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

2024-11-07

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共12篇)

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 篇1

摘要:从英语专业办学这个角度来说, 如何利用理工科院校的办学传统、办学理念和教育资源, 培养出既有特色, 又能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 使英语学科与其他优势学科相互融合, 实现资源整合, 才能使培养的学生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这也关系到英语专业的发展前景和办学思路。

关键词: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发展模式

一、引言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的高校外语专业教学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传统的英语专业最初主要设置在单一的外语院校、综合性院校和师范类院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 中央和地方的一些重点理工院校率先创办了“科技英语专业”或“专业用途英语专业”。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 越来越多的理工科院校也相继设置了英语专业。据不完全统计, 全国设有外语学院或外语系的院校达近千所, 其中1/3以上设置在理工院校。而在外语专业内部, 英语、日语、俄语专业数最多。其中, 英语专业学科点发展最为快速, 尤其在高校扩招这10余年中更是突飞猛进, 一举成为学科点膨胀最快的专业之一。

理工类院校的理工类学科通常具有较高的实力, 知识结构的分布也比较宽广。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的特色在于将学校的理工科背景和氛围加入到外语办学理念中, 将英语与科技传播相联系。理工类院校的英语专业大都是建立在长期的教学基础之上的。相比专门的外语院校及综合性大学的文科的英语专业, 理工科院校的英语专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探索出具有理工科特色的英语专业办学之路是急待解决的问题。

二、新世纪对英语特色专业培养模式的新要求

任何一个有意义论点的提出必须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 才具有现实意义和生命力。理工科院校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必须寻求特色发展之路, 这不仅是必要的, 而且是可行的。

一方面, 理工科院校的英语专业教育与外语类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相比, 在师资队伍、图书资料、教学管理经验、人文环境资源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其英语专业制定的培养方案和采用的教育教学模式几乎完全沿用了传统的英语基础教育, 因而其培养的学生既不具备英语专业基础优势, 也不具有专业应用优势。

另一方面, 培养具有理工科背景的英语特色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 我国的涉外服务行业发生了重大变化, 社会的发展和新行业的出现使得英语的服务面不断拓宽, 新业务不断涌现, 英语服务业的分工越来越细化、专业化。为了适应社会对特殊英语人才的要求, 理工科院校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 使英语与这些学科形成相互渗透的良性互动, 从而培养出更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特色人才。由此可见, 以理工科为主的大学更具有培养英语特色人才的先天优势, 可以从不同学科的结合点和交汇点上确定数个专业方向, 办出自己的特色。这样既可发挥自己的特长, 确立自己合理的位置;又可避免因一哄而上造成的教育资源浪费, 有利于形成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兴学科。

综观各类开办外语专业的院校在课程设置的安排上, 均体现了各校在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宽口径、应用型、复合型外语人才方面的努力。师范类院校和行业型院校的培养目标比较明确, 开设的课程与其行业或专业性质吻合, 例如, 师范类院校除强化教育理论、教学法、心理学等教师素质培养课程外, 着重于人文、科技知识面的拓展, 同时强调积极采用现代的、多元的和全方位的教学手段, 使学生在充分利用原有的电教设备的基础上, 学会掌握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辅助教学, 使教学手段走向现代化。行业型院校如旅游、翻译等极为注重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 注重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 注重训练学生批判地吸收世界文化精髓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

从当前就业市场对英语专业人才需求的情况看, 用人单位除了要求毕业生具有很高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外经贸专业知识与技能外, 还要求具备化工、机械、电子、工程、建筑、材料、土木、财经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和知识。而在理工科院校中, 这些方面的师资、教材、课程、实验手段等方面都可以现成提供, 可向不同程度的学生开设入门或介绍性课程, 并了解主要的实验设施和工艺流程。

三、英语特色专业建设的目标定位

高等院校英语人才的培养目标大致包括学历教育说、通识教育说、基础教育说、职业教育说和精英教育说等, 具体到理工科院校, 我们认为英语教育应该倾向于通识教育和职业教育。随着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四位一体”式发展, 材料、机械、商务、科技研发、对外合作、工程建筑、生化研究等领域英语业务和涉外英语业务都需要跨专业的英语人才, 对此, 理工科院校有其自身优势。因此, 理工科院校英语教育的目标应首先定位为通识教育和职业教育, 以普通英语教育培养目标为基础, 同时结合自身优势学科的特色, 将英语与这些优势学科紧密地联系起来, 从而拓展满足社会需求的英语新兴领域。

确立这样的目标定位, 既是对目前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发展面临困境的有效回避, 也是对现有优势资源的充分利用。

首先, 理工科院校开办英语专业确实面临很多现实困境, 例如, 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教学、科研师资队伍不足, 图书资料缺乏等, 其培养能力实难与外语类院校和综合性院校抗衡, 因此, 理工科院校必须面对自己的现状, 正确对自己的英语教育进行目标定位, 才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培养出社会认可的英语特色人才。

其次, 理工科院校的英语教育必须与其优势学科相结合才能谋求生存与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 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化。因此, 具备英语和相关专业双重背景的学生, 将在这些特定的领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理工科院校培养英语特色人才得天独厚的优势, 也最能体现这类院校英语教育的特色和价值。开设特色课程, 编撰特色教材, 实行多学科联合授课, 将主流教学与特色教学结合起来, 做到既强化学生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与实践能力的训练, 又兼顾到学生掌握其他方面的知识, 从而使之成为具有多元知识结构和多重能力的复合型英语特色人才, 这是理工科院校切实可行的英语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四、英语特色专业建设的实现路径

理论的论证需要实践的支撑, 因此, 理工科院校英语特色人才的培养必须寻求符合自己发展的实现路径。

1.英语专业建设要与社会发展需求想适应

21世纪是一个高科技、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交叉学科不断涌现,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渗透, 从而对适应这个时代的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市场经济呼唤宽口径、适应性强、有相当应用能力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当今社会大量需要的则是外语与其他有关学科——如外交、经贸、英语、新闻等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这种复合型的外语专业人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语专业教育提出的要求, 也是新时代的要求。”

适应新时代对外语专业的要求, 培养复合型人才, 理工类院校应该根据各自人才培养规格的特殊性在课程设置上有不同的侧重面, 课程的内容和深度也要依据各校的生源、专业特色、师资队伍状况等具体情况来确定。

2.加强双学位建设

双学位是指在校本科生修读主修专业获取学士学位的同时, 又修读其他专业而获取的学位。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既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对特色人才的需要, 又满足了学生个体自我发展的内在要求, 还可以发挥各高校的学科优势, 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甚至还可以整合高校之间的资源, 实现资源共享、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我们建议学校开展英语双学位建设。在全校范围内, 面对所有专业开设英语双学位课程, 选择双学位课程的对象可以是大学三年级的学生, 学制采取“2+2”模式, 即学生在三、四年级学习主修专业课程的同时, 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学习英语专业课程。采取这种模式的原因是:首先, 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公共课程的学习任务较重;其次, 很多主修专业的课程大三才开设, 如果从一、二年级就选修英语双学位课程, 将无法使英语与其专业结合起来, 从而有悖于我们开设双学位的宗旨。

3.开设辅修课程

经过调研发现, 很多学生对英语有浓厚的兴趣, 但出于经济、时间等方面的考虑, 他们无意获取英语双学位。在这种情况下, 为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为了使他们掌握自己所需要的英语知识, 学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辅修课程, 这种做法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而且可以增强其择业竞争力。

五、结语

由于各院校的发展状况、师资队伍、学生来源、所在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就业需求情况不平衡等, 各高校都在努力探索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道路。应该加强市场调查和研究, 加强与其它学科专业的师资合作。对复合型人才的复合程度以及市场需要何种类型的复合人才有比较明确的了解,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因校制宜, 科学地确立人才培养模式, 选择复合的专业, 克服盲目性, 努力培养出服务于本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受到社会欢迎、有特色、高质量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创出学校和专业培养人才的特色。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为英语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同时也为英语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地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和效率, 跟踪社会的发展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 使外语专业永葆活力。作为理工科院校利用其办学实力, 可以培养出具扎实语言基本功, 能用外语熟练地进行听、说、读、写、译活动, 具备外经贸、英语和企业管理知识, 同时又具有某些理工科专业知识、了解工艺、制造和实验过程的复合型人才, 是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

参考文献

[1]周文岭.理工院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09, (4) .

[2]秦秀白.理工院校英语专业应加强学科建设[J].外语界, 2006, (10) .

[3]王晓红.理工院校英语专业学科建设途径探析[J].中国冶金教育, 2010, (4) .

[4]李洛丹.理工科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学理论, 2010, (7) .

[5]付红霞.地方理工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08, (2) .

