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类博士后导师信

2024-05-13

教育类博士后导师信(通用11篇)

教育类博士后导师信 篇1

教育类博士后导师推荐信

Dear Professor XXXXXX,

I am glad to receive your letter and the good news to Mr XXXXXX, As his supervisor, I have known him for more than five years, and I am pleased to give you a formal statement。

Mr。 XXXXXX graduated from XXXXXX University and began his Ph。D。 study under my supervision in XXXXXX in XXXXXX。 His research work mainly focused on XXXXXX。 He was proficient in XXXXXX。 Due to his hard work, a lot of progresses have been made in this years。 I know that he have acquired a broad and strong experience in XXXXXX, especially in XXXXXX study。

In my close contact with him, I was deeply impressed by his strong interest and enthusiasm in scientific research。 Besides, he has fine ideas and can design reasonable plans for his research,

From my observation, he can undergo a new research project independently and quickly because of his mastery of XXXXXX techniques and quickly taking in new techniques。

Furthermore, he is also modest and easy to get along with, he showed high respecting to teachers or advisors。 He energetically participated in some common affairs in the lab。 These characters will allow him to adapt to a new environment rapidly。

Mr。 XXXXXX is one of the most studious and promising fellows among my students。 I recommend him to you without any hesitation and expected that the postdoctoral experience in your laboratory will provide further refinement and specific training for him。

Sincerely yours,

XXXXXX

Professor

XXXXXX University

City, China

教育类博士后导师信 篇2

一、工科类博士生科研创新现状分析

博士生与硕士生、本科生的最大不同在于“研究”。我国在1992年《博士生培养工作暂行规程》中也指出“博士教育的培养要以科学研究为主。”《学位条列》第6条和《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第13条规定“博士学位论文应当标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不难看出, 博士教育中, 具备科研和实践技术创新能力是获取博士学位条件之一。

作为工科博士生, 其科研创新又具独特性。 (1) 应具有理论意义;

(2) 应具有工程或技术研发创新意义。在与北京理工大学科技创新团队研究者交流中, 一些导师反映目前博士生研究有偏“软”、偏“硬”倾向, 偏“软”是研究缺乏与实际联系, 偏“硬”是缺乏规律、理论分析。从软的方面看, 一些博士生愿搞模型、算式, 不愿动手实验, 不愿联系实际进行研究。从“硬”的方面看, 现在工科院校中, 博士生普遍存在做研究逻辑思维能力不高问题, 博士生论文像科技报告, 工程味道太浓, 科学研究不足, 高水平创新性学术论文难出现。

为培养这种“软”“硬”兼顾的科学品质, 许多导师强调工科博士生首先要有理论上的创见、研究, 再者还要具有重视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素质。目前我国工科博士生在这两方面都不足, 特别是实践创新远不够。浙江大学在“国际大学创新力评价研究”中指出, 我们有着庞大的博士生队伍, 但原创性科研成果少, 与企业联系的、现实效应强的创新成果更少。

改变这一情况, 涉及方面很多, 其中导师作为博士生创新的第一负责人, 将对博士生的创新有直接影响。为此研究工科博士生创新, 必须研究导师如何发挥作用。

二、导师对工科博士生“软”“硬”特质的培养

1. 加强对博士生课题选择导控

选题方面突显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北京理工大学周立伟院士谈自己培养理工科博士经验时, 指出“将自己考虑的一些有科学价值、有现实意义、解决时机基本成熟、有初步方案可以动手研究的课题, 或者是已经着手尚未展开的课题, 或者是有想法的前沿课题, 提供给博士生去做。这样的课题, 目标和意图比较明确, 突破口也找的比较准, 起点比较高, 工作量比较有底。”导师在长期研究中, 对本学科的理论、技术进展有清楚的了解, 博士生做导师的课题可在“软”“硬”两方面取得进展。还有的导师, 则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有理论和实践创新意义的课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范洪义导师强调对思维敏捷又有钻劲的学生放手鼓励, 让其自己找到理论、技术突破点, 在其遇到困难的时候帮助其建立信心。这样迅速培养了学生的科研预见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在科研的道路上较早地独立开步走。

2. 导师营造学术创新氛围和条件

导师营造科研的氛围和条件, 包括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精神方面, 导师需要起带头作用, 用于承担重大课题。同时积极改善学术氛围, 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敏感性和独立思考的主动性。在物质方面, 丰富的科研经费和先进的科研设备, 是科学研究、技术进步正常开展的保障, 是博士创新性研究必不可少的平台。对比中美博士生研究条件可知, 我们博士生的实验室条件需大力改进。此外, 需保证博士生的生活质量。如果仅加强师生间良好创新气氛建设, 没有相应的物质支持, 博士生为生活、为科研奔波, 则很难出创新成果。

三、导师培养工科博士生“软”“硬”创新特质应抓关键环节

导师指导博士生“软”“硬”创新应贯穿培养各方面, 包括生源选拔, 课程设置, 论文开题、写作, 中期考核及论文答辩等方面。

1. 抓课程建设

课程学习是为博士生在未来研究领域理论、实践创新发展奠定知识基础。美国大学及研究机构, 导师对课程精心设置, 提供博士生的课程包括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基础理论课强调基础理论的学习, 反映科技发展的最新理论和成就。专业课注意与生产实践和科技发展的需要相结合。另外设立专题课程, 围绕本学科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开展。导师可以根据科技发展需要, 增加、删减或变换课程, 课程更新较快。因此, 导师们可以向这种模式进行学习, 在课程建设上多加关注。

2. 抓论文写作三环节

目前不少导师不重视学生理论培养和创新, 不重视博士论文的写作, 造成博士生研究重复多, 理论、技术创新性低问题。导师和博士生必须处理好学位论文与科研工作关系, 使博士生论文与科技攻关课题相结合, 出高水平的博士论文。

