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延期资助答辩

2024-06-23

博士延期资助答辩(通用6篇)

博士延期资助答辩 篇1

关于博士研究生延期及提前答辩的相关手续

我校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规定,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年限一般为3-4年,最长5年;硕博、本博连读生一般为5年,最长6年。在一般培养年限之外答辩时须办理延期或提前答辩手续。

1.延期答辩

博士生学习期限超过4年者(硕博连读生为5年),均应办理延期手续。延期答辩的博士生须填写《博士生延期申请》五联单并说明延期原因,经导师及院(系)负责人签字同意后报送研究生院学籍办备案。

为使学校更好的调整、安排博士生住宿等事宜,延期答辩的博士生应在第4学年结束前1个月到研究生院备案。

2.提前答辩

少数学业优异、科研能力强,且学位论文质量高的博士生,在满足博士生应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后,可申请提前进行学位论文答辩,但提前期限不得超过一年。若提前时间在半年以内,须事先提出申请报告,经导师和所在学位分委员会同意,研究生院批准;若提前时间超过半年,则需在导师及学位分委员会同意后,由研究生院安排两位同行专家对申请者的博士学位论文进行评审,只有在两位专家的评审意见均为优秀时方可批准其提前进行答辩。专家评审费由学生或导师承担。

博士延期资助答辩 篇2

(一)携带必要的资料和用品

首先,学员参加答辩会,要携带论文的底稿和主要参考资料。如前所述,有的高等学校规定:在答辩会上,主答辩老师提出问题后,学员可以准备一定时间后再当面回答,在这种情况下,携带论文底稿和主要参考资料的必要性是不言自明的。即使像中央党校函授学院那样,老师提出问题后,不给学员准备时间,要求当场作答。但在回答过程中,也是允许翻看自己的论文和有关参考资料的,答辩时虽然不能依赖这些资料,但带上这些资料,当遇到一时记不起来时,稍微翻阅一下有关资料,就可以避免出现答不上来的尴尬和慌乱。其次,还应带上笔和笔记本,以便把主答辩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和有价值的意见、见解记录下来。通过记录,不仅可以减缓紧张心理,而且还可以更好地吃透老师所提问的要害和实质是什么,同时还可以边记边思考,使思考的过程变得很自然。

(二)要有自信心,不要紧张

在作了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大可不必紧张,要有自信心。树立信心,消除紧张慌乱心理很重要,因为过度的紧张会使本来可以回答出来的问题也答不上来。只有充满自信,沉着冷静,才会在答辩时有良好的表现。而自信心主要来自事先的充分准备。

(三)听清问题后经过思考再作回答

主答辩老师在提问题时,学员要集中注意力认真聆听,并将问题回答略记在本子上,仔细推敲主答辩老师所提问题的要害和本质是什么?切忌未弄清题意就匆忙作答。如果对所提问题没有断清楚,可以请提问老师再说一遍。如果对问题中有些概念不太理解,可以请提问老师做些解释,或者把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说出来,并问清是不是这个意思,等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再作回答。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避免答所非问。答到点子上。

(四)回答问题要简明扼要,层次分明

在弄清了主答辩老师所提问题的确切涵义后,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作出反应,要充满自信地以流畅的语言和肯定的语气把自己的想法讲述出来,不要犹犹豫豫。回答问题,一要抓住要害,简明扼要,不要东拉西扯,使人听后不得要领;二要力求客观、全面、辩证,留有余地,切忌把话说“死”;三要条分缕析,层次分明。此外还要注意吐词清晰,声音适中等等。

(五)对回答不出的问题,不可强辩

有时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对答辩人所作的回答不太满意,还会进一步提出问题,以求了解论文作者是否切实搞清和掌握了这个问题。遇到这种情况,答辩人如果有把握讲清,就可以申明理由进行答辩;如果不太有把握,可以审慎地试着回答,能回答多少就回答多少,即使讲得不很确切也不要紧,只要是同问题有所关联,老师会引导和启发你切入正题;如果确是自己没有搞清的问题,就应该实事求是地讲明自己对这个问题还没有搞清楚,表示今后一定认真研究这个问题,切不可强词夺理,进行狡辩。因为,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对这个问题有可能有过专门研究,再高明的也不可能蒙骗他。这里我们应该明白:学员在答辩会上,某个问题被问住是不奇怪的,因为答辩委员会成员一般是本学科的专家。他们提出来的某个问题答不上来是很自然的。当然,所有问题都答不上来,一问三不知就不正常了。

(六)当论文中的主要观点与主答辩老师的观点相左时,可以与之展开辩论

答辩中,有时主答辩老师会提出与你的论文中基本观点不同的观点,然后请你谈谈看法,此时就应全力为自己观点辩护,反驳与自己观点相对立的思想。主答辩老师在提问的问题中,有的是基础知识性的问题,有的是学术探讨性的问题,对于前一类问题,是要你作出正确、全面地回答,不具有商讨性。而后一类问题,是非正误并未定论,持有不同观点的人可以互相切磋商讨。如果你所写的论文的基本观点是经过自己深思熟虑,又是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能自圆其说的,就不要因为答辩委员会成员提出不同的见解,就随声附和,放弃自己的观点。

否则,就等于是你自己否定了自己辛辛苦苦写成的论文。要知道,有的答辩老师提出的与你论文相左的观点,并不是他本人的观点,他提出来无非是想听听你对这种观点的评价和看法,或者是考考你的答辩能力或你对自己观点的坚定程度。退一步说,即使是提问老师自己的观点,你也应该抱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态度,据理力争,与之展开辩论。不过,与答辩老师展开辩论要注意分寸,运用适当的辩术。一般说,应以维护自己的观点为主,反驳对方的论点要尽可能采用委婉的语言,请教的口气,用旁说、暗说、绕着说的办法,不露痕迹地把自己的观点输入对方,让他们明理而诚服或暗服。让提问老师感受到虽接受你的意见,但自己的自尊并没受到伤害。

(七)要讲文明礼貌

论文答辩的过程也是学术思想交流的过程。答辩人应把它看成是向答辩老师和专家学习,请求指导,讨教问题的好机会。因此,在整个答辩过程中,答辩人应该尊重答辩委员会的老师,言行举止要讲文明、有礼貌,尤其是在主答辩老师提出的问题难以回答,或答辩老师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相左时,更应该注意如此。答辩结束,无论答辩情况如何,都要从容、有礼貌地退常

此外,毕业论文答辩之后,作者应该认真听取答辩委员会的评判,进一步分析、思考答辩老师提出的意见,总结论文写作的经验教训。一方面,要搞清楚通过这次毕业论文写作,自己学习和掌握了哪些科学研究的方法,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科研能力上得到了提高。还存在哪些不足,作为今后研究其他课题时的借鉴。另一方面,要认真思索论文答辩会上,答辩老师提出的问题和意见,修改自己的论文,加深研究,精心修改自己的论文,求得纵深发展,取得更大的战果。使自己在知识上、能力上有所提高。

毕业论文(作业)答辩是审查毕业论文(作业)的一种补充形式。一般来讲,专科毕业论文不参加答辩,其论文成绩就是毕业设计的成绩;本科以上(含本科)毕业生都要参加答辩。所以其毕业设计的成绩,是由文章成绩和答辩成绩组成。最后由评审小组、评审委员会鉴别评定。

