本主要放在采购部中时,降本是达到了,但出现了批量的质量问题;将测试的职能独立放在测试中心,测试的周期很长,采购部降低成本的目标就难以达到。

如果要制度化来做此事,必须要有跨部门协作的机制,也就是在职能型组织中间建立起一个横向协调的机制,其中工作小组的方式最为常见,当然也可以是跨部门流程,能够将各职能部门中间的各个节点横向地流转、贯穿。至于目标的设定以及KPI考核的方向,就是在引进新器件以及新器件供应商时,在保证质量合格的前提下,同时要降低成本。因此,欧阳宇翔先生最后制定的推进工作的四条基本原则基本上是对的,其核心就是要将KPI指标对各个部门形成控制。

对研发部门而言,产品设计本身就是要持续地降低成本,这在电子制造企业非常普遍,因此,持续降本可以作为KPI的其中一项指标放在研发中心。对采购部门也是一样,在质量有问题的情况之下降本,成本并不能真正降下来的。

因此,要通过引进新器件或者新的器件供应商来持续降本,就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质量可以接受,二是成本要能够下降。考核的重点在于,要将质量跟成本放在一起考核,在质量可接受的前提之下,成本的持续下降,才是企业想要的最终目标。

此前,昊盛公司将质量和成本分开来考核,这就错了。公司的出发点是要降本,因为面临市场的压力,企业不得不去降本,这没有错,但是通过采购部去降本,因为采购部对产品技术不熟悉,或者是对产品质量不关心,就可能导致成本是下降了,质量却受到了影响。

而如果研发中心或测试中心来抓质量,采购部门负责成本,两个部门各负责一头,事情就无法推进。因为“屁股指挥脑袋”,各部门都会站在本部门立场而不是公司整体立场上来思考处理问题,最后就是不做最好、最保险。

公司博士后管理制度 篇4

2017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招聘公告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学研究院”)是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央研究机构,总部设在北京,下设火力发电技术研究所、清洁能源技术研究所、两优化研究中心、能源技术经济研究所、信息中心、大唐(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六个在京单位和东北、华东、华中、西北、华北、水电等六个区域电力试验研究所。科学研究院集技术监督中心、技术服务中心、科技研发中心、科技信息中心于一体,负责电力先进技术研究和前瞻性技术的储备研究,负责发电企业的技术监督和技术服务,负责重点、难点和共性问题的技术攻关,为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基本建设提供完整严密的技术支撑和保障。在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科学研究院正快速发展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能源科技机构。

科学研究院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现有在站博士后科研人员11人,依托国家、集团公司和科学研究院重点研究领域开展实用性、前沿性研究工作。根据科学研究院科研发展规划,现公开招聘博士后研究人员,真诚欢迎有识之士报名应聘,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基本条件

1.具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35岁以下;2.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敬业精神,能够尽职尽责地完成博士后科研工作;3.全职在本站开展研究工作。

二、报名材料

1.个人简历及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申请表(“中国博士后”网站

http:// “表格下载”下载,请下载联合招收版本);2.身份证、博士学位证复印件(在读博士生暂未授予学位的可提供通过答辩的证明),留学博士还需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开具的学位认证书复印件;3.个人主要成果,博士毕业论文、专著、论文、科研成果、获奖证书复印件等材料;以上材料均以电子形式发到指定邮箱。

三、基本待遇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按科学研究院同等条件正式职工工资标准执行,表现优异者出站后优先录用为我院正式职工。

根据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印发的《博士后管理规定》,期满出站并录用为我院正式职工者可在工作所在地落户常住户口。

四、报名时间

博士后工作站管理制度解读 篇5

拟制:技术管理部 审核: 批准: 北京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博士后工作站管理暂行条例

第一条 根据全国博士后管委会的文件精神, 结合公司的具体情 况, 同时为了促进产、学、研结合, 加快知识技术的商品化、产业化, 培养和造就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高层次科技人才, 提高公司的整体科 研实力, 并推动民族通信产业的发展,建立公司博士后工作站(以下 简称“工作站” ,特制定本管理条例。

第二条 工作站接受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和工作指导。第三条 成立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办公室, 直接接受工作站站长的 领导:

1、负责工作站的人才招聘(与人力资源部的协调工作、人才培 养管理和行政协调工作, 包括同上级主管部门和各有关设立博士后流 动站(以下简称“流动站” 单位的联系,办理博士后进、出站手续, 以及其他日常管理工作, 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 负责博士后的管理工 作。

2、负责与博士后科研工作有关的科研管理工作,包括:制定年 度博士后工作和预 算计划,研究课题的编制和发放;博士后科研项 目的落实、项目的过程管理;项目经费预算的落实和管理、项目的内 外协调;项目的成果管理和知识产权管理, 负责博士后课题的科研成 果和知识产权的保密和归属等问题的处理协调工作, 并在技术、人力、物力上给予积极的配合和支持,负责博士后日常生活的安排管理工 作。

