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学院(精选12篇)
理工科学院 篇1
印度理工学院(简称IIT)作为印度最顶尖的理工科院校,其分校数量已从早期的5所增至如今的15所。在《泰晤士报》全球大学排行榜上,IIT名列全球大学前50名,在全球工科大学排行榜上位列第三,仅次于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IIT培养的理工人才,尤其是IT业人才,遍及世界各地。据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萨克斯恩对硅谷新移民企业家进行的调查,在近2,000个新兴的企业之中,近一半是印度人开办的,其中50%的领军人物是IIT培养出来的。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盛赞说:“IIT是改变了世界的、令人不可思议的、对计算机产业帮助匪浅的神奇学府。”[2]美国《商业周刊》则认为:这所学校的毕业生,是“印度历史上最热门的出口产品”。
一、一流的生源
“用脑力来重建国家”,既是IIT的校训,也是印度的国家战略。从上世纪50年代创校之初,IIT的定位和目标就相当明确:为印度科技发展以及国家现代化,培养第一流的理工人才。印度政府将IIT定位为“国家级重要机构”,将国家大部分的高教资源,集中在这所衔着国家使命出生的学校上。[3]正是基于这一点,IIT始终将目标瞄准在世界一流。源头上的要务,首先是生源的一流。
IIT招生是名副其实的“千里挑一”。IIT成立之初,没有入学考试,招收的第一批学生全部是来自印度各大学低年级中的尖子生。后来IIT实行“联合入学考试”(简称JEE),招收高中毕业生。JEE被公认为是全球本科入学考试中最难的考试,也是世界上最可信和最具有竞争性的入学考试之一。
JEE的考试内容分三科:物理、数学和化学。考试主要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数学演算、逻辑推理能力,题型变化无常,从来没有选择题。JEE分为两次考试,第一次考试大约淘汰40%,余下的60%接受第二次考试,那是为期5天的面试。[4]每年有超过30多万名高中生报考JEE,但IIT的录取率却不到2%。一些被印度理工学院拒绝的考生还能拿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加州理工学院等美国名校的奖学金。因此,在印度流行这么一种说法:一流的学生进IIT,二流的学生进美国常青藤。
IIT孟买分校计算机系的学生阿斯纳尼回忆说:在得知他考上IIT之后,父母亲喜出望外,几乎是倾家荡产,连续几天请全村邻居吃饭。“因为我们都知道,念完IIT后,只要工作几个月,家里对我的一切投资,就能全部回收。”[5]
二、“斯巴达”式的教学方式
IIT的教学方式被称之为“斯巴达式”。按照学校要求,在180个总学分中,必须有20个基础科学学分。从大一开始,每学期必修6门理工课程,以及两、三门实验课程。因此所有学生四年时间的课程安排都是满满的,教授们说:“根本不必逼他们读书,因为他们知道不用功就不可能有任何成功的机会。”[6]IIT的传统是每5个星期举行一次全校性大考,成绩全校排名。名次靠后的就有可能被淘汰。四年间一直如此反复层层筛选,逐次淘汰,最后毕业率仅为50%。
IIT的教授对学生的要求是出了名的严格,甚至是“不通情理”。毕业于IIT马德拉斯分校的哈里纳拉仁(互联网浏览器创始人)回忆当年的校园生活时曾提到,即便是全学年都倾尽心血地刻苦学习,也有可能拿不到学分,吃“鸭蛋”是常有的事,有时从年头吃到年尾也毫不稀奇。当提及电机工程教授雷迪的评分方法时,哈里纳拉仁毫不避讳的说,当时学生为雷迪教授取的绰号是“校园暴君”,因为这位教授竟要求每道题目的答案都必须精确到小数点后第四位,否则就判为零分。另据IIT孟买分校校友麦尼扎斯(美国万国宝通银行行政总裁)回忆,孟买分校电机工程的卡马思教授评分方法更绝,全班考试成绩,他只吝啬地评出一个A和一个B,其他学生都只得C、D、E,甚至F。卡马思教授解释说:“IIT是英才云集之地,我不能让这些人成为三流货色。”[7]
对学生而言,考入ITT,既可能是终身荣誉,也可能是挥之不去的噩梦。因为从入学到毕业,整个学习过程都十分艰难。只有那些学习异常勤奋且抗压能力特别强、经得住任何严峻考验的学生才能顺利从IIT毕业。正是依靠这种独特的“斯巴达”教学方式,才有效地保证了其毕业生的一流质量和水准。
三、重视实践教学
IIT也重视实践教学,为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校尽可能仿造出一个科技产业化的校园环境,各分院均配备设施齐全的实习车间,甚至还开设了一般职业学校才讲授的技能课,比如开机床、操作发动机等。在IIT德里分校,学校为学生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实训课程,其实训基地和实验室由学校与西门子、IBM、摩托罗拉等众多知名企业联合建立;60%的课程直接在实验室进行教学,且许多专业课程由“企业家老师”传授,如IBM公司的“电子商务最新运用”、摩托罗拉公司的“通信软件”等。[8]
对于IT人才而言,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在IIT孟买分校软件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每学期安排的专业课课时里均基本保证了60%的实训时间。维修电脑故障、编写软件程序等等,都是IT专业学生实践性学习的重要内容。曾任软件公司“发展阿斯佩克特”CEO的瓦德瓦尼,1968年在IIT孟买分校接触到的第一台电脑主机,是当时苏联提供的“明斯克2型”,尺寸足有一层教学楼大,操作系统既复杂又零乱,他与另外两位同学改进了操作软件,把庞然大物改装成了一台原始的多媒体电脑。IIT学生的实践能力之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学校重视实践的教学模式。
四、一流的师资
有了一流的生源,一流的目标,当然就需要有一流的师资。IIT不惜花重金,在世界范围内聘请一流的学者专家来任教。IIT卡拉各普尔分校创建之初,在世界范围内聘请一流名师,其电子系和电机工程系的首任系主任都是来自欧洲的著名学者。各分校有不少教师是印度或其他国家科学院院士,专业学会、学术团体的会员,国际著名专业刊物的编委等。
从师生比例上看,一般大学的师生比都在1:15至1:20左右,而IIT的师生比仅为1:6至1:8。[9]这么低的师生比,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这就保证了IIT的每一名学生有更大的机会得到教授的面授和辅导,使得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最大程度地得以实现。
从1951年建校至今,IIT培养的一流理工人才,尤其是一流IT业人才,一直傲视群雄,成为世界新技术产业的弄潮儿。而这些一流人才又反过来又成为学校的活招牌,使之魏然屹立于世界一流理工大学之林。
摘要:<正>印度理工学院(简称IIT)作为印度最顶尖的理工科院校,其分校数量已从早期的5所增至如今的15所。在《泰晤士报》全球大学排行榜上,IIT名列全球大学前50名,在全球工科大学排行榜上位列第三,仅次于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IIT培养的理工人才,尤其是IT业人才,遍及世界各地。据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萨克斯恩对硅谷新移民企业家进行的调查,在近2,000个新兴的企业之中,近一半是印
注释
1[1][2]张明帅.东方顶级大学传奇[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240.
