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

2024-09-03

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精选8篇)

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 篇1

MOOC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堂 (课程)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 , 中文名为“幕课”, 是由世界顶尖大学合作在线提供免费网络公开课程, 只需一个邮箱, 就可以注册观看, 是能更好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和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共享平台。在中国知网上输入“MOOC”和“幕课”共有相关文献294篇, 如下表所示:

从左表可以看出, 虽然大规模网络课程 (MOOC) 兴起于近几年, 但从2012年起, 学者们对它的关注度有很大的提升, 目前对大规模网络课程 (MOOC) 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MOOC的兴起及发展

1.萌芽期。2001年, 麻省理工学院将本校本科到研究生阶段近2000门课程公开于网上, 率先在美国发起来了“开放课程计划” (OCW) 。在2002年, 基于促进免费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提出发起“开放教育资源” (OER) 运动。MOOC的兴起也正是在OER理念的基础上逐步发展, 并且近几年在世界各国迅速发展起来, 到2008年MOOC这一概念由加拿大学者Dave Cormier和Bryan Alexander首次正式提出。

2.发展期。2011年秋, 美国斯坦福大学尝试地将三门开放课程放到网上, 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十几万学生注册学习。这让世界各国学者和商人为其带来的吸引力而震撼, 也真正意义上开启大规模网络课程大门。同时MOOC的性质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由关联主义课程 (c MOOC) 即非盈利性机构旨在为现有的学生或优秀老师提供免费网络资源发展转变成行为主义课程 (x MOOC) , MOOC逐步走向盈利性长远模式。

3.旺盛期。2012年硅谷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三巨头成立, 使世界各大顶尖高校纷纷研究和开设MOOC。这三巨头分别是2012年1月, 由斯坦福大学Sebastian Thrun创办首个盈利性质的MOOC平台———Udacity, 该平台已经发布24门课程, 包括商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物理学和心理学领域。超过75.3万学生注册并开始与业内其他公司合作帮助这些学生就业。并且有20名Udacity毕业生成功找到了工作。在2012年4月, 由Andrew Ng和Daphne Koller在风险投资公司的注资下, 成立了另一个具有盈利性质的MOOC平台———Coursera。至2013年9月, Coursera已经提供442门免费课程和拥有469万注册学员。并且在2012年11月, 美国教育理事会同意Coursera上五门顶尖大学提供的课程进行同等学分评估以及判断这些课程质量, 这标志着MOOC初现曙光进入正规教育。在2012年5月, 麻省理工大学与哈佛大学各注资三千万成立非盈利MOOC平台———edx。到2013年9月已经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乔治大学、德国慕尼黑理工大学、中国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等28所世界顶尖高校加入, 已经有32门课程横跨15个学科领域和超过67.5万的学生。这三大平台的课程全部针对高等教育, 并且像真正的大学一样, 有一套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和管理形式的系统。它们对学员的巨大吸引力确实值得引起教育者和学者对教育的一次深思。《时代周刊》撰文道:MOOC正在芸芸众生打开一扇通往常春藤联盟的大门, 并将对高等教育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MOOC在中国的发展

1.发展MOOC的政策支持。在2010年我国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在2012年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0—2020年) 》进一步提出了两个方针性问题:一是“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教育信息技术发展方针, 另一个是实行“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方针。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为MOOC在我国的发展带来有利的时机, 它的发展给我国教育模式创新和学习形式的变革指明了新的方向。

2.MOOC在中国的兴起。2013年5月21日, 美国在线教育平台ed X发展了亚洲首批成员,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高校加入其中。7月8日, 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也与Coursera签订协议, 正式加入MOOC大家族。同时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2所高校共建中文“幕课”平台, 其目的在于建立高水平在线课程, 实现优质课程共享, 率先“试水”中国教学模式改革, 率先探索跨校联合辅修专业培养模式, 探索和实施“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向社会开放。学习者也自发在新浪微博、豆瓣等网站上创建学习小组或学习群进行在线讨论, 资源共享;果贝网, 过来人等网站也推出MOOC模式的公开课。国内MOOC正在逐步朝着本土化发展。

三、MOOC的特征

1.基本特征: (1) 大规模性。相比传统几十或近百名学生上课的课堂, 其大规模性表现在学习人数无限制, 学生达到几万或几百万以上的在线学习。 (2) 在线共享性。只要学生拥有一台联网电脑就可以按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进行学习, 共同享有世界顶尖大学学习资源和教授授课指导。 (3) 免费开放性。MOOC的课程基本上是免费的。它没有学校的围墙封锁, 没有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只要学员有时间就可以学习, 而且可以学完一个单元进入下一个单元。

2.主要特征。主要特征是基于MOOC与传统教育系统相比, 在形式上突出的特点。 (1) 学员的多样性。在开放的背景下, MOOC的学习群体中由于学员来自世界各个国家, 他们的学习背景和学习能力不同, 并且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方法也不相同。 (2) 教学模式的互动性与实时性。MOOC的教学内容以片段式展现给学员, 学员学习后立即测试。如果遇到疑难问题可以及时在网络群中一起探讨或学员与教授一起解答疑惑, 并且所有相关的MOOC学习行为数据都将实时地以网页点击流方式记录下来, 以便进一步学习或数据分析。 (3) 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在MOOC平台上, 不仅课程资源丰富, 而且课程要素非常的完整, 包括学习目标、学习活动、时间安排、练习和作业、灵活的学习评价形式和学习成果证明, 且MOOC能够不断更新凸显科技的发展变化。

四、MOOC发展面临的挑战

1.信誉问题。MOOC由于采取在线授课的方式, 因此学员作业是否由本人完成、最后考试的试卷是否是真实可靠的, 都是困扰人们的问题。所以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 通过技术或者机制需要不断地逐步改善。

2.课程质量保障问题。MOOC采取计算机检查、评价和学员之间互学、互评等手段。但是因为其开放性和大规模性, 学员知识背景千差万别, 所以与传统的小班制教学质量相比还是有很多差距。

3.评估机制和标准问题。对于理工科学课程, 可以应用计算机评估和学生互评。但对于一些人文科学和艺术学科, 需要评估者有一定的专业内涵, 这可能就不适合这种评估机制和标准。

4.创新性问题。一个课程的所有学员可能都是“同门师兄弟”, 一个教授教出来的学生, 总会有相同或类似的想法和观点。这对知识的创新和学术研究的发展是不利的。

5.素质教育与能力的培养问题。MOOC因为没有真实的大学校园环境, 没有教授对学员的口传心授和感情传递, 没有学员与学员面对面的情感交流, 所以不利于学员的交流能力和道德素养的培养。这就不能促使学员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6.完成率问题。在Coursera公司, 在注册参加人工智能课的16万学员中, 最后只有14%念完了课程。而在2012年初注册参加麻省理工学院的一门电路课程的15.5万学生中, 只有2.3万人完成了第一套习题, 只有5%的学习者通过了这门课程。这显示学习者的完成率存在很大问题。

