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共11篇)
物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篇1
物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适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级专门人才。基本要求是:
1. 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2. 系统掌握理论物理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国际、国内前沿研究课题的发展动态;掌握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独立地、创造性地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够在研究工作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具备从事高等学校本科、研究生教学工作的能力。
3. 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并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4. 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
5. 身心健康。
二、培养年限
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培养年限一般为3年,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培养年限一般为5年,非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培养年限一般不超过6年。特殊情况下,经有关审批程序批准,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和硕博连读的研究生的培养年限最长可延至6年。
三、 研究方向
(1)粒子物理理论;(2)高能对撞机实验的物理分析;(3)原子分子相互作用理论;(4)场论与凝聚态理论;(5)光学;(6)数学物理。
四、 培养方式
博士生的培养实行博士生导师负责制。可根据培养工作的需要确定副导师和协助指导教师。为有利于在博士研究生培养中博采众长,提倡对同一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成立培养指导小组,对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和博士学位论文中的`重要学术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名单在学院备案。
博士研究生入学后2个月内,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学生的个人特点拟定博士研究生的个人培养计划。培养计划要对博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文献阅读、学术活动、科学研究工作等项的要求和进度做出计划与时间安排。培养计划可在执行中逐步完善。
五、 课程设置
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应至少修满16学分,其中课程学习14学分,必修环节2学分。原则上设置专业必修课2门,选修课2-4门。学分的计算一般为每学期的周学时数(每学期按18周计)。
六、学分分配
1.学位课(10学分)
(1)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36学时,2学分。 (2)第一外国语,144学时,4学分。
(3) 专业必修课(2门,按方向设置),4-6学分。
2.选修课(2-4门),4-8学分。
3.必修环节(2学分) 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2学分。
学位课为考试课程,选修课为考查课程。课程学习一般在第一学年完成。导师还可根据研究工作需要和研究生的学科基础指定自选课程和补修课程。自选课程和补修课程计成绩,不计学分。
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应在本一级学科内参加10次以上的学术研讨活动,记1学分;学术研讨活动中至少做两次学术报告(其中1次在全国学术会议上),记1学分。参加学术活动应有书面记录,做学术报告应有书面材料,并交导师签字认可。博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前,将经导师签字的书面记录及学术报告交学院保管,并记相应学分。
七、博士资格考试和中期考核
博士研究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需参加资格考试,没有通过资格考试者,不能进行博士学位论文开题。博士学位论文开题后,应对博士研究生进行一次中期考核,对其科学道德、思想修养、学习成绩、研究能力等进行一次全面的综合考察,对其中不合格者,取消博士生资格,按有关规定进行淘汰、分流。中期考核一般安排在入学后第三学期末。
八、学位论文
1.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的基础,是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开题报告的时间由博士生导师根据博士研究生工作进度情况决定,一般应于入学后的第二学期末完成,最迟于第三学期开学后两个月内完成。在导师指导下,博士研究生经过充分调研与论证,独立地做出开题报告。报告就选题的科学依据、国内外发展动态、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案等做出科学论证。开题报告经导师审阅后,需公开答辩,接受检查,并获认可。由包括导师在内的3-5
人组成考核小组,对博士研究生的论文选题进行审核,着重审核论文选题的意义、创新性和可行性。对有争议的选题应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2.学位论文撰写
博士学位论文是博士研究生科学研究工作的全面总结,是描述其研究成果、反映其研究水平的重要学术文献资料,是申请和授予博士学位的基本依据。学位论文撰写是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基本训练之一,必须按规范认真执行。博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研究生独立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应体现前沿性和创造性,应以作者的创造性研究成果为主体,反映作者已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以及在本学科上已掌握了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博士研究生至少要用一年时间完成学位论文。
九、 答辩和学位授予
按河南师范大学相关规定执行。
附:粒子物理理论与高能对撞机实验的物理分析方向课程设置表
物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篇2
与其他现代自然科学一样, 临床医学也是不分国界的学科。在如今这个全球化时代, 临床医学教育应当实现国际化, 以培养出国际通用的高水平临床医学人才目标, 尽管这一目标在我国一时还难以实现, 但可选择临床医学教育的制高点———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为先行试点。
1 我国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现状
我国已有12所医学院校培养本硕博连读的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1], 其许多课程均已采用全英文教学, 实习查房也有很多学校采用英文查房。但由于我国医学教育体制和教学内容与发达国家不同, 这些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与发达国家培养的医学人才还有一定差距, 仍然不能称其为与国际医学接轨的国际化临床医学高端人才, 这些差距主要体现在: (1) 不能自由、流畅地使用英语这一国际医学界普遍使用的语言进行交流[2]。 (2) 临床上, 虽然这些博士研究生大多获得了我国的执业医师资格证书, 但我国现行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考核内容在广度和深度上远远不及美国医师执照考试 (the U-nited States Medical Licensing Examination, USMLE) ;实践技能的考核仅注重形式, 标准化病人 (Standardlized Patient, SP) 的应用还未普及[1];我国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的理论和实践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无法获得国际医学界的认可。但是, 国内的高水平医院与外资医院极其迫切地需要达到国际水平的高端临床医学人才。这就需要我们改变人才培养模式, 以培养出与国际医学接轨的八年制高端临床医学人才。
2 我国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的新设想
2.1 原则与具体目标
原则:贯穿少而精的原则, 重临床, 轻科研, 培养与国际接轨的高端临床医学人才。具体目标:英语娴熟, 可轻松地用英语进行书面和口头交流, 获得专业英语八级证书, 还要获得中国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和美国医师行医执照。具备初步的医学科研能力。
2.2 生源
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的生源应为各方面优秀, 高考成绩好, 且英语高考成绩在120分以上的学生。
2.3 具体培养方案
第1年, 进行英语强化培训和基础医学课程的学习。英语强化培训的目标最低为通过英语托福考试[3], 最迟应在三年级结束时参加USMLE的step1前通过, 优秀者应达到专业八级。未通过专业英语八级考试的, 在第3~8年可继续参加该考试, 直到获取八级证书。
第2~3年, 学习基础医学课程, 如: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病理学、医学免疫学、药理学、营养学、遗传学等。学习这些中文版医学课程时均要注重英语专业术语的学习。接着学习基础生物医学英语, 再学习对应的英文版基础医学课程。第3年要安排少量的接触临床的见习活动。中文版课程考试与现在八年制中文版课程考试相同, 而英文版课程考试则采用类似USMLE的step1的题型和难度, 三年级结束时参加USMLE的step1。
第4~6年, 应在教学实习医院学习全部的中文版临床医学课程, 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行为科学、老年病学、预防医学等。再学习对应的英文版临床医学课程。在现有的中文查房、诊断、书写病历等临床技能训练的基础上, 注重针对USMLE的step2 CS的训练和考试, 如SP考试和电话接诊患者考试, 六年级结束时参加USMLE的step2 CK和step2 CS。
第7年, 以国外医学毕业生的身份申请去美国医学院毕业后教育认证委员会 (Ac creditation Council for 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 ACGME) 认定的住院医师培训机构进行为期一年的住院医师培训实习[4~6], 实习中要注意进行针对USMLE的step3的训练, 尤其是要注意针对计算机模拟病例 (Computer-based Case Simulations, CCS) 考试的训练。
第8年, 参加国内的临床医学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获得证书以及参加USMLE的step3, 获得美国医师执照。最后一学期进行二级学科专业分科实习并学习医学科研的基础知识。获得英语专业八级证书、中国临床医学执业医师资格证、美国医师行医执照者即可获得所定的二级学科专业临床医学博士学位。
3 实施该培养模式所需的条件
3.1 有国际化高水平的师资
包括高水平的英语师资和能进行全英文授课的医学专业师资。对于后者, 要求除能讲授临床课外, 还应该能用英文从事临床工作, 最好有美国医师行医执照。必要时还需聘请西方国家的医学专业师资来授课。
3.2 建立针对USMEL的step2CS的教学体制
对于我国八年制临床医学博士生而言, USMEL的笔试部分努力后可以通过, 但必须经过专业训练后才可通过其step2CS, 而我国八年制临床医学博士临床实习的训练目标与step2CS相去甚远, 因此各培养单位必须建立针对USMEL的step2CS的教学体制, 尤其是SP模式的建立。
3.3 有ACGME认定的住院医师培训机构
目前我国尚无ACGME认定的住院医师培训机构, 这就需要我国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与高水平医院共同努力, 争取全国有几家顶级医院能够获得ACGME的住院医师培训机构认定, 为这些临床医学博士生提供住院医师培训。
3.4 有较多的培养经费
通过USMLE需要大量的有针对性的训练, step2CS和step3均需赴美考试, 投入的时间、人力、物力均较多, 因而必须有充足的培养经费作保障。
这种新模式培养出的高水平临床医学博士将与国际接轨, 具有国际视野、国际交流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必将获得国际医学界的承认, 因而这些临床医学博士将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自信心, 也必将受到高端医疗机构的青睐。如果这种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新模式能够获得成功, 将是我国临床医学教育走向国际化的有益探索, 且必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的临床医学教育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孙亮亮, 蒋贝格, 石勇铨, 等.关于构建八年制医学生综合能力考核与评价体系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 (11) :8~9.