论文答辩小组一般由三至五名教师、有关专家组成,对文章中不清楚、不详细、不完备、不恰当之处,在答辩会上提出来。

一般说,教师、专家所提出的问题,仅涉及该文的学术范围或文章所阐述问题之内,而不是对整个学科的全面知识的考试和考查。

毕业论文答辩的主要目的,是审查文章的真伪、审查写作者知识掌握的深度,审查文章是否符合体裁格式,以求进一步提高。学生通过答辩,让教师、专家进一步了解文章立论的依据,处理课题的实际能力。这是学生可以获得锻炼和提高的难得机会,应把它看作,治学的“起点”。

(一)答辩的准备工作

学生可以从下列问题(第4~10题)中,根据自己实际,选取二三个问题,作好汇报准备,(第1~3题必选)。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内容最好烂熟于心中,不看稿纸,语言简明流畅。

1.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或题目),研究、写作它有什么学术价值或现实意义。

2.说明这个课题的历史和现状,即前人做过哪些研究,取得哪些成果,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自己有什么新的看法,提出并解决了哪些问题。

3.文章的基本观点和立论的基本依据。

4.学术界和社会上对某些问题的具体争论,自己的倾向性观点。

5.重要引文的具体出处。

6.本应涉及或解决但因力不从心而未接触的问题;因认为与本文中心关系不大而未写入的新见解。

7.本文提出的见解的可行性。

8.定稿交出后,自己重读审查新发现的缺陷。

9.写作毕业论文(作业)的体会。

10.本文的优缺点。

总之,要作好口头表述的准备。不是宣读论文,也不是宣读写作提纲和朗读内容提要。

(二)答辩会程序

1.学生作说明性汇报。(5~10分钟)

2.毕业答辩小组提问。

3.学生答辩。(一定要正面回答或辩解,一般允许准备10至20分钟)。

4.评定成绩。(答辩会后答辩小组商定,交系、院学位委员会审定小组审定。)

(三)学生答辩注意事项

1.带上自己的论文、资料和笔记本。

2.注意开场白、结束语的礼仪。

3.坦然镇定,声音要大而准确,使在场的所有人都能听到。

4.听取答辩小组成员的提问,精神要高度集中,同时,将提问的问题――记在本上。

5.对提出的问题,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做出反应,以自信而流畅的语言,肯定的语气,不慌不忙地―一回答每个问题。

6.对提出的疑问,要审慎地回答,对有把握的疑问要回答或辩解、申明理由;对拿不准的问题,可不进行辩解,而实事求是地回答,态度要谦虚。

7.回答问题要注意的几点:

(1)正确、准确。正面回答问题,不转换论题,更不要答非所问。

(2)重点突出。抓住主题、要领,抓住关键词语,言简意赅。

(3)清晰明白。开门见山,直接入题,不绕圈子。

(4)有答有辩。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既敢于阐发自己独到的新观点、真知灼见,维护自己正确观点,反驳错误观点,又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修正失误。

(5)辩才技巧。讲普通话,用词准确,讲究逻辑,吐词清楚,声音洪亮,抑扬顿挫,助以手势说明问题;力求深刻生动;对答如流,说服力、感染力强,给教师和听众留下良好的印象。

本人经历过本科和硕士的毕业答辩,工作后又参加过几次毕业生的答辩工作,体会还是很深的!

1.准备工作要充分,PPT一定要简洁明了.2.首先要讲清课题的研究背景,说明你的研究的目的、价值以及要解决的问题.3.对于文献综述,言简意赅,挑重点地讲就可以了.说明研究思路和方法和研究的结果。

4.报告时精神状态要好,对自己的研究要有信心。

5.回答问题反应要敏捷,要理解提问老师的要点,针对性要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切记不要不懂装懂。

6.对于答辩老师提出的建议要虚心接受,即使老师的建议不好,也要回答地比较婉转。

7.整过过程中面部表情很重要,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现出来!

祝愿大家都取得成功!

我还有点体会再发表一下。我在看别人的论文及答辩幻灯时,发现一个小细节是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的:幻灯中出现的英文和数字,正规场合下应该用Times New Roma,看起来比较舒服些。很多人只注意中文字体的统一,却忽视了英文字体,整个论文或幻灯片里的英文用什么字体的都有,乱七八糟,看起来非常怪异。最常见的就是中文、英文都用宋体,而不知道把英文改成新罗马字体,呵呵。还有一些特殊字符的插入等,也很不正规。可能你认为

这些小处不影响全局,但据我所知有些教授还是比较重视这方面的,我硕士时的老板就对此很专业,他一眼能看出你论文里的哪个字母不符合要求。嘿嘿,当时搞得我直冒汗!所以劝大家特别是在答辩幻灯里,一定要注意这些英文字体的编辑!

另外如果是女士答辩,个人认为一定要把外表收拾好,就算不能光彩照人,也至少要爽心悦目呀。如果对化妆和服饰搭配没有经验,不妨在事前请教高人,实在不行去形象设计店化个合适的淡妆,做个发型吧,一生也许就这一次,花几十元钱还是值得的!反正我看到有些师姐们穿得象家庭主妇似的、清汤挂面的来答辩,我就在想评委们会不会也在想:她连自己都收拾不好了,课题还能做得好吗?

每年的学生论文答辩之前,总有学生对于答辩的内容和技巧一无所知,惴惴不安地询问怎么去准备答辩。这和平时不去参加高年级的答辩、不去积极主动地认真准备论文答辩是直接相关的。

让学生进行论文答辩的目的绝对不是故意刁难学生,以显示老师水平多高。论文答辩的目的只有一个,检查学生对所写论文题目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参加论文答辩的老师提出的问题一般不会少于三个,但所提出的问题全部是论文所涉及的学术范围之内的问题,一般不会、也不能提出与论文内容毫无关系的问题,这是答辩老师拟题的大范围。

在这个大范围内,主答辩老师一般是从检验真伪、探测能力和弥补不足这三个方面提出问题。

(1)检验真伪题,就是围绕毕业论文的真实性拟题提问。

(2)探测水平题,这是指与毕业论文主要内容相关的,探测学生水平高低、基础知识是否扎实,以及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度如何等方面来提出问题的题目,主要是论文中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运用基本原理等方面的问题。

(3)弥补不足题,这是指围绕毕业论文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如对论文中论述不清楚、不详细、不周全、不确切以及相互矛盾之处拟题提问,请作者在答辩中补充阐述或提出解释。针对论文答辩的目的和内容,学生在论文答辩前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对自己所写论文的观点、关键问题、解决思路和创新点等要了然于胸。尽量用言简意赅的语言陈述出以上问题,这是你陈述论文时的必备技巧。这里也是答辩老师检验真伪最容易出题的范围。

2、对论文中出现的基本概念、专业词汇、引用的文献要明白其涵义。这里往往是答辩老师检验真伪和探测你水平的一些地方。

3、对自己论文中的相关的观点和理论要进行一定的涉猎,这是论文答辩得高分的技巧。大多数论文仅仅知道自己文章的单方面观点,对于其它观点要么知之甚少,要么一无所知,如果能对相关的理论进行了解,那么在答辩中基本上不会遇到答不上来的尴尬场面。

