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专业大学物理

2024-07-23

工科专业大学物理(共12篇)

工科专业大学物理 篇1

对于高等院校理工科来说,大学物理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这些是其他课程所不能代替的。然而,对于非物理专业的学生来讲,大学物理不是他们的主要课,所以,他们不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同时,教师也往往将重点放在专业课上或者是科研上而忽视非物理专业大学物理的教授,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大学物理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所以,本文对工科院校非物理专业大学物理教学改革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我国科院校非物理专业大学物理教育的现状

1. 学生不重视这门课程

虽然大学物理工科院校理工科专业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但是其不能够引起学生的重视,因为大学物理不是非物理专业的主要课程,所以,在上这门课程时,学生也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此外,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就业压力以及学习压力不断地增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将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专业课上,使得学生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英语知识上等等,从而使得学生忽视了有助于培养个人综合能力的大学物理知识的学习,这些都在一定程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物理教学现状的不乐观。

2.部分教师不重视这门课程

在一些工科院校中,学校会过于重视教师的科研水平或者是教学规模,这就使得有些物理教师也不重视非物理专业学生的大学物理教育,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或者是放在专业课上,从而使得教师在为非物理专业的学生讲授大学物理这门课程时容易照本宣科,使得教师的授课方法比较单一,这则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课堂的枯燥乏味,缺少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的教学理念,缺少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为目标的教学理念,缺少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理念。

二、我国科院校非物理专业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政策建议

1.处理好教学内容与外系专业课之间的关系

作为一门研究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规律的学科,物理学可以分为力学、电磁学、光学、热力学、相对论和量子物理分支学科。作为教师,在讲授大学物理时,我们应该明确其是一门实验学科,所以,需要引入相关的概念和假设来对物理现象进行定量或者是定性的描述,而对所引入的概念和假设的合理性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的正确理解往往是一套完整理论建立时的基础,往往是一套完成理论建立时的切入点。在大学物理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明确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这是一切物理理论建立的基础。

在给学生授课时,教师应该明确指出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是工程技术的基础,是工程创新的源泉。因为物理学不是非物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学生毕业之后进入工作岗位不一定能直接运用物理知识,所以,作为教师,除了让学生懂得注重大学物理对专业课程的基础作用以外,我们还应该要上学生注重他们对物理思想方法的领悟,注重他们对物理思想方法的把握,注重他们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注重他们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注重他们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

2. 注重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的联系和区别以及处理物理问题的方法

物理学的研究范畴从中学到大学并没有很大的变化,其研究的主要是自然界物质运动的变化规律,只是大学物理研究研究的内容与中学物理相比更加深入,更加广泛,其对物理现象的描述也相对更加注重从现象到本质,更加注重从简单、特殊到般,更加注重从定性到定量等等,此外,与中学物理相比,大学物理所采用的的数学方法也相对比较复杂,从简单的数学运算变成了微积分。因此,作为教师,在给学生授课之前,我们应该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本节内容的物理意义,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则应该将重点放在概念的理解上,放在概念的升华上。此外,在授课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要寻找应用定理解决相应物理问题的好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学习大学物理的积极性,才能增强学生学习大学物理的主动性。

3. 适当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开阔学生视野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多媒体技术得到了不断地发展,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要适应时代发展的特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授课的过程中,适当地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这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板书为主,这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在听课时容易枯燥乏味,从而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而通过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物理图像,这样,学生课堂上就不容易枯燥乏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此外,在介绍物理前沿知识时,传统教学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因为前沿知识所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这时候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则不仅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还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明确大学物理教学目的,改革考核方式

对于非物理专业来讲,大学物理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了,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此为出发点建立合理的考评机制。不再以考试作为学生唯一的考评依据,而是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出勤表现、课堂讨论、提交作业、回答问题、期末闭卷考试以及课程论等方面来综合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我们还应该适当的压缩期末考试的分值比例,而适当的增加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分值比例。在设计期末考试试卷时,除了要考察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之外,我们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设计些可以评估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题,比如可以提现学生物理思维方式能力的考核题,可以体现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核题等等。教师课堂提问一方面可以考察学生对相关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面,其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大学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营造更加开放和互动的课堂教学环境,等等。明确大学物理教学目的,建立合理的考评机制,一方面可以考察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此外,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摘要:作为高等院校理工科类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大学物理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作用,同时,其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方面也具有其他课程所不能替代的作用。虽然大学物理是一门必修课,但是对于非物理专业,这门课程则不容易引起重视,因为其不是非物理专业的主要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工科院校非物理专业大学物理教学的不理想,所以,本文首先分析了工科院校非物理专业大学物理教学的现状,然后主要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地政策建议。

关键词:非物理专业,大学物理,教学

参考文献

[1]彭振生,梁燕.关于非物理专业大学物理课程的思考[J].宿州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陈兰莉.工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南阳理工学院为例[J].河南教育(中旬),2010年08期

[3]尹绍全.高师非物理专业大学物理课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26期

[4]王闻琦,彭振生.非物理专业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滁州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5]潮兴兵,刘坚强,孙光厚.课程内容与教学模式整合视角的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研究[J].物理与工程,2009年04期

[6]潘继环.基于多媒体技术整合的大学物理教学改革[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工科专业大学物理 篇2

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历年来都是有着比较广阔的出路前景。通常我们国内的学生在高中第二年开始就划分文理科,理科的学生在考大学的时候往往录取分数会比文科的录取分数低一点,同时竞争也没有那么激烈。

同样的,如果选择出国留学,如果选择理工科的话,专业的范围也会更广一些。那么加拿大的理工科专业知名院校有哪些呢?下面为大家详细分析:

加拿大的理工科专业主要有计算机科学、精算/数学、工程、化学。

具体的院校如下:

计算机专业是加拿大的热门专业,就业形势好。很多在中国就读本科或者高中的学生都会选择这个专业继续就读。同时计算机专业的实习机会也比较多,也是移民申请中最热门的一个专业方向选择。宜留学网为您提供更多的留学信息咨询服务。

学校推荐: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滑铁卢大学、麦马斯特大学、多伦多大学;

如果你身边有认 识的朋友、同学在滑铁卢大学就读,你会发现他们大部分都 会选择精算/数学专业。主要的原因是滑铁卢的精算和数学专业在加拿大乃至全世界都是非常有名气的,同时学校还有一个CO-OP(带薪实习项目)为学生提供 了一个有保障的就业机会。当然除了滑铁卢以外,还有多伦多大学,西安大略大学可以让学生选择。在这里特别提醒一下,精算毕业的学生目前的年薪在加拿大都有 至少10万以上。是非常吸引人的好专业!

精算专业在西方 已经有300年的历史,它是一门专门研究如何处理保险业以 及其他金融业中各种风险问题的定量方法和技术的学科。与其相近的专业的专业是风险管理专业。通过对各种风险进行的精确的计算,为投资、保险、政策规划和政 府及企业自身福利提供优化模型。现代社会体制,政府政策,企业福利,保险业、金融投资业和社会保证实业发展紧密以来精算学科的应用。目前具备世界精算师协 会要求的中国精算师队伍不过百人,未来五年中国急需5000名精算人才。

学校推荐:滑铁卢大学、西门菲沙大学、西安大略大学、多伦多大学、康考迪亚大学工程专业是加拿大中国留学生的传统方向。而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拥有环保工程、生物

工程、材料工程、化学工程等专业教育背景的人才开始吃香,尤其是那些既能解决技术问题又懂得国际商业操作规则的复合型工程师,身价不断看涨。

推荐专业:多伦多大学、阿尔伯塔大学、卡尔顿大学、麦克马斯特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化学专业加拿大化学专业培养具备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化学及与化学相关的科学技术和其他领域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就业方向:制药公司、分析仪器公司等。

大学工科专业课教学改革管窥 篇3

关键词:工科;专业课;教学改革

大学工科类专业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两大类。

专业基础课以教授相关基础理论和通用技术为主,教材内容具有较强的时间稳定性和章节关联性。虽然专业用语的大量引入和多类知识的综合运用,使学生一时难以适应,但相对严谨的逻辑推理和已学知识的合理调用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专业课更偏重于介绍现有生产方法的工艺性知识,包括原料制备,生产条件,参数控制等内容。由于教材和教学条件不可能实现与现实生产的完全对接,“教师空讲”和“学生空想”的情况就不可避免。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于激发,也就难于达到应有的学习效果。

一、制约工科专业课教学的主要因素

1.知识积累的方式

一门功课介绍一个知识层面。这个知识层面是由各章节的知识片段组合而成的。专业基础课及以前功课主要是以前后连贯的知识片段串接而成,思维方式主要是在简化模型基础上,由逻辑推理方式从已学理论推演出新理论,知识的前后关联性很强;而工科专业课的知识层面却主要是由各章节的知识片段拼接而成,大量接触新概念、新参数和新的方法论内容。对习惯于用简单模型完成逻辑推演的学生来说,知识拼接有一定难度,有些学生甚至需要一个较长的适应过程。