在研究阶段, 导师要给学生论文设计、课题研究提一些建设性意见, 组织学生攻关, 参与研究过程, 针对性指导学生开展课题, 设计实验, 处理数据。在研究工作基本完成, 学生发表论文成果过程中, 导师也要对研究、写作规范加以指导。同时还要检阅学生论文, 考察文章研究原创性、独立性, 与学生一起总结重点突出的问题, “软”“硬”创新点以及何以为创新等, 并指出不足以及未来研究深入方向。只有把好论文选题、写作每一环节, 才能确保创新成果出现及被认同。

3. 抓科研活动

在博士生学习研究过程中, 导师要引导博士生参与科研创新课题。调研显示, 博士生普遍希望参加导师的纵向课题研究, 能够有所发明创造, 理论突破, 对于横向课题, 虽不排斥, 但最好能为自己的研究课题, 进行理论实例论证提供方便。在引导博士生参与课题中, 导师要避免将博士生看作简单劳动力现象, 引导学生参与自己的课题, 特别是与国家、社会发展密切联系的纵向课题, 在研究中, 根据学生承担任务的情况, 给以相应的薪酬或基金, 从承担课题重任、经费保障方面促进学生调研、实践, 理论研究, 出创新成果。

参考文献

[1]周立伟.关于研究生指导教师的作用[A].李镇, 李杰.笃学诚行, 为恒创新[C].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2004.9.

教育类博士后导师信 篇3

工科博士生博士生导师“软”“硬”创新特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博士生教育得以迅速发展,1998年以来,博士生教育规模以每年平均超过20%的速度递增。随着数量的增长,博士生质量问题日益引起人们关注。有关博士生质量提高,学界提出了各种观点、思考、建议,包括从“软”“硬”两方面提高,既要有规律、理论分析,又要联系实际,并指出导师在对学生指导时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一、工科类博士生科研创新现状分析

博士生与硕士生、本科生的最大不同在于“研究”。我国在1992年《博士生培养工作暂行规程》中也指出“博士教育的培养要以科学研究为主。”《学位条列》第6条和《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第13条规定“博士学位论文应当标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不难看出,博士教育中,具备科研和实践技术创新能力是获取博士学位条件之一。

作为工科博士生,其科研创新又具独特性。(1)应具有理论意义;

(2)应具有工程或技术研发创新意义。在与北京理工大学科技创新团队研究者交流中,一些导师反映目前博士生研究有偏“软”、偏“硬”倾向,偏“软”是研究缺乏与实际联系,偏“硬”是缺乏规律、理论分析。从软的方面看,一些博士生愿搞模型、算式,不愿动手实验,不愿联系实际进行研究。从“硬”的方面看,现在工科院校中,博士生普遍存在做研究逻辑思维能力不高问题,博士生论文像科技报告,工程味道太浓,科学研究不足,高水平创新性学术论文难出现。

为培养这种“软”“硬”兼顾的科学品质,许多导师强调工科博士生首先要有理论上的创见、研究,再者还要具有重视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素质。目前我国工科博士生在这两方面都不足,特别是实践创新远不够。浙江大学在“国际大学创新力评价研究”中指出,我们有着庞大的博士生队伍,但原创性科研成果少,与企业联系的、现实效应强的创新成果更少。

改变这一情况,涉及方面很多,其中导师作为博士生创新的第一负责人,将对博士生的创新有直接影响。为此研究工科博士生创新,必须研究导师如何发挥作用。

二、导师对工科博士生“软”“硬”特质的培养

1.加强对博士生课题选择导控

选题方面突显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北京理工大学周立伟院士谈自己培养理工科博士经验时,指出“将自己考虑的一些有科学价值、有现实意义、解决时机基本成熟、有初步方案可以动手研究的课题,或者是已经着手尚未展开的课题,或者是有想法的前沿课题,提供给博士生去做。这样的课题,目标和意图比较明确,突破口也找的比较准,起点比较高,工作量比较有底。”导师在长期研究中,对本学科的理论、技术进展有清楚的了解,博士生做导师的课题可在“软”“硬”两方面取得进展。还有的导师,则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有理论和实践创新意义的课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范洪义导师强调对思维敏捷又有钻劲的学生放手鼓励,让其自己找到理论、技术突破点,在其遇到困难的时候帮助其建立信心。这样迅速培养了学生的科研预见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科研的道路上较早地独立开步走。

2.导师营造学术创新氛围和条件

导师营造科研的氛围和条件,包括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精神方面,导师需要起带头作用,用于承担重大课题。同时积极改善学术氛围,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敏感性和独立思考的主动性。在物质方面,丰富的科研经费和先进的科研设备,是科学研究、技术进步正常开展的保障,是博士创新性研究必不可少的平台。对比中美博士生研究条件可知,我们博士生的实验室条件需大力改进。此外,需保证博士生的生活质量。如果仅加强师生间良好创新气氛建设,没有相应的物质支持,博士生为生活、为科研奔波,则很难出创新成果。

三、导师培养工科博士生“软”“硬”创新特质应抓关键环节

导师指导博士生“软”“硬”创新应贯穿培养各方面,包括生源选拔,课程设置,论文开题、写作,中期考核及论文答辩等方面。

1.抓课程建设

课程学习是为博士生在未来研究领域理论、实践创新发展奠定知识基础。美国大学及研究机构,导师对课程精心设置,提供博士生的课程包括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基础理论课强调基础理论的学习,反映科技发展的最新理论和成就。专业课注意与生产实践和科技发展的需要相结合。另外设立专题课程,围绕本学科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开展。导师可以根据科技发展需要,增加、删减或变换课程,课程更新较快。因此,导师们可以向这种模式进行学习,在课程建设上多加关注。

