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精选12篇)
理工 篇1
印度理工学院(简称IIT)作为印度最顶尖的理工科院校,其分校数量已从早期的5所增至如今的15所。在《泰晤士报》全球大学排行榜上,IIT名列全球大学前50名,在全球工科大学排行榜上位列第三,仅次于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IIT培养的理工人才,尤其是IT业人才,遍及世界各地。据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萨克斯恩对硅谷新移民企业家进行的调查,在近2,000个新兴的企业之中,近一半是印度人开办的,其中50%的领军人物是IIT培养出来的。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盛赞说:“IIT是改变了世界的、令人不可思议的、对计算机产业帮助匪浅的神奇学府。”[2]美国《商业周刊》则认为:这所学校的毕业生,是“印度历史上最热门的出口产品”。
一、一流的生源
“用脑力来重建国家”,既是IIT的校训,也是印度的国家战略。从上世纪50年代创校之初,IIT的定位和目标就相当明确:为印度科技发展以及国家现代化,培养第一流的理工人才。印度政府将IIT定位为“国家级重要机构”,将国家大部分的高教资源,集中在这所衔着国家使命出生的学校上。[3]正是基于这一点,IIT始终将目标瞄准在世界一流。源头上的要务,首先是生源的一流。
IIT招生是名副其实的“千里挑一”。IIT成立之初,没有入学考试,招收的第一批学生全部是来自印度各大学低年级中的尖子生。后来IIT实行“联合入学考试”(简称JEE),招收高中毕业生。JEE被公认为是全球本科入学考试中最难的考试,也是世界上最可信和最具有竞争性的入学考试之一。
JEE的考试内容分三科:物理、数学和化学。考试主要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数学演算、逻辑推理能力,题型变化无常,从来没有选择题。JEE分为两次考试,第一次考试大约淘汰40%,余下的60%接受第二次考试,那是为期5天的面试。[4]每年有超过30多万名高中生报考JEE,但IIT的录取率却不到2%。一些被印度理工学院拒绝的考生还能拿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加州理工学院等美国名校的奖学金。因此,在印度流行这么一种说法:一流的学生进IIT,二流的学生进美国常青藤。
IIT孟买分校计算机系的学生阿斯纳尼回忆说:在得知他考上IIT之后,父母亲喜出望外,几乎是倾家荡产,连续几天请全村邻居吃饭。“因为我们都知道,念完IIT后,只要工作几个月,家里对我的一切投资,就能全部回收。”[5]
二、“斯巴达”式的教学方式
IIT的教学方式被称之为“斯巴达式”。按照学校要求,在180个总学分中,必须有20个基础科学学分。从大一开始,每学期必修6门理工课程,以及两、三门实验课程。因此所有学生四年时间的课程安排都是满满的,教授们说:“根本不必逼他们读书,因为他们知道不用功就不可能有任何成功的机会。”[6]IIT的传统是每5个星期举行一次全校性大考,成绩全校排名。名次靠后的就有可能被淘汰。四年间一直如此反复层层筛选,逐次淘汰,最后毕业率仅为50%。
IIT的教授对学生的要求是出了名的严格,甚至是“不通情理”。毕业于IIT马德拉斯分校的哈里纳拉仁(互联网浏览器创始人)回忆当年的校园生活时曾提到,即便是全学年都倾尽心血地刻苦学习,也有可能拿不到学分,吃“鸭蛋”是常有的事,有时从年头吃到年尾也毫不稀奇。当提及电机工程教授雷迪的评分方法时,哈里纳拉仁毫不避讳的说,当时学生为雷迪教授取的绰号是“校园暴君”,因为这位教授竟要求每道题目的答案都必须精确到小数点后第四位,否则就判为零分。另据IIT孟买分校校友麦尼扎斯(美国万国宝通银行行政总裁)回忆,孟买分校电机工程的卡马思教授评分方法更绝,全班考试成绩,他只吝啬地评出一个A和一个B,其他学生都只得C、D、E,甚至F。卡马思教授解释说:“IIT是英才云集之地,我不能让这些人成为三流货色。”[7]
对学生而言,考入ITT,既可能是终身荣誉,也可能是挥之不去的噩梦。因为从入学到毕业,整个学习过程都十分艰难。只有那些学习异常勤奋且抗压能力特别强、经得住任何严峻考验的学生才能顺利从IIT毕业。正是依靠这种独特的“斯巴达”教学方式,才有效地保证了其毕业生的一流质量和水准。
三、重视实践教学
IIT也重视实践教学,为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校尽可能仿造出一个科技产业化的校园环境,各分院均配备设施齐全的实习车间,甚至还开设了一般职业学校才讲授的技能课,比如开机床、操作发动机等。在IIT德里分校,学校为学生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实训课程,其实训基地和实验室由学校与西门子、IBM、摩托罗拉等众多知名企业联合建立;60%的课程直接在实验室进行教学,且许多专业课程由“企业家老师”传授,如IBM公司的“电子商务最新运用”、摩托罗拉公司的“通信软件”等。[8]
对于IT人才而言,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在IIT孟买分校软件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每学期安排的专业课课时里均基本保证了60%的实训时间。维修电脑故障、编写软件程序等等,都是IT专业学生实践性学习的重要内容。曾任软件公司“发展阿斯佩克特”CEO的瓦德瓦尼,1968年在IIT孟买分校接触到的第一台电脑主机,是当时苏联提供的“明斯克2型”,尺寸足有一层教学楼大,操作系统既复杂又零乱,他与另外两位同学改进了操作软件,把庞然大物改装成了一台原始的多媒体电脑。IIT学生的实践能力之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学校重视实践的教学模式。
四、一流的师资
有了一流的生源,一流的目标,当然就需要有一流的师资。IIT不惜花重金,在世界范围内聘请一流的学者专家来任教。IIT卡拉各普尔分校创建之初,在世界范围内聘请一流名师,其电子系和电机工程系的首任系主任都是来自欧洲的著名学者。各分校有不少教师是印度或其他国家科学院院士,专业学会、学术团体的会员,国际著名专业刊物的编委等。
从师生比例上看,一般大学的师生比都在1:15至1:20左右,而IIT的师生比仅为1:6至1:8。[9]这么低的师生比,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这就保证了IIT的每一名学生有更大的机会得到教授的面授和辅导,使得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最大程度地得以实现。
从1951年建校至今,IIT培养的一流理工人才,尤其是一流IT业人才,一直傲视群雄,成为世界新技术产业的弄潮儿。而这些一流人才又反过来又成为学校的活招牌,使之魏然屹立于世界一流理工大学之林。
摘要:<正>印度理工学院(简称IIT)作为印度最顶尖的理工科院校,其分校数量已从早期的5所增至如今的15所。在《泰晤士报》全球大学排行榜上,IIT名列全球大学前50名,在全球工科大学排行榜上位列第三,仅次于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IIT培养的理工人才,尤其是IT业人才,遍及世界各地。据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萨克斯恩对硅谷新移民企业家进行的调查,在近2,000个新兴的企业之中,近一半是印
注释
1[1][2]张明帅.东方顶级大学传奇[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240.
2[3]王建梁.世界著名大学校训[M].长春:长春出版社,2013:109.
3[4]许文静.印度理工学院入学考试探析[J].教育与考试,2010,(1):27-30.
4[5]萧富元.印度理工学院[J].教师博览,2009,(6):62-63.
5[6]萧富元.印度理工学院:百万富翁制造机[J].意林,2009,(12):38-39.
6[7]徐风.印度理工学院一一精英的摇篮[J].东南亚南亚信息,2000,(4):19-20.
7[8]黄俊伟,俞贵邦.厚积薄发—印度理工学院成功之谜[J].大学教育科学,2004,(3):82-85.
8[9]王青.印度理工学院成功因素探析[J].世界教育信息,2008,(6):71-73.
