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程(精选10篇)
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程 篇1
一、引言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是针对社会经济对管理人员需求而产生的应用型专业。20世纪90年代开始独立作为高等院校专业, 全国大部分的高校都开设了工商企业管理专业,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开设该专业的也很多。近几年,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从出现到发展, 从国外到国内, 掀起了一股教育教学的改革浪潮, 国内知名高校纷纷加入其中。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建设已经历多年, 形成独具特色的建设成果。面临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到来, 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专业建设将迎来新的机遇。高职院校应抓住这次机遇, 利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带来的优势, 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进行进一步的专业建设。
二、目前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建设概况
1.专业培养目标逐渐明确
以四川天一学院为例, 该学校1998年开设工商企业管理专业, 当年开始招生, 一直持续建设至今。该专业建设初期的培养目标是“立足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经济新形势, 适应二十一世纪人才培养战略的要求, 以学院教学资源为基础, 培养具有完善知识结构、积极开拓精神和良好沟通执行能力的复合型工商管理人才。”该目标定位与本科教育的界限不明显, 培养人才的层次很模糊。经过17年的建设, 现在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 主要适应现代服务业需要, 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具备以能做、能说、能合作为主要特征的生存与发展能力, 通过各类知识的学习, 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岗位素质, 掌握通识能力及企业管理、营销管理、行政管理、财务管理能力的专业核心能力和专项管理能力的专业拓展能力, 能够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经营决策和有效管理, 善于沟通与协作, 勇于探索与创新, 并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健康身心, 能在工商企业一线从事执行及基层管理工作, 包括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运作、市场营销、项目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综合技能培养体系
在专业建设的最初阶段, 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没有技能培养体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教学计划, 就是照搬本科的教学安排, 适当对高难课程进行删减和内容调整。随着高职教育的建设完善, 高职工商企业管理在寻找自身定位的过程中, 逐步建立了符合高职学生教育的综合技能培养体系。以民办四川天一学院为例, 现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根据对就业行业和岗位的分析, 将岗位需求概括为核心能力和拓展能力两个能力模块。核心能力包括:营销管理、行政管理、财务管理、企业管理;拓展能力包括:酒店管理、自主创业。
3.实践技能的突出和训练
随着高职院校对自身定位的清晰, 各高职专业也明确培养的人才为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针对这一个培养目标, 各高职专业纷纷将专业改革的重点集中在实践技能的培养上。以民办四川天一学院的工商企业管理为例, 提炼出的实践技能有:信息收集、处理能力, 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使用与维护能力, 与人交流、组织协调能力, 自我学习能力, 与人合作能力, 择业、创业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然后, 再根据这些实践能力, 安排相应的课程, 实现实践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三、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带给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机遇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在线课程开发模式。从2008年开始, 一大批教育工作者投入其中, 建设了上千门课程公布在互联网上, 课程参与者可以自由地选择课程进行学习, 每门课程吸引了上万学习者的参与。这种新教育方式的出现, 给各高校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也给各高校带来了发展的机遇。
1.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带来更多元的教育方式, 更宽广的学习视野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工商管理类的课程, 例如, “管理概论”“微观经济学”“金融学”“信息管理学基础”……这些课程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 蕴含着大量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概念。高职学院在教育过程中, 因为教学时间的局限, 将更多的教学时间都让步给技能培养、实践训练, 导致一些专业基础课程的学时不够充分, 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够牢靠。有了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出现,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向名校名师学习, 将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作为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辅助。
2.更好地锻炼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高职学生普遍存在自我约束能力差, 自我管理能力亟待加强的状况。高职院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终身学习的能力, 这个目标对于工商企业管理的学生更为重要。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出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方式和机会。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可以将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列入培养行列, 要求学生自行学习,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后, 经审核给予一定的学分。让学生在完全自由的状态中, 选取学习时间, 实现培养目标, 并达到自我管理能力的训练。
3.年轻教师的学习、交流平台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 除了能为专业建设中学生培养工作带来很好的机遇, 同时, 也给年轻教师的学习、成长提供了很好的机会。目前高职院校年轻教师的比例占到83%左右, 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反映出教育教学的成效。从国教到地方, 再到各学校都将年轻教师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现阶段年轻教师的培养方式主要有:校内培养、送到同类院校培训、送到企业实践锻炼。3种方式中, 后面两种都是阶段性的培训, 只有第1种方式是常态的培养。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出现, 让年轻老师多了一条常态的学习、交流平台。年轻老师可以参与到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研讨中, 拓展交流范围, 增长专业认识, 汲取教学经验。
四、利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进行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进一步建设
1.在专业培养目标下, 根据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对课程体系进行进一步的调整
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在坚持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 利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提供的机遇, 将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资源作为重要的教学补充, 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例如, 目前“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基础”“管理沟通”“经济法概论”等课程为32学时, 理论和实践的比例是1∶1, 各为16学时。引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后, 可以将理论部分的学习由学生在网络上自主进行, 学校教育中将理论课时降低, 只保留4课时, 剩余28个课时进行实践、案例分析。
2.利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 对核心课程进行建设
高职教学工作者一直对课程进行改革, 努力形成高职院校课程独有的特色, 各专业核心课程的改革更是重中之重。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有:“质量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模拟企业沙盘对抗”“模拟企业ERP”“组织行为学”“市场营销学”“客户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企业纳税实务”。以四川天一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为例, 该课程共有16章53节内容, 在实施教学时, 重点内容有7章, 略讲的有5章, 学生自学教师检查的有4章。引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到教学中后, 重点掌握内容增加到10章, 略讲的有4章, 学生自学教师检查有2章。因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辅助, 一些内容学生已经提前学习和掌握, 这样有效地拓展了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的范围, 扩大了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增强了教学的效果。另外, 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带领学生进行实践, 提高学生的思考、运用能力。
3.“以学生为中心”成为可能
教学工作者一直在努力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现状, 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目标。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 为实现这个目标提供了一种可能的途径。以四川天一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招聘测试”内容为例, 以前授课是教师在课堂上先讲测试方法的种类, 然后讲每种方法的用途、形式, 最后用一个案例来实践讨论。最后实践的时间大概只有10分钟, 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用于枯燥内容的讲解, 学生参与性低, 效果不佳。这是典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方式。如果引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 课前由教师布置网上学习要求, 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 给予情景实践任务。下次课堂上, 由学生根据网络学习所得, 制定情景模拟公司的招聘测试方案, 讲解方案设计, 并进行情景演绎。整个课堂以学生发言、讨论为主, 教师只发挥穿针引线、控制全场的作用。
摘要: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从刚开始的迅速扩张, 到现在已逐渐趋于稳定。根据毕业生的反馈和就业市场的需求, 各高职院校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专业建设仍在持续进行, 并不断完善。民办四川天一学院是我国首批获准开办的民办高校, 在建校初期就开设了工商企业管理专业, 经过17年的建设, 该专业已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特征。笔者希望立足于民办四川天一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建设的实际, 研究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迅速发展的条件下, 高职工商企业管理如何利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带来的机遇, 进一步对专业进行建设。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在线开放课程
参考文献
[1]罗生芳.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3 (03) .
[2]赫倩.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状况及教师的教学对策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 2011 (12) .
[3]向冲.“幕课”来袭, 高职院校将何去何从[J].商情, 2013 (52) :185—186.
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程 篇2
(2)认真落实责任书规定的各项指标,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开放教育学院的各项工作任务。
(3)建立健全开放教育教学教务、学生自主学习、实践性教学环节、内部管理等规章制度。
(4)严格按教学计划的要求和标准落实教学环节,加强教学环节的考核、检查,确保开放教育教学质量。
(5)负责院部经费的管理、运用。
(6)负责开放教育学院教师与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认真抓好院部的管理、考核和奖励,不断提高本院教职工队伍的思想素质和整体水平。
(7)结合开放教育终结性评估,认真抓好开放教育学院教师素质提高的工作,积极探索教学科研的新方法,使教师的学识水平、科研成果、教学能力都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8)积极主动协调开放教育学院与学校及其他各科室关系。
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程 篇3
关键词:独立学院;开放教育资源;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7-0098-02
独立学院是20世纪末发展兴起、以新机制和新模式运作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它是以公办高校长期办学积累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品牌为依托、以政府财政拨款之外的社会资源为主要经费来源、按民办高校的运行机制、拥有较大自主权和独立性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其产生与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做了突出贡献。独立学院发展过程中,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教学管理变革滞后的矛盾、过度依附母体资源、师资力量不匹配、教学质量低、学生自主能力差等问题也日渐突出。探索自身优势、形成办学特色、构建独特教育资源体系,是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我国独立学院的发展现状
原教育部部长周济2003年在《促进高校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一文中强调独立学院要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改革创新,突出“优”、“独”、“民”字,将独立学院的发展纳入高等教育总体发展规划统筹考虑。截至2007年,全国独立学院已发展到318所,在校生总数将近200万人,承担起我国高等教育中30%以上本科生的培养任务。2009年教育部新公布的统计数据,全国独立学院已达到322所。
高等教育大众化并不仅仅意味着高等教育机构数量的增多,而是意味着高等教育机构的多样化。我国高等教育在长期探索、改革与发展中,形成办学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独立学院的产生与发展就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结果,是办学形式多样化的体现。随着我国教育发展的需要,独立学院真正实现“独立”发展的要求也日渐突出。只有在办学过程中克服自身的缺陷与不足,规范办学行为,形成办学特色,构建独特教育资源体系,独立学院才能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开放教育资源的内涵与发展现状
1.开放教育资源的内涵
开放教育资源一说,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2001年,MIT宣布开放课件项目启动,计划在10年内把所有课程材料上网,供全世界人免费下载分享。2004年,MIT已有500门课程成为网上公开课,到2010年已经有1900门。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对开放教育资源概念进行了界定:“指那些基于非商业性目的,通过信息与通讯技术来向有关对象提供的,可被自由查阅、参考或应用的各种开放性教育类资源。通常,它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免费获得,主要用于教育机构中教师的教学,也可以用于学生的学习。其类型主要包括:讲义、参考文献、阅读材料、练习、实验和演示,另外也包括教学大纲、课程内容和教师手册等。”
对于开放教育资源的界定在不断深化与革新,但其内涵是传承性的。首先是社会性,它以提高教育质量、提供教育机会为目标,以满足学习者持续性需求为最终目的;其次是服务性,它是开放、平等、共享的,并已发展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由单方或多方提供的公共学习资源。因此,笔者将其定义为:“在社会领域中,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由国家、团体或个人单独或者混合提供,能够激发并满足教育者与学习者可持续性需求的公共物品。”
2.开放教育资源的发展现状
我国于2003年由IET教育基金会牵头成立中国开放式教育资源协会。教育部也启动了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各院校根据学校特色规划建设精品课程,覆盖所有学科领域。各高校构建国家级、省级、校级精品课程三级体系,已创建国家级精品课1799门,省级精品课5600门,校级精品课10000余门。同时,建立了中国高等学校教育资源网,建立开放教学资源环境,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2010年,教育部公布了《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工作重点》,强调要探索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创新工作机制,开展学习型社会建设试点,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这些,充分表明了国家对于开放教育的重视与认可。因此,探寻开放教育资源的运用途径,使其为高等教育服务,也是切实可行的。
三、我国独立学院运用开放教育资源的途径
1.建立独立学院开放教育资源特色合作平台,促进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独立学院公共教育资源匮乏现象严重,图书馆具有前期经费投入大、建馆时间短、藏书量飞速增加、后期后续力量不足、资金投入缓慢、藏书质量和数量需待补充等特点。利用开放教育资源构建信息共享空间,促进学习、研究、交流与协作的新型实体空间和虚拟环境,这也是图书馆服务的一种创新模式。通过配备使用方便的互联网络、功能完善的计算机软硬件设施、内容丰富的信息与知识库资源,在训练有素的参考咨询馆员、计算机专家、多媒体工作者和指导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为学生提供‘一站式’服务,把开放教育资源融入学习、教育、研究和生活的整个过程中,促进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2.丰富教学资源、补充独立学院师资,形成独特的无形资产
独立学院教师队伍普遍存在年轻化、行业资历尚浅的现实状况。教学任务繁重以及经验的欠缺,使其对教学问题的深入思考与研究缺乏精力保证,容易导致知识老化,影响教学质量。教师可利用开放资源进行知识扩充与教学总结,借鉴同领域内先进教育资源,取长补短,加强内涵建设,弥补匮乏师资,形成优势软实力。以质量、特色、品牌构建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不断优化和拓展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形成独立学院特有无形资产。
3.形成开放教育资源课程考核与学分认证平台,实行标准化考核
由于独立学院的特点,多学科拓展要受到诸多限制,可利用开放教育资源的学分认证与课程考核体系,为多学科拓展提供途径。国际开放教育资源组织对此曾提出,建立全球性组织,对完成OCW课程学习的学生给予学分;由第三方承担标准化考核;由第三方进行学分评估;提供服务或者工具,将自己所有学分记录汇总,建立档案或学分银行。独立学院的学科体系和课程平台以及考核体系的构建,应是多层次、多类型、多通道的结构形式。
4.提高学生自主能力、增强信心,提高独立学院声誉
独立学院办学影响力提升的关键在于社会对其人才培养认可度的提升。然而,独立学院“因材施教”的教学管理手段存在缺失,教学方法、教材在针对独立学院学生自身特点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仍有诸多不足。利用开放教育资源,建立一套适合独立学院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潜能优势,增强学生自信心,从而提高独立学院声誉。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凸显了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文化软实力建设是高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我国独立学院没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积淀,必须寻找契机和资源优势,打造和提升自身文化软实力,这是增强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世界银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与社会特别工作组.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危机与出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中国教育在线.教育部公布最新独立学院名单[EB/OL].教育部网站.
