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博士研究生 口腔正畸研究生培养的实践与思考(共9篇)
硕士博士研究生 口腔正畸研究生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篇1
硕士博士研究生 口腔正畸研究生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 口腔正畸学在口腔医学的各个学科当中,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特殊性。培养新型具有医疗、教学、科研等多方面能力的口腔正畸研究生是当今口腔正畸研究生教学所面临的重要使命。
关键词 口腔正畸学 研究生培养 PBL教学方法
口腔正畸学在口腔医学的各个学科当中,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特殊性。从口腔正畸学的发展历史来看,从1901年Angle医师创建世界第一所正畸专科学校起,已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发展。而我国口腔正畸专业比发达国家晚半个多世纪,存在的差距之大也是其他学科少见的。70年代末,全国仅有4所口腔医学院(系)设有口腔正畸科,正畸专科医师不足30人;90年代末,37所口腔医学院(系)以及大中城市的口腔专科医院均设有正畸科或诊室,正畸从业人员已超过2000人,其中正畸专科医师约占1/3[1] ;而近十年的发展,专业队伍更是日益壮大,培养新型具有医疗、教学、科研等多方面的能力的口腔正畸专业医师是当今口腔正畸研究生教学所面临的重要使命,通过研究生教育进行正畸临床和基础研究方面能力的培养占有越来越重的比例。
一、素质教育贯穿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 医德问题一直是医患关系的焦点问题[2]。医生和病人之间存在着各种联系,尤其正畸治疗病程较长,动辄几年,有疾病的治疗, 生活上的关照, 精神上的慰藉和社会上的各种影响等。良好的医德能调整医患关系,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而不良的医德常常是引起医疗纠纷、医疗差错、医疗事故、和产生不安定因素的原因。医者,仁者。导师身体力行,作为一名口腔正畸科医生, 不但要知识扎实,技术熟练, 还要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对患者具有仁爱之心, 具有高尚的爱患观念和敬业精神。初入临床,研究生常常表现为对医患关系认识不深, 法律意识不强, 在医患沟通技巧上缺少训练, 面对病人时不够自信。为此,导师在教授临床技术的同时,也教授一些医患沟通的技巧:在医患交流中, 医生语速要适度, 语气要谦和, 术语要少用, 外语要慎用;坐有坐相, 站有站姿。提倡使用礼貌的语言、安慰性语言和鼓励性语言。
二、培养研究生的专业技术水平
正畸研究生,毕业后要能承担常规的临床诊疗工作,能对各种类型的错牙合畸形进行正确的诊断和设计,同时,还能应用自己娴熟的临床操作能力和技术达到每一步预期的治疗目的。因此,我们在带研究生的过程中注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养:
(一)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研究生入科之初,导师引导性的列出相关专业书籍的目录,学生根据目录,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多种途径自行借阅或购买,定期提交读书报告或心得体会,导师进行问题的归纳总结,之后定期答疑。此过程的训练可使研究生接触正畸的理论及科研,对学科从理论方面充分了解,并为选择科研课题奠定基础。
(二)规范的临床技能。整个临床技能的培养,其教学方式以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方法为主,它是以实践为基础, 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着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研究生在实验室和模型反复训练的基础上,安排他们跟随导师接待初诊病人,熟悉问诊技巧,严格掌握制取模型及颌位记录、门诊检查、初诊照相和病历书写等专业技能。之后进一步培养研究生对病例的诊断设计能力,包括头影测量分析,模型测量,生长发育预测等学习。在以上工作准备充分的条件下,研究生开始在导师的指导下处理常规复诊病人,包括固定矫治器的粘接、加力,弓丝的制备,常用正畸曲的弯制,活动矫治器的安装及加力等,通过这一阶段的训练,使研究生扎实掌握标准方丝弓矫治技术的精髓,牢固掌握直丝弓及MBT矫治技术的临床特点,熟练把握各类活动矫治器的适用范围和应用要点。之后,研究生可以进入下一阶段--处理复杂的复诊病人,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可以进行一些复杂的复诊处理,如联合口腔颌面外科进行阻生齿的封闭牵引治疗,种植支抗的正畸治疗,以及严重紊乱的牙合关系调整等等。通过这一阶段治疗,要求研究生能够应对临床绝大部分错牙合畸形的正畸治疗。定期安排PBL的病例讨论,PBL教学以分组讨论形式进行,一般每个病例的讨论, 首先研究生根据病例资料找出需要治疗的问题,然后归纳总结这些问题形成一个系统全面的治疗设计。每一学生对一个病例进行中心发言,其他学生有不同观点随时提出并讨论。病例设计除了涵盖专业的知识面,还应考虑社会、经济和患者心理等相关问题。在此过程中导师始终只是一个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 为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提供空间。最后,导师点评,将每个人的设计归纳总结形成一个合理的治疗方案。此外,这种教学方法还培养了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的意识以及团结协助的精神[3]。
(三)娴熟的技工操作。正畸矫治要求个性化与人性化治疗,因而许多矫治器的制作,要求手工制备,需要正畸医师亲自完成,因此,研究生还要掌握娴熟的技工工艺。从简单的分牙簧、邻间钩,到复杂的quad-helix、herbst、twin-block等一系列矫治器,无论是弓丝弯制、铺托还是焊接要求研究生能够熟练且独立完成,临床期间需完成大量的技工室工作。
(四)较高的专业外语水平。随着中国经济和正畸学科的发展,就诊人群日益扩大,学术交流不断增加,这就要求正畸医师应该掌握一定水平的专业外语,这不仅是医患沟通的需要,也是学术进步的需要。因此作为一个合格的研究生, 必须有较高的英语水平, 否则很难与世界接轨, 也很难做出高质量的研究课题。
三、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
研究生处于精力旺盛、创新力强的时期,如何培养好他们科研创新的能力, 是研究生培养的焦点问题。
1、培养文献检索能力。研究生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因此,在掌握临床技能的同时, 还要求研究生阅读大量的文献杂志, 及时了解本专业的最新进展,热点问题等, 并以此为依据结合临床工作中所发现的问题来选择可行性强,且具有一定临床价值的课题。
2、培养科研设计能力。科研设计决定了科研的科学性、先进性与可靠性, 要求研究生在从事科研时必须遵守科研设计的基本原则, 如合理的对照、可重复性、随机化原则。要考虑整个实验的时间、空间占用率和可行性,实验对象的依从性等不确定因素,结合具体科研条件、经费支配等实际情况进行科研设计。
3、培养统计分析能力。科研资料的统计分析是科研工作中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它关系到数据是否充分运用和结论是否正确可靠。因此,要求研究生熟练掌握医学统计知识以及计算机统计软件的应用,并结合具体的科研课题, 正确运用。
4、培养论文写作能力。一切科研工作最终要体现在科研论文中, 科研论文写作,要求课题新颖,设计严谨,内容准确,结果可靠;讨论符合逻辑, 简明扼要, 重点突出, 条理清楚;论文格式正确,文法流畅。因此,导师在平时就加强研究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所交读书报告依照论文摘要格式书写,训练研究生概括、总结的逻辑思维的同时,加强了他们的写作的能力。此外,外文水平的高低也决定了论文的质量。在研究生的科研工作中,经常不可避免的涉及到外文的应用,如选题、查新、论文撰写等。因此,较高的的外语水平在研究生培养中起到重要作用。