[2]邹丽敏, 刘潇, 郜慧芳, 等.研究生实用型医学英语教学方法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0, 30 (4) :552~553.
[3]何俱, 何佳, 陈声宇.美国医师执照考试简介及中美医师资格考试比较[J].国外医学情报, 2005, 26 (9) :30~33.
[4]杨向东, 孙静平.美国的医学教育[J].中国医刊, 2005, 40 (10) :64.
[5]刘滨, 王家耀.浅析美国医学教育概况[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07, 24 (1) :22~23.
物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篇3
本刊讯11月14日下午,广西医科大学举行庆典,庆祝该校获得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MPH)培养单位,新增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据悉,这些成果填补了广西高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历史空白,实现了我区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教育零的突破。在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和公共卫生等学科领域形成了从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完整医学教育模式。 (桂文)
我区高校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再创佳绩
本刊讯20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已于近日落下帷幕,来自全国的29个省(市、区)的923所高校9042个参赛队的27126名同学参加竞赛,共评出全国一等奖139个,二等奖468个。我区参赛高校成绩突出,获全国一等奖13个,二等奖10个,一等奖总数在全国29个赛区中排名第二,其中高职高专组获全国一等奖5个,名列全国29个赛区榜首,创历届竞赛成绩新高;在本科组中,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表现突出,获得全国一等奖5个,一等奖获奖总数在全国参赛本科高校排名中名列第三。
(桂文)
南宁市企业接收毕业生可申领补贴
本刊讯日前,记者从南宁市人事局获悉,日前该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向社会公布了《关于一次性岗位补贴和一次性创业补贴申领须知》(以下简称《须知》)。《须知》对企业接收高校毕业生就业一次性岗位补贴、初次创业成功的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创业补贴的申领所需提交的材料和程序作出明确规定。
《须知》规定,企业在申领接收高校毕业生就业一次性岗位补贴时,需提交《企业接收南宁市生源2009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一次性岗位补贴申请表》、《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原件和复印件、高校毕业生本人有效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原件和复印件、企业与高校毕业生签订的有效劳动合同原件和复印件(经双方签字盖印)等,每接收一名高校毕业生补贴2000元。企业应在每季度第一个月的1日至15日申请上一季度的补贴,并向注册纳税所属地的县、市人事部门提交相关材料。
企业得到一次性岗位补贴后,如在合同期内单方提前解除劳动合同,须全额退回财政补贴资金。高校毕业生在合同期内单方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今后不得享受任何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
初次创业成功的南宁市生源高校毕业生申领一次性创业补贴时,需提交《初次创业成功的南宁市生源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创业补贴申请表》、本人有效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原件和复印件等,由财政给予每人2000元。毕业生应于每月1日至10日向生源所在地的县、市人事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关材料。(桂文)
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喜迎30华诞
本刊讯11月27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校园花团锦簇,彩旗飘扬,数千名师生、新老校友与各界来宾欢聚一堂,共庆学院30周年华诞。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自治区主席马飚发去贺信,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恒、邵博文也发去了贺信。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黄日波出席庆典并致辞。
郭声琨和马飚在贺信中充分肯定了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30年办学所取得的成绩。他们在贺信中说,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建校30年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道路,艰苦创业,发奋图强,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显著提升,办学特色日益突出,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电力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郭声琨和马飚寄望该院以建校30周年为契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立足电力行业,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努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培养更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为推动我区电力事业大发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物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篇4
(固体物理,满分为100分)
考试要求:开卷考试,不必抄题,写清题号
一、名词解释(18分):
1、原胞和晶胞
2、倒易空间和布里渊区
3、布洛赫波
4、电离能
5、声子
6、导带、价带及禁带
二、简答题(32分)
1.2.
3.4.
5.6.
7.8. 什么是倒格失? 什么是密勒指数? 什么是原子散射因子和几何结构因子? 什么是小角晶界? 什么是自由电子气? 什么是克龙尼克-潘纳模型? 什么是长波近似?长声学波和长光学波有何特点? 什么是晶体和非晶体?