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 篇2

教育部排名前20名院校有: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上海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其中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力学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教育部排名前20名院校有:上海

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重庆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湖南大学、吉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东北大学、燕山大学、山东大学、中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其中,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重庆大学、湖南大学、吉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燕山大学、中南大学的机械工程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燕山大学的机械类专业应该是一个金矿,四川学生多年忽略,该校前身是东北重型机械学院,1978年全国重点。该校的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一般一本线上20分左右就能上,性价比高,是成绩不是很理想的考生的选择之一。

教育部排名前20名院校有:清华

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天津大学。

其中,清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大学、东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复旦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教育部排名前20名院校有:清华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科技大学。

其中,清华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

学、北京邮电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的信息与通信工程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移动、联通、电信等通信行业认可度高的院校是:北京邮电大学、南京邮电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

教育部排名前20名院校有: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重庆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和保定)、东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沈阳工业大学(二本)、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和北京)、华南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二本)、四川大学、河海大学。

其中,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重庆大学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电力行业认可度高的院校是:华北

电力大学(北京和保定)、东北电力大学、上海电力学院、三峡大学等。

石油院校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和华东)、西南石油大学、西安石油大学、东北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辽宁石油化工学院、武汉工程大学、长江大学、常州大学、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兰州理工大学、辽河石油职业技术学院等。

教育部排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和华东)、西南石油大学、东北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北京)、长江大学(二本),这些院校行业认可度高。

其中,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和华东)、西南石油大学、东北石油大学的石油工程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地质工程教育部排名前10名的院校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和华东)、西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和北京)、吉林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浙江大学、长安大学、南京大学、中南大学。

其中,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北京)、吉林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的地质工程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矿业工程教育部排名前10名的院校有: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和北京)、中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中国科技大学、重庆大学、太原理工大学、青岛理工大学、中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

其中,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和北京)、中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的矿业工程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和徐州),成都理工大学等院校行业认可度高。

教育部排名前20名院校有: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浙江大学、东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山东大学、武汉理

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

其中,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浙江大学、东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山东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冶金工程教育部排名:北京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东北大学、上海大学、重庆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二本)、四川大学。

其中,北京科技大学和东北大学的冶金工程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教育部排名前20名院校有:西南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中南大学、长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长

沙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民航大学、江苏大学、上海理工大学。

其中,西南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中南大学、长安大学的交通运输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这类院校包括了铁道、公路、航空航天、航海运输。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南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和二本的大连交通大学、兰州交通大学以铁道运输为主;北京理工大学、吉林大学、长安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和二本的山东交通学院、湖北理工学院等以公路运输为主;

东南大学和同济大学因为历史和合并的原因,铁路公路兼而有之;大连海事大学以海洋运输为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当然以航空航天运输为主。

教育部排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解放军装备指挥学院、厦门大学、中国民航大学、中北大学、四川大学。

其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航空宇航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教育部排名: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江苏科技大学、集美大学。

其中,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的船舶与海洋工程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教育部排名: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北大学、军械工程学院、第二炮兵学院、装甲兵学院、国防科技大学。

其中,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军械工程学院的兵器科学与技术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教育部排名前20名院校有: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苏州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山东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福建师大(二本)、中国海洋大学。

其中,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的光学工程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教育部排名前20名院校有:天津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中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燕山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计量

大学(二本)。

其中,天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仪器科技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教育部排名前20名院校有: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福州大学、郑州大学。

其中,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的化学工程与技术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教育部排名前19名的院校有:河海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武汉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郑州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二本)、内蒙

古农业大学(二本)、同济大学、兰州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西藏大学(二本)、贵州大学。

其中,河海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武汉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的水利工程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教育部排名: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其中,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的核科学与技术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教育部排名前20名院校有: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河海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重庆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

该类专业没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环境科学国家二级重点学科院校有: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

环境工程国家二级重点学科院校有: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教育部排名前20名院校有:江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二本)、东北农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大连工业大学(二本)、江苏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二本)、河南工业大学(二本)、内蒙古农业大学(二本)、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

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 篇3

摘要:根据所在学校的工科背景及专业特色,本文分析了生物工程专业英语学习、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学生英语素养参差不齐、教材内容缺乏更新及教学方式陈旧等问题,探索了自主性的学习方法及互动式教学方法,以期进一步提升工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工科院校 生物工程专业英语 实践探索

近年来,生物工程产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其国内产值已突破1万亿元大关。目前,生物工程专业的大部分前沿发展及技术理论均采用英语出版,所以对于生物工程专业毕业生而言,专业英语水平的高低对其将来的工作、深造产生重要影响。

尽管许多高校开设了专业英语课程,但与基础英语学习相比,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足。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学生英语素质参差不齐、教材内容缺乏更新及教学方法陈旧等。笔者探索了在生物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方法,旨在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一、生物工程专业英语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

1.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

由于许多高校的英语四六级成绩与学位授予不再关联,许多学生学习基础英语的热情及努力程度有所下降。笔者抽取了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几个班级的学生做了相关调查,学生英语四级的通过率在40%至50%之间,而英语六级的通过率不到10%。加之有些学生为了学分而学习英语,不重视专业英语,所以专业英语教学存在一定困难。

2.教材内容缺乏时代前沿性

生物工程专业的发展速度较快,新的研究层出不穷。以2016年酵母研究为例,已经有1369篇相关研究论文发表。目前,生物工程专业英语的教材内容均是基础的经典外文原文,非常适合学生阅读及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但缺乏生物工程学科最新的研究进展。

3.教师教学方式呆板

目前,大部分教师仍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是课堂的“主演”, 学生则是“观众”。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难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

二、工程院校生物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实践探索

1.引进生物工程前沿进展

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根据本校的学科特点,选择了许赣荣主编的《工业生物技术专业英语》教材,同时辅以邬行彦、储炬等编著的《生物工程生物技术专业英语》,两本教材相互补充,满足了学生专业英语学习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根据学生基础英语水平的不同,向学生推荐了不同层次的主流期刊,如《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Applie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Bioresource Technology》等。此外,结合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的工科性质,笔者推荐学生阅读生物工厂设计类的文献,促使学生理工综合发展。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首先选择了难度适宜的文献及图书章节,让学生学习摘要、背景简介及结论,定期上交学习报告。通过这些措施,有效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专业英语的能力。

2.做课堂的“主持人”

与“填鸭式”教学模式相对应的是“互动式”教学模式。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笔者首先讲解了课文中的新词汇,然后把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小组讨论,学习课文内容。接着,笔者要求各组代表阅读并翻译课文,其余小组监督并提出问题。最后,笔者点评和补充翻译内容。

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笔者还开辟了文献阅读汇报环节。各小组代表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或者要报考研究生院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文献或者资料,将阅读的文献资料做成PPT,进行10分钟展示,并用英语汇报自己阅读文献的基本内容。如文章研究的背景是什么、别人研究进展中存在什么不足、本文用了什么方法做了什么研究等。通过这项活动,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性,进而提升了专业英语教学效果。

三、结语

在生物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必须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學习心理。只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提高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秀清.生物工程专业英语教改实践与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1,(24).

[2]崔建国,陈忠敏,王洪,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探讨[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26).

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 篇4

一、工科院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现状分析

1. 翻译教材和翻译教学内容。

在上个世纪末大多数工科院校刚刚兴办英语专业, 翻译课程采用的教材沿用外语类院校的传统包括陈廷佑的《英文汉译技巧》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1年) 、张培基的《英汉翻译教程》 (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 1981年) 和吕瑞昌的《汉英翻译教程》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3年) 。这些教材注重讲解单词和句子的翻译, 探讨微观的翻译技巧, 却很少涉及段落和篇章的翻译, 也没有涉及到不同风格译作的比较和鉴赏, 并且缺乏对翻译理论的介绍, 其所举的例子大多摘自1980年以前出版的报纸或图书, 随着时代的发展, 这些教材的内容已不能满足二十一世纪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要求, 进而渐渐退出了翻译教学的课堂。

随着英语教育的飞速发展, 最近十年里涌现出一批很有特色的翻译教材。现列举其中主要几种。

庄绎传编著的《英汉翻译简明教程》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年) 。全书共分10个单元, 涉及故事、历史、地理、经济、文化、文学 (一) 、文学 (二) 、科普、法律、演讲等10个方面, 每课之内有对照阅读和练习, 并附有提示和解说。此外每课还有一个专栏, 介绍有关翻译的理论知识。

孙致礼著的《新编英汉翻译教程》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年) 。书中的第一编“翻译的基本原理”共分11章, 所讲的理论问题大致构成了一个基本完整的体系, 在理论的阐述中, 书中增加了近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外翻译研究中出现的一些新理念、新观念。

冯庆华著的《实用翻译教程 (第3版)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0年) 。该教材从语言、文体、修辞这三个方面, 立体地讨论翻译方法, 把翻译练习提到与翻译理论同等重要的位置;安排了多种译本比较、译者风格研究、比较文学与翻译、回译与翻译、计算机辅助翻译研究以及文体与翻译等翻译欣赏与实践的方法;书的附录里还包括了《红楼梦》诗词与章回目录英译比较、《邓小平文选》中英文目录以及课余学习和翻译自学的推荐书目。

陈宏薇、李亚丹主编的《新编汉英翻译教程 (第2版)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0年) 。教材内容包括翻译的性质与类型、汉英翻译的单位、汉英翻译的标准、汉英翻译基础知识、词语的英译、句子的英译、句群与段落的英译和篇章的英译, 每课后面都有练习题并附有参考答案。

这些教材与上个世纪相比, 内容充实新鲜, 翻译方法灵活多样, 既有词句等翻译的语言层面的讲解, 也有语篇、文体风格翻译问题的阐述, 而且这些教材多少都涉及到了汉英语言对比和中西翻译理论的知识, 这是以往翻译教材所缺少的。这些优秀的教材无疑为工科院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然而在教学的具体实践中, 由于授课教师的经验和水平的差异, 以及学生状况的差异, 实际上, 以上教材在真正的翻译教学中一般只起到提纲挈领的指导作用, 很难像英语专业其它基础课教材那样被从头到尾地讲授。

因而, 所选定的翻译教材的内容与翻译教学的实际内容并不相等。关于翻译课应讲解的内容, 杨自俭教授做出了精辟的阐述:“我认为主要应讲翻译的概念、性质、标准、过程、方法、类型、评估;译者条件、训练规程;中外语言文化和文体学的主要异同;翻译学的学科概念和建设现状;中外翻译简史等。” (杨自俭, 2006:38) 这是一种立体的全面的翻译教学内容, 也是一种理想化的最高境界的翻译教学内容, 因为这需要翻译教师有很高的水平和多年的经验, 才能把杨教授所说的所有内容融会贯通到自己的教学中, 才能真正处理好教材和实际教学内容的关系。因此, 翻译教材的应用和教学内容的选择最终取决于翻译教师的思想与能力。