2.知识获取的途径

随着各种传媒的迅猛发展,学生的专业知识获取途径已由以前单一的读书听课做作业转向多媒体可选择方式。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几乎所有的教材和参考书籍都能从因特网中获取,各类“知识速成”和应考方式也可以免费或廉价获取。因此,当各种因素造成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时,学生可以以其他途径积累相关知识来丰富自己或应付考试,对课堂教学的依赖比上一辈人减弱了许多,因此也弱化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重视。

3.知识更新的时效

大学专业基础课主要传授的是与生产实际相关的技术性内容。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生产实践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工艺指标更新极快,教科书相关内容一般都与现实情况脱节。有些学生能从某些渠道了解某些生产现实信息,发现与讲授内容不符时会对教材或教师产生怀疑心态,减弱甚至失去学习兴趣。

专业课教学是激发学生专业兴趣,了解专业相关内容,培养专业基础技能的必由之路。

二、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

1.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

在课程教学中适当引进教学内容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尖端技术和军工领域的应用实例;要有重大技术引发产业革命或影响历史进程的范例,尤其是小革新产生大效益的具体例证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激情。

2.学习方法论内容的引荐

学习方式的改变最难让人调适,而大学工科专业课与以前的理论类课程在理解掌握模式上差別太大,教师应强调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引导从以前的简单模型推理逐步适应工程技术上的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多因素共同作用效果等工程技术案例分析。学生在有意识的前提下主动转变学习方式,能较好地提升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强调专业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确,在科技发展迅猛的今天,具体技术和工艺参数的进步和改良极快,教科书无法同步跟进。因此,在学习时注重技术理念,注重具体技术的选用依据和注重工艺参数的选择条件等方法论内容。不要把具体的工艺参数过分看重,浪费学习时间和引发学习困惑。

4.讲授专业内容时,把相关理论部分讲透,尤其是理论公式的修正原因,经验公式的适用条件,具体技术选用和工艺参数确定的依据等,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学生能从以前的知识回顾中逐步适应新的教学内容。

5.尽可能布置一些创新类习题

让学生了解行业最新动态,比较现实与书本之间的差异,感受技术进步的速度与作用,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师,敢担当,能创新的专业素质。同时也能调整沉闷的课堂教学模式,增添学习情趣。

大学工科类专业课程与理论性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有较大差异,只要较好地了解和掌握其中关键和规律性内容,在教学中合理调整和补充相关内容,不但可以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技巧,使学生具备基本专业技能的同时强化创新意识。

(作者单位 四川理工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工科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与专业引导 篇4

一、“90后”大学新生的总体特点分析

(一) 个人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自2008年后, “90后”学生逐渐开始进入大学校园学习, 这一代学生出生和成长在一个较好的社会环境, 基本上是独生子女, 是家里的宝贝, 很多学生在家都是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衣食无忧的日子。高考前学习是他们的主要任务, 对于个人生活和家庭事务方面缺乏锻炼和培养, 加上部分父母对孩子的过分呵护溺爱, 以致在新生的思维中逐步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认识——学生的任务就只是学习。新生在进入新的生活学习环境后, 没有了父母作为依靠, 什么事情都得自己去做, 一时显得不习惯, 有的新生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做。部分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差, 对网络、游戏和社会上的不良行为等抵抗力较差, 容易误入歧途。作为大学的目标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因此在新生的入学教育上, 需要引导学生自理生活。

(二) 心理承受能力差。

现在的新生, 大部分都是经历单纯、成长顺利, 不曾为衣食问题所困扰, 面对困难与承受挫折的机会也较少, 因此缺乏遭遇困难与挫折的锻炼, 他们一般意志力薄弱, 心理承受能力差、抗挫折能力不强。有的学生在高中是学校的佼佼者, 进入强手如林的大学校园后, 由于各种原因昔日的优势不复存在, 自尊心和自信心均未得到满足, 从而导致挫折感的产生;有的学生自小娇生惯养, 被父母过分保护, 他们往往经受不住生活中的大小波折, 易产生心理挫折。当遇到挫折后, 这些学生便容易产生消极的心理反应, 如颓废、失望、苦闷、沮丧、焦虑、绝望等, 有的甚至心理失常走向绝路。[1]在大学新生军训过程中, 严格训练, 磨练学生的意志和毅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 人际交往能力差。

人际交往能力就是人与其他个人、群体等和谐相处的能力。现在的高校学生都是来自全国各个地方, 在生活习惯、性格、兴趣等方面有很多不同, 由此引起了同学间的交往障碍, 他们一方面不能敞开自己的心扉, 一方面又抱怨同学间缺少真诚。新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独生子女, 由于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做事以自我为中心, 不考虑周围同学的感受, 只知道要求得到爱护, 而不懂得如何去爱护别人, 他们虽然渴望友情, 渴望与人交往, 但又缺乏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 不能很好地处理与同学的关系, 也不知道如何处理和同学之间产生的矛盾。有些新生之间由于家庭环境差别较大, 相互容易产生自卑或自大的心理偏差, 因此在平时生活中交往起来会出现一些不可预见的问题。为了保证新一代的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开展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加强新生的集体主义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显得十分必要, 发展学生社团, 可以为有共同兴趣的大学生提供交流平台和空间, 提高学生的交际和沟通能力。

(四) 对学习方式的转变不适应。

由于大学和高中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容易放松学习, 或者找不到学习的方向, 抓不住学习重点, 学习起来感觉力不从心, 或者容易放纵学习, [2]从交通工程专业的新生出现的问题来看, 主要表现在:第一, 学习目标不明确。新生在进入大学之前的主要学习目标就是考取大学, 而一旦进入大学之后, 很多大学新生认为最终学习目标已经实现, 进入大学就是进入了人间天堂, 可以随便玩随便耍, 没有了学习压力, 思想上放松, 没有一个好的学习方向和目标, 漠视学习成绩等。第二, 学习方法不当。刚入学新生习惯了高中阶段的强化知识和大量的习题训练, 在新的环境中一时不能适应大学的教学方式, 也找不到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意识较弱等问题。第三, 教学模式变化产生的不适应。在以前的教育中, 老师每次课讲的内容都不会很多, 讲得慢而且仔细, 让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基本消化本次课的内容, 但是在大学课堂上就不一样, 由于大学几年需要学习的课程多, 不能像高中那样慢慢讲, 因此, 每次课上的内容就比较多、信息量大, 学生也不可能在课堂上就能记住所有的内容, 这样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 记下重要的笔记, 课外去认真学习, 这是新生不适应大学教育学习方式的一个主要原因。

(五) 对所就读的大学的专业认识浅。

大学新生对自己专业认识较少是入学时找不到学习方向、目标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参加高考志愿填报时, 很少有学生是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选择专业的, 绝大多数学生对自己填报的专业都不了解, 有的同学仅根据专业名字, 然后凭自我感觉就填报了专业志愿, 还有很多学生是由家长安排或亲戚朋友推荐选择的学校和专业, 因此他们就是进入了大学后对自己所学专业是一片朦胧。以交通工程专业为例, 2008级专业导论课作业中反映出学生真正了解交通工程专业的仅占5%, 有70%的学生是根据填报志愿上交通大学的交通工程专业名字较顺而选择这个专业。历年来交通工程专业学生的平均高考成绩在学校的各专业中的排名都在前3位, 从这点也可以看出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并未真正了解交通工程专业, 因此, 交通工程专业的新生专业引导教育非常重要。

此外, 现阶段的大学生功利性较强, 学生对专业的审视通常考虑专业的就业情况、发展前景、收入状况等, 对大学课程的学习也通常具有功利性, 不能全面了解大学课程设置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也容易导致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 出现对部分课程的懈怠, 不能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

二、入学教育与专业引导对策

(一) 开展大学理想与目标的教育。

远大的理想是人生奋斗的方向, 能够让人不断地为之奋斗,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最佳时期。新生入学教育不仅是对学生进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自己所学专业的基本情况、培养规格和办学特色的教育, 更应该将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了解专业方向及初步了解专业知识概况、确立新的奋斗目标作为其主要内容。[3]新生的入学教育不应该只集中在军训的时间里, 它应该贯穿于大学第一个学期的始终。对于刚入学的大学新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和专业学习方法的指导, 一方面可以请本专业较权威的专家介绍专业学科基础、发展动态并列出各阶段的必读书目, 使其对所学专业有正确的了解, 在课余时间有选择地去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并发展自己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展学习经验交流会, 邀请学习成绩优秀的高年级学生介绍经验, 让新生尽快了解大学学习的特点、要求, 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另外, 开展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使新生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 引导新生对自己进行全面分析, 认识自己, 了解自己, 找出自己的特点, 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 明确自己的优势、差距, 树立远大理想, 确定自己不同阶段的奋斗目标, 并制定出为实现目标所需要的具体实施步骤, 使学生从中获取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二) 突出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在高中时期学校主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的灌输, 而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培养就相对较少, 大学作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地, 这就要求学生不但要学习好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也是非常重要的, 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和学习, 这也是学校培养学生的一个重要目标。大学阶段不仅是知识的学习, 同时也是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的阶段, 合理引导新生通过加入学校的社团组织和在班级宿舍担任学生干部工作, 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公益活动, 锻炼学生各方面的才能, 提高个人的素质, 达到个人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 加强学生管理与师生沟通工作。