四、培养研究生的教学能力
安排研究生跟随导师讲授理论课, 协助导师完成多媒体的制作, 并在某些章节独立完成授课任务。我科的培养目标是研究生能起到助教作用。研究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承担主要本科生实验室实习带教的任务。定期安排研究生讲解本学科新进展, 培养研究生语言表达能力及知识贯穿能力。另外我们要求研究生阅读教学论文, 探讨新教学理论,跟踪教育教学的国际前沿[4]。
当然,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研究生教育缺乏规范、系统化的正畸临床培训教材[5];临床研究生在临床学习和治疗的综合时间较短,使之很难在读研过程中独立完成各类临床病人,另外,由于经费短缺,研究生学术交流的机会少,这些也限制了研究生期间学术水平的提高,所以应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不断探索,使之毕业后成为具有较高科研水平的正畸医师。
参考文献
1.曾祥龙,傅民魁.近30年口腔正畸学科的发展与现状.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8;33(6):323
2.徐玉梅.论新型医德观[J].医学与社会, 2005;18(8):38-41 3.边专,樊明文,台保军,等.PBL教学在口腔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口腔医学研究,2006;22(4):448-450
4.GERALDS LAZARUS.Medical Education: the 21stCentury Meeting the Challenge[M].面向 21 世纪改革医药教育(Ⅱ),148
5.白玉兴,厉松,工邦康.我国口腔正畸研究生临床素质培养的思考.北京口腔医学,2003;11(3):170-172
硕士博士研究生 口腔正畸研究生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篇2
河北师范大学是全国第二批试办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之一。1999—2007年期间,共招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语文)133人,包括在读学员33人,农村教育硕士12名,已获硕士学位88人。88名毕业硕士中,多数人在执教单位成为教学骨干,有的已进步为专家型教师。
作为教育硕士培养的承担者、实践者,回首近十年来走过的道路,我们深感一些做法值得总结和思考。本文就我校语文学科教育硕士培养的实践做初步的总结和探讨。为了实现语文学科教育硕士培养目标,我们着重在以下方面作了努力:
一、重视教育硕士师资队伍建设,做到优势互补
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直接影响着学生培养的水平,教育硕士的培养需要教育教学的优秀专业教师。首先做到知识结构合理,业务精良。我们认真遴选熟稔语文教学、专业修养优秀的教师组成导师队伍,努力发挥最佳教育功能。硕士导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组织教学活动,以科学严谨的精神进行论文指导。导师队伍中,有长期从事普通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学的一线教师,有专门从事职业教育研究的专家、学者;有文学、语言学专业的教授、博士,语文教学论研究、学科教学论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有富有组织经验的行政管理人士,有语文教学实践的业内行家。相关专业、不同方向的教师走到一起,相互合作,给学员以丰富的教学思想;教育学科与语文学科、一般教育理论与学科教学理论、系统的理论研究与扎实的实践经验相互交融,给学生以多样的知识营养。教师队伍学缘结构呈现多元,学科群体专业知识宽厚,个体研究具有自身特色,做到了优势互补。提高教育硕士的科研能力,使他们由传统型的语文教师成长为具有教育科学素养和教育科研能力的研究型教师,这是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趋势。要满足社会发展对中学教师的水平需求,导师队伍的进步和优化也在不断进行之中。我们为此制订了完整的师资培训计划,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如输送优秀导师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创造访学等进步机会,鼓励老师到华东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学习基地参加基础教育新课程等国家级培训等。
二、注重教育硕士培养课程的有机设置,做到以校为本
目前,国家教育部提出基础教育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反思”,将教学研究的中心下移到基础教育的现场,以课程改革中教师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的研究为主体,进行“校本教研”。对我们来说,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和能力,是开展这一活动的重要条件。我们的做法是:第一,加强教育科研方法在语文教育硕士课程体系中的比例。在公共课程开设“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必修课程的基础上,切实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的科研能力,开设“当代语文教学改革与研究”“语文教学论”“中国语文教育发展史”等专题课程,融入科研方法的教学。第二,注重语文素养培育。首先做到学习教育原著的科学引导,指导学员大量阅读中外名著。这包括《学记》《论语》《孟子》在内的古典教育名著等,还要阅读外国名著如《教育漫话》《爱弥儿》《普通教育学》等。学生读书要定期讨论和总结,形成阅读笔记。第三,授课内容紧密联系当前课程改革。我们把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作为学生研讨的重点内容,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可视媒介。通过学生课外研读,课上交流,了解了学科前沿成果,培养了教学问题意识。
通过以上途径,我们努力引导学员实现如下转变:把自己的教学作为研究的对象,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要求学生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与方法,反观并反思自己的知识结构与教学能力。研究指出:“教育硕士在学习过程中,多数人既不自恃其得天独厚的实践优势,又勇于正视其理论弱势,因此他们往往可以在实践基础的帮助下,以其独特的方式掌握理论,这种掌握虽然未必能与普通学术型的硕士那样‘理论化’,但其适应性、选择性、有效性又的确在创造着一种境界。”①学生对自身知识体系的反思,可以促进他们追求进步的主动性,形成激励力量,以校为本,热爱本职工作,不断创造好的成绩。