2. 目前翻译课程的教学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翻译课程是一门综合的语言课程, 既包括语言学的内容又含有文学、文体学、应用文体、科技文体等英汉两种语言的相关知识, 具有授课信息广泛、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特点, 这就决定了翻译课程教学方法中师生并重的特点, 即教师主导、学生主动。在翻译课的教学实践中往往先是教师讲解理论、翻译方法与技巧, 进行实例分析和比较, 然后学生做课堂翻译练习和课后的翻译作业, 最后教师讲评作业。随着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传统的翻译教学方式有了可以改进的空间。教师采用PPT等课件授课, 扩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 改善了教学效果。但是目前就工科院校而言, 翻译课的教学方法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一是翻译课大班授课不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在合班授课的课堂上, 小组讨论很难有效地进行, 实际上往往没有学生之间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探讨与切磋, 即便是教师提出了令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也只能有极少数的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观点, 大多数的学生成了旁听者;加之教室面积大, 学生的发言多数声音小无法被其他人听清楚, 使得发言学生和其他学生的热情都大大减少, 妨碍了师生互动的交流, 进而影响了翻译教学的质量。

二是翻译课堂教学与课后实践的结合不足。翻译课的教师在课堂上既有教授翻译理论与技巧的任务, 也有点评学生作业的责任。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完成知识技能的传授, 可以布置必要又充分的作业, 让学生练习和巩固课堂所学。然而, 由于学生人数多, 授课学时有限, 教师对学生作业的指导和讲评也只能以点带面, 点到为止, 这就很难使多数学生从中受益。

三是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尚未优化。传统的教学手段受到了新技术的挑战, 而这些新技术也是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才可以熟练掌握乃至于精通的。可是教师得到的关于课件制作等多媒体教学的培训少之又少。翻译课堂教师的课件、网络资源的利用仍需进一步的开发。

3. 翻译教学团队状况。

与专业的外语院校相比, 工科院校英语专业的师资力量有限, 能专门从事翻译教学与研究的教师为数就更少, 而翻译现在还是附属于语言学的一门课程, 并没有成为真正独立的学科, 很难形成有效的教学团队。一般工科院校翻译师资分配目前的状况是:两位教师分别讲授英汉翻译和汉英翻译, 由于侧重点不同, 加上授课时间、个人状况等的限制, 同一单位的翻译教师之间也很少会形成具有共同目标的真正的教学团队。没有合作的教学在当前的形势下是不具备优势的, 仅仅依靠单个教师个人的努力, 缺少新老教师的互相交流与切磋, 这些成为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发展的障碍。

二、翻译教学的改革思路

1.教材建设。

教材作为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因素往往影响着教学效果。虽然任课教师不可能人人都自己编纂授课的教材, 但是针对教学对象, 根据现有教学条件, 教师可以优化所选教材, 即从现有的正规翻译教材中选取符合自己教学思想的教材, 充分发挥该教材的优势, 并结合学生的特点, 根据学院的状况, 删除教材中与现有教学状况不符的内容, 补充有特色、有效用的教学内容, 最终形成有很强辅助功能的校内教材或指导手册。教师通过教学实践编纂符合自身教学需要、适应学生状况的教材, 才能提升课程的有效性, 进而实现具有特色的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和理论常识。

2.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翻译教学是以翻译技能传授为主, 翻译理论讲授为辅。依据这一原则, 翻译课程的教学方法中无疑有大量的师生互动的环节。教师应给学生布置合理的任务, 指导学生把所学的翻译方法运用于翻译实践, 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改, 提出改进的建议。但是目前工科院校的英语专业教师都有着繁重的教学任务, 难以逐个批改每个学生的作业。要成功完成教学任务, 实现提高学生翻译技能的教学目的, 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下面两种方法,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是全方位立体教学法。给学生布置每周必做的常规翻译练习, 并提供参考译文, 让学生通过自译→同学互评→对比参考译文→改进作业→总结翻译经验这几个环节实现自主学习;给学生布置名家译著双语阅读作业, 让学生在对比阅读中体会翻译的奥妙并记录自己欣赏的语篇, 鼓励学生进行仿译、自译练习;以上作业都作为平时成绩考核的一部分, 但教师不必过多批改纠正, 只要检查督促即可。课堂上, 教师在每次翻译课上布置10分钟左右的翻译练习时间, 学生翻译时教师可在教室走动, 到学生身旁了解学生的翻译效果, 进行个性化指导和总结共性的问题, 从而提出改进方法。

二是个性化取样教学法。指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点, 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水平布置个性化的作业, 比如对于历史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选取历史题材的文本, 令其有计划地翻译, 选取做得好的作业在班级做展示, 从而带动全班的学习热情。

3.教学团队的形成。

一门课程要实现最成功的教学效果需要团队的力量, 即通过若干名教师的共同努力, 把课程建设为精品课。对于工科院校而言, 每门课程可能只有一名英语专业教师讲授, 在这种情况下就得加强教师之间的横向合作, 毕竟人多智慧大, 有效的合作会极大提高教学质量。这对教师的个人修养、团队意识、学识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每个英语专业教师树立合作的意识, 并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

三、英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与翻译教学的发展趋势

1.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指导翻译教学。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工科院校英语专业的共同目标, 翻译课的教学也应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首先, 应该发挥教学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设计教案时应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 经常换位思考, 围绕知识的获取、技能的获得和思想的启迪三方面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手段。在课堂, 教师的讲解应深入浅出, 在课后, 所留的作业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而且, 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设计个性化的作业,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其次, 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 网络多媒体手段的运用, 极大地丰富了翻译教学内容, 同时也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和考验。选取有效的教学内容, 合理运用网络资源, 使翻译教学既能够继承已有的优良传统又能够有所创新, 以利于培养适应性强的、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外语人才。

2.翻译教学的多元化发展。

从上述对翻译教材的分析来看, 翻译教学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有的教师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内容, 有的教师侧重文学翻译的讲解, 有的教师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还有的教师讲解不同文体的翻译。而且, 近年来翻译课逐渐细化, 既有传统的汉英、英汉翻译, 也有了如视译、计算机辅翻译、新闻翻译、电影翻译、典籍翻译等更加专项的翻译课程。工科院校的翻译课程也可以借鉴上述教材的内容, 在保证传统翻译常识和技能的传授之外, 突出某一方面的特长, 使教学内容做到博而能一, 并对学生因材施教, 激发学生的兴趣, 指导学生发挥其自身优势, 找到提高翻译水平的突破口, 从而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为成为创新型人才打下基础。

教学环节中人的因素至关重要, 工科院校的英语专业的发展需要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而翻译这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的建设, 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进行创新尝试的平台, 通过全方位立体教学和个性化取样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通过教材的优化和团队的建设实现最佳化的教学效果, 使翻译课程成为凸显工科英语专业特色的、能够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门课程。

参考文献

[1]陈宏薇, 李亚丹.新编汉英翻译教程 (第2版) [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0.

[2]陈廷佑.英文汉译技巧[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1.

[3]吕瑞昌.汉英翻译教程[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3.

[4]温彬.英语专业本科生翻译教材的调查研究[J].大家, 2010 (08) .

[5]杨自俭.关于翻译教学的几个问题[J].上海翻译, 2006 (03) .

[7]曾剑平, 林敏华.论翻译教材的问题及编写体系[J].中国科技翻译, 2010 (04) .

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 篇5

毕业设计是本科最后一个综合性、创造性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实现培养目标和检验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1]。工科专业毕业设计的主要目标是锻炼学生利用各种资源和大学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因此,对于自动化专业学生来说,毕业设计是本科阶段一次难得的具有完整过程的工程实践机会,对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它是学生学位资格及毕业认定的依据之一,也是学校办学水平质量的重要体现[2]。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应重视学生毕业设计工作,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2.现状分析

笔者结合自己对几所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设计工作的了解,发现近些年学生毕业设计质量总体不乐观,呈现下滑趋势,学生没有能够在毕业设计中真正提高自己的能力,毕业设计流于形式、完成任务、做表面功夫。企业单位招聘毕业生时往往注重他们毕业设计内容及所做工作和设计调试结果,关心学生是否通过毕业设计尽快适应工作岗位,但实际结果却是很多学生连自己课题主要工作是什么都不清楚,何谈创新和素质提高?本文针对这一现状,分析使毕业设计效果不尽如人意的主要原因。

(1)现在的高等教育已是大众化教育,学生增长速度快,老师数量跟不上,导致一个老师带过多的学生,从而难以给每个学生足够多的指导时间以确保设计质量。

(2)每年全国毕业生众多,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而毕业设计时间与找工作时间在同一时间段,为了找到合适的工作,只能以牺牲毕业设计为代价。

(3)地方本科型院校学生专业基础相对较差,经济基础较薄弱,学校仪器设备数量不足或落后,教师科研课题往往不多,使毕业设计要取得好的效果面临重重困难。

(4)毕业设计选题存在较大问题,如题目范围过于简单或过大、题目老套重复率高、题目过于偏硬件或软件、学生选题盲目性较大等。

3.实施办法

针对目前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笔者承担了多次毕业设计工作任务,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好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科专业毕业设计工作。

(1)毕业设计选题。选题是毕业设计的重中之重,恰当的课题选择会提高学生积极性且工作量适当,如果课题选取不当,将直接导致毕业设计难以达到预期。因此选题工作要综合考虑以下几点:首先,要做到课题是多门课的综合,大学课程设置前后有一定的延展性,所以选题要尽可能综合大学四年所学多门专业知识课程,以综合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然后,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面向产业需求的特点,选题要结合一定的工程背景,这将有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系统理解,提高学生毕业后在生产管理一线的适应能力。随着国家对高校经费的大量投入,应用型院校建设了大量先进的实验室,为学生毕业设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其次,毕业设计选题要难度适中,保证一定难度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挖掘其创造力和潜力;难度过大或过于偏重理论研究将使学生积极性受到打击,不利于毕业设计工作开展[4]。最后,学生选题时要根据自身情况,如毕业后就业岗位特点、自身爱好特长等,尽量选择与自己以后工作内容相关或相近的课题。

