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类高等院校(共12篇)
理工类高等院校 篇1
听力作为语言的一个方面, 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而学生包括很多工科类学生在这方面却是一个薄弱环节。笔者立足多年的理工类院校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实践, 总结了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特点、现状以及听力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提出了相应对策, 以求大学英语听力的教与学有进一步的提升。
1 理工类院校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特点
“听力”是一个接受、理解声音信息的过程, 是听者对说者所传来的编码信息进行解码的过程。研究发现, 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好坏与其精读课成绩的高低成正比关系。听力水平低下是中国英语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尽管如此, 理工类院校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得天独厚, 只要对策得当, 仍可以体现自己的办学优势, 根据生源特点, 增强办学特色, 探索出符合理工类院校特点的英语听力教学模式。
理工类院校学科门类齐全, 各学科覆盖面广, 利于英语听力教学时教师讲授有关自然科学类、科技类、经贸类等多领域的术语及背景。理工科院校学生的理工知识背景宽阔, 复合型知识结构利于其多角度理解语言和文化现象。理工科学生在学习专业过程中, 对自然科学的追求有着跨文化, 跨语言的背景需求, 使学生突破英语障碍产生了原动力。理工科院校以市场为导向而灵活调整的专业结构, 使办学方向更加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 也为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提供了动力。学生在学习英语时, 能够主动结合自己所学专业, 通过查找相关英文专业刊物和学术文献等, 提高英语的理解能力, 体会到英语学习的实际应用价值, 为毕业后英语的再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 理工院校培养复合型人才具有明显的优势。
受学术氛围的影响和熏陶, 理工科院校的师生一般逻辑思维能力较强, 治学严谨, 一丝不苟, 也是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一大优势。一般来说, 我国理工科院校英语教学的历史相对较短, 英语教师队伍也趋于年轻化, 这样的教师队伍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 悟性高, 有创新意识, 有利于投身于教学改革和提升专业竞争力。
2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
听力理解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方面比较头痛的一个问题。一方面, 客观条件和理工类院校的英语教学机制无法完全支撑高效的听力教学。探其原因, 大学英语教学起步较晚, 教研水平参差不齐, 师资方面缺少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教师, 不能广泛应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 造成学生信息获取能力不高。教学方式落后, 绝大多数听力教学以课堂为中心, 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大量进行重复性的教学, 造成教学资源的巨大浪费。由于理工科院校在人文学科的建设方面发展不平衡,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理工院校英语文化和人文素质的提升。大部分理工科院校的科研硬件如计算机和语言实验室配置很好, 但涉及语言学、文学、文化等方面的资料建设则相对薄弱, 教材信息陈旧, 缺乏时代感、新鲜感。部分理工科院校的决策层对英语教学的认识存在偏差甚至偏见, 思想上不够重视, 政策、资金、师资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够, 不利于学科的平稳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另一方面,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听力理解题目在大学英语测试中所占的比例已达到35%。这就要求院校、教师和学生三位一体, 及时调整英语听力教学策略, 提高教学效率。但是, 学生的听力课时仍然极其有限, 部分学生对听力理解表现出听力焦虑, 有畏难情绪, 很多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还是听不懂, 说不出来。无疑, 教师面临着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进行有效的听力教学的严峻挑战。传统的听力教学模式中, 教师只是将大量的视听材料“灌”给学生, 学生因受语音、语法、背景知识等语言因素和动机意志等心理因素的影响, 学习效果并不理想。从学生的母语文化看, 中国学生一般比较文雅内向, 理工类学生表现尤其突出。他们比较喜欢逻辑思考, 但不善表达, 在英语听说课堂里不爱发言, 运用语言的机会少, 听力能力当然不能得到提高;从生源地看, 很多学生来自内地中小城市甚至偏远乡村, 那里的英语教学水平相当落后, 基础很差;语音方面, 很多学生受方言的影响语音辨别不清, 就会造成听力困难, 甚至引起语意上的歧义;文化背景知识方面, 学生听到的听力材料包罗万象, 而很多理工类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较熟悉, 对社会人文科学了解甚少, 对西方社会的风俗礼仪相当陌生, 因而很难真正理解原材料内容;心理因素方面, 很多理工科学生学习英语只是为了应付考试, 没有长远的学习规划, 没有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因而这些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成绩提高很慢。
3 听力教学的对策及建议
要改变这一状况, 要求理工类院校决策者必须转变英语听力教学观念, 利用理工科院校科研方面先进完备的硬件, 如计算机、语音室等, 加强语言学, 文学和文化方面的资料建设, 发挥其技术资源优势, 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 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替代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各学校可以设计出适合本校情况的局域网及校园网的多媒体听说教学模式, 也可直接在互联网上进行听说教学和训练。
理工类院校英语教师应及时转变角色, 开创及倡导新型英语听力教学模式, 新的教学模式应体现英语学习的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 确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因此, 教师应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教学中采取以下策略, 正确引导学生。
3.1 课堂教学中多鼓励, 注重说话时的语气和措辞, 避免对学生施加过多测试压力。
把握好对学生出现错误的纠正尺度, 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心等因素, 帮助学生调整心态, 树立自信心, 克服心理障碍。
3.2 强化语音教学, 重视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 丰富英语国家的
背景知识文化, 利用网络帮助学生收集下载VOA, BBC等国外电台涉及文化社会领域、知识面广、语速适中的英语新闻节目和纪录影片。多看英语原声电影, 播放影音格式文件, 感知和适应现代英语的各种题材、方言、场景, 让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西方的风土人情、人文地理知识, 有助他们对听力材料中文化背景的理解。
3.3 精听和泛听的结合, 坚持分层教学, 互为一体的原则。
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很大, 在听力练习中设置有针对性的纠偏教法, 使学生能够处在基本相同的水平线上。
结束语
理工类院校有自己的办学特色、教学风格和生源特点,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和听力教材的限制, 利用有利的条件和资源, 克服不利因素, 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听力学习能力创造良好的环境。
摘要:理工科学生因其专业设置和学习习惯所致, 学习外语自有不同于人文社科类学生的优势和困难。教师需了解这些不同和差异, 因材施教, 扬长避短, 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听力学习能力创造良好的环境。本文对理工类院校听力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 对有效的教学及学习方法给予推介, 并对听力教学提出相应建议, 对促进理工科类院校的外语教学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理工类院校,听力教学,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吕云彦.提高英语听力水平的有效策略[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6, (2) .[1]吕云彦.提高英语听力水平的有效策略[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6, (2) .