2.抓论文写作三环节

目前不少导师不重视学生理论培养和创新,不重视博士论文的写作,造成博士生研究重复多,理论、技术创新性低问题。导师和博士生必须处理好学位论文与科研工作关系,使博士生论文与科技攻关课题相结合,出高水平的博士论文。

在研究阶段,导师要给学生论文设计、课题研究提一些建设性意见,组织学生攻关,参与研究过程,针对性指导学生开展课题,设计实验,处理数据。在研究工作基本完成,学生发表论文成果过程中,导师也要对研究、写作规范加以指导。同时还要检阅学生论文,考察文章研究原创性、独立性,与学生一起总结重点突出的问题,“软”“硬”创新点以及何以为创新等,并指出不足以及未来研究深入方向。只有把好论文选题、写作每一环节,才能确保创新成果出现及被认同。

3.抓科研活动

在博士生学习研究过程中,导师要引导博士生参与科研创新课题。调研显示,博士生普遍希望参加导师的纵向课题研究,能够有所发明创造,理论突破,对于横向课题,虽不排斥,但最好能为自己的研究课题,进行理论实例论证提供方便。在引导博士生参与课题中,导师要避免将博士生看作简单劳动力现象,引导学生参与自己的课题,特别是与国家、社会发展密切联系的纵向课题,在研究中,根据学生承担任务的情况,给以相应的薪酬或基金,从承担课题重任、经费保障方面促进学生调研、实践,理论研究,出创新成果。

参考文献:

[1]周立伟.关于研究生指导教师的作用[A].李镇,李杰.笃学诚行,为恒创新[C].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2004.9.

教育类博士后导师信 篇4

记者日前从河南省教育厅获悉,为创新教师培养体系,河南省决定,从今年秋季开始,引导高等院校教育类课程试行“双导师制”。

据悉,“双导师制”主要指大学教师与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共同指导和培养师范生的机制,也指大学教师与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共同指导和培养中小学学生和幼儿的机制,其中蕴含了三种“双导师”制度:一是对高等院校在校师范专业大学生,授课教师既有大学教师,也有来自基层的中小学教师;二是对进行教育实习的高年级师范生,既有来自高校的跟踪指导教师,也有来自实习中小学校的辅导教师;三是对中小学生,既有来自本校的专任教师,也有来自高等院校教育类课程教师进行授课,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合作开展教研教改。有关负责人表示,“双导师制”的.实行,将有力推进教师教育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建设。

“双导师制”的实施方法为:高等院校教育类课程教师与中小学、幼儿园一线名师和优秀教研员顶岗置换教学。“双导师制”重点涉及基础教育的语文、英语、体育、音乐等14个学科。

据介绍,该项工作的试点时间为9月至6月。其间,计划安排100名高校教育类课程教师和100名中小学优秀教师参与实施。(记者 陈强)

博士导师推荐信怎样写 篇5

博士导师推荐信怎样写

推荐人可以自行按书信格式写。比如留学推荐信一般要包括以下内容:

1.被推荐人与推荐人的关系、认识时间;

2.被推荐人的长处和不足;

3.被推荐人在其群体中的素质比较,如领导潜能、成熟程度、智力、团队工作精神、沟通技巧、创造力、自信心以及动机。特别要注明被推荐人在这些方面在他所属的群体中位居百分之几内,例如在领导潜能方面你是全班20人里最拔尖的,或是最好的,10%以内的。

其实博士导师推荐信也是只不多的有的内容和做法跟留学推荐信读是一样的;这个就是要自己慢慢地总结和分析了。

由于许多推荐人很忙或英文水平不高,不少申请者就自己草拟推荐信然后请推荐人签字。在这种情况下,申请者要特别注意推荐信是否犯有细节上的错误:如推荐人的口吻、几封推荐信的字体、字号、使用的纸张、信封雷同,这样的推荐信起不到丝毫的帮助作用,反而让人觉得这是抄袭之作。

推荐信的基本结构

在给你的下属、合作伙伴或是朋友写推荐信之前,你有必要阅读一下以下这篇小文章。虽然只是只字片语,但你却能人中受益匪浅。同样,若你想请人帮你写推荐信,你也可以提示他(她)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写。

推荐信的基本结构(三段式):

第一段:你应该开门见山地介绍一下你所推荐的这个人的能力和你对他的熟悉达到什么程度。如果被推荐的人是你的一个雇员或合作者,你有必要先介绍一下被推荐人担任的职务,他个人在任中出色完成的一些项目。接下来,你最好用一句简明扼要的话提一下你们公司的性质和主营范围。另外,你也应简要地谈一下你对被推荐者的看法。

第二段:在这一段中,你应该具体地阐述一下你对这位雇员(被推荐者)的评价。可以通过列举一些他在雇用期间出色完成的项目来强化你的观点,并适当提供一些细节。你还应该段描写一下这位被推荐者的优缺点,尤其是在工作所表现出的那些特点。还可以写一下你与之一起共事的感受。

第三段:你可以在这段中写一些与这个被推荐者综合素质有关的内容。总而言之,可以是这个人是否负责、有礼貌、热情、不尽人意、懒惰、精神矍铄或之类的特点。最后,你可以发表一下关于对这个人是否能胜任他将要寻找的工作的意见。这个意见可以是毫无保留的,可以是直截了当的,也可以是有所保留或部分保留的。

备注:在正式写推荐信之前,你可以向被推荐人要一张他曾做过的项目的清单,因为你可能对被推荐人做过的具体内容不太清晰。另外,如果你不是很了解被推荐人的话,你最好婉言拒绝他要你写推荐信的请求,这样总比含糊其词或没有说服力的介绍好。

博士导师推荐信,能证明你在学术上的能力,是你的导师对你评价,以及使你的用人单位对你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最好不要自己写,让导师签字就完事,这样不是太好,因为你和导师写的某些语气和内容会有所不同。