7.可持续发展的商业问题。尽管MOOC自发展起就吸引了许多大的风险投资商的青睐, 但是到目前为止, 其主要是通过学业、证书、成绩单、就业推荐等来收取少量费用, 这对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是大大不利的, 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8.学习者遇到的问题。MOOC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 给学习者带来了许多问题。主要有对学员英语水平要求高;意志力与自主性要求高;文化氛围的要求;无法实现实验与共建项目;视频形式单一等, 这些都是MOOC发展推广要注意改善的。

随着MOOC在国内外沸沸扬扬的舆论下发展着, 我们确实可以看到MOOC给中国高等教育带来了许多机遇与挑战。孙茂松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 说:“MOOC会对平庸的大学形成巨大的压力, 甚至生存压力, 但拒绝平庸、顺变求新的传统意义上的大学依然会非常好地运作。”相信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地进步, 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 MOOC理念的逐步成熟, 它一定能给教育史翻开崭新的一页。只要我们高度重视、理性研究、稳步推进这项教育的大变革, 它一定可以给我国教育的发展带来更光明的方向。

摘要: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 (MOOC) 是近几年教育领域高度重视和关注的教学模式。文章介绍了MOOC在国内外的兴起及发展阶段;MOOC的主要特征;MOOC面临的问题:信誉问题、质量保障问题、评价机制问题、创新问题、学院素质及能力培养等问题。

关键词:MOOC,研究进展,教学模式

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 篇2

作者简介:嵇思诗(1984-),女,湖北荆州人,英语文学硕士,广州广播电视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

7月31日,国家开放大学在人民大会堂正式揭牌成立,揭示着我国从过去的学龄阶段教育到终身教育,从专业人才培养到全民教育,从校园教育到社会教育,从专业教育到多样化教育的标志性转变,同时也是我国继续教育向世界主流趋势迈进的体现。开放大学不仅仅是简单的复制,而需要在其前身———广播电视大学的基础上重新探索实现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面向人人,实现教育公平的新路子。广州广播电视大学(简称“广州电大”)作为地方开放大学试点,承担着广州学习型城市建设和终身教育的重任。在过去的4年中,广州电大勇敢地迈出了新步子,大胆与广州远程教育中心合作,探索出了校企合作的新路子。

初,笔者主持了与广州远程教育中心牵头的国建开放大学学历教育远程教育网络课程———英语Ⅱ(1)的建设1,本文将主要介绍网络课程建设的体会包括授课内容的选定与设计,录制IP课件中的准备及应对和问题反思。

一、课程内容的选定与课程设计

英语Ⅱ(1)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公共英语课,是一门统设必修课,教学对象为开放本科各专业(非英语专业),面授课为72课时。本课程的课本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刘黛琳教授主编的《开放英语3》,一共18个单元,其中3个为复习单元,每个学习单元(Unit)分为两个部分(Session),每部分由若干短小而易于操作的相关学习活动(Activity)组成。这种结构使学生可以利用零散的、相对较短的时间分段分批完成学习任务,但是能够将72课时18个单元原封不动地搬到网络上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理由有两点:①客观条件的限制。网络课程每一讲限时在40~60分钟,没有可能呈现出零碎的互动环节或者练习环节。②授课对象的特殊性。本次网络课程的授课对象不是全日制学生,而是参加远程学历教育、学习时间有限的在职人员,细细碎碎的讲解是不符合需求的。在职学生的需求是系统精练的讲解,知识大框架的梳理以及复习备考的总结,所以在授课对象需求的`基础上选定和设计课程内容是十分必要的。

基于以上原因,笔者对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分成了两大部分:重难点分析和复习指导。

1. 重难点分析分为Unit1~5、Unit6~10、Unit11~15三大部分,每部分又将会分为grammer、languagefunction和vocabulary三大模块进行讲解,模块都配有相应的在线练习以便学生看完视频后及时地练习巩固。

以Uint1~5为例,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Grammar(语法重难点解析):①六种现在时态和过去时态的区别和运用(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现在完成时、一般过去时、过去进行时和过去完成时);②一般过去时被动语态;③定语从句;④谈论将来的方法。

Language function(语言功能重难点解析):①名词、动词、修饰语(形容词或副词)等描述发展趋势;②here,there及one避免重复。

Vocabulary(重要词汇回顾):①短语动词,重点是动词词组的固定搭配,如bring sb up(抚养)、look aftersb(照顾);②形容词与介词的搭配,be available for sth(有空做某事)、be relevant to(与…相关);③描述人物性格、外貌的词汇;④travel、journey、trip、voyage作为名词的辨析。

如此将内容大刀阔斧进行整合能极大程度地满足远程教育学员学习时间有限且零碎的特点,同时也凸显出远程教育作为未来开放大学主要教育手段所呈现出的灵活、高效、便捷的特点,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抓住最核心的架构和内容。

2.在复习指导方面,由于本门课程为中央电大命题,题型相对固定且有规律可循。

著名数学家乔治·康托(Georg Cantor)说: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科学地提出问题需要更多的洞察力和创造性,同时享受解决问题的快乐比单纯地接受要印象深刻的多。针对学生普遍英语基础弱、底子薄的特点,笔者本次摒弃了过去将一套题从头到尾讲述的方式,尝试着将考点以问题的方式提取出来。以第二大题词汇与结构为例,笔者均以问题为引,分别讲述了强调句、从句、虚拟语气、反义疑问句、分词、时态这六个考试频率较高的知识点。这不仅能快速抓住学生的求知兴趣让他们更有兴趣思考,同时也便于视频课后的复习总结。

二、视频录制前准备心得

为了保证视频录制的质量,笔者在准备前期做了大量的工作:详细的时间表、PPT的优化、讲说词的推敲、教师仪表仪态的注意。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笔者总结了一些心得。

1.PPT的制作。作为网络视频教学,PPT的质量不仅直接体现讲授者对课程的理解,同时也是反映课程品质的重要标志。PPT的制作要求内容提纲挈领、简明扼要,不能罗列大量文字,每张PPT的文字控制在三行左右为益,做到少而精。PPT采用深绿色背景,格局采用三七开分布。字体字号方面:字体均用方正大黑简体,首张用108号字标识课程名称,85号字标示主讲人姓名,最后一张统一为80号字“祝大家学习顺利!”,中间部分统一为60号字。另外,在标点符号这些细节方面也要格外注意,避免出错。

2.讲授方面。在录制过程初期紧张是难免的,会出现忘词、说错词等问题,而克服紧张心理的方法就是调整心态、熟记内容。主讲教师一定要充分熟悉课件内容,甚至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要在准备期间逐一推敲,这样才能做到面对镜头行云流水、收放自如。同时,在录制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时间的把握,避免毫无重点侃侃而谈,每张PPT解说词大约控制在1~1.5分钟,这样50张PPT大约可以在60分钟左右完成。

3. 教师也需要在镜头前传递属于自己的风采,面带笑容、自信满满。男女教师着装应庄重大方,男士建议西装搭配庄重领带,女士建议工作裙装搭配亮丽丝巾,以展现出当代教师温文尔雅、气若幽兰之态。