第四条 工作站的有关重大问题通过召开工作管委会会议决定。第五条 招收对象

凡新近在国内外获得博士学位、尚未正式安排固定工作单位或 未到工作单位报到、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在 40周岁以下者, 均可向有关设站单位申请进工作站做博士后科研人员(以下简称 “博 士后”。

第六条 所需材料

国内博士生需提供的有关材料包括:

1、《博士后研究人员登记表》;

2、博士学位证书(如证书未发,可由博士培养单位出具答辩证 明。

国外博士申请进工作站做博士后研究人员,需送下列材料:

1、经住外使馆教育部门签署意见的《留学博士回国做博士后登 记表》一份;

2、博士学位复印件或其他学位证明材料;

3、博士生导师或研究课题负责人两人(至少一人是国外的的 推荐信。第七条 招收专业及人数

根据需要, 联合培养博士后的专业初步定为:无线、通信、网络、计算机、微电子、管理等专业;具体在站人数视公司科研开发需要而 定,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今后根据需要逐步扩大专业和人数。第八条 博士后课题

课题由公司技术部门提出、立项,课题接受工作站的管理, 纳入 公司研究院科研开发计划、并报有关部门备案, 如博士后自己确定科 研课题, 需事先征得流动站和工作站有关专家的评估认可, 并经工作 站管委会批准方可。

第九条 进站程序

1、进站博士后由工作站和流动站联合招收,双方组织专家对 其进行资格审查,报人事部备案,办理进站手续。

2、工作站根据公司确定的科研课题,从流动站推荐的博士生 中择优录用, 在双方确定接受意见后, 博士生申请进该流动站进行该 课题的研究。

3、确定最终接受意见后,为保证博士后培养工作顺利进行, 公司和相关的流动站所属单位签订 《联合培养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协 议书》 ,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双方各一份,并报人事部博士后管 委会备案。

4、流动站派出相关专业的博士后导师,公司选派相关的技术

指导人, 共同组成博士后科研项目小组, 双方配备必要的技术人员协 助和参与课题研究。

5、博士后通过调研,最长在三个月内完成科研立项的可行性 科研研究报告, 包括:详细的科研目标、进度和阶段计划、经费计划、人员计划、仪器设备要求等,递交工作站,经技术部门评审确认后, 正式立项,立项批准后工作站向博士后下达任务书,并由工作站、流 动站、博士后三方签定《博士后科研工作协议书》 ,明确各方的权利 和义务。

6、需要提交给流动站资料有《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审查意见 表》、《企业博士后研究项目立项表》、《联合培养企业博士后研究人 员协议书》。

第十条 在站期间

博士后在站期间一般为二年, 以工作站工作为主, 在流动站工作 不超过三个月(视具体人员情况而定 ,由于课题进度等工作方面的 客观原因需要延长的, 由本人申请和双方专家确认, 经工作站和流动 站同意,可以适当延长,延长一般不能超过一年。

第十一条 博士后在站期间,如不适合或因病不能继续做研究 工作的, 工作站报申请人事部博管会批准, 劝其离站,并终止其相关 合同。

第十二条 为保证课题的顺利进行, 博士后在站期间除非委派, 否则不能申请到国外进修, 擅自出国者作自动离站处理, 并报上级主 管部门。

博士后确因需要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学术交流活动, 或从事 与课题直接相关的工作的, 需报请工作站管委会批准同意后, 可以办 理出国手续。预期不归,按自动离站处理,并报上级主管部门。第十三条 博士后离站,流动站和工作站应安排博士生继续 该课题的研究,保证课题不中断运行。

第十四条 职称评定

工作站和流动站结合博士后的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和取得的科研 成果,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报请有关机构, 评定在站博士后的专业技术

职称任职资格。

第十五条 成果评定和分享

由工作站提出课题、研究项目、提供研究课题经费和日常经费, 博士后人员主要在工作站完成研究工作的,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其成果 归公司。

如果研究项目是工作站和流动站共同完成的, 或是流动站有阶段 性成果转让, 则研究成果应该归属该工作站和流动站, 双方应先签署 协议进行处理成果归属。

博士后研究成果, 未经公司批准同意, 不得公开发表有关论文或 进行有关的学术交流活动。

第十六条 考核

博士后在站期间,由工作站或和流动站共同进行进行阶段考核, 一般每半年考核一次,并作为奖励的主要依据。

第十七条奖惩

1、为激励博士后在博士后科研工作期间多出成果、早出成果, 在考核的基础上将对表现突出的博士后进行表彰和奖励, 具体奖励办 法由管委会确定。

2、博士后在站期间应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对一切 违反工作站规定的行为,将给予处罚、处分、留站察看、驱逐出站等 处分, 处罚的最终决定由工作站管委会决定, 期间可参考流动站的相 关意见。

