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期付款(精选4篇)
延期付款 篇1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的规定, 取得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 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 固定资产成本以取得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然而该规定并没有考虑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问题。根据现行增值税法, 自2009年1月1日起, 一般纳税人取得除房屋、建筑物、小轿车、摩托车、游艇以外的固定资产, 用于增值税应税项目的, 进项税额可以抵扣。延期付款方式下取得固定资产时即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会计处理, 已有专家探讨。实务中存在固定资产销售方出于推迟纳税等目的, 而在每次收款时或最后一次结清款项时才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情形, 相应地, 购买方取得发票的时间就会延迟, 对此会计处理尚无人论述。本文对每次延期付款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最后一次付款时取得全额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会计处理进行探讨。
一、每次延期付款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在这种情况下, 由于每次付款时均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因此计算固定资产入账价值时, 应先将未来的每次付款额进行价税分离, 计算每次支付的不含税价, 再计算其现值之和, 以此作为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按现行增值税法, 一般纳税人购置工业品, 取得合规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进项税额才能抵扣。因此在延期付款取得固定资产并延期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情况下, 应增设“待抵扣进项税额”一级科目 (过渡性科目, 期末余额列示在资产负债表“其他流动资产”项目) , 核算未来支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的现值或现值和及其转销情况。
在取得固定资产时, 根据未来支付的不含税价现值之和, 借记“固定资产”科目;按未来支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的现值和, 借记“待抵扣进项税额”科目;按应支付的金额, 贷记“长期应付款”科目;按其差额, 借记“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后续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时, 其摊销额按“长期应付款”与“未确认融资费用”余额之差, 与折现率之积确定。付款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时, 转销相应的待抵扣进项税额, 即按发票上标明的增值税, 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科目, 按“待抵扣进项税额”科目余额与折现率之积, 贷记“财务费用”科目, 按其差额, 贷记“待抵扣进项税额”科目。
例1: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增值税税率为17%。2009年1月1日, 从乙公司购入不需安装的A机器作为固定资产使用, 该机器已运达验收。购货合同约定:含税售价1 170万元。价税款分三期支付:2009年12月31日支付585万元, 2010年12月31日支付351万元, 2011年12月31日支付234万元。假设每次付款时, 取得相应金额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折现率为6%。
有关账务处理如下 (单位:万元) :
(1) 2009年1月1日取得固定资产。对每次付款额进行价税分离, 按未来支付 (不含税) 价款现值求和:585÷ (1+17%) ÷ (1+6%) +351÷ (1+17%) ÷ (1+6%) 2+234÷ (1+17%) ÷ (1+6%) 3=906.62 (万元) ;按未来支付增值税的现值求和:85÷ (1+6%) +51÷ (1+6%) 2+34÷ (1+6%) 3=154.13 (万元) 。会计分录为:
登记“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 借方余额为109.25;登记“待抵扣进项税额”科目, 借方余额为154.13;登记“长期应付款”科目, 贷方余额为1 170。
(2) 2009年12月31日, 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63.65万元[ (1 170-109.25) ×6%]。会计分录为:
登记“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 借方余额为45.6;登记“待抵扣进项税额”科目, 借方余额为78.38;登记“长期应付款”科目, 贷方余额为585。
(3) 2010年12月31日, 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32.36万元[ (585-45.6) ×6%]。会计分录为:
登记“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 借方余额为13.24;登记“待抵扣进项税额”科目, 借方余额为32.08;登记“长期应付款”科目, 贷方余额为234。
(4) 2011年12月31日, 最后一期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会计分录为:
二、最后一次付款时取得全额增值税专用发票
在最后一次付款时取得全额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情况下, 取得固定资产时应先计算出未来支付增值税的现值, 借记“待抵扣进项税额”科目;再按未来各期付款的现值之和, 与未来支付增值税的现值的差额, 借记“固定资产”科目;按应支付的金额, 贷记“长期应付款”科目;按其差额, 借记“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后续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时, 其摊销额按“长期应付款”科目贷方余额与“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借方余额差额, 与折现率之积确定, 贷记“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按“待抵扣进项税额”科目余额与折现率之积, 借记“待抵扣进项税额”科目;按其差额, 借记“财务费用”科目。
例2:接例1, 假设2011年12月31日最后一次付款时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标明:价款1 000万元, 增值税170万元。其他条件不变。
有关账务处理如下 (单位:万元) :
(1) 2009年1月1日取得固定资产。未来支付增值税的现值:170÷ (1+6%) 3=142.74 (万元) ;按未来支付价款现值求和:585÷ (1+6%) +351÷ (1+6%) 2+234÷ (1+6%) 3=1 060.75 (万元) ;固定资产入账价值:1 060.75-142.74=918.01 (万元) 。会计分录为:
登记“待抵扣进项税额”科目, 借方余额为142.74;登记“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 借方余额为109.25;登记“长期应付款”科目, 贷方余额为1 170。
(2) 2009年12月31日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会计分录为:
登记“待抵扣进项税额”科目, 借方余额为151.3;登记“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 借方余额为45.6;登记“长期应付款”科目, 贷方余额为585。
(3) 2010年12月31日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会计分录:
支付长期应付款351万元。会计分录为:
登记“待抵扣进项税额”科目, 借方余额为160.38;登记“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 借方余额为13.24;登记“长期应付款”科目, 贷方余额为234。
(4) 2011年12月31日, 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会计分录为:
支付长期应付款234万元。会计分录为:
三、小结
本文设计的会计处理方法有以下优点:一是增设“待抵扣进项税额”一级科目能准确反映企业资产、负债以及各期损益。二是“待抵扣进项税额”的余额列示在资产负债表“其他流动资产”项目, 而不作为“应交税费”项目的抵减, 体现谨慎性原则, 且使纳税申报表与资产负债表“应交税费”项目金额一致。三是“长期应付款”科目核算内容包括增值税进项税额, 与“应付账款”科目核算内容相对应, 且与购销合同金额一致, 利于对账。
延期付款 篇2
在新增值税条例下,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延期付款取得固定资产, 由于存在进项税额可抵扣问题, 固定资产入账价值应按未来付款现值之和减增值税进项税额确定。
[例1]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20×6年1月1日, 从乙公司购入A机器作为固定资产使用, 该机器已收到, 不需安装。购货合同约定, A机器的总价款为1000万元, 增值税170万元, 分3年支付, 20×6年12月31日, 支付500万元, 20×7年12月31日, 支付370万元, 20×8年12月31日, 支付300万元。折现率为6%。有关账务处理如下 (单位:万元) :
(1) 20×6年1月1日, 固定资产入账价值=500÷ (1+6%) +370÷ (1+6%) 2+300÷ (1+6%) 3-170=882.88 (万元)
(2) 20×6年12月31日, 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 (1170-117.12) ×6%=63.17 (万元)
(3) 20×7年12月31日, 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 (1170-500) - (117.12-63.17) ]×6%=36.96 (万元)
(4) 20×8年12月31日, 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117.12-63.17-36.96=16.99 (万元) 。最后一期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采用倒挤法, 以保证“未确认融资费用”账户余额为0。
二、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
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涉及工程物资的核算。考虑到存在工程物资的采购付款和验收入库的时间差, 为贯彻及时性原则, 企业可设置“在途工程物资”和“在库工程物资”账户。分别核算在途工程物资和在库工程物资的不含税成本, 以简化核算。