(2)加强毕业设计的过程监控。毕业设计整个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学生选题、下达任务书、开题报告、初期检查、中期检查、论文撰写、现场考评答辩等环节。学生选题结束后,要对学生开展毕业设计工作进行指导,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是第一次单独一人完成一个具有一定难度和任务量的设计工作,可能会觉得无从下手,而且资料搜索能力有限,并且部分学生把很大精力放到找工作甚至单位实习上,因此指导学生如何开展毕业设计工作,如何搜索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学生的疑惑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沟通解决,同时强调毕业设计工作纪录,至少以周为单位进行面对面的.汇报工作进展和疑难问题解答。教师的指导过程要做到既解决学生疑难问题达到毕业设计任务要求,又使学生有适当创新。

(3)重视毕业设计的考评答辩及论文撰写工作。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要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因此,工科毕业设计以自动化专业为例,要求学生尽可能制作实物,即使不能制作实物也要有仿真实现,毕业设计现场考评答辩这个环节,就是现场考评学生设计成果并提问,可采取毕业设计成绩申报优秀和毕业设计做得很差的学生进行教研室和院系再答辩的政策,强化毕业设计效果。毕业设计论文是对整个设计过程设计工作的总结,通过论文撰写提高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写作能力,学习如何规范使用专业术语,如何遵守学术规范,做好参考文献的引用工作等,论文撰写要符合学校规范要求。

(4)确保毕业设计经费投入。学校各级应加大投入毕业设计工作的经费,主要用于改善毕业设计工作的基本条件,如实验室硬软件条件、耗材、元器件供应等,改变目前学生毕业设计工作场地不足、硬软件不足、耗材、元器件靠学生自身购买等问题,为毕业设计工作创造更好条件。

4.结语

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计划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训练工程设计方法,提高科研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树立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理论实际紧密联系的工作作风。通过上述几点实施办法能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有效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毕业设计质量,从而保障学校培养出优秀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彭熙伟,郑戍华,王向周.工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选题的几点思考[J].高教论坛,,12(12):45-47.

[2]高琪,李位星,廖晓钟.工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全过程考核评价体系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32(11):393-397.

[3]李晓斌,孙海燕.应用型本科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运行机制的创新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1(2):91-94.

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 篇6

关键词:科技英语 翻译教学 课程改革

一、 引言

随着高等学校课程设置的日益细化,英语翻译教学中,科技英语的内容逐渐增多。尤其是在理工科院校中,科技英语翻译成为实用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愈发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该课程对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笔者通过对本校英语教师和大学英语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在同期开设的外贸英语、商务英语、旅游英语、法律英语等特殊用途英语课程中,科技英语类的课程最受欢迎,师生普遍反映较好。本文拟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层面探讨理工科院校科技英语翻译教学模式。

二、 课程设置

截至目前为止,《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试行)》对大学英语教学分成基础阶段和应用提高阶段。基础阶段放在一、二年级,提高阶段放在三年级,内容涵盖作为必修课的大学英语和作为选修课的听力、口语、写作、阅读等。《大纲(试行)》没有明确规定开设科技英语翻译等实用性课程问题。实际操作中,不同院校会根据本校学科特色,开设与学科相关的英语课程,例如建筑英语、土木工程英語、计算机英语等。以上这些课程专业性非常强,但实际授课过程中,往往偏于机械地翻译课文,学生缺乏系统的技能训练和提高。而科技英语翻译则能从英汉语言转换的角度出发,兼顾语体、文化、句法结构、专业知识、语境、英汉语言差异等特征,使学生的语言综合技能和运用技能整体得到极大提高。笔者建议在今后修订《大纲》的过程中,考虑加入科技英语翻译课程设置的内容,使该课程的设置有章可循,也会引起各高校的重视。科技英语翻译课程适合在二年级下学期开始设置,可以开设一个学期或两个学期。周二学时,总学时不少于48学时,其中课堂授课36学时,翻译实践12学时。

三、 教学内容

理工科院校科技英语翻译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依托各个院校不同的理工科专业进行设置。内容要与学生的专业一致。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在开课之前,已经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和专业知识,减少理解科技英语原文的难度。同时,在阅读英文资料的过程中还可以增加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开阔视野,了解本专业的国外动态。

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避免一本教材或讲义连续若干年使用,没有任何修订或更新。陈旧的知识无法满足学生们的要求,也让学生质疑科技英语翻译课程的实用性。教师应利用互联网和出国进修等机会积极搜集本学科前沿的外文资料,用于科技英语翻译教学实践中。除了在教学环节中使用本专业教学内容外,教师还应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与本专业相关的专业知识作为翻译语料。这样,可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总之,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当力求材料具有新颖性、前沿性、多样性、实用性。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保证开课的效果。

四、 教学方法

教师首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养,熟悉先进的教学方法,摒弃传统的翻译教学法,“填鸭式”教学法。实践证明,这些方法只是让学生被动的接收信息,根本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没有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发现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把翻译方法的传授由教师被动的讲解变为启发学生自己总结,让学生根据原文和译文找出差异,通过英汉语言结构的对比,看出变化所在,进一步归纳出方法。这将会让学生不仅有发现问题的成就感,还能加强学生对不同翻译方法的印象,利于日后的工作实践。

在实践教学环节,教师应注重使用不同的反馈技巧,做到循序渐进,循循善诱。既让学生增加信心、乐趣,又能清晰地看到自己的不足、短处。例如,教师可以让同学相互交换翻译好的材料,看对方的译文和自己的译文有何不同,找出对方翻译的精彩的地方和不足之处。这比直接给学生提供参考译文有更大的益处。学生会在参看同学译文的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对原文的理解,不断提高自己译文的质量。这种动态的主动学习过程、发现问题的过程会不断增加学生的自信和自省意识。

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之上,可以考虑建立动态的语料库,由专门团队负责,定期更新内容,供师生教学及实践使用。借助先进的网络,理工科专业相同或类似的院系可以打破地域的束缚,实现资源共享,更大限度的发挥语料库的作用。

借助网络,建立在线学习、交流平台,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可以自由交流,使教学活动不仅仅局限于50分钟的课堂活动。同时,建立校际学习平台,使在线学习打破学校的藩篱,实现更大范围的“合作性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应注意始终有教师团队对学生的交流进行动态监控。这样,才能保证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五、 结束语

科技英语翻译教学作为相对较新的英语教学模式,还有许多有待于完善的地方。理工科院校应注意翻译教学与其他英语课程的渗透、融合,注意翻译教学与理工科专业的结合,注意加强科技英语翻译教学团队建设。并在教学基础之上,深化科技英语翻译的教改和科研,不断在理论层面提高科技英语翻译教学的功效。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校方职能部门的牵头、引导,靠专业教师的通力合作,靠一个体系自上而下高效的协作和执行才能得以实现。只有这样,才能使理工科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更加完善,培养出的人才更加具有国际视野和完备的英语技能。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 孟臻,劭星华.高校科技英语翻译课程设置探讨 [J].外语界,2005,1:50-53.

[3] 王蓓蕾.同济大学ESP教学情况调查 [J].外语界,2004,1:35-42.

[4] 罗卫华,佟大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法与研究方法:以海事英语为例 [J].外语界,2009,1:86-89.

[5] 易治贤.面向21世纪的科技翻译教学 [J].中国科技翻译,2001,1:48-49.

[6] 唐渠,李志梅.“科技英语翻译”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J].中国电力教育,2009,1:201-210.

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 篇7

1 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地方工科院校的培养目标使得学生产生“无用论”的思想

地方工科学校所设置的专业大部分为专业技术类, 然而我国传统的教学也大部分是关注专业相关的教学。对于地方功课院校而言, 从学校到教师到学生, 更多情况下注重的是专业课的讲授以及学生对于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注学生的专业的学习以及专业知识的增长, 往往忽略了学生的成才教育。某些专业英语及相关的课程, 成为了专业课的辅助课程。一般高校的专业英语课程在学生大三的时候以考察课的方式开设, 学分比较少, 课时也少, 教学方法、教学课程和考试标准基本上处于无人指导、无人考察、无人管理的状态。大部分学生认为毕业之后只是做专业, 用不上英语, 存在“可学可不学”的想法, 使学生产生了“无用论”的思想, 进行激发不出学习的兴趣。这是专业英语教学中的最主要的问题。

1.2 师资力量的薄弱

大部分高校都是教授基础英语课的教师从事专业英语的教学, 这些教师对相关专业知识了解非常少甚至不了解, 在专业英语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往往只注重语法和句型的讲解, 而忽略了专业知识的穿插和专业术语的翻译, 不能将学生所学习过的相关专业知识与专业英语课程联系起来, 从而使得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深度不够, 不能与所学习过的专业课程联系起来。

1.3 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

学生的基础知识的薄弱一般分为两种情况, 一部分学生在之前学习专业课程时没有打好基础, 表现为专业基础知识薄弱, 这样对于专业英语的理解更加的困难;另一部分学生表现为英语基础差, 虽然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 但是对于英语句型、语法甚至是单词不能理解, 所以这样的学生很难适应专业英语的教学。与此同时, 大部分学生存在着畏难心理, 不敢将英语说出口, 在课堂上不能很好的与教师进行互动, 这些都是导致课堂教学的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因素。

1.4 教学的内容过于陈旧

地方工科院校的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多是介绍专业上最基本的知识的科技文章, 并且出版后很少修订, 这样的教材往往跟不上行业发展的速度, 缺少对于专业前沿知识的介绍, 使得学生对于教材上的内容缺乏兴趣。与此同时, 由于讲课教师本身没有专业相关知识, 更不能为学生介绍相关前沿知识, 这也是导致专业英语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的一个主要原因。

1.5 教学方法不合理

地方工科院校的专业英语教学, 由于教学内容、教材陈旧, 教师的专业知识缺乏, 学校以及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等多方面的原因, 使得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很受挫, 往往存在应付了事的想法。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只是片面的强调阅读和翻译, 忽视听说能力的培养, 不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以及知识的运用[3]。专业英语的教学课堂成为了教师的一言堂, 教学过程过于简单, 只是教师单方面的翻译与灌输, 缺乏与学生的互动,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难调动[4]。