理工 篇2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专业】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招生网站-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分数线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2014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章程 第一章 总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为保证学院2014年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深入实施“阳光工程”、规范招生管理,维护学院和考生合法权益,结合学院招生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章程。第一条 本章程适用于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第二条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招生工作贯彻“公平、公正、透明”,兼顾“德、智、体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第三条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招生工作接受纪检部门、新闻媒体、考生及社会各界的监督。第二章 学院概况第四条 学院名称:山东理工职业学院第五条 学院代码:14242第六条 办学性质类型: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第七条 办学层次:高职(专科)第八条 学制:三年第九条 校址:山东省济宁市太白湖新区荷花路6号第十条 学院历史:学院前身是山东省贸易职工大学,始建于1950年,1998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举办普通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2009年3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改建为山东理工职业学院。第十一条 地理环境:学院地处闻名中外的孔孟之乡--济宁市太白湖新区。交通便利,生态资源得天独厚,是济宁市行政商务中心、科教文化基地、休闲度假胜地和生态宜居新城。第十二条 办学特色: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产学研结合为途径的办学指导思想,贯彻“一切为了学生成才与就业”的办学方针,走就业拉动、科研带动、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路子,致力于建设“低碳、生态、新能源、新信息示范大学校园”和“省级特色示范高职院校”,打造先进制造业、新兴战略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高地,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第十三条 办学实力:学院占地1003亩、规划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已建成26万平方米。经过60年的办学积累,形成了较强的办学实力,现有教职工614人,教授18名、副教授169名、双师型教师占48%。学院设有机电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商学院、金融会计学院、光电工程学院、化工新材工程学院、软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件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基础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航空学院等11个二级院系。开设36个专业,涵盖材料与能源、制造、电子信息、财经、旅游、航空等10个专业大类。设有光电工程技术研究所、新能源与新材料研究所、汽车工程研究所、机电工程研究所、产业集群研究所等11个科研机构。学院技能鉴定所能为学生在校期间完成技能证书的鉴定及发放。学院是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高校校园绿化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标准化学生公寓、山东省高等学校标准化学生食堂、全国青年创业教育培训基地、全国KAB大学生创业教育基地、全国职工教育培训基地、山东省再就业定点培训机构及山东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集体。学院实习、实训设施设备先进齐全,拥有3万平方米的校内实验、实训场所,实训实验室85处,专用教学仪器2000多台套,教学用计算机2563台,教学仪器总值1.35亿元。图书馆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图书资料馆藏量75万册,电子图书资料1万G。建有2.5MWp屋顶光伏电站、机械加工厂、汽车检测中心、汽车驾驶学校。中央财政、省财政支持的数控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汽车专业和物流专业实训中心。与美国惠普公司、北京中航天使人力资源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沙钢集团、台湾联电集团、太阳纸业集团、山东亿维信息产业集团、海尔集团、国家电网光伏发电集团、山东移动通讯公司、山东省银座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建立了125处校外实习基地。第十四条 就业渠道:学院把提高就业率和优质就业率作为就业工作的重要目标,高度重视大学生的职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积极开展创业教育。注重校企合作,实行订单培养,努力实现“学校与企业”、“学习与就业”两个“零距离”对接。近年来学院与美国惠普公司、江苏沙钢集团、歌尔声学电子有限公司等世界500强企业和台湾联电集团、山东润峰集团、济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山东荣信煤化有限公司,北京航天新兴科技公司,太阳纸业集团等100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了毕业生就业网络。学生在毕业前1--2个学期,即可带薪顶岗实习,毕业后可在顶岗实习单位就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在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第三章 组织机构第十五条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成立以学院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招生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对招生录取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并负责制定招生政策,讨论决定招生工作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的重大事宜。第十六条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处是组织实施招生及相关工作的常设机构,具体负责山东理工职业学院的招生日常工作。第十七条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纪委对招生工作全过程进行监督。第四章 录取第十八条 建立学院分层负责、纪委全程监督、招生就业处具体实施的招生录取工作运行机制。第十九条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招生计划通过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学院网站、学院招生简章等形式向社会公布。第二十条 对高考成绩达到同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以上的考生,学院按照省教育招生考试院规定的投档比例调阅考生档案。第二十一条 语种:语种不限(入校后统一开设英语课)。第二十二条 男女比例:各专业男女比例不限(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有特殊要求者除外)。第二十三条 对考生身体健康要求:执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文件规定。第二十四条 实行按照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的原则。先在上线报考我院的考生中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录取第一志愿考生,录满计划数为止;若一志愿生源不足,则录取第二志愿或征集志愿考生,依次类推。第二十五条 按报考专业志愿优先的原则确定专业。若第一专业志愿考生在该专业计划中已满,则该专业不再录取第二、三专业志愿考生;若第一专业考生在我院该专业计划中不满,则该专业录取第二专业志愿考生,依次类推。第二十六条 在确定录取资格时,考生的各种加分、降分情况均已记入总分,无单科成绩要求。学校在招生录取和安排专业时,相同条件下优先考虑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外语听力成绩高的考生。第二十七 录取结果公布:山东省教育招生考生院网站查询、学院网站查询和寄发录取通知书等形式。第五章 其它第二十八条 新生入校后,学院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进行体检,对体检不合格的考生,取消入学资格。第二十九条 艺术类专业投档原则、录取原则按照《山东省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工作实施方案》执行。第三十条 收费标准:执行山东省物价局统一标准。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煤炭深加工与利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电子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应用化工技术、光伏材料加工及应用技术、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矿山机电、工程造价、计算机应用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信息安全技术等专业学费每生每年5000元;装潢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费每生每年6600元;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投资与理财、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实务、报关与国际货运、物流管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等专业学费每生每年4800元;中德联合办学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费每年每生12000元;校企合作办学(合作企业:北京中航天使人力资源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旅游管理(航空服务管理方向、空中乘务方向、豪华邮轮方向)、酒店管理(航空服务管理方向、空中乘务方向、豪华邮轮方向)专业学费每年每生8000元。第三十一条 资助与奖励政策:1.学院根据国家规定设立“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2.学院执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家庭困难学生可申请国家助学贷款;3.设立贫困生救济基金,对贫困生实行部分或全部学费减免政策;4.勤工俭学、为特困生提供资助;5.实行奖学金,对品学兼优的学生实行奖励。第三十二条 学历证书:学生在校学习期满,成绩合格,颁发教育部统一印制的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普通高等教育专科毕业证书。第六章 附则第三十三条 我院不委托任何机构和个人办理招生相关事宜,不收取国家规定之外的任何费用。对以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名义进行非法招生宣传等活动的个人或机构,学院保留依法追究其责任的权利。第三十四条 本章程若有与国家有关政策不一致之处,以国家有关政策为准。第三十五条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招生网址:http://电话:0537-2343396、3617333、3617788、3617790传真:0537-3617788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宁市太白湖新区荷花路6号邮编:272067第三十六条 此招生章程
经省教育厅审核,并在教育部备案,备案详情内容可参见教育部网站:
.cn 第三十七条 本章程由山东理工职业学院负责解释。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重点专业: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全景地图:
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历年分数线: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报考指南: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招生计划: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人气校友:
西安理工大学 篇3
西安理工大学是我国首批同时获得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具有教授任职资格审批权。学校下设12个学院,现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6个博士点,71个硕士点,51个本科专业,1个全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10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和6个陕西省名牌专业;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300余人,其中教授150余人,全日制本科生15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近4000人。建校至今,已有7万余名学子从学校走向祖国大江南北和世界各地。