[3]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教育策划学术委员会.教育策划:概论与案例[M].北京:同心出版社,2005.
[4]周济.促进高校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快速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3,(13,14).
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程 篇4
一、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件项目的大学文化土壤
在知识不断增长的背景下, 知识流动的速度和广度成为教育机构和各学科的教师能否接受和积极参与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关键因素, 而开放共享的理念则是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实现持续推进的思想保证。实际上, 开放共享的理念早已深深扎根于学术界, 封闭隔离的学术环境打开了交流的大门, 繁杂而昂贵的传播通道被人们所抛弃, 特别是在麻省理工学院, 研究成果的分享、应用软件的开放源代码, 以及教育资源的在线传播不仅成为了一种潮流和时尚, 更是深入渗透到大学文化的土壤中。
第一, 麻省理工学院有着分享研究成果的传统。不少教师和研究人员在出版研究成果之前都会制作有关研究成果的预印本, 可以让业界同行预先了解特定研究团队的研究进展, 这一分享前沿思想和理念的做法, 有利于使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被记录到同行审阅的文献中之前, 广泛出现在科学、工程、社会科学等学科领域。因此, 很多教师都非常乐意在杂志和书籍出版前就与大众提前分享自己的观点, 开放教育资源项目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第二, 开源性软件运动为开放课件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尽管这个运动在很多地方早已开展, 但开源性软件运动的理念对于麻省理工学院的影响更为深远, 深深扎根于麻省理工学院的大学文化之中。麻省理工学院的斯托尔曼 (Richard Stallman) 于1983年发起GNU项目 (The GNU Project) , 提出软件以“非营利版权”的知识产权形式进行广泛应用和传播, 而自由软件基金会便是GNU项目的主要赞助机构[2]。在学校层面, IBM公司和数字设备公司 (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 于1983年启动雅典娜项目 (Project Athena) , 麻省理工学院承担了研究项目的主要工作, 决定开放所有以开源形式开发的软件, 这些软件包括现在广泛使用的Windows操作系统[3]。
第三, 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成为开放课件项目实施的重要技术基础。20世纪80年代CERN的蒂姆·伯纳斯·李 (Tim Berners Lee) 发明互联网, 但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却成为了“网络泡沫”中的装饰品[4]。不过, 当时开放课件项目已经在酝酿之中, 麻省理工学院也已经成为互联网联盟的总部之一。由于能够提供低成本和无处不在的知识传播方式, 互联网得到了普通民众的广泛接受和使用认可, 最终演变为开放共享的天然媒介。
二、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件项目的大学文化魅力
开放课件项目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大学使命有着天然的一致性, 也完全符合麻省理工学院重视卓越、创新和引领大众的价值取向, 并且延续了麻省理工学院和美国高等教育的传统, 具体体现为教育资源、教育理念和思考模式的开放分享, 这种大学文化不仅启发了其他更多大学参与到开放教育资源运动中来, 也对社会发展和教育进步产生非常深远而长期的影响。
对于大学教师来说, 知识开放共享是学术研究的核心内容, 并具有展示他们令人信服的教学和研究成果的内在价值。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课件项目提供了一系列由大学教师创建的、支持教学和学习的免费开放的网络课程, 它是一种个体与专业价值的结构化与制度化的展现。开放课件项目与麻省理工学院的大学文化有着天然的一致性。在麻省理工学院, 伴随着研究成果的开放共享、开源性软件运动以及万维网的演变所带来的快速资源传播, 许多学科专业早已形成了开放共享的学术传统。开放课件项目就是建立在这种开放共享的大学文化基础之上, 随着更多的大学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作出贡献的同时受益于别人的贡献, 这种开放共享的文化得到了进一步强化。事实上几乎麻省理工学院所有的教师参与项目的运作, 有超过4000名教师自愿在开放课件项目中为公众免费发布原创性的教育资源[5]。
随着开放课件项目的不断推广应用和麻省理工学院文化的迅速传播, 有关开放分享的大学文化理念最终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的常规性实践。随着基于开放共享理念的大学文化不断生根发芽, 不可避免地对传统教育体系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一方面, 开放共享为全球人类提供了获取知识和教育资源的机会;另一方面, 当教育者们分享教育资源和进行互动反馈后, 教育质量有可能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基于开放共享理念的大学文化赋予了麻省理工学院改革的力量和决心, 扮演了改革催化剂的角色, 也成为开放课件项目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而伴随开放课件项目的顺利实施又反过来强化了这种大学文化, 推动着教育变革的螺旋式上升并将这种理念传播至世界任何一个角落。
三、大学文化对于麻省理工学院开放教育资源发展的作用
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件项目构建的是一个新兴的、以网络科技为基础的电子教育资源出版计划, 为世界各地的机构、学生和自学者提供免费、开放的教育资源, 代表了麻省理工学院提升知识与教育水平和服务社会的愿景, 也与麻省理工学院的文化设想不谋而合[6]。
(一) 知识共享理念的引领作用:全面提升开放课件项目的影响力
1. 麻省理工学院的知识共享理念。
对知识共享的追求源于麻省理工学院特殊的大学文化, 这种大学文化体现出两种显著的特征:一是对于“合作”的执着追求;二是对于“教育机会”的尊重[7]。对于“合作”的执着追求为知识共享提供了组织基础, 而对于“教育机会”的尊重为强化知识共享的效果提供了思想保证, 两者的有效结合营造了麻省理工学院浓厚的知识共享文化。作为大学文化的重要体现, 开放课件项目强调知识共享, 并获得了持续的发展。对开放课件项目的广泛接受程度, 不仅仅归功于它的哲学思想能够与团队中的很多成员的个人价值观产生共鸣, 更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教师、学生以及学校行政机构从项目的实施中获益匪浅, 这种整体的获益对于麻省理工学院传统的大学文化产生持续的强化作用。
2. 开放课件项目影响力的全面提升。
麻省理工学院所秉承的以知识共享为主题的大学文化对学校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也推进了开放课件项目的实施, 使教师、学生和校友都能享受知识共享所带来的益处, 并在知识共享的同时实现了利益共享。
第一, 提升了开放课件项目对于教师的影响力。从宏观层面来看, 开放课件项目似乎对于麻省理工学院的国际声誉和地位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超过90%的用户认为, 开放课件项目通过提供免费和开放的资源, 一方面强化了麻省理工学院作为一个改善世界欠发达地区教育的领导者的国际声誉, 另一方面也更加奠定了作为一个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倡议者和推动者的国际地位[8]。实际上, 开放课件项目在微观层面对于麻省理工学院教师的影响更为显著, 不仅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的效率, 而且也能帮助教师提高自身在专业领域的学术声誉。据统计, 大约60%的麻省理工学院的教师会在教学或导学中使用开放课件项目的资源, 1/3的人认为通过开放课件项目公开发布他们的教育资源有利于改善资源的质量, 还会帮助教师更加详实地了解有关其他课程的讲授内容[8]。因此, 教师对于开放课件项目的积极态度是不言而喻的。
第二, 提升了开放课件项目对于校友的影响力。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课件项目还引发了校友的自豪感, 为麻省理工学院带来了一片赞美声。最近的一次调查显示, 大约80%的校友都知道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件项目的存在, 85%的校友认为开放课件项目增强了麻省理工学院的声誉。一位校友认为:“这是一个送给全世界的美妙礼物, 反映麻省理工学院的非排他性和开放性的本质, 知识原本就不是用于收藏的, 而是应该通过自由共享得到广泛使用的, 麻省理工学院这一举措是让我过了这些年依然引以为豪的事情之一, 希望麻省理工学院继续保持其在很多领域的领导者地位和引领作用, 这对于科学和社会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8]校友们通过访问开放课件项目的资源可以保持专业知识的更新, 重新回顾以往学习过的课程的相关资源, 甚至可以学习在校期间没有修过的课程。
第三, 提升了开放课件项目对于学生的影响力。当然, 最为重要的是学生如何使用开放课件项目中的教育资源并从中获益。当前, 超过70%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正在使用开放课件项目中的资源, 并且这个比例还在逐年稳步增长。学生可以使用开放课件项目的资源来完成指定的作业, 也可以将其作为学习的补充资源, 甚至作为方案规划和课程选择的一个很好的工具。开放课件项目对于96%的学生经验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超过1/3的大一新生都知道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件项目的存在, 并且认为开放课件项目对于他们选择加入麻省理工学院产生了巨大影响[9]。
最初关于开放课件项目的讨论自然地集中在麻省理工学院如何为全世界的网络教育作出自己的贡献, 讨论的一个关键的部分是对开放课件项目的预想和推测, 即开放课件项目将在多大程度上对世界范围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教育产生影响。麻省理工学院学术委员会的成员自信地认为, 一旦开放课件项目被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 无论是20世纪90年代末所引发的网络热潮, 还是如今日趋成熟的教育资源免费公开共享的大学文化, 将会成为对高等教育机构产生根本性变革的关键一步。
(二) 过程管理理念的规范作用:不断完善开放课件项目的管理
1. 麻省理工学院的过程管理理念。
过程管理 (Process Management) 是对于过程表现进行计划和监控的系统活动, 它以规范化的构建组织业务流程为基础, 以持续的提高组织业务绩效为目标, 通过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技能、工具、技术和理念来改善服务流程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并采用持续的循环修正机制和积极的互动反馈机制实现管理效果的不断优化[10]。对于过程管理理念的追求与麻省理工学院的大学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种大学文化在麻省理工学院的两种价值追求得以充分的彰显:一是对于“创造力”的永久坚持, “创造力”是麻省理工学院得以生存和屹立世界一流大学之林的重要依托, 集中体现于企业家式的精神和对于学生通过高强度的、创造性的努力以创建新的制度和解决方法的鼓励, 并最终反映在其无与伦比的学术声誉和对于改革创新的执着追求;二是对于“独特性”的持续关注, “独特性”是备受麻省理工学院的组织成员推崇的, 体现不同的学院、系科和课堂所倡导的不同的育人理念, 体现了不同个体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不同行为准则, 也体现了不同的学科领域所具有的不同视角和思维方法, 并最终将这种独特性演绎为卓越性[7]。正是“创造力”与“独特性”的有效结合推动了麻省理工学院将现代企业的过程管理理念引入到大学管理的实践中去, 并成为麻省理工学院大学文化的一部分, 进而对开放教育资源项目的整体运作产生深刻的影响。