《高校学生辅导员行动指引》中指出, 辅导员是人生发展的导航人, 学习成才的指导者, 心理健康的辅导者, 学生权益的保护者, 教学科研的承担者。[4]辅导员是大学新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是学生的基层领导、组织管理和协调者。辅导员要充分发挥作用, 履行好职责和义务, 为新生上好大学的第一堂课, 引导新生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 同时在生活中关心新生, 积极主动帮助新生解决在新生活中碰到的问题, 在思想上开导和解释新生在新生活中产生的困惑和疑问。目前的学生辅导员主要是公共管理的辅导员, 缺乏了解学生专业的辅导员, 在新生入学阶段的引导中, 难以从专业的角度引导新生尽快进入大学学习的角色。因此, 建议在工科大学生辅导员设置中, 应尽量按照专业设置专业辅导员。为了使新生能更快地了解自己选择专业的方向、内容, 如何选择专业课程等, 学校应提供新生与专业教师沟通的渠道, 促进了解与交流, 便于新生能更好更快地进入专业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2004年, 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试点开展青年教师兼职学生班主任的做法, 为新生和专业教师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实践表明, 该年级的学生英语、计算机的过级率达到90%以上, 班级的学风和集体凝聚力都好于新生阶段无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的班级, 差异非常显著。

(四) 开展专业教育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

专业课的学习是每个学生在大学几年的学习重点, 这也是他们在入学时最关心的问题, 很多新生虽然选择了这个专业, 但是这个专业在理论上要学一些什么内容, 在实践中又如何结合理论, 这都是新生关心的问题。在专业培养计划中, 设置专业导论课程, 可以在新生入学时开展专业引导教育。从交通工程专业导论课的安排来看, 利用导论课为新生讲解交通工程学科的内容及方向和前沿、交通工程课程的设置及如何进行选课、交通工程学科的学习要点及方法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比较清晰地知道自己的专业的方向、专业课程是如何设置的、有些什么内容、该如何选择专业课程及专业课学习的要点和方法, 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

(五) 学习方法转变的引导。

高中与大学学习的差异及如何适应是专业导论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导论课上讲解高中生活及学习方式与大学生活及学习方式的区别, 如何很好地适应现在的生活, 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 并借鉴以往学生的成功和失败的实例来让新生自己分析和思考自己该怎样做才能做到最好。通过讲解及与学生的交流, 可以让学生初步熟悉大学的生活及学习方式, 更快地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 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一个好的基础。对本专业的就业形势及去向, 是学生除学习以外的最关心的问题, 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 上大学就是为了以后能有个好的工作, 好的收入, 通过对本专业就业形势及学生的就业去向的讲解, 让新生了解目前自己专业的就业形势,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 让他们及时改正高中时认为只要考上大学就可以随便玩的错误的想法, 有利于新生树立好好学习的决心, 初步规划自己的学习蓝图, 确定学习目标, 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 专业引导与导论课的设置建议。

从交通工程专业2004级设置了兼职专业教师辅导员的效果来看, 年轻专业教师在新生入学的专业引导中有重要作用, 可以促进学生更快地适应专业学习和树立奋斗目标, 帮助新生了解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任务, 制定学习计划。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关心和指导, 顺利地从高中的学习过渡到大学学习。从多年的新生教育经验中发现, 专业导论课对大学新生非常重要, 是新生入学教育与专业引导的重要环节, 专业导论课的开课时间应该在新生军训结束后的第一周比较恰当, 学时安排应该在32学时左右较为恰当, 这样可以安排参观实现, 建立直观的感受。从交通工程专业导论课的经验来看, 8学时的专业导论课在专业引导和专业教育方面不充分, 导致学生对专业认识不够或者不全面。

三、结语

认真做好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工作, 是大学生成长的关键。新生入学熟悉环境后, 学校、辅导员及专业教师应通过座谈会、报告会和专业导论课等形式向新生进行入学教育及专业引导, 使他们在入校伊始就确立一个新的学习、奋斗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 就有了明确的奋斗方向, 就能够使自己很好地完成大学的学习任务, 完成一个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变, 使自己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摘要: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与专业引导对大学新生的角色转变和专业认识有重要作用。通过分析90后大学新生特点的共性, 针对工科大学专业的特点, 提出了工科新生辅导员应具有专业知识, 专业教师做兼职新生辅导员, 开设专业导论课, 介绍专业的内涵、学科前沿及人才需求, 吸引新生的学习兴趣和对专业的认可, 引导新生制定大学学习生活的目标, 提高自身素质与修养, 为大学四年的学习做出良好的开端。

关键词: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专业引导,专业导论课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2].闵卫国, 钱素华.论大学新生对学校环境的适应能力[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1, 2

[3].杨菁, 邵建防.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6, 4

工科专业有哪些专业 篇5

电子、电气、自动化类专业包括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通信工程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等等。土木水利类包括土木工程专业、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等。

地矿类包括地质工程、采矿工程、石油工程、油气储运工程、资源勘查工程等,轻工纺织类包括轻化工程、纺织工程、包装工程、印刷工程、服装设计与过工程等,化工测绘类包括化学工程与工艺、测绘工程、制药工程等。

工科专业大学物理 篇6

关键词: 工科大学    本科教学    企业实例

目前工科大学本科教学工作中,都大量采用理论授课与课程实习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为此,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各高校在学校专业学科都进行了多年持续不断的教学软硬件建设,投入了大量师资,取得了丰硕的建设成果。很多工科大学已具备较高水平的教学实验设备,达到了教育部对学科专业建设的教学师资设备的要求。在专业课程授课过程中,每位学生都有机会进行相关设备和样件的实际操作。这些持续投入无疑对增强专业学科教学效果有巨大的促进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制作业在迅速向自动化、智能化、物联网等方向演进,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学校提供的大量硬件基础面临对应的知识环节单一,甚至与当代工业实际情况脱节的尴尬。在课堂中引入新的前沿技术,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毕业后快速满足企业新兴需求。

结合所传授车辆工程专业《汽车设计》课程的具体情况,在课堂中引入汽车行业最新的前沿知识,产生良好效果。具体操作方式分如下步骤进行:(1)结合专业课程及硬件设备提出实践内容;(2)精心准备实践内容并提前布置同学准备;(3)实践操作;(4)总结及与课程的结合总结,升华所学知识。

一实践内容确定。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及学校已有教学硬件条件,考虑学生的专业基础限制和适度的挑战性,挑选了ABS制动控制系统的控制逻辑编制作为实践教学内容。该内容设计包括具体结构细节设计、控制逻辑制订、软件编制、信号处理及回放等工作内容。

布置课题及任务。教授该课程,并在课堂上结合原理和目标,引导学生进行制动系统控制系统的整体思考,并布置学生针对不同工作内容进行分组合作,在两个大组之间进行比赛,每个大组内进行具体任务分工,以完成相关课题的分析研究课题。并以专业内容小组为单位,分别布置学习任务,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大量查阅相关资料,提出各自的工作思路及对应软硬件进行课堂竞赛,并就软件实现做出相关软件编程准备。

课堂上进行的小组间激烈讨论,各小组对各自确定的方案都很坚持,无法确定最终答案,最终决定以基于实验设备测试结果为最终判定依据。

实践操作。以学校现有教学设备为基础,选取已量产车型的ABS控制器实物。模拟实现硬件在环的软件测试系统实现各项基本功能,但驱动系统的软件系统则需要重新开发实现。为此,分配任务给两组,要求两组各自提出测试方案,编制相关软件,并就基于现有测试设备的实现方案进行讨论确认,以达到在测试设备上模拟传感器信号并控制信号输出的目的。对于传感器类型和输出型号问题,统一规格和信号格式,以便完成结果的最终比较。两组学生进行了详细准备,编制了相关軟件并进行了电脑调试成功。期间,各组同学都能分工协作,积极尝试各种方案,付出巨大努力,对于最终的结果都非常期待。

实践操作开始后,各组学生基于同样的测试设备分别搭建各自系统模型,并进行模型测试。最终结果显示,仅有一组学生的测试软件在的设备输出中取得测试数据,经过反复调试后测试成功,并决定以该组的测试数据作为判定依据。

结果显示,两组编制控制策略软件都不能实现实际系统的模拟驱动和正常的结果输出,无法得到准确的测试结果。但学生的学习探索热情已经点燃,纷纷表示后续有机会还会进行更深入研究,满足对专业课程学习的迫切需求。