三、努力开发教育硕士培养的自身学术潜力,做到有的放矢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倍尔在《教育心理学:一种认识观》的扉页上写道:“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弄清了这一点后,进行相应的教学。”②我们只有对教育硕士的学习特点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有的放矢地教学。学生教育理论的相对缺乏,主要源自本科阶段的课程结构,当时的课程设置没有带给学生系统的教育理论。随着教育形势的变迁,现阶段的中学教学岗位对教师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教师如果只根据直接的教学需要做出教案、教学实录以及考试习题,教育学理论不足,就使得他们在这些重复劳动中创新较少,工作动力缺乏。多年的教学工作都在摸索中前进,使他们难以找到突破自我的路径。学生们希望通过教育硕士课程学习,弥补不足,提高修养。近十年来的教育硕士培养实践告诉我们,学生急需在实践教学能力层次方面的提升。这一提升的过程不仅需要长期进行教学实践,更需要教育理论的有效指导。从教育硕士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和教育硕士的自身的特点及要求来看,教学策略中应当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营造教育硕士培养的优良学习环境,做到内外结合
学术环境对人的教育潜移默化,影响深远。教育硕士的培养,需要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努力开拓校外交流机会,做到内外结合。校内资源的利用,首先是加强课堂教学,注重知识传授,这是根本要求。有研究者通过对115名教育硕士的调查发现:认为教育硕士培养的重点应放在提高科研能力的占85.2%;应该加强教育心理类课程的教学的占56.5%。这也反映了教育硕士自身对教育理论与科研能力提高方面的需求。可见教育硕士迫切想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③为此,我们开设了“语文教学论”基础课程,培养学员投身于语文教育的事业心,激发他们的教学热情,明确自身使命。2006年,我们举办了“当代文化与文学前沿问题”高级研修班,给学员以深入学习、努力提升的学术环境。学员们在难得的脱产学习期间,能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珍惜每一寸光阴;离校后投身教学岗位,能够兢兢业业,境界高尚,为远大的理想而努力奉献。校外资源的拓宽,主要做法是:定期聘请国内知名学者来校讲学,举办校内外专家系列讲座,聘请语文教学领域的著名学者、特级教师来院指导,传输语文教学经验。2006年10月,我们召开了“第十二届全国学科教育学学术研讨会”,学员有幸聆听研讨,开阔了视野。学校给学员提供了很多校外专业学习机会,使他们得以面对面向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请教学习的方法、技能。另外,我们的课外学习的安排与课内紧密结合,如文献查阅、课题研究、听观摩课等,定期反馈完成情况和读书心得。我们注意指导学生把在校学习和回单位学习结合起来,根据自身的情况安排好自学计划,不浪费分秒时间。在校要充分利用丰富的图书、网络资源,尽可能多地收集文献资料;回到原单位后,充分利用教学调查、试验的有利环境、条件,高质量完成学习任务。
五、注重教育硕士培养的有效引导,做到示以门径
教学方式只有和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结合起来,才能选择恰当。我们在教学中合理采用基础方法,融合多个途径教学。包括:讲述法,传授基本知识;研讨法,调动学生的讨论问题的积极性;案例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些方法各有所长,但也需掌握恰当。讲授法传输信息单向,要注意给出时间,寻求反馈;问题研讨法要把握讨论方向,避免模糊意义的问题分析;案例教学法容易陷入就事论事,缺乏深度。事实上,再好的方法也不会适合所有课程。教学中必需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适宜的方法,讲求有效教学。多元教学方式的成功运用,可以使我们的教育硕士顺利走上“研究性学习”的轨道上来。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探究精神,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实践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通过学习,学生找到了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点,并且在专题研究中,学会应用文献资料,撰写文献综述,为日后的课题报告和毕业论文的撰写奠定了基础。研究性学习,使学生打通了课内课外学习,真正变被动为主动。学生之间的教学观相互碰撞,相互交流,教师不仅积极地参与学生的讨论,更有针对性地加以指点和理论上的分析。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积累,其认识常会产生质的飞跃。教育硕士本身作为可贵的教学资源,反观自身、集体交流对他们的进步也很有作用。每届学生都进行教学经验交流,一些优秀学生给本科生举办专题讲座。这些教学实践活动,不是基本的说课训练,也不是简单的教材分析,而是在正确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的导引下,对教育哲学的实践体验。教学活动既能开掘学生的自身潜能,又使他们在讲座过程中得到了理论提升。这些都是示范门径的做法,也是实践教学效果的公开检验。
六、加强教育硕士培养的论文指导,做到严格把关
学位论文的写作作为教育硕士教育培养的最后一关,需要始终严格要求。各位教育硕士导师,在授课过程中渗透课题意识,使学生学位论文的写作有充分的准备、坚实的基础。开题报告严格要求,多方征求建议。具体来说,在入学的第一学期,便向学生介绍语文教学研究的备选题目,指导他们依照个人兴趣和思维所长,自由选择,寻求合作,并组成课题小组。选题之后,召开开题报告会。学院注重开题报告的撰写和指导,报告会严格审查课题意义,把开题报告作为对学生的初步学术训练,为以后的论文撰写奠定基础。遵守报告程序,坚持实事求是。报告会严肃讨论,从论文选题到文献综述;从课题论证到方法的选择;从论文框架设计到参考文献的科学选定,每个环节都严格要求,合乎学术规范。定题之后,学生按照科学的文献检索法、文献综述法,把在校所学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在论文中突出语文教学实践的背景和职业特色,把自身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不仅有必要的调查资料,更有对自己教学实践经历的反思。论文指导上,遴选业务精良的指导教师,认真负责,悉心指点,论文多次修正。通过多次面谈指导,辅以邮件、电话等方式进行论文交流,提出科学的修改建议。论文完成之后,全部实行“匿名外审”。论文答辩在学生入学第5个学期进行,保证论文写作和教学实验的时间。教育硕士论文的整个过程都做到重视规范,把关严格。
展望未来,我们信心十足。研究教师教育问题的朱旭东博士曾经指出:“若想把教育硕士生造就成为我国优秀的教师教育研究的后备力量,必须要进行严格的学术训练。我们可以把他们的学术训练分成学术规范的训练、学术阅读的训练、学术写作的训练和学术报告的训练。”④我们正是这样做的,也确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良好学习环境,浓郁的学术氛围,相互交融,相互促动,给学生的进步提供了外在保障;科学的培养机制,专业的教师队伍,给学生以强大的内在动力。优良教学环境的全面建设,使我们的学生学有所明,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摘要:教育硕士学位的设立与教育硕士的培养是全面增强教育行业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发展基础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化进程的重要举措。河北师范大学招收教育硕士已近十年,我们在语文学科教育硕士的培养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总结实践经验,有助于学生培养的深入优化,有助于同行人士的有效交流,有助于教育工作的和谐进步。
关键词:教育硕士,培养,策略
注释
1杨启亮.差异平衡:专业学位教育的一种教学评价理念——兼论教育硕士的科研优势[J].教育科学,2001,(2).
2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21
3夏英.115名教育硕士的调查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5,(1).