2. 开放课件项目管理的不断完善。
麻省理工学院所采取的以过程管理为核心的大学文化保证学校发展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也使得开放课件项目这样一个大型公益项目在激烈的竞争和强大的经济压力下生存下来, 成为全球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旗帜。
第一, 建立科学沟通与协调机制。要实现项目过程管理的预期目标, 首先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过程信息反馈控制系统, 能够对每一项事务的过程运行进行有效的控制, 即可以依据信息的交流与共享, 及时掌握和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从而对运作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在开放课件项目的实施过程中, 麻省理工学院教育技术协会 (MIT Council o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需要通过一定的渠道了解本校教师对于开放课件项目的态度和反应。协会成员与麻省理工学院的每个学术部门在学校做出最后决定前都将进行会见与讨论, 为所有教师提供时间, 听取他们的想法、了解他们的支持与关注。到目前为止, 最常见的会议主题是如何为开放课件项目提供“有条件的支持”。只有获得广泛的支持和认可, 才能保证每个教师自愿贡献他们的课程内容和相关资料。总体来说, 麻省理工学院的教师对开放课件项目是持积极态度的, 对于免费提供资源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当然, 他们也对参与开放课程的建设会占用他们已经不堪重负的时间表示担忧, 这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认真对待的。衡量他们的参与程度主要依据公开发布的教育资源数量, 因此如果要顺利地实施开放课件项目必须要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参与教师的负担[11]。
第二, 注重项目运行过程的系统设计。在项目运行过程中, 需要根据项目运行的目标自上而下地进行系统设计, 涉及开发团队的组成安排、运行模式的灵活运用以及沟通协调机制的科学制定。开放课件项目的设计者需要构建一个团队, 这个团队从事的大部分工作是围绕创建公开发布的课程网站进行, 麻省理工学院教育技术协会成立相关的工作组, 协调好团队的基本结构和成员组成, 从而对有关课程开发和维护工作中的所需成本与所获效益进行科学协调, 确保能够达到一定水平的成本效益比。运行的主要模式采用集权式 (a centralized organization) 与分权式 (a decentralized structure) 有机结合的方式, 集权式是专家对发布的过程和管理进行集中处置, 而分权式则是由各学术部门中的联络员负责处理相关事务[12]。这种混合运行模式使教师只需要平均花5个小时或更少的时间就可以将课程资源发布到开放课件网站中, 并且这种方式成为影响教师对于开放课件项目接纳程度的重要因素。一部分教师对由于公开发布学校的教育资源而丧失了获得大量经济利益的可能表示了自己的担忧, 而麻省理工学院教育技术协会则针对这种担忧开展了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教育的经济运作模式的研究, 研究的成果很好地处理了这一问题。这种基于数据处理作出决策的机制, 能够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开放课件项目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第三, 推动组织管理的变革与创新。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效地运用各种过程管理方法, 有必要通过组织管理的变革与创新来实现, 尤其是改变传统的多层次、多部门的“纵向管理”, 构建扁平化、网络化的“横向管理”, 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减少管理的层级, 充分发挥高层领导对于项目实施的巨大作用。开放课件项目的规模要求大学本身必须承诺全身心投入到开放教育资源的建设中, 而这种承诺只能通过争取来自高层领导的支持和获得高层领导的直接介入管理来实现。麻省理工学院的前校长查理斯·韦斯特 (Charles Vest) 公开表示尽最大可能支持开放课件项目的启动, 并于2001年4月4日召开了新闻发布会, 宣布将免费开放几乎所有的麻省理工学院课程的教育资料。值得注意的是, 韦斯特校长并没有说明开放课件项目是作为一个实验还是一项倡议, 他只是强调开放课件项目将会是麻省理工学院学术研究的永久特色。他还坚信, 开放课件项目不会对麻省理工学院传统教育的入学率造成威胁, 因为两者在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别[13]。韦斯特校长的言论一方面鲜明表达了对于开放课件项目的支持态度, 另一方面通过明确开放课件项目的角色和地位厘清了未来的发展道路, 高层领导对于项目实施的影响力由此充分显现出来。
以过程管理为核心的大学文化调动了麻省理工学院教师和学生参与开放课件项目的积极性, 优化了项目实施的过程, 提高了项目建设的效率与质量, 从而为获得持续经费资助打下良好的基础。休利特基金会和梅隆基金会与麻省理工学院开展了持续的会谈, 两个基金会的领导人都对教育改革感兴趣, 认为开放课件项目的理念非常符合他们的发展愿景, 也接受了为开放课件项目提供持续支持的建议, 承诺在试点阶段为开放课件项目提供1100万美元的经费支持, 而到目前为止基金会已经履行了承诺, 并且还提供了额外的1500万美元的后期资助[1]83。
(三) 社会服务使命的激励作用:开放课件项目的构想与实施
1. 麻省理工学院的社会服务使命。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致力于将技术服务社会的理念营造了麻省理工学院显著的大学文化, 引领着麻省理工学院的发展进程, 为社会利益而发现和应用知识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核心使命。19世纪70年代由于美国在交通领域大兴土木, 麻省理工学院的第一专业由机械工程转变为土木工程[14];一战期间为了服务于美国的国家利益, 麻省理工学院开展了飞行器设计、武器制造和动力学应用等一系列与战争相关的科学研究;二战期间更是加强与工业界和军事机构的合作, 成立了大量专门的合作研究机构;冷战期间, 基于美国与苏联的技术鸿沟, 麻省理工学院积极参与军事产业复合体 (military-industrial complex) 相关科研活动[15];1972年, 为了解决影响波及全球的能源危机, 麻省理工学院成立了能源与环境实验室 (Laboratory for Energy and the Environment) , 先后有来自14个系科的教授和研究生参与了研究工作[16];进入21世纪, 麻省理工学院运用技术服务于社会的实践更是不胜枚举, 包括通过开展跨学科的研究来应对全球能源消费的挑战、合并原先的机械工程学科与海洋工程学科以联合多个学科应对日益复杂的环境问题[17]。当然, 最具影响力的是2001年开放课件项目的实施, 超过2000门麻省理工学院课程免费向全世界开放, 从而使麻省理工学院运用技术服务于社会的理论与实践达到了一个顶峰。
2. 在冲突中提出开放课件项目的构想。
开放课件项目的首次提出正值两股力量的碰撞: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信息的共享与基于互联网的新探索带来了非凡的经济增长, 前者是带有公益性质的技术力量, 而后者则是带有营利性质的技术力量, 不同的技术力量演变出不同的发展路径, 也不可避免地存在激烈的冲突。一方面, 基于公益性质的技术力量在麻省理工学院占据了主导地位, 麻省理工学院的教师们正在考虑免费提供各种课程材料;另一方面, 基于经济效益的技术力量也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 许多一流大学正在制订商业开发计划, 希望通过各种形式的网络教育和培训来作为新的收入来源。结果可想而知, 尽管两股力量都有存在的必要性, 但作为本身具有公益性质的大学来说, 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课件项目获得了更多的支持, 也获得极其广阔的生存空间。尽管在技术力量性质的选择上, 公益性的技术力量对于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件项目的实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但仍不至于起到决定作用。况且, 麻省理工学院的两种传统的冲突又为项目的实施带来了更多的变数。麻省理工学院一方面有着免费开放共享各种知识产权的良好传统, 但另一方面也保留着通过知识产权的认证申请和成立公司来探索新发明和新想法的传统, 这两种传统似乎是相互矛盾的。鉴于这两个相互冲突的传统和看似能带来无限财富的互联网企业,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最终导致了麻省理工学院选择了开放共享之路, 而非商业化运作之路呢?麻省理工学院管理者的解决途径是运用研究结果和社会现实来考量。
3. 在研究中实施开放课件项目的计划。
为了更好地解决在提出开放课件项目时所面临的激烈冲突, 麻省理工学院的校长授权教育技术协会研究如何在大学中通过新的信息与通讯技术为大学的使命服务, 这个委员会承担了麻省理工学院未来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关键性选择的研究, 其中就涉及未来基于网络的教育[18]。协会的一个工作小组对两个基础性的问题开展了研究。一方面, 探讨教师认为何种类型和形式的远程教育符合大学的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 建构了细致的经济模型来分析他们的努力所获得的收益。研究结果显示, 教师想做或愿意做的事情与事实上大学可能产生的收益之间的关联性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协会的研究表明, 如果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大学的使命和核心价值观, 麻省理工学院采用商业化运作手段开展的基于因特网的教育项目是注定失败的。事实上其他研究型大学所发起的商业化远程教学项目最终都惨淡收局, 这样的结果进一步论证了协会相关分析的正确性。于是, 鉴于开展互联网技术研究的丰富经验和应用技术进行教育创新的历史传统, 麻省理工学院基于技术服务于社会的理念扩展到教育教学改革领域, 义无反顾地实施了世界上第一个开放教育资源项目, 在更高的目标和层面上履行着麻省理工学院的历史使命。
(四) 全球化发展战略的凝聚作用:持续推进开放教育资源运动
1. 麻省理工学院的全球化发展战略。
实际上, 全球化发展策略是麻省理工学院的一种历史积淀, 早在150年前, 麻省理工学院就承诺开展三种类型的注重实效和社会影响的活动:参与全球事务, 在科学、工程和技术领域展开全球性的合作以及在全世界共享知识[19]。麻省理工学院一方面有责任让自己的教师和学生了解世界, 通过成功地参与和融入竞争性的国际环境, 真正成为未来世界的领袖;另一方面伴随着麻省理工学院的触角延伸至全球各地, 无论是通过现实的途径, 还是使用虚拟网络空间, 应该让那些无法进入麻省理工学院的未来的全球性领袖能够深切感受到麻省理工学院的影响力, 以便在未来建立一种更加强大的国际学术地位[20]。全球化发展策略体现了麻省理工学院发展与变革之路的价值取向, 也彰显了麻省理工学院与外部世界的交往规则, 更是反映了其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大学文化。