总结与提升。通过该课程实践教学活动,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查阅相关资料和书籍、积极学习软件并对系统级控制策略、测试条件、传感器及信号处理软件编制等环节都进行分工及尝试。对各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有很好的拉动作用,知道实践环节的需要与所学知识的差距。虽然最终结果不尽如人意,但对该领域专业知识的理解已上来一个台阶。学生发现,工业设计问题并没有唯一答案,是各相关环节协同考虑的最后折中,也认识到工业产品开发的思路和方法的巨大差异和相关工业系统的复杂性。同时,学生认识到,复杂系统其实是基于一些最基本的功能实现的,经过大量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增强学习的信心。此项教学时间活动极大地提高学习积极动手的热情,各协作团队空前团结,忘我工作,展现学生的巨大创造性。

通过该教学实践,在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教学硬件设备的基础上,以模拟解决企业实例问题的方式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自主努力掌握相关学习方法和学科知识的目的。

参考文献:

工科专业学生学习物理的必要性 篇7

学习物理可以补充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但如今工科专业的物理学教学普遍不受重视, 教学质量受到影响, 原因大致有两点。

(一) 学生大部分物理基础薄弱甚至没学过物理, 对物理不感兴趣。

在当今社会, 高考改革影响着教育方向,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学生除了语文、数学和英语必学, 其他科目可以自主选择学习, 只要考试合格就过关, 有很多报考理工科的学生甚至没有选学物理科目, 而单纯的初中物理知识太少, 根本不能满足进一步学习的要求。

在职业学校的工科学生中, 这一问题更加突出, 大部分学生中考分数较低, 初中物理就没能及格, 甚至有几乎没学过物理的学生。

(二) 工科专业以课时紧张, 专业课比物理课重要为由, 缩减学习时间。

在国家的大环境指导下, 基础教学中的数学、语文、英语、德育和体育是必修的, 一些专业的专家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 以课时紧张为由, 极大地缩短物理课的学时, 甚至有直接删除物理课的。在这样的课时安排下, 学生也都误认为物理是一门可学可不学的边缘学科。即使开设物理课也只是补充一些自然科学知识, 而忽视了物理基础对于专业课学习的必要性。

很多人忽视物理的重要性, 在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时非常吃力, 书到用时方很少。学习物理有如下作用。

(一) 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工科专业的专业课知识学习必须有较好的物理基础, 而学生的物理基础往往很差。虽然一些专业科目的教材中也有物理知识, 但这些内容只能给有较好基础的学生用来复习回顾, 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没有基础, 何来承上?又怎能启下?例如:工程力学的第一章第一节就是物理力学的基础知识“力的概念”, 一节课的内容包括物理力学的一章内容, 没有基础的学生怎能及时学懂?电子技术讲解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时电路图中会用到电位的知识, 电位又称电势, 是在物理静电场中的一节知识, 又是哪个讲电子技术的老师可以几句话介绍完的?电工基础中的“R”“L”“C”, 很多学生只知道初中学过“R”代表电阻, 那么“L”代表电感, “C”代表电容, 电感电容的物理意义又能有几个学生了解清楚呢?还有低压电器中的电磁感应作用, 材料力学中的力学性质, 等等。物理知识不一定每个都能在今后的学习中应用到, 但工科的每一门专业课或多或少都会应用到一些物理基础。

(二) 提高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物理除了可以补充知识, 还能培养人的思维能力。有了这些知识可以帮我们更好地分析解决问题。例如: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有很多伟大的思想, 遗憾的是, 他关于物理学的说法有一些错误。他认为, 自由下落的物体, 越重的下落得越快。两千多年来大家都对此深信不疑。直到16世纪, 意大利的物理学家伽利略经过认真思考, 觉得这种说法有问题。因为如果把一个2kg重的物体和一个1kg重的物体捆在一起, 让它们一起下落, 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说法, 这个3kg重的物体应该落得最快。但是, 还是按照他的说法, 2kg的物体要落得快一些, 往下拉1kg的物体, 1kg的物体要落得慢一些, 拖着2kg物体的后腿。结果捆在一起的两个物体应该落得比2kg的慢些, 比1kg的快些。这样, 从一个基本原理就得出了两个互相矛盾的结论, 所以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一定有问题。关于自由下落物体的运动, 伽利略有他自己的想法, 对不对呢?他设计了实验, 进行探究, 终于发现, 物体自由下落的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无关。像这样有趣的例子在物理学中有很多。物理课上, 听前人的故事, 学他们的方法去做, 思维能力自然会有所提高。

(三) 做一个生活中的聪明人。

物理学的发展带动着社会的进步, 我们日常生活与物理息息相关。例如:电饭煲煮饭、电炒锅炒菜、电水壶烧水是把电能转化为内能, 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炒菜、烧水的。抽油烟机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是的三脚插头, 插入三孔插座, 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 增大压强。用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些, 主要是增大了锅内气压, 提高了水的沸点, 即提高了煮食物的温度。夏天自来水管壁大量“出汗”, 常是下雨的征兆。自来水管“出汗”并不是管内的水渗漏, 而是自来水管大都埋在地下, 水的温度较低, 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水管, 就会放出热量, 液化成小水滴附在外壁上。如果管壁大量“出汗”, 说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较高, 湿度较大, 这正是下雨的前兆。

能力不仅包括学习能力, 即对科学的探究能力, 而且包括适应社会能力。学习能力即探究能力当然重要, 但老师不可能教会学生所有的知识, 更不可能教学生一辈子, 只有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即探究能力, 学生才能适应以后对陌生领域的学习、社会适应能力更为重要, 因为学生是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 学好物理能促使学生更快适应社会。

摘要:物理知识是工科专业学生的必要基础, 但很多工科学生的物理底子很薄弱。本文分析了工科专业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必要性。

关键词:职业学校,工科专业,物理学习

参考文献

[1]汤光华, 宋涛.电子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5, (第一版) .

[2]张秉荣.工程力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2, (第一版) .

工科专业大学物理 篇8

关键词:材料物理,培养方案,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根据教育部专业目录, 材料物理是一个理学与工学相结合的专业。通过调研发现:国内“985”高校如西安交大, 电子科大等把此专业放到理学院;西安理工, 合肥工业, 南京邮电大学等把它放到材料学院。从学科发展的角度看, 此专业的建立也有两种不同路径, 一是这个专业从固体物理 (后来的凝聚态物理) 中发展来的;二是这个专业从冶金 (后来的材料科学) 中发展来的。

一、西安工业大学材料物理专业简介

学校在2002年建立了材料物理专业, 进行了两届招生后, 由于师资不足, 专业特色模糊, 就业困难等因素, 停止招生。2012年, 大力引进教师, 建立专业教研室;到西安理工, 电子科大, 四川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进行了调研、交流, 确定了专业建设思路。围绕信息功能材料, 注重新材料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应用。依托学校在材料加工学科的传统优势2013年复招本科生。依靠“金属材料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教学团队, 成立以王正品教授为教学带头人的省级教学团队。

二、我校材料物理专业培养方案的现状

目前学校材料物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公共基础、公共选修、专业基础、专业任选课和实践环节。但旧培养方案的主要问题:课程设置乱, 重复知识点多;专业培养特色模糊, 实践环节与理论课程脱节等。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 (2012年) 》中对本专业的要求;通过走访调研, 借鉴国内各类高校的经验;深入研讨, 已优化了专业的培养方案、确定了专业培养特色。但是, 课程体系的完善将是长期摸索和与时俱进的过程 (西安理工材料物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一直在不断完善) 。新的培养方案拟通过革新课程体系分配;增加校内实验和校外工程实践项目;建立创新机制和项目, 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

三、我校材料物理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要求

瞄准社会对信息功能材料人才的需求, 按照“重基础、显特色、跟前沿”指导方针, 要求本专业学生掌握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材料制备、加工、分析等专业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了解信息功能、先进能源和纳米材料等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学习根据材料的使用条件选择甚至设计材料;成为先进材料产业领域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一) 构建“重基础、显特色、跟前沿”的课程模块。材料物理专业有理工结合的特点, 因此需要坚实的物理和材料学基础。为了体现“重基础、显特色、跟前沿”的人才培养方针, 我们强化了物理基础课程和专业特色任选课程的设置。

1.夯实专业基础, 加大物理和材料基础课程的比例。基础课程修订中增加物理、材料学基础课程的授课课时。原来为普通工科类专业开设的基础课程《大学物理》, 课时所占比例较少, 不能适应本专业“重基础”的培养目标。因此, 我们开设《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物理学史》取代原有的《大学物理》课程, 又增开《热力学与统计物理》。与物理学专业不同, 我们没有开设《理论力学》、《电动力学》和《原子物理学》 (考虑到《原子物理学》的内容已经分散到《普通化学》、《物理化学》、《量子力学》等课程中) 。同时加强材料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建设, 增加了《物理冶金》、《材料加工CAD》和《计算材料学》。