4、心情尽量放松,语速不要太快。放松的心情可以使得思维活跃,不会出现语言重复、答非所问等现象。适当的语速,有利于你的表达被听众清晰得接受。

当然,以上答辩技巧仅仅是一种应对手段,如果想在答辩中得到高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前提,就是认真、独立地完成自己的论文。只有这样,你才能让论文成为自己的一部分,成为展示自己观点和水平的载体。

首先是作幻灯:

第一稿,把自己想讲的内容都做出来,总体顺序符合自己的表达习惯,我喜欢喜欢简洁,喜欢把整个答辩比作一个故事。每张幻灯间都是有机相连的。叫人很容易知道,你做了什么,结果是什么,你强调的是什么。不要过于花里胡哨。要记住这并不是演讲,最重要的是把该说的说清楚,这应该不难。如果有些怯场,尽量减少临场发挥的内容,把需要讲的都以图文做在幻灯上。

答辩提问:

一般的,最不满意,最担心的地方也就是专家提问,最爱问的,一定小心准备

还有是在不会的不要乱说,要是模糊知道的,就说得圆滑一些,特别了解的,一定抓住机会好好表现自己,答辩-答辩,一定是要看到研究生本人的口才和知识面的,占的比例很大的。

最重要一点:一定要突出论文的创新点,有的时候不是没有创新而是表述的不够突出。仔细考虑自己的课题的新意,不要怕,敢讲~~ 特别是博士,没有创新点基本就是失败的!答辩之前要做充分的准备,把老师们可能会提的问题列出来,答辩过程中,语言的逻辑性很重要,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切记:不知道答 案的问题,千万别瞎说,不仅会贻笑大方,还会使自己下不了台。

我觉得答辩时还应该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1,答辩时一定要反应敏捷,不知道的问题甚至可以向提问题的老师请教,但是最好不要出现冷场的局面,那样的话你的老板最尴尬。

2,对于自己提出的”新“的东西一定特别留意,因为很多老师总喜欢问你”新“在什么地方。我们一个师姐前几天答辩时就因为说发现了一个”新“基因而被问的很惨!

博士论文答辩自我介绍 篇3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博士论文答辩自我介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各位教师:

上午好!

我叫xx,是20xx级xx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色彩的地域文化特性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是在xx导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那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教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激,并对三年来我有机会聆听教诲的各位教师表示由衷的敬意。

下头我将本论文设计的背景和主要资料向各位教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教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背景和意义。

色彩在生活中给我们的感受是最直接的,也是最敏感的。人的眼睛对色彩的感觉相对于其他图像来说具有更快的反映,说具体点就是眼睛对色彩的反映更强烈。每种色彩都具有不一样的特性,每个地区、民族及国家甚至每个人都会因为历史背景、文化背景和心理原因偏爱或禁忌某种颜色。大多数人应对色彩时的选择可能是纯粹的自我喜欢或是潜意识下的反应,然而这种潜意识中的选择其实是跟个人原因是有关联的。过去消费者对色彩的需求不是那么强烈,如今社会日益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品不断提高,多数人从满足生活需求上升到此刻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人们在消费的时候会根据自我的喜好选择自我要购买的产品,在使用性能差不多的时候,人们常会经过这个物品的视觉属性而产生购买产品的原因,色彩属性是视觉属性中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往往产品的颜色属性能对产品的吸引力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所以,为了满足消费者对于色彩感觉的.需求,产品的设计者在此方面需要不断的深化研究,根据产品的特性、用途及文化内涵来选择出契合商品的色彩,从而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所以色彩的选择在产品的包装形象设计中至关重要。

我认为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为了更好的在包装设计中用更突出、显著的色彩来表达自我的情感,使自我的作品能够一目了然的让观者明白,必须明确色彩的重要性以及带给人第一印象的直观感受,在包装设计中,如果我们较好的利用了相关色彩的感情规律,将会极大的唤起人们情感的共鸣,以及对相关产品的兴趣,最终使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所以我们要对色彩产生的意义进行深入的研究,色彩的地域性和文化性就是其中至关重要的部分。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资料。

本文首先经过理论知识分析色彩的概念、特点、属性、分类和情感联想等一系列基本要素。其次是经过举例观察研究色彩地域文化这一特性,并且对包装设计的影响做出论述。在商品包装的设计过程中,色彩的选择对于在最终的成果展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色彩的表现和运用能够最直接的传达视觉和心理的感受。现代包装设计作品中的都越来越重视色彩的选择和应用,这成为了设计师和生产厂商们一个重要的设计细节。我们在今后的设计工作中也必须将此放在一个不可忽略的位置来进行研究和设计。

最终,我想谈谈这篇论文存在的不足。

如何做博士答辩的 ppt 篇4

1)开头就让人家理解你的思路 2)主次分明

3)幻灯片一张一分钟左右。博士答辩 30 分钟 30-50 张。40 分钟 40-70 张。

4)每张 PPT 要 6-7 行,不要太多。

5)PPT 总体效果:图片比表格好,表格比文字好;动的比静的好,无声比有声好。图片外周加阴影或外框效果比较好。2 内容

1)绪论部分介绍研究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等。2)论文正文部分重点介绍创新点。3)结论

4)致谢 【研究生】毕业答辩 PPT 制作和讲述要点(整理)引言: 在 QQ 群上和研三的点评答辩 ppt 制作结果,不知不觉“唠叨”了很 多。其中,让大家共享一下彼此的 ppt 文档,取人所长。不想,学生 杨涛有心整理了一个文档给我,一看,都是我唠叨下来的片段组合。他大概误会我的意思,以为是共享我这些话?不过,歪打正着,干脆,都在这个份儿上了,我也就继续修补一下,帖出来供学生们存档备查,这样低年级同学也可以学到几招,免得我重复性“唠叨”。:)整理时本来有建议答辩时间的,由于各地时间要求不一,为免误会,隐去时间。此文档可供本科、硕士、博士答辩参考,大同小异吧。

一、PPT 模板的选择

1.忌单调的白底黑字,应进行一些艺术设计,使人看着画 面舒服,但不必过于花哨。总之,专业制作,符合技术人士的喜好。2.去掉不相关信息,如一些下载模板上的 LOGO。把学校 或部门的 LOGO 放入。

3.不一定特别强调动画效果。适当有点技术含量(适当的 动画、演示工作的视频插件等),会体现个人水平和能力。

二、内容的组织和讲解

1.PPT 主要内容不需照着念,略一停留就可进入背景介绍。背景介绍尽量简练,2-3 页为宜,但信息量要足,目的是给出研究背 景(对应选题意义)、现状,总结当前工作的不足,从而引出自己的 工作。

2.全文工作思路,1-2 页。理清逻辑,让观众到此明白问 题轮廓和自己的工作全貌。

3.讲解自己的详细工作要突出思路和重点,不一定在语言 表达上涉及太多细节,比如,用过多公式讲解他人的工作步骤应避免,属于自己的工作要在视觉和语言 上进行标注和区别。实验结果的表 示要精炼,让人容易理解;对比试验要公平,有说服力,对比对象要 新,要有对比意义,从而体现自己的工作价值(这是研究方法 和论 文写作阶段都有的问题,但是答辩时常被质问)。讲解包含可能的额 外演示。4.最后一定要有总结,突出个人工作和结果;展望和工作 的不足之处不宜多,淡化处理。致谢可以写,但要简练,并且不要照 着读,一句话即可,如:“最后,感谢所有关心和帮助过我的每一个 人,感谢各位专家和评委老师”。