理工类高等院校 篇2
高职高专非理工类《高等数学基础》教学的探讨
本文就高职高专非理工类专业《高等数学基础》课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进行探讨,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作 者:黄顺发 胡勇军 吴秋明 作者单位:江西,景德镇高专,景德镇商校,333000 刊 名:中国成人教育 PKU英文刊名:CHINA ADULT EDUCATION 年,卷(期):2007 “”(10) 分类号:G71 关键词: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数学思维
理工类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探析 篇3
一、理工类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特点
1.走职业化体育教学之路
理工类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大多进入一些现代化企业、工厂工作。这些用人单位要求技术工人综合素质强、生产能力强。强度大、复杂化、高效率、节奏快是职业劳动的特点。普通的体育教学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但忽略了职业教育针对性强的特点。职业劳动的身体活动部位、运动轨迹多是局部的、重复的,而只有针对身体具体部位进行必要的身体训练,才能提高劳动技能。所以,在体育课堂中,要开发和开展与职业特点相适应的体育锻炼,增强学生职业体能,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2.以实用和预防为主导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的学生,大部分进入船厂工作,所以,要在有限的条件下,学会利用现有条件锻炼。例如,船上空间狭小,可练习哑铃及小肌肉群的锻炼;野外作业,可练习爬山、过障碍。多掌握几种锻炼方法,使每位学生都能拥有实用的锻炼技能,在身体各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理工类高职院的体育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自我锻炼、自我评价、自我预防,养成终生锻炼的习惯。
二、理工类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作用
1.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组织实施了“勤动手”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到实习车间去,让学生利用预先选择好的废旧实验器材进行锻炼,并开发新的锻炼方法。结果发现,学生通过基础体育学习,不仅掌握了各种运动技能,也能够将其运用到实习实验方面。这也证明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确实有很大帮助。
2.手、眼、脑、身齐运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体育教学中,往往大多数的项目都要求学生的手、眼睛、大脑及小脑、身体等各方面协调配合,通过体育教师的调动,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更快提高。所以,体育教学能够培养和增强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这些素质包括学生对自己的身体能够自行培育、锻炼和保护。
(1)提高学生的身体锻炼能力。体育教学培养了学生身体锻炼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自我身体锻炼。这关系到学生参加工作后的身体条件以及持续工作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学生运动能力的提高,主要依赖于良好的运动环境、足够的体育设施、情景条件,再加上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学生的运动能力在教学中得以体现。
(3)提高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课堂上,教师督促广大学生参与、拼搏,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和发展良好的个性心理,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4)提高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体育课要求学生在运动中与同伴协调合作,配合完成某个项目,加强了纪律观念,也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
3.通过体育教学,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发挥
体育教学为理工类高职院校学生创建了一个宽松、健康的活动氛围,提供了一个自由、自主发挥个性的空间,从而使学生在性格、气质、能力上都发生积极的变化,使学生具有了健康的体魄、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品位和创新的精神。复合型、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员的培养,要求教师必须用素质教育的思想对体育教学进行理性思考和大胆探索,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4.抓好道德教育
青年学生的德育教育,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能忽略,从课时安排到师资队伍配备,都要尽量保证德育教学的质量。笔者从长期的体育教学实践中发现,体育教学中的规程、规则,也能够体现一种社会的道德期盼,参与其中便会使人以社会或群体的行为规范来指导或约束自己的行为。因此,体育教学为道德教育提供了平台。
三、对理工类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建议
1.抓住专业特点,从实操出发
理工类高职院的专业要求,大都是实际操作和实际动手能力,且对学生的协调和判断能力有较高要求。所以,体育教学中,要结合专业特点开发一些项目,如小幅度蛙跳和下肢柔韧练习,有助于焊接工人长时间工作。
2.强调基础教育,更注重情感教育
基础体育教育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枯燥的锻炼中也要融入情感教学,及时解决个别学生厌学的问题,带动大家共同进步。
3.增加投入,加快体育设施的建设
多数高职院校的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都是十分有限的。所以,无论是各级高职院校和主管部门,都要积极配合,加大对高职院校体育设施的投入,使高职院校的学生得到更加充分的锻炼,成为有用人才。
理工类高等院校 篇4
一、试题库管理系统平台的建立
(一) 试题库管理系统功能
建立一个能自动抽取试题、自动组卷及下载试卷的试题库管理系统, 应具有如下功能:
(1) 同时存放试题及相应的标准答案, 根据组卷要求, 能够快速准确地随机抽取试题, 试卷和标准答案同时生成。 (2) 试题多样, 涵盖选择题、是非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多种题型, 难度可选。方便地对试题库进行增加、删除、备份、导人及导出等维护工作。 (3) 能对试卷进行添加、删除、修改等维护工作;对试卷进行预览、自动排版、下载等操作;可以对试题包含的题目统计和分布。 (4) 教师通过个人账号进行登陆试题库管理系统, 保证试卷的保密性。系统具备完善的帮助、操作提示和错误提示等。
(二) 试题库系统的结构设计
根据对试题库管理系统功能的分析, 设计了命题管理, 组卷管理, 自动组卷三个模块。命题管理包括用户登陆、密码管理、数据备份;组卷管理包括试题库的各种管理, 可以实现浏览试题内容、录入新题、删除试题、试题信息的配置与修改;自动组卷可以根据试卷参数设置生成试卷, 按照系统设置的试卷模板样式自动进行试卷的排版并生成Word文档, 试卷的浏览、修改、存储和打印可以在Word中非常方便地完成。还可实现试卷预览, 调整试题分数, 试题信息统计等功能。
二、试题库项目的设计
(一) 《电力系统分析》试题的特点和要求
《电力系统分析》是高等院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和“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 包括“电力系统稳态分析”和“电力系统暂态分析”两部分, 学时量很大。该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与电力系统生产过程密切相关, 考试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掌握理解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命题过程中, 要以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据, 教材为范围, 使试题覆盖全面;试题难度适中, 试卷中70%左右为容易题, 20%左右中等较难题, 10%左右为较高难度和深度的试题, 主客观题对不同难度的题目有所体现, 能够体现学生学习水平的高低;题型要丰富, 客观题主要考查基本概念和理论, 包括选择题, 填空题和名词解释。主观题以考查知识的综合应用为主, 包括问答题、计算题、设计题和综述题等, 应以主观题为考查重点;题量要适度, 试卷应保证有恰当的题量, 一般按120分钟考试时间设计试卷;题目要贴近生产实际, 根据本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 试题库中的题目应着眼于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实际问题, 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试题库项目的设计
教师可以通过通用的试题库输入和操作界面, 在“创建试题”窗口中选择题型, 重点等级, 试题性质, 参考分数, 所属知识点, 难度等级和适用对象等约束条件后输人试题和相应的参考答案, 直接存入Word文档中。还可以对已输入的试题进行修改;按照不同约束条件, 如难度等级, 所属知识点, 对已输入的试题信息进行统计;检查错误信息, 使教师能够方便的进行试题库的管理。
1.入库试题的字段: (1) 试题编号:自动生成。 (2) 试题内容:文本+图片。 (3) 重点等级:分为3级普通内容—重点内容—核心内容。 (4) 难度等级:分为4级。1—4 难度逐级升高。 (5) 试题性质:分为7类。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综合应用—创新能力。 (6) 适用对象:分为3类:专科—专科、本科—本科。 (7) 题型编号:分为7种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问答题—计算题—设计题—综述题—其他, 其中1~5为客观题, 6~9为主观题。 (8) 知识系列:按该课程的知识体系及其层次 (章、节、知识点) , 细分为若干个知识范围。用x.y.z.n为每个知识范围设置标记, 组合试卷时, 用此标记防止出现重复的内容。例如:2.3.1.10, 表示第2章、第3节、第1小节、第10个知识范围。 (9) 试题分值:单选题≤1分、多选题≤2分、填空题 (每空≤1分) 、名词解释≤3分、问答题4~12分、计算题5~12分、设计题10~20分、综述10~20分、4级难度试题 (每题≤10分) 、3级难度试题 (每题≤15分) 。 (10) 评分标准和答案:文本+图片。 (11) 历史记录:前次考试未用—前次考试用过 (该字段与教师无关) 。
2.每门课程的题库要求:
(1) 主观题总分值的比例≥60%。 (2) 重点与核心试题总分值的比例≥70%。 (3) 试题难度总分值的比例分布:4级≤10%、3级≤25%、3级+4级≈35%;2级≤40%、1级≤50%、1级+2级≈85%。 (4) 题库的总分值≥1000分。
3.组合试卷的约束条件。
(1) 主观题总分值的比例≥60%。 (2) 重点与核心试题总分值的比例≥70%。 (3) 试题的知识编号不能重复。 (4) 覆盖面≥70% (知识体系) 。 (5) 难度约束条件:按难度分为5级:A-E级。
三、主要模块介绍
(一) 试卷定义模块
在新建试卷之前, 教师通过定义试卷界面对试卷名称, 适用对象 (包括本科和专科学生) , 卷面总分, 试题覆盖面, 试题难度等级, 主客观题及重点题比例和适用班级, 学期进行选择和填写。抽取成功的试卷中将显示试卷名称, 适用班级和使用学期等信息。同时教师需根据教学考试要求完成对试卷题量的设置, 包括题目数量, 题型和分值。确认提交后, 系统将自动显示试卷设置题型和各类题型分值。待教师确认开始抽题后, 系统进行自动组卷工作。
(二) 试卷维护模块
完成组卷后, 教师可以对试卷明细进行查看, 可以实现对试题内容的查看, 选择替换或保留试题, 还可以调整试卷分值分配, 试卷预览, 按照试卷模板样式生成试卷。若对所抽取的试卷不满意, 可进行重新抽取。生成试卷后, 教师可以方便地下载试卷和答案, 并进行打印。
(三) 试题总结模块
试卷成功抽取后, 教师可以对试卷信息进行查看。试卷信息包括;主客观题目比例, 试题性质涵盖分值, 重点题比例和各难度等级试题所占比例。
四、结论
结合高等院校《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的特点, 完成了对试题库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本系统采用Word文档存储试题, 具有自动组卷、试题浏览、试卷维护、下载输出、系统帮助等模块, 操作方便, 界面友好, 实践结果表明本系统可以从库中抽取多套满意的试卷。利用该试题库完成的试卷, 经任课教师审阅通过, 近20个专业班级在考试中使用, 学生考试成绩符合正态分布, 能够正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试题库系统的开发, 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 使考试更加规范化, 提高了教学质量。
摘要:结合高等院校理工类《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的特点, 设计了试题库管理系统, 系统实现了自动组卷、试卷管理和下载功能, 界面友好, 操作方便。本文阐述了系统的结构设计方案, 试题库项目设计策略和主要模块的功能。系统应用效果良好, 实现了命题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关键词:电力系统分析,试题库管理系统,自动组卷
参考文献
[1]郭兰英, 梁波, 孙朝云.高校课程考试自动组卷算法的研究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 2009, (16) :86-88.
[2]段颖妮.《自动控制理论》试题库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12) :125-128.
理工类高等院校 篇5
数学试题(理工类)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则()
A.[2,3]
B.(-2,3
]
C.[1,2)
D.
【答案】B
考点:1、一元二次不等式;2、集合的并集、补集.
【易错点睛】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时,的系数一定要保证为正数,若的系数是负数,一定要化为正数,否则很容易出错.
2.已知互相垂直的平面交于直线l.若直线m,n满足
则()
A.m∥l
B.m∥n
C.n⊥l
D.m⊥n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知,.故选C.
