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专业实验课效果

2024-06-17

工科专业实验课效果(共6篇)

工科专业实验课效果 篇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专门研究和探索客观世界中随机现象的数学学科, 其理论方法独特抽象, 既有严密的数学基础, 又与众多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其理论方法已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的一切领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 既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亦为数学应用开拓了空间, 同时对培养理工科各专业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数学建模能力起到很重要的作用[1]。

然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一般被定义为一门数学课, 按照数学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在讲授, 并且讲授内容主要以概率论为主, 概率理论的抽象性使得学生学习起来难度很大, 也很难与本专业的有关课程联系起来, 这势必影响老师的教学热情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 传统的教学法也忽略了学生兴趣与能力的培养。因此, 对本科概率论课程的教学改革逐渐被提上日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实践特点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开设实验课的可行性。通过实验课可以将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化成直观的、易于理解的内容;学生通过使用自己熟悉的常用的数学软件, 自己设立参数, 完成随机试验, 可使学生深刻地领会数理统计的基本思想、基本理论及基本方法, 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2]。

1 实验课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几种常用的离散型、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函数命令;熟练掌握常用的描述样本数据特征的函数命令 (如最值、均值、中位数 (中值) 、方差、标准差、几何平均值、调和平均值、协方差、相关系数等) ;掌握常用的MATLAB统计作图方法 (如直方图、饼图等) ;能用MATLAB以上相关命令解决简单的数据处理问题;熟练掌握常用的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相关的函数命令;能用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等相关命令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实验课内容

以51学时的理工科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为例, 其中实验课10学时。

2.1 蒲丰投针问题 (2学时) 。

设计意图: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各种随机数产生的方法, 了解随机模拟的方法原理, 理解如何用统计模拟的方法近似计算值。

2.2 各种分布的密度函数与分布函数 (4学时) 。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图形直观理解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的特点;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加深理解数字特征与分布的统计意义;学会用MATLAB求密度函数值、分布函数值、随机变量分布的上下侧分位数;能够用概率分布函数求各种分布中不同事件的概率。

2.3 抽样分布、参数估计及假设检验 (4学时)

要求学生完成以下问题, 并通过MATLAB编程解决。a.给出100名学生的身高和体重 (单位:厘米/千克) , (1) 求出以下统计量:样本数, 平均值, 中位数, 截尾平均数, 样本标准差, 最大值, 最小值。 (2) 求出频率与频数分布; (3) 作出以上数据的频率直方图。b.根据这些数据对学生的平均身高和体重作出估计, 并给出估计的误差范围;c.该地区学生10年前作过普查, 学生的平均身高为167.5cm, 平均体重为60.2kg, 试根据这次抽查的数据, 对学生的平均身高和体重有无明显变化作出结论。

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利用MATLAB求来自某个总体的一个样本的数字特征, 并能由样本作出直方图;掌握利用MATLAB求一个正态总体的均值、方差的置信区间的方法;掌握利用MATLAB作一个正态总体的均值、方差的假设检验的方法。

3 结论

随着数学知识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日益加深, 有很多概率统计方面的实际问题都要通过计算机利用数学软件进行模拟处理, 但是要做好能将数学实验成功地引入到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并非易事, 这要求授课老师必须起到主导作用, 使数学实验能为学生真正架起一座由理论到实际的桥梁。

摘要:针对理工科专业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现状, 提出进行实验课教学的设想, 并针对51个学时的教学计划设计了10个学时的实验课内容, 教学效果较好。

关键词:数学实验,随机数,MATLAB

参考文献

[1]马淑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中引入数学实验的尝试和思考[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3, 28 (10) :83-86.

[2]李小康.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开设实验课的认识与实践[J].科技信息, 2008, 15:226-226.

[3]胡婷.理工院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堂教学的若干思考[J].科技信息, 2012, 35:163-163.

[4]李静, 黄静静.《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改革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4, 28 (2) :119-121.

[5]刘文斌.网络环境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 8:143-144.