学校始终坚定不移的把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作为立校之本,先后在国家教学成果奖、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教材、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教学团队、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按照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校的培养目标,学校教学管理实行学分制,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中贯穿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005年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学校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务处”、“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学校扩建了大学生科技活动创新基地,学生参加科技活动蔚然成风,在“挑战杯”等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中,学校多次获国家一、二等奖。学校文化体育设施比较完备,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在全国大学生游泳比賽中先后荣获女子甲组团体第一、男子甲组团体第一的好成绩,学校获“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荣誉称号。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和外语表达能力,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学校获“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西安理工大学在科研到款数、获得科技奖励数、获得专利授权数、发表论文论著数、被三大检索收录的论文数在全国普通高校的排名均在60名左右。自1996年以来,学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5096项,发表论文、专著10800余篇(部),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11项,2004—2007连续四年科研到款和科技产业收入双双突破亿元。2005年学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学校获“全国普通学校科研管理先进集体”、“全国科技成果推广先进集体”和“产学研联合开发先进集体”等称号。
西安理工大学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和合作,目前已同日本、德国、美国、意大利、俄罗斯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2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
理工 篇4
当前,从我国应对国际知识产权挑战、引导企业成为自主创新主体增强国际竞争力、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情况来看,现阶段经济发展对知识产权人才的需求集中在应用型知识产权人才方面[1]。因此,大学联合其他社会创新主体构建政产学介开放式联合培养知识产权人才模式是现阶段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大学知识产权教育提出的现实要求。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大学培养专业人才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本科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工作环境和胜任工作要求为目的,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是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鲜明特色。知识产权专业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学生的理论知识素养、实践技能训练与职业道德培养融贯于一体的核心实践教学环节,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实践性和探索性,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创新发展、提升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紧迫需求[2]。
重庆理工大学知识产权专业依托雄厚的理工科办学基础和优势,以“依托理工、法官融合、以工业产权(专利、商标)为主攻方向的应用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为目标,对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知识产权人才进行了积极探索,构建了以政产学介合作为特色、社会创新主体联合培养应用型知识产权人才的专业实习模式。实践证明,此种专业实习模式突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培养高水平应用型知识产权人才的最佳途径和方式,受到社会的认同和赞扬,在大学与社会之间形成一种共同培养知识产权人才的双向促进模式———“促进社会对大学知识产权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认同,同时为大学的教育科研提供实践支持”。
二、以政产学介合作为特色的知识产权专业实习模式的实践
知识产权学院成立伊始,即与重庆市相关政府机构、企业与中介服务机构等单位签订了政产学介联盟合作协议,实现大学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建立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专业实习基地,满足学生实践技能训练之用。重庆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知识产权专业实习集中在大三下学期的暑假期间进行,以“校内准备阶段———校外实习阶段———校内总结阶段”的三阶段动态模式为特征,以社会创新主体联合培养应用型知识产权人才为目的,在共建专业实习基地、解决学生就业等方面进行良性互动,开展深度合作,效果显著。
(一)校内准备阶段
每年专业实习前,学院都会邀请实习基地负责人和指导教师来校座谈,就本届学生的实习岗位进行说明,明确实习要求和人数需求;根据实习基地负责人和指导教师提出的建议,针对性的制订实习计划和方案,召开实习动员大会,明确实习目的和要求。
(二)校外实习阶段
校外实习阶段是整个专业实习的核心和重点,决定着实习目的能否达成,实习效果是否显著。因而,该阶段要求针对学生实习中的具体情况,严格学生实习管理制度。
1. 加强实习单位和学院教师的“双导师”指导。校外实习阶段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知识产权学院派出的实习学生,又是实习单位的正式职员,学生既要严格接受学院实习纪律的约束及指导教师的指导,又要认真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纪律的约束及指导教师的指导。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后,应当认真完成实习单位领导和指导教师交办的各项任务;自觉树立问题意识,进行专业思维和研究能力的训练,提升职业道德素养。实习结束后,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习情况和综合表现,给出实事求是的评价,作出实习鉴定。学院指导教师全程跟进学生实习;针对集中实习,指导教师应当对实习单位进行实地走访,了解、听取实习单位的建议和意见,并及时作出处理和相应调整。
2. 严格学生实习管理制度。学生正式开展实习后,必须认真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和纪律,严格保守在实习过程中了解到的国家机密和商业秘密。每周实习结束后,结合该周实习过程中的经典案例或心得体会完成实习周记一篇;整个实习结束后,学生对照实习目的和实习效果完成实习报告。
校外实习阶段,也是政产学介各方联合开展科学研究,共同攻克实务难题的最好时机。实习单位和学院可以就实务中的疑难案件,组织学院的相关教师和实务界专家展开讨论和研究,有助于实务问题与理论研究的无缝对接,有利于促进双方共同发展,是以政产学介合作为特色的专业实习模式取得的又一积极成果[3]。
(三)校内总结阶段
该阶段通过三项措施对整个实习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意见,促进以政产学介合作为特色的专业实习模式的成熟和完善。首先,学生实习结束后返回学校,结合自身实习情况进行总结、反思和评估,撰写实习报告。其次,召开实习经验汇报大会,学生汇报实习成果,指导教师有针对性进行点评。再次,学院邀请实习单位来校召开实习总结座谈会,政产学介各方交流看法、观点和意见,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不断提升专业实习质量。
三、完善以政产学介合作为特色的知识产权专业实习模式的建议
(一)构建多元化专业实习目的
以政产学介合作为特色的专业实习模式适应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对知识产权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这种实习模式特别强调专业实习目的多元化。
1. 创新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
以政产学介合作为鲜明特色的专业实习模式,以社会创新主体联合培养知识产权应用型人才的开放式人才培养理念为指导,优化各方资源配置,形成资源互补、利益互惠,构建了更具实效性的开放式联合培养知识产权应用型人才模式[4]。
2. 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创新能力。
专业实习着眼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和提升,强化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研究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 锻炼实务技能,培养职业道德素质。
学生通过对知识产权日常实务和典型案例的观摩、学习和参与,有助于学生熟悉、理解和掌握处理实务问题的流程、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积累实战经验、培养职业道德素质。
4. 以就业为导向,创新就业方式。
以政产学介为特色的专业实习模式内涵的意蕴之一,在于引导学生高度重视专业实习,自觉以就业为导向、专业实习为桥梁,将专业实习作为就业预演认真对待: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和求职意向,有针对性地向相应的实习基地通过投递简历、电话联系、面试等方式和环节寻找专业实习岗位,以“正式职员”的身份进入实习基地开展专业实习,如果实习基地有就业需求且对实习学生的综合表现和能力素质满意,实习学生可与实习基地签订就业协议,毕业后即可正式报到上班。这种“绿色通道”式的就业方式是改革学生就业工作的创新和尝试,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就业,针对性地满足实习基地对于应用型知识产权人才之需求。
(二)加强专业实习基地建设
1. 拓展专业实习基地功能。
以政产学介联盟协议为纽带,巩固知识产权学院与实习基地的长效合作机制。学院与联盟单位开展一系列多功能、多样化和开放性共建实习基地的合作,不断拓展和优化实习基地功能。
一是共同培养知识产权应用型人才。每年,学院通过三阶段动态专业实习模式,派遣学生进驻实习基地开展实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与职业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真正契合和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对知识产权应用型人才的急迫需求。
二是共享优势资源,实现互利共赢。一方面,知识产权学院通过下列措施培养学生实务技能:组织学生旁听法院知识产权典型案件庭审;邀请法官进学校,指导学生开展模拟法庭庭审等实践课程;聘请实习基地专家担任兼职教授,承担某一实践课程教学任务。另一方面,知识产权学院利用LEXIS数据库、专利文献检索数据库、知识产权培训(重庆)基地等各种资源,与实习基地开展各种内容和形式的联合科学研究,为实习基地提供相关实务咨询、业务培训、司法意见等支持和帮助,帮助实习基地解决理论问题与实践难题。
2. 扩大专业实习基地范围。
以政产学介合作为特色的知识产权专业实习模式的成熟是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以往,知识产权的实习基地主要集中在成渝两地,特别是重庆本地,今后,要利用知识产权学院积累的良好口碑和社会资源,将实习基地范围扩展到北京、上海、广东等知识产权发达地区,不断提升专业实习的质量和层次。
(三)强化过程管理
专业实习能否达到目的和效果的关键是要加强过程管理。针对集中实习,学生在校内准备阶段须对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和实习内容作好充分的了解和准备;在校外实习阶段,实行学院和实习基地的“双导师”指导,共同指导和督促学生认真实习;实习结束后,学生要返回学校认真总结实习经验。针对分散实习,学生要向学院交回实习接收函,明确实习单位、实习内容和联系方式,指导教师应当严格对实习学生的管理和指导。
大学知识产权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从事知识产权事务的专业人才。重庆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以培养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知识产权人才为导向,以签订政产学介联盟协议为契机,强化实践教学,构建以政产学介合作为特色的知识产权专业实习模式,此种专业实习模式符合大学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人才的内在规律,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实现了科技教育与社会经济的良性互动、深度融合与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钱建平.谈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社会化[J].科技管理研究,2010,(7).
[2]郑胜利.论我国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专业人才教育——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思考[J].中国发明与专利,2008,(8).