2.增设“显特色、跟前沿”的专业任选方向课程。新材料、信息与新能源技术是21世纪科技革命的三大亮点。新材料特别是半导体、铁电与介电、磁性材料等信息材料又是现代最活跃、最有发展潜力的。因此, 为体现鲜明的“显特色、跟前沿”专业特色, 在专业任选方向课中精选本领域最新的科学与技术成果;在教学内容中增加体现当代科技的知识。计划对课程体系作优化与调整:增加《半导体物理及器件》, 《铁电及介电材料》, 《磁性材料》, 《纳米材料》等专业任选课, 体现“显特色、跟前沿”的教学目的, 开拓学生的学术与应用技术视野, 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二) 发挥科研对教学的带动作用。校内实验与校外工程实践结合, 加强实践环节专业基础实验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综合实验是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在专业基础实验方面, 我们和理学院协调,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把对普通工科专业开设的与材料物理性能密切相关的部分选修物理实验修订成“材料物理基础实验 (I) ”;能在本院进行的声、热、电、磁、光性能测试的材料物理基础实验修订为“材料物理基础实验 (Ⅱ) ”, 同时注重联系校外的实践基地, 建立校企合作培养平台, 加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1.注重科研对教学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加强创新性实验教学。借助我校材料与化工学院的无机、有机与物理化学, 材料物理、材料分析等实验室和材料加工工程中试基地;依托“陕西省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等先进的教学与科研平台;建立了支持自主设计创新型的综合实验平台;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学或者工程研究项目, 把教学实验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达到开阔学术视野, 启发创新思维, 促进人才培育的目的。

2.拓展校外实习基地, 培养实用型人才。在优化校内实验环境的同时, 注重校外实践。通过校企合作, 使学生能够到相关的企业实习, 培养学生的实践和社会适应能力;通过与相关企业定期交流, 开办讲座, 使学生了解本学科在工程领域的技术成果与发展态势;为培育社会所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创造有利条件。

(三) 建立导师制, 强化教研室教学管理工作。学生从入学开始即以班级为单位配备本专业的专职教师作为班导师, 班导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如何学习在大学阶段的本专业课程, 如何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而且要积极地就学生学习问题与任课教师沟通, 就学生的思想问题与辅导员沟通;总之, 班导师制的实行, 贯彻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 更有效地实现了我校提出的“目标教育”的内涵化建设。同时, 在教研室教师的教学活动中, 要求教师要加强对自己教学效果的反思, 教师间要加强对学生学习、心理和生活问题的联系和沟通。

四、结语

培养方案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性文件, 本文针对西安工业大学材料物理专业培养方案的现有问题, 提出增设基础课程;开设专业任选方向课程;发挥科研对教学的带动作用;加强校内实验;拓展校外实习基地;加强教研室教学管理和实行班导师制等可操作措施培养创新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丁养斌.以目标教育引领大学生成长[EB/OL].光明网光明日报, http://edu.gmw.cn/2011-12/15/content_3179447.htm

[2]石敏, 陈翌庆.许育东.论材料物理专业教学的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19

工科专业大学物理 篇9

案例教学首创于哈佛大学商学院, 是在学校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基础上产生的, 是指一种“亲验式”的教学方式, 它是根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要求, 以教学案例为基本教学素材, 将学习者引入教育实践的情景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培养学习者反思能力, 挖掘其教育机制的一种教学方式的综合。简而言之, 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 再现案例实景, 把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 深入角色, 以提高学生实际运用知识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具有高度的仿真性、培训为主的功能性、情景典型性等特点, 案例教学通过对事件情景逼真的记录与描述,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或工作经验加以分析, 以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在经贸、管理、法学等学科的相关专业获得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是高分子材料专业的重要专业必修课, 讲述高分子材料制品的性能、组成、结构和成型加工工艺的关系, 使学生基本掌握高分子材料的重要品种的加工工艺, 对于给定高分子材料制品,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获取高分子材料制品、具有开发新材料的能力。该门课程涉及的内容繁杂、且较为枯燥, 但与实际应用结合非常紧密, 一般安排在《高分子材料加工原理》课程之后开课。笔者在长期的工科专业课程《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的教学中发现:传统教学方法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不如人意, 传统教学方法已经显得力不从心, 探讨新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学生也普遍反映此门课程如果采取传统的讲授式教学, 学生感觉知识就像是空中楼阁, 较难深入理解和掌握, 在与实际结合时也难以融会贯通, 迫切期望进行相关教学改革, 引入新的教学方法。

一、在《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1.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水平

《高分子材料加工原理》课程中, 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各种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的基本理论知识。从掌握某种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以及日后的深造或工作来说, 这远远不够, 其余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与体会。以PVC管材的挤出成型这个教学专题为例, 案例教学是师生围在加工机械——双螺杆挤出机旁边, 从原料开始, 直至得到成品, 让学生亲眼看到完整的加工过程;然后, 教师下达案例教学内容, 学生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要求精心准备资料, 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小组发言;教师点评, 并给出相应答案, 讲解其中的关键点和难点。

由此可以补充学生在之前的《高分子材料加工原理》课程中对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的基本理论的掌握, 加强并深化学生对基本理论的认知水平。

2.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释放学生的创新性,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大学的工科专业课, 尤其是《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 涉及原材料的基本性能、纷繁复杂的各种高分子添加剂的基本性能, 灵活多样的加工工艺等, 内容比较枯燥, 加之开课对象基本为大三下学期或大四上学期的高年级学生, 传统的教学方法只能使学生困顿乏味、昏昏欲睡, 教学质量可以想象。

如果采用案例教学, 一方面, 学生可以亲眼见到、摸到具体的加工机械以及加工模式, 相对于纸上谈兵的传统教学方式来说, 案例教学法在学生心中留下的印象更加深刻;而且学生在课前需要查阅大量资料, 模拟实际加工时出现的各种问题及并提出具体对策, 这就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积极主动的寻找答案, 从而让学生的“被动学习”成为“主动学习”, “主动思考”, 极大的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 进而释放学生的创新性, 同时一个小组合作一个教学专题, 也锻炼了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另一方面, 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再是传统的教与受的单向交流, 而是互动式交流, 学生大部分跃跃欲试, 加上教师的技巧性的引导, 大部分学生都能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 课堂气氛大大活跃, 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目前, 我国的高等教学, 尤其是工科教学中,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显得更为重要。对于高分子材料加工课程来说, 高分子材料的品种如此之多, 学生在课堂上不可能全部掌握, 而且新的高分子材料及新的加工工艺不断涌现。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学生仅仅在课堂上涉及几种非常有限的加工工艺, 而且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师讲授式, 学生对此门课程的掌握很可能也就止于这种孤立的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在日后的工作及深入学习中, 当遇到某个新的高分子材料制品需要加工时, 学生很可能根本无所适从, 无处下手。如果采用案例教学法, 对于给定高分子材料制品, 从原材料的优选, 到加工工艺的优选, 以及具体加工工艺参数的优选及其对制品质量的影响规律, 学生都会涉及并需要全面考虑, 尤其重点和难点部分更需要深入讨论和剖析。由此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增强学生对于今后不断涌现的新材料、新品种、新工艺的适应性。

目前, 工科相关专业课教学中, 案例教学的应用实例屈指可数, 能够借鉴的成功经验较少。笔者在实际的教学中总结并设计了一套案例教学法, 在我校的高分子材料专业课程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课程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模式

在《高分子材料加工原理》课程学习时, 学生已经掌握了各种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的基本理论知识。后续的《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课程教学采用案例教学法, 具体的实施模式可划分为五个模块:

1.案例的选取

典型案例的选取是完成案例教学的基本保证之一。《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整个课程内容包括:塑料制品的挤出成型、塑料制品的注射成型、塑料制品的压延成型、塑料制品的压制成型、塑料制品的二次成型五个教学专题。每个专题选取1~2个典型案例, 对于这五个专题以外的其他知识点运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以塑料制品的挤出成型章节为例, 此模块部分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常见塑料制品的挤出成型工艺。对于同一种加工工艺, 当聚合物品种改变时, 加工过程就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别;对于同一种聚合物, 加工工艺改变时, 加工过程更是不同。因此, 高分子材料加工涉及到聚合物品种以及加工工艺等两方面的内容。下面, 以塑料制品的挤出成型为例, 谈谈如何选取典型案例进行案例教学。