考点: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思路点睛】解决这类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问题,一般是借助长方体(或正方体),能形象直观地看出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3.在平面上,过点P作直线l的垂线所得的垂足称为点P在直线l上的投影.由区域
中的点在直线x+y2=0上的投影构成的线段记为AB,则│AB│=()
A.2
B.4
C.3
D.
【答案】C
【解析】
考点:线性规划.
【思路点睛】先根据不等式组画出可行域,再根据题目中的定义确定的值.画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时要注意通过特殊点验证,防止出现错误.
4.命题“,使得”的否定形式是()
A.,使得
B.,使得
C.,使得
D.,使得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的否定是,的否定是,的否定是.故选D.
考点: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否定.
【方法点睛】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对含有存在(全称)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需要两步操作:①将存在(全称)量词改成全称(存在)量词;②将结论加以否定.
5.设函数,则的最小正周期()
A.与b有关,且与c有关
B.与b有关,但与c无关
C.与b无关,且与c无关
D.与b无关,但与c有关
【答案】B
考点:1、降幂公式;2、三角函数的最小正周期.
【思路点睛】先利用三角恒等变换(降幂公式)化简函数,再判断和的取值是否影响函数的最小正周期.
6.如图,点列{An},{Bn}分别在某锐角的两边上,且,().若()
A.是等差数列
B.是等差数列
C.是等差数列
D.是等差数列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表示点到对面直线的距离(设为)乘以长度一半,即,由题目中条件可知的长度为定值,那么我们需要知道的关系式,过作垂直得到初始距离,那么和两个垂足构成了等腰梯形,那么,其中为两条线的夹角,即为定值,那么,作差后:,都为定值,所以为定值.故选A.
考点:等差数列的定义.
【思路点睛】先求出的高,再求出和的面积和,进而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可得为定值,即可得是等差数列.
7.已知椭圆C1:+y2=1(m>1)与双曲线C2:–y2=1(n>0)的焦点重合,e1,e2分别为C1,C2的离心率,则()
A.m>n且e1e2>1
B.m>n且e1e2<1
C.m
D.m 【答案】A 考点:1、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2、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易错点睛】计算椭圆的焦点时,要注意;计算双曲线的焦点时,要注意.否则很容易出现错误. 8.已知实数a,b,c() A.若|a2+b+c|+|a+b2+c|≤1,则a2+b2+c2<100 B.若|a2+b+c|+|a2+b–c|≤1,则a2+b2+c2<100 C.若|a+b+c2|+|a+b–c2|≤1,则a2+b2+c2<100 D.若|a2+b+c|+|a+b2–c|≤1,则a2+b2+c2<100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举反例排除法: A.令,排除此选项,B.令,排除此选项,C.令,排除此选项,故选D. 考点:不等式的性质. 【方法点睛】对于判断不等式恒成立问题,一般采用举反例排除法.解答本题时能够对四个选项逐个利用赋值的方式进行排除,确认成立的不等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多空题每题6分,单空题每题4分,共36分. 9.若抛物线y2=4x上的点M到焦点的距离为10,则M到y轴的距离是_______.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抛物线的定义. 【思路点睛】当题目中出现抛物线上的点到焦点的距离时,一般会想到转化为抛物线上的点到准线的距离.解答本题时转化为抛物线上的点到准线的距离,进而可得点到轴的距离. 10.已知2cos2x+sin 2x=Asin(ωx+φ)+b(A>0),则A=______,b=________. 【答案】 考点:1、降幂公式;2、辅助角公式. 【思路点睛】解答本题时先用降幂公式化简,再用辅助角公式化简,进而对照可得和. 11.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 cm2,体积是 cm3.【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几何体为两个相同长方体组合,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4,2,2,所以体积为,由于两个长方体重叠部分为一个边长为2的正方形,所以表面积为 考点:1、三视图;2、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方法点睛】解决由三视图求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问题,一般是先根据三视图确定该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再准确利用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公式计算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12.已知a>b>1.若logab+logba=,ab=ba,则a=,b= .【答案】 考点:1、指数运算;2、对数运算. 【易错点睛】在解方程时,要注意,若没注意到,方程的根有两个,由于增根导致错误. 13.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S2=4,an+1=2Sn+1,n∈N*,则a1=,S5=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再由,又,所以 考点:1、等比数列的定义;2、等比数列的前项和. 【易错点睛】由转化为的过程中,一定要检验当时是否满足,否则很容易出现错误. 14.如图,在△ABC中,AB=BC=2,∠ABC=120°.若平面ABC外的点P和线段AC上的点D,满足PD=DA,PB=BA,则四面体PBCD的体积的最大值是 .【答案】 由余弦定理可得,所以.过作直线的垂线,垂足为.设 则,即,解得.而的面积.(2)当时,有,故.此时,.由(1)可知,函数在单调递减,故.综上,四面体的体积的最大值为.考点:1、空间几何体的体积;2、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最值. 【思路点睛】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四面体的体积,再对的取值范围讨论,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进而可得四面体的体积的最大值. 15.已知向量a、b,|a| =1,|b| =2,若对任意单位向量e,均有 |a·e|+|b·e|,则a·b的最大值是 . 【答案】 考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易错点睛】在两边同时平方,转化为的过程中,很容易忘记右边的进行平方而导致错误.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6.(本题满分14分)在△ABC中,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b+c=2a cos B.(I)证明:A=2B; (II)若△ABC的面积,求角A的大小.【答案】(I)证明见解析;(II)或. 试题分析:(I)先由正弦定理可得,进而由两角和的正弦公式可得,再判断的取值范围,进而可证;(II)先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进而由二倍角公式可得,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可得角的大小. 试题解析:(I)由正弦定理得,故,于是. 又,故,所以 或,因此(舍去)或,所以,. 考点:1、正弦定理;2、两角和的正弦公式;3、三角形的面积公式;4、二倍角的正弦公式. 【思路点睛】(I)用正弦定理将边转化为角,进而用两角和的正弦公式转化为含有,的式子,根据角的范围可证;(II)先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及二倍角公式可得含有,的式子,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可得角的大小. 17.(本题满分15分)如图,在三棱台中,平面平面,BE=EF=FC=1,BC=2,AC=3.(I)求证:EF⊥平面ACFD; (II)求二面角B-AD-F的平面角的余弦值.【答案】(I)证明见解析;(II).[ 【解析】 试题分析:(I)先证,再证,进而可证平面;(II)方法一:先找二面角的平面角,再在中计算,即可得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余弦值;方法二: 先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再计算平面和平面的法向量,进而可得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II)方法一: 过点作,连结. 因为平面,所以,则平面,所以. 所以,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在中,,得. 在中,,得. 所以,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 方法二: 如图,延长,相交于一点,则为等边三角形. 取的中点,则,又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以点为原点,分别以射线,的方向为,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由题意得,,,. 因此,,. 考点:1、线面垂直;2、二面角. 【方法点睛】解题时一定要注意二面角的平面角是锐角还是钝角,否则很容易出现错误.证明线面垂直的关键是证明线线垂直,证明线线垂直常用的方法是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和菱形、正方形的对角线. 18.(本小题15分)已知,函数F(x)=min{2|x−1|,x2−2ax+4a−2},其中min{p,q}= (I)求使得等式F(x)=x2−2ax+4a−2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 (II)(i)求F(x)的最小值m(a); (ii)求F(x)在区间[0,6]上的最大值M(a).【答案】(I);(II)(i);(ii). (II)(i)设函数,则,所以,由的定义知,即 . (ii)当时,当时,. 所以,. 考点:1、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值;2、分段函数;3、不等式. 【思路点睛】(I)根据的取值范围化简,即可得使得等式成立的的取值范围;(II)(i)先求函数和的最小值,再根据的定义可得;(ii)根据的取值范围求出的最大值,进而可得. 19.(本题满分15分)如图,设椭圆(a>1).(I)求直线y=kx+1被椭圆截得的线段长(用a、k表示); (II)若任意以点A(0,1)为圆心的圆与椭圆至多有3个公共点,求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答案】(I);(II). (II)假设圆与椭圆的公共点有个,由对称性可设轴左侧的椭圆上有两个不同的点,满足 . 记直线,的斜率分别为,且,. 由(I)知,,故,所以. 由于,得,因此,① 因为①式关于,的方程有解的充要条件是,所以 . 因此,任意以点为圆心的圆与椭圆至多有个公共点的充要条件为,由得,所求离心率的取值范围为. 考点:1、弦长;2、圆与椭圆的位置关系;3、椭圆的离心率. 【思路点睛】(I)先联立和,可得交点的横坐标,再利用弦长公式可得直线被椭圆截得的线段长;(II)利用对称性及已知条件可得任意以点为圆心的圆与椭圆至多有个公共点时,的取值范围,进而可得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 20.(本题满分15分)设数列满足,. (I)证明:,; (II)若,证明:,. 【答案】(I)证明见解析;(II)证明见解析. [ (II)任取,由(I)知,对于任意,故 . 从而对于任意,均有 . 考点:1、数列;2、累加法;3、证明不等式. 关键词:文化素质;管理;监督;教学质量 文化素质课程作为高校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其作用是有利于学生形成完善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观念,有利于学生拓展知识面并能深入理解知识的内涵价值和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有利于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和发展。 