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开发

2024-10-12

大规模开发(共9篇)

大规模开发 篇1

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是人类面对日益凸显的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的必经之路, 然而目前新能源的开发存在着种种的困境, 旧的思维已经很难有效脱离这些困境, 需要新能源开利用企业采用的新思维, 从另一角度看待问题, 找到突破点, 实现新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文章围绕大规模开发新能源的新思路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探讨, 以下是具体内容。

1 新能源的概念

现阶段将已经大规模开采利用和开发利用技术相当成熟的能源称作常规能源, 而尚未实现大规模开采利用和利用技术正在积极研究中的能源称作新能源。石油、煤炭、大中型水电站以及天然气等即常规能源的代表, 太阳能、现代生物质能、风能、海洋能、氢能、地热能以及核能等被称作新能源[1]。

2 新能源的特点

与传统能源相比新能源有着不少的特点, 除了大众皆知的绿色清洁和可再生之外, 还存在其他一些鲜明的特点。例如: (1) 能量密度低, 通常新能源的能量总量大, 然而分布的范围广, 新能源的能量密度很低, 若把常规能源比作能量块, 那么新能源只能是能量片; (2) 供能存在间歇性和随机性, 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都存在间歇性和随机性, 不能实现稳定持续的功能; (3) 难以大规模储存, 虽然将新能源实现转化为电能之后可以实现储存, 然而相较于传统能源新能源的可储存性仍旧很差, 难以实现大规模的储存; (4) 尚不具备经济竞争力, 虽然新能源以及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但由于其与常规能源相比利用的技术要求和成本都很高, 因此市场竞争力很低。

3 目前新能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3.1 开发制造新能源需要耗费巨大的资源

就目前开发较为成熟的太阳能和风能而言, 要实现其正常运转发电, 需要结合大量的非再生资源。例如制造风力或者太阳能发电装置, 需要大量的非金属材料和金属材料, 主要包括钢铁、铜、锗、镉、硅、硒、砷、镓金属材料, 还需要大量的橡胶、塑料和玻璃等非金属材料, 上述材料的制造本身就需要花费都大量的煤炭、石油等常规资源, 同时也要排放出很多污染物, 同时发电设备的安装也需要大量用地, 这些都致使开发利用新能源需要耗费巨大的资源。

3.2 新能源发电成本高、效率低

目前新能源中利用最广泛的是太阳能, 太阳能发电技术已经发展了很多年, 然而纵使发展了很多年, 目前在国际上太阳发电的最高光电装换效率也只有11%, 这说明目前太阳能发电的效率低下, 进而也说明整个新能源转化效率的地下。另一方面, 目前太阳能发电板主要使用高纯度的硅, 然后高纯硅的成本很高、价格不菲, 很难实现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太阳能发电作为新能源中利用最广泛的能源都难以实现大规模的开发利用这也正说明了目前新能源的困境, 成本过高、转化效率过低是能源要实现大规模利用必须解决的问题[2]。

3.3 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设备寿命短

现阶段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设备的使用寿命最长可以到达20年, 然而对比对常规能源水电站、火电站等的使用寿命显得过于的短。另一方面, 纵然是20年的使用寿命也需要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设备制造方拥有很高的制造技术、设计理念才能制造出, 然而面对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设备直接于自然环境接触, 风吹雨淋很容易在使用中出现各种问题, 20寿命的保障会大大的打折。新能源开发利用的设备受用寿命较短也是目前新能源开发中难以回避的问题[3]。

3.4 过分依赖政府支持

新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除了新能源自身的特点影响之外, 目前政府对于新能源的开发给予的支持也导致了另一个问题, 即新能源企业过分的依赖政府的支持。与其他行业不同, 新能源在市场的竞争力不足, 难以靠自己生存下去, 需要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财政上的补贴, 然后政府的补贴是有限, 目前存在很多新能源开发企业不积极的开放新技术提升市场竞争力, 而是一味的寻求政府的支持, 这种行为也极大的影响了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技术革新, 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目前系能源开发的困境出现。

4 新能源大规模开发的新思路

4.1 新能源开发不能盲目跟风

目前人类的能源利用已经经历了两次装换, 从烧木料到烧煤炭, 再从烧煤到如今的天然气、石油。在第一次转换完成之后大约经历了200年才实现第二次转换, 而目前我们正处在第三次装换, 从天然气、石油到太阳能、风能等为主的新能源, 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们虽然可以预见转换的时间, 但是却不能超之过急, 出现盲目跟风的现象。目前我国出现了严重的盲目跟风现象, 近百个城市将新能源作为城市的重点发展项目, 这个问题亟需得到解决, 认清新能源的本质、以及第三次能源转换的本质, 科学理性的看待, 避免盲目跟风[4]。

4.2 新能源开发重在技术创新和控制成本

对于目前新能源开发利用企业存在的过分依赖政府支持的状况, 政府应该厘清新能源行业的本质, 认识到只有在技术上实现大的突破和创新, 才可能降低新能源的利用成本继而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对于新能源企业而言, 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技术的创新上, 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生产成本降低, 而不以为的去争夺政府的补贴。另一方面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 带来财富却又污染环境, 因此在新能源的开发中必须重视这一点, 做到趋利避害, 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又为人类提供生存的物质需求。

4.3 新能源开发应当重视生物质能

在过去几年由于石油价格的暴涨, 导致人们对于生物燃料的研究开发取得一定的成果, 其中纤维素乙醇技术发展更是趋于成熟, 生产成本下降了数倍, 在市场上拥有较强的竞争力[5]。因此大规模开发新能源时必须十分重视生物质能的开发和利用。在利用石化能源之前人类在很长一段时间使用的能源都是利用生物质能, 而现今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中加强对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属于一种回归, 唯一不同的当时技术落后, 利用效率底下, 而现今可以通过高新技术实现较高程度的利用开发。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是人类生存的必走之路, 而目前新能源的开发存在开发制造新能源需要耗费巨大的资源、新能源能发电成本高、效率低、新能源发电设备寿命短以及新能源开发企业过分依赖政府支持的问题, 需要转变原有的思维, 拥有新的思维, 在新能源开发中企业不能盲目跟风, 开发重点在于技术创新和控制成本以及重视生物质能的开发, 促使新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实现。

参考文献

[1]刘吉臻.大规模新能源电力安全高效利用基础问题[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3, 33 (16) :1~81.

[2]徐凌羽.我国新能源汽车投资的经济性评价---以北京市为例[D].北京交通大学, 2015, 42 (11) :32~33.

[3]姚吉, 张链.新能源分布式发电综合实训中心的项目开发与系统设计---暨天津市高水平示范校二期建设项目[J].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4) :65~67.

[4]邹才能, 翟光明, 张光亚, 等.全球常规-非常规油气形成分布、资源潜力及趋势预测[J].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5, 42 (1) :13~25.

[5]于宁.大规模风电接入对电网电压稳定性影响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 2013, 36 (51) :42~43.

大规模开发 篇2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辖区各企业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发挥本地资源优势,通过积极努力,第一季度区内企业实现了快速平稳发展,各项经济指标均在全县前列。

一、工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及特点

一季度,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总产值69.4亿元、主营业务收入66.3亿元、利税3.2亿元、利润2.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3%、20.6%、41.2%、45.6%,对全县各项指标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79.1%、79.7%、82.3%、87.2%,成为全县工业快速发展的核心支撑和主要增长点,新型工业化示范区的平台效应不断增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主要数据显露积极变化。受国际金融危机持续的影响,去年下半年,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形势严峻,很多企业经济指标出现负增长。在国家扩内需、保增长的大好背景下,通过各企业的积极努力,我区规模以上企业基本实现了时间与任务同步。

(二)主导行业支撑作用突出。化工、机电、钢材、食品、条柳编业是开发区的五大主导行业,一季度,五大行业

实现工业总产值67.15亿元,利税3.19亿元,分别占开发区规模企业的98.1%、99.5%,其中化工产业共实现产值43.7亿元,约占全区规模企业总产值的63.8%,;机电产业共实现产值13.6亿元,同比增长40.8%;钢材加工业实现产值

7.2亿元。同比增长26.4%.(三)重点骨干企业带动效应明显。一季度,常林机械集团、金正大公司、史丹利公司、金沂蒙集团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14.1亿元、17.9亿元、13.8亿元、7.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44.1 %、18.4%、32.5%、15.4%。特别是史丹利公司产值、销售收入、利税、利润等各项增幅超过28%以上,增长势头迅猛。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区工业经济实现了良好增长态势,但受国内外大环境的影响,各种制约因素依然较多,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有:

1、土地资源的相对稀缺与企业扩张、发展、建设的矛盾比较突出。国家的产业、环保、投资、土地等政策性硬约束越来越大;要素保障与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资金结构性短缺的问题依然存在,集约发展的水平有待提高等。

2、运行质量不高,盈利空间较小,效益增幅低于产销增幅的现象较为普遍。以管业为例,三家管业利税和利润只有300万和1万,均为负增长,分别为-41%、-99%。由于金融危机和产能过剩影响,价格供大于求的情况在短期内

是不可逆转的,钢材市场长期低价位运行的可能性比较大,目前钢坯与钢管每吨价差不到700元,利润空间很小,基本上都是保本甚至亏损运营。另外食品加工业和条柳编业等外向型产业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大,加之行业无序竞争、恶意竞争现象严重以及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影响,大都也出现负增长。

3、是资金供应紧张。资金短缺、筹融资渠道单

一、资金供应不足的问题仍突出。

4、行业发展不平衡。从今年以来的统计数据看,除机电产业环比是正增长外,其他行业发展不平衡,均为负增长。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随着国家一系列宏观经济调整政策的加强,工业经济发展将面临难得的机遇和挑战,对此我们将在认真分析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的基础上,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技改投入为重点,切实加强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1、优化项目结构。针对目前工业企业的建设现状,有的放矢,取长补短,抓一批具有地方特色、有市场前景、有科技含量的大项目,落户园区。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做大做强,努力培植规模企业,使之成为新的经济支撑点,促进开发区经济快速发展。

2、切实加大工业有效投入,促进工业结构调整,拉动龙头及骨干企业,使优势产业、资源进一步向这些企业聚集。

3、做好挖潜革新,节能降耗工作,大力提高管理效益,强化监管,协调解决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全力以赴抓好工业经济运行工作。