2 地方工科院校专业英语教学的改善对策

2.1 改变传统观念、调整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的调整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让学生重视专业英语课程。教育主管部门在了解了形势的变化, 地方工科院校的教育特点的前提下, 在制定专业英语的教学大纲时, 应该更加明确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及教学的中心思想。应该全面而系统的优化教学课程体系, 发现专业英语教学上的问题应该及时给予弥补。动态的调整教学计划, 强调专业英语教学应该工学结合, 制定校企合作的专业英语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安排上, 应该按照英语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英语基础课程和专业英语应用课程的顺序进行排课, 避免课程上安排的不合理, 从而使学生对于课程的理解更加深入。

2.2 加强师资力量

针师资力量的增强是提高专业英语教学的关键所在。对某些专业英语教师对于专业知识不甚了解的情况, 应该注重培养一批具有一定相关专业背景并且英语水平高的的中青年教师。通过各种渠道有计划的加强师资力量, 提高专业英语的教学水平, 从而进行相关专业英语课程的教授, 使学生在学到英语知识的同时, 能够与所学的相关专业知识进行联系, 以此提高学习的效率并加深对于专业英语的理解。首先, 应该聘请相关专业外教进行培训。其次, 应该让教师走出去, 有计划的选送专业英语的教师到国外知名的学校过企业学习。再次, 应该对专业英语教师进行现代的教育技术、英语学习策略以及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培训。此外, 为了保证学生大学阶段英语学习的不间断, 建议在大学英语学习之后, 至少应该设置两到三学期的专业英语课程, 最好使专业英语与专业课教学同步进行。否则, 课时量过少会导致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2.3 不断更新、充实教学的内容

首先, 应该慎重选择好专业英语教材。选好教材是提高专业英语水平的关键所在, 应该多做比较, 注重教材的实用性与实用性, 选取适用于地方工科院校相关专业的专业英语教材, 并尽可能采用最新的英文原版的教材。这样的教材可以使学生及时的捕获国外专业发展的最新信息。其次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不应该只局限于教材本身, 而应该不断收集专业前沿知识进行讲授, 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4 有目的、正确的引导学生

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该首先分析本学科领域的发展现状, 让学生了解目前在本学科领域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如果想想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知识和经验, 必须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 学好专业英语。并且, 在大学毕业后, 对于想读研究生的同学, 专业英语是一门必须要学好的课程。

此外, 专业英语教师要对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等各方面做到心中有数。针对各个学生的实际情况, 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进行专业英语的讲授。我们要改变现有的教学思路, 用于探索适合工科院校学生的教学思路。专业英语的教学目的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学生的翻译能力和阅读能力, 还应该让学生学会查找英文资料,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日常的上课过程中应该避免满堂灌, 注重与学生的互动, 不断为学生创造发言的机会, 增强课堂的师生互动以及学生与学生的互动, 变被动教学为主动教学。

3 结语

强化地方工科院校专业英语的教学是科技化、信息化、现代化的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非常重要的。在近些年的工科专业英语教学中, 我们也做了相关的尝试,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是在很多方面仍然需要完善和提高。归根结底还是在于观念的改变, 提高学校和学生对于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只有转变了教学和学习的观念, 我们才能进一步、顺利的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创新, 从而不断优化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最终完成工科院校专业英语的改革, 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 必然可以摸索出一条适合地方工科院校发展的专业英语教学方法, 进而培养出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并且具有较高英语水平的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华.当前工科专业英语教学特点和改革分析[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 (2) :120-122.

[2]周祖鹏, 莫秋云, 张学静, 等.工科类专业英语课程的新型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33) :237-238.

[3]王平俊, 何彬.机械类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科教文汇 (上旬刊) , 2014 (8) :150-151.

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 篇8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听力水平现状,调查研究

1. 引言

在2007年教育部办公室新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到,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同时,听力技能是英语学习过程中听说读写译五种英语学习技能中极其重要的核心因素。如果非英语本族语人想与英语本族语人进行交流,那么首先非本族语的人必须听清并理解本族语人所说的话交流才可以顺利进行,因此,听力技能为说的技能提供了基本保障。另外,根据美国保尔·兰金(Paul Lamkin)教授统计,听占人们日常言语活动的45%,说占30%,读占16%,而写仅占了9%[1],听力的重要性可见一斑。除此之外,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对学生职业及未来都有重大影响,听力部分在试卷中占有35%的大比例,听力部分成为制约考生通过率的瓶颈。

2. 情况调查

2.1 调查目的

本文旨在调查陕西理工学院二年级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听力水平和状况,对学生的听力情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2.2 调查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陕西理工学院二年级非英语专业学生中随机抽取的86名本科学生,他们分别来自经济与法学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化学与环境学院和文学院,有经济、法学、土木、心理、教技、化工、环境、对外汉语和汉语言文学9个专业,其中专业涵盖工科、理科、文科三种科类学生,院系均为陕西理工学院主要院系。

2.3 实验工具

此次测试包含调查问卷和笔试两部分,其中笔试为CET-4卷子和附加题单句听写。问卷部分包括13道问题,笔试部分共包含四大部分:单句听写共26道,每题1分,对话理解(包含8个短对话部分,2个长对话部分)共15道,每题2分,段落理解共十道,每题3分和复合式听写共11道,其中单词填空每空1分,句子听写每空2分。满分为100分,第一部分26分,第二部分30分,第三部分30分,第四部分14分,及格分为60分。笔者发放了86份调查问卷,收回86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同时发放了86份卷子,回收86份卷子,有效回收率为100%。

2.4 数据收集

笔者先回收问卷后再发放试题,严格按照大学英语四级听力考试时间并适当增加30分钟让学生完成附加单句听写题。考试完毕后,笔者改正试卷的错误处并使用科学计算器得出每项问卷及试卷的平均分,根据问卷列出表格及比率,同时把笔试成绩与平均分进行比较。

3. 调查结果分析

3.1 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现状

由此表看出,许多学生对自己的听力水平和现状很不满意。47.6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听力一般,45.35%的学生认为听力有偏差,学生自身意识到了这一点。学生对自己的现状有正确的认识,有较好的学习态度,老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课上练习和课外指导,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同时,上表还表明班级的整体情况偏差。59.30%的学生认为听力水平一般,27.90%的学生认为听力水平偏差。看来,听力水平差不是班级的个体现象,班级整体听力水平亟待提高。

从上表可知,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听力是自己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的弱项。然而在听力考试中占有大量分值,因此,听力成为制约四级考试通过率的第一要害。要把听力练习提到其他三种能力练习之前,充分认识到听力在考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必要的。

从上表可知,单句听写和四级考试中的复合式听写对学生来讲是最难的部分,学生所得平均分远远低于及格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应着重于这方面的训练。

3.2 影响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原因探究

3.2.1 对听力重要性认识不足

由此表看出,说、读、写三项基本技能在学生心中所占位置较重要,学生更注重以上三方面能力的培养,对听力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有所忽视。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中重阅读、轻听说的传统给听力教学带来了消极的影响[2]。因此,学生们应该提高对听力的注意力,认识到听力的重要性,从现在做起,养成较好的听力练习习惯。

3.2.2 听力目的不明确

由此表看出,74.42%的学生为了通过考试和50.00%的学生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而进行听力练习。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功利性的,这样的主观心理对学生的听力学习是存在阻碍作用的。培养英语听力兴趣,改变学生对听力练习被动消极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之一。

3.2.3 课外自主听力时间投入不够

由此表看出,绝大多数的学生每天仅仅花费约半小时左右的时间练习听力,这个数字对听力练习来讲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对英语听力自主练习存在惰性;学生对自己课外时间的分配是否合理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3.2.4 自主听力缺乏材料且工具利用率低

由此表看出,48.84%的学生没有适当的听力材料,41.86%的学生对英语听力没有兴趣。学生自己是否可以或在老师的帮助下找到适合的听力材料,以及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可以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影响听力的主要因素。并且,笔者在现场访谈中发现,学生的听力工具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以可便捷携带的移动设备如MP3/MP4和计算机为主,这使学生的听力材料发生了很大变化,获取材料的途径也多样化了,但也存在问题。首先,学生对听力网站及材料的获取方式不明确。其次,学生对听力设备的利用率低,大量时间没有放在练习听力上。

3.2.5 缺乏听力技巧

由此表看出,51.16%的学生运用重复听写的方法进行听力,说明学生对听力技巧掌握有所欠缺,需要反复听才能找出答案。加强对听力技巧的学习、运用以至熟练掌握对听力成绩的提高作用较大。

4. 对听力教与学的建议

4.1 对听力教师“教”的建议

传统英语教学忽视了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在小学、初中阶段甚至没有听力课,高中某些省份的高考试题中没有听力部分,且一部分学生对英语听力学习的兴趣不高,而大学四、六级考试中听力部分分值比重较大,这都给学生的听力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首先,教师要把听力教学作为英语教学的重点之一,对学生的整体及个体水平有一个初步了解,改变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方式,对听力材料的选择要区分出梯度,由简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成绩都有提升。其次,提高英语听力教学的趣味性。同时,给学生创造与外教交流机会,灵活运用英语听说能力。课堂上,可以进行英语听说比赛,或者介绍当代大型公司招聘的英语问答,使同学们在实践当中产生对英语的听说学习的客观需要,刺激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欲望。鼓励生生采用pair work和group work的方式对问题讨论交流。再次,教师可以利用自身优势给学生拓展英语听力知识,找出更适合更有吸引力的听力材料在课堂上分享,提高学生的听力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在听力策略上要加强指导,针对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听力的题型特点,总结出每部分适应的听力技巧。在听力练习中就要渗透,让学生灵活运用。例如对话理解中,录音中是一段对话。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可以先听录音发生的语境、说话者的语气和情绪推测答案;在短文理解中,录音内容通常是一段叙述。学生可以做笔记或运用相关的文化背景信息猜测出答案。教师还应培养学生的短时记忆能力和速记能力,这将会使学生在听力考试中大受裨益。最后,笔者建议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要视听结合,开设视听课。心理学实验的结果表明:人在学习过程中,对视觉注意力的利用大大超过对听力注意力的利用,前者高达81.7%,后者则为54.6%。而现行的听力教学在训练方法上是以“听音”为主的,而积极利用视觉功能帮助锻炼听力“看”的内容和活动却很少[3]。因此,视听课开设很有必要。