2[3]王建梁.世界著名大学校训[M].长春:长春出版社,2013:109.
3[4]许文静.印度理工学院入学考试探析[J].教育与考试,2010,(1):27-30.
4[5]萧富元.印度理工学院[J].教师博览,2009,(6):62-63.
5[6]萧富元.印度理工学院:百万富翁制造机[J].意林,2009,(12):38-39.
6[7]徐风.印度理工学院一一精英的摇篮[J].东南亚南亚信息,2000,(4):19-20.
7[8]黄俊伟,俞贵邦.厚积薄发—印度理工学院成功之谜[J].大学教育科学,2004,(3):82-85.
8[9]王青.印度理工学院成功因素探析[J].世界教育信息,2008,(6):71-73.
理工科学院 篇2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专业】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招生网站-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分数线
1、按教育部要求,实行“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体制,原则上是在政治思想品德考核和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合格、高考成绩达到省招生办公布同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的考生中,学院根据省招生办提供的档案从高分到低分录取。
2、外语语种要求:不限。
3、男女生比例:不限。
4、招收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分数,按省招生办提供的档案从高分到低分录取。
5、对降分投档的考生的处理。如果某一专业因生源关系,为照顾开班需要降分录取的,由学院录取领导小组集体研究后向省招生办报告,由省招生办审批。
6、各专业招生人数原则上按《招生专业目录》进行,个别专业因报考人数过多或过少,学校将根据考生成绩和志愿对各专业的录取人数作相应的调整。
7、不设志愿级差。
8、各专业无加试要求。
9、考生健康标准按国家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重点专业: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全景地图: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历年分数线: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报考指南: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招生计划: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人气校友:
厦门理工学院创新纪实 篇3
是什么吸引了许院士来到这个只有20多年历史、540名员工的高等学府呢?
“订单式培养”模式
有人把福建的省城比作阔少妇,而把鹭岛厦门比作美少女。位于厦门岛南端的蜂巢山麓,与鼓浪屿隔海相望,毗邻南普陀的厦工,正是这座美少女般的城市中一枚“精致”的首饰。建校25年的厦工,占地1000余亩的新校区位于集美文教区,与具有百年历史的湖南理工和同行中有名的浙江理工等高校相比,一切皆显得小、短、新。
从千年名校湖南大学来到只有20多年历史名不见经传的厦工的黄红武,就是看中了这里的“精致”。
“目前厦工从规模到办学都比较小、比较弱,但我看中了它的发展空间。‘大学校’会让你觉得很荣耀,但他的包袱太重、传统惯性太大。而所谓的‘小学校’对市场反应速度特别快,更容易办出专业特色,更容易形成办学特色,所以更容易做出成就。”2005年,黄红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
与这段话相距正好一年,2006年3月,全国60多家媒体,包括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网等,全方位对该校独创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新路作了大幅报道,厦工一时名声大噪。
所谓的“订单式培养”就是依市场需求设置对应专业、培养对口学生、定时定点提供适用人才,高等学校提供场地、教师、生源,企业提供一部分师资、实训基地,根据企业用人需求校企结合培养人才的培养模式。
这操作起来很难,但厦工做到了,并且做得卓有成效。2005年,厦工与世界知名企业ABB(中国)有限公司共同签署协议,学院根据ABB(中国)有限公司的用人需要调整课程设置,为该公司培养专门人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跨出新步伐。
为使专业设置更为符合厦门发展需要,厦工主动“走出去,请进来”,掌握厦门人才市场需求信息和人才需求趋势。2005年,厦工举办“专业设置高峰咨询会”,就申报和开办新专业,专门征求政府职能部门和企业家、专家的意见,在此基础上筛选出一批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不仅如此,学院还经常登门造访厦门市有关单位和企业,征求他们对专业设置的意见,并紧密围绕市场需要调整办学规模和专业设置。
经过一系列面向市场的办学模式创新,厦工在实现了办学成绩的同时,更赢得了市场的赞誉。
“宿舍管理听证会”:柔性教育标本
2006年,厦工还发生了一件轰动全国高校的事件,那就是“学生宿舍管理听证会”。
据厦工相关人士介绍,2006年6月11日,厦工举行了学生宿舍管理专题听证会,广泛听取广大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最终达成了在宿舍使用电脑“两个不要、四个要”的结论。“此次探索学生宿舍管理工作的新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学院从‘刚性规章’走向‘柔性教育’,形成了学院服务、教育与管理相统一的和谐局面。”该人士表示。
另一件让厦工学生动之以情的举动,是2006年夏天随录取通知书一并向贫困生寄出的路费。从2006年9月开始,厦工设立了20万元新生入学帮扶专项资金,为贫困新生提供入学费和今后一段时间的生活费。此举被校方定义为“绿色长廊”,空间上从校门口延伸到家门口,时间上从入学前直到入学后,学校组织安排一批校内勤工俭学岗位供贫困生优先挑选,为他们提供后续保障。
2006年,还有一件小事,为厦工吸引了多方眼球:学院录取了一位 76岁爱读书的日本老太太。2006年9月,76岁的坂本伸子注册成为学院的一名留学生。一周有四天,她都要拄着拐杖爬上通往教室的98级台阶去学中文。对于那些称她为老奶奶的学生,她说:“我是和你们一样快乐的学生。”
很多中国学校对留学生都有年龄限制,而厦工却欣然应允了这看来荒唐的事。校方认为,坂本老人年龄虽大,但精神可嘉,能激励全校师生……
高报到率显示社会美誉
2006年,厦工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首年进程,其中包括了为本年度2000多名应届、非应届毕业生指导就业培训,参与人数占全院人数的50%。这一活动已经成为厦工就业工作的重要品牌活动,为学生顺利就业提供了很大保障。
除此以外,厦工还组织了创新性、多样化的学生社会活动项目。2006年7月,第三次“英国学生中国文化夏令营”在学院举行。这次活动由英国驻广州领事馆文化教育处与厦门教育局主办,厦工承办。在两周时间里,来自英国6所中学的58名学生学习了如何泡功夫茶、做中国菜。这次夏令营最大的亮点是“城市特搜”:即要求中英学生分工合作,完成历史、现代、文化、中英互动4个方面的30多道题目,包括了解厦门人的茶文化并现场演示;搜索并品尝3种厦门特色食物;到市场找出英国没有的蔬菜、水果及调味品并询价购买;指出厦门市花、市树、市鸟;学习一句厦门方言;了解厦门市民跟英国居民不同的运动方式;在中国学生家中找出一样英国家庭没有的家具等。
常熟理工学院简介 篇4
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常熟理工学院受吴文化浸润,经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形成了 “立本求真、日新致远”的校训,培育了 “反对平庸、追求卓越、负重奋进、敢于超越”的校园精神,确立了“质量立校、特色名校、人才强校、开放活校、文化兴校”的发展战略,凝练了“注重学理、亲近业界”的人才培养理念,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学校坚持校地互动发展、校企合作的办学思路,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断提升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水平,形成了以理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学校占地面积近1800亩,建筑面积60多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资产总值2.2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46 万余册,数据库23 个,电子图书285万种,中外文纸质期刊1900余种,电子期刊4万余种。学校办有《东吴学术》《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种学术期刊。学校现设有12个二级学院,57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历史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面向全国19 个省招生。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8000多人,联合培养全日制研究生100多人,继续教育学院成人学历教育在籍学生近7000人。