能够采用挤出成型工艺加工的塑料制品品种有:管材、薄膜、异型材以及板材、片材等;采用挤出成型加工管材的聚合物品种有:硬质与软质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聚丙烯PP、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聚酰胺PA、聚碳酸酯PC、聚四氟乙烯PTFE等;采用挤出成型加工板材/片材的聚合物品种有:硬质与软质PVC、PE、PP、ABS、PS、丙烯酸酯类等;采用挤出成型加工薄膜的聚合物品种有:PVC、PE、PP、聚偏二氯乙烯PVDC、PA等;采用挤出成型加工异型材的聚合物品种有:PVC、ABS、PE、PP等。在纷繁复杂的聚合物品种以及塑料制品品种中, PVC管材是挤出成型加工的制品品种中应用最广泛的, 因此, 我们选取了PVC管材的挤出成型作为典型案例, 以下均以此为例展开论述。

2.教学准备工作

教师深入细致地组织与指导是完成案例教学的基本保证之一。教师不仅要准备一份适合学生水平的高质量的案例, 而且还需要准备一份案例教学的备课笔记, 还应设想下一个分析讨论模块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如何回答等。具体来说, 教师方面的准备工作包括:对每个典型案例进行学时规划, 然后就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案、教学指导与设计、时间与分组安排、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详细设计, 保证教学过程与内容的协调性和针对性。

对于PVC管材的挤出成型这个典型案例, 教学内容至少包括:

1.PVC的基本性能:尤其是采用挤出成型时, 需要注意的重要性能。

2. PVC的成型性能:PVC都可以采用哪些加工工艺进行加工, 以及各种用途。

3.PVC管材的挤出成型:至少包括PVC管材的挤出成型工艺流程、关键工艺和关键工艺参数及其对PVC管材质量的影响规律等。此部分为整个案例分析的重点内容。

学生方面的准备工作:对于案例分析所涉及的各种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的基本原理, 学生已经在之前的课程中掌握。此部分学生需要针对具体的典型案例进行充分准备, 分组做出发言提纲及讲稿。以PVC管材的挤出成型为例, 学生需要针对PVC的基本性能、PVC的成型性能、PVC管材的挤出成型等三个部分内容进行充分准备, 尤其是PVC管材的挤出成型部分内容需要精心准备, 后续的小组讨论以及小组代表发言时更应以此为重点展开。

3.分析讨论案例

分析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模块。教师的精心组织和及时引导是这个模块乃至整个案例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此模块先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然后各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同学对整个案例进行阐述。

教师要注意案例教学只是手段, 目的是在既定学时内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整个案例的重点是PVC管材的挤出成型, 小组讨论以及代表发言均应以此为重点展开。案例的分析讨论不宜信马由缰, 教师应该使用各种方法让整个分析讨论过程在可控范围内进行。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在此阶段启发和组织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参与讨论, 使学生在讨论中这种互动式学习中掌握大纲需要掌握的内容。

4.总结归纳案例

教师在此模块的归纳总结以及点评, 是整个案例教学的点睛之笔。讨论结束后, 教师根据教学的要求引导并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 并简单给出所讨论案例的答案, 指出本次案例讨论的重点、难点以及主要解决的问题, 并对本次讨论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做出点评。学生可在课后分组作学习总结。

5.案例演练

案例演练是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模块, 也是对该门课程考核方式的重大革新。在整个课程内容所有专题的典型案例教学结束后, 教师将给出综合性更强的案例, 并作为课程考核的一部分。

所谓案例演练, 选取某个具体制品 (由几个高分子材料部件组成) , 请根据各部件的使用环境要求, 选择材料类型并设计具体的制品配方, 为各个部件选择加工工艺, 并确定制造各部件的关键工艺参数, 最后将其组合成一个完整制品。整个过程没有标准答案, 只有最优方案。案例演练的实施模式为:

(1) 选题

学生分组, 每组在案例分析题库中抽选一个作为该组的设计内容, 也允许根据要求自命题目。

(2) 完成设计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 根据要求完成设计。

(3) 答辩及提问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在规定时间内汇报设计内容, 提问并现场回答。

案例演练能够让学生对各种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的认知更加深入, 并融会贯通, 形成高分子材料制品设计、生产和研究的科学思维, 并养成“主动”探寻并“主动”获取相关知识、综合利用专业书籍、网络、图书馆以及书店等多种途径获取知识的习惯, 从中筛选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和知识, 做知识的主人。

四、结论

本文结合《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课程的特点, 提出了案例教学的模式, 可以较好地解决教材稳定与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基本原理稳定与高分子材料制品及加工工艺不断发展之间的矛盾, 能较好地适应工科领域日新月异的局面。

自实施案例教学以来, 学生普遍反映:案例教学法所选取的典型案例和实际紧密结合, 有助于他们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尤其是融会贯通的能力得到大大提高。案例教学在工科专业课程中的应用实例太少, 具体实施模式还不成熟, 而且对教师自身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更新自身知识结构, 多总结多交流, 不断提升我国工科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得伟, 张超, 李海鹰.大学工科专业课程实施研究型教学的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 2009, (9) :74-75.

[2]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7.

[3]刘刚.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作用机制及其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 2008, (5) .

[4]朱迪恩.舒尔曼.教师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7.

[5]杨东洁.塑料制品成型工艺[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7.3.

理工科专业大学生国学教育探索 篇10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弘扬中华之优秀传统文化,进而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乃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责任,我们应积极践行,认真地贯彻落实。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就必须深刻地认识到:学习国学不仅是弘扬中华之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也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保障。

当前许多国家都在研究中国的《周易》、礼教等传统文化,例如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的发展向我们揭示了道德、礼制教育对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这些国家的快速发展与其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民族素质和道德水平紧密相关。因此,必须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看待国学教育问题。

高等院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艰巨任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阵地。加强国学教育尤其是对理工科专业的国学教育将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

一、国学的本质及新时期国学教育的内涵

国学,乃是相对西学而言的,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积淀。吴江先生认为[1]:“所谓国学主要是指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而言。这方面的内容也是极广泛而又极多样,通常除指曾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学说以外,尚有墨家、名家、法家、道家、黄老道学、管子学、阴阳五行家、兵家、杂家、玄学、佛学等等。国学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体系和学术体系。同时,国学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相对范畴,可以说,国学是动态发展的,是与时俱进的。

新时期的国学教育,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扬弃中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以培养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新时期的国学教育可以将《诗经》、《大学》、《中庸》、《老子》、《论语》、《史记》、《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中华传统优秀书籍引入国学课程,同时结合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戏曲、音乐、绘画、书法、雕塑、建筑等,运用现代媒体技术,与时俱进,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2]。

新时期的国学教育要以培养服务社会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通过国学教学以促进高师学生形成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和做人准则。包括培养大学生勤俭节约的朴素品德,培养大学生崇尚礼仪、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培养大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和谐理念的形成。

二、青年大学生接受国学教育的意义

1、国学教育可以指导青年大学生的为人处世,对其学习、生活以及将来进入社会有积极的影响[3]。

青年大学生可以从“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得到为人处世的真谛,还有许多格言如“三人行必有吾师”、“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等等,都出递给青年大学生积极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态度。勤奋好学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国学教育正是可以把这一传统发扬光大。

2、国学教育可以培养青年大学生的道德,完善青年大学生的人格。

当今社会及校园不良之风盛行,受消费主义思潮“一切向钱看”、“急功近利”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大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浮躁症,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见利忘义、不讲信用、欺骗欺诈现象有所抬头义利关系颠倒,道德滑坡,行为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80后、90后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有待提高。究其原因,国学素养的欠缺应为最主要的一条。提高青年大学生道德素养需要开展国学教育。中华传统文化中就有“忠孝信义”,青年大学生正可以从国学中认识到忠于祖国,孝敬父母,做事讲诚信,做人讲情义。还有“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等,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都可以通过国学教育传承给青年大学生。

3、国学教育可以启迪青年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青年大学生不断养成西方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进取精神,但忽略了集体主义意识,个别青年大学生更是缺乏人与人之间相互协作、相互帮助的观念,过分强调自我,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淡薄。西方文化中的物质文明以及个人本位主义使得一些青年大学生过分追求物质享受,重利轻义,只顾个人利益,形成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而国学教育可使青年大学生从中华的传统文化中领悟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为公”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激发青年大学生“以天下人为己任”。实,教育本身正是为了使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国学教育可以增强青年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提升青年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岳飞“待从头,收拾旧河山朝天阙”,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充满爱国热忱的诗句曾经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的民族先烈和爱国之士甘愿为祖国的独立、民族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如今青年大学生仍可以从中华民族这些优秀的诗篇语句中学习和领悟到自己和祖国的血脉相连,生命相依,从而激发自己的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志。

三、理工科专业学生国学教育的现状

由于我国的应试教育体系以及高中文理分科教育,理工科学生除了学习语文的相关知识外,国学教育基础普遍不好。在理工科院校,缺乏进行国学教育的氛围和基础。理工科院校普遍以培养工程应用型和工程技术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在教学计划中围绕专业应用课程相关设置,只是以一些校选课形式让学生了解一些国学教育内容,而且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理工科专业教师国学素质普遍不高,难以在教学工作中引入国学教育对学生言传身教。学生对国学教育理解深度不够,过分强调与就业是否相关而忽视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据调查,很多学生连经典的国学教育内容都不知晓,更谈不上去修身养性、提高自我。