4.2 对听力学生“学”的建议

首先,学生应培养对英语听力的兴趣,并将英语听力与个人兴趣爱好相结合,保证学生听力时间的增加,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这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例如,通过看美剧和外国电影、听英文歌曲、观看外国体育赛事,以及阅读英文杂志书刊等活动练习英语听力。其次,学生之间可以通过英语社团活动、小组活动和口语练习锻炼听说能力。营造浓郁的英语听说气氛,在日常生活中大力提倡用英语交谈。再次,在互联网日益发达时代,学生有机会利用先进科技下载音频视频进行反复跟读训练,这样在听力过程中更加适应录音中的语流、语音、语调,还可以提高注意力。而且,学生对英语听力的信心要得到增强。Goh的研究表明,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具有较强的听力元认知意识,他们能评估自己的二语学习者身份,由个人和环境的差异导致的困难,二语听力的认知要求及影响听力的因素[4]。最后,制订计划,加大英语听力练习强度。熟能生巧,学生要通过大量的实践练习,在练习中综合运用各种听力技巧,逐步适应英语言语环境,在练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

4.3 对学校培养学生听力能力的建议

首先,建议学校广播站多播放听力一手资源,如BBC和VOA等,同时多设置几台喇叭并提高播放质量,尽可能地使学生增加英语听力时间。其次,开放学校网络资源和语音教学室。这对丰富听力材料和提高学生英语听力学习兴趣有极大帮助。最后,成立listening comer或百人听力大会,利用早操、晚修和周末时间开展听力活动,营造较好的英语听力氛围,搭建相互交流的平台。

4.4 对听力教材的建议

大学英语教材必须体现教学大纲的精神,为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提供最佳的语言样本。教材应具有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可思性和实用性[5]。但现在大学教材的实用性并不强。由于我院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且整体偏低,建议老师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及对学生听力基础情况搜集听力材料,自行编写适合本校学生水平的教材,同时应具有趣味性和时代性。

5. 结语

本调查通过问卷和笔试的方式对陕西理工学院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的听力水平和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了调查数据,数据显示了听力的一些问题,笔者也提出了一些建议。通过本调查,希望学校广大英语教师及学生能够意识到听力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通过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使本院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得到提高,现状得到改变。

参考文献

[1]孙宇.对大学非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方法改进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17-219.

[2]王宇.关于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听力策略的调查[J]外语界,2002,(6):05-12.

[3]武洁,薛金梅,王云竹.浅谈非英语专业听力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9,(2):139-140.

[4]袁谦,梅婷.基于MALQ的英语专业学生听力元认知意识的调查[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86-89.

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 篇9

一、国内外金融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现状

国外高校大多未开设金融工程本科专业, 而是设置了金融工程专业硕士学位 (如MFE) 或专业证书教育 (如CFA) 。根据各个院校的学科特色, 课程设置也各有侧重。以美国高校为例大体有三种情况:一是建立在工程学院, 课程设置通常强调工程运筹管理及数量分析, 注重金融工程的工程化特点, 如普林斯顿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二是建立在商学院, 课程设置主要强调金融工程的应用性, 对数量方法的课程开设较少。如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Haas商学院的MasterinFinancial Engineering项目, 该商学院仅开设了《随机积分》一门课程, 而开设了大量的诸如《公司财务证券设计》、《金融机构讨论课》、《应用金融设计》、《金融创新成败案例》等应用性课程;三是建立在数学系, 课程设置注重金融工程的数量化分析特点, 如芝加哥大学的数理金融硕士项目, 开设数学方面的课程达20多门, 其中既包括随机过程等基础性金融数学课程, 也包括了偏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及扩散逼近等数值分析课程。目前我国设立金融工程专业的高校近40所, 其课程的开设存在两种模式:一种是“商学院模式”, 大量开设《金融工程》、《投资学》、《公司财务》、《期权期货》、《资本市场》等课程, 注重将金融工程与企业管理、公司理财相结合, 解决微观层面的金融领域的实际问题。另一种是“经济学院模式”, 重点开设《货币金融学》、《金融经济学》、《国际金融经济学》等课程, 重视宏观领域的金融理论和问题的研究。在不同类型的院校中, 由于传统的文、理科优势差异, 课程设置的侧重面也有所不同。财经院校由于学科特色偏重文科, 数量分析方面的教学较薄弱, 使得金融工程和传统金融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区别不大。综合性大学和理工院校则重分析技术、轻金融工程思想, 有些课程设置甚至与应用数学专业或金融数学专业类似。

二、理工科院校的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

金融工程是多种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的“综合性”产物, 在新型金融工具的设计、开发和实际操作方面, 尤其强调数理知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而理工科院校在这方面优势明显。一方面, 理工科院校招收的金融工程方向研究生大多具有理工科的本科教育背景, 比较容易跟上程度较深的数学和计算机应用课程;另一方面, 理工科院校理工方面的师资力量比综合性大学和财经类院校优势大, 教师的教育背景和研究领域广泛涉及运筹学、统计学、随机过程和数值计算等。因此, 在金融工程专业教学中应在本科高等数学课程的基础上, 增加程度更深的数学课程, 如《运筹学》《统计学》《时间序列分析》《随机过程》等, 加大学生知识结构中数学的权重;同时开设运用计算机软件来解决实际金融问题方面的课程, 如数据处理技术、计量金融学、应用软件技术、系统仿真模拟技术等内容。由于金融工程专业与实务联系非常紧密, 可以根据学校自身的专业优势, 制定出体现学校培养特色的课程体系。理工科院校里的一些院系如土木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环境工程系等都具有与金融工程相结合的可能, 金融工程的教师应具备应用金融知识解决上述院系里的一些工程问题。另外, 金融工程专业应与数学院、法学院、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等合作解决一些学科交叉问题, 开展诸如数理金融、金融工程经济法、计算金融等研究方向联合培养研究生。

三、理工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课程设置

金融工程专业具有交叉性学科特点, 包含了金融学、经济学、管理学、工程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的最新理论。在课程体系设置时, 理工科院校应结合自身的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 培养出数学能力、计算机能力、金融实务突出的高素质人才。

1. 本科层次的定位与知识框架。

受时间、能力和知识结构的制约, 本科阶段的学生要想全面深入掌握金融工程所需的数理工程技术知识是不大可能的。但是, 学生必须掌握《线性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等进行具体金融工程技术运用和操作所需要的数理工程知识。构建一个掌握现代金融知识与数理工程知识相结合的, 相对完整、独立的知识体系, 能够具有较高管理素质、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研究工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是金融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 (1) 学科定位。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现代金融工程的理念、原理和方法, 能够掌握与运用新型的金融工具和手段、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及相应的工程技术方法, 解决一般性实际问题能力的金融工程高等专门人才。 (2) 知识框架。基本核心课程:《金融工程 (方法、案例、运用) 》、《金融经济学》、《公司理财》、《风险管理》、《投资学》、《衍生金融工具》;数学方面:《线性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等;信息技术方面:计算机应用基础和一门高级语言。选修课程:《国际金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基金管理营运》、《投资银行》等。

2. 硕士层次的定位与知识框架。

硕士层次的金融工程人才培养, 是在本科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 重点培养具备较为完善的金融工程知识结构, 具有实际开发和较为成熟地运用金融工程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级金融工程人才。 (1) 学科定位。研究生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较扎实和全面的现代金融理论知识, 具有市场开发能力, 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金融工程技术、方法、工具, 能够从事定价、风险管理、方案设计、产品创新, 创造性地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2) 知识框架。专业课方面:《高级经济学》、《高级金融原理》、《高级计量经济学》;数理工具方面:《泛函分析》、《博弈论》、《拓朴学》等;信息技术方面:《金融数据库》、《统计分析软件》 (Matlab、SAS、Eviews等) 。选修课:《高级财务管理》、《金融分析》、《证券及衍生产品交易》、《信用管理》、《咨询理财》等。理工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分为:本科生必修:《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运筹学》、《随机方程》、《最优化方法》、《数值分析初步》、《经济学原理》《金融学原理》、《金融学导论》、《投资学原理》、《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导论》、《金融衍生工具》、《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公司金融》、《国际金融》、《风险管理》、《计算机基础及初步》。选修:《数据库初步》、《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经济法》、《Matlab》、《excel》。研究生必修:《高级经济学》、《高级计量经济学》、《高级金融原理》、《高级财务管理 (兼并、收购、重组) 》、《时间序列分析》、《数学建模》、《博弈论》、《金融数据库》、《证券及衍生产品交易》、《投资与货币管理》、《数据分析软件E-views》、《金融工程案例》。选修:《中级会计学》、《行为理论》、《spss》、《金融工程实验》、《SA》。

摘要:本文在阐述国内外金融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现状的基础上, 从理工科院校的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出发, 从本科和研究生两个层次, 分别分析金融工程专业的学科定位和知识框架, 提出课程体系设置方案。

关键词:金融工程,课程体系,理工科院校

参考文献

[1]李平, 程鹏.工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07, (3) :74-80.

[2]史永东, 陈日清.财经院校金融工程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9, (4) :85-87.