现有教职工12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880多人,高级职称470多人,博士280多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培养人选等12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2个,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构建完善内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升本以来,承担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4项,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30多项,国家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42项。拥有2个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2个教育部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成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工程实践教育基地、11 个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学校获批为“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毕业生受到社会的普遍好评。
学校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和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加强学科基础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拥有3个省级重点建设一级学科、1个省优秀学科梯队,建有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2 个、省级工程中心1个,共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学校坚持服务地方,与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互动发展。近年来开展了多种模式的合作教育,在校企合作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建立了全国首所电梯工程学院、江苏首所国际服务工程学院、光伏科技学院和苏州首所汽车工程学院等多所行业学院。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近年来先后派出专家、学者赴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以色列、印度等国家交流或进修,聘请外籍教师数百人次,并与美国、英国、白俄罗斯、韩国、德国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40多所高校结为友好学校,建立了友好联系,与英国、美国、德国、法国、印度等国家的20多所高校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学校设有国家汉办外国人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
理工科学院 篇5
【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专业】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招生网站-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分数线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国家及各省(市、区)教育主管部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相关文件规定,结合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本科招生工作的具体情况,为规范招生行为,切实维护考生合法权益,制定本章程。第二条学校全称: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 院校国标代码:13431第三条办学性质:独立学院第四条主管部门:江西省教育厅第五条学校地址:江西省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兰大道899号第六条 学校招生工作贯彻“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程序、择优录取”的原则,并接受纪检监察部门、考生及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第二章 组织机构第七条 学校设有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院长、分管副院长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第八条 学校招生办公室是学校组织和实施全日制本科招生工作的常设机构。第三章 录取原则第九条 学校招生录取工作按照各省(市、区)招生办公布的录取批次,通过远程网上录取。第十条 严格执行国家及各省(市、区)教育主管部门有关招生工作的规定,对享受加分政策的考生,按照各省(市、区)招办的规定加分予以认可。第十一条 对于进档考生,严格按考生投档分数、专业志愿顺序分专业录取,不设专业志愿分数级差。专业志愿无法满足时,对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学校将根据专业计划情况进行调剂;不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做退档处理。第十二条 在江苏省,我校采取“先分数后等级”的排序办法,再结合考生的专业志愿和综合素质评价分专业录取。第十三条 艺术类专业录取原则:通过所在省专业联考,文化成绩达到当地控制线,按“总分=专业成绩×50% +文化成绩×50%”择优录取。第十四条 录取的体检按照教育部、卫生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执行。第十五条 各专业录取无男女生比例限制。第十六条 入学后所有专业的公共外语必修课程为英语。第十七条 英语专业需参加各省(市、区)考试院(招办)组织的英语口试,且英语高考成绩不低于100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要求英语高考成绩不低于90分;土木工程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要求高考数学成绩不低于90分。第四章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收费标准第十八条 根据国家规定,学生入学须交纳学杂费、住宿费和书籍费等费用。按照属地化原则,我校严格按江西省教育厅、财政厅、物价局核定的收费标准对学生收取学杂费。每年公布招生计划时同时公布收费标准。第五章 毕业证、学位证书说明第十九条 学生修业期满,成绩合格,颁发国家统一印制的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毕业生,由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颁发学士学位证书。第六章 招生咨询第二十条 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招生办公室电话:0791-82121208,82121111,82121199。网址:.cnE-mail:lgxyhjh@163.com传真:0791-82121199第七章 附则第二十一条
本章程由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
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重点专业:
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全景地图:
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历年分数线:
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报考指南:
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招生计划:
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人气校友:
“六亲不认”的印度理工学院 篇6
尽管卡梅娅雄心勃勃,随后却三次名落孙山。第一次落榜是由于法语成绩差了两分;第二次报考,专业课以一分之差落选;第三次各门功课笔试都通过了,但面试表现欠佳,再次被淘汰。
接二连三的失败,让卡梅娅非常沮丧。有段时间,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整日不出。父亲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敲开了卡梅娅的房门,说:“孩子,凭你的实力,你完全可以考取印度的其他任何一所大学,你干嘛非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呢?”倔犟的卡梅娅擦去眼角的泪水,语气坚定地对父亲说:“不!爸爸,我一定要考取印度理工学院,它是我的梦想,我从来就没有想过放弃!”父亲轻轻搂了搂卡梅娅,既心疼又欣慰地说:“爸爸祝福你,相信你!”