大规模开发 篇3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全面理解、准确把握中央关于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精神,按照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走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要求,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连片治理土地为基础、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抓手、提高社会化服务为支撑,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农业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发展,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农业现代化进程。

(二)基本原则

——因地制宜,试点探索。一切从实际出发,合理确定经营规模,不贪大求全。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鼓励多种形式的试点探索。

——正确引导,农地农用。通过政策引导和项目约束,确保适度规模经营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损害农民权益、不破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生态环境,重点支持发展粮、棉、油、糖等重要农产品规模化生产。

——发挥优势,综合开发。立足农业综合开发职能,找准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的着力点和结合点。发挥综合开发的优势,田水路林山综合治理,农工贸、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一二三产业联合开发,积极探索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途径。

——创新驱动、注重实效。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通过贷款贴息、先建后补、股权投资等措施,带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创新项目扶持方式,探索民办公助等管理模式,调动项目主体建设、管护的积极性。

二、以建设高标准农田为载体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三)集中连片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家庭承包、分散经营仍将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要继续重视和扶持普通农户发展农业生产。以乡、村、组为单位,按照集中连片、规模开发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合理规划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使地平整、田肥沃、渠相通、路相连,为促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实现统一农机化作业、推广良种良法、生产管理以及产品销售创造条件。

(四)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支持力度。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引领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有生力量,要充分发挥其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作用。试点阶段,主要选择高标准农田建设年度项目区域范围内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扶持,对个别流转耕地面积较大的,也可以在项目区域范围以外单独立项扶持。降低合作社等申报主体成立时间和单个项目治理面积等“门槛”,简化项目申报程序;探索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多种扶持方式;对符合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按照谁申报、谁实施、谁管护的原则,将项目建设和管护权一并移交;扩大资金使用范围,财政资金除用于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外,还可对育秧设施、粮食晾晒烘干设备、仓储物流、农机具库棚等配套设施进行适当补助;放宽具体措施投入比例限制,可以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对农、林、水、电、路以及相关配套基础设施中的某些环节或单项措施进行扶持。

(五)建立财政补助形成资产交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有管护新机制。继续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财政补助形成资产交由农民合作社特别是土地股份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有和管护试点,扩大试点范围,跟踪试点成效,及时总结经验。建立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使用、管护一体化的新机制,保证农业综合开发建设成果长期发挥效益。

(六)吸引金融资本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鼓励农垦集团、龙头企业等法人实体以及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贷款、融资担保等方式获取资金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现代农业。对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贷款,中央财政予以贴息。拓宽融资渠道,除政策性银行外,把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贷款也纳入贴息范围。允许采取银行贷款、财政补助、自筹资金“三位一体”、贷补结合方式,吸引金融资金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加快建设进度。

(七)发挥部门项目行业优势和示范作用。把部门项目纳入到农业综合开发全局和各部门工作大局中统筹考虑,推进部门项目与地方组织实施项目有机结合,提高整体建设水平。加强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建设,力争实现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步规划设计、同步建设实施、同步发挥效益。进一步调整部门项目扶持重点,优化支出结构,更好地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三、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抓手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八)延伸产业链条。农业产业化源头是农户、终端是市场,完整的产业链条能及时传导市场信息,带动农户规模化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继续完善产业化经营项目财政补助和贷款贴息政策,通过对农产品生产基地、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流通服务体系等环节的扶持,形成全产业链生产,让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放心发展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基地。支持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农民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合理分工,让农民从产业链增值中获取更多利益。

(九)完善扶持政策。放宽立项门槛,将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纳入扶持范围,实现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全覆盖。合理引导工商企业到农村发展良种种苗繁育、高标准设施农业、规模化养殖等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支持龙头企业采取订单农业、“企业+合作社”、“企业+农户”等模式,带动农户发展规模化生产。引导加工、流通领域龙头企业向产业园区集中,以产业基地(园区)为平台,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企业集聚度。

nlc202309042042

(十)探索产业化资金投入新机制。探索利用股权投资基金、股权引导基金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综合开发,共同扶持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大贷款贴息扶持力度,撬动更多金融资本投入农业产业化发展。扩大产业化经营项目“先建后补”试点省份,探索财政资金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效模式。

(十一)推进两类项目有机结合试点工作。按照“依托龙头建基地、围绕基地扶龙头”的要求,推动土地治理和产业化经营两类项目有机结合,将两类项目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组合实施,最大限度发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集成和示范效应,着力打造区域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提高农业竞争力,明显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四、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为支撑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十二)支持农民合作组织开展社会化服务。发挥农民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涉农企业等各类合作组织的作用,支持其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服务。鼓励项目区农户组建用水户协会,合理收取水费,为农田灌排用水、设施管护提供低成本、便利化服务。加强部门项目建设,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载体,推动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扩大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特别是土地托管服务试点项目建设。

(十三)搞好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服务。支持采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方式,在项目区大面积集成推广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品种技术,把科技推广与规模开发更加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把项目区建成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允许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主选择科技示范推广依托单位,推动其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直接合作,实现供需对接、“研技推”有机融合的科技推广模式。

(十四)加强农产品市场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对农产品流通环节扶持力度,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仓储及冷链物流设施,向乡镇和农村延伸生产营销网络。探索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支持政策,支持企业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及信息化建设。发挥供销社扎根农村、联系农民、点多面广的优势,与农民开展合作式、订单式生产经营服务,搞好产销对接、农社对接,提高服务的规模化水平。

五、有关要求

(十五)加强组织落实。各地区、中央农口部门农发机构要按照本意见要求,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研究制定具体工作方案,采取一种或多种形式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试点中需突破现行政策规定的,需报经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农发办)同意后予以实施。

(十六)及时总结经验。要密切关注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认真归纳总结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做法、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形成专题报告及时报送国家农发办。国家农发办将通过建立《农业综合开发简报》专刊、《中国农业综合开发》杂志专栏等形式,定期发布各地区工作开展情况。

(十七)强化激励考核。发挥中央财政资金导向作用,把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工作开展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因素,资金分配向工作积极性高、试点成效明显的地区倾斜,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对工作成绩突出的省级农发机构,国家农发办将予以表彰。

大规模开发 篇4

柑橘黄龙病是由一种韧皮部杆菌属细菌导致的严重病害[1], 黄龙病病原菌至今无法体外培养, 也没有防治药物[2]。病树无法治愈, 不马上砍除、销毁将成为新的传染源, 经过柑橘木虱 (Diaphorinacitri kuwayama) 传染给健康果树。

1 安远县柑橘黄龙病发生历程及危害

1.1 柑橘黄龙病在安远县发生历程

安远县柑橘栽种历史上曾有黄龙病发生, 最早可以追溯到1989年, 之后也在局部乡镇出现, 发生严重的果园基本上在5 a内失去全部经济价值, 但由于当时柑橘种植面积小、分散, 并没有造成大规模爆发。

1989年发生柑橘黄龙病的原安远县果园场, 在1978年种植温柑53.33 hm2, 1989年突发黄龙病, 当时砍除病树1.32万株, 占全园1/3;1990年全部砍除后转产改种桑树, 1993年改种奈李, 2001年恢复种植柑橘。在2013年黄龙病爆发中未能幸免。

1995年发病的原安远县龙岗经济林场, 1981年种植温柑33.33 hm2, 从1995年发现柑橘黄龙病, 其间尽管采取了一些措施, 仍在5 a时间内全园毁灭。

2004~2010年, 部分柑橘园有零星发生 (发病率每年为0.1%以下, 甚至2~3 a为0.1%以下) , 未造成直接影响。当时柑橘木虱很难发现, 只在严重的树上秋梢期发现少许木虱成虫。如镇岗乡老围村原老陶瓷厂山场, 2000年种植脐橙210株, 2004年发现木虱为害, 通过采取防控措施, 暂时控制了木虱, 2008年收获脐橙最高产量1.5万kg, 2010年开始出现零星黄龙病树 (红鼻果) , 2012年全园感病。

2011~2013年, 安远南片5个乡镇部分区域发现有木虱成虫。如三百山镇虎岗村大窝, 孔田镇上寨村、下河村, 镇岗乡老围村、罗山村秋季木虱成虫、若虫数量猛增;冬季出现大批红鼻果, 柑橘黄龙病大发生。中片欣山镇枫树园果业基地、碛角村果业基地零星发现木虱和黄龙病树。如上述镇岗乡老围村原老陶瓷厂山场的210株脐橙, 2011年病树蔓延到60~70株, 2012年全部感染黄龙病树, 绝收;上述原安远县果园场, 2011年发现零星黄龙病树, 2013年发现大量木虱, 柑橘黄龙病大发生, 发病率达20%以上。

2012年12月初步诊断调查, 全县柑桔黄龙病树20万株, 到2013年夏秋季, 柑橘木虱在该县中南片乡镇大爆发, 柑橘黄龙病呈迅猛态势蔓延扩散, 感病显症柑橘树超过了200万株。

1.2 柑橘黄龙病爆发带来的危害

2011~2013年, 由于错失对木虱防控的先机, 目前柑橘黄龙病已经对安远县果业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2.1发病区域广。

现全县18个乡镇都普查到了病树, 在抽查中也都发现有木虱在果园活动, 尤其是南片乡镇大面积发生, 如孔田镇下河村有53余hm2连片果园被砍除, 三百山虎岗村大窝仔二十多hm2连片砍除。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果园已经形成连片开发规模, 这些果园没有隔离带, 发病后2~3 a即导致大面积毁园。

1.2.2 发展速度快。

2012年冬全县通过田间诊断确诊黄龙病病树约20万株, 到2013年10月底达到100万株以上, 2014年1月已砍除病树达222.11万株。柑橘黄龙病基本上每年按10倍以上的速度传播蔓延, 未表现症状的病株还将更多。由于木虱难以从果园彻底消除, 还将有新增病树。若近两三年内病树不能彻底清除、木虱得不到有效控制, 防控压力将十分巨大。