以上介绍了本次开放大学网络课程建设的内容和心得,得益于课程内容的精挑细选,课件制作的精于求精,录像前期的精心准备,以及后期制作工作人员的认真负责。本次课程在中期考核中得到了学生老师的认可,但是笔者认为该网络课程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遗憾,在此进行反思和探索,以助于今后的进步。

三、问题和反思

1. 授课对象和授课目的不明确导致教学方法单一,并不能针对电大在职学生的特点开展教学。本次网络课程建设的授课对象为在职学生,这类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学习能动性不足,但我们的目的从根本上说是激发主观能动性,使其掌握基本的英语知识。在平时的面授课中,我们的教学方式是多样化的,包括录音、视频、交际对话等,而在本次课程建设中并没有考虑这类在职群体的特殊性,更多地照搬常用的教学讲授模式,并没有突出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知识运用。

2.教学互动环节缺乏、教学模式单一。在实际的面授课中,我们的教学手段多种多样,如PPT、视频、电影、板书、情景模拟对话、戏剧等形式,但是由于网络视频课程所限,我们仅仅只运用了PPT这种形式。另外,教师讲授方面也仅仅只是最原始单一的讲座式,并没有模拟课堂和学生,所以不能体现任何师生互动,同时也无法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

3.专业内容和深度都略显不足。由于每一讲的时间都控制在60分钟左右,所以很难就某个知识点进行深入地探讨,而只能简要地介绍基础的理论,导致学生可能会出现似懂非懂的情况。

4.在教师准备方面缺乏专业指导。授课教师大多数没有太丰富的面对镜头的经验,非常需要专门的人员对教师进行短期的培训,大到如何注意口型、仪表仪态、移位,小到丝巾的搭配、面部的妆容等,这些小的细节都能体现出作品的精良。

在这三个多月的精心筹备中,整个团队都深深地体会到做出一个高质量的网络课程是多么得艰辛,同时也意识到网络课程建设对促进学习型社会、实现教育公平有多么巨大的推动力。网络课程是开放大学的必然趋势,今天的总结和反思是为了明天能看得更高走得更远,做出更多更适合开放大学特色的优秀课程。

参考文献:

[1]曾海。开放大学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开放服务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4,(11)。

[2]孙炯,杨联贵。数学视频公开课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4,(2 )。

[3]李益,范雅琳。对中国视频公开课的几点建议———基于淘课族的视角[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 )。

[4]蒋家傅。网络课程的特性、构建原则及其构建模式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3 )。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兴起 篇3

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在评选本国2012年十大教育事件时,将该年称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教育年,原因在于美国的顶尖大学秉持“接受高等教育是人的基本权利”的理念,陆续建立网络学习平台,向全球学习者提供免费的、可自由选择的在线课程,致力于用信息技术推动全球开放的高等教育发展。

“MOOC元年”:新一轮学习革命兴起

自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宣布实行开放课程计划起,一场致力于通过互联网提供免费教育资源的“开放教育资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简称OER)”运动逐渐在世界各地开展起来。时至今日,仅MIT一校就已在网上放置了2000多门课程,其他著名高校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等也纷纷将自己学校的优质资源放在网上。风靡中国的网易公开课是OER的典型代表。2012年1月,斯坦福大学教授赛巴斯汀·索恩)创立U-dacity大规模开放在线教育课程;3月,斯坦福大学教授安德鲁·吴和达夫妮·科勒创立类似的课程Coursera;5月,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一道启动了同等规模的edX开放在线教育课程,由此形成了脱胎于“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三巨头。

MOOC一经推出,每门课注册上课人数成千上万。以U-dacity为例,全球来自190个国家的超过16万人注册学习了斯坦福大学两教授的《人工智能导论》课程,最后2.3万人完成了整个课程学习。截至2013年6月18日,Coursera已有超过270万的注册学生、480门五种语言课程以及来自四大洲62所世界名校的合作伙伴。

由于MOOC的出现,2012年注定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除了《时代周刊》的高度评价外,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汉尼斯教授将其比作教育史上“一场数字海啸”,《纽约时报》一位作者将2012年称为“MOOC元年”。美国国家传播协会主席罗伯特·舒特博士认为,“MOOC为全世界的学生提供了进入顶尖大学、接触顶尖学者的机会”,这一点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舒特博士还认为,“MOOC的出现的确是教育资源、教育方式发生革命性变革的一个信号”。

有力推动全球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

教育大众化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入学机会的均等、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机会的均等、教育结果的均等以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等方面,但由于各个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发展状况不同而教育大众化方面存在差异。联合国及各国政府都致力于改变这一状况。MOOC的出现,特别是在其“将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传播到地球最偏远的角落”理想的指引下,为推进全球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提供了重要契机。

MOOC为人们获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提供了均等的机会。MOOC的出现,真正体现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无论谁都可以平等地获取这些资源。迄今为止,绝大多数课程是美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名校,或企业与名校进行合作开设的,这就保证了MOOC的教育质量,而且这些课程也是免费的,这样就可以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优质的高等教育。传统高等教育的做法是从学生中收取大量的钱,而MOOC对成千上万的学生不收钱或只收取最低的费用,Coursera联合创始人达夫妮·科勒称它为“高等教育的真正民主”。

MOOC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这种自由选择主要体现在学生随时随地、利用任何终端进行学习,学生根据各自的需要在多样的空间、以多样的方式进行学习。也就是说,使用MOOC意味着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随心挑选老师、课程;可以随时按“暂停”键从而能对不懂的地方循环播放观看;还可以在任何方便的时候听课。

MOOC将成为拉平世界教育的重要助力器。比尔·盖茨在评论MOOC项目时说:“看起来,我们确实有可能建立一个改善全球教育的学习平台,现在,我们才刚刚开始。10年之后,我们会真正理解如何利用MOOC,用技术创造一个推动全球教育进步的平台,以拥有一个更好的世界教育系统。”

MOOC的挑战及中国的应对

众所周知,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强国主要是欧美少数几个国家,而这些国家的名校也是推动MOOC建设最主要的力量。MOOC的推广和传播,会使这些国家高等教育的影响范围和人数进一步扩大,有助于其保持全球影响力,并在新教育市场中获得更大的市场收益。作为世界名校扩充各自软实力的重要工具,MOOC 的发展会造成“强校愈强,弱校愈弱”,从而出现“赢家通吃”的局面,这将使得其他国家的大学面临新的挑战。同样,中国的高校也面临MOOC带来的冲击。因此,要应对这一挑战,可以尝试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借助国外MOOC平台展示优质在线中文课程,扩大中国名校的影响,提升中国名校软实力。

推动国内知名高校成长为世界一流大学是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战略。借助MOOC网络平台,向学习者提供在线课程,不仅能够扩大大学的知名度,提升大学的社会影响力,而且还是提升其学生市场占有率的一种有效途径。Coursera创始人认为,“好的中文课程也会使欧美国家的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借助网络占领高等教育市场,也应是中国高校的重要战略举措。

2013年5月21日,清华大学与美国在线教育平台edX同时宣布,清华大学正式加盟edX,成为edX的首批亚洲高校成员之一。清华大学将配备高水平教学团队与edX对接,前期将选择四门课程上线,面向全球开放。