工科专业实验课效果 篇2

电子、电气、自动化类专业包括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通信工程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等等。土木水利类包括土木工程专业、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等。

地矿类包括地质工程、采矿工程、石油工程、油气储运工程、资源勘查工程等,轻工纺织类包括轻化工程、纺织工程、包装工程、印刷工程、服装设计与过工程等,化工测绘类包括化学工程与工艺、测绘工程、制药工程等。

工科专业实验课效果 篇3

关键词: 工科大学    本科教学    企业实例

目前工科大学本科教学工作中,都大量采用理论授课与课程实习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为此,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各高校在学校专业学科都进行了多年持续不断的教学软硬件建设,投入了大量师资,取得了丰硕的建设成果。很多工科大学已具备较高水平的教学实验设备,达到了教育部对学科专业建设的教学师资设备的要求。在专业课程授课过程中,每位学生都有机会进行相关设备和样件的实际操作。这些持续投入无疑对增强专业学科教学效果有巨大的促进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制作业在迅速向自动化、智能化、物联网等方向演进,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学校提供的大量硬件基础面临对应的知识环节单一,甚至与当代工业实际情况脱节的尴尬。在课堂中引入新的前沿技术,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毕业后快速满足企业新兴需求。

结合所传授车辆工程专业《汽车设计》课程的具体情况,在课堂中引入汽车行业最新的前沿知识,产生良好效果。具体操作方式分如下步骤进行:(1)结合专业课程及硬件设备提出实践内容;(2)精心准备实践内容并提前布置同学准备;(3)实践操作;(4)总结及与课程的结合总结,升华所学知识。

一实践内容确定。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及学校已有教学硬件条件,考虑学生的专业基础限制和适度的挑战性,挑选了ABS制动控制系统的控制逻辑编制作为实践教学内容。该内容设计包括具体结构细节设计、控制逻辑制订、软件编制、信号处理及回放等工作内容。

布置课题及任务。教授该课程,并在课堂上结合原理和目标,引导学生进行制动系统控制系统的整体思考,并布置学生针对不同工作内容进行分组合作,在两个大组之间进行比赛,每个大组内进行具体任务分工,以完成相关课题的分析研究课题。并以专业内容小组为单位,分别布置学习任务,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大量查阅相关资料,提出各自的工作思路及对应软硬件进行课堂竞赛,并就软件实现做出相关软件编程准备。

课堂上进行的小组间激烈讨论,各小组对各自确定的方案都很坚持,无法确定最终答案,最终决定以基于实验设备测试结果为最终判定依据。

实践操作。以学校现有教学设备为基础,选取已量产车型的ABS控制器实物。模拟实现硬件在环的软件测试系统实现各项基本功能,但驱动系统的软件系统则需要重新开发实现。为此,分配任务给两组,要求两组各自提出测试方案,编制相关软件,并就基于现有测试设备的实现方案进行讨论确认,以达到在测试设备上模拟传感器信号并控制信号输出的目的。对于传感器类型和输出型号问题,统一规格和信号格式,以便完成结果的最终比较。两组学生进行了详细准备,编制了相关軟件并进行了电脑调试成功。期间,各组同学都能分工协作,积极尝试各种方案,付出巨大努力,对于最终的结果都非常期待。

实践操作开始后,各组学生基于同样的测试设备分别搭建各自系统模型,并进行模型测试。最终结果显示,仅有一组学生的测试软件在的设备输出中取得测试数据,经过反复调试后测试成功,并决定以该组的测试数据作为判定依据。

结果显示,两组编制控制策略软件都不能实现实际系统的模拟驱动和正常的结果输出,无法得到准确的测试结果。但学生的学习探索热情已经点燃,纷纷表示后续有机会还会进行更深入研究,满足对专业课程学习的迫切需求。

总结与提升。通过该课程实践教学活动,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查阅相关资料和书籍、积极学习软件并对系统级控制策略、测试条件、传感器及信号处理软件编制等环节都进行分工及尝试。对各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有很好的拉动作用,知道实践环节的需要与所学知识的差距。虽然最终结果不尽如人意,但对该领域专业知识的理解已上来一个台阶。学生发现,工业设计问题并没有唯一答案,是各相关环节协同考虑的最后折中,也认识到工业产品开发的思路和方法的巨大差异和相关工业系统的复杂性。同时,学生认识到,复杂系统其实是基于一些最基本的功能实现的,经过大量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增强学习的信心。此项教学时间活动极大地提高学习积极动手的热情,各协作团队空前团结,忘我工作,展现学生的巨大创造性。