三、其他注意事项

1.PPT 内容信息应完整,包含回答问题所需素材,如出现 文献[2],应给出该参考文献和方法名称。

2.必要的细节应保留在 ppt 中,体现自己的工作量,但这 部分可以根据情况少讲或不讲。

3.不要进行扫盲式讲解,毕业论文中的第二章应根据需要 略过不讲,除非需要在他人的基础上改进,那么应给出自己的起点位 置。讲解自己工作的时候应注意区分别人的工作。

4.PPT 上切忌大段文字,一定要精简。文字少(让观众直 接抓住要点,细节并不重要,比如用于背景和现状介绍),口头上可以补充。文字多(留余地给提问和体现工作量),口头要精简。

5.PPT 最好都按序播放,不要点击跳来跳去,这种形式会 扰乱观众。并且回答问题时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6.7.ppt 在 25-30 页左右,重点讲解大约 20 页。要提前到答辩现场试机,由其使用宽屏显示器进行编辑 的 PPT 在台式显示器上显示可能会有问题。另外,建议搞两套配色,一个浅色系,适合投影效果很好 的地方;一个深色系(对比强烈),适合投影不佳的场所。如果 ppt 有插件,确保在答辩机器上可以工作。(可备份一个笔记本电脑。)

8.再次强调,在答辩和总结时,界定个人工作要准确,不 是自己提出的一定不要随便说“提出了”,到底是“改进”还是“采 用”,都必须严格界定。当然,这 些要和论文写作保持一致。答辩 ppt 中引用他人的图表一样要注明(本页 ppt 下方)。所有在论文和 ppt 中出现的工作、术语等内容要能解释和说明,以备问 题回答阶 段。

四、毕业答辩 PPT 制作宗旨

1.将心比心,站在专家的立场来准备。专家一看创新,二 看工作量,不要过于陷入细节,但也不要忽视后者,至少在工作和结 论上严格和论文一致。论文写了,答辩要体现。

2.经过多场答辩,如何让自己的答辩让人眼前一亮?答辩 评分重点在工作内容和成果,但讲述和回答情况会影响专家在有限时 间做出评价。

3.封装良好的 ppt 可以让专家在间断性注目中获得评价 所需信息(有时在低头浏览论文,不是所有专家都是评审人)。这和 写论文强调规范是一个道理。

4.第一原则是主要讲述自己的工作。如果违背,在他人和 背景知识上纠缠太多,答辩组组长可能予以制止,答辩人在慌乱之中 后面的步伐都会打乱,而且,专家 有不好的印象,即:这人大概没 有什么可讲的,才拼命讲他人的;或者是这人思路不清,连自己的工 作都说不清,不知道答辩该怎么讲。这样,后面的评价也不会好 到 哪里去。5.有人准备很多 ppt,一看时间短,拼命翻页,舌头飞快,这样适得其反,专家摄入的有效信息量未必多。注意节奏适中,比不 慌不忙稍微多一点紧凑感即可(毕竟这是个快节奏的时代,性子急的 人听着谁慢慢讲话也会反感,尤其是在重庆这个城市)。

五、关于毕业答辩的警示

1.答辩是能发现问题的环节。不要存有侥幸心理,有问题 事前一定要整改到位。只要没参加答辩,都有机会整改。答辩时发现 问题就晚了,被动了。

青岛博士后奖励资助申报 篇5

青岛博士后奖励资助申报

用户使用手册

用户使用手册 第1页/共26页 青岛博士后奖励资助申报用户使用手册

目录

第一章 引言......................................................................................................................................3 1.1 说明...............................................................................................................................................3 1.2 目标读者.......................................................................................................................................3 1.3 使用环境说明...............................................................................................................................3 第二章 系统登录说明......................................................................................................................4 2.1 门户访问说明...............................................................................................................................4 2.2 账号说明.......................................................................................................................................4 第三章 博士后资助(适应于设站单位)........................................................................................5 3.1 开通个人账号...............................................................................................................................5 3.2 博士后建站(基地)资助...........................................................................................................6 3.2.1 建站(基地)资助申请........................................................................................................6 3.2.2 建站(基地)资助申请查询................................................................................................8 3.3 应用研究项目资助.......................................................................................................................9 3.3.1 应用研究项目资助的单位审核............................................................................................9 3.3.2 应用研究项目资助查询......................................................................................................10 3.4 博士后生活及住房补贴.............................................................................................................10 3.4.1 博士后生活及住房补贴单位审核......................................................................................10 3.4.2 博士后生活及住房补贴查询..............................................................................................11 第四章 博士后站(基地)科研资助申请(适应于博士后站)....................................................12 4.1科研资助申请...............................................................................................................................12 4.2博士后站(基地)科研资助申请查询.......................................................................................13 第五章 博士后资助(补贴)申请(适用于个人).......................................................................15 5.1应用研究项目资助申请...............................................................................................................15 5.2博士后生活及住房补贴申请.......................................................................................................18 第六章 业务模块权限申请(适应于普通单位或者设站单位)....................................................20 6.1业务模块进入...............................................................................................................................20 6.2业务权限申请...............................................................................................................................20 第七章 博士后安家补贴(适应于普通单位)..............................................................................22 7.1 开通个人账号.............................................................................................................................22 7.2 博士后安家补贴单位审核.........................................................................................................22 7.3 博士后安家补贴查询.................................................................................................................23 第八章 博士后安家申请(适用于个人)......................................................................................25 8.1博士后安家补贴申请...................................................................................................................25 用户使用手册 第2页/共26页 青岛博士后奖励资助申报用户使用手册

第一章 引言

1.1 说明

本“用户手册”详细描述了青岛博士后奖励资助申报系统的实际界面展现及操作方法。《青岛博士后奖励资助申报系统用户使用手册》的编写目的:

1.为“博士后奖励资助申报系统”的使用者提供实用清晰的帮助。

2.给期望了解“博士后奖励资助申报系统”界面操作风格及具体业务功能的业务人员展现界面。

本手册包含博士后奖励资助申报功能的实际界面展现及操作方法。

1.2 目标读者

博士后奖励资助申报系统的使用者。

1.3 使用环境说明

用户使用手册 第3页/共26页 青岛博士后奖励资助申报用户使用手册

第二章 系统登录说明

系统登录方式:采用输入用户名、密码的方式登录。

2.1 门户访问说明

打开浏览器,输入青岛智慧人才对应的门户网址。

2.2 账号说明

 设站单位

设站单位账号由业务人员在内网统一开通。 博士后站

博士后站账号由业务人员在内网统一开通。 普通单位

如果未进行注册,请点击注册按钮进行账号注册。如果已注册账号,请点击登录按钮进行登录。 个人

账号由所在单位统一进行开通。

用户使用手册 第4页/共26页 青岛博士后奖励资助申报用户使用手册

第三章 博士后资助(适应于设站单位)

设站单位登录之后,点击“博士后资助”一级菜单,会出现如下功能菜单。

3.1 开通个人账号

设站单位开通的个人账号,是用来申报应用研究项目资助和博士后生活及住房补贴的。

1.进入开通个人账号界面。2.填写待开通账号人员的基本信息。

姓名:待开通账号人员的真实姓名。

证件类型:包括居民身份证和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证(选择一种)。证件号码:根据选择的证件类型填写对应的证件号码(该号码为登录账号)。手机号:待开通账号人员的手机号码。