硕士博士研究生 口腔正畸研究生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篇3
关键词:专业学位 研究生培养 探索 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b)-0004-02
1 化工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背景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要,优化研究生教育类型和结构而开设的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它完善了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增强了研究生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能力。我国自1991年开展专业学位教育以来,专业学位教育种类不断增多,培养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影响不断增强,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方面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成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前期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对象主要是具有一定工作经历的在职人员,对在职人员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迫切需要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教育部自2009年起,开展了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并逐年加大培养力度,以适应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要求,现在已形成与学术型学位培养模式并驾齐驱的教育格局。然而,由于化工类专业学位硕士教育起步较晚,目前还未有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研究生培养过程、培养环节质量监控和学位论文要求等相关规定都尚在建立和完善之中。
2 明确培养目标,创新培养模式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是为了克服原来学术型学位硕士只培养教学科研的理论型人才的缺陷而新增的一种硕士培养模式,在学位层次和地位上与学术型学位硕士处于同等级别[1]。化工类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在思想上爱国、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的高素质复合人才。与学术研究生培养计划相比,化工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特别强调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和从生产实际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探索出一套化工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型培养模式,强化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环节训练,培养他们的实践研究和创新能力,提高其专业水平及应用科技成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长学生的实际工作经验,缩短就业适应期限,使其成为化工行业所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2]。
3 建立化工類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
化工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是高层次的技术与管理人才,他们具备一定的理论,同时更是一流的实干家。在课程设置中尽可能体现出与学术硕士研究生的区别,即改变传统的按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来安排。传统的课程安排比较僵化,有硬性规定过多、强调统一及灵活性差等缺点[3]。化工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要密切联系企业实际需求,考虑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工作和研究背景等实际因素。通过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根据企业技术创新的需求,开发出一套体现学科前沿性、实践性的“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课程体系,不断提高研究生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科研攻关能力,另外,也应重视基础理论能力的培养[4]。对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培养为本、以职业导向为本,推进多位教师主讲、共同负责的“拼盘式”教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多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创新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方法
课题研究阶段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中心环节。在课题研究阶段,从选题、选题难度、课题研究及总结等几方面对化工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加以要求。化工类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的选题强调应用性、开发性,一般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研究机构已立项或准备立项的技术课题,有着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课题内容涉及化工新工艺、新过程的开发,化工装备及设备的设计,化工新技术及方法在工厂中的采用,化工新产品、新催化剂、新助剂的研制,或为一个新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工程分析等。在课题的选择上必须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同时,需要有一定的技术创新性和先进性。另外,在课题研究期间,专业学位研究生须提交实践学习计划,进行课题调研并查阅文献,写出开题报告,尽量做到论文与项目的实施同步,并反映实施后的效果。
论文写作阶段对于化工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极为重要,而对其论文写作及相关工作的量化标准还需进一步细化。如学校对其工作的考核不仅包括研究论文或设计报告,还要根据学生的现场实践工作量、综合表现及现场实践单位的反馈意见等由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商议后评定成绩。化工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不参加专业实践或专业实践考核未通过,不得申请毕业和学位论文答辩,需要重新参加专业实践环节等。
5 规范化工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导师制度建设
化工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双导师制,由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理论上,在双导师之下,学校导师负责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开题报告、学位论文理论部分的指导等;企业导师负责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选题、工作安排、工程技术实践能力的培养、学位论文实践部分的指导等。学校、企业导师相互交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从而保证化工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但在实际操作中,应更多关注如下配套措施:一是建立一套合理的企业导师评聘标准;二是建立企业导师业绩考核制度,加强对企业导师的业绩考核,切实发挥企业导师在联合培养研究生中的作用,防止企业导师成为挂名导师;三是适当扩大企业导师选择范围,重点关注那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导师;四是明确学校导师责任,学校导师对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全流程负责。而这些制度及相应的考核标准需要进一步的细化。
6 发挥校内外联合培养基地的作用
专业实践是全日制化工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化工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以大型化工企业集团、高新科技企业、科研院所为依托的“产学研”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为研究生提供了更多了解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的机会,学生们能够通过切身实践培养他们的实践、科研、创新能力。此外,“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起到了高校和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益双赢,有效解决了化工类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扩张与高校资源紧缺矛盾,有利于保证化工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校内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能够优化全日制化工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创新环境,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任务驱动式学习、研究性学习以及跨学科交叉性学习。搭建化工类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企业沟通的桥梁和平台,拓展专业学位研究生科技视野,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有利于化工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创新的新型实践基地。制定规范的激励机制,比如说设立“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对在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科技创新行为予以资助和支持。加强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选择创新性强且富有挑战性的应用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汤彩凤,李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1(6):79-81.
[2]吴星义,阳永荣,陈丰秋,等.产学研与工科研究生素质教育结合的培养模式[J].化工高等教育,2002(2):78-80.
[3]叶宏.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22):75-76.
硕士研究生毕业怎么报考博士 篇4
面向已获得硕士学位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及同等学力人员等所有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进行考试选拔博士生的招生方式。以下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硕士研究生毕业怎么报考博士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硕士研究生毕业怎么报考博士
研究生考博士不统一考试,报考时间如下:
博士研究生考试分为春季考试和秋季考试两种,一般来说春季考试在三月份进行,九月份入学;秋季考试在十或十一月份进行,次年三月份入学。不过博士研究生考试是由各学校组织的,具体考试时间不同的学校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学校是两次考试两次入学,有的是一次考试一次入学,还有的是一次考试两次入学。