博士导师推荐信,可以说不是一种很正规的介绍信,但它也很重要。格式不是太重要。每一个导师写的顺序都不同,不要被所谓的格式限制。

让导师自己构思,把你的特长和优点尽量展现出来。一般不需要太长,一页足够。这个导师推荐信只起着一个介绍作用。

分享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考博专家推荐书两份,希望对你们有用。

专家推荐书一:

XX同学是重庆大学机械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入学以来,工作积极努力,为人诚实正直,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积极组织参与实验室各项活动,给老师和同学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该同学勤奋好学,成绩优异,连续三年获得重庆大学甲等奖学金;在外语方面,已通过国家英语四、六级,英语水平较好,能够熟练阅读和写作英语文章,克服科研过程中的外语障碍。

XX同学在硕士学习期间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XXXXXX”(项目号:XXX)、国家火炬计划“XXXX”(项目号:XXX)等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工作,现作为主研人员,正在参与国家863项目“XX”(项目号:XXX)的系统详细设计工作;参与了《XXX总结报告》、《XXXX分析报告》等材料的撰写;同时以第二作者发表论文一篇(已被重大学报发表)。

以上情况反映出该生已较好的掌握本学科领域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良好的科研工作能力。鉴于该生所具备的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以及目前科研课题的需要。且该生具有较强的进一步深造需求,特推荐XXX同学攻读重庆大学博士学位。

编辑推荐:

<<2013考研辅导课程 <<2013年考博最新资讯

<<2012年考研名师课程试听 <<2013年考博报考备考专题

专家推荐书二:

XX同学是重庆大学制造工程研究所2009级硕士研究生,在硕士学习阶段,该生努力学习研究方向相关理论及知识,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连续三年获得重庆大学甲等奖学金;工作态度认真踏实,勤于思考,乐于深度挖掘科研工作中的问题,已通过国家英语六级,能熟练使用英语阅读和撰写领域相关科技论文。

该生在硕士学习期间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XXXXX”(项目号:XXX)、国家火炬计划“XXXX”(项目号:XXX)等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工作,现作为主研人员,正在参与国家863项目“XXX”(项目号:XXX)的系统详细设计工作;参与了《XXX总结报告》、《XXX分析报告》等材料的撰写;同时以第二作者发表论文一篇(已被重大学报发表),表现出了较强的创新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良好的科研工作能力。

鉴于该生具有培养潜力,且有进一步深造的强烈要求,特推荐XXX同学攻读重庆大学博士学位。

本人是吴海江同学硕士学位论文的指导教师,并在其攻读硕士学位的阶段里担任其国际贸易学授课教师。

吴海江同学在其攻读硕士学位的两年中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学习特别努力,能吃苦耐寂寞,研究方向明确,能积极主动地向人请教。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该生在两年间以全年级总成绩第一和在核心刊物上发表4篇学术论文的的优异答卷获得了荣锋奖学金,这些成绩充分说明该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突出的科研能力。

吴海江同学个性内敛,做事沉稳,具有科学研究工作所需的坚韧不拔的可贵品质。该生还具有较强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对科研工作有浓厚的兴趣。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这些品质帮助他出色的完成了课题任务。

吴海江同学自学能力强,人品诚实稳重,学习态度严谨,工作认真勤奋,并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本人相信若该生能获得名师指点,取得进一步深造与研究的机会,其潜力必能得到相当程度的激发,做出不负期望的成绩。在此,本人愿毫无保留推荐吴海江同学进入贵校攻读博士学位。

编辑推荐:

本人曾于该生攻读硕士研究生时,担任其中国经济研究专题授课教师,在与该生的课内、课外互动中,对其印象极为深刻。

2009年5月广外大第四届研究生学术文化节“以文会友赏奇析疑”论文比赛,该生参赛论文《基于进口视角对影响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因素的实证分析》获全校第二名。在全校答辩比赛现场我对该生的这篇论文曾有详细点评。该生很留心,比赛结束后,又把这篇论文修改后专门让我再看,文章已大有改观,不下一番功夫是很难做到的。

我在经贸学院主要负责研究生培养工作。该生在08级学生理论课结束时,取得了本专业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说明该生已经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该生对新事物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具有良好的探索精神。反应快,个性坚韧,作风朴实,对科研工作有浓厚的兴趣。

博士生导师选聘实施细则 篇6

天大校研„2010‟33号

第一条 为了适应博士生教育发展的需要,保证博士生的培养质量,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进一步下放博士生指导教师审批权的通知》(学位„1999‟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选聘博士生指导教师应遵循原则

(一)博士生指导教师选聘工作要有利于我校学科建设的发展和学科结构的优化,有利于为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培养所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有利于贯彻“按需设岗”的原则。

(二)选聘博士生指导教师应本着“年轻化”的原则,积极改善现有博士生指导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严格执行天津大学博士生指导教师选聘与退休的规定。博士生指导教师选聘工作一般每年进行一次。

(三)选聘博士生指导教师一定要坚持标准,严格把关,确保质量,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第三条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根据确定的招收培养博士生的学科、专业和博士生指导教师的岗位数及博士生指导教师选聘条件,选聘博士生指导教师。

第四条 博士生指导教师选聘条件

(一)申请人须具备以下必要条件:

1.申请人应热爱研究生教育事业,熟悉国家有关研究生教育的政策法规,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有高尚的学术道德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认真履行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学科建设、研究生政治思想教育、学术组织等公益性工作)职责;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切实履行指导博士生的责任;每年能保证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在国内指导博士生。

2.申请人应具有教授专业技术职务(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男教师年龄为58周岁以下(含58周岁),女教师年龄为53周岁以下(含53周岁)。195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申请人原则上应具有博士学位。院士不受此条件限制。

3.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其研究方向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或实际应用价值,正在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或主持其它有重要价值的项目,有必要的科研经费。由申请人可支配的科研总经费工科(建筑学科除外)不少于30万元,理科和建筑学科不少于20万元,管理学科不少于10万元,人文社科学科不少于2万元。