三、定性解释晶格驰豫对电子跃迁的影响。
四、(10分)试用能带论说明金属、半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区别。
五、(10分)试述立方密堆积结构和六方密堆积结构的区别,并分别画出他们的原胞结构。
六、(10分)试述晶体中的缺陷种类及其运动。
物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篇5
一、培养目标
1、硕士研究生:
牢固树立爱校、爱国、爱中华民族的思想,具备坚持真理、献身科学的勇气和品质以及科学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团结合作精神。
具备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方面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厚的知识面。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验技能,对与本学科相邻及相关学科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具备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掌握一到二门外国语,能用英语阅读专业书籍、文献并撰写科学论文。
2、博士研究生:
牢固树立爱校、爱国、爱中华民族的思想,具备坚持真理、献身科学的勇气和品质以及科学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团结合作精神。
在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所达到的要求基础之上,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理论和实验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与本学科相邻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在独立从事科研工作中,具备综合、分析能力,在开展所从事研究方面的前沿研究工作中,具备创新和发展的能力。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科学技术发展新动向。
掌握一至二门外语,能用英语熟练阅读专业书籍、文献,并能撰写并在国际会议上宣读科学论文。
二、学科介绍
1、无线电物理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
(1)超导电子学;(2)固体量子器件在量子计算中的应用;(3)超高频段电磁波器件与检测;(4)电磁场理论及应用;(5)新型人工电磁材料的理论和设计;(6)电磁信息检测与处理;(7)太赫兹波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2、师资力量和科研水平
本学科师资力量较雄厚,有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以及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一批优秀学者,成为本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目前有教授9人、博士生导师6人、副教授和高工3人。
在科学研究方面,以无线电物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现代实验技术作为手段,探索新型电子材料和电子器件,研究其中有关物理过程和电磁现象的基本规律,据以开发新型电子器件和系统。目前,本学科不仅开展了大量国际前沿性的基础研究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果,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同时努力探索新机理、新材料、新器件的潜在应用,为国民经济服务。
3、近期承担科研项目和重大课题
本学科承担了大量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科技计划项目,以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和横向合作的研发项目,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期主要科研项目和重大课题有:
科技部973项目子课题:太赫兹辐射的高灵敏检测技术基础研究; 科技部973项目子课题:超导结型器件的物理、工艺及应用基础研究;
科技部973项目子课题:磁性复合材料以及光子共振介质中负折射特性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超导单光子探测器原理及制备研究;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固体微结构的量子效应、调控及其应用研究; 科技部863课题:新型遥感器技术/THz频段高灵敏度超导探测/接收系统; 国家自然科学重大基金课题:新型人工电磁媒质的等效媒质理论、设计方法与实验研究 国家重点基金:应用于天文探测领域的超导太赫兹成像技术研究。
三、学制
1、硕、博连读和直博研究生学习期限一般为5-6年;
2、分阶段培养的博士生基本学制为3年,学术型硕士生学制为3年;
四、课程设置
(一)硕士阶段
A类: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
(2学分)英语
(4学分)B类:
电子信息前沿
(2学分)(以上必修)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
(3学分)信号处理中的数学方法
(3学分)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
(3学分)现代半导体物理器件
(3学分)(以上4门选修2门)C类:
微波理论与技术(上)
(4学分)微波理论与技术(下)
(3学分)微波测量(实验)
(4学分)现代电子工程进展(3学分)D类:
数值计算方法
(3学分)电磁散射与测量技术
(2学分)材料电磁特性测量方法与技术
(2学分)薄膜结构与技术(3学分)人工电磁材料(3学分)超导电子学(4学分)现代微加工技术(实验)(3学分)固态量子信息技术(2学分)材料的高频物性及其宏观电磁理论(3学分)
(二)博士阶段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博士生学术交流英语
高温超导体的物性与结构 超导电子学高级教程 高级电磁理论
人工电磁材料理论和设计分析方法 现代微波和毫米波基础
五、培养方式
1、博士研究生
针对每位博士生的培养设立专门的导师指导小组,“学位论文为主,课程为辅”。博士研究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应完成大部分公共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并在导师的指导下着手准备毕业论文的选题和开题报告,应不迟于第二学期的第八周向全系作开题报告,经博士生指导小组评议通过后进入学位论文的实施阶段。
2、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学术型硕士生入学后一个月内进行师生双向选择,确定导师,制定培养计划,导师负责全面培养工作。硕士生采用专业指导小组的形式,以课程为主,论文为辅。入学后第一学年完成A类、B类和大部分C类、D类课程的学习,并在导师的指导下,着手准备毕业论文的选题和开题报告,应不迟于第三学期初完成选题报告,经硕士生指导小组评议通过后进入学位论文的实施阶段。
3、学分要求:
一般为32学分,非专业本科及同等学力入学者为36学分(包括本科课程3-4门约6-8学分)。其中A类为8学分;B类:3门为8学分,C类2-3门共6-8学分,其余为选修课。在D类课程中,原则上要求理工科硕士生跨二级或一级学科选读的硕士课程不少于3-4学分。
六、考核
1、A类、B类、C类课程考核以笔试为主,由有关任课教师负责考核工作。
2、D类课程可采取研究论文、答辩与写专题综述报告相结合的方法,以了解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实验性课程必须完成实验,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
4、硕士生中期考核:在入学后第三学期初进行中期考核,由导师组成的考核小组对研究生已修课程、论文进展情况及掌握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小组本着公正、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生作出评价,并实行评优分流。提出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提前攻读博士学位或建议终止攻读硕士学位。
七、论文和答辩
1、学位论文
科学研究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要体现本专业各研究方向的前沿性和先进性,论文选题应和导师的科研任务结合,与国家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文献资料,选定研究课题及课题方向、范围,并公开作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确定后,应拟定学位论文工作计划,包括各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完成的期限等,并在各阶段进行必要的检查。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计划由博士生在导师指导下拟定。
2、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完成后,须按照南京大学授予博士学位、硕士学位细则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论文答辩并申请学位。
八、硕博连读和直博生
1、硕博连读研究生
硕博连读研究生在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中考核选拔产生。硕士研究生应在一年内完成课程学习、课程平均学习成绩以及中期考核在优良以上者,可以申请硕博连读研究生。在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时开展硕博连读研究生的考核和选拔,考核内容包括:(1)考察对相关研究方向的了解和文献查阅的综合能力;(2)考察数理基础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考核方式以专家面试为主。合格者于第3年转入博士研究生培养阶段,主要进行博士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的科研工作。
为了保证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转入博士阶段培养的研究生人数应不超过参加资格考试人数的85%。
2、直博研究生
直博研究生在免试录取的硕士研究生中选拔产生。其培养及考核办法参照硕博连读研究生进行。
九、参考书目:
正弦电磁场 R.F.Harrington著 电磁波理论 Jin Au Kong著
常用计算方法 张善杰,唐汉,高瑞章 编著 电磁场有限元方法 金建铭 著
物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篇6
根据《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博士生录取工作办法》,结合本系实际情况,特制定2010年法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复试工作细则,现公布如下:
一、参加复试分数基本要求
总分:215分,外语:55,业务一:55,业务二:55。
二、复试内容
(1)英语听说测试(占20%):阅读英语短文、回答英语提问等。
(2)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考核(占80%):回答复试专家有关专业知识的提问,思想政治品德考核。
复试总成绩=英语听说测试成绩20分+综合面试成绩80分 入学录取总成绩=(初试总成绩/3)×50%+复试成绩×50%
(注:按《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博士研究生复式办法》规定,复试成绩不合格,即<60分者,不予录取)
三、奖学金评定