2. 开放课件联盟的成立。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个理想, 在麻省理工学院启动开放课件项目的3年之后和开放课件项目进入实质性运作和全面开放阶段的两年之后, 2004年诞生了一个全球性开放教育资源组织———开放课件联盟 (OCW Consortium) 。至此, 开放课件项目已经在网站上公开发布了超过1250门课程资源, 同时一些有关设计、管理、知识产权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问题也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决, 开放课件项目的声誉也由于大量的新闻报道传播至世界各地[21]。不过, 并没有相关的基金组织为开放课件联盟提供必要的建设经费资助, 而麻省理工学院不可能承担在全球范围内实施开放课件项目的费用, 于是麻省理工学院召集一些对开放课件项目抱有浓厚兴趣的大学召开了一系列小型的、非正式的会议。参加这些会议的不仅仅是美国国内的学校, 也包括来自国际的开放课件项目合作伙伴, 尤其是开放教育资源联合体和Universia联盟, 这两个联盟包括了不少来自中国、葡萄牙、西班牙、拉丁美洲的大学[22]。截至目前, 全世界大约有150个成员, 免费公开发布19种语言近7000个不同课程的资料, 这标志着开放共享的实践演绎已经远远超出麻省理工学院的校园和美国的国界, 开放共享的大学文化正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23]。
3. 开放教育资源反馈机制的建立。
许多使用开放课件项目的教育者和学习者对已发布的一些开放教育资源提出了反馈意见, 指出了一些错误并给出建议, 这些建议都已经告知提供资源的教师。不过, 对于开放课件项目未来的规模化与科学化发展, 尽管麻省理工学院已经尝试通过合作来共同参与开放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但是尚未形成一套基于“循环反馈”的长期合作与管理的运作机制来促进对教学资料的持续改进。当然, 一些教育机构已经取得了进展, 英国开放大学的开放学习项目规定了教育者和课程开发者用于创建课程资源的一系列假设的软件工具、一种虚拟协作环境、一个以学习元件形式存在的虚拟实验室, 使得开放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更加有章可循、有据可依[22]。沿着这样的发展轨迹, 我们可以展望采用一个更加系统化和组织化的方法来促进开放教育资源的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间的双向交互, 最终创建一种基于“学习生态”理念的教育环境[24]。这是开放共享的大学文化的一种更高层级和水平的体现, 必将成为一种重要的强化教育资源质量, 乃至最终提升世界教育水平的重要手段。
四、麻省理工学院的文化个性与开放教育资源发展的相关性
麻省理工学院的埃德加·沙因 (Edgar H.Schein) 教授对于大学文化有着自己理解, 他认为大学文化是由大学组织成员集体发明、发现和发展的, 用来解决大学机构外部适应与内部整合问题的, 有利于大学组织的良好运行和纠正组织成员的觉察、思考与感觉方式的, 一种能够传达给新成员的有关基本设想的模式[25]。至于大学文化个性, 则是大学在一定社会条件影响下形成的比较固定的文化特性, 包括办学信念、学科专业设置、教学制度、师生的精神面貌和行为习惯等内容[26]。大学文化个性从大学组织内部是很难感知和触摸的, 而如果通过外部的观察则可以很好地调查和分析。麻省理工学院的文化个性是基于长期以来特定学科的教师组成 (科学家而非心理学家) 、学生组成 (工程师而非医生) 以及研究关注点、社会影响力和学术声誉所形成的。无论如何, 大学文化不仅只有虚幻和难以触摸的一面, 实际上每一所大学的文化都有其现实和本真的一面, 更有个性的一面, 麻省理工学院同样如此。文化个性深刻地塑造着麻省理工学院的形象, 对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三大使命产生极其显著的影响, 作为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发起者和开路先锋, 麻省理工学院正是由此而启动和实施开放课件项目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为数以百万计的人提供了高质量的教学资料, 有利于提高世界每一个角落尤其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质量。未来的开放课件项目似乎是前景一片美好, 但并非不存在威胁。一些开放课件项目的实践团体关心的是在可用的资源越来越多的情况下资源质量的保障。另一个担忧就是, 一些人或组织基于不同兴趣和目的可能在开放教育资源的发展之路上分道扬镳, 但无论如何都会对开放共享的大学文化构成挑战, 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全球参与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力量。尽管类似的话题在开放课件联盟成员间讨论非常热烈且由来已久, 但我们仍然乐观地认为支持开放课件项目理念的势力将始终占据上风。
摘要:大学文化对于开放教育资源发展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并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态。麻省理工学院以开放课件项目为依托, 在知识共享理念的引领作用下全面提升开放课件项目的影响力, 在过程管理理念的规范作用下不断完善开放课件项目的管理, 在社会服务使命的激励作用下完成开放课件项目的构想与实施, 在全球化发展战略的凝聚作用下持续推进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大学文化个性是基于鲜明的办学思想、突出的学科特色、独树一帜的人才培养理念和雄厚的综合实力而形成的, 并进一步将自身塑造为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发起者和开路先锋。
开放教育学院工作汇报提纲 篇5
学校领导暨学校有关部门领导:
开放教育学院在学校第八轮聘任工作结束后,平稳、顺利地完成了处级、科级干部的交接工作以及各科室人员的职责分工,并全面开展了各项日常工作。现就开放教育学院自上学期末至本学期开展的各项工作、开放教育发展现状、今后工作设想以及希望学校协助解决的问题和给予的相关政策,作如下汇报。
一、轮岗交接情况和近期学院工作情况
自学校开展第八轮聘任工作以来,开放教育学院按照学校工作的相关规定和具体要求,各处、科级干部都较顺利、及时、有序、平稳的完成了交接工作,学院职工能够认真、到位地履行各自的岗位职责,使学院的招生、新生开学等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上学期末至今的三个多月时间,开放教育学院完成了如下工作并开展了相关活动:
(一)日常工作
1、招生工作
2009年春季招生工作从上学期末展开,为了扩大生源,增加招生数量,我院采取一系列相关措施:
①加大招生的宣传力度,在报纸上刊登招生广告,派发招生简章 ②实行全员招生值班,每天至少有一名院长两名员工及四名学生参加招生工作,招生时间延长,由早8点至晚八点,开学后除日常招生外,晚上学院员工值班从下午5点至晚上9点
③努力提高招生服务质量
④积极与教务处、考试中心等相关部门沟通,为招生争取时间,最大限度的争取生源
⑤积极组织校本部开放教育专科升本科
2、新生开学
本学期新生开学时间为3月15日,在此期间,学院各部门相互协调,全院职工相互配合,顺利完成了这项重要工作。
①全体职工筹备、参加开学典礼活动
②新生课程安排及教学值班有条不紊
3、安排考试查分及网考补考
针对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查分做好相关工作,对学生提出成绩有疑问的考试科目进行登记上报。学院根据中央电大下发的考试文件,安排学生 1
于3月4日、5日进行网考免费补考。
4、毕业证书的办理
这学期办理开放教育本、专科、成招及普专毕业证书753个,并进行了新学期的课程注册工作。
(二)开展相关活动
1、召开全院会议,了解全院人员配置及基本情况,布置招生工作。上学期末处级领导交接工作后,我院先后两次召开全体教职工会议,深入了解学院基本情况,并安排寒假期间的招生工作,做到了工作上的良好衔接和过渡,为保证招生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2、召开开学工作安排会议
本学期伊始,为了进一步做好招生冲刺,安排好新生开学事宜,学院召开新学期工作安排会议,指出在完成学院日常工作外,要求各科室要在工作中努力寻找工作亮点,不断提高服务水平,通过多方面沟通保证教学质量。
3、召开专业管理员座谈会
为了进一步加强专业管理员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学院召开专业管理员座谈会,一方面,介绍了开放教育学院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指出服务质量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集思广益为办好开放教育献计献策。希望专业管理员能真正进入角色,做“窗口”中的“窗口”。
4、召开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研讨会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学院工作,召开研讨会,集思广益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重在行动,要求结合本科室工作实际,抓住主要工作并与学校要求结合起来。
(三)学院为进一步发展工作的举措
1、组织召开各系党总支书记座谈会
开放教育学院联合校办共同发起召开了各系党总书记座谈会。校领导在肯定了开放教育学院近期工作的基础上,就近三年来开放教育招生、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等现状,指出全校员工树立全局观念,献计献策,大家共同努力。会议上与各系达成共识,就电大在校生的专升本、高职学生升本、高职学生双学历等问题将充分发挥各专业老师的优势,为省校开放教育生源进行适当的引导,形成电大与高职的优势互补。
2、召开外聘教师座谈会
开放教育学院是学校办学的“窗口”和“试验田”,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减少流失率,稳定生源,提高及格率和毕业率,各位老师和有关
系的代表达成共识,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如教师要抓到课率,要以学生为中心,认真备课,责任教师要上课,要提高平时作业的比例,要加强远程教育规律的研究等等。
3、考察联合办学点。
4、对新生开展入学调查。
二、开放教育办学现状
校本部开放教育办学自学校撤销直属学院以来的几年里,招生规模大幅下滑,由高峰时校本部5000多人,联合办学单位2000多人,即从7000-8000人下滑到现在开放教育约1700多人的在校生,300多人的成招生和课程开放生,在校生规模约2000人,学费收入减少了约500万元-1000万元。联合办学点由原来的20个左右减少到现在的2个,且招生规模逐年萎缩,专业逐渐减少。从2006年到2008年,校本部每年招生约700人-850人,目前学院大部分专业都是30人以下(一般30人以下的办学会亏本)的班,有的专业不足10人,且学生到课率较低,流失率较高,达到25-30%,按时毕业率偏低,周而复始,不能形成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
三、开放教育下滑的主要原因及面临的不利条件
(一)造成开放教育下滑的原因很多,其主要原因主要是:
1、学校在撤销学院时,把直属学院的职能分散到各系部,而各系部未有很好落实各自职能,出现工作扯皮、推诿,无人管理的现象,存在许多遗留问题需要解决。如招生放在学生处,其实弱化了校本部的招生,办证登记表移交不及时,造成漏办、迟办等现象,给电大造成不良影响。
2、因电大普专班的取消和原有合作单位转办高职、中职、网络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加上原有合作单位面对行业招生,而行业公务员准入条件的改变,合作单位大量减少,现在仅有2个联合办学点,且招生规模逐年减少,专业单一。
3、与广州电大相比,各任课教师与中央电大相关老师沟通不够,拿不到比较有针对性的复习范围,复习资料较少,加上省电大的考风比广州电大好,导致学生补考跑去广州电大,不利于留住生源,影响了招生。还有一个重要的条件没有利用好,开放教育的教学计划中60%统设课,40%的省管课,我们应该利用好这40%的空间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但是由于各位责任教师认识上的差异,再加上教师工作中心的转移,不能够及时更新网上及文字资源就有了“省管课难过统设课”之说。