在全国加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基于中国计量学院作为理工科背景学校,人文素质教育比较薄弱这一背景,学校在本科教学中将原来的“校设选修课”更名为“文化素质课”,并将原来的五大模块进行了重新划分;对新申报的文化素质课程限定了学分要求;并筹备了文化素质课委员会,专门负责对新申报的文化素质课程进行审核;对与文化素质课程相关的文件、管理办法予以了修订,尤其严格、规范审核程序,根据申报课程内容不同,设置了不同的审核部门、审核程序等。 这样改革确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与此同时,文化素质课程由于认识上的欠缺和管理上的不足,同时导致了一些问题。笔者对已暴露的问题根源及措施分析如下: 一、文化素质课程的现状与改革 目前,中国计量学院在本科教学中开设了文化素质课程206门,设置为五大模块:人文与社会类、科学与技术类、经济与管理类、学校特色类与专业化特色英语类。 2009年度文化素质课不同学分课程门数统计如下:1学分43门、1.5学分75门、2学分84门、2.5学分2门、3学分1门、4学分1门,合计206门。从提供数据统计结果来看,文化素质课开设学分主要集中在2学分和1.5学分,2学分课程门数占总数的40%,1.5学分课程门数占总数的36%。 近三年文化素质课程课程门数统计概况如下:2007年提供课程124门,2008年提供课程164门,2009年提供课程206门。文化素质课门数增长幅度分别为32%和25%。可见开设课程门数增长幅度大,且持续增长。 开设课程数量呈增长趋势,但从专家听课和学生反馈情况来看,文化素质课程的质量还很难保障。我们发现了一些不具备上课资格的教师走上讲台,一些教师开设的课程内容与其学历背景毫无关系。我们把焦点放到了准入制度上来。2009年6月文化素质委员会召开会议,确定了文化素质课程的准入审核制度,对主讲教师学历背景以及相关教学经验提出了资格要求。 文化素质课程的学分设置目前看来是以2学分、1.5学分居多。在当前呼吁降低学生最低毕业学分的大气候是相违背的。于是学校教务处在2008、2009年度的关于文化素质课程开设申报的通知中明确规定了学分设置,建议1学分为宜。这样操作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学分偏高的趋势,但是对已经开设了的课程还很难一步到位把学分降下来。 二、文化素质课程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认识上的误区 在文化素质课程运行体制中主要存在着三大群体:一是任课教师,二是选修的学生,三是教育管理工作者。只有这三大群体统一认识,才能形成文化素质课程教学的良性运行机制。 目前,有少部分教师对文化素质课程的认识不足。在他们看来,选修课不如必修课重要,大纲编写简单、敷衍;对学生管理不严格,上课考勤质量下滑。考试形同虚设,让学生交一篇论文就及格,根本不严格把关。 学生选课的动机不纯,功利心强,除了倾向选择那些好拿学分的课程,还挑些学分高的课程,以赚取学分为目的。也有部分学生不够重视,随意性很大,不看大纲和课程简介,只看课程名称。挑选一些娱乐性强或者轻松不费劲的课程。 学校确实有少数教学管理者认为文化素质课程是属于学校层面的,与二级学院无多大关系。于是在工作中出现了惰于管理或者疏于管理的现状。 (二)管理上的不到位 目前,学校采取二级院校管理模式。有的学院领导认为文化素质课程是学校管的事情,不大过问,而学校这一级质量监控还不到位。另外学生大多来自不同的年级和班级,上课时间一般都安排在晚上,班主任、辅导员都鞭长莫及。管理的职责全部落在了任课老师身上。因此文化素质课程的管理一直都是教学管理上的盲点。 在教学质量监控方面虽然我们采用了学生信息员反馈、生评教制度、近两年也将文化素质课程纳入教学督导组检查的对象中来。但是对日常教学秩序的检查仍然不够。教师随意换课、停课的情况屡有发生。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着手提高教师、学生、教学管理者对文化素质课程的认识 学校各级从领导到教师到学生,应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到文化素质课程的重要性。 对开设文化素质课程的教师要经过严格的审核。当前学校文化素质委员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对新申报课程的教师资格进行论证审核。应该强调不是任何教师个人的兴趣爱好都可以随便拿来开设课程的。鼓励那些经验丰富的教师多为学生开设高水平、高质量的课程。 教学管理者应加强认识,提高管理水平。当前,学校教务处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修订相关文件;制订管理办法;对申报流程细化管理;在院校两级管理中,既要在学校层面把工作做好,又要调动院系的工作积极性。 对学生选课要积极引导,不能放任自流。建议多作一些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文化素质课程的要求和期望,能够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开设一些学生喜欢的课程,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健全质量监控体系 目前文化素质课程结构不合理。校特色类课程和经济与管理类课程资源尚不能满足学生选课的需求。以至于该模块的有些课程教师任务繁重,需要开设几个头才能完成任务。面对这种情况,教学管理者有必要采取措施予以调整和控制,制定一些倾斜性的政策鼓励资源不足的课程开设起来。 文化素質课程缺乏稳定性。有的教师因个人原因,申请停课或取消课程。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这对部分重修的学生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同时,因为每个学期变动较大,致使实际与计划脱节,计划失去了指导意义。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该鼓励更多的教师开设同一门课程,引入竞争机制。无计划的申报方式,往往造成一课一人,没有比较,没有竞争,教学质量不好考核,教学质量的提高更缺乏一种有力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也可以整合资源,将相近、相关的课程整合成一门课程,避免因人设课,保证文化素质课程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作为学校主管部门应该加大监控力度。坚持对文化素质课程进行教学秩序检查;组织专家听课、评课;将生评教的成绩作为对任课教师教学质量检查的考核标准之一;将文化素质课程纳入督导组教学中期检查之列,将其教学效果作为继续开课的依据;如果学生选课连续两轮落空,就取消其开课资格。如果教师想继续开课,必须重新申请,经文化素质委员会专家听课评审通过才行。 参考文献: [1]李俊.构建理工科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J].教学研究,2008,(6). 关键词:实验室,开放管理,管理创新 弘扬创新精神,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党和国家的热切要求和目标。教育教学创新更是创新活动、创新行为的基础, 现今的教学早已不是老师在课堂上讲, 同学们埋头记笔记这种单一古板的形式了, 教学需要丰富多彩的形式, 尤其是理工类院校, 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 对实验室开放式管理就成了大势所趋。近年来, 常州大学紧密围绕建设“国内一流大学”的目标, 不断探索高效、先进的开放管理模式, 加强开放创新基地建设, 积极构筑实验室全方位开放平台。依托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建设新型实验室体系, 鼓励、引导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开展实验室开放工作。 一、实验室开放管理的现状 封闭式管理既抑制实验室资源的潜力发挥, 影响实验教学质量, 也抑制学生的科研兴趣。要最大限度发挥实验室的潜力并提高管理效率, 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实验室的开放式管理已经日渐被各大理工类院校接受并开始实践, 但是由于起步不久, 所以存在较多问题。 目前, 我国现存的实验室根据其目的的不同主要分为了三个大类, 以教学为目的的实验室、以科研为目的的实验室、省级或国家级专业实验室。 (一) 以教学为目的的实验室。 目前理工类院校的实验室大部分都是以教学为目的的实验室, 这一部分的实验室主要是在上课的时间在专业老师的监督指导下进行使用。教学实验室一般实行任课老师任课时间内直接负责制, 这种形式在实践中运用的比较多, 将实验室管理员的动作下分给每一位任课老师, 从而使得可行性也有所提高。实验室开放管理在已经开始应用到实践, 但在体制制度、人员管理等方面都还不完善。 (二) 以科研为目的的实验室。 为了确保科研工作的顺利有序的进行, 现今很多理工院校都设立了专业的科研实验室提供给科研工作者使用, 但是这种类型的实验室一般都很少对外开放。从目前的各大高校的情况来看, 以科研为目的的实验室本身就少于以教学为目的的实验室, 加上其专业性对负责老师的要求高, 这一类的实验室对外开放的就更少。但是这一类实验室的开放对于让理工类学生很好地了解科研奥秘, 激发科研兴趣, 开拓理性创新思维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三) 省级或者国家级专业实验室。 省级或者国家级专业实验室这一类的实验室, 是国家拨款科研基金、聘请专业的科研人才、针对某一科研题材进行专业研究而设立的实验室。这一类实验室有的会设立在院校内部, 与之形成一种对接关系, 这样的话既可以履行省级以上研究室对本科生的教育责任, 又可以选取一部分同学直接参与实验过程, 切实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对于省级部门而言也完成了国家拨款教育基金的一项人才培养的职能。 二、实验室开放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实验室开放管理的管理体制制度还不完善。 在任何一个管理机制中, 良好的体制制度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在理工类学校中, 一般实验室之间相互沟通较少, 加上实验室开放式管理有其自身特点, 不能简单一概而论地通篇管理。目前部分高校采取的开放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实验室开放发展的需求。 (二) 硬件条件跟不上。 目前实验室开放管理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完全对外开放, 在规定的上课时间内将使用权完全交由学生自由支配, 这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科研非常有益。另一种是不完全对外开放, 仅开放部分实验室以及部分实验设备。这两种开放形式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都是有利的, 但是如果理工类院校都采用第一种完全对外开放形式, 学校的实验室以及仪器设备等都是有限的, 会出现想做试验的学生多, 但是条件不够用这种供不应求的状况, 极可能造成学生学习热情的积压。假如采用第二种不完全对外开放, 对于学校等管理部门, 开放哪些、提供哪些设备可以用都是很难权衡的问题, 正所谓“众口难调”, 很难去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实验需求, 同时还有可能造成对外开放的一部分并非学生所需, 未开放的那一部分资源反而没有很好地得到利用, 造成资源闲置浪费。 (三) 开放实验项目设置简单, 教师学生参与度不高。 目前的开放实验项目设置主要是实验教师与实验技术人员对自身实验教学内容的延伸, 实验内容较为单一, 且多为验证性、演示性实验, 能够融合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实验及具有创新特色的设计性实验较少。受限于教师与实验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与开发能力, 实验项目内容更新较慢, 每学年所申报的开放实验项目重复率较高, 更新周期较长。 (四) 实验室管理队伍专业素养低。 实验室的开放式管理需要多环节联合起来才能得以实现, 学校的教师与同学都是实验室开放管理的直接参与者, 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加强实验室开放管理。在实践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机动的协调, 并不能恪守规则一成不变, 否则很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以及学生实验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这就要求实验室管理人员有一定的专业素养, 但是现在大多数的理工院校不具备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员。