从此,卡梅娅更加勤奋。她辞去了工作,全身心地扑在书本上。功夫不负有心人,第四次考研,卡梅娅以笔试成绩第一名、面试近乎完美的表现被印度理工学院录取。按照传统,每年印度理工学院要在开学典礼上为成绩特别优秀的入学新生颁发奖状和奖金。那天,卡梅娅幸福得像一朵盛开的花儿,她同其他一批优秀新生站在主席台上,等院长巴隆迪先生给他们一一颁奖。
当巴隆迪院长走到卡梅娅面前时,卡梅娅轻轻地对他说:“爸爸,我终于成功了!”
“孩子,爸爸为你感到无比骄傲!”巴隆迪院长紧紧拥抱了一下女儿。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2010年4月,巴隆迪院长在中国教育电视台的一个访谈节目中,很“动情”地跟观众说起了这件事。也许我们当中有很多人不解:作为一校之长的巴隆迪,为何不替女儿入学开方便之门?他不好替女儿的笔试成绩作假,最起码能够为女儿的面试跟导师“通融”一下。殊不知,在印度理工学院根本就不存在通融之道,它的录取从来就是六亲不认,哪怕你是校长的子女,一切都要本着严格、公正、透明的原则。
也许,正是这种“严格”,成就了印度理工学院。尽管它直到现在也只有不到60年的办学历史,但它培养出来的人才(特别是IT技术方面的人才),是印度其他院校甚至世界上一些名校都难以望其项背的。所以,比尔·盖茨曾称之为“改变信息世界的大学”。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篇7
学学校位于宁波市高教园区,占地约1200亩, 建设总投资8. 4亿元,总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学校拥有配套设施先进、齐全的教学与实验楼群,拥有藏15100余万册及各类数字资源的图书馆,投入1.66亿元建成各类高标准实验室55个,千兆带宽专用光纤直通浙江大学本部,共享浙江大学数字教育资源。现设有公共基础部和经济与贸易、法律与传媒、外国语、信息科学与工程、生物与化学工程、机电与能源工程、上木建筑工程、管理等8个分院,35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兼有研究生教育、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推进学科专业 体化建设。现有省级重点专业1个,市级重点学科4个、重点专业 (群) 5个、重点实验室3个,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共建省级重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1个,并建立了宁波市生物医药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浙江大学宁波博士后工作站科研基地等。
学校依托名城名校办学, 继承、弘扬浙江大学“求是创新”精 汲取浙东“经世致用”的文化精髓,按照“人才培养应用型、科学研究服务型、社会服务区域型”的定位,提出“抓学科建设、促教学质量、上科研水平、办应用型大学”的办学思路,坚持走内涵发展和开放办学的道路,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努力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工厂”理念 篇8
南洋理工学院是新加坡政府投资举办的公立学院。1992年, 新加坡政府在整合经济发展局属下各学院与中心的基础上, 成立了南洋理工学院。该院校园占地面积450亩 (30.5公顷) , 总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 现设有工程系、工商管理系、化学与生命科学系、信息科技系、互动与数码媒体系、设计系和保健护理科学系等七个系, 全校教职工1300人, 在校生总人数15000人。该学院在办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上有其突出的特点。
一、“教学工厂”办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创建
1. 采用“教学工厂”模式办学
新加坡在成功地借鉴德国“双元制”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本国实际, 创建了“教学工厂”办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教学工厂”主要做法是将现代工厂的经营、管理观念引入学校, 将现代工厂的生产、经营环境模拟到学校的教学活动之中。学校直接或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把学校教学与企业经营有机地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生产、经营环境中学习各种必需的技能。在课程的安排上, 采用“双元制”的经验, 第一年为基础课;第二年是专业课;第三年, 一个学期学习应用性课程, 另一个学期做项目设计, 学生在老师或师傅的指导下训练, 进行实际操作。南洋理工学院与企业的联系非常密切, “教学工厂”所接受的企业开发项目也很多。学院不仅利用企业提供的先进设备作为教学的硬件设施, 而且也得到企业的经费赞助。这种教学模式被各理工学院和工艺学院广泛采用, 从而有效地推动了新加坡职业技术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2. 采用“教学工厂”理念编制课程
南洋理工学院的学生在三年的学习中, 犹如处在一个大企业的各个部门中, 既接受完整有效的理论知识教育, 又接受来自“教学工厂”行之有效的实践技能培训。至第三年, 学生的毕业项目基本上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学生制作项目;第二类是工业项目。在这里, 学生有机会与老师一起动手参与厂家提供的试验计划或产品开发。有关产品必须经过精心设计、完美组装、严格检查后才算完成。同时在整个培训过程中, 使用的设备和仪器都很先进。在工程系内, 执行工厂教学方案的是工业项目部。该部门与工业界保持经常性联系, 其操作方式类似一个商业单位:从工业界引进项目, 从设计、测试到交货, 师生们都要保持良好的专业水平, 他们必须想方设法解决制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这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的机会, 学院的老师也能从中得知工业科技的需求动向。这些信息将对有关课程改革和调整提供很好的帮助。到目前为止, 工业项目部已经为许多本国企业及跨国公司完成了他们的工程项目。
另外, “教学工厂”理念并非仅仅用于工程系, 工商管理系设立的“教学企业”是“教学工厂”的另一种表现方式。1994年, 商业管理系与英开浦及经纬旅游局两家公司合作, 在校园内设立一个市场服务中心以及一所经纬假期店, 参与经营的都是学院的师生, 学生们在一种现场背景下学习市场营销及旅游服务行业的各种知识与手续。
二、“教学工厂”教学模式和办学理念的实施
“教学工厂”是以学院为本位, 而不是以企业为本位。它是在现有的教学系统 (包括理论课、辅导课、实验和项目安排) 的基础上设立的。学院与企业是互有需求, 在相互支持中开展合作的。由于南洋理工学院在教学过程中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提供服务, 使学院与企业在合作办学过程中实现了双赢。因此, 企业很乐意在设备和资金上支持“教学工厂”理念的实施。其具体做法有以下三点:
1. 教学模式———“教、学、做”相结合
南洋理工学院在教学过程中, 重视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 而“教、学、做”相结合是其中常用的一种。首先, 学院的单一技能训练基本上是在理论课程中完成的。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 相应地要进行与理论对应的单一技能的训练。如75小时制造技术课程, 在教学中不但讲授各种常规金属切割和焊接技术与非常规制造过程, 还为学生提供铣削、车削、磨削和工作台装配与组合的操作机会。其次, 实践环节上的“教、学、做”相结合更为重要, 主要体现在综合科技教学上,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习并掌握各种科技综合应用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并解决现实中的难题。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 “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已被逐步接受和应用, 只是目前仍处在理论课程教学中的“教、学、做”相结合阶段, 而技术应用能力形成的主要阶段是在实践环节, 因此应当大力推进实践环节上的“教、学、做”, 使“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逐渐形成在实践中学习和在学习中实践的良性循环。
2. 注重团结协作能力的培养