二是建设中国版MOOC平台,推进大学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提升大学教育水平,推动实现教育公平,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MOOC的流行预示着国际高等教育竞争的日益加剧,中国大学既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严峻挑战。对中国的大学而言,最顶级的大学应该积极推动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以便在国内生源竞争中处于优势,并提升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对于其他大学而言,可以充分利用好开放教育资源和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深化大学课程与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从2003年教育部开始在线精品课程建设到2011年的大学视频公开课和网易公开课的开放,我国开放教育资源建设也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使得来自农村地区、偏远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生能够通过类似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之类的在线资源接受“非正式”的高等教育,弥补了我国教育发展中的公平缺失,助力中国梦早日实现。

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 篇4

MOOCs的概念自2008年提出以来,短短几年间犹如一股威力巨大的龙卷风迅速席卷全球。在我国,从2013年起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已经成为各大新闻媒体、公司企业、教育机构和社会公众关注的热门话题。MOOCs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得到迅速的发展,它的魅力何在?笔者认为,除了课程时间和空间的不限制,课程受众面广等突出特点外,MOOCs的多媒体表现力也是原因之一。为此,本文基于现有的相关文献和“Coursera”、“学堂在线”两大优秀MOOCs平台,分析MOOCs的多媒体表现力并归纳得出相关结论,为学习者、教学者和课程制作者提出相关建议。

●多媒体表现力概述

多媒体指能够同时采集、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两个或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1]表现力指在完成某项具体的工作过程中,所显示自身潜在能力特点的凸显和流露。[2]目前关于多媒体表现力还没有具体的定义,笔者结合前人的研究以及上述多媒体和表现力的定义,在本文中将多媒体表现力界定为: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信息多样化,通过合适的角色加入表现教学艺术感染力,交互性强、共享性大,能提高学习效率。

●MOOCs的多媒体表现力分析

为对MOOCs的多媒体表现力进行分析,笔者从MOOCs优秀平台中选取“Coursera”和“学堂在线”两大平台的教学视频作为资料来源。“Coursera”是目前发展最大的MOOC平台,拥有将近500门来自世界各地大学的课程,门类丰富[3];“学堂在线”是清华大学基于ed X开放源代码研发的中文在线教育平台,其合作伙伴包括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部分联盟高校。[4]本文根据两大平台的课程分类以及结合实际操作的可行性随机抽取多门课程样本,并对这些样本中的部分教学视频从时间长短设置、表现形式、练习题设置和功能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1.教学视频时间长短设置表现分析

从“Coursera”平台随机抽取了《生物信息学:导论与方法》(北大)和《分析化学及仪器分析》(莱斯大学)两门课程统计其教学视频的时间长短设置(如表1、表2)。

2.教学视频表现形式分析

教学视频是MOOCs课程中最重要元素,也是授课教师与学生产生眼神交流的唯一窗口。其中,“Coursera”和“学堂在线”两个MOOCs平台教学视频种类繁多,笔者综合相关课程案例研究的结果,将教学视频的表现形式分为如下六种类型:1出镜讲解,授课者的形象出现在视频当中来讲解知识点。2手写讲解,授课者在概念上标注重点或在推导演示等方法来讲解知识点。3实景授课,授课者根据课程需要走出教室限制,到相应的实际情镜中进行授课。4动画演示,用动画来演示相关知识点。5专题短片,将要学习的知识以短片的形式呈现。6访谈式教学,将电视访谈类节目的形式运用于课堂之上。

笔者就以上六种类型,对选取的“Coursera”和“学堂在线”两个平台上的课程进行了归类,如果存在一门课程同时出现多种表现形式,则全部列举出来。分布情况如表3所示。

由表3可以看出,出镜讲解这种表现形式占的比重最高。笔者认为其缘由是该表现形式容易抓住学习者的注意力,形成面对面、一对一授课的感觉,并能使得教学者与学习者产生眼神上的交流,让学习者更加迅速地融入教学情境并沉浸其中。绝大多数的教学视频都可以采用这种方式,特别是那些不太涉及推导过程讲解的课程,如艺术类和人文科学类的课程等。

手写讲解这种表现方式具备传统课堂中板书讲解的全部优点,通过后期加工制作可以减去讲解的拖沓,提升教学效率。与手写讲解比重不差上下的,还有实景授课,这种表现形式是对传统课堂的极大补充,使授课变得更为生动,将抽象的知识直接化为具体实际,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动画演示、专题短片、访谈式教学这三种表现形式涉及的课程比较特别。比如,动画演示适合计算机科学和物理学类等较为抽象且难以理解的课程类型,专题短片适用于介绍历史背景等课程,访谈式教学适合于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等。

3.教学视频练习题设置表现分析

在MOOCs的课程教学视频中,当讲解完某一知识点,教学视频中一般会出现相应的练习,如相关选择题、填空题、配对题和简答题等,学习者完成练习还会有相应的反馈表达,答对了才可以进入接下来的视频学习。例如,在耶鲁大学《宪法》这门课程的“总统权力讲授课”这一节共设置了3道练习题,第一道单项选择题,如果选错就会有信息“Incorrect.Try again”的选项跳出告知答案错误;如果答对就会弹出“Continue”按钮,点击按钮则可以继续往下学习;如有学习者不想做练习巩固,则可以点击“Skip”按钮,跳过继续往下学习。

4.教学视频功能分析

MOOCs课程的教学视频相对于传统教学视频显得其功能更为完善强悍。分别有语速快慢调节、讨论区链接、上下视频翻页、字幕显示和功能快捷键提示新增功能,更大限度地发挥了学习者的自主性。例如,杜克大学的《怪诞行为学》这门课程就有中文、英文和葡萄牙文三种字幕,即使有些学习者英文功底较差,也不会妨碍其学习。

●分析结论

1.视频短小精湛,种类繁多,信息展示多样化

从对教学视频时间长短设置的情况数据处理和分析,可以看出MOOCs的课程视频时间设置主要集中在1~20分钟。MOOCs的课程视频短小精湛告别了传统教学视频的臃肿和漫长,符合心理学上人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规律,从而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效率。由教学视频表现形式可以看出MOOCs视频种类繁多,信息的呈现趋向多样化,因此MOOCs课程可以根据授课知识的需要,不受场地、设备的限制,更自由地编排教学视频的形式和内容。MOOCs课程视频中呈现的实景授课、专题短片和访谈式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就很好地展示了MOOCs课程中的多媒体强大的空间表现力,使得抽象的知识点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具体能见的事物,这样就给学习者带来了视觉上的冲击,使原本枯燥的教学活动充满了魅力。

2.视频录制角色加入,穿插练习,交互性强

传统的教学视频是对课堂的搬家,课程教学者无法与线上学习者产生良好的交流互动。相反,教学视频表现形式种类中的出镜讲解,其视频的录制直接对准授课者,这样学习者在学习的课程中就能感受到授课者的眼神交流,形成一对一对话的感觉。这种角色的加入,使得编辑效果更好地体现出“因材施教的个别化教学”。此外,还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选择题、填空题等相应的练习题等。这样的MOOCs课程视频通过创建引人入胜的交互式内容,不仅可以使学习者由被动的旁观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而且可以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把握情况来自动调整学习进度。另外,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也能进行监控,使其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注意力的集中。这也充分体现了多媒体强大的交互性特点。