1.2.3 影响损失大。

2013年全县柑橘因黄龙病危害砍除病树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4亿元, 间接损失8亿元以上, 全县农民人均损失1 600~1 700元。如果黄龙病导致产业毁灭, 许多家庭失去经济来源, 从事果业生产的6万余劳力无事可干, 与脐橙关联工业企业无法生产, 社会事业发展停滞不前, 社会治安稳定出现危机, 大片山地资源撂荒, 生态遭到破坏, 最终将使全县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倒退。

2 赣南脐橙黄龙病爆发原因分析

柑橘黄龙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株、病苗木、带菌柑橘木虱和野生寄生病株[3]。其中, 带菌苗木和接穗调运是该病害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 而柑橘木虱是田间扩散和近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4]。赣南脐橙种植规模逐年增大, 忽视了苗木检疫和柑橘木虱防控环节, 近年鲜果效益下滑也使得果园管理粗放, 加之气候变暖等间接因素的作用, 推波助澜, 共同导致了赣南地区柑橘黄龙病的大爆发。

2.1 对黄龙病危害认识不足, 忽视柑橘木虱防治, 直接导致黄龙病爆发

柑橘木虱是传播柑橘黄龙病的唯一虫媒。自1999年冬赣南柑橘大冻害后, 柑橘木虱很少出现为害, 柑橘生产中长期忽视柑橘木虱和黄龙病, 没有把木虱作为主要害虫进行防治。在2012年以前, 大部分果农都还不认识木虱, 对其为害引起的黄龙病更是认识不足, 心存侥幸心理, 发现病树不愿清除, 甚至有部分果园在2013年5月前, 都没有针对性的进行木虱病虫防治, 喷药时从不加灭杀柑橘木虱的药剂, 造成柑橘木虱的快速繁殖。

柑橘木虱繁殖量大, 代数多, 在赣南1年可以发生7~8代, 其产卵量也大, 尤其是夏梢抽发次数多而乱, 出现世代重叠, 虫口基数大, 统一防治难度大, 如不及时有针对性的选择速效性强的农药, 快速灭杀木虱, 则难于控制木虱发生发展。我国农药向专防发展, 很少兼治, 还没有专门防治柑橘木虱的农药, 田间施药技术还达不到理想效果。

2.2 大规模开发果园, 连片种植, 黄龙病群防群治很难组织

1990年代末到2000年代初,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系列优惠政策推动下及先期种植脐橙收获的经济效益突显下, 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种果积极性, 迅速掀起了果业开发高潮。短短几年时间, 赣南成为了世界著名脐橙种植区。短期内大规模的砍伐原有林木, 统一改种脐橙, 甚至连原来果业开发规划时要求保留的戴帽山都成片种植了脐橙, 已经超出发展初期制定的“生态化开发”的总体要求, 打破了原来的物种多样性平衡, 改变及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特别是赣南栽种的品种大都为纽荷尔脐橙, 物候期相近, 有着相同的病虫害, 加上连片种植, 没有隔离带, 面积大, 涉及果农户数多, 管理意识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再加上劳力和山地植保机械缺乏, 很难集中统一组织打药防治。一旦某种病虫害发生流行, 将造成致命打击, 或有台风出现, 病虫害将快速蔓延传播, 为柑橘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留下隐患。

此外, 赣南脐橙多数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模式, 农业合作社还不完善, 即使有, 合作功能也不强, 生产中难以做到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病虫防控, 联防统治难度大, 给柑橘木虱造就了良好的避风港。

2.3 种苗生产与运销不规范, 苗木源头隐含黄龙病祸根

在果业开发高峰期, 曾一度的出现柑橘苗木脱销现象, 由于缺乏有效管理, 产区涌现出大量无证育苗, 为了降低成本, 育苗基地既没有任何隔离措施, 也没有建立脱毒采穗圃, 大田所育苗木带病比例很大, 直接供应本地果农大面积栽种。近几年有的人甚至到柑橘黄龙病疫区广西贺州市调运未经检疫的枳壳砧木进行嫁接育苗, 这些投放市场的“三无”苗木, 将成为引发黄龙病的不定时炸弹。

2.4 气候因子加速病虫为害

木虱能建立种群的最低气温值为6.4℃ (20 a以上的累年值) [5], 赣州市最低月平均气温高于6.4℃, 近几年, 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 赣南冬季气温逐年升高, 柑橘木虱越冬成虫成活基数增加。夏季台风盛行频发时, 柑橘木虱也逐年向北扩展。加之赣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春夏降雨频繁, 阵雨对柑橘木虱生长繁殖影响不大, 但往往影响打药时机和药效, 如2014年从春梢期到夏稍期, 安远县连续50多天都有不同程度的降雨, 有的果园刚打完药又因下雨而没有有效遏制木虱数量。夏季高温高湿, 光照好, 柑橘不断抽发嫩梢, 为柑橘木虱提供了丰富的食物, 有利其产卵、繁殖, 导致种群数量越来越大, 虫口密度越来越高, 致使柑橘黄龙病的蔓延速度加快和危害范围扩大。

3 南方山地规模化连片种植发展柑橘产业的反思

山地不同于平原, 在规划利用、水土涵养、区位生态保护等方面要权衡利弊, 大规模开发山地, 改变生物多样性, 破坏生态平衡, 一旦爆发病虫害极易扩散其防控难度大, 对森林野生种质资源也会造成毁灭, 后果不堪设想。基于安远县果业快速发展中存留的隐患与黄龙病爆发带来的防控压力, 笔者认为有如下经验教训值得反省。

3.1 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权衡

发展柑橘产业, 要遵循自然规律, 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 更要注重生态效益。以牺牲生态、砍伐大片林木发展果园是否值得?从现在生态发展来看, 许多当年为追求经济发展而引进的项目已经在逐步转型, 柑橘果业发展也需要转型,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上已经发生重大变化, “宁要绿山青山, 不要金山银山”, 在安远县、寻乌县东江源头河流两岸, 曾经漫山遍野种植了柑橘的山地也逐渐开始退果还林。

3.2 规模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消长

就一定区域而言, 柑橘生产种植面积太大, 产业效益如何?首先应考虑宜果山地面积是否有这么多, 会否引起与粮争地等问题;其次考虑品种结构。品种结构单一, 果品成熟上市期集中, 价格势必下跌, 时有发生果贱伤农现象, 出现“增产不增收”;第三考虑产业链发展准备情况, 果品贮藏、保鲜、精深加工等商品化处理是否配套;还要考虑大规模种植, 造成劳动力缺乏, 工价上涨快, 种植成本提高等不利因素。脐橙产业近年来随着规模扩大, 比较价格却持续下降, 走进“大规模低效益”的经济怪圈。

3.3 连片种植与规范管理的匹配

大规模连片开发柑橘产业, 抵御自然灾害和病虫害风险能力弱, 如赣南柑橘产区大的冰霜雨雪灾害基本十年一遇, 即1999年12月下旬持续一个星期的干霜冻, 2008年1~2月持续低温雨雪霜冻害, 当时因缺乏应对自然灾害的经验, 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 我国农业发展大多以一家一户为主分散经营, 这样虽做到了精耕细作, 但生产技术参差不齐, 难于统一技术标准, 病虫群防统治难度大。加上病虫害防控机制不完善, 尤其是应对柑橘黄龙病及其他危险性病虫害的预警与防御能力低。

3.4 连片种植与环境承受的极限

大面积连片种植的主导品种, 往往生产者众多, 为了促进其丰产和品质提高, 必然会大幅度增加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量, 尤其是南方果树常年生长, 加之环境温热多湿, 田间病害发生频繁, 对化学防控依赖性大, 从而带来环境面源污染和增加水果质量安全风险。

4 建议

笔者认为产业发展需要从长远着眼, 充分权衡多方效益, 合理规划, 以免重蹈覆辙, 建议山地开发时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4.1 全盘谋划贵坚持, 科学发展

4.1.1 树立正确发展观。

建立保证柑橘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稳步实施产业规划、技术推广、环境评估、产业安全、流通组织、市场开拓等, 常抓不懈。柑橘产业是民生工程, 不是政绩工程, 如果柑橘产业地位随地方党委、政府换届而忽冷忽热, 产业必将大起大落。

4.1.2 合理规划开发。

要考虑生态保护、环境承受能力, 做好生态林、水源涵养保护, 合理利用荒山荒滩, 做好区块划分, 合理设置防护林、隔离带, 坚持生态发展。

4.1.3 强化品种布局。

因地制宜做好市场前景好、优产抗病的品种搭配, 使柑橘在成熟期、花色品种, 实现全年有鲜果, 应季有2~3种不同鲜果, 扭转大面积单一品种带来的不利局面。

4.1.4 加强科技引导。

果业产业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指导, 从田间管理到采后处理, 都需要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 要整合国内技术力量, 每年实施一批科技攻关项目, 有针对性地攻克柑橘生产实际中出现的难题, 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4.1.5 完善防控体系。

不仅要对柑橘黄龙病重点监测, 也要警惕其他病虫害, 做好病虫害防治的硬件和心理准备, 对柑橘病害进行深入的研究, 清楚病害的发生、发展、传播媒介和防治措施, 并做好持久战和时刻警觉的心理准备。其次, 鼓励种植其他经济作物, 形成多样的物种种群结构, 增加生态系统自身抵抗能力。再次, 在全赣州向果农普及柑橘病害基本知识, 使果农认识到病虫害的严重性, 形成全赣州防治病虫害全民皆兵的局面。最后, 做好每季度病害和虫害统计工作,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2 保田护林用荒山, 合理发展

近几年, 赣南柑橘面积在不断增加, 一些地方地低洼水田或海拔400~500 m的山地以及高产稻田在发展柑橘, 目前还有扩大的趋势。保护林地和农田, 适度利用荒山浅滩种果, 不与粮争地, 保护耕地红线, 特别是国道、省道交通道路沿线本身有尾气污染, 加之车流带动, 木虱传播快, 果园风险大, 适度退果还林 (即感染黄龙病比较重的果园, 转产种植用材林或观赏林) , 栽种观赏价值较高的樟树、桂花、罗汉松、红豆杉等, 建立绿色天然屏障。控制东江、赣江等两大水系及大中型水库源头的水果业种植规模, 减少环境污染, 建立生态贡献补偿机制。