4.申请人应有培养研究生的经验,必须是作为正式硕士生指导教师,至少完整培养过一届硕士生(已授硕士学位),或作为博士生合作导师,完整协助培养过一届博士生,且培养质量较好。承担过或正在承担一定工作量的研究生教学任务。

5.有协助申请人指导博士生的学术队伍,或有博士生指导小组共同承担指导博士生任务。

(二)除具备以上必要条件外,申请人还须满足以下选择条件之一: 1.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认可的外籍院士; 2.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3.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4.近五年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如本人独立指导的硕士生为第一作者,申请人可为第二作者;第一署名单位为天津大学),在《Nature》、《Science》学术刊物上发表过学术论文;

5.近五年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如本人独立指导的硕士生为第一作者,申请人可为第二作者;第一署名单位为天津大学),至少发表3篇为我校界定的高水平学术期刊论文;

6.近五年内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且一等奖排名前五位或二等奖排名前二位;

7.近五年内作为项目负责人(第一承担单位为天津大学)承担或承担过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及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科技攻关)项目及国防重大项目,且单项项目可提成经费不少于80万元人民币;

8.近五年内作为项目负责人(第一承担单位为天津大学),承担具有重大意义的纵向或横向项目。申请人到校可提成经费累计在300万人民币以上,或单项在研纵向或横向项目可提成经费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

9.申请人同时具备以下条件,也可申请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

(1)近五年来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如本人独立指导的硕士生为第一作者,申请人可为第二作者;第一署名单位为天津大学),至少发表5篇为我校界定的核心学术期刊论文(在《天津大学学报》上发表未被SCIE或EI收录的论文只计1篇),其中至少有3篇为任正高级职称以来发表。申请理工学科博士生指导教师者要求至少有2篇论文被SCIE或EI收录,或有1篇为我校认定的高水平学术期刊论文;

(2)近五年内作为项目负责人(第一承担单位为天津大学),至少承担过1项国家级科研项目,或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或1项科研经费不少50万人民币的横向项目,且通过鉴定或验收;

(3)近五年内至少有1项成果获得国家级三大科技奖励(有个人获奖证书),或获得省部级一等科技奖励(前两名获奖者),或获得省部级二等科技奖励(第一获奖者),或获得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前两名获奖者);或者近五年内作为第一发明人(第一单位为天津大学)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一项;或者至少增加近五年内发表的3篇为我校界定的核心学术期刊论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如本人独立指导的硕士生为第一作者,申请人可为第二作者;第一署名单位为天津大学)。

(三)根据我校学科建设、年轻骨干学术队伍建设和博士生培养的需要,特别针对引 进人才和特殊人才,学校接受少量具有博士学位、学术水平突出,且满足正常申报必要条件中1、3、4、5项,并满足选择条件1-8项之一要求的在岗的45岁以下(含45岁)副高职称人员申报博士生导师。

(四)针对特殊人才和特殊工作需要,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可提名博士生指导教师申请人选,其材料可直接报送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

第五条 博士生指导教师选聘程序

(一)个人申请

凡属于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以下简称博士点)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符合选聘条件者,均可提出个人申请。申请人填写《天津大学申请招收培养博士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审批表》和《天津大学申请招收培养博士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简况表》,并提交有关证明材料(如论文、专著,科研成果鉴定证书、验收报告,获奖证书和目前承担项目合同、项目批准通知、认定书等材料的复印件),报校学位与学科建设办公室复核。

为了有利于学科建设,在暂没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但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专业中,允许至少已完整培养过一届硕士生、具有正高级职称或副高级职称的教师,在相近博士点申请选聘为博士生指导教师,申请资格由该博士点所属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负责认定。

为了促进学科交叉,已被选聘的博士生指导教师可以在原专业所属一级学科之外的其他一级学科再申请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申请过程与选聘新任博士生指导教师的过程相同,申请人提供的申报材料必须符合所申请专业的学术水平要求。资格获得批准后,可在原专业和新申请专业同时招生,每个博士生导师最多只能在两个一级学科申请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

(二)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初审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对申请人的材料要逐一认真审查,对符合规定者由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在材料审核栏内签字后,再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半数以上票数同意者视为初审通过。

(三)征求校外单位专家意见

对通过初审者,至少还要征求3名以上有培养博士生经验的外单位同行专家的评议意见,评议结果提交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时参考。

(四)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对申请人的材料逐一进行审核,并进行无记名投票,同意票数超过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全体委员半数者,则申请人的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获得通过。若有异议,请异议人署名并将异议以书面形式反馈给学位与学科建设办公室,学校将依据事实予以处理。

(五)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备案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自审通过的博士生指导教师,还要填写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下 发的《招收培养博士学位研究生计划表》中《准备新担任博士生指导教师的人员表》,由学校上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六)招收博士生

新获得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的教师,必须参加学校举办的博士生指导教师培训,培训合格,方可列入招生简章,于下一开始招生。

第六条 招生年龄的规定

1993年以前(含1993年)即前五批(含特批)审批的博士生指导教师年满67周岁,第六批及其以后审批的博士生指导教师年满62周岁,一般不再招收博士生(院士、现任全国人大常委、现任全国政协常委、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现任省级以上政府参事不受此限制),对于身体健康,并作为项目负责人正在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如:天津大学作为第一承担单位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合同经费在80万元以上的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973)、国家高技术项目(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科技攻关)项目及子项目(课题);到校可提成经费在100万元以上的纵向或横向项目;到校可提成经费累计在300万元以上横向科研项目等,在岗博士生指导教师,可以填写《博士生指导教师延续指导博士生申请表》,申请继续招收博士生,每年均需向校学位与学科建设办公室提出申请。退休事宜按学校有关文件执行。