[3]胡军燕,朱桂龙,马莹莹.开放式创新下产学研合作影响因素的系统动力学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8).
理工 篇5
【成都理工大学排名】成都理工大学特色专业-成都理工大学录取分数
线
成都理工大学始建于1956年,其前身是成都地质学院。1993年更名为成都理工学院,经教育部批准2001年组建成都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的主体原成都地质学院和成都理工学院,曾是原地质矿产部和国土资源部的重点高校。2000年学校管理体制转变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现为四川省重点大学。校园面积2888亩,校舍建筑面积80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43亿元。成都理工大学是一所以能源、资源环境、基础工程、电子信息等学科为优势特色,以理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多科性大学。学校现有12个学院,1个体育教学部,同时设有研究生部、沉积地质研究院、继续教育学院等教学科研单位。学科专业以理工为主,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哲学、农学、教育学9个学科门类,有68个本科专业、5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工程硕士招生领域、20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和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目前,在校学生总数2.5万余人,其中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万余人,硕士研究生3004人,博士研究生585人。在编教职工2100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2人,教授204人,副教授442人,其中有3人成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1人获“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2人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2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7人入选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人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和“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获高校青年教师奖,4人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2人获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1人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3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8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0人获“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称号,23人获“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0人获四川省青年科技奖。学校是我国重要的地球科学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之一,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其中1个与西南石油大学共建)和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建校54年来,完成国家和省部级
科技项目近1000项,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和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800项(次),发表论著1.5万余篇(部)。学校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加科技文化活动,近年来组队参加“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英语演讲等重要赛事,获得国际奖9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500余项;获得全国大学生田径、羽毛球、攀岩、健美操锦标赛前八名20余项(次),省市高校田径、篮排球、健美操等团体和个人前八名近40余项(次);获得全国、省市级大学生艺术专业比赛含金奖在内的各类奖励50余项(次)。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20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接待了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名外国专家及留学生来校讲学、留学,出访近500余人次,开展了300余项科研合作。学校还多次主办国际学术会议;主办学术期刊6种,其中核心期刊4种。有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等独立学院和多个联合办学点,与资源、能源、环境、建筑、军工和高技术等领域的国家大型企业或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学校博物馆是一座在西部乃至全国享有较高知名度的以地学类为主的自然博物馆,馆藏标本6万余件,其中不乏国家以及世界级的精品和珍品,如“合川马门溪龙”化石、“重庆大竹鱼”化石、“隆昌铁陨石”等。博物馆已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高校首批建设的数字博物馆,并获得从中央到地方所有级别的青少年科普教育和爱国主义基地称号。学校图书馆馆藏印刷型书刊160余万册,中文电子全文图书约80万种,中外文电子全文期刊3万多种,并且集藏、借、阅、咨一体化和印刷性文献与数字化信息相统一。学校档案馆馆藏丰富、管理规范、分类科学,是四川高校少数获“科技事业单位档案馆国家一级”称号的档案馆之一。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传统作风、“不甘人后、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和“穷究于理、成就于工”的治学理念,以服务行业、服务桑梓为己任,为国家输送了10万多名各类毕业生,他们绝大部分已成为所在部门的技术或管理骨干,涌现出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学者和管理专家,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位于成都市成华区中央、沪蓉高速公路起点、多条重要交通干线交汇处,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在学校党政的领导下,学校师生员工抓住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西部
大开发和新一轮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以豪迈的热情和高昂的斗志,为建设显著特色的高水平研究
教学型多科性大学而努力奋斗!
年轻的“小理工” 篇6
如果这是一种病,我实在是病入膏盲了。某次在外练车,跟同组练车的本地中年大叔说起自己是厦门理工人,并自嘲在报志愿前完全不知道存在这所学校时,大叔笑了,操着一口闽南口音的蹩脚普通话说:“噢,就是那个职专?”我闭着眼睛深呼吸了许久才压住心中的怒火,强制心平气和地拉着人家为其恶补了关于厦门理工学院的历史。
我说,大叔,你OUT了。厦门理工学院1981年10月建校,前身鹭江职业大学是福建省最早的全日制职业技术大学,2003年筹建升本并试招7个专业的本科生,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本并更名为“厦门理工学院”。2013年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
厦门理工学院的前身是鹭江职业大学,在部分老厦门人印象里一直没更新,就像多数年轻人长大后仍被老人家叫着儿时的小名一样,我们的小理工也是一个初长成的小年青。
年轻的小理工占地面积并不大,只有50余万平方米,从北门到南门不用大费周章地乘坐公交车,跨系谈恋爱的情侣也不用忍受夸张的“异地恋”。酷暑天里从宿舍走到教室去上课也不用在烈日下暴晒三四十分钟……学校大有大的骄傲,小有小的妙趣,仔细想想,也乐于其小。然而这样的面积将一个初来乍到的资深路痴耍得团团转还是绰绰有余的,我就是那样的路痴。初来小理工,只顾兴奋地四处张望,竟跟丢了带路的学长,一个人摸索在青翠的树木和灰白色的建筑之间,着实被小理工狠狠虐了一把。
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从文科专业到理工科专业,从学习场所到休闲场所,从生活设施到运动设施,该有的,小理工绝不含糊。另外,学校正在筹划新建教学楼、宿舍楼以及游泳馆等项目,作为准大四的我们常调侃:等这些建完了,我们也毕业了。话虽这样说,心里还是默默祝福母校,愿她越来越好。
比起她的小,我更爱小理工的朝气蓬勃。除去那些品种各异、四季常在的树木不说,你看那操场上奔跑的矫健身姿,你听理工湖边字正腔圆的练嗓子声,还有黑夜中久亮不息的实验室灯光……让人印象最深的是大大小小的学生组织,他们正是学校里最具青春活力的一群人。一年四季的活动不断,大到轰动整个校园的十佳歌手大赛,小到对校园一隅几株罕见植物的拍照认知,以及周到得连宅在宿舍拍几张照片也能参与其中的周末文化集市……小理工如日中天,迎着热烈开放的凤凰花。诠释年轻人该有的姿态。
年轻的小理工的地理位置也是极好的。她虽位于厦门郊区,但她并不孤单,附近的学校有近十所,文化氛围浓郁。毗邻的旺角商业学生街刚建成不久,不论是踌躇满志兼职创业的未来英才,还是有钱任性地追求娱乐消遣的茫然少年,无疑又多了一片各自飞翔的蓝色天空。而且厦门北站就在小理工边上,只有不足五分钟的车程,无论是说走就走的旅行还是进厦门岛内玩耍,都不是问题。
关于小理工的地理位置还有一大特色,那就是坐落在天马山群脚下。这群名不见经传的山,是理工人常挂在嘴边的,没有特别的渊源,只因为天马山是理工学子最常爬的山。植树节上山植树,夏天的夜晚上山俯瞰夜景,在宿舍窝久了也会随性约上几个好友,或是骑行或是徒步到达天马山顶,汗涔涔地坐在山顶的岩石上,看山下公交车小得如同蚂蚁爬在沟渠里,数着附近校园里最惹眼的操场如绿地毯般安静地铺着,兴致勃勃地张开双臂作飞翔状,对着远处呐喊,画面“咔嚓”一声定格,晒在朋友圈里,背景是清澈湛蓝的天空。
年轻的小理工更是贴心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学校食堂一到端午节就送粽子,一到冬至就送汤圆,连平时打菜“抖三抖”的食堂阿姨见你菜打得少了,也会心疼地多舀几勺给你,简直受宠若惊;学校后勤处追逐潮流,推出了“智慧后勤”的APP,宿舍有什么坏了要报修,只要在APP上下单,维修人员到位得要多快有多快,遇到热心的维修小哥,兴许还愿意给你带一份外卖呢;学校还有一群可爱的保安,你偶尔会看见他们聚在一起练拳,遇上突如其来的大雨,他们还会帮忙收楼下晒的被子;校团委顶着巨大的压力开设了“厦理工e起来”的微信公众号,之所以说压力大,是因为学生们在上边的或好或坏的吐槽,上至校领导,下至扫地阿姨可都是有目共睹的。当然,这些年在小理工的怀抱里成长,她的努力,我们都懂。
年轻,或许不成熟,但拥有不一样的拼劲,那种铆足了劲往前走的努力,是其独有的魅力和骄傲。这不,小理工冲劲十足,许多专业的高考招生分数线都达到了一本水平,就连学生会主席都哇哇叫地叮嘱大家:“我们纳新的时候一定要hold住,要知道理工现在招进来的新生素质是越来越高了!”