发展柑橘产业应将环境保护、合理配置自然资源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农业发展规划范围, 并作为一项重点内容加以规范, 对未开发的山地要严格控制, 对已开发的山地要采取措施提高植被覆盖率, 严禁毁生态林、原始森林、阔叶林, 可以利用茅草荒山来规划开发。围绕发展生态果业、观光果园、高效果业的目标, 大力发展以观光体验、生态、休闲为主题的旅游产业开发城郊观光果园。通过建设一批现代设施农业、娱乐休闲、农耕文化与农事体验为一体的农业观光园和科技教育基地, 促进农业与旅游业的有机融合, 延伸产业链, 提升综合产业效益。

4.3 转大为强重品牌, 优化发展

在柑橘果业发展上出现两个误区, 急需调整。一是追求扩大种植面积, 误认大即为强。导致“增产不增收, 减产又减收, 种得多产得多、卖得多赔得多”的现象此起彼伏, 需要将农民急于通过扩大种植规模获得更多经济回报的认识扭转到提高单产、提高果实品质上来。提高果实品质是提高产品竞争力和生产效益最有效的手段。

第二个误区是只重视农业生产环节, 只追求产量, 忽视整个产业, 尤其是采后环节和产品营销。柑橘产业能否做大做强, 最终要靠产品的销售来推动, 为此, 建议一方面加强贮藏保鲜、果品深加工等高附加值产业发展, 另一方面注重品牌建设, 发挥龙头企业、具有实力的果业合作社等组织的作用, 通过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的支持, 扶强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发展和壮大品牌, 以此带动整个产业优化发展。

在山地发展果业, 要因地制宜, 遵循自然规律, 树立循环经济理念, 不能为了“面上工程”、“政绩工程”, 而一味地追求产业规模、短期效益, 甚至进行毁灭性的掠夺, 政府应科学引导, 合理规划, 权衡产业发展与生态平衡, 关注民生, 注重土地资源的循环再利用, 为子孙后代循环致富留足后劲。

摘要:2013年柑橘黄龙病在江西省安远县大面积爆发, 通过调查, 总结了安远柑橘黄龙病发生历史, 爆发危害, 重点分析了发病原因, 就南方山区规模化连片种植发展柑橘产业提出深思和建议, 更加明确地将过度开发与此次灾害联系起来。为其他地区今后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权衡上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柑橘黄龙病,爆发,过度开发,反思与建议

参考文献

[1]Garnier M, Danel N and Bove’JM.etiology of citrus greening disease[J].Ann Microbiol.1984, 135A (1) :169-179.

[2]T H Hung, M L Wu, H J Su.Identi?cation of the Chinese box orange (Severinia buxifolia) as an alternative host of the bacterium causing citrus Huanglongbing[J].European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2001, 107:183-189.

[3]范国成, 刘波, 吴如建, 等.中国柑橘黄龙病研究30年[J].福建农业学报, 2009, 24 (2) :183-190.

[4]陈国庆, 鹿连明, 杜丹超, 等.柑橘黄龙病防控技术研究进展[J].浙江柑橘, 2012, 29 (3) :20-27.

大规模开发 篇5

常规经济评价方法

1. 经济评价

经济评价是对投资项目的财务评价, 是根据国家和石油行业现行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 分析、计算项目直接发生的财务效益和费用, 编制财务报表, 计算评价指标, 考察项目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及外汇平衡等财务状况, 以判别石油工业建设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1]因此, 对任何投资项目进行谨慎的经济评价十分关键。[2]

2.静态评价方法和动态评价方法

经济评价方法按是否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可分为静态评价方法和动态评价方法两大类。[3]

(1) 静态评价方法主要有, 投资回收期法、投资效果系数法、追加投资回收期法、追加投资效果系数法和年折旧法等。

(2) 动态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净现值法、净现值比率法、净年值法、净终值法、内部收益率法、外部收益率法和动态投资回收期法。[4]

外围低渗油田效益规模及有效开发对策

1. 奈曼油田外围低渗油田的投资规模

(1) 奈曼区块近三年来总投资呈上升趋势 (见下图) 。

(2) 进入2012年以后, 奈曼油田投资规模将会缩减, 但钻井成本高于其他油田低渗区块 (见下表) 。

目前, 奈曼油田钻井成本为1766元/米, 虽然高于同属于低渗区块的长庆油田和大庆外围油田, 但是对于奈曼油田的实际情况而言, 能够成功地将钻井成本控制在1800元/米以内, 已经属于成功的典范了。我国国内油田钻井成本普遍占油田投资的40%以上。奈曼油田每年的投资规模, 很大一定程度上归咎于钻井成本高, 而钻井市场缺乏竞争是奈曼油田钻井成本高于长庆油田的主要原因。

2. 外围低渗油田的成本费用分析

外围低渗透油田的成本构成与普通油藏存在明显差异。目前, 辽河外围低渗油田成本费用居高不下的原因主要有:运输费用居高不下;动力成本明显过高;化学药品成本偏高;人工成本费用高;井下作业费用高。

3. 外围低渗油田的税金分析及政策

辽河外围奈曼区块的开发历经6年, 税金金额高于辽河油田中心区块, 每年用于税金支出这一项的开支较大。其中占税费支出4.5%以上的项目依次为:增值税、资源税和城建税, 分别占65.7%、26.59%和4.94%。因而, 可以考虑从降低增值税、资源税及城建税的角度来减少税费支出。目前, 国家对西部油气田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增值税方面:《油气田企业增值税管理办法》 (财税[2009]8号) 第九条规定, 油气田企业为生产原油、天然气接受其他油气田企业提供的生产性劳务, 可凭劳务提供方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增值税税额予以抵扣。但在实际生产经营中, 受各种因素影响, 与企业合作的外协作业单位95%以上是非油气田企业, 无法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从而使企业对外支付的钻井作业、技术服务等生产性劳务无法进行进项税抵扣。因此, 建议企业在选用外协单位时,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 尽量优先选用油气田企业 (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所属企业) 。

(2) 企业所得税方面有: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40号) 第一类第六条“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所规定的内容, 西部油田企业完全符合西部大开发中有关内资企业所得税减免优惠政策的规定;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石油石化企业办社会支出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 (财税[2010]93号) 规定, 石油集团、石化集团所属企业发生的用于企业矿区所在地市政、公交、环卫、非义务教育、医疗、自有供暖、社区管理等社会性支出, 可以在当期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据实扣除。

(3) 资源税方面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颁发的《关于印发西部地区原油、天然气资源税改革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 (财税[2010]54号) 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免征或者减征资源税:其一, 油田范围内运输稠油过程中用于加热的原油、天然气, 免征资源税;其二, 稠油、高凝油和高含硫天然气资源税减征40%;其三, 三次采油资源税减征30%。为便于征管, 对开采稠油、高凝油、高含硫天然气和三次采油的纳税人按确定的综合减征率及实际征收率计征资源税。

4. 外围低渗油田的经营管理

(1) 加强油、水井日常管理, 延长油、水井免修期。

(2) 切实加大油、水井的管理力度, 强化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心。

(3) 优化工艺技术措施方案, 提高措施作业有效率。

(4) 强化“节约”意识, 减少外委工作量。

(5) 借鉴苏里格气田探索出来的“5+1”管理体制和“六统一, 三共享”的管理体系, 推行“标准化设计, 模块化建设, 数字化管理”管理思路。

所以, 可以考虑从优化管理模式的角度, 通过“三化”, 即市场化、一体化、数字化, 来优化管理方式、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

5. 外围低渗油田降低操作成本的对策

(1) 借鉴国内油气田企业控制操作成本的经验, 如全面预算管理、目标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和责任成本管理等。

(2) 借鉴国外油田控制生产成本的经验, 如积极寻找优质资源;在经营方式上, 依靠新型的经营管理体制控制成本, 同时采用各种方式, 如兼并、收购和剥离等方式进行资源的置换优化;重视投资决策, 通过经济评价和优化投资决策防止成本上升;重视采用先进技术降低成本。

结论与建议

1.结论

本文以奈曼油田为实例, 系统地给出了提高研究区经济效益的对策, 为外围低渗油田的经济有效开发提供了依据。通过对奈曼油田的投资规模、成本费用、税金支出及经营管理4方面的研究, 得出应该从减少投资、降低操作成本、加强管理强度及实施税金优惠政策四个角度来提高研究区的经济效益。

2.建议

(1) 适度放开市场, 逐步建立有效的市场竞争。建议奈曼油田充分发挥市场在油气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建立宏观调控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资源优化配置机制, 创造各市场主体平等竞争和公开、有序、健全统一的市场环境。同时, 开放市场有利于降低费用, 降低工程费用, 提高工程质量。市场竞争机制有助于压缩钻井成本, 可以在目前综合钻井成本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深化管理制度改革。进行市场资源配置合理化改革, 预计可降低15%的井下作业费、10%的设备维护修理费, 提高2%的采油时率, 预计每年可以降低成本达480万元、增加原油销售收入达500万元。共计可为奈曼油田带来年增量效益近1000万元。

(2) 制订优惠政策措施, 鼓励开发难动用储量。经统计, 2011年全年, 奈曼油田向当地税务部门缴费支付的税费金额达到4839万元。奈曼油田作为难动用低效益油藏, 税收费用不仅高于辽河油田中心矿区, 也高于同属于低渗油田的长庆油田。因此, 建议调整不利于低品位油气资源开发的各种税费政策, 建立反映资源品质、勘探开发难易程度及油价变化等因素的灵活税费政策。对品质差异较大的资源开发, 要采用有明显差异的税费政策, 特别要对低品位资源的开发, 提供税费减免等各种优惠政策, 而对于易找易采而且规模较大的资源开发, 则要强调资源品质差异的级差收益, 客观反映开发不同品质资源的真实利益, 体现其合理性和公平性, 积极促进油气资源开发水平的提高, 达到奈曼油田的综合开发、合理开发和最大化开发程度。[5]奈曼油田作为我国陆上石油企业, 增值税税率为17%, 税负过重。国内陆上石油企业既不享受国外石油行业增值税全额抵扣的优惠, 又不享受海洋石油企业5%的税率优惠。比煤炭、电力等其它能源行业13%的税率也要高。因此, 国家有必要对奈曼油田这样的低品位边际效益油田勘探开发给与支持。