4、按市级电大规格开展校本部开放教育实验田实验工作,相关教学部门未投入足够的师资,责任教师上课偏少,外聘教师过多,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影响了学校的形象。同时,学院办学缺乏相应的人、财、物自主权,牵扯领导、部门太多,不利于学院的办学,学院还未成为真正的办学实体。
5、开放教育学院竞争意识、市场意识、成本意识较缺乏,服务意识、服务水平、服务质量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学院员工视野不宽、信息不灵、不了解成教市场和竞争对手。
6、部分教学设施老化,广告投入不足,招生办法不够多,目前只是在学校附近,招生范围较小,多数为越秀区学生,交通问题难解决。
(二)开放教育面临的不利条件
省电大校本部开放教育的招生办学与90年代相比,面临如下主要的不利条件:
1、开放教育不再是现代远程教育唯一的办学形式,不是独家生意,自1999年高校开展网络教育试点以来,开放教育除了原有自考、成招、函授的竞争外,还面临网络教育的竞争。
2、广州电大就在我们的附近,其良好的校园环境、灵活的办学形式和招生政策,与中央电大的良好关系,使省校面临强劲的竞争对手。
3、解散直属学院的负面效果,学员对省电大的负面看法不能很快的消除。同时,部分因学院解散、部门交接时遗留下来的问题尚待解决。
4、学校教职工对办好省校开放教育的认识,学校内部管理还有待完善和加强。由于近几年来开放教育发展不如前几年,很多教职工把工作中心放在了理工,忽视了电大教育,责任教师上课偏少,据统计目前我院本科校内教师上课占86%,责任教师上课的比率是62%,专科校内教师上课的比率是65%,而直接由责任教师任课的比率仅仅占17.7%,责任教师上课的比率严重下滑,造成学生通过率不高。
四、做强做大校本部开放教育的措施(工作设想)
为了做强做大校本部开放教育,学院准备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1、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开放教育学院才刚恢复一年多时间,过去几年撤销直属学院后,规章制度或丢失、或不齐全。学院要尽快制定相应规章制度,明确工作职责,进一步加强协作,共同努力搞好开放教育。
2、大力抓好学院员工思想观念的转变,增强学院员工的竞争意识、成本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学院各部门人员实行年终考评制度,专业管理员实行打分制度,从工作服务、毕业率、流失率等方面进行考评。
3、积极创造条件和探索目标管理责任制模式,在条件许可时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学院人、财、物办学自主权,使学院成为真正的办学实体。
五、希望学校帮助解决的问题和给予的相关政策
1、学校主要领导在中层干部会议或全校教职工会议上旗帜鲜明的强调:全体教职工要关心、支持校本部开放教育的办学。
2、千方百计抓好招生和稳定生源的工作,树立省电大办学的良好形象。
(1)学校规定每位教职工每季招生完成1个招生指标,一年完成2个招生指标。完成招生指标的员工,学校在发放员工的福利时,全额发放,未完成招生指标的员工,按一个指标少发100元办理。
(2)采取有力措施支持开放教育学院扩大校本部的招生,具体做法: ①如广州、深圳电大一样,实行常年招生,积蓄生源。
②鼓励学校应届开放教育专科生升本科,高职毕业生升本科,可考虑优惠3个学分,即优惠300元,分三学年实施,每学年优惠1个学分,优惠100元。
③充分发挥电大办高职的优势,鼓励高职学生大三起就读开放教育本科课程,学籍延迟一年办理,鼓励他们申报学位,学生可先选读开放教育省管课程或中央电大统设课程,学生取得本科入学资格后,优惠3个学分,即优惠300元,分三学年实施,每学年优惠1个学分,优惠100元。广东理工中山校区可设立开放教育教学点和考试点,不对外,只对自己理工的学生,理工学生大专毕业以后,还剩一年半本科的学习时间,可在中山和广州上辅导课,也可通过网上进行学习,或就近转往各市、县电大学习。此措施若实行,广州不少高职院均可走这条道路与我们合作办开放教育本科。
④与中职学校和高考升学率较差的后三十名的中学建立联系,请他们组织生源就读广东电大开放教育专科和成招专科,可考虑给予一定的招生组织费用来鼓励他们输送生源给我们,每生100-400元,如每组织生源15人以下,按每生100元计,15—30人,按每生200元计,30—45人,按每生300元计,45人以上按每生400元计,具体细则可由开放教育学院制定。
⑤高职学生跨专业学习开放教育专科,给予相应优惠政策,可以优惠3个学分,即300元,具体办法参照第②点优惠政策。
⑥增加联合办学点,每年增加4-6个教学点,四年后联办点争取达到10-20个。
⑦对成招生的补习学员实行免费入学,先预收300—500元补习费,取得入学资格注册后作为学费。
⑧支持开放教育学院进行形象、品牌建设和招生宣传工作,扩大省电大的知名度和办学影响力,促进省电大开放教育招生办学良性循环
(3)采取积极措施稳定校本部开放教育的生源:
①全校教职工要树立稳定校本部开放教育生源的理念,做好各自的工作,以学生为本,不对学生说,省电大考试很严,你们去广州电大补考这类的话,长此以往,日积月累,造成生源的流失。
②加快省管课程的教学改革和考试改革,积极向中央电大反映统设课的教学改革。如省管课能否让所有课程制作成网络课件上网,形成性考核(即平时成绩)成绩能否像网络教育那样提高到30%-50%,考试能否更多采用开卷、小论文、半开卷半闭卷等这些考试形式。
③各系选派优秀教师担任校本部开放教育的辅导课,保证教学质量。责任教师加强与中央电大的沟通,取得有针对性的复习范围和资料,责任教师要在校本部开放教育上辅导课和复习课,提高及格率。在教师教学工作量和教学任务的界定和计算上,明确教师既要上高职的课,也要上校本部开放教育的课,一起种好“试验田”,使省校开放教育成为全省开放教育真正的“窗口”。
3、在教学安排上给予开放教育学院一定的自主权,形成弹性管理制度。
4、财务部门审核相关优惠学费的条件,学校予以批准。
5、教务处、考试中心对相关课程设置、复查分数问题给予一定协助。
6、增加责任教师授课量。
7、在学院事业发展的基础上,建议增配学院相关工作人员。
8、学校给予学院相应的人、财、物自主权。
9、为常年招生提供相应条件。
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程 篇6
1 开放课程的发展
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 (MIT) 于2001年率先启动开放课程的项目, 该项目把MIT大学部和研究所所有的课件和教学材料公布在网上, 供全世界的学习者免费使用。这种全新的教育资源共享理念, 引起了其他学校的关注和效仿, 犹他州立大学、斯坦福大学、东京大学等高校先后推出了自己的开放课程计划。2005年, 旨在促进全球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课程资源联盟成立, 该联盟吸引了全球一百多家教育机构参与。近年来,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通过网络寻求免费的教育资源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的学习方式。2007年, 我国开始推行精品课程计划, 希望以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为基础, 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 研制精品课程共享的信息技术标准和规范, 建立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库以及资源中心, 设立国家精品课程共享和应用机制, 使学习者能够快速访问精品课程的内容, 获得个性化主动服务, 使学习者能够更加便捷地享用优质教育资源。 (2)
2 国外开放课程的典型案例
开放课程的发展使得共享理念不断深入人心, 国际上拥有优势教育资源的社会机构和知名大学都在积极推进教育资源的共享计划, 出现了许多开放课程的成功案例。
2.1 麻省理工学院的MITOCW项目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是开放课程的首倡者, 在开放课程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特别是它的MITOCW项目在开放课程的发展历程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该项目具有以下特点:
(1) 资源丰富, 求知者人数多。到目前为止, 麻省理工学院上传的、供学习者免费学习的课程已经有两千余门, 这些课程包括视频学习资料和文本形式的教材。MITOCW的学习者来自世界各地, 其中, 56%的学习者来自西欧、东亚、南亚、拉美等非美国地区。在学习者总人数中, 45%的是学生, 42%的是在职自学人员, 教师只占9%。 (3)
(2) 多种检索方式, 便于检索。学习者可以在MITOCW官方网站上, 根据实际情况, 选用课程主题、课程编号、开设课程的院系等检索方式获取所自己所需的课程和知识资源。据大多数学习者反映, MITOCW提供的课程无论是从广度还是深度都能满足他们学习的需求。
(3) 为在职的教师提供服务。此项目不仅为学生提供服务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帮助, 教师可以将其整合到自己的教学内容中, 为自己的教学计划提供服务, MITOCW还可以给教师提供合适的教学材料和工具。教师就是将MITOCW课程知识内容带到课堂上的关键人物, 他们可以使更多学习者分享到学习资料。
2.2 斯坦福Courser在线课程项目
Courser在线课程最初由斯坦福大学的教授Andrew Ng和Daphne Koller共同创建。 (4) 此项目的目的是吸收世界上优秀的教育资源, 无偿分享给世界上的求知者。该课程的优点在于:
(1) 课程门类多, 有利于自主学习。该项目提供的免费学习课程有20类, 共有200多门。学习者在注册时都会获得自己的电子档案袋, 档案袋可以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过程, 自动显示学习进度。学校会在学习者完成一门课程的学习任务后, 颁给学习者相应的证书。不开课时, 学习者也可以通过视频课件进行自主学习。该学习管理系统可以自行对学习者的作业本进行批阅, 并对学生答题情况进行相应的分析。助教通过了解学生答案的分析结果相应地进行回复和指导, 从而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辅导需求。
(2) 有利于提高学校知名度, 有利于教师的科研和教学。通过这一在线平台, 高校可以提高自身的影响力, 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本系统完善的学习服务, 能够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同时, 教师可以观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学习者只有通过课程注册才能获取免费课程, 所以在线平台就会记录下学习者的学习情况, 教师可以通过这些资料, 对学习者的学习状态、方式、习惯等进行研究。
3 国外开放课程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的开放课程发展比较早, 在学习资源的组织分类、技术服务、共建共享等方面都积累了成熟的经验。近年来, 我国也在积极推行精品课程计划以促进开放课程的发展。就目前来看, 我国的开放课程建设处于稳定上升的阶段。然而, 与国外成熟的开放课程机制相比, 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为了保证我国开放课程的健康发展, 必须不断吸取国外发展的先进经验。
3.1 完善“开放和共享”的理念
我国精品课程建设的初期, 着重于课程的开发建设而忽视了优质资源的共享。在整个计划中, 学习者没有广泛地参与, 课程开发流于形式, 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开发的精品课程数量庞大而真正用于共享的却寥寥无几。要解决这一问题, 必须深入、彻底地了解“开放”的内涵。成熟的开放课程不仅是教育资源的共享, 用于研发的软件系统等工具也是开放的, 真正的开放是从课程内容、评价标准、研发工具的全面性开放。国家应建立统一的运营管理平台, 统一进行宣传和推广, 采用一致的评价体系, 统一进行管理。以此提高课程的开放程度和共享程度, 从而获得更好的效果。
3.2 确保资金支持