然而有的事实不得不承认,小理工不是985,也不是211,她沾了厦门这座城的不少光,也还是好得不够让人满意。和学弟学妹聊天,常听到诸如“要不是当年高考英语科目涂错了卡,怎么会沦落于此”“其实我就是想来厦门,其他更好的学校上不了就只好来这儿了”“我暗恋的学长来这儿了呀”此类的不乐意,我想他们也只是患有和我一样“我的大学只能我吐槽”的绝症吧。而我也从来不是最优秀的,也忘了自己是因为考砸了还是超常发挥了才来的厦门理工,但小理工告诉我,我们还年轻,一定要付出最大的努力,坚持走下去,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到最后的人真的很少。
编辑/梁宇清
理工 篇7
教育部教高[2001]4号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 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 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育部教高[2005]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在本科生培养方面着重提出“更加注重能力培养, 着力进步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加强实践教学, 切实进步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教育部还将大学生“科研实践练习”纳进到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标准。仅靠本科毕业证和司法考试合格证并不能担保职业前程, 从此以后对法学人才的需求将从“文凭的竞争”转向“实际能力的竞争”, 真才实学方能构成安身立命之本。尤其是在国际化的开放性环境里, 国内法学教育的评价指标必须接受横向比较的检验, 这样的趋势必将增强实践教学的权重。有了这样的理论支持和政策指导, 我们理工院校法学实践教学工作就有了方向和基础。
二、理工院校法学教育课程设置对实践创新教学的影响
理工院校法学院本科生的课程设置与专业法学院系的课程设置基本相同, 大体包括三大类, 第一类是全校公共必修课, 如外语、体育、政治理论等, 通常约占全部学分的25%;第二类是专业必修课, 即由法学院自己开设的法学基础理论课程与专业课程, 包括宪法、法理学、民法、刑法、民事诉讼法等, 通常有14—16门课程, 约占全部学分的40%;第三类是选修课, 约占全部学分的35%[1]。此外, 才是社会实践和毕业论。
从实际效果看, 此种学院式的课程设置与现实脱节, 不适应实际需要, 而且很多课程的知识根本用不上。但是法学院在课程设置方面没有自主权, 研究公共必修课的减少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 只能在首先扣除65%的公共必修课和在法学专业核心课程的范围内研究课程设置的改革。法学院真正享有自主权的也就限制在35%的选修课及社会实践和毕业论上了。这种学院式的教学安排与大陆法系的传统、立法体制、司法适用、法律思维等均有千丝万缕的关联, 法律与法学自身的知识特点决定了理性、逻辑、概念的重要性, 而法律的普适性也要求法律执业者具有相对统一的法律知识与法律思维, 这些法律职业素质的养成如果没有学院式的教学安排是几乎无法达到的。
就此而言, 大陆法系与普通法法系在教育中所运用的方法的不同, 反映了二者理念与历史传统的差别。以法律条文的体系化为特征的大陆法决定了传授和学习此种法学的方式必须以理性的推理和概念的演绎为核心。与此相对, 普通法本身是一种判例法, 其所要求的学习如何在遵循判例的基础上以案件事实为基础实现同案同判的公平正义。但是, 二者的教育目的却又是相同的, 即以知识训练的方式为未来的法律共同体造就共同的知识和思维背景。
就法学核心课程而言, 有其必要性与合理性, 不能因为强调实践教学就忽视理论教学。在这一点上, 法学院的认识是统一的, 即在确保法学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 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就核心课而言, 理论法学与应用法学、程序法与实体法、国内法与国际法、传统法学与当代法学有大体适当的兼顾与平衡, 并且考虑到了作为一个法律执业者应当具备的基本知识与理论素养。法律职业者, 包括法官、检察官、律师、基层司法工作者, 都应当接受这种较为严格的学院式教学训练, 如此才有可能建立法律职业共同体赖以立足的、具有独特职业要求的教育背景、知识结构和职业思维。
理工院校办法学院系时间短, 师资力量不足, 但是有的理工院校法学本科生的招生规模比老牌法学院还大。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不对法学专业必修课进行统一的规范安排, 那就有很大的风险。因为他们将来都是法学院毕业的学生, 都从事法律职业, 若他们在法律知识、法学理论素养、法律思维等方面存在太大的差别, 是不应该的。
法学院在实践教学方面学习先进院校经验的基础上, 也加大了对课程设置的改革。探索适合理工院校法学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方式, 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拓宽实践教学范畴, 整合实践教学资源, 对学生在整个四年学习期间实践教学进行统筹安排, 通盘考虑,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形成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保证了本科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四年的连续性。在课程设置上第一学年安排了狱政机关参观、组织学生去法院旁听;第二学年安排了民诉和刑诉的模拟法庭;第三学年开设诊所教学课程和深入社区诊所服务;第四学年安排了10周法学专业实习, 每学期放假都安排学生参加社会调查, 应该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的课程设置体系。
诊所式教育是实践教学中一个非常好的方式。笔者认为, 应当扩大法学诊所教育的课时, 增加诊所教育的学分, 并且, 法学院应当增大对诊所教育的投资, 包括配备有实务经验的教师作为诊所教育的指导教师。法学诊所教育最能帮助学生拉近理论与实践、抽象与具体、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法律规范与生活事实之间的距离, 也非常有利于学生毕业后较快地进入职业角色。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院在此做出了极大的努力, 在征得教务处和学校领导同意的情况下, 现在已经把法律诊所作为一门选修课列入教学计划, 同时, 和哈尔滨市南岗区政法委合作, 在南岗区内大多数社区设立了我们学院的法律诊所。定期派出带队教师和学生出诊, 问诊、论诊。在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学生从闭口听, 到开口问, 再到动手做, 实际上是完成了一个飞跃。
三、理工院校法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对实践创新教学的影响
可以负责任地说, 理工类院校法学院系创办之初, 最难的就是法学专业师资的匮乏。法学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总体上的知识积累尚有限, 教师大多是从校门到校门的毕业生, 没有任何法学实践经验就直接进入教学岗位, 更谈不上从事法学实践教学和指导了。缺乏实践是造成法学教师在知识水平上存在缺陷的客观原因。但是法学教学领域内部却存在着相当精细的学科划分, 每一名法学教师和科研人员大多都属于某一固定的“专业”, 一旦确定了“专业”, 该教师几乎就终生从事该专业的教学和研究, 而不涉足其他“专业”。过于精细的学科划分为法学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制造了障碍, 成为制约法学实践教学发展壮大的一大瓶颈。[2]随着实践性教学和职业教育呼声的日渐强烈, 法学教师在知识结构上的弊端越来越多地被暴露出来。在人才“竞争”过程中居于劣势的理工院校法学院系, 为满足基本教学工作的需要, 不得不大量使用缺乏实践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 合理的教师队伍梯队难以形成。同时, 由于青年教师在走上教学工作岗位之后, 马上便要承担繁重的教学工作, 使得它们在最初的几年当中往往要疲于应付超负荷的工作, 这种过度的使用, 使得青年教师在实践教学和科研能力方面很难取得真正实质性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 学院设置了法学实践专任教师和在法学实务中兼职的教授、讲师分工合作, 形成了特有的实践教师队伍。
四、开展多层次课程设置之外的课外活动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影响
学生课外实践也是实践教学的一种形式和实现创新教育的有效载体, 对于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具有积极意义。开展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能, 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培养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倡导大学生的一种实践意识, 营造出浓厚的学术氛围;吸引和推动广大学生刻苦钻研, 增强能力, 勇于创新, 奠定坚定文化素质基础。它实际上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将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社会和生活中, 解决实际问题, 并从中获取知识的学习活动。不仅有利于改变学生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学习方式, 更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探索环境, 提供了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践的机会。
学院历来重视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 成立了学生课外实践活动指导老师, 采取学生独立选题、参与教师课题研究、部分学生设立学生导师等方式, 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课外实践文化活动。其中有“法制宣传月”、“大学生送法进社区”活动、“法学读书会”、“黑龙江省青年律师与大学生法学理论与实践互动活动”、全校范围内的“法律知识竞赛”、“法, 牵你我”法律宣传广角活动、“全校法律演讲比赛”、“孟繁旭杯大学生法律辩论赛”、“律意盎然”法律节之法律小品大赛、“法学院新生辩论赛”等几十种课外活动。
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正处在从通识式教学向通识式教学模式下加强实践创新型教学转型的时期, 探索出了一条适合理工院校法学院特色的实践创新型教学的法学教育建设之路。实践教学是一个广阔而肥沃的育人天地, 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探索、研究, 深化改革, 开拓创新, 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高素质创新人才就一定会不断的脱颖而出。
摘要:法学教育中的实践创新教学不仅可以培养法科学生的司法实践能力, 还可以为法科学生积累宝贵的司法实践经验, 在法学教育中极其重要。研究影响法学实践创新教学的因素对加强理工院校法学院系的实践创新教学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因此, 应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传统的实践教学形式, 在加强理论建设的基础上进行实践。诸如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学生成绩评价体系中加重实践创新教学活动的设置和评价的比重;同时, 提高法学教师的综合素质, 建立高素质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 重视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从而使法学实践创新教学教育得以确立。
关键词:实践创新教学,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刘凯湘.课程设置要与实践相结合[J].法制资讯, 2009, (5) .