通过该教学实践,在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教学硬件设备的基础上,以模拟解决企业实例问题的方式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自主努力掌握相关学习方法和学科知识的目的。

参考文献:

工科专业实验课效果 篇4

1 三阶段实验教学体系的理论基础和意义

在立项前我们做了大量调查, 从调查结果看, 国内理工科院校教学计划内的专业实验课, 均以验证型实验为本科实验教学的基本手段。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消化知识, 掌握验证理论的基本方法, 学习做实验的基本技能, 这对刚刚步入专业课学习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基础阶段。没有此阶段的学习和训练, 一味强调让不掌握基本技能的学生去搞设计型实验是不现实的。可以说验证型实验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加强掌握专业基本技能是必不可少的。然而, 实践证明, 仅用这种方法做为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出来的学生两个能力匮乏, 是不能满足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需要的。因此改革实验教学环节, 在验证型实验的基础上加入课程设计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两个阶段的实验内容, 是理工科院校乃至全社会的呼唤和要求。设计型实验对于提高教学效果, 开阔学生们的视野, 拓宽知识面, 增强设计、创新能力, 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2 三阶段专业实验教学的基本做法

2.1 合理分配三阶段专业实验教学学时

验证型、设计型实验教学学时, 要遵照教育部的相关要求并结合实际合理分配。一般验证型实验为实验课总学时的2/3或1/2, 课程设计型为实验课总学时的1/3或1/2, 并将其纳入学校教学计划。综合设计型实验可视题目大小, 对有能力且有兴趣的学生实施开放实验。

2.1.1 三阶段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实施时间

按先安排验证型实验, 中间穿插课程设计型实验, 再安排综合设计型实验的顺序。合理安排三阶段实验教学的实施时间, 以此保证实验教学的连贯性。在专业课开出后, 验证型实验课应滞后于对应的专业理论课约1周时间开出, 上完3~4次验证型实验后, 即可开出课程设计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一般安排在大三下学期~大四上学期, 利用课余时间实施。题目大的实验可延至到毕业设计阶段完成。

2.1.2 设计型实验实验题目的选择

(1) 课程设计型实验的题目, 围绕专业课内容由专业课教师或实验课指导教师拟题, 提前布置, 向学生提出要求, 并按课程设计型实验工作程序运行。

(2) 综合设计型实验题目可设定为以下几种类型: (1) 学生自拟题目, (2) 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 (3) 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 (4) 实验室自用的仪器设备题目, (5) 毕业设计题目。

2.2 课程设计型实验工作程序

为了规范学生们的实验过程, 使实验有序化, 加快实验进程。经过几年的实践, 我们编制了课程设计型实验工作程序, 并以附录形式编入实验指导书。其简化程序为:拟定设计题目, 布制实验内容→划分设计小组→调研 (查阅参考资料) →制定设计方案, 设计电路, 计算各元件参数→各设计小组选择最佳设计上报→任课教师审查各设计组的设计内容→教师精选1~2套设计, 并按此设计准备实验元器件→各设计小组学习画图软件, 用微机画电路图、画PCB图→以班为单位组织设计讨论会 (2学时) →电路制做→调试电路、测量参数及波形→书写实验报告。按程序将调研, 查阅资料, 学习相关软件, 设计电路, 分组审察设计, 设计PCB板, 书写实验报告等工作内容放在课下进行。其余工作则在课上进行, 例如:集体讨论设计方案, 测量元件参数, 搭接电路, 分析排除故障, 测量等。

3 设计型实验的几个特色

3.1 设计准备

布置设计实验题目, 成立设计小组, 用一周课余时间让学生查资料、消化知识难点、设计电路、学习画图软件 (例如:PROTEL2000) , 设计小组内研究设计方案及确定最佳方案, 画电路图等。学生们对此深有感触:“设计电路对我们来说, 这是一个创新和超越, 也是一种挑战和可贵的经历。”

3.2以班为单位集体讨论设计方案

利用2学时, 以班级为单位组织讨论设计, 这是我们指导课程设计型实验独具特色的方法。这种方法它既能督促学生认真做设计, 又能检验设计工作成果。讨论课中, 各设计小组争先恐后发言, 讲原理、论方案。实验指导老师采取提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 并对学生讲解的不足进行补充, 学生们认为, 这是他们走上讲台分析设计的锻炼机会, 同时也是一种心理素质的考验。走上讲台为同学讲解电路设计方案, , 就要对设计的电路分析透彻。面对老师和同学各种各样的提问, 事先要做充分准备, 要对专业知识融会贯通。通信063班学生孙宇韬在体会中说:“整个课堂弥漫着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我们带着好奇, 带着兴趣和老师一起去探索、去发现。这样的学习才是我们需要的。