开放课程的稳定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国外开放课程的开发都会有相关的基金支持, 基金会从科技研发到课程发布的整个环节都提供资金支持和帮助, 但是基金会只是负责资金扶持, 而不干预整个项目的运行。我国在建设开放课程的过程中, 应该深度整合资金机构和课程开放项目协调发展的战略, 重视建设有关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积极寻求基于公共知识产品的多元资金支持, 探索更加经济的开放共享模式。 (5)
3.3 完善资源选择和分类组织机制
为了保证共享资源有稳定的来源, 我们可以不断借鉴国外发展的新经验, 在鼓励资源拥有者无偿提供资源的同时, 也可相应地采用强制措施;在资源评价方面可以采用同行之间相互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确保共享资源的质量。国外的学科分类较适合学生使用, 我们在进行资源分类组织的时候, 可以考虑增加其他方式。 (6) 例如, 学科分类、适用对象和资源格式相结合的分类组织方式;根据教育资源的特点建立用户参与式的组织方式;添加用户批注建立基于用户需求的自动标引系统的组织方式等。
3.4 完善产权保护
在资源免费共享的过程中, 知识产权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保护资源提供者的合法权利不受侵害有利于提高分享的积极性, 同时对打击剽窃他人资源的不正当行为有很好的作用。可以参考MITOCW等项目关于开放共享协议 (CC:Cre ative Commons) 的经验。开放共享协议提供6种许可方式, 从严格到宽松分别是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BY-NC ND) 、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BY-NC-SA) 、署名—非商业性使用 (BY-NC) 、署名—禁止演绎 (BY-ND)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BY-SA) 、署名 (BY) 。开放共享协议一方面可以保护资源版权所有者的权利, 另一方面有效地约束了学术剽窃的不当行为。 (7)
4 结束语
全球化发展促进了世界各国在各方面的交流和融合, 教育资源共享顺应了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是未来一个时期内世界各国教育沟通和交流的主要方式。我国开放课程的发展在积极把握发展机遇的同时又要勇于迎接挑战, 在发展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吸收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 解决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压力和难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从单纯的资源接受者到资源提供者的转化。
摘要:开放课程是指在网络上传播的国内外优秀大学的视频课程。国外的开放课程起步早发展迅速, 形成典型的开放课程的案例, 相对于我国开放课程的发展而言更为完善, 值得我国借鉴。
关键词:开放课程,资源共享,借鉴
注释
114 夏玲玉, 刘爽, 陈俊翰.美国开放课程发展现状及启示[J].中小学电教, 2013 (4) .
22 卞文献.开放课程资源对大学生学习观的影响[J].中国科技信息, 2009 (10) .
33 2011 Program Evaluation Findings Summary[DB/OL].http://ocw.mit.edu/a bout/site-statistics/11_Eval_Summary_112311_MITOCW.pdf.2011-11-22.
45 杨进中, 张剑平.国外开放课程平台及课程开发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12 (4) .
56 张春玲, 朱江.国外开放教育资源建设情况分析及启示[J].图书馆论坛, 2013 (7) .
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程 篇7
关键词:大庆,国家开放大学,地方
1 准确的发展定位
1.1 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定位
找准学校的办学定位, 明确学校的奋斗目标, 是办好电大的前提和基础。积极探索开放教育的成功之路, 关键也在于找准电大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位置。教育部周济部长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切实促进教育公平》文章中, 在谈到“积极发展继续教育, 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问题时具体指出:“以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为依托,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重要手段, 统筹社会各种学习资源, 建设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 实现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相沟通, 职前教育与继续教育相衔接,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有组织学习与自主学习相补充,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形成全民学习, 终身学习的理念、环境和氛围, 使我国成为人人皆学之邦”。[1]
1.2 从地方经济的发展定位
地方电大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应该坚持服务于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于区域内的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 适应社会成员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大庆电大的办学定位, 要把服务全民终身教育作为发展方向。要适应大庆“创建百年油田, 壮大接续产业, 建设宜居城市, 构建和谐大庆, 全力推动大庆科学和谐跨越发展”的需要, 抓住大庆“构建以石油工业为基石, 依靠非油经济、科技创新、加快城市化、特色文化“、五化两型”社会建设推动发展的全新模式的大好时机。
2 先进的教育理念
融入国家开放大学体系最为核心要素之一的就是要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
2.1 树立开放的理念
“开放理念”对于大学而言, 是一个普适的办学理念。开放大学更应该贯彻这一理念, 这也是《国家“十二五”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 (2010-2020) 》所确定的办学思想。既要在入学的方式上把考试入学改革为注册入学人人可学, 把学习场所由课堂集中学习发展为处处时时可学, 也要建设开放式的管理体制、课程体系、办学经费来源。教育设施、教育场所、师资人员对社会开放, 实现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一体化, 搭建服务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开放式教育服务平台和开放式的学习立交桥。[2]
2.2 教育开放的理念
电大要秉承大学理念, 更要树立开放的意识。要做好开放教育, 首先就要有教育开放的理念。在信息化、数字化生活的时代, 传统的、封闭的传统教育体系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多样化的、终生的教育需求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教育民主化、教育终身化、教育机会均等成为广大民众的诉求;开放教育、终身教育作为一种科学的、完整的教育理念, 成为越来越多国家改革和发展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电大是较早引入开放理念的教育形式, 单科生、双科生、视听生可以说是电大广泛的吸纳社会成员进行学历和非学历学习的有益探索, 可惜不能被当时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和传统的教育理念所接受。建设开放大学不仅仅是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信息化远程化, 更要求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学管理和服务的现代化。
我们要抛弃了已经定型了的“校园教室黑板粉笔”耳提面命的教学方式, 转而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技术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教学;教学任务也不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 而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要摆脱多年形成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的羁绊, 探索出新的教育模式、教学模式、管理模式、服务模式。要把以教师为主体变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2.3 树立学术研究理念
国家开放大学在学术研究这一重要的要素显得较单薄, 为使开放大学的建设有充分理论指导, 高屋建瓴, 应该促进学术研究氛围构建。国开系统要切实搭建学术研究平台, 将“开放合作”与“学术研究”结合起来, 开拓学术研究视域, 对远程教育发展中的前瞻性问题和关键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拓展对开放大学发展问题的研究深度和广度, 提高国家开放大学的品牌“含金量”。各方专家共同研讨, 促进学校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的提高。[3]
3 “一主多元二向拓展”的办学模式
3.1 以开放教育为核心的学历教育作为办学主体
生源是国家开放大学地方学院和学习中心发展的源泉, 也是增强开放大学地方学院和学习中心的社会影响的重要因素。社会成员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是普通高校难于满足的, 国开地方学院恰好能利用自身灵活的教育方式和多样性的专业设置, 为社会成员提供学习服务。
3.2 以非学历教育为辅, 多元并举, 二向拓展
非学历教育是成人通过多种教育方式进行的, 旨在补充知识, 提升技能, 提升人的全面素质的目的。在办好学历教育的同时, 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 是国家开放大学地方学院和学习中心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也是各级电大争取办学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社会经济的发展直接为教育的发展提供条件, 又对教育不断提出新要求, 在教育形式、教育内容、学习目的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成为推进教育的发展的根本动力。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已成为社会发展趋势。
国开地方学院的建设, 能使开放大学教育资源成为“开放”和“共建”“共享”的中继站;使国开地方学院成为城市社区教育的核心。成为区域经济建设与发展的人力资源培养基地。以及市域终身教育体系的支撑平台。转型后的地方学院多元性, 使其在当地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作用无可替代。
参考文献
[1]周济.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切实促进教育公平[J].新华文摘, 2007 (4) .