实验技术人员创新能力不足, 实验队伍不稳定成为制约实验室开放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创新实验室开放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一) 创新管理制度。 良好的管理制度是一切决策运行的根本保证。目前理工类院校的实验室开放管理的大方向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职责不明确所造成的问题也是一系列的。建立完善、明确的实验室管理制度体系并严格执行, 是实验室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学校实验室管理, 不能照搬照抄套话空话, 要从各级管理的层次明确责任人, 杜绝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问题相互推诿的不良情况。其次, 实验室的开放管理相较于其它管理制度有本身的特性在, 不能一概而论, 要考虑到实验室管理的机动性, 在实验室的管理上需要灵活应变。 常州大学于2008年6月起着手实验室创新管理制度建设, 进行了一系列制度改革, 制定了“实验室开放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实验室开放管理安全责任书”、“开放实验室创新项目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补充了学校对于实验室开放管理的不足, 并与以往制定的规章制度一起构成了一个完善的实验室管理体系, 使学校实验室管理上了一个台阶。 (二) 实验室的安全问题。 实验室的开放管理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最令人担忧的就是安全问题。实现实验室的开放管理给了学生更多的参与权, 能够很好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提高实践能力;但是, 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失误或者危险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更好地规避风险、如何既能给学生走进实验室的机会又能保证安全性是理工类院校在开放管理探索路上的一个问题。实验室安全是重中之中, 需要专业人士把握大局, 老师对于学生的安全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将进入实验室的同学要做好安全教育, 防患于未然。 (三) 丰富的实验项目。 学生是实验室开放的主体, 实验指导教师是主导。为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参加实验室开放工作的积极性, 学校可以以实验室开放项目立项吸引实验教师和学生参与到开放实验项目的开发以及自制教学仪器设备的创造过程中, 设置更多能够引起老师和同学兴趣的实验项目, 并给予经费支持。激发大家参与实验室开发管理的积极性, 使实验室真正成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阵地。 实验室开放管理涉及方方面面, 我们将不断探索实践, 使高校实验室在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姝璇.实验室开放在理工科大学的应用与实践[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 2013 [2] .陈平, 谢云, 刘洋.实验室开放式管理模式的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3 [3] .张家栋, 路勇.加强实验室开放管理, 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9 1 明确语文教学目标 关于语文课的育人目标, 见仁见智, 观点不一, 工具性、人文性、文化性都有, 难有定论。笔者认为, 语文教育的功能, 重要的不是培养多少作家, 而是把普通民众的语文水平提高到可以胜任一项工作的程度[1]。所以高职院校尤其是理工类院校, 语文教学必须是以教会学生能够运用语文工具解决具体问题为目标。只有对语文的教学目标理清了, 才能采取正确的教育教学方式。 2 整合课程体系 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总体设计, 旨在是给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方案。我国教育学教授吴也显认为:“课程就是有组织的教育内容”, “是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的教学设计方案”[2]。但目前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着诸多矛盾, 如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 (岗位群) 的知识能力要求不匹配。比如以往, 我院各专业统一开设《应用文写作》这一门课程, 针对性不强, 目标指向不够明确, 学生也只是应付了事, 使得课程教学难以达到理想效果。之后, 学院根据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 对课程体系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改革和整合, 在电力客户服务专业增开《普通话》、《社交礼仪》等课程。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 现在基本上形成了一个颇具特色、适合电力行业需求的教学体系新框架, 电力客户服务专业也成为我院一个重点建设专业。 3 改革教材和教学内容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得以迅猛发展, 现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源源不断地走向社会, 成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行业必不可少的第一线应用型专门人才。但不可忽视的是, 这些毕业生在走向社会的过程中, 普遍显现出语言表达能力欠缺、社会适应能力不够、个性特点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冲突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就业和工作, 自然也就影响了他们的生活。传统的大学语文则偏重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作品艺术性的传授;或是通过《应用文写作》等课程的开设, 单方面关注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的提高, 这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综合能力的需求产生了偏差。因此, 如何革除传统的大学语文及其相关教材的弊端, 提高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是我们选择教材的宗旨和原则。教材《实用大学语文》就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产生, 其“实用性”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 在编写目标上, 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增强其社会适应力, 把“说”、“写”、“悟”集于一体,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其次, 在知识内容上, 紧跟时代节拍, 服务现实需要。如网络环境下的应用文写作知识的融入, 就是对传统大学语文教材的大胆突破和创新;再次, 在谋篇布局上, 目标明确, 体例合理。教材设置了口语表达、应用写作、阅读欣赏三个部分, 各部分分别承担起口语表达、书面表达、感受生活的任务, 三部分既各自独立, 又相互关联。最后, 在选文和定篇上, 求精、求新、求实。教材所选篇目是经过编者的审美眼光和价值判断严格筛选过的“经典”。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 我们也注重凸显语文教学的工具作用。如《普通话》课程的教学, 一方面依托省语言委员会的测试资料, 另一方面在实际口语训练中, 我们则以电力行业服务的典型案例为话题, 设置许多问题或场景, 供学生思考和训练;在《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有意识地结合电力行业常用应用文种加以讲解和训练, 力图使学生掌握通用文种和行业文种的共性和个性。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又提高了其从业技能, 语文课程的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很自然地完成了与专业知识的融合和对专业学习的服务功能。 4 改革教学方法, 探索教学的多元化渠道 理工类职业教育中语文教学普遍存在学时被严重压缩的现象, 知识的无限性和学时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显然, 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 教师应首先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功能, 自己动手制作教学课件, 利用其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 丰富教学内容;同时, 通过图片、色彩、声音等元素, 增强教学效果。其次, 教师应积极探索第二课堂的教学实践, 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写作。教师还可与学校各部门协商, 在不影响日常工作秩序情况下, 组织学生短时间代替有关工作人员处理公文事务, 亲身感受公文等各类应用文种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同时也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和协作, 学生身临其境, 教学效果往往事半功倍。此外, 教研室还可以积极联合学生会, 通过辩论赛、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讲座等形式开展全校性的大型活动。这些多样化的活动, 能够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 锻炼学生能力, 成为了课堂教学最好的拓展和延伸。实践证明, 这些做法是提高理工类高职院校大学生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必不可少的成功之路。 5 改革考核形式, 优化评价体系 教师教学效果怎样、学生的能力是否有了提高, 考试是通用的评价手段。过去的考试往往是用语文老师出的卷子来评价老师自己教的学生的学习效果, 而且考试内容通常以考查知识性内容为主, 尽管考评结果也结合日常学习表现, 但这种考试形式仍然无法真正检测到学生的综合能力, 也与当下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难以保持一致。为此, 我们对这种考核制度进行了改革, 大致分三个步骤完成。第一步, 采取口试和笔试相结合的方法。口试内容主要检查口语表达能力, 笔试仍基本沿袭以往的做法。第二步, 进行教育与考试相结合的教学尝试, 在电力客户服务专业实行《普通话》课程的“以证代考”制度, 即组织该专业学生参加国家语言委员会的普通话等级测试, 按照所获证书的等级给予相应的得分。实践证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认可度很高。第三步, 我们将引进ZHC (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 , 把语文课堂教学与ZHC考试、与学生汉语应用能力的提高相结合, 把测试结果和语文课程结业成绩相结合, 既完成对语文课程的考核, 也向社会展示学生汉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 争取在全院所有专业的语文教育教学中推行, 使学生的实际语言能力经过一定时间的教学和训练达到一个课程培养目标相应的水平。这种考核形式的改变, 我们认为不仅仅是考试方法的简单变化, 而是现代教育发展尤其是职业教育发展在大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体现。当然, 这个新的考核评价体系, 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 而且对语文任课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更有利于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形成师生共同提高的良性互动。 