(3) 加强技术攻关, 合理调整开发方式和采油方式, 降低开采成本, 实现增量效益。针对外围油田奈曼区块的开发特点, 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 应当加强低渗油藏整体压裂技术、精细注水技术与注水调剖技术、以及采用中频加热、智能提捞式采油新工艺、低渗透油藏的低成本开发技术等攻关。同时, 要加强技术储备, 与大学、科研机构和其他油田之间良性互动的科研机制。奈曼油田自2006年开发以来, 实施的一系列先进技术, 效果良好。例如, 压裂措施规模保持在23井次/年, 年投入费用1300万元, 年增油量12000吨, 压裂规模效益凸显。压裂措施为奈曼油田产量稳定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压裂措施的实施对于产量、效益的影响巨大。压裂缝监测、区块整体压裂技术、压裂液优选等技术为奈曼油田带来年5000万元的效益。再如注水开发是国内低渗透油田的主要开发方式。奈曼油田进入全面注水开发后, 目前注水控制储量占动用储量的76% (570万吨) 。采用精细注水等先进水驱技术试验, 水井水驱储量动用程度会平均上升8个百分点。油井产量增加, 自然递减率会下降5.6个百分点, 采油速度会上升0.05个百分点, 含水上升率可以控制在1.5%之内。控水稳油效果极其显著, 带来年3931万元的经济收益。另外, 智能提捞式抽油机是大庆油田研发的一种提捞式采油设备, 适合低产低效井的使用。奈曼油田试用1井次后, 年可节电3万千瓦时。缺点是其故障处理比较费时费力, 需要设备厂家由大庆油田来现场维修, 维修费用年增加2万元。随着奈曼油田低效井的增加, 如果扩大提捞式抽油机的使用, 既能降低年1600万元的动力费用支出, 也能降低单井维护维修。其他如中频加热和电热油管加热技术已经在奈曼油田12井次中使用, 效果良好, 大大降低了检泵次数, 减少了降粘剂和防蜡剂的使用, 延长了生产时率。这些节能增产技术为奈曼油田增加效益年8000万元。

(4) 开源节流, 挖掘潜在效益, 寻求百万吨产能投资控制50亿以内。奈曼油田作为油田公司百万吨产能投资控制重点区块, 近年来在投资控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百万吨产能投资由2009年的75亿元逐渐下降, 2011年下降至60亿元, 但仍较50亿元目标任务偏高。为实现2012年后百万吨产能投资控制在50亿以内, 公司需从内部挖潜中寻求措施方案, 包括设计、技术、管理、机制和测算五个层面, 达到“两降一提高”的目标。一是通过优化、细化运行, 实现建设单位可控制项目的投资降低。二是通过对标无法降低需要控制的项目, 双方协商寻求部门政策性支持降低投资。三是优化投产方案, 提高油井产能。2012年, 奈曼油田下达钻井投资7口井, 原计划百万吨产能投资达到69.2亿元。为了实现百万吨产能投资50亿元的目标, 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其中包括对地面工程设备利旧压缩设备材料费用;优化组织程序, 控制作业工序, 加强现场监督, 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费用;优化洗井井位, 缩短钻井周期, 合理利用老井场, 新井压裂采用单层压裂, 合理设计压裂液量和配比, 减少现场无用消耗。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 建设部编.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第3版) [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6:2-5.

[2] (美) 米安MA.油气项目经济学与决策分析[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5:3-5.

[3]王桂荣等.技术经济学[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 2001:71-72.

[4]注册咨询工程师教材编写委员会.现代咨询方法与实务[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3:1-3.

大规模开发 篇6

改革开放以来, 国家为了解决13亿人口对粮食的需求, 在不同时期都把农业发展和粮食生产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要务, 每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均与农业及粮食生产相关。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是中国永恒的课题, 任何时候都必须立足自己, 不能放松粮食的生产及增产。化肥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国家“十一五”化肥产业规划明确提出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规模化的基础磷、钾肥的生产资源的长远生产基地, 要求稳妥推进钾肥产业基地建设。中国钾盐行业协会明确提出了保障国家钾肥供应及生产的“3个1/3”开发战略, 即国内钾矿资源开发解决1/3, 直接进口钾肥解决1/3, 境外投资开采钾矿资源解决1/3, 以满足农业生产对钾肥的长远性需求。目前, 我国年钾肥消费达到1 100万t, 国内2012年钾肥产量406万t, 只能满足市场需求的37%。根据农业部门预测, 未来10年我国钾肥每年需求增长速度在9%[2]。因此,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从战略上解决钾肥稳定生产和供给问题, 必须充分利用国外钾盐矿资源生产钾肥, 以满足国内农业生产对钾肥持续增长的需求。

老挝钾盐矿矿床是迄今在亚洲内陆地区发现的最大钾盐矿床, 主要分布在老挝万象和甘蒙地区。老挝是直接与中国领土接壤的社会主义国家, 其社会稳定, 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与中国友好的国家关系。老挝国民经济以农业为主, 工业基础薄弱。2000年, 中老两国政府在万象正式签署了《中老两国合作开发老挝万象钾盐地区钾盐的原则协议》。2003年, 云南地质矿产部门在万象平原地区1 970 km2的范围内进行了钾盐矿资源的地质勘探工作, 形成的《老挝万象钾盐勘查工作报告》表明:探明的钾盐矿层厚度达238 m, 基础储量10 323×104t、控制基础储量29155×1 04t、推断资源量32 325×104t、工业储量6.4608×104t、预测资源量1 336 196×104t, 属内陆第三纪固体钾盐矿床;矿石类型以光卤石为主, 氯化钾平均质量分数15.1%;探明的储量可供年产100~300万t氯化钾的大型企业开采100年以上[3]。近十年来, 围绕老挝钾盐矿资源的开发, 我国共有5家企业在老挝不同区域投资开发钾盐矿, 并取得了工业性开发示范成果。老挝钾盐矿资源开发已成为我国实施境外钾肥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东南亚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无论从国家中长期经济发展要求, 还是从东南亚、南亚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景分析, 开发老挝钾盐资源对推进我国与周边国家战略合作以及推动世界经济均衡发展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1我国企业开发老挝钾盐矿的基本情况

目前, 我国在老挝实质性投资开发钾盐矿资源的企业有云南中寮矿业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中国水利电力集团、中农集团、四川开元集团和中铁集团5家。其中有4家公司均取得老挝政府颁发的老挝钾盐矿资源开采权。正在建设的钾肥生产规模为:中寮矿业5万t/a氯化钾、中农集团10万t/a氯化钾、中国水电12万t/a和四川开元集团50万t/a氯化钾示范项目, 中铁集团已取得探矿权并正在进行前期的探矿工作。以上5家公司总共取得的采矿权面积近700 km2, 探矿权面积约325 km2, 探明的钾资源远景储量约100亿t[4]。

目前5家公司开发老挝钾盐矿基本情况如下:

1) 云南中寮矿业开发投资有限公司。老挝万象65万t/a光卤石采矿及5万t/a氯化钾加工工程项目于2008年12月正式建设, 生产方法为钾盐矿“地下旱采+正浮选+回填”工艺。2010年11月, 地面5万t/a氯化钾工业示范装置正式投入试运行, 65万t/a光卤石采矿工程将于2013年12月建成。

2) 中国水电集团。2006年2月开始启动一期12万t/a钾盐的示范性工程建设, 2009年12月与老挝政府签订了《万象市赛塔尼县塔贡钾盐矿开采加工项目协议》, 获批39.33 km2区域钾盐矿开采权。生产方法为钾盐矿“地面水采+浓缩+结晶”工艺, 2013年7月年产12万t钾盐工程正式投入试运行。

3) 中农集团矿产资源勘探有限公司。在老挝中部甘蒙省他曲县地区拥有201.8 km2探矿权和35 km21亿t钾盐储量的采矿权。2010年3月建成了10万t/a氯化钾生产装置并顺利产出合格的氯化钾产品, 生产方法为钾盐矿“地下旱采+正浮选+回填工艺”。公司远景是在5~8年时间里建设成为年产300万t钾肥的国际性钾盐生产基地。

4) 四川开元集团有限公司。2008年取得老挝甘蒙省194.8 km2钾盐矿探矿权, 于2008年3月开始建设50万t/a钾盐项目, 2012年6月50万t/a氯化钾项目正式投产, 生产方法为钾盐矿“地下旱采+正浮选+回填”工艺。目前, 在所有开发老挝钾盐的中国公司中属投资规模最大的企业。

5) 中铁集团公司。在靠近中农集团项目实施地附近取得了两块钾盐的探矿权, 总面积约有130km2, 目前正组织进行探矿工作。

2老挝钾盐矿资源技术开发现状

20世纪60年代, 前苏联国家科学院钾盐研究所最早对老挝万象地区钾盐矿资源进行进行普查, 确认老挝万象盆地含有钾盐矿床。20世纪90年代中期, 越南国家化学研究所对前苏联的老挝钾盐矿地质资料进行核实。目前, 中国企业开采老挝钾盐矿所采用的生产技术主要为“地下旱采+正浮选+回填”工艺和“地面水采+浓缩+结晶”工艺两种生产方法。其中“地下旱采+正浮选+回填”工艺主要借鉴国内青海盐湖钾肥传统的光卤石冷分解—正浮选生产技术, “地面水采+浓缩+结晶”工艺主要借鉴国内地下氯化钠盐矿井水采卤生产技术。国内从事老挝钾盐矿开发的研究设计院和大学主要有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云南省化工研究院、长沙有色研究设计院、中蓝连海设计研究院、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2004年, 云南中寮矿业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与天津大学合作, 开展了“钻井选择性溶解—多元组合结晶生产氯化钾”先导性试验研究;2008年以来, 云天化集团组织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云南省化工研究院、中寮矿业公司、中国矿业大学开展了地下钾盐矿采矿工程、钾盐矿浮选加工工艺、采矿巷道支护、尾盐回填等工程技术的研究, 先后实施了“2 500 t/a氯化钾柱浮选中试技术开发”、“老挝钾盐矿5万t/a氯化钾关键技术研究”, 建立了国内较为完整的地下固体钾盐矿开采、加工、基础理论、实验室研究、中试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的技术创新平台, 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可溶性固体钾盐矿加工氯化钾的研究开发体系, 满足了老挝钾盐矿资源开发的要求。