3.3 循序渐进, 启发式教学

实验教师在课程设计型实验中, 细心讲解实验、循序渐进, 启发式教学、指导学生怎样去分析问题, 如何排除故障。使他们学到了不仅是一次设计型实验如何做, 而是设计的思路和电路测试方法。

3.4 灵活安排综合设计型实验

将综合设计型实验安排在课余, 对有能力且有兴趣的学生实施开放实验。大型题目可延续到毕业设计中进行。有利于题目的连贯和接续。我们组织、指导了锁相环构成的调制、解调器;射频技术应用;智能家居网络中电力载波调制、解调器的设计与实现;计算机网EI链路接口自愈保护系统等综合设计型实验。

4 实施三阶段实验教学的效果

学生们高度评价了这种实验教学方式, 绝大多数同学反映:“设计型实验受益匪浅。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验证理论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实验模式, 存在着方法单调, 不能充分发挥我们的积极性, 忽视了对我们综合素质的培养等弊端。而设计型实验给了我们一片天地, 充分发挥了我们的想象能力, 使设计方案林林总总, 真正的体现了“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

通信035班学生岳子麒 (现东大研究生) 在体会中写到:“实验的乐趣完全在于实验的探索性, 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 查找相关资料, 想方设法完成题目, 在实验中, 你会遇到许多从未遇到的困难, 走许多弯路。但当你能独立解决困难的时候, 你会有千舟已过万重山的豁然之感。当你通过自己的智慧设计出项目时, 用双手完成实验时, 那种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溢于言表”。

通信063班学生张锦仁在实验体会中写到:这是我们所做的第一次设计型实验, 其意义非凡, 巩固了理论知识, 增强了动手能力。大大加强了我们对高频电路这门课的兴趣。

通信034班学生戴华亮 (现上海交大研究生) 在东北大学报《总第1761期》登载《信息学院开展课程设计型实验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热情》的文章, 深切地阐述了在老师引导下, 由学会到会学, 由学着做到做着学的转变, 真正体现了实验内容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的过程。课程设计型实验激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

许多学生在参加课程设计型实验后, 都感慨万分。在实验报告中写到:“课程设计型实验, 我们就经历了设计的全过程, 了解设计从哪开使, 在哪结束。怎样分析问题, 如何排除故障。学到了不仅是一次设计型实验如何做, 而是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创新思维得以开发, 使我们一生受益。”

5 结语

总之, 历时8年的探索与实践, 我们将单一的验证型实验模式, 改进为验证型实验、课程设计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三阶段实验教学模式。并已将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完全纳入高频电子线路实验课中, 对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历届学生们的评价是:“得到锻炼、开发了创新能力、难以忘怀的实验, 都希望多开这样的实验。”可以自豪地说在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方面, 我们取得了非常成功的经验。

摘要:验证型实验、课程设计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三阶段专业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历时八年, 已应用于实验教学。其做法独到, 适用于工科院校专业实验教学, 深受学生们的欢迎。为高校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提供了一个成功的经验。

工科考研热门专业 篇5

即使选择考研,也应先到实践中磨练数年,再返回到研究生课堂当中。工科是培养学生技术和工艺水平的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它是理科与工程技术之间的桥梁,是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工农业生产的纽带。

工科的专业名称往往不带“学”字,而是多以“技术”、“工程”以及“科学”为后缀或直接以技术名称命名。

如计算机技术、通信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材料科学、机械、电机、电子、自动化、建筑工程、石油化工等等。

工科各种专业是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所设的,这个行业需要很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背景,因此不太适合立即选择考研,学生可考虑先到实践中磨练数年后,再返回到研究生的课堂中。

我们最近了解到一则关于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新闻:一位某重点科技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与工人师傅一起工作时居然把螺丝都拧反了,这位工人师傅叹息道:“大学培养出如此大学生,怎能找到工作?!”