1.申请奖学金范围:除委托培养博士研究生外均可享受奖学金。
2.享受奖学金学生必须签订奖学金资助协议(含直博生、提前攻博生、硕博连读生)。
四、进度安排
5月11日公布参加复试考生名单
5月18日9:00复试考生报到,交验相关材料,同济医学院校医院体检 5月20日 9:00-12:00,在法医学系二楼会议室进行英语听说测试、综合面试、思想政治品德考核
5月20日15:00 公示拟录名单、奖学金名单。三天内接受学生申诉
拟录考生填写《博士生录取承诺书》,签订奖学金资助协议
五、注意事项
1、考生报到需交验的材料
(1)交验准考证原件、复印件。
(2)非应届硕士毕业生需交验材料:
① 有效身份证件;
② 毕业证、学位证书原件;
③ 由考生档案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所在人才交流中心提供并
加盖公章的《在校学习成绩单》。
(3)应届硕士毕业生需交验材料:
① 学生证;
② 加盖公章的在校成绩单;
③ 现实表现材料。
(4)考生还可提供证明其学术水平的其他材料。
2、有关费用
(1)复试费:100元/人。
(2)体检费:38元/人。考生(含本校硕博连读生)必须到保健科参加体检(带近期免冠一寸相片1张),未参加体检者或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
物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篇7
1 临床病理学研究生培养的现状
随着近年来医学的飞速发展以及各种分子诊断技术的孕育而生, 临床各科室对于病理学的依赖性逐渐增强。目前, 临床病理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医疗质量的重要标志, 也是衡量医院整体水平的关键指标。临床科室对病理的依赖性逐渐增强, 需要更多的病理医生能够参与到临床诊断及治疗过程中, 对于病理医生的专业及临床知识掌握要求越来越高。2011年卫生部协调教育部在临床医学中增设诊断病理学的二级学科, 目的为专业培养高层次的临床病理医师。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教育模式多将病理学纳入基础医学招生, 并未把基础病理及临床病理学进行区分。研究生学习期间主要以强调科研能力培养为主, 主要从事实验病理学研究, 对临床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 投入临床的时间很少, 较少承担医疗任务。这些学生在研究生毕业进入医院工作后, 其临床实践技能力明显不足, 对临床病理工作知之甚少, 无法胜任临床需要。这种传统的培养模式极大阻碍了临床病理学专业人才的成长, 使得我国目前病理学科整体水平无法与临床接轨[1-2]。面对目前存在的问题, 作者所在校病理学系将医疗、教学及科研统一管理, 将临床病理学及基础病理学专业分开招生, 各有侧重, 旨在为临床输送具有较高诊断水平并兼顾科研创新的专业病理人才。
2 明确培养目标
作者所在校将临床病理学专业作为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专业的二级学科进行招生。区别于基础病理学专业研究生培养, 临床病理方向研究生的培养注重病理知识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病理学、临床医学基础理论及其相关自然科学知识, 具有较强的临床诊断能力,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 具有创新、创业精神, 能够从事临床病理诊断及相关研究的专门人才。具体目标:1掌握病理学及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了解现代病理学发展的前沿动态;有较强的独立解决临床病例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 从事临床病理学的临床外检及科学研究工作。2熟悉医学教学工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能够教授小班课。3掌握文献检索, 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具有一定的实验工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能够运用英语阅读、翻译本专业文献。
3 结合临床病理学特点制定培养方法
临床病理医生在临床医学实践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 需要与临床医生一起对各种疾病作出诊断, 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及疾病预后预测进行一定判断。因此, 对各临床病种的认识和了解不能只局限在课本的学习, 也不能只把眼光放在病理学范围内, 要能将病史、影像、治疗方案及预后与病理结合, 帮助临床医生达到最佳个体化治疗目的。因此, 在制定临床病理研究生培养方法时需以临床病理诊断研究为核心, 临床实践综合能力和科研能力培养并重的原则。
3.1 以临床轮转的方式进行临床实践综合能力的培养
目前, 作者所在校实行导师组培养, 即在导师及临床指导教师的具体指导下, 采取课程学习、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完成研究生学业。临床型病理学研究生在完成相关基础理论课程和科学研究培养后, 尽快进入临床轮转阶段。该校要求临床实践阶段病理科培训不少于9个月。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熟悉掌握基本疾病病理诊断程序与规范, 学习诊断病理学的理论及技能, 达到初或中级病理医生的专业水平, 其中包括:手术标本取材、尸体解剖、常规病理学诊断、免疫组化染色及各种特殊染色技术等操作;参加常规病理切片诊断及科室疑难病例讨论等。定期安排科内教授开设诊断病理系列讲座, 使研究生系统学习病理诊断思路。利用大量的临床病理病例资源, 鼓励研究生浏览病理诊断切片, 达到一定的病例观察例数[3-4]。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 病理医生的使命不仅在于疾病的诊断, 还应对药物敏感性及预后进行研究并为临床医生提供依据。因此, 除传统的病理诊断技术外, 研究生在病理科轮转期间将对例如基因芯片、PCR、基因测序等大量分子生物学方面新技术进行深入学习[5]。
在目前个体化医疗时代, 病理医生的角色不再只局限在显微镜下, 而是要成为一个能够整合各种检测结果的专家。因此, 该校要求研究生相关临床科室进行轮转, 例如肿瘤科、普外科、胃肠外科、肝胆科、肾内科等, 轮转临床科室不少于3个。研究生可根据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或者自身发展方向选择轮转科室。在临床诊治过程中, 研究生直接参与患者的接诊、检查及治疗等环节, 在整个诊治过程对不同病种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以肿瘤诊断为例, 研究生可以直接面对患者, 从病史采集、查体、检查结果及影像学的分析, 全面了解该种肿瘤的临床资料, 最后结合病理诊断提供的包括肿瘤性质、分化、组织类型、分期、分级及基因改变等重要信息, 为肿瘤治疗方案的制订和患者预后的预测提供必要的资料。
在长时间的临床培训过程中, 不但加强了研究生对病理诊断及操作的学习, 而且增强了对各种疾病的整体认识, 提高了临床思维能力, 不再只是纸上谈兵, 为将来在复杂的临床病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2 临床与科研相结合, 加强科研实用性的培养
对于研究生教育而言, 科学研究仍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大部分研究生在本科教育中并没有接受过科学研究的培养, 无法系统阅读外文文献, 不能独立思考科研问题, 科研思维、实验操作能力非常薄弱。因此, 进入研究生阶段后, 将从基础着手培养研究生的自主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针对临床型病理研究生, 应引导研究生选题与病理临床诊断相结合, 在临床中寻找课题, 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与技术手段为出发点, 将科研训练贯穿临床实践的全过程, 在临床诊疗当中培养敏锐的科研思维洞察力。同时, 将科研工作与临床病理实践相结合, 有利于培养研究生对病理诊断的兴趣和敏锐的科研思维洞察力, 为培养创新型的病理学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也是提高病理学研究生综合能力的关键环节之一[6]。结合作者所在校临床病理学专业科研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以下三方面进行:第一, 在理论课程选课过程中, 适当选取科研相关课程, 比如:文献检索, 分子生物学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创新思维, 科研理念及先进的实验方法传授给学生。第二, 进入实验室完成科研培训及课题研究。在此阶段研究生将完成科研选题、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实验方案等工作。作为临床型研究生可以依附附属医院强大的临床资源, 对临床病理进行分析总结, 将临床病例与基础研究相结合。导师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培养其完善的科研理念及缜密的科研思维, 使学生更好的完成研究生期间的课题研究。最后, 定期参加文献汇报及学术报告:作者所在科室每周举行学术活动, 要求研究生对相关课题设计的学术前沿、目前专业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文献汇报工作。这些学术活动可以对学生进行学术思维引导, 营造学术氛围, 拓展眼界, 对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具有较大影响力。
3.3 重视教学能力培养
目前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中, 大部分院校往往侧重于科研能力的培养, 占用了研究生大量的时间, 教学能力的培养逐渐被忽视。然而, 教学能力的培养对临床型研究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首先, 在备课及授课过程中, 研究生本身可以将临床所见与课本所学知识结合, 是对其自身理论及临床能力的较大提升。其次, 教学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能够帮助研究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现场应变能力, 对以后参加临床工作与患者沟通有很大帮助作用[7]。
作者所在校要求临床研究生能够熟悉教学过程, 能够教授小班课。针对病理学特点, 规定临床病理研究生能够按照教学大纲完成本科实习课的备课、课堂授课及辅导答疑。按照教师标准要求研究生, 导师及指导教师要从备课、语言组织、教学媒体的灵活应用、课件的制作以及仪态仪表等各方面给予指导, 促使研究生学习阶段能够掌握基本的教学能力。鼓励研究生轮转期间, 在临床科室内进行病理操作流程及相关病种病理学知识的讲授。使临床医师可以了解病理科的工作流程, 促进科室间的相互合作, 共同进步;了解疾病发生发展过程, 加深学习疾病的病理学改变, 从而优化治疗方案, 达到个体化治疗的目的。
4 结语
临床病理学研究生教育应打破以往以基础科研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 将临床病理诊断、科研、教学三者有机结合。为临床输送一批具备宽广的病理学理论知识、较高的临床技能和较强的科研能力的病理诊断高级人才, 从而满足医学发展的需要。
摘要:临床病理学在病理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地位, 我国目前多将病理学纳入基础医学招生, 忽视了临床病理学专业研究生的培训。作者所在校病理学系将医疗、教学及科研统一管理, 将临床病理学及基础病理学专业分开招生, 各有侧重, 旨在为临床输送具有较高诊断水平并兼顾科研创新的专业病理人才。
关键词:病理学,临床病理,研究生教育,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参考文献
[1]赵涌, 曹友德.病理学研究生进行临床病理诊断能力基本训练的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 , 2003, 5 (4) :366-367.