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 篇10

如今, 高职教育再也不是简单的就业教育, 而以培养具有创新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 它是以能力为核心的教育。随着培养目标的深入, 许多高职院校相继开设了如:应用物理学、工程力学、土木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机械设计与制造等理工类专业。而对于这些理工类专业, 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理论力学、工程制图、电路分析、机械设计等专业基础课程可谓是专业学习的刚性需求了。

这些专业基础课程的开设是建立在学生掌握一定文化知识的基础之上, 按照各个专业的不同需求, 把相关知识向所属专业深度拓展, 从而为学习专业课和从事专业工作提供理论和技术准备。它不同于基础课在于它的研究内容更具体, 又不同于专业课在于它研究的是某一类对象的共性, 而并不是特定的对象。

这类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强、概念多、分析层次多。对于刚刚接触专业的学生来说, 基本的原理和概念不得不讲, 基于这一点, 很多理工科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内容上侧重原理、方法的传授, 缺乏对大量丰富实践问题的关注度;在教学的方法上侧重口头注入式, 缺少对学生的启发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讨论。所以, 当学生在学习时, 往往会因为对专业生产知识的涉猎不足和自身经验的匮乏, 很难将抽象的理论与实际的运用之间建立联系, 不能形成有效的认知, 进而学习目的不明确, 最终丧失学习兴趣。但是, 专业基础课在整个专业教学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如果学不好, 直接影响后续的专业课的学习, 那么对学生认知水平、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就是纸上谈兵。因此, 提高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效果, 必须根据课程特点和实际运用, 从优化课堂教学手段着手,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来达到教学目的。而案例教学法由于具有实践属性和创新价值作为导向, 对于改善理工科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2 案例教学法及其特点

案例教学法严格依据教学大纲, 在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的指导下, 以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和生活化的案例为基本素材, 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 进行的一种由教师做激励, 师生参与互动讨论的学习方法。它以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基本知识, 基本理论和方法为背景, 运用多样化的形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让学生主观能动地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 进而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共同合作, 作出判断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决策方案。

案例教学最早运用于法学和医学专业的教学。20世纪初, 开始被运用于商业和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学中, 20世纪70年代, 进入教育专业领域, 但将案例教学引入理工科专业教学还只是近年来的事。

要能够利用好案例教学法为优化课堂教学服务, 必须掌握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只有对它的特点充分地研究, 才能因材施教, 成功地运用于课堂教学。案例教学法主要有三大特点:

(1) 以案例为载体

整个教学过程是围绕着案例展开的。以案例为起点, 剖析案例深层含义, 运用现有知识储备解决案例引发的问题。案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由它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并以解决案例问题为终。而教学过程只是运用了案例这种形式, 为活跃课堂教学方法注入新鲜血液。

(2) 以课堂讨论为主要教学形式

在课堂上, 学生各抒己见, 从自身角度剖析同一案例, 阐述各自的观点, 相互辩论、唇枪舌战, 形成热烈自由的讨论气氛。整个过程, 教师始终处于从属的地位, 不追问学生, 更不提供答案, 只是把握和引导学生, 使讨论能按预先设计的流程进行, 努力创造良好的自由探讨的氛围, 真正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 能在一个宽松环境中, 自由发挥想像, 自由表达观点和自由参与讨论。

(3) 以培养学生积极参与, 主动探索为目的

案例教学由于不给定“标准”答案, 目的就在于让学生在没有即定模式的限制下, 通过对案例的课堂讨论调动其主观能动地参与, 注重启发其独立自主思考的能力, 引导学生逐步增加学习、思考、交流的深度和广度, 在成功经历整个对实际问题的思考、研究、判断和解决的过程后, 形成一套分析与决策的思维方式。

3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理工科专业基础课程运用中的优势

结合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将它运用于高职理工科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中, 必会给整个教学过程注入新的活力。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它有助于克服传统教学中过分侧重理论传授、口头注入式的弊端, 来源于实际的案例填补了学生对概念感性认识的空缺, 对案例分析讨论的过程实质是策划了一个应用的场合来解释概念、应用概念, 整个学习过程不再停滞于学过之后仍一知半解, 不会运用的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状况。

3.2 以往的教学过程不够成功的关键是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枯燥乏味, 不能抓住学生的兴趣。

而使用结合工程实际用途或专业背景的案例会给整个教学过程带来新鲜感。从教学规律上看, 学生对新鲜事物具有天然的好奇, 利用这种好奇, 选择与学生兴趣相一致的教学内容必能引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也将使教学效果更有效。同时, 案例的运用使课堂的教学信息量也不在局限于书本内容, 而是由书本内容为起点拓展了深度, 将教学内容与前沿科技完美结合, 常教常新。

3.3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案例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不仅要对理论知识有系统地把握, 还要有丰富的相关专业领域的实践背景。这就要求教师最好能深入到实践中去, 掌握相关生产过程, 了解工作岗位对相关专业高职毕业生的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这样, 在教学设计中能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深度剖析。在选择和设计案例教学的过程中, 也能结合学生现有知识结构选取有工程实用价值并使学生能力得以培养的案例。使教师不断学习前沿科技自我增值, 教学相长, 对教学具有延续性和推动性。

4 案例教学法在理工科专业基础课程运用中面临的难题

理工科专业基础课程的案例教学有着自身的一些特征, 并由这些特征导致案例教学中面临着特殊难题。

4.1 理工科专业基础课程的案例资源具有局限性。

在理工科专业领域, 有许多案例或由于专业技术性太强或由于涉及范围的狭小性, 而不适合作为课堂教学的案例。在选取案例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找到不少案例, 但一些因对专业知识功底要求太高, 抽出的具体问题学生很难看懂, 通常需要辅助其他方式, 有时还需要将问题转化, 使得案例的剖析很难进行;而有些案例范围狭小, 很难把课程的整个理论体系包容进去, 学生在研读这样的案例时会感觉知识体系是支离破碎的, 无法找到知识点的相互联系性, 不利于理论的系统性研究。

4.2 理工科实践面临的实际问题大多是涉及多门类学科知识的综合性问题。

选择案例时总会发现许多超出学生现有知识范围的内容。比如, 许多具体技术问题, 可能涉及到其他专业知识, 甚至还有涉及管理体制、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对这样的案例难以理解, 最终丧失兴趣。

4.3 理工科专业学生大多存在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的缺点。

在拿到案例时, 基于专业方面知识受限, 加之缺乏深度沟通能力, 无法阐述个人观点和见解, 更不用说形成热烈的辩论, 导致现场讨论的环境氛围难于营造。这样, 整个案例教学过程就面临失败的结果。

4.4

目前高职教育的对象在学习专业基础课程阶段, 还是刚刚接触本专业知识, 完全没有专业背景, 更不用说专业实践经验, 加上多年的教育经验, 让他们习惯于寻找“标准答案”, 面对实践案例提供的大量专业技术资料, 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 大多数学生完全没有头绪, 不知如何下手。

5 解决难题的可行方案

针对在理工科专业基础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面临的难题, 经过长时间的摸索, 在选例、设计和讲解等多方面实践验证, 总结了几个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5.1

因为是专业基础课程的案例, 考虑授课对象特殊的知识背景, 不必要提出过分要求, 在案例的选取上应避开技术性太强或范围太狭小的案例, 也就是说不一定非要寻找工程上的实际案例, 或者只截取案例中某些部分, 尽量使得案例的难易程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风格和专业知识水平, 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理论, 掌握相关技术, 运用相关知识, 即实现理论联系了实际就行。因为如果案例太简单, 理论深度不够, 就很难启发学生思维, 就达不到学习相关知识、培养实际能力的目的;案例太难又容易超出学生可承受的范围, 学生望而生畏, 教学难收到好的效果。

5.2

在案例的编写上, 同样要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 同时要把握学科内容的系统性, 这样才能搭建好案例的结构, 案例结构越紧凑, 越能促进学生对基本内容的接收和应用;编写的案例要突出它的典型性, 最好能代表某一类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属性, 包含多个理论知识点, 设想学生将来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编写进去, 使案例教学不仅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还帮助他们运用这些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科技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 这也要求编写的案例与时俱进, 多收集和选用反应新问题、热点和难点的案例, 要具有一定时效性。

5.3 在理工科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 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是一定要先讲授的, 否则案例教学无法展开。

所以, 我们需要根据各章节的特点, 将传统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有机结合起来, 在系统学习理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再在有关章节适当安排一些理工类的应用案例, 对理论的应用情况进行讲解, 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5.4 在案例的讲解上, 要注意由浅入深分段进行。

对学生不了解的内容, 以教师讲解为主, 补充学生相关知识的不足。对学生学过的内容, 要求学生将所学过的知识, 与案例中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思考, 逐层分解、逐层深化、逐层研究、逐层细化, 使学生形成思考过程有序、分析方法有据的习惯, 要求学生分析思考后讨论, 逐步了解案例中运用的知识, 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相结合, 让学生逐步解决案例表达的实际问题和相关技术内容, 并能举一反三, 强调学生在分析思考后形成认识。

5.5

采用看图说话的形式开展讨论, 能弥补理工科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的缺点, 避免词不达意的现象, 还便于他们就具体问题阐述自己的见解, 形成辩论和讨论的氛围。通过教师讲解有引导地将案例的讨论引向深入, 从而使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概况到细节, 逐步加深对所研究案例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冯静.基于准案例教学法的工科教学新模式[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 2006.