四、理工科专业开设国学教育的几点建议

针对理工科国学教育的现状和问题,要有长期的国学教育规划。但就目前而言,理工科院校可以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1、理工科专业国学教育应注重培养青年大学生的文化素质。

针对理工科专业学习安排,国学教育多是以选修课形式进行。因此,国学不在于只诵读几篇唐诗宋词,也并不是非得学习古人的“之乎者也”,更不是上课必拜孔子,课间必穿汉服。这些流于形式的表面文章不是我们当代青年大学生学习国学的重点之所在。国学教育应让大学生学习国学所包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掌握国学的精髓,这样才能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

2、在理工科专业教学中引用国学教育来辨正思考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关注的根本问题是人心、人性则,强调“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两个基本精神。虽然科学家们提出了大力发展再生资源的问题,如太阳能、风能、光伏电力等以解决人类严重的生存危机。以科学技术为动力的现代西方文明,关注的是物质世界的发展,追求的是人类欲望的满足。人类的面临危机,最根本的实际上就是“人心危机”、“人性危机”。欲望是一种创造力,同时也是罪恶之源。只有从人心、人性上考虑,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类目前的问题。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伦理学理论是基于人类控制自己欲望基础上。联合国有关组织在上世纪后半叶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3、加强国学教育师资队伍以及理工科教师国学素质的建设。

当代国学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师资匮乏,但这一现象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经典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国学老师要想通读并掌握进而教授那些晦涩难懂的经史子集,就必须有极高的古文功底,可想而知教授国学的老师的国学水平良莠不齐是在所难免的。

高校应加大对国学老师以及理工科专业教师国学教育的培养力度,择取国学名师来向教师讲座教授国学的经验,同时国学老师自身也应该不断地学习充电,虚心向他人请教,改进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水平,以达到更好地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传承给学生的目的。

4、大学国学教育应采用多样化教学,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技术。

大学国学教育教授同学们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必需的,但是,只教授这些就有点太片面化了。国学里不仅有诸子百家,儒释道,还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大学国学教育也应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网络等现代传媒技术,把好的电视广播资源(如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鉴宝》等栏目和中央广播电台的梁冬主持的《国学堂》)搬进国学课堂,将名师主讲的国学精品课程放在网络上,高校之间资源共享。这样不仅使得国学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更加丰富多彩,而且也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学习国学的热情。

5、理工科进行大学国学教育应与时俱进

中华文化经过五千年的传承和积淀,它的内容是相当丰富多彩的,其中值得我们消化吸收的精华可谓比比皆是,但也不乏一些糟粕存在。所以青年大学生在学习国学时应该以扬弃为原则,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同时要注意到,任何想用一种文化取代其他文化的念头都是错误的。国学教育不应采取保守的思想,要勇于将中华传统文化、其他东方文化与西方先进文化作对比,找出自身的不足,师夷长技,扬长避短。国学教育还应与时俱进,不可一成不变,这样中华传统文化才可永葆生机与活力,长盛不衰。

摘要:在论述了国学的本质以及新时期国学教育的内涵基础上指出国学教育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重要意义,揭示大学生接受国学教育的必要性。针对当前高校理工科专业国学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进行国学教育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国学教育,大学生,建议,理工科

参考文献

[1]王子淳.提高大学生的国学修养—谈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Vol.9,No.2,pp79~82

[2]聂翔雁.国学教育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中的作用[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Vol.24,No.1,pp10~11.

工科专业大学物理 篇11

【关键词】教学方法;教学主体;目标教育;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25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010-02

1 切实做到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过去总是认为按照教材的内容和要求,给学生讲清楚、讲完整即可。注重讲课的逻辑性、条理性;语言的规范性、准确性;内容的完整性等,但这样讲学生是否容易听懂没有过多的考虑,更谈不上考虑这样讲学生是否有兴趣。这是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主要追求的是如何把课本上的内容讲清楚、说明白。现在要反过来,把重心放在学生上,考虑如何讲学生有兴趣、愿意学。一般来讲,像机械类课程大多涉及面广、难度大、枯燥、乏味,想让学生听课象听故事一样兴趣盎然,可能要求过分,但在备课时,考虑如何讲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是教师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另外,改变教师们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也非常必要。通过多种手段和创造机会让每个教师不仅只有高学历而且多阅历,不仅只是出国的有限时间进修,而是经常性的一线的生产实践经验的积累。

教学的目的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无论老师教的怎样,最后的衡量标准是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应该掌握的知识。所以,必须把重点放在学生如何能学好上,深入研究学习的规律,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变成一种乐事。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的目的就不单纯是传授知识,或者说更主要的是传授一种理念,一种方法、一种能力,学生一旦获得了学习的这种能力,不仅会学好本课程,还会受益终身。

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在教学中可以有多种具体办法,但其核心是将学生的学习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同时针对这门课的实践性强的特点,注重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紧密结合。以往总是先把基本概念讲解清楚,再举例说明,让学生加深印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实际上不用费太多脑子,只需要听、记,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无法去主动思考,更无法选择,创新则几乎不可能。正如一件有趣的事情,先把结果讲出来,再告诉过程你还会有兴趣听吗?因为没有了悬疑、没有了期待,就失去刺激,失去探索结果的兴趣,也就失去了得到结果的乐趣。所以,我们在本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围绕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的原则特别注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一是在讲课中注意使学生的全部认识能力都能积极的活动起来,使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都处于积极的状态,探索如何合理设置问题的难度、方法、技巧及具体的问题,教学内容设置具有探索性的问题,既要让学生能够通过努力可基本得到答案,刺激其探索问题的兴趣及得到结果的乐趣,又不能让其太容易地解决问题,否则,都会让其失去兴趣。这里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讨,总结,自己得出结论,老师只是鼓励、引导、完善,让学生感到成功并不难以及成功的乐趣,一旦把学生的成功乐趣激发出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会一发而不可收,学习就不再是苦差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在课堂讲授中充分挖掘知识的智力因素,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此,我们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合理穿插讲解科学方法论的知识,同时经常把本学科在科研、生产实践中曾碰到的难题及科技工作者通过运用机制工艺学课程中相关知识如何巧妙地加以解决,使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培养的同时,激励学生的事业心和进取心;同时,注重对教材进行主次梳理,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对主要内容花大力气重点讲授,次要部分学生自学。三是经常组织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展开讨论,以促进学生独立地获得知识的能力的发展。同时有计划有目的推荐相关参考书,鼓励学生阅读不同侧重点、不同风格的专业参考书,指导他们谈出自己的见解,从而帮助学生逐步地形成科学的分析和比较的能力、选择和取舍的能力。四是改变考试方法。一方面不考死记硬背的知识,注重考出学生的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兼顾学生自学、实践、动手等方面的能力的考核。

一旦把学生的成功乐趣激发出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会一发而不可收,学习就不再是苦差事,学习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重视实验教学

对于一门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课程,实验教学非常重要。学生大都没有下过工厂,仅在学校的实习车间进行过短暂的认识性实习,对实际零件的加工过程及加工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很陌生,所以学生到实验室去做实验,也是做试验,它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也是学生增加感性认识、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创新热情和探索精神、验证已有知识及设想的重要手段。所以,在实验教学中要重视启发、重视鼓励学生研究、思考,关注并保护学生的一些不成熟但很新颖,甚至是奇怪的想法,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选择试验所用仪器设备,直至完成整个实验。

在此需要强调几点:一是老师不能急于给学生答案,只能给启发、给鼓励;二是要允许学生失败,或者说在开始阶段学生的实验可能以失败为主,这时切忌批评,甚至一点埋怨都有可能使学生却步,久而久之就可能毁掉一个未来的科学家。三是帮助学生做好事后的分析与总结,成功了分析是否还有其它的实验方案,哪一个更好、更简便、更经济?有无可能得出其它结论,为什么?失败了分析原因,总结教训,重新设计方案,再进行实验,同时失败的实验可能导致出新的想法,新的结论,甚至一个新发现。要关注实验过程中的一切现象,尤其是一些异常现象,要对此进行特别的分析、探讨,直至彻底弄清。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只要事后做认真的分析总结都会有收获,都是成功之母。

3 多媒体的使用

多媒体的使用使课堂教学的形式变得丰富和活泼,可以随时播放音像资料、图片、实物加工过程等,有传统教学法无法相比的优越性,但也绝不是可以用它完全取代传统的“粉笔+黑板”模式,因为它可以将教师深邃的思路、精彩的分析、方法的有效归纳等“灵性的”授课魅力充分而淋漓尽致地得到发挥;因此,一定要合理的使用多媒体,以增强教学效果,活跃课堂气氛,有效的增加课堂信息容量,提高教学质量。