[2]丁兴富.远程教育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程 篇8
1 独立学院基础化学实验的问题
目前我院的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主要存在着如下问题: (1) 独立学院的学生基础知识薄弱, 对实验教学的学习兴趣不浓厚; (2) 写实验报告时抄袭现象严重, 不会总结、讨论; (3) 建校时间短, 传统的教学模式侧重于验证性实验, 学生缺少主观能动性, 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培养; (4) 低年级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差, 有很多实验在课堂上不能顺利完成; (5) 实验内容缺乏吸引力, 挫伤了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传统化学实验的教学方法偏重于“菜谱式”操作, 所有试剂药品的配制、所需仪器的调试都由教师完成, 甚至连实验细节和注意事项也一一交待清楚, 学生只要按照课本给出的详细的实验步骤“照方抓药”, 重复“称量———标定———测定”操作, 甚至不需做实验 (照抄课本的现象结论或者通过化学计算) 就可以完成实验报告.这种照本宣科、纸上谈兵的教学模式, 缺乏科学的思维训练和创造性的激励, 极大地抑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对实验内容和操作技能的重要性和实用性缺乏足够认识, 降低了实验对学生的吸引力, 造成很多学生对实验课的热情和兴趣不高, 削弱了实验对学生各种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学生基本操作不规范, 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 到了工作岗位后遇到实际问题往往不知从何下手, 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3]。
2 基础化学实验开放性管理模式
2.1 实验内容开放
实验室开放内容要贯彻“因材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和要求, 确定开放内容。内容应包括:设计性、综合性和研究性实验;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等课外科技活动实验;提倡学生自拟实验课题, 鼓励学生参与教师课题, 学习解决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问题。
在新教学计划实施后, 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 加入设计性实验。实验室可精心挑选了具有不同专业特点的实验项目供学生参考, 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可以选择, 也允许学生自己做感兴趣的题目。学生在查阅资料, 提交实验方案的前提下, 经指导教师审核批准进行实施。每个实验室都用可选用的实验内容, 实验员按照内容布置实验器材,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作实验。指导教师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不占主导作用, 只起辅助和协调学作用, 从而锻炼学生基本技能训练、综合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训练等。
2.2 实验过程开放[4]
实验过程开放是指实验设计、实验准备的开放。传统实验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完成实验, 从而得到预期的实验结果, 一切都按部就班, 整个实验过程没有渗透学生的思维和想法。 (1) 实验设计:我们不给学生以任何形式的讲义, 只给实验项目、主要的试剂和仪器。学生必须经过查阅资料, 才能写出实验设计。这种做法不仅培养了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 也锻炼了他们独立思考与动手的能力, 为以后从事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实验准备:学生自己动手配制试剂、校准仪器以及简单维护。通过动手准备实验, 使学生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 增强了动手能力。
2.3 实验室时间段开放
考虑到实验课上课班级多、实验任务重的具体情况, 我们在每周的指定时间段对学生进行实验课的开放, 随到随做。在每一个具体的实验过程中没有结束时间的规定, 允许失败后重做, 直至成功。指导教师也一改以往辅导过细, 偏重结果的做法, 让学生自由发挥。
2.4 实验考核方式开放
基础化学实验考核是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两方面进行的检查评定, 也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为确保学生能认真对待每一次实验, 基础化学实验特别重视过程考核。实验总评成绩由过程考核 (60%) 和期末考核 (40%) 两部分组成。过程考核:每次实验按百分制计算, 然后统计一学期实验的平均分, 包括考勤 (20%) 、预习报告 (10%) 、课堂互动 (10%) 、实验操作 (30%) 、实验报告册 (30%) 等;期末考核:将基本操作内容分成若干个基本单元, 制订出相应的评分标准;每个学生除了基本操作, 在现场做笔试, 考试时间为1 h。现场抽签决定考试题目;每位教师监考6人以内, 现场评成绩。通过对实验考核的科学划分, 有效地杜绝学生拼凑数据、改写数据、抄袭数据的不诚实现象, 使学生的实验结果反映真实的实验情况,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5 开展各类实验技能大赛[5]
将实验技能大赛形成制度化, 以激发学生自觉提高实验技能的积极性。在大一完成了基础化学实验Ⅰ、Ⅱ课程后, 大二上学期举办校级化学实验技能大赛, 着重考察学生实验技能的基本操作水平。校级优胜者参加二年一届的湖北省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对于成绩优异者, 给予学分和物质奖励, 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 独立学院基础化学实验开放教学采取的措施
开放式实验教学与传统实验教学相比, 能够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并且也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但是, 仍存在很多问题, 譬如仪器、设备的维护、实验仪器和设备时实验的精髓。若是没有精良的实验仪器和设备, 学生在进行实验的时候得到的结果就可能不准确, 从而就会影响学生对实验的分析以及探究。因此,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3.1 加强学生实验过程中的管理以及规范操作
实验教学中, 实验仪器以及设备对整个实验是非常重要的。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必须加强管理以及规范学生的操作方式。在进行实验之前, 教师可以针对实验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和设备的基本原理与操作等向学生进行讲解, 尤其是一些大型、精密、贵重的仪器设备。只有让学生在进行实验之前对实验所学的实验仪器和设备进行了一个详细的了解, 才能确保学生在进行实验的时候顺利进行以及确保实验仪器和设备的运转正常。
3.2 对实验仪器和设备经常进行保养与维护
为了确保实验仪器和设备在实验过程中运行正常, 实验室管理人员应该定期对实验仪器和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 并且在发现了隐患的时候及时进行解决。
3.3 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校将传统的实验教学改革为开放式的实验教学, 而开放式的实验教学实验室的工作量就大大的增加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高校应该重视实验室人员以及实验教师的培养, 对他们进行定期的培养与深造, 不断更新知识, 提高其教学水平。
3.4 严格值班制度
由于开放式实验教学必须将实验时间之外进行开放, 而不再是固定一个时间才能让学生进行实验了, 这也要求教师必须利用一些课余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因此, 传统的作息时间制度就会被打乱, 而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出现, 进行开放实验教学的高校必须严格的安排值班时间, 并做好人员的登记。
3.5 加强实验经费的管理制度
对于实验室而言, 学校都是要拨一定的经费的, 这些经费是为确保实验设备体系的完整, 从而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进行。因此, 在实验经费的管理方面学校应该制定一定的制度, 管理人员更应该按照制度严格的进行管理。
3.6 设立实验选修课
开放实验对于提高学生实验技能,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科技创新能力极为有益。学生参加开放实验, 要投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应该保障学生参与开放实验活动有动力。学校可以考虑将开放实验也作为选修课程纳入学生实践教学环节。每次开放实验完成后, 学生认真撰写实验报告, 由指导教师批阅并签字, 作为学生开放实验的考核及学分认定的依据。学院应根据开放实验的特点, 制定学生开放实验的成绩考评办法, 对学生参加开放实验的学时、完成的质量、参加各类实验技能大赛的成绩、科技活动的成果等进行综合评定, 经指导教师认定、学院审核、教务处批准后, 记入选修课学分。
3.7 建立保障措施
学校设立学生科研基金, 资助学生的研究项目, 对学生参加科技活动及竞赛获奖的给予适当的奖励。同时应对进行开放实验的实验室, 给予一定的材料消耗和设备维修经费, 以保障开放实验的顺利实施。学校制定的相关政策中, 应鼓励高水平教师进入实验室工作, 将教师指导开放实验的工作列入年度考核的内容之一, 并根据指导开放实验的类型、学生人时数等进行量化记人教师的工作量。对于教师指导开放实验取得的各项成果, 给予相应的认可。对于组织、实施开放实验成绩显著的实验中心应给予表彰。学院每年应对开放实验的组织、实施及开放效果进行评价, 总结经验、指出不足, 提出改进措施与方案, 不断提高开放水平。
4 结语
实验教学的改革被认为是造就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掘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因此, 基础化学实验的开放式教学是任重道远。根据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 构建开放式教学的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体系, 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方面深化改革, 需要克服种种困难。
参考文献
[1]陈红艳, 杨今朝.基础化学实验开放教学的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2 (13) :66-68.
[2]张敬爱.高校化学实验室开放教学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考试周刊, 2010 (41) :195-196.
[3]徐绍芳, 王宏, 聂进, 等.化学实验多层次开放模式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7, 26 (12) :151-153.
[4]陈朝晖, 罗万芬, 曾仁权, 等.大学基础化学实验开放式教学模式初探[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6 (2) :57-60.