常熟理工学院简介 篇8
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常熟理工学院受吴文化浸润,经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形成了 “立本求真、日新致远”的校训,培育了 “反对平庸、追求卓越、负重奋进、敢于超越”的校园精神,确立了“质量立校、特色名校、人才强校、开放活校、文化兴校”的发展战略,凝练了“注重学理、亲近业界”的人才培养理念,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学校坚持校地互动发展、校企合作的办学思路,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断提升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水平,形成了以理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学校占地面积近1800亩,建筑面积60多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资产总值2.2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46 万余册,数据库23 个,电子图书285万种,中外文纸质期刊1900余种,电子期刊4万余种。学校办有《东吴学术》《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种学术期刊。学校现设有12个二级学院,57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历史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面向全国19 个省招生。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8000多人,联合培养全日制研究生100多人,继续教育学院成人学历教育在籍学生近7000人。现有教职工12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880多人,高级职称470多人,博士280多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培养人选等12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2个,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构建完善内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升本以来,承担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4项,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30多项,国家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42项。拥有2个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2个教育部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成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工程实践教育基地、11 个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学校获批为“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毕业生受到社会的普遍好评。
学校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和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加强学科基础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拥有3个省级重点建设一级学科、1个省优秀学科梯队,建有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2 个、省级工程中心1个,共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学校坚持服务地方,与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互动发展。近年来开展了多种模式的合作教育,在校企合作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建立了全国首所电梯工程学院、江苏首所国际服务工程学院、光伏科技学院和苏州首所汽车工程学院等多所行业学院。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近年来先后派出专家、学者赴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以色列、印度等国家交流或进修,聘请外籍教师数百人次,并与美国、英国、白俄罗斯、韩国、德国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40多所高校结为友好学校,建立了友好联系,与英国、美国、德国、法国、印度等国家的20多所高校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学校设有国家汉办外国人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
理工 篇9
关键词:旅游管理,旅游安全,SWOT,理工科院校
1 国内旅游管理学科发展现状
旅游科学是指以研究旅游活动规律, 从而为指导当前旅游经济实践为目标的学科研究体系[1]。当前研究旅游科学的主要学科是人文地理下的旅游地理 (理学) 以及旅游管理 (管理学) [2,3]。另外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等学科对旅游经济的研究也日趋兴盛。
现代旅游业强调旅游系统研究, 旅游系统的基本要素包括旅游主体 (旅游者) 、旅游媒体 (旅游业) 、旅游客体 (旅游资源) , 其在地理空间上的表现形式为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旅游通道[4]。由于旅游资源 (旅游目的地/景区) 本身具有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双重属性[5], 旅游科学亦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属性, 是涉及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文化学、地理学、环境学、历史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的综合性交叉学科。
旅游科学研究视角的多向性、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研究尺度的多维性、研究结果的多象性决定了其分支学科的发展前景和研究成果的应用潜力巨大。以旅游安全学科为例[6], 横向的研究思路围绕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通道和旅游业中存在的安全因素、安全问题进行成因、表象、特征、危害、应对加以开展;纵向的研究思路则是旅游安全现象、安全认知、安全管理、安全保障等方面的研究。研究方法和手段涉及到文、理、管、工, 必定能产生具有科学性和应用性并重的研究成果。
随着世界旅游产业兴盛和旅游管理学科发展, 我国旅游学科建设与发展取得巨大进步。国内旅游管理和旅游地理相关学科与科研发展较好的代表性院校有: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华侨大学旅游学院、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吉首大学旅游学院。山西省内旅游学科建设与科研发展较好的院校是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和山西财经大学旅游管理学院。
纵观省内外高校旅游学科建设与发展不平衡现状, 太原理工大学开展旅游管理学科建设与旅游相关领域研究在促进学科多元化发展、加快平衡区域教育与科学发展、完善省内外旅游相关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带动山西省旅游产业发展与旅游学科建设具有长期的、不可低估的效应。
2 太原理工大学旅游管理学科建设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是对定性问题科学分析与解释的成熟手法[7], 太原理工大学开展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必要性与可行性可从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四方面加以论证。
2.1 优势因素
山西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拥有大同云冈石窟和平遥古城两处世界文化遗产, 五佛教圣地台山, 中国金融鼻祖晋商大院等。进入十二五时期, 随着全省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山西旅游业将面临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新机遇[8]。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旅游发展新思路上, 旅游管理人才与旅游安全研究势必会优先获益和服务地方旅游产业的发展。在以工科为特色的太原理工大学, 充分发挥理工学科思维与先进技术, 规范旅游产品、旅游经营和旅游行为, 为山西省旅游业的发展营造出一个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
太原理工大学作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其学科优势、人才引进、经费资助、科技奖励等一系列政策有助于旅游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的有序发展。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 工商管理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旅游经济相关研究人员与研究成果、政法学院文化旅游相关研究人员与研究成果、体育学院体育旅游相关研究人员与研究成果;近年来引进的大批优秀博士、一系列旅游相关的科研启动费、一批旅游安全高水平研究成果 (SCISSCICSSCI) 都是太原理工大学旅游学科发展的资源, 必须加以利用并充分发挥。
2.2 劣势因素
山西省旅游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 旅游内外供需差异初显[9]。近年来, 山西省旅游总收入稳步增长, 2010年为1 083.46亿元, 2011年为1 342.59亿元, 占当年地区生产总值的11.78%和11.95%。地方政府发展旅游业的观念滞后, 旅游业综合效益不高。此外, 山西省旅游主题形象不鲜明, 旅游环境不优, 国际、国内旅游市场开放程度较低。这些问题或多或少限制了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力度与旅游安全科学研究的强度。旅游研究成果对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助推作用不明显。
太原理工大学是以工为主, 理工结合, 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府,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与发展步伐缓慢, 旅游学科建设和旅游科研基础较差。目前, 尚未拥有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与硕士授权点, 从事旅游相关学科研究的教职工人数较少, 获批的相关项目和经费有限, 缺乏一批科研思想活跃、技术素质过硬的青年学者, 缺少一个文理交叉思维的挖掘平台。
2.3 机会因素
大众旅游时代与旅游“朝阳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旅游发展的基本特征[10]。旅游管理与旅游安全成为旅游学科建设与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议题。按照国际惯例, 一个国家人均GDP超过1 000美元时, 开始产生出境游动机;在人均GDP超过3 000美元时, 出境游将呈现出井喷行情。2011年, 中国人均GDP为5 414美元, 山西省人均GDP为5 022.60美元。山西省作为旅游资源大省, 旅游热点不断升温, 红色旅游、休闲旅游、度假旅游成为十二五主导的旅游类型。旅游业已被列为山西省新的四大产业之一, 将成为山西省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旅游人才需求与旅游安全保障是各大高等院校旅游管理学科建设与旅游安全科学研究的助推器。