第七条 博士生指导教师的考核

(一)为确保博士生的培养质量,激励博士生指导教师不断提高自身学术水平,任博士生指导教师每满五年时必须参加考核。学校对博士生指导教师的考核工作每年进行一次。

(二)考核程序

1.由博士生指导教师填写《天津大学博士生指导教师考核表》,并提交有关成果证明材料,交学位评定分委员会。

2.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参照本细则第四条“博士生指导教师选聘条件”和近五年招生情况,进行考核的初审,经无记名投票,同意票数超过半数者为考核通过。考核未通过者,做出“暂停其招收博士生的资格”的建议。

3.校学位与学科建设办公室对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初审意见进行复核,将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建议暂停招生资格的博士生指导教师材料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根据审议结果可做出“暂停其招收博士生的资格两年” 或“取消其招收博士生资格”的决定。对暂停招生资格的博士生指导教师,两年后可提出恢复招生资格的申请。

第八条 有关规定

(一)博士生指导教师因科研方向发生重大改变,申请转专业的,必须填写《天津大学博士生指导教师转专业审批表》。经原专业所在学院主管负责人和转入专业所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签字同意后,将材料上报校学位与学科建设办公室复核。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表决通过后,方可在新专业招收培养博士生,其原专业的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自动取 消,不得在原专业继续招收培养博士生。

(二)人事关系已经转入我校,在原单位选聘的博士生指导教师需重新认定,程序从简。

(三)选聘博士生指导教师工作的回避制度

凡申请新聘博士生指导教师的人员,不得参与涉及本人的评议工作和有关的组织领导工作,申请人的直系亲属和配偶也不得参与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的初审工作和学位评定委员会的审定工作。

(四)博士生指导教师选聘与考核工作的申诉与复议制度

个人和集体对选聘与考核工作的过程或结果均可署名提出申诉和异议,各级学位评定委员会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做出复议决定。

(五)纪律要求

1.凡申请选聘博士生指导教师人员,在评审期间,不得就个人的评审问题私访各级评委;其他人员亦不得私访各级评委为申请人说情;各级评委应拒绝此类拜访。严重违反者,对申请人要终止评审,对其他人员及各级评委要给予相应处分或通报批评。

2.各级评审组织人员和有关工作人员,对评议内容和评议结果,要严格对外保密。违反者,视其情节,按相关规定处理。

第九条 兼职博士生指导教师的审定

(一)对于学术造诣深厚的校外专家(具有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申请我校兼职博士生指导教师,可由相关学院提出申请,说明选聘理由,并征得申请人所在单位同意,由校内相关专业的两名博士生指导教师推荐,经该博士点所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同意,报校学位与学科建设办公室复核后,按规定的选聘条件和程序进行申请。

(二)申请人应是我校兼职教授并年满3年,且与我校有稳定的合作关系,并已承担实质性的兼职工作,如:已是合作博士生指导教师等。

(三)申请兼职博士生指导教师的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及国家“千人计划”和天津市“千人计划”入选者可直接由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提出意见,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或副主席)批准后,即具备我校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

(四)兼职博士生指导教师必须履行博士生指导教师职责,服从学校和院(系)对导师的管理,与院(系)建立可靠的联系。学校每年对兼职博士生指导教师招生资格进行审查。对于因各种情况不能继续履行博士生指导教师职责者,将暂停或取消其招生资格。

教育类博士后导师信 篇7

半数导师每月指导学生不超过两次

昨(6)日,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博士质量报告》在武汉上市。《报告》披露,生师比偏高已影响到博士培养质量,其中半数导师每月指导学生不超过两次。

这项调查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人事部委托进行。调查分为博士培养和发展两部分,前者主要涉及博士教育过程,后者针对博士毕业后发展过程。调查涉及全国所有博士培养单位(不含港澳台),共回收有效问卷69133份。由于问卷数量庞大,《报告》称,这是迄今海内外关于博士质量最大规模的调查。

据了解,1981年,我国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共有151个,达到346个,博士学位授予点达1739个。我国博士学位授予数量超过韩国,超过印度,超过英国和日本,超过德国。截至,我国累计授予博士学位近28万人。就数量而言,我国已步入世界博士研究生教育大国行列。

1981年之后的间,国务院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了8043名博士生导师。55岁以下的博导1981年仅占12.9%,则达70.9%.1995年博导审批权下放后,至20博导数量间翻了近两番。但由于博士生数量增长幅度更大,生师比明显提高。

《报告》指出,我国博士生教育的生师比远远超过美国和丹麦,生师比偏高已影响博士培养质量。导师指导博士生的频次每月不超过两次的比例,总体上达到一半以上,其中人文学科(占57.8%)和管理学科(占55.2%)更突出。

据悉,《中国博士质量报告》初稿204月已完成,经过不下10次的修改定稿。对于调查问卷中“攻读博士学位时的培养方式是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博导指导的学生数量”等问题,《报告》没有公布具体数据。

《中国博士质量报告》数据摘录

●我国女博士生比例提高

我国博士生中女性的比例已经从的21.9%提高到了2006年的35.7%.

●博士毕业生年龄“三足鼎立”

2006年,博士毕业生年龄“30岁及以下”、“31岁至36岁”、“37岁及以上”3个年龄段基本持平,均占1/3左右。

●42.4%的博士生家长为中小学文化

博士生家长的最高学历中,初中、小学占42.4%,高中占30.2%,大专及以上占26.4%.

●22.9%的博士生家长系“负责人”

从家长所从事的职业看,各类体力劳动者占42%,国家机关、企事业等单位负责人占22.9%,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21.5%.

●40%的博士毕业后去高校就业

高校和科研设计单位一直是博士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分别占总数的40%和10%左右。

●专业学位博士仅占1.1%

我国的博士主要为学术性。以2006年为例,当年授予的35628个博士学位,其中专业学位394人,仅占1.1%.