6 结束语 总之, 要实现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较好地完成语文教育教学在理工类高职院校的作用, 教师要紧跟时代的发展, 注意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教学要以学生为本, 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语文能力, 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增强其社会竞争力, 最终实现为国家和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目标。 摘要:对理工类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 根据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提出了教学改革的目标及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职教育,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 参考文献 [1]杨东平.“语文能力:一直是个问题”[EB/OL].http:/www.80075.com/, 2008-3-11 一、学生 (Student) :以兴趣为出发点, 全面充实 大学与高中的学习环境有所不同, 大一新生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把中学“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究学问”, 英语专业的学生尤其应该重视这点。课堂学习只是老师逐步引学生入门, 关键还在课后学生自己的练习与钻研。 英语专业学生应该以自己的兴趣为出发点, 逐步找准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在加强语言基本功的同时, 英语专业学生必须阅读各行各业的书刊, 全面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 逐步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杂家”, 一个“万事通”, 最后做到“一专多能 (专英语、通天下) ”。 二、学校 (School) :以就业为导向, 加强引导 导致目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除了客观存在的严峻就业形势外, 还表现在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已不再适应飞速发展的就业岗位需求, 这一点是“罪魁祸首”。因此, 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而当务之急就是进行课程设置的改革。 与理工类院校的其他专业相比, 英语专业的课程相对较多。因此, 课程设置改革的第一步就是要去掉一些用处不大的课程或减少它们的比重;然后就是专业课要“细”不要“泛”, 增加特定的行业英语、报刊选读、公文函电等课程, 能确实提高学生的业务能力;此外, 社会实践课和就业指导课不能只流于形式, 授课人应该是那些企业中阅人无数的人事部经理。此外, 学校应该以就业为导向, 主动去接触社会上的用人单位, 尽可能多地确定一批有一定资质的实习单位, 逐步建立有一定规模的就业基地。在这个过程中, 学校也应该摸清社会企事业单位对大学人才的具体需求, 并把这种需求反馈到教学要求与课程设置当中。 三、社会 (Society) :以专业为标准, 严格要求 据了解, 目前大部分英语专业学生的实习不是在小公司里整日闲得无所事事, 就是在大单位里“端茶倒水、跑腿打杂”, 结果是把大好的青春年华给白白浪费。 学校应该在学生和实习单位之间起到协调与监督的作用。实习基地不能只是一块空牌, 而应该充当起把学校“学生”变为职场“员工”的锻炼平台。因此, 所有实习单位都要建立起一套完善而专业的实习生管理体系, 以准员工的标准严格要求学生, 从而使学生真正具备合格的职业态度、职业行为、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等职业素质。 四、以学习 (Study) 为中心, 学生、学校和社会三者相结合 俗话说, “活到老, 学到老。”“形成全面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也是我们国家当前的重要目标之一。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彼得·圣吉教授曾提出建立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模型, 即自我超越 (Personal Mastery) 、团队学习 (Team Learning) 、改善心智模式 (Improving Mental Models) 、建立共同心愿 (Building Shared Vision) 和系统思考 (System Thinking) 。把这个模型应用到“4S实习教学模式”中, 就是要求: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应不断努力地学习, 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 完成自我超越;除了自学, 还应该多向学校的老师、同学求教, 在团队中提升自己;在了解各国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的情况下, 进一步开拓自己的视野, 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学校和社会三方应该形成统一目标, 有目的、分步骤地为祖国培养栋梁之才;国家相关部门应对整个英语专业的教学环境做通盘的调研与分析, 并进行必要的改革。 总而言之, 教学若能真正把学生、学校和社会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既能为大学毕业生找到就业渠道和门路, 节约他们求职的时间和经费, 还能为用人单位招到品学兼优、专业技能优秀的可塑之才。 摘要:毕业生找工作难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而找地方实习如今也成了大学生的热门话题。笔者结合自身在英语专业的多年学习经历和做学生管理与就业工作积累的经验, 提出了“英语专业4S实习教学模式”。该模式基于笔者对学习、实习和就业的认识, 并联系了一些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 进行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实习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杨友文, 宋之帅.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J].管理观察, 2008 (11) :113-114. [2]杜伟, 吴永, 任纬兵.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实习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 2008 (1) :279-283. 一、水文专业生产实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 高校普遍存在重理论教学, 轻实践教学的现象, 导致师生对生产实习重视不足, 同时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影响, 生产实习往往演变成参观实习。目前, 水文专业生产实习仍然沿用先前的实习模式, 实习时间为第七学期的前五个星期, 实习方式是指导老师带学生到既定的实习单位, 由实习单位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把工程情况对学生作简单的介绍, 再由学生自己查阅图纸和各种相关文件, 对实习单位的运作进一步深入了解, 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学生很少能参与到具体的工作中去, 学生初始时高涨的实习热情也在两三天之后消磨殆尽, 从而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实习效果。实习结束后, 指导老师通过学生提交的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来评定生产实习成绩。这种传统的方式虽然在某些方面能收到一定的教学成果, 但仍存在许多的不足。面临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习单位——只可远观, 不可亵玩 水文专业的生产实习单位有排涝泵站、水文站、气象站和灌区水库等。实习单位虽多, 但实习可操作内容却相当的少, 在这些单位的实习多为参观, 不能深入实际的操作流程中去, 导致学生“只见森林, 不见树木”, 看得到全体却不能了解局部。学生不能深入其中亲自体验、实际动手。 2.实习时间——亦长亦短, 分配不合理 水文专业的生产实习时间为第七学期即大四第一学期前五个星期, 五个星期对于生产实习而言相对较长, 但由于经费少的问题, 外出实习仅占用了少部分时间, 多数时间都是在室内完成。例如小流域水文调查过程, 为期五天, 许多同学在经过了两天的适应与思考刚弄清楚实习内容的时候, 实习就快结束了。为了完成实习内容, 达到实习要求, 实习不能深入进行;而在室内完成的工作, 大多数时间都无从下手, 因而占用时间虽多却没多大效率, 达不到实习效果。 3.实习过程——不够规范, 乏善可陈 一些学校在实习过程中仍沿用历年来的实习流程, 生产实习内容陈旧, 教学大纲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虽然几经更改, 但还是没法走出原来老旧的套路, 加之信息的更新不迅速, 实习所用的资料以及地图都明显落伍, 使得同学们在踏勘踩点进行实地考察的时候稍显迷茫, 对观测点的确定有相当程度上的错误, 根本无法适应新时期的需求。 4.实习主体——缺乏主动性, 依赖性较强 从实习单位的联系、实习时的食宿到辅导等, 均由实习指导教师统一安排。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教师“抱”着学生走, 使得实践教学的主体——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状态, 热情不高, 部分同学只知“观看”不知思考, 当遭遇问题的时候第一个想法不是解决问题, 而是咨询老师、寻求帮助;同时老师也考虑到学生安全等因素, 不肯放开手让学生围绕主题自由发挥。这些现象的存在都不利于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公关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5.评方式——单一片面, 不够科学 由于实习时间为期五个星期, 实习课程的绩点为5, 因而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举足轻重。但是实习成绩的考评现在主要是以实习报告为依据, 实习报告一般有两大内容:实习日记和报告总结, 部分学生写实习报告时相互“参考”;日记部分和总结部分的内容多有重复, 总结得不够透彻。再加上每个学生的语言组织水平的差异, 使得实习报告总体上 难以反映每个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这种单一片面的考评方式显得很不科学, 忽视了对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效果, 不利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因此, 在上述新出现的问题下, 学生无法充分参与专业生产实习, 这样的生产实习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方面效果不显著, 从而难以达到水文专业的生产实习教学目的, 又由于该专业是对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之一, 这就很有必要对传统的生产实习方法进行改革。 二、生产实习的改革 如何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 开拓思维、找出对策, 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 从而克服传统生产实习模式的不足, 提高教学质量, 是生产实习改革必须探讨的问题。 1.建立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实习基地 在选定实习单位之前, 指导教师应首先清楚选择单位的要求、目的、意义以及要达到的成果, 选择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实习单位作为实习基地。在实习队伍出发前, 学院应专门指定实习带队教师多次到实习地点进行考察, 与实习单位进行沟通协商, 对实习地点的生产状况、设备、生产管理等进行充分了解。在实习期间, 学生应该多与单位的工作人员互动, 最好能够参与到实际工作中去, 这样一来, 可以使学生对整个单位的运作流程有一定的认识, 逐渐开始了解以后工作中要涉及的方方面面, 继而采取定点实习的方式, 确保每个同学在每一个实习地点和岗位都得到锻炼。 