在《机械制造工艺学》这门课程里,PPT主要用于显示复杂的结构图、实物照片、动画片段、视频片段等;“传授知识”的任务PPT可以体现,而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常常是在教师的课堂上“不经意或随意”的“言”和“行”之间,这里的“言行”是指教师严密的逻辑推理的语言表述和为体现讲述中更深层次的内涵而使用的准确的形体动作以及风度。

切记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不是教学的全部,另外,这门课程的多媒体都是要求任课教师自己制作,这样更能体现教师的思路、风格、特点。无论销售的多媒体有多好,那都是别人的,我们可以借鉴、参考,但不要照搬,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教师的作用。

4 考核

无论什么教学方法或方式,其教学的目的都是使学生获得知识,而检验学生是否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情况如何?都是通过考试来完成的,所以,教改、素质教育等并不排斥考试,合理的考试是促进教学的重要手段。

根据《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目的,我们在出试题时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革:一是灵活多变,考核分析问题的能力。少了死记硬背的内容,换成对实际问题的分析,答案也不是唯一的。只要学生根据题上设定的条件,进行合理的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就是60%以上的分数,而且更应该鼓励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发散思维,合理推理。所以,题目以综合性的、分析性的为主。二是设定条件、模拟实际,考核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一定量的生产实际中的实题,有意拔高学生的能力。学生只有具有灵活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实践积累才可能完成。鼓励学生“跳起来摘桃子吃”。三是重点内容与一般内容、课堂讲授的与自学内容的结合,考核学生的掌握知识的面和自学能力。四是期末考试与随堂测试相结合,考核学生的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以及反映出教师在讲授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学生这门课的最后成绩是由两部分组成:有限的几次随堂测试成绩总和与期末考试的成绩各占一定比例。同时,通过对各部分成绩的统计分析也可看出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目标达线情况,为教师有针对性地进一步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找出并缩短自己与学习目标的距离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

5 实施效果

工科专业大学物理 篇12

1 研究方法

本研究调查了重庆某高校350名已完成大学英语一、二年级大学英语学习的本科理工科专业二年级大学生。调查问卷包括两部分, 第一部分调查受试者的专业、年级、年龄、性别, 第二部分为引起大学英语学习动机缺失的因素调查, 共25个题项, 涉及学习者自身、教师、教学材料及设备、学习环境及其他等五大方面的因素。每个题项有5个等级供选择, 即A=完全不同意, B=不同意, C=有点同意, D=同意, E=非常同意。调查在重庆高校校园内, 以课堂调查的与课外宿舍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 主要包括采用描述统计法在均数、标准差、偏态值、峰值及各等级有效百分数方面的分析。

2 研究结果及分析

本研究共发放问调查卷350份, 其中理科类140份, 收回135份, 工科类210份, 收回208份, 有效问卷共227份, 有效率97.1%。有效问卷通过SPSS17.0分析的结果分析如下:

2.1 理工科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缺失自身因素的分析

自身因素一般是指学习者已有的学习基础及对英语本身的热爱程度、自己的学习状况、学习方法等。自身因素方面我们共设问题6个, 内容分别为:1) 英语学习没什么目标;2) 觉得学习英语投入和回报不成正比;3) 单词记不住、语法掌握不牢, 所以没多少兴趣;4) 听说能力不行, 课上, 课下都练得少;5) 学习方法不好, 英语成绩总提不上去;6) 学习很被动, 老师要求做的就做, 没要求的就没兴趣看。下图为该因素的理、工类的选项百分比图示。

理科

工科

从图示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 对于听说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主动方面工科和理科生学生持有相似观点。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听说能力不强, 学习方法不好, 学习效果不明显, 以及学习很被动。然而工科和理科学生对学习英语投入和回报的看法上存在较大差异:36.3%理科生不同意“学习英语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比”的说法, 相比之下工科生则更多的倾向于同意这种说法。在单词, 语法上面, 大家都觉得掌握不了方法, 没兴趣继续学习英语。从自身因素方面我们可以分析出, 单词记不住、语法掌握不牢, 所以没多少兴趣, 基本上是理工科学生的通病。学习英语没什么目标是影响工科生学习英语的重大因素。

2.2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缺失的教师因素分析

教师的一些教学习惯、教学方法、自身技能及对待不同学生的态度都有可能导致一些学生失去学习动机。在这个方面我们共设8个问题。题目内容分别为:1) 老师的教学方法没新意, 激不起我的兴趣;2) 老师发音不标准, 影响学习兴趣;3) 课堂上老师一个人讲得多, 与学生互动少;4) 老师布置的作业缺乏实用性, 没兴趣做;5) 老师只关注优等生, 忽略普通学生, 自信心受到打击;6) 老师只讲课本内容, 涉及课外知识少, 觉得与实际脱轨;7) 课上活动很热闹, 但学不到多少东西;8) 自己英语基础不好, 总是不受老师重视。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

理科

工科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理科生和工科生所持观点基本相同。即大约半数的同学认为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老师的教学习惯、老师自身的专业技能是导致学生学习动机缺失的主要因素。但题项1) 、4) 和7) 值得特别关注。超过60%的学生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没新意, 布置的作业不实用, 课堂活动华而不实, 从而影响了其学习动机。

2.3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缺失教学材料及设备因素的分析

语言教学材料及设备在英语学习中必不可少, 举足轻重。因此如果教学材料及设备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降低, 从而导致学习动机的缺失。例如, 课本过难的话, 会使学习者失去学习的信心。因此我们设置了如下问题:1) 大学英语课本有些内容枯燥, 而且大多不实用;2) 大学英语课本有些文章难句多、生词多;3) 供课外学习的语言实验室少, 有时间没座位, 有座位又没时间;4) 语言实验室设备老化, 故障多, 效果差;5) 学校提供的课外学习英语的平台 (英语角、英语活动等) 较少。下列图示为被调查者的选择情况。

理科

工科

对比理工科图示,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 无论是理科还是工科, 对于这几个有关教学材料及设备的因素, 选择完全不同意的比例最低, 都在5.9%以下, 非常同意的比例总体高于其他因素, 这表明所使用教材的内容、难度并不能较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 与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不相符;语言实验室设备老化, 故障多, 效果差, 语言实验室设备是影响理、工科学生英语学习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2.4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缺失学习环境因素的分析

学习环境是指支持学习者学习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使学习者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能够拥有学习动力。有关环境因素的题目如下:1) 理工类大学英语学习氛围不浓, 提不起兴趣学习;2) 周围同学都不努力学习英语, 我也受到不良影响;3) 英语课大班上, 人太多, 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少。调查结果如下:

理科

工科

针对第一题:理工类大学英语学习氛围不浓, 提不起兴趣学习, 由图示我们可以看出表示完全不同意和不同意这种说法的仅仅只是少数, 大多数同学都认为这是导致他们学习英语动机缺失的因素之一。而对于周围同学都不努力学习英语, 我也受到不良影响这种说法, 理科生和工科生中分别有22.2%和23.1%的学生表示赞同。可见理工类院校的英语学习氛围和周围同学的影响对学习者的英语学习动机是有较大的影响。同时大多数学生认为英语课大班上, 人太多, 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少, 也影响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

2.5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缺失其它因素的分析

除上文中提到的一些因素之外, 还有一些其它的因素。针对这些因素, 我们设置的题项有:1) 专业课程多, 因此很少花时间学英语, 所以越来越没兴趣;2) 课外活动较多, 耗费精力较大, 学英语的时间减少, 所以越来越不想学;3) 觉得英语学习对将来的工作帮助不大。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理科

工科

从柱状图上, 我们看到尽管半数以上的同学认为英语学习对将来的工作有帮助, 但由于专业课程多, 课外活动多, 从而影响了理工科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投入, 因而也间接影响了其英语学习动机, 成为学生动机缺失的另一个因素。

3 启示及建议

以上调查结果分析表明:造成理工科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缺失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主要有自身因素, 教师因素、教学材料及设备和学习环境等。其中学生的高中英语学习基础差, 教师教学方法陈旧, 教学内容实用性、针对性不强, 课堂活动华而不实, 有效性较差, 教材难度不适中, 教学设备老化等因素较为突出地影响着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针对这些因素, 我们认为学校、教师和学生首先应充分了解英语学习动机缺失的严重负面影响, 认识努力改变现状, 消除消极因素的影响, 增强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其次, 对症下药, 多方努力, 学生明确自身学习的目的及目标, 增强自信心、自制力, 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资源和设备努力学习英语;老师要紧随时代的脚步针对学生情况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关注学困生, 并进行有效教学[2];学校加大英语教学经费投入, 根据语言教学特点, 改大班教学为小班教学改善教学条件, 改善语言教学设备, 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相信在学生、老师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 理工科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缺失的问题能够得到圆满解决, 大学英语教学效率能够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Gardner R, Lambert W.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ing[M].Rowley:Newbery House, 1972:138.

上一篇:比较教学与舞蹈教学下一篇:护理技能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