[2]管小琴, 赵涌, 陈显兵, 等.从病理学研究生就业现状谈培养模式调整的必要性[J].医学教育探索, 2006, 5 (6) :586-583.
[3]敖启林, 王国平.病理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 2007, 6 (6) :526-527.
[4]李媛媛, 刘雨清, 吕世军, 等.病理学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 2012, 30 (7) :15-16.
[5]周晓军.个体化医疗时代:临床病理研究生的机遇和挑战[J].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3, 26 (1) :1-3.
[6]郑素琴, 王文雅, 杨方, 等.病理学硕士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探索[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3, 15 (3) :417-418.
物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篇8
【摘要】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博士研究生英语教学应努力实现从通用教学到学术英语教学的转变。本文提出了博士研究生英语学术能力的教学模式,构建集语言基本功、学术体裁能力和论证思辨能力三纬层级的培养模式。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访谈总结层级培养模式在博士研究生学术英语能力培养中的作用,讨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关键词】学术英语能力 学术体裁能力 论证思辨能力 层级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095-01
我国现行《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指出,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较熟练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写、译能力和基本的听说能力,能够以英语为工具进行本专业的学习和研究。因此,研究生英语教学需要逐渐实现从通用英语教学向学术英语教学的转型。本文依据Snow、Uccelli和Scarcella对英语学术能力的界定,结合我校博士研究生实际情况,探索博士研究生英语学术能力的培养模式。
一、学术英语能力研究
教育国际化背景下,英语能力在收集、整理文献,阐述观点,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影响着学术能力的发挥。我国多数研究者认为学术英语能力是一种具体的学术语类能力。国外学者Snow、Uccelli和Scarcella对学术英语能力给出了更为具体的诠释。Snow和Uccelli认为学术英语能力包括语言技能、体裁知识、论证思辨策略和专业知识等4个纬度。Scarcella则认为学术英语能力包含语言、认知和社会文化和心理。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正式颁布,指出:要“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随后,北京、上海、宁波等地高校陆续开设了学术英语课程并设定了学术英语教学的目标。我们把学术英语课程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的学术英语能力,将博士英语课程调整为《高级英语听说课程》、《英语科技论文写作与发表》及《国际会议交流英语》。
二、三纬层级学术英语能力培养模式构建与实施
借鉴Snow、Uccelli及Scarcella对学术英语能力的解释,我们在博士研究生英语教学中建构了三纬层级学术英语能力培养模式。它包括语言基本功、学术体裁能力及英语思辨能力。
(一)语言基本功层级
语言基本功层级的教学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巩固英语知识和提高英语技能,包括知识和技能两个方面,涵盖词汇、语法和语篇知识以及听、说、读、写4项基本技能。在听说课程教学中,选用真实生动的语言材料,将语言的学习融入主题内容的学习之中,使学生沉浸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讲解听力技巧,组织回答问题、小组讨论及口头报告的形式推进听说能力的发展。此外,在英语科技论文写作课程中,我们以科技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论文写作准备,论文题目、摘要、关键词的写作规范,素材收集整理,文章撰写和修改等内容为主线,使学生了解科技写作的基本知识,掌握论文写作技巧。
(二)学术体裁能力层级
学术体裁能力层级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可以从知识、意识和技能三个方面界定。在学术体裁知识传授方面,我们引导学生结合社会文化背景掌握不同体裁所传递的交际目的、使用者的心理依据和与之对应的社会语境背景,使他们对学术体裁的理解不再是只停留在语言层面。在学术体裁意识和学术体裁技能培养方面,我们选用SCI、EI等权威机构收录的论文,指导学生阅读和讨论,分析学术语篇体裁特征,评价学术论文写作中的语步,通过语步分析分项指导学生写作,教学步骤为:确定主题→陈述研究目标→评估写作素材来源→分析体裁→设计文章→草拟初稿→修改初稿→撰写终稿。
(三)思辨能力层级
在国际会议交流英语课程中,我们首先给学生介绍国际会议概述,文稿组织,口头表达,提问回答,即席答辩,会议组织,专业交谈和会议主持等基本知识,使学生了解国际会议交流用语的语言特点,掌握口头报告的基本知识;其次,通过模拟练习,培养学生现场演讲、即席答辩能力;然后在模拟会场情境中,学生通过分析口头报告传递的信息,依据自己的知识范畴、研究领域及关注点,用英语提出与报告中涉及的专业领域、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结果运用等方面的问题,锻炼思辨能力。
结果表明,学生普遍认为三纬学术英语层级培养模式提高了他们的学术口语、学术写作能力。但由于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专业背景不同、课程学时有限以及英语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有限等客观因素,很难确保所有的学生的学术英语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因此,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努力提高自身学术水平,建构多模态的学术英语能力层级模式相关的自主学习资源,以多种形式指导学生学习,提高学术英语能力。
本文针对现阶段国内研究生学术英语教学的问题,借鉴国外学者学术英语能力的界定,从语言基本功练习、学术体裁能力培养到英语思辨能力训练等三个纬度构建了博士研究生学术英语能力层级培养模式。教学实践表明,该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学术英语能力,使学生能够恰当使用英语撰写学术论文,用英语清晰、准确地陈述研究内容;它还可以为教师设定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韩金龙.学术论文中的作者身份构建与自我宣传[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2]束定芳.宁波诺丁汉大学英语教学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发[J].外语界,2009(6).