考博的`时间主要分以下几个部分:
1、确定学校的时间。
2、联系导师的时间。
3、英语准备的时间。
4、专业课准备的时间,其实从这些时间的安排大家也就可以知道了整个考博的准备的过程。关于确定学校和联系导师的时间,没有什么固定的时间可言。可是却在整个考博的过程中却是决定成功与否最关键的一个时间段。
考博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已获得国家承认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
3、国家承认的应届硕士毕业生(按2020年9月1日入学时计算)。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
硕士博士研究生 口腔正畸研究生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篇5
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是随着现代科技与社会的快速发展,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专业学位具有相对独立的教育模式,具有特定的职业指向性,是职业性与学术性的高度统一。专业学位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科技越发达、社会现代化程度越高,社会对专业学位人才的需求越大,是现代高等教育学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分工日趋精细,职业实践越来越复杂,专业学位在丰富人才培养类型,促进知识经济产业成长,提升社会现代化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我国自1990年开始设置和试办专业学位教育,截至目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已批准设置19个专业学位,具有专业学位授予权的院校达到476所,累计招生85万人,初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一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目前,我国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际竞争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社会政治保持长期稳定,有力地促进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与此同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一系列国家发展战略,对专业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新的和更高要求。二战以后,欧美各国大力调整研究生教育结构,积极发展专业学位教育。美国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专业学位发展迅速,已成为美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英国和澳大利亚为代表的英联邦国家,已形成了较完善的专业学位教育体系。法国的高等教育直接划分为大学教育和工程师教育,工程师教育是面向工程领域应用需求而开展的由本科到研究生的职业性教育。日本和韩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也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专业学位教育,并在短期内形成了独立的专业学位教育系统。
200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3次会议提出,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宏观设计,总体规划,积极发展专业学位教育,积极探索和建立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教育制度。
一、发展硕士、博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质量为核心,以培养大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统筹规划,优化结构,健全机制,创新模式,分步实施,稳步推进,努力开创专业学位教育蓬勃发展的新局面,积极促进研究生教育更好地为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二)原则
---适应社会需求,强化职业导向。进一步发展专业学位教育,必须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紧密结合特定职业领域人才需求,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认证体系。
---创新培养模式,突出自身特色。发展专业学位教育,要充分借鉴、吸收发达国家和地区专业学位教育的有益经验,要着眼于我国的国情和教育的实际情况,积极创新培养模式,勇于探索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教育制度。
---优化结构布局,着力完善体系。按照科学、合理、适时原则,不断扩大专业学位类别,不断完善专业学位体系,推进更多地方院校、特色高等学校积极开展专业学位教育。
---完善保障机制,注重提高质量。发展专业学位教育,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进一步加强对专业学位授权、研究生培养、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等方面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努力形成培
养单位、教育主管部门、用人单位和社会等多层面的、健全的质量监控体系。
(三)目标
---到2015年,积极发展硕士层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现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战略性转变;硕士层次的专业学位类别增加一倍左右;稳步发展博士层次专业学位教育,本着“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精神,深入论证,有序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日益增强。
---到2020年,实现我国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转变为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并重,专业学位教育体系基本完善,研究生教育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培养质量明显提高,研究生教育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满足人民群众接受研究生教育的需求。
二、加快创造和完善有利于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宏观环境
(一)积极引导、鼓励行业、企业及社会力量支持、参与专业学位教育
努力创造专业学位教育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央和地方政府应通过制定有关政策,引导并鼓励行业、企业与社会团体、专业组织积极介入专业学位教育,指导教学过程,参与教学评估,设立见习岗位,提供实习条件,把校企(行业)联合培养专业学位人才作为重要社会责任。全国各专业学位教育
指导委员会应吸收更多实践部门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担任委员,推进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动与行业组织、协会加强沟通、合作,共同谋划办学,使校企(行业)真正成为专业学位教育的办学共同体。
(二)加大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选拔改革力度
1.改革招生计划分配方式
从2010年起,国家在下达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时,将学术型研究生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分列下达,明确招生单位招收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规模。新增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主要用于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同时,要求具有专业学位授权的招生单位按不低于5%减少学术型招生人数,减出部分用于增加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将在职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纳入国家统一的硕士生招生计划。
2.改革入学考试方式
从2010年起,对学术型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采取“分类报名考试、分别标准录取”的方式进行,按照“科目对应、分值相等、内容区别”的原则设置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科目和内容。考试内容突出考查考生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对专业学位硕士生实施推免生政策,提升专业学位吸引力和生源质量。积极研究、不断深化改革专业学位入学考试选拔标准。
(三)加快完善专业学位设置与授权审核制度
1.改革硕士、博士专业学位设置审批办法
(1)制定与学术型学位学科目录相对应的硕士、博士专业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目录,作为专业学位授权审核、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以及教育统计分类等工作的依据。
(2)根据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或有关学位授予单位提出设置与调整专业学位的建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专家进行论证,统一规划、动态调整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设置。
(3)硕士层次专业学位类别设置一般每五年调整一次。
博士层次专业学位设置,根据实际需要,逐一论证,适度发展。
(4)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设置与调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
2.改革专业学位授权点审核办法
(1)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制定各类别硕士、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基本标准和审核要求。
(2)不断扩大省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统筹区域内专业学位授权点的审核权限,增强专业学位教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3)不断扩大部(委)属高等学校在专业学位授权点方面的审核权,扩大专业学位教育办学自主权。
(4)专业学位的授权点审核,以相应学科作为基础,但不以是否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作为专业学位授权的必要条件。
(四)大力推进专业学位教育与职业资格考试的衔接
专业学位教育与职业资格考试的紧密衔接,是专业学位教育的突出特色,也是专业学位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积极推动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考试的多种形式的衔接。拟采取的衔接方式有以下几种:
1.完全对接。学生在学期间,所学课程和培养要求,得到职业资格考试的认可,学生毕业时,既获得学位证书,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2.课程豁免。在校学生或毕业生,参加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可豁免一定的考试科目。
3.缩短职业资格考试实践年限。学生如获得相应专业学位,可提前一定时间具备参加职业资格考试的资格。
4.与国际职业资格考试衔接。在校学生或毕业生,可具备参加有关国际职业资格考试条件,并可豁免一定的考试科目。
5.任职条件之一。获得相应专业学位,成为某些职业领域专业人员职业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
(五)建立健全硕士、博士专业学位教育宏观管理与质量保障体系
建立和完善高校自主办学、中央和省级政府宏观调控、行业组织积极参与的宏观管理体系。