用户使用手册 第5页/共26页 青岛博士后奖励资助申报用户使用手册

邮箱:待开通账号人员的电子邮箱。

申报业务:默认“博士后资助(补贴)申请”。3.点击开通按钮。

如果该人员在系统里已经存在账号,则需与原账号姓名相同才可以开通,开通后密码与原账号相同。

3.2 博士后建站(基地)资助

3.2.1 建站(基地)资助申请

在建站(基地)资助申请页面,点击新增按钮,新增申请。

用户使用手册 第6页/共26页 青岛博士后奖励资助申报用户使用手册

选择博士后站(基地)后,会加载出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地址信息。填写完整信息后,点击保存。注意:

1、申请资助金额默认30万元不可修改;

2、所有附件必须上传。

保存之后,回到申请列表页面,列表中会出现您新增的申请。

点击“修改”按钮可修改您填写的信息。点击“办理进度”可查看整个申请流程。点击“提交审批”可提交给职能部门审核。

提交审批后信息不可再修改。如果附件不全,则会出先提示,不可提交审批。

提交成功之后,操作栏出现“查看详情”和“下载申请表”按钮。您可再次查看申报信息,并下载申请表打印。

用户使用手册 第7页/共26页 青岛博士后奖励资助申报用户使用手册

办理进度显示该申报已经进入内网职能部门审核。

如果职能部门审核完毕,您可查看到审核结果。

如果申请结果为“返回补充材料”,则需要您修改申请信息后再次提交审批。

3.2.2 建站(基地)资助申请查询

用户使用手册 第8页/共26页 青岛博士后奖励资助申报用户使用手册

3.3 应用研究项目资助

3.3.1 应用研究项目资助的单位审核

在应用研究项目资助的单位审核页面,点击查询,可查出待审核信息。点击审核按钮,查看申请信息。

查看完信息后,点击“单位审核意见”进行审核。

审核通过后,信息进入内网,由职能部门进行审核。

用户使用手册 第9页/共26页 青岛博士后奖励资助申报用户使用手册

3.3.2 应用研究项目资助查询

内网审核通过之后,您可在应用研究项目资助查询模块点击查询,可以查出审核通过的信息,并可导出汇总表。

3.4 博士后生活及住房补贴

3.4.1 博士后生活及住房补贴单位审核

在博士后生活及住房补贴单位审核页面,点击查询,可查出待审核信息。点击“审核”按钮,查看申请信息。

用户使用手册 第10页/共26页 青岛博士后奖励资助申报用户使用手册

查看完信息后,选择审核结果,填写审核意见,然后保存。审核通过后,信息进入内网,由职能部门进行审核。

3.4.2 博士后生活及住房补贴查询

您可在博士后生活及住房补贴查询模块点击查询,可以查出审核通过的信息,并可导出申请表和汇总表。

用户使用手册 第11页/共26页 青岛博士后奖励资助申报用户使用手册

第四章 博士后站(基地)科研资助申请(适应于博士后站)

4.1 科研资助申请

在科研资助申请页面,点击新增按钮,新增申请。

该页面会加载出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地址信息。填写完整信息后,点击保存。注意:所有附件必须上传。

保存之后,回到申请列表页面,列表中会出现您新增的申请。

用户使用手册 第12页/共26页 青岛博士后奖励资助申报用户使用手册

点击“修改”按钮可修改您填写的信息。点击“办理进度”可查看整个申请流程。点击“提交审批”可提交给职能部门审核。

提交审批后信息不可再修改。如果附件不全,则会出先提示,不可提交审批。

提交成功之后,操作栏出现“查看详情”和“下载申请表”按钮。您可再次查看申报信息,并下载申请表打印。

办理进度显示该申报已经进入内网职能部门审核。

如果职能部门审核完毕,您可查在此处看到审核结果。如果申请结果为“返回补充材料”,则需要您修改申请信息后再次提交审批。

4.2 博士后站(基地)科研资助申请查询

在博士后站(基地)科研资助申请查询模块点击查询,可以查出审核通过的信息,并可导出汇总表。

用户使用手册 第13页/共26页 青岛博士后奖励资助申报用户使用手册

用户使用手册 第14页/共26页 青岛博士后奖励资助申报用户使用手册

第五章 博士后资助(补贴)申请(适用于个人)

5.1 应用研究项目资助申请

个人账号登陆之后,根据3.1所示步骤,进入博士后资助(补贴)申请模块。点击应用研究项目申请,进入申请页面。

在应用研究项目页面,点击新增按钮,新增申请。

基本信息会加载出您的一些基本信息,您可进行修改保存。填写完基本信息后,点击“相关附件”,上传所有的附件信息。

在附件类型下拉框中选择类型,然后点击浏览选择附件,再点击上传。上传完所有附件之后,再填写“个人简历”信息。

用户使用手册 第15页/共26页 青岛博士后奖励资助申报用户使用手册

分别填写学习经历和工作经历,点击新增按钮新增,也可对已经填写的信息进行修改或者删除。注意:学习经历和工作经历必填。

填写完成后,点击“近三年一来获得的研究成果”,填写信息,这些信息不是必填项,如果没有,可以不填。

最后,填写“申请项目基本信息”,注意,该页面上所有项都是必填项。

填写完成后,回到申请列表页面,列表中会出现您新增的申请。

点击“修改”按钮可修改您填写的信息。点击“办理进度”可查看整个申请流程。点击“提交审批”可提交给单位审核。

提交审批后信息不可再修改。如果附件不全或者没有填写学习经历或者工作经历,则会出先提示,不可提交审批。

用户使用手册 第16页/共26页 青岛博士后奖励资助申报用户使用手册

如果这些项目填写完整,则会提示一些未填写的项目。

确定提交之后,操作栏出现“查看详情”和“下载申请表”按钮。您可再次查看申报信息,并下载申请书。

办理进度显示该申报已经进入单位审核。

每一步审核完毕,您都可以在此处查看到审核结果。如果申请结果为“返回补充材料”,则需要您修改申请信息后再次提交审批。

用户使用手册 第17页/共26页 青岛博士后奖励资助申报用户使用手册

5.2 博士后生活及住房补贴申请

在博士后站生活及住房补贴申请模块点击新增。

系统会自动加载出一部分信息。填写完整信息后,点击保存。注意:

1、资助额度为申请补贴月数乘以0.5,不可修改;

2、所有附件必须上传。

保存之后,回到申请列表页面,列表中会出现您新增的申请。

点击“修改”按钮可修改您填写的信息。点击“办理进度”可查看整个申请流程。点击“提交审批”可提交给单位审核。

提交审批后信息不可再修改。如果附件不全,则会出先提示,不可提交审批。提交成功之后,操作栏出现“查看详情”按钮。您可再次查看申报信息。

用户使用手册 第18页/共26页 青岛博士后奖励资助申报用户使用手册

办理进度显示该申报已经进入单位审核。

如果单位审核完毕,您可查看到审核结果。

如果申请结果为“返回补充材料”,则需要您修改申请信息后再次提交审批。

用户使用手册 第19页/共26页 青岛博士后奖励资助申报用户使用手册

第六章 业务模块权限申请(适应于普通单位或者设站单位)