2.合理安排实习时间 详细制定实习管理办法, 有计划地行事。实习的时间可以从以前的第七学期初改为第七学期末。主要是由于几门比较重要的专业课都开设在第七学期, 同学们可以在学习完这几门课程之后再进行生产实习, 这样可以趁热打铁, 使学生能够把刚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同生产实际联系起来, 同时避免在以往的生产实习中所出现的学生因为不了解专业或者专业名词而“不知从何问起”的实习问题, 从而能够使学生充分领会实习内容, 达到良好的实习效果。 3.建立实习制度, 完善实习过程 为确保高质量地完成实习教学任务, 应该制定一套较为完整的生产实习制度来规范生产实习过程。生产实习制度应包括《生产实习大纲》《生产实习计划》《指导教师生产实习手册》《学生生产实习要求》和《生产实习考核方法》等。所有参加实习人员应该在实习前对这一整套的生产实习制度进行学习。此外, 为了确保实习的科学性与规范性, 实习带队老师应该在总结上一年生产实习问题的基础上更新实习指导材料, 实习仪器也需要增多, 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掌握具体的操作方法。学生也应该严格按照《学生生产实习要求》来实习, 不能掩耳盗铃, 更不能敷衍了事, 只有规范了实习过程, 才能在实习中收获更多。 4.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 提高热情 在实习之前, 学生应该做好实习前的知识准备工作, 有目的、有问题地去学习。若生产实习教学计划可以安排在四年级第一学期末进行, 学生对大学四年所有的公共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部分专业课已经学习结束, 对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结构、技术特点等都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 拥有了一定量的知识储备。 5.指导老师应负责用心, 及时总结 贯彻“以人为本, 教师是主体, 学生是主人”的教学指导思想。在整个实习过程中, 指导老师的选取相当重要, 而加强对生产实习的指导管理是提高实习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 老师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1) 负责用心、纪律严明。严格的纪律是生产实习顺利进行的保障, 也是学院管理水平和学生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在生产实习期间, 指导教师应加强学生安全教育, 严格考勤, 检查学生的生产实习日志;对违纪学生应严肃地进行思想教育和批评, 对有代表性的问题, 应及时召开现场临时班会, 确保生产实习不流于形式。 (2) 准备充分、及时总结。在实习过程中, 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并不是每一个都可以得到老师的解答, 但老师至少应该认真地备课, 有相当充分的准备。每天生产实习之后, 实习指导教师应对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难题、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评讲, 也可让学生相互交流。在总结过程中, 要做到具体分析, 抓住关键问题启发学生, 把感性认识和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到理论上来分析认识, 以得出正确的规律和结论。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也为他们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6.制定合理的考核办法 生产实习的考核是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和动手能力的检验, 而不是报告、论文或者是文采的检验, 因此, 通过考核办法所得出的成绩必须能如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实习情况。 实践教学考核与理论考试相比较, 无论在内容确定、标准制定、组织安排上都要困难得多。尽管实践教学的考核比较复杂, 但还是应该规范考核, 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综合评定, 坚持做到“三个结合”:集体评价与个人考核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分相结合、专业技能成绩与实习表现相结合。具体可以将实习成绩分为平时表现、实习笔记、现场答辩、笔试成绩和实习报告五个部分, 并且五个部分都分占不同的权重:平时表现10%, 实习笔记10%, 现场答辩20%, 笔试成绩25%, 实习报告35%。按照这样的考核形式, 学生的实习成绩可以更科学、更全面。 三、结束语 水文专业生产实习是本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的主要来源。但由于生产实习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使得实习效果欠佳, 教学质量不高。本文针对目前水文专业生产实习中所面临的实习方式、时间分配问题, 以及实践主体与教学主体之间的主、客观问题等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提出了相对应的改革措施。目的是适应当前水文专业发展需求, 达到实习效果增强、实习主体有所收获的目标。并在实习中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水患意识, 引导学生热爱水利科学和献身水利事业。 摘要:水文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生产实习是水文专业实践性教学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水文专业生产实习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生产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措施, 以不断完善该专业的生产实习, 提高实习效果。 关键词:理工类,水文,生产实习,改革,实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曾文德.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改革与实践[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 29 (8) :234—236. 关键词: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8—0176—02 早在2000年,国家外语专业指导委员会就明确指出:“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到改革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局面,深入进行外语专业教学的整体改革,已是刻不容缓。”[1]对英语的需求和语言的运用能力也必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在这场变革中,传统的英语学科培养模式和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已经无法满足这种蓬勃发展的社会需求,直接导致英语专业的吸引力日趋下降、生源质量日趋下滑、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紧张,英语作为一个独立性学科的地位和意义正在遭受史无前例的质疑,逐渐从主流专业蜕变为高等学校的包袱院系、从热门学科变成弱小学科甚至边缘学科。 针对英语专业的发展困境,国家教委在《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指出外语教育存在五个不适应,即“思想观念的不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的不适应;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不适应;学生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的不适应;教学管理的不适应”[2]。同时,明确规定了21世纪我国高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即“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的应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2]。新大纲将新世纪英语专业毕业生定义在三个层面上,同时也明确指出了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三个目标:第一,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第二,广博的文化知识;第三,从事多领域工作的复合型人才。根据这一目标要求,英语专业必须在一个多元性、开放性的课程体系下,培养三种类型的人才:第一类为英语语言文学人才;第二类为“英语+商务方向”的应用性人才;第三类为“英语+应用学科”的跨学科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而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则是课程体系建设,是英语学科改革发展的第一步。在2009年召开的第十二届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教学研讨会上,来自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八位成员以及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在内的一百余所理工科院校外语学院院长、副院长和英语系系主任齐聚一堂,共同交流和讨论理工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议题。 一、理工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综合性学校和外语类学校相比,理工类学校并不具备以上三种人才培养可利用的优势资源,这直接影响到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的效果及可行性。笔者调研工信部所属理工院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专业特色及课程设置,发现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普遍面临如下问题:首先,学科优势薄弱。尽管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及要求无一例外地是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熟练的语言运用能力,但是,学生在就业中往往表现为基本功不够扎实,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学习和实践严重脱节,导致学生缺乏就业优势和竞争力。其次,专业特色不强。理工类院校的英语课程设置基本上与国内一流综合院校和外语院校保持一致。但是,相对而言,欠缺人文学科知识的广度;尽管开设商贸和法律等专业英语课,但缺少相关专业知识背景且普遍缺少实践机会,难以兼顾专业性与英语应用能力;而且没有充分利用理工科背景,发挥出应有的学科优势,毕业生并不具备有力的就业和市场竞争力。最后,社会认知度较低。与一流外语类院校相比,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缺少国际化、多元化、人文化办学的社会资源,学生在校期间缺少参与重大外事活动、高级别国际赛事或会议等社会实践的机会,因而,语言教学与实践严重脱节,社会参与意识及程度较低,使专业及毕业生没有在人才市场上打造出特色品牌和社会认可度。 二、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改革与实践 为了打破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学科发展的僵局,理应率先从课程设置入手,进而打造新世纪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新理念和新办法。英语专业以做强学科和服务社会为指导思想,依托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实现英语语言文学学科自身的跨越式发展。