[3]国家中长期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战盈(1976-),女,山东莱州人,副教授,硕士,第二炮兵工程大学理学院外语教研室教员,主要研究方向:功能语言学及语言教学。
马志媛(1977-),女,陕西绥德人,副教授,硕士,第二炮兵工程大学理学院外语教研室教员,主要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及语言教学。
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工作细则 篇9
为规范和完善博士生联合培养工作,根据《XXXX与XXXX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合作协议》,经XXXX(以下称甲方)与XXXX(以下称乙方)协商,制定本细则(暂行)。
(一)联合培养博士生工作组织机构。
1、甲方与乙方成立联合培养博士生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称联培领导小组),人员构成为:
组长:、、;成员:、、。
2、甲方与乙方以双方联合培养工作主管部门负责人和导师组为基础成立联合培养招生工作小组(以下称招生工作小组),人员构成为:
组长:、、;成员:、、。
(二)招生计划。联合培养招生计划由教育部以专项计划形式下达,由甲方在研究生招生计划总规模中单列,专门用于联合培养试点工作。
(三)指导方式和导师。联合培养采取“导师组集体指导,主管导师负责”的指导方式,双方遴选出若干名学术造诣深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突出,学术道德高尚的学术骨干组成培养导师组,作为招生、培养的责任主体。导师组的成员必须具有对方单位聘请的兼职博士生导师资格。甲乙双方确定其中一人为第一主管导师,确定一人为第二主管导师,其中第一主管导师对博士生培养全过程负主要责任,其他导师协助主管导师负有指导责任。
(四)报名。以导师组为基础成立联合培养招生工作小组(以下简称招生工作小组),招生工作小组研究确定联合培养博士生招生专业目录、报名时间,由甲乙双方分别对外公布,由甲方负责招生报名工作,报名完成后,双方及时互通报名信息。
(五)初试。原则上采取共同组织、共同监督考试的方式,由双方商定统一初试的时间和地点。考试科目和考试内容范围由招生工作小组研究确定,专业课命题工作由甲方安排,从导师组指定两位教师(双方各出一位)负责;外国语命题由甲方统一安排。
(六)科研创新能力评价。招生工作小组负责对考生科研创新能力进行评价,采取集体审查和评价的方式,依据已取得的科研成果、公开发表的论文、公开出版的著作、已取得的专利、硕士论文及拟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计划报告等材料,给出成绩和评价结论。
(七)复试。甲乙双方商定统一复试时间和地点,由招生工作小组负责对考生基本理论和运用基本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术造诣和专业能力倾向、学术前沿和学术动态以及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深度考查。
(八)录取。由招生工作小组综合考生科研创新能力评价、初试和复试等主要环节的考查和评价结果,按照择优选拔原则,提出拟录取建议名单,报请联培领导小组确定拟录取名单,最后由甲乙双方报教育部审定。
(九)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由导师组统筹双方资源、优势,兼收双方同类学科培养方案的特色,按照“课程体系精品化、科研训练前沿化、论文质量国际化”的标准和要求,精心制订高起点、高标准的培养方案;按照“提倡学术自由、尊重个性发展”的原则,结合博士生学术兴趣和学术专长制定联合培养博士生的培养计划。
(十)课程设置。联合培养的课程由导师组协商确定,由甲方负责实施,少量课程也可在研究机构完成。要深入挖掘甲方和乙方的优质课程资源,既要突出系统性,体现本学科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又要强调交叉性,整合交叉学科、相关学科的知识、理论和技能;既要鼓励博士生跨校、学院、学科选课,为学科交叉、渗透、融合创造条件,还要充分利用甲方和乙方的人文环境和学术氛围培养提高博士生综合素质。博士生的课程教学可以采取多样化方式,鼓励实行讲座制,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研究讨论,加强师生和同学之间学术交流和互动。
(十一)科研训练。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联合培养博士生的科研训练内容,要结合重大科研项目(纵向),选取在本学科领域具有前沿性和尖端性的重大课题,要求撰写能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以及具有原创性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学位论文,参加高水平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拓宽其国际视野,提升其学术创新竞争力。
(十二)质量控制。导师组在系统课程教学基础上,要严格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包括博士生核心课程综合考核、博士生开题报告审查、中期论文督查、学术成果检查、学位论文评审和答辩等等。在培养过程中,导师组要发挥对博士生学术方向引领、学习方法指导、研究内容把关、科研成果评价、学习过程督促检查等方面的职能作用,切实保障与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
(十三)管理模式。对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实施双重管理,赋予博士生甲方和乙方双重学籍。甲方和乙方均对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实行全员、全程、全方位管理。被录取的博士研究生在双方办理入学注册手续,纳入双方管理系统。
(十四)管理责任。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教务、学籍、后勤等日常管理,以甲方为主负责管理,乙方协助管理;档案、户口、组织关系放在第甲方保管,乙方随时可以调阅和使用;学生在校期间的奖助学金、住宿、医疗、意外人身伤害等事宜均由甲方负主要责任,乙方配合解决和处理。
(十五)毕业。甲方会同乙方审查博士生的毕业资格,如符合双方博士研究生毕业的条件,由双方共同发放联合培养毕业证书(由甲方负责印制,双方分别加盖公章)。需要办理就业派遣手续的,由甲方上报所在地主管部门办理。
(十六)学位授予。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学位授予工作由甲方负责。博士生在完成了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学习、科研论文、社会实践和学位论文等环节之后,向导师组提出申请,导师组审查同意后,提交乙方的研究生管理机构审核,乙方提出审核意见后正式向甲方学位评定委员会提出论文答辩申请,由甲方学位评定委员会按照规定程序进行资格审查、论文送审、答辩等事项,对符合学位授予各项规定的博士生授予博士学位。(十七)联合培养涉及到的知识产权问题。联合培养的博士生在导师组共同指导下取得的学术成果,其知识产权原则上由双方共享。发表学术论文(著作)、申请专利、申报奖项等问题可实行双署名制(第一主管导师及单位靠前)。如遇特殊问题,经导师组友好协商解决或以协议形式加以明确。
(十八)协作机制。联合培养过程中双方要保持畅通的联络、沟通渠道,建立完善有效的协作机制,定期研究解决联合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事项,及时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提高联合培养工作的管理效率。
(十九)修订原则。如国家关于博士生联合培养政策发生调整或甲乙双方关于博士生联合培养协议约定事项发生变更时,经双方协商,对本细则(暂行)进行相应修订。
物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篇10
研究生招生简章
为培养教育实践领域高层次专门人才,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华南师范大学作为全国首批获得教育博士专业学位(Ed.D)授权单位,面向全国招收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一、招生对象及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各级各类学校管理人员及具有相当成就的中小学教师(暂不招收教育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3.具有5年及以上教育及相关领域全职工作经验;
4.具有硕士学位;
5.有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6.身体和心理健康,年龄不超过45岁。
二、招生专业、方向、导师及考试科目
请登录http://202.116.42.209/hnyjs/work/firstpage/news/zsb.jsp查询《华南师范大学2010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三、报名