6.1 业务模块进入

普通单位或者设站单位如果需要博士后安家补贴的审核权限,就需要进行业务申请。

登录成功后,在门户网站选择网上办事---->更多服务----->博士后站(基地)管理。

6.2 业务权限申请

点击博士后站(基地)管理模块,界面跳转到业务经办系统界面。如果未开通该模块权限,则不显示该模块的菜单,只显示业务申请菜单。如下图所示:

点击单位业务申请菜单,进入业务申请界面。

用户使用手册 第20页/共26页 青岛博士后奖励资助申报用户使用手册

业务名称选择博士后安家补贴,完善联系人和联系电话信息,点击申请按钮。界面弹出申请成功提示框,已申请业务列表显示博士后安家补贴业务申请,审核状态为“未审核”,需要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进行审批。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对申请业务审批通过后,业务审核状态变为“审核通过”。

界面会新增“博士后安家补贴”菜单。

用户使用手册 第21页/共26页 青岛博士后奖励资助申报用户使用手册

第七章 博士后安家补贴(适应于普通单位)

博士后工作单位登录之后,点击“博士后安家补贴”一级菜单,会出现如下功能菜单。

7.1 开通个人账号

开通个人账号功能与4.1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7.2 博士后安家补贴单位审核

在博士后安家补贴单位审核页面,点击查询,可查出待审核信息。点击审核按钮,查看申请信息。

用户使用手册 第22页/共26页 青岛博士后奖励资助申报用户使用手册

查看完信息后,选择审核结果,填写审核意见,然后保存。审核通过后,信息进入内网,由职能部门进行审核。

7.3 博士后安家补贴查询

内网审核通过之后,您可在博士后安家补贴查询模块点击查询,可以查出审核通过的信息,并可导出汇总表。

用户使用手册 第23页/共26页 青岛博士后奖励资助申报用户使用手册

用户使用手册 第24页/共26页 青岛博士后奖励资助申报用户使用手册

第八章 博士后安家申请(适用于个人)

8.1 博士后安家补贴申请

个人账号登陆之后,根据3.1所示步骤,进入博士后安家补贴申请模块。点击博士后安家补贴申请,进入申请页面。

在该页面,点击新增按钮,新增申请。

基本信息会加载出您的一些基本信息,您可进行修改保存。填写完基本信息后,上传所有的附件信息。

填写完成后,回到申请列表页面,列表中会出现您新增的申请。

用户使用手册 第25页/共26页 青岛博士后奖励资助申报用户使用手册

点击“修改”按钮可修改您填写的信息。点击“办理进度”可查看整个申请流程。点击“提交审批”可提交给单位审核。

提交审批后信息不可再修改。如果附件不全或者,则会出先提示,不可提交审批。确定提交之后,操作栏出现“查看详情”按钮。您可再次查看申报信息。

办理进度显示该申报已经进入单位审核。

每一步审核完毕,您都可以在此处查看到审核结果。如果申请结果为“返回补充材料”,则需要您修改申请信息后再次提交审批。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会陈述词 篇6

大家好!

非常感谢诸位能在百忙之中来参加我的答辩会,特别感谢答辩委员会主席吉林大学的王家福教授,感谢答辩委员会成员老师吉林大学的张广翔教授、东北师大的梁茂信教授、董小川教授、李晔教授,还有我的指导教师于群教授。今天是周日,感谢各位老师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为我组织这次答辩,同时也再次感谢在座的同学们,对占用大家宝贵的周末休息时间我感到深深的歉意。

论文综述:

下面我将对我的学位论文做一个简要的介绍,我的论文题目是《美国对中国“文化大革命”的研究(1966-1969)》,我想从以下四个方面对这篇论文的写作进行介绍:首先是选题的过程及选题内容的确定;其次是论文的基本构思、框架、主要观点和本选题的意义;再次是论文使用资料方面的情况;最后谈谈本论文的不足之处。

首先,选题的过程及选题内容的确定。从我接触我现在的学位论文选题的相关材料到最终确定选题的具体内容和时间划限,我将我的选题过程大体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我入学之初到6月我完成开题报告。实事求是地说,我的学位论文选题的确定,着实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为什么这么说?又为什么会这样?这里我想先谈一点有关我个人的学术背景。我是19考入东北师大历史系世界史专业师从于群教授开始攻读历史学博士学位的。而此前的本科阶段和硕士研究生阶段我学习的专业一直都是英语语言文学。获得硕士学位后我所从事的工作也一直都是与英语语言的教学有关。现在仍是如此,我是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英语专业的一名教师。毋庸讳言,我在历史学方面的专业知识是很粗浅的。仅凭着对史学的浓厚兴趣、考博前在历史系旁听过一、两年本科生课程的简单学历,和主要是由于入学考试英语成绩名列前茅就获得入学资格的幸运——我深知这些都远远不能帮助我完成博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业。于是,入学之初,我就向于老师请教,请他给我布置选题,当时,于老师给了我FRUS(《美国对外关系文件》)中1964-1968年中国卷的电子版,并从这卷的347个文件中挑出了20个有关中国“文革”的文件让我重点阅读。同时,于老师也指示我可以从我父母那里了解一些有关“文革”的情况,阅读一些有关“文革”的中文书籍。但,当时做这些工作还只是想就美国对“文革”的认识、分析乃至对华政策写一篇小论文。顺便说一句,在这一阶段(即入学的头两年)我实际上完成了这篇小论文的初稿,但由于那时我的思维习惯还没有完全转变到严谨的史学的逻辑思维上来,在写作方法上也全然是个外行,所以这篇初稿一直处于修改状态,当时并未投出发表。事实上,入学的头两年里我曾对毕业论文的选题有过些考虑,于老师也就我从事专业的实际情况出发为我做过一些设计,这期间于老师曾建议我利用20的《纽约时报》作为第一手资料分析美国的对华认识,崔丕老师曾建议我做美国对古巴的政策(这一选题后来我师姐王伟做了。),于老师还曾建议我做美国对英国的政策(这个选题已经毕业的张颖师妹做了。),这些选题或由于资料或由于我个人兴趣的原因对我而言都无果而终。年春,我在梁茂信老师的大力推荐和支持下申请到去美国耶鲁大学进行一个月的独立研究的机会。有了这次宝贵的收集资料的机会,我和于老师商量决定把我一直在做的小论文做大,即把美国对中国“文革”的研究作为我的毕业论文的选题。2019年6月,做开题报告时我把论文的题目定为“美国人的文革观和文革时期的美国对华政策(1966-1972)”。当时,开题报告做完,在座的老师们给我提的意见是,美国人的文革观和文革时期的美国对华政策实际上是两个题目。我觉得老师们说得很在理,但在这两个各有倾向和偏重的选题的取舍上我始终拿不定主意。2019年6月到2019年春是我选题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应该说这一年里我一直在前面提到的两个选题的取舍问题上徘徊,收集、阅读和整理的资料也是两者兼顾。19年初于老师去美国做高访,回来后又帮我带了一批在国内难以查到资料,并最终帮助我做了决定,论文主要做美国对中国“文革”的研究。2019年春到2019年春是我论文选题过程的第三个阶段,严格讲,此时我的选题大方向已经定下了,就是美国对中国“文革”的研究,我尝试把美国对中国“文革”的研究做一个系统的考察。众所周知,“文化大革命”,按照中国人的算法是从1966到1976,即所说的“十年浩劫”,美国对“文革”十年的中国的研究从涉及的领域上讲,可以说是系统且全面。关于这一点,从美国已经出版的几本有关文献目录中也可窥其一斑。我尝试把从1965年“文革”爆发前,美国人的对中国会出现某种重大的变化的预测到“文革”结束将近30年后,此间近40年的时间里美国人对“文革”时期中国的方方面面的问题的评说做一梳理乃至分析、评价。最终我发现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工作,至少对我而言不是两、三年的时间能够完成的工作,因为在攻读博士学位的过程中,我始终还有每周8到12学时的英语专业的教学工作。本身的知识、能力已经有限,时间又比较有限且零散。2019年春季,也就是去年的春季,我攻读博士学位已有五年之久,我曾心急如焚,也曾拼全力争取参加去年的答辩,可终于还是力不从心,论文的初稿仍是一盘散沙。其实,几年来,我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了不少的资料,看了不少,也译了不少。可庞杂的资料组成文章似乎彼此间总缺少合理的逻辑。之后,我差不多用了半年多的时间,静下心来重新思索我的论文该怎样写才能叙述清楚、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去年秋、冬的那一学期,我服从单位领导的安排,讲授两门对我来说全新的英语专业必修课程,备课又一次占去了我大部分的时间,零零散散的时间里我对已经阅读过的论文资料进行了又一次的整理。2019年的下半年至202019年初是我论文写作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一阶段里我已经充分地认识到,对于美国对中国“文革”研究这个选题,我已无法在现阶段做得像最初设想的那么系统、全面,我只能是尽力而为,把能交待的问题尽量按照合理的逻辑交待清楚。在时间划线上也是如此,做不完美国人对“文革”2019年的研究,能做3年的就做3年的。于是,这篇论文产生后的题目最终确定为“美国对中国‘文化大革命’的研究(1966-1969)”。当然,我对题目时间的标注并非随意,通过这一标注我期望反映论文内容的两个方面,一则,是美国对“文革”的头3年的研究,事实上,有的西方学者认为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就是从1966到1969,历经3年,对这一点我们虽不赞同,但应该注意到的是这至少反映了西方学者看待“文革”的一种观点;另外,1966-1969也可视为十年“文革”的第一阶段。二则,通过时间标注我想大体反映的是论文中所论及的主要是1966-1969年间,美国对中国“文革”的早期研究。但在这一点上,我在文中的论述所及并不绝对,因为,有些问题上,比如对“文革”起源的研究上,我也采用了一些七、八十年代乃至九十年代,甚至是21世纪以来的有代表性的美国人的研究资料进行评述。以上是我对我的论文的选题写作过程的一个描述,同时也是对我这6年学习生活的一个总结,我想借此向教导过我的老师们有个交待,也希望在座的同学们能从我的经验教训中获得一些启发和借鉴。至此,我想再次感谢我的导师于群教授,在这6年里,于老师对我悉心指导,教我如何收集资料、撰写论文,并亲自帮我收集了很多难得的资料,在论文的修改过程中于老师也付出了相当多的劳动。对于老师所做的这一切,我表示深深地感谢。