●博士首获省部级奖励平均33.16岁

博士首次申请专利的平均年龄为33.21岁,首次自主申请课题并获得资助的平均年龄为33.02岁,首次发表索引论文的平均年龄为30.86岁,首次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的平均年龄为33.16岁。

●博士毕业平均33.17岁

平均攻读博士学位所需要的时间为3.54年,平均毕业年龄为33.17岁。博士获得副高职称的平均年龄是34.11岁。博士的幸福感指数达到了75.25%.

●“985工程”高校非公开招录博士超过40%

普通院校公开招录博士生的比例在80%以上。“985工程”高校通过直接攻博、硕博连读和免试推荐等招生比例已达40%以上。

读博费用一半靠家庭

昨日获悉,《中国博士质量报告》公布的数据称,51%的博士生读博期间半数的费用需靠家庭来支付。

《报告》披露,对博士生的直接资助长期以来没有实质性变化。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博士生每月生活资助已经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水平。

调查显示,51%的博士生读博的一半以上费用需要家庭支付,奖助学金、助研收入、勤工俭学、助学贷款、亲友借款等方面的来源十分有限。

“以项目养人” 不利学术能力提升

昨日获悉,对于当前博士生称呼导师为“老板”、学生为导师打工等现状,《中国博士质量报告》用“以项目养人”进行阐释。

《报告》指出,高校作为培养博士的主体,缺乏资助博士生独立从事科研活动的专门经费,致使一些导师“以项目养人”,以支持博士生培养。

《报告》称,若片面追求“以项目养人,以人推动项目”,会使一些导师和博士生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项目上,不利于博士生学术能力提升。

规定博士生发论文 导致“重量不重质”

昨日获悉,《中国博士质量报告》指出,我国的`博士学位论文在原创性等方面与国际上相比差距明显。

据统计,20至2006年,我国理工科博士生在学期间人均发表SCI和EI检索论文数均翻了一番。

据悉,我国几乎所有的培养单位对博士在学期间都有发表论文的规定。但调查发现,将论文发表作为博士毕业和申请学位的提前,也带来一些问题。

一些博士生入学后将大量精力投入到论文发表上,影响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工作。一些博士生由于论文发表的压力,不愿从事周期长、难度大、不易短期见效的研究,只是在影响因子较低的刊物上发表文章,以满足数量要求。

调查称,在选题方面有60%的培养单位博士学位论文不同程度上存在选题较为宏大、空泛的弊病。23.4%的培养单位论文开创性选题数量较少,与国外博士学位论文存在明显差距。

《报告》披露,有的“985工程”高校的博士论文存在选题雷同现象。不少博士论文选题都由博导指定,部分博士生缺乏独立提出研究问题的能力。

发达国家博士生 淘汰三至五成

昨日获悉,《中国博士质量报告》公布的数据称,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的博士生平均流失率高达30%至50%.

《报告》认为,由于选题开题、综合考试等核心环节没有得到严格执行,我国对不合格博士生的中期淘汰一直没有落实。

《报告》指出,一些高校在博士点的建设上存在“重申请,轻建设”,申请博士点时“想方设法拼凑条件”,申请成功后并未真正落实学科建设计划,其博士培养质量难以保证。

调查称,仅有不到1/3的导师认为博士生的“相关学科知识”水平较高。无论是博士生还是博导、研究生培养负责人,对博士生的“创新能力”评价都是“较低”。

《报告》指出,博士要做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不仅需要具备本学科深厚的基础和专业知识,更需要宽广的相关学科知识,应采取措施提高博士生相关学科知识水平。

提高博士质量 竞争激烈 压力很大

20,美国研究生院委员会在一份报告中称,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归功于其出色的研究生教育体系。《中国博士质量报告》称,“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以采取相应的战略举措”。

在博士生教育战略地位空前提高的背景下,国际上对优秀博士生源竞争日趋激烈。以美国为例,2006年美国授予的哲学博士学位中留学生占35%,自然科学领域留学生的比例高达51%,工程科学领域留学生的比例高达64%.当年美国所授予的45596名博士生中,有10.5%来自中国(含香港,不包括台湾)。

博士后专家信「版」 篇8

***博士,在科研工作中思路清晰,思维活跃,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和较强的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表现出优秀的科研创新精神,并培养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已经具备了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

鉴于***博士已具备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特推荐***进站研究。

推荐人签字 推荐日期

教育类博士后导师信 篇9

为了更加科学地选拔人才和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我校将对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和导师培养制度进行较大改革。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改革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将主要考察考生的基本素质;复试全面考察考生的专业素质,包括专业知识、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

二、进一步提高复试在博士生入学考试中的`地位。我校将复试作为选拔优秀博士生的重点环节。我校进一步将博士生选拔自主权下放给院系,扩大考生入围复试的比例,给院系、导师更充分的人才选拔空间;进一步提高复试权重,将总成绩中复试所占权重提高到60%.在复试中,我校各院系将制定更加科学的复试工作办法,公平公正地选拔出基础好、素质高、更具科研潜质和创新能力的博士研究生。

三、改革导师招生培养模式。考生在报考阶段不需要确定导师,被录取后由导师组负责指导培养。导师组的培养模式将整合资源,以导师们的集体智慧来培养高质量的博士生。同时,导师组的培养模式将能够让博士生有更多的机会参加课题和科研。

另外,为方便考生报考,我校在20将适度提前博士生入学考试初试和复试的时间。我校年博士生入学考试初试时间为2011年3月19日――20日,相比往年约提前一周;复试时间预计安排在2011年4月中旬,相比往年约提前半个月。

相关报考信息,请关注我校招生办网页公布的《厦门大学201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国大学网: 厦门大学 博士生

教育类博士后导师信 篇10

哈尔滨工业大学境外兼职博士生导师

聘 任 合 同

姓名所在单位(海外)