1.网上报名:
网上报名时间为2009年12月15日至2010年1月15日,所有考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登录我校研招办网页博士网上报名系统进行登记,并下载相关表格填写。报名网址:http://202.116.42.209/hnyjs/work/doctor/index.jsp
2.材料准备:
报考人员须请先进行报考条件自审,并按要求准备下列材料: ①报考登记表、网上报名成功后生成的报考信息表;
②两份以上本学科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推荐书;
③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或证明书;
④硕士生课程学习成绩单、硕士学位论文摘要(含评议书);
⑤二级甲等或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体格检查情况;
⑥研究计划书;
⑦政治审查表;
⑧身份证复印件。
⑨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出具的工作年限、工作岗位证明;
考生还可提交参与科研、发表论文、出版专著、获奖等情况等材料。
以上所需表格可在网报时下载。
3.报考条件审查和交纳报考费用:
请考生于2010年1月18日、19日到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提交报名材料,审查结果将当场告知考生。符合报名条件者请交纳报名考务费用100元。
办公时间:上午8:00~12:00,下午14:30~17:30。
4.自己下载并打印准考证
请准考考生于3月5日至3月20日12:00之前下载准考证。
四、考试
考试分初试和复试。
初试科目为三门,初试一律采用笔试,各科考试时间均为三小时。初试时间:3月27日(周六)上下午
3月28日(周日)上午
复试包括口试或笔试,主要考查考生所学理论知识,科学研究情况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试时间另行通知。
考试地点: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详见准考证)
五、录取
按照教育部对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招生录取工作的相关精神,结合我校博士生招生相关政策,综合考生的报名材料、复试成绩以及思想政治品德、身心健康状况、综合素质等全面衡量,择优录取,确保质量。
考生录取后,不转档案、户口、组织关系及工资关系等,录取性质为委托培养。
六、学制
学制4~8年,学费合计8万元。
七、其他
如考生仍有疑问,请联系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办公地址: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301室
邮政地址: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邮编:510631 网址:http://202.116.42.209/hnyjs/work/firstpage/news/zsb.jsp
E-mail:yjshc2@scnu.edu.cn
博士生培养质量研究述评 篇11
一、国内博士生培养质量研究的发展历程
(一) 基于“2007年全国博士质量调查”的研究。
中国博士质量分析课题组[1] (2010) 通过对2007年9月教育部、人事部开展的所有博士培养单位和部分用人单位博士质量调查结果的分析和评价, 形成了《中国博士质量调查报告》。对博士培养质量的调查, 分别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博士生、博士生导师、研究生教育负责人三个相关群体的质量进行分析;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分析;博士生的学术贡献分析, 得出我国博士培养质量稳步提升的结论。
依托这一课题, 厦门大学王蔚虹, 《我国博士生培养质量的认识研究》 (2009) ;华中科技大学周光礼、莫甲凤、刘倩, 《中国博士质量调查———基于U/H大学的案例分析》 (2010) ;北京大学陈洪捷, 《博士质量:概念、评价与趋势》 (2010) ;西安交通大学刘朔、姚秀颖、陆根书, 《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2010) 分别做了相关的后续研究。这些后续研究在已有研究基础上, 采用灵活多样的研究方式, 对博士生培养质量进行深度剖析, 弥补了“2007年全国博士质量调查”在微观层面上的不足。
(二) 基于“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与规划”课题的研究。
清华大学谢维和、王孙禺、袁本涛[2] (2011) 以专题报告的形式, 从环境与形式、规模与结构、体制与管理、培养与质量维度研究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现状。认为我国研究生教育今后发展的重点是“质量的提升”, 必须改革我国研究生教育现行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培养类型, 提出了大力改善我国研究生培养支撑体系的方向和措施。这一研究将硕士与博士两个群体共同纳入到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 但没有将不同培养阶段的研究生加以区分, 导致其政策建议缺乏针对性。
(三) 其他研究。
王慧[3] (2005) 通过比较中美两国博士生培养单位内部的质量保障机制, 从全面质量管理的角度出发, 提出将博士生培养质量保障机制重心前移, 使过程管理的理念贯彻于博士生培养的各个方面。白延军[4] (2007) 认为提高博士生人才质量的关键是进行科学的博士生教育质量管理。张宗益, 刘东, 夏晓玲[5] (2008) 分析了导师队伍建设、博士生学术素质培养、学术激励机制建设对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影响, 探讨了以博士生培养制度创新构建博士生培养体系的内生激励机制的对策。樊建平, 刘建煌[6] (2010) 提出了一系列改进和加强的措施, 包括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严格把握培养过程中各道关口, 强化学位论文质量保证体系, 完善论文评审和答辩制度等, 旨在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上述文献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博士生培养质量研究的特点, 即强调控制影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素, 将质量要素贯穿于博士生培养的各个环节, 试图以一个有机整体反映博士生培养质量。
二、国外博士生培养质量的相关研究
国外文献中缺乏专门针对博士生培养质量的系统研究, 相关文献主要集中在博士论文质量、学术指导质量等研究领域。
(一) 博士论文质量、博士生培养质量观对博士生培养质量的直接影响。
博士论文质量直接反映了博士生培养质量, 是国内外学者所取得的共识。但由于各国博士生教育制度的差别, 对博士生论文的程序要求也不尽相同, 因此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 各国研究内容显得较为凌乱。但在具体的研究范式上, 大致有如下表现:
首先, 表现在博士论文质量研究方式层面。如, Mccurdy H.E., Cleary R.E.[7] (1984) 、Cleary R.E.[8] (1992) 分别对美国公共管理学博士生论文的质量进行跟踪研究。通过1984年的研究发现, 一流大学的公共管理学博士方法论缺乏的原因是学科自身所带来的评价标准的不足和公共管理学科博士论文对本学科所研究的基本问题的解答尚未成熟。在1984年研究的基础上, 1992年, Cleary R.E.对公共管理学博士论文质量进一步研究:通过对1990年公共管理学165篇博士论文的摘要进行研究, 认为, 总体和平均上, 博士论文质量高于上次调查, 但在选题上依然没有改进。他认为, 应当将改善论文质量的侧重点放在论文题目的选择上。
其次, 表现在博士论文质量研究视角层面。如, Isaac P.D., Quinlan S.V.[9] (1992) 基于教师的视角对博士论文质量进行研究, 认为, 博士论文在博士生教育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是博士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没有可供选择的方式替代博士论文;论文能否按时完成因学科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不能将其作为质量标准;博士论文应当从课程体系和整个博士阶段的教育出发, 通过系统的方法, 提高博士论文质量。Hartley J., Fox C.[10] (2004) 基于学生经验的视角,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29位英国博士研究生论文口试 (Oral Examination) 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在不同考试机构的程序上, 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在模拟考试和真正的考试之间, 学生经常会被问到不同的问题。然而, 模拟考试对90%的学生很有帮助。