3、对在科研中有创造性成果、重大技术革新或解决了关键性 技术难题、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博士后,应给予重奖, 具体奖励办法由工作站管委会决定。

4、在推荐和评奖中, 应实事求是、严肃、认真。对营私舞弊、弄虚作假的有关人员, 将根据情节轻重对当事人作出严肃处理, 撤消 奖励,退回颁发的奖金,并根据情节轻重作出相应的处分。

5、对博士后在站期间泄密或窃取公司技术获利的,或利用工 作时间, 利用工作站或流动站工作设备和资源, 从事与工作站博士后 科研项目无关的工作, 视情节轻重作出批评直至驱除出站处理, 对造

北京首信股份有限公司 博士后工作站管理(暂行)条例 成损失的,将根据国家相应的法律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6、博士后因任何原因,中途离站的,公司将终止博士后及家 属、子女的一切安排和享受的一切待遇福利;对违反工作站或流动站 有关规定的,将视具体情况,根据有关制度和法规,作出相应的处罚。第十八条 经费及管理、生活福利 博士后的经费分日常经费和科研经费两部分:

1、日常经费及管理 日常经费由工作站和流动站共同管理 根据企业应提供不低于国家规定的博士后日常经费的规定(目前 国家标准为二万元/年),主要用于支付国家规定的博士后的工资、津 贴及流动站的行政管理和专家指导费用,原则上博士后应等同本单位 同岗位、同等技术人员的待遇,工资待遇视具体博士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在 6000-8000 元/月左右),流动站专家的费用在《联合培养 博士后研究人员协议书》 中明确规定,如博士后研究工作需要延长的,工作站应继续提供相应的日常经费。

2、科研经费 科研经费由工作站统一管理,博士后所需的科研

经费,(1)统一纳入院办科研开发经费管理。(2)每个博士后课题的项目经费预算(包括博士后在流动站 或工作站期间发生的费用)需在可行性报告中提出,费用专门设立公 单,帐目清楚。(3)如果项目是和流动站共同完成或是流动站阶段成果转 让,则由工作站承担费用及日后的费用支出,应在技术合作协议中明 确。第十九条 博士毕业生进入公司做博士后科研工作,工作站 为在站博士提供较好的生活条件,提供博士后住房一套,博士后出 站后,需同时交出住房,若不提供住房,应给予一定的住房补助,等同博士毕业生。第二十条 博士后出站及工作分配

1、博士后在站的科研工作结束时,应提交工作报告、论文及 5 北京首信股份有限公司 博士后工作站管理(暂行)条例 著作和科研成果,工作站和流动站双方组织博士后出站评审会,对其 学术水平、业务能力、工作态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议,提出今后业务 发展方向和使用意见,并进行成果评审和评定,同时按国家规定企业 应填写《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期满工作意见表》,报人事部博管会。

关于博士后管理之基本要求 篇6

一、院学术委员会审核进站;

二、进站后以两年为基本期限,平均每年需以“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或两个基地)某某专业博士后”的名义发表2篇或2篇以上的CSSCI论文,即出站时至少发表4篇CSSCI论文;

三、一年后,由本学科的相关博士后导师、博士生导师及其他教授组成的5人或5人以上考核小组,进行中期考核;

四、每年面向研究生(硕士生与博士生)及本学科的相关专家作一场专题学术报告,共计两场。报告内容由导师与学生共同商定,报告前请先与博士后秘书沈士梅老师取得联系;

五、以学术论文的方式(10万字或10万字以上),完成进站时承诺的研究课题,并于出站前就此作一场学术总结报告;此一报告,以论文答辩的方式进行。答辩组成员为5人或5人以上,仍由本学科的相关博士后导师、博士生导师及其他教授组成。答辩前,亦请先与博士后秘书沈士梅老师取得联系;

公司博士后管理制度 篇7

“重庆友谊奖”由“三峡友谊奖”更名而来, 从2002年设立以来, 已颁发10届, 是重庆人民对外国友人的最高奖励。黄奇帆表示:“重庆友谊奖的获奖者一方面为重庆与世界各国联系搭建了友谊的桥梁, 另一方面, 皆是某一领域的顶尖专家, 在本职岗位上, 为重庆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姚公达博士带领位于万州的大全新能源公司, 经历了全球光伏产业的激烈竞争, 最终成长为全国光伏行业最有竞争力的企业之一。”

大全新能源公司自2008年在重庆市万州区开始多晶硅生产以来, 一直致力于不断提升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并扩大产能。目前, 大全新能源公司多晶硅产品的质量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生产成本也处于国内一流水平。建设中的新疆二期项目将在今年四季度投产, 届时, 大全新能源多晶硅年产能将提高至7300吨, 生产成本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公司博士后管理制度 篇8