国家和地方一系列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计划与规划, 充分重视旅游产业发展与旅游安全保障的基础研究。《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山西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太原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中原经济区规划 (2012—2020年) 》等专题规划稿对旅游产业积极发展与安全保障提出要求。太原理工大学应该积极寻找促进地方旅游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切入点, 旅游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是国内外陆续关注的热点问题, 如能未雨绸缪开展相关工作, 必将为山西省资源转型提供有意义的指导。
旅游安全问题历来有之, 且随旅游大众化发展逐步激化。然而, 国内开展旅游安全专门研究机构仅两家, 分别为中国旅游研究院旅游安全研究基地 (华侨大学) 和北京旅游安全与应急研究中心 (北京东方正通) 。山西省各大高校旅游管理相关学院关注旅游经济与旅游服务问题, 太原理工大学对旅游安全问题的积极研究必将填补空白。
2.4 挑战因素
太原理工大学旅游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先天不足, 短期内难以组建和发展成为有实力、有效果的研究团队。太原理工大学近年来出现了一批从事文化旅游、旅游经济、体育旅游相关专业的教师, 但是研究思路相对闭塞, 且都是文科出身, 交叉性思维与定量分析能力有限。加之, 相关支撑项目偏重软科学, 缺乏分量重、有代表性的科研项目与科研成果。如何有效率地组建一支旅游安全与应急管理的研究团队是最大的难题。笔者认为, 依据旅游安全与应急管理的学科特征, 充分挖掘文化旅游、生态旅游、旅游风险、旅游应急相关学科的青年学者与优秀博士, 促进文、理、工、管学科交叉与融合, 产生一批优秀的、具有学科、学术增长优势的代表性成果。
旅游管理学科建设与旅游安全科学研究的效益评价与政策保障机制有待健全。在积极申报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授权点的基础上, 尝试建立“旅游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 如获得学校同意并有一定的政策与经费支持, 中心拟建立一套专业发展与学术发展的绩效考核机制, 编制相关章程与规定。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与项目经费的基础上, 最大限度地激发研究团队个人潜质, 不断发现科学问题, 不断解决紧迫问题, 以成果带动学术发展, 以研究生带动团队建设, 在扎实实干的3~5年内, 提升学校旅游科学研究整体实力。
3 结束语
理工科院校开展旅游管理学科建设具有诸如地方旅游资源丰富、地区旅游产业跨越转型、理工科思维的社会效应以及地方院校科研的大力投入等方面独特的优势和机遇。在综合考虑区域旅游供需状况、旅游科研团队组建、旅游学科产学研发展和关键学科增长点发掘等因素, 太原理工大学旅游学科具有一定的发展基础, 针对性地开展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和旅游安全科学研究必将带动山西省旅游学科建设, 对区域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傅云新, 蔡晓梅.旅游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7.
[2]保继刚, 楚义芳.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3]罗明义.旅游管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7.
[4]王金伟.灾害旅游及灾害旅游系统的初步研究———兼论旅游系统[J].旅游学刊, 2009, 24 (2) :91-96.
[5]孙玉梅, 秦俊丽.山西省文化旅游资源的特征与文化产业发展模式[J].地理研究, 2011, 30 (5) :845-853.
[6]郑向敏.旅游安全概论[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
[7]贾宏, 周波, 杨保国.SWOT分析在生态旅游项目中的应用[J].生态经济, 2008 (06) :130-132.
[8]兀婷, 张辉.山西旅游产业发展的路径之选[J].生产力研究, 2010 (10) :137-139.
[9]安从瑶.山西省旅游产业内部结构优化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 2010.
理工 篇10
就业指导专业化
就业指导专业化。努力提升学校就业指导第一线的学院就业指导工作骨干的专业化水平, 组织他们参加教育部及其他专业机构组织的多项相关培训, 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 以及在学生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分享一线学生工作者工作方法、经验和体会, 了解企业人才选拔的标准及其对学校人才培养的启示。坚持学习, 保持在专业领域的不断进步。
授课教师职业化。学校从2004年起开设就业指导选修课《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授课经验。学校于2010年3月将授课教师队伍扩大到24人, 选修学生覆盖面约达在校全日制本科生的四分之一, 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的教育主渠道作用。学校致力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 促进就业指导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每学年组织两次授课教师队伍的课程建设专题培训, 推进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进程, 未参加授课的学院就业指导工作骨干的同时参加培训。
咨询服务专家化。进一步提高就业指导课程和职业咨询服务工作的实用性和实效性, 满足学生的需求。我校的个性化咨询服务由专人负责, 提供包括生涯规划和职业选择、求职心态调适、简历制作与面试技巧、就业政策与流程咨询四个主题, 每周安排12个时段的咨询时间。根据学生反馈, 能有效帮助学生解决各类求职困惑。此外, 学院的就业工作人员全天候向学生提供各种就业咨询辅导。
创业教育系统化。从2009年4月开始, 学校开办了6期创业培训兴趣班, 对具有创业意向和创业基本条件的学生进行创业培训, 受训学员达260余人。为推进创业教育的系统化和规范化, 学校在2011年6月成立创业教育学院, 集中校内外创业教育资源, 以培育创业意识、培养创业技能和实行创业实践的三层次培养模式, 推出创业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辅修双学位课程体系和培训与实训课程体系。创业学院2011年从在校学生中选拔44名具有创业激情和潜力的“种子选手”, 为每位学员配备一名创业导师, 全程指导创业实践。目前学校已筹集5000万创业投资基金和120万元创业培育基金支持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硕果累累。在历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上, 华南理工大学的成绩均名列前茅, 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上, 华南理工大学以总分290分的优异成绩第四次捧得优胜杯, 名列全国第九、广东首位。同时, 华工也成为广东省唯一一个捧杯而归的参赛高校。在参加历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 成绩均列全国前10名。在“昆山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取得良好成绩, 有一支团队进入50强决赛。在2009年广东省大学生科技型创业项目申报过程中, 我校共有15个项目申报成功, 获165万元基金支持, 占全省总经费的11.4%, 居广东省高校首位。在近两届广东省大学生创业先进个人评选中, 我校共有4名毕业生受到全省表彰, 人数居广东地区高校的首位。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胡云睿创办的劲诺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产值近1000万的中国高分子粘合材料的领军企业;华南理工大学广汽S-power车队打造出了广东高校首辆方程式赛车, 并在首届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中一举获得八项大奖。
就业服务精细化
多途径拓展就业市场, 注重细分就业市场建设;以实习促就业, 提高毕业生应聘成功率;优化网络服务系统, 提升就业服务精细化的水平。
第一, 加强校企合作, 树立华工品牌。
我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不仅协助企业做好应届生的招聘工作, 同时通过打造具有鲜明华工特色的主题招聘活动, 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 建立稳固的校企合作关系, 树立坚实的华工品牌, 实现与用人单位全方位的合作共赢。
近几年来, 我校每年都承办广东省教育厅主办的理工类专场招聘会, 并举办7场到8场中小型的主题专场招聘会, 超过400场次的宣讲会。我校大力加强“特色重点市场”、“专业关键市场”的建设, 积极推进招聘会的品牌化建设, 力促招聘会的小型化、行业化、区域化、主题化。我校目前的特色招聘会有:理工类专场招聘会、周末专场招聘会、校友专场招聘会、实习生招聘会、开发区招聘会等。
同时, 各学院结合学科与专业特色, 实行全员行动、主动出击, 积极与行业协会、重点骨干企业联系, 拓展校外以人才市场、知名人才网站和行业协会、大型企业等单位为主的就业市场, 宣传华工品牌。
此外, 我校与广州市开发区、广东省人才服务局、天河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佛山市南海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扬州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中研网等单位继续深入合作, 每年联合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招聘活动, 进一步打响了华工品牌。
第二, 以实习促就业, 发挥校友企业领头作用。
我校强化在校生实习培养, 积极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实习机会, 进一步提升我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 促进毕业生就业。
自2009年以来, 我校连续三年举办“校友企业 (单位) 毕业生招聘会暨在校实习生见面会”, 充分挖掘校友资源, 发挥校友企业的领头作用。每年都有超过110家校友企业参会, 且数量逐年增加, 年均提供实习和招聘岗位约1500个。
同时, 我校积极与长期合作的用人单位建立“就业实习基地”, 目前已与东莞市清溪镇人民政府、清远市清城区人民政府、常熟市人事局、南沙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广州地铁、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网易、腾讯、汇丰软件、中国银行广州天河支行、中石化广州分公司、广东省建科建筑设计院、世联地产等单位建立就业实习基地, 建立校院两级的实习基地共246个, 年均提供实习岗位2500多个。
此外, 2011年5月19日我校举办“2011年暑期实习生招聘会”, 30多家单位提供近800个岗位。就业指导中心还与意大利商会、广州市开发区、广东省人才服务局、天河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天河区科技与信息化局等单位积极合作, 组织开展了各类实习招聘活动。
第三, 优化网络服务系统, 打造自助式网络平台。
随着学生获取信息方式的转变, 我校更加注重“网络”这个无形市场的培育和发展, 坚持以“就业在线”网站为载体, 通过优化功能模块和丰富信息内容, 使其成为我校学生就业信息来源的重要渠道。据统计, "就业在线"网站自2005年11月开通以来, 至今总访问量近1380万人次, 求职高峰期日均访问量约18000人次, 招聘信息的质量和更新速度深受毕业生关注和欢迎。“就业在线”已经架起我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沟通的桥梁。2010年至今就业在线新增注册企业4390家, 发布招聘信息1.6万余条, 需求人数31.2万人, 供需比约为1∶15.6。