最后, 表现在博士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层面。如, Holbrook A., Bourke S., Lovat T.[11] (2004) 通过对301篇涵盖所有学科领域博士生论文的分析, 对影响博士生论文质量的评价者报告进行研究。认为, 对于评价者所强调的博士论文品质、贡献、特征、意见形式、优缺点等方面, 综合起来会最终影响论文的质量。Aittola H.[12] (2008) 以博士生的性别、评阅者, 以及其所在国籍和大学几个维度, 揭示了影响评价系统科学性的潜在因素、预答辩评阅人 (preliminary examiners) 和公共答辩专家 (public opponents) 在博士论文评价中的作用、在国内外博士评价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问题。认为在芬兰博士生评价实践中存在女性评阅者的性别歧视、评价报告的篇幅不一、评估体系的等级制等现象。
另外, 也有学者对博士生培养质量观影响博士生培养质量进行研究。如, Pearson M.[13] (1999) 认为要对博士生教育的各方面进行整合, 构建以研究为基础, 适应社会需求的博士生质量观, 并且要重新评估并重构博士生培养机制。
(二) 学术指导质量影响因素对博士生培养质量的间接影响。
国外研究大量文献表明, 学术指导对博士生的培养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此类研究主要集中在导师学术指导质量的影响因素上, 探究导师制度、指导方式、指导对象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质量差别。
性别因素影响博士生学术指导, 进一步影响博士生培养质量。如, Schroeder D.S., Mynatt C.R.[14] (1993) 认为性别因素影响博士生对导师的满意度, 进一步影响学术指导质量。Bell-Ellison B.A.[15] (2008) 利用Rose (2003) 开发的“理想导师量表” (34-item Ideal Mentor Scale (IMS) ) 研究男女博士生在“理想导师”形象上是否存在差别。三个分量表和个别项目的IMS的性别比较显示, 男博士和女博士在“理想导师”的项目上存在相似, 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女博士比男博士更加重视“导师信任”, 以激烈交谈方式来澄清“理想导师”期望是值得讨论的。
导师和博士生各自“经验”影响博士生学术指导, 进一步影响博士生培养质量。如, Hockey J[16] (1996) 认为导师指导学生的动机和意义包括智力的 (intellectual) 、功能的 (functional) 、自我的 (subject、self-esteem) 三个方面, 共同影响学术指导质量。Delamont S., Parry O., Atkinson P.[17] (1998) 发现学术指导质量受到导师自身教育经验的影响。Marsh H.W., Rowe K.J., Martin A.[18] (2002) 以澳大利亚全国标杆大学中所进行的实验为依托, 对博士生科研质量进行评估, 设计出了研究生经验问卷, 进行调查。其调查结果表明, 传统意义上的单级标准对来自不同博士生培养机构、不同学术背景的博士生的评价是不恰当的。Brew A., Peseta T.[19] (2004) 对悉尼大学博士生导师发展项目“认可模块” (Recognition Module) 进行介绍, 该项目要求导师对指导方式展开行动研究, 通过对指导的反思和反馈, 促进博士生学习。Nerad M.[20] (2004) 认为, 要基于已有经验数据对博士生的学习经验、自身影响等因素进行研究, 提升博士生教育质量。Crosta P.M., Packman I.G.[21] (2005) 提出了影响学术指导的决定性因素是导师的学术声誉、工作时间和取消强制导师退休的建议。Kule M., Park C.[22] (2008) 主持了英国首次全国性的博士生经验调查 (The Postgraduate Research Experience Survey (PRES) ) 。多数被访者认为, 学术指导在完成博士生学位的最重要的因素, 学风在整体满意度方面也占据重要位置。81%的被调查者有着积极的学习态度, 在学术上满足或超出自己的预期;约有65%的被调查者认为可以按时完成学业;在某些方面学科之间存在差异, 但这种差异并不明显。
导师指导方式影响博士生学术指导, 进一步影响博士生培养质量。如, Cullen D.J., Pearson M., Saha L.J.[23] (1994) 提出了包括成立博士生导师小组涵盖整个研究生教育体系的导师机制、为博士生提供更长的适应期、专业化的导师队伍对博士生进行指导、明确导师和博士生的权责、目标和奖惩、对学生接受的有效指导进行测量等改进措施。Johnson L., Lee A., Green B.[24] (2000) 提出了导师指导是博士生教育不可或缺的要素。Heath T.[25] (2002) 通过调查发现, 自然科学领域的博士生在与导师交流频率、单独或与导师合作发表论文、参加研讨会等方面要高于人文社科类博士生。Manathunga C.[26] (2005) 提出通过超越“强制因素”来提高导师指导质量的方法:“导师学习环”和“恩威并施的有效指导策略”。Mainhard T., van der Rijst R., van Tartwijk J.[27] (2009) 对导师和博士生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通过研究博士生于导师之间的关系的不同类型, 可以为特定博士生配备相应的导师。
三、中外研究对比启示
通过中外博士生培养质量研究发展历程 (表1-1) 的对比可以发现, 两者既有交叉又有所区别,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中外学者在研究对象的选取上都选取博士生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但研究质量维度不一。
目前国内研究, 主要集中在2007年“全国博士质量调查”的后续研究和相关院校自主展开的“院校研究”, 梳理博士生培养质量内涵, 界定影响博士生培养质量的主要影响要素和主要研究对象。国外研究较少依托于全国性大范围的博士质量调查进行, 而更倾向于选取影响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某一因素的潜在变量, 在较小范围内展开研究, 揭示影响博士生培养质量的要素。而国内外文献中, 相对于博士生培养过程中影响各质量影响要素之间关系的研究尚不多见, 缺乏对贯穿于博士生培养环节中的质量要素的全面把握。
(二) 中外学者都注重对影响博士生培养质量因素的探索, 但各有侧重。
相对国外微观、具体的研究, 国内研究则显得较为宏观、概括。国内研究多倾向于博士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试图采用系统化的评价手段, 建立贯穿博士生培养各环节子系统之间的质量管理系统;国外研究则较多侧重博士生学术指导、论文、博士培养制度的改革和博士生学习环境、学习经验等方面, 注重突出性别、导师指导方式策略、博士生生学习经验和考核方式的研究。相比较中外文献, 国内学者重视对质量控制基于产品视角的“结果”研究, 而国外学者则侧重于对培养“过程”的理解, 注重培养环节对人的影响, 但缺乏“过程”与“结果”全程式的质量现状描绘。
(三) 中外学者都采用了量化和质化的研究方法。
国内外研究尚缺乏对博士生培养质量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国外已有研究研究方法多样, 实验法、问卷调查法、跟踪调查法等运用已相对成熟。国内已有研究有相当一部分在思辨上进行探讨, 其观点的提出存在主观性、经验性的不足。部分研究以问卷调查法为主, 可能是因为这种方法最易操作且信度效度有所保证, 但可以也应该尝试运用其他方法予以补充。另外, 比较研究较少, 如何科学有效地运用比较法呈现博士生培养质量的现状和问题, 也是值得关注的。
总之, 中外相关博士生培养质量的研究, 仅仅关注于博士生培养的某一环节, 对过程的把握还不够细致;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内涵和相关维度, 以及这些维度之间的关系还没有深入理性的思考;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虽然较为多样, 但哪些方法和模型适合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还需要理论和实践的检验。
摘要:文章通过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三个维度, 对国内外博士生培养质量研究进行对比, 发现目前对国内外对博士生培养质量的研究存在理论内涵边界模糊、要素之间关系凌乱、质量控制方法缺乏实践证明的不足。
【物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推荐阅读:
物理化学专业研究生的自荐信08-23
物理学类专业大学排名09-30
物理学专业学生求职信09-05
萨省大学工程物理学专业09-09
专业物理实验06-01
物理类专业08-09
非物理专业普通物理教学方法的探讨论文08-20
应用地球物理专业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