[例2]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自行建造一条生产线, 发生下列经济业务 (单位:万元) :
(1) 购入为建造生产线准备的工程物资, 价款500万元, 增值税85万元, 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
(2) 工程物资验收入库
(3) 领用原材料一批, 实际成本 (不含税) 2万元, 并发生人工费用4万元
(4) 领用工程物资 (不含税) 450万元
(5) 工程完工, 验收交付使用
(6) 剩余工程物资转入原材料
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非建筑、房产类企业预付工程款时通过“预付账款”核算, 虚增了流动资产。笔者认为预付工程款应通过“在建工程”核算, 同时为了反映预付款性质, 便于日后正确结算工程价款和准确计算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 可在“在建工程”一级科目下增设“预付工程款”二级科目。
[例3]甲公司将建造仓库的工程出包给乙公司, 双方合同约定工程总造价为200万元, 乙公司进场后, 甲公司预付工程价款的50%, 工程竣工验收后支付另外的50%。甲公司在工程建设期间为该工程发生费用2万元。甲公司账务处理如下 (单位:万元) :
(1) 预付50%工程价款
(2) 甲公司在工程建设期间自身为该工程发生的费用
(3) 工程竣工验收支付另外50%的工程价款, 分录同 (1)
(4) 工程完工交付使用
参考文献
延期付款协议书 篇3
甲方:
乙方:
1、甲乙双方于年月日签订的合同,双方在合同中约定,乙方向甲方提供()
货物,该批货物总价为元人民币(RMB元)。该合同编号为:该合同以下简称“合同”;
2、合同规定付款条件及方式为:(单位:人民币元/万元)
3、乙方已完全、适当地履行合同义务,甲方对此并无任何异议;
4、甲方由于()原因,请求延期支付上述所规定的款项,乙方同意在本协议约定的条件下,接受甲方此请求。就此情况,经双方经协商一致,签订协议如下:
1、根据公司实际确定具体的支付时间
1、乙方同意甲方延期支付合同价款的请求;
2、乙方不再按照合同约定的方式要求甲方负担违约责任;
3、本协议一式()份,双方各执几份。
4、与本协议理解、执行有关的一切纠纷,由泰州市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
本协议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
(签字盖章)年 月 日
乙方:
延期付款 篇4
新会计准则对延期付款购入固定资产会计处理方法之所以做出如此规定,其主要原因如下:
(一)考虑了延期付款业务的特殊性。
延期付款购入固定资产从形式上讲就是分期付款,从实质上分析则具有融资的性质,延期支付的那部分货款,实际上是一种赊销,等于是卖方给买方提供的商业信贷,因此,买方应承担延期付款的利息。在延期付款的条件下,除双方另有约定,货物所有权一般在交货时转移。由此可见,延期付款业务实质上是由两项业务组成的:一项是资产的购入业务,另一项是举债业务。对于资产购入业务来说,按会计准则规定,应当采用合适的价值进行初始计量予以入账,因延期付款的时间较长,必须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采用现值计量的目的是将合同购买价作为终值折算为现值,以现值作为公允价值;从举债业务来看,该项资产的购入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购买价款中实际上包含了本金和利息两部分,如果直接按合同购买价入账,也就将全部利息费用作为了资产价值的组成部分,没有体现实际成本计价原则。
(二)体现了会计准则的谨慎性原则。
按《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由于延期付款购入资产所支付的价款实际上包含了利息费用,而且是未来的费用,如果将其直接作为资产的价值入账,明显虚增了资产的价值,不符合谨慎性原则,使得企业对外报告的资产存在不实成份,容易对投资者或其他报告使用者造成一定的误导。
(三)遵循了会计准则的差额处理原则。
按会计准则的规定,实际支付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除应予资本化的以外,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在信用期间进行分摊,计入当期损益。首先,实际支付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实际上就是延期付款的利息部分。按货币时间价值原理,实际支付的价款是以后各期按合同约定需要支付的分期款之和,可看作为终值,在分期等额支付的情况下,可按年金现值系数折算为现值,终值与现值之差应是全部的利息。其次,会计准则规定利息的分摊应采用实际利率法,之所以不能采用直线法分摊,是因为各期所产生的利息并不相等,利息的分摊应呈现前期大、后期小的趋势,而这正是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的结果,如果采用直线法将各期利息平均,则与利息的实际发生状况相背离,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再次,利息费用一般应计入当期损益。前已分析,差额是因各期未付价款产生的,是各期融资所应付出的代价,应当确认财务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但又不是单纯地将其计入财务费用,而是要考虑在延期付款期间长期资产是否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如果某期尚处于长期资产的预定可使用状态形成过程中,则符合资本化条件,应将利息费用资本化,计入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价值中。
二、延期付款购入固定资产会计处理方法之关注点阐析
延期付款购入固定资产会计处理业务是一项复杂的业务,在实际工作中操作难度较大,本文重点探讨延期付款购入固定资产会计处理方法的几个关注点。