[2]郝一州, 苏小林.案例教学法在工科专业课教学中的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

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 篇11

关键词:高职;工科专业;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635.1

新形势下,高职教育越发体现了其重要价值和地位。班主任是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人员,与学生有着广泛而密切的接触。而对于工科类专业的学生,又自有其区别于文科专业的特点。如何管理好工科类专业班级,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特点,是摆在各位班主任面前值得探讨的问题。

1.高职工科类学生特点分析

高职学生的入学成绩比普通本科学生要相差一个档次,因此整体的学业素质和学习自觉性都相对较差。对于工科类专业而言,目前相当多的工科专业都进行了文理兼招,因此会有原本在高中阶段是学文科的学生,进入高职院校以后改学工科的现象。因此,这一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认识不够,属于被动式学习。而工科相关课程的专业知识又要求有较高的逻辑思维等能力,这就造成了双重的学习负担,稍不注意就容易形成厌学情绪。但是,作为刚踏入大学校园的新生们,都有着对大学生活的憧憬和掌握一技之长的渴望,原理工类出身的学生更是具备很强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

2.一年级班主任工作要点

新生是一张白纸,引导学生顺利融入大学生活,是这一时期班主任的工作重点。

2.1重视入学教育,做好职业规划

迈入大学的门槛,许多学生感觉卸去了重担,轻松起来。大学氛围的轻松活跃,恰恰给这些新生提供了一个呼吸新鲜空气的机会。而许多事实证明,人一旦松懈下来,就很难再回到原先的状态。这个时候,做好入学教育尤为重要。入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识大学的作用,尤其是正确认识自己所学的专业,并提供了一个正确的引导方向,指导大家在大学期间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奋斗目标。同时,还要进行专门的职业规划讲座,提前让学生具有一定的就业竞争意识,有针对性地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涯,防止进入碌碌无为,混日子的状态。

2.2狠抓纪律,树立良好学风

大学的学习以自觉性为主,而高职学生的自觉性是比较差的。在大一阶段,班主任就要狠抓纪律,尤其是课堂纪律,要让学生养成自觉上课,自觉学习的好习惯。对于旷课的学生,一定要及时教育,纠正其不良态度。实践证明,在入学阶段就把纪律抓得很好的班级,在未来的两个学年里,也基本能保持一个较好的学习状态。对于班主任而言,要采取前紧后松的管理方式。当班级的学风较好地树立起来后,就可以不用特别地费心了。

2.3注重培养班级干部

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左右手,班干的能力高低,直接决定了班主任是否能很轻松地管理整个班级。在入学阶段,可以采取直接任命或竞选的方式进行班干选取,鼓励有集体意识,愿意为大家服务的学生担任班干部。在任期间,班主任要有意识地放手锻炼班干,争取做到“能让班干去做的事情,班主任绝不出手”,事后可以对班干的工作进行总结,及时鼓励优秀,纠正不足。

工科学生思维敏捷,但在与人交往方面往往有所欠缺;个别学生集体意识差,容易我行我素。班主任此时要充分发挥班干的作用,经常了解最新的学生动向,有些工作在班主任出面不容易说服的时候,往往班干的工作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鼓励发展个人兴趣

每个学生几乎都有至少一个兴趣爱好,大一的课业负担较轻,又正是刚跨入校园的时候。因此不少学生都活跃在各个社团活动里面,还有的学生竞选了团委、学生会的职务。此时,班主任要首先肯定这样的行为,综合全面地发展才是现代人才的要求。不仅如此,还要积极开发学生的潜力,遇到艺术节、校运会等大型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同时,提醒学生正确处理好学业与副业的关系,避免顾此失彼,主次不分的现象。

3.二年级班主任工作要点

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掌握职业技能,是该时期的关键,班主任工作要围绕此展开。

3.1确保学好各项专业课程

对于三年制高职而言,几乎所有重要的专业知识都会在二年级传授给学生。因此这一阶段的重点工作,在于督促学生学好本专业的知识,切实掌握一门谋生技能。由于课程多,专业性强,不少学生容易导致厌学情绪,或是分不清各门课程的作用,学得稀里糊涂。此时班主任要及时地进行疏通,给学生明确重点,树立信心。

3.2职证考试与学科竞赛引导

由于进入了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使得参加职证考试成为了可能。为了提高就业竞争力,具备一定的职业资格认证是一个不错的方法。班主任要鼓励大家积极参加各种职业认证。鉴于学生对社会上流行的职业认证不太熟悉,老师还应当承担为大家介绍适合本专业的,与学生现有能力相符合的职业认证考试,做好引导作用。

学科竞赛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能让学生学以致用,同时也可以证明自己的能力。因此遇有学科竞赛的机会,班主任要大力宣传并鼓励更多的学生参加。

3.3重视实践与实训环节

高职教育的特点是注重职业技能培训,实训环节一直是占据了半边江山的教学活动。对于工科专业而言,实践和动手能力更是不可或缺。班主任在此方面的工作主要是向学生说明实践的重要性,合理安排学生的实训环节,尤其是校外实训环节,确保学生的实训效果。

4.三年级班主任工作要点

4.1做好就业指导

毕业班的学生主要任务是找工作,因此就业指导非常关键。即使不少院校和专业都设立了专门的就业指导委员会,但作为学生最熟悉最信任的班主任,还是要承担起一部分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在于与学生沟通,倾听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困惑,尽量排解学生的心理压力,给予充分的鼓励。同时也可以对学生的就业方向进行一定的指导。

4.2密切关注学生动向

这一阶段毕业班学生往往不在学校,此时学生的安全就是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班主任应密切留意每个学生的动向,是否在校,是否在本城市,去了什么地方,都是要时刻掌握的信息。尤其是社会上涌现了不少针对毕业生急于找工作的心态,设置骗局的现象,班主任更应教育学生提高警惕。

4.3监督毕业设计进展

毕业生在校的最后一项任务即是完成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这是一项往往被忽略掉,或是草草完成的任务。班主任有义务提醒并督促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确保学生按时拿到毕业证书,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小结

班主任的工作细致而繁琐,以上仅是针对重要的工作环节进行了论述。此外,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一刻也不能放松的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握学生的心理动向,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是所有班主任应尽的义务。新形势下,高职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体现,对班主任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是一个不断实践、探索与总结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刘玲娅.高职高专院校特色培育中的班主任工作创新探索[J].科教文汇2009.9(上旬刊):23-24

工科院校专业提升策略的探讨 篇12

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秉承“以科研促教学,以实践促创新,以特色促发展”的思路,加强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培养模式培养本专业学生,从单一的传授知识转变到知识传授与智慧启迪并重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安排中体现理工经管集合的、具有多学科交叉基础的应用类的既具备深厚的化工基础知识,又懂得一定化工管理类的高层次、高质量,具有创新意识的工程研究应用型人才。具体采取了如下措施:

1. 课程体系的改革。改革现有理学特色比较明显的培养方案,在充分调研、论证和讨论基础上,梳理和区分化学类基础课程与化工类基础课程的关系与比例,重组和优化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内容,突出精细化学品、化工工程方向等两个主要特色方向,将化学类课程分为两个层面(即“四大基础化学”为主的层面和以专业课为主的层面),建立符合不同需要的融合化工特色的课程体;建成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主,专业选修和通识课程为辅的化工专业人才课程培养体系。

2. 实施导师培养制度和建设学习强化班制度。在师资条件允许的前提下,灵活的安排一定数量的、科研教学均有一定造诣的高水平教师对学生的各方面进行一对一的全方位的指导;让学生提前适应未来的就业和深造;在时机成熟,在一年级或二年级的学生中抽调选拔一定数量综合能力突出的学生重点培养,突破一般化、大众化的教育理念,使优秀的学生更加优秀。

3. 结合本校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共商人才培养计划,灵活调整课程与课时安排,采取“3+0.5+0.5”或者“3.5+0.5”人才培养模式(三年或者三年半在校学习,其余时间企业完成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任务),强化学生实践技能训练,增强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现“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4.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科研项目与竞赛活动,利用有价值的研发项目激发学生的科研及实践激情,形成用竞赛与科技活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模式,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5. 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增加实训比例。提高实验技能训练的起点,注意新仪器、新方法的应用和训练,增设化学与其他学科间相互渗透的实验项目,加强与计算机应用训练相结合的实验内容;降低验证性实验内容的比例,适当增设计算机模拟实验,增加设计性实验项目的比重,提倡科研生产项目教学实验化。

6. 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切实有针对性提高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效果。密切关注重庆市化工行业的发展,积极推进实习基地的建设,加强与在建实习基地的沟通,分配好各项实习内容,切勿使学习实习过程中民工化;加强对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审查,通过论实行差额选题、双向选择等措施,进一步加强指导和强化过程管理,把好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一关。

二、加强产学研建设,突出专业建设“工”学特色

产学研结合是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实施模式,也是高校履行服务社会职能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加强了产学研建设,突出专业建设的“工”学特色。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今后几年内重点是引进化工人才,特别是有针对性的引入几位有一定高校教学经验的教师或者曾在化工企业工作过的的高学历或高职称的人才,以及通过将青年教师送到化工厂进行实际锻炼或鼓励去国内外工程化学实习雄厚的学校深造,以加强应用化学系的“工学”色彩。

2. 修改专业培养计划,突出办学特色。现有的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比较偏重理学,应提高工科化学课程的比例。另外,根据本科院校办学的特点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要求的情况,应用化学办学要重视理论教学,加强实习、实训,两手都要抓,两手都不能松懈,确保专业的较快和良性发展。

3. 多进行产学研活动,实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化学系各位教师,特别是高级职称的专家,敢于走出去,将企业合作项目引回来,解决企业技术难题的同时也实现了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既能提升我校的办学知名度,也能为我校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保障。鼓励将企业人员引进课程,或者有针对性对学生实行的某种工艺或产品生产的培训,提前让学生适应企业的环境,为企业提供“订单式”的人才。

4. 根据企业的人才培养要求,结合本校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共商人才培养计划,灵活调整课程与课时安排,采取“3+0.5+0.5”或者“3.5+0.5”人才培养模式(三年或者三年半在校学习,其余时间到企业完成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任务),强化学生实践技能训练,增强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5. 企业和重庆交通大学实现人才资源共享。重庆交通大学可聘请企业知名专家作为重庆交通大学兼职教授,共同参与重庆交通大学的教学与科研;企业可聘请重庆交通大学的教师共同参与其技术攻关和科研项目的申报与研究。

6. 积极总结和探索在建立和实施产学研合作办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完善思路及时总结新的经验。要求每年召开一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经验交流和工作总结会,并收集整理在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的实习实训计划、运行记录及学生实训成果和企事业单位对学生工作表现的反馈意见及实习评价的资料。

7. 积极探索如何结合我校传统优势学科进行办学,进一步拓宽办学途径。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和学校优势专业结合,积极探索专业建设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董安林.加强学科专业建设, 提升任职教育质量[J].中国校外教育, 2011, (4) :100-100.

[2]李军, 范育军, 蔡厚平.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应用[J].航海工程, 2011, 40 (4) :122-123.

[3]周宜君, 韦善君, 高飞, 戴景峰, 刘越.设计性实验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有效对接[J].实验室科学, 2011, (02) :1-4.

上一篇: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下一篇:传承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