3老挝钾盐矿资源规模化开发的总体思考

1) 现有地下旱采可溶性固体钾盐矿的采矿工程建设均遇到所采用的工程施工标准和手段并不适应地下固体钾盐矿的矿井施工建设, 造成矿井建设工期长、投资大等问题, 需要结合现有不同矿井建设所积累的施工经验, 建立地下可溶性固体钾盐矿的施工建设标准, 为地下可溶性钾盐矿大规模化开发提供支撑。

2) 我国企业在老挝建立的钾盐矿生产钾肥装置, 只有中国水电集团采用“地面水采+浓缩+结晶”工艺, 其他3家企业均采用“地下旱采+正浮选+回填”工艺且在装备配置上存在差异较大。中寮矿业公司、开元集团钾盐矿采矿为连续掘进采矿、竖井箕斗提矿的采矿工艺, 中农集团为连续掘进、斜井轨道矿车运输的采矿工艺;中寮矿业公司钾盐矿加工为“分解分级—正浮选—回填”工艺, 中农集团、开元集团钾盐矿加工为“磨矿—分解—正浮选—回填”工艺。目前, 每家企业均需要通过以上工艺的生产实践和交流, 总结其利弊取长补短, 最终确定大规模开发老挝钾盐矿的生产工艺。

3) 通过前阶段各企业开发老挝钾盐矿的工程示范项目实施表明, 采用国内外传统的钾盐矿采矿、加工钾肥的生产工艺开发老挝钾盐矿, 其生产过程均存在关键装备技术的不适应性。要实现老挝钾盐矿资源规模化开发的终极目标, 需要结合地下固体钾盐矿的加工特性, 开发满足大规模化钾盐矿生产的装备。

4) 老挝钾盐矿资源开发的意义在钾, 但关键是副产氯化镁的综合利用。目前, 中国企业开发老挝钾盐矿均碰到副产氯化镁如何处理的技术难题。“地下旱采+正浮选+回填”工艺副产氯化镁母液的总量相当于开采钾盐矿总量的50%, 需要通过浓缩加工成固体氯化镁才具备存储或回填井下的条件。氯化镁为低价值镁盐, 难以实现生产再利用, 它是制约大规模开发老挝钾盐矿的核心问题。

5) 老挝钾盐矿加工钾肥将副产大量的氯化钠尾盐, 每生成1 t氯化钾产品, 将副产氯化钠尾盐3~4 t、氯化镁母液6~7 t。老挝钾盐矿埋藏浅, 只有通过将副产氯化钠、氯化镁回填井下, 才能保证矿区的地质安全。老挝钾盐矿采矿生产氯化钾必须解决井下尾盐回填的共性问题。目前, 各企业在解决尾盐回填的技术问题上需要开发投资小、回填成本低、回采率高、装备可靠的回填工程技术。

6) 老挝钾盐矿开发的主体产品是氯化钾肥料, 虽然中国及东南亚钾肥市场进口量都比较大, 但老挝交通条件较差, 生产的钾肥运到国内成本较高, 企业需要就近开拓老挝周边越南、泰国的钾肥市场, 因此, 需要把握规模化钾肥生产基地的投资时机。老挝钾盐矿资源规模化开发的机会应该借助于未来建设的泛亚铁路运输线。

7) 老挝钾盐矿资源的规模化开发, 需要配套基本的能源资源。按照现有生产规模, 煤矿、电力能源两方面基本可以适应, 但要建立规模化钾肥生产基地, 煤矿、电力能源的生产设施也必须同步投资。

8) 老挝地处热带雨林地区, 钾盐矿的规模化开发, 必须建立可靠、完善的环境保护体系, 推进钾盐矿开采、加工、回填的清洁化生产。

9) 老挝钾盐矿生产钾肥的经济性评价, 是投资建立规模化钾肥生产基地的关键。目前, 中国企业开发老挝钾盐矿都存在采矿、氯化镁浓缩、尾盐回填、配套公用工程及环境保护等投资较大的经济性问题。因此, 非常有必要通过对现有的生产体系重新进行综合经济性评价, 确定其未来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鲍荣华, 亓昭英.世界钾盐资源及供需形势[J].业界观察, 2010 (6) :40-42.

[2]汪家铭.我国海外钾盐资源及前景展望[J].中国石油与环工经济分析, 2010 (09) :51-55.

[3]刘佳.我国钾盐资源供需态势与国内外供矿前景分析[J].中国矿业, 2011, 20 (S) :24-28.

[4]郝丽芳, 安莲英, 唐明林, 等.我国钾盐资源的现状和前景[J].湖海盐与化工, 2002, 31 (5) :1-3.

[5]朱延浙.老挝万象平原钾盐矿床[J].地质与资源, 2008, 17 (1) :46-47.

衡南县实施五年规模开发的调研 篇7

1 项目区建设基本情况

经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立项批准,衡南县宝盖规模开发项目区按照“统一规划,分年实施”的原则,从2005年开始,连续5年在以宝盖镇为中心的粮食主产区安排实施了宝盖、沙河、盐合、福全、光华等5个土地治理项目区,涉及连片的宝盖、花桥、冠市等4个乡镇的18个行政村,土地总面积17100hm2,其中耕地面积5800hm2。项目总投资3725万元(其中财政资金2593万元),整合烟草、农业、财政、交通等部门支农资金2600万元,高标准连片改造中低产田面积5800hm2。项目建成后,成功塑造了湖南省规模开发成功典型,基本形成了经营规模化、品种优良化、灌溉节水化、作业机械化、生产标准化、管理现代化的生产格局。整个项目区已成为市农业综合开发样板区和新农村建设示范基地。衡阳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现场会2次在宝盖项目区召开,衡南也因此连续5年被评为衡阳市农业综合开发先进县。

2 项目区建设主要成效

2.1 提高了建设标准,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在项目的规划和建设上,衡南县致力于服务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努力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与项目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全面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相结合。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项目区基本达到了“区域化布局、基地化建设、标准化生产、规范化发展”的目标,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一是加强了项目区排灌体系建设。衡南县按照项目区农业生产和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坚持源头和源尾相结合。共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衬砌渠道194条154.54km,修建拦河坝3处、排灌站10座,配套渠系附建物668处,改良土壤1533.33hm2,营造防护林400hm2,基本上实现了水源工程和田间排灌体系配套、排灌自如的目标,彻底解决了项目区“多水”和“少水”的问题。项目区年节约水量276万m3,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2100hm2,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1193.33hm2,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113.33hm2。二是突出了道路建设和农机具的推广。项目区修筑、硬化机耕路86条47.05km,采取农机补贴等形式推广起垄机、插秧、收割等农机等农机具186台套,实现了农业生产由肩挑脚运、畜力耕种向农业机械化的过渡,减轻了广大农民的劳动强度,加速了农业机械化推广进程,大幅度提升了农业生产力。三是加大了烟区现代设施建设的力度。项目区除了水田林路等综合治理外,还规划建设好省级烟叶收购站4座,新建密集型烟叶烤房群18处428座及其他配套工程,最大限度地满足烤烟生产的需要。

2.2 发挥了整体效益,促进了产业发展

经过资金整合,各部门支农资金可“握指成拳”,集中投入,综合规划,系统开发,能更好地提高使用效率,发挥规模效益,避免了项目的重复建设;围绕产业发展,可集各部门的职能之所长,发挥“专家”作用,总体部署,统一实施,把农村急需解决而又解决不了的大型项目、重点工程列入建设范围,真正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宝盖项目区是市重点烟叶生产基地和粮食生产基地,烟叶生产已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按照做大做强烟叶产业的总体目标,县开发办与农业、烟草、交通合而为一,各尽其能,共谋农村发展大计。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加强农田基本水利建设,配套完善农田道路、排灌等农田基础设施,改善农田基本生产条件,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增强农业生产后劲,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部门通过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及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最大限度地挖掘农作物增产潜能,确保耕地粮食综合能力稳步提高;烟草部门注重烟叶生产基本条件的改善和烟叶技术的推广与更新;交通部门负责农村道路建设,把通村通组道路硬化尽量向项目区倾斜,既减少农民的劳动强度,方便生产生活,又整体提升项目效益,为更好地更多地引导其他支农资金的增加投入奠定了基础。据统计,项目建成后,项目区从事主导产业专业生产的农户数达到1.8万户,农民在特色优势产业中获得的纯收入占到年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人均增收376元。达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对全县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3 提高了生产能力,增加了农民收入

宝盖项目区农田历来只能种植水稻,比较效益低,农民致富难。通过加强农业设施建设和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治理,项目区普遍达到了路相通、渠相连、涝能排、旱能灌的要求。农作物抗旱减灾能力、耕地基础地力、土水肥资源利用率等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更具广泛性和适应性。农民可以根据市场需求选择种植模式,建立特色农产品产业带更有优势和潜力。修渠、筑路、建烤房等硬件设施建设为项目区大面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行区域化种植提供了保障作用。烤烟生产已成为一种优势产业,为农民持续增收创建成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带动了当地经济增长,近年来,湖南省长沙卷烟厂又将其确定为替代进口烟叶生产示范基地,增加了技术投入,销售渠道更加可靠,农民有了较为稳定的经济来源。至目前止,项目区已发展种植“烟—稻”水旱轮作面积2333.33hm2,双季优质稻面积1533.33hm2。综合折算,农民种植“烟-稻”双季轮作,除去各种成本投入,亩平纯收入达3000元,是非项目区的2倍多。如项目区内宝盖镇良田村农民张维德,2008年种“烟—稻”0.87hm2,收烟2600kg,售烟平均价为14元/kg,收入3.6万元,扣除各项成本投入15000元,纯收入21000多元;收稻6200kg,收入1.2万元,除去生产成本投入3000元,纯收入9000元,两项合计30000元。今年他已经跟乡政府签订了种植2hm2烤烟的任务。如屯佳村2008年种植333.33hm2烤烟,种烟种稻收入5万元以上的有60多户,收入最多的人家达15万元。