3.视频功能完善,共享性大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教学资源在全球共享变得可能。以网络为载体的MOOCs,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共享。而MOOCs平台的国际化更凸显了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共享性。从对课程视频的功能分析可知MOOCs课程绝大部分具有中英文两种以上的教学字幕。这样不仅扩大了MOOCs的学习者规模,更展现了多媒体的共享性。

●建议

1.学习者的角色

MOOCs课程的参与者规模庞大,靠师生的直接交互完成学习是不现实的。为此,MOOCs学习者要对MOOCs学习平台的功能使用以及多媒体表现力清楚明了。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学习规划。比如,语言能力较弱的学习者最好能选择一些本国的或有熟悉语言字幕翻译的课程进行学习,也可使用教学视频中的语速调节按钮,将播放讲解的语速放慢以符合自己的学习习惯。此外,要善于利用MOOCs强大的网络共享性,多参与国外的免费学习课程,多了解国际文化,开拓视野,让自己原有的知识框架体系与国际接轨。

2.教学者的角色

教学者在MOOCs中担任的是主持人的角色。教学者在课程设计的时候要多与相关技术人员沟通,结合MOOCs平台的多媒体特性以及表现力对课程进行设计。例如,教学者可结合MOOCs表现信息的多样化,教学形式的具体化,同时也应思考如何展示知识点,如何调节知识点呈现方式的切换,对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如何展示,什么样的讲解方式才能抓住学习者的心理,吸引其注意并产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课程制作者的角色

优秀的教学视频应是将多种媒体整合,课程信息展示多样化,重难点要有所突出;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要有良好的交流互动;文件要足够小,响应时间要快,共享性要大等。作为课程制作者要深入思考,如何利用多媒体强大的表现力清楚地展示课程知识点,突出教学重难点,使课程教学吸引人,直观好看,充满美感,进而彰显授课者的魅力。此外,在制作过程中要和学习者不断进行沟通交流,探讨如何更好地实现知识的高效传输。

●结束语

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 篇5

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离不开新技术和新应用的推动, 开放的SDN技术将助力IPv6过渡。在此背景下, 国内运营商加强了SDN的研究, 而包括华为、锐捷网络等知名设备企业都推出了初步的基于IPv6的SDN技术和研究。

“SDN+IPv6”受热议

原本IPv6和SDN无本质联系, 可认为是完全不同的技术, 为何机缘巧合“凑”在一起?业内专家认为, IPv6十年前就在研究, SDN则是近两年兴起, 不过这两个技术都是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的支柱, 缺一不可。

SDN正吸引众多IPv6专家关注。“我们正在研究下一代互联网特别是IPv6与SDN技术的结合, 可能用SDN技术助力IPv6过渡。”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副院长赵慧玲在会上表示, SDN虽然还处于探索阶段, 但其所强调的软件技术可给运营商多网融合带来较大便利性。

对此, 锐捷网络产品和解决方案市场部总经理杨红飞从网络需求角度分析, SDN技术大热是因为其用技术的手段把设备商垄断的问题解决了。“当网络建到一定规模之后, 会涉及多厂商设备融合, 这对客户来说会是非常复杂的事, 尤其面对运营商网络。”杨红飞指出, 网络设备中最值钱的是软件, 如果把软件与硬件分离, 用户就不会被一两个供应商“绑架”。

“SDN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使得网络的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彻底分离, 并实现控制平面集中化和数据平面虚拟化。”中国联通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唐雄燕指出, 当前超宽带、云服务和移动互联网等新业务类型令网络的演进 (包括向IPv6演进) 面临新的需求, 如多网资源协同、移动性支持和网络虚拟化等, SDN技术恰能解决这些问题。

成IPv6演进催化剂

那么, SDN能给IPv6演进带来哪些好处?清华大学网络体系结构和IPv6研究室主任毕军指出, SDN与IPv6是支持与被支持的关系, SDN可推动IPv6“起飞”。目前清华大学在用SDN助力IPv6过渡研究上做了较多实践, 如基于SDN的域内IPv6源地址验证和基于SDN的IPv6过渡技术研究。

“如果在IPv6演进中引入SDN理念, 通过软件来调用网络能力, 运营商对不同厂商设备可拥有选择余地。”杨红飞介绍, IPv4向IPv6网络过渡, 需要对很多设备进行转换, 这些设备既要有高性能, 又要支持多种功能, 同时还要各家设备间能够匹配。在实际建网的时候, 这些条件很难同时满足, 因此运营商或者用户往往仅选择两三家设备企业。

业界专家还认为, SDN可以通过分层架构、开放接口和集中控制, 带给运营商基于IPv6的下一代网络实实在在的好处, 比如集中控制器通过对路由集中控制, 可以形成全局网络图, 简化运营商的运维管理, 提高快速业务部署能力。

网络演进以业务为引

尽管业界一致看好SDN技术在IPv6建设中的作用, 但目前SDN技术本身还在发展中, 对现网架构的影响甚小, 且面临标准不统一等问题。

“SDN的快速发展需要产业链各方合力, 标准化是必经道路。”杨红飞指出, 目前SDN还属于初级阶段, 业界关注焦点应是找到其合适的应用场景, 帮助客户解决网络演进的关键问题, 而不是为了发展SDN才将其与IPv6结合。

可以看到, IPv6发展十多年来, 网络架构没有本质变化, 但网络设备和网络协议在不断丰富, 网络建设和维护的复杂度也在不断增加。随着传统终端IP化、物联网应用等推动IPv6的实际规模部署, 这种矛盾更加突出。

因此, 下一代互联网将是一个真正以“应用”为主宰的世界, 企业更多的注意力会集中到业务而非网络本身, 随时、随需、随地高质量开展业务的需求, 正在向全球网络系统发出变革的信号, 也成为众多企业用户迫在眉睫的需求, 用户需要更好的服务和更加简化的网络。

“我们认为, 用户对网络向IPv6演进的目标核心将是‘简网络, 享未来’。为此, 设备企业在提供从网络到应用的端到端解决方案之外, 需注重用更简约高效的方式帮助用户从IPv4向IPv6轻松迁移, 完成下一代网络的构建与管理, 实现对IPv6全新业务的有力支持。”杨红飞表示。

●SDN核心目的:提高可靠性、降成本、上层获得网络控制权;

●互联网公司是SDN最大的受益者, 是核心推动力量;

●发展最快的技术路线将是Openflow;

●热炒SDN, 很可能会让SDN陷入分离甚至死亡;