目前, 我们正致力于打造自助式的就业网络平台, 实现直接通过“就业在线”网上预约宣讲会的功能, 减少就业指导中心与用人单位间的沟通环节, 逐步改变“企业电话预约—传真纸质宣讲会预约申请——就业指导中心确认场地——回复企业确定”这一繁琐的预约过程, 为用人单位提供更为优质快捷的服务。
就业管理信息化
学校规定毕业生签约后必须登录学校“就业在线”网站, 录入就业协议书各项内容, 在此基础上, “就业在线”后台的统计功能能快捷简便的对毕业生的各种信息进行统计。
学校可以通过“就业在线”对全校就业进展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在就业高峰期, 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每半月对就业情况进行一次统计, 将相关数据报送校领导、相关机关部处领导, 学校根据统计情况布置近期就业工作。各学院可登录就业在线信息系统后台, 核对本学院每个学生的就业情况、学院总体就业情况, 并根据这些信息有针对性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工作。
通过网络技术手段和工具, 就业管理部门提高了对各种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 实现了就业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增强了工作效率, 提高了工作水平。
就业调研常规化
做好就业调研系统化工作, 对应届毕业生、部分用人单位和往届毕业生的开展的问卷调查构成了一个全方位了解学生、用人单位、劳动力市场需求及其变化的信息资料库, 能有效地为就业工作的开展及学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为更深入了解毕业生的学习、生活和就业状况, 为就业工作的开展及学校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学校面向历届毕业生、部分用人单位和往届毕业生发放了近30000份调查问卷, 已经完成历年毕业生就业意向、就业情况调查报告、用人单位意见调查报告共计19份。这些调查活动已经成为一项常规的、长期性的工作。
2010-2011年学校还开展了毕业20周年校友问卷调查活动, 全面了解20年来我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人才培养状况, 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接轨, 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目前已形成《1990-2010届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
不断提高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满意度
南昌理工学院简介 篇11
学校以“航天科教,兴我中华”为办学宗旨,秉承“科学、务实、厚德、创新”的校训。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338名,副高以上职称比为35.6%,硕士以上学历比为51.7%。学校自有专任教师中,有博、硕导32人,博士9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的10人,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1人,省赣鄱英才555工程专家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19人,省级教学团队2个。校级领导中有两位省政协常委,四位原省重点大学校长(书记),四位博士。学校聘请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中科院欧阳自远院士为荣誉校长,中科院王梓坤院士为名誉学术委员会主任,K8飞机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石屏院士为名誉学科建设委员会主任。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42个、专科专业62个,目前有毕业生的本科专业全部获学士学位授予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批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军事法学两个专业被列为江西省高校“十二五”重点学科,有6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精品课程4门,有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实验示范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实训基地。学校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江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二项,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一项,国家专利19项。
学校党委被评为先进党组织,校团委荣获全省五·四红旗团委,学校被评为省级优秀学院、全国教育教学管理示范高校、全国首批十所就业型重点大学、十大最受企业欢迎人才培养基地、全国创建平安校园示范学校、江西省教育系统规范管理年、提升质量年活动先进集体、连续五年获得“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江西省安全文明校园”称号。
学校的办学成就,受到中央、省部领导的高度赞扬和社会的肯定。温家宝、陈至立、吴仪、孟建柱、胡春华、苏荣、胡德平、周济、袁贵仁等领导先后视察过学校、对学校寄予厚望。时任江西省委书记苏荣称赞学校“办学模式、专业设置有特色,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强,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高”。国家教育部李卫红副部长莅校视察,称赞学校办学方向对头、宗旨正确、思路清晰、理念好、特色强、带头人好。江西省主管教育的朱虹副省长莅校视察,称赞学校有一个好的法人、有一个好的理念、有一支好的师资队伍、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学校发展得很好、很健康,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江西创造了好的、新鲜的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
类型定位:教学应用型大学。
学校校训:科学、务实、厚德、创新。
办学宗旨:航天科教、兴我中华。
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专科教育为补充,适时发展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
学科专业定位:以工学为主,理经管文法等学科协调发展。
办学目标定位: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促发展,建人民满意、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
服务目标定位:立足江西,面向长珠闽,辐射全国,服务基层。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思想好,基础实,知识面宽,有较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人格健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办学指导思想及发展思路
办学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依法办学;坚持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坚定不移地走教学应用型大学的发展道路;以学生为本,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推进科研创新和文化传承,努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办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高等学校。
发展思路: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保障,构建科学管理体制,形成有效运行机制,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科建设
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学校发展规划的具体目标
具体目标是办学主要数据达到“32651”建设要求,即通过努力,力争达到:3万左右学生规模;2000名教职工;600名正副教授与600名以上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专任教师,60名以上省级教学名师、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6个以上省级教学团队;50个本科专业、5个省级以上重点学科,15个专业成为省级以上特色专业;一个种类以上专业硕士授予点,创建国内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一流民办本科高校。
校长简介:
邱小林教授,南昌理工学院校长、法人代表、博士、教授、江西省政协常委、省青联名誉主席、省工商联副主席、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国家教育部合格评审专家,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省十大爱心人士”、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省科技进步成果二等奖、“首届中国教育管理科学卓越成就奖”“影响2006-中国最具责任感教育领袖”等荣誉称号。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篇12
学学校位于宁波市高教园区,占地约1200亩, 建设总投资8. 4亿元,总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学校拥有配套设施先进、齐全的教学与实验楼群,拥有藏15100余万册及各类数字资源的图书馆,投入1.66亿元建成各类高标准实验室55个,千兆带宽专用光纤直通浙江大学本部,共享浙江大学数字教育资源。现设有公共基础部和经济与贸易、法律与传媒、外国语、信息科学与工程、生物与化学工程、机电与能源工程、上木建筑工程、管理等8个分院,35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兼有研究生教育、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推进学科专业 体化建设。现有省级重点专业1个,市级重点学科4个、重点专业 (群) 5个、重点实验室3个,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共建省级重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1个,并建立了宁波市生物医药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浙江大学宁波博士后工作站科研基地等。
学校依托名城名校办学, 继承、弘扬浙江大学“求是创新”精 汲取浙东“经世致用”的文化精髓,按照“人才培养应用型、科学研究服务型、社会服务区域型”的定位,提出“抓学科建设、促教学质量、上科研水平、办应用型大学”的办学思路,坚持走内涵发展和开放办学的道路,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努力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理工】推荐阅读:
北京理工大学插班生、北京理工大学跟读班、北京理工大学插班生怎么样?北京理工大学插班生好吗?06-06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专业】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招生网站-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分数线06-27
华东理工10-21
长春理工08-14
广东理工10-28
理工类学生10-20
理工类大学06-03
理工专业俄语06-18
非理工类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