2.4 优化了农业结构,实现了土地有效流转

项目建成后,项目区种植结构逐步规范化、集约化,“烟-稻”种植模式得到全面推广,连片6666.67hm2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得到巩固和发展,有效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和土地流转进程。到目前为止,项目区已建成的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有3个,使种植大户面积达到6.67hm2以上,农民联户经营面积达到66.67hm2,农机合作社经营、单个企业租赁经营面积也有一定规模,初步实现了土地规模经营和农产品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推进了现代农业快速发展。耕地的大规模流转整合,还有效地解决了当地的剩余劳动力,促进了劳动力向工业、服务业和其它行业的转移。同时,为了有效安置剩余劳动力,衡南县广泛宣传、积极引导企业按照“合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承包土地经营权,发展规模种植基地,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提高劳动力资源配置率。

2.5 整洁了村容村貌,构建了和谐农村

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形成了良性循环,现代农村和谐发展,形势喜人。一是改善硬件设施,彻底杜绝了农田缺水、农民争水引发的矛盾纠纷,从源头上消除了不安定因素,邻里和睦共处;开展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了与建设现代农业要求相适应的新型农民,形成了团结互助的新风尚。二是硬化了田间机耕路和乡村公路,整洁了村容村貌,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三是坚持以人为本,以农民要办为前提,充分尊重农民权益。项目立项纳入村民大会“一事一议”程序,筹资投劳不搞摊派强压,立项实施需90%以上村民签字认可,项目建设内容及资金使用实行公示制,使广大农民群众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仅和监督权,有效地推进了农村民主管理工作。

3 主要作法

衡南规模开发能够取得成功,成为当地新农村建设的典型,主要得益于他们开拓创新,持之以恒,狠抓关键环节。

3.1 围绕五年规划,连续连片投入成规模

2005年,衡南县为创建农业综合开发规模开发示范点,提出了五年规模开发方略,并制定了五年规模开发总体规划,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及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市开发办连续3年到衡南办点示范,县政府常务会议多次专题研究具体方案。计划通过5年土地治理项目的实施,在宝盖、花桥、冠市等5个乡镇建成6666.67hm2以上连片的高标准基本农田,打造龙头企业生产示范基地,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推进粮食、烟叶主导产业向经济支柱产业发展。从2005年开始,衡南县本着“一年一小片,五年一大片”的连续投入原则,以沙河流域为单元,以项目村组为单位,整体推进,规模治理。连续5年来,衡南县以宝盖镇为中心安排实施了宝盖、沙河、盐合、福全、光华等5个土地治理项目区,涉及连片的宝盖、花桥、冠市等4个乡镇的18个行政村,改造中低产田3733.33hm2,辐射带动全县11个乡镇30个村扩展“烟-稻”种植面积4000hm2。通过连续连片投入,规模开发区已是一个整体,路路相通,渠渠相连,全面推行“烟—稻”水旱轮作种植模式,已成为现代农业样板区和新农村建设示范基地,为衡南连续5年列入全省粮食生产县和全省第三大烟叶生产县作出了突出贡献。

3.2 实行烟水捆绑,集中资金投入提档次

在实施规模农业综合开发的同时,衡南县按照“区域开发、集中投入”的思路以及“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尽其力、各记其功”的原则,坚持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为主体,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平台,将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与各类政策性支农资金有机地结合起来,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工程管理、统一招投标、统一检查验收,不断拓宽农业综合开发的投资渠道,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从2005年开始,共整合烟草、农业、水利、财政、交通等部门支农项目5个,整合资金2600万元。此外,在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的引导和带动下,5年来烟草公司的烟水配套项目也完全向项目区靠拢,集中投入资金4800余万元,除完善各类烟田基础设施外,还建立了大型烟叶收购站4座,烤房群18处428间,育苗大棚2处3800m2,大大提升了项目区产业基地档次,逐步实现了质量和数量并重,效益和形象并举。衡南县整合支农资金支持规模农业综合开发的成功经验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

3.3 创新工作机制,建设精品工程得民心

衡南县农业综合开发在实施规模开发的基础上,把提高工程质量标准,打造项目精品工程摆在项目建设的重要位置,以至,衡南每年的工程质量、数量、规模,各级领导都比较满意。特别是近年来,采取了过硬措施,在全市率先实行网上公开招投标,率先推行钢模清水现浇砼施工工艺,创建了省、市农业综合开发样板工程,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许多兄弟单位前来参观学习。主要措施有:一是规范操作程序,制订《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实施操作手册》,并人手一册发放到项目管理人员、项目经理及施工技术人员;二是成立由2名开发办领导、3名技术骨干和2名群众代表组成的项目工程质量标准监管专班,全程巡回检查,随机抽验,对不合格或不达标的工程实行项目经理和分片管理人员同时处罚(标准是:项目经理罚款1000元/处,管理人员100元/处),无条件返工,并且坚决执行到位,一切责任各工程队自负。三是实行奖优罚劣激励机制。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对项目施工单位实行考核评比,把考核结果与工程招投标挂钩,向先进单位倾斜,末位的取消下年度招标资格。四是借鉴常德先进经验,聘请常德专业人员现场指导,全面推行钢模清水现浇砼工艺。五是组建渠道压盖勾缝专班,统一标准,精雕细作,提高工程建设标准。

4 存在问题

4.1 需要建立资金整合规模开发的长效机制

在宝盖规模开发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烟水配套项目资金远远多于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资金,要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为主体进行整合,难度很大,反之,又行不通,因为烟水项目必须依靠农业综合开发的管理模式和技术优势。所以希望政府出台具体的资金整合政策来规范。

4.2 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投入量有待加大

按照现在有限的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资金比例,成功实施一个规模开发项目区,至少需要3~5年的连续投入。如果加大农业综合开发投入,一年实施一个大项目,达到规模开发的效果,将会有效促进县域经济平衡发展。

4.3 项目建设综合治理领域有待拓宽

项目建成后,虽然完善了项目区的基础设施,改善了生产条件,但项目区在生态能源利用、庭院卫生改善、项目区生态建设等方面治理得还不够彻底。

5 经验小结

通过衡南现状分析,深深体会到规模开发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是巩固扩大农业综合开发成果的一项有效措施,我们也从中看到了促进农业综合开发的广阔前景。

5.1 实施规模开发必须得到政府大力支持

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农业综合开发在项目安排上体现为点多面广,资金存在“撒胡椒面”现象,取得过一定的治理成效,但随着国家对农业的加大投入,农业基础设施的逐步改善,农业综合开发的局部短期、分散全面开发已很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集中扶持、连续扶持、规模开发才是新形势下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的有效途径。如何长期坚持这种开发形式,我们认为政府主导是关键,特别是项目具体实施的县级政府要担当重任,充分考虑农业综合开发的特殊性和资金的有限性,立足县情,制定出中长期发展规划,按照“统筹部署,整体规划,科学安排,分步实施”的思路一个区域一个区域的稳步推进,做到启动一个项目区,建成一个示范基地,连接一个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一个产业发展。如衡南县从2005年开始就确定了以宝盖粮食主产区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着力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的方略,改变了以往年度安排项目时考虑各地平衡,导致项目区规模较小,资金分散的作法,实行有计划、有重点、分阶段的健康有序开发模式。2005至2009年,连续5年在粮食主产区宝盖镇周边安排实施了5个土地治理项目,连片开发面积达3333.33hm2,使该区域成为衡南县农村经济发展一个新的亮点。

5.2 实施规模开发必须紧紧围绕主导产业

围绕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内容扩大规模开发是现阶段农业综合开发的主要任务。要实施好规模开发,就必须在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生产能力,建设优势农产品基地,增加农民收入上下功夫。要把土地治理项目与区域主导产业相结合,向产业结构调整地区倾斜,根据扶优、扶强的原则,加大对农产品生产优势区域的扶持力度,实行资金倾斜政策,加大资金重点投入,按照灌区、流域进行统一规划,连片治理。实践证明,特色优势主导产业的发展壮大,自始自终离不开农业综合开发的大力支持。如衡南县在安排土地治理项目时,综合考虑各乡镇的产业布局,确定了以优质稻、优质烟为重点扶持对象,加强基础建设,延伸产业链条,凸现主导产业,形成了规模效益,以宝盖、冠市、花桥等乡镇为重点的优质稻、优质烟产业带的优势更加突出,建成的“双万”(万亩优质稻、万亩烟叶)示范基地已成为知名品牌“金雁”米业的主要原料生产基地和全省替代进口烟叶生产基地。

5.3 实施规模开发必须进行科学统筹规划

实施规模开发后,由于项目区连片治理面积大、资金集中,项目实行科学规划显得尤其重要。一要坚持产业优先搞规划。把科学规划建立在优势产业上,按照产业发展需要规划好项目区的灌排系统,建立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挖掘最大开发潜力。二要坚持集中连片搞规划。按照“一步规划、分步实施、集中连片、持续开发、扩大规模”的原则进行整体规划,稳步推进。三要坚持群众积极搞规划。坚持以农民为主体,把群众积极参与和农田集中连片的宽垅大町作为科学立项规划的重要条件,优先确定镇村领导重视、干群积极性高、筹资快的项目区。四要坚持专家评审搞规划。邀请省、市农业综合开发专家组的专家学者,对编制的项目初步规划提出修改意见,进行论证评审,使项目建成后既符合农业生产发展需要,又尽量体现人性化。

5.4 实施规模开发必须整合资金捆绑使用

“整合资源成规模、集中资金办大事”是农业综合开发发展的永恒主题。只有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平台,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为主体,整合各方资源,发挥集聚效应,才能有力壮大规模开发的整体实力。在整合资金捆绑开发的过程中,各部门都要树立“大农业、大开发”的全局观念,按照“项目共建,成果共享”的原则,形成“统一组织领导、统一规划设计、统一项目管理、统一资金调度、统一检查验收”的“五统一”工作格局,对水利、农业、林业等重点治理措施内容,实行统一标准、统一规格,统一质量,加强项目区的规范化和规模化建设,使农业开发项目区真正成为农业发展的典型区、科技进步的先行区、工程建设的样板区、结构调整的主导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示范区。2005年至2009年,衡南县宝盖规模开发项目共投入财政资金2590万元,改造中低产田2333.33hm2。以此为平台,统筹整合烟草、农业、财政、水利、交通等其他部门支农资金2600万元,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中低产田的基础上,配套实施了烟站和烤房建设、项目区通村公路及机耕路硬化、农业科技推广、农机购置补贴等建设内容,使项目区建成了高产农田集中连片区、粮食生产核心区、农业机械化综合示范区和农业科技推广样板区。