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 篇6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是针对社会经济对管理人员需求而产生的应用型专业。20世纪90年代开始独立作为高等院校专业, 全国大部分的高校都开设了工商企业管理专业,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开设该专业的也很多。近几年,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从出现到发展, 从国外到国内, 掀起了一股教育教学的改革浪潮, 国内知名高校纷纷加入其中。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建设已经历多年, 形成独具特色的建设成果。面临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到来, 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专业建设将迎来新的机遇。高职院校应抓住这次机遇, 利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带来的优势, 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进行进一步的专业建设。

二、目前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建设概况

1.专业培养目标逐渐明确

以四川天一学院为例, 该学校1998年开设工商企业管理专业, 当年开始招生, 一直持续建设至今。该专业建设初期的培养目标是“立足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经济新形势, 适应二十一世纪人才培养战略的要求, 以学院教学资源为基础, 培养具有完善知识结构、积极开拓精神和良好沟通执行能力的复合型工商管理人才。”该目标定位与本科教育的界限不明显, 培养人才的层次很模糊。经过17年的建设, 现在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 主要适应现代服务业需要, 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具备以能做、能说、能合作为主要特征的生存与发展能力, 通过各类知识的学习, 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岗位素质, 掌握通识能力及企业管理、营销管理、行政管理、财务管理能力的专业核心能力和专项管理能力的专业拓展能力, 能够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经营决策和有效管理, 善于沟通与协作, 勇于探索与创新, 并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健康身心, 能在工商企业一线从事执行及基层管理工作, 包括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运作、市场营销、项目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综合技能培养体系

在专业建设的最初阶段, 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没有技能培养体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教学计划, 就是照搬本科的教学安排, 适当对高难课程进行删减和内容调整。随着高职教育的建设完善, 高职工商企业管理在寻找自身定位的过程中, 逐步建立了符合高职学生教育的综合技能培养体系。以民办四川天一学院为例, 现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根据对就业行业和岗位的分析, 将岗位需求概括为核心能力和拓展能力两个能力模块。核心能力包括:营销管理、行政管理、财务管理、企业管理;拓展能力包括:酒店管理、自主创业。

3.实践技能的突出和训练

随着高职院校对自身定位的清晰, 各高职专业也明确培养的人才为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针对这一个培养目标, 各高职专业纷纷将专业改革的重点集中在实践技能的培养上。以民办四川天一学院的工商企业管理为例, 提炼出的实践技能有:信息收集、处理能力, 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使用与维护能力, 与人交流、组织协调能力, 自我学习能力, 与人合作能力, 择业、创业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然后, 再根据这些实践能力, 安排相应的课程, 实现实践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三、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带给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机遇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在线课程开发模式。从2008年开始, 一大批教育工作者投入其中, 建设了上千门课程公布在互联网上, 课程参与者可以自由地选择课程进行学习, 每门课程吸引了上万学习者的参与。这种新教育方式的出现, 给各高校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也给各高校带来了发展的机遇。

1.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带来更多元的教育方式, 更宽广的学习视野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工商管理类的课程, 例如, “管理概论”“微观经济学”“金融学”“信息管理学基础”……这些课程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 蕴含着大量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概念。高职学院在教育过程中, 因为教学时间的局限, 将更多的教学时间都让步给技能培养、实践训练, 导致一些专业基础课程的学时不够充分, 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够牢靠。有了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出现,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向名校名师学习, 将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作为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辅助。

2.更好地锻炼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高职学生普遍存在自我约束能力差, 自我管理能力亟待加强的状况。高职院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终身学习的能力, 这个目标对于工商企业管理的学生更为重要。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出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方式和机会。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可以将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列入培养行列, 要求学生自行学习,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后, 经审核给予一定的学分。让学生在完全自由的状态中, 选取学习时间, 实现培养目标, 并达到自我管理能力的训练。

3.年轻教师的学习、交流平台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 除了能为专业建设中学生培养工作带来很好的机遇, 同时, 也给年轻教师的学习、成长提供了很好的机会。目前高职院校年轻教师的比例占到83%左右, 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反映出教育教学的成效。从国教到地方, 再到各学校都将年轻教师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现阶段年轻教师的培养方式主要有:校内培养、送到同类院校培训、送到企业实践锻炼。3种方式中, 后面两种都是阶段性的培训, 只有第1种方式是常态的培养。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出现, 让年轻老师多了一条常态的学习、交流平台。年轻老师可以参与到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研讨中, 拓展交流范围, 增长专业认识, 汲取教学经验。

四、利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进行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进一步建设

1.在专业培养目标下, 根据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对课程体系进行进一步的调整

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在坚持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 利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提供的机遇, 将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资源作为重要的教学补充, 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例如, 目前“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基础”“管理沟通”“经济法概论”等课程为32学时, 理论和实践的比例是1∶1, 各为16学时。引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后, 可以将理论部分的学习由学生在网络上自主进行, 学校教育中将理论课时降低, 只保留4课时, 剩余28个课时进行实践、案例分析。

2.利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 对核心课程进行建设

高职教学工作者一直对课程进行改革, 努力形成高职院校课程独有的特色, 各专业核心课程的改革更是重中之重。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有:“质量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模拟企业沙盘对抗”“模拟企业ERP”“组织行为学”“市场营销学”“客户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企业纳税实务”。以四川天一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为例, 该课程共有16章53节内容, 在实施教学时, 重点内容有7章, 略讲的有5章, 学生自学教师检查的有4章。引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到教学中后, 重点掌握内容增加到10章, 略讲的有4章, 学生自学教师检查有2章。因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辅助, 一些内容学生已经提前学习和掌握, 这样有效地拓展了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的范围, 扩大了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增强了教学的效果。另外, 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带领学生进行实践, 提高学生的思考、运用能力。

3.“以学生为中心”成为可能

教学工作者一直在努力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现状, 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目标。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 为实现这个目标提供了一种可能的途径。以四川天一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招聘测试”内容为例, 以前授课是教师在课堂上先讲测试方法的种类, 然后讲每种方法的用途、形式, 最后用一个案例来实践讨论。最后实践的时间大概只有10分钟, 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用于枯燥内容的讲解, 学生参与性低, 效果不佳。这是典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方式。如果引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 课前由教师布置网上学习要求, 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 给予情景实践任务。下次课堂上, 由学生根据网络学习所得, 制定情景模拟公司的招聘测试方案, 讲解方案设计, 并进行情景演绎。整个课堂以学生发言、讨论为主, 教师只发挥穿针引线、控制全场的作用。

摘要: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从刚开始的迅速扩张, 到现在已逐渐趋于稳定。根据毕业生的反馈和就业市场的需求, 各高职院校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专业建设仍在持续进行, 并不断完善。民办四川天一学院是我国首批获准开办的民办高校, 在建校初期就开设了工商企业管理专业, 经过17年的建设, 该专业已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特征。笔者希望立足于民办四川天一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建设的实际, 研究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迅速发展的条件下, 高职工商企业管理如何利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带来的机遇, 进一步对专业进行建设。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在线开放课程

参考文献

[1]罗生芳.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3 (03) .

[2]赫倩.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状况及教师的教学对策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 2011 (12) .