关键词 博士后 人才 管理 创新

博士后指的是一些新近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在他成为正式的专职研究人员之前,经过竞争而获得有关部门提供的津贴,在一所水平较高的研究机构做一段研究工作,以取得科研经验,一般称这些人为博士后研究人员,简称“博士后”。博士后制度首先出现在美国,1985年7月,国务院批准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试行博士后制度的方案,博士后制度在我国正式确立。

本文以某研究所为研究对象,该所近年来在博士后招收和培养工作中,结合科研任务需要,积极吸引优秀的博士进站从事科研工作,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现已形成一套标准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完成博士后从招收、培养到出站的全过程管理,工作站现已招收近十人进站工作,五人完成工作任务出站。

一、博士后工作站建立的背景

(一)博士后制度的外部环境

国家各级领导十分重视博士后工作对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温家宝总理曾指出:“博士后制度的建立是完全正确的,取得的成绩是非常显著的”。各级政府为博士后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扶植政策,例如该所所在的省市,对每位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8万元的科研经费支持。

(二)该所面临的主要形势

该所经过多个项目的研制过程的磨砺,积累了大量的工程研制经验,造就了一支作风扎实、能力突出的航空发动机研发队伍,在国内具有领先优势。近年来,该所持续面临多项目多任务交叉并行,新技术和新概念不断应用,学科高度交叉、技术难度持续加大的形势,对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有很高的要求。

(三)建立博士后工作站的意义

发动机研制人才具有行业的特殊性,国内发动机研究领域的人员有限,如何吸引和柔性使用人才,是摆在该所面前的重要课题,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吸引优秀博士毕业生进站工作,符合该方面的要求。

(四)博士后工作站现状

2003年12月,该所正式被国家人事部批准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站单位,开始招收博士后人员。在行业内属于建站较早的单位。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对该所是一项全新的工作,首先成立了由主管所领导直接领导和人力资源部为主责单位的组织机构,负责工作站政策的制定、科研项目的组织落实和日常管理工作。

二、博士后管理创新点和主要做法

(一)强化博士后工作站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严把各个环节质量关

从建站以来,工作站一直把博士后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作为重点。先后出台了《博士后管理暂行办法》、《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管理规定》等七项博士后管理制度和规定,建立相应的管理流程二十五项,覆盖了从进站到出站的全过程,形成了科学、规范的博士后培养考核体系。

博士后在站期间的管理过程主要有三个大的节点:开题、中期考核和出站考核,该所在这三个过程要都要召开专题评审会,由院校导师、所内导师以及由相关专业5名以上专家组成考评小组,对博士后的工作进行考评和指导,及时指出技术思路和研究过程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工作指明方向,这些过程的严格把关,为促进博士后成果的产出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为便于及时了解和掌握博士后研究进展情况,工作站创新性的提出博士后研究月报制度。要求博士后人员在每月月初提交《研究工作月报》,使博士后管理办公室和该所导师能够准确把握博士后工作状况,对博士后研究工作予以及时监督和指导。

(二)选择航空动力前瞻性课题,引智攻关

博士后人员的引进,首先是选好题,然后是选对人,这样才能使博士后工作站更好的发挥作用。建站初期,在全所征集科研中的重点、难点课题和关键技术,作为博士后研究备选课题项目,在全国范围招收合适的博士后进站工作。在博士后进站前,请该所相关专业关键技术领导和专业带头人,结合在研项目和预研项目,充分利用博士扎实的理论功底,为博士后精选课题。

(三)发挥博士后理论研究优势,带动一支高水平的课题研究队伍

工作站注重发挥博士后的理论研究优势,搭建起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相结合的平台。为博士后课题研究成立专门的课题组,由博士后本人、技术专家和刚入职的年轻同志构成,技术专家对博士后研究进行指导,年轻同志同博士后一同工作,促进了科研人员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的有机结合,博士后在完成课题的同时,也培养了年青的科研人员。在博士后离站后,课题组其他成员能够继续开展此方面工作,将博士后在站期间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使得博士后研究成果转化。

(四)发挥博士后工作站纽带作用,加强校所合作

通过博士后工作站,使该所与各知名高校建立了一种新的合作与交流渠道。目前该所已经先后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的博士后流动站共同培养博士后。通过博士后工作人员的招聘,工作站建立了博士后人才信息库,有的博士通过工作站了解该所,而选择该所就业。

三、博士后管理实施效果

通过博士后的研究工作,发挥博士后人员的理论扎实、研究深度的特点,对某一关键技术问题做深入的研究,协助解决制约航空动力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为航空事业的跨越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所博士后工作站的思路和管理办法,能够有效促进科研工作,带动核心人才培养的作用。

例如:该所招收的一名博士后的课题立题背景为该所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立题意义重大。该博士在研究中,通过对结构参数关系的深入研究,用数值模拟的方式,找出问题的关键因素,同他所在的课题小组对原有结构进行了改进,通过试验验证,达到了目标值,并通过了专项评審会,使该问题得到了解决。