面向生产、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 团结协作能力的培养十分需要。目前我国对团结协作能力的培养还不够重视, 而南洋理工学院已将协作精神的培养体现在培养计划中。南洋理工学院在“教学工厂”中建立培养团队精神的工作环境, 无论在新加坡或海外, 都赢得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一致赞赏。其目的在于解决至今仍困扰一般职业院校的办学难题:如何在职业院校塑造一个企业环境与教学环境紧密结合的办学模式。“教学工厂”就是在工业项目过程中, 师生紧密配合, 同学之间相互合作, 携手解决企业、事业单位经常面临的技术、成本、质量及产品性能等难题。
3. 注重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南洋理工学院在学期项目的实施中十分注重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如第一学期, 安排教学过程高度自由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交流能力。第二学期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其中还包括解决问题的技巧、合作精神等。在以后的几个学期中重在培养学生的一些关键能力:如积极的工作态度、创新精神、人际关系和交流技巧等。
南洋理工学院丰富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均衡的学习经验的平台。在前两个学年, 主要是让学生们掌握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在第三学年, 学生们可以选修一个符合现代企业需求的专项培训。学院还通过与跨国企业合作, 在学院内进行项目研发。这些项目培养了学生们的实用能力和团队精神, 让他们在毕业后能够很快地适应企业工作环境, 实现由学校到企业的顺利对接。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1. 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 要贯彻“教学工厂”的办学理念, 就必须建立一支实力雄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南洋理工学院非常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注重教师的企业经验。学院里80%的教师都曾是企业的业务技术骨干或管理骨干, 大学生毕业后如果没有经过企业的锻炼, 没有企业业绩, 一般是很难进入理工学院当老师的。
其次, 师资培训的渠道非常广阔。如职业技巧的培训、工作轮调、参与企业座谈会、参与有关工作培训项目、文凭课程学习与深造、参与企业实习项目与考察、参与实际工作项目开发、咨询服务、海外授课、参与研究工作或研讨会、到教学企业担任经理职务、到社会企业或公司兼职、重新发展技术训练、技能重新定位、选择性的重要训练计划 (如生命科学等新领域) 、自我提升、个人成长等。
第三, “教学工厂”模式很注重教师与国际社会的接轨, 鼓励并帮助教师创造机会到海外讲课, 在海外企业学习或兼职, 培养教师区域化和国际化教学水平。
2. 重视教师在企业的实践经验
教师引进并不盲目追求名牌大学毕业和高学历, 只要求具有本科以上学历, 新引进的教师要有5年以上在企业的工作经验;同时强调教职员工和学生要终身学习, 并制定详细的教职工转型计划。学院每个系都设有项目部, 专门承揽工业项目、创新项目, 为学生和教师寻找合适的项目进行项目教学。每个学期有20%的教师被分配到工业项目、应用科研的岗位。此外, 还有竞赛项目、实验项目, 特别鼓励开发跨系科的项目。通过项目研究与教学, 保证了教师与时代同步, 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教师在企业与学校的互动中, 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都将得到很大的提高。由于教育者先受教育, 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 从而有效地确保了“教学工厂”理念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贯彻实施, 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把实际的企业环境引入到教学环境之中, 并将两者融合在一起。这种办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完善、更有效的企业学习环境和学习过程,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 并提高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院能够及时掌握企业需求动态, 适时调整课程和教学内容, 确保有关培训课程与企业需求挂钩, 增强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并较好地实现知识更新与传授的与时俱进。这种教学模式有效地促进了学院与企业的紧密联系和长期合作。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培养的学生创新意识强, 团队精神好, 动手能力强, 社会适应性好, 受到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普遍欢迎。“教学工厂”已备受国际社会关注, 成为我国和东南亚各国职业院校学习借鉴的成功办学模式。
摘要:文章阐述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工厂”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地实现了学生由学校到企业的零对接, 已成为东南亚各国职业院校学习的借鉴。
厦门理工学院办学特色的探索 篇9
一、科学定位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地区间发展很不平衡, 是一个正在按新型工业化道路快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 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多类型的。各层次、各类高等学校, 完全可以根据各个地区的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需求, 准确定位, 不趋同、不攀比, 各占其位、各司其职, 办出特色、创出名牌。厦门理工学院在认真分析国情和准确把握校情的基础上, 研究借鉴国内外大学的成功经验, 瞄准科技发展前沿, 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学科发展规律, 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 科学制定发展战略规划。由于厦门理工学院办学历史短, 发展定位上不求全、求大, 但求精、求准, 服务地方产业, 服务海西发展。厦门理工学院定位为以应用型本科教育为主体的办学层次;确立“特色的工科、精致的理科、应用的文科”的发展思路, 以工为主, 理、经、管、文、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根植厦门、立足海西、面向全国, 着力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构建以就业需求和素质养成为导向的实践性、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国际化视野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厦门理工学院的发展目标定位:“特色、精致、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开放式、应用型、地方性、国际化的理工科大学”。
二、加强实践突出特色推进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走以内涵为主的发展道路, 追求质量、规模、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把本科教育放在学校工作的基础地位, 把培养高质量的本科生作为立校之本, 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 坚持不懈的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形成了“加强实践、特色突出、整体优化”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了以“就业需求和素质养成”为导向, 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创新创业意识、跨文化交流能力为核心, 突出开放式和应用型教育特征, 涵盖设计选材、制造成型到就业销售整个人才全培养周期、自成体系的人才培养思路, 明确了“构建以就业需求和素质养成为导向的实践型、应用性人才培养体系, 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国际化视野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 实施有特色的专业教育, 构建以“四模块”为框架的实验与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推进实践教学改革, 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构建“合格+拓展”的人才培养体系, 实施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赋予学生更多学习自主权, 大力建设创新实践基地, 实施大学生课外创新行动计划, 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着力培育特色 (重点) 专业