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程 篇9
一、市州电大办学条件现状
市州电大经过30多年的发展, 尤其是前些年经过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评估、示范性基层电大创建及开放大学地方学院创建试点, 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为向开放大学地方学院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开放大学的社会功能和教育贡献都比对原广播电视大学的要求更高, 对照国家开放大学地方学院建设的标准和要求, 从整体上看, 目前市州电大办学条件现状与开放大学地方学院的要求尚存差距。通过对湖南电大所辖的大部分市州电大的调查得知, 在办学条件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 办学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如独立校园的面积较小;纸质图书馆的图书藏量不够丰富, 更新较少;实习实践基地数量不多。
(二) 教师队伍建设比较薄弱
主要表现在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素质和能力还难以适应开放大学地方学院的要求、兼职教师管理没有到位以及教师负担过重等方面。例如, 国家开放大学地方学院设置标准提出, 所开设的开放教育本、 专科专业至少配备一名专业责任教师, 不能兼任其他专业。每门课程至少配备一名课程责任教师, 同时每位课程责任教师不能兼任超过4门课程。课程辅导教师配备生师比≤40:1。据统计, 株洲、湘潭、岳阳、衡阳、邵阳、怀化、益阳、湘西自治州8所分校在职在编教职员工485人, 行政管理人员135人, 专业技术人员319人, 专职招生人员39人, 教务管理人员62人, 技术人员37人, 专业责任教师194人, 开放教育学生52 117人, 师生比明显不合理, 名优教师、学科带头人、“双师型”教师更是严重不足, 造成了现有教师教学工作量过大, 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三) 信息化建设出现短板
主要体现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信息化资源不完善、信息化技术人员不足等方面。例如, 在网络设施方面, 随着网络资源日益丰富, 学员人数日渐增长, 智能化学习终端不断涌现, 现有的100M主干校园网尤其是出口100M带宽呈现瓶颈, 无法实现用户到公网的快速稳定访问。作为有线网络补充的无线网络基本还处于空白。又如, 在专业服务器方面, 基本停留在“门户网站服务器+ 分校教学平台服务器+ 社区教育平台服务器+ 党员干部网络教育平台服务器”四平台架构, 而为广大师生和管理人员提供统一的信息门户和“一站式”服务于教学、科研、管理、 服务的各类应用系统平台还没有。
(四) 教学资源建设整体质量不高, 实用性不强
一是援引原中央电大和省级电大网络教学资源的数量大, 庞而不精, 市州电大自建的资源并不多, 而具有电大品牌、特色突出且广泛得以高度好评的教学资源则更少。二是市州电大自建的教学资源内容较陈旧、单一, 且重复严重, 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三是教学资源建设随意性大, 规范性不够, 监管不严。
二、开放大学地方学院办学条件评价的意义
学校教育评价具有鉴定和选拔、 导向与调控、诊断和督促以及激励等多方面的功能[2]。对开放大学地方学院的办学条件进行合理评价, 是加强开放大学系统宏观管理, 促进地方学院办学条件改善, 规范办学行为, 保证教育质量和开放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对开放大学地方学院办学条件进行评价, 有利于敦促市州级政府根据国家开放大学办学方面的法律法规, 制定出台相应的地方政策法规, 从法律上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市州开放学院的人员编制、经费保障和办学硬件支持等方面的问题;有利于进一步落实地方学院办学自主权、健全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机制, 提升管理能力和办学实力[3]。通过“以评促建、以评促改”, 达到大力推进开放大学地方学院建设、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习型社会形成的目标。
三、开放大学地方学院办学条件评价的原则
开放大学地方学院办学条件评价应全面综合地反映学校办学条件的各个方面, 指标体系的构建应坚持科学、客观、可操作性强等原则。
(一) 目的性原则
建立地方学院办学条件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国家开放大学系统了解地方学院办学条件的基本情况, 为相关决策服务, 引导地方学院健康发展, 指标的选取应体现这一目的。
(二) 全面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应尽可能完整地反映地方学院办学条件所涉及的各个方面, 要统筹考虑所选取的指标是否覆盖了地方学院办学条件的各个主要环节, 并兼顾良好以上、中等和一般三类发展水平学校。
(三) 科学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应准确反映地方学院办学条件的实际情况, 具有高度代表性、综合性。应充分考虑各地方学院发展的不平衡性, “以中间为主, 兼顾两头”, 既要考虑现实状况, 又要考虑发展趋势, 还要考虑整个开放大学办学体系的系统协调性。指标的选取必须以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定为依据, 尽量选取规范化的指标。同时, 指标间还要具有相对独立性, 避免指标的相互包含。
(四) 客观性原则
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 应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尽可能减少人为主观臆断性, 坚持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 能量化的指标尽量量化, 指标数据必须真实。
四、开放大学地方学院办学条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对于一项评估活动而言, 指标体系是教育评价的依据。设置科学合理、可操作强的评价指标体系, 是得到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估结论的基础, 是评估功能得以有效发挥的前提[4]。本文构建的开放大学地方学院办学条件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由6项一级指标和25项二级指标组成, 详见上表 (限于篇幅, 其中部分评分细节从略) 。
上述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国家开放大学地方学院设置标准》《湖南开放大学市州学院建设标准》为基本参照[5], 同时适当吸取了“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评价指标系统”[6]“义务教育办学条件评价指标体系”[7]等成果中的有益成分, 并结合地市电大的实际构建而成。
笔者对参考的各类指标体系进行了取舍与改进, 如 《国家开放大学地方学院设置标准》对人员学历、职称提出的要求过高———“课程辅导教师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学位教师占教师的50%以上, 正高职称教师占专业教师的20%以上”;《湖南开放大学市州学院建设标准》对人员学历、职称的要求是———“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学位教师占教师的50% 以上, 正高职称教师占专业教师的2%以上”。此项在目前情况下, 大多数分校都难以达到, 我们进行了调整———“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学位教师占教师的10%以上;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占专业教师的5%以上”, 降低了要求, 使之趋于合理。又如, 《国家开放大学地方学院设置标准》对纸质藏书的要求是不少于10万册, 电子图书不少于50万册, 我们调整为“纸质藏书不少于5万册”, 删去了对电子图书的要求。
“指标体系”中标有“★”符号的为核心指标, 包括办学人员配备、信息化建设、办学经费投入三项。理由是: 教师队伍的素质决定了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地方学院教师队伍 (包括教学队伍、管理和服务队伍、技术队伍和研究队伍) 建设是重中之重。正如国家开放大学校长杨志坚所指出的:“办好开放大学, 教师是关键。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对办好开放大学至关重要。”[8]信息化建设及其有效应用是开放大学区别于其他高校的根本标志之一, 也是新的时代形势的要求。办学经费投入有助于促使政府根据法律所赋予的义务保障生均拨款;促使地方学院努力招生增加收入, 确保办学规模;有助于增加教学投入, 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郝克明.建设中国特色开放大学构建国家终身学习体系[N].光明日报, 2013-02-20.
[2]李小融, 唐安奎.多元化学校教育评价[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9:7-9.
[3]陈美中.市州级电大向开放学院转型的初步探索[C]//杨志坚.示范引领与教学一线.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13:12-13.
[4]潘杰宁.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研究——基于元评价的视角[J].教育探索, 2013, (3) .
[5]陈美中, 黄湖滨.市州开放大学构建研究[M].北京:团结出版社, 2012:240-250.
[6]张晨, 马树超.我国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评价和预警机制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 2011, (8) .
[7]王伟远, 杜育红.义务教育办学条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 2013, (2) .
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程 篇10
一、注重案例式教学
针对工程上典型案例进行教学,达到学习的内容更加贴近生产实际的目的。为了使学生掌握所学理论知识在工程实际中的具体应用,增强学生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工程案例介绍,如彩虹桥倒塌原因分析和韧性薄膜的力学性能分析等典型工程实例分析专题[1,2,3]。进行实例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需要,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需要。例如在讲授“压杆稳定分析”时,紧扣所讲知识,恰当引用工程实例。如在1907年,加拿大长达548m的魁北克大桥在施工中突然倒塌,19000吨钢材和86名建桥工人落入水中,只有11人生还,其原因是两根受压杆件的失稳引起的。学生听了以后,为失稳造成这么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而痛心,深刻认识到了学习压杆稳定分析的必要性,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平时所能见到的力学问题,引导启发学生从专业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用案例教学法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任务和目标更加明确;针对性更强,提高了学生对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学生反响很好。案例教学法适用于大、小班授课[4]。
二、多归纳总结,启迪学生科学思维
在开放性的教育观念下,教师要探索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材料力学课程的兴趣,使学生感觉到“我”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完全是为学生“我要学”服务的,而不是采用“要我学”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例如,材料力学教材在绪论中都要介绍轴向拉压、扭转和弯曲基本变形形式,教师在授课中就可以先从一般受力构件截面上的应力开始,得出截面上的两个分布内力系:平行于截面法线的空间平行分布力系σ1dA和位于截面内的平面任意力τ1dA,这两个力系分别向截面形心简化所得的主矢和主矩,即截面的内力可以由脱离体的平衡确定,然后引出横截面上只有一种内力时相对应的外力如何作用,介绍各种基本变形形式,这样就可把各种不同的基本变形的共性和差异做一归纳;其共同点是内力均为截面上分布力系的合成,不同点是不同的外力引起的分布内力系不同,进而引起的变形不同,若几种外力共同作用则将引起组合变形。同时,还可引出不同截面上的内力由单元体的平衡确定,为应力状态分析一章埋下伏笔。现有课程体系模式下的材料力学教材各基本变形都是按相同的推导过程研究的,若教师在每种基本变形的章节中照本宣科重复推导,既耗费了大量学时,学生又不独立思考,跟着感觉走,只会认为材料力学公式多、记不住,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若教师在轴向拉压以后讲授扭转和弯曲时通过对相邻为dx的两横截面进行归纳比较,完全可引导学生按相似的步骤独立思考得出结论。在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中必须指出,轴向拉压和扭转变形只需确定相邻横截面的相对变形,若限制某截面的刚体位移,则每个横截面的变形可以确定。但弯曲变形知道了相邻横截面的变形(相对转动),即使限制某个横截面的刚体位移,还是无法确定每个横截面的变形(横截面形心的移动和绕形心的转动———横截面的挠度和转角),于是自然引出弯曲变形如何求解,这样在讲授弯曲变形的章节中,就会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归纳比较,学生了解了均匀变形和线性变形的差别,总结出了最大工作应力=横截面上的内力/截面几何性质,应变能力=内力×杆长2/(2×刚度)带有规律性的公式。这样的归纳比较,可以使学生摆脱死记硬背公式所带来的心理负担,学生课后复习时发觉材料力学公式也并不是很难记,完全可以自己推导出来。通过归纳类比,教师只需把新问题提出来,相似的地方启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以力学竞赛为契机,促进力学教改的创新
针对力学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具体情况,提出了通过组织力学学科竞赛的方式,“以赛促学”型力学教育改革方式[5]。
近年来,作为对全国高校基础力学教学成果大检阅的“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受到了学校教务处、数理学院、船山学院等的大力重视,积极组织在校大学生参加此项竞赛,并且在省里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下图为2012年南华大学第八届大学生力学竞赛获奖人数在各个学院的分布图。从下图中看出船山学院的获奖人数仅为1人,对此进行了分析,其原因:(1)船山学院参赛的人数过少,仅为2人,学生报名不积极;(2)除了本届刚学材料力学的,无大三的学生报名。很多都是这个学期学材料力学的参赛。针对此情况,以后将联合该学院教务室支持,鼓励学生积极报名参赛。根据竞赛结果的分析,提出具体改革方案;增加实践课程、组织工程相关大作业;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较新的素材进行授课;讲授过程中,开展多元化上课形式;积极开展力学竞赛,通过竞赛调动学生学习力学的积极性,培养创新型力学人才。
总之,对于独立学院应改良教学方法,全面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个性特点,把握“因材施教”、“寓教于乐”等教学原则,注重案例教学,多归纳总结,结合实验教学,同时以竞赛为契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而快速地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独立学院本科作为一个独特的人才培养层次, 由于生源、培养目标的不同, 因而其课程设置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针对土木、机械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材料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初步的探讨, 寻找适合独立学院本科培养目标的材料力学课程体系。在力学的教学中以力学竞赛为契机, 引入工程案例, 多归纳总结, 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
关键词:独立学院,材料力学课程,开放性教学,工程案例
参考文献
[1]孙立红, 吴云鹏, 刘宝良.深化材料力学教学改革提升学生专业素养[J].高等教育研究, 2008, 25 (3) .
[2]廖艳果, 胡和平, 周益春.加工硬化对薄膜/基底体系临界压痕极限的影响[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1, 34 (2) :17-21.
[3]廖艳果, 胡和平, 周益春.能量法表征硅基底上韧性薄膜的塑性性能[J].材料研究与应用, 2010, 4 (1) :44-47.
[4]廖艳果, 胡和平, 郭长青.开放性教学模式下工科力学的多媒体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 2011, (62) :149-150.
【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程】推荐阅读:
麻省理工学院地址英语11-13
麻省理工暑期实践05-22
在线开放课程09-09
《开放英语2》课程07-10
开放创新实验课程10-13
精品开放课程现代教育07-18
在线开放课程评价研究06-21
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09-03
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11-20
语文课程的开放性教学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