四、结论和展望

建站以来,该所现已形成全面细化和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流程,博士后课题小组的培养模式、严格的阶段考核制度、校所联合培养的方式,该所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该方法如能在行业内推广,对行业内其它博士后工作站设站单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吉林大学博士后招收管理暂行办法 篇9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全面落实《吉林大学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健全学校青年教师选聘机制和人才储备机制,更好地发挥博士后制度在吸引、培养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中的优势和作用,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 招收

第二条 博士后的招收要紧密结合学校的学科建设和青年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优先支持高峰学科、高原学科与新兴交叉学科发展对青年人才的需求。

第三条 博士后的招收要注重选才、保证质量,实行分类招收,合约管理,目标考核。

第四条 招收类型

学校根据招聘条件、薪酬待遇和培养目标将博士后的招收类型分为一类,二类,三类和四类。一类,二类与三类为全日制计划内博士后;四类为计划外博士后。

(一)一类适用于引进的高水平海外博士后,目的是提升我校博士后国际化程度,为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总体目标汇聚高水平的青年人才。

(二)二类适用于师资预留博士后,目的是健全学校青 年教师选聘机制和人才储备机制,充分发挥博士后制度的优势和作用,使二类博士后队伍成为我校科研队伍的中坚力量和优秀师资来源的蓄水池。

(三)三类适用于助力计划博士后,目的是鼓励博士后经费的多元化投入,进一步强化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博士后合作导师在博士后招收、培养和使用中的主体作用。

(四)四类适用于计划外博士后,目的为了拓宽人才培养渠道,统筹科研工作资源,在重点领域、新兴交叉学科中有计划地培养一批计划外博士后人员。

第五条 招收计划

(一)一类博士后招收计划数为每年20名。

(二)二类博士后招收计划数参照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处每年下达各中层单位的专业教师补充数确定。

(三)三类博士后招收计划数为每年150名,其中自然科学类100名,人文社科类50名。

(四)四类博士后招收计划数不超过总进站人数的20%。

第六条 招聘条件

(一)一类博士后

身心健康,年龄在35周岁以下,在世界知名大学或国际知名科研机构获得博士学位或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年以上。

(二)二类博士后

身心健康,年龄在35周岁以下,初始学历原则上应为部属普通高等院校全日制本科毕业(不含独立学院),并获得学士学位,且博士毕业于部属高等院校;博士学位获得时间不超过3年;本、硕、博学习阶段原则上应包含一段非吉林大学经历或以联合培养研究生身份出国进修12个月以上。

(三)三类博士后

身心健康,年龄在35周岁以下,博士学位原则上应从部属高等院校获得,且获得时间不超过3年;申请者不得进入授予其博士学位单位的同一个一级学科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四)四类博士后

身心健康,年龄在35周岁以下,博士学位原则上应从部属高等院校获得,且获得时间不超过3年;申请者的身份原则上应为高校及科研院所的教学科研人员;申请者不得进入授予其博士学位单位的同一个一级学科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且不得兼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第七条 招聘程序

(一)一类博士后

1.各中层单位公布一类博士后的招聘计划及岗位要求,公开招聘。

2.各中层单位对申请者进行资格审查,经学院学术委员 会考核,确定拟聘人选后报博士后工作办公室审核并提交至学校人才引进小组会审议,审议通过后由博士后工作办公室为其办理进站手续。

(二)二类博士后

学校根据专业教师补充计划,按照相关规定确定拟聘二类博士后的人选,由博士后工作办公室为其办理进站手续。

(三)三类博士后

1.各中层单位公布三类博士后的招聘计划及岗位要求,公开招聘。

2.各中层单位对申请者进行资格审查与考核,确定拟聘人选后报博士后工作办公室,审核通过后由博士后工作办公室为其办理进站手续。

(四)四类博士后

1.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处制定并下达各中层单位四类博士后招收的计划数。

2.各中层单位确定拟聘人选后上报博士后工作办公室审核,审核通过后由博士后工作办公室为其办理进站手续。

一类、二类和三类博士后在进站考核通过后,须与学校签订博士后科研工作合同书。四类博士后在进站考核通过后,须与学校签订博士后科研工作协议书。

第三章 组织实施 第八条 各流动站所在中层单位成立由学院学术委员会成员及校外专家组成的博士后考核专家小组,负责博士后的进站、中期及出站考核。

第九条 进行各类考核时,博士后考核专家小组的成员应不少于5人,其中出站考核时校外专家应不少于2人,博士后考核专家小组成员应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第四章 在站时间及管理