1.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统筹制定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宏观政策、规划;组织设立全国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并委托其开展相关教学指导和质量认证等工作。
2.省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制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规划,组织专业学位授权点审核,开展教育质量评估和检查等。
3.全国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负责制定指导性培养方案、教学基本要求和专业学位授予标准,开展教材与案例库建设,促进师资建设,加强合作与交流,实施办学质量认证和评估等。
4.培养单位根据国家、地方政府和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有关政策,积极探索硕士、博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新模式,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5.社会行业组织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参与硕士、博士专业学位教育的质量评价、监督和指导,将政府监管机制和市场监控机制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保障作用。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培养质量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理念、培养模式、质量标准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与学术型研究生完全不同。专业学位获得者要具备特定职业所要求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具备从业基本条件,能够运用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有效地从事专业工作。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办学新模式
切实转变办学观念,强化目标导向,与实际部门建立长期、稳定、实质性的联合培养机制,搭建高水平的合作培养平台,积极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新的办学模式。教学组织、教学过程、教师构成、教学方式、教学评价都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实施。突出实践教学,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学分比重。改革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坚持一线实践,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对实习实践进行全过程的管理、服务和质量评价,确保实践训练质量。
2.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
课程设置要充分反映职业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能力要求,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满足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将行业组织、培养单位和个人职业发展要求有机结合起来。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培养为本、以职业导向为本;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论文标准和考核办法
专业学位的学位论文,必须强化应用导向,形式可多种多样。鼓励采用调研报告、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文学艺术作品等多种形式,重在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选题必须来源于社会实践或工作实际中的现实问题,有明确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学位论文答辩形式可多种多样,答辩成员中应有相关行业实践领域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二)构建“双师型”的师资队伍
各培养单位要提高专任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来自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高层次专业人员承担专业课程教学的比例应不低于三分之一,并积极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论文考评等工作;大力引进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优秀专业人才从事专业学位教育,加快形成“双师型”的师资结构;着力建立和形成有利于激励教师积极投身专业学位教育的评价体系,制订从事专业学位教育的职称评定标准。
(三)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新机制
各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要注重分类管理和指导,制定专业学位的评价标准;建立有利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教学、组织和管理机构;建立健全专业学位教师的教学科研评价体系;加大投入,统筹教学和研究资源,加强教学基础设施、案例库以及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建立和完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奖助贷体系;加强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把专业学位毕业生纳入与学术型研究生相同的就业政策范畴,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四、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为加快推进专业学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拟开展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通过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大力推动高校转变观念,提高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积极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律。建立健全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培养、教学、服务等管理机制,营造良好的办学环境;大胆探索和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特别强调与企业、行业等建立紧密的、实质性的联合培养机制;建立健全专业学位教育的教师选拔、激励和评价机制,特别注重吸引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担任教师,形成“双师型”的教师结构;建立健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奖助贷体系。通过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发挥试点单位的示范作用,积累经验,加快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专业学位教育体系,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明显提高。
硕士博士研究生 口腔正畸研究生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篇6
1.我校2014年入校的研究生包括硕士研究生(学术型、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2011年录取的农村教育硕士(见附1)、2012年录取的国防生、2013年录取的西部支教团推荐免试研究生(见附2)及各种保留入学资格、休学研究生(应于2014年入校者)。2014年录取的农村教育硕士(硕师计划)2017年入校,2014年录取的西部支教团推荐免试研究生2015年入校,2014年录取的国防生2016年入校。
2.录取通知书已由各录取学院(实验室、中心)发放。
3.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的考生请与各录取学院(实验室、中心)联系。
4.如录取通知书丢失,请与各录取学院(实验室、中心)联系并注意研究生院网站上的报到须知,按时报到。
5.报到时间为2014年9月10日。
6.报到地点为各录取学院(实验室、中心)
7.河南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新生入学报到须知(见附3)
8.河南大学2014级博士研究生新生入学报到须知(见附4)
附12011年录取的农村教育硕士名单
畅璐璐杨勇吕琼琼程小静张蒙蒙朱燕斌段美娟卢晓科朱宏豪王金金李庆李敏余龙赵腾浦于浩秦超 范鹏举袁丹时二凤李淑颖侯盛欣原园周海飞范利杰 付照伟徐海霞王安慧刘佳佳李微王莉毛洋洋邓学文 张晓林王振彬潘鸿儒刘华东蔡腾飞曹乃海周晓芳贺月红 赵丽杰贾红艳张丽任倩然杨珍宋利敬王明博洪园园 高晓凯梅光辉
附22013年录取的西部支教团推荐免试研究生名单
梁志莹乔谷阳段朋辉范国兴李思源王寒玉李晓燕王钰涵万乐冯永鹏邵正波郝宇左江涛
附3
河 南 大 学
2014级硕士研究生新生入学报到须知
祝贺您被录取为河南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
现将有关新生入学报到注意事项通知您,请按下列要求做好准备。
一、报到时间
2014年9月10日,上午8:30—12:00,下午3:00—6:00
新生必须在学校规定时间内报到。不能按时报到者,须有正当理由和有关证明,并在报到前向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书面请假,请假时间不得超过两周。逾期两周不报到者,取消入学资格。
二、报到地点
河南大学各学院(实验室、中心)。
三、学费和缴费
1.我校按学科(专业)收取学费,学科(专业)不同,收费标准不同。
2.我校执行的学费标准不超过河南省规定学费标准的上限。
3.新生入学报到时,学费和住宿费请按照“2014年研究生新生入学缴费须知”要求,提前存入所发银行卡内,由于河南省学费标准尚未确定,请在开学前及时关注河南大学研究生院网站的相关通知。
四、报到有关手续
1.报到时须持本人录取通知书、身份证、一寸正面彩色免冠近照8张(应届本科毕业生还须持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原件),以备查验与办理各种证件。
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生入学时未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者,取消入学资格。
2.类别为“非定向”的研究生新生须将档案、工资关系等转至我校,按规定享受有关待遇。
类别为“定向”的研究生新生可将档案放在原工作单位,但入学时须签订“定向协议书”,其待遇按有关协议书执行。
3.外省新生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抬头写“河南省委高校工委组织处”,接收单位写“河南大学党委组织部”;河南省内新生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抬头写“河南大学党委组织部”,接收单位也是“河南大学党委组织部”;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自己携带,入学时交各研究生招生单位。定向学生的党(团)组织关系可根据个人情况决定是否转入我校。团员入学时需携带团员证及相关材料,入学后交至
各研究生招生单位。
4.根据省公安厅的有关规定,本省考生入学时不再迁移户口。外省考生户口是否迁移,按生源所在省市有关规定办理;本省应届本科毕业生(户口在毕业学校的)仍需迁移户口。
五、其他事宜
1.我校“奖助贷”等相关规定将在研究生院网站公布。
2.新生入校体检费30元/人;基本医疗保险费每人20元/年,按学制一次性缴纳。
3.我校不提供被褥等日常用品,请自备。
4.研究生在学期间公共课教材由考生本人自行购买。
5.新生入学三个月内,由我校进行报考与录取资格复查,一经发现不符合有关录取规定者,取消入学资格。
6.研究生在学期间,一律不办理自费出国手续。
7.入学时请沿途提高警惕,注意人身安全,预防自己的现金、行李和证件被盗或遗失。
河南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2014年6月20日
附
4河 南 大 学
2014级博士研究生新生入学报到须知
祝贺您被录取为河南大学2014级博士研究生!