依据新《大纲》总体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兼顾素质培养和社会需求,将英语专业课程分为“两个阶段”和“三大板块”,即“低年级阶段”和“高年级阶段”以及“英语专业技能课板块”、“英语专业知识课板块”和“相关专业知识课板块”,同时采用“英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精外语、晓人文、懂科技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提高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在构建课程体系模块、强化学科基础课程的同时,打造纵深化、多元化专业课程。 加强学生英语基本功,加强英语专业学科基础课程建设是本次改革的核心。专业基础模块即低年级阶段课程,包含输入课、中继课和输出课三种类型。对专业基础模块改革的举措从两个主要方面入手。一方面,有计划、循序渐进地增加课程难度。例如,在低年级开设将英语国家概况、欧洲文化、文学导论等高级文化课程。同时,加强课程难度的阶梯式递进关系和内在联系,突出重点,如将写作课程划分为语法写作、修辞写作、文体写作和学术论文写作。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特点和兴趣进行课程设置,将传统口语课程设计为语音课、交际口语、新闻口语、英语辩论、英语演讲等。 专业课程模块采用“英语语言文学必修课+方向选修课”的模式。根据新《大纲》要求,课程体系建设力图使三大板块构成统一体,弥补以往高年级专业课与低年级基础课的衔接缺陷,加强两个阶段知识的连续性及课程的内在逻辑性,同时强化专业必修课的专业性和专业选修课的实用性。借鉴一流综合性院校的经验,将选修课从高年级阶段调整到基础课阶段,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提供英语语言文学更深入的研究性知识。同时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提供急需紧缺的商务方向课程,如外贸实务、西方经济学等。通过科技类选修课打造理工院校英语专业特色,在课程设计上可以涵盖西方科技发展史、中国科学史、计算机翻译等。此外,通过开设部分中国文化课程培养学生学贯中西的开阔视野,如中国文学化等。选修课旨在建构知识结构的多元化格局,兼顾实践价值(市场、社会需求)、学生兴趣专长和人文素质,具备内在的系统性和整合性[3]。 新《大纲》明确提出,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其中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因此,英语专业围绕质量工程,依托学校本科教学的三个教学体系,在专业基础教学和专业教学模块上形成核心课程体系之外,逐步完善“课内为主的实验与实践教学体系”以及“课外为主的科技创新训练体系”。借鉴综合性院校的实践课程经验,使实践教学体系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组织、参与、承办,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现学生的特长。如语音淘汰赛、唱诗班、配音大赛、演讲辩论赛、创作型写作大赛、英语戏剧社等[4]。通过各类课内、课外的学习、实践、竞赛、设计和科研体验等,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优化实践教学环节,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需求,最终,在三级教学体系之上创立院系文化观。 学生外语能力的提高主要靠学而不是靠教,教师的功能是引导、答疑、督促、考评。变传统以教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为以学代教、以考促学,教、学相依、抓两端、放中间的模式。在教学方式上,改变教师疲倦,学生懒散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把他们区分为橄榄形的A、B、C三档,教学力量适当向A、C两端倾斜,使优秀学生更加出类拔萃,在竞赛工程层面上实现自我价值;使基础薄弱的C类同学能够得到有针对性的辅导。针对B类大部分同学,将充分发挥考试的指挥棒作用,实践以学代教,以考促学的新模式,转变教师职能,充分发挥其引导、考核和督促功能。教师团队建设是此次课程体系改革成败的关键。为解决英语及理工专业知识衔接不好的问题,可以选派优秀英语教师进修或跨专业学习,加强方向课程教师的培训和深造,培养一批具有交叉学科背景和跨学科教学能力和经验的年轻教师,加强专业方向教学的实用性[5]。增加与国内综合院校和外语院校教学的交流机会,派教师到世界名校学习教学方法。在学习中思考自身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方法,在学习中创新。 三、结束语 理工院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旨在强化英语语言基础、突出实践能力、重在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改革后,理工院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与国内权威院校平行课程接轨;形成比较鲜明的理工院校英语专业特色和课程优势;增强教师的核心竞争力,将教学推向一专多能的实用性、功能性,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以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改革为切入点,借鉴国内知名、世界一流外语学校和综合性学校的成功经验,构建本科课程体系框架和各专业课程,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着力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在强化英语专业语言基本功的同时,融合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注重学生思维品质和科学素养的综合提高,塑造创新性、复合型高级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戴炜栋.第二届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规划[J].外语界,1998,(1):6-7. [2]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Z],2000:1-36. [3]徐海铭.近三十年中国英语课程设计范式变革之检讨及其现实启示[J].外语界,2005,(5). [4]文秋芳.英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国外外语教学,2002,(4). [5]王金洛.关于培养创新型英语人才的思考[J].外语界,2005,(5). [6]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1 定向越野和定向越野课程的定义 定向越野是在一定适宜的自然环境中,选手根据自身的具有的地形学的基础知识,借助统一的地图和指北针(地图中标识有各个检查点和方向),选手利用已有条件判断并选择前进的线路,依次找到各个点标,时间最短者获胜,是一项集健身和益智为一体的体育运动。定向越野作为一项个人体验性的体育项目,对参与者正确使用越野图和指北针有较高的要求。定向越野课程是在定向越野运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在大学生对定向越野的兴趣逐步浓厚的基础上,依据课程的要求,结合学校体育设施的具体条件,在校园范围内开展的体育教学活动。 2 定向越野的实用性和教育价值 定向越野运动最早起源于军队野营训练,从开始就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在现代,随着定向越野在全世界的广泛开展,已经不单是军事训练的内容,还是社会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尤其是高等院校的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受到群众和学生的欢迎。 定向越野是一项体育运动,作为体育运动来说,教育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定向越野相比较其他的运动项目,它不仅具有共性更具有其特殊性。共性方面:定向越野是在室外空旷场地或者野外进行的运动,使人身心愉悦。定向越野对身体素质的要求较高,是对身体的速度、力量和耐力等素质的综合考验。个性特点:定向越野指定的线路均为运动员首次接触,充满未知性,不易疲劳,践行了“快乐体育”的精神。定向越野在比赛的过程中要求运动员手、脑和身体三方面的协调配合,尤其对于运动员的方位感、地形识别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 3 在理工类院校开展定向越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理工类院校基本开设有土木工程、城市规划、机械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水文水资源、部分矿业类院校开设有资源勘查、地理信息系统等专业,还有部分需要长期在野外从事测绘、测量的专业,这些专业都需要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工程测绘课程的学习,比如《建筑识图与制图》《机械制图》《工程测量》等。很多学生在初次接触定向越野课程时,由于对地形、地理和测绘学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容易在简单的问题上出现错误,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不利影响。高校一二年级开展的定向越野课程主要在以下三方面培养理工类院校学生的综合能力。 3.1 识图能力 图是地理学也是定向越野课程的核心。识图的前提是对地形学等基本地理知识的掌握,在此基础上,首先从图中获取地理事物的信息,在图上标识的各种信息既有显性的也有隐含的,需要通过反复的练习,产生对图的记忆,并通过读图和分析图获取图的信息。部分工科类专业要学习等课程,这些课程对于学生的识图能力有 较大的帮 助。但是定向越野运动对制图人有较高的要求,尤其在地质地貌学、绘图学、地图编制与印刷、测量学、定向越野地图规范、定向越野线路设计原理等方面均需具有专业的知识。 3.2 用图能力 地图是以符号等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正确的使用地图是建立在对地图知识的充分了解之上,用图能力是识图能力的延伸,熟练运用地形学和地理学的知识,依据地图中的参照物找到正确的方向,可以使运动员在最短的时间内依次找到点标,为比赛获胜赢得时间。定向越野的用图能力区别于工程类的用图方法,它有指定的定向图和指北针的正确使用相结合,才能达到正确指示的目的。 3.3 测绘能力 测量并绘制地图是测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定向越野运动中,自始至终都要运用测绘地图来确定坐标。一张标准的定向越野的地图需要受到定向越野训练的专门人才,经过较长时间细致精心的工作才能得到。现代化的测绘手段,在定向越野中运用较少。一个合格的定向越野运动员应该具备基础的定向地图的绘制能力。 3.4 耐久能力 定向越野属于耐力性项目,定向越野课程的时间为90 min,跑步为变速跑。与一般的竞赛项目不同,定向越野运动员不是在平坦地路面进行,通常在小山丘或者山地,要求运动员需要不断地克服地面的阻力。定向越野能够达到体育课程的学习锻炼效果,长时间的变速跑对增强学生的心肺功能具有较好的效果。定向越野运动是长距离的跑的活动,是对学生进行耐力训练的较好途径。 4 定向越野实地识图用图的步骤 4.1 方位的确认 运动员在进行定向越野现地用图时,必须知道实地的方位,才能将地图与实地对应起来。最常用的判定方位的方法是利用指北针,在晴朗的夜晚也可以利用北极星判定方位。当没有指北针的时候,也可以利用手表和太阳判定方位。办法是先将手表放平,以时针所指的时数(每日以24 h计算)折半的位置对向太阳,表盘的“12”所指的方向就是北方。 4 . 2符号和颜色的识别 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习地图上各类地物的符号标志,认识实际地形和地图上符号的区别,并熟练的掌握地图上不同符号和不同颜色所代表的地面实物。 4 . 3山峰顶部俯视的能力 根据地图的等高线的标注,找到一块高地,对照地图,观察陡峭、斜坡和平缓的地方在在等高线中如何表示,并能够识别其他较高的标志物,比如:建筑物、高塔等。 4 . 4定向越野线路的识别 根据地图指定的线路,沿着线路前进,并保持指北针在地图上的定向作用。在步骤二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地图上各类符号在实际中代表的含义,熟记沿途经过的较为明显的地物在地图中使用的符号。 4.5 使用指北针定向 指北针是定向越野重要的工具,正确使用指北针能够准确并快速地找到点标。进行指北针的练习,首先需要从地图上的定点练习,选择一份点标数量较少并且较为明显的地图,在练习的过程中,选取的方向应该简单一些,尽量超路线不要有交叉。 4.6 训练的办法 进行线路的选择,先确定一个起点和三到四个点标,在两个点标之间可以选择几条不同的线路,将每一条线路都尝试从起点走一遍。 5 在理工类院校开展定向越野对人才培养的意义理工类高等院校 篇6
理工类院校实验室开放管理的探索 篇7
理工类高等院校 篇8
理工类高等院校 篇9
理工类高等院校 篇10
理工类高等院校 篇11
理工类高等院校 篇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