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 篇7

在教育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 基于“开放共享”理念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是全球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从2001年开始启动的开放式课件项目 (OCW) 带动了全球开放教育资源运动。2008年, 一种新型开放资源模式———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 (MOOC) 应运而生。2012年, 几家大型基金会与MOOC项目展开合作, 极大地推动了MOOC的发展, 这一年也被称为“MOOC之年”。MOOC是以大规模互动参与、借助互联网开放获取资源为目标的在线课程, 既提供视频、教材、习题集等传统课程材料, 也提供交互性论坛, 并为学习者、教师和助教建立学习社区, 将数以万计的学习者, 在共同学习目标、学习兴趣和先备知识的驱使下组织起来。传统教学以教师的单向传授为主, 而MOOC则以学习者为中心, 关注学习者兴趣的激发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MOOC平台上, 学习者从兴趣和需求出发, 在轻松友好的学习氛围和先进的学习工具支持下, 将获取知识的学习欲望转化为主动汲取并同化知识的学习行为, 按需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 自发组织学习圈, 随时随地展开学习。MOOC项目的这种学习方式使得漠视“人”这一学习主体的“异化学习”, 回归为学习者可以感受到自由与创造的“快乐学习”;使传统的以“教”为主的“课堂”, 发展为以“学”为主的网络在线“学堂”。

一、MOOC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变革和影响

将MOOC与传统课堂教学相融合, 能够为每一位渴望学习的社会成员提供无时间和地域要求、无费用和学历限制的学习环境。这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对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和理念并构建学习型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1.对于学习者来说, MOOC是多样化教育服务与个性化自主学习相结合。因此, 教育者的任务是在学习者确立学习目标后, 排除压抑学习动机和兴趣的外在约束, 鼓励学习者最终完成学习目标。MOOC项目正是在这一点上为学习者提供了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使学习者能够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并挖掘自身潜力。

2.对教师教学包括两方面

(1) 将MOOC作为课程内容的主要传授方式, 形成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最初多应用于基础教育。由于MOOC拥有先进的学习平台、高质量的课程内容、科学的学习设计理念等优势, 不仅扩展了翻转课堂在基础教育中的尝试, 还将翻转课堂的实践推广到高等教育领域。提供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让学习者在课外时间对课程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可以把师生面对面交流的宝贵时间留给互动答疑讨论。在这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下, 教师减少了重复性劳动, 可以把更多的精力和重心放到对教学的细致分析中, 并提供相应的学习支持。但是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翻转课堂需要有责任、有爱心、懂设计的专业教育者。

(2) 将MOOC作为课程的强化与补充, 形成混合式课程

2012年秋, Edx项目与圣何塞州立大学展开合作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 进行混合式课程学习的班级, 学习者期末测试通过率由55%提高到91%。有力地证明了科学设计的混合式学习可以有效地吸引学习者, 大幅度改善学习效果。实现教与学水平在协作与竞争中有效提升的目的。

3.针对教育体系:

利用学分制与传统教育接轨修读MOOC可以获取学分, 这是开放课件课程项目发展过程中意义重大的一步。利用学分制与传统教育体制进一步接轨, 增加了MOOC的教育价值, 也大大提高了人们对MOOC项目的接受度和认可度。

二、给我国大学开放教育的启示

到2013年初, 开放课程已到达118门, MOOC课程数量增长之快, 如雨后春笋一般, 世界MOOC在线教育领域, 可谓是群雄逐鹿, 各争千秋。

我们国家目前的问题则是理性思考如何将前期开展的国家精品课程和视频公开课等开放资源转化为更有利于学习者持续性学习的资源, 将以内容共享为中心的课程资源转化为以学习为中心的开放课程。我们将从运营机制、课程开发、学生参与和学习评价四个方面得出如下启示。

(一) 建立以大学为主体的区域联盟, 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 以学习为中心的新型课程开发理念为导向, 转变传统学习文化

(三) 加强学习支持, 利用Web2.0理念推进在线参与式学习文化

(四) 转变评价观念, 课程开发评价和学习效果评价并举, 保证在线学习质量

三、未来发展空间

先进技术的应用是MOOC项目的显著特征, 未来支撑MOOC项目的技术仍有很大开发空间。

(1) 对学习交互的支持。当前每个MOOC课程论坛都可以支持数量巨大的用户群体同时在线使用, 但是数以万计的学习者在线交流时, 难免会产生由于信息过多且杂乱而不能迅速找到所需资源的问题。MOOC近期推出的课程通过对现有论坛平台进行主题划分, 积极开发第二课堂, 完善Wiki的异步交流功能等方式, 以期组织起更有效的交互。

(2) 对学习评价的支持。目前MOOC部分项目与Pearson等国际考试中心合作, 方便了学习者的学习评价, 但对随时随地接受考核仍有一定限制;而人机结合的评价方式又会限制考核题目的类型, 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学科分离趋势。随着远程控制技术的提升和计算机语言学等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 主客观结合的大规模测试方式将得到完善。

(3) 对特殊学习环节的支持。现阶段, MOOC的电学、计算机科学等部分理工类课程在多种多样的虚拟实验软件的支持下, 实现了动手操作的学习环节。这有助于弥补远程教育实践环节不足的问题。

摘要: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 (MOOC) 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网络学习新现象。自2008年出现以来, 已经吸引了大量媒体的关注, 并引起了许多高等教育机构和商业资本的极大兴趣。MOOC是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新发展和突破, 对人类文明传承和知识学习方式产生着深刻影响。MOOC构建了一个由技术环境、社会环境和教学环境组成的学习生态系统, 为开放教育带来了革新和新的研究问题。笔者得出了一些MOOC模式对未来我国开放课程建设的一些启示, 以期为我国未来开放课程的建设, 尤其是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提供可用参考和借鉴, 发展中国网络课程建设新思路。

关键词:开放课程,MOOC,网络课程

参考文献

[1]陈虹.有意义学习理论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1) :134-136.

[2]陈京军.学习的辩证法:异化与回归[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基础教育版) , 2006, (5) :19-22.

[3]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DB/OL].[2013-04-22].http://www.jingpinke.com.

[4]康乃美, 叶必锋.远程教育实施“学分银行”管理模式的思考[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09, (4) :48-50.

[5]李青, 王涛.MOOC:一种基于联通主义的巨型开放课程模式[J].中国远程教育, 2012, (3) :30-36.