5.5 实施规模开发必须创新项目管理机制

大规模开发 篇8

广袤的内蒙古草原太阳能和风能资源丰富, 自治区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已非常成熟。

内蒙古太阳能辐射较强, 全区年辐射总量为4830MJ耀7014MJ/m2, 仅次于青藏高原, 居全国第二位。在内蒙古境内的高速公路、成熟社区和牧区等地, 随处可见太阳能光热和光伏应用工程。

根据中国气象科学院的估算, 内蒙古全区理论可开发风能储量为78 690万k W, 可开发风能储量为6 180万k W, 占全国总风能储量的24.4%, 处于全国各省区第一位。目前全区规划有5个百万风电基地, 10个风能试点区。

大规模开发 篇9

(一) 融资规模持续增长。

赣南地区地处江西省中部欠发达地区, 该地区房地产开发企业规模一般较小, 目前共有351家。近年的资金来源总量不断上涨, 已由2007年的402 449万元规模增加到2009年669 424万元, 上涨了1.66倍。

下表为近3年赣南地区中小规模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情况 (单位:万元) 。

(二) 银行信贷是融资的主要渠道。

由上表数据可见,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国内银行贷款、自筹资金、其他资金来源 (定金及预付款) , 占全部资金来源的99%以上。但实际上, 在这三大资金来源中, 自筹资金主要由商品房销售收入转变而来, 大部分来自购房者的住房按揭贷款, 如按首付30%计算, 自筹资金有大约70%来自银行贷款, 其余部分还包含了施工企业的工程垫款, 其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建筑业贷款;同样, 定金及预付款中也有60%-70%来自银行贷款。按此计算, 每年占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60%以上的资金需求都是通过贷款取得, 房地产开发贷款以及最终转变为销售收入的住房抵押贷款构成了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 而从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还不到融资总量的10%, 房地产对银行贷款的过度依赖可见一斑, 同时也折射出现阶段房地产开发融资渠道的单一化和滞后, 进而导致了房地产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较高。

(三) 难以采用股票和债券融资。

上市融资是房地产企业进行融资的一个较好渠道, 不仅可以化解融资风险, 而且可以降低融资成本。但是, 鉴于金融安全的考虑, 国家对房地产企业上市有着严格的审批要求。目前, 国内大多数房地产企业都无法达到, 上市融资的愿望对大多数房地产企业来说, 短时期内还无法实现。对于中小规模房地产企业来说就更加渺茫, 若要想进行股票融资, 一般还不能在主板市场上进行, 只能在二板市场上进行。房地产债券与一般债券相比收益较高, 与股票相比, 又因可以按期收回本金和利息而有较高的安全性, 并且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因此, 在境外成为广大投资者欢迎的金融品种。国内发债融资对筹资企业的条件要求较高, 中小规模房地产企业很难涉足。再加上国内企业债券市场运作机制不完善和企业债券本身的一些缺陷, 中小规模房地产企业大都不采用该种融资方式。

二、中小规模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 融资渠道过于单一。

赣南地区中小规模房地产企业开发资金直接或间接来源于银行信贷资金, 融资方式对银行信贷完全依赖。而国内房地产金融方面的政策法规尚未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体系, 缺乏相互一致性与协调性, 操作困难, 直接影响房地产融资渠道的正常开展, 因而其他融资方式一直以来受到较多限制。故使中小规模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过度集中于银行, 对信贷的扩张与收缩十分敏感, 面临着相当大的融资风险。

(二) 缺乏多层次房地产金融体系。

目前, 国内仍没有形成多层次的丰富的房地产金融体系, 房地产金融市场仍是单一品种主导的市场, 以债权融资为主, 股权融资比例甚小, 整体融资格局单一。而在成熟的房地产金融市场上, 不仅广泛存在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两种基本形式, 而且两者除了有繁荣的一级市场外, 还应存在发达的证券化二级市场。此外, 国内专业房地产抵押贷款机构、投资机构、担保机构和保障机构缺位严重, 缺乏规模化、多元化的房地产金融产品体系等等。

(三) 缺乏科学合理的融资决策。

融资决策是基于房地产企业整体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而制定的, 并以此来确保企业投资决策和目标的贯彻与实施, 是房地产企业财务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规模房地产企业通常十分注重项目的前期设计和后期营销, 而缺乏对融资问题科学、理性的决策, 普遍依据经验进行决策。

三、中小规模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风险的防范

(一) 发展多元化直接融资。

1. 发展中小规模房地产企业二板市场。

目前, 我国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途径, 帮助其发展和扩展业务而推出的二板市场主要为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其中, 中小企业板块的进入门槛较高, 上市条件较为严格, 接近于现有主板市场;而创业板的进入门槛较低, 上市条件较为宽松。但据全国工商联统计发现, 在2009年底之前在中小板上市的327家企业中, 大型企业218家, 占66.7%;中型企业109家, 占33.3%;没有一家小型企业。创业板上市的35家企业中, 大型企业8家, 占22.9%;中型企业27家, 占77.1%;同样没有一家小企业。按这些企业上市时间分类的企业规模来看, 中小企业越来越少, 而大企业越来越多。可见, 绝大多数中小规模房地产企业无法通过上市途径进行融资。所以, 我国应尽快推出专门为中小规模房地产企业服务的二板市场, 适度放宽股票融资政策限制, 使中小规模房地产企业能利用股票融资方式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进而分散融资风险。

2. 适时发展房地产信托投资。

房地产信托投资是基于商业信托组织形式, 聚集多个投资者的资金, 收购并持有房地产或者为房地产进行融资的一种投资方式。现阶段信托产品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信托投资公司直接对房地产项目投资。另一种模式是债权融资。前者是对一些自有资本金不足35%的房地产企业, 信托投资公司以注入股本金的方式与房地产公司组建有限责任公司, 使其自有资本金达到要求, 信托投资公司作为股东获得投资回报。而且对房地产资金链出现紧张的企业, 信托投资公司通过一次性购买其部分资产向其提供后续开发资金, 待房地产开发项目销售款回笼以后再购回。后者则是针对虽然自有资金已达到国家要求, 但是由于政策、市场或其他原因等造成房地产企业短期资金困难, 由信托公司定向给房地产企业提供一笔征信贷款, 使其补上资金缺口。从长远发展来看, 信托资金对房地产业的融资需求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在银行信贷紧缩的政策环境下, 房地产投资信托作为中小规模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的创新, 可缓解中小规模房地产企业融资难的状况, 进而分散融资风险。

3. 探索建立组合式融资模式。

由于房地产行业自身特点, 自有资金+银行贷款也一直是我国传统的房地产融资方式。但近年来国家为了防止房地产过热, 在金融政策上实施了一些宏观调控。在这种情况下, 中小规模房地产开发企业应积极拓宽融资渠道, 根据企业自身特点, 采用组合式融资方法。比如, 可以使用自有资金+银行贷款、自有资金+机构投资、自有资金+信托计划及股权融资+银行贷款等融资组合。多种金融工具组合使用, 一方面可以增加融资途径, 减少对银行的依赖, 缓解资金的压力;另一方面可以增加金融抗风险能力, 减少企业的融资风险。

(二) 进一步完善间接融资。

1. 推进间接融资形式多样化。

建议银行业针对中小规模房地产企业的特点和现状, 提供一些有特色的信贷服务, 如建立一种将中外银行、担保机构有效结合, 为中小规模房地产企业提供贷款的融资方式, 具体可采取的模式, 如:中资银行+外资银行、中资银行+信用担保机构、中资银行+信用担保机构+担保企业、中资银行+担保企业甲+担保企业乙等等, 为中小规模房地产企业提供各种担保和抵押贷款。

2. 创新变直接融资为间接融资的方式。

直接融资虽然形式多样, 但对于大多数中小规模房地产企业来说真正能用上的方式却不多, 相反, 从银行获得贷款支持这种最为普通的间接融资方式是多数中小规模房地产开发企业比较容易接受和实现的融资方式。建议更多的中小规模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尝试探索将直接融资转化为间接融资的新融资途径。

(三) 融资决策科学化。

1. 制定正确融资决策。

中小规模房地产开发企业必须以推动投资政策和项目的贯彻实施为着眼点, 研究和分析投资项目的可行性, 并在企业总体的发展和投资框架下, 根据企业核心能力、投资项目或相关投资领域、方式、质量和财务标准的基本规范, 通过计划的形式, 对企业整体的融资规模、资本配置结构、融资方式及时间进度等事先做出计划, 统筹规划、协调安排。

2. 合理安排还款计划。

中小规模房地产企业融资开发项目的最终目的是运用企业自身以外的社会资本, 并通过项目的开发赚取超出其融资费用成本的收益。因此, 必须在确保目标资本结构的基础上降低资本成本, 进行融资开发。中小规模房地产企业要实现融资的低成本, 首先, 应降低筹措成本。从筹资的时间性、资本的合法性、资本的期限性和资本的灵活性等方面来考虑。其次, 应降低占用成本, 即最大限度地提高融入资金的使用效率。在融资期限内充分运用企业资本, 灵活调度, 避免资本闲置。再次, 合理制定还款计划, 是规避融资风险, 确保投资结构与资本结构安全的重要保障。因此, 中小规模房地产企业在融资之初便应依据融资项目的运作规划和企业的经营预测情况做出还款计划。

3. 监控融资过程。

中小规模房地产企业在制定正确融资政策、确定融资的合理的资本结构及方法、确定融资渠道和还款计划后, 应对融资的全过程进行监控。企业应指定部门或人员审查融资项目是否纳入融资预算, 是否符合预算的规定;随时掌握融资的进度、资金的到位情况及有可能出现的问题;督促融资的执行部门及时将融资进度和各种具体情况向企业管理当局汇报;监控融入资金的按计划合理使用, 避免随意改变融入的专项资金挪作他用, 增大资金的使用风险。如出现不符合规定的情况, 应及时制止或向管理当局汇报, 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将可能发生的风险降到最低。

上一篇: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下一篇:验收策略论文