第十条 在站时间

(一)一类、三类和四类博士后的正常在站时间为2年,进站后因承担项目需要,可根据项目种类、资助期限和承担的任务延长在站时间,在站时间最长不超过5年。

(二)二类博士后的正常在站时间为2-3年,二类博士后为专职科研人员,不承担教学任务。出站考核达到优秀者与学校签订聘用合同;出站考核达到合格者自动转为三类博士后进行管理。

第十一条 一类、二类和三类博士后在站期间不得无故转为计划外博士后身份,否则须根据进站时与学校签订的工作合同进行相应的违约赔偿。

第五章 薪酬待遇

第十二条 薪酬

(一)一类博士后

学校为每名一类博士后每年投入30万元人民币,共投 入2年。投入经费包括薪酬和待遇两部分,薪酬投入(税前)约为每年18万元;待遇投入(包含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约为每年12万元。各中层单位与合作导师可根据博士后的科研工作表现自主匹配补助。

(二)二类博士后

1.二类博士后的薪酬分为基本薪酬、生活补贴与业绩津贴。基本薪酬参照我校讲师的标准制定并根据我校正常的薪酬增长机制进行相应的浮动;生活补贴为每月1500元;业绩津贴根据其在站期间的科研成果参照我校教职工标准发放。

2.基本薪酬与生活补贴均按月发放,基本薪酬发放期限不超过36个月,生活补贴发放期限不超过24个月。

3.博士后合作导师与流动站所在中层单位可根据二类博士后的科研工作表现自主匹配补助。

(三)三类博士后

三类博士后的薪酬待遇分为工资、社保、医保和住房公积金等,共发放2年。其中社保、医保和住房公积金等的单位缴存部分由学校负责缴纳。自然科学类博士后的工资由流动站所在单位或合作导师出资,出资金额每年不得少于7万元人民币;人文社科类博士后的工资由学校和流动站所在单位或合作导师出资,学校出资金额每年不超过6万元人民币,合作导师及流动站所在单位出资金额每年不低于1万元 人民币。

(四)四类博士后

四类博士后的培养经费由申请者本人自行筹集。

第十三条 待遇

(一)一类与三类博士后

一类与三类博士后在站期间可以申请学校的周转房或自行租住其他房源,在站期间其子女享受与我校在编教职工子女同等的入学与入托待遇。

(二)二类博士后

二类博士后的保障待遇比照我校当年新入职同类教师的标准执行。

(三)四类博士后

四类博士后不享受一类、二类和三类博士后的各类保障待遇。

第十四条

各类博士后延期在站期间的薪酬待遇由本人、合作导师或流动站所在中层单位自行筹集。

第六章 科研成果奖励及工作量计算

第十五条 一类、二类和三类博士后在站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纳入学校科研成果奖励范围。

第十六条 一类、二类和三类博士后以吉林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本人为第一作者且合作导师为第二作者或通讯作者的科研成果,由博士后与合作导师共享科研成果奖励,博 士后所得奖励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科研成果奖励由科学技术处和社会科学处按照我校相关规定发放。

第十七条 一类、二类和三类博士后以吉林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本人为第一作者且合作导师为第二作者或通讯作者的科研成果,在学校对合作导师进行业绩考核时,可按合作导师为第一作者的科研成果计算。

第十八条 合作导师指导博士后的工作量按照指导博士生工作量的50%计算。

第七章 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

第十九条 一类、二类和三类博士后进站后按照吉林大学讲师的任职条件认定助理研究员资格。

第二十条

一类、二类和三类博士后在站时间满24个月后,可由博士后工作办公室委托学校评审其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第八章 考核

第二十一条 考核类型及结果

(一)考核类型

各类博士后的考核分为开题考核、中期考核与出站考核;各类博士后进站前进行开题考核,进站第十二个月进行中期考核,期满出站前一个月进行出站考核。

(二)考核结果 1.进站考核与中期考核 各类别博士后进站考核与中期考核结果分为通过与不通过。

2.出站考核

一类、三类和四类博士后的出站考核结果分为通过和不通过;二类博士后的出站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与不合格。第二十二条 考核标准

(一)开题考核与中期考核

各类博士后须向博士后考核专家小组提交开题报告和中期考核报告,考核合格者方可通过。

(二)出站考核

一类博士后的出站考核成果须达到其所在中层单位以科研为主型教师申报破格副教授业绩条件方可通过。

二类博士后的出站考核成果须达到其所在中层单位以科研为主型教师申报副教授业绩条件方达到优秀标准;达到三类博士后的出站考核条件,方达到合格标准。

三类、四类博士后的出站考核基础标准如下: 自然科学类博士后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方达到出站考核标准:

1.在其研究领域内以吉林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本人为第一作者至少发表2篇被SCI检索的学术论文(含通讯作者)。

2.在其研究领域内以吉林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本人为 第一作者至少发表1篇被SCI检索的学术论文(含通讯作者),同时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

3.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并完成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人文社科类博士后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方达到出站考核标准:

1.在其研究领域内以吉林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本人为第一作者至少发表3篇被CSSCI收录的学术论文(不含扩展版及集刊)。

2.在其研究领域内以吉林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本人为第一作者至少发表1篇被SSCI收录的学术论文和一篇被CSSCI收录的学术论文(不含扩展版及集刊)。

3.在其研究领域内以吉林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本人为第一作者至少发表1篇被CSSCI收录的学术论文(不含扩展版及集刊),同时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

4.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并完成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或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

各中层单位及博士后合作导师可在此基础上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不低于学校的考核标准并报博士后工作办公室备案。第二十三条 各类博士后开题报告未通过者,限期一个月整改,整改后仍未通过者,取消申请者进站资格;中期考核与出站考核未通过者按退站处理。

第二十四条 开题考核通过者方可进站,博士后工作办公室为其办理进站手续;中期考核和出站考核通过者方可提交出站申请,博士后工作办公室为其办理出站手续。

第九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处负责修改解释。

公司博士后管理制度 篇10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人事部《关于同意设立北京海淀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批复》(人函[1999]62号)和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印发《企业博士后工作管理暂行规定》(博管发[1997]5号),结合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以下简称海淀园)具体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建站目的是为园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引进和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高层次科技人材和管理人材,增强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能力,保证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

第三条 与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以下简称流动站单位)建立联合招收和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制度,并与相关流动站单位签订长期合作协议。

第四条 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下简称海淀园博士后工作站)一期成员单位为:联想集团 四通集团 北大方正公司 时代集团 北新建材集团 北京锦绣大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第二章 工作站的组织管理机构

第五条 成立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企业博士科研工作站管理委员会,负责海淀园博士后工作站的工作,包括工作站的建设,对有关博士后人员的进站、科研选题、出站和其它相关事宜进行管理决策。海淀园博士后工作站管理委员会主任由海淀园管委会主任担任,副主任由海淀园管委会副主任担任,委员由相关部门领导、流动站单位领导或专家、成员单位领导或专家组成。

海淀园博士后工作站管理委员会下设海淀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办公室。负责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博士后招收与管理工作,以及对上级单位、流动站单位和其它单位的联系工作。办公室常设在海淀试验区管委会。

第六条 设立学术专家委员会,设秘书长1名,聘请15名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相关学科专家担任委员。职能:负责进、出站博士后科研人员的考评;科研选题、科研成果的评定;为海淀园博管会提供技术支持。

第三章 研究项目与招收计划的确立

第七条 博士后研究项目应符合国家、行业以及海淀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要求,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并在二年左右能够完成。项目内容包括:项目名称;拟解决的经济、技术问题;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项目科研单位的科研装备条件;指导专家及经费情况等。

第八条 博士后研究项目的立项:根据海淀园当年工作安排和要求,由海淀园博士后工作站成员单位提出研究项目。海淀园博士后工作站管委会在立项过程中应主动与流动站单位联系,交换对研究项目的意见。最后,由海淀园博士后工作站管委会确定研究项目。成员单位负责填写《企业博士后研究项目立项表》。

第九条 海淀园博管委办公室根据每年博士后研究项目,制定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报全国博管会办公室核批后实施。

第四章 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招收

第十条 凡新近在国内、外获得博士学位,尚未正式分配工作,年龄在四十岁以下,品学兼优,身体健康,且从事过与立项项目相关学科研究,愿到我站作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均可向海淀园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提出申请

第十一条 申请者需向本工作站提交以下材料 1.《博士后申请表》 2.《专家推荐信》 3.《博士学位证书复印件》

4.培养单位证明或有关用人单位同意做博士后的意见 5.本人身份证或护照复印件

第十二条 对向海淀园博士后工作站提出申请的博士后研究人员,由海淀园博士后工作站管理委员会组织流动站单位和成员单位共同考察、确定。对已确认进站的人员,成员单位和流动站单位应分别指定本单位的辅导专家,指导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研究工作。第十三条 海淀园博士后工作站、成员单位和设立流动站单位在确定招收人选后,签订《联合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协议书》。明确三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并将协议书报全国博管会备案。博士后研究人员应按照博士后管理有关规定和《联合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协议书》中的有关条款,分别与海淀园博士后工作站、成员单位和设立流动站单位签订协议。鉴于企业博士后研究工作的特点,博士后研究人员还应与成员单位签定有关知识产权问题的《保密协议》。

第十四条 招收人选确定后,由海淀园博士后工作站将有关材料汇总报全国博管会办公室审批。

报送材料:

(1)《博士后研究人员申请表》

(2)《企业博士后研究项目立项表》(复印件)

(3)《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审查意见表》

(4)《联合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协议书》(复印件)

第五章 博士后工作期限和管理

第十五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我站工作期限为两年。工作期满后,必须流动出站或转到下一站。

第十六条 博士后在两年内未能完成课题,需适当延长时间时,须向成员单位申请,由海淀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委会批准。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一年。