其次,(接下来我谈谈)论文的基本构思、框架、主要观点和本选题的意义。把“文革”作为一个政治事件,研究美国人是如何研究这一发生在中国的重大政治事件。我遵循每个事件都有其发生、发展和结局的基本逻辑,根据所收集的材料试图对美国人在“文革”初期,对“文革”起源如何进行研究,对“文革”进程中的主要事件、人物怎样观察、评估,在“文革”尚未结束之时对“文革”的后果、影响做了何种预测乃至所有这些认识对美国的对华政策产生过怎样的影响进行叙述和一定的分析。在这一基本构思的指导下,我的论文总共分五个大的部分。

第一部分是引言。

引言中我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对美国的中国“文革”研究作了综述性的介绍。通过研究我发现,美国对中国“文革”的研究是各种复杂观点的综合体,包括美国政府、思想库以及大学里的专家、学者们的研究。引言里我还对论文选题的意义、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作了说明和解释。

第二部分也就是论文的第一章中我对美国如何分析“文革”起源做了比较深入的探讨。美国的负责中国事务的官员对“文革”起源的解释主要有三个层面:权力斗争;意识形态清洗;政策之争。美国官员认为,这三个层面交互作用综合了“文革”的三个特征或性质,也成为“文革”之所以爆发的缘起。有关美国学术界的解释,我总结了6种学说,分别是:1、中共内部威胁说;2、中共外部威胁说;3、毛泽东的继承人之争说;4、“王朝末日”说;5、毛泽东的个人因素说;6、社会主义发展之必然说。通过研究我发现,美国学者的这些学说并非孤立地存在,在解释“文革”时,美国学者往往会追溯“文革”前十年的历史,试图找出“文革”爆发的深层原因,而无论哪种解释在强调某一方面的原因的同时,也一般并不否认其它方面因素的影响。

第三部分即第二章中,我对“文革”初期,美国所观察到的有关中国局势发展的主要事件和问题如何进行评估做了论述。这包括美国对红卫兵运动的评析,有关红卫兵运动发生的两种解释是:自上而下的毛泽东发起的群众运动;自下而上自发的群众运动;对“文革”中主要派别的分析,美国官员认为,中共领导人主要分为:“毛派”、“反毛派”和以周恩来为代表的“温和派”;对“文革”发展趋势的评估,美国人认为,军队在“文革”的混乱中起着稳定局势的作用。

第四部分即第三章中,我主要评析了美国官员关于“文革”结局的种种预测,指出他们判断中的错误。美国官员曾经预测了“文革”的三种结局,但无一言中。在此章中,我还在回顾“文革”前的美国对华政策的基础上,论述了“文革”初期美国对华政策的再思考。

第五部分是结论,结论这部分我大约写了有12019多字,应该说是篇幅比较长。在这部分,一方面,我通过我这几年来对美国人如何研究中国的“文化大革命”的研究谈了些分析和看法,另一方面,对前面的章节也算做了一个总结。我总结了美国对中国“文化大革命”研究的10个特征。第一,中国自身的发展唤起并一直吸引美国对中国问题,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研究的热切关注。第二,在复杂的国际环境影响下,美国对中国“文化大革命”的研究使研究本身具有国际性特征。第三,美国国内环境的影响在中国“文化大革命”的研究上的反映体现在爆发于大洋彼岸的中国“文化大革命”与美国现实的联想。第四,中美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的巨大差异使美国的中国“文化大革命”研究具有不可避免的片面性、狭隘性。第五,信息、情报、资料来源等方面的特征:美国此时已经拥有相当完整的中国研究情报体系,对中国的认识和政策制定是基于比较丰富的资料收集和比较严谨的资料整理。第六,早期的“文革”研究更多是表象的研究,视角单一,程度上既不广泛也不深入。第七,“文革”起源的研究始终是研究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研究的重点、难点。综合起来,各种研究的共性是追溯“文革”前的历史,最远追溯至“文革”爆发前十年的历史。第八,注重个案研究。早期的美国中国“文化大革命”研究就很注意从个别人物和区域的发展情况来探究“文化大革命”所暴露的方方面面的问题。第九,有关“文革”的评价最初是“贬”多“褒”少。随着事态的发展,同时也受到中国的说法和研究的影响,“贬”几乎完全取代“褒”。 第十,美国的中国“文化大革命”研究的悖论:众多研究者投入研究,却终难得出真实的历史结论,使“文革学”成为美国学者拿不到“学位”的热门学科。