现将有关新生入学报到注意事项通知您,请按下列要求做好准备。
一、报到时间
2014年9月10日,上午8:30—12:00,下午3:00—6:00
新生必须在学校规定时间内报到。不能按时报到者,须有正当理由和有关证明,并在报到前向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书面请假,请假时间不得超过两周。逾期两周不报到者,取消入学资格。
二、报到地点
河南大学各学院(实验室)。
三、学费和缴费
1.我校按学科(专业)收取学费,学科(专业)不同,收费标准不同。
2.我校执行的学费标准不超过河南省规定学费标准的上限。
3.新生入学报到时,学费和住宿费请按照“2014年研究生新生入学缴费须知”要求,提前存入所发银行卡内,由于河南省学费标准尚未确定,请在开学前及时关注河南大学研究生院网站的相关通知。
四、报到有关手续
1.报到时须持本人录取通知书、身份证、一寸正面彩色免冠近照8张(应届硕士毕业生还须持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原件),以备查验与办理各种证件。
应届硕士毕业生考生入学时未取得国家承认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者,取消入学资格。
2.类别为“非定向”的研究生新生须将档案、工资关系等转至我校,按规定享受有关待遇。
类别为“定向”的研究生新生可将档案放在原工作单位,但入学时须签订“定向协议书”,其待遇按有关协议书执行。
3.外省新生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抬头写“河南省委高校工委组织处”,接收单位写“河南大学党委组织部”;河南省内新生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抬头写“河南大学党委组织部”,接收单位也是“河南大学党委组织部”;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自己携带,入学时交各研究生招生单位。定向学生的党(团)组织关系可根据个人情况决定是否转入我校。团员入学时需携带团员证及相关材料,入学后交至
各研究生招生单位。
4.根据省公安厅的有关规定,本省考生入学时不再迁移户口。外省考生户口是否迁移,按生源所在省市有关规定办理;本省应届硕士毕业生(户口在毕业学校的)仍需迁移户口。
五、其他事宜
1.我校“奖助贷”等相关规定将在研究生院网站公布。
2.新生入校体检费30元/人;基本医疗保险费每人20元/年,按学制一次性缴纳。
3.我校不提供被褥等日常用品,请自备。
4.研究生在学期间公共课教材由考生本人自行购买。
5.新生入学三个月内,由我校进行报考与录取资格复查,一经发现不符合有关录取规定者,取消入学资格。
6.研究生在学期间,一律不办理自费出国手续。
7.入学时请沿途提高警惕,注意人身安全,预防自己的现金、行李和证件被盗或遗失。
河南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硕士博士研究生 口腔正畸研究生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篇7
福州清华开启合作新篇章
此次共有包括博士研究生76人、硕士研究生27人在内的103名清华学子到福州进行为期6周的社会实践, 专业包括了土木工程、电子工程、核能、医疗卫生、经济管理、环境保护等福州市发展紧缺急需专业。值得一提的是, 本次活动也是清华大学开展研究生社会实践以来, 在同一时间向同一城市派出研究生数量最多的一次, 充分体现了校方对这一活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来榕实习的清华学子们分为社会实践、短期挂职、博士实践服务团三支队伍分头开展相关活动。第一支队伍共66名博士研究生分赴福州市48家单位开展社会实践。这48家单位, 既有党政机关、也有企事业单位;既有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等省部级科研机构, 也有福耀集团、雪人股份、福昕软件等知名企业和博士后工作站。第二支队伍共23名博士、硕士研究生深入福州市7个县 (市) 区和3个市直单位短期挂职。挂职岗位有的是与学生所学专业、研究方向密切相关的岗位;有的是市重点部门的重要岗位;有的是面向基层的一线岗位。安排学生到这些重要岗位短期挂职, 有利于学生深入工作实际, 开展岗位锻炼, 掌握第一手资料。第三支队伍是由14名博士 (硕士) 研究生组成的“博士生实践服务团”。他们带着城市规划、产业经济、新媒体发展、环境治理4个专题学术报告和榕台产业融合研究、福州新区产业发展研究2个研究课题, 在榕开展科技服务。
市、校高度重视多部门真诚服务
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与清华大学的全面合作。2013年8月, 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杨岳, 市委副书记、市长杨益民带领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赴北京与清华大学签订全面合作协议。为了落实协议精神, 做好百名清华大学博士 (硕士) 研究生来榕社会实践相关工作, 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 研究解决社会实践活动组织管理、后勤保障、宣传报道等有关问题, 要求各有关单位高度重视、各负其责, 做好各项工作, 并明确由市委组织部、市公务员局负责活动的具体组织工作。清华大学也高度重视研究生来榕社会实践工作, 学校校务委员会张凤昌副主任、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张小平部长、林成涛副部长、科技开发处杨柳副主任专程到福州参加启动仪式, 指导社会实践工作的开展。
福州市委组织部和市公务员局按照市领导的要求, 精心组织, 周密安排。早在4月初, 两部门就着手开展社会实践岗位征集工作, 共征集到112个单位的226个项目, 让学生们自行选择实践岗位和实践项目, 为活动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活动期间, 福州市委组织部、市公务员局领导到各实践单位看望慰问了所有参加社会实践的同学;到同学们集中住宿的福州市委党校、市人才储备中心, 查看食宿情况;通过面对面交谈、发放《问卷调查表》等形式, 宣传福州人才政策, 了解同学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 听取同学们的实践体会和有关想法、建议。同时, 利用周末时间, 组织同学们到三坊七巷、马尾船政文化博物馆和福清核电、福耀玻璃等重点企业参观走访, 让清华学子切身感受福州的城市文化及福州新区建设的美好前景。安排清华学生参加在榕举行的2014年海峡青年节联欢晚会, 同台湾青年联欢, 丰富同学们的社会实践内容。
此外, 福州市委党校提供了较好的住宿条件, 福州市委宣传部组织新闻媒体对清华大学研究生在榕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全程报道, 福州市财政局提供了实践活动经费保障, 福清市、长乐市、马尾区等认真做好在相关县 (市) 社会实践学生的管理服务工作。各接收单位也积极参与, 尽最大可能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宽松的工作氛围。
清华学子“把脉”献智实践项目成果丰硕
参加活动的同学们对这次社会实践热情很高, 许多同学来福州前就主动与实践单位沟通, 做了充分的准备;到福州后, 能迅速适应环境, 较快地进入工作状态。在短短的6周时间里, 同学们参与的64个项目, 大多数已完成或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例如:参加“博士实践服务团”的同学们提交了《福州新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对接台湾自由经济示范区, 深化榕台产业融合研究》两份有深度的调研报告;在福建省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实践的李毅彬同学, 为公司监测心脏疾病的远端医疗监护仪开发了实时侦测与辨别系统;在福大自动化科技公司, 赵云飞、孙立、陈蓓等3名清华工科博士生的加盟, 加快了产品研发, 公司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工业自动化通用技术平台将在年内推出。在福晶科技公司实践的朱修锐同学, 提出要先建数学模型进行理论计算, 成功后再做设计, 为解决光纤激光器散热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各用人单位对到本单位实践同学的表现普遍予以好评, 认为他们思维活跃, 基础扎实, 遵守纪律, 纷纷希望同学们能够留下来到本单位工作。
硕士博士研究生 口腔正畸研究生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篇8
关键词: 跨学院;联合培养;油气储运;硕士研究生
1 引言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教育结构中最高层次的教育,肩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质量创造性人才的重任。联合培养是近年来国家教育部大力倡导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虽然培养方案和管理体制尚有待改革,合作机制仍需完善,但培养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加强各培养单位之间的交流,充分利用优质教学、实验资源,有效提高培养质量、降低培养成本,因此,已逐渐被广大高校和科研单位所认可。
2 跨学院联合培养油气储运硕士研究生的主要研究内容
为了加强东北石油大学油气储运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培养质量,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三个学院开展了跨学院联合培养油气储运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跨学院联合培养在多个不同学科背景下,可以达到多学科交叉渗透、协同攻关,有利于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型的思维能力,丰富研究生的科研选题,具有独特的培养优势。跨学院联合培养油气储运硕士研究生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确定研究方向,突显培养特色
以把握油气储运学科内涵为核心,寻找与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学科的知识交叉点和问题突破口,凝炼突出学科特色、体现学科水平,提出跨院联合培养研究方向。同时,遵循学科发展规律,建立联系的枢纽,体现学科专业的内在属性,优化学科结构,贯彻培养方针,明确培养目标,坚持培养理念,突显联合培养的特色。
(2)整合培养资源,实现优势互补
不同学院之间容易沟通协调和接洽、资源容易整合和共享,包括教学资源、导师资源、科学研究实验资源、图书资源。围绕培养目标,积极鼓励研究生学习各学院的优质课程、精品课程,通过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使课程设置逐渐向前沿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建立导师组制度,充分发挥各学科带头人优势,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各院之间通过导师之间的相互交流,组成导师组指导研究生;开放重点实验室,既可有效利用各院校现有重点实验室资源,提供良好实验条件,减少仪器设备闲置,又可以加强实验技术交流,充分发挥重点实验室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各院馆藏书量,避免重复购置资料造成无谓的浪费,可以跨院查阅文献,真正实现图书资源共享。