第十七条 博士后在我站提前完成了科研项目,由本人向我站成员单位申请。经海淀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委会批准,可提前结束在我站的研究工作。

第十八条 博士后在我站工作期间,其表现不适于继续做博士后研究工作时,经我站管委会批准,劝其离站。离站后,博士后的其他待遇即随之消失。

第十九条 博士后在站工作期间,因病、事假连续请假半年以上者,应终止其研究工作,劝其离站。离站后,博士后的其他待遇即随之消失。

第二十条 海淀园博士后工作站、成员单位和设立流动站单位每半年对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科研工作及其他方面进行中期考核,并将结果存入博士后个人档案。

第二十一条 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须遵守海淀园博士后工作站、成员单位和设立流动站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享受国家规定的一切待遇,并履行相应的义务。

第六章 研究经费及工资福利待遇

第二十二条海淀园博士后工作站成员单位应为本单位博士后人员提供充足研究项目经费。

研究项目经费由工作站成员单位负责提供及管理;但如工作需要,经成员单位与流动站单位协商,可以划出部分经费由流动站单位负责管理。

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如需使用流动站单位的仪器设备和其他物体、费用从项目经费中列支。项目经费的批准和使用应符合工作站成员单位的财务制度。

第二十三条 工作站成员单位应为博士后提供不低于每年2万元的日常经费,由海淀园博士后工作站成员单位提供,日常经费的数额不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

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日常经费由海淀园博士后工作站成员单位负责提供及管理;也可根据协商,在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时一次性拨到流动站单位。

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日常费用,主要用于支付国家规定的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工资,补贴和在流动站工作期间的必要福利开支。

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工作期间,其工资福利待遇应参照成员单位同岗位、同资历工作人员的收入发放。同时,可根据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工作表现,对博士后研究人员给予必要的收入补助。

第二十四条 海淀园博士后工作站成员单位应向流动站单位提供必要的行政管理费用和专家的指导费用,其划拨方式和具体数额应在《联合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协议书》中明确规定。

第二十五条 从博士后终止本站工作的下一月起,停止支付各项费用。

第七章 博士后研究人员的住房

第二十六条 海淀园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本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按国家统一标准租住公寓,供博士后及其家属使用。水、电、煤气、供暖、电话等费用由博士后及所在单位支付。

第二十七条 博士后在完成我站工作时,从下一月起必须迁出租住的博士后公寓。否则,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八章 博士后户口及配偶、子女随迁

第二十八条 博士后进入我站,由我站成员单位凭国家人事部出具的介绍信,到公安部门办理博士后的户口落户手续,户口落在成员单位所在地;也可根据工作需要,户口落在设立流动站单位所在地。

第二十九条 博士后配偶及其未成年子女户口可随本人流动。

第三十条 随博士后流动的配偶,如是国家正式职工,成员单位应按借调人员安排适当工作,按照原工资标准发工资,生活福利及奖金等享受成员单位职工同等待遇,或按成员单位同岗位待遇安排。

第三十一条 博士后流动期满安排工作后,博士后及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包括农村户口)由接受单位当地公安部门凭国家人事部出具的证明,办理常住落户手续。配偶如是国家正式职工,其工作由用人单位负责安置,如有困难,则请当地劳动人事部门协助安排。

第三十二条 配偶不随本人流动的博士后每年可按国务院有关规定享受探亲假,探亲路费从博士后研究人员日常经费中支付。

第九章 博士后工作期满管理

第三十三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时,海淀园博士后工作站管委会,组织成员单位和流动站单位对其学术水平、业务能力及科研成果进行全面考核、评定。

第三十四条 博士后工作期满后,根据国家博士后工作有关规定和成员单位需要,愿留成员单位工作的,可留成员单位工作。需流动到下一站或外单位工作的,报全国博管会安排。

第三十五条 海淀园管委会办公室填写《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期满分配工作意见表》,并汇总有关材料,报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办理工作分配和本人及其配偶子女户口迁移等有关手续。

第三十六条 流动站单位和成员单位可根据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申请,按照国家评聘专业技术职务和博士后工作的有关规定,受理其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

第十章 企业博士后研究成果

第三十七条 企业博士后研究成果应按照国家知识产权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公正、合理地处理其权益归属。

1.企业博士后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原则上归海淀园成员单位企业。

成员单位企业和设立流动站单位如共同合作完成企业博士后研究项目,或设立流动站单位有阶段成果转让,则双方应预先明确企业博士后研究成果的归属和分享办法。

2.企业博士后研究成果为职务研究成果,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按有关规定享受应有的权益。

第三十八条 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应按照国家规定和试点企业的有关要求对博士后研究成果中的技术秘密予以保密,违者按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

第十一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本试行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本办法由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委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上一篇:供应商优化整合方案下一篇:唯美好听的英文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