(一)付款期限。
按会计准则规定,如果购货合同约定的付款期限比较长,超过了正常信用条件就应视为延期付款,具备了融资性质,但是准则中并没有明确说明“比较长”的具体期限。从融资的性质来看,笔者认为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付款的期限一般应该在3年以上,只有在这种情况下,购货合同才具有融资的性质。如果期限过短,应当判断为不具有融资性质,此时可以直接将应付购货合同价款作为资产的价值入账。
(二)折现利率的确定。
要将合同购买价款折算为现值,又能准确反映利息水平,关键是折现利率的确定。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市场化程度、会计人员素质等方面原因,确定折现利率将是一个较为困难的问题,笔者认为,以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作为折现利率应是一个简单方便的方法。在我国现有市场条件下,要取得社会平均的市场报酬率尚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各企业对资金的目标报酬率有不同的预期,很难取得一个统一的利率,要求供货方提供必要报酬率也不现实。而银行同期利率相对固定,又容易取得,将其作为折现利率既具有合理性,也具有操作的可行性。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国家金融政策的可能变化、行业发展趋势等因素,适当对同期银行贷款利率进行调整,以尽量规避财务风险。
(三)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处理。
利息费用因其性质所致,不能一次性计入财务费用或资产价值,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分期摊销。首先,应将购买价款与其现值的差额先计入“未确认融资费用”账户借方。该账户属于“长期应付款”账户的备抵账户,期末借方余额表示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余价值,在期末资产负债表中作为“长期应付款”项目的减项列报。其次,未确认融资费用一般应按合同约定的付款期分摊。如果半年均衡付款一次的,半年分摊一次,一年付款一次的,一年分摊一次,当然折现值的计算应该是同步的;涉及到资本化不是整(半)年或企业要求按月分摊的,应在算出当期应分摊金额后再平均分摊到每月,以简化会计核算。
(四)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在延期付款业务的会计处理过程中,对于该业务是否具有融资性质,是否要对购买价款进行折现、折现利率如何合理确定,处理结果对企业财务的影响有多大及如何进行具体的会计处理等问题,都要求会计人员根据自己的经验做出职业判断。因此,会计人员应在会计实践中积累从业经验,加强对会计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对复杂经济业务的处理能力,这样有利于会计从业人员对延期付款购入固定资产会计处理方法的理解与运用。
三、延期付款购入固定资产会计处理方法之实例分析
例:2008年1月1日,甲企业与乙企业签订一项分期付款购货合同,从乙企业购入一项不需要安装的设备,收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价税合计为819 000元。合同约定:收到设备时支付219 000元,余款在此后的每年年末支付150 000元。2008年1月1日设备运抵企业并付首期款。会计处理过程如下:
第一步,收到设备并付首期款时,应将该设备的购入认定为具有融资性质,应计算其现值,假设折现利率确定为8%,则:
现值=219 000+150 000×(P/A, 8%,4)=219 000+150 000×3.3121=219 000+496 815=71 581 599(元)
未确认融资费用=819 000-715 815=103 185(元)
固定资产入账价值=819 000-119 000-103 185=596 815(元)
从中可看出,未确认融资费用103 185元实际上是未付分期款600 000元在未来4年中产生的利息费用,不能直接计入固定资产成本,而应在此后的4年中进行摊销,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596 815元实际上是600 000元分期款的现值(496 815元)与首付款中非税款100 000元之和。如此处理,将因融资产生的利息从购买价款中剔除,固定资产入账价值较真实地反映了其实际成本,符合实际成本原则。
第二步,每期末支付分期款并摊销利息费用。按会计准则规定,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表如下:
2008年12月31日会计处理(以后三年处理类同,此处略)。摊销时,
从处理结果看,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额呈前期大、后期小的趋势,与应付本金减少额的变化趋势相同,而与应付本金余额逐期减少的趋势相反,说明分摊额正是由于当期期初应付而未付的本金余额所产生的利息费用,如第1年确认的融资费用39 745.20元,是第1年初应付本金余额496 815元在8%利率下产生的利息,将其计入财务费用,与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要求相吻合,较采用直线法摊销更能准确反映未确认融资费用的经济实质。而应付本金减少额则是当期分期付款额在剩余到期年限内的折现额,如第1年的应付本金减少额110 254.80元是150 000元的4年期折现额(复利现值系数0.7350,有尾差)。
【延期付款】推荐阅读:
延期付款申请函05-18
合同延期付款补充协议12-10
信贷登记管理系统(延期付款部分)操作指引08-26
首付款分期付款协议11-24
工程预付款付款申请书07-09
延期时间06-21
延期妊娠08-18
延期妊娠影响06-12
延期收款销售10-01
工程延期报告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