(3)配套管理措施,保证培养质量
加强过程管理, 在学位课程学习阶段,主要提高基本理论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两个方面。使研究生掌握各学科基本理论,了解最新研究成果,巩固知识,开阔视野, 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办法,为今后课题研究奠定基础;课题研究阶段,着重针对提升选题、开题、中期考核、课题研究过程、论文质量、论文評议、论文答辩等研究生培养过程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和评价办法,进行严格考核,从环节上保证了培养质量。
(4)制定相应规章制度,构建联合培养机制
针对选择性招收的联合培养研究生,制定学科交叉的联合培养计划,营造有利于联合培养的教学条件和氛围。同时开展学科交叉科研课题的研究,这有利于提高基于学科交叉研究的整体科学能力,加速基于学科交叉创新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构建联合培养研究生的评价体系,建立研究生教育宏观调控机制,有助于管理部门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保证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同时有助于研究生本人发现存在的问题,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全面素质。以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全过程为主线,根据教学要求和培养其创新能力的目的,探讨联合培养研究生的评估细则,确定评估项目和具体评估指标及其主要参考依据,逐项评估其在学习各不同阶段的能力,建立一个评价研究生能力的操作平台和便于评估的科学体系,最终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管有机结合的评估体系。
3 跨学院联合培养油气储运硕士研究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对策
(1)资源整合问题
由于各培养单位之间的相互独立,联合培养工作不论是在观念上,还是在操作管理上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培养单位之间的合作交流。另外,由于受到教学体制和科研环境的影响,学校科研环境还需完善,实验室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还不健全,没有很好的讨论环境,实验设备、实验仪器及相关的设备服务也需丰富。这就需要各院之间、各导师之间、导师与学生之间及时加强沟通,共同解决面对的问题。
(2)创新性管理模式
跨院联合培养研究生是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创新的重要尝试,仍处于摸索阶段,还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工作流程, 在实施过程中给工作的开展带来一系列问题,例如研究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安排、课题选择、毕业答辩等环节、各院的行政管理、课题的经费筹措、专项资金保障、合作协调、奖励惩罚、学术交流、监督评价、考核、成果归属认定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机制。必须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模式, 保障跨院联合培养的顺利推进。
4 结论
通过对石油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和机械工程学院,以及油气储运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情况调研(包括与学生座谈,相关指导教师研讨等),探索跨院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可行性;通过调研与研讨,确定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选择原则,包括学生的原专业、学生的发展意向、动手能力等,确定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选择原则;确定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指导教师队伍;制定联合培养机制与管理机制;构建和谐的工作环境等,从整体上保证了跨学院联合培养油气储运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润进,原永兵.学科交叉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方法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1,5(5):68-70.
[2] 陈力.地质工程专业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机制研究[J].人力资源,2012,(5):81 -82.
[3] 赵映儿,赵杰煜,叶善文,等.浅析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在我院的实践[J]. 科技信息,2007, (21):51.
硕士博士研究生 口腔正畸研究生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篇9
重大校„2014‟104号
关于印发《重庆大学学术学位研究生
申请硕士、博士学位发表学术论文
基本要求》的通知
各二级单位:
《重庆大学学术学位研究生申请硕士、博士学位发表学术论文基本要求》已于2013年12月27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第九届十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重 庆 大 学
2014年4月11日
重庆大学学术学位研究生申请
硕士、博士学位发表学术论文基本要求 学术论文撰写和发表是学术学位研究生学术能力训练的重要途径和学术成果的重要体现。为提高我校研究生培养质量,对我校学术学位研究生申请硕士、博士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规定如下:
一、申请硕士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在申请硕士学位时原则上应发表学术论文一篇。学术论文的发表可以是正式出版的学术刊物,也可以是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等。具体要求由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报校学位办公室审核、备案。
二、申请博士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
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申请博士学位发表学术论文应符合以下要求:
1.基本要求
理学:应至少在相关学科SCI三区及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工学(含建筑类):应至少在相关学科SCI三区及以上期刊、或者相当水平EI检索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
经管类:应至少在权威期刊及以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或在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篇。
法学类:应至少在权威期刊及以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或在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篇,或在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同时在CSSCI期刊上发表法学学术论文2篇,或在有重要影响的CSSCI期刊上发表法学学术论文3篇。
各学院及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可根据自身学科特点和学科发展需求,提出高于本基本要求的具体规定,报校学位办公室备案后执行。
2.学术论文发表类别、期刊界定
理学、工学(含建筑类)的SCI检索学术论文分区按照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最新分区标准执行;EI检索权威期刊按科技处组织制定、学校审定的期刊目录执行。
经管类和法学类的权威期刊和重要期刊按社科处组织制定、学校审定的期刊目录执行。法学类有重要影响的CSSCI期刊按法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制定,学校审定的期刊目录执行。
在以上各种期刊的“增刊”上所发表的论文不能作为申请博士学位发表的学术论文。
三、学术论文的认定
1.学术学位研究生按申请学位的基本要求发表的学术论文,必须是学位申请者在读博士或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且与学位论文内容紧密相关,以重庆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研究生为第一作
者或者第二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的学术论文,对发表论文一篇以上的至少有一篇是第一作者。
2.学术学位研究生在申请学位时,应提交所发表学术论文的刊物封面、目录及论文首页复印件。若学术论文只录用未正式发表,需提交学术期刊编辑部的书面公章录用证明原件、投稿录用的论文复印件和承诺书,并由研究生指导教师签字确认后方可被认定为有效学术论文。如提交的录用证明存在弄虚作假等行为,学校将对相关责任人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四、其他
1.本规定自2014年9月入学的研究生开始执行,其他在读研究生也可选择执行本规定。
2.本规定由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负责解释。
【硕士博士研究生 口腔正畸研究生培养的实践与思考】推荐阅读:
硕士研究生培养与就业09-29
清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学科培养要求07-24
博士研究生培养协议书09-29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03
《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办法》出台06-11
华侨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细则05-24
物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5-23
联合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协议书10-02
成都鼓励教师攻读硕士博士 探索校长职级制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