实施“专业链亲和产业链工程”, 形成“学科专业-专业链-学科群”与“行业产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亲密互动、深度合作的专业设置格局。目前学校所有本科专业 (方向) 全部紧密对接海西 (厦漳泉经济圈) 和厦门的支柱产业、新兴战略产业;形成了“先进制造业、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文化传播、数字创意、城市建设与环境、新材料”等7条专业链, 即将构建“绿色能源”专业链。基本形成了“以工科为主, 以机械、材料、电子信息、外语、文化创意、艺术设计专业为优势, 工、理、文、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亲产业”学科专业布局。重点建设和扶持基础条件好、社会需求量大、就业前景好, 并能体现办学水平和优势的特色 (重点) 学科专业。车辆工程等特色专业点的建设带动了全校其他专业的规范化与特色精致化的建设。
四、校长作用———“亲产业大学”办学体系
近几年, 学校坚持与时代进步同脉动, 与特区建设共命运, 与产业发展深对接, 大胆深化办学体制改革与实践创新, 主动构建与地区产/行/企业资源共享、互利互荣的“亲产业大学”办学体系, 走出了一条力求独有、彰显特色、卓有成效、快速发展的“亲产业大学”发展之路。我校提出的“亲产业大学”, 就是要围绕“关产业痛痒、应产业所求、纳产业精华、为产业服务”这个核心, 围绕产业导向和产业价值实现进行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学研究, 并由此形成配套的教学科研管理体系和校园环境氛围。其核心:关产业痛痒、应产业所求、纳产业精华、为产业服务;学校与产业在人才培养、技术供需、科技攻关、人员交流等方面亲密互动、资源共享;其特征是:定“位”在应用, 定“性”在产业, 定“向”在地方, 定“点”在实践。亲产业的大学主要是应用型大学, 在应用型大学体系内发展自己的特色, 即“加长人才培养产业链, 加深科学研究产业性, 加宽服务社会产业面”, 使学校与产业对接融合得更紧密, 更具体化、更明确化。
五、以贡献促共建, 以共建促发展, 探索产学研合作办学路径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 高校与所在地的联系日益密切, 高校的建设与发展需要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本地高校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这既是现实的必然要求, 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为此, 我院强调政产学研结合, 汇聚优质资源办学。构建校地产互动机制上先行先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紧密对接地方产/行/企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政府、六大行政区构建校地、校区稳定常效的互动机制;厦门市六大行政区、市直各职能部门学校首届校董会常务校董, 参与办学和建设发展;帮扶所属区域高职教育和基础教育等。建立教学实践基地, 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机制。积极参与当地的重大战略决策, 利用人才、科技的优势, 全面而主动地影响社会, 不断地为政府或企业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 为当地工业、农业、服务业、环境保护、旅游开发、文化建设等提供人力资源, 科研成果和社会服务, 发挥思想库作用。通过提高对本地经济社会的贡献率, 获得他们对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支持。
六、好就业, 就好业, 就业质量业界认可
突出应用型, 以培养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门人才为主, 特别强调学生应用、实践、外语水平等能力和素养的培养。毕业生就业区域以海峡西岸经济区为主, 一半毕业生在厦门就业;专业对口率高, 近三年从事本专业或专业相关岗位的比例均达75%以上。“好就业、就好业”近三年, 本科毕业生一次性, 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1%以上, 位居全省高校前列;连续6年被评为福建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厦门唯一) 。根据近两届本科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 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总体评价很满意68.15%, 满意30.37%, 基本满意1.48%, 不满意为0%;毕业生对学校的就业服务工作满意度较高。毕业生以“务实精神好、动手能力强、创新意识足、外语水平高”等特点受到业界欢迎。毕业生对母校的评价好, 归属感和荣誉感高。调查结果显示, 毕业生对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有信心, 对学校提供的专业传授与鼓励实践的学风表示认可。在福建省, 15所公办本科院校本科毕业生质量的排行从高到低分别为:厦大、福州大学、华侨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集美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等。
七、学校各单位都要深化理解并积极落实学校的办学思路
真正使办学思路体现在各项工作中, 保持其连续性和全局性在学校的各项改革发展工作中, 要体现办学思路的完整性, 不能因人而废, 不能以偏概全, 更不能相相冲突、各行其是。学校宏观政策与各院系、部门的工作都要统一在办学思路的指导下, 体现办学思路的真正内涵。各院系要在学校办学思想指导下, 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和专业的要求, 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各院系要了解自己的发展历史和基础, 发挥自己的长处。不管是优势学科, 还是新兴学科, 都有自己的强势和弱势。知道自己从哪里来, 才会更清楚自己要往何处去;了解自己的家底, 才能打有准备之仗。在此基础上, 明确所设专业的培养思路、培养目标、培养体系、培养方法等, 才会有效地推动各院系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 从而形成学校发展的合力。要结合学校的办学思路、目标, 逐步形成院系的办学特色。办学特色既有学校的总体办学特色, 也有各院系的特色。
摘要:厦门理工学院成为一所进步最快的应用型大学, 得益于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办学之路。本文从科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特色专业的培养、产学研合作等七个方面对厦门理工学院的办学特色进行探讨。
关键词:厦门理工学院,办学特色,探索
参考文献
[1]黄红武.特色精致:厦门理工学院办学治校的思考与实践[M].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1.
[2]黄红武, 董立平, 王爱萍.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特色化研究[J].大学 (学术版) , 2012, (4) .
[3]黄红武, 周水庭, 黄小芳.亲产业, 重应用:地方本科高校特色发展的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 2011, (2) .
[4]中国高等教育启思录:百所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理念与特色研究[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9.