浅析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 篇8

关键词:MOOC,发展历程,机遇,挑战

一、MOOC 的兴起及发展历程

MOOC (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 Massive ( 大规模的 ) 、Open ( 开放的) 、Online ( 在线的) 、Course ( 课程) 四个词的缩写, 即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兴起的时间并不长, 一般认为, MOOC这一术语由布赖恩·亚历山大 ( Bryan Alexander) 、戴夫·科米尔 ( Dave Cormier) 提出, 2008年用于西门思和斯蒂芬·唐尼斯 ( Stephen Downes) 合作开设的一门大型网络课程“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和连接的知识”。

虽然大量公开免费线上教学课程是2000年之后才发展出来的概念, 但其理论基础深植于资讯时代之前, 最远可追溯至1960年代。1961年4月22日, 巴克敏斯特·富勒针对教育科技的工业化规模发表了一个演讲。1962年, 美国发明家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向史丹福研究中心提出一个研究“扩大人类智力之概念纲领”, 并在其中强调使用电脑辅助学习的可能性。在此计划书里, 恩格尔巴特提倡电脑个人化, 并解释使用个人电脑搭配电脑间的网络为何将造成巨大、扩及世界规模的交换资讯潮。

2007年8月, 大卫·怀利在犹他州州立大学教授早期的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 也称为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原型, 一个开放给全球有兴趣学习的人来参与的研究生课程。在成为开放课程之前, 这门课本来只有5个研究生选修, 后来变成有50个来自8个国家的学生选修。

2011年秋天, 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有重大突破, 超过160000人透过赛巴斯汀·索恩新成立的知识实验室 ( 现称Udacity) 参与索恩和彼得·诺威格所开设的人工智能课程。

2012年, 美国的顶尖大学陆续设立网络学习平台, 在网上提供免费课程, Coursera、Udacity、ed X三大课程提供商的兴起, 给更多学生提供了系统学习的可能。

2013年2月, 新加坡国立大学与美国公司Coursera合作, 加入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平台。新加坡国立大学是第一所与Coursera达成合作协议的新加坡大学。2014年, 新加坡国立大学会先通过该公司平台推出量子物理学和古典音乐创作的课程。

自此, MOOC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火热的话题, 是开放教育世界的一道靓丽风景, 也是开放教育资源运动中正在迅猛发展的新生事物。

二、MOOC 的优势与劣势

1. MOOC的优势

( 1) MOOC既提供免费的优质资源, 又提供完整的学习体验。

平台、教师、学习者、学习资源是MOOC几个最重要的元素, 这些元素通过互动相互联系起来。在传统课堂上, 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包括教师对整个课程做出安排、授课讲解知识, 学生接收教师传递的信息, 学生对老师的测试、作业等要求做出回应, 老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与传统课堂不同的是, MOOC的平台大大提升了师生们在这个过程中的体验感受。比如, 教师只管按照科学的体系传递知识, 但学生可以按自己的进度接收学习这些知识; 部分测试题目平台可以代替教师给出评价, 省去了教师的重复劳动; 教师可以在课后参与讨论, 从论坛中充分了解学习者所遇到的困难, 从而在后续的课程中做出反应, 某些课程专门开辟了“答疑时间”环节, 每节课都有一段老师针对论坛中学生提得最多的问题进行解答的视频。

授课教师将许多课程内容嵌入到课程平台上, 他们通过平台查看学生的反馈。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完成小测试、作业、查看帮助、进行模拟实验、撰写课程Wiki, 这些也都是在与平台进行交互。MOOC平台能够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交互体验, 学习者在使用平台时就像在与真人交流, 轻松愉悦的心情使得课程学习的效果大大提高。

总体看来, MOOC以定制的平台技术为基础, 严格的课程制度为保障, 以教师、学习者、平台三要素之间无处不在的交互为经络, 以交互产生的各种课程材料为骨肉, 由此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

( 2) 不受学生人数限制

对于传统课堂而言, 一堂课有100个人以上, 课堂已经算很大了, 但MOOC的出现, 却让世界各地10多万人同时上一堂课成为可能。并且, 优秀教师可能一夜之间成为世界级的名师, 而落后的老师只能成为自习室辅导员。许多传统课程师生比都很小, 但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是设计给广大群众使用的, 没有课程人数限制。

2. MOOC的劣势

( 1) 完成率是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 ( MOOC) 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也是在线课程历来都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2008年的第一个MOOC有2200个注册用户, 而其中只有150人是积极参与的活跃用户。对此, 不少学者提出了尖锐地批评。批评者的说辞之一, 就是尽管MOOC的注册学生规模大到数以十万计, 但是通常90% 以上的注册者未能完成课程。因此, Todd Tauber说, “其中根本就没有那么大规模” ( Not So Massive After All) 。

( 2) 迄今, 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 ( MOOC) 没有授予学分, 而只是提供一份《结业证明》和一个分数。但是, MOOC的一些合作院校开始考虑授予学分。例如, 华盛顿大学计划今年秋天为其Coursera课程提供学分, 其他网络教育项目也在尝试向这个方向发展。

三、MOOC 带给传统型大学的机遇与挑战

在人类文明进程中, 大学的作用十分独特, 它既是知识创造的中心, 也是知识传播的中心。针对大学的知识传播功能, 国内外举办了各式各样以传播技术及其媒介为载体的大学, 诸如函授大学、刊授大学、广播电视大学等。这些媒介型大学在人类知识的传播中尽管功不可没, 也曾对传统型大学发起过挑战, 但其吸引力却远远不如传统型大学。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 ( MOOC) 的诞生, 或许将为传统型大学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一些启迪。

相对而言, 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 ( MOOC) 对大学的影响可能更多地表现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方面。MOOC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课程呈现方式的变革。通过这样的方式, 大学课堂将变得更加侧重互动和问题解决, 而不是知识的传授。MOOC的开放特性构成并彰显了其独特的创建、结构以及运作, 这为传统大学的课程开发、教学组织和运作提供了独特的思路。MOOC模式强调知识生产胜于消费, 产生的新知识有助于维持和发展MOOC的知识生态环境。展望未来, 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接受MOOC的学分, MOOC完成率的问题自然就会大幅度提升。

毫无疑问, 在线教育全球化将成为高校下一轮竞争的重点。在线教育的发展, 对解决中国教育长期存在的不均衡发展问题是一个契机, 同时, 对我们的教育管理模式也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们需要迅速转变思想观念, 调整教育管理模式。全球在线教育的风潮, 已经把教育的发展推进到需要更深层次的改变。

随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陆续加入在线课程平台ed X, 国内的MOOC也开始迅速发展。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和教育部部长助理林蕙青, 都提出了中国的MOOC发展将是“政府支持, 高校主导, 企业参与”的格局。

而其背后可以预测的, 则是政府方面会在学分认证政策和资金上予以支持, 高校作为内容制作和发布的主导机构, 而企业将作为技术支持一起搭建中国的MOOC平台。

虽然中国的MOOC才刚刚起步, 还处在从网络视频课堂向MOOC的演化中。不论发展速度和前景如何, 无疑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成为MOOC学习者。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C9高校及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将在“在线开放课程”标准与共享机制建设、课程建设、开展高水平大学间在校生跨校选课、探索基于“在线开放课程”共享的跨校联合辅修专业培养模式、实施“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向社会开放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 在实现和不断完善“在线开放课程”共享的基础上, 逐步将平台课程资源向国内外开放, 扩大享受优质教学资源的群体范围。

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 ( MOOC) 将成为大学的一个有力补充, 它将与实体大学并行, 大学中有MOOC, MOOC中有大学, 促进教育管理和教学模式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樊文强.基于关联主义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 (MOOC) 及其学习支持[J].远程教育, 2012, (03) :32.

[2]刘杨钺, 刘戟锋.MOOC:传统型大学面临的新挑战[J].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3, (07) .

上一篇:颅内注射下一篇:企业物流的营销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