聘任方(简称甲方):哈尔滨工业大学

受聘方(简称乙方):

受聘方合作导师(简称丙方):

甲、乙、丙三方自愿签定本合同并保证认真履行合同中规定的各项条款。

第一条聘任与聘期

甲方聘请乙方担任境外兼职博士生导师的聘期为4年,自乙方所招收的博士研究生入学之日起生效。

第二条对乙方的工作任务及工作时间要求

1、工作任务:在相关领域的前沿方向,按照甲方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培养高水平的博士研究生,并进行有关的研究生、本科生教学工作,具体包括:

(1)指导博士研究生制定修课计划。

(2)为博士研究生确定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

(3)指导博士研究生撰写学术论文。

(4)指导博士研究生采用汉语或英文撰写学位论文。

(5)负责研究生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预答辩和答辩。

(6)为相关领域研究生或本科生开设课程或系列专题讲座。

2、工作时间要求:自招收指导博士生后,乙方每年在甲方工作的时间累计应达到1个月;或者安排所指导的博士生在境外从事学位论文工作时间累计不少于10个月。

如果博士生到境外进行学位论文工作,其学位论文答辩必须在我校进行。

第三条 权利和义务

一、甲方义务与权力

1.在聘期的前两年,在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按照境外兼职博士生导师身份公布乙方招生信息。

2.每年为乙方提供相应的博士研究生培养基金名额。

3.按合同有关规定支付乙方工作补贴及往返国际旅费。

4.根据本合同规定的有关条款对乙方工作定期进行评估和考核。

二、乙方义务与权利

1.完成本合同第二条所规定的在甲方工作的任务要求及时间要求。

2.与丙方共同保证为博士生提供相应博士生培养基金中应支付的助研津贴。

3.在甲方工作期间,享受甲方提供的医疗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4.完成本合同第二条所规定的工作任务及时间要求后,享受甲方提供的元人民币/年的工作补贴,及往返其永久居留国的国际旅费1次。如乙方一年中在甲方工作时间累计不满1个月,则工作补贴根据实际工作时间按比例计算。如乙方在甲方工作时间不满一周,则不予报销国际旅费。

5.乙方可使用甲方一切可开放的公共服务设施。

三、丙方义务与权利

1.作为乙方所招收博士生的副导师。

2.乙方不在甲方工作期间,负责对乙方所招收博士研究生的协助指导与管理。

3.与乙方共同保证为博士生提供相应博士生培养基金中应支付的助研津贴。

4.帮助解决乙方来校工作期间所必需的工作与生活条件。

第四条 成果的归属

甲方博士生在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属于职务成果,其发表的学术论文、著作等,第一作者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均应为甲方;申报的有关奖励和专利等,第一完成人均应为甲方。

第五条 考核

1.乙方来校工作时需填写“哈尔滨工业大学境外兼职博士生导师来校工作情况表”。校学位委员会专家组将对其工作情况进行评价。

2.境外兼职博士生导师每年需填写“哈尔滨工业大学境外兼职博士生导师工作情况表”,由学校专家组进行考核。

第六条 合同的变更与解除

1.乙方在聘期内如不能履行本合同所规定的职责,考核不合格,经甲方学位委员会常委会审议,甲方有权终止本合同。

2.如果乙方自本合同签订之日起2年内未招收到博士生或未对所招收博士生进行指导,则本合同自行失效。

3.如乙方在甲方工作时间连续两年不满1个月,甲方有权终止本合同。

4.如甲方未按合同规定提供乙方工作和生活条件,乙方有权以书面形式通知甲方解除合同。

5.除发生不可抗力因素致使合同无法履行外,双方应严格履行合同中的各项条款。如发生争议,双方应协商处理,对合同有关条款的变更,应征得对方同意。

第七条 合同执行的相关事项

1.如合同到期时乙方所招收的博士生还有未进行答辩者,乙方应继续指导博士生至毕业,或由丙方继续指导博士生至毕业。

2.在乙方的聘任期内,如果已经没有博士研究生,则甲方将不再支付其工作补贴。

第八条 附则

本合同一式四份,甲、乙、丙三方各执一份,另一份交丙方所在学院备案。

甲方代表人签字:乙方签字:

盖章:年月日年月日

丙方签字:

年月日

考研复试导师信 篇11

您好!

承蒙阅读此函,万分荣幸。我叫***,是****专业一名大四男生,因景仰您而报考贵校***专业,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我的考研初试成绩为**分(政治*分,英语*分,数学**分,专业课**分)。

我研读您的一些文章如《****》和资料,对您研究的****领域非常感兴趣,此领域在***的各个部门都起着重要作用,尤其在**上前景广阔,而且它与我在本科的专业也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我希望能成为您的研究生,学到相关知识,将来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

我为成为您的学生,今天不得不自信一下。在大学期间,我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1次;综合奖学金2次;校级三好学生1次;院级三好学生2次;一次性通过国家四、六级考试和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

能力比知识更重要。我经常参加各种竞赛,并且取得不错的成绩,比如:制图大赛一等奖、机械电子创意大赛二等奖、力学竞赛一等奖、数控比赛一等奖。大学期间《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基础》两次课程设计我都是担任的组长,并于暑期在广州市某机械厂做过一个多月的暑假工,这些经历让我学到很多平常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也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

课余时间我是一个兴趣广泛、生活乐观的人。喜欢阅读(小说、历史、经济学、心理学和专业书籍等)、运动和旅行。我深信多学科的融合有利于思维的拓展,有利于创新;强健的体魄有利于勇攀高峰。

我异常执着,对于未解之谜近乎狂热。

以上是我的一些学习基本情况和精神品质,不知您是否中意一个未曾谋面的非常渴望成为您门下深造的学生。

上一篇:南京购房落户条件及申办流程下一篇:市局考核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