伍斯特理工学院消防工程系 篇10
最早将消防工程作为一门学科的相关文献出现在伍斯特理工学院学报上。伍斯特理工学院在1979年首次提出消防工程研究生学位设置计划,也是最早推动消防工程发展的机构。该学校的消防工程系在国际上具有极大的影响力,该部门的项目研究人员、教师来自全球40余个国家,在世界消防工程领域享有较高声望。
摘要:<正>最早将消防工程作为一门学科的相关文献出现在伍斯特理工学院学报上。伍斯特理工学院在1979年首次提出消防工程研究生学位设置计划,也是最早推动消防工程发展的机构。该学校的消防工程系在国际上具有极大的影响力,该部门的项目研究人员、教师来自全球40余个国家,在世界消防工程领域享有较高声望。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黑板和时钟 篇11
加州理工学院为何能获得如此骄人的成就?个中的奥秘很难一下子说清楚,就让我带领大家到这个校园直观感受一下吧。去年的秋季,我利用学术休假的机会又回到加州,其间专门开车探访了这所大学。
我来到数学系和物理系大楼,走进一个教室,只见正前方的墙壁上装有六块黑板,上下可以滑动,所有黑板上都用粉笔写着密密麻麻的公式定理。其实,这种情况并不是加州理工大学独有的,斯坦福大学也是这样。之前我在该大学访学期间,听过多门数学、物理和统计学方面的课程,没有一个老师用课件或者幻灯片的,一次都没有,全部是粉笔板书,上课时老师把公式推导和语言表述都写在黑板上,学生在下面跟着记笔记。课堂上老师讲解和学生提问的内容,也常被写在黑板上。他们根据学科的特性,仍保留“手写”的传统教学方法。
采用传统的板书教学方法,取决于教学内容的特性。像数学、物理这些学科,不仅有大量的抽象符号,而且基本是定理证明和公式推导,如果使用课件或者幻灯片,就不会给学生留下什么印象,学生也很难理解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结果也就无法掌握好这些课程。
还有,美国名校这些老师采用板书的教学方式,都不拿着书本往黑板上抄写,他们均在课前把上课内容烂熟于心,边讲边写。拿我在斯坦福上数论课和现代代数课来说,一堂课50分钟平均要写十几个黑板的字,而且一眼教案和课本都不看,要知道上课也是一种高强度的智力和体力相结合的劳动呀!当然学生在下面记笔记也不轻松,他们通过手写来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这是很多世界知名大学坚守的教学理念,只有学生和老师都辛苦才能学好这些学科。
加州理工学院有一种黑板装置很独特,我在其他大学没有见过这样的。我走在数学物理系大楼的走廊里,发现任何装饰品都没有,只有墙壁上镶嵌着一块长长的黑板,旁边放着粉笔和黑板擦。我定睛一看,黑板上写着数学矩阵公式。走廊里的布置朴素得不能再朴素,除了一块黑板,啥也没有;黑板上的内容单纯得不能再单纯,除了数学推导,不见任何乱七八糟的字迹图案。从这个地方很能反映这个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心态,说明他们的师生心里只装着一件事,就是一心只考虑本学科的问题。
走出数学物理系的大门,往旁边的一栋大楼的上方望去,只见墙壁上镶嵌着一个时钟。这也是加州理工学院校园文化的一大特色,多处的墙壁上都装有时钟,走不多远就会看到一个。我想,这不仅仅是一种校园装饰,它始终在提醒着年轻的学子时不我待,要珍惜光阴。
加州理工学院不在面子上做功夫,不好大喜功,而是下“笨功夫”。该校始建于1891年,当初就是一所职业技术学校。即使今日已经成为一所世界知名大学,他们仍然保持着原来的校名不改,还是叫“学院”。而且他们也不扩招,不在办学规模上与人比高低,始终坚持小班教育。他们坚守一个信念,只有小班教育才能培养出科学大师,因为他们懂得科学大师是精雕细刻出来的,只有技术人员才可以批量生产。
理工科学院 篇12
1 高职英语选修课现状
《课程要求》规定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不仅包括传统的面授课程, 更加注重信息化的英语课程, 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作为选修课程的参考, 构建一个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 既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知识, 又可以给基础较好的同学创造提升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机会[2]。
现阶段, 大多数院校将选修课程大体上分为以下几大方面:
1) 语言技能:主要包括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2) 专业英语:主要包括专门用途英语的设置, 如旅游英语、会计英语、商务英语等。
3) 语言文化:这类课程主要目的是介绍英语文化, 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包括英美国家概况、跨文化交际、英美文学、英语影视赏析等[3]。
此外, 高职英语选修课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 课程设置:课程开设没有以学生为本, 随意性大。开课班级数、开课内容、课时、师资与学生需求还有一定差距。
2) 教学内容:要加强教材建设。教学内容虽然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专业性, 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专业英语教材, 有的难度偏低, 有些则照搬国外原著, 大大超出了学生学习能力。大多数文化类的教材都是适用于本科院校, 适合高职类的教材选择范围较窄。
3) 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环节中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 但是由于选修课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 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得不到相应知识的补充和扩展, 而水平较低的学生则对所学一无所知。
4) 考试方法单一, 不能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做出正确的评价。
5) 学生到课率差异大。影视欣赏等趣味性较强的课程或者实用性较强的专业英语
出勤率远远超出一些文化类课程。[4]。
虽然开设选修课对学生是非常有益的, 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尤其是高职类院校选修课的开设尚处于初级阶段, 寻求一个适合高职院校英语选修课模式值得探索。
2 理工科高职英语选修课模式探讨必要性
2.1 建构主义学习观
高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 选择不同类型的英语课程, 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尊重个体差异的理论支撑是建构主义学习观。该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具有以下特点:第一, 情境性。知识不是抽象而独立的, 它存在于具体的情境活动之中, 人的学习只有与具体的社会活动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被人所掌握。第二, 社会协商和相互作用性。学习的过程不是个人的力量完成的, 而是需要通过一个学习团体互相合作来完成的。这个团体的成员要有共同的学习目标, 又要有多元化的知识和技能。这样, 学习者能够共享成员之间的知识和技能等一些学习资源, 并且彼此交流成果, 分享经验, 从而达到观点的整合[5]。第三, 能动建构性。学习是个体构建知识的过程, 这表示学习是主动的, 知识不是靠教师传递给学生, 而是学生对所接收的信息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主动的选择和加工, 形成自己的认知[6]。
在建构主义学习观的指导下, 英语选修课的开设应该建立于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基础上, 建立良好的学习情境, 不断积极引导并且帮助他们建构语言知识。
2.2 高职理工科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分析
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是湖南省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院, 学院设置了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工程造价等多个专业, 是一所偏理工科的高职院校, 现以我院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 分析其英语学习状况。
1) 学习动机
目前, 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是低级的、远景间接性以及外部学习动机。此动机将学习和个人前途联系在一起[7]。例如:为了修满英语课程学分或者通过英语等级考试而顺利取得毕业证书, 为了获得一份体面而又高薪的工作机会而学习英语等。这些动机具有不稳定性, 容易受到客观因素的冲击, 如因缺乏克服苦难的勇气, 经常学习半途而废。而理工科高职学生更多是为了考试而学英语, 他们的学习动机看似明确但大多数学生具有很大的惰性或者学习的侥幸心理, 谈不上主动学习英语。