工科专业实验课效果 篇6

一、调研情况综述

笔者制作了包含29个问题的学生学习风气的调研问卷, 采集了2015年苏州某高校机电与信息技术类11个专业1 825名在校在籍学生问卷数据, 本次调研采用的29个问题, 从学风总体情况、学生专业兴趣、考风考级、学习压力与压力来源等五个层面作基本的评价。

(一) 对学风的基本评价

总体来说, 被调查者对学校学风基本持肯定态度, 从表1统计数据来看, 认为所在学校校风良好的被调查者占比达61%。认为学生学习风气良好的被调查者占比49%。认为院系、班级、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等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学习风气良好的被调查者占比在50%左右。调查数据显示, 认可教师教学水平及学习态度, 认可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学习态度的被调查者占比分别为61%、65%, 比例尚可。75%的学生认可教师的教学水平, 并给予了较高评价 (见表1与图1、2) 。

(%)

由图1可知, 64%的学生明确表示教师讲课好坏会影响自己对课程的兴趣, 31%的学生认为对自己的课程兴趣有些许影响, 只有5%的学生认为无所谓, 教师讲课如何都不会影响自己对课程的态度。

由图2可知, 当对教师讲课有意见时, 近半数的学生不会直接和教师说, 会求助班长代为转达, 23%的学生觉得提不提意见都没有用, 与之相近数量的学生选择直接和教师说, 余下学生则是向教学管理部门反映或者自己私下讨论, 不愿直接说。

(二) 对专业兴趣的评价

学生对专业的感兴趣程度会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 表2的调查数据显示, 对自己专业很感兴趣的学生仅占26%, 不感兴趣的学生占比13%, 余下学生没有表现出喜恶态度。

基于数据, 分析学生对专业感兴趣的原因, 42%的学生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的, 36%的学生考虑了该专业今后的发展前途, 之后依次是:经济收入、工作性质、专业社会地位与其他原因。

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态度、自学能力和学习规划等方面做得较好, 66%的学生在学习上比较努力, 会根据学习情况制订学习计划, 也有部分学生只求及格或只为文凭, 没有学习计划 (见表2与图3、4) 。

由图3可知, 大部分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是很感兴趣, 持一般态度的学生占比达61%, 另有13%的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千差万别, 对专业感兴趣的理由有多种。即便如此, 71%的学生仍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阶段性或经常性的规划。

(三) 学习压力评价

对学生来说, 进入大学后学业上的压力理应减轻不少, 分析表3的数据, 可知从大一到大三, 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差不大, 20%左右的学生觉得学习压力较大, 75%左右的学生觉得比较轻松, 没有太大压力, 甚至毫无压力 (见表3) 。

一般而言, 学习无压力与学习纪律 (课堂出勤) 呈正态对应的关系。据图4可以看出, 大部分学生是按时上课的, 极个别的学生存在多次缺勤或者迟到的情况。

(四) 学习压力来源评价

表4是学习压力来源的调查结果。由此可见, 在困扰学生的各种因素中, 父母期望过高、学习基础差、家庭经济情况、同学关系紧张和课程多是主要原因。其中, 占主导地位的是学习基础差, 跟不上学习进度, 其次是父母期望过高和课程较多 (见表4) 。

(五) 考风分析

考风是学风建设的重要方面, 参与本次调查的学生中有半数左右认为不应该考试作弊并且自己没有作弊的经历。但也有31%的学生持自己不作弊也不管别人的态度, 13%的学生认为作弊很正常, 26%的学生有过几次作弊 (见表5) 。

二、影响学风建设的因素分析

从调查数据来看, 学风整体状况良好, 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计划等方面表现良好, 但也有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具体表现为课堂出勤方面, 旷课、迟到和早退现象较严重, 课堂纪律差, 考风考纪不严谨等。

工科学生经常接受数理训练, 一般而言更注重逻辑推理。因此, 工科学生更强调基础递进式学习, 前一阶段的学习基础没打牢必然会影响后一阶段的学习。在调研中也收集到相当数量的有关这一问题反馈。一直以来, 高职院校采取了很多措施从学生自身学习的角度推进学风建设, 但效果不是很理想, 原因如下。