有关本选题的意义:我个人认为,这篇学位论文的选题有着比较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国内史学界研究“文化大革命”的机构和学者比较有限,或者,这么说比较确切,就是国内有关“文化大革命”的研究成果的出版、发表比较有限。我通过我的两篇资格论文的发表了解到,根据我国的有关规定,有关“文革”的出版物要经过一定的审查才有可能获准铅印。但我们也都知道这并非是由于对这段当代中国史上这么特殊的一段历史时期的研究并不重要,事实可能恰恰相反。中国研究“文化大革命”的最早的一个可能迄今为止仍是唯一的一个博士生导师金春明教授在他和席宣合著的《文化大革命简史》中就曾反复强调,“永远不能忘记文化大革命”——这是从那场大灾难走过来的人们的共同呼声 。的确,“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沉重的一页,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历史上沉重的一页,但我们不能因其沉重就任其尘封而不去翻动它。所以,我认为,我的这篇学位论文给中国的“文革”研究提供了一个新颖、独特的视角,通过美国的中国“文革”研究,或许我们可以获得一些启发,发现一些我们自己在研究中忽视的或尚未涉足的问题。由于东西方文明的差异,中美两国国情的差异,两国意识形态、政治体制的差异乃至很多研究方法上、使用资料方面的差异,不难看出,美国对中国“文革”的研究和中国对“文化大革命”的研究存在巨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性的体现上有很多我们自己研究的借鉴之处。再者,通过研究美国人如何研究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一些美国对中国认识的文化因素。这些认识的正确与偏颇直接、间接地会影响到美国的对华政策决策,至少有些因素曾经影响过同时期的美国对华政策决策,对此我们有必要做一历史的考察与分析。总之,正如我在论文结尾处所讲的,本文作为第一部较为系统地评析美国的中国“文化大革命”研究的成果,希望能起到一个“敲门砖”的作用,抛砖引玉,这一领域的研究还有待更多的学者做更深入更广阔更进一步的探索。我想我的这块“砖”的长处在于其立意的“新”与攻克了写作的“难”。说这篇论文的立意“新”,是因为国内的相关成果只有屈指可数的五、六部,其中大多只是在谈其它问题时对美国的“文革”研究的某个侧面或角度有所提及。徐友渔的“西方学者对中国文革的研究”是在我的这篇论文之前唯一的一篇介绍以美国学者为主西方学者对中国“文革”的研究的综述性文章,文章的长度不过八、九千字。有关中国学术界对美国的中国“文革”研究概述在我的论文的引言中有更详细的介绍。说道写作“难”,难在资料的庞杂,第一手资料几乎全部是英文的,而且研究的性质决定资料本身理论性很强很深。虽说我是英语专业出身,可面对这么多理论性深刻的文献资料,我经常是大伤脑筋。这里我想说句题外话,这篇论文的选题可以说几乎是公认的“难”了,但我想坦率地说,其实我也不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而更多的是那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使我选中这个题目。现在虽然是做出个成果,但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这个待会我将谈及。

再次,论文资料来源方面的情况。这篇论文采用资料的形式包括政府档案、文件,学者的著述,具有代表性和有一定影响的期刊、报章,同时搜集利用国内的相关资料以增强背景知识和分辨、分析能力。

第一类是根据美国自由信息法已解密的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央情报局、国务院、白宫等有关“文革”时期的对华政策文件;国家档案馆,总统图书馆中的相关档案文件;以缩微胶片的形式存放的文献档案和口述史等。有关政府文件还可从《美国对外关系文件》(FRUS)、美国国家安全档案馆和ProQuest 公司合作制作的数据库——“解密的数字化美国国家档案”(Digital 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简称DNSA)、美国盖尔集团(Gale Group)开发的网络数据库——“解密文件参考系统”(Declassified Documents Reference System,简称DDRS)以及国家档案馆、国会研究机构、总统图书馆和中央情报局的网站获得。

第二类是美国思想库,比如兰德公司,对中国“文革”所做的研究报告。

第三类是有关“文革”时期的美国对华印象以及论述这一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专著。其中包括与“文革”同时期出版的学术专著,以及“文革”后至今的研究成果。

第四类是媒体报道,包括报纸、杂志、学术期刊等“文革”研究资料。

资料的收集也是一个相对比较漫长的过程,因为有些资料,甚至可以说大部分资料在国内是很难见得到的。这些资料有些是我在美国期间阅读整理的读书笔记,有些是我在美国查找到复印回来的,也有些是于老师帮助查找复印的,还有些我向美国的学者咨询,请在美国的朋友帮助查找的。国内我主要走访了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资料室,吉林大学图书馆,东北师大图书馆等,还有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搜寻、查找资料。有关资料方面的情况,正文之后的参考文献应该是对我的涉猎的比较全面的反应。这里我还想就附录说几句,本文一共有4个附录,附录4是,中国官方评价“文化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我就不用过多介绍了。前面3个附录算是我这个学外语出身的人发挥一点专业特色,我想还是比较有实用价值的。就附录3特别说两句,附录3美国“文革”研究的博硕论文目录,这里我列出66个论文题目及其对应的中文译文,这66个论文是我从几百个论文中筛选出来的,并根据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教育、传媒等几个学科领域做了分类整理,这些论文最早的产生于1968年,最晚的有2019年的。这些论文我虽大多未曾在文中引用,但我想通过对论文题目的分类、整理,并列举出来,从中可以比较系统地反映出美国学术界对“文革”时期的中国所做的研究概况。

最后,我谈谈这篇论文的不足之处。首先一个不足之处,也是一个遗憾,就是这篇文章只是对美国对中国“文化大革命”的早期研究做了比较系统的评述。而在引言中,我介绍过,美国的“文革学”可谓是一个跨学科的独立学科,历经近40年的发展比较成熟、系统,其成熟期是在20世纪90年代。作为对早期研究的评介,我对未能展示美国“文革学”的全貌表示遗憾。再就是,毕竟是2019年“文革”,而我目前能力所及只是美国对“文革”头3年的研究,这不得不承认也是个遗憾。其次,由于我个人未曾亲身经历“文革”,这方面的知识有限,对“文革”的感性和理性认识都相对缺乏,所以在理论分析、评价美国对中国“文革”研究上显得力不从心。最后,语言文字上仍还有不够通顺之处。因为使用的原始资料几乎全部是英文翻译过来的,所以,尽管行文中我非常注意不要因为英语的表达习惯而影响到中文表述,多次修改后还是有些地方语句不够通顺,意思表达比较模糊。

还要补充一点有关注释方面的问题,解密文件再次引用时,我在注释中只列出了文件号,前些天我的一个朋友阅读我的论文时发现了这个问题,她建议我,文件再次引用时最好列出文件的主题,而不用文件号,这样才既规范也方便读者理解。我很赞同这位朋友的意见,以后再修改论文时一定注意这个问题。

上一篇:优秀的家具销售人员下一篇:雅思写作会压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