2) 英语基础知识
高职学生是不同于一般本科院校的学生, 他们所学知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培养目标更注重职业技能。在信息化的今天, 一名合格的职业院校的学生需要有较强的英语综合能力, 可是现状是他们的英语基础薄弱, 对英语学习兴趣低下, 尤其是理工科高职学生, 更逊一筹。他们连基本的语言知识都掌握不好, 谈何进行英语知识的扩展?学习专业英语, 学习英美文化, 英语选修课只会沦为文纸上谈兵, 毫无教学效果可言。
2.3 学习方法
多数理工科高职学生学习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 具体表现在:第一, 学生学习的最主要的渠道就是英语课堂。在课堂上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有的同学只听不记, 有的同学虽然记下了老师所讲笔记, 却没有思考记录的方式以及如何记录重要的内容。当课程结束后, 多数学生也不会巩固这一学习过程, 导致在课后想不起自己学过什么。第二, 学生不会正确地利用英语学习的资源。很多学生从没有英汉或者汉英词典, 即使有很多学生喜欢英文歌曲或者一些欧美影视作品, 他们也不会把这些素材进行迁移来帮助自己的记忆和学习。第三, 学生不善于运用积极的心理策略来鞭策自己的学习。理工科高职学生中对于如何找到学习动机, 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如何进行合作学习, 都是需要学校和老师进行有效引导的。
3 理工科高职英语选修课的思考与建议
高职院校开设选修课起步稍晚, 课程设置、师资、教材等很多因素, 再加上理工科高职学生英语水平低下, 使得选修课还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就从学校、教师以及学生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1) 从学生着手:学校应该帮助学生明确选课目的并且正确引导学生选课。首先, 学校应该公布选修课程的内容以及授课教师的情况, 让学生对自己所选择的课程和老师有个大概的了解。其次, 学校应该安排专门的老师对学生进行选课指导。当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合适的选择时, 可以向老师寻求帮助。
2) 从教师着手:选修课对传统的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所以教师首先要具备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教学能力以及学习能力, 能够不断扩大专业领域, 提高自身知识结构, 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其次, 教师需要科学合理的使用网络、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大多数选修课学生多, 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片或者视频将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 这样不仅可以创造真实的学习情境, 而且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的教学效果。最后, 老师应该学会进行有效地课程评估。评估结果不仅能够客观、全面地测试学生真实的学习效果, 还要促进学生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现在学校大多数的测试往往重终结性评估而轻形成性评估。由于选修课程以语言技能、语言文化为主, 这就对选修课的考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选修课不能够以单纯的考试成绩作为标准, 而应该把形成性评估引入选修课考核指标, 以形成性综合评价为主。我院对英语选修课的考核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平时成绩 (主要针对学生课堂表现如出勤率、课堂回答问题次数等, 注重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 能够监督学生在课堂持续高效学习。) ;学生的课后学习情况 (包括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课后讨论、资料收集等, 注重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使课程评估过程成为学生知识扩展的过程, 以考促学,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期末考试成绩 (根据课程内容采用口试、论文、开卷或闭卷的形式) 。每一部分考核成绩分别占有总成绩的一定比例, 并且构成最后的课程评估成绩。
3) 从学校着手:需要考虑以下三个问题:课程设置、教学师资以及教学管理。首先, 课程设置需和学生专业紧密结合。从长远看, 专业英语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但是, 专业英语词汇量大且偏难, 长句也多, 学生虽然有一定的学习动机, 但是仍然有很大的困难。因此, 学校应该重视英语基本技能的学习, 学生需要达到一定的英语水平, 才能够逐渐向专业英语学习。这样, 专业英语和基础英语有了一个合适的衔接, 才能达到真正的学习目的。针对我院理工类的学科特点, 开设了针对光伏发电专业开设了光伏英语, 机电专业开设了机电英语等, 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其次, 承担英语选修课的教师大多数是英语专业毕业生, 在英语语言和文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较丰富, 但是对于其他专业, 尤其是理工科专业知识了解甚少, 这就要求教师利用课余时间, 通过自学、向其他专业老师请教等方式涉猎一些理工科专业知识。同时, 学校也应该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 培养鼓励年轻教师在职攻读学位或者进行专业培训, 或者聘请其他院校经验丰富的教师以及行业专家来校讲学, 以满足教学发展的需要, 打造一支基础与专业相结合的大学英语选修课程教学团队。最后, 学校应该做好相应的选修课管理工作, 确保选修课开设顺利进行。选课前, 学校应该做好选修课教师、课程介绍等宣传工作、之后, 确定选修课班级开设、上课地点时间等相关事宜。教学过程中, 学校应该制定相应的教学过程管理和监督机制。通过由校领导、督导组随机听课对教师授课以及学生上课情况进行检查, 以便发现问题, 及时改进。通过学校的教学检查、学生评课以及座谈会的方式, 了解学生对课堂的反映并及时反馈给教师。并且还可以结合教师自评和互评, 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和改进。
4 总结
高职英语选修课的开设改变了原来的大学英语课程模式, 学生从自己的兴趣、认知水平以及专业需求出发, 选择自己中意的课程, 极大地鼓励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 对学校和老师也提出了一些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优化教学资源, 推动英语课程教学模式的转变, 促进高职英语在具有职业特色的改革道路上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10) .
[2]李艳华.高校开设英语选修课的必要性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0 (7) :91-92.
[3]徐桂丽.高职院校英语选修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辽宁师专学报, 2010 (3) :63-64.
[4]周可荣, 龚丽英.个性化教学和学生综合能才培养—大学英语选修课的探索与实践[J].外语界, 2006 (1) :46-51.
[5]胡琰.高职英语选修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考——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 2009 (7) :46-48.
[6]叶依群.开设大学英语选修课的探索和实践[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11 (4) :160-163.
【理工科学院】推荐阅读: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专业】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招生网站-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分数线06-27
南洋理工学院07-09
苏州理工学院08-11
湖南理工学院08-27
厦门理工学院09-20
东莞理工学院11-15
宁夏理工学院11-17
洛阳理工学院12-06
软文--理工职业学院12-03
齐鲁理工学院简介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