(一) 专业兴趣因素

在进入高校就读之前, 学生对将要学习的专业知之甚少, 选择专业方向比较盲目。再加上社会的竞争加剧、压力加大, 大部分家长倾向于选择所谓热门专业, 致使学生入学后对所学专业并无兴趣。调查发现, 约有15%的学生为高考中文科类考生, 学习理工科虽努力但收效甚微。相当数量的学生 (61%) 对自己的专业学习兴趣不浓。

(二) 社会环境影响

现代化进程加快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一些社会问题, 实用主义与货币哲学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巨大。江苏持续的生源低潮和高校的持续增多导致生源质量下降, 学生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管理难度加大, 影响了学风纪律。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大, 给青年学生带来了发展困惑, 影响了在校期间的学习。

(三) 学生主观因素

部分学生未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态度不端正, 学习目的不明确, 沉迷网络随波逐流。一些学生自我控制力薄弱, 缺乏刻苦钻研、求学上进的努力和决心, 以自我为中心, 学习动力缺失。另一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佳, 不能把握学习节奏, 被动应付, 良好的学习习惯未养成, 纪律涣散, 缺乏诚信, 考风考纪不良。

(四) 两大群体影响

优良的教风利于学生良好学风的形成, 现行高校教育机制下, 教师忙于科研, 部分教师难以在课堂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创新、考试题目设计等方面投入大量精力, 导致无法满足学生需求, 学生逐渐失去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家长群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专业选择不当、不良信息导入等方面, 更有部分家长以自己的社会经验给学生灌输不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经验, 给学生消极的思想引导。

三、加强学风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学风与教风、校风交叉融合、互相影响需要校内各方力量通力配合、齐抓共管。针对工科学生的特点, 加强学风建设可采取“以校训塑学风, 以教风带学风, 以诚信保学风, 以文化育学风”的基本思路, 积极应对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营造优良的学习环境, 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局面。

(一) 以校训塑学风

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确定学习目标和远大理想, 制订切实可行的人生规划。校训是体现学校优良办学传统和办学特点且具有规范性的准则, 对校风、教风、学风有统领作用和精神导向作用。基于此, 以校训解读为重点, 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有针对性地将校训融入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 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二) 以文化育学风

商科高职院校的特色是文科和商科专业强, 师资力量雄厚, 可在工科专业课程中加大商科文化知识的融入力度。切实推进校企合, 依托高职院校深厚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资源, 引入企业优秀文化课程, 培养学生的职业品格。构建具有浓郁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 深入推进范成大文化研究, 推动大学生综合素质实验区建设, 帮助大学生在文化氛围中形成平和、进取、坚定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并注重将这些文化内化为全体学生的理想信念、精神气质、文化品格和行动力量。

(三) 以教风带学风

切实提高教师综合能力是加强学风建设的关键。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提高教师福利待遇, 打通教师进修渠道, 促进教师积极提升个人综合能力。完善教学管理、教学计划、实践教学、教材应用、课程设置、科研激励和考勤制度等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 形成推动教师提升综合能力的外部动力。严抓教学常规管理与考风考纪管理, 建立完善的考试监督机制, 从制度上保证良好考风形成。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 恪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加强辅导员和教师育人机制的有效对接, 切实做到育人为先。尊重学生, 以良好的自身形象和行为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

(四) 以诚信保学风

我国高等教育现已大众化, 学生知识构成呈现多元化趋势, 社会的发展对当代大学生的能力与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者和先进文化的代表, 各种失信现象却越来越严重, 例如日常言行缺乏诚信, 考试作弊, 恶意欠缴学费, 旷课抄袭等, 急需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可以建立大学生征信平台, 以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引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树立良好学风, 成为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宇飞.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再思考[J].江苏高教, 2005 (1) .

[2]陈磊.大学生学风建设调查及举措研究[J].学理论, 2013 (29) .

[3]赵治.试论当前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 2010 (18) .

[4]杨景海.改进学生管理机制提升师范生品格素养[J].中国高等教育, 2008 (24) .

[5]温娟.高校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作用的发挥[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12) .

[6]杨朝明.新时期大学生就业压力分析及其措施[J].中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2) .

[7]沈自友.以辅导员队伍建设为着力点引领高校学风建设[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7 (6) .

[8]肖信华.高校新生班级学风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科技视界, 2015 (7) .

[9]甘寿国.关于高校学风建设的调查与分析[J].高教探索, 2009 (6) .

上一篇:糖尿病的中西医护理下一篇:百年老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